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貨幣供給論文

貨幣供給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9 09:22: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貨幣供給論文

篇(1)

一、外生性貨幣供給理論

19世紀初,以大衛李嘉圖為首的“金塊論者”是早期外生論的代表。在其后的通貨論爭中,以奧維爾斯頓、英國首相皮爾為首的通貨學派獲得了勝利,他們主張“銀行券的發行決定于黃金數量”,也就是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的。1844年開始在英國實行的《皮爾條例》,使外生性的貨幣供給理論為多數人所接受。凱恩斯本人也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的,貨幣數量決定于中央銀行的行動。但堅持外生性貨幣供給最為有力的莫過于貨幣主義者。

根據MVPy的恒等式,貨幣主義者在貨幣流通速度V穩定、真實產出y長期內不受M變動影響的前提下,得出貨幣量(M)決定價格(P)或名義收入(Py)的因果關系。中央銀行應當實行“不變增長率”的貨幣控制規則。因此,他們必須首先從理論上證明貨幣供給是能夠被中央銀行所控制的外生變量。貨幣主義者利用一般所公認的存款與貨幣創造模型Ms=MBm,在統計數據的支持下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1)基礎貨幣(MB)與貨幣乘數(m1、m2)相互獨立,互不影響;(2)影響貨幣乘數的各因素在短期內是穩定的,長期而言也常會起反向作用而相互抵消,因而貨幣乘數可看作是常數;(3)基礎貨幣比貨幣乘數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要大:(4)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不但可以主動增減基礎貨幣量,還可抵消貨幣乘數內某些系數變動的影響。由此,貨幣供給外生。

表面上看,貨幣主義者得出的這些結論可以很好地證明貨幣供給的外生性,但仔細分析可知,這些結論是站不住腳的。考慮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入國債以增加基礎貨幣的行為,在基礎貨幣增加的同時,利率下降,貨幣乘數的許多相關系數,如超額準備金率、現金漏損率等都會發生變化,貨幣乘數與基礎貨幣無法完全隔離;再者,影響貨幣乘數的諸多因素中,如超額準備金率、現金漏損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例等都取決于商業銀行和公眾的資產選擇行為,在短期內是經常發生變化的,不可能由中央銀行完全控制;此外,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央行的貨幣量目標屢屢失準,也說明貨幣供給并非完全由央行決定。

二、早期的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

內生性貨幣供給的思想可追溯至早期的貨幣名目主義者詹姆斯斯圖亞特。他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原理的研究》一書中指出,一國經濟活動水平使貨幣供給量與之相適應。這一原理后來被亞當斯密加以繼承,又被銀行學派加以發展。馬克思從勞動價值論出發,認為在金屬貨幣時代是商品和黃金的內在價值決定了商品的價格,從而又同流通的商品量共同決定了社會的“必要貨幣量”,因此也持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觀點。

銀行學派的代表人物圖克和富拉頓認為,通貨(銀行學派的通貨概念已包括了黃金、銀行券、支票存款、匯票和賬簿信用等其他信用形態)數量的增減不是物價變動的原因,而是其結果;通貨的增減不是先行于物價,而是追隨于物價。發行銀行處于被動的地位,既不能任意增加銀行券發行的數量,也不能任意減少。銀行學派區分了貨幣流通的三種情形對此點加以論述。(1)純粹金幣流通情況下,多余的金幣可以通過其貯藏手段的職能加以解決;(2)銀行券和其他信用形態與金幣混合流通時,以貼現放款方式發行的銀行券必因償付貸款而流回。又因各種通貨之間存在代替性,由某種原因引起減少的銀行券會被支票、匯票、賬簿信用甚至相消結算法所代替,所以通貨的數量不能由銀行任意增減;(3)不兌現紙幣流通的情形下,若是紙幣由銀行以票據貼現或短期放款的形式發行,則會象銀行券一樣,隨著貸款的償還而回流;即使是由政府發行,只要為之安排好確實可靠的還流渠道,其發行也不至于過多。

瑞典經濟學家米爾達爾打破了傳統貨幣數量說所堅持的貨幣流通速度穩定的結論,將銀行學派的貨幣供給內生論進一步加以發展,從而把紙幣本位制下M與P(或PY)的單向前因后果重塑為雙向的相互作用。在1939年的《貨幣均衡》一書中指出,“支付手段數量同物價水平之間的頗為復雜的數量關系,決不是可稱為前者決定后者的關系,而寧可說是反其道而行的關系”,“因為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在動態過程中不能被看成是固定不變的”。

三、貨幣供給的“新觀點”

“新觀點”這一用語是托賓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它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相對于傳統的貨幣基數-貨幣乘數分析法而言的。“新觀點”強調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同一性,以及貨幣與其他金融資產的同一性,主張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對這一理論作出貢獻的主要是英國《拉德克利夫報告》的作者、美國的格雷和肖以及托賓等人。

1959年的英國《拉德克利夫報告》提出的中心論點是,對經濟有真正影響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供給,而且是包括這一貨幣供給在內的整個社會的流動性;決定貨幣供給的不僅僅是商業銀行,而且是包括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貨幣當局所應控制的應該是包括貨幣供給在內的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在這一報告中雖然沒有明確出現“內生貨幣供給”的字眼,但其內生觀點與米爾達爾相一致。

