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3-03-23 15:1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當前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從這個角度看,學校有“五多五少”的現象,即根據更能深入研究的主題,回顧,報告更多,貫徹平時越少,“裝門面”和“時尚”,不能聯系實際;更多的短期效應,難以堅持;應對更高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教師主要有以下四個不佳表現:(1)參與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是不正確的。雖然很多中小學教師進行“研究”,“研究”不是教育教學的目的,但為了滿足專業的評估模具Ping Xian,獲得行政獎勵的需要,特別是很多中小學教師,甚至一些學校領導,簡單地把科學理解為,老師產生了誤導。教師參與科學研究,雖然目的清晰,但是不正確的;(2)話題是不合適的。因為中小學教師理論水平和研究時間的限制,我們只能以應用研究和發展科學研究為主,而不是以理論研究為主。然而,相當多的中小學教師為了實現早期目標,快速得到結果,就選擇理論主題。這個話題是不合適的;(3)片面追求成果。有些教師申報課題后,對課題沒有深入研究,甚至根本沒有研究,急于寫論文、出成果,更有甚者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或者參加上級研究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活動,就到網上下載幾篇文章,竊取他人的研究成果。以上這些片面追求成果的做法,完全與教育科研的目的背道而馳,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策略
思想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正確的思想意識,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科研存在認識誤區,學校教育科研管理過程中顯現出一些管理盲點。這已成為提高中小學教育科研水平的制約因素,應該引起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關注。我認為,教師要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必須先樹立五種意識。
1.樹立“先導”意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教育教學而言,教育科研就是那塊“不誤砍柴工”的磨刀石。現實中一些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的敬業精神的確令人敬佩:每天忙于備課、上課、作業、批改之中,穿梭于教室、寢室、衛生包干區、辦公室之間,“勤”字當頭。但他們很少這樣思考過:我是不是可以用更好的辦法,更輕松的方式,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學效果?更好的方法、更輕松的方式從何而來,需要通過開展教育科研探索,沒有這樣的想法,就是科研“先導”意識不強,科研意識淡薄的表現。實際上,不開展教育科研,根本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務。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樹立“科研先導”意識,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
2.樹立“主動”意識
教師沒有教育科研意識,進行教育研究是不切實際的,沒有意義。那種迫于評職稱需要,迫于學校硬性規定的需要,不得不參與教育科研的教師,他的教育科研工作質量必然會大打折扣,被動參加教育科研與主動參加教育科研相比,其工作質效是有天壤之別的。樹立“主動”意識,就是要認識到教育科研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每個教師必須履行的職責,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是教師提高自身價值的必由之路,每位教師只有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變“要我搞科研”為“我要搞科研”,才有可能成為教育科研的主人。
3.樹立“服務”意識
教育科研服務功能主要表現為為學校發展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三個服務”是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起點,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因此,教育科學研究如何實現其服務功能?必須靠近學校,教育工作,接近教師實踐。脫離實際教育科研,好比植物喪失了土壤,必然會喪失基礎,喪失生命力。
4.樹立“過程”意識
許多教師認為教育科研是很深的,只有那些教育專家的人才能成就;許多教師認為研究是冥想,關起門來,老師認為,這項研究是創建、形成家庭的理論。這些都是誤會。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不僅是一個寫作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必須實現科研過程和科研成果追求同樣重要的地位,在追求過程的基礎上再追求結果。
5.樹立“創新”意識
教育和科學研究過程本身是一個積極的過程。老師對科學研究感興趣,不僅滿足于簡單地總結教育教學經驗,陶醉于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的削減、復制,而且需要有能力、有勇氣發現問題,在復雜多樣的教育教學現象中,提出問題的研究價值,找出規律,解決問題;敢于擺脫原來舊模式的束縛,大膽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墨守成規是教育研究的禁忌。
一、不斷成長的金華教育科研事業
2008年4月,我們出版了《20年:我們共同成長》一書,較為全面翔實地記錄了1988年成立的浙江省金華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引領金華教育科研20年發展的生動歷程。我們可以從金華市承擔的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情況和金華市在浙江省歷年的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評獎中所占的份額情況這兩個指標大致了解金華市教育科研的發展軌跡。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到金華市的中小學教育科研有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課題立項數量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1位數增長到現在的60多項,獎項分布也從最初只有三等獎到現在的各層次獎項都有;另一方面,我們還能看到課題立項數和獲獎數在全省總額中所占的份額在不斷增加,13.6%的課題立項份額和處于前列的獲獎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金華市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進步。
