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專業理論課論文

專業理論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01 10:13: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專業理論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業理論課論文

篇(1)

論文內容摘要: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等重要。創新精神的培養,離不開對知識的廣泛接納和吸收,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在當今大多重技能、輕理論的情況下,加強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投入,是一項艱巨而又意義深遠的工程。

我國1998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而,當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設計人才。“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中“道”是無形的、本源的物質本身所遵照的運動規律;“器”是有形的、現象的技能、技法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系猶如“道”和“器”,創新精神是實踐能力的根本、源泉。創新精神從何而來?它來自于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培養。

一、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任務

1.藝術設計理論概述

藝術設計理論是一門對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問題和基本原理做專門綜合探討的知識體系,主要包含藝術設計史的研究、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研究、設計批評、藝術設計實踐理論的研究等內容。藝術設計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論——中外設計史、中外美術史等,專史專論——中外廣告史、中外服裝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設計史、工業設計史等。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研究包括:設計概論、藝術概論、設計心理學、設計方法學、設計文化學、設計美學、藝術美學、藝術心理學、設計藝術原理等。設計批評是對與設計相關的對象的評價和判斷。藝術設計實踐理論是針對每一門具體設計專業的專業理論,這種理論不是簡單的對技法和工藝的概述,而是對技法和工藝一般規律的總結,是對技法和工藝本質及外延的研究。藝術設計理論是一個綜合性的、交叉邊緣學科,其知識體系涵蓋了哲學、美學、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生態學、仿生學、人體工學、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因而,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的開設,是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指導學生設計實踐的重要途徑。

2.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任務

①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李硯祖先生認為藝術設計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造物活動,是人為實現實用功能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物化勞動形態。這種造物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因而是一種藝術質的造物”。①諸葛凱先生也認為藝術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的藝術”。②從以上的觀點中可以分析出藝術設計的兩大要素:“造物”體現的科學精神,造物之“美”蘊含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藝術設計實用功能性決定了它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進行造物,因而科學精神是藝術設計的內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價值的維護、追求,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珍視。藝術設計具有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體現了其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視。若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藝術設計中、滲透到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中,需要合理解決科技發展與文化心理之間的矛盾,需要學習生態學、仿生學、人體工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需要研究歷史、哲學、美學、藝術學、社會學、心理學、民族民俗學等相關內容。藝術設計理論知識體系涵蓋了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因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樹立、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是使藝術設計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重要渠道。

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當今時代,一方面人們對藝術設計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越來越多樣,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已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多種風格與流派并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若想設計出既符合大眾需要又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需要的是創新精神。創新需要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藝術設計理論包含藝術設計史知識、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設計批評、藝術設計實踐理論知識等內容——知識體系龐大而豐富,所以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理論修養的根本途徑。

藝術設計教育不是培養技術工人,而是培養具有理論修養,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藝術設計教育不應只傳授技法、技能,同時也應傳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藝術設計創新的本質、內涵),重在授之以“漁”而非“魚”。 藝術設計理論揭示藝術設計的客觀運行規律、總結藝術設計現象背后的本質,因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指導設計實踐的基礎。

二、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現狀

1.對待藝術設計理論不夠重視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師,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為理論可有可無。這與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開。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學生更偏愛能夠迅速帶來設計成果的設計實踐課,而藝術設計理論課相對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設計成果,較少受到學生的喜歡、重視。事實上,沒有藝術理論知識做支撐的藝術設計作品,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視覺元素的簡單組合。藝術設計教育,不是僅僅教會學生能創作成果,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創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規律和內涵等本質性的東西。藝術設計實踐課程是教學的顯性課程,教給學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培養的是設計師的氣質、創造意識和設計的綜合素質,教給學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應加強學生的理論意識。同時,教師的藝術設計理論意識也有待提高。教師在進行藝術設計實踐課程的教學時,可用相關理論知識來指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授技的同時,也要傳“道”,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對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視。

2.藝術設計理論課程設置不大科學

目前高校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理論課程開設參差不齊,有的高校只開設了設計史、設計概論和中國工藝美術史。科學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基礎理論課,如設計概論、設計心理學、設計美學、設計方法學等;藝術設計史論課,包括通史通論(如中外設計史)和專史專論(如工業設計史、平面設計史);相關的設計批評課程和藝術設計實踐理論課程等。

3.授課方法單調

傳統的藝術設計理論課一般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學效果較差。現在多媒體引入教學,但是教學方式依然是灌輸式的,多媒體成了第二黑板。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因為理論課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課,聽課人數眾多,限制了互動式、靈活式教學手段的實施。另外,多媒體教學依然局限于狹小的教室空間,學生缺乏消化理論知識的身臨其境的客觀環境條件。

