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國孝道文化論文

中國孝道文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8 15:01: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國孝道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中國孝道文化論文

篇(1)

課題名稱: 儒家孝道與現(xiàn)代家庭養(yǎng)老

學生姓名:

系 別: 政治與法律

專 業(yè): 思想政治教育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說明選題的依據(jù)和意義:

研究動態(tài):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yǎng)老問題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各國學者開始對這個古老的研究領域給予新的重視,尋求各種解決方法,以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zhàn)。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有二個方向,一是以美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多數(shù)學者選擇的希望通過發(fā)展社會養(yǎng)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來解決老齡人口的養(yǎng)老問題,一是希望健全現(xiàn)有的家庭養(yǎng)老體系,輔助以社會養(yǎng)老體系,中國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這,主要希望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的尊老、敬老的思想來促進家庭養(yǎng)老的健康、和諧發(fā)展,這方面較為突出的論文有有蕭振禹主編的《養(yǎng)老,你指望誰——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困惑》等,張懷承主編的《中國的家庭與倫理》等。他們提倡目前中國應繼續(xù)以家庭養(yǎng)老作為主要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對儒家傳統(tǒng)的孝道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來達到家庭養(yǎng)老的健康發(fā)展。

選題的依據(jù)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這種孝道思想的影響,中華民族才形成了尊老愛幼,孝敬老人,贍養(yǎng)老人的傳統(tǒng)美德。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2000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已達1.3億,占總人口的11%,根據(jù)科學預測,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將達2.8億,約占總人口的20%。顯然,我國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與發(fā)達國家不同,是在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進入的,時間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內用社會保障和敬老院來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終不太現(xiàn)實。家庭養(yǎng)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是我國養(yǎng)老的主要途徑。在這種背景下,探討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則與現(xiàn)代家庭養(yǎng)老的關系,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發(fā)展,解決老齡化社會中的一系列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選題的意義

a 從理論上看,豐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建立健康的養(yǎng)老體系

b 從實踐上看,對于加強家庭道德建設,推進家庭文明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儒家“孝道”思想與現(xiàn)代家庭養(yǎng)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內容

2儒家“孝道”原則的糟粕和精華

3現(xiàn)代中國的家庭養(yǎng)老

4儒家孝道的現(xiàn)代轉承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重點:在現(xiàn)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對儒家“孝道”的轉承

2、難點:理論分析,實證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華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

1、收集資料

2、歸納整理資料

3、編寫寫作提綱

4、寫作論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歷史分析法;

3、演繹歸納法;

4、分析綜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資料

2、對資料進行閱讀,分析和綜合

3、制定寫作計劃表

4、主動多與指導老師交流

進度安排:

1、2005年12月20日前確定選題

2、2006年1月16日前提交開題報告

3、2006年4月10日前提交論文初稿交指導老師審閱后進行修改。

4、2006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2] 劉澤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年版

[3] 劉翔:《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詮釋學》,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版

[4] 劉再復、林崗:《傳統(tǒng)與中國人》,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5] 辜鴻銘著,黃興濤、宋小慶譯:《中國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

[6] 杜漢生:《中國精神》,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7] 蕭振禹主編:《養(yǎng)老,你指望誰——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8] 武寅、石竣主編:《家庭倫理與人格教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9] 呂平主編:《孝經(jīng)》,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國人口報》,1999年2月5日1版

[11] 張懷承主編:《中國的家庭與倫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鳶主編:《中國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雜志:《中國哲學史》、《哲學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等有關中國哲學、儒學網(wǎng)站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篇(2)

[論文摘要]在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傳統(tǒng)中,儒家孝道思想不僅體現(xiàn)出一種家庭倫理思想,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人類對于自身生命的關懷,它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生命價值觀,是人類追求生命永恒的一種體現(xiàn)。祭祀祖先是對生命的追思意識,孝養(yǎng)父母是對生命的愛敬意識,生兒育女、以期傳宗接代是對生命的延伸意識,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識正是通過這三個層面展示出來,這也是儒家孝道文化獨特魅力所在。 

梁漱溟先生曾說過:“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沒錯。”[1](p307)當人們談論儒家孝道思想的時候,往往最容易想到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其實,儒家孝道思想不僅局限于子女對父母的孝養(yǎng),還包括其他兩個層面的內容,即崇拜、祭祀祖先和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對祖先的崇拜和祭祀是對過去生命的一種追思;對父母的盡孝則是對現(xiàn)在生命的珍視與關愛;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對未來生命能夠得以延續(xù)的一種期望,在以家庭為單位的古代社會,人類的生命正是通過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不斷流動得以傳承與提升。孝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孝是中國文化最突出的特色[2](p31),生命意識則是儒家孝道思想的本質。 

 

一、生命的追思意識 

 

孝道思想中對祖先的祭祀是中國人祖先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是人類亡而不死的生命意識,它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jīng)·三才》)孝是人類一切社會行為的根本準則,是從事其他社會活動的起點,故曰“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綱也”(《呂氏春秋·孝行覽》)。孝字是一個會意字,早在殷商甲骨卜辭中就有“孝”字,孝字結構具有雙重特征。從象形角度看,該字上半部是“老”字,表示祖宗、先輩的意思;下半部是“子”字,表示子女、晚輩的意思。從會意角度看,孝字則是“老”字與“子”字的組合,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意義:“老”扶“子”頭,“子”承“老”身,這一結構既可理解為“子”是“老”的拐杖,有責任、義務對“老”的生命進行贍養(yǎng)和照顧;又可看作“老”用飽經(jīng)生活滄桑的手掌撫摸著“子”的頭,向晚輩托付生命傳承的責任,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正是基于這樣的意蘊,故《爾雅·釋訓》解釋道:“善父母為孝”;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從子,子承老也。”“孝”的文字結構向我們展示了“孝”所具有的最原始、最質樸的意蘊,盡管這只是一種萌芽狀態(tài),但構成了整個孝文化的生長點。正是通過對“老”和“子”這種原發(fā)性的生命關系的延伸和提升,才形成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孝文化。 

人類與其他一切動物最本質的區(qū)別就是能夠自覺用意識的力量去維護生命,在人類早期,人就開始思考自身的存在和生命本源問題,從而產(chǎn)生了對生命本源重視的意識,這種觀念則體現(xiàn)在人們對祖先崇拜以及祭祀的活動中。 

