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加固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漢川水閘位于漢江干堤左岸樁號65+050處。該水閘為排澇防洪節制水閘,于1951年開工,1953年竣工。該水閘為鋼筋混凝土開敞空箱式結構,底板高程18.30m,水閘頂部高程31.30m,三孔,每孔凈寬4.0m,凈高6.0m,水閘室寬16.50m長33.8m,設計流量474m3/s。原規劃設計的水位組合:防洪工況:內湖水位23.00m,外江水位30.50m;排澇工況:內湖水位23.00m~27.00m,外江水位18.68m~30.24m。該水閘建成后,為刁汊湖區的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裂縫的成因,業主委托長江科學院材料結構所對水閘水閘墩、底板的混凝土及鋼筋情況進行取樣試驗,檢測報告結論為:
(1)水閘墩裂縫表面寬,向水閘墩內逐漸變小。
(2)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大為6.0mm。
(3)未碳化的混凝土抗壓強度為37.6MPa~53.7MPa。
(4)混凝土堿骨料反應特征不明顯。
(5)混凝土裂縫以外的鋼筋無銹蝕現象。
通過技術經濟比選,采用水閘后建水閘的方案。經論證分析,新建水閘的規模可將原老水閘兩邊孔封閉,只保留中間一孔。
3工程地質
新建涵水閘地質勘探揭示,工程區為漢江一級階地。從上往下依次為:18.2m~17.40m,為淤泥質粉質粘土,灰黑色,呈軟塑狀。該層在新水閘洞身以下,建老水閘時進口鋪蓋時已完全挖除。17.40m~16.20m,為黃褐色粘土,含錳鐵斑點,呈可塑狀態,標準承載力fk=150kPa,壓縮模量Es=5.63MPa,鉆孔樁樁周摩阻力標準值qs=25kPa。16.20m~14.60m,為含淤泥質粘土,灰黑色,云母片比較多,呈塑狀,標準貫數5擊,標準承載力fk=110kPa,壓縮模量Es=1.8MPa,鉆孔樁樁周摩阻力標準值qs=20kPa。14.60m~5.40m,為粉砂層,灰黑色,飽和,稍~中密實,質地均一,上部夾薄層粉質粘土,下部時見細礫石,標貫數8~25擊,標準承載力0.00m高程以上fk=180kPa,0.00m高程以下fk=200kPa,鉆孔樁樁周摩阻力標準值qs=30kPa。鉆孔樁樁端承載力標準值qp=750MPa。
4水閘工程加固設計
4.1設計標準
設計水位組合情況:設計防洪工況:內湖水位23.50m,外江水位31.69m;校核防洪工況:內湖水位23.50m,外江水位32.19m;排澇工況:內湖水位25.14m,外江水位18.97m。
4.2設計指導思想
(1)新建涵水閘所有部分獨立受力擋水,緊挨老水閘但與老水閘斷開。
(2)工程布置充分考慮水閘區環境建設。
(3)充分利用現有消力池及海漫的消能防沖功能。
(4)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的防滲功能。
4.3工程布置及設計
(1)洞身布置。新建涵水閘為涵洞型式,洞身中心軸線與老水閘中心線一致,孔口尺寸為5.5m×4.8m,底板高程由于受到現有內湖側鋪蓋的限制,最低只能定為19.50m。與老水閘底板18.30m的聯接采用1:3.5的坡度銜接。洞頂高程25.00m,頂板上部高程26.00m。洞身長度根據城區建設及防滲要求,為36.00m,防洪工作門設在靠外江側。洞上部填土至31.30m與老水閘水閘頂高程一致,以便于配合城市建設。31.30m以上采用鋼筋混凝土防水墻,防水墻頂部高程為33.00m,高于校核洪水位0.81m。新水閘啟閉室與老水閘啟閉室一起組成新水閘生活管理設施。堤頂由公路面14.00m寬及兩邊1.50m人行道組成,公路面暫采用瀝青路面,人行道采用混凝土預制塊鋪設,堤坡與環境綠化建設一致。
(2)老水閘兩邊孔的封堵工程布置。由于對于老水閘樁基礎的實際承載力不盡詳細,故對于兩邊孔的封堵建筑物的布置基本原則仍然同洞身布置一樣,在老水閘內湖側采用扶壁式擋土墻型式。
(3)內湖側聯接建筑物。內湖側進口聯接建筑物采用R=10.00m的圓弧型扶壁式擋土墻型式。擋土墻頂高程與涵頂板上部高程一致,為26.00m。
(4)基礎處理。在進行樁基礎設計時,天然地基承載力較低,只有110kPa,根據其他同類工程設計經驗,及相關設計規范要求,為了節約工程量,應合理利用天然地基承載能力。所以在設計中我們采用了樁同受力的設計方法。即天然地基在不超過允許承載力的前提下,讓天然地基承受40%的上部荷載,60%由樁基承擔。樁基布置型式為:①洞身部分:在順水流方向,沿洞身兩邊墻各布置一排樁,樁距在順水流方向由2.50m逐漸變為3.00m,垂直水流方向間距6.00m。樁直徑800mm,樁長隨受力大小,由24.00m逐漸變為20.00m。②擋土墻部分:樁基布置主要解決天然地基承載力不夠,及控制不均勻沉降問題。樁基直徑仍采用800mm,由于封堵老水閘口處的兩個擋土墻,前齒處地基應力比較大,且又受到地質層的限制,樁基長度不能超過24.00m,(超過24.00m則進入砂卵石層,施工非常困難。)故樁距離比較近,最小2.00m(相當于2.5倍樁徑,達到規范允許最小值)。
