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藝術設計專業論文

藝術設計專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01 10:13: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藝術設計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藝術設計專業論文

篇(1)

培養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強的藝術設計人才成為高等藝術設計教學的現實主題,因此,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優化教學內容、方法,轉換思維,轉變觀念,以繪畫為本位的素描教學基礎也應順勢適應以設計為本位的轉變,實現刪除重復內容、整合交叉內容。在轉換和優化的過程中也應各有側重:素描是培養學生利用肌理、圖形、質感、量感等感官變化、微觀特征來表現對象;藝術設計是培養學生對于構造關系的理解、增強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強化;將二者結合,可探索一種新肌理、新質感、新材料、新形式等等的表現手法,嘗試設置一種亦寫生、亦創作的開拓性命題式教學訓練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表現能力。

1.素描的創新發展演變

素描,是用單色描繪的形式進行造型訓練、培養造型能力的獨立畫種,是繪畫藝術的基礎,也是關聯其他造型藝術的純藝術。素描亦是一個歷史范疇,即隨著時展變化演變著。素描架上藝術初始于古希臘時期,畫家們開始利用透視法和明暗法來造型,直到千年后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科學、理性精神逐步滲透影響了繪畫藝術的發展,透視法和明暗法也逐步成熟起來,利用客觀事物寫生之法,發展出了新的素描表現形式和手段。16世紀至19世紀,素描由傳統的作坊式傳授發展至學院式教學。19世紀,素描的基本法則日趨完善,光照原理和色彩學也更加影響了明暗法的發展。進入20世紀以來,西方的造型藝術,尤其是素描繪畫中,更多地注入了畫家的主觀感情表現和變化,尤其是受到東方藝術的浸染,其表現形式更加異彩紛呈。中國傳統素描教學,其最初表現形式是以“線”為主的白描,繪畫與敘事、抒情功能緊密相連,人與物的交融更具東方式的神韻。自二十世紀初開始,中國的素描教學受西方教學體系的影響,也發生著急速的變化,即三十年代西學體系的逐漸普及;五十年代蘇聯教學模式的滲透;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大潮影響下的多樣發展;二十一世紀,工業化、信息化急速發展環境中,人文價值、審美價值標準的提升,使得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更加迫切。

2.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關系

素描藝術的特點即外延廣、內涵豐,在現代教學模式環境下,應該深入挖掘素描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巨大潛力,塑造更具人文精神內涵的個體。在藝術設計學逐漸獨立于繪畫門后,其專業教學內容逐漸細化,與之相關聯基礎訓練素描教學部分,也從繪畫素描演變出設計素描,即以線條為主的透視畫法,只反映客觀對象的隱性結構體。二者教學規范不同,規范化、模式化的素描訓練對于藝術設計教學也是有著負面影響的。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中,其哲學、美學、藝術思潮、現代媒介符號、新的藝術表現手段等等,日漸刺激著傳統藝術中缺乏洞悉、敏感、活躍、理解的視覺作品的淘汰。素描教學的創新必須加強實踐,而創新又是藝術設計的本原,從設計學習出發,重構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之法,如素描中外部造型元素和內部結構要素運用之處的變換、改造、創新,將素描創作的象征、暗示、能指運用于藝術設計之中,將靜止的客觀再現改變為一種動態的思辨,將素描中的靈動之法結合到藝術設計的自我創造之中。

二、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結合的應用原則

在繼承傳統、融合新時代審美要求的社會語境下,素描與藝術設計都面臨著運用現代技法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教學和創作,擺脫技術模式的禁錮,新的法則和規律勢必要在探討和實踐的過程中尋找。基于實踐經驗,探討二者結合應用之基本原則為:傳承性、創造性、實踐性。

1.傳承性

西方藝術中新的流派、新的美學觀念顛覆了傳統藝術的非理性、客觀性,在藝術行為過程、創作材料和創作領域中,采用了多角度、多維度、多元素的創作實驗,如超現實主義、純粹主義、極簡主義、觀念主義等等。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意象造型觀念融納了深刻哲理和觀念。道法自然、物我兩忘的觀察法則蘊含了超脫的造型觀和意識論。在素描和藝術設計教學中融入并加強中西方藝術中的造型觀是培養高校學生創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不能將西方塊面式的素描和東方線條式的白描簡單的歸同于造型之法,更需要將二者的意象觀念滲透到多元化的教學之中。

