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構建和諧社區論文

構建和諧社區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6: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構建和諧社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構建和諧社區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區;陣地建設;社區服務;社區經營

一、構建和諧社區的內涵

構建和諧社區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對和諧社區的真正內涵,目前尚無完整的定義,在和諧社會這一總體要求下,和諧社會的內涵至少包括四個表述: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發展社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促進各構成要素自身的發展及相互之間關系的和諧,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統一的社區。二是持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作為構建和諧社區的主要內容。三是以人為本,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使全體社區成員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社區各要素健康發展、充滿活力而又穩定有序的社區。四是強化社區團結意識,強化法律意識,構建民主法治,充滿活力的社區文化,構建共同社會價值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凝聚社區成員意志匯成一股和諧的精神動力,實現社區和諧發展。

二、加快創建文明和諧社區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和諧社會是歷代仁人志士追求的一種崇高社會理想。創建和諧社區更是加強城市管理、維護城市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社區穩定是整個城市穩定的基礎。目前,城市中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城市外來人員管理問題等都比較突出。同時,由于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格局、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使城市社區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都給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難和壓力,如果處理不好,解決不當,勢必增加城市的不穩定因素。而創建文明社區,就是要通過社區這一基礎平臺,關心和幫助困難群體,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治安,保持社會穩定。

社區是居住在同一區域,靠一定的規范約束,大家互相聯系,互相幫助的共同體,是黨的工作基礎和組織基礎社區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社區建設的好壞不僅關系到政府的形象,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諧社會的建設也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從構建和諧社會還是從城市化進程來說城市社區建設都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事關全局又聯結城鄉的橋梁和紐帶。

三.構建改進和諧社區的對策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社區建設的重視,社區面貌發生了較大改變,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比以往也有了明顯改進。但我們不能否認,當前社區建設的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社區建設當中的偏頗造成了在社區建設中未能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一些居民對社區工作人員產生懷疑感和不信任感,進而對本社區建設失去信心和熱情。有條件的居民采取搬家的方式達到改善生活環境的目的。社區建設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社區工作人員而非全體社區居民的事情。因此,筆者認為,為了重塑居民信心,調動全體居民的參與熱情,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抓陣地建設,大力完善社區基礎設施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功能、統一標識”,大力改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區辦公場地,老城區宜采取以購為主,修建為輔,建筑面積不低于250平方米;新城區全面實行新建,爭取不低于3畝的土地,建筑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有條件的還可增設托老托幼等大型社區服務項目。辦公用房應設置為“六室、三站、二中心、一學校”,即社區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社區警務室、科普圖書閱覽室;社區服務站、再就業服務站、醫療計生服務站;法律咨詢與援助中心、社區救助中心;市民學校。實現“管理有陣地、服務有載體、活動有依托、工作有平臺”的目標。

(二)抓社區服務,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1)以“便民”為中心,完善服務網絡。

①建立社區服務體系。街道辦事處要因地制宜建立社區服務中心。每個社區居委會建立一個社區服務站,面積不少于50平方米,服務項目不少于10個。社區服務中心人員、經費、制度要落實,管理要規范。

②拓展社區服務領域。以社區居委會為單位,建立醫療、家政、副食、托老托幼、綠化保潔、中介咨詢、保安聯防等方面的社區服務項目10個以上。設立求助電話,及時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

③多渠道發展社區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個人采取多種形式興辦以便民利民為主的、保本微利的社區服務項目。引導社區服務項目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2)以“樂業”為重點,推動就業工作。建立健全社區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完善勞動供求信息網絡,街道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社區建立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點,使社區下崗、待業、失業人員都能得到職業培訓、指導、介紹等社會化服務,努力提高就業安置率。

(3)以健康教育為主線,發展社區醫療衛生。

完善社區醫療衛生網絡,建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積極開展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的衛生條件。增強居民的環衛意識,開展健康教育,革除生活陋習,組織發動居民搞好樓院清潔衛生,治理和消除臟、亂、差。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減少新生兒死亡率和遺傳性疾病發病率。加強計劃生育咨詢和配套服務,嚴格控制計劃外生育。

(4)以精神文明為動力,繁榮社區文化。

以社區服務站為中心,設立文化活動室;以居民文化愛好者為中心,組成樓院、家庭文化活動小組;以區域內小場所為中心,建立娛樂休閑場地;以社區內單位為中心,興辦市民學校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素質。發展社區教育,搞好社區科普宣傳,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家庭、鄰里等方面人際關系的和諧,形成平等互助、扶弱助殘、濟貧幫困、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增強社區的歸宿感、認同感、親情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諧。