西周金文中的孝觀念大多數(shù)表現(xiàn)在對祖先的祭祀活動中,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后代,其崇拜對象并非健在的父母,而是先祖。當時出現(xiàn)的孝字,也多與祖先祭祀活動有關,如《追簋》中有“用享孝于前文人”(《三代吉金文存》9.5),《酒誥》中有“用孝養(yǎng)厥父母”(《尚書·酒誥》),《文侯之命》中有“追孝于前文人”(《尚書·文侯之命》)等,句中無不包含此種意義。祖先崇拜的出現(xiàn)固然是由多方面心理因素造成的,但感念生命的由來、感激祖先賦予生命無疑是最重要的方面。他們知道:“先祖者,類之本也”(《荀子·禮論》),“無先祖焉出?”(《大戴札記·禮三本》),“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效特性》)。由于生命是從祖先那里傳承而來的,我們先人所擁有的生命來之不易,所以人不能忘祖,“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禮記·祭義》)。人們祭祀祖先,就是要表達對祖先賦予我們生命的崇敬、感激和追思之情?!拔覀儚乃枷氲挠^念來看,人的最高生活目標就是生命,尤其在古代社會,舉凡一切人能賴以生存的都被人視為最高價值所在,而當人智對自我主體有更深刻認識時,對生命之源,生命所從出之所,必生敬慕感念之情而加以祀之?!盵3](p71)從這個意義上說,祖先祭祀與崇拜的行為,是孝道思想一種追本溯源的情結,核心是對生命來源的追思。 

孔子雖主張“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但他談論孝不是承繼周人只注重對祖先的追思,而是延續(xù)春秋的新思想,他將孝還原為人對祖先、父母的真實情感,為孝找到了現(xiàn)世個體存在的生命依據(jù)。在回答宰我問“三年之喪”時,孔子指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論語·陽貨》)這是從生命追思的角度對“三年之喪”的合理性作出說明:我們生下來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難道在父母去世時,不應該守喪三年作為回報嗎?可見,“三年之喪”并不神秘,它不過是人們真實情感在生命意義上的具體體現(xiàn)??鬃舆€曾經(jīng)有言:“所重:民、食、喪、祭?!?《論語·堯曰》)人除了吃飯外,最重要的就是辦喪禮和祭祀鬼神了。但孔子所認為的喪禮并不僅僅是一個禮節(jié)儀式的問題,他的重點在于內心感情在喪禮中的表現(xiàn)。在林放問他禮之本時,他的回答充分表現(xiàn)了這一點。“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佾》)對祖先祭祀的重視當與古人祖先崇拜的觀念緊密相關。由此追溯孝觀念產(chǎn)生的文化心理根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孝觀念與祖先崇拜是直接關聯(lián)的。祖先崇拜觀念不僅使古代中國社會帶著氏族制的臍帶跨進了文明社會的門檻,進而由氏族制發(fā)展到宗法制,它還深刻地影n向了中國的家庭結構、社會結構、社會心理和意識形態(tài)。錢穆先生說:“儒家的孝道,有其歷史上的依據(jù),這根據(jù),是在殷商時代幾已盛行的崇拜祖先的宗教。上古的祖先教,演變出儒家的孝道;在秦漢以后的兩千年,儒家的孝道,又維系了這個古老的宗教?!盵4](p51)這不僅深刻地揭示了祖先崇拜觀念與孝道的內在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祖先崇拜活動中所體現(xiàn)出的孝道觀念是對生命的一種追思。 

 

二、生命的愛敬意識 

 

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識不僅是在敬宗祭祖的活動中去體悟生命、感念生命,去追思生命來源,更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珍惜和愛護正在存有的生命,把對先人生命的幽思化為一種現(xiàn)實的生命意識,生命的終極關懷也相應地轉化在現(xiàn)實的倫理生活中,在現(xiàn)實中以愛心對待父母、以養(yǎng)心敬重父母,甚至在此基礎上善待自己。 

孝道思想的愛敬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對父母的關愛,孟子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意思是說孝的至高點沒有比尊親更高的孝行為了。換言之,尊敬父母就是最高、最大的孝。荀子也曾說:“能以事親謂之孝?!?《荀子·王制))這也是說能夠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就是孝??梢?,孝首先是贍養(yǎng)父母,誠如《孝經(jīng)》所云:“夫孝,始于事親。”關愛父母、孝敬父母,對于“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年齡逐漸增大,子女因父母能夠高壽而感到高興、喜悅;同時父母在世的生命也在日漸減少,子女則因父母年邁而產(chǎn)生憂慮、恐懼。子女應當珍惜父母這一有限的生命,盡可能地去延長。當然,對父母的孝敬、對父母生命的延長,在物質層面上的贍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上的關懷,孝敬父母的實質在于愛、在于敬、在于尊重??鬃釉谡摷靶⒕锤改傅臅r候也多側重于發(fā)自子女內在的真情實感。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論語·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孔子弟子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這就意味著孝敬父母在物質層面上的滿足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此基礎上更要對父母有恭敬之心。“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中庸》)其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就是說,孝順父母是有原則的,孝敬父母要常常反問自己對父母盡孝是否是真心實意,如果對雙親不是誠心誠意,也就談不上是孝順父母了。從外在形式來看,孝敬父母的行為要嚴肅莊重,要合乎于禮:“生,事之于禮;死,葬之于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jīng)·紀孝行章》)從內在情感來看,孝敬父母要懷有真誠的態(tài)度和真摯的感情,要“篤于親”,只有心里對父母有篤誠的親愛之情。才能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才能做到對父母“又敬不違,勞而無怨”??傊?,對父母的孝行具有不同層次和境界,但核心是尊敬,誠如曾子所言:“其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祭義》) 

同時,孝道思想中所蘊含的生命意識還表現(xiàn)為對自我的關懷、珍愛?!吧碚?,親之遺體也。行親之遺體,敢不敬乎?”(《大戴禮記·曾子大孝》)身體不僅是自己的生命的承載體,同時也是父母生命遺留下的身體,是父母生命在我們身體中的延續(xù)。善待自我、重視自我就是對父母乃至祖先生命的保全?!案改溉尤鴼w之,可謂孝也。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也。”(《禮記·祭義》)“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身,是傷其本?!?《禮記·哀公問》)為了保全自身的生命,為了自身安全,不登高,不臨深,不處險地,“游必有方”。當然,傷風敗俗、違科犯禁的行為更不能去做,以達到“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禮記·祭義》)的境界。 

孔子的弟子曾子臨死時對他的弟子們說:“啟予足,啟予手?!?《論語·泰伯》)讓弟子們看到自己的身體是完整的,沒有損傷,并以此感到欣慰。曾子說,自己在生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十分注意不使自己的身體受損傷,這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身體是受之于父母的,其中承載了從祖先傳下來的生命。曾子等都認為,受之于父母以完整的身體,應該以完整的身體還給父母,才能使父母的生命也得以延續(xù),這是孝道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涵?!吧眢w發(fā)膚,受之于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作為一個生命體,自己的身體肯定是過去生命的承載者,生命是通過這一有形物質而貫穿于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整體?!叭藢ψ晕掖嬖?、自我生命的重視,正表現(xiàn)人對生命的崇高敬意。因為人的生命源于父母,父母的生命無限地往上追溯則來自天地,故人對自我生命的敬意就好比對父母、對天地的敬意一樣。”[3](p24)。在當時家族觀念流行的社會背景下,強調對自身的珍視、愛惜,體現(xiàn)出對家族生命傳承的責任和意識。