特別是1999年以來,我們把中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區域教育可持續發展、中小學德育、初中教育、家庭教育等作為主要研究領域,并協助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婦聯等部門開展了“金華市十萬家長點評家庭教育案例”、“中國家庭教育發展論壇暨中國首屆(金華)家庭教育普及推展活動”、“金華市八十萬師生打造誠信校園活動”、“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建設高級專家峰會”、“閩浙皖贛四省九市區域教育可持續發展論壇”、“百萬市民共推家庭教育守則”等一系列服務教育系統、服務廣大市民的大型活動,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浙江省教科院領導認為金華的“教育科研實力位居全省前列”,是浙江“省教育科研戰線中的一個‘重鎮’”(參見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導方展畫教授為《20年:我們共同成長》所作的序一作者注)
二、我們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定位
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定位一直是地方教育科研機構思考的重要課題。1999年以來,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從“方向”、“價值”、“關鍵”等方面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嘗試定位。圍繞這樣的定位,我們市縣教科所聯動實施了一年一度的課題中期檢查(5月份)、課題結題指導報告會(7月份)、課題立項評審活動(11月份)、成果評審及優秀成果答辯會(12月份)以及貫串始終的精品成果培育工程等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措施,提升了以中小學為主要研究力量的金華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整體水平。
1,“群體的科研、教師的科研、課堂的科研”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方向
方向是前進的目標。從方向的層面給中小學教育科研活動進行定位,可以從宏觀的角度避免出現南轅北轍的狀況,避免走彎路。1999年后,我們在總結前10余年科研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群體的科研、教師的科研、課堂的科研”的方向,并把它張貼在我所辦公室的墻上,明確在科研工作的文件、總結、報告之中,落實在課題立項、評審及指導過程之中。
群體的科研,是對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組的要求。課題組成員可以來自同一個學校,也可以來自不同的學校,課題組成員的數量和結構都合理,課題組的功能就能很好地得到發揮。實踐表明,學校校長領銜,教科室主任執筆,組織學校的大部分教師(包括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班主任經歷、管理實踐和科研經驗的一群教師),在高校教師、教研人員、科研專家的指導下,利用兩三年的時間研究一項事關學校發展的龍頭課題,往往能形成優勢成果。
教師的科研,是對中小學教育科研主力軍的定位。中小學教師接觸教育科研的時間不是很長,因此,教師們的教育科研意識、技術和實踐經驗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是提升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我們發揮名師、名師培養對象以及骨干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凸顯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的核心作用,使科研成為教師成長、成名、成家的推動力,這樣還可以防止“中小學校科研工作高校教授承包”等不良現象的出現。
課堂的科研,是對中小學教育科研內容的導向。課堂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因此,課堂也自然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主陣地。兩者的結合可以使科研工作與學校工作融為一體,也為科研工作的開展帶來許多便利。我們對前些年中小學課題研究情況的考察表明,研究者對“主陣地”的關注程度并不夠。所以,課堂的科研這一方向就應運而生了。課堂的科研要求深入探討課堂的改革,學習新理念,研究與新課程觀相適應的師生關系、課堂行為、評價標準等,推動以課堂為核心的學校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2,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價值是多元的
“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的教師應享有的權利。中小學教育科研活動應該追求什么?可以追求什么?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是什么?有著地方教育科研機構工作背景的顏陽先生在其主編的《中小學教育科研實踐指導》中指出,教育科研是“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活動。教育專家鄭金洲博士在其專著《教育研究方法導論》中認為,“教育研究通過一系列規劃好的活動步驟的實施及方法、技術的運用,來認識教育現象,為教育領域提供有價值、可信賴的知識。它有助于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活動質量”。
不同的視野,有不同的表述重點,但對科研的價值追求是相近的。結合中小學的特點,我們認為,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價值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第一,探索教育教學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第二,保障學生健康發展;第三,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第四,打造學校品牌。其中處于第一位的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核心價值。科研的價值與科研活動的扎實程度、持續程度密切相關。2008年,我們對全市中小學科研重點課題進行中期檢查時,得到如上的課題研究相關數據。
課題研究期間平均每一項課題要開課題組會議10.1次,平均積累文字材料15.2萬字,平均開展課堂研討達29.4節,平均參加學術會議4.1次,平均開展專題培訓5.2次,平均參加專題培訓人數每課題達162.9人次,平均撰寫相關論文達17.2篇,其中15.2%的文章得以發表,49.5%的文章獲獎。
3,尋找創造性的操作辦法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關鍵
操作辦法與通常的研究方法
是不一樣的,它專指研究過程中可操作的、為達成研究目標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操作辦法是一種教育教學行為或是一種學習行為,要體現新的教育理念,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因此,尋找合適的操作辦法就成為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關鍵環節。
2002年,金華市第一中學承擔的“‘學案導學’研究”獲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們把“學案的編制、使用”作為具體操作辦法。武義縣實驗小學承擔的“從‘單課’走向‘單元’,――校本研訓一體化新機制的構建與實踐”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該課題一方面形成了“單元呈現”式校本教研機制的整體操作思路,實現了從“單課”走向“單元”的轉變;另一方面把“教師工作坊”的建設等作為校本研訓一體化研究課題的操作辦法。2003年我們承擔的“活動型指導家庭教育模式的實踐研究”是把發動十萬余家長對家庭教育案例進行點評作為操作辦法。