(1)積雪引起的壓強取0.50kN/m2,由于大風造成的壓強取0.50kN/m2;(2)恒荷載數值應以廠房實際工作情況確定;(3)屋頂積雪分布系數按照設計規范中給出的系數適當提高,以項目所在地的積雪分布荷載為基礎,該項目取2~4,承重鋼件的重要性系數取1.1;(4)計算檁條過程中,積雪荷載取值可參照本次雪災的積雪分布規律進行計算;(5)未受損的部件和各部件連接處也可能受損,加固設計中也應考慮這部分因素;(6)加固方案應保證實際工作方便,可操作,減少加固工程對正常生產運行的影響;(7)加固過程中應保證生產安全、方案合理可行;(8)根據實際情況,可將修復、加固工作分階段實施操作。
2鋼架加固
2.1加固設計方案
按照上述工程實例情況,基于目前加固設計標準和操作規范,結合事故檢測報告中提及的問題進行分析,本文設計了2種鋼架加固方案,進行篩選。方案一:通常廠房荷載計算只選取恒荷載,一般為50年最大風雪荷載量進行計算。這種方案計算所得的輕鋼廠房強度并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也不能達到設計標準。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方案對承重梁進行加腋處理,以緩解焊接重量,柱翼緣選擇對稱焊接,以提高承載能力。該方案所需焊接工作量大,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也大。方案二:對上述工程實測數據分析可知,廠房懸掛荷載較低,鋼架所承受恒荷載為0.3kpa。按照上述數據可知,輕鋼廠房外部構件穩定性不達標,在柱翼緣處加入剛性系桿,以緩解這一問題。該加固方案工作量較少,對廠房內部設備生產運行影響也小。對廠房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分析,在廠房運行過程中不能有灰塵產生,兩種方案進行對比分析,選取方案二進行加固處理。
2.2荷載取值范圍
在計算過程中確定荷載取值范圍,選擇輕鋼結構設計可以按照相關設計規范選取合理數值。通常情況,雪壓、風壓選取50年內最大值,本工程分別選取0.5kpa和0.55kpa;恒荷載量取0.3kpa,懸掛荷載量取0.1kpa;房屋自重計算得0.2kpa。按照上述荷載取值范圍進行核算,該數值是按照單向剛接計算所得,而實際工作中是雙向剛接,應對上述數據進行處理。根據上述數據可見,輕鋼結構中主要存在超負荷工作現象,大部分鋼架外部穩定應力超過承受限值。經分析可知,保證鋼架柱穩定應力不超過1,面部長度應取5.5米進行計算。此外,鋼架梁所承受的應力也超極限運行,要保證穩定性達標,面外長度應取3米進行計算。
2.3剛架結構的加固
如圖2所示,剛架結果加固處理即在柱間設置剛性系桿,以降低軸面外部的長度,設計規范中規定,面積應小于5.5m2,該工程計算0.9m×5.85m=5.25m2,符合規范條件。
3維護結構的加固設計
3.1檁條的加固設計
在對檁條進行加固設計中,應首先確定檀條部分的荷載數值。參考本次雪災積雪分布規律進行計算。在進行加固處理時,應輕輕揭開廠房外頂板,為確保廠房能夠正常運行,廠房內部環境不受影響,應將廠房內頂板留于廠房頂部,為緩解承載應力作用,應增加檁條數量。檁條加固設計時應結合實際積雪荷載量和分布范圍,選擇最為經濟合理的檁條位置和數量進行加固設計。積雪較少的位置處檁條可以不改變布設位置,在原檁條位置加設2.5毫米厚的C狀檀條;在積雪符合較大的區域,在原檁條處加設3毫米厚的C狀檀條,加設的C狀檀條高度應與原檀條保持一致;在積雪最嚴重的區域,可利用25a熱軋槽或者H型鋼檁條焊接到原檀條位置,對受損部位進行焊接修復處理,以加強原檁條的承載能力。
3.2其他結構的加固設計
屋面支撐材料的加固應遵循設計規范中規定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加設剛性系桿以提高屋面整體的承載能力,同時,設計者還應考慮實際加固施工的可操作性,選取最方便可行的設計方案。墻梁加固設計中,可在需要加固的墻梁部位增設一道墻。懸掛梁加固時應在連接處加設剛性系桿,以增強梁的承載力。雨篷加固,可將槽鋼焊接在橫梁上,增大衡量的抗扭強度。
4結束語
1.1水文氣象
江門市合山水電站位于廣東省開平市蜆崗鎮潭江干流上游合山河段,距開平市區25km,距恩平市恩城鎮41km,水電站總集雨面積1383.8km2,干流河長77.33km。潭江是珠三角水系的一級支流,位于東經111°56′21′′~113°03′14′′,北緯22°0′0′′~22°45′56′′,流域面積6026km2,主河道長248km,上游多高山峻嶺,植被良好,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本流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季以東南季候風為主,冬季以東北季候風為主;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終年無雪,無霜期長。據統計,多年平均氣溫22℃,極端最高氣溫39.2℃,極端最低氣溫-0.7℃,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
1.2工程地質
