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07:37: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賬務處理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手工賬務處理;同步;中職;專業業務技能;實訓
1會計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的必要性
計算機應用已經在各行業普及,要求財會專業學生要與時俱進,在熟悉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同時必須掌握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方法。要實現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中,將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進行。
(1)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會計工作也從傳統的手工方式步入了電子化、信息化時代。會計電算化的內涵是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是時展的必然結果,是會計發展的方向,是會計工作者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2)對于會計從業者來說,掌握了會計知識,熟通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并不等于掌握了電算化賬務處理。所以,會計工作人員有必要從兩種知識技能的區別和聯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在最后會計綜合實訓課教學中,較多進行手工化賬務處理的教學,不大重視同時進行電算化綜合實訓,電算化只是作為一門學科另行教學,而沒有真正納入到最后的綜合實訓課中。因此,就會使學生在對這兩種方法產生認知上的偏見,認為只要熟通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學了電算化知識,就能兩手都會。或認為,普及電算化了,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已無必要。可見,在綜合實訓教學時沒有對手工和電算化同時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掌握和運用這兩種知識與技能都有很大的影響,對學生今后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看,中職學校財會專業學生在進行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時,有必要對兩種賬務處理同樣給予足夠的重視:①處理的對象是相同的;②處理的內容都主要圍繞賬、證、表三大內容進行;③處理流程基本類似:建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賬下會計信息系統主要是記賬、算賬、報賬為主的管理,電算化下會計信息系統由過去單一的管理發展成為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理。因此,應將兩種賬務處理實訓同步進行,分析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及利弊,讓學生了解它們是相通的。在相互結合、相互印證的基礎上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升華。
通過實際的對比操作,不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賬務處理的技能,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手工化賬務處理并沒有過時,它對實現電算化具有指導性的作用。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電算化的強大優勢,體會到實現電算化對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對會計知識進行探索和創新,做到兩手都懂,做好兩手準備,為日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2傳統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的實施
要實現兩種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綜合教學,首先,要做好相關的組織、計劃工作,包括實訓場所、實訓設備、實訓教材、實訓財務軟件、專業指導教師等。實訓教材資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據會計綜合實訓教程的要求組織確定。其次,做好實訓前的動員,讓學生了解實訓的目的、意義,實訓的總體安排、要求、措施,明確責任、任務、進度等情況,使學生感到仿佛處在真正的會計工作崗位上。在具體教學中,要隨時注意兩種賬務處理的相互比較,使學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兩種賬務處理的共性和區別,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
通過同步實訓對比,使學生明白會計電算化是傳統手工化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并沒有改變傳統手工會計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會計核算仍然要經歷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一基本過程,其核算結果應是完全一致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1)運算方式不同。手工會計以算盤或計算器為運算工具,以筆墨為書寫工具,通過純手工實現會計核算,運算和記錄的速度慢、準確率、效率低。會計電算化是以計算機和財務軟件為媒介,通過人、機對話實現會計核算,運算和記錄的速度、準確度高。
(2)數據處理過程不同。手工會計的技術方法雖然經歷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驟都沒有本質改變。而會計電算化由于采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算速度快,整個核算(運算)過程形成了一體化,是在傳統手工會計基礎上實現的一次技術飛躍。
(3)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會計是將會計信息數據以憑證、賬簿、報表等紙質為載體進行書面記錄并保存,占用空間大,需要重復抄錄,容易出錯。在會計電算化中,除原始憑證以紙質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盤、磁帶等磁性介質作為存放會計信息數據的載體,占用空間小,查找方便,而且,數據只需錄入一次,杜絕了重復抄錄產生的錯誤,提高了工作效率。
(4)信息組織方式不同。手工會計的信息組織方式是應用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各種賬簿,即通過先將原始憑證的數據填入到記賬憑證,再將記賬憑證的數據逐筆登記到賬簿的方式完成。而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組織方式是利用計算機的內在功能和應用軟件,將會計信息序時存放在憑證庫中,最終完成信息的組織過程。
(5)數據處理起點不同。手工會計條件下,數據處理的起點是原始憑證;而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是以記賬憑證作為會計電算化系統數據的起點。
(6)賬務處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會計環境中,賬務處理由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按照不同的科目,在憑證、賬簿和報表中記錄、核算。而會計電算化環境中,賬務處理轉變為數據處理,將手工處理過程簡化為將有關數據從“憑證臨時文件”轉移到“流水賬文件”中存放。
