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核安全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蔣復量(1978-),男,湖南永州人,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副教授;李向陽(1962-),男,湖南衡陽人,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湖南 衡陽 421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10-205)、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11-192)、南華大學校級教改項目(項目編號:2012XJG2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4-0169-03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十分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全面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實際問題進行設計或研究的綜合性訓練。畢業設計(論文)旨在檢驗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使學生在思想作風、工作態度、組織紀律和團結協作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訓練,為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做好了準備。教育部對高校大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也高度重視,曾下文明確要求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并將其納入本科教學評估的范圍之內;[1]而在高等學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中對畢業設計(論文)也有專門的規定。[2-4]
一、南華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概況
南華大學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初始規模為每年45人左右;從2007年開始每年招3個班,規模為120人左右。為適應我國核能開發戰略,為我國核電事業的安全高效發展培養合格的安全類本科人才,南華大學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報了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本科專業核安全工程專業并獲得了批準,同時,2011年核安全工程專業獲批為湖南省特色建設專業,2012年獲批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版)》,核安全工程專業與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合并為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因此,南華大學的安全工程專業從一開始辦學就具有濃厚的“核”安全特色,有相當比例的畢業生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以及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企事業單位就業。[5-7]
二、畢業設計(論文)的流程與模式
1.畢業設計(論文)的流程
南華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總的時間為14周,一般是大四的第一學期安排4周,大四第二學期安排10周。畢業設計(論文)的一般流程如圖1所示。
2.畢業設計(論文)的模式
安全工程是一個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災害防治學、管理學、教育學、職業衛生學和工程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的交叉學科,與其他專業相比,安全工程專業屬于新興的本科專業。[8]安全學科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決定了該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與其他工科專業有所差異。總體上,可以將畢業設計(論文)分為兩大部分,即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南華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方向可細分為(鈾)礦井(核設施)通風系統設計、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方案、建筑消防系統設計以及礦山爆破方案設計等;畢業論文方向可細分為企業(現場)安全評價、企業(現場)安全管理、企業(現場)職業衛生狀況調查與評價以及結合指導教師承擔的各類課題開展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等。
三、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規模擴招后,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大部分地區的高考錄取率超過了80%,一些地區的本科錄取率超過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高校擴招的步伐,存在生師比過高、缺乏大師、教師來源單一且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這在一些省屬本科院校的新辦專業上表現的尤為突出。比如南華大學的安全工程專業,2004年開始正式招生,到目前為止全職專業教師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畢業生120人左右,因此畢業設計(論文)的工作任務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師都承擔了一定的科研任務或者在職攻讀學位,造成指導教師相對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指導深度不夠,這在客觀上也影響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2.學生認識不足
當前大學校園學生的學習風氣普遍下滑,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不端正;加之受社會上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識的不良風氣的影響,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學習熱情下降,這在畢業班的學生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如有的學生已經簽了就業協議,認為所做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與將來從事的職業關系不大;有的學生忙于升學的事情(如碩士研究生復試)或者準備各級公務員考試或者利用畢業設計(論文)期間考取駕照等等,心思根本沒有放在畢業設計(論文)上;也有的學生認為畢業設計(論文)很簡單,答辯前幾周通過東拼西湊就能完成,對于指導教師的要求和進度安排不以為然。
3.教學資源不足