三、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藝術設計理論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因此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對教師綜合素養的要求就相當高。不僅僅是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藝術設計實踐課老師也同樣要具備。由于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必須緊密聯系設計實踐,所以對教師的要求就是雙重的:既要懂設計理論知識,又要會從事設計實踐活動。專職的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師,在專心研究、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了解相關的藝術設計實踐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藝術設計理論研究的本質問題,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專職的藝術設計實踐課老師,在掌握和教授設計技能、技法的同時,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不僅僅包括設計實踐課的專業理論,也包括基礎理論、藝術設計史論及設計批評等。教師隊伍是培養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師的全面發展,才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師素質、建設教師隊伍是教育的大計。 轉貼于  2.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

藝術設計理論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帶有較強的主觀性,所以理論課教學在形式上要更為開放與自由,使學生由以前被動的聽課變為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教室范圍,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安排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針對現成作品進行理論講解和分析;也可以針對某一藝術設計理論觀點,進行課堂辯論或討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為理論而理論,藝術設計理論知識要和藝術設計實踐緊密結合,要提煉出設計觀、美學思想及其對現代設計實踐的影響與實用價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理論課程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最終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寫論文或閉卷筆試。寫論文并不能檢驗學生真正的學習效果,因為歷年來的學生論文抄襲現象較嚴重,很多學生的論文都沒有實質性內容;試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學生的死記硬背能力。所以藝術設計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論文加設計作品或試題加設計作品的方式來考核。論文加設計作品,是在寫論文的同時,要學生根據所寫論文的論點,設計出能反映論點思想或與論點思想相關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論文后面;試題加設計作品,就是把傳統的題型變化一下,把純文字型的試題,改為根據已知理論來設計相應作品的畫圖題或者是分析圖片作品的分析題。這樣,才能真正考核出學生理解、分析、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價值。

結語

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綜合素質中很大一塊是藝術設計理論修養。設計師不可能都是設計理論家,但只要是在專業設計上有一定成就的設計師,就一定是具備相當理論素養的人。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應拋棄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應加強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重視和投入。

注釋:

①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3.

②諸葛鎧.圖案設計原理[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65.

參考文獻

[1]曾小紅.高等學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初探[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艷.談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7(2).

篇(2)

論文關鍵詞:理論課;教學模式;綜述

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歷來黨和國家對高校理論課都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理論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漸漸暴露出來,學術界對理論課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獲得了很多學術成果。本文對1998年以來理論課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分析并加以總結,力求全面展示學術界的研究狀況,為更多致力于研究該學科的學術界朋友及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參考。

一、資料來源與資料分析

本論文的研究資料來源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年限為1998年一2009年,以“理論課”為檢索詞進行模糊檢索,共查閱212篇論文,其中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從文章數肇看,平均每年約有2040篇。但是在較高等級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多,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更少。研究內容涉及了馬克思理論課各個方而,但是重復研究也較多。從綜合的期刊等級和研究內容來看,雖然論文數很多,但研究深度還遠遠不夠。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實證分析的論文較少,約占總論文數量的10%左右,近幾年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二、理論課研究成果綜述

1998年至今,理論課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從“98教改”方案實施到2002年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豐_要針對教改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但時間較短,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從2003年至2006年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高校理論課的各種問題逐漸顯現,促使研究更加廣泛深入。從“05教改”至今為研究的第三階段。“05教改”在總結1998年以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了調整,解決了教材內容重復等問題,并且添加了體現時代要求的內容,更加適了高校教學的需要,但是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成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理論課研究分述如下。

1理論課困境的根源

關于理論課困境的成因,分析最為廣泛具體。造成理論課困境的原因眾多,但可以歸納成三個主要方面:第一,教學方麗。包括:教材內容重復,這個問題在“05教改”后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教學方式陳舊,“灌輸”式教育已經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學的要求;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從事理論課的專職教師數量不足,致使眾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課的方式,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間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青年教師隊伍迅速擴大,青年教師那論功底薄弱,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方式單一,也影響了教學質。第二,理論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研究者普遍認為,各個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視與實踐中的忽視的情況各高校普遍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那論課,認為德育對提升高校地位和學生就業沒有太大的幫助。各個高校普遍出現精簡理論課學時的傾向以及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坪論課實際地位的下降,阻礙了對該學科進一步探索與創顢。第三,大學生對理論課的情感。現在部分學生對理論課存在抵觸情緒,在課堂上出現被動應付、編造理由請假甚至逃課等現象。

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導致了目前理論課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理論課的地位問題,學術界基本已經達成共識,而關于學生對馬克思豐義理論課情感問題,研究的還較少。事實告訴我們,教學是一個教者與學者互動的雙邊過程,現在尤為提倡以學生為豐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單純解決了教育因素和地位問題沒有提升學者的積極性,也很難達到教育的同的。此,關于學生對理論課情感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