本區大地構造屬華南褶皺系(Ⅰ級),粵北、粵東北~粵中拗陷帶(Ⅱ級),粵中拗陷(Ⅲ級)的增城~臺山隆斷束(Ⅳ級)的西南部。區內地質構造較復雜,北西向、北東向、近東西向、近南北向斷裂及褶皺構造均發育,它們構成了本區的構造格局,并控制了第四系沉積層的分布和厚度,尤以北東向恩(平)-從(化)斷裂規模最大,距場區最近,影響最大。站址區第四系覆蓋層厚度普遍小于3m,土類型以中粗砂、礫砂、填土和殘積土為主,多屬中軟土。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閘址區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調整為0.45s。
2工程施工與設計
2.1水閘除險加固工程主要項目
更換水閘和船閘工作閘門、重建水閘工作橋、新建水閘船閘啟閉室、閘室加固、重建上游鋪蓋和下游消能防沖設施、加固西閘交通橋、更換水閘船閘機電設備、新建及加固水閘護岸、改建防汛公路、新建管理房、新建自動化監控系統。
2.2導流建筑物設計
2.2.1圍堰設計
施工導流上下游橫向圍堰均采用土圍堰。閘下施工期最高水位為3.04m,根據施工期過閘流量、閘下水位,分別計算利用西閘和東閘導流時的閘上施工期水位,經計算,一期上游圍堰施工洪水位為3.38m,二期上游圍堰施工洪水位為4.05m。導流圍堰堰頂寬度均為4m,一期上游圍堰堰頂高程為4.10m,二期上游圍堰堰頂高程為4.80m,下游圍堰堰頂高程均為3.80m,邊坡1:2.5,圍堰迎水坡采用復合土工膜防滲,0.5m厚砂袋護坡,砂袋高出堰頂0.5m,做為防浪墻,堰基表面有沖刷出來的砂層時需將其挖除,然后堰身填粉質粘土。一期上游圍堰在圍堰上游堰基做截水槽并鋪設防滲土工膜一層,截水槽底寬2m,深2.50m,邊坡1:2.5。二期上游圍堰右岸42m范圍采用高噴灌漿防滲墻做堰基防滲,灌漿孔底部進入強風化粉砂巖約1m即孔底高程為-5.40~-4.40m,頂部伸入堰體內約1.5m,灌漿孔沿堰體中心線布置一排,孔距1.5m,灌漿材料為純水泥漿,灌漿采用雙管旋噴樁。
2.2.2圍堰復核計算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堰頂高程=靜水位+波浪爬高+安全超高,本工程采用土石圍堰,圍堰級別為4級,安全超高為0.5m。圍堰邊坡抗滑穩定系數不小于1.05。波浪爬高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相關公式計算,圍堰抗滑穩定計算采用瑞典圓弧法。
3現場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3.1工程預算問題
工程預算中缺少圍堰土方材料費,需另行考慮土方購置問題。解決方案:由于工程施工現場附近有三個土料場,分別是13公里的金雞,7公里的蜆岡,0.5公里的合山,因此,取合山江心島原山頭作為土料場,開挖山頭取土填筑圍堰。方案實施效果:不用增加土方材料費就能提供足夠土料填筑圍堰,既節省了預算的開支,又有足量的土料進行填筑圍堰。
3.2工程交通問題
本工程對外交通方便,東、西泄洪閘均有交通橋與縣級公路連接,西閘交通橋現已成危橋,禁止重車通行,故工程對外交通重車均從東閘交通橋通過,但由于東閘交通橋限寬、限重因素,原兩交通橋無法通行工程車輛。解決方案:經過對車輛載重、橋身的限重以及圍堰設計的綜合考慮,決定將圍堰原設計頂寬4米增加到6米,用于臨時交通通道。方案實施效果:工程車輛行駛圍堰臨時交通通道,保證原兩交通橋安全。因此,在預算方面就應該相應增加。
3.3工程滲水問題
圍堰填筑完成后,滲水情況嚴重,使用9臺合共51.5kw水泵抽水也未能抽干基坑積水,致使基坑內的水下工程無法施工。解決方案:經過對圍堰填筑設計以及滲水情況的綜合分析,決定以增加上游圍堰鋼板樁的方式來解決滲水問題。方案實施效果:能較好地防止滲漏,基坑內水位能滿足水下工程施工要求。因此,在預算方面就應該相應增加。
4結束語
【關鍵詞】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施工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行業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果,建筑施工體系不斷完善,工程質量管理系統不斷成熟,施工工藝不斷得到更新,在此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建筑結構獨具的特點,混凝土建筑結構在建筑行業得到全面的推廣運用。因此,加強對既有建筑尤其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地基基礎加固技術的研究和探討,不僅僅是促進整個建筑行業進步的需要,也是促進施工工藝革新的客觀需求,更是新時期下,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因此,加強對既有建筑地基基礎的加固技術研究,有著十分客觀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
二、對既有建筑地基基礎進行加固的意義分析
