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2 17:4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稱高級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卻是溫暖的。此時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謝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
感謝我的導師黃祖輝教授!從2007年我第一次通過電子郵件向黃老師請教合作社理論至今巳有8年時間。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長都離不開黃老師的幫助:
從教授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到指導論文理論框架的構架,從指導設計調研問卷到幫助聯系參訪單位到組織匯總問卷數據,從輔導論文寫作到給予對初稿的修改意見,黃老師的高瞻遠矚和學識淵博使我能夠一步一步向夢想邁進!我還要感謝師母謝莉莎老師!在大學學習期間,謝老師給予了我非常多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每當遇到困難時,聽到謝老師溫暖的鼓勵話語,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難。
感謝我的導師郭紅東教授!2011年郭老師從電腦里找與大學論文直接相關的文獻資料供我閱讀、帶我上統計學課程以及在辦公室的白板上與我討論設計技術路線圖的場景歷歷在目。郭老師對農業產業化尤其是訂單農業的研究成果豐碩,我的大學論文正是產業化的一個領域,能夠得到郭老師的指點我倍感榮幸!曽經無數次我糾結于問題的表面現象徘徊不前,郭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實質后,我馬上茅塞頓開,問題得以迅速地解決,這對我而言是相當幸運和幸福的!
感謝我的老師徐旭初教授!從2009年第一次見面,徐老師對我學習生活上的關心從未停止。每次研究所會議,徐老師都會問詢我近曰的情況,向我提供多種幫助,令我倍加感動!
感謝我的曰本導師德永澄憲教授和納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為交換生赴曰本筑波大學期間,德永老師嚴謹求真的態度使我非常欽佩!他不僅在學習上對我嚴格要求,在生活上給我細致入微的關心,得知我對曰本農協有濃厚興趣后,還親自把我帶到納口老師面前。我永遠忘不了2013年春節我離開曰本回國的前夕,德永老師特意安排在中餐館師門聚會慶祝我學成歸國時的溫暖。納口老師親自帶領我赴曰本農協和曰本農林水產省參訪,在參訪過程中遇到隨行翻譯同志一時無法翻譯出來的專業術語,納口老師馬上親自為我提供曰英文翻譯,令我非常感動!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產業組織體系與農民合作社發展:以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為中心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創新與優化研究”(編號:71333011)提供的資助!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運營模式、治理結構與比較研究”(編號:71020107028)提供的資助!
感謝為我們調研提供巨大幫助與支持的浙江省農業廳朱勇軍處長、四川省農業工作干部胡宏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務員!感謝接受采訪的陳海龍、周維松等合作社的理事長和成員!感謝2011年利用署假時間參與調研和案例寫作的王旻楠等浙江大學三農協會的所有同學!
感謝我碩士時期的導師黃瑾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將我帶入合作社研究的領域里。在大學學習期間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每次見面都熱情款待我,黃瑾教授的師恩我永遠銘記于心!
感謝梁巧大學!梁老師對我而言亦師亦友,無論是我遇到專業上的問題還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師都是我尋求幫助的對象,她沉穩、積極的心態時刻是我學習的目標。
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顧益康主任、林堅教授、錢文榮教授、衛龍寶教授、陸文聰教授、張忠根教授、楊萬江教授、丁關良教授、陳隨軍副教授、葉春輝副教授、周潔紅教授、韓洪云教授、魯柏祥大學、潘偉光副教授、姚衛紅老師、金少勝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銳大學、季晨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馬述忠教授、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開發研究中心寶劍久俊研究員在大學論文寫作過程中為我提供的建議和幫助!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徐麗安副院長、辦公室毛迎春主任、辦公室胡偉斌副主任、資料室陳興儂老師和張霞老師!
是他們為研究所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研究環境,使我們能夠在非常舒適的環境中學習進步!
感謝GeorgeHendrikse教授、MichaelCook教授、張曉山教授、郭沛教授、霍學喜教授、鄭湘臺教授、苑鵬研究員、潘勁研究員、賈相平教授、李中華教授、李皇照教授、林善浪教授、李建建教授、郭鐵民教授、張華榮教授、林卿教授、胡武陽教授、吳隆增教授、莊佩芬教授、金慶偉大學、陳祁暉大學、管曦大學、曹斌研究員對我大學論文的指導和幫助!
