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教育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由于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承載了對職業教育的研究、指導、服務、學術交流等諸多使命,少于對理論學理的深入探究;簡單化的思維式妨礙了職業教育理論的豐富多樣和研究方法的多姿多彩;中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遭遇強勢西方學術時的失語以及市場經濟下功利化學術泛濫,職業教育及其研究邊緣化,使職業教育理論呈現指導職業教育實踐的吃力感提出了建設職業教育理論的兩大方法:夯實職業教育理論的學術根基;構建中外職業教育科學結合的理論構架,并進一步強化理論原創意識。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恢復發展的中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除了我們已經取得了有日共睹的成績外,我們也大致可以探察到以下兒個存在的問題一是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承載了對職業教育實踐的研究、指導、服務、學術交流等諸多使命,惟獨沒有完全的白我本色,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往往滯留于更新觀念的層面,而少于對理論學理的深人探究;二是意識形態—反映論成為當代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主耍的哲學依據,妨礙了職業教育理論的豐富多樣和研究方法的多姿多彩,簡單化的思維模式也使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在一個狹小話語體系里運行,未能形成自己的話語運作規則和學術建設規范;,是改革開放以后西學強勁東漸,尤其是在上世紀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西方文化思想毫無遮攔地洶涌而人,中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遭遇強勢西方學術時出現失語。恰如東施效擎、邯鄲學步,巾國許多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者在高度亢奮地將西方形形的新潮職業教育理論和方法挨個操練一番之后便無計可施了,陷人了進展不理想的境地;四是市場經濟浪潮攪擾了人們內心的平靜,功利化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逐漸增多。針對職業教育理論的困窘,許多可貴的學術潔問、有益的學科研究與理論探索早己在職業教育理論界廣泛而深人地展開,人們見仁見智,力圖激活職業教育整個學科的生命力。筆者由此提出建構職業教育理論的兩大方法夯實職業教育理論的學術根基;.搭建中外職業教育科學結合的理論構架,并能潛沉思慮進一步強化理淪原創意識。
一、夯實職業教育理論的學術根基
導引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著,就是要構建職業教育理論的兩條知識構建思路,夯實職業教育理論的學術根基。一是突破簡單化模式。求索多樣化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學術根基的奠定須在兩個層面展開,首先要突破簡單化模式其次要突破生吞活剝。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跨人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也匯聚在思想解放的大潮流中新時期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的重大功績在于為職業教育正名,呼喚職業教育獨特的理論特性改革開放初期的職封合理論研窮建設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方面,價值觀念更新,為研究進一步展開提供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它又作為知識分子主體意識與獨立精神的話語表征而承擔某種啟蒙的任務。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西方的種種職業教育理論思潮、流派、理論和方法蜂擁人境,在中國職業教育領域掀起巨瀾,也催生了各式各樣的新潮研究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研究者多處于經驗模造’,階段,其理論研究大多是他者理論的移植或中國化翻版中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的現實使得我們有必要堅決擯棄對他者理論和方法生吞活剝的不良消費習慣,力圖機智地吸納其精華、壯己之筋骨二是加強理論與職業教育實踐的聯系。毋庸置疑使理論獲得生成和提升的不竭源泉是埋論與實踐相伴相生任何理論無不受具體實踐的浸潤、催發和孕育,井經此后繁富的實踐活動的檢驗和確證得以逐步發展、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理論應熱切關注職業教育實踐活動尤其是當下的職業教育活動),垂聽職業教育實踐的要求與呼聲,并對新現象、新間題作出迅捷應答。強調和突出職業教育理論的實踐性品格,既能夠使我們在理論研究和教學時尊重客觀、實事求是,避免主觀臆斷;又可以推動職業教育理論隨實踐變化而動態發展;還勢必彰顯職業教育理淪研究建設鮮活的時代性。當前職業教育理論研究著作存在著“下少’。的現象,即成為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界重要話題的少,被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者引用和摘錄的少,作為私人購置藏書的少。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由于與職業教育實踐和現實經驗的架空、疏離而既不能使閱讀“覽無遺功”,也無法令批評“準的有依”,這也是近年來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對職業教育實踐指導乏力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的任務并不是作孤立的事實分析,解釋一個又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要將廣襲的職業教育實際視為整體進行探究,以提取普泛的經與規律。我們著力強調職業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密切結合,旨在由此拓展職業教育理論的探索疆域,開掘新的理論發展資源,提供更有效率的對職業教育實踐的指導。
關于民辦職業教育的舉辦,在我國職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說我國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社會需要基礎上已經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所存在的問題在于缺乏理論上的研究與實踐基礎的驗證。關于我國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樣也存在著諸如能否營利、對民辦職業學校管理薄弱諸類問題,在此我們不作太多的議論,僅就民辦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幾個問題進行研究。
一、民辦職業教育的性質與任務
在探討此問題前,首先應明確民辦教育的概念及應用領域。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辦學主體是否具有政府權能為標準而將學校劃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指由政府直接舉辦的學校,私立學校指由非政府機構舉辦的學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權能的社會力量。在此我們也認為,民辦學校即私立學校,所有社會力量舉辦的教育都可稱民辦教育。按照國際習慣一般將民辦教育稱為私立教育較為合適,在中國則以民辦教育較符合國情與教育發展形勢。故在一般描述國外民辦教育時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國情況時則以民辦教育統稱之。
國際私立教育發展與成熟的歷史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與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與公共性,二者是保證私立教育存在與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教育的民主化將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作為廣泛的民辦教育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則促進和保證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則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發展的基礎。這些屬性,保證了私立教育在歐美等國延續了幾個世紀的發展,與公立教育相比日益顯示出其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如美國私立教育已逐漸從昔日的宗教教育為主發展為與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與內容、在教學及管理上獨具一格的學校。日本私立教育的產生及內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影響,通過法制化手段保證及促進了私立教育的發展,使教育從貴族階層的特權普及入一般民眾社會,實現了教育的大眾化。但是無論何種原因,可以說,私立教育的產生與發展是基于一定的社會政治背景基礎上,社會的需求最終促成了它的存在與發展,補充公立或國辦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種教育的機會與權利,其性質與任務也是緊緊圍繞社會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說以往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私立教育以進行知識傳授及普及教育,滿足不同社會階層的教育需求為主,而現代社會的私立教育則更多地傾向于滿足個體需要,追求社會多樣化發展的內容與要求。這也反映出現代社會對教育系統的價值與內容的重新認識與定位。可以說,私立教育的性質與任務是隨著不同的社會發展與需求而進行變革,以保證其存在的價值與合理性。
