時間:2023-04-17 17:2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統計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SCI論文要求;公管本科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
1背景
近年來,大學生畢業論文對于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不重視,都以過關為目的,因此,抄襲、剽竊、拼裝、組接之風盛行[1-5]。要改變這種風氣,需要改變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對學生的道德修養的要求[6-8]。筆者讀博士期間曾發表過幾篇SCI論文,在畢業后的幾年本科教學中開始把其原則應用到本科生的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上來,收到良好效果,故此想探討如何提高本科生論文的寫作能力問題。
SCI論文是學術界公認的論文,其特點一在于規范化,如其論文格式包括摘要、關鍵詞、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結論、政策建議、參考文獻等;特點二在于科學性,如:其數據采集需要注意樣本的代表性、數據分析需要采用合理的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等;特點三還包括創新性,強調不重復他人研究,研究新問題,使用新方法,或采用新視角等。
2問題現狀及成因
我院公管本科生寫論文普遍存在質量不高,抄襲嚴重,缺乏創新。這些問題與我們本科論文教學的過程存在直接聯系。首先是我們的論文教學目標不明確,究竟本科生寫的論文達到什么標準,在每一門課上都未直接講明,并有針對性地訓練過,也許我們老師自己也不清楚應該達到什么要求;其次我們的教材,注重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對學生實踐性能力的培養要求,因此,老師照教材講,照教材考試,學生記背應付考試已成定式,造成了學生寫論文時也抄襲組裝他人論文成為一種習慣;最后,本科生課程設置太多,而且不是按模塊進行,所有的科目都是一上一個學期,期末考試。由于每門課程都是兩節連排,一周分散為幾次上,老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直接后果是在醫學院大家都認為公管理專業是務虛不務實的一個專業。
公共管理專業果真是務虛不務實的專業嗎?其實并非如此。公共管理專業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雖不像醫學專業關注個體,以把單個病人的病治好為目的,但是本專業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解決,其重要程度也不亞于醫學其他專業。如,社會保障關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貧困救助、法律援助等密切與社會民生相關的問題;而衛生事業管理關注醫療領域的問題,比如衛生政策的制定的評估與實施的評價,衛生資源管理中的經濟資源的配置與使用、人力資源管理、衛生信息管理,衛生系統管理中的醫療服務管理、公共衛生管理、婦幼衛生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等等,這些方面中又有很多值得關注和急待探索和解決的實際問題,了解其在本地區的現狀還需要做實地調查;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依據理論,形成假設,并進行調查,如調查群眾的對該問題的知曉程度,滿意程度以及改進意見等;而且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沒有最好的標準答案,這需要問計于民,然后根據現有的人財物的資源情況,拿出自已的解決辦法,因此,學會對本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必然要有創新性。
3論文寫作能力的培訓建議及常見的問題
3.1論文寫作能力的培訓建議
公管專業的這些特點其實完全可以滿足SCI論文寫作的要求。那么,我們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論文的規范性、科學性以及創新性進行培訓呢?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認為對學生論文寫作的培訓應該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漸增加要求難度:
(1)在低年級,如一、二年級,可以著手培養學生寫文獻綜述。此項訓練可以養成學生在搞研究前先去查閱文獻的能力,學會了解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學會在文中引用他人文獻,找到不雷同他人研究的新問題、新視角和新方法;
(2)在高年級,如三年級,應該開始培養培養學生設計調查問卷以及實地展開小范圍調查的能力。首先,培養學生掌握論文的內容取決于問卷設計的內容。培養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對研究問題,了解別人的研究,建立指標條目庫,并根據自已的研究問題篩選、設計指標,從而學會問卷設計的一些技能,如設計多少指標條目合適,對指標條目進行歸類;其次,需要培訓學生進行實地調查、采集數據并建立數據庫的相關技能,以及進行質量監控的能力;最后,需要培養學生根據自己調查數據的特征,進行正確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的能力。