1.這是保證建筑整體結構穩定性的基礎措施,萬丈高樓平地起,既有地基將會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對整個建筑的穩定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既有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尚存在著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建筑工程的后期護理也難以做到規范化和標準化,因此,使得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不到保證,必須實施加固,保證建筑安全,提高建筑質量。
2.這是完善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理論的客觀要求,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技術具有復雜性,涉及到各種法律規范,施工標準,施工的材料設備等各個方面,雖然這種技術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運用,但是這種技術依然不夠完善,理論不夠成熟,基本上依然處在探索階段。因此,加強加固技術的探討研究,有助于完善加固技術理論系統,有著重要的意義。
3.這是保證建筑質量的重要舉措,現有建筑物及構筑物常常因設計或施工的缺陷以及長期使用過程中的老化、破壞,甚至自然災害造成建筑既有地基基礎結構承載力不足、開裂以及抗震性能不良等,影響建筑物及構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從而不得不考慮結構的修復加固問題。另外,結構設計規范也幾經變動,原有建筑物及構筑物大部分己不滿足現行規范的設計要求,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4.這是保證建筑使用者切身利益的客觀要求。伴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開始施工,房屋建筑的更新換代的周期也逐漸縮短,房屋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將會直接關系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對既有地基基礎進行加固,不僅僅可以使得建筑的性能得到保障,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消除很多的安全隱患,使得建筑的使用者能夠安全使用,維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戰略。
三、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施工技術探討
1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礎加固前期準備
(一) 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礎加固前,應先對地基和基礎進行鑒定,方可進行加固設計和施工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礎的鑒定、加固設計和施工,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和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承擔。
(二)對于相關建筑的處置
對地基基礎加固的建筑,應在施工期間進行沉降觀測,對重要的或對沉降有嚴格限制的建筑,尚應在加固后繼續進行沉降觀測,直至沉降穩定為止。對鄰近建筑和地下管線應同時進行監測。
(三)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礎加固的施工人員應掌握所承擔工程的地基基礎加固目的、加固原理、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等施工中應有專人負責質量控制,并進行嚴密的監測,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會同設計人員及有關部門分析原因,妥善解決。
2. 復合注漿法
(一)注漿鉆孔施工。對樁基的樁身缺陷或樁底持力層缺陷進行加固時,先采用地質鉆機在樁中進行鉆孔抽芯或在樁側進行鉆孔,對樁身缺陷加固時需在樁中鉆孔抽芯至缺陷位置以下1m左右,對樁底持力層缺陷加固時需根據設計樁底持力層要求從樁中或樁側鉆孔抽芯至完整持力層以下3m左右。鉆孔孔徑一般開孔為110mm或101mm,終孔直徑為101mm或91mm,鉆孔垂直度保證小于1%。
(二)建立孔口注漿裝置。注漿鉆孔施工完成以后,在注漿孔口建立注漿裝置。孔口注漿裝置采用預埋設的方式固定在樁頂注漿孔口,采用水泥漿將孔口裝置與鉆孔之間的間隙固定密封。
(三)采用高壓旋噴方式噴射清水進行沖洗擴孔。
(四)采用高壓旋噴注漿方式進行注漿。按要求進行清水噴射洗孔和擴孔后,再采用高壓旋噴注漿方式進行旋噴注漿。將注漿管分段下入孔底后,從下而上進行旋噴注漿,旋噴注漿一般采用單管旋噴注漿方式。