三、生命的延續(xù)意識 

 

祭祀祖先、孝敬父母、保全自身只是孝道思想中的一個階段,只有讓家族的生命力不斷延續(xù)下去,才是最大的孝?!靶⒂腥盒⌒⒂昧Γ行⒂脛?,大孝不匱。”(《曾子大孝》)孝道思想體現(xiàn)出入的生命意識,從祖先到父母,從父母到自己,從自己到自己的后代,生命就是在這樣的傳宗接代的延續(xù)中得到流動、生生不息,從而也實現(xiàn)了人們對于生命有限的遺憾而追求永恒的一種價值取向。父母的生命傳續(xù)到/自己,如果不能繼續(xù)延續(xù)下去,那將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孟子·離婁上》),“無子為其絕世也”(《大戴札記·本命》),正是這種思想的明顯體現(xiàn)。生命總是在代代相傳中得以延續(xù),這也是人類有限生命對無限生命的一種追求。以關愛生命、重視生命為內容的孝道思想,正是這樣的一種生命價值觀。這種生命價值觀既表現(xiàn)為渴望生命延綿不斷的傳遞,又表現(xiàn)為追求生命價值的不斷升華。 

因此,要想獲得生命的延續(xù),實現(xiàn)生命的永恒,就不得不考慮傳宗接代問題。生命的延續(xù)是通過家族延續(x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家族生命的傳承與家族的興旺發(fā)達的價值觀念就聯(lián)系起來了,婚姻便成了人們生命延續(xù)的一件大事。“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婚,萬世之嗣也?!?《禮記·哀公問》)男女結婚就成了傳承祖先生命的一項重要內容,生兒育女成為保持家族生命興旺的重要手段,是人生至關重要的責任??鬃诱f:“父母生之,續(xù)莫大也。”(《孝經(jīng)·圣治章》)只要每一代人都承擔起傳承生命的重任,家族生命就會枝繁葉茂,萬代不竭。 

從人的自然生命本性來說,任何一個個體生命都是有限的、暫時的,生命傳承不僅表現(xiàn)為綿延不斷的自然和生物意義的傳承,更表現(xiàn)為對家族生命的物質傳承和文化傳承乃至精神傳承(包括家業(yè)、家風等),而后者是一種更有意義的價值傳承。家族生命價值的物質傳承的基本要求是守住家業(yè),家族生命價值的文化傳承的基本原則是傳承良好的家風??鬃釉诨卮鹈宪沧訂栃r說:“無違。”孔子還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具體說來就是要繼承先祖基業(yè),保持先輩的風范?!胺蛐⒄撸评^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中庸》)不能很好地傳承家風或沒能守住祖宗基業(yè)的人,往往被認為是不肖子孫而遭貶斥,這充分表現(xiàn)了孝道中所蘊含的生命的物質傳承和價值傳承的雙重內涵。 

從個體對家族生命的傳承上來說,個體僅僅維持祖先遺留下來的基業(yè)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繼承祖先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要使家族生命在維持前輩的基礎上有所超越,使整個家族生命意義得到輝煌發(fā)展,生命傳承的意義也就體現(xiàn)出來。如果想使整個家族生命得到傳承,其出發(fā)點便是立己身。“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使自己的地位身份能夠確立是傳承生命最重要的一步?!傲⑸硇械?,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孝”。“立身行道”的內涵是豐富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誠如孔子所擔憂的那樣:“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也?!?《論語·衛(wèi)靈公》)如果一個人在經(jīng)過立德、立功、立言等三方面的努力,能夠使自己垂德后世、建功立業(yè)和著書立說,最終實現(xiàn)超越短暫而有限的生命,獲取人的永恒的生命價值。這一超越,從個人角度而言,既獲得了現(xiàn)實生活的幸福,又實現(xiàn)了自身生命價值,體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從家族角度而言,既可光宗耀祖、彰顯其親,還可以進而福蔭子孫;從社會角度而言,可以報效國家,有益于民眾。立言就是著書立說,妙手著文章。如果達到了立德、立功和立言的完美結合,那么就意味著圓融了生命的意義,體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這樣,也就達到了孝的新境界,實現(xiàn)了傳承家族生命和完善自我生命的統(tǒng)一,真正實現(xiàn)了個體生命價值的不朽。 

 

結語 

 

儒家思想是一門“生命的學問”[5](p127)。因此,儒家其中的孝道思想也就不僅表現(xiàn)為一種家庭倫理思想,更是蘊涵了人類關于自身的生命意識的思想和學問。人類對生命意識增強和促進生命的不斷延續(xù)是祖先崇拜流行的必然結果,祖先的形象莊嚴、高大既然反映出一個宗族生命力的強盛、繁榮,子孫為了保持祖先的形象就要努力發(fā)展本族的生命力。孝“實際上是中國人的人文性宗教,反映了中國人生命不息,文化綿延不斷的歷史意識和終極價值理想”[6](p25)。通過對祖先的祭祀活動,在緬懷祖先的時候,更融人了對先人生命的追念,感恩祖先給予自己生命。贍養(yǎng)父母、尊敬父母,珍惜父母從祖先所傳承下來的生命。同時,也要珍惜自己現(xiàn)在擁有的生命,把愛護自己的生命列為孝的出發(fā)點,是因為這生命直接來自父母。生命存亡的意義主要不是對自己個人而言,而在于這關系著祖先生命形象的存在和完整。即自己的生命既然是以祖先為代表的宗族生命合力的一部分,為了宗族生命力的強大,自己就得保重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自然而然地推理:為了宗族的壯大,讓祖宗生命能夠永久地延續(xù)下去,生命個體就必須要擔負起努力生育后代的責任,以便給本族增添更多的物質意義上的生命;同時,正是由于這些物質生命的存在,承載了整個家族的精神生命,使得這種生命得以傳承。否則,“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家族生命的延續(xù)受到阻礙,不僅因此而違背宗族群體的生存精神,也將會被視為是世間最大的罪惡。 

 

[參考文獻]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 

[2]楊國樞.中國人的蛻變[m].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 

[3]王祥齡.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m].臺北:學生書局,1992. 