2.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基本原則

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在《關于高校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通知中有明確的規定:“兩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因特包利: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豐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學術界對此教育目標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從宏觀理論課的教學目標的規定。具體地講,理論課的教學目標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培養的學生人文素質和培養大學生問題素質。第二種觀點認為,理論課教學目標缺乏準確而科學的定位。這種宏觀的抽象的理論描述,在國家、政黨的層面是適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層次性的細化環節,落實到各個具體主體時必然缺乏操作性而顯得無所適從,在學校與教師的層面是模糊的。尤其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很遙遠、很渺茫,他們從中得到的信息是理論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有關,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掌握理論知識,變成理論課的唯一目的,脫離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失去了理論與大學生的內在結合點,也不能揭示出理論對大學生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

學術界廣泛認為,理論聯系實際是理論課的根本原則。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又服務于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又指導社會實踐。理論課作為宣傳理論的主要工具,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使學生掌握的基本啜理和科學分析的方法,從而能運用來分析社會問題,指導社會實踐。 轉貼于  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首先,需要講透理論,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的內涵,這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據課程內容需要精心選擇案例,使實際和原理有機結合,應用原理分析實際問題,二者不能脫節。也可以直接提出實際問題,以案例帶出理論,根據所講理論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使學生掌握理論。

3理論課的教學模式

理論課一直采用“灌輸”、“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教學的要求。近年來,各高校都逐漸開始對理論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形成了幾種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要有:對話式比較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研究性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性教學、對話式比較式教學。這兩種教學模式囊括了其他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優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教學體系。研究式教學是當今世界主流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劉理論課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基本觀點是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教育者應建立一種合適的體系,采用一種合適的模式,激勵、引導和幫助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和創新的思維方式。發展個性,使學生知識、道德、智能、體能等均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和發展。學術界一致認為,研究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及其探究式學習為主體,以培養和提高他們研究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很好地體現了指導與自主、規定與開放、統一與多樣、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的教育指導思想。河北經貿大學學者宋志勛提出了對話式教學和比較式教學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探求和把握基本原理與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的交融點,其關鍵是提出學生所關心的自身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并結合課程需要,運用基本原理分析解決,與學生對話交`使學生掌握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

沈陽醫學院學者朱紅等提出了理論全程教育的思想,強調把理論課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理論教育為軸心,帶動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聯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研究者較少,具體方案還有待深化。

4理論課的杜會實踐課研究

篇(3)

關鍵詞化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模式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2013年,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率40%,錄取了22萬余人,到2015年,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率達到了50%,專業碩士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專業碩士教育在我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涉及經濟管理、理工、法律、社會、農醫、教育等多個學科,基本形成了全日制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格局,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備受關注,并逐漸被社會認同.我國專業碩士教育雖然發展較快,形成了龐大規模,但和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從導師隊伍到培養體系都偏弱,專業碩士研究生對我國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滿意度不高,特別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更低,造成了社會對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質疑.因此,探索和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圍繞實現專業碩士教育培養目標,建立完善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對培養應用型的專業碩士人才十分必要.

1構建完善的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專業碩士培養的課程36學分,按“12+10+6+8”分布,學位基礎課12學分,專業必修課10學分,專業選修課6學分,實踐課程8學分,實踐課程僅占總學分的22.2%,理論課程相對偏多,實踐類課程處于邊緣位置,僅是輔助理論課教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沒有受到充分重視.課程建設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建立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對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課程由課程實踐環節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兩部分組成,課程實踐環節由教育理論類課程和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組成,獨立設置的實踐課由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組成.課程實踐環節是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傳統的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程處于分裂狀態,增加課程實踐環節,提高理論課的實踐性是解決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課程學分偏低的有效途徑.教育碩士是培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教育人才,既要掌握堅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要掌握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現在的生源來看,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科教學理論知識不強,教育理論知識又偏弱,同時,教育碩士的培養周期為2年,理論課和實踐學時都非常緊張,科學設置教學和實踐內容尤為重要.在教育理論類課程內容設置上,精心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課程論的教學內容.教育學重點講解現代教育理論、體現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最新教育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學管理及教育科研方法,特別是讓教育碩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原則實施訓練、教學方法選擇優化訓練、學科教學評價訓練、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訓練和班主任技能訓練;教育心理學重點講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及發展、教學活動的心理規律、知識的遷移規律、群體和個體差異學習心理等,讓教育碩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進行個案學習的指導分析、知識遷移的教學設計訓練;課程論重點講解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課程論、贊科夫的發展主義課程論,讓教育碩士把課程論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育碩士運用教育理論知識解決學科教學問題的能力.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注重化學教材分析與說課訓練、化學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訓練等實踐環節,將實踐能力培養與理論課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獨立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獨立設置的實踐課是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保障,認真設計好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合理安排實踐內容和時點,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監控機制,保證獨立實踐課的質量.開發中學化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設計、化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化學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等化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培養等特色課程,增加專業選修課的實踐性課程比例,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合理控制課程中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獨立實踐課程的學分比例

實踐能力是教育碩士培養的關鍵和核心.國務院學位辦明確提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在專業領域某一方向具有獨立設計、研究、開發、實施、管理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1].由此可見,培養實踐能力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顯著特點,也是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培養的根本區別.教育碩士的培養周期僅為2年,學生的實踐環節明顯少于學術型碩士,如何結合學科教育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和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十分必要.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教學的設計能力、中學化學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化學課堂教學能力、化學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學管理能力,上述能力需在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中完成.教育理論類課程和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的實踐環節學時數應不低于課程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學分達到《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實踐課程最低學分要求,從學時、學分兩方面滿足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需要.

