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業發展現狀論文

農業發展現狀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10 15:13: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發展現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發展現狀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江蘇南京;江寧區淳化街道

江寧區淳化街道地處長江中下游屬南京郊區,全街道有9個行政村和9個社區。區域面積121.80km2,439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9333人,其中勞動力26687個;耕地面積6239.07hm2;水田面積4169.4hm2,其中水面養殖面積848.6hm2;林、茶、果面積1710.51hm2,其中茶葉面積529.2hm2。淳化街道現有南京金陵優質米公司、山田和衛崗奶業等龍頭企業,有“土橋牌”珍珠米、“城霧牌”茶葉和2個綠色食品及青蝦、優質稻米、茶葉3個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淳化街道自成立以來,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方針,以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實施品牌農業、設施農業、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立足資源,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體現特色,農業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1街道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1.1初步形成區域化布局

農業結構調整經歷了種植業內部到種養產業間調整再到農業功能性調整,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種植布局和種養結構,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五城、西城、大埝3個666.67hm2大圩綠色、無公害優質稻米和無公害青蝦養殖基地,西城、淳化茶廠為主的綠色、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索墅、雙崗社區為主的奶牛養殖區,青龍、吳墅社區蔬菜生產基地正在規劃實施建設(編輯整理)中。

1.2穩步推進生態旅游農業建設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至2006年底,全街道通過認定、認證的綠色食品基地有2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個,尤其是3666.67hm2優質稻米生產,實現了100%的綠色和無公害。二是旅游休閑農業嶄露頭角。旅游農業是以農業景觀、農事活動、農展節慶為載體,展示農業現代化、傳播農耕文化、體驗鄉村風情,集參與性、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于一體的新型生態產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如在山田蒙古草原風情園,可領略草原風光,盡享特色的蒙族美食風味;凱進、景業、毛虎山莊、青龍村分別被南京市林業局評為生態農莊和生態農業示范村;銀萊的休閑與餐飲、九竹文化園等農業觀賞景點正在建設之中。

1.3扎實推進基地建設

土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是南京市農林產業基地之一,2005年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無公害青蝦養殖基地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土橋大米、五城青蝦、城霧和淳茗茶葉都通過了國家、省級綠色、無公害認定、認證,均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基地在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帶動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展示該街道農業發展水平的窗口。

1.4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優勢

淳化街道在實施“五大農業”的基礎上,形成“六大板塊”產業(優質稻米、特種水產、茶葉、花卉苗木、蔬菜、奶業)。蔬菜生產剛剛起步,花卉苗木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土橋牌”珍珠米和“五城牌”青蝦連續獲得南京市名牌產品,“城霧牌”系列茶葉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尤其是土橋大米在市場上已有一定知名度,并具有一定品牌優勢,2007年榮獲江蘇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2存在的問題

淳化街道的農業有良好的基礎,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新形勢發展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綜合實力不強,農民人均收入不高,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偏小,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產品加工缺乏,龍頭企業和農(編輯整理)業基地、科技園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難度較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高,且發展很不平衡,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與市場對農產品優質化、多樣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農民增收的持續、穩定、高速增長機制尚未形成等。

3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

3.1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

一是大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市場前景好、技術起點高、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政府要從資金、項目、土地等方面給予支持,培育壯大優勢骨干企業,增強其帶動功能[1]。如優質稻米公司、山田和衛崗奶業等龍頭企業,為農民增收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要支持龍頭企業進行設備改造、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基地建設,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二是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農民經紀人和運銷大戶。培育市場主體,提高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加強培育農民的科技化、市場化意識,充分發揮各類產銷協會的作用,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聯合體,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產業經營模式,從而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的步伐[2]。三是發展訂單生產與超市化銷售。大力發展和規范訂單農業,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在訂單生產中的紐帶作用,推進各種有效訂單模式(如農產品訂貨會、展銷會)。積極組織農產品經營單位與農民按平等互利的原則,提高訂單履行率,化解由于農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使農民獲得穩定收益[3]。同時,把發展超市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作為提高農產品檔次及綜合效益的主渠道,以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鼓勵更多農產品進入超市,通過超市銷售來提升農產品品牌形象和綜合效益。四是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做大做強該街道“土橋牌”珍珠米、“五城牌”青蝦、“城霧派”和“淳茗牌”茶葉、山田及衛崗奶業等,打造省市名牌,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規模,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3.2加強區域化特色規模基地建設

圍繞產業優勢,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推動優勢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規模效益,加強綠色食品和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是產業化的基礎環節,是龍頭企業發展的依托和條件,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相對集中、突出特色、高產高效的原則,把農產品基地建設與主導產業的形成和龍頭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重點發展優質油菜、特種水產等特色產業,集中優勢地區,建設規模基地。

重點圍繞產業開發,形成有產業特色的布局。以五城圩、西城圩、大埝圩為主,發展優質粳稻生產;以圩區低洼田和現有水面發展特種水產養殖;以西城、淳化等丘陵地區為主,發展茶葉生產;以索墅、雙崗社區為主,擴大奶牛養殖規模,提高奶量和質量;以青龍、青山、周郎等社區為主,發展西瓜、蔬菜生產和苗木、花卉產業。

加強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逐步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實現產與銷的相促并進,從而營造成重點行業形成優勢、重點產業形成規模、重點區域形成特色、重點產品創出品牌的基地建設格局。