2.創造性

傳統的素描教學強調客觀事物的再現性,而缺乏表現性和能動性。素描教學科結合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用視覺探索事物的多維度信息,進行再分析、再判斷、再解構、再整合,藝術設計可借助素描繪畫中的寫實、變形、肌理化、意象化等等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創作的視覺化再創作。素描工具、材料的潛能也是強化肌理語言的重要手段,材質的表現形式訓練亦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突破常規。新肌理語言的創造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也是發揮意象造型的途徑。

3.實踐性

現代素描教學意在強調結構、分析,根據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需要,素描的功能更加寬泛,如建筑設計素描中的結構分析性、產品設計素描中的幾何結構表現性、環境藝術設計素描中的綜合空間形態的表現性等等。素描的抽象語言元素包含:點、線、面、形體、比例、結構、空間等,利用這種復合抽象元素可以加強學生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的獨立創造能力,在抽象圖式、符號、意境的訓練內容中,可將微觀的情感元素轉化、整合成有獨特意味的抽象圖像,從而調動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利用素描教學特點加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1.整合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的特點,發揮優勢

傳統的素描訓練內容是有明確的方法和步驟的,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于造型的把握能力和畫面空間的組織能力,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授課過程中應當保留這部分的教學內容。長期的寫實性素描訓練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關涉藝術設計的設計素描則是短期的,且具備實效性。因此,在二者教學改革的應用當中應做到如下幾點:一方面,保留素描教學訓練中科學合理部分,加強學生對于素描基本原理、繪畫規律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素描教學中的主觀性和創造性來開拓學生的創作思路,以本能的表現欲望來反對機械的技術性再現,突破傳統思維慣式,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傳授奠定基礎。

2.利用素描教學的表現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素描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大量寫生的實踐活動易造成學生的倦怠感,為此,應作出適當調整,將重點轉移到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和反應時代特色的專業性訓練上。通過大量表現主義繪畫作品進行橫向、縱向比較,主觀化、自由化、感人化的作品勢必能夠打動觀者和學習者的內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種愉悅的心境下更易于學生充分發揮創作能動性,開拓自由空間,營造一種和諧的學術氛圍。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設計素描強調結構與設計的應用,線條的力度、構圖的形式是藝術設計教學中培養設計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校教學中,依然還存在素描寫實描繪的原樣照搬現象,要想達到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必須扭轉這種弊端,將素描教學的重心調整,加大學生對于表現力的培養,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才能使得設計功能和意境更加清晰的彰顯。

3.加強理論學習深度注重綜合能力培養

篇(2)

1.1選派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

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實踐性的重要手段。從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來看,現在所教授內容普遍滯后,教學設計缺乏經驗基礎,教學環節脫離實踐,急需積累行業經驗,更新教學內容。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與企業員工交流、學習,了解行業動態,掌握相關專業技能,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豐富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也能通過進一步深入社會,熟悉企業和市場運作的流程,在教學中運用實踐的案例,指導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教師結合自身理論知識能夠更加融會貫通,提高日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能使自己不斷反思以前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1.2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提供更多培訓進修機會

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不同于其他專業教師,因藝術設計需要緊隨時展潮流,這就要求專業教師不斷學習,促進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各類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加大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培訓。有計劃選派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參加各類藝術設計培訓或高校組織的專業能力培訓學習,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學習更為先進的職教經驗和實踐教學模式。

1.3鼓勵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積極參與職業技能競賽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深化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在就業中所體現出的作用也日趨明顯,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這就要求專業教師自身具有實踐能力經驗,鼓勵并支持專業教師參加省、市職業技能大賽、各類與專業相關行業的設計大賽,通過與同行業人員的競技提升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從而取長補短,找出不足,鍛造自己成為專業過硬的藝術設計人才。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提高藝術設計類專業才能。

