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4 16:58: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財務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縣級基層供電公司上劃到國家電網后,國網公司對基層單位的管理力度加大,各方面要求也愈發規范、嚴格,因此,開展內部審計以防范各類風險顯得尤為迫切?,F階段我國的電力資產整合,為地方電力發展搭建了平臺,以提高縣域內的供、配電可靠性、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為目標,以促進地方電力事業的發展。而與此同時,問題也相繼浮現出來,體現在供電公司財務審計的風險上,主要是以下幾點。
1.傳統財務審計方式落后
供電企業財務審計的意義在于防止和規避差錯,而目前應用較多的審計方式是就賬查賬的逐筆審查法,手工收集資料,工作效率偏低,而且審計中無法將經濟責任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有效地結合。近幾年來,財務方面的管控配套系統逐漸被企業應用,但是,相關系統數據平臺的標準不統一,這就限制了審計手段及技術的推廣實施。同時,對固定資產審計偏重也不合理。供電企業開展固定資產審計,如竣工工程財務決算審計、工程造價審計等,審計中對于工程建設階段的關注度,明顯高于資產運行階段;對財務風險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對資產管理風險的關注度;而審計工作揭示出的問題,大多在資產管理的合法性上,而不在資產運營機制等深層范疇之上。這些問題都不利于供電企業的財務審計模式轉型。
2.審計部門欠缺獨立性
供電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往往受到本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與單位利益牽扯較多,審計工作的開展無疑與有關部門和個人的利益緊密相關,欠缺公正性。不先進、不客觀的審計管理模式,必然難以保持財務審計部門的自身獨立性,它只能服務企業大局,而不能在供電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
3.審計人力資源結構欠缺合理性
當前,供電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進一步提高,而實際中審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極其缺少工作經驗豐富、業務技術熟練的審計人才。同時,人才結構也不盡合理,專業結構單一,員工無法適應復雜的審計任務。雖然供電企業內部以提高員工的素質為目的,對審計人員開展訓練、培訓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強,但是審計部門中仍然普遍缺少有用的復合型人才。
二、供電企業財務審計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
1.財務審計工作不斷拓展
當前,供電企業的財務審計業務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審計業務項目也突破了對收支、經濟責任的審計,而是向招投標、電費、合同、安全等多方面的管理領域延伸,并且各個項目相互交錯。這也要求審計過程中,審計部門與各業務部門之間必須加強協作。這種復雜的情況使得審計人員承擔了更多責任,財務審計風險由此增加。此外,工程項目審計的復雜性也值得關注。供電企業下設的基層網點分散,各種工程項目數量繁多,這對項目審計提出了更高的技術性要求,審計人員的知識要全面,還要充分了解施工方案及工程具體情況,工作難度較大。
2.經濟責任審計范疇廣
供電企業面對的基層單位,干部流動上具有頻繁性,加上供電企業上劃,經濟責任審計一直是題中應有之意,而界定個人經濟責任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F實反映出以下幾類問題:行政主要領導在任期間,單位財務管理方面出問題,其責任的界定存在難點;基層單位同時存在個人與集體違紀行為時,互相推卸責任而加大責任界定的難度;對離任領導的經濟責任欠缺約束性等等,這些均會增加財務審計的風險。
3.財務審計能力偏低
現階段供電企業的財務審計,在方法和技術上都有滯后性。例如,審計中,統計抽樣技術未能得到很好的運用,抽樣結果存在漏洞,其與總體判斷之間的誤差較大。又如,審計證據不全面,質量誤差凸顯??偟膩碚f,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缺少事前計劃、報告、復核等一系列程序,并且審計錄入信息不完整,取證難度的增加可導致審計質量誤差的出現,風險也由此增加。還有一點是,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過大,欠缺職業道德及風險防范意識,其職業行為必然會受到多方干擾,給企業財務審計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供電企業財務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
1.強化財務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企業財務審計部門的發展壯大,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領導支持,以提升財務審計的權威性。而基礎供電公司上劃的現實情況,更要求審計部門保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從機構設置、業務開展、經費、人員管轄等多方面體現獨立,使本部門不與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有所牽涉。與此同時,要注意審計人員的身份,避免工作人員與被審計的業務、單位、部門等有瓜葛,并有能力合理分析和解決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嚴格審計程序,從而以強大的組織保障機制來防范審計風險的發生。
2.保證經濟責任審計的嚴謹性
經濟責任審計僅針對經濟活動,并僅對主要責任和直接責任進行結果評價,而基層單位的任職領導在審計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可能涉及多個方面,所以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更需嚴謹。審計時要保證客觀、力求公正,尤其是在審計評級環節要注意:評級僅限于規定范圍之內的審計事項;評價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可靠;用詞妥當、涵蓋事實,保證應有的職業謹慎性。另一方面,建議將經濟責任審計納入到供電企業的干部管理制度之中,以加強領導對審計工作的責任感,避免連續的企業經濟活動與領導任期期滿而遺留問題之間的矛盾。
3.改進財務審計方法及技術
鑒于供電企業財務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加之審計業務仍在不斷延伸,所以,抽取樣本以判斷總體的審計方式仍然應當占有一席之地。而實踐表明,采用統計抽樣技術比判斷抽樣技術更為合理。因為統計抽樣法要求事先依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來設定置信區間,進而確定抽取樣本的范圍,由工作人員熟練運用抽樣技術可以降低風險。與此同時,要實施財務審計質量控制,圍繞事前計劃來開展工作,充分分析基層單位的相關資料,保證證據準確,并且做到責任到人。此外,引入會計電算化審計軟件,統一電算化信息系統的規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審計風險。
4.建設高素質的財務審計人才隊伍
財務審計工作要求較高的技術性與專業性,審計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以及多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能夠與時俱進地更新相關的知識技能。這就要求供電企業對審計工作者開展后續教育培訓,以提高人員的素質水平,防控審計風險。同時,積極建立審計人員職業風險防范和應對機制,以及推進計算機輔助審計以取代手工審計方式,這都有利于規范財務審計行為,減輕審計人員的工作強度,進而化解員工的職業風險。
四、結語
論文摘要:內部審計是我國社會主義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評價活動。正確認識并恰當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內部審計制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企業內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職能,經濟評價職能,間接管理職能,而不具有鑒證職能。
內部審計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本部門、本單位規章制度,執行定期考察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以協助管理部門更加有效地控制組織經營的一種組織活動,是相對于注冊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組織所進行的外部審計(習慣稱為社會審計或民間審計)而言的。我國的現代內部審計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在政府的推動下伴隨著現代國家審計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雖然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在政府的推動下建立起來并且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主要表現在:
1.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幾乎形同虛設。內審機構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明確,獨立性和權威性不高。同時,由于大多數領導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些領導誤認為內部審計是“奸細”、是“內線”等等。這些不正確的觀點給內部審計的發展帶來了重重困難,使得企業內部內審機構勢單力薄,被其他部門所隔離,最重要的是,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也不夠,對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它的雙重角色和自身局限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審計質量,從而制約了審計職能的發揮。