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格雷和肖在《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一書中,通過對原始和現代金融市場運行的比較研究,得出兩個支持貨幣供給內生的結論:一是私人經濟主體發行的“初級證券”可以向金融中介機構換取存款單、基金股份等“間接證券”,而這些間接證券在發達金融市場上已有不少種類與通貨同樣起著支付手段的作用;二是當貨幣當局承擔了買進某種私人初級證券的義務(如再貼現)時,初級證券的發行可直接導致法定貨幣的增加。商業銀行在貨幣創造過程中,會受到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于是貨幣供給不僅決定于商業銀行本身,而且決定于其他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貨幣統計的口徑越大,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越大。

托賓是當代貨幣供給內生論的最著名代表。他認為,貨幣當局與一般銀行不是可以任意創造貨幣與信用,也不是每新增一筆準備金就得增加一筆或一連串的貸款,一切都得依據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來決定,其信用創造受其貸款邊際收益與存款邊際成本相等的制約。貨幣同其他金融資產一樣,其供給和需求不僅取決于這種資產本身的價格和收益,且決定于其他所有資產的價格和收益。在托賓看來,若是各經濟主體根據收入、利息率、風險等選擇資產結構的結果是貨幣需求增加,則利率會提高,銀行會千方百計解決準備金問題(如壓縮超額準備、提高定期存款減少活期存款以釋放部分準備金、借款等),從而以更多的貨幣供給來滿足這一需求;若貨幣需求縮減,銀行就無法強迫公眾接受貨幣供給,多余的貨幣供給會被公眾以還債等方式退回來。因此,貨幣供給與其他金融資產的供給一樣,決定于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過程本身,貨幣供給因受到貨幣需求的制約而內生。

四、后凱恩斯主義者的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

后凱恩斯貨幣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西德尼溫特勞布和尼古拉斯卡爾多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內生貨幣理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論證的,即中央銀行不得不遷就市場的需要而使貨幣有所增加。

溫特勞布認為,商品價格是在勞動成本及勞動成本之上的某種加成決定的。假定勞動生產率隨時間的推移而提高的速度是相對穩定的,如果名義工資率(w)的相對增長率超過平均勞動生產率(A)的提高,物價(P)就會上升,從而社會名義收入(Py)也就增加,貨幣需求隨之增加。如果此時中央銀行拒不增加貨幣供給,就會導致利率上升,投資、真實收入以及就業量就要縮減,以使貨幣需求與供給在低收入水平上被迫相等。這當然是中央銀行,特別是政府當局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只要貨幣工資在談判桌上外生地決定,貨幣當局就最多只能保證貨幣的充分供給,以消除充分就業和增長的金融障礙。

卡爾多認為,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責是作為最后的貸款人,通過貼現窗口,保證金融部門的償付能力。中央銀行為了防止信貸緊縮導致災難性的債務緊縮,貨幣當局除了滿足“交易需求”之外,別無選擇,否則整個金融系統都將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困難。該觀點表明,在中央銀行制定和維持的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貨幣供給曲線的彈性都無限大,即貨幣需求創造自己的貨幣供給,供給因此而能滿足經濟對貨幣的需求,貨幣供給曲線呈水平。

80年代末,莫爾又將上述理論進一步推向深化,對金融運行機制變化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莫爾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信用貨幣的供給內生。莫爾把貨幣分為三種,商品貨幣、政府貨幣和信用貨幣。商品貨幣是從各種實物演變而來,最后體現在黃金上的貨幣;政府貨幣是由政府發行債券而沉淀在流通中的貨幣,這兩種貨幣都是外生的;信用貨幣是商業銀行發行的各種流通和存款憑證,它們形成于商業銀行的貸款發放,而這又取決于公眾對貸款的需求和貸款的期限,因而信用貨幣的供給并不脫離于其需求,具有內生性。

(2)基礎貨幣內生。中央銀行買賣有價證券的對象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業銀行,它們通常已經將其資產用于有價證券或者商業貸款,一般不會有閑置的資金參與公開市場買賣。商業貸款在發放之前就有規定的償還日期,企業的生產周期也限制它們提前還貸,因此商業銀行很難提前收回貸款。商業銀行是否出售手頭持有的有價證券也取決于其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較,只有政府證券的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從而使其收益率超過、或至少是相當于商業銀行現有的有價證券,才會吸引商業銀行購買,而這時利率之高又是政府所不能承擔的。所以,中央銀行不能順利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決定基礎貨幣量。在再貼現的運用上,中央銀行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提高再貼現率雖可遏制商業銀行的貸款需求,但它卻不能阻止商業銀行向貼現窗口尋求基礎貨幣的補充。中央銀行從理論上講,擁有拒絕提供貼現的權力,但這種拒絕不僅會形成沉重的政治壓力,甚至可能危及銀行系統的流動性。

(3)負債管理使基礎貨幣自給。莫爾指出,60年代開始的金融創新,使商業銀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而無需等待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注入。商業銀行已由原來的資產管理轉向負債管理,其主要資金來源已由原來的吸引存款為主轉變為直接在金融市場上發行融資工具,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更加方便了商業銀行從國際市場上籌集所需的資金。由于一家企業往往與多家銀行建立業務關系,這樣,處于激烈競爭環境下的商業銀行,為保持與客戶的穩定關系,只能隨時發行可上市的存款憑證來滿足企業的貨幣需求。由于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幾乎都不受中央銀行直接控制,這就使商業銀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依賴中央銀行。

