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1 17:1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政治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中專生有著自身的特點,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盲目套用中學或大學的教育方法。面對全球化與信息化的挑戰,中專思想政治教育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發展和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出發,著力提升其有效性。
中專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后進人中專學習的,正處于身體與心理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期。由于是在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與轉型時期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比如思維活躍、思想穩定性差、自我獨立感強,性格叛逆嚴重、富有朝氣活力、基礎文明修養薄弱、學習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等。中專學生表出出來的這些思想特征,是我們開展中專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考慮的前提。只有堅持從學生發展與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出發,適應中專學生的思想特征,才能使我們的中專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
一、中專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中專教育經歷了較為激烈的改革,無論是中專學校辦學環境還是學生的組成,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當前,中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專學生適應性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繼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認識不到位
相比于高等教育的突飛猛進,近年來我國中專學校的發展一直處于彷徨之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由于處于職業教育的相對較低層次,從教師到學生,都出現了不同的思想認識不到位。有些教師認為中專學生本就是同齡人中學習水平較差的人,不管學校與教師怎樣努力培養,都難以培養成人才。有些學生認為中專教育是沒有前途的學校,進人中專學校就會被貼上低人一等的標簽,繼而產生在中專學校里書讀得再好也沒有用的思想。從教師到學生的這種思想認識不到位,對中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2.價值觀念偏差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也處于急劇變革中,文化與思想的多元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征。加上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絡的發展,使中專學生能夠有機會接受來自各個途徑的信息,但與此同時,中專學生接受價值觀念與思想感染也表現出多元的傾向。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對中專教育學習認識的不到位,使中專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較大偏差,表現為是非觀念淡薄、三觀缺失、沒有責任感與正義感,并且表現出對前途的迷茫,甚至一些中專學生自卑心理嚴重;直接影響其在學習與生活上的正常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則是對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理解較差,逆反心理重,上進心差等。
3.思想教育手段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對學生成才成人的基礎。不僅可以引導中專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使他們對社會與環境有所認識,從而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時,能夠迅速地融入社會,完成從學業到就業的轉變。但從當前中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看,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內容過于老套,與學生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如集中上大課、聽報告等形式,對于接觸網絡與多媒體頻繁的九。后中專學生來說,不僅沒有吸引力,而且厭煩心理嚴重。不少學生認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與社會存在很大反差,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學生反而不知道怎么處理工作中的各種情況。
二,加強中專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提高德育課教學效果
德育課是中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重視德育課的教學。一方面,教育不僅要針對學生開展,同樣也應該讓教師對此有所學習,從而改變教師對中專學校,對中專學生的認識思想偏差,提高對學校與學生的信心,增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養。要著力通過教師言談舉止去感化學生,而不是單純地靠書本知識。要真正了解學生的需要,并以此為基礎,理解接受學生,進而用正面的觀念引導學生上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
2.突出心理教育
中專學生在社會各種思潮影響下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偏差,使許多學生出現自卑、自暴自棄、是非觀念淡薄等傾向,都表現出如今中專學生心理教育缺失的嚴重性。要根據這個時間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中專學生的自身特點,突出心理教育。雖然這一時期中專學生渴望成才,但自卑心理以及經受不起挫折的心理特點卻使他們容易放棄。要通過心理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分析社會現象,培養其應有的人際協調能力,繼而解決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健全心理,繼而適應與融人社會。
3.創新思想教育方式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與網絡的迅猛發展,使中專學生面臨著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一樣的學習與生活環境。相比較而言,他們對新事物更容易接受,而對固有的傳統的教育方式,則表現出逆反心理。因此,針對中專學生對網絡等新事物表現出來的興趣,應努力創新思想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搬到網絡上,讓中專學生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用網絡時代的特點進行重新包裝,繼而展現給學生。與此同時,應該緊緊抓住中專教育中第二課堂學習機會多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既有政治性與知識性,又充滿娛樂性,從而在提升學生文化素質的同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
三、結束語
作為中國職業教育基礎的中專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專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迷茫、心理能力差、社會適應性不強等特點,是社會轉型時期中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與工作目標,要切實了解中專學生的思想特點,堅持與時俱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將中專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曉娟,關于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9
[2]張俊霞,淺談做好中專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途徑[J],科教文,2009,6
關鍵詞:農村初中;思想品德;存在問題;應對策略
隨著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深入,其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果,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日益明顯。思想品德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關注學生學習態度、能力和道德行為的形成;倡導開放性的評價方式的運用。當前,許多農村學校的思想品德課還遠沒有達到學校德育的要求,其德育功能遠未得到發揮。一些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只重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一、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甚深,思想政治課在農村初中越來越不受廣大師生的重視。很多學校領導和教師把思想政治課當成非主要學科進行教學,在任課教師的安排上,教師備課、上課精力的投入上及教學研究等方面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使思想政治課的實際教育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根本發揮不出來。
(一)教師隊伍不穩定,骨干教師少。