2.審計手段沒有電算化、信息化,審計程序沒有規范化。由于我國內部審計起步比較晚,各種專業軟件開發滯后,審計手段僅僅依靠企業內部素質不高的內審人員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權威性。特別是審計到往來款項函證,銀行存款對賬,審計線索外調等事項,缺乏法律上規定的審計權限和強制手段。在審計程序上,各個企業由于沒有共同的參考標準,程序設計上多樣化。在對本公司實際情況的審計方案規劃時,考慮不全面,取證不合理,得出的結論不可靠,影響了審計質量,加大了審計風險,進而影響了管理者的正確決策。
3.審計范圍狹窄,僅僅局限于財務報表的差錯防弊上。目前大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基本上停留在財務審計,即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費用、損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查證上,忽視了經營管理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不便于內部審計職能的充分發揮,也不能對企業的正確決策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探討
基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問題,我們有必要對內部審計的職能做進一步的探討。
筆者認為企業內部審計應具有以下幾種職能:
(一)經濟監督職能
經濟監督職能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是以財經法規和制度規定為評價依據,對被審對象的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和評價。在現代企業里,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事務的多樣化和管理層次的多級化使得管理階層對供應、生產、銷售、財務的第一情況難以及時準確地了解,這就客觀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機制對有關事項進行監督,監督各經濟責任承擔者按既定的目標、方針、政策、制度、計劃、預算等要求,認真履行其承擔的經濟責任,達到加強控制、嚴肅制度、加強管理的目的。
從1983年建立內部審計以來,我國一直強調內部審計的監督是雙向監督。內部審計既要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對企業保障國家財產保值增值進行監督,又要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對企業各職能部門及下屬各單位的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政府職能已發生根本轉變,從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預企業的經營轉變為通過宏觀調控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樣,內部審計擺脫了雙重身份,代表國家監督企業的職能將逐步由社會審計來替代。它的監督職能,將主要站在企業立場上,為企業的有效經營、健康發展服務。
(二)經濟評價職能
經濟評價就是通過審核檢查,對企業中的各種計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定,對經濟活動中的執行情況和進度進行評定,對經濟效益的優劣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進行評定等,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由監督職能派生出來的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這項職能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在中國加入WTO后企業面臨著世界同行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迫使企業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進步要效益,向優化資源配置要效益,向調整產品結構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費用要效益。因此,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通過各種計量手段評價企業中各個環節各項費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評價企業財務收支、經營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實性,評價企業運行效果,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真實、可靠、有效。
(三)具有間接管理職能
從內部審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內部審計一直是為管理者服務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要參加日常的經營管理。相反,由于內部審計獨立性的要求,內部審計機構不能承擔任何具體的管理責任。只有這樣,審計工作的質量才有保證,審計人員發表的意見、結論、建議的公正性才不會受到影響。但是,由此認為“內部審計不具有管理職能,認為它應當獨立于管理部門之外,是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也是不全面的。雖然內部審計人員并不具有管理具體事務的權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獨立性”,導致內部審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對企業情況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內部審計均不應獨立于管理之外而應從屬于管理,發揮間接管理職能,和其他部門一樣為企業經濟利益的增加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傊?,由于內部審計特殊的性質使它在企業內部中既處于“參與者”又處于“協調者”的地位,間接參加企業管理同時也不失其獨立性進而影響公平性。
(四)不具有鑒證職能
有觀點認為,內部審計對企業所屬各級組織進行審核,作出審計結論,是一種鑒定,只不過內部審計的鑒證職能對外無效,但對董事會下屬的各級組織仍是有效的,因而內部審計有經濟鑒證職能。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從鑒證最大的特點(由當事人以外的獨立的第三者履行)來看,內部審計機構并非第三者,因為內部審計人員和委托人(董事會)并不是毫無利害關系,而是上下級關系,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聘用和被聘用的關系,因此,內部審計機構作出的決定最多只能是一種“自我鑒定”,對外沒有充足的說服力,同時,其作出的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性也是有限的。
三、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及對策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尤其是當我國加入WTO后,不僅具有先進管理手段和經驗的跨國公司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我們的企業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現代國際經濟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也要與國際接軌,也要認識到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同時又要正確地意識到規范對策的重要性。
(一)發展趨勢
1.內部審計將由財務領導轉為由企業最高管理層領導的獨立機構。隨著內部審計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對它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企業中內部審計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其職能范圍也越來越廣,由一開始的監督發展到服務咨詢等多個方面,包括檢查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適用性、有效性;檢查內部各部門及單位對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和規章的執行情況;檢查業務經營和規劃中既定目標的完成情況等。同時,由于內部審計要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向最高管理當局報告,以便得到及時解決。這就要求內部審計成為獨立機構,并由企業最高管理者直接領導。
2.內部審計由單純的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發展。我國加入WTO后,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業管理中求得企業發展。這時,企業的經營者面臨的大問題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由于企業內部管理失控導致的風險加大和效益下降問題。因此,企業必須實現自我約束,建立自我約束機制。于是,為了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了規范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滿足投資和管理層次多元化的需要,內部審計被賦予了更新的職責和使命,即從單純的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發展。
(二)規范對策
1.在企業內部建立總審計師制度:使企業內部審計在組織上加強,在制度上得到保證,進一步深化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協調審計監督和其他監督的關系,一改目前從屬地位的狀況。
2.盡快完成內部審計向管理審計職能的轉變: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更要善于提出改進問題的建議,不僅要查錯防弊、評價企業內部各機構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還要審查企業資源的取得是否實現效益最大化,還要關注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時刻注意為管理當局及被審單位提供建設,改單純的財務審計為全方位的管理審計。