(7)查詢方式不同。手工會計的查詢方式通過手工完成,查詢速度慢,查詢結果單一,特別是擴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詢幾乎難以實現。而會計電算化則不同,查詢過程簡單明了,查詢速度快,查詢量大,而且可以通過計算機的綜合運算查出用戶所需的各種指標數據結果。
會計實訓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使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加強學生對會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將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實務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上課時講的理論基礎總以為簡單記住就可以了,但在實踐面前,我們似乎真成了紙上談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也被我們今天這小小的會計實訓驗證了。實訓就是為了讓我們擺脫掉死學書本的結果,所以當心領神會時,也要做到心靈手巧,做出一本符合要求的賬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總結一下整個賬務處理過程,確實令我收獲頗多,感慨也數不勝數。首先,拿到各種資料時,我們必須了解這個企業的基本情況,根據實訓步驟及要求,建立了各種賬目的期初余額。相對于后幾項而言,這是個很簡單的工作。完成之后,開始開始填制各種憑證,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之一,因為后面的步驟將會根據憑證計算各種賬務。憑借上次實訓那小小的記憶和微少的經驗,我仔細做著。寫會計分錄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如果寫錯了分錄,將會一錯再錯,麻煩也接踵而至。面對那些票據,有時似乎像天書一樣,沒有親眼看見過,更不用說分析它們進行賬務處理了。看來以后,多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種票據也是很有必要的。會計分錄有時不能正確寫出來,而這時就會影響工作的進程,這時才覺平時的基礎應該牢牢掌握,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才不至于被絆倒。轉賬、付款、收款三種憑證經過上次實訓已經清楚了用途,所以還不至于填錯。完成了憑證與原始憑證的對號組合,我松了口氣,但更大的腦力活動會到來。各種數字在腦海里飛旋,不停為它們做著加法運算,看著越長越大的數字,想念數字咒語一樣一連串一連串念出,心里也摸不清是對是錯。但再大再長的數字,只要耐心,不眨眼地算了又算,才能減少錯誤的出現。
當登科目匯總表時,我遇到了難題,“資產類”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不知如何填寫,“營業外支出”等一些損益類科目不知放在哪里。但仔細考慮后,根據“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既然“管理費用”放在“資產類”,那么“營業外支出”當然按類分配嘍。原來做實際工作也不是機械地做下去,還要動腦去分析和思考,也許經過反復思考要像翻山越嶺一樣進過幾番曲折,但這樣的結果,這樣的目的地才是展現喜悅的駐營地。
一、教學目標分析
基于職業教育“實訓”“應用”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課程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企業多種經濟業務處理模擬上,讓學生熟悉不同類型財務軟件處理會計業務的全過程以理解電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強學生會計電算化核算崗位實戰能力。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都是初中畢業,知識接受能力、電腦的應用基礎較差,學習會計信息系統操作與應用有一定困難。
三、教學環節設計
為了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學習,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情境創設
ERP環境下電算化系統會計核算處理,比起單模塊環境下有更嚴格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情境下再設計若干個工作任務。如設計11個單項實訓和2~3個綜合實訓,確立商品流通企業、制造企業、通信企業三個行業作為會計電算化項目,每個項目下包括會計核算全過程。
2.信息資源提供
進行系統和軟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紹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和投影儀為輔助,用5分鐘演示講解操作步驟方法,10分鐘引領學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鐘學生操作練習。教學演示中要重點結合會計處理程序講清操作流程,同時講清各模塊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學習任務設計
以一個制造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為例進行實訓,要求學生用電算化軟件操作賬務處理。子任務如下:數據資料準備、賬套初始化任務、錄入記賬憑證、憑證查詢、期間損益結轉、生產成本結轉、銷售成本結轉、本年利潤結轉、生成后的憑證必須完成憑證審核與記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自定義表的編制、打印報表、工資管理、員工數據錄入、工資數據錄入,工資系統日常使用初始化、業務處理、期末處理、數據查詢統計、固定資產管理、固定資產原始數據分析錄入、固定資產調撥、計提折舊、清查等處理,往來賬初始化、往來系統使用、往來戶檔案管理、往來賬查詢與打印等。
4.協作學習環境設計
實訓前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組成一個財務部,組員分別擔任企業的會計主管、會計員、出納員。老師根據實訓資料布置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由各小組自主完成。在實訓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導學習,老師進行指導。課前準備好相關材料,如憑證等。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分組討論項目,每組4個人,學生討論分別擔任出納人員、賬務處理員、會計主管、單位負責人。實施項目任務發放學習任務書,小組成員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工作,教師根據學生的實施情況,提示學生操作順序。
5.學習效果評價
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電腦能力和創新能力應作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著力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更新教育觀念,實施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專業教師應走出校門,走進由企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來調整會計實訓階段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訓內容與當前社會大多數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相近,重新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編制實用性強的校本實訓教材,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相關的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式,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制訂相應的實踐教學方案。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加強珠算、點鈔、計算器、收銀機的操作和使用。計算機基礎及文表的處理、會計電算化等作為實訓課程,必須加大以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學科,如出納與點鈔、傳票、會計實踐操作、會計電算化、珠算、辦公軟件應用的課程訓練。專業課課堂教學,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稅收基礎等課程,主要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業務認知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