(3)在四年級上學期就應該培訓學生撰寫規范完整的論文的能力。通常學生寫的論文會像中學生的論文,夾敘夾議,但是科學論文有自已嚴格的格式要求,不允許混在一起寫,而且這些格式全世界的學者都共同遵守,因此我們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并達到科學論文的格式要求。嚴格按照摘要、關鍵詞、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結論、政策建議、參考文獻這幾部分來寫。
3.2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
通過幾年指導學生寫畢業論文,發現學生按這種規范寫論文的各部分,常會遇見以下這些問題:
3.2.1前言部分容易與文獻綜述混淆。前言中含有濃縮的文獻綜述,但是還需要指明的不僅有研究背景與現狀,還有研究目的,研究意義,以及研究需要填補的空白,即使很簡練但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3.2.2材料與方法部分最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寫的太簡單。此部分需要學生具體介紹其調查與分析的每一步,如:調查的時間是什么?在哪里調查,調查地有什么特點?研究內容是什么?指標是如何選擇的?問卷內容包括什么?如何選擇的調查樣本,為什么只選這些樣本?樣本的代表性如何,是否符合統計學原理?做數據分析的統計學的方法選擇哪些?為什么選擇這種統計學方法等。
3.2.3結果部分最常見的問題是和討論部分混在一起,夾敘夾議。結果部分內容要求單純報告調查指標獲得的數據是什么,不需要解釋說明其意義,而且也不是把圖或表中所有的數據都做匯報,只匯報那些具有趨勢性的數據,如增大或減少某趨勢的數據,即那些可以幫助你說明得出后面結論的有意義的數據。而討論部分是解釋或說明在結果部分匯報的那些數據的意義,以及解釋得出這樣結果的原因,該部分可以引用文獻去說明解釋原因。
3.2.4結論部分最常見的問題是太長,常會出現一些沒有前文數據支持的結論。此部分只需要對討論的內容進行簡單總結,不需要長篇大論;對前文未提及的或沒有數據支持的內容不能在此部分做專題討論。
3.2.5政策建議最常見的問題是跟自已的調查數據結果毫不相關的建議。此部分所提的建議是跟討論和結論部分的內容一致的,很多同學脫離了前面的內容,不著邊際的建議了一番,而很多建議在前文中找不到任何依據。
因此,SCI論文講究文章各部分之間的前后邏輯的嚴密性,環環相扣,不能天馬行空,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對于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大有裨益。
3.2.6參考文獻部分最大的問題是格式不統一。尤其是卷、期、頁碼,或下載的網站及日期沒有明確標明,使讀者無法追溯文中所引用的文獻。
以上這些問題經過老師3-5次的修改都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4結論
通過以上探討可以看出,高質量的大學生畢業論文論文需要我們在本科各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制定明確論文教學目標和計劃,并逐年級展開對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這樣才可以打好寫出合格的高質量畢業論文的基礎。
雖然這樣做可能對學校和老師要求有些高,比如,首先教師自己要會寫科學論文才會對科研論文的撰寫有深刻認識;其次比上常規課費勁大;并且改變學生在中學養成的“填鴨式”學習習慣可能不被很多學生理解,但是這樣做確實可以改變學生對本專業的錯誤觀點,并且關注并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起到改變學生不良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關注學以致用,解決社會問題,認識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對改變社會和群眾生活所起肩負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何曉柯,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透析級遏制對策,行業探討,2011,10(11):33-35
[2] 陳雁鳴,高校館視角下的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瓊州學院學報,2011,18(4):85-86
[3] 王廣印,劉用生。關于大學生畢業論文的問題與對策。中國校外教育,2009,11:39、63
[4] 藺萬煌、王華、魏寶陽、蘇益。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2):138-150.
[5] 蔣芝蕓,也談大學生畢業論文的教學與寫作-以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畢業生為中心,咸寧學院學報,2010,30(4):162-163.
[6] 張荷群,施榮連,大學生畢業論文創新內涵的層次性,高等教育研究,2012,8:112-113.
[7] 張旭,王小梅,任麗,楊永芳。大學生畢業論文階段科研能力培養的探討,2012,40(15):244-245.
[8]徐學甫,張晶,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與創新實踐探究,教育教學,2010,1:67.