[4]錢穆。中國文化導論[a).文化危機與展望(下)[c).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 

篇(3)

關鍵詞:中小學;孝文化;必要性;對策

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核心,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以及文化霸權主義的威脅,孝文化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加強對中小學階段兒童孝文化的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基本的道德意識,尊敬父母,理解父母,還能使兒童正確地認識自我,潔身自愛,珍惜生命,促進孝道文化的傳承與革新。

一、中小學加強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中小學生的道德孝道意識的培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中小學生自殺、犯罪、辱罵老人的現(xiàn)象頻頻被曝光,從小學階段加強孝文化教育勢在必行。

(一)學界對中小學孝文化教育的關注度不高

論文通過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獲取數(shù)據(jù)。在搜索中以“主題”作為檢索項,分別輸入“孝文化教育”和“孝道教育”,選擇“精確”查找,對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分析,除去重復的和不相關的文獻,共得到論文374篇。通過逐篇進行文本內容的分析發(fā)現(xiàn),關于中小學生孝文化教育的論文24篇,僅占相關研究總量的6.4%,而對大學生和高職生孝文化教育的研究125篇,占相關研究總量的33.4%。由此看出,專家學者比較關注大學生及高職生孝文化意識的養(yǎng)成,對于中小學生孝文化意識養(yǎng)成的關注度不高。

中小學階段是兒童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充分把握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兒童的孝文化意識和態(tài)度,對后期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中小學生加強孝文化的教育是培養(yǎng)道德完善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基礎,應該引起教師、家長以及社會的關注。

(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推動

自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推行計劃生育以來,獨生子女成為社會中一個龐大的群體,越來越多的家庭里是四位甚至更多位老人寵著一個孩子,很多年輕人迫于工作壓力或者其他的原因,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兒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難免會被溺愛,這就不利于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同時,人口老齡化在各項養(yǎng)老福利制度還不健全的中國勢必會增加兒童未來的養(yǎng)老負擔。從2011年4月底國家統(tǒng)計局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發(fā)展,老年人口的數(shù)量及老齡化人口的增速大大超出預期。

兒童生活在這樣一個老齡化急劇遞增的時代,急需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愛老、敬老的意識。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是一個整體,在這樣一個整體里,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需要協(xié)同努力,彌補兒童孝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雖然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也素來以孝治國,但是近年來,孝文化意識越來越淡薄,加之媒體的宣傳,比如婆婆媳婦一類電視劇的上演,以及很多家庭的兒童受父母一代的影響,耳濡目染地形成了一些扭曲的孝文化的價值觀。

(三)未成年人自殺與犯罪率升高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出務工人員急劇增加,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也逐年增加,留守兒童在跟隨老人居住的同時,與父母的感情淡薄,使得社會“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的現(xiàn)象影響了兒童孝文化意識的根基。很多兒童不珍愛自己的生命,“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孰不知,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大的不孝。2011年,商丘9歲學生因功課壓力大服毒自殺,2012年泌陽縣14歲兒童喝農藥自殺,2013年,開封市一名小學生上吊……從這些事例中足以看出兒童孝文化意識的淡薄。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2009年公布了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結果:在調查涉及的13個省約1.5萬名中學生中,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jīng)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shù)的20.4%,有6.5%的學生為自殺做過詳細的計劃。

未成年人自殺現(xiàn)象嚴重,其犯罪也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趨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急劇攀升,甚至2004年較之2002年增加了40%。未成年人犯罪率的攀升雖然由很多方面導致,但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基本的孝文化意識非常薄弱,他們很少考慮甚至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也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吸毒、上網(wǎng),威脅甚至以暴力方式向父母索要“生活費”,給父母帶來了極大的精神折磨。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學校教育的缺陷

通過對不同年級的部分學生和老師的訪談調查發(fā)現(xiàn),中小學孝文化的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F(xiàn)在的中小學兒童大都是家里的寶貝,在教育功利主義和社會優(yōu)勝劣汰的淘汰機制驅使下,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智力的開發(fā)以及兒童特長的發(fā)展,忽視了兒童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有些兒童在幫爸媽干家務或者用其他形式來感恩父母時,往往會得到父母“你把成績提上去就是最大的孝”這一類的話。長此以往,兒童的孝親意識就會逐漸淡薄,認為自己有出息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而忽視了與父母在情感上的溝通。還有很多老人對待孩子一口一個小公主、小皇帝,使得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霸道不聽話的習慣,動輒打罵老人。

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一方面過于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道德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中小學?;镜牡赖陆逃墙虝W生如何講文明講禮貌、互幫互助和舍小家顧大家,忽視了兒童孝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對活動缺少積極的反饋與評價,活動舉行得如何,兒童是否從中有所收獲,都沒有引起教師的關注,兒童對孝文化的意識并沒有從根本上建立起來。

二、進行孝文化教育的對策

(一)學校要形成良好的孝文化教育的氛圍

讓孝文化進課堂。課堂教學是文化教育的主陣地,中小學校應在現(xiàn)有基礎上增加和加深孝文化的教育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傳統(tǒng)孝文化承載的人文理念,以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適應新課改進行課程整合的同時,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孝文化的內容,尤其是在人文學科教學中穿插孝文化的教育,從思想上和精神上進行孝文化的傳遞,使孝文化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樣深深地印在兒童的腦海中。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孝親意識,并形成連續(xù)性的教育,使兒童在中小學階段能夠不問斷地接受孝文化的熏陶。學校還要根據(jù)各自的實際和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shù)氐男⑽幕Y源,借助榜樣的力量督促學生了解更多的孝文化知識,在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中植入孝文化的內容,把孝文化切實有效地貫徹到學生的學習中去。陳俠指出“在教材中重視學習者實踐,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最好辦法”。學生在理論的支撐下再去結合實踐,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進行孝文化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

將孝文化的弘揚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對中小學生進行孝文化教育,除了通過直接說教外,還應把孝文化教育融人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認識到孝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鞏固所學的孝文化的知識,真正認同和接受孝文化,踐行孝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通過開設主題班會、教育活動、辦宣傳欄等,挖掘學生的興趣點,營造良好的孝文化氛圍,通過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學生對孝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孝文化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孝文化意識。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少先隊、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資源,開展孝文化的相關活動,把課堂所學與多種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二者的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使學生在實踐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每一個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都要負責任地組織學生對實踐活動的效果進行反饋,通過多樣的形式展示學生實踐活動的所感所獲,并通過多樣的評價方式對活動進行有效評價,借助兒童的同伴影響提升孝文化在兒童群體中的發(fā)揚。在中小學中,教師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群體,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模仿,或是不自覺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因而,教師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作用,加強自身孝文化的學習,在掌握更多的孝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自己的責任心,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家庭要起到良好的橋梁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園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與父母生活時間長,和父母有天生的親和力,以此為切人點,孝文化教育工作更容易步人正軌。學校孝文化建設要通過“學校主課堂、家庭小課堂、社會大課堂”三位一體,形成一個廣闊的立體教育空間。在孝文化教育方面,學校在充分利用宣傳圖窗、黑板報、校園廣播等載體,做好廣泛的宣傳和發(fā)動工作,營造一種“崇尚孝道,感知孝文化”的氛圍,充分重視并發(fā)揮好“家庭小課堂”的作用,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專題講解孝文化,明確家長在孝文化教育方面對子女的要求與作用,使家長自覺擔負起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的責任,努力樹立良好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家風。