二、私立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層次與規模
從世界教育發展歷史來看,公、私立并舉的教育體制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類社會傳遞文化遺產的一種工具,僅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發展時期發揮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國的教育體制中各級各類學校都是由國立、公立、私立三類學校構成。從教育類型來看,各類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學校,但相對而言,屬于普通教育內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職業教育易得到發展,因此,世界各國教育體制中屬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較為發達;從各類學校發揮的作用來看,傳播宗教知識內容一直作為私立普通教育機構的主要教育教學內容,這也就限制了以傳授技能與技術為主的私立職業教育的發展。由于職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對私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一些現實要求,如教學內容與手段的限制。何種類型與層次的私立職業教育發展最為合適,或那一層次的教育最適合私立職業教育的發展,認真學習發達國家私立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發現在大多數國家的中等層次的職業教育由國家承擔,而中學后或培訓性質的職業教育則大多數為私立的職業教育,如美國,由于其教育體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職業中學相對較少,因此所有中等層次的職業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學實施,這類公立中學設有一定數量的職業課程。而屬高中后非學術性、非學歷教育的職業培訓學校則大多為私立性質,據統計在美國這類學校目前已達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時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絕大多數的中學畢業生都將在畢業后繼續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國除為繼續進行學位課程的公立性的社區學院外,大量的是屬于私立性質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據統計這二類機構的比例為1比6,也就是說在美國屬于中學后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大多數為私立的。日本的情況也是如此,據有關統計資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屬于高中后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中最為發達的是私立高等專科學校和專門學校,共有2494所,占總數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學499所,占84.4%。總結美日二發達國家私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經驗,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私立職業教育或培訓在非學歷教育和中等層次之上發展較為合理并能獲得較大的價值;在高等職業教育層次或在屬于職業技術培訓內容方面更易獲得發展。美日二國私立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私立高中后職業教育與培訓是職業教育的內容主要承擔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
三、民辦職業教育與企業辦職業培訓的關系
關于此問題,主要的模糊認識在于①企業教育是否也是民辦教育,特別是在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后,企業的辦學行為與辦學主體與企業的所有制間的關系問題;②如果企業辦學屬于民辦職業教育范疇,但現實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純粹意義上的民辦職業教育,其與民辦職業教育的不同點在何處;③如果企業教育隨著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作相應的改革,企業作為民辦教育如何發展;④我國企業教育與國外企業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業教育不能成為企業內的獨立存在體,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與義務的前提下,其民辦意義體現在何處。
對此類問題,本人認為,①企業職業教育屬于民辦職業教育,這是由企業的所有制性質決定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公開,管理科學”,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正在逐步成為市場主體和自主經營的經濟實體,經營權與所有權的變化,決定了其所從事的職業教育的性質,私營企業、個體企業、合資企業所進行的教育與培訓活動當然屬于民辦職業教育或私立職業教育,必須明確的是,企業教育尤其是企業開展的培訓,是以企業發展為本,企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人才,以滿足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需要。企業教育成為企業發展行為,企業教育與企業生產與經營納入同步發展軌道,這樣企業教育行為也屬于企業的一種經營行為。但是企業辦學由于企業性質的復雜性,使得辦學主體及性質也呈現出多種特性。在企業教育類型上,從國外情況來看,有企業與企業聯辦,企業與社會聯辦,企業委托其他企業、行業、社會辦等,企業給予經費資助或提供教學實習場所。
②企業職業培訓屬于民辦職業教育,而且隨著職業教育多樣化的發展,企業開展的職業教育將成為今后民辦職業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組成部分。理由在于國家對于民辦教育的鼓勵與支持政策和企業職業培訓發展為民辦職業教育的社會必然性。1997年頒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其中明確指出社會力量是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這樣企業所承擔的教育形式在法律上已成為社會力量辦學的組成部分。另從我國國情來看,能夠承擔一定的社會教育任務及職業培訓的機構,大多數是一些企業或由行業組織的培訓機構,可以說,企業辦學一直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特色,但企業的改革沖擊最大的也是企業辦學這一領域,如何在企業所有制形式轉變過程中,使企業的辦學適應企業轉變需要并及時作相應的改革,是企業教育繼續存在與發展的關鍵。目前企業教育向民辦教育體制轉變,并與其它培訓機構進行多種形式的聯合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四、民辦職業教育與政府的資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國家的私立學校大多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接受政府資助,政府在經費上的資助,使私立學校具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這也是維持和發展私立學校的必要條件,同時政府通過對私立學校的資助,有效地實現對私立學校發展的控制,保證私立學校成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并發揮作用。可以說,政府的扶持政策與財政資助,是私立教育發展的保障條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私立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國外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資助包括低息貸款、稅收優惠、政府資助,在日本最為著名的為1970年的《私學振興財團法》和1975年的《私立學校振興援助法》,自此,政府對私立學校的經常費用補助金,最高達學校經常費用的50%。另有一種形式是通過對民辦學校學習者進行資助的方式來實現的,例如美國聯邦政府主要以學生貸款、獎學金、專項補貼等方式進行資助,這種資助保證了有才華、但受經濟困擾的學生能夠接受平等的、較好的教育機會與權利,學校則通過穩定生源、質量提高而間接受益。
但是必須明確的是,國家對私立教育的資助,是私立教育獲得與公立教育發展的同等條件,承擔相同的任務,且政府有足夠的財力與物力來扶持私立教育發展,并通過資金資助作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備這種條件的情況下,政府如何發揮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職責,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
五、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的途徑與形式