2進一步開發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項目化教學課程

2.1與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

高職院校應在優秀企業中建立專業教師實踐基地,完善教師到相關企業定期實踐制度,為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創造有利條件。積極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參加相關專業培訓的學習制度,保證教師參加企業的繼續教育學習。同時借助擔任學生頂崗實習指導教師之機,邊指導管理學生邊進行實踐鍛煉,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把“教”和“學”融為一體。

2.2依托企業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是高職辦學中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完善校內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顯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的集中體現。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實踐畢竟時間有限,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完善使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鞏固。通過依托企業逐步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提高專業教師教學水平;全面提升專業教師實踐能力。通過不斷探索,形成單項訓練、項目化綜合實訓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使教學從傳統的“灌輸式”向“互動式”轉變,把一個獨立的項目任務交給學生,在整個完成過程中進行資料的收集、方案設計及實施直到最后任務的完成,專業教師在項目中負責引導、指導及輔助的作用,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從而達到培養實踐能力的目的,為以后從事本職崗位奠定堅實基礎。在整個實踐教學設計中,也可以拓展一定訓練內容,發揮藝術設計專業特色,通過外出寫生、專業采風、技能實訓、專業考察等形式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實現職業教育持續發展

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多種教學模式更貼近市場與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實踐需求,也是未來現代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有效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實踐也有助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3.1企業頂崗實踐常態化

每學期根據專業課設置情況,選派教師到相關企業頂崗實踐,除了每學年度的學習之外,還可根據課程的安排,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踐,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積累教學經驗,增長見識,及時糾正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和偏差,促進實踐能力提升教學體系的常態化發展。

3.2專業工作室市場化

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通過企業實踐經驗,以市場為導向,組建與當前市場相適應的“專業工作室”,不僅將專業課程理論學習知識與在企業工作經驗、工作流程運用到實際項目中,起到課堂教學延伸的作用,又產生市場價值,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供前沿陣地,更快捷的與市場機制接軌。在項目中學生在不斷進取中完善縝密思考、方案制作、設計運用,達到鍛煉與提升創意思維意識、檢驗設計能力,這是院校培養與企業實踐都無法替代的,被行業專家一致推崇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

3.3教師資格與職業資格的“雙軌制”

此外,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將取得職業資格與教師資格相結合,從而促進“雙軌制”教學模式發展,比如我們學院現有專業正在進行的《平面設計師》、《室內裝飾設計師》、《形象設計師》、《服裝設計定制工》及《紡織面料設計師》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通過以上相關資格證的取得與實踐技能鍛煉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通過大量的創新思考與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進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實踐能力。

4結語

篇(3)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藝術設計,教學研究,改革

 

1.前言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高職教育肩負著為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應用型和創新型高級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務。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為此,深入分析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并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研究和探索相應的改革思路,對于建構基于職業標準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2.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滯后

與純繪畫專業不同,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傾向于“設計”。同時,創新既是藝術設計的靈魂,也是所有藝術設計的本質要求。因此,教師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應向學生強調“創意”和“創造性”等創新理念,而不是僅僅“模仿”甚至“照搬”。此外小論文,盡管一些高職院校已將“色彩”和“素描”課程名稱改為“設計色彩”和“設計素描”。然而,教學模式依然沿用以寫實為主的靜物、石膏像和頭像寫生等,這樣往往讓學生感覺與考前班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2.2基礎課程與后續設計課程嚴重脫節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普遍存在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課程相互孤立的現象。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容易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去服務今后的專業課程。另外,諸如色彩、素描、圖案和構成設計等課程的設置,常常使針對專業設計課程的基礎教學思路不明確,不僅缺少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更缺乏將設計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造成基礎教學與專業設計教學嚴重脫節,失去聯接。

2.3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教學水平不夠高

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已成為當前阻礙高職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瓶頸。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師自身的專業主要以油畫、雕塑和中國畫等純藝術專業。盡管這些教師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覺等基本功非常扎實,但是卻對設計專業知識往往了解不多。這樣便會造成教師對基礎課的教學目的認識不足,最終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3.探索如何改革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