3.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搞好內部審計工作,關鍵是要有合適的審計模式,健全的獨立審計機構。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模式主要有董事會領導模式、總經理領導模式和監事會領導模式。因此,在對領導模式進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我國的國情和企業的實際情況。
一、小微企業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內部審計之父索耶的定義,小微企業內部審計指對企業各項經營業務和內部管控進行客觀、獨立評價,以確認小微企業是否遵循公認的原則和程序,是否合乎管理規定和操作標準,資源利用是否高效經濟,組織目標是否有效實現。內部審計的參照遵循依據有:國家政策法規、企業管理制度以及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審計水平觀測點則是信息真實、合法、合規、內控制度健全、有效。內部審計旨在是通過對小微企業資產負債、成本收益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審計,從而有利于小微企業改進經營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小微企業資本金少、組織規模小,業務范圍窄,隨時面對風險多變和激烈競爭的市場,市場環境迫使小微企業必須著手改善管理,將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置于企業核心地位,管控風險、約束越軌、預防失范行為。小微企業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憑借審計行業的信息管理與分析軟件工具,依托專業的技術和方法,經過全過程內部審計,能夠預測風險并及時預警,評價風險并改進風險管理,控制風險、治理風險,使得小微企業從容應對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從而保證其穩健應對“兩高兩難兩門”:成本高、稅負高;用工難、融資難;玻璃門、彈簧門。
二、小微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處于弱勢地位。
小微企業規模小,成本縮減、投入受限,所以組織機構精簡、人員配備簡單,少有專業內審機構與內審人員。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生產與銷售等常規事務,故其認識上存在偏差與短視,片面認為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的非增值環節,不能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未能認識到內部審計在改善管理、風險控制、參與價值創造方面的積極作用。其實內部審計通過增加組織價值,能從根本上實現小微企業預設的組織目標,進而實現自身成長。而現實中小微企業內部審計要么全無設置、要么形同虛設。小微企業內部組織設計中沒有賦予內審機構對同級財務部門、管理部門的監督權,在其業務管理流程中也未深度嵌入內部審計監督的制度設計。
(二)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客觀性。
獨立即為“審計機構無阻礙地決定工作范圍和無阻礙地完成工作的能力”,獨立是內部審計的必要條件,也是保證內部審計效果和績效的重要要求,獨立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審計綜合職能的作用范圍和實施效果。遵守獨立性有助于達到客觀性,審計機構獨立是為了保證審計結果客觀,獨立是手段,客觀是最終目標。內部審計部門提出的改進經營管理與流程控制的分析與建議是客觀的,才能有助于現實組織目標,提升小微企業附加價值。小微企業的特殊組織結構與運作體制決定了其決策、管理、執行與監督高度融合,四位一體邊界模糊,難以相互獨立、相互制衡,既導致內部審計活動、審計人員失去獨立性,又導致審計結論喪失客觀性。實踐中專業的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難以充分應用,大大減損了審理效果和效率,最終導致從查錯防弊到驗證財務報表的公允性、服務高層決策的內部審計目標都無從實現。
(三)企業內控機制薄弱,會計審計基礎差。
小微企業極易從主觀上簡單化的進行成本—效益核算,千方百計減少人力物力投入,犧牲必要的“安全性、保障性”投入,導致財務管理基礎薄弱;同時沒有依照現代企業制度投入資源建設內控機制,內部監控管理也隨之失去依憑、流于形式。
據不完全統計,三成以上小微企業財務清查、成本核算、財務收支審批等基本制度沒有落實;沒有執行不相容業務分離原則。會計制度執行非常不嚴格、不規范,會計操作隨意性強、出入較大,很難做到賬物相符、賬賬相符,會計基礎工作及其薄弱,甚至個別小微企業至今從未建立明確的成本核算方法與制度。
此外內部審計長期受忽視,決策管理層認識存在嚴重偏差,內部審計部門往往附屬于財務部門,既沒有獨立性,有沒有權威性,導致內控機制軟弱無力,低能無用。
(四)業者水平與素質普遍不高。
一般的現代中大型企業都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因此傳統的內部審計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降低成本而設計的。但是小微企業業主往往集投資者、經營者于一身,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這種企業運行模式勢必給內部審計帶來負面影響。大部分小微企業業主專業水平不高、缺乏現代財務管理意識,對審計理念和方法缺乏基本的理解和重視,又喜集權攬權,又致使其動輒越權行事,處處干預,監審不分,使得內部審計地位不顯,作用不彰。
此外,由于小微企業的職業前景、薪酬待遇、勞保水平等方面社會認可程度低,其對優秀審計人員的吸引力遠不如中大型企業。實[lunwen.1KEJIAN. com 第一論文 網]踐中小微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普遍素質較低,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既系統又不扎實,基本的業務能力尚付闕如,這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實務操作中囿于能力,很難發現深層次問題。
三、改善小微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建議
(一) 轉變觀念,重塑內部審計的核心地位。
小微企業內部審計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業主,小微企業的投資人、管理人應重新發現內部審計對小微企業的貢獻,盡管此種貢獻往往是無形的、長期的且不可精確測量。在高度競爭且成本“過敏”的市場環境下,小微企業負責人應重塑內部審計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其檢查、鑒證、評價職能,努力創造良好的內審
計工作環境,不斷提高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二)內審工作方式逐步標準化,實現獨立性與客觀性。
小微企業應學習行業服務機構如咨詢管理公司走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道路,,建立標準化內部審計體系,在企業內部開展綜合審計業務,加強內部審計管理工具部署,適時利用IT工具、審計軟件對財務報告和合規性審計進行自動分析,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風險分析與識別。
在此基礎上,小微企業堅持內審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在決定審計范圍、開展工作及形成結論、匯報成果時不受干涉,這是獨立性要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提出以下原則以確保客觀性:(1)禁止內部審計師參與任何有可能影響其出具公允的評估結論的活動或關系;(2)防止內部審計師接受任何可能影響或假定會影響其職業判斷的東西;(3)向內部審計師披露全部重要事實,確保審查不被歪曲。
(三)擴大內審風險管理職能,提升人員素質。
小微企業雖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但面對內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企業風險暴露、風險敞口仍大量存在。大中型企業慣有的資產流失、資源浪費和無效使用等現象在小微企業同樣存在,財務信息不足、審計標準貫徹失敗是其自身固有的風險積累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政策調整、消費者偏好變化等外部不可預知、不可克服的風險,迫切需要小微企業建立內部審計系統,擴大風險管理職能,用科學規范的方法來評估風險、改進風險治理。
小微企業成長性強,人員素質的不斷提升應是重要的支撐因素。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全面,既能宏觀掌控全局,又能微觀剖析細節,因此內部審計成為準經理培養的重要步驟,審計師、風險官最有可能成為準經理的候選人。小微企業應通過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機制培養職業經理人,增強[lunwen.1KEJIAN. com 第一論文 網]內部審計職位吸引力并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培養。
(四)改進內審組織方式與手段。
促進內部審計職能組織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轉變。小微企業內部審計集中化有助于標準化的審計流程執行簡單易行,同時有利于企業審計資源調度更加有效,也增加了內部審計獨立性、權威性及方便小微企業負責人對內審的直接管控。
推進內部審計外部化。隨著分工的細化與專業化,在小微企業內部部署所有需要的審計技術及資源變得既不可行又不經濟,因此出現了許多企業從外部購買內部審計服務,服務仍在企業內部進行,同時并未完全放權給外部服務機構。內部審計外部化在降低成本、保持企業的合理規模、使得領導者專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質量控制與專業保障方面獨具優勢,從根本上可以提升組織價值、實現組織目標。
(五)內審向管理導向轉型,最終增加企業價值。
小微企業內部審計不能局限于財務會計審查,應該擴展到管理運營的方方面面,將重心從傳統的“查錯防弊”轉移到內部管理、決策上來。內審人員要實現角色轉換,從傳統的合規監控角色轉向管理角色、服務角色。管理審計業務應成為未來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責,促進內審重點由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變,通過流程審查和系統分析來增強小微企業效率,確保對流程再造和結構的戰略性塑造,實現內部審計職能的轉型。
內部審計角色定位于提供獨立、客觀的鑒證和咨詢服務,旨在增加價值并改進企業的經營。這就要求內部審計積極參與價值創造活動,盡管內部審計對價值創造的貢獻往往是間接的,但其關注的焦點躍升至組織整體的層次,能從價值鏈整合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合作,這就實質擴展了內部審計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秦榮生.內部審計[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2]陳丹萍.我國內部審計管理現狀與對策[J].審計研究.2007,(06).