私立教育在實行自由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獲得了很快的發展,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和經濟驅動,東西方經濟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我國如果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純私立教育只能是少數,民辦教育的發展還是應該立足于中國國情與現實需要。對于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可能還是以通過對現有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以形成辦學主體多樣化的形式而實現,諸如國有民辦、民辦公助、政企聯辦、依托名牌學校來辦、中外合資辦學等多種類型。在這方面,我們也進行了一些試驗與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經驗與成績,如浙江省開展的公辦職業學校改制試點,實行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與促進社會力量辦學,加強企校聯合,推行“國有民辦”相結合。寧波在職業學校推行的“國有民營”改革試點,在辦學質量較高,效益較好的國有學校實行民辦運行機制,逐漸減少政府投入,增強學校活力。溫州市所屬甌海區301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中,屬于國有民辦的3所,民辦公助的138所,企業家合作辦學的18所,部門、社會團體辦學的11所、私人辦學的131所。而江西省則探索出了一條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路,如新余市職業教育實行的“一校兩制,校中設校”的模式。可以說,目前我國民辦職業教育在改革原有單一辦學模式的過程中,已經探索出一些發展的途徑與模式,民辦職業教育已成為當地發展職業教育的生力軍。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實現了與辦學體制改革的緊密結合。
同時,發展民辦職業教育也存在著巨大的潛力與社會需求,現有公辦職業學校在辦學上存在著諸如教育投入不足,學校數量不夠,專業設置單一,畢業生分配困難,管理體制上的不暢等問題,而目前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仍很大,據統計,全國每年大約有1450萬初中畢業生,其中約有350萬初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仍然有近1100萬初中畢業生需要接受職業教育,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每年招生數大約在420萬人,這樣還有近700萬初中畢業生沒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今后中國民辦職業教育將隨著教育體制,特別是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改革而成為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今后教育加快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因此,研究探索中國民辦職業教育的特色與發展方向,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任務。
參考資料:
邵金榮張文《美國私立教育:歷史、現狀與啟示》教育研究1994.6
董明傳王志強《日本私立教育概況及啟示》中國成人教育1994.2
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承辦
19825681 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困境的時代表征 莊西真 《教育發展研究》 2016年第9期 13500字
19825682 技術與技能辨 姜大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18500字
19825683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教育新視角 梁家峰 張潔 《中國高等教育》 2016年第10期 9500字
19825684 地方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外溢:區域模式及其影響因素 崔盛 潘昆峰 《中國高教研究》 2016年第5期 16500字
19825685 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教性及實現機制研究 周建松 《中國大學教學》 2016年第5期 8200字
19825686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職業教育體系創新 習凌冰 沈小碚 《教育與職業》 2016年第9期 13200字
19825687 多主體協同:我國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思考 肖鳳翔 付小倩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5期 9600字
19825688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機制及保障措施 曹曄 劉宏杰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3期 8800字
19825689 中職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閆志利 邵會婷 《職教通訊》 2016年第13期 10500字
19825690 廣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現狀及對策研究 陶紅 楊陽 《職業教育研究》 2015年第5期 8500字
19825691 新疆南疆地區中職教育發展分析――以和田和喀什地區為例 房風文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5期 8400字
19825692 四年制高職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丁明軍 易燁 陳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8800字
19825693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內部治理機制:框架與推進路徑 翁偉斌 《中國高教研究》 2016年5期 12100字
19825694 高職教育園區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多元競合模式――基于合作競爭理論 曹叔亮 《職教論壇》 2016年第13期 10100字
19825695 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述評 吳益群 范可旭 《教育與職業》 2016年第9期 10200字
19825696 社團法人型職教集團的有效運作研究 王志偉 《職業教育研究》 2015年第5期 9100字
19825697 技術素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哲學思考 程宜康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3期 10500字
19825698 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的協同構建 劉杰 《中國高教研究》 2016年第5期 9800字
19825699 應用型地方高校課堂教學元評價研究――以貴州省某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評價為例 吳金航 全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第5期 11200字
19825700 “敘事”:職業教育“現象學”課程研究 路寶利 《職教論壇》 2016年第13期 15200字
19825701 雙師型教師現實生存處境下的培訓需求與對策 曾本友 《教育與職業》 2016年第9期 9900字
19825702 現代農業視角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實困境與制度設計 劉西濤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3期 8800字
19825703 成人學習研究的現狀審視與未來瞻望――基于文獻分析的視角 羅建婷 《職教通訊》 2016年第13期 7100字
19825704 我國成人教育期刊的歷史發展回顧 孫培東 徐明祥 《中國成人教育》 2016年第10期 9500字
19825705 請過來: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培訓的有效性研究 祝蕾 于蛟 胡宇 《職教論壇》 2016年第13期 8100字
19825706 如何推進我國的終身學習進程――英國推進終身學習的新舉措及其啟示 吳雪萍 趙婷 《教育發展研究》 2016年第9期 12000字
19825707 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王正東 琚向紅 《中國遠程教育》 2016年第5期 13000字
19825708 民國時期中國成人教育學本土化探索研究 桑寧霞 劉麗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5期 10500字
19825709 論高等職業教育學在中國的興起和演進發展 唐成人 王續琨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3期 8800字
19825710 德國企業參與學徒制培訓的成本收益分析與啟示 冉云芳 石偉平 《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12300字
19825711 淺析德國應用技術大學與政府關系的特點 姚加惠 《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16100字
19825712 國外現代學徒制成本分擔機制探析――兼論現代學徒制企業的成本與收益 鄭玉清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5期 8800字
19825713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經濟解釋 勵效杰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3期 8800字