3.3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應用水平

深入實施品種、技術、知識3項更新工程,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產業化經營檔次。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加快高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一是加大名、特、優、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力度。重點推廣達國標3級以上的優質稻米品種和高產高效抗性強的雙低油菜品種以及優質蔬菜、優質畜禽、特種水產等優良品種(種苗),抓住品種規范優質化、技術應用輕型標準化、投入品應用達標管理3個環節,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改善品質(編輯整理)、提高效益。圍繞旅游休閑農業的開發,積極引進示范推廣食用、觀賞兼備的特色種苗、保健產品和觀光產品。二是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抓好優質標準化栽培,推廣高效及節本增效技術,提高綜合生產能力。重點推廣良種良法高效栽培技術、輕型栽培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設施栽培技術、生物工程和信息化技術以及畜牧、水產無公害標準化養殖技術等,從品種、技術上全面提高該地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加強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全面推進無公害基地和產品認證、認定,重點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和農業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在農業生產、加工、貯運、銷售全過程中,嚴格按照已制定的各項操作規程和標準化實施,推廣應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藥、化肥和可降解農膜,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有毒肥料,降低農業投入品對食品安全的威脅和對環境的危害。四是進一步強化農技推廣,充分發揮科技主力軍作用,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水平。通過典型示范,從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入手,建立農業科技先導性產業,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加強農資及種子市場的管理,對農作物新品種、新農藥和新肥料,堅持試驗、示范、推廣程序的原則,對未經試驗示范的新品種、新農藥一律不予推廣。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發揮他們的科技優勢。切實抓好農村基層干部、農技人員和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

3.4開發旅游農業

隨現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市場消費日趨豐富和多樣化,擁有較好生態環境的農村和特色農業已成為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載體,各種生態旅游農業、鄉村旅游將農業和農村融入了現代旅游大潮中,人們渴求返璞歸真、親近泥土、回歸自然。因此,要順應發展變化,盡早做好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的調整,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促進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帶動高效特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4]。淳化街道擁有較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地理區位優勢,交通便捷,積極打造農家樂旅游線、點,建設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生態農莊。

3.5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目前,農民收入來源呈多元化格局,在城市化和工業化條件下,農民要致富,就必須樹立新的農民致富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從農村、土地、農作物本身跳出來,依托城市中的市場、資本、技術等資源,發展高效農業。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速農村工業化進程,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發展高效畜牧、園藝、水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農業領域的就業率;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行業,通過產業分工,增加農民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異地轉移,即勞務輸出,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幫助和鼓勵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向城市流動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務市場,大力發展勞動經濟。

3.6落實各項財政政策

繼續落實糧食直補、種禽補貼、征地拆遷等政策,增加財政對農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生產自和經營收益權,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4參考文獻

[1]彭濤.農民增收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10(8):6-7.

[2]趙艷春.淺談農業經濟發展的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0(2):47.

篇(2)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協同發展

河北具有巨大的生產潛力,一直是北京和天津在農業食品供應方面的巨大后勤保障。北京天津歷來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區域,是承擔京津冀綠色食品大力發展所需資金的重要支柱。綠色食品產業是京津冀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減輕北京的壓力和推動天津、河北的發展具有強大的作用。本論文首先簡述了京津冀綠色產品發展概況,并在此基礎上介紹了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京津冀發展綠色食品的優勢和京津冀綠色食品發展遇到的問題,最后針對性的總結了關于推動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希望通過本論文能進一步的推動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協同發展。

一、簡述京津冀綠色產品發展概況

1.京津冀農業發展現狀

京津冀三個地區協同發展,在地理、經濟、文化等眾多領域都關聯機密。但在基本農業領域,京津冀三地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1)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人口密度大,巨大的人口壓力制約著北京發展傳統農業。在北京,休閑農業、設施農業、采摘農業是最為常見的農業類型。與此同時,北京地區的農業具有科學技術水平高、設備緊密等特性。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北京成為農作物更新換代步伐最快的城市,科研育種居于全國領先。(2)天津是緊鄰海洋的直轄市,具有豐富的海洋產品。天津以高新農業產品為主,同時兼顧豐富的海洋漁業產品,是典型的及休閑、使用、加工和物流于一體的農業產業結構體。天津地區自古被稱為北京的“菜籃子”可見其農業在質量、種類以及產量等方面的優勢。(3)如果說北京是新型農作物的誕生地,天津是新型農作物的試驗地,那么河北就是當之無愧的發展與壯大地。河北具有巨大的生產潛力,一直是北京和天津在農業食品供應方面的巨大后勤保障。河北具體北京和天津很近,在畜牧、水果、蔬菜以及其他農產品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生產與銷售能力,光是蔬菜這一項就已經位列全國第二的地位,是名副其實的京津后菜園。另外,河北在糧食產量、肉類供應、牛奶供應方面分別位于全國第3位、第4位、第5位。

2.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

經緊急協調統一發展戰略的實施推動了京津冀綠色農業食品產業的發展,這是重要的保障性措施。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主要以下面三個方面進行解決:(1)綠色產品產業結構布局獨具特色。河北主要承擔了針對于綠色農業產品的生產地與加工、銷售地,而北京、天津則依靠技術、市場、資金、消費群體等方面的優勢成為綠色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北京、天津在綠色食品的銷售和物流方面存在巨大的優勢,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綠色產品供應與集散區。(2)綠色農業產品生產企業發展迅速:河北處于北京和天津的中心位置,無論是在綠色產品的生產還是發展都處于全國領先的位置,這是由于市場的反饋作用實現的。在河北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數量的綠色農業產品領頭企業,具有過硬的生產技術和巨大的生產規模。在過去的短短幾年時間里,市場上的綠色產品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大幅增長,極大的滿足了京津地區的市場需求。(3)綠色產品的產學研合作緊密。北京具有全中國最高端的技術人才和研究設備,河北具有最廣闊的種植基地和生產企業,是發展綠色農業產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綠色食品專用生產資料研發、新產品開發、綜合技術集成等領域具備強大科研實力,區域產學研對接不夠流暢,基于優勢資源共享的協同發展格局尚待破題。