論文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會計電算化代替了人工記賬、算帳、報賬等會計活動,成為會計行業的主要計算模式;是管理現代化和會計自身改革以及發展的需要;是現代化社會大生產和新技術革命的必然產物。會計電算化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會計與計算機的簡單結合,而已經發展為一門多種學科的綜合體。本文就會計電算化在行業中的實施對傳統的會計職能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一、電算化會計在行業信息處理過程中的基本特點
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主要是指應用電子技術對會計數據的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現階段主要表現為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會計下由人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判斷。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過程主要有以下特點:
1、首先,是電子計算機為主要的計算工具,數據處理代碼化,速度快,精度高。電算化會計是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工會計下人工記錄和處理數據的替代物。它采用對系統原始數據編碼的方式,以縮短數據項的長度,減少數據占用的存儲空間,從而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數據的處理是人機結合,系統內部控制程序化、復雜化。電算化會計雖然以計算機為計算工具,但其整個信息處理過程仍表現為計算機與人工的結合。計算機對數據(信息)的處理是通過程序來進行的,系統內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對操作權限的限制設有密碼程序,驗證借貸金額是否平衡有校驗程序等。同時,由于數據處理的人機結合和系統內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統控制復雜化。其控制點由手工會計對人的控制轉到對人和機器兩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內容涉及人員分工、職能分離和計算機軟、硬件的維護,以及會計信息和會計檔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電算化會計與手工記賬規則發生了變化,手工記賬規定日記賬、總賬都要使用訂本賬冊,明細賬要采用活頁式賬冊,通過若十個套賬來實現相互牽制、相互核對。憑證、賬本記錄的錯誤之處要用劃線法和紅字更正法更正。電算化會計形成的賬頁都是通過打印輸出的,可以裝訂成為活頁式,打印輸出的一般是日記賬、總賬和報表,由于明細賬涉及大量的二級科目、三級科口,打印數量比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盤、光盤等形式輸出,對賬工作一般是依靠會計軟件完成,只要輸人的原始憑證是正確的,計算機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條件下的各種賬務處理功能。手工會計下的賬冊核對功能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已由計算機代替,明細賬記載的各種會計資料只需計算機查詢功能就可完成顯示或者在需要時打印出來。人們更多的是依賴電算化系統建立各種輔助賬,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經濟活動。
對于賬簿記錄錯誤的處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錯法,但為了保證監督審核。一般規定,凡是已經審核過的數據不得更改。如果出現錯誤,那一定是合理性問題,采用輸人“更正憑證”的方法加以更正,類同于紅字更正法,這樣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跡。
二、財務會計電算化對于財會工作的影響的基本特點
會計電算化不僅大大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大大提高了企業財會信息的處理和傳遞速度,更重要的是企業財會工作發生了質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使企業財務真正做到統一規范。實現會計電算化后,企業可以輕松的實現對財務數據處理和業務流程的規范,避免了在傳統會計期間因人為因素在數據處理方面的不統一和不對應,減少了實際工作中標準的模糊性以及主觀人為地不確定性,增強了會計工作客觀性和會計信息可比性,方便企業對財務及業務流程進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資源共享。由于基于網絡化處理,不僅可以做到在財務各崗位間的資源共享,保證財務數據一體化;而且對生成的財務信息,在設置權限的情況下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任意查詢。在傳統會計時期,由于分工傳遞和手工操作,不僅財務以外無法獲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財務各崗位間也無法實現資源共享。
3、便于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實現會計電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細化和明確了會計工作全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參照依據和考核標準,可以對會計人員和工作進行嚴格控制。另一方面實現了有效實時監控,所有數據及操作情況均記入系統日志,各分支機構弄虛作假的可能性減少。超級秘書網
4、強化了財務管理。在實現會計電算化后,會計信息的處理能力不斷提高,使會計對經濟活動的反映能力更及時和準確,反映的信息更加細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詢對領導掌握財務運行提供了方便,保證了財務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會計電算化對于財務審計上的影響表現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內部審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全國經濟增長速度,使得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熬盼濉逼谀┑?000年中國內資民營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比重約為42.8%,外商和港澳臺投資經濟的比重約為12.6%,二者之和約占GDP的55%。到“十五”期末的2005年內資民營經濟在GDP中所占比重約為50%,外商和港澳臺投資經濟比重約為15%~16%,兩者相加約占65%,占到了GDP的大半江山。GDP總量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長的部分主要來自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對市場機制的運行也起了先導作用,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機制在民營經濟中體現的最充分,民營經濟的發展,擴大了社會就業,優化了勞動力資源配置,目前,民營企業已成為吸收就業的主渠道。
然而民營企業在日常經濟活動中仍有許多不規范的行為,非常需要內部控制制度來約束。民營企業作為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的經濟組織形式,沒有一個健全、完善的內控制度,其經濟活動就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大量的管理實踐證明,民營企業的經營活動如果得到有利的控制,企業就會變的更強大,如果失控就會變的越來越弱,當然如果沒有內部控制,企業就會大亂,甚至倒閉。因此,民營企業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建立、健全完善并且有可操作性的內部控制制度。而在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中,民營企業往往會忽略內部審計的建設,最終使得所建立的內部控制難以得到有效運行。
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部分,也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被賦予了新的職責和使命。美國著名內部控制專家邁克爾?海默(Michaelhammer)曾說過:“內審機構應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一種資源。在幫助管理當局更有效的達至預期目標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內部審計師的使命將從簡單的‘我們實施審計’向‘我們幫助創建一些程序,以期達到組織工作需要的內部控制水平’的方向發展?!币虼藢徲嫴块T的作用不僅在于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被執行,還應該幫助組織進行“軟控制”環境的營造,目前成為內部控制過程設計的顧問。近十幾年,我國內部審計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很多民營企業成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甚至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建設亟待加強。
一、準確定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