(4)銀行角色轉換傳導的內生性。莫爾把金融市場分成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前者是商業銀行籌集資金的市場,后者是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市場。在批發市場上,商業銀行是貸款條件的接受者和貸款數量的決定者,而在零售市場上,商業銀行則是貸款條件的決定者和貸款數量的接受者。這就是說,公眾在零售市場上對于資金的需求將通過商業銀行直接傳導至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批發市場予以滿足,貨幣供給因而由貨幣需求決定。

此外,莫爾還否定貨幣乘數的意義,認為它不能解釋創造貨幣過程中的因素及其創造的過程,以往的貨幣供給等于基礎貨幣乘以乘數的等式僅僅是對現象的描述,而不是對現象的解釋。政府無法控制信用貨幣的供給。

五、對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的評價

從以上對貨幣供給內生論的介紹可以看出,它在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金融資產的作用、中央銀行對政治壓力的屈從、商業銀行對負債管理的重要性方面的強調有過頭之嫌,但它畢竟對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作出了很大貢獻。

在貨幣控制上,不管是凱恩斯主義逆風向而動的相機抉擇,還是貨幣主義不變增長率的固定規則,甚至理性預期學派的貨幣政策無效論,都以貨幣供給的外生性作為其理論前提。但是,從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金融創新浪潮,使得傳統的貨幣定義日益模糊,除商業銀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在信用創造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樣,就使建立在傳統外生性貨幣供給理論之上的貨幣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貨幣供給的內生論無疑使我們對此類問題的觀察有了一個新的視角。它使得貨幣當局在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時,要注意對公眾貨幣需求的預測,研究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為提高貨幣政策的效果和精準度,中央銀行還應采取措施合理引導公眾預期,使之朝著合乎政策當局意愿的方向發展。中央銀行也不應僅僅是對商業銀行和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而要注意對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整個金融體系所創造的信用規模的控制。

我國過去在信貸規模控制下存在的“倒逼機制”以及1994年由于外匯儲備規模急劇膨脹而導致的貨幣供給量激增都是內生性的表現形式。筆者曾撰文對我國貨幣供給的內生性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我國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要受制于經濟增長、外貿等因素的變動。隨著我國經濟貨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金融資產種類的增多以及貨幣需求的變動都會加劇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加劇的經濟條件下,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動對貨幣供給的影響將更為明顯。這是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所必須認真對待的。

【參考文獻】

1.陳觀烈著,《貨幣金融世界經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胡海鷗著,《中國貨幣供給機制轉軌機制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盛松成著,《現代貨幣供給理論與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篇(2)

[論文關鍵詞] 資源 戰略 價格

[論文摘要] 全球 經濟 增長放緩導致礦產資源需求減少,促使國際資源價格走低。美元貶值趨勢改變的預期將直接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礦產資源價格走低。國際礦產資源價格走低,為我國資源外向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難得發展機遇。

長達十年的美元貶值道路有可能在近期觸底,從而走出美元反轉走勢,這樣就為我國的資源外向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發展機遇。

1.決定國際礦產資源價格的主要因素

決定國際礦產資源價格主要因素有兩個:國家間資源供求關系因素和資源計價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因素。

資源供求關系因素是指:在自由 市場 中,一方面,隨著對資源需求量的增加,資源價格會逐步走高。反之,其價格逐步走低。隨著對資源需求量的減少,資源價格會逐步走低。反之,其價格逐步走高。另一方面,隨著資源價格上升,資源需求量會逐步減少,會隨著價格下降而增加。隨著資源價格的上升,資源供給量會逐步增加,會隨著價格下降而減少。根據以上兩面的機制,在自由市場上,由于資源價格要變動到其均衡水平,所以過剩和短缺都是暫時的。供求定律是任何一種物品價格的調整都會使該物品的供給與需求達到新的平衡。而影響需求和供給變化的因素往往很多很復雜。

資源計價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因素:在自由市場中,一方面,資源計價貨幣如果對其他貨幣出現貶值,那么,以此計價的資源價格會逐步上升,反之,以此計價的資源價格會逐步降低。另一方面,隨著資源價格的逐步上升,對資源需求量會下降,資源需求量下降又會使資源價格走低,資源價格走低,反映到資源計價貨幣上,說明此貨幣會逐步走強,反之,資源價格走高,資源計價貨幣走弱。因此,在自由市場中,資源計價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也會在動態中尋求平衡,影響匯率走勢的因素也是很多很復雜的。

篇(3)

關鍵詞:黃金價格;實證分析;影響因素

一.背景與意義

黃金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兼有商品屬性,金融屬性,貨幣屬性,目前在各國外匯儲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黃金之所以如此特殊與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密不可分。

最早的國際金本位制度是在多國實行金本位制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種最早的自發的國際貨幣體系。它的主要內容是:黃金是國際貨幣,匯率是由兩國的貨幣的含金量決定,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融化,金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以及銀行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金幣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此時的金本位制尚有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兩種類型,無論哪種類型都體現了黃金在國際支付中的巨大作用。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金本位制度的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將國際的支付體系改成為:黃金與美元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彌補了金本位制時黃金供給的不足,資源浪費等問題,但因為美元危機引起人們對美元失去信心,美國與其他國家矛盾加劇,最終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因美元不能時刻保持與黃金的市值掛鉤,又維持經濟的持續騰飛的“特里芬”難題的出現使得牙買加體系浮出水面,并延續至今:它規定浮動匯率制度的合法性,減弱與黃金掛鉤的貨幣制度等。在如今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不能否認黃金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各國的黃金儲備中仍然是占比最大的重要資產。