調查表明,思想品德課教師總是年年變,經常換。加之地方經濟緊張,有些農村初中這些年沒進新教師,退休的退休、調走的調走,教師缺編現象嚴重。在中考功利主義的影響下,學校對這門課產生了學科歧視,因而在安排師資時,學校把年富力強的年輕教師安排在較高年級或畢業班,而把那些即將退休的、經常生病的教師安排來教一二年級,于是就出現了大量學歷不合格、專業不對口、兼職兼課的教師,甚至有的學校把后勤人員也安排來參與本學科教學,個別學校還出現了不把本學科的考核列入教師考核獎勵的內容的情況。這樣從學校領導到普通教師,從學生到社會都認為這是一門不折不扣的副課,豆芽課,只要糊過就行。
1.教師隊伍水平低下。
農村初中普遍缺乏專業教師,每所學校政治專業畢業的教師很少,雖然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但分值低,屬小科,不被重視,除了初三由專業教師任教外,初一初二均由大科老師附帶或者老大難老師帶,教學質量難免受到影響。
從素質教育到新課改,確實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目的在于能培養出有個性、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但是對于教授的培訓工作遠遠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培訓力度絕不及語數外三科教師的培訓,許多的思品教師只培訓過一兩次,非政治專業教師上思品課比比皆是,導致思品水平教師隊伍素質不高,老師嘴上喊著課改,實際教學過程不改,影響到教學效果。
2.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只是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更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表現為:(1)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2)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由于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3.教學手段單一。
由于農村經濟水平有限,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教學資設施薄弱,技術更新慢,導致農村思想品德的教學手段十分單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教師的“滿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聽了深感“枯燥無味”,逐漸地失去了信心,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4.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由于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只是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更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5.教學評價制度滯后。
本地不管是高考還是中考,思品課大多數是閉卷考試,學生只要在試卷上答出高分即可。至于說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境界是否達到課標要求,試卷上是無法反映的。再加上高等院校、高中招生只注重分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有極強的不真實性),就加劇新課改換湯不換藥的惡果。
6.教學資源缺乏。
由于一些陳舊教育觀念和貧乏物質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資源極度缺乏,嚴重影響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施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學生學習目的欠明確,缺乏主動性。
農村初中學生歷來對思想政治課就比較輕視,他們深受農村狹隘實用性思想的影響覺得政治課與“語數英三科”相比實用性不強,因此把思想政治課當成副科,往往馬虎應付,這種缺乏自覺的學習態度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中考考試題型多了許多開放性題,且內容又大都貼近城市疏離農村。相對而言,農村學生視野較城市學生狹窄得多,面對試題,只能從書本上抄些理論性的死答案,至于那些聯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的題目就只能是憑想象,亂猜測了。這樣,農村初中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成績自然受到巨大影響了,造成城鄉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差距在不斷在擴大。
2.學生方面形成了死記硬背,為考試服務的現象,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對政治科的學習,只要用少量的時間讀一讀,背一背,臨時突擊一下,考個及格并不難,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視思品科的學習,即使教師事先進行單元復習,劃分一定的學習范圍或各種不同類型的練習題,他們總是應付了事。
3.學生知識面狹窄,很少關心時政。
新課改不僅對教師的要求明顯增加,而且對學生的要求也明顯的提高。①知識面要廣。②不同學科的知識要學會融會貫通。③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要強。④關心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并正確的認識。可是由于傳統觀念、考試指揮棒、學業過重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學生的自學能力、結合時政分析時政熱點的能力、活學活用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這就給新課改下的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帶了一定的難度。
4.教材實例大多是經濟比較發達省份的實例,偏遠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事例明顯比較少,缺少本土氣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學習效率低。
筆者在與部分思想品德教師座談時,了解到由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效率也很低。
6.不能學以致用。
許多學生不能將思想品德課的知識用于指導自己的實踐,主要表現為不能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由于各種原因,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學習出現了脫離實際的現象。
二、應對策略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對策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而學校要落實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強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道德觀、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對學生來說科學知識越豐富、越深奧,就越需要教師的幫助;社會矛盾越尖銳,價值取向越多樣化,就越需要教師去引導。教師從事教育教學要有過硬精湛的業務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的指導。
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教書育人,擔負起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不僅要有充實的知識,而且還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在教學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思想政治課本身體現了多學科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練好內功,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平面的教書匠”,要努力成為“立體型”、“學者型”的教師。
(二)重視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要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興趣,教師就要精心地設計每一堂課,創設一個能凸顯主題的學習環境,以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在農村學校設備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努力挖掘課堂教學潛力,創設教學情景,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把思想品德課“盤活”,激發學生的求學欲望,最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可以將故事、表演、漫畫以及幽默引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以趣激情。教師也可以用教師對學生誠摯的感情,對事業滿腔的熱情去感染學生,以情動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正確的品德行為的喜悅,以行促情。
要想真正做到讓學生們在“樂中學,學中樂”,培養學生對政治課穩定的興趣。
1.轉變學生觀念讓學生積極自覺參與學習。
要想改變當前農村初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偏見,首先要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讓學生和家長知道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懂得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但不僅僅是說理,更重要的是用理論武裝學生頭腦,指導學生行為。同時,思想政治課也是中考的科目,為了中考取得好成績,也要認真學好政治課。其次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要想真正做到讓學生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教師應著力培養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穩定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第三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自覺參與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的,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灌輸狀態,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扼殺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根本無法實現。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就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性、創造性學習轉變。