從嚴格意義上講,指導教師也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重要教學資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師資單獨列出來進行討論。除此之外,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還需要專用教室、良好的圖書資源和網絡數據庫、本校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數據庫、實驗室條件(包括學生計算機機房)等教學資源。目前,除了藝術設計類等少數幾個專業以外,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基本上沒有專用教室,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電腦完成。學校的中文文獻和數字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是數字資源的下載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獻資源相對比較缺乏。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經過幾年時間的建設,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大多數只能做一些驗證性實驗或者簡單的測試,具有培養創新人才功能的綜合性實驗開展得很少。
4.過程監控不嚴
雖然學校和學院針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規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中期檢查,按照比例抽出學生參加校級公開答辯,對上一屆的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抽查等。但是學校畢業生眾多,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期間主要由指導教師負責,而指導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對學生的要求嚴格程度也相差甚遠,使得在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開題、答辯等諸多環節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
5.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學生綜合素質較差、自學能力較低,對學校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難以適應,創新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寫作能力均較薄弱,導致很難做出好的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少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格式不符合南華大學的要求,排版問題比較突出。
(2)選題不合理,抄襲現象比較普遍。畢業設計(論文)從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題,但是內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評價方面的;而根據歷年的資料進行統計,設計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論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結合工程實際和教師課題的較少,自選課題占的比例過大。
(3)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情況不理想。大部分畢業生的答辯PPT制作質量比較低劣,答辯過程敘述不清楚,回答問題情況不理想。
四、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對策及措施
針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問題,結合南華大學安全工程專業近年來的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擴大指導教師隊伍
要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指導教師是關鍵。針對安全工程系師資力量不足的現實情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積極調動學校、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將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任務通過友好協商的方式安排給其他學院和本學院其他系的教師,一方面體現了安全工程的學科交叉屬性,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安全工程系教師的壓力和工作量,效果較好。
(2)積極引進教師。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開始積極從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進青年教師。2011年引進2名碩士,2012年引進1名碩士,2013年引進2名博士,計劃2014年繼續引進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積極培養年輕教師。按照學校的規定,只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才能獨立指導畢業設計(論文),而新進的碩士要2~3年才能獲得講師職稱。安全工程系通過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者博士學位的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青年教師每年協助其指導教師負責一定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指導,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1)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動員。在每一屆的畢業設計(論文)開始之前,召集畢業生進行動員,系主任強調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關的紀律和要求。
(2)召集指導教師開會,明確指導教師的責任,指導教師在日常的指導工作中要反復和學生強調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
(3)對極少數不認真的學生給予延期答辯,延期答辯不通過的,和下一屆畢業生一起答辯。
(4)對畢業生請假進行嚴格審批和控制。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階段請假的,必須經指導教師、學工室輔導員教師和主管院領導的審批,而且對請假的時間跨度進行嚴格控制。
總之,采取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懲戒為輔的手段,引導畢業班學生重視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補充教學資源
(1)不斷改善專業實驗室的條件。利用財政部的專項資金,積極購買了部分先進的大型儀器,比如從美國原裝進口的空氣動力學粒徑譜儀等。
(2)積極建設本科生的計算機房。通過學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時容納30人上機的計算機房,本科畢業生在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時可以申請使用。
(3)學生在做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中,如果需要下載外文電子文獻,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獻的名稱,然后通過指導教師收集和下載全文,再返回給學生。