而我國黃金市場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變遷后,在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可以交易黃金,白銀,鉑金等貴金屬。這也標志著中國黃金市場開始走向市場化。

黃金作為作為具有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流通手段的重要商品影響其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考慮的有:美元價格,匯率,GDP,CPI,外匯儲備。

二.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上海期貨交易所AU100,2009年1月5日到2013年12月31日共計1250個黃金交易數據,如今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的黃金品種有AU99.99,AU99.95,AU100,PT99.95,這些指標分別表示黃金的純度。而筆者選擇AU100的原因是此種黃金的計價單位為100g,而其他品種的黃金計價單位為1000g,本文的主要想測量的價格波動時我國消費者所購買的黃金的價格變化情況,所以AU100更能反映所觀察目標。

2.1最小二乘法估計

用單位個檢驗的方法檢驗我國黃金價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由于數據是時間序列型,需要對其平穩性進行檢驗,建立模型為:

y=b0+b1x0+…+∑ni=1Xibi+1+e i=1,2…n

由于最小二乘法的估計變量越多,隨機誤差越大,會出現重復共線的問題,所以選擇兩個有代表性的變量來反映其與黃金價格之間的線性關系。,它們是,匯率變化情況X1,上證綜合指數變化情況X2,之所以選擇匯率和上證綜指,是考慮到黃金以美元標價,消費者的投資,經濟的發展程度可以通過股票指數來反映,因此,利用EVIEWS對上述模型進行檢驗,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上圖為上證綜指變量,匯率變量的散點圖,可以看出他們的關聯性不大,在2010年以前匯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上證綜指指出在2008年的低點開始向上反彈,之后上證綜指都在其周圍波動,總體有向下行走的趨勢,而匯率在2010年之后一直處于下滑的趨勢中。說明兩者的相互影響,可能影響黃金的價格。

黃金價格會變化0.03426個單位,匯率上漲一個單位,黃金價格會下降1.58887個單位。而由于我國大盤指數一直在2000+左右浮動,人民幣近幾個月也出現貶值傾斜,由此可以看出黃金價格的下跌與這兩者有一定的關系。

2.2 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了進一步找到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又不僅僅從線性關系的角度加以衡量,所以考慮到用格蘭杰因果檢驗。而時間序列的數據都必須建立在數列穩定的基礎上進行,所以仍要對其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為了減小數據間的波動,直接對其取對數。相關變量選的是貨幣供給量M2,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匯率的變化X2,上證指數的變化X1。

通過對上證綜指X1,匯率變化X2的因果檢驗可知X1,X2都為黃金價格變化的原因,也進一步驗證前面的最小二乘法的估計,這里匯率指的與美元的匯兌的比率,也說明黃金價格在美元的貶值或升值中得到改變,由于美國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退出,美國經濟的復蘇,強勁的美元有不斷升值的可能,也也預示著黃金價格會在美元升值背后開始有下滑的趨勢,當然黃金價格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使得即使美元升值也不是一定會導致黃金價格的下降,還需要考慮其它影響因素的作用。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選取上證綜合指數,匯率,貨幣供給量,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物價指數指標進行實證分析來探討影響我國黃金價格的因素得出如下結論:

首先黃金價格是受多因素影響的,它與上證綜指成正相關關系,和美元的匯率成負相關關系。黃金作為特殊商品不僅與股票指數息息相關,也因其作為世界的貨幣而受到美元的影響。在大盤指數趨于低谷之時,會使黃金價格趨于走低的趨勢。美國經濟的復蘇,是美元走強,也是推動最經黃金價格走低的另一方面原因。

其次黃金價格還受CPI,M2等變量的影響。從實證結果可以看出,有時候的黃金價格上升不是因為美元真的走低,或者大盤走高,而是由于通貨膨脹原因導致的,通貨膨脹的強弱會帶動消費品的價格的走高或低,黃金盡管是特殊商品,但仍然具有商品的屬性,特別是在我國,由于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結婚等重要意義的時刻黃金商品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受CPI價格的影響。

第三黃金價格不收GDP指標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經濟的增長速度對黃金價格的影響不明顯,所以如今的經濟增速稍稍放緩,但那不是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議持續關注黃金市場的投資者或消費者,不要僅僅考慮黃金市場供給需求的影響因素,還要考慮美元的強弱,股票市場的運行,以及廣義貨幣供應量等因素。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月.我國黃金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引導關系的實證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111年4月

[2] 王申強.黃金市場分析與中國黃金市場可持續發展.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3] 張曉麗.黃金價格影響因素分析.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4月

篇(4)

 

[論文摘要] 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18088億美元,影響了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并使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增加。為減少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 經濟 的不利影響,應采取放松外匯管制,調整外匯儲備積極管理的戰略目標,建立以專業化投資管理公司為主體的外匯儲備管理運作體系等措施。 

外匯儲備是反映一國經濟、金融實力的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對宏觀經濟的調節能力日漸重要,但一國外匯儲備的持有并不是越多越好,適度的外匯儲備是一國經濟正常 發展 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高達18088億美元,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一系列不利影響。 