3創新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西方國家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早,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如美國在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提出了“合作教育”培養模式[2],把課程教學和工作經驗培養結合,在校學習半年課程后,以2個月為一個周期進入企業進行實訓,把理論和實踐結合,畢業前半年撰寫學位論文,這種模式在世界影響面較大,已經被許多國家采用.又如德國提出了“雙元制”培養模式[3],學習分為2個階段,學生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學習,三分之二時間在企業實踐,學生的實踐時間充分,實踐能力培養有保障.再如英國提出了“三明治”培養模式[3],即“學習—實踐—學習”工讀交替的產教結合的融合模式,教、學、做有機結合,在“學習—實踐—學習”的交互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論上得到升華,在實踐中獲得實際經驗,在歐洲獲得高度認可.我國專業碩士培養沒有成型成熟的可借鑒經驗,專業碩士的培養既要借鑒國外經驗,又要結合我國實際,在多年專業碩士培養的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和不斷創新,建立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交叉融合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以化學教育碩士為例,因部分學生本科是非師范類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接受較為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論知識學習,也未接受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教育實習,因此,對學生進行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論的培訓,讓學生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十分必要.學生第一學期入學后先教育見習,熟悉中學化學教材和化學教學方法及化學教育改革,了解中學化學教育實際,再集中學習教育碩士學位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及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論培訓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在學生對化學教學具備一定的感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專項研討,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為學生教學能力系統訓練打好基礎;第二學期校內綜合實踐,進行微格訓練、中學化學綜合活動課設計訓練、化學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化學微課制作訓練等,培養學生化學教學基本功,形成穩定的從教能力,基本具備中學化學教師的素質,能勝任中學化學的課堂教學;第三學期教育實習,培養學生化學備課能力、教材研究和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問題的研究能力、評課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第四學期碩士論文集中創作,讓學生提早閱讀教育理論和化學教育研究專著及期刊文獻,給學生明確閱讀任務和閱讀量,利用假期時間認真閱讀,撰寫閱讀筆記,盡早制定論文選題、研究計劃,嚴格審查論文開題報告,實施論文進展報告制度,嚴把論文評閱答辯關,培養學生化學教育研究能力.

4建立校內“理論導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相結合的導師隊伍

加強專業碩士導師隊伍建設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在選拔專業碩士導師時,既要看重學術能力,又要看重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碩士導師由學術型研究生導師兼任,雖不乏指導的熱情和較高的學術水平,但缺乏基礎教育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技能,難以高屋建瓴,切中要害[4].因此,高校要有計劃地組織校內導師參加學術會議、國家培訓、國內外高校研修學習,進而提高導師的理論水平,把握學科教育前沿,并定期要求導師深入基礎教育一線頂崗鍛煉,提升導師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緊密型的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聘請基礎教育化學教研員和一線優秀化學教師擔任實踐導師,通過“雙導師”合作指導的創新模式,強化化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技能、專業精神、專業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EB/OL].

[2]徐平.美國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8):1-4.

[3]周明星,孟慶國.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4):82-85.

篇(4)

關 鍵 詞:金融人才;應用型;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11)06-0066-05

通過十余年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我們逐步探索了適用于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的1234模式:明確一條教學主線,即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為教學主線; 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兩大教學體系, 即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體系安排上,重點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 把實踐教學環節上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確人才培養的三個教育階段,即專業基礎教育階段、專業強化教育階段、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四項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 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實踐證明,1234模式是一條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條教學主線: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

為了把學校辦成讓學生、 家長、 社會滿意的學校,我們把“應用為本、學以致用”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 并將其貫穿于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因此,金融學專業從招生伊始,就開始探索如何培養金融學專業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金融職業素質的養成。

金融學專業涵蓋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銀行、保險、證券這三個方向的專業知識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細化專業方向。目前,國內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都是不分方向的,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內容多而雜, 最終培養出的是一批批“樣樣通、樣樣松”的人才。雖有個別學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將金融學專業改為保險專業、國際金融等若干專業, 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使學生對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導致專業口徑太窄,使學生就業時面臨困難。針對這種狀況,我校金融系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能力為本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動手能力強, 基礎扎實的金融領域第一線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就金融學專業的建設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臺上,將符合市場需要的銀行、保險、證券行業某些崗位作為專業方向,構建出“一個專業多個方向”的金融學專業,最終把金融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培養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市場急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 。經過多年的市場調研和專業論證, 我們認為在大金融學的平臺上開設投資理財方向、證券期貨方向、保險營銷方向是比較適時的,可作為目前首選的三個方向。