19825714 美國高校新教師發展的問題與策略 孔令帥 趙蕓 《外國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16200字
19825717 高職院校縣域服務能力評價體系研究 熊惠平 夏寧滿 《教育發展研究》 2016年第11期 13500字
19825718 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空間分布及其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 勞昕 薛瀾 《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16100字
19825719 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研究 陳齊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7900字
19825720 構建“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 嚴建華 魏江 《中國高等教育》 2016年第12期 9500字
19825721 應用型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變革的法理依據與模型建構 劉向兵 姚榮 《中國高教研究》 2016年第6期 8900字
19825722 閩臺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探索 劉國買 譚軼群 《中國大學教學》 2016年第6期 9800字
19825723 應用技術大學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探析――兼論地方高校轉型應用技術大學 郭康 《高教探索》 2016年第6期 9200字
19825724 以供給側改革思路提高高職教育吸引力 許紅菊 韓冰 《職教論壇》 2016年第16期 9800字
19825725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需多視角加深理解 曹曄 《教育與職業》 2016年第16期 9500字
19825726 高校轉型的語境整合與路徑選擇 孫善學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8期 11400字
19825727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的制度學邏輯分析 羅汝珍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6期 10500字
19825728 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考 鄂甜 《職業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 7500字
19825729 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發展分析 張志 趙鵬飛 李海東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8期 6600字
19825730 西北五省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支出影響因素研究 蔡文伯 唐鳳瓊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6期 8800字
19825731 發展視域下拓展性校企合作育人共同體運行機制研究 于友成 許邁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8800字
19825732 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研究 李夢卿 楊秋月 《職教論壇》 2016年第16期 12100字
19825733 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鄧志新 《職教通訊》 2016年第16期 10500字
19825734 戰略管理視域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戰略規劃與戰略執行 唐高華 《教育與職業》 2016年第17期 7700字
19825735 高職院校科研投入產出及效率探析――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王曉華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7期 8800字
19825736 高職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基于73所高職院校的實證研究 郭靜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第6期 10100字
19825737 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黃錦棠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8期 7100字
19825738 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師發展機遇與應對策略 胡苗苗 趙志超 《教育與職業》 2016年第18期 9200字
19825739 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職業教育三問 張勝軍 馬建富 《教育發展研究》 2016年第11期 8600字
19825740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困境的突破 楊燕 《職教通訊》 2016年第16期 7600字
19825741 臺灣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結構分析及啟示 歐劍鋒 《職業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 8600字
19825742 職業教育與外出農民工就業類型――基于CLDS2012數據的實證研究 李中建 李佳楠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6期 8800字
19825743 民國時期中華職業教育社年會研究(1917-1937) 陳夢越 樓世洲 《職教論壇》 2016年第16期 15600字
19825744 中國成人教育文化的記憶與傳承 郭凌雁 曾青云 《中國成人教育》 2016年第11期 9500字
19825745 遠程開放教育以面授導學促進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 沈S 林翠平 《中國成人教育》 2016年第12期 8300字
19825746 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質量保證體系初探 李令群 《中國遠程教育》 2016年第6期 11300字
19825747 歐洲國家“雙證書”互認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肖鳳翔 劉丹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第16期 8800字
19825748 不同經濟水平國家(地區)城鎮化進程中教育發展的經驗探索 霍明 陳昌盛 李婷 《外國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16100字
關鍵詞IT職業教育IT學歷教育職業素質
1概述
人才是國家IT產業的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IT企業和人才市場卻出現了非常矛盾的現象:一邊是IT企業很難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卻發現有很多大學的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①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重基礎,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習能力的養成而不是一時技術技能的訓練;②教材體系的改革難以適應IT技術的發展;高校教材對實際IT人才的培養缺乏具體的指導性,僅僅在教學總綱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沒有做到統一,各個學校和各個老師仍然僅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選擇相對合適的教材。如何實現基礎理論、創新能力和實用技術的有機融合,培養出具有完整理論知識體系結構、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人才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內容。
1.1目前IT學歷教育的現狀
首先,一部分大學生在從高中教育到大學教育過渡的過程中,還沒有及時調整心態,切換身份。其中一部分學生放松了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對知識的掌握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進而造成缺乏實踐經驗和實際的動手能力。結果是絕大部分大學生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但并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已經具備了迅速適應企業環境的工作技能和職業能力。
其次,IT學歷教育體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問題。比如,大學教學體系不能隨時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存在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況。同時,大學學歷教育周期長,專科三年,本科四年,無論三年還是四年時間對于IT技術和市場的發展都不是一個短的時間。計算機硬件的發展規律是每18個月就有一次新的變革,軟件行業的變革也不會超過兩年。所以往往造成這樣一個現象:大學四年學到的某些知識在畢業的時候就已經過時了。為了找到工作,必須重新學習當前市場最新的技術。有報道稱,到國內某知名IT培訓機構來培訓的學員中,70%是計算機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他們在學校學了三四年計算機,卻還需要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造成資源的浪費。