本文受河南省第第八批重點學科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經費支持;河南省第二批特色專業衛生事業管理學科建設經費支持;以及河南中醫學院博士基金支持
論文摘要 目的 探討大學生自尊、抑郁和焦慮水平的性別差異、文理科別差異及其關系。方法 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抑郁形容詞核對表、狀態焦慮問卷對216名大二學生進行調查。結果 總體上,女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顯著高于男大學生,焦慮水平顯著低于男大學生;理科大學生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文科大學生;自尊、抑郁和焦慮三者之間均存在非常顯著的兩兩相關。結論 大學生的自尊、抑郁和焦慮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別差異和文理科別差異以及三者間的密切關系。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state anxie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and state anxiety of undergraduates. Methods 216 undergraduate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Rosenberg(1965) Self-Esteem Scale, Depression Adjectives Check List, and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Results Overall,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of female ungraduates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males, but their anxiety was less obviously than that of males; state anxiety in science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arts; there were sigi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between every two factors among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undergradutes’ level of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自尊(self-esteem)是個體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國際自尊心理協會執行理事長布蘭登(Branden,2000,2001)認為,自尊是把自己體驗為有能力應付基本的生活挑戰和應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戰的傾向性,甚至認為“自尊是內心深處的一種感覺,位于生命的中心。” [1]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圍繞自尊與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緒健康)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所得結果基本一致,比如,自尊與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呈高度負相關[2-4]。但這些研究對抑郁、焦慮等情緒的考察多以特質情緒為指標,測量的是特質性的抑郁和焦慮。眾所周知,特質情緒相對穩定,是由變化性較強的狀態情緒(或情緒狀態)長期積累或過于嚴重時量變導致質變的結果。那么,自尊水平和狀態性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呢?此外,關于自尊與這些不良情緒狀態的特點也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針對上述問題擬以抑郁、焦慮狀態量表為測量工具探討自尊水平與狀態性抑郁、焦慮的特點及其關系,以期補充有關自尊與情緒健康關系的研究資料并為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心理學參考。
對象和方法
被試 2005年初來自東北師范大學13個學院的大二學生共216人參加了本研究(文科116人,理科100人),其平均年齡21歲。其中兩人未填寫性別,其余被試男女各半。
工具 1.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SES)中文版。共10道題目,要求被試在“完全符合”到“很不符合”四個等級上評價自己。量表總分是10—40分,分數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該量表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其分半信度為0.78 ,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1。
2. Lubin(1965)抑郁形容詞核對表(DACL)F分量表。該量表用于測量一過性抑郁心情,包含34個詞條,其中22個詞
指向抑郁12個詞指向非抑郁,被試每圈出一個指向抑郁的詞或否認一個指向非抑郁的詞均得1分,評分越高說明抑郁狀態越重。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5,分半信度為0.82。
3.Spielberger等人編制的狀態焦慮問卷 (S-AI)。要求被試在“完全沒有”到“非常明顯”四等級上評價自己。總分在20—80之間,分數越高,表明狀態焦慮越嚴重。本研究中其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0,分半信度為0.90。
集體施測。回答不受時間限制,但要求“盡可能快地”完成。回答完畢后即回收問卷。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主要對自尊水平、抑郁與焦慮狀態的特點進行差異檢驗及對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分析。
結果與分析
1. 自尊、抑郁與焦慮的性別差異
表1 男女大學生的自尊、抑郁與焦慮(平均數與標準差)
注釋:* p
對男女大學生自尊、抑郁和焦慮的總體性別差異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見表1),除抑郁狀態外,自尊和焦慮的性別差異均達統計學顯著性(P
2.自尊、抑郁和焦慮的科別差異
表2 文科系與理科系大學生的自尊、抑郁與焦慮(平均數與標準差)
由表2可見,文理科大學生在焦慮水平上的差異具有十分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3.性別與科別對自尊、抑郁和焦慮的影響
以年齡為協變量,以性別和科別為自變量,以自尊、抑郁和焦慮為因變量進行多變量協方差分析(MANOVA)。結果發現,總體上,性別和科別的主效應都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分別是F=4.316, P
4.自尊、抑郁與焦慮的相關分析
對自尊、抑郁和焦慮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括號外數據)發現,自尊與抑郁、自尊與焦慮、抑郁與焦慮之間的相關均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控制性別、年齡與科別后進行偏相關分析,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見表3括號內數據)。
表3 自尊與抑郁、焦慮間的相關(偏相關)
討論
本研究發現,總體上,女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高于男大學生,焦慮水平低于男大學生,抑郁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理科大學生的焦慮水平顯著高于文科大學生,在自尊和抑郁上不存在科別的明顯差異;在自尊、抑郁和焦慮三個變量上也不存在統計學上顯著的性別與科別交互作用。