感謝黃老師師門胡劍鋒、邵峰、鄧啟明、劉西川、張靜、俞寧、金玲、林本喜、胡克誠、邵科、陳立輝、王朋、陳林興、曹利平、扶玉枝、梁蒙、米松華、李鋒、黃寶連、王鑫鑫、吳彬、姚海琴、姜霞、高鈺玲、王建英、楊進、張瀅、孔令英、袁海平、馬玉波、張晉華、孫艷華、楊丹、楊小山、吳春雅、吳丹萍、蘭菊萍、高春艷、傅琳琳、鄭思寧、孫海霞、石琦、鄭軍南、鐘穎琦、朋文歡、楊輝、張曉莉、蘭歡、李懿蕓、徐一寧、王子堯、張振興等師兄師姐師弟師妹,感謝郭老師師門洪偉棟、戴成宗、丁高潔、王大河、杜寶森、吳露暉、鐘王黎、周慧琚、王長川、李霖、陳亦悠、姜媛媛、豆帥、練建強、曾億武、苗欣、劉丁豪、邱東茂、李曉康等師兄師姐師弟師妹,是他們將我緊密融入研究團隊中,依靠團隊的力量學習進取我才能完成大學論文。
感謝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11級大學生班的同學余新平、楊進、盧海陽、梁海兵、鄢貞、刁盼盼、李靜、李凱、毛文琳、廖中舉、陽銀娟、黃玉晶、陳士慧、王少劍、龐學卿、曹永輝等以及管理學院阮俊華副書記、蔡荃老師、班主任張川霞老師和陳璞老師。在班集體中,我們學習上互相幫助,學習之余聚餐游玩,是他們使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并獲得前進的動力。
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馬彥麗、黃勝忠、吳連翠、蔡紅輝、蔡榮、楊奇明、李寶值、伍駿騫、吳海江、施晟、鄭陽、黃增健、曹衛斌、劉強、孔楊勇、應一逍、幸家剛、王莉、許為、錢龍、曾星月、陳曉莉、王繹、王大哲、方師樂、張志堅、鞏志磊、陳文佳、徐廣彤、秦文珊、邱元、方施樂、傅家楨、王堯、章迎迎、莫秋羽、毛穎異、張艷虹、張菲、李慧、黃河嘯、李垚、姜燁、張巖、陳寧陸、張建軍、國輝、陶紀江、劉遠超、趙呂航、劉金棟等同學以及筑波大學的鐘帥、吳文超、李慧、沈涵、趙耀、李其超等在共同學習生活期間對我的幫助!
感謝我父親的朋友淳寧叔叔一家人、蘇閩叔叔一家人,我母親的朋友鑫鑫爸爸一家人以及建民叔叔一家人對我的幫助與鼓勵!
感謝我的朋友謝杰龍、鄭祖厚、張偉、金建東、錢珂偉、林輝煌、蘇國英、陳施耘、葉鐵輝、葉新輝、周曉麗、李琳琳、常翟子、葉尤奇、小胡、楊帆、韓玥、王樞沛、王澤洲、時小琳、蔣飄飄、郝晶輝、高鳴、張學會、鄧鍇、李英姬、趙明、于正、劉冬芽、潘統學、石停、Conny、Maria、李志城、林玲、曾慶斌、李永輝、鄒夢球等以及Beyond樂隊的音樂和MP魔幻力量樂團的音樂對我的幫助和鼓勵!
感謝小連!
量化賦分工作使高級評委的主觀能動性受到限制。高級評委是檔案系列在職稱評審工作之前專門聘請的本系列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堪稱行業專家。在職稱評審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運用其在本專業的淵博知識和對專業發展的前瞻性認識,評價參評人員的一些成果、著述,起到普通人難以代替的作用。而量化賦分標準以一種固定的形式、固定的分值限制了高級評委智能的發揮。高級評委開始工作以后,其大部精力都用于對照量化賦分標準查找參評人員的申報材料,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相應得分。例如某人有兩篇國家級刊物論文,按照賦分標準每篇論文應得4分,該人即可得到8分;有3篇省級正式刊物的文章,按照賦分標準每篇應得2分,該人即可得到6分,在的得分欄,該人可以得到14分,其余以此類推。不難看出,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和加法并不需要聘請資力、閱歷、學識頗豐的專家參與。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在熟悉了相關規定以后,會準確地評出參評人員的分數,依靠計算機賦分系統就更加便捷、快速、準確,較之高級評委初來乍到,需在較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就更加準確。實踐證明,對于同一參評人員賦分的結果,由于幾個評審小組對評分標準理解的不一致,出現較大誤差的現象時有發生。
量化賦分標準制約了評審結果的公正性,量化賦分標準是衡量參評人員綜合素質的尺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參評人雖的評審結果,標準的科學與否關系到評審結果的公正。首先,有的量化賦分指標不是基于直接反映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真實水平而設定。如賦分標準規定參評人員繼續教育達到一定學時,就在“業務能力”欄目增加一定分數。繼續教育是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期間參加――些進修班、培訓班、研修班及國內外學術會議、國內外學術講座活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但是,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學時不應與業務能力劃等號,并非參加的繼續教育越多就越具有業務能力。能否參加學習取決于參評人員單位是否同意派出其參加學習,不是參評人員自身能夠解決的問題。其次,量化賦分分值設置不盡合理,導致真實水平與實際得分不符。量化賦分分值的設定應遵循一定的原則,突出檔案系列特點,分值應與取得賦分項目內容的難易程度成反比。在不脫離本專業實際的情況下,適當拉開分值檔次。如出版專著與出版文獻匯編,雖然同樣是公開出版物,由于難易程度不同,分值就應拉大距離。再次,設置分值最高限制,難以看出參評人員的實際水平。在檔案系列的高級職稱量化賦分表的“”、“出版著作、教材情況”、“科技成果獲獎情況”等欄目中,在分值方面都設定了最高限制,即只要達到了評審標準所要求的條件,不論論文多少,不論成果如何,其得分是一樣的。而這些條件是參評人員的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這就導致參評人員的得分相差不多,最終決定因素則是除此之外的其他條件。
量化賦分定量不定性,評出高級職稱人員的實際水平與取得職稱不符。量化賦分標準是依據高級職稱評審條件設定量化賦分指標體系而賦予得分的標準。在各系列的評審辦法中,高級職稱評審條件普遍對論文、著作的數量有明確要求,而對質量和實際應用價值大都籠統地表述為“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應用價值”,與之相配套的賦分標準也沒有對“水平”和“價值”的評估。這樣就形成一種錯誤導向,即只要具備評審條件所要求的論文數量和著作數量,以及要求的科技成果獲獎項目,就可以評上高級職稱。出于此種考慮,有的高級職稱參評人員不惜一切代價努力達到標準要求,為而寫論文(有的人三篇論文皆為一年之內有償登載完成),為出版著作而寫著作,為評上科技成果而“動腦筋”。隨即出現了一批花錢登載論文者,在一些有償登載文章的雜志上發表文章;自費出資購買書號,出版自己的“專著”;在有償評審的科技成果評審上大做文章。結果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量化賦分固然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們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某些程序和環節上加以改進,它就會更好地服務于高級職稱評審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設定量化賦分指標體系,實現定性和定量評審相結合
量化指標體系設立的科學與否,關系到高級職稱評審結果的客觀公正,應從實際出發,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原則,既要注重設定全面衡量人員素質的條件范圍,又要不脫離檔案系列實際設定符合本系列的指標。
第一,凡是對于參評人員不具有共性的條件,都應無條件刪除。從檔案系列目前的高級職稱賦分項目看,不適于作為賦分項目的指標一是省級檔案兼職教師授課學時數。兼職教師資格的取得,源于單位指派,經省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認定后取得資格。由于此項工作非檔案人員通過努力可以達到,不應成為賦分條件;二是市級檔案信息開發一等獎作為賦分項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這項賦分內容對于設立此項獎勵的市,其參評人員才能得分。據統計,遼寧省設立市級檔案信息開發獎勵項目的市只有沈陽、大連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市。