創造性的中小學教育科研操作辦法,首先來源于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全面把握,搜集豐富的文獻資料及對文獻的深度閱讀;其次來源于研究者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嫻熟創造,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對實踐的多角度反思;第三,來源于理論指導者對問題癥結的理性分析,有針對性的理論剖析,對新理念的傳授;第四,來源于研究者對同類課題操作辦法的借鑒。
三、對中小學教育科研定位的反思
如何對中小學教育科研進行準確定位,直接關系到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效果,關系到中小學教育科研能否可持續發展。我們從20年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的實踐出發,試圖形成具有金華特色的中小學教育科研定位。在此過程中,我們有以下兩點反思。
關鍵詞:教育研究;策略研究;教師學習聯合組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同于以往歷次課程改革,其突出點在于,不僅僅對教材內容進行修訂與更新,更重要的是促動教育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得到推行和貫徹,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作為課程改革執行者的廣大中小學教師對新的教育理念的內化程度與執行的自覺性。如果廣大教師依然按照過去的老經驗行事,以不變應萬變;而不去通過研究領會新教材所蘊涵的改革理念,探討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更新教育觀念,新課改的良好愿望就會落空。
一、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的落實和貫徹,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作為課程改革執行者的廣大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是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在我國中小學,雖然對于“教育研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但是“教研”“科研”兩張皮現象卻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國中小學一線教師的教育研究工作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各中小學都或多或少有幾項省級、市級甚至國家級立項課題,但是學校卻往往是只關注“立項”和“結題”,而且立項和結題材料的準備往往是由學校組織部分教學管理人員一氣呵成的,整個研究過程中一線教師嚴重缺失,學術造假現象屢見不鮮。
第二,教師對“教育科研”認識不足,問題與研究意識淡漠,部分教師認為科學研究是教育專家、大學教授的事情,與自己的教育工作毫不相干,缺乏從事教育研究的內在需求和動力。
第三,教育研究方法培訓缺失,教育研究與科學實踐嚴重脫節。科研課題的選題大而空,與教學實際相去甚遠,日常教研活動中缺乏科研含量。
第四,某些區域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于有一定推廣意義的課題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大部分課題自結題之日起就束之高閣,再也無人問津。科學研究的成果不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運用,科研的價值自然大打折扣。
二、對策研究
(一)構建三位一體的教學研究管理機構
目前中小學的管理體制不適應開展教科研的要求,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熱情不高,研究過程也往往不夠科學。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1.盡快完善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機制。我國現行的教師職前教育體系當中,關于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課程開設門類和課時遠遠不夠,不僅與國外相差甚遠,與國內教育需求也相差甚遠。因此,建議師范大學或培養師資的各類綜合性大學,應當高度重視相關教育科學研究課程的開設,積極整合各種優質資源,針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發展需要,在大學三年級或四年級開設教育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方法等相關課程,同時積極舉辦各種教育教學研究學術講座、學術交流研討活動,為未來的教師夯實教育科學研究基礎。
再者,必須進一步改革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制度,推行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最大的優勢在于它把培訓與中小學的教育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師的知識儲備;它還可以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對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及論文寫作進行規范的訓練,這有助于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論文質量。因此,實施校本培訓應是提高中小學教師教研能力的一條捷徑。
2.建立健全中小學教育管理體制。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必須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教學論文。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通過不正當途徑的現象,但這一規定總體上有利于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現行的分配制度也應該改革,在計算教師的工作量時,科研工作應占一定的比例。應把教師的科研勞動及成果納入分配之中,同時加強評估,探索建立合理的評估機制,使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投入獲得應有的回報。中小學校的機構設置也需要完善。應當提高教研室的地位,使之成為與教務處并列的業務部門,便于其開展工作。其主要負責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組織與領導,鼓勵、支持教師的行動研究,確定研究課題,并積極申報縱向研究課題。
3.轉變教育理論研究的價值取向。教育理論研究人員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純理論研究的傾向,更緊密地聯系中小學的教育實際,使理論研究與中小學的教育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既能為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切實的指導,又能使理論研究得到豐富與發展。如果缺少理論研究人員的支持,就會影響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以及中小學教師科研論文質量的提高。
(二)建立有利于一線教師參與的科研組織形式