在這一大背景下, 我們進一步提煉了金融學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認為金融學專業學生通過4年大學生活, 應該在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大應用能力和思想道德、專業業務、文化素質、身體心理四大綜合素質方面有較大提高。詳見表1、表2。當然,從專業的角度來看, 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業務的養成是應用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中之重,而且,應該根據學生所選專業方向,有所側重。

二、兩大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在課程體系安排上, 我們重點突出了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 把實踐教學環節上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論和實踐兩大教學體系。從理論教學體系來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學時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側重。同時,必須加大選修課比重,這既包括公共基礎課, 也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如前所述,金融領域寬泛,涵蓋知識較多,因此,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其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從實踐教學體系來看,要改變“重課堂、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 [3] ,所以,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實踐學時比重, 保證實踐學時至少占到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具體說來,除采取課內實驗、上機等形式外,還采取了課外學時和專用周的形式。如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這類課程需要利用計算機及相關軟件進行實際操作, 可以采取課內實驗、上機等形式,加大實踐學時比重;而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市場營銷學、金融英語這類課程安排一定的課外學時,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效果更佳。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還應該采取專業周的形式加大實踐學時,如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等課程可以通過開設證券投資模擬實訓、 外匯模擬交易實訓等實踐課程。部分實踐課程安排如表3所示。

為了增強學生的專業方向實踐技能, 我們增加了專業方向綜合實踐周, 如根據前面提到的專業方向,我們讓學生在理財規劃綜合實訓、信貸管理綜合實訓、保險營銷綜合實訓中選擇一個。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們增設了創新實踐周。創新實踐包括參加創業計劃競賽、創業實踐、學術講座、實驗室開放研究項目、專業課題研究、學術論文、創新能力培訓等,該項學分由學生在校期間取得。 學校可集中開設社會實踐與調查、 學年論文、創業專用周等實踐課程,使學生可以獲得部分創新實踐學分。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自己參加其他創新實踐, 并根據上報的材料獲得一定的創新學分。如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公開發表專業性論文;參加證券協會、信貸協會、保險協會等表現突出; 在各個層次的點鈔技能比賽、 證券模擬交易大賽、外匯模擬交易大賽等專業性比賽中獲獎;取得理財規劃師、證券、銀行、保險從業資格證,等等,都可以獲得創新學分,并且,規定學生大學期間至少要取得創新實踐學分10個,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實踐環節學分。見表4。

三、三個教育階段:專業基礎、專業強化和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

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可以分為三個教育階段:專業基礎教育階段、 專業強化教育階段和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 專業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是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可以這樣說:沒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這8門全國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核心課程支撐,金融學專業就如同“無水之源,無木之本”。所以,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是后續強化、提高專業技能的關鍵。在專業強化教育階段,國際金融、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證券投資學等專業課程是學習的重點。在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專業方向的理論課程、專業方向的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等。

如理財規劃方向理論課程我們設置了財務分析、投資分析與組合管理、理財規劃原理、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投資經理實訓、理財規劃綜合實訓課程等; 信貸管理方向理論課程設置了銀行會計學、個人理財、風險管理、銀行信貸管理學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銀行前臺實訓、信貸管理綜合實訓課程等; 保險營銷方向理論課程設置了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再保險學、保險營銷學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保單設計與銷售、 保險營銷綜合實訓課程等。最后,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實現金融學專業人才素質的綜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學專業還應該加強畢業實習前的職業入門指導,所以,我們還增設了學科前沿專題講座、創業指導、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

在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階段學習成效的一個綜合考核, 所以最好將其貫穿于整個大學三個教育階段中。建議采取課題驅動項目教學模式,即通過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形式來驅使學生分階段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4] 。張五常教授認為,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帶著明確的要解決的問題去學。所以,如果讓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階段, 帶著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課題)去學,分階段地解決各個階段性小問題,并分階段檢驗其學習效果,要比單純地靠畢業設計(論文) 檢驗更具有現實意義。 課題驅動教學模式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實施:第一步為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論證階段,可設在大二第二學期期末實施, 因為這時學生有了一定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能夠較好地完成課題的論證,同時, 也有利于下一步帶著問題開始專業課的學習。 第二步為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中期檢查階段,可設在大三第二學期末完成。經過大三的學習,學生的專業理論課基本學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專業課),具備了專業基礎知識, 且經過長達一年的資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 這同時也是對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綜合檢驗。 但由于這一年學生還沒有經過實習,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還不強,所以還不適宜讓所有的學生在大三期間直接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在大三第二學期,必須開展課題中期檢查,我們主要采取學年論文的形式。學年論文的撰寫內容為學生所做的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綜述, 這對于提升學生畢業時的競爭力很重要。 第三步為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結題階段。經過大三的充分準備,學生應該在大四一年時間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結題報告。通過結題的學生除可以得到畢業設計(論文)學分外,還可以得到由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的課題結項證書,證明其本人(或所在團隊)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研究工作。