(5)以“安民”為保障,維護社會治安。

調整民警責任區,建立社區警務室,社區單位和社區之間要建立綜合治理治安防控網絡,建立健全以派出所、綜治辦為主的,社區單位參與的治安聯防體系,加強治安預防措施,減少治安刑事案件的發生。重點搞好流動人口及其住所的管理,充分發揮自愿者協會的作用,搞好社區治安服務,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經常性的法律宣傳、法制教育、法律咨詢和民事調解工作,管好轄區公共設施,提倡互助、互幫、互愛、鄰里和睦,教育群眾堅決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三)抓社區經營,努力增強社區發展后勁

篇(2)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鄰里互助” 社區養老

一、城市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模式的優勢

“鄰里互助”模式既不同于機構養老,也有別于傳統的家庭養老,但是與二者存在著交叉。我們可以稱其為社區化居家養老。它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養老的方式看,是居家養老,即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養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養老;其次,從養老提供的主體看,居家養老除了需要家庭照顧外,還需要來自社會的幫助,主要是來自社區的照顧。簡而言之,社區化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委員會為依托,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并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他的存在有以下方面的優勢及現實意義。

(一)鄰里互助,助人助己,和諧社區。據榆林市老齡辦賀主任介紹,參加服務的人員,多為下崗職工和低收入者,他們本身的經濟負擔就比較重,參加服務的人員在幫助獨居在家的鄰居老人解決了生活以及精神等方面需求問題的同時,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同時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滿足了自身生存的保障,其實質是種助人助己的活動,增進了社區居民間的溝通,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利于和諧社區的構建,進而構建和諧社會。

(二)靈活方便,服務周全,滿足多方需求。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服務具有方便、靈活的特點。由于參加服務的人員和需要幫扶的老人在同一社區,可隨時服務上門,方便辦事,能夠及時解決老年人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時大家彼此熟悉,感覺親切,便于情感的交流,能夠滿足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三)低成本,高質量,老年人滿意程度高。榆林市老齡辦主任賀和平介紹,老齡辦會定期走訪被服務老人,若發現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不好,就會將其解聘。“這種養老方式融合了機構養老的優質服務和居家養老的溫馨,老年人滿意程度很高。”另一方面,因為處同一社區,服務人員與被照顧老人感情基礎比較好,切實把老人需要當成自己問題。在資金運作方面,采取的是政府補貼的形式,即政府承擔大部分的資金,老年人子女承擔小部分資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年人家庭的經濟負擔。

二、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模式的思考與建議

第一,觀念認識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

觀念認識不足,來自于政府部門和老年人自身兩個方面。一方面,城市社區“鄰里互助”照顧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地方政府和社區本身但是,受歷史習慣及政治體制的影響,地方政府和社區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沒有把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到又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維持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另一方面,受傳統“養兒防老”的影響,老年家庭認為子女供養及照顧父母,是必然的道德標準,也是自己必須承擔的義務。因此,在老人看來,靠政府、社會的照顧是給孩子丟臉,給自己丟面子,對此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另外在我們調研過程中,這一利民惠民的服務項目,同一社區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只有涉及到的相關人員表示熱烈的支持與歡迎。這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輿論宣傳力度不夠。

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一方面,發展社區“鄰里互助”照顧的關鍵在于提高政府和社區的重視程度,改善和提高社會政策的決策和執行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宣傳力度,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使得老人獲得真正的心理慰藉,讓老人明白養老問題不單單是自己的義務,也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使他們放下心中的惶恐與不安。

第二,資金缺乏,籌資渠道單一,政府財政負擔壓力過重。

社區“鄰里互助”養老的經費主要來源于當地政府的投入,而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未富先老”,在現階段,對于較發達地區而言,財政尚可承擔,而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如果想進一步擴大受惠面,勢必會導致政府財政負擔壓力過重。據老齡辦賀主任介紹,實行鄰里互助模式已經將近兩年,仍然處于初始階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最終導致只能維持現狀,不能進一步過大受惠人群。因此,不難發現,資金的缺乏最終將導致地方政府沒有充足的財力去完善相關制度、配置與之配套的社會資源。