第二,對于論文和論著的賦分,要實行定性和定量評審相結合。論文和論著的數量要求是參評人員的必備條件。論文和論著是反映參評人員學識水平的重要方面,評審的重點應是參評人員在本行業的研究能力和學識水平。評委要對其論文和論著的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合理評定其專著、論文、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分出不同等級,設定等級分,分數不設最高限制。即根據參評人員提供的論文、論著質量和實際數量賦分。
第三,科學、準確界定評審條件,使人一目了然。對于檔案專業評審條件要根據本專業特點合理設定。例如,在檔案系列研究館員的評審條件中,要求“獨立撰寫出版1部,或合作撰寫出版2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書籍”,由于“撰寫”一詞與實際出版物標識脫節,在評審過程中就出現了一些難以判斷的情況。如一部專業書籍的主編、副主編,并沒有參與撰寫;一部相近專業書籍(匯編)的史料選編、縮微翻拍、編輯人員等參與了該書的出版工作而非“撰寫”;在一部專業書籍里,撰寫的字數僅數千字;獨立出版的本人論文集等等,可否視為符合該條件,評審人員和參評人員都不能做出明確的判斷。因此,針對檔案系列的評審條件應進一步細化,盡可能涵蓋本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公開出版專著要
有字數限制,合著者也要有字數要求;公開出版專業書籍的主編、副主編為專著的撰寫者,參與編寫人員的字數不得少于一定字數;公開出版檔案史料匯編的主編(含主要編審者)為專著的撰寫者;本人論文集要有一定的影響力,字數要有一定要求。
二、合理確定人員分工,評委會要抓大放小
把量化賦分作為評委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占據了評委們大量有限的時間,也分散了評委的注意力。將賦分項目設定為固定項目和彈性項目,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所謂固定項目,即將固定指標賦以固定分值。如學歷或學位、任職年限、外語、計算機水平、科技成果獲獎等級、名次、履行崗位職責情況、數量等等,通過參評人員的專業技術資格報評推薦表即可知曉。此項工作可由職稱評審辦公室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量化賦分系統事前做好。所謂彈性項目,即對論文、論著、匯編、教材等質量的評審,此項工作由評委會成員在評審工作中進行。評委會將參評人員的論文、論著、匯編、教材等進行質量評定,劃出等級,根據相應等級賦予得分,最后,將固定項目和彈性項目的得分加在一起,就是該參評人員的實際得分。由于工作人員和評委會人員各司其責,工作對象相對單一,工作量相對減少,評價結果就會更加真實、客觀。
三、正確處理量化賦分和評審的關系,防止以賦分代替評審
量化賦分與綜合評議一樣是對參評人員評價的一種形式,前者是客觀評價,是對參評人員達到指標量的評審,后者是對參評人員的主觀評價,在審閱了參評人員的材料以后形成的主觀印象。將客觀評價和主觀印象結合起來,才能全面、立體、準確地評價參評人員。量化賦分不是評審工作的全部,而是評審工作的一個環節,在職稱評審過程中應起到輔助作用,不能以評分代替評審。評委經過分組審閱報評材料,對參評人顯形成了主觀印象,在為參評人員打出分數以后,既要公布本組參評人員的得分,同時也要形成對每一個參評人員的綜合評價意見,切忌以得分多少代替綜合評價。
我省民營科技機構工程系列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于*年年底進行,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審工作依據的政策文件
(一)民營科技機構人員評定專業技術職務依據陜西省人事廳《轉發人事部、國家科委〈關于民營科技企業人員評定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有關規定執行。
(二)推薦評審程序按陜西省人事廳、陜西省科技廳《關于印發陜西省民營科技機構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問題見《關于當前職稱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陜人發〔*5〕56號)。
(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申報條件按照省科技廳《關于報送*年度工程技術系列高級職稱資格評審材料的通知》(陜科人發〔*〕75號)和省人事廳《關于當前職稱評審工作若干補充規定》(陜人發〔*3〕71號)文件規定執行。
(四)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按照省人事廳《關于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陜人辦發〔*5〕34號)文件規定執行。
(五)外語考試按照省人事廳《關于轉發落實國家人事部<關于完善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陜人發〔*7〕52號)文件規定執行。
(六)申報破格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按照省人事廳《關于當前職稱評審工作若干補充規定》(陜人發〔*3〕71號)和《陜西省特殊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辦法》(陜人發〔*4〕73號)文件規定執行。
二、評審材料報送內容
(一)申報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須填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一式兩份,《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登記表》一式一份,務必使用陜西省職稱改革辦公室印制的統一表格。
(二)申報高級職稱的需提供任現職以來的、能夠反映本人專業技術水平、并公開發表的論文三篇,申報中級需提供論文兩篇。論文經所在單位審核并加蓋單位印章后,連同刊物原件一起報送。
(三)申報高級職稱的需提供答辯材料一份,內容包括學術論文及本人任現職期間的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要求在1500字以內。申報中級職稱的需提供任現職以來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自傳一份。
(四)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有效學歷證書、《任職資格證書》、《專業技術職務聘書》、任現職以來取得的科研獎勵證書等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復印件加蓋單位公章。
(五)外語考試成績單、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成績單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分別附在《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內。凡免試外語、計算機者,需提交《陜西省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免試申請表》。
(六)《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簡表》一式十五份,用A4紙打印。
(七)填寫《報送材料目錄》,并粘貼在材料袋上。
三、申報推薦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項
(一)各民營科技機構在推薦上報參評人員材料之前,應將所申報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的基本條件和主要成果在企業公示,公示情況應在《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單位意見欄”中注明。