四、四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 加強四項結合是培養高素質金融專業技術應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徑, 即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1. 理論與實踐結合。陸游曾在《冬夜讀書示子律》一詩中告誡自己的孩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學中干”、“干中學”,是實現金融學專業素質提升的必要路徑。這也正是我們一直強調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設置了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的實踐教學體系外, 為了保證學生關注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我們還創辦了《金融快訊》刊物。該期刊每周發行一期,由指定教師負責指導、終審,由學生證券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證券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由學生信貸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銀行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由學生保險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保險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這樣,既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也使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結合是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的重要保證。從目前來看,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都有較強的與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時機,建立起與金融企業深度合作的雙贏機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產學研合作,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我校除了經常與金融企業合作開展各種活動之外, 還成立了一個以教師指導為輔、學生自己管理為主的金融服務公司。該公司按行業(也可以是按專業方向)設置服務中心,如設證券服務中心、銀行服務中心、保險服務中心等。其中,證券服務中心可以幫助證券公司進行股票開戶等服務,銀行服務中心可以幫助銀行辦理網上銀行業務、第三方存管等,保險服務中心可以進行保單推銷、講師培訓等。

3. 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金融行業既要與錢打交道,也要與人打交道。金融從業人員如果沒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 就很難發展起來;如果沒有很強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金融企業的從業要求,我們特別開設了禮儀實訓、演講與口才、團隊拓展訓練、職業教育等課程。此外,每個學期還安排專業性的辯論比賽、點鈔技能大賽、證券交易模擬大賽、外匯交易模擬大賽。這些比賽,由學生負責籌劃、組織、主持,老師負責指導、評判,較好地促進了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的結合。

第四,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結合。金融學專業方向的設置與就業崗位相關性很強, 且在入職時往往要求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所以,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一定要強調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通過設置相關課程和專業指導使學生適時拿到職業資格證。如理財規劃師、銀行從業資格證、保險從業資格證、證券職業資格證等。以證券職業資格證為例,該證有效期為兩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級時組織學生考證,相應地,證券投資學等相關課程就應該在此之前開設。在考證過程中,我們還注重發揮學生團體的傳、幫、帶作用,并專門組織輔導。

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我們的實踐證明,“明確一條教學主線、建立兩大教學體系、 強調三個教育階段、 加強四項結合”的1234模式是一條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都紅雯,金月華,高國慶. 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J]. 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4):12-14.

[2]吳云勇,陳凌白. 金融學專業投資理財方向建設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

篇(5)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 考核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

1.1課程設置

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形式與政策”課。所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統一的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形式與政策”課雖然沒有統一的教材,但因為該課程緊扣時事熱點,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1.2教學模式

隨著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廣泛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進。多媒體工具的引進,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直觀、迅捷地把握知識要點,擴充相關課外知識。盡管教學模式的改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少數思想政治科目教師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利用度不高,甚至存在換湯不換藥的情況,簡單地將多媒體工具變成了黑板的替代品。而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是非常低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自身必須要關注時事,不斷更新思想觀念,要能夠利用多媒體工具,有效地表達和宣傳與教材知識點相關,并與學生所見所聞的現實生活能夠緊密結合的各種新觀點,對學生的思維起到啟迪和帶動作用,才能進一步提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

1.3教學組織

目前,受教學條件的影響,各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一般采用大班、合班的形式上課。這在客觀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較大。由于上課學生人數多,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難以做到兼顧,尤其是在組織課堂討論和其他相關實踐活動的時候,這種情形及更加明顯。

首先是學生聽課的狀況。調查顯示,在所有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能做到始終認真聽講,并積極參與討論的學生僅占18.6%,近69.1%的學生的態度是感興趣的內容就聽,不感興趣的就不聽,轉而做其他的事情。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自身的努力增強所授內容的吸引力,將處于這種半認真狀態的學生吸引過來,積極參與課堂。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板塊。

其次是課堂交流互動情況。由于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采用,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時間充裕了很多,可以o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也能有更多時間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但因為每堂課學生人數眾多,再加上一些學生本身不善于當眾發言等因素的影響,無法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鍛煉。課后教師留給學生的作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相互抄襲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

1.4教學效果反饋

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反饋反應機制,才能更好地調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活動。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對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持很滿意態度的學生大約占11.6%,而持較滿意態度的則達到53.6%,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則認為課程重復性太大,沒有什么興趣。同時,在對該門課程比較滿意的學生中,有54.9%的學生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導向正統,但缺乏吸引力,有20%的學生則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對生活有指導意義。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什么作用這一問題,60%的學生認為能夠幫助自身樹立正確的觀念,而又18.4%的學生表示理論過于抽象,不知道如何才能學以致用,另外,也有12.2%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對其工作和學習沒有太大用處,不如專業課實用。