1.建立教師學習聯合組的思考。年級組、學科組是我國中小學教學管理的基本組織形式,但是,隨著教師學習、研究的不斷展開,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教研人員同質化,研究問題趨同化,教師視野狹窄、缺乏新鮮的刺激,慣性作用使得教師思維和行動出現一定程度的僵化。教師要對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就必然要去主動了解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別人的研究成果,然后結合具體實際,作出分析和判斷,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改進自己的行動。這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教師必須跨出小組束縛,在更廣泛的群體互動中培養和張揚自己的專業興趣與特長,唯此才能突破現有循環,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廣大教師在肯定現有教研組織形式的同時,又有進一步的需求,呼喚一種機制更加靈活、結構更加開放、內容更加多元的學研形式作為專業發展的延伸陣地。在現有教研組織形式之外,以教師興趣為紐帶,突破學科限制和年級限制,創設新的學研組織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研形式,既能為教師進行多樣化的專業交流搭建平臺,又能促進教師專業個性和特長的發展。
2.創建教師學習聯合組的實踐探索。為有效發揮教師的主體精神,結合教師需求,確定聯合組建立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在聯合組的建立中盡可能地尊重教師所關注的專題領域,運用“多組別,小團隊”“優勢互補”“組間流動”“自主管理”等組織原則,將教師學習聯合組建設成為現行年級組、學科組的一種補充,為教師搭建一個新的學研平臺。
教師學習聯合組每學年進行一次調整,教師根據興趣和校本研究主題自由選擇。學習聯合組適合學校多數教師參與,甚至總務處后勤教師也能依據自身工作特點建立聯合組進行活動與交流。
3.發掘教師學習聯合組活動的策略。聯合組的建立只是在現有的教研形式下多了一種校本教研的形式,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于這個組織有著豐富多彩的學研內容與學習方式。只有它擁有切實的學習內容和形式,并得到教師的認可,能夠為教師個體提供優質的學研服務,這個組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不會夭折。在實踐中,教師學習聯合組可以實現如下成效。
一是整合常規工作,實現精細管理。聯合組是服務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因此不能枉加額外工作量,造成教師負擔。學習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整合常規工作,在精細過程上做文章。如抓住區、校各種教學研討、觀摩,組長帶領大家做分析,互相點評。通過交流互動,教師可能在其他教師的點撥下豁然開朗。比如對同一文本,不同經歷、不同專業的教師通常會有不一樣的視角,讀書后的交流也會讓教師大開眼界。
二是錘煉基本技能,夯實基本能力。聯合組在確定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基本功的專項訓練,在夯實技能上做文章。教師聚在一起不僅要提升理論水平,更需要在專業素養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是解決實際問題,追求學研實效。聯合組在選擇學習內容上要關注教師問題,在解決實效上做文章。讓教師在同仁的答疑解惑中提高專業水平,產生主動參與組織活動的愿望。因此,問題是學習的主要載體。此中的問題可以是通過反思自己的工作實踐找到的問題,也可以是從他人課例中發現的問題,從對話交流中尋求的問題,從教研組聽課中發現的問題。
四是完善管理流程,提煉學研成果。在不斷的實踐反思中,聯合學習組的學研活動流程逐步清晰,例舉問題――系統思考歸納核心問題――設計學研策略――解決問題。這為各小組學研活動設計開啟了思路。每學期初,各聯合組要集中本組成員一起針對自己的問題來討論,設計本小組的學期活動計劃,聯合組每月活動一次,教科室人員選擇性參與,形式、內容均由小組自己確定。
聯合學習組的建立彌補了原來教研互動模式的不足,豐富了教師學研內容,擴大了教師學研交流范圍,尤其是達到了資源共享,更好地發揮了教師的個性特長,滿足了教師發展需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建立合理的教育科研培訓機制
課題研究組織的建設要規范,使之成為區別于教研組,有利于教師進行教科研的基本組織形式。教育理論研究人員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純理論研究的傾向,更緊密地聯系中小學的教育實際,把教育科研的重點從“書齋研究”轉向“教育問題研究”,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遭遇的問題開展研究,不圖大,不圖深,但求實事求是,解決問題。
科研處每學期制定詳細和科學的校本培訓體系和計劃,使教育科研與教學活動協調一致,真正實現培訓解決教研科研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達到開展科研前培訓先行掃清障礙,開展培訓過程中要答疑解惑,開展培訓后要檢驗效果。
教研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法介紹,不僅要統一計劃,統一進度,統一作業,商議教學案的設計,圍繞示范課開展說課、評課活動,更要為課題的選定、方法的選擇、運作的方式等方面開展論證,尋求解決路徑,使理論研究與中小學的教育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這一過程,既能為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切實的指導,又能使理論研究得到豐富與發展。如果缺少理論研究人員的支持,就會影響中小學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以及中小學教師科研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家驥.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一、加強理論培訓,強化科研意識
1、圓滿完成培訓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給學校工作帶來極其的不便,但我們依然按照2002年制訂的《教科研培訓總結》,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訓。針對不宜大面積集中的實際,我們積極挖掘各校的內部潛力,以教師自學、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鎮所有在職小學教師參加了培訓,參加培訓率達到100%,其中71位教師撰寫了課題實施方案,交案率達到100%,71位教師參加了市進修學校的教科研專題測試,通過率達到100%。圓滿完成了培訓工作,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提升了教師的科研水平,為深入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拓展教師學習空間。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學術氛圍較濃的一年。一是“請進來”。6月,邀請市教科所副所長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專題講座;8月,邀請市教師進修學校書記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的主題報告;同月,邀請衢州市教育局基教處楊治平老師到校作了《新課程標準的思考》的學術講座。與名家、名師面對面的交流,近距離的接觸,使廣大教師受益非淺。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參加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教科室主任培訓,并赴臺州進行考察學習;暑期,選派優秀教師參加了新課程通識培訓;下半年,組織教研組長參加教研組組長培訓。各類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教師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二級培訓,從而達到全體提高,全面優化的目的。