內部審計職能是由內部審計目標決定的,而不同的企業審計目標也不同,因此,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受企業內部自身的特點影響。一般認為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是監督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并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服務,而民營企業更重視的是服務職能。以往民營企業大多都將主要經歷放在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審查和監督上,而不是對管理做出分析、評價和提出管理建議。由于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一開始便以“查錯糾弊”、“堵塞漏洞”等財務審計為主導,往往把被審計對象看作自己的“對立面”,很少以積極的方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起點和定位都不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和完善,企業的經營環境、經營規模、投資主體等都發生了變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經營和投資風險,如何降低成本,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如何加強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等等,這些都需要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轉變單一的監督職能,增強服務職能,將內審工作的重點從傳統的“查錯防弊”逐步轉向富有建設性的經營管理審計上來,為企業的管理、決策及效益服務,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是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建立和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從事內部監督工作,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一般是評價和監督等服務,而我國民營企業的產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與國有企業不同,民營企業的內部機構職能,還有改善企業的產權結構,為經營管理提供咨詢的功能。民營企業產權的特點是:相對外部人員產權非常清晰,但在企業內部的產權很模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應該具有一項特殊服務功能—明晰內部產權,民營企業內部的產權清晰了,才能更有效的治理企業。
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另一個重要職能是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務。因此,咨詢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另外一個重要內容。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提供咨詢服務的內容包括:財務報告的合法性、公允性,采購、生產、銷售過程,人力資源管理,籌資、投資管理,發展戰略,內部審計人員通過監督,把審計結論報告給管理層,并提出可行性建議,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在民營企業內部要實現價值增值,必須使經營者的目標與股東目標一致。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咨詢,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內審憑借自己的特有工作性質,采用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咨詢服務。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構建
1.科學的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和內部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內部審計與民營企業特性的結合。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要求必須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在民營企業這個大集體中,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不顧道德約束,可能會損害企業利益。如果沒有內部審計人員監督可能會弄虛作假,虛增業績,轉移企業財產。另外民營企業內部各部門和人員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企業的標準,能否真正增加企業價值,需要一個相當獨立的機構進行客觀的評價。因為每個部門和個人是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行為的。因此民營企業非常需要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時首先要考慮其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的職能要求,確定內部審計機構的定位。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定位主要有三種情況:
(1)由董事會的領導。這種模式下的內部審計機構由于其隸屬關系和領導層次高而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可以在不受管理層影響的情況下開展工作。但是內部審計結果不直接向企業管理層報告,管理人員在根據審計結果改進內部控制方面要遲緩些。
(2)由總經理領導。與前一種形式剛好相反,內部審計機構根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要求開展工作,并將審計結果直接向其報告,有利于企業管理人員采取措施完善內部控制,但內部審計工作有時會受到管理層的制約。
(3)由總會計師或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領導。與前兩種形式相比,這種模式下的內部審計機構在獨立性和權威性、改進內部控制方面都比較差,不利于其監督與評價職能的發揮。
民營企業應根據企業的特點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及其功能。在民營企業無論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否分離,都應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并負責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充分發揮監督和控制的職能,內部審計機構越獨立、越有權威,其工作效率越高。為了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筆者建議民營企業應把審計機構直接設置在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領導下。對于規模大的民營企業,股東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需聘用職業經理人,審計機構應設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對規模小的民營企業,股東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管理模式和決策機制都比較靈活,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直接設立在股東大會的領導下,保障審計人員的絕對權威。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接受本企業的領導和管理,并對本單位的管理者負責。但應接受內部審計協會的業務指導,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應遵守《我國內部審計條例》和我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行業準則和規章。
2.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內容與重點
(1)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財務審計,并強化其管理審計。首先是保證民營企業建立科學的組織結構,使一切生產流程按照規范運行;其次是把內部控制系統控制經營活動的情況及時、準確的報告給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及時了解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隨時調整內部控制。民營企業進行財務審計是進行管理審計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發揮內部審計的管理職責,內部審計人員先做好財務審計工作,才能幫助管理人員,提高組織機構運行的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2)企業要想長遠的發展必須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內部審計在審計產品時不僅應該嚴格遵循《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并且按ISO9000的標準審計企業產品的質量。ISO9000系列標準的內容包括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管理,以保證質量達到一定標準。要求企業所有員工齊心協力,對每個工作流程、作業方式、管理方式、質量檢查程序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以達到ISO9000的標準所以內部審計應嚴格按ISO9000的標準做好質量審計工作,只有這樣民營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才會不斷提高,實現企業的經營目的。
(3)民營企業為了長期獲得最大利益,必須進行戰略審計,并且評估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民營企業目前正在由家族式企業向現代化企業制度的轉化,現在的經營管理模式下,民營企業家還不夠成熟,還不能準確的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經營環境,創新能力也不是很強。這些不利條件使得民營企業發展的非常艱難,當出現投資決策和經營決策錯誤時,很可能出現企業現金短缺,甚至面臨倒閉的危險。所以民營企業目前非常需要戰略性內部審計,評估企業長期風險。內部審計部門應該評估企業的業務性質、產品市場占有率、管理模式、企業形象等戰略性問題,幫助企業防范長期市場風險,獲得長遠利益。