第三,IT學歷教育是以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為主導思想的,并不是以就業率作為第一指導方向,而是更側重于大眾化、基礎化和系統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長周濟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說,到2005年年底,中國的高等學校數為2300余所,在校大學生總數已超過2300萬人,高等教育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21%,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歷史目標。周濟同時指出,注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強調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著力于分析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刻苦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歷教育的這個主導思想導致了以下情況的出現:如果大學畢業生沒有在大學期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并有針對性進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那么就難免面臨畢業后就業難的現狀。
1.2正確處理與解決這些矛盾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29歲的楊先生在深圳一家國內知名IT企業擔任部門主管,他告訴我們:招聘人才企業看重的是實際操作能力,不能說學歷完全沒有用,但是在IT行業,能力遠遠比學歷更重要。何況IT業是一個不斷更新與發展的行業,“我們平均一個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訓,才能跟上步伐,適應發展,否則就會被淘汰”。
上面這個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學歷教育的普遍現象,但卻折射出了學歷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歷教育期間,學習的都是基礎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需要在課外花大量時間去實踐、鉆研和領悟。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學生在學歷教育期間,無法得到好的引導,很難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沒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因此到了大學畢業時,知識體系就已經落伍了,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培養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將很難迅速適應企業的環境,也就很難受到招聘企業方的青睞。這是造成目前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大學應屆畢業生零工資就業的“怪現象”,而且給已經在職的公司職員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是多么大,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因此,解決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要從解決人才培養這個根本問題開始著手。
2IT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定位與分析
目前國內對大學的定位有各種分類原則,根據現在較為通行的大學層次劃分,中國1400所高等學校中研究型大學和教學科研型大學分別約占中國本科大學的14.29%和65.10%。這樣的大學以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為主。這些大學的教育內容相對來說偏重理論化教育,重在培養研究型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實上社會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備實際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由此可見大學學歷教育的目標和國內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以應用為目標,按應用需要設置課程,在教學上以就業為導向,從應用入手,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實,95%以上的人是為了應用而學習的,他們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用計算機工作,用計算機去解決問題,成為計算機應用人才。也就是說,IT技能教育培訓的學生,學生目標非常一致:學以致用,為畢業后找到一份合適的,滿意的工作。所以學習的勁頭比較足,目標明確。
3職業教育的特點與優勢
IT職業教育能夠在社會上得到認可,其實與其本身緊跟市場,面向就業等特點有很大的關系。
3.1課程體系版本更新緊跟市場需求
IT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緊跟市場需求,一般每兩年就能根據市場需求升級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統一的自編教材。這些教材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對學員掌握相關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使得IT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相對來講更加實用。
3.2強化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綜合培養
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強調計算機專業技能的培養之外,始終強調職業素質教育,并且著重突出兩者的綜合教學。其實企業需要的人才更多是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同樣優秀的綜合型人才,眾多企業甚至認為,職業素質比專業技能更為重要。專業技術技能更新快,通過短期的培訓可以強化,但是職業素質的培養卻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且職業素質也是決定人才未來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綜合以上,企業更需要動手能力強和職業素質高的綜合性人才,而不僅僅是學歷高的人才。IT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無疑比IT學歷教育更好地迎合了這一點。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學習習慣
IT職業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學習的習慣,其可以說基本顛覆了傳統的IT學歷教育的方法。大學學歷教育中,IT相關專業的上機和實驗的時間遠少于理論課程,這導致學生在學習后理論相對清楚,但是不會動手使用。與之對比,IT職業教育采取理論課和上機實驗課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論后上機,能夠及時對理論課的知識進行消化,并且還有專門的上機實驗課來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3.4周期一般比較短
IT職業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較短,從幾個月到一年多,最多不會超過兩年。周期短而學員必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會IT技能,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學習氣氛相對緊張,學習節奏相對較快,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也強化了技能。這種短期IT技能強化培訓也正符合了IT技術快速發展的節奏,也保證了學員學到的技能能夠符合企業人才的需求。
4解決方法
4.1調整IT學歷教育的導向
IT學歷教育可效仿職業教育,以市場為導向并及時修改教學體系。同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給大學計算機學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學院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的體系結構,擬定出符合市場要求的培養計劃,培養出更具專業針對性、更貼近市場需求,更受招聘企業方青睞的大學畢業生。
4.2調整IT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
IT學歷教育可進一步加大上機實驗課的比重,加強上機實踐課的效果。大學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很多的計算機專業課的考試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試的方式作為學生對該門課程掌握情況的評判標準。這樣的考試導向使得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弄清書本上講的知識點,就等于掌握了這門課程”的想法。老師在教學上也勢必會出現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式,而輕視了實踐環節。所以,學校可以在加大對上機實踐課的比重,加強上機實踐課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大學生的實際編程經驗。