2.創建校內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
在校內創建一個實用性強且能融合日常教學和實踐操作的多媒體財會實驗室,使手工記賬技能訓練和電算化實際賬務處理能在此大顯身手。在會計手工操作中,讓學生搭配組合三人一組,分別擔任三個財會工作崗位,也就是出納、會計及會計主管,可設置一人一崗,也可設置一人多崗進行訓練。在各個不同崗位上,按各自職責分別配置一套會計工具,如回形針、夾子、印章、印泥、膠水、計算器、點鈔券、報銷單、借支單、收據、各式業務發票和辦理銀行業務的單據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三欄式、多欄式、數量金額式、增值稅等明細賬和總賬賬簿,各種納稅申報表和財務報表,憑證的封底、封面等,以及會計科目章。會計模擬實訓要求完成以下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操作:(1)原始憑證的填制及審核;(2)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3)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并做到日清月結;(4)登記明細賬:多欄式、三欄式、數量金額式明細賬;正確使用更正方法對錯賬進行更正;(5)編制“丁”字賬并編制科目匯總表;(6)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7)編制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學生學習對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制、傳遞、處理、裝訂、保管,學習各種票據、憑證、賬簿、報表的填制處理,最后的歸檔保管,學生深入其境地進行財務工作操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從而獲得履行職責的,提高學習樂趣。手工操作的實訓教材,最好能由授課教師深入企業進行收集各業務資料、設立某企業的一套完整的經濟業務資料,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購銷業務合同、單據、生產費用發生時所涉及的票證,各費用開支的審批流程,繳納的稅種及國地稅申報表單等情況。并提出實訓操作的步驟和實訓目的,選定一種賬務處理程序,要求學生對該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正確的證、賬、表的業務處理并能進行納稅申報。各崗位的具體業務、崗位職責及各崗位之間要注意相互配合、相互銜接,保證實驗能正常進行,教師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輔導、指正、總結,保障各工作崗位操作的規范性和各項數據資料的準確性。會計手工記賬的操作完成后,將剛完成的手工會計資料搬到電腦上用財務軟件進行處理,體驗手工記賬與軟件記賬的流程、崗位設置、職責的差異性及財務數據的一致性,其工作的內容是:進行初始建賬,整理錄入記賬憑證,審核、過賬,并生成科目匯總表,設置并生成會計報表。填寫納稅申報表最后完成當月的納稅申報。充分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優勢,把手工賬務處理流程中繁重的登賬、對賬以及編制報表工作等轉化為電腦操作,完成從手工到會計電算化操作的過渡。目前社會需求的不僅是懂得財會的人員,更需要具備財會專業知識的組織管理人員,培養學生處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關鍵。整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設計過程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運用了學生所學的各種知識,提高了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水平,使學生手工操作與電算化操作真正達到緊密結合,能勝任實際工作。通過對企業會計模擬實訓的操作,教與學、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學生不但能獲得會計各崗位工作內容的感性認識,還能掌握會計工作的實際業務處理的技能技巧,開拓了視野,增進了對企業經濟業務的了解,為學生今后從事財會工作起到了先導的作用。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如同置身企業的真實環境中,達到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戰應用能力的目的。
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專業定位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面向基層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組織,從事基本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事務管理等的初級財會人員。從這一培養目標出發,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以“精理論、多實踐、重能力、求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以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教學主線,注重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相結合,進行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最受用人單位歡迎的中職會計畢業生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工作態度端正,吃苦耐勞;二是動手能力強。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又要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1.1職業素養的培養
很多初中畢業生對學校的選擇存在誤區,主要因素是因為上普通高中無望才無奈選擇中職,因此就讀的中職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習較為被動,在選擇專業上更是有很大的盲目性,沒能更好地選擇與自己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相匹配的專業。基礎會計是財會專業學生人校第一門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系統性強、內容繁雜,對沒有任何會計實踐經驗、會計知識空白且文化知識基礎又差的職高生來說,其內容抽象難懂。教學的首要任務則是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意識,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授課時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幫助學生克服上中職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職業觀、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進行熱愛會計專業的教育、培養學生堅定的職業信念等重任。學生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對所學專業興趣濃厚,才具有吃苦耐勞、熱愛本職工作的精神。
1.2課程教學定位準確