從調查所示的教學效果反饋數據來看,現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近七成的學生能起到有效的積極作用,而近三成的學生則效果不大。在國家,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和共同努力之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程度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更進一步努力。

2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考核方式非常靈活,包括筆試、課堂討論、小論文等,上課態度也是課程考核的重要內容。一般每位教師都會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2.1考查

教師一般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考查。對于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其論文寫作的能力仍然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再加上網絡尤其是網絡中搜索引擎的廣泛運用,相當數量的學生采取從網絡上下載相關問題的小論文來蒙混過關。在這種情形之下,如何設置論文題,怎樣激發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杜絕抄襲現象,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考核的一個重要課題。

2.2考試

2.2.1開卷模式

部分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上采取了開卷考試的模式。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是以考試試卷的方式考核,二是以書面回答教師所提相關問題的方式考核。第一種模式更加普遍且便于操作。其次,開卷考試使學生從繁重枯燥的背誦搶記過程中解放出來,這使學生在平時學習的時候會更重視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不是對知識點進行簡單的,囫圇吞棗式的記憶。

2.2.2閉卷模式

閉卷考試模式是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種考核模式。調查數據顯示,只有32.7%的學生從未在考試中作過弊,而高達67.3%的學生在各種考試科目中存在過作弊行為。考試作弊是一種嚴重違背紀律和道德的行為,這種數據比例顯示,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需要在這個領域加大力度,同時,還要對考試方式和考試制度進行調整,做到以良好的制度來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

篇(6)

關鍵詞:校企合作 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教學

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各專業開設的公共基礎必修課,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對培養高職生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學生今后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課程通常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分為兩個學期進行講授,一般每學期48學時,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以一定課時的實踐學時,但總的來說,實踐教學課時較少,然而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內容枯燥無味,教學過程大都在教室內完成,這都要求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用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去教學,加強學生自我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當前職業教育的改革向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模式發展,學校與企業共同辦學不僅能接近兩者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為思政課開辟了一個實踐教學的場所,這樣可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 校企合作的意義

2.1 校企合作培養高職學生,是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具體體現,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辦學,資源共享,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共同編寫特色教材。使得學生能將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在社會、企業中進行實踐,做到“零距離”對接,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有效辦學機制,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操作相結合,是為社會、企業培養出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學生通過企業一線能工巧匠或有豐富經驗老技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能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執行能力等,對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2.2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當前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模式,學校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開設專業,制定課程,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解決傳統職業教育中專業、課程與就業之間的脫節,實現教學內容與實際操作的對接;同時利用校企合作,可以組織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教學,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共贏。

2.3 各職業院校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形式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推動教師緊貼崗位實際生產過程,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提升專業教學水平,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4 企業參與制定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建設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更加普遍。同時,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學指導機構,創新教學環境、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增強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推動企業參與課程體系建設。

2.5 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帶入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用人標準,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創新學生的培養模式。

3 高職“思政課”教學與校企合作的探索

“校企合作”是將學校培養人才與企業對接的一條“直通專列”,通過在企業的實踐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職場氛圍,樹立職業道德,培養競爭、合作的團隊意識,把理論知識轉化到實踐工作中,從中獲取企業經驗和能力,形成學校與企業共建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如何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3.1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思政課”真實的實踐教學職業場景,通過合作教育,對有實際職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提供了保證,同時,校企之間的合作,可以使高職“思政課”在教學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材建設、實踐教學等方面更貼近社會發展的需求,使得“思政課”教

師隊伍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得以提高,利于隊伍建設和發展。

3.2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校企合作的作用下,能提高高職學生職場的心理素質、職業道德、服務意識、誠信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做到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對接。因此,各高職院校的社科部要與企業密切合作,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合理安排,將社科部的“思政課”與學院內黨務、行政、團委、輔導員等相關部門的思想政治理論人員整合,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將校內實習與校外社會實踐相融合;將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教學,按照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結合當前時期的社會思想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講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科學性、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思辨、應變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

3.3 “思政課”教師帶著思想政治工作課題與專業教師一同帶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參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通過真實的社會、教育、工作環境收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增強職業認知,撰寫論文與調研報告,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

3.4 注重過程,改革考核辦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將對學生的考核融入過程,注重實踐,以綜合考核的方式給學生判定成績,實行“過程+實踐論文”的考核方式,過程以課堂考核、平時表現為主,實踐論文以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實踐,將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形成文字材料,這樣能起到培養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過程的考核形式,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總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讓學生在做事中學會做人,因此,思政課通過校企合作既讓學生學到和掌握了知識與技能,也為祖國培養了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識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梁英平等.工學結合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研究與探索[J].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09,4.

[2]鄭曉云.準確把握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實踐教學的關系[J].職教論壇,2009,2.