要解決這一問題,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1、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發揮社會慈善機構的作用。設立相應的社區建設與發展基金,接收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同時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發展中來。2.加快社區養老的產業化。改變傳統的認為養老主要是義務和福利的觀念,社區養老要從行政性經營向市場化經營轉變,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社區養老服務事業,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政府要做的就是嚴格把關,做好宏觀調控,保證市場能夠公平順利進行。這樣既能夠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源,提高服務質量,也可以滿足老年人的需要,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第三,管理體制不健全、權責不明,評估體系不完善。

由于社區養老服務管理體制和評估體系的不健全,導致了有限的社區公共資源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的整合相關資源。其具體表現在:l、各部門之間協調管理不暢。老齡工作的開展及民政、婦聯、勞動保障及民間機構等多個部門。但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合作與溝通,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使得主管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服務工作的民政部門無法整合其他部門的資源,從而很難提高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服務的綜合服務能力。2、評估體系不完善。參加服務的人員的管理比較松散,缺乏相應的激勵獎懲制度,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服務,更多的是依靠道德的約束,長期以往,必然會使得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下降。部分試點社區雖然出臺了相關的資金補貼辦法,卻沒有出臺與之相配套的評估制度。

要解決這一問題,1、政府應該健全法律法規及管理體制,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2、,加強行政協同,在社區內建立專門的機構進行服務管理,綜合協調社區和各個部門的關系,使得各部門,共同制定今后開展老齡工作的目標、任務,明確分工和各自的職責。3、為保證社區“鄰里互助”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必須完善統一的服務標準和管理制度,實現獎懲結合的規范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J].全國老齡辦,2008

[2]王海濱.城市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問題分析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陳卓頤.實用養老機構管理[M].天津大學出版社

篇(3)

論文摘 要: 文章明確提出了加強首都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圍繞這一 觀點從提升城市整體管理水平、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區和展示首都城市良好形象 的角度,闡述了加強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是首都城市建設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分析了目 前 老舊住宅小區的管理現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 的對策和建議。

城市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薄弱環節。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整 體形象,必須對城市老舊住宅小區進行綜合整治,標本兼治,城市才能和諧 發展 。作為我國 的首都北京,更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不惜人力、物力、財力,進一步完善綜合整治機制 和配套的法規政策,切實把城市老舊住宅小區建設好、管理好。本文結合首都北京的老舊住 宅小區現狀談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 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強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是提升首都城市整體管理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國各地對老舊小區的界定稍有不同,但一般是指早期建設的那些設計建設標準 低、配套不全、設備過時老化、管理不善、人文環境差的舊住宅小區。北京市的老舊小區一 般 建于20世紀90年代以前,約有1580多個,在全市3000多個小區中占有半壁江山。如西城區 ,僅直管公房老舊小區就有76個,而在東城區138個住宅小區中老舊小區就有93個,占到2/3 。WWW.133229.CoM由于受 歷史 的局限,這些老舊住宅小區無論在公建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標準 方面,還是在管理模式、運作機制方面,都無法滿足首都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特別是 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老舊住宅小區形成產權逐步多元化,小區維護和管理資金渠道逐步枯 竭,管理水平降低,管理功能退化,致使老舊住宅小區人居環境環境與新建小區形成強烈反 差,已經成為首都城市建設管理的落后地帶。只有大力加強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盡快將老 舊小區的建設和管理搞上去,提升首都城市整體建設和管理水平才有堅實的基礎。

2.加強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城市老舊小區大都先天不足,后天 營養不良,導致小區居民日常生活面臨許多問題和實 際困難。比如,小區道路維護不足,路面坑坑洼洼,路燈缺失,影響居民出行;私搭亂建擠 壓侵占市政管線和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隱患;小區雨水污水混流,房屋前后下水管道破損, 堵塞嚴重,基本喪失城市防洪功能,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每到汛期,能否確保老舊小區安 全渡汛,成為政府不放心、房管單位最擔心、群眾感到痛心的老大難問題。老舊小區的居民 迫切希望盡快改變這種狀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對小區進行綜合整治,努力改善住用 和環境條件,并建立健全正規有序的管理機制,以形成小區維護管理的良性循環。從首都城 區近幾年進行綜合整治的老舊小區并引入規范管理的試點情況看,群眾反映很好,小區居民 普遍感謝政府解決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實際問題,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 ,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為老百姓辦了實事、辦了好事。