本研究認為,這些結果很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的被試來自師范院校,而師范校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女生往往占據了較大的數量優勢,而且女生的總體表現往往也比較好,尤其是文科系的女大學生尤其如此。這就可能使數量上不占優勢其他表現又不特別突出的男生產生一定的壓力,致使其狀態焦慮水平較女生偏高,而自尊水平相對較低。此外,眾所周知,男生由于社會上刻板印象的影響而面臨著更大的學業壓力,而相對于文科系,理科系的男生比例較大,從而使理科系的學生在總體上表現出較文科更高的焦慮值。但畢竟理科較文科能使他們(男生)更自信,所以從總體上又緩和了自尊和抑郁的文理科別間的差異——使科別差異不再顯著。
此外,年齡雖然不是本研究關心的變量,但它對抑郁和焦慮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考慮這一因素。
本研究還發現,自尊、抑郁和焦慮兩兩之間存在統計學上非常顯著的相關,即使在控制了年齡、性別和科別之后依然如此。這說明從一開始,自尊與抑郁、焦慮就是息息相關的,這種相關不僅僅體現在特質情緒上,也體現在狀態情緒上,從而提示自尊與特質情緒之間的高相關很可能源于自尊與狀態情緒之間的密切相關及其長期的量的積累上。該結果也符合“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這一論斷[5, 6],從而提示自尊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納撒尼爾"布蘭登. 自尊的力量. 王靜,譯. 北京: 知識出版社, 2001
[2] Whitley BE, Gridley BJ. Sex-role orientation,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A latent variables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3,19: 363-369
[3]孫志鳳. 高中生自尊研究. 蘇州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001
[4] Cheng H, Furnham A. Personality, self-esteem, and demographic predictions of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 Personality and Inpidual Differences, 2003,34(6): 921-942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現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現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作者:王余丁 王俊芹 劉曉東
【摘 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一種教學形式,是高校大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而大多數經濟類本科生囿于傳統教學模式參與機會較少。本文依據對河北農業大學267個經濟類本科生調查的數據資料,對2007-2010年學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效果進行了客觀評價,主要結論認為參加調查的學生的比沒有參加調查的學生對獨立承擔科研任務更有信心,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提升了綜合能力。
【關鍵詞】:經濟類本科生 農村社會經濟調查 效果評價
近年來,經濟類本科生就業市場嚴重不均衡,總量供過于求,局部供不應求。其原因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畢業生本身綜合素質很難達到需求者的要求。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我國多數院校的經濟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僵化,與新世紀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極不協調,而今用人單位的“經驗門檻”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主要障礙。因此,要培養大量緊跟時代潮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經濟管理人才,就必須加強經濟專業的實踐性教學。
一、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
查現狀
(一)研究對象
參與者為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7-2010年,162名本科生,其中132名在
校生和30名畢業生回訪,在校大學生包括大四學生30名、大三學生64名和大二學生38名。指導教師為經濟貿易學院的教師,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15人,博士以上學位的14人。
(二)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
調查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積極性不高,即使參加也抱著一種游玩、觀光的態度。社會上許多部門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也不夠重視和支持,表現為虛于應付。
2.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投入不足。由于投入少,經費短缺,難以組織大規模的、長時期、持續地農村社會經濟調查。
3.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對社會實踐的過程、參與人員的現實表現、取得的成果沒能進行科學的質與量的分析考評、給出成績和學分。沒有建立學生社會實踐成績檔案,將其與獎學金的評定、先進個人與先進集體的評選、團員民主評議、推優入黨、推薦免試研究生、推薦就業等掛鉤。
二、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
查現狀效果評價
(一)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
通過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有13名學生公開發表科研學術論文;16篇論文獲得本科畢業論文優秀論文獎;5項課題參與省“挑戰杯”并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二)參與者和非參與者對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評價
評價采用自設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162參與者和105非參與者,調查問卷共設11個問題,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得出統計學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問卷中1、3、6、11題,參與者與非參與者的回答無差異(統計結果P>0.05),這顯示大學生對于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普遍意義有相同認識;而調查在體現科研課題研究的現實作用及效果的其他問題上則顯示出明顯的差異,這說明參與者對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效果更加認同,認為在參與中獲得了更多的知識,提升了綜合能力。
1.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學生是因為興趣而參加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活動的,思想上是主動的,整個過程學生處于主動求知的狀態,重要的是這種狀態也帶到課堂學習中,將課題中遇到的疑惑或不解與課堂上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課堂上自然有了可問的話題,學生較以前愿意提問或答疑,課堂也活躍起來。