(4)要做好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做好以下輔助工作:首先,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作為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有敬業愛崗精神,更要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業務素質包括職業技能、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等,并且審計人員對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保持高度的警覺。在必要的情況下,審計機構可以在外部聘用相關的專業人士協助審計工作。其次,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只是審計財務,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不太注重審計企業的投資是否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管理層必須大力支持內部審計工作。最后,改善同審計對象的關系提高內部審計地位。由于以往的審計理念是對審計對象的監督,審計主體與審計對象之間是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往往造成審計對象與審計主體的對立。實踐證明,審計主體與審計對象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審計人員為審計對象提供咨詢和建議。因此,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要善于為審計對象出謀劃策,為其在節約成本、改善管理程序、方法等方面提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黃孟復胡德平: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3(2005-200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程曉陵湯穎梅: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企業管理,2005.11
[3]劉宏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探討[江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4.04
[4]劉世謹張繼勛: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J].南京:審計與經濟研究,2001.06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7)06-0088-02
摘要:環境會計是通過綜合評估環境績效以及環境活動來影響企業財務成果的一門新興學科,環境會計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國實施環境會計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環境會計的實施保障了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也為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環境會計 可持續發展 績效
一、環境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環境會計理論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總體看水平較低。目前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的初級階段,雖然對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確認和計量上有所突破,每年的文獻在逐步增加,但在實踐應用上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實踐方面的文獻非常少。與環境會計相關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沒有針對環境會計的相關準則。各省市、企事業當中真正系統全面運用的也很少。環境會計無論對生產企業還是社會公眾,還都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在環境會計制度推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因此,加大環境會計的實踐應用,建立健全環境會計制度迫在眉睫。
(一)缺乏對環境會計的認知與實踐
環境會計是在當前的環境狀態下,在經濟學、環境學與會計學相結合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門新型學科,其不同于傳統的會計體系。但由于我國研究環境會計的時間較短,所以人們對它的了解非常膚淺,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環境會計理論的理解上。近年來關于環境成本核算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環境成本核算的一般性問題,環境成本核算中,確認和計量是核算的關鍵點,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也最多。另外,發展與實施環境會計需要投入人力、財力、物力,必定會加大企業經營成本;而且即便企業對環境財務會計進行核算,所帶來的環境收益也是收益甚微或者具有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追求利潤、對社會責任考慮較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的企業而言,對環境會計發展與實施往往不具有主觀能動性,更不用說把環境會計應用到企業實踐過程中。
(二)環境會計體系尚未建立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法》還沒有把與環境會計相關的內容列入到相關的法律條文當中,沒有一個明確的制度來保障環境會計的實施;在核算體系上,沒有建立對應的環境會計科目,沒有對環境成本單獨進行核算,致使會計人員對于環境資源的消耗等問題不知如何處理。不論是從企業的角度還是國家宏觀發展的調控上,綠色GDP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環境會計體系,并且加大環境會計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
二、我國發展環境會計的必要性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也更加嚴重,全國各地持續的霧霾、地下水污染、耕田污染、植被被破壞嚴重等環境問題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國的環境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為了保護自然環境,黨的十提出建立“五位一體”生態文明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加快環境會計與環境審計的研究步伐。
(一)發展環境會計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環境會計的出現在引領企業關注自身利益的同時,讓企業認識到關注環境問題、保護環境是他們自身長遠利益發展的需要,支持環境會計的具體應用、發掘企業的自身潛力,是企業創造社會效益、立足經濟領域的重要保障。國家整體大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企業自身效益都會得到有效的發展。這也是從企業責任到社會責任的必經之路,當企業向社會披露環境會計相關信息的同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二)環境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我國現行的傳統財務會計,只是把關注點放在了企業所有權的物品上,卻忽視了對人類無所有權但對生存具有關鍵意義的事物,如空氣、海洋等,忽略了環境在人文發展中的重要性。環境會計所披露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些利益相關者主要有政府環保機構、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審計機構等相關部門。正確的決策是保證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如果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環境會計實施得好將會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效益的提高會促進社會效益的發展,社會效益的發展將會更進一步地促進環境會計的進步,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環境會計要求企業必須將與本企業相關聯的自然資源,賦予一定的價值和價格,同時把對環境和資源造成污染及破壞的項目,在履行治理義務時按照環境會計的準則進行確認、計量,結果在財務報表中予以披露。這樣做可以促使企業改變傳統的經濟效益模式,協調環境會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見下圖)。
三、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加企業環境責任的理念
企業的態度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加強企業對環境的責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第一,政府可以采用激勵機制等有效手段讓企業真正關注環境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生態的好壞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企業也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環境保護的號召,提高環保意識,加強產品的創新。第二,企業要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加強環境控制和監督。第三,國家通過完善與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對企業實施強制責任和義務,加強企業事后的責任控制和風險的防范。政府積極建立環境會計制度,加強環境成本核算、強化環境成本控制。通過宏觀調控將環境成本納入到規劃中,建立一個綠色環保理念,讓企業主動采用環境會計的計量模式,為綠色GDP提供有效數據。第四,國家應大力向企業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激勵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積極保護環境,減少環境的負面影響。
(二)建立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體系