3.加強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需要。一個安全優美、舒適和睦的生存空間對 于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有著 十分重要的作用。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目標,首要的不是追求 經濟 效益,而是努力尋求社會 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綜合整治的意義不僅在于簡單改善、維持社區秩序,保 障住戶基本的居住條件,還在于可以協調社區內各方面的關系,化解各種不平衡、不和諧因 素引發的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營造一種和諧的人文環境。通過全面的綜合整治,使老 舊住宅小區原有毀損的道路及時修補,嚴重缺失的照明設施得到增設,方便了群眾出行;私 搭亂建被拆除,騰出的場地用來建設綠地、停車場和休閑健身活動場所等等,居民居住的條 件改善了,環境優美了,心氣也就順了,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自然 會得到提升。

4.加強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是展示首都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

小區是城市的細胞。隨著首都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一批批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管 理先進的新建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給居民們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 已經成為展示首都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然而,一些老舊小區相比之下就黯然 失色,老 舊小區的“臟、亂、差”狀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到首都城市形象。可以這么講, 沒有老舊住宅小區居住面貌的根本改觀,提升首都城市內涵和整體形象就是一句空話。從已 完 成綜合整治并實行規范管理的老舊住宅小區情況看,都達到了整潔干凈、亮化美化的要求, 較好地融入了首都 現代 化的城市格局,不僅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實現了物業的保 值增值,而且也為展示首都城市形象錦上添花。因此,我們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創建文明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時候,更應該重視老舊住宅小區的建設和管理。

二、老舊住宅小區管理現狀及綜合整治面臨的問題

1.老舊住宅小區管理現狀。一是房屋本體和基礎設施陳舊老化,甚至缺失,缺乏系統保養 和維修。也就是說老舊小區都到了“問題階段”, 如房屋外墻粉刷面起殼風化;內樓道墻 面樓梯扶手脫落銹蝕,沒有公共照明;多層樓房頂層防滲漏功能退化,房屋前后下水管道破 損、堵塞,雨水、污水混流,化糞池定期得不到清理;小區道路老化,路面破損甚至沒有路燈;綠地雜草叢生、布局混亂,有些公共綠地甚至被人用來種菜。消防設施設計標準低, 高層樓房高層房屋電梯、沒有專用消防泵和消防控制柜,消防設施自然損壞、人為破壞和被 盜現象嚴重,造成很大的消防安全隱患。

二是生活環境臟、亂、差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 各類違章搭建多,破墻開門多,陽臺改為廚房、廁所以及“房中房”現象多,無證攤點多, 車輛亂停亂放多,已成為影響城市容貌的頑癥。幾乎每一個老舊住宅小區都有違章建筑, 一些個人、單位、街道未經規劃 部門許可,擅自在小區內主干道兩側亂搭亭棚,破院墻開門,影響小區 交通 和景觀,破壞了 小區綠化。機動車、自行車無序停放,隨意占用便道,造成交通擁堵。老舊小區的建筑一般 比較分散,難以達到相對封閉和獨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有的小區由于沒有圍墻和門 衛值班室,車輛失竊和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老舊住宅小區中,由于多 方面的原因,房屋出租率普遍較高,居住人員和外來人口多,甚至是“三無”人員聚居地。

三是公共配套設施缺少、被占用現象嚴重或者說小區分布零散,公建配套無人問津。一 些老舊住宅小區,建設之初,只是為了解決居民住房困難,規劃方案比較簡單。居民活動場 所、公共綠地、自行車庫、停車場等配套設施與居民實際需求的矛盾相當突出,環衛設施不 完備,有的沒有垃圾箱和垃圾中轉站,垃圾房、公廁、果殼箱等設置過少,有的地方甚至是 空白。大多數小區原有公建配套設施規劃配置比例較低,僅有的一些公建配套設施有的也被 擠占挪作它用,一些小區居委會用房已轉租或出賣給其他單位,小區居委會與物業管理公司 之間 關系不和,爭房、爭權、爭地盤,矛盾重重。這些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改造力度,部分老舊 住宅小區條件有所改善,但上述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要徹底改變這種情況,需 要認真分析整治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予以解決。