二、京津冀發展綠色食品的優勢

北京是全國的行政、文化、金融、貿易中心,作為人生存之本的食品在這個區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市場。基于社會上食品問題盛行,綠色食品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青睞。京津冀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具有如下的諸多優勢:(1)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綠色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相關行業和相關產業發展為基礎的,是重要的經濟調整產略和市場調整戰略,無論是減輕北京的負擔還是促進河北與天津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以綠色食品發展為基礎的一系列行業育領域的更新都處于重要的發展地位,是加快形成該區域產業發展優勢的必然選擇。(2)資金充足,市場廣闊。北京天津歷來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區域,是承擔京津冀綠色食品大力發展所需資金的重要支柱。除了資金,來自于政府的相關政策也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優勢。北京、天津市場廣闊,具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河北土地肥沃,氣候適合是大力發展綠色產品的首選,河北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同時也可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3)地理優勢。京津冀包括了兩個重要的直轄市和一個農業大省,交通便利,是轉移企業。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條件。京津冀具備郊區綠色食品區、農村腹地綠色食品區和偏遠地區綠色食品區等差異化、特色化突出的供應區,現代化農產品商貿流通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建設水平全國領先。

三、京津冀綠色食品發展遇到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內容詳細的介紹了關于京津冀綠色產品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優勢,但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尖銳問題,具體如下:(1)產業銜接性不強。通過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京津冀地區缺少一條龍式的及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于一體的綠色產品生產企業,相關環節的關聯度降低,嚴重影響了其實際帶動與發展能力。中間環節的喪失不僅降低了實際的運行效率也間接的阻礙了本產業的發展,并未充分發揮來自于資金、政策、人員等方面的優勢。(2)京津冀地區關于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缺少新事態、新理念、新方式的參與,人才流失嚴重,缺少核心競爭力。產業分工、協作、集群效應尚待形成,亟待通過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互聯網+”發展模式尚未有效建立等,需要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協同發展,使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引擎。

四、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1.編制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的編制要充分考慮來自于三個區域的各種方面的影響因素,具體包括政策、資金以至于自然環境等方面。要建立綠色產品產業園區,北京要承擔起技術與設備的主導者,天津承擔必要的實驗和研究工作,而河北則是大范圍種植的提供者。各個區域都要重新進行產業布局和產業調整,培育更多的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河北要加快自身的科技發展,積極承建相關項目的實踐工作,有效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就近盡快轉化,發展相關企業集群化,輻射帶動周邊發展。北京與天津要依靠自身的優勢,在保證自身蓬勃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拓寬市場,優化布局,科學編制綠色食品產業協同發展整體規劃。

2.創新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機制

(1)建立健全相關協調機制: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形式發展模式,校企合作、企業研發等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模式。要廣泛調動來自易社會各個方面的實際力量,對協調發展中涉及的政策制定、市場行情、科技問題等定期會商,共同分析與研究,及時做出反應。(2)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和資金使用規劃,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的生態和經濟價值,正是基于其重大的效益,要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領、相關主體共同出資的資金來源。建立京津冀綠色食品與生態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基金,滿足產業發展需求、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實現雙贏或多贏。

五、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首先簡述了京津冀綠色產品發展概況,并在此基礎上介紹了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京津冀發展綠色食品的優勢和京津冀綠色食品發展遇到的問題,最后針對性的總結了關于推動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希望通過本論文能進一步的推動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純.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創新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1):21-23.

[2]王德章,李翠霞,杜會永.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競爭優勢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1,(1):39-44.

篇(3)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現狀;對策

1978年以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畜牧產品需求不斷提高,東遼縣畜牧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1年,東遼縣畜牧業總產值175081萬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57.7%,與1978年改革開放相比增長16.8倍,雖然畜牧業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但是目前畜牧業的發展速度遠遠滿足不了人民日常生活對高質量畜牧產品的需求,可見,東遼縣畜牧業向產業化和區域化發展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1.東遼縣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東遼縣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畜牧業的產量連年增長,其中禽類增長速度最快,2011年比2010年增長4268090只,是2010年的1.24倍;肉雞是禽類增長速度快的主要原因,2011肉雞總產量是12505980只,比2010年同比增長了7892730只,是2010年的2.71倍;豬的總產量從2001年465932頭增長到2011年755737頭,增長了61.7%;牛的總產量從2001年341164頭增長到了2011年598642頭,增長了57%;羊的總產量從2001年41991頭增長到2011年57359頭,僅增長了0.73%。

2009年東遼縣,全縣畜牧產品肉總產量就已經突破10萬噸,2011年東遼縣畜牧業產片肉總產量是142882.92噸,比上年增長了22923.82噸,豬肉產量是34078.3噸,牛肉產量是51781.39噸,禽肉產量是55950.88噸,其中肉雞產量是40883.61噸,蛋雞產蛋量是46016.09枚。2011年同上年相比,每種畜禽的產肉量和產蛋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這跟東遼縣加大對畜牧業扶持力度有這莫大的關系。

2011年東遼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是303384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是175081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7.7%,是2001年畜牧業總產值的3.58倍,農業總產值是115811萬元,是2001年農漁業總產值的2.85倍;林業總產值是7121萬元;漁業總產值是1691萬元。在2001年的時候,東遼縣畜牧業給人均帶來的收入是450元,而到了2011年畜牧業帶給的人均收入增長到了3500元,所以大力發展畜牧業是養殖戶希望看到的,也是增長東遼縣經濟的一項重要的措施。

2.東遼縣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資金投入不足和良種繁殖能力差

吉林省糧食產量由年產不足1000萬噸上升到2500萬噸水平,這和國家大力支持吉林省農業也不開,但是吉林省在農業方面對畜牧業的投入資金和給予的政策都不能很好的提高畜牧業的發展。