家長在與班主任或教師溝通時,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只詢問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家長要虛心接受教師的意見及建議,共同為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礎而努力。學校和家庭在孝文化教育方面一定要形成合力,比如,教師布置學生回家給父母洗一次腳,干什么樣的家務這樣的作業(yè)時,父母要積極響應,為兒童設置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三)借助社會的力量進行孝文化教育

篇(4)

【論文關鍵詞】孝 孝慈 孝道 孝道文化

在慈、孝、友、恭之中,中國古代思想家尤其重視孝,將其看作為“百行之先”。孝是做兒女的義務,其根本要求是敬,即對父母發(fā)自內心地敬愛和依戀,表現(xiàn)于外就是溫和、愉悅、恭敬的態(tài)度,盡心盡力的侍奉.力求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幸福、歡樂以至榮耀。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孝子之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豐L記·祭儀》)“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末節(jié)不至.亦可動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樂世范》卷一《睦親》)孝慈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中十分重要的規(guī)范,在所有的傳統(tǒng)德目和規(guī)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儒家視孝慈為仁、義的根本,“人倫之公理”,許多思想家和歷代統(tǒng)治者也把它當做維護倫理關系和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把孝慈與“忠君”、“愛國”相聯(lián)系,以孝慈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出發(fā)點,使孝慈這種調節(jié)親子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上升擴展為具有社會普遍意義的行為準則,成為社會教化的基本內容。

一、“孝”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社會基礎

孝的觀念產(chǎn)生于原始氏族社會末期,即由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時期。由于私有制的產(chǎn)生,并為男性家長所支配,子女可以直接從先人那里繼承財產(chǎn),為了表達對家長的感恩、崇敬和哀思之情,日久天長便產(chǎn)生了孝的觀念。孝最早是作為家庭倫理規(guī)范出現(xiàn)的,它的功能是調節(ji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當初并無社會規(guī)范的意義。遠在西周社會,孝作為一種道德觀念已見著于文字。《尚書·酒誥》說:“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薄稜栄拧め層枴酚小吧聘改笧樾ⅰ钡恼f法,意思都是敬愛、奉養(yǎng)父母。

孝的觀念的產(chǎn)生基于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兩個最根本的事實。第一,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的存在,構成了中國占代社會人際關系的“天然”形式?;谘壎a(chǎn)生的“親親”關系,這是人類古老的感情,氏族社會就是依靠它來維系的;在西周奴隸制社會,體現(xiàn)為自周天子至諸侯、卿大夫、士的垂直金字塔形式,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的變革,在秦以后的封建制社會.則體現(xiàn)為以家庭為單位的橫向的網(wǎng)絡形式。第二,作為社會存在基礎的自然經(jīng)濟的高度分散與作為國家整體的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高度集中,是中國古代的社會基本結構。個體家庭經(jīng)濟的形成,以及與此相聯(lián)系的家庭中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出現(xiàn),使得氏族社會里撫養(yǎng)老人是全體氏族成員的事,子女對父母無特殊的責任和義務。奴求社會出現(xiàn)了個體家庭后,夫妻及其子女構成一個獨立的經(jīng)濟單位,在經(jīng)濟上相互依賴。父母有撫養(yǎng)子女的義務,并有要求子女奉養(yǎng)的權利,子女則負有照顧父母的義務。與此相聯(lián)系,作為家長的父母享有絕對權威,有權支配子女,子女則有尊敬與服從的義務?!靶ⅰ钡挠^念便由此產(chǎn)生。

“孝”作為一種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要求子對父的奉養(yǎng)、尊敬和服從。它雖體現(xiàn)了父子血緣“親親”之情,但本質上是父子之間權利與義務的反映。因此,“孝”不是自有人類社會就有的,只有到了私有制財產(chǎn)出現(xiàn)、“一夫一妻制使父子關系確實可靠,而且導致承認并確定子女對其先父財產(chǎn)的獨占權利”(馬克思:《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的情況下,才開始產(chǎn)生的?!靶ⅰ钡纳鐣傩?,主要是用其維系宗法制。一方面宣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把同一“族類”作為同心同德的政治基礎;另一方面又以宗室血緣的親疏遠近確定內部的等級秩序。這樣由家族到國家,達到了倫理與政治的統(tǒng)一。因此,西周對“孝”非常重視,把“有孝有德”作為“君子”的主要政治標準的道德要求?!靶ⅰ弊鳛樽诜ǖ赖乱?guī)范獲得了強烈的政治色彩,成為維護奴隸主統(tǒng)治的有力工具。它集中反映了氏族成員必須服從氏族整體利益(既個體依附群體)的倫理實質。正因為如此,“孝”在諸宗法道德規(guī)范中占據(jù)了主要的地位,特別為周統(tǒng)治者所重視。周人關于“孝”的思想,一直為后世所承襲,在儒家和封建統(tǒng)治者那里,得到了不斷的升華和發(fā)展,與“忠”相并列,成為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二、《孝經(jīng)》的德育思想

《孝經(jīng)》論孝,概括起來,主要是兩方面的內容。

(一)“孝”為“至德要道”

《孝經(jīng)》開卷即偽托孔子表明了“孝”在諸德中的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先王“以順天下”,使“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的“至德要道。”關于“孝”的內容,《孝經(jīng)》作了如下的概括:“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中于立身?!薄笆掠H”也即“愛親”、“敬親”,要求“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并要求做到“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眾人)不爭”否則,“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此外《孝經(jīng)》又把“不敢毀”自己的身體作為事親的一項重要規(guī)定,并視之為“孝之始也”。再有把“事君”盡忠納入“孝”的規(guī)范,這是《孝經(jīng)》對先秦儒家關于“孝”、“忠”關系的進一步理解。

(二)“以孝治天下”

《孝經(jīng)》宣揚孝道的唯一宗旨,是實行“孝治”?!靶⒅翁煜隆薄ⅰ靶㈨樚煜隆?,是貫穿在《孝經(jīng)》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孝經(jīng)》說:“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與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孝治》)天子以孝治天下,對諸侯和小國之臣接之以禮,即得萬國之歡心。很明顯,所謂“以孝治天下”,體現(xiàn)為使萬國“事其先王”、百姓“事其先君”、家人“事其親”,其實質是使天下都心悅誠服(“歡心”)地服從統(tǒng)治者.“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幫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孝治》)“以孝治天下”還包括以教化民?!敖獭?,《廣至德》說:“君子之教以孝也。”