2.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必須解決的有四大問題。一是整治合力能否形成問題。老舊小區整治涉 及 的整治任務重,內容范圍廣,涉及建設、規劃、工商、城管、房管、街道、水利、自來水等 政府十多個部門或單位。無論是在整治工作方面還是在整治投入方面,僅靠個別部門是難以 承擔這項任務的,必須條塊結合,共同參與,明確任務分工和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工作的 合力,才能確保老舊小區整治工作的強力推進。二是整治經費的籌措問題。首都城市老舊小 區1000多個,整治經費動輒數億元。如果全部由政府或部門承擔,財政將無力承受,如果全 部由 企業 承擔,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再加上由于房改體制的推進,住宅產權已呈多元化, 因 此,不能再揪住開發單位或原產權單位不放,應立足于小區找資金,盡最大可能、最大限度 地合理利用小區閑置土地或簡陋房屋進行二次開發,在不要政府和企業投入、不影響規劃的 情況下,實現資金平衡。資金無法平衡的缺口部分,再由房屋產權人、原房屋產權單位、房 屋建設單位、政府及政府部門按一定比例進行合理分攤較為合適。三是綜合整治完成,后續 管理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政府應通過建立市場機制來培育老舊小 區百姓的市場觀念,即政府花錢買機制,百姓花錢買服務。要讓廣大居民懂得,房屋的產權 已經多元化,作為產權人要承擔維修養護責任。只有通過成立業主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對老 舊住宅小區整治完的后續管理實施監督,才能真正維護自身的利益,落實長效管理的機制。 同時,要讓廣大街道、社區干部懂得,老舊住宅小區的維修養護及其他管理服務也應從過去 的政府行為轉變為市場行為,要轉變政府職能,逐步轉換角色,積極主動地做好退位和補位 工作,把老舊住宅小區整治完的后續的管理工作讓位于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物業管理 ,并加強監督管理。否則,整治成果將前功盡棄。四是一些相關部門或單位的利益調整問題 。 整治勢必牽涉到原有利益格局的調整,尤其是騰退已被占用的原公建配套設施,回購街道辦 事處、居委會等投資自建的配套設施,這將影響到一些單位和個人的利益,同時根據規劃和 小區服務與管理的需要,補建必要的配套設施,也存在利益機制的調整問題。為切實維護廣 大業主的合法權益,促進老舊小區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管理機制的建立,只有強化政策 約束,才能確保老舊小區整治工作尤其是配套設施的騰退、回購與補建工作的順利進行,才 能鞏固整治成果,擴大市政府對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的社會效益。

三、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的對策和建議

采取漸進式,逐步推進試點的方式,實施和加強老舊住宅小區的綜合整治是一項順民心 、得民意的利民工程。針對當前面臨的許多困難和問題,筆者建議采取如下對策:

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對老舊住宅小區整治進行整體規劃 ,制定專項計劃,列為“折子工程”。按照政府組 織、居民參與的原則,因地制宜,積極進行房屋維修養護、配套設施完善,延長房屋使用壽 命,改善房屋使用條件。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每年由區(縣)提出計劃,編制預算,并組織街 道(鄉鎮)具體實施。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安排專項資金,保證整治資金來源;同時,要積 極引入市場機制,調動社會資金、力量共同參與老舊住宅小區整治。

2.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形成合力,強力實施綜合整治。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牽涉面廣, 經費缺口大,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 程。市、區各級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牽頭成立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整治工作常設領導機構 ,作為市區各級常設綜合整治辦公室。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明確各自職責,制定整治總體規 劃方案,研究落實產權產籍清理、整治資金籌措、小區硬件設施建設等重要 事項,解決工作進展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順利進行。