(二)報送評審材料須持有所屬科技機構人力資源部門的函件。上報材料內容要真實可信,發現弄虛作假,取消申請人參評資格。
(三)按照省人事廳的有關文件規定,對申報評審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務的,必須先參加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取得合格證書后,持證申報評審。
(四)填寫材料要用鋼筆、簽字筆書寫或電腦制作,字跡工整,易于辯認。推薦單位須對內容認真核實,并加蓋單位公章。
一、需明確的幾點政策
(一)申報條件:按照《關于衛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京人發 [2002]101號)執行。
(二)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的要求,按照《關于貫徹人事部<關于完善做好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京人發[2013]31號)執行。
(三)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關于職稱評聘程序調整有關政策的通知》(京人發[2003]37號)以及《關于北京市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有關規定的通知》(京人發[2000]111號)執行。
(四)關于對2013年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的要求,按照《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京衛人字[2003]37號)和《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京衛人字[2004]38號)精神,要求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1年(即晉升副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40周或200個工作日,晉升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36周或180個工作日)或到83個邊遠山區半山區鄉鎮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8個月。
按照《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京衛醫字[2013]45號)要求,各支援醫院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每年必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務。對無故拒絕到社區服務或沒有按時完成規定的每年下社區服務15天任務的人員,不能晉升職稱。對積極下社區并按要求圓滿完成任務并受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居民好評的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稱。
城市醫生到農村基層服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對于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核實,將嚴肅處理,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并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五)關于對申報全科醫學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12]6號)執行。
(六)關于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12]9號)執行。
(七)關于對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的要求,根據2005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首都所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都要學習掌握重點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每人每年學習不得少于20個學時,在今年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答辯中,各專業答辯組將繼續考核申報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并作為職稱晉升和職務聘任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需說明的幾個問題
(一)關于對申報人員公示的要求,各單位須對申報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情況(如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的周數、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醫德醫風、論文、到農村或社區基層服務的時間和地點、繼續教育情況等)進行公示,時間一周。公示后由本單位推薦委員會進行推薦。在公示期間群眾舉報申報人有弄虛作假的,由單位推薦委員會責成有關部門或人員進行核查,一經核實,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
(二)關于對論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衛生部的有關規定,晉升副主任醫師,應在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專業期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晉升主任醫師,應在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各單位推薦委員會負責對申報人提交論文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核。
(三)關于破格的要求:申報中醫、預防醫學、藥學、護理、醫學技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未達到《衛生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定的申報條件,但業績突出的人員,經所在單位推薦委員會同意后,報市衛生局核準,可以破格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破格標準參照臨床醫學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執行。
(四)關于網上申報問題:為了使報名工作更加方便、準確、快捷,北京市申報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繼續實行計算機網絡申報與離線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申報人可登陸北京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網站進行網上申報或下載離線錄入版(網上填報的內容必須準確、詳盡,并與報送的紙質材料一致),各單位人事部門認真審核申報人資料后,按規定時間報送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
三、答辯評審時間
擬定于10月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四、報送材料時間
區縣衛生局、市屬局(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月20日—月21日
直屬單位:月22日—月24日
五、報送的材料
(一)單位需報送的材料:
1、區縣衛生局提交區、縣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市屬局(總公司)提交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評聘分開工作試點單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屬單位提交委托代評函。
2、申報人員的公示情況。
3、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務的書面證明(須注明時間、地點以及工作內容,并加蓋支援醫院、接受支援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所在區縣衛生局的公章)。
(二)個人需報送的材料:
1、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申報表(申報表中評審委員會意見不再填寫)一份。
2、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報送《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高級技術資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工作業績群眾評議匯總表》各一份(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統一印制)
西醫臨床醫學以外的專業報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3、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執業醫師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4、城市醫生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城市醫生到農村服務鑒定表”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5、答辯論文或代表作(必須為第一作者) 一式二份
6、按文件規定,需提交的其他論文或材料 一式一份
7、外語成績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 一份
8、計算機考試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護理專業除外)一份
9、破格審批表一份
10、學歷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1、現專業技術職務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2、《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培訓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六、報送地點
【碩士論文、職稱論文、畢業論文、、、 小編整理如下:】如果你在生活中說你自己有著多么厲害的專業實力,很多人都會說你口說無憑,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職稱證書來為自己的實力做證明了。要得到一個職稱證書,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國家級核心的期刊上發表職稱論文。不過要成功發表的話就要通過專業的審核了。很多人都是沒有通過審核而不能順利成功而沒有得到證書的。
這一個行業是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而隨著發展的,這個行業的專業公司一般都是和專業的高級期刊有合作的。只要是專業的人才像要自己的論文能夠在期刊上成功發表,那么只要找這樣的公司就可以了,絕對能夠幫助你成功在指定的期刊上發表職稱論文。
在我們國家不管是什么樣的專業人才,都是要有著專業的職稱證書證明才能得到承認的。比如計算機人才就要有著一個計算機職稱證書,有一個建造人才就要有著一個建造是職稱證書。不管是什么樣的證書,要想得到首先就是要在指定的期刊上發表職稱論文。這樣就難倒了一些不擅長寫論文的人才了。所以,社會上代替人才在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的公司就有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了。
自從《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問世以來,以此為檢索和評價工具,對我國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的研究現狀進行文獻計量的統計分析與評價,頻頻出現。但對兩大學科體系的分支學科(子學科)的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定量分析,非常少見。由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學科范圍較廣,且子學科間學科性質差異較大,各子學科在文獻利用方面有其不同的特點[1],因此,筆者認為,以子學科為單位分別研究更具針對性和參考價值。鑒于此,本文以會計學科①為研究對象,對具有代表性的76種CSSCI經濟學和管理學來源期刊在2004—2008年間刊載的會計研究學術論文進行了一次系統搜集統計,用科學的量化指標對近五年來我國會計研究學術論文產出的機構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職稱學歷結構分布、合著論文與基金資助論文分布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地分析梳理與揭示,以期為了解和掌握會計研究學術論文產出現狀提供第一手資料,從而為推動各機構的學術交流、人才引進、學科建設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二、數據來源
(一)來源期刊與文獻數據庫的確定
嚴格說來,期刊的質量能反映所刊載的論文質量,而論文(數據源)的質量,又直接影響統計分析的結果,通過反復比較國內幾大引文數據庫,最終確定以CSSCI2008-2009來源期刊[2]為樣本,并參照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提供的2004-2006年各期刊在本學科領域影響因子的統計排序[3],選定CSSCI管理學來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②25種、經濟學來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50種和來源期刊《中國會計評論》,共計76種,作為本次檢索統計的來源期刊。選擇CSSCI數據庫作為本次檢索的文獻數據源。
(二)數據的檢索搜集與建庫
由于會計學科與許多相鄰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有時對某篇論文的研究內容和所屬的學科范疇,僅憑論文題名無法準確判斷,所以,對文獻的搜尋與甄別成了本文的重中之重。具體操作方法:首先,在CSSCI中,對來源期刊發表的“原發論文”(不包括短論、會議綜述、非正式論文以及增刊論文,檢索時間到2009年7月10日),根據題名海選一遍,保存相關的論文信息,內容包括:題名、作者、中文關鍵詞、中文摘要、作者單位、基金項目、刊名、年、期,在Excel中,按內容項目建立文獻數據結構表以便統計整理;對模棱兩可、無法準確判斷的論文題名,做上標識。第二,對有標識的論文題名,根據中文摘要,進行甄別、取舍。最后,在統計作者職稱、學歷信息時③,對照紙質期刊仔細地逐一核實,最終確定本文統計分析所需要的文獻數據信息。
三、統計分析方法
目前,國內關于文獻計量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獻的外部特征的定量統計分析,包括發文量(或稱產出量)和被引量兩個指標,它反映了所研究對象的活躍程度和被認可程度,是衡量所研究對象科研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本文主要以發文量為切入點,基于定量化研究方法,利用Excel為數據統計工具,對76種來源期刊2004-2008年間發表的會計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分門別類,歸類后再分類匯總、統計、排序,得出論文的作者機構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職稱學歷結構、合著論文與基金資助論文分布,試圖用科學的量化指標,客觀地分析近五年來我國會計研究學術論文的產出現狀。