一、外匯儲備規模過大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1.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我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于求。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中央銀行必須投放基礎貨幣購入外匯以保持供求平衡,這會造成基礎貨幣的增加,在貨幣乘數作用下會進一步帶來貨幣總量的多倍擴張。外匯占款在基礎貨幣投放中的比例不斷攀升,2005年至2008年8月更是分別達到110%、127.3%、126.4%和135%。為了避免貨幣的過度投放,中央銀行不得不采取緊縮國內信貸的政策,2006年以來人民銀行15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斷在公開市場上發行票據回籠基于外匯占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力圖使外匯儲備的增加對國內貨幣供給總量的影響完全或部分抵消,但收效甚微。巨額外匯儲備給貨幣政策自主性帶來壓力,導致貨幣供應量和銀行信貸的擴張引發通貨膨脹,并成為當前流動性過剩的最主要根源。同時,人民銀行為了沖銷由于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量過大,人民銀行不斷發行央行票據回籠貨幣。 

2.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高漲的外匯儲備, 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近幾年, 不僅美國、日本大力鼓吹人民幣升值, 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在回流, 甚至有大量投機熱錢“潛渡”我國。從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10月9日,人民幣匯率從1美元兌換8.11人民幣升至1美元兌換6.8310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幅度達18.7%。并隨著美國出現次貸危機不斷下調美元利率, 人為地拉大與人民幣利率的差距,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使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的壓力仍然很大, 美國等國家仍在利用我國高外匯儲備的存在, 繼續脅迫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升值, 以便從中達到更多漁利的目的。 

3.增加了持有外匯的成本 

外匯儲備大量增加, 需要付出高額成本。一方面由于我國是發展

4.加大了資產泡沫,增加了 金融 危機產生的風險 

外匯儲備劇增,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邊際效益遞減從而降低了資本的吸引,導致國外熱錢大量涌入,巨額的熱錢通過混入外貿經常性賬戶、外資直接投資和qfii等渠道流入。這部分資金都屬于短期資金, 具有極大的流動性、投機性, 甚至一定程度上具有破壞性,因此并不會在

4.增加戰略物資進口和對外投資 

增加戰略物資進口,充實戰略物資儲備,尤其是對石油、鐵礦石等進行戰略儲備是當前的迫切需要。我國是石油、鐵礦石的消費大國,其國際市場供給情況和價格變動對我國 經濟 發展 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運用部分外匯儲備增加戰略物資儲備,把 金融 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是遏制外匯儲備高速增長、降低匯率風險的重要措施。同時也可以動用部分外匯儲備,收購國外一些油田、礦井,或者購置一些石油公司、礦業公司的股票。利用資本市場做到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5.建立以專業化投資管理公司為主體的外匯儲備管理運作體系 

針對不同的投資組合,確立適當的投資主體顯然是必要的,這樣做可以保證各個組合之間的相互獨立性,并且發揮不同管理主體的專業化優勢,同時還可以對不同的投資渠道進行競爭性的比較和約束。 

 

篇(5)

關鍵詞:挑戰;金融學;法和經濟學

在2010年出版的《金融與增長》的世界銀行報告中:消除貧困和經濟增長取決于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有效運行。金融體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點,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中國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市場規模每年都在增長,截止到2013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5萬億美元,再度創出歷史新高。目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主要是面臨監管體制的轉型、市場機制的健全、金融風險的防范、金融工具的市場化、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等問題。正確的處理好這些問題直接決定著我國金融業日后的發展,關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現在面臨的金融改革實踐問題已經對金融學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金融學研究要把國際學術慣例和中國現階段的國情結合起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設的現代金融學理論和學科。

我國金融學在金融學學科及理論建設方面主要面臨下面三方面問題:

一、 學術界對于金融學內涵界定仍需進一步明確

首先,這個概念的界定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華爾街日報在其新開的公司金融的固定版面中將“公司”金融定義為:為業務提供融資的業務,這一定義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實業界的普遍看法。而且用學科術語來定義該學科對這個學科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Webster字典中,將“To Finance”定義為“(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籌集或提供資本”。代表學界對金融學較有權威的解釋可參照“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的Finance相關詞條。由斯蒂芬羅斯撰寫的“Finance”詞條稱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點和方法論而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心點是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

其次,在國內學界,對于金融一詞的界定卻存在比較大的分歧。縱觀十多年來國內出版和發表的各類財經專業方面的相關材料,金融這一詞的解釋,主要是財政、融資、財政等解釋。這三種解釋是對特定對象的。但是金融這個涵義確實值得繼續推敲的。從金融這個概念的理論內涵來看,這個是國內在轉軌經濟背景下的一個典型特征。傳統金融研究主要包括信用、貨幣、銀行、貨幣政策、匯率、貨幣供求等等專題,金融被定義為是貨幣流通和通訊活動以及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在國內學界對金融學的理解,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有代表性的方向:第一類是以貨幣銀行學為代表的;第二類是國際金融為代表的。分為這兩大科目為主線,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政府為主導的銀行之間的相互融資,這種方式在實際當中占主流,而證券和資本則被視為非主流。這樣就使得以對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研究作為金融學研究的重點。其二是由于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導致對外貿易的加強,所以相應的以“國際貿易”為核心的內容在高內高校中開展起來。

最后,上面國內兩大學科對金融學的界定,還不能夠把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概括出來。外國學者對金融學有兩種解釋,一個是公司金融,包括公司融資、公司財務、公司治理等,以這些為核心。另一個是投資學,也就說把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歸結為資產定價。但國內的有的學者把這個理解為公司理財或者是公司財務,這樣的理解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研究對象是會計事項,在以后的研究當中應當糾正這樣的誤解。