針對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研究和探討新的解決思路與改革方案,對于促進我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1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必須明確目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指導思想,在設計和優化教學內容時,應更加注重外延式和內涵式的更新,靈活多變、不拘形式,從而形成具有高職藝術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由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應摒棄過去照本宣科地布置作業的形式,采用任務驅動的形式將課程內容合理地分解為一個或數個項目。除此之外,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創作動機作為出發點,因材施教,加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深化師生間的學術交流和探討,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多媒體教學形式強化教學效果。

3.2轉變辦學理念,改革課程設置

作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技術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高職藝術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社會的實際需要作為根本出發點,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按照“必需、實用、夠用”的原則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實際需要小論文,對課程設置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著重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強化學與用的內在聯系,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性。

3.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以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4.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高職藝術教育事業到了蓬勃發展,并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軌道。然而,在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設計課脫節,以及重技能輕創意等問題。因此,對其進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還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善于探索總結、開拓創新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周至禹.設計基礎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譚俊銘.高職高專藝術專業教學改革構想[J].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3]王太利.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4]趙琳.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研究,2005,(05).

篇(4)

論文內容摘要: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等重要。創新精神的培養,離不開對知識的廣泛接納和吸收,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在當今大多重技能、輕理論的情況下,加強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投入,是一項艱巨而又意義深遠的工程。

我國1998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而,當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設計人才。“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中“道”是無形的、本源的物質本身所遵照的運動規律;“器”是有形的、現象的技能、技法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系猶如“道”和“器”,創新精神是實踐能力的根本、源泉。創新精神從何而來?它來自于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培養。

一、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任務

1.藝術設計理論概述

藝術設計理論是一門對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問題和基本原理做專門綜合探討的知識體系,主要包含藝術設計史的研究、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研究、設計批評、藝術設計實踐理論的研究等內容。藝術設計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論——中外設計史、中外美術史等,專史專論——中外廣告史、中外服裝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設計史、工業設計史等。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研究包括:設計概論、藝術概論、設計心理學、設計方法學、設計文化學、設計美學、藝術美學、藝術心理學、設計藝術原理等。設計批評是對與設計相關的對象的評價和判斷。藝術設計實踐理論是針對每一門具體設計專業的專業理論,這種理論不是簡單的對技法和工藝的概述,而是對技法和工藝一般規律的總結,是對技法和工藝本質及外延的研究。藝術設計理論是一個綜合性的、交叉邊緣學科,其知識體系涵蓋了哲學、美學、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生態學、仿生學、人體工學、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因而,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的開設,是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指導學生設計實踐的重要途徑。

2.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任務

①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李硯祖先生認為藝術設計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造物活動,是人為實現實用功能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物化勞動形態。這種造物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因而是一種藝術質的造物”。①諸葛凱先生也認為藝術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的藝術”。②從以上的觀點中可以分析出藝術設計的兩大要素:“造物”體現的科學精神,造物之“美”蘊含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藝術設計實用功能性決定了它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進行造物,因而科學精神是藝術設計的內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價值的維護、追求,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珍視。藝術設計具有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體現了其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視。若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藝術設計中、滲透到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中,需要合理解決科技發展與文化心理之間的矛盾,需要學習生態學、仿生學、人體工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需要研究歷史、哲學、美學、藝術學、社會學、心理學、民族民俗學等相關內容。藝術設計理論知識體系涵蓋了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因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樹立、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是使藝術設計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重要渠道。

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當今時代,一方面人們對藝術設計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越來越多樣,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已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多種風格與流派并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若想設計出既符合大眾需要又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需要的是創新精神。創新需要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藝術設計理論包含藝術設計史知識、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設計批評、藝術設計實踐理論知識等內容——知識體系龐大而豐富,所以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理論修養的根本途徑。

藝術設計教育不是培養技術工人,而是培養具有理論修養,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藝術設計教育不應只傳授技法、技能,同時也應傳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藝術設計創新的本質、內涵),重在授之以“漁”而非“魚”。 藝術設計理論揭示藝術設計的客觀運行規律、總結藝術設計現象背后的本質,因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指導設計實踐的基礎。