3.因地制宜,建立適合老舊小區特點的管理模式和長效管理機制,保持老舊住宅小區 綜合整治成果。老舊居住小區整治工作完成后,要通過解決管理責任主體、資金來源、管理 機制等問題 ,建立適合老舊居住小區特點的管理模式、機制,杜絕整治后的反復情況,保持整治成果, 從根本上改變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政府的角色不僅僅在于前期整治時期的支援“造血”, 更在于從政策、資金、技術、人員等多方面入手,引導小區提升自己的“造血”功能;在管 理模式上,可以根據綜合整治后房屋、環境、配套設施、業主或使用人的 經濟 承受能 力 ,以及對物業管理的實際需求情況照符合老舊小區實際、尊重居民意愿的原則,區分小區的 不 同情況和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后續管理模式,促進老舊小區管理的良性循環。對于配套設 施相對獨立,較為完善,又有一定規模的老舊小區,可以采取組織召開業主大會并選舉業主 委員會,依法選聘物業 企業 ,對小區進行物業服務。對于不具備實行物業企業服務條件的小 區,可以由社區居委會代表社區居民,依法與房屋和設施設備維 修、保潔、保安等專業服務企業簽訂委托管理和服務合同,專業服務企業按照合同的約定提 供服務和收取報酬。也可以由社區居委會組織社區待業、失業人員組成維修、保潔、綠化等 隊伍,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4.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和法規,為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政策和法規保障。對新 建小區,國家和地方都有各種建設、管理方面的法規條例;但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及后續管理,各地均沒有具體的 法律 規章和管理辦法。從近幾年全國各地對老舊住宅小區綜 合整治的經驗與教訓來看,首都老舊住宅小區綜 合整治,同樣面臨與各地類似的重重阻力與困難,不僅需要落實整治的大額資金,也需要治 理 歷史 “積淀負債”,如整治勢必牽涉到原有利益格局的調整,尤其是騰退已被占用的原 公建配套設施,回購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投資自建的配套設施,這將影響到一些單位和個 人的利益,同時根據規劃和小區服務與管理的需要,補建必要的配套設施,也存在利益機制 的調整問題。為切實維護廣大業主的合法權益,促進老舊小區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管理 機制的建立,只有強化法律和政策約束,才能確保老舊小區整治工作尤其是配套設施的騰退 、回購與補建工作的順利進行,才能鞏固整治成果,擴大市政府老舊小區整治工作的社會效 益。

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并非幾個部門簡單的短期突擊工作就能達成目標,也并非簡單對小 區面貌予以臨時性的修補,而是對舊住宅小區居住秩序與居住環境的修復與重建。這樣一項 綜合系統的整治工程,需要制定相應配套的政策和規范性文件來加以規范,需要制定相應的 完整周密而又 科學 的整治方案,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指揮和配合管理機制,才能有效推進。

總之,要通過對北京市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把“老舊小區”建設成為一個個各具特 色的環境優美、舒適方便、安全文明的和諧社區,建設成為首都居民的幸福家園。

篇(4)

關鍵詞:社區圖書館 發展對策 發展模式

目前,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社區圖書館迅速發展,社區圖書館的建設規模和現代化程度達到相當的水平,有的已經提供網上借閱、新書介紹等服務,社區圖書館逐漸成為社區居民學習、娛樂和休閑的重要場所,其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現。因此,探討如何構建社區圖書館這一服務平臺,豐富和創新圖書館建設和服務內容,提升社區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使之成為社區居民滿意、社區管委會放心的公益服務場所,確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社區圖書館建設的必要性

1.社區圖書館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現代文明應是社區建設的主要目標,社區圖書館作為社區的主要文化場所責無旁貸。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和各種活動的開展會大大增強居民對本社區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大增強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度和關愛度,社區圖書館成為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基地。同時社區圖書館以其小型、分散、便利、快捷的優勢,很好地延伸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成為了市民家門口的公共圖書館。它所具有的地域親和力和借閱便利性的優勢是其他類型圖書館所無法替代的。

2.社區圖書館建設是圖書館本身發展需要和職能所在,圖書館作為社區的一種文化功能有無社會價值, 有什么樣的價值以及有多大的價值, 歸根結蒂是圖書館本身的工作, 以及它對社會的服務決定的。為了履行它的職能, 圖書館應適應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其服務方式, 開拓服務領域, 以求進一步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社區圖書館繁榮,我國圖書館事業才算是真正的繁榮。

二、社區圖書館存在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地也由市中心向周遍地區延伸,新型社區逐步形成。可社區在文化設施建設上,特別是圖書館的建設上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就目前情況看,按照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服務人口在20~150萬的,建設4500~20000平方米的中型公共圖書館;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0.6~1.5冊,千人擁有公共圖書館座席0.3~2個,這樣的標準,單靠原來的國家、省市 、地市 、縣市四級圖書館網的服務工作 ,是很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加快社區圖書館的發展是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三、完善社區圖書館建設的對策