2.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缺乏科研意識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外社會調查就是要讓學生走入科研,在學習科研方法的同時感受科研的作用和魅力。問卷調查顯示參與者中53.7%將來有意愿從科研工作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目前大學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教學實施等方面仍然不能滿足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此時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就成了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問卷調查56.2%的參與者認同。
4.對指導教師的科研教學起推動作用。
課外科研計劃為教師提供了開展科研的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已有的科研方向為學生定課題;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也是科研經驗的積累和磨練。
表1 參與者和非參與者問卷調查比較
三、完善經濟類本科生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1.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教學培養體系和計劃。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統一思想,建立完善的社會實踐教學培養體系。
2.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順利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載體。
3.增強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形式和載體,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機構和實施程序。
4.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考核評價機制。要把社會實踐納入正常教學計劃,要把它作為一門必修課,在規定學時、學分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實踐考核評價機制。
摘 要 《體育統計學》屬于基礎應用學科,在很多體育院校中開設,此課程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用科學方法研究、解釋體育領域中各種問題的能力。但很多學生對《體育統計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熟悉,甚至對此課程的開設必要性存在一定偏見。體育運動的發展、創新離不開《體育統計學》的理論支撐,所以有必要對其教學方法、方式進行研究。本文通過調查發現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對應的學習建議。
關鍵詞 體育統計學 教學
一、引言
體育統計是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對體育領域里各種隨機現象規律性進行研究的一門基礎應用學科。隨著體育科學的發展,體育領域中許多問題都需要運用統計學原理、方法來解決。體育系的大學生學習《體育統計學》有助于提高他們科學地研究或解釋體育領域中的各種問題。但大學生參加科研活動的機會較少,運用統計知識的實踐機會也很少,造成他們對《體育統計學》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且存在一定的偏見。所以,有必要對《體育統計學》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思考與研究,以提高體育系大學生學習《體育統計學》的積極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09級的全體學生,共6個班級,237人。
(二)研究方法
運用簡單隨機抽樣法中的隨機數表法隨機在每個班抽取10名學生,共60名學生進行座談,并做好訪談記錄。訪談內容包括對體育統計學的學習目的及意義、學習方法、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教學的建議等。
三、大學生學習《體育統計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對《體育統計學》課程開設的誤解
經訪談發現山西體育職業學院沒有學生認為開設《體育統計學》課程非常必要,僅18%的學生認為開設此課程很有必要,82%的學生認為該課程的開設是沒有必要的,認為上體育統計學課就像是在上數學課,學習計算一些統計指標,計算步驟及過程,覺得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運用不到。
(二)大學生在學習《體育統計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強調《體育統計學》是應用性學科,屬方法論范疇,重點是掌握方法,但經過與學生訪談后,發現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偏重教科書中列舉的各個指標的計算過程和統計推斷的計算步驟,也僅限學習書中的例題,不會靈活運用到其他類同的實際教學、訓練及科研問題中。學體育的學生數學基礎比較薄弱,導致學習興趣低落。
(三)大學生對《體育統計學》教材的看法
《體育統計學》課程在體育院校開設已有二十幾年,體育統計教材多達幾十本,但適合于教學的卻較少。經訪談后,學生認為教材中的例題比較空,且與實際相差較遠;還認為教材中統計理論知識較多,介紹的多是統計方法的推導、計算與步驟,太抽象,不是很符合體育院校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
四、對大學生學習《體育統計學》的建議
(一)擺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不管學什么課程首先要擺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學校開設《體育統計學》課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領會體育統計的基本思想、概念、基本思路,并能把體育領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運用科學合理的統計思想及方法進行定量解決,并為將來畢業論文設計或從事體育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熟悉常見的基本概念及其統計學意義
體育統計中常見的基本概念有正態分布、平均數、方差、標準差、標準誤、誤差、相關系數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重點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及統計指標的統計學意義,而不是去弄清每一個指標的計算步驟,計算過程能看明白即可不需要記憶。
(三)掌握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
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統計假設有兩個類型H0和HA。在具體的研究工作中,樣本統計量之間或樣本統計量與總體參數之間一般是存在偏差的,這種偏差存在的原因有兩種:抽樣誤差和非抽樣誤差。
(四)熟知常用假設檢驗方法的適用條件
體育統計學中常見的假設檢驗方法有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正態性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不同的檢驗方法適用的條件是不同的,在進行數據統計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適用條件選擇正確的統計推斷方法。
(五)熟練掌握SPSS軟件處理數據的過程
1.在SPSS軟件中的數據輸入與編輯
SPSS軟件是以數據為操作對象,按統計方法要求整理數據格式,是使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前首先要進行的工作。數據的輸入格式要嚴格按照相對應的統計方法要求進行編輯,不同的統計方法數據的錄入格式不同,如果數據錄入錯誤,就不能進行統計分析,甚至統計出錯誤的結果。
2.在SPSS軟件中的統計方法選擇及處理步驟
在SPSS軟件中提供了很多統計方法,大部分的統計方法在數據編輯窗“Analyze”的下拉菜單中。在保證數據錄入正確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研究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在打開的窗口中導入相對應變量,并在復選框中選擇想要的統計指標,再點擊 “ok”,即可得到統計分析結果。