(4)充分利用校外資源。一方面鼓勵保研到外校的學生在將來的碩士階段指導教師處開展畢業論文工作,學校先后有保研的學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完成畢業論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在實習單位和就業單位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4.加強過程監控
(1)建立指導教師QQ群,系主任事先將學校、學院的通知、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格式等相關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師可以自由下載和學習。
(2)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工作的指導。下達任務書之后的四周之內,要求學生在查閱相關文獻和調研的基礎上,完成開題報告和英文文獻的翻譯,并且要制作開題報告PPT,然后參加安全工程系組織的答辯,只有答辯通過后才能開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則要求重新選題或者重寫開題報告。
(3)要求每一位指導教師建立自己的畢業設計(論文)QQ群,并且開通飛信,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掌握學生的動態。
(4)認真組織中期檢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學校和學院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中期檢查,包括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記錄本、指導教師的工作記錄本、學生已完成部分的電子稿、畢業設計(論文)原始資料(含電子稿)等。
(5)答辯前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復制比檢測,要求所有參加答辯的學生都要進行檢測,對復制比過高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學生進行認真修改,修改后進行二次檢測,直到合格才能參加答辯。
(6)嚴格答辯過程管理。在正式答辯前組織學生參加預答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學生最后的成績由指導教師的評價、評閱教師的評價和答辯表現綜合確定。
(7)對相關材料及時進行歸檔。包括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紙質稿、電子稿、復制比檢測證明、畢業設計(論文)記錄本和原始資料,指導教師的工作記錄本,評閱和答辯相關材料等。
五、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適合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規范。從2011屆和2012屆的畢業設計(論文)來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見。
第二,選題更加多樣化。根據學科特點,提出了“大安全”的選題思想,這就使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形式更加多樣化,放寬選題范圍,題目只要是結合本專業知識和具體的工程實踐均可進行,對不同學生采取了不同的題目。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任務。
第三,由于在答辯前,要求學生進行復制比檢測,抄襲的現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師參與指導畢業設計(論文),他們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認真負責,對提高設計和論文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第五,在正式答辯前進行預答辯,預答辯中指導教師提出了較多的修改意見,因此正式答辯的PPT的質量、畢業設計(論文)紙質稿質量、學生的介紹和回答問題情況都有較大提高。
第六,指導教師的責任心有所加強,指導方式更加多樣化。師生之間利用現代通訊工具,如手機、飛信、E-mail、QQ群等聯系方式進行隨時溝通。根據大部分畢業生是利用電腦在宿舍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這一實際情況,有的指導教師直接到學生宿舍進行集中輔導,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隨著安全工程系承擔的科研課題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跟隨指導教師參與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畢業論文,客觀上實現了科研實踐支持教學的目的;部分學生在畢業前參與了省級或者校級的學生創新課題,在畢業論文階段時適當進行加深,這些學生的論文質量往往比較好,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的整體質量。
第八,隨著安全工程系實驗儀器設備的增加和實驗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借助于實驗設備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或者是采用商業軟件進行數值模擬實驗研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第九,畢業設計(論文)的歸檔資料越來越規范。安全工程系設立了教學秘書,由青年教師擔任,專門負責畢業設計(論文)資料的歸檔,并收集畢業設計(論文)及其原始資料等的電子版刻錄成光盤永久保存。
六、結論與建議
畢業設計(論文)有著重要的意義,能深化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綜合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南華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督促學生認真對待畢業設計(論文)各個階段的工作,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但同時也要看到,全面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學管理、指導教師和學生等三個方面,需要付出長期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娟.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巢湖學院學報,2012,14(2):137-139.
[2]宋守信,楊書宏,傅貴,等.中美安全工程專業教育及認證標準對比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22(12):23-28.
[3]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認證標準:通用標準[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17.
[4]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認證標準>:補充標準(安全工程專業)
[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 =18&ccid=31.
[5]蔣復量,李向陽,譚凱旋,等.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安全工程專業特色教育研究與實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1):12-18.
[6]蔣復量,王淑云,李向陽,等.基于Internet的《安全管理學》多媒體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7):38-40.