四、統計分析結果
(一)論文的作者機構分析
通過檢索統計,76種來源期刊在2004-2008年間共刊載會計研究學術論文5279篇,各年度論文產出基本均衡、穩定(見表1);按第一作者統計,共涉及485個機構。4912篇論文來自高校,占發文總量的93%;科研院所占1.14%;2.96%和2.9%的作者分別來自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為了更具體地了解各機構的發文情況,表2給出了在50篇以上的前27個機構的排名情況。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前27個機構中,除財政部外,其余都是高等院校。26所高校共3189篇,占發文總量的60.42%,其余眾多高校占32.58%,高校間研究能力的差距一目了然。尤其是排在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廈門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不僅發文量占絕對優勢,而且各年度的發文量非常均衡,這說明它們具有相對穩定的研究力量和可持續發展性,是國內會計研究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和王牌軍。由于期刊主辦單位容易在自己主辦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所以,為了更客觀、更合理地反映機構的發文量,筆者特別對各機構2004—2008年間在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最高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刊物《經濟研究》和《管理世界》以及會計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會計研究》上的發文情況進行了統計,從表3中數據可以看出,在這三種影響最大的刊物上發表會計論文較多的機構在會計研究領域的總發文量大多也處在前列。
(二)作者發文量的統計分析
的數量是衡量一個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為了使統計數據趨于合理,本文對多作者合著的論文采取打折計算,具體計算方法參照多所重點高校教師科研成果的統計標準:二名作者的分值劃分為0.6和0.4;三名作者為0.6、0.25、0.15;四名作者為0.6、0.2、0.1、0.1;署名在第四作者以后的均為0.1。表6給出了2004—2008年最多的前40名作者。這40名作者近五年來一直活躍在會計研究領域里,他們當中既有對會計研究一生孜孜以求、筆耕不輟的學界大師、學術泰斗(如葛家澍、潘飛、蓋地等),也有年輕的后起之秀(如李明輝、吳聯生、雷光勇等)。深入研究樣本資料可以發現,這些高產作者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線(如李明輝發表的論文始終以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研究為主線,葛家澍教授發表的論文始終以會計準則研究為主線)。
(三)作者職稱、學歷結構的統計分析
職稱是衡量專業人員工作能力與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檢索統計的論文作者中,具有正高級、副高級和中級職稱的作者的數量,分別占發文總量的35%、26%和16%;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在職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的發文量分別占65%和4%(見表7)。統計時發現,博士后和在職博士生、在職碩士生一般同時也注明了職稱信息,這樣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論文作者的職稱、學歷結構比例為:高級(正、副高)∶中級∶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61∶16∶22∶1。可以看出,具有高級職稱(正、副高)的作者是目前我國會計研究領域創作力量最強,論文成果最多的一個群體,也是我國會計研究的主要力量。但也不可小視近40%具有中級職稱的作者及博士研究生,他們大多為青年人,學歷高、專業基礎扎實,且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富于想象、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他們接受新事物快、吸收新知識、新信息、新方法主動性強,同時還有來自職稱晉升、科研獎勵等諸方面的壓力將可能變成他們刻苦鉆研的動力,推動他們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四)合著論文的統計分析期刊論文合著是科研合作成果推出的一種重要形式,從表8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論文獨撰與論文合著的比例大約為40%︰60%,合著論文的比例明顯高于獨撰。從各年度數據來看,合著論文的數量和比例還在不斷提高,而獨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從合作的規模來看,在被統計的3204篇合著論文中,2人合著的有2264篇,占總體的70.76%;3人合著的有800篇,占總體的24.97%;4人及以上的有140篇,占總體4.37%。主要還是以2-3人為主的小規模的合作形式,且呈增長趨勢;而4人以上的合作偏少,各年度數量上略有起伏。
論文合著是科學研究中的普遍現象,也是一種必然趨勢。筆者在檢索統計時就發現了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第一,合著論文的作者中許多都是非會計學科的研究背景;第二,合著論文的作者類型多樣化:有同一機構內同專業、不同研究方向合作的;有同一機構跨專業、跨學科合作的;還有不同機構間合作的;極少數國際間合作研究的,這無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一種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模式。當然,從論文合著來研究科研合作,是基于理想化合著的假設,在實踐中,可能還存在大量出于評聘職稱等功利性目的的“掛名合著”現象,這里無法嚴格界定。(五)基金資助論文的統計分析基金資助論文是指由國家各級政府部門、各類基金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科研經費而產出的研究論文,它是科研活動的主要產出形式,代表著某研究領域內新動向、新趨勢,具有較大難度和較高水準,受到研究人員的普遍關注與重視。本文研究基金論文數量,試圖揭示會計研究過程中受到基金資助的情況,表9給出了2004—2008各年度受到各種基金資助的發文情況。從表中數據來看,基金資助的發文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且增長幅度逐年加大,2008年基金發文量已占發文總量的55.94%,比2004年翻了一番。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的會計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認可和重視;但不同類型基金的論文增長幅度有差別。從基金論文級別來看,受國家級基金資助的論文比例明顯高于部級、省(市)級和校院其他級,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相差4倍,這可能是由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項目的結項并未作嚴格要求,致使有的國家社科基金研究論文未標注基金來源,從而導致論文數量上的差距。此外,從表中數據還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家自科基金還是社科基金,重點(或重大)項目太少,尤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五、結論、啟示與思考