3.正確解釋SPSS軟件處理數據的結果
對于統計結果的分析,首先要按照假設檢驗思想進行分析,用小概率水平來控制,其次要聯系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從統計結果去估計發生某種體育事件的原因,進而來反映實驗或調查的科學性、實踐性、合理性,并根據研究結果的實用性投入實踐。
參考文獻:
[1] 孫芝娟.正確選用體育統計方法的若干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2):49-50.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總體情況及影響因素,從而為制定相關對策提供依據方法本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_9O)對388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對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大學生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國正常人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O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慮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O1或P<O.O5);來自農村學生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學生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O1);文理科學生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上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結論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甚憂,高校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乎。
大學生心理健康是近幾十年較受關注的領域,國內外就大學生心理健康做了大量研究,發現大學生是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大學生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得分高于全國正常人常模。而深入研究大學生不同群體,如男女大學生之間、文理科學生之間]、不同生源之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異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近年來大學生休學、退學的第1位原因,每年全國高校學生因失戀、考試失敗、人際沖突、生活受挫等自殺者達數十人之多。另外,因大學生嚴重的敵對、抑郁等心理問題誘發的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日漸突出,造成的危害與后果極為嚴重。
為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我們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問卷調查。
l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次調查采取分層抽樣方法,在重慶師范大學一至四年級部分在校學生中選取4O0名學生,剔除無效問卷,得到388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258名,女生13O名;文科2O8名,理科18O名;來自城市195名,農村193名;平均年齡2O歲。
1.2方法
1.2.1測驗工具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來評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包括9O個項目,分9個因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此外還有7個項目未歸入因子,為附加項目或其他,作為第10個因子,以便使各個因子分之和等于總分。對各條目按照從“無、較輕、中等、較重、嚴重”5級來回答,對應評分為1、2、3、4、5。
1.2.2施測程序
對分層隨機抽樣選取的一至四年級學生進行無記名測試,按照測試規定,用統一書面指導語,采取自陳格式,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答題,當場交卷。
1.2.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s表示,2組問均數比較用檢驗,數據用sPSSl4.O進行分析,P<O.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大學生與全國正常人常模比較
表1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9個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O1)。
2.2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2顯示,女生在抑郁、焦慮、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O5或P<O.01)。
2.3不同生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3顯示,來自農村學生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O1)。
2.4不同學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4顯示,文科學生和理科學生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上得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O.O5)。
3討論
3.1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從總體上看,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上,大學生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這與有關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大學生這個群體的獨特性及其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研究發現,以下幾點是造成大學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主要因素。
3.1.1家庭因素的影響
由于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外地求學,遠離家庭,與家庭交流較少,還有很多貧困學生因為自己上學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荷而增添心理壓力。從總體上看,大學生能夠接受和感悟到來自家庭的力量很薄弱。可以說,家庭的支持顯得鞭長莫及,來自學校的支持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發展起很主要的作用。
3.1.2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對于生活在其中的個體有很大的影響力,當人們的心理出現某種程度的不適應和失調時,就容易引起心理的矛盾、沖突和情緒上的變化,而嚴重持久的心理平衡失調會導致心理異常,影響身心健康。大學生是社會最活躍最敏感的人群,他們常常能敏銳地感覺到當代社會的各種變化和沖突,又由于他們正處于在人格和觀念的形成期,因而這種變化和沖擊在他們心理上引起的反應也十分強烈。學校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直接而深刻的,諸如復雜的人際關系、緊張的學習生活、激烈的競爭壓力、單調的業余生活等常見的并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但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并沒有把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予以足夠的重視。