二、 金融學理論和學科建設較實踐滯后

正是上文所論文的第一個方面的問題,直接導致金融學學科和理論建設的滯后,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六個方面。一是金融學教材和我國實際需要不符,出現脫節的現象。從我們所能見到的教材來看,都是引進外國學者或者外國權威人士的論著,這些外國論著與我們中國的實際生活有不符合之處,所以出現與原本英文教材脫節的現象。我們可以學習外國的現代金融學理論,但是還要研究我們本國市場和企業,撰寫出適合本國的金融學教材。二在培養學生方面過于封閉。這在本科教學方面表現還比較好,但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方面,所表現出的教育方式就和國外存在差異,表現出過于封閉的特征。我國博士招考實行的更多的是單一導師制度,這種制度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還是不夠完善,可以讓研究性大學博士生以自己的博士項目為自己的學習重心,讓導師組來進行指導,這樣更加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三是在學術研究期刊方面仍然需要增加,我國在部分金融期刊方面做了諸多努力,但是專門的金融學學術期刊還需增加。四是學科布局要更加細化。我國金融學科大都還未從原始的經濟學院體制下分離開來,這樣影響更深層次的學術研究,也會導致學術分工不明確。其實可以在金融學的宏觀領域設立經濟系,而在公司金融和投資學微觀設立管理學院。五是金融學教師資源方面的匱乏。目前高校金融學方面的師資還是不容樂觀的,在公司和投資微觀領域的才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六理論研究更新速度慢。我國市場規范化步伐越來越快,這就對我國金融學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的傾向于間接的融資領域。一些前沿領域的理論還沒廣泛研究,例如行為金融學、金融工程學等。

三、 我國金融學研究要更好的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提供理論指導

由于上面論文的兩個問題,理論和學科建設有待完善,我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還沒能夠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理論指導功能的發揮力度還不夠。這個問題在證券市場改革中體現的最為明顯,例如國有股持減問題上、證券監管理念問題上、證券立法等方面,金融學界都要在嚴謹細致的基礎之上提供給相關部門可以借鑒的建議,不人云亦云,嚴肅對待,實事求是的提供具有理論和實證支持的論著。(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Jensen,M.C.,Capital Markets:Theory and Evidence,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2,pp.357-398.

[2]Hart,Oliver,and John 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1119-1158.

[3]張新,5中國資本成本的估算6,南開大學工作論文,。

[4]劉鴻儒,5新金融辭海6,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篇(6)

一、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積極的財政政策、迅猛增長的外匯儲備、探尋中國高貨幣化現象之謎,并深究出其內在的原因,對我國的金融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等,具體材料詳見:

1、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上一個引人注目、同時也是廣受爭議的一個現象,就是廣義貨幣(M2)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不斷高攀,M2/GDP比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0.32增長到2005年的1.98,為世界之最。這樣的增長態勢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見下圖1和圖2.從下圖來看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從九十年代初開始我國經濟中廣義貨幣增長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以至于M2/GDP增加是一個長期現象。

從增量上看,改革開放以來,M2的年增長率幾乎都高于GDP的年增長率,直到近年來才有所趨近(見下圖),這表明長期積累帶來的M2規模大于使得M2/GDP這一比例在近幾年仍不會得到明顯的改觀。

通過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結論:第一,我國M2與GDP比率不斷上升,說明我國經濟貨幣化程度已進入較高級階段。第二,我國M2與GDP的比率成為世界之最,并不說明我國經濟貨幣化水平最高,這是我國金融體系還不完善的結果。我國銀行業相對發達,而非銀行金融業比較落后,社會貨幣收入過多地集中在銀行,造成M2過度膨脹,而不能及時、合理地分流到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和社會保障系統,以促進貨幣供應量級次不斷提升。第三,貨幣對經濟的推動力呈弱化趨勢。

2、M2與GDP高比率的原因分析

2.1經濟的貨幣化

經濟的貨幣化是指通過貨幣進行的經濟活動比例的不斷增加,而與傳統的物物交換相聯系的非貨幣化經濟比例則不斷下降。貨幣化的關鍵之處在于它會引起對貨幣的額外需求。改革開放以前,在廣大農村地區,實物交易較為廣泛地存在;其后,隨著農村市場的開放,改革向城市和國有企業推進,商品交易領域的擴展和交易媒介貨幣化程度加深,對貨幣需求也迅速增加。有學者估計,在我國改革初期,為了滿足經濟貨幣化對貨幣的需求,每年需要增加貨幣供給6%-8%.居民儲蓄行為的增加,從而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發展中國家由于貨幣進程較低,所以其M2/GDP增長速度較快。中國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M2/GDP有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國內學者一般公認到1993年,中國的貨幣化已經差不多,因此可以推斷中國M2/GDP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2.2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和居民儲蓄的高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民收入宏觀分配格局明顯向居民傾向,個人最終所得占GDP的比重上升。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同期的經濟增長速度;再加上儲蓄存款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居民首選的金融資產形式,所以從1978年以來我國的國民儲蓄率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使得居民儲蓄迅速增長。因為高的儲蓄率會導致儲蓄存款余額和準貨幣總額增加,從而使得M2增加,成為推動M2/GDP上升的主要動力。

2.3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

在中國貨幣流通速度不是一個常數,由于經濟的貨幣化以及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高等原因,在改革開放后的20年中迅速下降。在貨幣流動性下降的情況下,要維持正常的經濟增長,貨幣存量就必須相應的擴張,從而導致M2/GDP的居高不下。由于銀行體制、金融市場不發達等各種原因,我國的貨幣流通速度在改革的20年中迅速地下降,由1978年的3.13驟降到2002年的0.55.