2011年,東遼縣畜牧業的繁殖能力是仔豬年413760頭、仔牛79353。但在選購牲畜幼仔的時候,很難購買到提抗力強,產肉量高的幼仔,目前東遼縣牲畜幼仔繁殖大部分依靠散戶農民的養殖,所以沒有完善的良種繁殖體系。

2.2疫情防治無體系

在冬春和秋冬兩個季節交替的時候,是疫情的高發期,也是牲畜幼仔銷售的好季節,但由于無合理的防疫體系,在收購和出賣的時候,使病毒進入養殖區域,致使疫情爆發;另一個疫情防治關鍵就是畜禽死后尸體的處理方式不夠規范,是導致疫情爆發的重要原因。

3.東遼縣畜牧業發展對策

3.1國家應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

中國應該加大對“三農三牧”的投入力度。增加農牧業的投入,是提高農牧業基礎、發展現代農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迫切需要。當前要抓住經濟發展較快和財政增收較多的時機,推動國民收入分配切實向“三農三牧”傾斜,提高對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的資金投入。我國農牧業基礎設施非常簡陋,是制約農牧業發展的瓶頸,必須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步伐,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提高農牧業收入水平。

從東遼縣幾家規模化養殖場來看,每家規模化養殖場的貸款也就30多萬元,而貸款利息高達9-11%,對于一家規模化的養殖場來說這點錢,和場子的實有資產比起來簡直是微乎其微,但為什么用養殖場作為資產去銀行抵押,而貸不到錢呢?原因是多數銀行受“家有萬貫,帶毛的(資產)不算”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養殖戶在銀行當中貸不到錢。

3.2合理運用“以草以飼興牧”這一理念

“以草以飼”是近幾年提出的一種養殖理念,用小草來代替現有喂養畜禽的糧食,這樣以來能節約大量糧食,也能降低養殖的成本,而且吉林省是玉米種植的大省,每年都剩余不少秸稈,在農村是廢棄物,垂手可得,取之不盡。東遼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縣糧食總產量每年在84萬噸左右,年農作物秸稈126萬噸,荒山草坡11萬畝,每年草量可達30萬噸,這種前提下東遼縣更適合運用”以草以飼”這一理念。

目前我省“以草以飼”并沒有推廣開,因為養殖戶受原有的思維影響,怕畜禽吃了草做的飼料,不能正常生長導致出欄期延后,所以東遼縣應加大對“以草以飼”這一理念的宣傳,挨家挨戶進行系統化的指導和講解,從而為農戶帶來更大利益。

3.3建設沼氣池使資源循環利用

沼氣池在南方的農村里,已經得到了普遍的運用,但是在吉林省沼氣池貌似還不太流行,農戶還不太了解沼氣給農業、畜牧業帶來的利益,雖然一次性投資大,但沼氣池給農戶帶來的利益是長遠的。

建立一個8m3地下水壓沼氣池需要投資3000元左右,農戶修建一個沼氣池每年可生產350-450m3的沼氣,可以滿足3-5口之家農戶的炊事用能,每個農戶每年實用沼氣可節約生活用能開支600元左右,所生產出的沼肥(沼液、沼渣)是優質的有機化肥,用于農業生產每年可節省農藥、化肥開支500元左右,而且農戶平時飼養的畜禽的糞便也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沒有沼氣池,畜禽的糞便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

4.結論

畜牧業在東遼縣的今后發展中有這重要的地位,因為東遼縣主要的經濟發展就是以農業為主,而畜牧業恰恰是帶動東遼縣農業發展的關鍵。由于東遼縣的地理位置因素,導致東遼縣幅員內,自然資源不夠豐富,旅游、礦產都不能和其他地區相比,所以今后要想帶動東遼縣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要合理的利用這片土地資源,發展畜牧業,隨之帶動其他附屬產業的大力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2001年——2011年東遼縣統計局.統計年鑒.

[2]2001年——2011年東遼縣畜牧管理局工作報告.

[3]2011年東遼縣牧業管理局,“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報告.

[4]2001年——2011年東遼縣牧業管理局 牧業生產情況統計表.

[5]張守莉.吉林省發展精品畜牧業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農業大學,2004.

[6]劉麗紅.吉林省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農業大學,2006.

[7]張林國.延邊畜牧業發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延邊大學,2009.

篇(4)

論文關鍵詞:WTO,農產品貿易現狀,中國農業

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的國情決定了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入世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的高效、農業生產者素質的提高等優勢使我國在農業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為避免入世后世界經濟發展對中國農業造成不利影響,要求我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發展可持續農業,促進農業的整體進步。

1 中國農業發展及農產品貿易現狀

1.1農業發展現狀

經過三十幾年的改革與發展, 中國農業發生了深刻變化, 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主要農產品市場供求穩定。農產品總量成倍的增加,從197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3321億公斤到200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0616億斤農產品貿易現狀,我國糧食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糧、棉、油、肉、水產品、水果等已躍居世界首位, 肉、蛋、水產品已超過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糧食占有量已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農業產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見圖1)。

圖1 2002-200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及增長速度

但是農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人口、資源等原因,我國的農業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1)農民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中國。中國農民一年收人均在6000-7000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凈收入也能有4000-5000元。而諸如美國等發達國家農民一年人均收入為12000美元左右,因此中國雖然農民占全國總數的70%,但人均收入水平卻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水平;(2)資源快速減少,生態環境惡化。農業資源方面,由于水資源的過渡開采和被污染,導致農業用水嚴重失調,由于城市外圍建設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導致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態環境方面,全國約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草原退化面積達0.87億公頃農產品貿易現狀,并仍以每年133萬多公頃的退化速率在及擴展;森林覆蓋率僅為20.36%左右,人均林地面積不足0.12公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6%;(3)政策對農業傾斜的扶持不夠,國家在農業上的投入相對不足;(4)生產方式不適宜生產力的提高。目前的小農生產方式,已經阻礙了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和發展,也阻礙了農業生產力提高以后對社會化分工的要求,難以走上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5)隨著農村外出務農人數的增多,農村勞動力大部分轉移到城市中對農業經濟運行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1.2農產品貿易現狀