3.1.3學校因素的影響
首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學生缺乏必備的心理衛生知識,不能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自我調節與社會適應能力差,一旦在某方面受挫就出現情緒低沉,抑郁甚至精神分裂與自殺等。其次,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轉變的跨度較大。其學習方式由中學階段“填鴨式”向大學階段有一定自由度的自主性學習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也帶來了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等各方面的相應變化,但學校心理保健教育環節還比較薄弱。
3.2不同性別的心理健康差異
研究顯示,男女生在一些因子上有差異,但這種發現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本調查中女生在抑郁、焦慮和恐怖等幾個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這可能與男女生各自的性別特征有關。一方面,女生較男生膽怯、懦弱,男生相對而言比較大膽、堅強一些,承受打擊能力也比女生強;另一方面,女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比男生多,易產生心理問題,而女生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她們不象男生那樣采取一些強烈的手段來充分宣泄壓力,而更容易將這些壓力逐步累積,日久形成抑郁等負性情緒。超級秘書網
3.3來自城鄉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
本次調查顯示,來自農村學生在心理健康9個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城市學生。來自農村的學生多數承受經濟拮據的壓力;同時,可能還有深藏于內心的困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來自農村的學生生活的范圍比較小,當進入大學后,面對著各種各樣應接不暇的大量信息,面對著多彩的校園生活和諸多不良的社會現象,會感到困惑不解;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性格淳樸,不善于交際,在大學這樣高度人口集中的地方則會感到不自在,無所適從;由于經濟上的相對落后,與身邊一些來自城市的同學比較,便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從而引發一些相關的心理問題。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科研;調查研究;對策
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特別是本科生的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課題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條也明確提出,“……要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廣東醫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一所省屬重點醫學院校,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學校團委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以一系列學術活動和大學生科研立項為平臺,大力培養和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并起到較好的效果。但大學生科研工作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必要及時進行調查及分析和總結,以進一步找到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一、對我校東莞校區大學生科研能力現狀調查分析
1.調查目的、方法、步驟
目的:通過對東莞校區2008~2011年學生科研工作開展較好的第二臨床醫學院、藥學院、醫學檢驗學院和護理學院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和結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針對當前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以發現我校學生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和步驟:對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檢驗、護理學等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隨機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87份,有效卷362份;另就2008~2011年校團委和四個二級學院分團委的存檔學生申請及立項的項目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意識。從未參與過科研的學生占總數的57.5%,獨立申請科研立項的占6.6%,參與過帶教教師科研課題的占11.0%,參加各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的占11.3%,習慣閱讀專業學術期刊的學生僅占42.8%。該數據表明,目前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人數較少,科研意識相對薄弱。
(2)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動機。調查結果顯示我校東莞校區的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愿望比較強烈。有60.8%的學生對參加科研活動非常感興趣,68.0%的學生認為參加科研活動可以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分別有66.0%和74.0%的學生不同意“參與科研可以獲得物質獎勵”、“參與科研活動會耽誤學習”的說法,可見學生參與科研的動機是比較端正的。
(3)大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僅28.2%的大學生熟練掌握文獻檢索方法,22.7%的學生不會運用圖書館的信息檢索系統進行文獻查閱,49.2%的大學生選擇從一般網站上了解和收集科研信息,僅53%的大學生會選用學術期刊網進行文獻檢索,表明本科生信息收集能力偏低。
(4)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素質。參加科研的大學生中,有17.7%的人的選題是由教師規定的,65.2%的人直接將教師申請課題的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僅15.2%的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文獻資料確定科研選題;有79.0%的學生不清楚科研過程及步驟,83.1%的大學生不會設計調查問卷,63.0%的大學生不會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大部分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科研素質滯后。
(5)研究論文的撰寫情況。85.6%的大學生認為撰寫學術論文非常困難,僅9.9%的大學生能通過自己調查研究后獨立撰寫論文,而從各處拼湊信息、論文不含個人觀點的學生占60.5%。在對“你認為撰寫科研論文難在哪里”這一問題的回答中發現,大學生中突出存在的問題有:專業知識不扎實、知識運用能力差、論文撰寫能力差、思路不清。
(6)學校和各二級學院對大學生科研的支持。53.0%的學生認為東莞校區的科研設備陳舊短缺;48.3%的學生認為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陳舊、更新不及時,不能提供科技前沿信息;70.2%的學生認為實驗室設備陳舊落后、開放時間不能滿足科研需要;僅5.8%的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學生科研經費和科研硬件設施能保證本科生的科研活動。