二、完善規章制度,規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機構。2003年,我校申報的課題達到了5項,為了進一步加強科研管理的實效性,校教科室開始推行課題組長負責制,由課題組組長主持本課題的研究,教科室給予協調指導和幫助,形成了教科室——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三級科研管理網絡。
2、制定科研規劃。根據市教育科研規劃辦公室編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課題指南》,結合本校的實際,教科室組織力量制訂了《石門鎮小學2003——2005年教育科研規劃》。根據這個規劃,教科室制訂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總結,給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3、完善規章制度。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我校依據衢州市、江山市兩級教科所的有關課題管理規定,制訂了《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實施細則》、《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學習制度》、《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開展科研活動,提升科研成果
1、開展課題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結果揭曉,鎮中心小學的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小學生發展性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獲三等獎,江山市一般規劃課題《輕松愉快,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獲二等獎。2月,教科室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對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農村小學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研究》進行了階段總結,并形成了階段成果報告,印發給每位教師。10月,教科室又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全面總結,理清了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報告。11月,將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報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鑒定。
2、積極申報課題。由于上半年經過了教育科研的全員培訓,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普遍增強,2004年的課題申報工作也異常火熱。教科室共收到課題研究方案6份,經篩選后,選擇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規劃辦公室申報立項。5項課題全部通過審定并立項,其中由教科室申報的課題《農村小學開放性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策略的研究》被列為衢州市2004年度重點規劃課題。立項課題數量之多,級別之高,創下了我校歷史之最。
3、組織論文評選。5月,教科室組織教師參加了市學科論文評比活動,共收到論文36篇,經過評選,選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評選。6月,評選結果揭曉,我校共有17篇論文獲獎,其中徐強老師的論文《對中小學生性教育的幾點思考》獲一等獎,葉立忠和姜利紅老師合寫的《以開放的少先隊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德育自化》獲二等獎,獲獎數量和獲獎等次在農村小學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內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科研的著眼點應該在課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內涵發展之路,就要把課題研究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去。為此,教科室和教導處緊密合作,通過開展聽課、評課,著力在課堂中發現問題,形成研究課題;著力在課堂教學落實研究成果,檢測研究成果,為深化學校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提供優質的服務。
當科研使更多教師成為有主張的教育者、和"有理論的實踐者",當科研使更多學校成為"有特色的品牌校",教育質量實現了整體性提升,教育科研便找到了它的價值,幸福便成了它的"修飾語"。
當前,新一輪交出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讓教師成為研究者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訴求。因此,一線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科研價值觀才能在教育科研中有所斬獲。
我們這支團隊在吳正憲工作站的引領下,正在努力朝著科研才能提升自己的研修水平的角色中轉變思想,努力讓一線的教師認識到"草根"也可以做研究,我們結合實踐,結合理論相信會研究出一份接地氣的成果來。
首先,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任何科研都始于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科研的動力。課堂教學中講臺是教師的"陣地"也是教師在試驗中困惑的產生地,教師如果能夠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勤于聚焦自己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疑難雜癥,并結合教育教學理論,一定會尋找出存在的困惑,并提煉出研究的價值。
其次,以實際需要為導向。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從自己切身的問題入手,以應用性研究為主,避免"跟風應景,重復他人。"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出發點根本上是改進實踐而非構建理論,特別是隨著教育形式的發展,學校文化建設、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專業發展等成為學校新的需要,在可嚴重探索出學校和教師發展的正確路徑,滿足新需要是科研的重要意義。