《孝經(jīng)》認為:“親生之膝下”,人在孩提時就產(chǎn)生親愛父母之心,及長則日增尊嚴父母之德,而這正是的教之所“本”。

總之,《孝經(jīng)》把“孝”抬高到“至德要道”的高度,主張“以孝治天下”,適應了封建家長和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因而始終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重視,它首先為統(tǒng)治者所推崇,用以作為推行“孝悌力田”的選士標準和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后,唐玄宗又親自為之作注,從而更為《孝經(jīng)》所論之封建“孝”道增添了帝王的至上權威。

三、“孝”的現(xiàn)實意義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存在于社會生活中,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對后世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筆者認為,孝是封建道德,但絕不認為孝僅僅是封建道德。孝具有階級性,但也有廣泛的社會性,即全民性。在階級社會里,任何一種道德范疇,都是階級性與全民性的統(tǒng)一。任何一種道德行為準則的提出,都有它的階級利益基礎。在封建社會的早期階段,對協(xié)調君主、父子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發(fā)展生產(chǎn)力,培養(yǎng)人對國家、社會、家庭的義務感、責任心方面,都有著某種程度的進步作用。在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下,研究和弘揚傳統(tǒng)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以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來審視孝道文化,確實認識到孝道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yǎng)老。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強調幼敬長、下尊上,要求晚輩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愛護、照顧、贍養(yǎng)老人,使老人們頤養(yǎng)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fā)達,這種美德什么時候都不能丟。否則,就無異于大道廢棄,純樸破產(chǎn),人心墮落,社會倒退。

其次,古人將孝道即敬老、愛老、養(yǎng)老列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繼承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標就是使敬老養(yǎng)老觀念由家庭推廣到社會,并通過社會教化與社會教育的結合,有效地營造一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鼓勵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會安定;只有社會安定,才能經(jīng)濟繁榮;只有經(jīng)濟繁榮,才能國富民強。

篇(5)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西方文化比較

人類的文化寶庫是眾多民族或國家共同構建的,這些多元文化的產(chǎn)生,都離不開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由于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發(fā)展過程,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各個民族都有其特征,東西方文化也各有其特色。

中國的忠恕之道與大同思想和西方的個人主義,對中西方文化的各個層面影響深遠,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大都由此衍生而來,中國人重視倫理,西方人重視法治。西方個人主義盛行,人人都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獨特的個性,充分享受個人的權利與自由,為了避免個體與個體的沖突,使人不至于因個人自由的過分膨脹而妨害到別人的自由,制定了較為嚴密的法律來匡正個人行為。中國地處于半封閉大陸性地域,經(jīng)濟以農業(yè)為主,宗法制與專制并行,且相互影響、制約,這樣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孕育了倫理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種文化類型不僅在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方面發(fā)生著久遠的影響,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傳統(tǒng)社會心理和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如在維持善良人格與良好人際關系上,講求五達道、三達德,《中庸》道:“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川靠人們內心的品德和智慧,正確處理這五種人際關系,達到和合的理想境界。中華傳統(tǒng)重視對天地君親師的尊崇;重四維:禮、義、廉、恥,認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此外,還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八德。

“中國文化以家族為本位,注意個人的職責與義務,西方文化以個人為本體,注重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有著自己獨特的發(fā)展道路,即帶著父系血緣關系殘余跨人奴隸社會,血緣關系通過家族組織影響很大,家庭成員把家庭看得比個人重要,而且特別重視家庭成員間的權力與義務,親屬關系轉換為宗法性的倫理道德形式,并以此規(guī)范人們社會心理和行為。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說:“中國純粹建筑在這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征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敬。百行孝為先,孝為德行之根本,“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尊君、敬長、尊上,用孝道規(guī)范人生行為,理性地踐行忠孝觀,《荀子·子道篇》:“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于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惹以慎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此之謂也。荀子的“三不從”強調孝子應慎重思考,從維護家庭利益出發(fā),理性地分清對錯后再行孝道。在宗法制度下,孝道通過孝親忠君傳輸下去,從社會心理層面、行為規(guī)范層面影響著中國人的心理,塑造了獨特的倫理傳統(tǒng),即在維持和諧人際關系上,注重的是個人的德行修為,而不是要靠強制性法律約束,這顯然比西方的法治高明得多。

有人說,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視為“智性文化”,那么中國文化則可稱為“德性文化”。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重“德”,并不是說它輕“智”,它是一種德智統(tǒng)一、以德攝智的文化,即德智雙修的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道德前提下,主張德(道德)、智(知識)雙修,通過知識積累完成人格提升,《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薄白鸬滦浴敝覆粩嗉訌娙说牡赖滦摒B(yǎng),“道問學”指對知識的學習,從此處可看出“德性”為尊,“道問”為次。后世朱熹、陸九淵雖就尊德性、道問學孰輕孰重有過爭辯,但二人均未走出《中庸》的傳統(tǒng),仍以“德性”為尊,“道問”為次。明朝歸有光提出“尊德性”與“道問學”并重:“尊德性者,非以專于內而不兼乎外;而道問學者,非以徒鶩乎外而忘其內也。德性不離于事物,則尊之者不離于問學矣。”講以道問學、尊德性為一,智性與德性不可分開,主體可借助求知途徑達到自身道德的升華。西方的智(知識)性文化,只是單純地探討宇宙的終極實在,以及宇宙的客觀構造,關注的是外在世界;儒家則以道德實踐為基礎,將此轉為對內在世界的自我把握,鼓勵人們在道德實踐中體悟以人為中心的宇宙真原,這是有別于西方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中西文化的差異還表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西方文化認為人是站在自然界之上的,有統(tǒng)治自然界的權利,人在征服、戰(zhàn)勝自然的艱苦斗爭中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人與自然是敵對的;中國文化則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董仲舒認為:“何本?日: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yǎng)之,人成之。天地人三者共同構成萬物之根本。張載道:“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癮殘疾,載獨鱷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此篇把人與萬物合為一體,把人倫貫穿到天地萬物之中,把天道及天命道德內化為人的本性,從個體之德發(fā)展到家庭,再推及天下,形成互助互愛的一家人,達到天人合一。

篇(6)