篇(7)

關鍵詞: 體育教育專業 理論課教學 問題 措施

體育理論課教學是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培養素質全面、特長突出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但由于體育專業的固有特征和體育專業學生的身心特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表現出重視、喜歡實踐課而忽視、厭煩理論課的傾向。本文主要論述體育理論課教學的內容、意義和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為促進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1.體育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

在我國,體育理論這一概念有兩種解釋,狹義的解釋是指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系、部、科開設的體育理論課程;廣義的體育理論是指與整個體育實踐相對應的、以大體育為研究對象的所有體育科學理論。本文探討的體育理論屬于前一種意義,即體育理論是指在高等院校體育系、部、科開設的體育理論課程。

體育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按照學科性質,可分為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工具方法科學類三大類。自然科學類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保健學等;社會科學類主要包括體育概論、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競賽學、社會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管理學、健康教育學、體育史等;工具方法科學類主要包括體育統計學、體育測量評價、體育教材教法、體育科研方法、體育外語、體育文獻信息檢索等。這些學科分別從科學、人文、工具方面闡述體育的本質和內涵,對學生全面、深入理解體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2.體育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2.1傳播科學知識

通過體育理論課教學,可以使學生從宏觀上掌握體育的本質、特征和功能,理解體育運動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基礎,掌握體育運動的組織管理、測量評價及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科研的方法等,全面、深入掌握體育專業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2.2培養思想品質

體育理論課教學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通過體育史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體育的博大、近代體育的恥辱和現代體育的輝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講授一代代體育健兒的拼搏史、觀看女排奪取“五連冠”等體育影像資料,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斗志和頑強的毅力;通過講解體育名人的奮斗歷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3提高基本能力

通過講解體育活動的生理機制、心理機制,幫助學生樹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課堂和課外時間,通過組織討論、辯論、演講、撰寫論文、影視欣賞等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全面提高體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

3.體育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3.1思想重視不夠

目前,部分教師和學生對體育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例如,認為體育是一種實踐課、活動課,學不學理論影響不大;部分學校晴天只上實踐課,下雨才上理論課。

3.2教師能力欠缺

把體育理論課講好,對體育教師具有較高的要求。但目前體育理論課教師隊伍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一些體育理論課教師技術練得不精或不會練,體育實踐課理論講得不好或不會講;偏科于自然科學知識或社會科學知識,知識面窄,知識結構不合理;對本學科最新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等。

3.3教材內容陳舊

個別體育院系還沿用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教材,內容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有些教材理論性較強,缺乏數據和實例,創新性、可讀性不強;有的教材照搬外國的理論,內容抽象、空洞,脫離目前體育教學、訓練及競賽實際。

3.4教學方法呆板

體育理論課教學應密切聯系體育鍛煉、訓練和競賽實際,或生動講解、準確示范,或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或運用電教手段,形象展示。但許多理論課教學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課堂教學效果無從談起,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4.體育理論課教學的改進措施

4.1端正思想認識

體育理論課教學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高質量的理論課教學,在學生全面掌握體育基本理論知識,培養體育運動興趣和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理解運動技能技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體育管理者和體育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不能忽視體育理論課教學這一傳播體育科學知識、弘揚先進體育文化的主要陣地。

4.2提高教師能力

師傅不強,弟子不長。體育理論課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與時俱進。首先,“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缸水”。體育教師應經常鉆研解剖學、生理學、保健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及其它學科知識,既要做“專才”,又要做“通才”。其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體育理論課教師尤其要具備較強的備課、講解、板書和示范能力。課堂是體育理論教學的主陣地,備課、講解、板書和示范能力是理論課教師駕馭課堂的基本功。教師具備過硬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再次,“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體育理論課教師要站得高、看得遠,在講好教材內容的同時,還要及時掌握本學科最新學術動態,閱讀有關外文資料,撰寫科研論文,并把這些信息、知識及時貫穿、應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

4.3更新教材內容

根據學校、學生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選購一批能反映最新理論成果的優秀教材,編寫一些新穎、實用的講義和教輔資料,以滿足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4.4豐富教學方法

在體育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教師臺上滔滔不絕,學生臺下昏昏欲睡”的情況,這要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方面進行分析。教師講授理論課的藝術境界應是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內容新穎、幽默風趣。除采用傳統的講課方式外,可組織討論、辯論、演講、知識競賽、情景模擬等活動,以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另外,也可借助圖片、音樂、電影、錄像、幻燈等技術手段,以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只要認識到位,悉心鉆研,目的明確,方法靈活,體育理論課教學就會收到講者鏗鏘有力、聽者津津有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新生,唐宏貴.十年來我國體育理論的建設與發展[J].體育研究,1996,(3).

[2]胡濟群.體育理論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體育文史,20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亚洲精品少妇30p|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午夜免费啪视频|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澳门|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 被拉到野外强要好爽| 国产96在线 | 免费|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日本丰满熟妇hd|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公车上拨开她湿润的内裤的视频| 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狼友av永久网站| 人妻中出受孕 中文字幕在线 |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新| 玩弄丰满少妇xxxxx性多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