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8年來,廣大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不失時機地抓住了“入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入世”帶來的挑戰,農產品出口與入世前相比發生了“質”的改變,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可喜局面,出口的增長在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農產品進口更是呈現高速增長的局面。現階段農產品貿易呈現以下主要特點是:(1)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即飼料、糧食、棉花,絲類等初級產品多,而高檔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較少;傳統產品多農產品貿易現狀,創新產品少;(2)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不合理,我國農產品大部分主要向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出口,而南美、拉美、非洲等發展國家及欠發展國家地區出口量較少,但從貿易保護上來看美國等發達國家卻更容易采取貿易保護主義。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WTO的第143個正式成員。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每年的農產品貿易總額逐年增加,但2009年由于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總額較2008年有所下降(見下表1)。

表1 2002-2009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億美元)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農產品貿易總額

306

403.6

514.2

562.9

634.8

781

991.6

816.1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海關統計年鑒》2002-2009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在中國農產品市場不斷開放的情況下,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逐年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也不斷提升,但也給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帶來了挑戰,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傳統的農產品對外貿易由順差變逆差(2002-2003年中國農產品貿易是順差),并呈現一直延續的趨勢(見下表2)。

表2 2004-2009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億美元)逆差

46.4

11.4

6.7

43.7

181.5

113.9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海關統計年鑒》2004-2009

分析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后農產品進口品種數量增加、消費需求增加以及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仍較弱等是造成逆差的主要因素。在需求剛性增長和供給增長乏力的共同約束下,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額將保持擴大態勢。但對農產品貿易存在逆差,不必過于敏感中國。要加快實現農產品出口方向的戰略轉變,努力使中國的農產品進出口由調劑國內市場余缺轉變為面向世界大市場實現供求平衡,農產品出口的重點由土地密集型產品轉向勞動密集型產品。

1.2.1中國農產品貿易相對優勢

目前, 中國農產品貿易品種的格局是:畜產品、水產品是主要出口產品,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是主要的進口產品。初級農產品出口在減少,而加工農產品在增加。從市場結構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已經日趨多元化。進入90年代,由于畜產品、水產品出口出現了強勁,中國農產品貿易一直保持著順差。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增長,使中國農產品貿易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已經從 1980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為105.9億美元,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總額的2.17%,上升到2008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為991.6億美元農產品貿易現狀,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總額的6.33%。中國畜產品、干豆、水產品、食用油籽、植物油、食糖和棉花等農產品進口均在世界各類農產品進口中居前十位;茶葉、水果、干豆、堅果、蔬菜、水產品和食用油籽等農產品出口均在世界各類農產品出口中居前十位(見下表3)。

表3 2008年

中國分類農產品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

出口

進口

產品

位次

占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比重(%)

產品

位次

占世界農產品進口總額比重(%)

茶葉

3

14.43

畜產品

10

3.07

水果

8

3.58

干豆

10

2.70

干豆

3

11.50

水產品

6

4.76

堅果

6

4.67

食用油籽

1

44.60

蔬菜

3

11.19

植物油

1

10.68

水產品

1

11.17

食糖

6

3.62

食用油籽

7

0.91

棉花

1

43.96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82 入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WTO框架下我國的農業既會迎來機遇也會面對挑戰,雖然WTO會對中國農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對于中國農業的長期發展來說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2.1入世對中國農業的有利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生產專業化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世界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大環境下,勢必會帶動中國農業的發展與進步,不斷縮小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

(1)入世可以享受 WTO現有成員已經享有的好處 ,有利于改善我國現有的農產品出口環境。加入WTO后,我國回到了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直接享受到100多個成員的最惠國待遇。一些發達國家的農產品進口減幅在40%左右,同時還要取消有關非關稅的歧視性規定。我國農產品出口不再受高關稅和非關稅的歧視性的限制,同時還擴大了農產品出口份額。這對擴大我國農產品出口和促進我國農業走向國際化創造了十分有利的環境。

(2)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有利于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吸引更多的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入我國農業領域,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加快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中國。此外,加入WTO有利于中國參照國際規范,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農業宏觀調控體系,加快農業生產的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1]。

(3)可以促進國內流通體制的改革

加入WTO后,可以促使我們加強農產品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信息主導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視培育農產品流通中介組織;提高農民素質搞活農產品流通;發揮政府的調控與服務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4)增強中國參與國際貿易新規則制定的主動權

中國將不再僅是國際貿易的執行者,而且將有資格參與農業多邊貿易規則的協商與制定。這樣,中國就有資格提出有利于我國的貿易規則,保護我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有序競爭,促進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2]。

2.2 入世對中國農業的挑戰

入世后中國農產品貿易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入世前中美兩國簽訂農產品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在入世后逐年降低農產品關稅(見下表4)。

表4 入世后中國農產品關稅減讓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農產品關稅減讓百分比

21.30%

19.90%

15.80%

15.50%

15.50%

15.50%

15.20%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年鑒》2002-2008

這就意味著大量的國外農產品將涌進中國市場,將使我國農業直接面對國際大市場的沖擊,經受著生存與發展的嚴峻挑戰。

(1) 入世后我國農產品價格的不利影響

由于我國農產品的生產過程簡陋農產品貿易現狀,科技含量較少,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多,并且大多數的農產品質量較低,導致我國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價格,這意味著我國農產品在不同程度的喪失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勢必會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和中國農產品的進出口比例,導致出口不斷減少,進口不斷增加。