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現狀

1.對待藝術設計理論不夠重視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師,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為理論可有可無。這與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開。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學生更偏愛能夠迅速帶來設計成果的設計實踐課,而藝術設計理論課相對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設計成果,較少受到學生的喜歡、重視。事實上,沒有藝術理論知識做支撐的藝術設計作品,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視覺元素的簡單組合。藝術設計教育,不是僅僅教會學生能創作成果,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創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規律和內涵等本質性的東西。藝術設計實踐課程是教學的顯性課程,教給學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培養的是設計師的氣質、創造意識和設計的綜合素質,教給學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應加強學生的理論意識。同時,教師的藝術設計理論意識也有待提高。教師在進行藝術設計實踐課程的教學時,可用相關理論知識來指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授技的同時,也要傳“道”,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對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視。

2.藝術設計理論課程設置不大科學

目前高校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理論課程開設參差不齊,有的高校只開設了設計史、設計概論和中國工藝美術史。科學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基礎理論課,如設計概論、設計心理學、設計美學、設計方法學等;藝術設計史論課,包括通史通論(如中外設計史)和專史專論(如工業設計史、平面設計史);相關的設計批評課程和藝術設計實踐理論課程等。

3.授課方法單調

傳統的藝術設計理論課一般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學效果較差。現在多媒體引入教學,但是教學方式依然是灌輸式的,多媒體成了第二黑板。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因為理論課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課,聽課人數眾多,限制了互動式、靈活式教學手段的實施。另外,多媒體教學依然局限于狹小的教室空間,學生缺乏消化理論知識的身臨其境的客觀環境條件。

三、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藝術設計理論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因此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對教師綜合素養的要求就相當高。不僅僅是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藝術設計實踐課老師也同樣要具備。由于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必須緊密聯系設計實踐,所以對教師的要求就是雙重的:既要懂設計理論知識,又要會從事設計實踐活動。專職的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師,在專心研究、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了解相關的藝術設計實踐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藝術設計理論研究的本質問題,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專職的藝術設計實踐課老師,在掌握和教授設計技能、技法的同時,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不僅僅包括設計實踐課的專業理論,也包括基礎理論、藝術設計史論及設計批評等。教師隊伍是培養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師的全面發展,才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師素質、建設教師隊伍是教育的大計。 轉貼于  2.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

藝術設計理論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帶有較強的主觀性,所以理論課教學在形式上要更為開放與自由,使學生由以前被動的聽課變為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教室范圍,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安排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針對現成作品進行理論講解和分析;也可以針對某一藝術設計理論觀點,進行課堂辯論或討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為理論而理論,藝術設計理論知識要和藝術設計實踐緊密結合,要提煉出設計觀、美學思想及其對現代設計實踐的影響與實用價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理論課程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最終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寫論文或閉卷筆試。寫論文并不能檢驗學生真正的學習效果,因為歷年來的學生論文抄襲現象較嚴重,很多學生的論文都沒有實質性內容;試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學生的死記硬背能力。所以藝術設計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論文加設計作品或試題加設計作品的方式來考核。論文加設計作品,是在寫論文的同時,要學生根據所寫論文的論點,設計出能反映論點思想或與論點思想相關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論文后面;試題加設計作品,就是把傳統的題型變化一下,把純文字型的試題,改為根據已知理論來設計相應作品的畫圖題或者是分析圖片作品的分析題。這樣,才能真正考核出學生理解、分析、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價值。

結語

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綜合素質中很大一塊是藝術設計理論修養。設計師不可能都是設計理論家,但只要是在專業設計上有一定成就的設計師,就一定是具備相當理論素養的人。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應拋棄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應加強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重視和投入。

注釋:

①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3.

②諸葛鎧.圖案設計原理[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65.

參考文獻

[1]曾小紅.高等學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初探[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艷.談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7(2).