1明確社區圖書館建設的政府責任。從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來說,除了享受政府提供的學校文化教育之外,圖書館是文化知識傳播的重要專業機構,社區圖書館是公民文化權益的重要實現方式,理應有制度和經費的保障。建議將社區圖書館建設納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范疇,并納入地區社會文化發展規劃,從資金、政策、制度上推動社區文化的建設。各級政府和城市規劃設計部門、審定部門要對社區文化建設給予高度重視、積極扶持,特別是對圖書館設施的建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從建設理念上要轉變,要在社區建設規劃上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為本”、“以綜合功能為本”的規劃和建設原則。要把小區或社區的文體設施,包括圖書館館舍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各級政府還要把創辦圖書館、創辦市民身邊的圖書館、創辦市民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圖書館(社區圖書館)作為現代圖書館運動的一個基本執政理念。

2.理順社區圖書館建設的管理體制。要建立社區文化工作協調領導機制,應建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各相關部門參加的協調領導機構。從而達到全社會特別是各級文化部門更要高度重視和關注社區圖書館建設。把社區圖書館文化建設列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每個社區都有對圖書館建設的規劃、目標和措施,共同把社區圖書館的發展建設搞出成效來。

3. 改進社區文化建設的政府指導機制。要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文化建設的主體作用。政府的職能應集中在文化活動指導和經費支持上。任何建設都需以必要的物質做支撐,社區圖書館也需要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鼓勵和支持這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中,可利用政策的杠桿來激活開發商的積極性,可減免部分小區建設的政策性收費,尤其是建設社區圖書館可減免一切政策性收費,使開發商輕裝上陣,有錢可賺。也可用誰開發,誰投資,誰管理,誰收益的市場化手段建設和管理。當然這個收費不是為了單純的營利,首先考慮的是社區的社會群體效益。尤其是對沒有圖書文化設施的小區或社區,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撥付一定的補償資金,或由物業部門開發,把建設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搞起來。

4.加強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文化隊伍的缺乏,嚴重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和質量的提高。我們要創造各種機會對社區文化工作者進行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建議政府從人事政策和教育培訓兩個方面,專題研究社區文化人才建設問題,制訂相應的人才建設規劃和培訓計劃,幫助社區建立一支穩定的、有專業能力的文化工作隊伍。為了充分搞好社區圖書文化事業,還要培訓專職和兼職的圖書管理人員。通過培訓輔導考核達到一定水平方可上崗服務。

5.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圖書館建設。由于缺乏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社會資金和資源對社區公益性文化投入缺乏積極性。應出臺相應的稅費優惠政策,為了更好地發揮居民的積極性,可把居民手中散落的、有價值的圖書集中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的閱讀率和利用率,以滿足社區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社區文化建設,鼓勵企事業單位文體場所和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形成社會資源共享、多方積極投入的社區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四、社區圖書館建設的幾種模式:

1.分館型

縣以上各級公共圖書館都可以探索在社區建立圖書館分館,這樣可以將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直接延伸到社區,直接面向社區的居民群眾,從而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深入到社區,深入到群眾的家門口。由社區提供陣地、服務人員以及相關設備,圖書館提供書刊資料和專業指導,共同進行管理。公共圖書館根據社區圖書館的規模為每個分館提供近千冊書刊,定期更換圖書,使讀者就近可以看到最新的圖書。

2.物業型

隨著我國房地產的發展,城市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日趨完善。政府應該通過城市規劃和政策引導,規定房地產開發商在住宅小區的設計中規劃建設小區圖書館,并將其作為物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住宅小區的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做為輔助方式對物業開辦的社區圖書館給予幫助指導,提高物業型社區圖書館業務水平。

3.聯合型

社區主管部門或者街道黨委政府牽頭,發動社區內的有關機關、團體、學校及企事業單位,聯合建設社區圖書館,讓閑置在各單位的文獻資料流通使用,既讓圖書為社區居民服務,也保證了社區圖書館文獻資源短缺,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資源共享。

4.流動型

城市應積極發展流動圖書館。文化部為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專門設計制造了一種汽車圖書館。縣以上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城市圖書館都應該擁有一臺汽車圖書館,定時定點為社區居民服務。保證邊遠社區,沒有建立社區圖書館居民也能享受社區圖書館提供的服務。

5.存儲型

“圖書銀行 ”是一個較為新鮮的社區文化活動方式。所謂 “圖書銀行 ”就是社區居民把自己家里收藏的書籍存入社區圖書館 ,換取一個相當于 “存折 ”的借書證 ,可免費借閱圖書館的所有書籍。