(2)入世對中國農業生產結構的影響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農產品市場將會逐步放開經營,國際國內市場融為一體,中國農產品行業將接受國內外市場的嚴格挑站,物美價廉的綠色農產品,將會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而現在中國農產品質量低、品種少、層次低,已嚴重不適應國內外市場消費者需要。因此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急需解決的事情,以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地位。

(3)對農業就業的影響

我國在巨大的農業剩余勞動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由于國外農業產業的沖擊農產品貿易現狀,農業結構的調整會導致落后產能部門的淘汰,農業生產部門的部分收縮,這就會造成食品制造業等部門勞動力的失業,并且農村信息閉塞,農民轉移成本較高,這也將會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減讓和削減非關稅壁壘的承諾對中國農產品市場的影響

入世前中國農產品長期依賴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及非關稅措施調控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加入WTO后,各種非關稅措施將被禁用,只能轉化為相關的等效關稅之后,按規定削減[3]中國。關稅減讓一旦實施, 中國的關稅減讓和非關稅政策手段就會喪失,國內市場將面臨來自國際市場廉價優質商品的沖擊, 為國外農產品占領國內市場創造了便利條件,進而對我國農業形成更大的挑戰。

3 入世后中國農業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加入WTO后,我國的農業不僅面對國內市場的競爭,還要面對國際市場的沖擊,為迎接WTO 給中國農業既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保護農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和增長,應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我國農業結構的調整

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在農業經營規模小、成本高和勞動生產率低的情況下農產品貿易現狀,根據我國農產品的相對競爭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轉化,拉長農業的產業鏈條,促進農產品多層次增值,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從而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2)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力度

我國對農業投資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在我國農業基礎實力較低的情況下,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政府與民間對農業的投資力度,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補貼,確保農業的產業化,優質化增長。

(3)加快農業科技推廣

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關系到農業整體發展水平、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業是否具有發展后勁,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與長遠的戰略意義。為適應入世要求,我國必須加快農業科技的推廣,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出口的整體實力。

(4)積極應對國際上農業保護政策

入世后農產品貿易現狀,高關稅政策會逐漸被取消,但替代它的是綠色壁壘,各國為保護本國的利益,都采取綠色壁壘,抵制我國農產品進入,我們必須建立相關的與國際接軌的質量安檢與認證體系,以應對國際上的農業保護措施。

(5)加快農業集團化經營的步伐

農業產業化、集團化經營將是加入WTO 之后,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最有效途徑。農業的集團化經營旨在拉長農業生產鏈條、創建規模化生產基地, 通過合并、合作的方式增強其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建立有代表性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并嚴格處理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三者之間的責任、權力和利益關系, 鞏固和壯大龍頭企業加基地加農戶的經營體系, 從而增強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4 結 論

受近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農產品貿易環境呈現出不穩定性,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日益增高,中國未來農產品貿易的格局依然復雜多變,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仍然存在。中國應加強對國內農業支持,以提高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擴大農產品出口。

參考文獻

[1]何偉林.WTO 給中國農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平原大學學報,2003年10月

篇(5)

隨著農業機械裝備在幫助農民增收的同時,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使得農業機械裝備的功能難以充分地發揮出來。本論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針對中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探索其發展前景。

[關鍵詞]

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現狀;發展前景

葫蘆島市是農業發展為主的地級市。隨著中國農業建設力度的加大,葫蘆島市的農業要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其中具有高科技成分的農業機械裝備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多年來,葫蘆島市的農業發展都有賴于農業機械裝備的合理應用。葫蘆島市的農業生產,設施農業主要的手段,即處于生長階段的農作物需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通過為農作物創造優化環境而促進其健康成長。

1設施農業機械設備的類型

設施農業機械設備的作用是控制農業環境,調整促進農作物生長的因素。在設施農業機械設備的應用中,要根據農業生產需要以及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選擇設施農業機械設備,以將農業機械設備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更好地對農作物因子以及農作物生長環境以調整和控制[1]。設施農業的特點各有不同,這就決定了所需要的設施農業機械裝備分為不同類型,即農業耕作機械、灌溉與施肥機械、煙霧機械和溫度調節設備等等。農業耕作機械是用于大棚或者溫室等環境中的專業機械裝備,不僅可以發揮多種功能,而且適應大棚的有限環境,能夠滿足大棚或者溫室的特殊環境需要,以提高大棚或者溫室中的農作物耕作效率。農業耕作機械在設施農業機械設備中屬于是基礎裝備。灌溉與施肥機械,其中,農業灌溉機械設備可以在大棚或者溫室中進行各種灌溉操作,諸如滴灌、噴灌以及微灌等等功能都得以發揮,不僅節約了水資源,而且還提高了農業灌溉效率。農業施肥機械設備在施肥中,可以根據農作物生長需要進行調整施肥方式,以實現有效施肥[2]。煙霧機械,是用于調節大棚或者溫室的溫濕度的機械設備,主要是采用靜電作用使大棚或者溫室內煙霧彌散,且在煙霧中適當地添加農作物所需農藥,以發揮防治病蟲害的作用。農業溫度調節設備,是根據室外氣候環境以及大棚或者溫室中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進行環境溫度調整。農業溫度調節設備在熱能交換過程中,不僅可以降低資源損耗,而且還提高大棚和溫室的室溫調節效率,以為農作物塑造可以健康成長的環境。

2中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的現狀

中國設施農業機械適應中國的農業環境而發展起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處于市場經濟環境下,設施農業機械在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同時,還伴隨著農業市場而不斷地完善技術,且形成了規范的設施農業機械技術標準。到目前為止,設施農業機械產業的發展已經規模化,而且依然處于發展進程中,對設施農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設施農業機械在為農業提供科技服務的同時,在具體應用中尚存在著不足,需要給予高度重視。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設施農業機械發展上還存在著滯后性,不僅機械設備的加工工藝比較落后,而且缺乏創新力度,無論是材料的選用,還是技術的進步,都會由于創新不足而使得農業機械設備難以跟得上進步速度不斷加快的農業產業,對設施農業產業的發展非常不利。