環境會計實施后,必然會引起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抵觸。建立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體系,是推動環境會計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雖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文件很多,但卻沒有針對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因此,我國應當在《會計法》中增加環境會計的核算與監督的法律條文,在會計要素中增加與環境會計有關的資源和科目,明確環境會計的法律作用和地位,這樣可以避免企業鉆法律的空子,逃避對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從國家強制力的角度保證環境會計的順利實施。由于我國在環境會計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所以在制定環境會計準則時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從我國國情出發,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合理反映自然資源的變化,在資產負債表中準確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在強化環境會計理念的同時,注重把生態學、環境學、經濟學有機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體系??梢詮姆蓪用婷鞔_環境資源的價值和產權,對環境資源進行合理的估價,建立新的商品價格體系,即在對應的商品價格上體現環境資源的成本。在計量上明確環境會計的目標、對象、要素和準則,加大會計人員的培訓,使環境會計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環境會計審計制度
環境會計的實施必然會影響企業自身的利益,為了真實有效地反映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r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全面披露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一定要建立健全環境審計制度。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首先,制定關于環境會計審計的法律法規,規范環境審計的工作流程,讓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有法可循。其次,制定一套不僅包括傳統的財務審計,還要涉及環境方面的獨立的審計準則,同時審計人員要加強對環境會計的學習,逐步推廣環境審計,提高企業的治理效率。
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得世界各國都在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資,越來越重視環境會計的研究和實踐。企業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在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扶持下,把理論應用到企業的具體實踐當中,推動我國的生態環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發展,強化企業的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給環境會計創造一個良性發展的土壤,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X
參考文獻:
[1]楊知宇.完善環境審計的幾點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4,(06).
[2]鄒紀元.國內外環境會計的研究分析及我國實施環境會計對策[J].商業會計,2013,(03).
[3]王琳,肖序.我國環境會計研究:現實困惑與前景展望[J].財會月刊,2010,(1).
[4]周守華,陶春華.環境會計:理論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2,(2).
[5]劉暢,盧靜.創建環境會計知識平臺系統 推進環境會計發展與實施[J].商業會計,2017,(2).
[6]姚一杰,張本越.美國環境會計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4).
[7]張赫.我國環境會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8]唐琪.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報告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9]賀帆,張本越.日本環境會計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4).
論文摘要:目前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普遍偏重對審計理論的講授,缺乏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的需要,審計教育改革也就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以傳統審計案例教學模式的缺陷為切入點,對傳統案例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并構建審計案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課后的實踐教學,使審計案例教學得以廣泛應用和推廣成為可能。
0 引言
審計學課程是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該課程體系中既包括審計的理論又包括了審計的實務,課程的技術性及實踐性極強。審計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審計基本理論,掌握審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論結合實踐,提高學生應用能力。但由于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學生看來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要求學生對會計知識有較好的靈活運用的能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為提高審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傳統理論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把案例教學進入課堂教學過程中。
1 審計案例教學實施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經過實踐,發現審計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仍有如下問題:
(1)審計案例的選用不恰當。
目前課堂教學的案例均存在著針對性不強,不夠系統的問題。教師們在備課時所選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國外的案例或者是上個世紀的案例,要么不能夠有效的跟中國實際相結合,要么就是與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會計實務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審計的實務操作。
(2)師資能力不足。
進行案例教學需要授課教師具有淵博的專業的學識、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但現實情況是,目前高校的審計授課教師大多缺乏審計實踐經驗,不了解審計的實際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難將較為抽象、晦澀難懂的審計理論放在實際例子中使之具體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這是審計課程枯燥、難懂、難學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約審計案例教學實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學生不習慣、不配合。
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學生不僅積極性較差,而且市場經濟的商業化氣息更使學業也帶上了某種功利主義色彩。學生們學好一門課程通常有種種目的,或是為了拿到高分,或為了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導致學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注重死記硬背而忽視知識的靈活運用。其結果就是案例教學的參與熱情不高或參與了也不配合,導致教師的提問、啟示、分析、點評全成了唱“獨角戲”,最終又回歸到傳統教學模式的老路上。
2 審計案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
(1)精選審計案例,建立審計案例庫。
審計案例一般可分為審計理論案例和審計實務案例,前者一般可獨立成例,側重于對審計理論的闡釋,不需要有較多的審計實務經驗,教師可以通過查閱中、外文獻資料,搜集電視、新聞等媒體報道,或瀏覽相關網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則需要具備較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業務較熟悉,并具備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能力。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據授課教師本人的親自實踐編成,或由授課教師對來源于審計實踐的第一手資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學要求。總之,審計案例的編寫不能僅靠若干個教師的個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集思廣益、互通有無,建立比較成熟、系統的審計案例庫。
(2)科學設置課程,保證充分的課時。