基于上述五個方面的數據分析,對近五年我國會計研究學術論文產出現狀可以作出以下結論,并從中得到一些啟示與思考:
(一)簡要結論
首先,在會計研究學術論文的產出機構中,高校占有絕對優勢(占總發文量的93%);且高校間研究能力差距懸殊,總體來講,綜合性大學的研究實力和學術水準強于財經類大學;此外,會計實務界的研究力量太顯薄弱(不到3%)。其次,在會計研究學術論文產出的高產作者中,大多出自研究實力雄厚、學術氛圍濃厚的學術團隊里;深入觀察樣本資料還可以發現,他們都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線;高級職稱(正、副高)的作者是論文成果最多的一個群體(占總量的61%),其次是中級和博士研究生(占38%)。最后,基金論文與合著論文在數量和比例上皆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兩者成正比關系;合著論文的合作規模主要是以2-3人為主的小規模合作,且合作形式多樣化;基金資助的論文中,國家級基金資助的論文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基金,自科基金論文數量遠遠多于社科基金,但重點(或重大)項目太少,尤其是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
(二)啟示與思考
第一,會計專業設置較久、會計專業教育層次齊全(學士、碩士、博士)的老牌財經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例外),其科研實力和學術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應盡量避免“近親繁殖”、“幾代同堂”[5]的現象。
第二,會計實務界的研究力量太顯薄弱(不到3%),值得重視!任何理論研究都不能脫離實踐,否則很容易陷理論研究于“隔靴搔癢”的境地,影響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會計是一門實務性很強的學科,為數不少的會計實務界的會計學專業的碩士甚至博士,他們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也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還有來自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的感受,應該比遠離會計實踐的高校研究者更容易出成果。同時,會計研究者也不能始終禁錮在書齋里,為研究而研究,應該深入到企業,就像教師深入到課堂中一樣,這樣會發現有更多的課題需要去研究,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對實務界和政策制定者有價值。
關鍵詞:礦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分開
一、聘任工作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是聘任流程及規則設定;二是聘任的分級管理模式,總部和下屬管理權限設計;三是崗編設置;四是技術職務通道建設;五是薪酬標準設計;六是任職資格要求設計;七是管理性技術人員與純技術人員的區別;八是整體公平考慮;九是崗能匹配考慮;十是核心專業考慮;十一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晉升設計;十二是聘任工作日常化管理的常效機制;十三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設計。
二、礦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工作實踐
1.成立各級聘任委員會
各級聘任委員會負責組織各級各層各專業技術人員的聘任工作,討論和決定聘任工作中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2.確定聘任原則
一是堅持以注重實效,科學配置,優化人才結構為宗旨,依據“因事設崗、精簡高效、結構合理、群體優化”的原則進行聘任;二是堅持本人專業技術資格,工作崗位與所聘任崗位相一致的原則;三是堅持公開競聘、客觀公正、從嚴考核、適度調整的原則。
3.確定專業技術崗位職數設置
根據公司戰略、部門職能、技術含量、工作量等需求,綜合考慮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能力等因素,確定崗位職數。
4.職級體系確定
根據評定的專業技術職稱確定擬聘專業技術職務通道,如可將擬聘的專業技術職務分為中級、高級、教授級專業技術職務,也可根據需要每一級別的專業技術職務分為1-3個等級,主要是考慮同一技術職稱等級人員資歷、貢獻等因素。本文建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設兩檔,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職務設三檔。
5.專業技術職務的設置和定義
根據以上職級體系,需要進一步明確各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定義,以便評議時有基本的參考依據,如: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定義:為公司各專業領域的帶頭人,在其它某一專業具有一定技術權威性,能獨立承擔重大課題研究,能主持重大工程項目實施,能解決專業技術疑難問題,在科技攻關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并取得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得到行業內認可,能指導高級工程師的開展技術工作。
高級工程師職務定義:公司各專業的技術骨干,能獨立承擔重要課題研究,能主持較大工程項目實施,能解決專業技術較為復雜問題,在科技攻關等方面有一定貢獻并在企業內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得到公司內認可,能指導工程師的開展技術工作。
工程師職務定義:公司各專業所承擔工作的主要力量,能獨立承擔一般課題研究或參與重要課題研究,能主持一般工程實項目實施或參與較大工程項目實施,能解決一般性的專業技術問題,得到所在單位員工認可,能指導助理工程師的開展技術工作。
6.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申報條件
根據職務設置、職級體系明確各職級的申報必備條件,建議如下:第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1檔: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5年及以上。第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2檔: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3年及以上。第三,高級工程師職務1檔: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7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第四,高級工程師職務2檔: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4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第五,高級工程師職務3檔: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2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第六,工程師職務1檔:具有工程師職稱5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第七,工程師職務2檔:具有工程師職稱2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第八,工程師職務3檔:具有工程師職稱或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或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3年及以上。