3中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的發展前景

3.1中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趨于小型化設施農業機械設備的技術研發要能夠跟得上農業發展的步伐,就要從設施農業需求出發,將中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趨于小型化設計,且將多種功能集合為一體。與手動機械設備相比,電力動力驅動的小型設施農業機械設備使用更為便捷,而且還要與農業中所常用的機具配套使用[3]。比如,在農業作業中,耕種、施肥、灌溉、除草等作業,都可以使用小型的設施農業機械裝備來完成。

3.2苗木移植用的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研發設施農業中,苗木移栽是重點工作環節。設施農業機械裝備進行苗木移栽,就是使用機械手將苗木移植到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要求栽種。如果育苗溫室中采用設施農業機械裝備進行苗木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移植質量,且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也會有所提高。

3.3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的新能源研發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的研發要從綠色環保的角度出發積極使用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等等,都屬于是可再利用的清潔能源,將這些能量經過能量轉換設備而轉化為電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其提高電能輸送效率。總結綜上所述,現行的農業生產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結合設施農業,形成設施農業機械設備運行環境,為農作物的生長資源,包括水分、溫度、陽光以及土壤等等以有效控制,以實現農業的豐產增收。

參考文獻

[1]李中華,丁小明,王國占.北京市設施農業裝備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35(05):300—302.

[2]粱寶忠.張桃林: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2(08):11—11.

篇(6)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策略

1發展利用現狀

近年來,寒亭區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從發展的眼光和角度,“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逐步推進了農作物廢棄物、生活垃圾等的資源化利用,開展了測土培肥施肥、果園養殖、節水節能、間作套種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資源和農業投入品的利用率。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對現有資源再利用

對現有資源的再利用當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一是,積極發掘好的模式,如推廣應用設施農業、間作套種、種養結合等生產結構,通過季節、岔口、廢棄資源利用等形式提高農業效益。二是,應用推廣樹林下種養殖經濟,通過“果+草+牛羊雞”,發展果樹下養殖,充分利用了光、空間等自然資源;草養殖牛羊雞,牛羊雞糞增肥果樹,節約了空間,收到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三是,推廣農作物廢棄物的再利用。如秸稈飼用、發展沼氣、培肥土壤等,提高了廢棄物的利用水平。

1.2變廢為寶再利用

變廢為寶就是將農殘垃圾進一步處理,轉化為可以再利用的循環模式。如農作物秸稈可以作為動物飼料,動物糞便又可以做為農作物的肥料,這樣農牧并舉、種養結合,在實踐中實現了農牧業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統一。

1.3產業鏈延伸再利用

一直以來,由于農業的產出地,導致很多農民棄農從工,地方政府重視工業忽視農業,這就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將農工緊密結合,將農產品生產鏈條延長,提高農業產值和附加值,發展農村經濟,才能從根本上讓農民重拾農業。

1.4一二三產循環綜合利用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畜禽糞便一直是關注點。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農作物秸稈不再焚燒處理,畜禽糞便也不再隨地擺放。通過高溫殺菌、發酵處理,各類畜禽糞便最終變成適合作物生長需要的肥料;通過粉碎,添加各種營養成分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家畜家禽喜歡的飼料。全區大部分農村都建立了沼氣處理設施,發展了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等循環農業產業鏈。

2發展對策

2.1加強組織領導,增強生態環保循環意識

農民露天焚燒廢棄物引起火災的事故時有發生。然而依靠農民自身力量處理廢棄物十分困難,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并進行有組織的領導。很長時間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是以“粗放型”的發展為基礎的,在此背景下,大家的環保意識較弱,大部分資源被浪費。當前要發展可持續農業就要將農業循環經濟作為農業發展的關鍵,并貫徹于經濟發展的整個鏈條。

2.2增加生產的科技成分,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應加大對科技的投入以支撐農業循環技術的研發。通過新技術的實施,如節水、節能、節肥等技術的應用,提高資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優質的效益。如美國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發展精準農業,對化肥、農藥、水、種子等等的投入量都精打細算,以求最大的資源利用率,獲得最高產量和最大利潤。這樣同時也減少了過多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目前為止美國,有60%~70%的大農場采用精準農業技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2.3建立完善機制,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

發展循環農業,必須要改變當前粗放的經營方式,優化生產空間結構,認識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價值,以產業化制度推進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拓寬開發利用的途徑。農業生產上對農膜的使用要建立回收機制,并做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示范推廣工作。農產品加工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對下腳料應轉變發展方式,注重開發利用,提高現代化的應用水平。

2.4探索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發展要遵循循環化、無害化的要求,立體化的種養殖模式如農作物的間作套種,稻草養魚等技術,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在我國北方,多是“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南方則多是“豬-沼-果”的能源生態模式。有些技術比較成熟的地區,以沼氣為紐帶,實施生態種植與生態養殖相結合,發展“一池三改”,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總量。據了解,一座沼氣池發電可每年節省用電開支1000多元;沼液、沼渣可做肥料,沼液可以用來養殖家畜家禽。既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問題,又實現了生產無害化、生活富裕化、環境優美化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這些循環經濟模式,調整了產業結構,加快了清潔生產的發展。因此,各地要立足當地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切記生搬硬套,結合本地的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推廣使用農業循環技術;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發展沼氣或是推廣農產品加工要因地因時而宜,注意定期集中組織農民進行示范基地的學習,促進循環經濟模式的推廣。