以"小、短、平、實"為原則。從小處入手,選小題目,做深、做透,研究實實在在的問題,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而是"以小見大"。所以選題是把握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
以專業發展為動力,小學教育科研一定要去精英化,強調每一個教師都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成員,人人參與科研,真正實現教育科研的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自己的教育教學課堂上,關鍵點放在對教育過程的反思上。
以多種形式為載體。小學教育科研的特點是具有草根性和實踐性,因而,教育科研旨在從教育教學中的小問題、小現象、小策略、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論,形成自己的管理、教育、教學特色。限于時間和精力,還可以選擇如何撰寫教育案例、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研究論文、開展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學術論壇,教育沙龍、名師工作室、教學模式推介、公開課展示等多種形式。
以大膽創新為旨趣。教師要力爭打破兩種權威:一種是權威理論,一種是經驗權威,唯有從"新"字上得以實現,教師才會在科研中探索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才會有所作為。
關鍵詞: 教育理念 課題研究 研究意識 尋找問題 提升理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了課改的六大目標,這些目標涉及教育觀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習方式、課程評價與管理等方面,其中教育觀念的轉變是課改的核心,轉變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是課改面臨的首要任務。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新型的教師,新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師的具體實踐才能轉化為現實的課程達到預期的目的。新時代的教師要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形成適應時展的人才觀、教育觀,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從經驗型教育轉向學者型教育。課題研究給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平臺,教師要善于利用這個平臺,促使自己迅速成長。
課題研究就是用一定的理論做指導,選擇具體的內容,應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一定的研究步驟,逐步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推廣應用成果的認識實踐過程。“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實際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即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分著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得到提升與飛躍”。
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許多誤區,比如:教師工作負擔重、沒時間沒精力搞研究,科研是專業人士的事情等,很多老師也往往滿足于經驗教學,認為只要有責任心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教好學生,殊不知這正是影響他們進步的絆腳石。教師要在課題研究中逐步提升自己,我認為首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良好的研究意識
“名師出高徒”,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面對新的教育形式,教師必須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學識上做一番努力。當然,教師不可能成為學者,但可以使自己具備學者的學識和素質。教師要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怎么有時間再去做課題研究呢?這是很多老師所發出的疑問。也有很多老師認為搞課題研究就是寫論文,這些與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系不緊密,也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所以沒必要下力氣去做。實際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包羅萬象,對某些教學現象整理積累、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自然就會產生觀點,書寫出來就是論文,就是學問。絕大多數教師并不是沒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意識。而教師若無研究意識,就不會有發現,就不會有創造。因此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研究意識,一面教學,一面研究,教學法與研究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從而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上升到理論,反過來又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教學與研究形成一個有機良性的循環過程,使自己的教學日臻完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識魅力。
二、注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如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班級的具體事務、特殊學生的管理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老師依靠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智慧來解決,教師要善于研究教學規律,這樣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將這種無意識的“經驗工作”變成有意識的課題研究,是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第一步。
教科研課題的選題,是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課題研究的重要一環。課題研究要結合實踐工作,在工作實際中尋找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老師們思考過、談論過的問題,也許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在實際工作中嘗試詢問或查找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一旦把這些問題當做課題研究的題目確定后,便會很自然地寫出關于這一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等。
三、善于總結提升理論基礎