《基礎會計》是職業高中會計專業的啟蒙專業課,講授會計基礎知識原理和技術,是人們在長期的會計實踐過程中積累總結出來的會計實踐知識體系。這個體系完整地解決了如何認識會計和如何做好會計工作兩個方面的問題,為學生進人社會從事財務、金融、統計等經濟管理類工作打下基礎。鑒于此,結合《基礎會計》課程的專業定位,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正確的教學定位,著力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會計核算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基本掌握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明確會計核算的工作程序,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后續專業課打下基礎。
1.3合理制定能力培養目標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能力培養目標,真正突出會計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才能真正達到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術人才的目的。有如下六個方面。(1)具有遵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相關法規的能力。要求學生熟悉會計工作規范,如熟練書寫會計數據、正確編制會計憑證和報表等,使之符合行業標準,保障提供的信息真實、合法、可比。(功能運用基本的賬務處理程序。如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日記賬賬各處理程序等。由于每種賬務處理程序的適用范圍不同,能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合適的賬務處理程序。(3)能分析簡單經濟業務。(幼能處理小型企業全套賬務。(5)能正確選用會計資料并歸檔保管。(6)具有靈活變通終生學習的能力。
1.4靈活使用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材內容的更新往往趕不上知識的更新,教師在教學中首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要做到既不脫離教材也不死守教材,不斷補充新知識,保持教學的先進性。同時要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可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1.5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1)抓“三基”教學,進行有啟發性地精講多練。“三基”即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認真鉆研教材,進行系統備課,掌握重點、難點,進行精講多練。在授課時,要啟發性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他們自學的要求。在練習時,結合課程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訓練習,如編制會計分錄、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等訓練,并進行反復練習,達到牢固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學目的。(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基礎會計課程中涉及的核算原理、核算過程、圖式、賬表及賬戶之間的關系等內容較多,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清楚地講解操作過程。(3)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優化課堂教學。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基本單位,靈活運用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學習等形式,使之有利結合,相互滲透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每堂課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精心設計當堂課討論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各小組展開討論,而后分小組發言總結,老師點評考核。這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團結合作精神。這一教學模式對于操作性極強的《基礎會計》尤為合適。既能讓學生動腦思考,又能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能就及時出現的問題當場解決,成功優化課堂教學,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形成互動學習關系,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就很容易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加強社會實踐教學。基礎會計課程的社會實踐性教學采用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形式來開展。校實踐課可以請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會計人員來校傳授會計的基礎性工作和技能,校外則可以與企業、事業單位聯合,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定期讓學生到企業、事業單位見習、實習,縮短課堂與社會實踐的差距,增強學生實際處理會計業務的能力,為會計專業的其它課程如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的和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財務會計》中項目的填制方法是要分析各項非流動資產及非流動負債到期期限明細賬資料。在財務軟件中一般是利用UFO編制報表,在報表子系統中增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兩個科目進行。1)期末按手工會計方法編寫會計分錄,并審核記賬:借: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貸:長期應收款等借:長期借款等貸: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在編制報表時,“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直接運用公式定義,自動取數。3)下期期初,對1)所做分錄做方向相反的轉回分錄上述的處理方法,就是將《財務會計》中報表編制的知識、《會計基礎》分錄編制的知識和電算化UFO報表編制系統進行接軌,令到學生對會計科目設計要滿足編制會計報表需要的這一條原則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此外,合理、高效的會計電算化實訓中應該把Excel的操作技能和使用用內容進行延伸性教學,因為Excel在我國各行各業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使用Excel結合會計軟件二次開發的功能,可大大地提高會計分析和經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應強化教師課堂糾錯技能指導
會計電算化實訓中最令學生煩惱的是在操作中經常出錯,卻不知道如何進行正確修改,導致實訓任務沒辦法完成。而且在課堂上幾十個學生出現的操作錯誤五花八門,一位教師往往是分身無術,沒辦法給學生逐一指導。所以在實訓前最好是把學生可能出現的操作差錯的類型和相對應的糾錯方法進行歸類總結,讓學生有個思想和知識準備,盡量能夠在實訓中做到自我糾錯。另外實訓前指導教師更要向學生強調: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審核功能與輸入、修改功能都不允許同一個操作員使用。針對電算化實訓的不同操作錯誤,可對學生采用常規糾錯法、逆向糾錯法和特殊情況糾錯法進行具體指導。
1、常規糾錯法指在錄入憑證過程中發生錄入錯誤時采用的一般方法