2.4以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單一

當前,盡管我國債券市場及股票市場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仍然比較滯后。公司債券市場不發達,商業票據市場不發達,企業融資主要靠銀行。導致我國直接融資所占比重仍然較小,企業融資過多的依賴于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倒閉機制的影響,銀行體系只能被動供給貨幣以滿足社會對資金的需求,廣義貨幣M2不斷膨脹,由此導致M2/GDP居高不下。

另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普遍有大幅度地增加,但居民的投資渠道卻相對匱乏,居民缺乏多樣性的投資渠道,再加上國人具有高儲蓄的偏好,及銀行存款的高安全性,使得居民儲蓄余額長期增長。從而導致M2/GDP越來越高。

2.5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金融配置效率的不足必然表現為同等的GDP增長需要更多的貨幣供給來推動,致貨幣化比率的畸高。就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金融資源對國有經濟的過度傾斜以及對非國有經濟投入的相對不足;二是占有大量金融資源的國有經濟的效率卻又相對不足。對于我國,銀行主導型的融資結構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主要是通過銀行進行的。由于傳統和體制上的原因,我國的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融資服務對象仍主要面向國有經濟,以致國有經濟一直是寶貴信貸資源的主要占有者;在直接融資領域,國有經濟也是股票市場和企業債券市場的融資主體,非國有經濟總體上仍然較難通過直接融資方式獲取大量金融資源。這種金融資源過于向國有經濟傾斜的現實無法與我國當前經濟結構的變化相稱。與此同時,大量向國有經濟傾斜的金融資源,卻由于國有經濟的預算軟約束和整體效益的不足而形成大量無法回收的貸款。在這種局面下,為了給經濟運行提供寬松的貨幣環境,保證經濟的持續增長,又必須不斷提供新的信貸,導致M2的膨脹,并自然表現為高的M2/GDP比率,而從中反映出的卻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不足。

2.6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國債的大量增發,即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得大量增發國債,當居民認購國債時意味著M2準貨幣的減少,但是當政府用出售國債的錢全部用于投資和購買時,通常會形成M1增加,同時由于政府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時M2的供給規模恢復原來的水平并且繼續遞增。導致M2大幅增加并且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從而使得金融深化指標持續走高。所以,我國金融深化指標M2/GDP走高并不代表我國金融發展的結果,而是我國特定的財政政策制度。

2.7迅猛增長的外匯儲備

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見下圖,數據來源于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也是導致貨幣化比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根據貨幣經濟理論,一國的貨幣供給M是國內信貸D與外匯儲備F之和,即:在當前信貸投放增長相對減緩而外匯儲備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下,外匯占款已經成為了我國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

我國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國際收支的雙順差,但在雙順差中,資本賬戶順差占據主導地位。這說明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除了來自進出口貿易增長外,更多的應歸因于利用外資和國際投機資本大規模進出所帶來的資本項目凈流入,特別是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而大量流入。很明顯,現階段央行在外匯市場被動地購買外匯儲備已成了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靈活性面臨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挑戰。這種被動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所帶來的問題是,有外匯收入的企業因為結匯而具有較為充裕的資金,這些資金除部分進入生產流通環節外,其余則成為了銀行資金流并大量地反映為銀行存款,從而導致貨幣化比率的進一步上升。

3、總結

總之,造成我國貨幣化比率畸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更無法從我國較高的貨幣化比率中得出我國的金融深化程度已經處于較高水平的結論,相反這種高貨幣化現象卻說明我國金融發展中存在著深層次的問題。不可否認,在我國M2/GDP比率不斷攀升并居高不下的這些年,也恰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年份。但從長遠來看,其中所反映的金融結構失衡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等問題必然會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羈絆;并且,這種依靠增發貨幣維系粗放型金融資源配置的模式終究是非良性的,必然會造成風險向銀行體系的過度集中并極易釀成通貨膨脹,不利于宏觀金融的穩健運行與經濟的穩定增長。探尋中國高貨幣化現象之謎,并深究出其內在的原因,對我國的金融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晨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M2/GDP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0.32增長到2005年的1.98,這樣的增長態勢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對于M2/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經濟學家從各種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通過分析發現,是我國的經濟的貨幣化、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金融機構結構不合理、社會收入分配不均、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迫使人們偏好儲蓄,而且儲蓄資金主要集中在銀行業機構、迅猛增長的外匯儲備等原因導致M2與GDP比率偏高。而且,中國的高貨幣化現象在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持續。

關鍵詞:高貨幣化;M2/GDP;原因分析

參考文獻[1]歐陽珍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M2/GDP比例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課題組。我國M2與GDP比率畸高及貨幣推動力弱化問題分析[J].中國金融,2005,(17):4547.

[3]魏永芬。關于我國M2與GDP的比例的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4]林梅華,張苗苗。我國M2/GDP過高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4)。

[5]宋紅鑫。從財政政策角度看我國金融深化指標M2/GDP偏高原因[J].海南金融,2007,(10)。

[6]殷孟波。我國經濟貨幣化比率畸高的經濟學分析[J].學術論壇,2006,(5):9093.