篇(5)

1.教學層面

由于綜合性大學在畢業考評上學科間存在的差異,導致畢業考評的形式和內容多元化,統一的標準難以適應藝術設計各學科的教學要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又要求學生將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結合起來,達到藝術設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以及使學生能夠深入地對一類問題或一個問題進行方案構思、設計創作、模型演示、效果展示等全面體現,以往的結果考評側重了學生論文撰寫能力和畢業設計的效果,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培養卻顯得不足,也不能為整個教學體系的最終環節注入新的活力。

2.學生主觀層面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均占有教學資源不足和教學條件的制約,畢業生往往對畢業論文的寫作認識程度不夠,出現選題范圍過大或過小、學術性不強、創新點不突出、抄襲現象嚴重等問題,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畢業設計虎頭蛇尾,預想高過實際設計的目標,展示效果欠佳,實物模型的設計制作草率粗糙,如何來規避這些問題和增效值得深思。

3.管理層面

畢業論文與設計課程設置在第八學期,這個時期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在校學習、社會實踐、擇業就業存在很多時間上的沖突,在心理上容易產生較大波動,不利于寫出優秀的畢業論文和創作畢業設計,往往顧此失彼。由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一般需要進行圖像、圖版、實物、模型等形式的展示,在各評價指標分層制定的同時,學生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經費支持,也是從這個層面探討的問題之一。

二、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考評模型

1.考評體系構建

以“過程+結果+展示”三位一體的模式作為考評體系的制定依據,考評指標的逐層細分。過程考評不僅能提高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顯著增強學習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方案進展情況,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階段目標完成的好壞。在設計教學中,學生往往存在“會做不會說”“會畫不會寫”的現象,將結果考核始終作為評定設計優劣的主要依據。畢業設計這個完整系統的過程就是畢業生向自己、向學校、向教師、向家長、向社會交的一份答卷,必然要接受大家的檢閱。

2.參評主體構成

建立以“指導教師評價+評閱教師+答辯委員會評價+網上投票”構成的參評主體,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進行多角度評價。指導教師是學生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整個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所以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畢業答辯更像是一次檢閱,答辯委員會在畢業答辯時給出的評價基本上是客觀的、公正的,學生在答辯時的綜合表現因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氣質、答辯技巧的強弱作為評價指標。在校園數字網絡的快速發展下,傳統的評價方式要適應現階段的校園生活方式,建設專業的網上投票系統能夠讓更多的師生參與畢業設計的評價。

3.審查監督

采用“教研室自查+專家盲審+教學督導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論文和設計進行審查和監督,增設用于網上投票的展示平臺和評價平臺。審查監督是在教學管理機構對畢業考評進行綜合性的運行保障機制,可從以上三個層次進行,可將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審查納入督導組的督導范圍,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

三、考評體系的增效機制

1.深化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人才需要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技術能力,不斷調整以往的教學觀念與方式。將“過程+結果+展示”的考評系統逐層展開,每層指標建立詳細的子系統,進行一般問題的梳理和特殊問題的列舉,然后對問題進行排序和考核等級層次的制定,最后對考核分值的進行分配,對初步建立的系統模型。

2.學生主觀驅動

藝術設計是社會性的行為,但由于學生缺乏社會與文化責任感而沒有強大的使命為驅動,知識儲備不足的同時又面臨諸多就業的壓力,面對知識信息大爆發所往往出現了浮躁與急功近利的現象,內在的學習動力不足。評價指標可細化可深入至出勤率、同導師的溝通次數、方案草圖環節、定稿、制作、選材、印刷打印等,各環節進度形成相應的書面材料進行歸檔整理,有效的避免學生無計劃的實施和不按進度完成的情況,并能夠保證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完成質量和效果。

3.管理的操作機制

畢業設計是全面系統訓練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系統整合性課程。因此,本科四年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貫穿創新這個基本原則,畢業設計也不例外,對于最終的考評子系統模型保留修改和增減項目的空間,保證系統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此外,學校各部門可將畢業設計展與企業人才招聘會相結合。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畢業設計展覽、畢業設計答辯和人才招聘“三位一體”的畢業設計教學新模式。

四、結論

篇(6)

關鍵詞:綜合性高等學校;美術學專業;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改革

一、美術學專業(藝術設計)存在的問題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和傳統的藝術門類有所不同。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很多方面的因素。藝術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設計者自身的綜合素質。藝術設計在我國文化建設與發展事業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我國體制的不完善,這其中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準確