目前,審計課程并沒有象會計課程那樣,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會計等不同級次,以反映教學內容的不同難度,而在實際中,由于課時、專業、學生層次等的不同,授課教師經常將同一門審計課講成審計基礎與原理、審計技術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等多門課程。建議獨立開設審計學原理,以講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審計基礎理論,其課時應盡量壓縮;再單獨開設審計案例課,其課時應充分保證課堂討論的需要。兩門課程之間應注意適當銜接。
(3)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師資水平。
針對審計教師大多缺乏審計實踐經驗、實際動手能力差的現狀,建議采取以下多種途徑提高師資能力和水平:①鼓勵教師每隔二年或三年,即運用一學期時間到大型企業的內審部門、會計師事務所或政府審計機構做兼職或脫產實踐,以增強實踐經驗。這要求改變以往主要以課時考核教師工作量的做法,適當壓縮課堂教學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實踐工作量。②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cia(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或cpa考試,取得cia或cpa資格。③通過網絡培訓等方式,補充專業理論方面的新知識,了解市場環境變化給審計帶來的影響。④適時聘請實務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過硬的審計實務高手來校進行專題講座。只有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審計案例教學有了好的“牽頭人”、“領航人”,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4)改變考核方式,獲得學生認同。
傳統審計課程考核主要采取帶有標準答案的期末閉卷考試形式,平時成績形同虛設,期末試卷的卷面成績幾乎決定了審計課程的最終成績,這種考核制度不能不導致學生“唯分是圖”。以我校為例,專業必修課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為3∶7,而平時成績主要依據平時到課率、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情況等打出,學生之間分數幾乎沒有差別,根本無法反映課堂討論情況,更沒有包括審計實驗、實訓等環節。建議改變傳統的審計考核形式,專門給課題實踐成績一個固定的比例,在平時成績、課堂講授、案例研討、審計實驗等之間建立一個合適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會導致學生對能力的重視,最終引起他們對審計案例教學模式的傾心認同。
3 課堂案例教學建議模式
(1)課堂講授方式。
以學生為講授主體,教師進行總結。例如在審計理論課之后開設的審計案例分析課程中,教師提供國內外發生的一些典型審計案件,讓學生以課程小組為單位,選取某個案件,查找相關資料,小組內進行討論、分工協作,并推選代表在課堂上進行該案例的分析。教師對整個分析過程及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幫助學生將審計理論與審計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討論方式。
該種教學形式主要運用于審計實務部分的課程講授。為使學生充分領會及掌握會計報表審計及審計意見出具類型等知識點,教師根據教學要求編制不同內容的審計案例??梢愿鶕n程內容,分別編制采購與付款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生產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貨幣資金及會計報表審計等不同內容的綜合性審計實務案例。在案例編寫過程中,力求既與課程知識點相結合,又貼近實際的審計工作,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修訂。在教學使用時,為節約時間,可以將審計案例提前發到學生手上,讓課程小組先進行課下討論。課堂上再組織案例討論,然后教師抽選某個小組進行課堂發言,其他小組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可以就關鍵問題或容易產生混淆的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教師最后對整個過程進行講評,對案例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并就學生們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評。
(3)案例情景模擬形式。
即借助模擬現實場景,通過設身處地、寓教于樂的教習方式來強化學生對審計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運用于審計理論課程后的綜合案例分析課程。在實際操作時,讓每個課程小組編制一個5-10分鐘的審計案例情景劇,在劇情中穿插一些違反審計準則的錯誤行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演示該案例。其他小組則以搶答方式指出情景劇中的問題,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在案例考核時,可以從內容、表演、參與情況等幾個方面對表演小組予以評價,從搶答情況及指出問題正誤方面對其他小組作出評價。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所模擬的案例情景涉及到業務承接、職業道德、貨幣資金審計、存貨審計等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審計單位經理、會計、出納等不同崗位職員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項目經理、注冊會計師、審計助理等不同層次審計人員。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情景表演時小組全員參與,問題搶答時全班參與,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又在輕松的環境下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在前述教學形式過程中,教師的引導、總結與評價是極其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案例上,而是要通過教師的總結,將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對相應的審計理論的理解上,以及具體審計技術、審計方法的掌握上。
4 課后實踐教學
(1)校內模擬審計。
模擬審計是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對審計實踐各環節的一次綜合模擬。目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極為方便的接觸實際的條件,使學生無須走出校門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體驗到比較系統、全面的審計工作全過程,掌握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有利于加強對審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基本方法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將專業理論和審計實務緊密結合。
校內模擬審計包括兩個部分:手工審計模擬和計算機審計模擬。其中,手工審計模擬主要是結合審計學原理、內部控制、企業財務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專業主干課的學習,重點模擬審計技術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審計模擬中使用的指導教材可以是教師自主編寫的教材,強調審計檢查、計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訓練。模擬實習資料取材于公司的實務,并根據其大量真實的核算資料分析、篩選、增補而成。要求審計實習者完成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程序,即從取證到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直至撰寫審計報告,完成審計工作底稿歸檔的全部過程。學生的模擬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進行,共安排8周的時間。這為沒有真正接觸過審計工作,對審計中的審查程序、專業技術方法、職能崗位缺乏感性認識的學生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計算機審計模擬則是模擬操作相關審計軟件,要求學生完成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的編制復核、整理任務,掌握相關審計證據的獲取方法,模擬審計檔案的歸檔管理。當然,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起到理論結合實踐的效果。
(2)校外審計實習。
審計實習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實現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一方面通過在校期間階段性的審計實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及時了解課本理論與現實工作的差異,彌補理論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畢業實習是學生就業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可以讓學生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工作,盡快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
審計實習包括在校期間階段性實習和畢業實習。其中,在校期間階段性實習主要是根據本課程的進度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及興趣取向,將學生分批、分期送入審計實踐基地接觸真實審計實務;畢業實習則是在畢業前(一般在大四上學期期末安排兩個月時間)安排學生實習,可以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參與審計,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期內,每位學生至少參與一個完整的審計業務,從而切實提高其對審計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汪燕芳.審計案例教學模式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