4.3改善IT學歷教育的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
面對市場的爭奪,學歷教育并不是沒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這一問題。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參與技術研究就是尋求突破的途徑之一。在北京大學,與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的合作實驗室就為信息學院在讀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際操作平臺。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說道:“這里與外面的企業沒有本質區別,我們參與各種項目開發與技術研究,動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擁有這樣良好的條件,畢竟尋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沒有什么“名氣”的學校。資源匱乏的實驗室,根本無法容納逐年遞增的本科生。所以,尋找與高校合作的合適企業,改善實驗室環境都成為了改善教學資源匱乏的重要解決途徑。
4.4培養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要做到教學內容跟上市場發展的需求,教師隊伍的培養和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教師需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清楚地講授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有實戰的工作經驗,也就是實際的項目經驗。所以對教師隊伍的選拔和培養,不僅僅只是以能上課作為衡量標準,還要強化實際項目經驗的培養和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所以要提高教學的質量,授課效果良好、項目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了核心。
4.5IT學歷教育可進一步加大對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現在的畢業生最欠缺什么素質?企業重視新進員工什么素質?外語流利、專業知識扎實還是計算機應用熟練?”這些問題應該由人才市場上的買方——企業來回答更具有說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單位發放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等“軟實力”已經成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畢業生素質,反倒是計算機、外語水平、專業知識等傳統指標逐漸退居二線了。
綜上所述,如果大學學歷教育能夠吸納IT職業教育的經驗,加大和改進教學實踐環節,模擬企業化環境來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并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和培養,這對于縮短大學應屆畢業生和企業適用的職業人之間的距離,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輸送更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將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歷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資源。
關鍵詞:青年職業教育 素養開發 原則 途徑
中圖分類號:D432.6;G71 文獻標識碼:A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加強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建設,做好素養開發是當前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青年職業教育者是高職學校師資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職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將直接影響后續畢業生的質量。本文將對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養開發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1 素養開發內涵介紹
素養就是指一個人的修養。素養與素質內涵大致相同,從廣義上來說,素養就是指個體的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能力或者道德素質等等。所謂素養開發就是指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個體進行培養,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更好地進行自己的本職工作。從總體上來說,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整體性的特征,它由職業素養和綜合素養兩部分構成。第一,職業素養可以分為三部分: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能力由教學理論、教學技能和學科知識構成,實踐能力則主要是指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動手操作能力,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較高的實踐技能和動手操作技巧,才能夠適應當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第二,綜合素養主要是指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對工作的認真程度或者服務意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養開發就是加強對其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使其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
2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素養開發的基本原則
2.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指,在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素養開發的過程中,要堅持以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發展成長為根本,要遵循青年主體的意愿及需求。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是素養開發的對象,同時他們也是素養開發的主體,在整個素養開發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提升素養開發的效果,提升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素養開發的過程中應發揮青年主體的能動性,要尊重各個青年主體的需求,發揮他們的價值,從而推動青年教育工作者的全面發展。素養開發的過程中應該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要將其與各種培訓開發途徑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尊重、了解和信任各個青年職業教育者,為其需求做好服務。
2.2堅持公平原則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素養開發的過程中要堅持公平性的原則,讓所有的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都擁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到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培訓過程中來,而不是僅僅讓那些青年骨干參與素養開發工作。過去,我國職業院校往往是從所有的教師中挑選部分骨干教師參與素養開發與培訓,這確實從某種程度上提升了部分骨干員工的專業水平及業務素質。但是,這種素養開發的效果具有局限性,很難帶動整體素質的提升。同時,這種篩選式的培訓方法也會對部分未入選參與培訓的教育者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打擊其工作的信心及積極性。很多青年教師無法獲得平等的教育科研機會,影響素質教育開發工作的良性運轉。
2.3堅持雙重激勵的原則
素質開發工作中要致力于調動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激勵在青年職業教育工作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勵又可以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部分,物質激勵能夠從較大程度上滿足青年職業教育者的物質需求,并能迅速地發揮激勵作用,與提升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具有直接聯系。但是,人的生活并不僅僅是追求物質性的東西,教育工作者往往更重視思想層面和精神方面的激勵。因此,單純的物質激勵往往難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激勵過程中應采取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措施。精神激勵又可以包括榮譽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措施,從而從較高層面上激發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3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素養開發的途徑