(五)采用靜壓注漿方式進行注漿。高壓旋噴注漿結束后,利用孔口注漿裝置封住孔口進行靜壓注漿。靜壓注漿開始時采用較稀的漿液和較低的注漿壓力,隨后逐漸增加漿液濃度及加大注漿壓力,直至設計注漿量和注漿壓力為止。一般靜壓注漿在漿液終凝前需進行2~3次灌注。靜壓注漿可以采用單液也可采用雙液注漿。
(六)封孔。靜壓注漿結束后,若注漿孔口冒漿,需對孔口進行封閉處理,防止漿液流出;若注漿結束后孔內漿液有流失,需補灌漿液到注漿孔內漿液飽滿為止。
3.樹根樁法
樹根樁是一種小直徑鉆孔灌注樁。通常采用鋼管導向沖擊成孔,亦可直接采用回轉成孔,成孔直徑100~250mm,根據成孔直徑的大小,可放入一根鋼筋或多根鋼筋,也可采用鋼管,成孔后,將配制好的砼灌入孔內,最后成樁。由于樹根樁可以任意角度傾斜,形態似樹根故而得名。它的突出優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結構物與地基之間原有的平衡狀態,保證在加固地基的同時,又不破壞地基土對結構物的支撐作用。
(一) 樁徑宜為150~300mm,樁長不宜超過30m,樁的布置可采用直樁型或網狀斜樁型。
(二) 樹根樁的單樁豎向承載力可通過單樁載荷試驗確定,也可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有關規定估算,尚應考慮既有建筑的地基變形條件的限制和樁身材料的要求;對軟弱地基,主要承受豎向荷載時鋼筋長度不應小于1/2樁長,主要承受水平荷載時應全長配筋。
(三) 樹根樁設計時,尚應對既有建筑的基礎進行有關承載力的驗算。當不滿足上述要求時,應先對原基礎進行加固或增設新的承臺。
四、關于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設計施工的建議
1.要做到科學設計,從既有建筑的現實狀況和整個建筑地基基礎使用的實際出發,實地勘察,精密測量,采集第一手相關的地質地貌,施工高度,施工難度等一系列的客觀數據,保證數據的真是完整性,采取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選擇合理的加固方法,制定嚴格的施工規范,做好各種加固施工前的準備,比如對器械工具,人員的準備。
2.要采取先進的技術設備,對加固施工的各種機械設備做出科學選擇,保證機械設備穩定安全,同時,要加強對加固材料的選擇,采購質量管理,選擇符合我國國家質量標準的材料,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從材料商保證加固的質量。同時,嚴格執行材料使用制度,規范科學合理施工使用,避免浪費,做到物盡其用。
3.要對整個加固工程設計施工都進行全程監控,實施全面的質量管理監督。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的提高,培養其負責的工作態度,安裝先進的監控設備,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施工規范性指導和管理,從施工細節到全局的施工進度,加固后的護理修繕,都做出細致全面的監控,保證質量的高標準。同時,要做好加固后期的定期實施路橋維護,管理。全程管理控制,保證加固的質量,提高整個交通網絡中的路橋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
五、結束語
既有建筑地基是保證整個建筑穩固性和安全性的基礎性工作,做好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工作,將會對整個建筑的穩固性和安全性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施工既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又關系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通過加固技術的研究,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各種項目工程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建筑結構構件特點,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合理選擇加固方法,嚴格遵守各種施工標準和施工規范,采用先進科技和先進施工工藝,促進加固施工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整個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效果,增強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為確保建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潘衛成,夏群策,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施工技術[會議論文] 2006 - 第九屆全國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