科學技術評獎
據張超介紹,協會科學技術獎是根據國務院《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科技部《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經科技部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登記備案的,是我國安全生產與職業安全健康領域社會力量科技獎項。獎勵范圍是:為我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領域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獎項設置為一二三等獎,涉及安全生產科技領域項目的完成單位、組織或個人均可申報。
“這一獎項的設立,對完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領域科技激勵機制、調動廣大安全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對促進科技進步、實現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提高廣大勞動者的職業健康保護水平,有著重要作用。”張超介紹說,協會將科學技術獎作為我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的重要支撐予以高度重視,成立了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配備了工作人員,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做。
同時,依據《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協會還組織成立了由32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委會委員由有關科研、教育、生產第一線的專家學者組成。
在組織評獎工作過程中,協會嚴格遵守評獎辦法和國家有關政策,充分發揮協會人才薈萃的優勢,認真履行評審程序,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客觀、科學、權威和獨立的原則。內行把關,專家負責,嚴格評審程序、嚴肅評審紀律、嚴把評審質量。為了規范評獎工作的申報、評審、授獎等工作,協會還于2009年出臺了《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目前,協會已連續開展了2009年、2011年、2013年度三屆評獎工作,報獎和獲獎項目數量逐屆增加,有近500個項目參評,其中獲一等獎項目32項、二等獎項目68項、三等獎項目127項。據張超介紹,這些獲獎項目都是一些實用性、關鍵性的技術和方法,得到了國家主管部門的肯定,并受到了廣大企業、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和廣大安全科技工作者的歡迎。
2009年一等獎獲獎項目“大型儲罐群安全檢驗技術體系研究和工程示范”,是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在協會的推薦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本項目以大型儲罐安全保障為中心,以大型儲罐群安全檢驗技術體系的建立為最終目標,項目包括檢測與評價方法,還包括風險分析軟件到檢測儀器,配套性強,在我國全面建立了大型儲罐群的安全檢驗技術體系,提出了安全狀況綜合評價方法和聲發射檢測技術方法,填補了國內空白,有些技術還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在12家石油、石化和冶金企業中,對1000多臺大型常壓儲罐進行了工程應用、風險評估和檢測應用,為企業減少停產檢驗時間帶來了2.3億元的經濟效益。
2011年一等獎獲獎項目《露天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研究》,是神華集團等單位完成的。項目運用系統管理思想進行頂層設計,將獨創技術和集成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引入了能量控管的原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進行了實用創新,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國務院安委會已印發通知對神華集團煤礦安全生產經驗,包括本獲獎項目在內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
2013年一等獎獲獎項目《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重大事故控制及應急救援關鍵技術》,是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項目圍繞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安全問題,重點研究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風險辨識、安全規劃、風險預警、風險控制、事故仿真及應急救援的理論、方法、關鍵技術、標準和系統平臺。提供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重大事故控制和應急救援的支撐技術、理論和新方法,目前已在我國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溪洛渡電站、向家壩電站(世界第三、第四大電站),以及其他69項在建水電工程進行了推廣應用。
學術交流年會
“學術交流旨在倡導自由探究,鼓勵學術爭鳴,活躍學術思想。為此,我們定期組織協會的委員、理事及會員單位,召開學術交流年會,為學術思想、理論觀點及學術靈感,提供寬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臺。”
2004年7月,協會在重慶召開首屆學術年會暨職業安全健康論壇。截至2013年,年會已連續舉辦了10屆。“每屆年會的參會人員均在300人以上,一般是一個主會場,4個不同內容的分會場。每屆學術年會我們還都出版《論文集》,產生了一大批有重大影響的學術論文。”張超介紹說。
通過舉辦年會,協會搭建起一個高水平、國際化、不同形式和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廣泛集成學術資源,把學術交流與推動安全發展和職業安全健康發展結合起來,使得年會學術交流的質量和實效顯著增強,年會的影響力和認知度也不斷增強。
科技助力發展
除了進行科技評獎和召開學術交流年會,協會還肩負著安全行業優秀人才的評選推薦、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專家庫的管理、《中國安全科學學報》的編輯出版等職責,為會員單位搭建起一個科技交流的平臺,用科技助力安全發展。
“2007年,我們成立了一個安全科技專家庫,全國共有500多名專家入選。”據張超介紹,這些專家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研究所、企業等,研究領域包括職業衛生、噪聲、勞動防護、核安全等,“基本有關安全行業的各個領域都涉及了。”張超告訴記者,2014年,協會將會對專家庫進行更新,并在科技交流部設置一個科技工作委員會,屆時會在庫中選取一部分專家,進入委員會。“這些專家是我們評獎工作的依托,同時還承擔著為會員單位進行技術咨詢服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