論文關鍵詞 老年人 權益保障 法社會學 道德

面對愈演愈烈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在協(xié)調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是指,老年人在我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應該享受的各種權益。 我國雖已頒布專項法律保全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但其實施效果未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權益保護問題,作為一個關系到歷史傳統(tǒng)和國計民生的社會問題,具有其特殊性,如果僅以法律為調整方法,而忽視其所根植的社會和傳統(tǒng)文化“土壤”是并不明智的舉措。在解決牽連甚廣的社會問題層面,顯然法律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誠如埃里克森在《無需法律的秩序》文末所寫的一樣,“法律的制定者如果對于那些促成非正式合作的社會條件缺乏眼力,他們就可能造就一個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社會?!?在應對老年人權益保護這個議題的層面,應當將法律與我國數(shù)千年的孝道傳統(tǒng)以及社會規(guī)范結合起來。

一、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的現(xiàn)狀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狹義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指單行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廣義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還包括《憲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社會保障法》等其中關于老年人權益保障的相關規(guī)定。在法律體系之外,還包括司法解釋及法規(guī)規(guī)章等。如《農村五保供養(yǎng)工作條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等。由于事涉老年人的案件往往都是鄰里糾紛或家庭矛盾,所以法律的適用往往存在一定的“盲區(qū)”,同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有差異的地區(qū)的老齡工作往往也存在不平衡性的問題。

社會生活層面的老年人權益保障,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通過行政管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大力實施養(yǎng)老金政策,進行社會化發(fā)放,很好地解決了養(yǎng)老金被克扣的現(xiàn)象,基本形成了社會統(tǒng)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多層次養(yǎng)老保險模式和養(yǎng)老保險社會化。 我國的老年人社會保障事業(yè)在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我國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起步較晚,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雙軌制”使得養(yǎng)老金待遇差距巨大,同時又存在城鄉(xiāng)及地區(qū)差異。其次,由于不同城市和城鄉(xiāng)居民醫(y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我國針對老年人的的醫(yī)療保險制度也仍存在完善的空間。再次,社會組織力量薄弱。由于法律法規(guī)的限制,使得能夠為老年人服務的諸多民間公益組織難以建立和順利開展工作,以至于在老年人權益遭到損害時不能為其伸張正義,并未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老齡人口權益保障的特性分析

伴隨著法治現(xiàn)代化進程,我國一方面,極大地借鑒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另一方面,逐漸淡化了歷史上中華法系所固有的孝道禮法傳統(tǒng)。實際上,保護老年人的權益就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tǒng)孝道精神。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慣于用宗教來感化民心,順應教化的做法不同。我國自古就將孝道思想融合進禮法,融合進江山社稷。尊親重孝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亦是中國古代治國綱領,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漢代即奉行以“孝治天下”。 由是觀之,敬老愛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社會規(guī)范淵源與國民文化淵源。因此,現(xiàn)金保障老年人的權益也應當堅持法律與道德的有機結合。

由于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一般多屬于家庭糾紛或鄰里矛盾,屬于“不告不理”的案件,而礙于傳統(tǒng)“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tài),或者“兒女的恫嚇以及威脅”,導致老年人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件一般很難得到審判機關的良好處理。即便審判機關作出了調解或判決的決定,其結果也往往事與愿違。例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老人向法院起訴子女支付贍養(yǎng)費,雖拿到了勝訴的判決卻從此與兒女感情決裂,形同陌路;有的子女則所幸將贍養(yǎng)費交由執(zhí)行機關處理,從此杳無音信。

為了避免老年人老無所依的狀況出現(xiàn),社會必須給予格外關注和特殊保護,才能切實保障老年人的權益。其中包括受贍養(yǎng)扶助的權益,保有賴以生存的財產(chǎn)的權利,以及婚姻自由權等。

三、加強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法社會學思路

2013年我國頒布《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并將“?;丶铱纯础钡染褓狆B(yǎng)方式寫入法條。新法的頒布在社會上引發(fā)軒然大波。一方面,通過立法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是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人們對于兒女探望老人等歷來屬于傳統(tǒng)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調控的家庭事件是否應當由法律管控心存疑慮。各方爭論的焦點是“?;丶铱纯础本哂袧饬业牡赖律?,應屬社會規(guī)范統(tǒng)籌管轄,將其入法是否合適。結合上文的分析,老年人權益的保護具有其特殊性,即首先我國有著悠久的孝道傳統(tǒng);其次,大多數(shù)涉老案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效果并不理想;再次,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使得對其的保護應是全方面的和社會的。僅依靠法律,或將法治作為口號并不能使老年人的權益獲得更為妥善的保護。

法治,這個始自梭倫變法而流傳千年的詞匯,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代文明的標志之一,在中國也擁有著極高的號召力?,F(xiàn)今社會,在面對不同領域的問題的時候,“法治”都會作為解決方案被提出,而忽視了其本身所應適用的區(qū)間。事實上,法律確實乃國家之重器,但是,良法卻是善治之前提。 再次,我們應當對于法的局限性達成共識:即,首先,法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進行社會治理的手段中的一種;其次,反對“法律萬能論法”,應當認識到法律具有它適用的范圍及區(qū)間,而非可以調整世間百態(tài),人情冷暖;再次,法發(fā)揮良好效用的前提是多方相互配合,當其所調控的一方未能完成自己的職責時,法的運行將遇到制約 。 由此可見,在解決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問題層面,我們應當將法律與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結合起來,從而最全面而周到的保護老齡人口的諸多利益。誠如法社會學固有的理論一樣,即便是法治最為昌明的國家,在所謂正式的國家法之外還廣泛存在數(shù)量巨大的非正式法律。法律制度,僅僅是維系著社會生活有序運轉的諸多手段——道德,傳統(tǒng),宗教,神祗,文化等等中的一種,各有自己的體系,舉措與懲罰措施。

四、新思路下完善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基本思考

(一)法律層面

首先,完善我國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律體系。從法社會學的角度看,法律措施與社會規(guī)范措施并舉,并非忽視法律的效力,而是正視在法律效果的真空地帶,有哪些手段可以彌合損失。因此,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是當然選擇。要建立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養(yǎng)老保險法》,《醫(yī)療保險法》等為輔的全方位法律保障體系。

其次,鼓勵老年人參與立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老年人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yǎng)日益提高。而且,老年人是最了解自身需求的人群,讓老年人參與立法,可以直接聽到老年人的呼聲,提高立法的質量和效果,并且可以提高老年人參與社會發(fā)展的積極性,同時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二)社會生活層面

首先,開展道德教育活動。在社會上樹立“敬老”、“愛老”的風氣。家中長輩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表率教育后代要孝敬老人。利用我國的千年文化傳統(tǒng),在社會上營造“孝道”文化氛圍。并力求在法律的調解制度中實現(xiàn)國家法與倫理法的高度一致和和諧。每一項社會制度的構建都不是憑空想象的,其均有著根治于社會成員內心的情感需求與理性考量,在社群心理上獲得對于“孝道精神”的推崇是保障老年人權益的最基本也是最本質的要求。