素養開發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從青年職業教師職業發展的實際特點出發,對青年職業教育者進行素養開發培養工作,要遵循層次性的培養開發原則,確保素養開發的效果更好。下文將結合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實際情況,對素養開發的途徑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3.1強化素養開發的教育理念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養開發工作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貫穿于青年職業教育工作的整個工作過程和成長過程。加強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入職培訓是十分重要的,入職培訓時間不應過短,如有條件應在一年以上。入職培訓能夠為青年職業教育者走入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素養開發,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能夠對學校文化有更為清晰的認識,能夠更好地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增加自身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好地實現教師角色的定位和心理轉型。另外,在素養開發的過程中,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好地學習教育學知識以及相關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等等,能夠對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等教育教學規律性的知識有更為深入的認識,深入了解職業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更好地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生培養和教學工作中來。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從而促進自身發展與成長。
3.2發揮“以老帶新”“傳幫帶”的積極作用
大部分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經驗不足,他們需要繼續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溝通技能,提升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和學生管理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政治素養和工作技能等等。這就需要發揮老教師的積極作用,積極開展“以老帶新”“傳幫帶”的活動,幫扶結對指導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形成合理的動力培養機制,加強老教師與新教師之間的交流,形成并發揮疊加互動效應。通過老教師的言傳身教,青年教師能夠更好地提升自我修養,能夠學習老教師的敬業精神。老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帶頭和經驗作用,積極指導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進行課堂教學,幫助他們完善課堂教學計劃,積極開展教研工作,提升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更快地融入到學科教學隊伍中來。
3.3重視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建設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深厚的教學基本功,才能夠更好地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職業院校要積極組織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進行課堂觀摩聽課,并組織進行集體備課、試講和互評,從而學習、探討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意識等。不同的學科教研室要組織新老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也讓更多的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認識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職業院校還應該組織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參與說課比賽,包括多媒體課件比賽、微課比賽等等,并從多方面包括教學內容、方法、效果等對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表現進行總體評價,從而讓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在比賽中端正自我認識,形成合理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形成更高的授課能力和業務能力。
3.4完善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行業進修制度
通過入職培訓和“以老帶新”活動的開展,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技能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就職業院校來說,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加強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實踐技能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要組織青年組職業教育工作者進行行業掛職鍛煉和定崗時間活動等,努力開發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養。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進行行業調研,積極參與實踐鍛煉,形成良好的行業實踐發展氛圍。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能夠從中學習新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經驗,了解前沿科技信息,并明確教育教學工作與實際行業發展之間的差距所在,從而用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5提升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識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科學研究,這也是提升其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提升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教研結合,以研帶教的意識。合理的科研學術交流應該從兩個層面開展,包括學校層面和院系專業層面,要指導青年教師積極選題、課堂申報、可行性分析等,進而引導他們積極進行教研工作。高職院校還要積極完善科研制度及保障機制,從而為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經費保障,并合理獎勵那些表現優秀的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職業院校應重點培養各種科研骨干,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規模,從而帶動整個教育隊伍的共同發展和成長。
4 結束語
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素養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素養開發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應貫穿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工作學習生活的全過程,推動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提升職業院校師資團隊的素養,提升院校的競爭力。通過素養開發,青年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能夠進一步提升,能夠更好地應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也能夠為我國優秀職業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更好地推動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胡倩,劉英.職業教育新形勢下高職青年教師專業能力標準及發展需求研究[J].青年發展論壇,2016(2):37- 39.
[2] 王欣.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青年教師核心素養發展研究[J].職業技術,2017(9):1- 6.
[3] 李勛華.張志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發展困境與對策——來自對全國70位校長訪談調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28- 32.