[2]卜良桃,蔣愛民,某住宅樓地基基礎綜合加固[會議論文] 2002 - 第六屆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學術會議
[3]張琦琦,高壓旋噴注漿法加固已有建筑物地基[會議論文] 2009 - 中國建筑學會全國復合地基學術會議
[4]吳銘炳,戴一鳴,林穎孜,王文輝,基坑加深的加固措施及其效果[會議論文] 2010 - 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2010學術年會
論文關鍵詞:寒冷地區基層材料,土壤加固劑,路用性能
1Base Seal固化劑加固土強度形成機理
Base Seal固化劑屬于離子類固化劑,無色水溶性液體,按設計配比摻入水中后形成水溶液寒冷地區基層材料,用水稀釋后迅速離子化,在土壤中固化形成膠結體,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這些反應導致土壤的結構發生變化,形成新的結晶體,使得土體結構由原來簡單的凝聚結構變成復雜的結晶結構,正是通過這些新的結晶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固化劑加固土的強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其次寒冷地區基層材料,通過Base Seal固化劑在土壤中的作用,使土壤固化劑中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改變土壤表面的電荷特性,有效的降低土壤吸水率,提高土壤密度,使其具有較高的抗滲性和耐久性。
2試驗材料
2.1 BaseSeal土壤固化劑。材料符合工程環保要求,無毒無味。
2.2 石灰。本試驗采用符合工程標準的三級石灰,有效鈣鎂含量達到59%。
2.3土。取自吉林省伊遼高速公路取土場寒冷地區基層材料,相應的性質分析如表:
網絡類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方法及答辯要求
(試 行)
一、 網絡類題目的特點
學生絡類題目的特點主要以校園網、小型企業網、大型企業網(多地互聯)為應用場合,進行網絡工程設計類或網絡安全類論文的寫作。
二、 網絡工程設計類論文的寫作
1.論文寫作要求
類似于投標書,但有不同于投標書,不要有商務性質的內容(項目培訓、售后服務、產品說明書、產品報價……),也一般不考慮具體綜合布線(職院學校的要求),主要傾向于其技術實現。
2.論文寫作基本環節
采用工程業務流程,類似于軟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邏輯網絡設計(設計原則、拓撲結構圖、背景技術簡介、IP地址規劃表),也稱為總體設計
4)物理網絡設計(實現原則、技術方案對比,一般考慮結構化布線),也稱為詳細設計
5)網絡實現(設備選型和綜合布線屬于這個階段,但我們主要強調各種設備的配置與動態聯調以實現具體目標)
6)網絡測試(比較測試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
具體實現通過采用Dynamips 模擬平臺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擬平臺。
3.注意事項
1)抓住題目主旨和側重點(類似題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參考資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應用場合會采用不同的拓撲結構、路由技術(BGP、RIP、單區域和多區域的OSPF)、交換技術(Vlan、生成樹、鏈路聚合、堆疊)、訪問(接入)技術、安全技術等,只有這樣題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則就都變成了XX公司(校園)網絡設計。)
2)不要有商務性質的內容(項目培訓、售后服務……)
3)不要產品使用說明書和安裝調試說明書
4)不建議包含綜合布線的整個過程。
4.存在的問題與案例分析
1)結構不太清楚,有些環節沒有
2)不應有產品說明書,具體實現要更清楚
三、 網絡安全類論文的寫作
1.論文寫作基本環節與要求
從技術上講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墻訪問控制;
2)用戶認證系統;
3)入侵檢測系統;
4)網絡防病毒系統;
5)VPN加密系統;
6)網絡設備及服務器加固;
7)數據備份系統;
從模型層次上講主要有:
1)物理層安全風險
2)網絡層安全風險
3)系統層安全風險
不同的應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術。
2. 存在的問題與案例分析
1)選題有些過于復雜而有些過于簡單
2)只是簡單敘述各種安全技術,沒有具體實現
四、 論文答辯要求
1)論文格式:從總體上,論文的格式是否滿足《韶關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規范》的要求?