適用于對事中錯誤的更正。錄入后未經保存的記賬憑證,一般可以進行刪除、重新選擇會計科目、重新錄入科目、摘要、金額、制單日期、附件張數,制單人員還可以重新注冊或放棄保存該錯誤憑證等;對于已保存但仍未審核的錯誤憑證的修改,也可以使用常規糾錯法進行修改。如果該憑證完全錯誤并已沒有存在的必要,常規做法是先在憑證上標注“作廢”標記,然后刪除并同時整理憑證號。
2、逆向糾錯法主要針對經過簽字、記賬和結賬的錯誤憑證
逆向糾錯法的內容是主要在于如何取消結賬、取消記賬、取消審核和取消出納簽字的操作方面。即使用與正常賬務處理相反的操作過程對錯誤憑證進行修改。這種在電算化賬務處理系統中是不會留下修改痕跡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向學生強調:使用逆向糾錯法的權限會計主管要嚴格把關,落實責任,操作員及時打印“操作日志”,每天做好會計數據的備份工作。
3、特殊情況糾錯法的指導
一、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還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會計電算化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然而當前本專業在教學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尤其是在實踐教學方面力度不強,依然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過多的理論講述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倦,教師也有照本宣科之嫌,不能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及其創新精神,很難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并具有創新能力的會計人才。因此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課堂教學模式有待改進。
2.課程設置與企業崗位需求相脫節。中等職業學校是為企業培養人才,而現實情況是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不能及時得知。學校有些閉門造車式地設置課程。大多數學校只是參照別的學校進行課程設置,一旦設置定型,則好幾年都保持不變。企業發展日新月異造成供需脫節,學校培養的學生并不是企業所需要的,以致于不少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因不能勝任會計工作而只能去超市做收銀員或去做營銷員等工作。
3.教學設施跟不上,不利于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會計電算化是將計算機應用到會計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沒有足夠課時的上機實驗環節,是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的。但是,不少中職院校由于經費、場地等問題,沒有建立獨立的會計電算化實訓室,而是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共用計算機房,不能保證學生的全面實訓。再者,財務軟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學版,穩定性實用性大打折扣,且與企業使用的軟件存在差別,致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無法立即適應。 [2]
4.上機實踐課時相對少。會計電算化專業一般只開設一門會計電算化操作教程。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1.教學本著夠用、必需的原則。根據電算會計工作中的實際需要,以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要求為導向,每年調整教學計劃、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輔以校本教材,重點突出賬務處理、編制財務報表、工資、固定資產、財務分析等典型會計業務,力求實現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為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進行情境教學的模式,精心設計軟件各模塊分項訓練和綜合實訓,并講解相應的訓練步驟和訓練指導,以多媒體教學方式教給學生最快捷、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完成相關任務。
2.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在學習本課時,往往會感到枯燥、被動。而情境教學法在注重會計理論教學環節的同時,更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熟練應用通用會計軟件完成企業日常賬務處理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會學生如何應用電算化軟件對企業進行初始化設置、賬套管理、日常經濟業務處理等賬務處理流程外,還要將會計處理技術和企業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這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碰到的困難不僅僅是電腦操作的問題,還有學生實際工作經驗缺乏所帶來的對所學的課程的難于理解,因此,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具有實戰的感覺,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手,變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同時電算化會計案例可讓學生同時擔任不同的操作員,完成一套賬的全部工作。在情境教學中,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全面掌握會計流程的各方面工作,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成就感。同時可對學生分組進行協作教學,學生對一個系統各自分工、協作進行,最后合作完成,從而鍛煉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
3.提高學生上機操作的鍛煉機會。如果動手的機會非常少,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就會非常差,在求職過程中,則容易受挫。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的學習一般包括賬務系統初始化--憑證處理--賬簿處理--報表系統初始化--報表編制等業務流程處理會計業務,如果不能及時、大量地上機練習操作,就無法對所學的內容有充分地理解和掌握。[3]
4.注重教師的素質培養。對于學生而言,老師是把他們引入神圣知識殿堂的領路者。教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們學習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育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5.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
作為會計電算化課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不但要明確告訴學生如何進行會計軟件的相關操作,更應對操作背后的會計理論作出清楚、完整的交代。因此,教學中,不僅抓緊要把理論知傳授給學生,應該也要注重實踐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教出落伍的學生。在學校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把相關教師送到財務軟件公司學習,或聘請財務軟件公司的技術經理經常來校給會計學教師舉辦技術講座;也可以參照軟件公司對技術人員的技術資格認證辦法對相關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認證工作,從而使教師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