2.5注重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如在建設初期就重視對垃圾分離、畜禽糞便處理等,提高鄉村的衛生水平。同時,積極發展生產、旅游、環保三面合一的大農業體系,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集生態農業和發展經濟為一體,拓展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空間。如臨夏市利用了溫室蔬菜、設施果園等發展了“山莊”、“采摘園”等特色經濟,通過休閑、觀光等服務拉動經濟的發展。湖北省仙桃市以油菜為品牌,開展“油菜旅游節”活動,濰縣以蘿卜為品牌,舉辦“蘿卜文化節”活動。上述模式大體一致,以綠色農業為基礎,建設了村級生態園區,這些生態園區是生態型、科技型的,在生態園區可以自由采摘、觀光旅游,以此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3小結

通過新技術和新裝備將廢棄物變廢為寶,將傳統農業生產中的各個流程都細節化、資源化,放置到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中去,在大環境下實現農業資源的有效、科學、合理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

作者:魏勝偉 單位:濰坊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東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研究——以鶴壁市為例[J].管理觀察,2007.

[2]畢桃付.鶴壁市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J].河南農業,2005.

[3]何國俊.浚縣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篇(7)

我國農業的機械化進程已經由前幾年的初級階段轉到了中級的探索發展階段,而東北地區作為我國農業重要的糧食出口基地和老工業基地,其農業化水平在全國都是占據著領先位置的,但是由于受到經濟體制等多個方面的影響,使得我國東北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結構出現了偏差和矛盾,也間接地影響到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說發展農業機械化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本文根據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狀況,來進一步的確定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因素,最終制定出適合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教育體系;

1.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東北三省的農機裝備水平一直是處于我國農機前列的,而且近幾年還呈現出了結構性增長的特點,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的拖拉機的發展非常的快,以2005年為例,我國的東北地區小型拖拉機的擁有數量是其他省份的兩倍到三倍,而且農業的機械化作業水平也在不斷的上升,再有就是農機隊伍的不斷壯大,因為在整個農業機械領域,農機服務體系的建設對農業的生產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農機服務體系也可以說是促進農業機械化實施的有效手段。

2.目前我國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2.1農業機械化的關注度不高

現在我國東北地區的農機事業并沒有引起基層政府部門的重視,很多的政府部門都還是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招商引資上,政府部門比較注重的是工業的發展,因為工業能夠帶動政府的政績,所以就將農業這一部門忽視了,而且農機部門對自身在社會當中的宣傳力度還有所不足,尤其是在農業生產的知名度上影響不是那么深,再有就是農機部門自身的體制存在問題,很多地區的農機編制常常被換用,很多被調到農機崗位的人員大部分都對農機了解不深刻,而且對農機管理人員的錄用和調動也沒有一個詳細的具體的標準要求。

2.2專項資金緊缺

國家對農業機械的投資資金也是相對較少的,一部分農機部門選擇的是將農機具一次性購入,但是這樣的一種做法回收期較長,農民投入的風險較大,從整個東北三省的農機發展狀況來看,其農業機械的投入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的,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大型農機具都很難得到推廣和應用,一些輔的配套設施也與農機具的發展不像匹配,新型的農機具發展滯后,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制約農業機械發展的重要問題。

2.3對農機工業的扶持力度不夠

農機的制造業在整個農機機械化的實現過程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其實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也有過曲折的過去,當時東北地區的農機具大部分都是由南方生產的,北方地區的農機具產品所占的比列是非常少的,在東三省,遼寧地區的主要產業是重工業,農業的發展相對比較弱,而吉林是農業的主要生產地區,但是從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來看,吉林地區的農機工業也出現了下滑的現象,而黑龍江地區的農機行業近幾年的狀況一直不是很好,雖然黑龍江地區也嘗試著發展多元化的農業,但是無奈受到市場經濟的限制,使得很多的企業沒有辦法去進行配套生產,再加上農機制造企業的獨立作業,最終導致大部分的企業都面臨著破產倒閉。

3.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

3.1轉變農業發展理念

我國的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的響應農業機械的發展,尤其是東北地區,各級政府要積極的執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還要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來頒布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將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都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同時也在法律高度上有了一個明確的界定,對于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有促進和推動作用。

3.2加強政府對農機資金的補貼

資金投入和財政支持才是確保農機化事業順利進行的前提,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根據國家的相關補貼政策去執行,一般的補貼額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農機具的使用效率過低,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農機具,像聯合收割機這種回收期較長的農機具,購買者所承擔的風險過大,這也是購買者不愿意去購買這些大型農機具的主要原因,所以說對這些大型的農機具進行農機補貼,不僅可以讓大型農機具的使用量增加,而且還能夠進一步的調動購買者的積極性。

(2)政府部門對農機購買者可以實行貸款支持,支持的貸款額度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內,貸款的期限最多可以延長至十年,雖然說承擔的風險還是有的,但是這樣的風險是我們購買者能夠承擔的范圍。

3.3加強東北地區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加對險庫的維修費用。尤其是鄉村小型水利建設、農田排灌設備建設、排灌機具的維修改造、電灌站建設等,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抗旱和排澇能力,加強水土林路綜合治理,提高農田現代化建設標準,要建一塊,成一塊,發揮效益一塊。

(2)東北三省要建立糧食生產、調出調入和貿易等方面信息的定期收集和制度,對糧食生產、流通、庫存、消費等情況,當年糧食播種面積情況,農戶種植意向和存糧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和定向定點的調查。

4.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 成全免费高清动漫电影| 青青青在线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牲交欧美兽交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日本丰满少妇xxxx|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三年片在线视频中国|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胖女人| 4hu四虎永久免费地址ww416| 胯下粗长挺进人妻体内电影|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jk浴室自慰到不停喷水尿失禁| 暖暖日本免费|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在线|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午夜视频在线瓜伦|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污18禁污色黄网站免费|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少妇激情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