其次,注重精神贍養(yǎng)?,F(xiàn)如今,物質需求已經(jīng)并非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最主要的訴求,他們真正渴望的是兒女的呵護與陪伴?!俺;丶铱纯础比敕ㄊ欠ㄖ芜M步的表現(xiàn),但其僅僅是原則性規(guī)定,相關的法律責任卻鮮被提及。這樣的法律邏輯固然有“恤老”、“愛老”的精神在其中。但必須指出的是,真正讓兒女常回家探望父母的絕非是冰冷的法律的約束力,而是其內心的孝義的召喚。就其效果而言,不具有約束力與懲罰力的法律的效力遠不如已經(jīng)長久存在于人心的社會規(guī)范對其的制約有力。

篇(7)

論文摘要: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的民族。然而,當前我國少數(shù)大學生的道德水平相應地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引起有關邵門的注意。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大學生道德水平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傳統(tǒng)進德觀念,對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的具體要求展開了相關論述。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對整個民族的發(fā)展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注重勤儉節(jié)約、奮發(fā)向上、孝敬父母等。然而,當前我國高校中,部分大學生存在著某些相應的道德水平低下的現(xiàn)象,這需要我國傳統(tǒng)道德對大學生德育工作提出相應的要求。

1當前大學生道德水平現(xiàn)狀分析

當前我國大學生道德水平可以說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積極一面來說,由于大學生都受到過高等教育,在一些是非問題上通常有較為正確的判斷,比如往往注重社會的公平等,他們對社會上一些偷摸拐騙的現(xiàn)象表示憎恨并能堅持斗爭。然而另一方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在某些問題上表現(xiàn)出道德意識薄弱的面。本文主要就對大學生道德意識中消極的一面展開相應分析。

第一,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的現(xiàn)象嚴重。在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各種商品和服務琳瑯滿目,一些大學生貪圖物質上的享受,同時在一些場合鋪張浪費,盲目攀比。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緊跟“時代潮流”,身上的數(shù)碼產(chǎn)品一直都是最新款。另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甚至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好的學生,在這種現(xiàn)象的影響下,也盲目攀比,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坝蓛€人奢易,由奢入儉難”,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勤儉節(jié)約的民族,當前大學生這種拜金主義思想,奢侈浪費的現(xiàn)象需要運用我國古代的有關傳統(tǒng)道德來加以教育。

第二,貪圖享受,懶惰。一些大學生經(jīng)歷過高中的勤奮,然而一進入大學就覺得自己熬到頭了,可以輕松地過完自己的大學生活,逐漸養(yǎng)成貪圖享受,懶惰的壞毛病。一些大學生成天在宿舍睡覺和打網(wǎng)絡游戲,為此甚至犧牲上課的時間。這些大學生在平時不好好學習,貪圖享受,一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古人云:“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等,這些都是勸誡人們要勤奮,不能過于貪圖享樂,墉懶成風。

第三,一些大學生“孝道”的缺失。在一些大學生中,由于長期不在父母身邊,同時一些高校也不太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中有關“孝敬父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表現(xiàn)出“孝道”的缺失。一些大學生在外求學,體會不到父母在家中為自己的擔心和操勞,從來不給家里主動打電話問候父母,即使主動聯(lián)系父母也是張口要錢。很多家長感慨:孩子讀的書越多,反而對父母的親情越冷淡了。另外,加之上文提到的一些學生盲目攀比,拜金主義,這些錢都來自父母,有些學生甚至虛報學費等手段來欺騙父母。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注重“孝道”的民族,在古代很多文化精粹都專門強調“孝”的價值,最為著名的當屬《二十四孝》。

當然,目前我國大學生一些道德水平消極面不僅僅只體現(xiàn)在以上幾個方面,本文僅選擇三個主要的方面,通過結合我國傳統(tǒng)道德來對相應的大學生德育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

2中國傳統(tǒng)道德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的具體要求

我國古代文明源遠流長,傳統(tǒng)道德觀念深人人心,這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相應的基礎和條件,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相應的具體要求。

第一,傳統(tǒng)道德內容需要同大學生德育工作內容相結合。針對上文提到的一些大學生具體的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高校有關部門需要結合我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相關內容來開展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比如針對一些大學生鋪張浪費等現(xiàn)象,高校有關部門可以結合《周易》中“君子以儉德辟難”、《尚書》中“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左傳》中“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等有關內容來倡導學生節(jié)約,反對浪費;針對一些大學生貪圖享樂、懶惰的現(xiàn)象,可以通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寶劍鋒從磨煉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相關內容來勉勵大學生勤奮上進,同時針對部分大學生孝道的缺失,可以根據(jù)《論語》中“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等有關內容加強對學生“孝道”的教育。

高校本身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大學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有關部門通過發(fā)現(xiàn)大學生道德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這些問題去尋找我國傳統(tǒng)道德中相關內容,找到結合點,把這些相關的傳統(tǒng)道德貫穿于大學生的德育過程中,促進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第二,根據(jù)傳統(tǒng)道德觀念,加強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塑造。當前一些大學生存在道德缺失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其道德觀念意識不強,需要高校管理部門加強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塑造。例如,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一些大學生鋪張浪費,主要是節(jié)約觀念薄弱,具體表現(xiàn)為對他人勞動成果的不夠珍惜。在市場經(jīng)濟社會的今天,高校有關部門需要強調“儉以養(yǎng)德”,以此來塑造大學生的節(jié)儉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通過節(jié)儉來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才能富國富民,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做出貢獻。總體來說,針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薄弱現(xiàn)狀體現(xiàn)出各種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高校有關部門在德育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道德融人到德育工作中,以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

第三,傳統(tǒng)道德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注重“孝道”教育。“百善孝為先”,可見在我國傳統(tǒng)道德中,“孝”具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我國高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幾乎還是一個盲區(qū),而在大學生中又確實存在這“孝道”缺失的現(xiàn)象,所以這勢必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注重“孝道”教育。學校可以開展相應的活動來推動大學生“孝道”教育,比如可以舉辦孝子演講比賽,讓本校學生的故事來感化同學,讓他們認識到孝敬父母是為人之本;另外可以開展相應的主題團日活動,讓學生自己參與有關孝道的討論,讓大學生自己去認真體會“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含義。另外,高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一些更加有實際意義的活動,比如向學生提供免費撥打父母電話的服務,此外還可以組織相應的自愿者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附近的社區(qū)老人關愛行動。通過這種實際行動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孝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 欧美性黑人极品hd| 成人色网站|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 1区2区3区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 久久免费看黄a级毛片|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欧美性猛交|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五月|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精华液|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国产午夜伦鲁鲁|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被猛男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欧美老人与小伙子性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