7.明確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破格申報條件
為體現不唯學歷、不唯職稱、注重實績的聘任原則,特別制定了破格申報的條件,建議如下: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申報條件中對應年限可降低一年;或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但不足3年人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可破格申報8級工程師;或取得工程師職稱,符合以下條件4-8之一者可最高破格申報至5級工程師。
第一,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地、廳級以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一項及以上(主要參與者)。第二,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或三等獎二項及以上。第三,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或三等獎二項及以上。第四,獲得國家專利(發明或實用新型)(作為主要負責人)。第五,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六,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七,本專業的學術、學科帶頭人。第八,本專業提出的技術報告、學術論文、專著曾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宣讀,并在這些成就中起關鍵作用。
8.薪酬標準
根據市場化、行業內標準,并考慮內外部薪酬的公平公正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的薪酬標準(略)。
9.確定競聘程序
第一,本人提出書面申請,提供相關材料;第二,所在單位根據聘任條件進行初審;第三,將申報材料報公司,由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對申報人的材料進行審查;第四,合格人候選人公示;第五,對符合聘任條件的合格候選人員,統一組織公開述職競聘;第六,組織考察;第七,將擬聘候選人報專業技術職稱聘任委員會審批;第八,結果公布(公示擬聘候選人);第九,聘任。
10.確定競聘評分標準
競聘評分由基礎評價和現場部分組成,詳見下圖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競聘成績構成與評價特點:
(1)基礎評價
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量化賦分標準,對符合條件的應聘人員的學歷、資歷、任職資格年限、年度考核、表彰獎勵、工作業績、論文成果等基本條件進行量化打分,計算出應聘人員的基礎成績。具體基礎評分標準如下:
第一,基本知識和技能:已獲得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的(100分);已獲得博士研究生畢業或取得博士學位,或者已取得工程師職稱的(90分);已獲得碩士學位或研究生畢業或雙學士學位,或者已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的(80分);已獲得學士學位或本科生畢業的(70分);已獲得大學專科學位或專科生畢業的(60分),評價時根據學歷和職稱對應分數取最高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30%。
第二,企業貢獻:在公司從事本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1年,加5分,不滿1年的按當年實際工作月份折合計算,最高100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40%。
第三,項目成果:近十年內,作為項目主持者或主要技術負責人,每獲得一項以下獎項,加對應分數:1項目獲得國家級獎項(30分);項目獲得省部級授予三等獎及以上(20分);項目獲得地廳級授予二等獎一項以上,或三等獎二項以上(20分);獲得國家專利并在生產中取得明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10分)。近十年內,作為項目主持者或主要技術負責人,每獲得一項以下項目成果,加對應分數:完成了省部級或者地廳級的重點項目,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或填補了國內、省內空白的(15分);完成過系統性強、技術難度較高或較復雜的科研和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經歷,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或經濟效益(10分);獨立完成了1個項目綜合研究報告或主持研究制定了復雜項目的綜合分析方案,應用效果良好并提交了試驗報告(10分)。
以上各項評分可累加,最高分100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20%。
第四,論文成果:近十年內,作為第一作者或主要編寫者,每獲得一項以下著作成果的,加對應分數:完成有重要實用價值的專業技術報告、設計報告2份(大型的可1份)和論文l篇以上(20分);在公開出版的國家級或行業核心刊物上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15分);公開出版有價值的專業著作(5分);參加了省部級技術規范、規程或標準等重要技術文件的編寫,并有重要實用價值的(10分)。
以上各項評分可累加,最高分100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10%。
(2)現場答辯
第一,個人述職:主要反映應聘人員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政策法規、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對礦山企業公司本專業技術信息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第二,評委問答:主要考察應聘人員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業務工作能力。
(3)綜合成績
按照基礎成績占40%、現場評分60%的比例,加權計算出應聘人員的綜合分數。
11.聘期
建議2-3年。
12.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后管理
(1)考核
另行制訂了公司技術人員績效管理辦法。主要考核的維度包括有:生產或專業管理問題發現及解決情況;技術標準、重要制度、主要技術報告起草及修訂情況;技術交流、師帶徒情況;經濟效益、效率改善貢獻情況;科研、技改、基建項目或課題成果情況;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提出及采納情況等。
(2)專業技術職務續聘、低聘或晉升
第一,依照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年度或聘期內的績效考核結果決定其續聘、低聘。第二,晉升必須通過公開的述職競聘及組織考察。第三,在聘期內,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予以解聘:受到刑事處罰者;不能完成本人職務職責者;不認真履行現職崗位職責,拒不接受組織上分配任務者;弄虛作假或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影響惡劣者;工作極不負責,造成嚴重事故、經濟損失嚴重者;個人績效考核、專業技術人員績效考核結果為不合格者;因機構或崗位變動,不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者;其他不宜繼續聘任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