2)論文提綱:設計條理是否清晰,思路是否明確;
關鍵詞:強夯法,夯擊點
強夯法是將100~400kN的重錘,最重達2000kN,以6~40m的落距落下給地基以沖擊和振動,從而達到提高地基強度,降低其壓縮性,改善土的振動液化條件等目的。可用于加固各類砂性土、粉土、一般粘性土、人工填土,以及大塊碎石類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或工業廢料等組成的雜填土。單層8000kN·m高能級強夯處理深度達12m,多層強夯處理深度可達24~54m,一般能量強夯處理深度在6-8m。地基經強夯處理后,可明顯提高地基承載力、壓縮模量,減少孔隙比,降低壓縮系數,消除濕陷性,膨脹性,防止振動液化。論文參考。強夯機具主要為履帶式起重機,當起吊能力有限時可輔以龍門式起落架或其它設施,加上自動脫鉤裝置,施工機具簡單。一般的強夯處理是對原狀土施加能量,無需添加建筑材料,節省材料。
1 夯擊點布置
不同的建筑物夯擊點位置不同,對某些基礎面積較大的建筑物,夯擊點可按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對辦公樓和住宅建筑,夯擊點可根據承重墻位置采用等腰三角形布點;對工業廠房夯擊點可根據柱網來布置。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建筑物基礎范圍,對一般建筑物,每邊超出基礎邊緣的寬度宜為設計處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論文參考。為有效加固深層土,加大土的密實度,強夯常需分遍夯擊。由于夯點需要一定距離,使夯擊時夯坑產生沖剪,在夯坑底形成一擠壓加固,為使所產生的擠壓力受周圍土約束,側面不隆起,因此側面應有一定間距的不擾動土。不能像重夯采用一夯挨一夯,夯擊時側面土為擾動土,易隆起,減少錘底的擠密作用。由于夯點間距大,夯點間需增設夯點以加固未擠密土,故需增加遍數。對飽和粗粒土,當需要夯坑深度大時,或積水,或涌土需填粒料,為便于操作而分遍夯擊。對飽和細粒土,由于存在單遍飽和夯擊能,每遍夯后需孔壓消散,氣泡回彈,可二次壓密、擠密,因此對同一夯點需分遍夯擊。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常采用先高能量大間距加固深層,根據需要對同一批夯點夯擊,然后再逐個夯擊另一批夯點,若對所有的夯點都先夯一遍,將造成淺層先加固低于以后深層加固的效果。夯距通常為5~9m,為了使深層土得以加固,第一遍夯擊點的間距要大,下一遍夯點往往布置在上一遍夯點的中間。最后一遍是以較低的夯擊能進行夯擊,用以確保近地表土均勻性和較高的密實度。如果夯距太近,相鄰夯擊點的加固效應將在淺處疊加而形成硬層,則將影響夯擊能向深部傳遞。夯擊粘性土時,一般在夯坑周圍會產生輻射向裂隙,如夯距太小時,等于使產生的裂隙重新又被閉合。對處理深度較深或單擊夯擊能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宜適當增大。
2 夯擊次數和遍數的確定
夯點的夯擊次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且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第一,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當單擊夯擊能較小時不大于50mm,當單夯夯擊能量較大時不大于100mm~200mm。第二,夯坑周圍地面不發生過大的隆起。第三,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當需要逐遍加密飽和土或高含水量土以加大土的密實度,或夯坑要求較深起錘困難需加填料時,對每一夯點需分遍夯擊,以使孔隙水壓力消散。各批夯點的遍數累計加上滿夯組成總的夯擊遍數。一般每個夯點2~3遍。論文參考。對軟弱土,每批夯點的第一遍擊數,常以控制場地隆起、起錘困難設定擊數,一般選用5~10擊,而無需控制夯沉量。夯擊遍數一般情況下可采用2~3遍,最后一次以低能量滿夯一遍,其目的是將松動的表層土夯實。土體壓縮層越厚,土質顆粒越細,同時含水量越高,需要的夯擊遍數越多。