在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對于一些自己關注的問題還會采取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教師并不缺少研究的意識和研究的熱情,但只有一部分懂得將自己的思考及計劃形成方案,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根據目的檢討、調整、修正自己的行動,并形成新的行動,從而將整個過程經過總結、提高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而這一部分教師就可以成為研究型的優秀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上遇到的專家,其實也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任何一位教師經過努力都有可能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專家。我們將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將失敗的原因歸納出來,通過文字形式表述出來的,就可以看做是教師個人的研究成果。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如果經過總結、提高、驗證,其實就是很有價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王鐵軍,陳敬樸.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3.
1 樹立教學問題意識
以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重要特點和客觀要求,這是因為,一方面,教師雖是中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主體,但不是從事專業研究工作者,還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在時間和精力上投入教育科學研究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學校教師身處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過程中,會遇到諸多涉及到教育教學的問題和困惑,這些源于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需要學校和教師用新的理念指導,從新的角度認識,在教育實踐加以研究解決,從而才能促進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這就使“問題的解決”成為教育科研的重要內容,成為學校和教師謀求發展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客觀需求。因此,學校和教師在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問題意識,力求做到:①正確對待“問題”。我們每個教師的教學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況且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則是難免和客觀存在的,但學校和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正確對待和善于發現問題,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所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校和教師能做到主動的發現、提出和反思問題,這是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開始,而視而不見和回避掩飾問題,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水平提升都是不利的。②善于甄別“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種種情形的問題繁多,學校和教師要善于甄別和辨析,通過篩選、提煉,找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帶有共性和關鍵性的問題,以科研課題的形式進行專題研究,對一般性的教育問題,則可以通過教學研究的方式逐步加以解決。
2 圍繞實際問題開展研究
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點和驚奇開始的,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中小學教育科研是把教學實際問題提升為研究課題,因此,根據課題研究的程序和要求,學校和教師就需要根據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課題研究的策略、方法和途徑。根據教育科研的要求和中小學教學工作的實際,要使課題研究達到預期的目的,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做到“兩個緊密”:①緊密圍繞問題開展研究;既然“問題”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對象,那么,課題研究就必須緊密圍繞問題來進行,研究者要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認真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確定研究目標,以課題為導向,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活動之中,采用問題診斷、反思構建、交流研討等方式,使教師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獲得對問題的新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以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顯然,抓不住“問題”這個核心,課題研究就沒有了實際意義。②緊密圍繞教學開展研究;教育教學實踐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礎,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是研究和矯正教學的“問題”,使學校和教師形成更為科學嚴謹、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所以,課題研究必須緊密圍繞教學進行,要把課題研究滲透在教學實踐之中,把教師自我和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的主體,注重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反思,如通過寫教學后記、評教評學、聽評課、專題研討活動、上研究課等形式和途徑,使學校和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加強對“問題”的研究和理性反思,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種在日常的學校生活和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的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既突出了課題研究的實踐性,也增強了通過課題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校和教師形成一種能夠解決自身所直面的問題情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