(7)學生眼中專職教師的科研能力。有68.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17.7%的學生非常不滿意教師的科研水平;僅有7.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課教師科研能力非常強。東莞校區作為一個新校區,年輕教師居多,且科研硬件條件正在完善的過程中,從現實情況和學生的評價來看,我校專業課教師的總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8)大學生科研立項情況。通過對我校2008年到2011年存檔科研立項數據的整理發現,隨著學校各項科研管理措施的不斷完善,學生申報科研立項的熱情逐年高漲,申報書的數量和質量、科研立項率逐年提高,但立項項目的結題率和結題的質量偏低。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科研經費不足和指導教師指導不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生的科研素質滯后、部分學生對困難準備不足、意志品質和責任心欠缺。可見,我們在對學生立項項目的管理和監督方面還需加強。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1)大學生對科研活動的認識和定位存在偏差,對困難準備不足。多數學生并未充分認識到科研創新的艱難和科研成果的來之不易,過度依賴教師,因為不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而輕易放棄。
(2)大學生的科研素質嚴重滯后。體現在收集分析信息資料、選題等獨立思考的能力偏低,科研基本技能不強,專業知識不扎實。
2.學校方面
(1)科研創新觀點落后、科技含量不高;[1]科研創新活動發展不平衡,活動種類少、形式單一、內容簡單、參與人數少成果不多,活動影響未充分體現。
(2)學生科研管理制度不規范,缺乏對學生科研經費和科研進度、科研項目結題的有效監督和管理,還未建立對學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學評價體系和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
(3)投入的大學生科研經費不足、科研硬件條件不夠、實驗室開放少,促進大學生科研活動的平臺較薄弱。
3.教師方面
專業課教師科研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對學生科研的指導不夠;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方法性和藝術性,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研興趣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大大學生科研經費的投入
要改變我校學生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行政撥款的現狀,開拓“學校—企業、學校—社會力量合作”模式積極爭取校外資金,以加大對大學生科研經費的投入。盡量更新陳舊設備,引進先進儀器,合理分配科研資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場地,從而保證學生科研活動的正常進行,吸引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加入到科研當中。
2.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
(1)建立科學的學生科研立項評審制度。為保持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之確實成為培養和提高大學本科生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平臺,必須建立科學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評審制度。要求學生科研項目必須是自主選題或是帶教教師申請課題下的子項目。不能將學生科研立項變相的變為教師申請課題,使學生科研經費成為教師個人科研經費。
(2)學生科研管理要制度化。加強大學生科研項目的全程化管理,特別是中期檢查、后期督查。重視項目申報的“量”和“質”,加強對項目經費使用及項目結題質量的監管。針對如期結題且效果較好的項目,采取激勵機制,真正把項目管理辦法落到實處。通過定期開展大學生科研成果展、開展大學生學術研討會、大學生優秀論文匯編等活動,擴大學生科研成果的影響,以建立對學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學評價體系。
(3)建立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要積極建立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參與科研和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可將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情況納入大學生學業考核評價體系中。將其引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和設立學生科研活動專項獎學金,使學生參與科研與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定以及畢業推薦掛鉤,以促進大學生學術科研活動發展。學生科研取得的成績與教師的悉心指導、科學訓練密不可分,為推動學生科研工作開展,學校應出臺教師獎勵政策。對教師指導學生的科研活動,要按勞付酬。鼓勵教師吸納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研究項目,在教學評優中,可以將教師對學生科研指導以及成果的獲獎情況,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要建立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師指導制度,為大學生科研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強化大學生的科研素質
(1)開設科研方法課程,加強大學生科研技能訓練。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科研通識教育和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操作能力與素質。建議開設“創造力開發”之類的科研方法課程,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和了解正規科研的方法和步驟。并通過課程教會學生文獻查閱的方法、實驗設計的原則和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分階段、分層次開展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建模,讓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自己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步驟,自主開展實驗,讓學生對真實的科研活動有直觀的了解。教師應注重提高教學的方法性和藝術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為主,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法,有效的開展學生科研技能訓練。
(3)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的作用,讓學生走進去學出來。文獻檢索的課程不要只停留在多媒體課室,要帶學生走入圖書館實地操作,充分利用圖書館海量的圖書資料、數據庫資源,培養學生查閱、運用文獻資料的能力。應適當增加實驗室開放的次數和時間,讓實驗室成為學生的實踐舞臺。
(4)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課外學術交流和科技活動。可以在校園BBS上建立大學生科研論壇、設立大學生科研網站、成立大學生科研協會,并結合網絡教學、學術講座、科研成果交流會、學生科研立項申報書大賽、科技學術節等一系列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大學生的學術交流,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4.及時總結,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