師范類大學中的美術學專業是以培養各級各類學校的美術專業教育工作者為最終目標,專業的美術學校是以培養美術創作人員為最終目標,而綜合性高等學校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呢?我們只有明確了綜合性高等學校的最終定位是什么,我們才能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們明確自己的定位,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自身和學校的發展。

2.重視技法,忽視對學生民族文化的培養

在現在一些綜合性高等學校的美術學專業中存在著一個很普遍的問題:重視技法而忽視對學生民族文化的培養。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藝術市場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高峰期,人們用所謂的經濟價值來衡量一件作品的藝術價值使得人們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欣賞能力被攪亂了。很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開始幻想自己的一件作品賣至天價,他們不再思考,不再讀書,不再重視對自己的藝術設計,不再有藝術追求,甚至一些學生變得投機取巧、隨聲附和、急功近利,他們放棄了自己的藝術歸屬,放棄了自己藝術設計的靈魂。我國很多高校的美術學專業的教學課程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技術的熟練過程,缺少民族藝術的美術教育,老師只是起到傳授知識和技藝的作用,而學生們只限于學習知識和掌握一般化的操作技能,所以大部分學生們都缺乏對自己國家的民族藝術的基本理解,進而導致了對外來文化缺乏辨能力,對設計缺乏創新能力。

現如今,我國的高等美術學專業的教育者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存在,并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現在局部的、為特殊目的的教學方法已經逐步取代了唯一的、以特定的技巧為標尺的專業訓練。所以,在未來培養的美術學專業人才將是視野開闊、對自己的民族藝術有充分認識和了解的綜合性人才。

3.單一的畢業論文考核形式

我國高等院校的美術學專業的畢業課程長期以來都是以論文的形式來進行考核的,即基本課程是以繪畫實踐的方式展開的,但是學生最后的畢業考核卻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的。在這種模式下,從一開始的論文選題、撰寫到最后的答辯這整個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會感到陌生,都會處于一種不知所措的狀態中。這樣,考核的結果就不能體現出美術學專業(藝術設計)這門學科的專業性特點,不能體現出這門學科的綜合知識技能與創作思想。

為了突破這種束縛,在選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創作設計選題。創作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寬松的環境,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在進行論文的撰寫時,要求他們在創作設計的中期進行,這樣從選題到編寫的過程都有了素材積累。他們要對自己設計的作品進行感覺和美學兩種形式的闡述,通過這種系統的論述,既能提高專業理論的素養,又可以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經歷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技能的交流。

二、新的課程教學體系的構想

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新的課程教學追求的是一種適合整個美術領域全面發展的方法,其核心是對培養多元化藝術的理解、感覺和一定的藝術表達能力。在較短時期內對多元化藝術的理解最好就是學習其概念,將“由理入道”和“由技入道”有機結合起來,以概念來引導這種綜合性的訓練方式。

總而言之,我國美術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調整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技道同步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使我國的美術學專業的發展跟上時代的發展。只有更多的美術學專業的教育者和實踐者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探索、發展和創造,才能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完整的美術學專業體系,才能使其逐步趨向完善。

參考文獻:

[1]陰立溥.論高校美術學專業辦學趨向[J].藝術研究,2007(2).

[2]黃家琪.地方高校美術學專業現狀解析與思考[J].裝飾,2007(4).

[3]島子.美術學的自覺:走向視覺人文[J].美術觀察,2001(9).

篇(7)

【關鍵詞】地方特色 環境藝術設計 教學模式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在國內市場經濟繁榮的背景下重新找到用武之地。據不完全統計,至2007年,在全國1247所院校成立了設計類專業,在校生110萬人。①然而,對于許多院校而言,教師資源的合理運用極為不科學,缺少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也正是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一個尷尬之處。基于這樣的情況,結合云南地區自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地區特色的教學改革,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期從根本上改變如上的尷尬現狀。

一、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的意義和定位

(一)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建立的意義

與眾多的設計專業學科一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門專業,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點、優勢、瓶頸、盲區、作為和理由,是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界定、不斷調整、不斷梳理、不斷尋求、不斷思索的問題。”②正是基于此,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制定一個相對實用的教學模塊,同時使其具備一定的“生長”性,這將為學校向市場提供合格的設計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證,同時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二)地方藝術類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定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人及中國的經濟在當今國際中的地位也有了顯著提升,在這樣一個轉型階段,用一種學術性的批判態度來看事物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當我們具備這樣一種心態的時候,改變、調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學模式,就變成了一種自信的外在表象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云南本地的環境藝術專業該如何發展呢?