篇(7)

論文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現階段流動性狀況,并進行了通貨膨脹對經濟穩定造成影響的國內外分析,最后提出了對通貨膨脹的幾項預防措施。

一、我國現階段流動性狀況分析

就現在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外匯占款對沖不完全, 基礎貨幣投放過多, 導致流動性過剩。現有的匯率制度決定了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外匯占款,即購買外匯資產投放基礎貨幣。2003年末到2007年11月底,外匯占款增量約為9.64萬億元,被央行票據對沖4.91萬億元,基礎貨幣凈增約4.73萬億元,年平均增幅15%,通過貨幣乘數作用,M2增量約21.65萬億元,年平均增幅16.9%。

對此情況,央行進行較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過剩進行回籠,但是作用不明顯。為了收縮過剩的流動性,央行在發行票據的基礎上,又采取了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以減小貨幣乘數,收縮貨幣供給量的對策。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已經存在,只是在經濟危機這個大的環境下被掩蓋起來,且我國又進行巨大的資金投資,準備刺激經濟,所以我們必須為流動性過剩的凸顯和因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做好預防準備。

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穩定造成的嚴重影響

通貨膨脹對當前中國民眾的生活和經濟發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將使得中國已經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結構更加不平等。通貨膨脹會降低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但是通貨膨脹對低收入民眾的生活的沖擊最大。土地、資本和其他財產所有者可以在輪番漲價的通貨膨脹中通過提高土地和產品的價格來降低通貨膨脹損失,甚至在通貨膨脹中獲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眾只有工資收入(或者養老金收入),而工資收入的增長不僅總是在落在通貨膨脹之后,而且上漲的幅度也比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這種情況在勞工權利缺乏的中國更加明顯。

通貨膨脹的第二個危害是它給投資和消費帶來的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將使得中國本來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更加扭曲。商品的價格應該是市場對生產者發出的信號,生產者根據這個信號來掌握市場對自己產品的需求,從而相應地提高或者減少生產規模,以保證各種社會經濟資源能夠得到更好地運用。但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種商品價格的上漲,并非是由于市場的真正需求的上漲,而只是由于生產者的投機沖動或者消費者對價格進一步上漲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個生產者都能掌握市場的全面信息,因此這種由不確定性帶來的投機和恐慌很可能推動沒有根據的進一步的投資沖動。

第三,通貨膨脹將阻礙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降低中國的國際競爭能力。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在一個通貨膨脹時期,最簡單的牟取利潤的辦法就是漲價;而且是爭取自己的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漲價。雖然到頭來輪番的價格上漲將沖銷自己產品漲價所帶來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漲價損失則將更高。

三、通貨膨脹對經濟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國內外分析

國內外經驗教訓表明通貨膨脹對經濟的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首先,從中長期來看,通貨膨脹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從許多國家來看通貨膨脹率較低的經濟發展較快,通貨膨脹較高的經濟發展較慢,與之相比,西方一些只重視經濟增長,充分就業而不重視抑制通貨膨脹的國家,在70年代紛紛陷入了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脹的局面,不得不在70年代末追求貨幣幣值穩定。

其次,通貨膨脹導致各種經濟信號失真,造成企業的決策失誤。前幾年我國一度經濟過熱,原材料房產價格迅速上漲,許多企業為了追求高利潤,激戰流動資金大搞固定資產投資,結果在市場價格回落后,出現經濟泡沫現象,占壓數千億資金,拖垮了一大批企業。

第三,通貨膨脹會擾亂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通貨膨脹會破壞正常的商業信用關系,導致其也相互拖欠的三角債,在通貨膨脹階段,貨幣貶值過多,造成人們心里恐慌,會由貨幣儲蓄轉向購物保值,降低社會儲蓄水平,損害競技場啟發長的基礎,導致囤積居奇,擾亂正常經濟秩序。

第四,通貨膨脹會導致社會實際收入分配不公平,加劇社會矛盾。通貨膨脹會損害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特別是固定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是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時間長了是比加劇社會分配不公的現象,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

第五,我國企業生產經營和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通貨膨脹會使巨大風險轉移和積聚到國家銀行,埋下巨大隱患,造成經濟增長緩慢,資產質量和經營受以下降,嚴重消弱金融業對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杠桿作用。

四、對通貨膨脹的預防措施

面對這些因通貨膨脹對經濟產生的不良影響,在現在的情況下,雖然控制危機保持經濟穩定健康增長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但是在保增長的同時,必須預防因過度投資引發的通貨膨脹。

首先,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真確處理抑制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促進物價漲幅低于經濟增長率。保持貨幣供給基本適度,貨幣供給既要有利于控制物價上漲,又要促進經濟增長持續發展。改革金融宏觀調控方式與方法。金融宏觀調控要從直接調控為主轉為以間接調控為主。中央銀行要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在貨幣供給控制形式上又送有緊,實行預調,微調,防止經濟增長起伏過大,要充分發揮信貸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投向的作用,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支持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其次,中央銀行必須對存款金制度進行改革。要逐步回復存款準備金支付,清算和作為貨幣總量調控工具的作用。改變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一較高比例向中央銀行交付準備金,保留預付金,另一方面有向中央銀行大量借款的現象,理順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資金關系,增強商業銀行資金自求平衡的能力。

第三,必須深化我國利率管制體制市場化改革,最終建立以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以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為核心的市場利率體系。

[1]何慧剛,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沖銷政策:效應、制約因素和對,[J]。2007,(8)。

尹世杰,消費經濟學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劲爆∧v内射| 苍井空浴缸大战猛男120分钟|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在线 | 国| 天堂а√在线地址|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麻豆md0077饥渴少妇| 婷婷四房播播|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人妻巨大乳hd免费看| a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入口|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 | 国产良妇出轨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男女无遮掩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