[關鍵詞]實踐教學 實習實訓 畢業環節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1-0033-02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從精英教育步入大眾化教育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這對提高全民素質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1]但大規模擴招帶來的師資不足和教學條件與設施匱乏也導致教育質量下滑,這也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如何提高創新型人才培育的教育質量、加快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步伐、加強實踐教學改革、確保教學方法和質量適應快速增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廣泛探討的問題。[2] [3]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積極的互動,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4]培育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構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規范的組織機制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5]目前我國大學生實踐教學環節存在一些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現階段大學生的實習實訓模式和畢業論文質量總體欠缺,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佳,這些都對大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急需進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實習實訓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學中,理論教學被廣泛重視,理論教學課程占據了本科教學的大量教學資源,無論是學時安排還是師資配置,但學生在校外實習企業的實習實訓教學內容卻十分薄弱,且課時不多、形式單一。例如,在低年級的認識實習中,學生往往是把時間花在了去實習的路途上,去實習的來回時間很長,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實習單位很遠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而到單位具體實習的時間也很短,好的情況下還有企業的教師比較詳細地講解一下,不好的時候只能大批的學生一起走馬觀花地參觀一下,學生獲取的實踐知識甚少。另外,企業教師指導模式也相對簡單。一般只是以簡單介紹為主,很少有和學生互動討論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學生一圈看下來實習也就結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業單位的安全管理等規定,實習的帶隊教師和實習學生只能坐在車上在工業園區穿行一會,實習就結束了,連下車的機會都沒有,更談不上學習討論了。而高年級的學生生產實習或專業實習雖然持續時間較長,但由于目前有的實習企業因為工作場所有限,出于安全考慮,實習企業只是將學生安排在某個房間內自由活動,沒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的指導教師學習和討論,學生的積極性也受到很大影響。可見,各種不同類型的校外實習實訓中都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實踐教學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機制,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創新型應用人才。
二、畢業論文抄襲嚴重
每到學生畢業論文撰寫階段,大學應屆畢業生上網下載論文和設計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熱門話題。據某大學網上調查公布的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承認自己在完成論文時有抄襲的行為。雖然目前有的工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比例要求達到55%以上,但學生大都傾向于做畢業設計的主要原因是感覺其相對比較省事和方便,少數喜歡做實驗論文,而設計不要做實驗且網上下載更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數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把關不嚴,這更加助長了抄襲造假的不正之風。目前,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抄襲問題十分嚴重,且沒有得到相關學校和教師的足夠重視。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學生畢業論文的總體水平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優秀率連年下降。其中,抄襲現象的日益嚴重是導致學生畢業論文優秀率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就是在畢業生的最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學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實習單位上班,沒有時間和精力認真去做畢業論文。[6]
可見,畢業論文題目的選定應考慮學生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應與社會和企業實際相結合,嚴格規范畢業環節的指導內容和模式,杜絕畢業論文的抄襲和造假行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誠信意識,以達到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目的。
三、畢業答辯走形式
高校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導致畢業設計和論文質量下降的根源。雖然學校制定了關于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選材、開題報告、外文翻譯等硬性指標,也有論文撰寫格式、答辯過程和評分標準等系列文字規定,但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學校論文評閱評語簡單、答辯不規范、答辯委員提問簡單、沒有針對性,學生回答隨意而錯誤很多;有的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答非所問,專業素質很差,所學的一點專業知識還沒離開學校就已經還給教師了。另外,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成績評定不客觀,標準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績評定比較隨意,出現畢業答辯走過場、答辯流于形式等現象。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進而產生只求通過不求優秀的思想,給下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長此以往會產生惡性循環。這一點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試過程中也會體現出來。在面試中,教師會經常問參加面試的學生其畢業論文內容如何以及論文的完成情況,很多參加面試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論文還沒開始準備。一般學生畢業論文答辯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這部分還沒開始準備畢業論文的學生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而這部分考研的學生相對還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可見,需要進行嚴格規范的答辯和評分,杜絕畢業論文答辯走過場的現象。
四、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近來,教育部提出要將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的600多所學校轉向職業教育,實施技能型和學習型兩種高考模式,強調中國解決就業結構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專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等。這些高校將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可見,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現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國當前的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技術技能人才學制短,不能繼續攻讀更高學位。今后中國將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讓學生可以從中等職業一直學到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專業碩士,甚至專業博士。
應用型本科生的實習實訓效果和畢業論文質量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成果,是在企業和學校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嘗試,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增強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極為重要的教學過程。高質量的畢業設計和論文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教學目標,對學生就業與發展都有著顯著的作用。大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與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訓能力、畢業論文質量等息息相關。因此,科學合理地組織好應用型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提高綜合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重要時期。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調整,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將會得到更大地發展和壯大。大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的提高將是一個硬性指標,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水平,努力培養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水平,對建立應用型大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也是未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育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學中必須重點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滿足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薔馨,屈伯俊.關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質量觀和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5):9-10.
[2] 楊春生,孫琴,吳偉.創新型工程應用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J].江蘇高教,2010(1):82-84.
[3] 陳永金,張保華,劉加珍,周長輝.基于環境科學學科特點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科教論叢,2009(1):216-217.
[4] 劉克健.當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0(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