云南地處祖國邊陲,有著豐富的地理資源與民族資源,各個地區充沛的人文與地理資源正是立足本土進行發展的良好基礎。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環境設計的形態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協調,同時又不失去本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學”與“教”的探索

(一)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中課程的設置探索

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具體情況,需建立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新模型,該模塊共分為六大部分,每個部分為一大模塊,其下配以相關的子模塊予以完善其專業知識結構,同時根據每年學生的接收情況,細化每個課程的作業量以及不同課程作業之間的關聯性。六大模塊分別如下:

1.造型基礎模塊。其下設置子模塊為:造型基礎(1)與造型基礎(2)。主要以“二維造型”與“三維造型”為主,在進行課程大綱設置中,凸顯地區民族文化的造型特色,總結并提煉出地區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介紹與練習。

2.專業通識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藝術設計理論基礎(1)與藝術設計理論基礎(2)。主要結合地區文化特點進行講授,進行多方位的藝術觀點介紹的同時,主題講座結合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完成課程的學習。

3.設計初步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創作初步與學習方法指導。通過抄繪設計范例作品、教師進行點評、了解或認識三個專業的概況知識,嘗試設計入門性質的作業練習。

4.設計基礎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設計基礎(1)(2)(3)。主要是強調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環境與構成基礎”和“環境與裝飾造型基礎”兩個知識點,強調環境藝術專業特色范圍內的構成、裝飾,以及民族民間造型技法基礎知識的教學。與傳統課程教學方法拉開距離。

5.專業設計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專業設計(1)(2)。此部分模塊是整個模塊教學的核心部分,結合對于地區民族文化價值的研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如民族民居的研究與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課題進行研究與設計,在了解地區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環境設計的保護與創新。

6.畢業設計模塊。主要由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兩部分組成。畢業論文結合畢業設計進行研究,畢業設計要求對具體一個民族地區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深入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并與當地政府形成合作關系,進行環境問題的梳理與解答,解決當地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二)模塊化教學效果分析

作為藝術類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通過3年的模塊化教學實踐,在教學安排中突出藝術類院校特色,將一些在理工類院校中出現不了的課程安排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如陶藝課、美學修養、藝術品鑒賞、西方歌劇鑒賞等以選修或必修的形式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突出學校專業化教學特色。

在模塊化教學中,隨著專業學習逐漸深入,每個學期“大作業”與各科的“小作業”的關系逐步加強,設計深度也隨之逐步深入,同時,結合云南地區的民族特色,各個專業教師在課程設置中都將地區化和民族化作為重要的課程設置考慮因素,在“大作業”設置中充分加入這些因素,從而逐漸形成各個學期科目圍繞核心科目展開的局面。

模塊化教學還體現出一個很大特色,就是各個相關專業之間的聯系明顯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連貫性有了較為深切的理解,同時各個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復的內容雖難以消除但概率明顯降低。

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建立,使得專業課程的設置更加有機相連,同時使得教師、教學資源的配置更趨合理,減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費,節省教育資源,對于專業特色建立是一個很大的補充。

(注: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模塊化教學模式在藝術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注釋:

①②宋建明.匠心行修三十年.//宋建明,王雪青.匠心文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221.

參考文獻:

[1]張綺曼.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cn|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国产-第1页-浮力影院| 久久成人麻豆午夜电影|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在线|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 97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小蜜被两老头吸奶头在线观看|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欧美粗大无套gay|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2022|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欧美人妻日韩精品|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波多野结衣初尝黑人巨大| 日本mv高清在线成人高清 | 老太脱裤子让老头玩xxxxx|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 亚洲旡码欧美大片| 中文乱码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探花| 丰腴饱满的极品熟妇|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