2.堅持結合生活實際組織教學。
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教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成長也會有煩惱》這一節內容中,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學習、身體狀況、人際關系等方面遇到的煩惱進行發言,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擺脫這些煩惱的經驗。
3.聯系社會實際組織教學。
把國內外的重大時事和全國人民普遍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問題適時、適當地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巧妙地質疑解惑,學生就會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地掌握科學的理論觀點。例如,學習《憂患意識》這一內容,讓學生尋找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的人口素質問題、環境問題和學校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國家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樹立居安思危的意識。
4.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組織教學。
如目前農村學生中存在著比誰零花錢多、比誰穿的是名牌等情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培養健康的心理,。
比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節時,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一個月有多少零花錢?都花在什么地方?這些零花錢怎么來的?在這基礎上讓他們討論:花零花錢是不是純粹個人行為?學生應該比什么?引導學生去體會什么樣的消費觀才是合理的、正確的消費觀以及學生之間攀比消費的危害。
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審美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5.擴大農村初中學生的新知識和信息源。
農村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確立創新意識和養成開拓精神,充分利用學校配置的教學設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擴大知識容量、生動形象地進行課堂教學。同時,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指導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聯系本地區的實際和學生本人實際,進行有目的地社會調查、收集國內外資料、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新鮮的信息源,擴大他們的生活體驗和視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徹底擺脫死讀書、讀死書的困境,不會在聯系實際的問題上傻眼了。
(三)積極實施課堂教學改革。
1.改變教學方法。
(1)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多樣化教學,使學生愛學。學生年齡不同,其自身差異和心理特點不同,如初一初二的學生好奇、好動,喜歡表現自己。根據這些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體驗式教學,能夠使學生愛上思想品德課。可采用憶一憶、談一談、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議一議、辨一辨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經驗相聯系,在學生經歷和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
(2)針對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使學生樂學。由于生理條件、智力水平、基礎知識、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和成長過程的不同,學生的個性存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個性差異,要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習當做一件樂事。
(3)讓學生們組成學習小組,采用“一幫一,一對一”的學習方式,這樣做可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增進友誼和感情,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2.開展自主性的教學。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沒有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就可能成為“馴獸式”的活動。應結合學生生活,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獲得知識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根本保證,離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學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要各抒己見,自由討論,質疑問難,情感共鳴,思想碰撞,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以充分顯現,主觀能動性才得以充分發展。
3.實施創造性的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更活躍、更輕松、更易接近的方式將理論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易于內化的方式呈現在教學中,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流,學會做人。
4.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教學的整合。
以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工具。信息技術包括幻燈片、投影、錄音、錄像、電視、電腦、網絡等多種現代化設備,用它們創設豐富的色彩、聲音、圖像、文字,生動、科學地傳遞大量信息,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考;有利于設計和演示科學有趣的板書和素材,供學生復習和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四)開展好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要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學生參加撰寫政治小論文活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有力地深化了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落實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具體體現,對于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鍛煉學生才干、堅定學生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演講賽,參與制定家庭投資計劃,模擬法庭等活動。初中政治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分析時事,讓學生圍繞時事主題,開展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由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出新穎獨特的觀點和角度,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實施多元評價,激勵學生發展。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既要重視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察學生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為適應學生成長和能力、新課程改革需要,加強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在思想品德課學生學習評價改革方面應將知識性考試與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表現和能力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的有效手段。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投身于新課改,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關注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著想,農村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學習方式就一定會得到徹底改變,并一定會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局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