對于需要分兩遍或多遍夯擊的工程,兩遍夯擊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各遍間的間歇時間取決于加固土層中孔隙水壓力消散所需要的時間。對砂性土,孔隙水壓力的峰值出現在夯完后的瞬間,消散時間只有2~4min,故對滲透性較大的砂性土,兩遍夯間的間歇時間很短,亦即可連續夯擊。對粘性土,由于孔隙水壓力消散較慢,故當夯擊能逐漸增加時,孔隙水壓力亦相應的疊加,其間歇時間取決于孔隙水的消散情況,一般為2~4周。對粘性土地基的現場埋設了袋裝砂井,以便加速孔隙水壓力的消散,縮短間歇時間。
3 夯錘
夯錘可用混凝土及鑄鋼制作。混凝土錘重心較高,沖擊后晃動大,夯坑易塌土,夯坑開口較大,易起錘,易損壞。鑄鋼錘則相反,特別是夯坑較深時,塌土覆蓋錘頂易造成起錘困難。某些施工單位將錘底制成稍帶凸弧,增加了側擠使坑壁穩定,減小了起錘力及坑壁塌土。夯錘形狀現多用圓錘,夯錘構造可用鋼板為外殼,底板加厚,內部焊接鋼筋骨架后澆筑混凝土制成,錘底面積一般根據錘重決定,錘重為100~250kN時,可取錘底靜壓力25~40kPa,細粒土,單擊能低,宜取較小值;粗粒土,單擊能高宜取較大值。錘底面積一般為3~7m2,以上適于單擊夯擊能小于8000kJ時。若夯擊能加大,錘重加大,靜壓力值宜相應加大。為減少夯錘下落過程中的空氣阻力作用,特別是消除當夯坑較深而尚需繼續夯擊時的氣墊影響,夯錘宜設4~6個排氣孔,孔徑宜取下口直徑150~200mm,上口直徑為80~l00mm,過小易堵孔。夯錘吊環必須準確處于重心,確保起吊后錘身平衡。
4 起夯面
為使強夯加密土不被挖除,有效利用其加固深度,起夯面可高于基底或低于基底。高于基底是預留一壓實高度,使夯實后表面與基底為同一標高。低于基底是當要求加固深度加大,能級達不到所需加固深度時,降低起夯面,在滿夯時再回填至基底以上,使滿夯后與基底標高一致,這時滿夯加固深度加大,需增大滿夯單擊能。
5 墊層
對軟弱飽和土或地下水很淺時,常需在表面鋪設砂礫石、碎石墊層,厚0.5~1.5m,墊層材料宜用砂礫石、碎石、礦渣,粒徑宜小于10cm。對處理土層為飽和砂、軟土時,夯坑易涌土、涌砂,故墊層填料不宜用砂。墊層厚度不宜過小,過小不起作用;也不宜過厚,過厚時能級低的強夯,在錘底形成大的墊,擴散動應力,減小對下部軟弱土的加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強夯法有很多的優點,但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情況。目前,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強夯法施工存在的諸多優點,設計院、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在大規模的地基處理時普遍傾向于采用強夯法施工,但在許多工程中,強夯處理效果不明顯,甚至比不處理時還差。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什么地質條件適合強夯,使強夯能真正發揮去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通禮.強夯法地基處理施工技術[J].西鐵科技,2006,3
[2]劉文才,張境花,李國民.淺析強夯工程施工的幾個誤區[J].西部探礦工程,2010,6
[3]李玉平.淺談強夯法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4]劉志強.強夯施工方法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