6.交流型

引導社區居民以社區圖書館場地為平臺,開展居民之間將自家的藏書與他人的藏書定期相互交換,這樣既節省了家庭購買書籍開支,又融合了社區居民的人際關系,同時也滿足因經費匱乏藏書不足的問題。利用公共圖書館傳統服務手段開展館際互借來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同時也加快了歌公共圖書館文獻的流通率。同時各公共圖書館的文獻如藏也等達到科學合理,避免了各自如藏相同類型的文獻,也緩解了各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不足。

總之,社區圖書館是在創建文明城市的活動中蓬勃興起的新生事物,它的建設和發展涉及到從政府到市民的許多方面,其服務方式和業務工作方法也有待于在實踐中摸索和創新,并要接受時間的檢驗。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下,在文化部門的努力下,社區圖書館建設一定會迅速發展,個個社區有圖書館、人人有書看的文化生活局面,不久將展現在我們面前。

參考文獻

[1]關海燕《推進和深化圖書館服務社區建設的思考》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8)第4期

[2]周筱萍《如何加強社區圖書館(室)的建設》圖書館工作研究《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8年第18卷第28期》

[3]黃秋梨《福州市社區圖書館建設研究――基于福州市社區圖書館設狀況的調查》碩士學位論文

[4]田蔚蔚《中國社區圖書館發展途徑研究》科技創新導報 2008年 第20期

篇(5)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這是十七大報告中有關健康的表述,也是第一次從黨的指導綱領中明確健康的地位。它反映了黨和政府把保護和促進人們的健康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時也反映出,人們的健康幸福不但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也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直以來,醫院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場所。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關系到廣大職工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了不斷提高職工的健康意識,養成文明的生活、科學飲食習慣,不斷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我院的實際情況,現制定2011年醫院健康促進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1、在主管院長的領導下,發揮健康促進委員會的作用,落實各項健康政策,加大管理力度,通過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動員全院職工積極參與,在全院上下努力營造一個促進健康的良好環境,使廣大職工及就診、住院病人不斷增加健康知識,掌握更多的健康的技能,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制定2011—2013年醫院健康促進工作規劃;把落實《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及醫務人員控煙為重點,結合公共衛生的大環境、關注健康與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熱點話題,掌握傳染病的流行防控動態,明確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的重點任務。

3、調整、落實健康教育宣傳網絡,充分調動宣傳網絡人員的積極性,配合臨床醫療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

4、依托工會開展文娛、體育活動,推動職工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通過健康講座提高職工健康知識和健康意識,促進健康干預活動的開展。

5、積極參與社區健康促進工作,傳播健康知識,普及預防疾病知識,構建和諧社區,做到人人重視健康,人人講健康,人人都有健康的體魄。

6、制定健康教育經費的使用計劃,爭取院領導對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的支持,落實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動經費。

二、提高思想認識,保證日常的工作開展

(一)日常工作

1、保證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每季度有計劃,有小結,有條有理工作規范。

2、做好年初健康教育宣傳員的調整工作,做到院、科領導重視、積極參與,宣傳員落實、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健康教育網絡的作用,層層深入,科室合作,推動健康促進工作的開展。

3、依據《北京市健康促進醫院工作考核標準》、《東城區2011年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要點》進一步完善院內門診、病區健康促進考核標準,將健康促進工作納入醫療管理規劃中,加強醫療部門及行政管理部門對健康促進工作的參與指導、監督和管理力度。

4、定期召開健康促進委員會及健康教育宣傳員會議,利用院周會有效地向全院職工傳達健康促進的新信息。

年度內召開兩次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會議。

每季度召開健康教育宣傳員工作例會。

5、積極參加市、區健教所舉辦的各項培訓活動,按時參加例會。

(二)門診、病區工作

1、有計劃地完成全年各大型宣傳日的院、內外宣傳咨詢活動,大力倡導及普及衛生知識,倡導人們采納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有益健康的環境。全年完成不少于16個衛生宣傳日的宣傳,及時總結,按時上報活動統計報表。

2、依靠各科宣傳員做好門診病人的日常宣傳教育工作,門診各科有針對性地向病人發放健康教育處方。護士、醫生在病人候診和治療時適時進行專科疾病知識的指導。

婦產科每周為孕婦播放兩次《孕產期保健知識》錄像。

3、門診大廳的電子顯示屏定時播放衛生科普知識。候診區通過電視傳媒播放健康知識。

4、繼續做好門診35歲首診患者測量血壓工作,定期進行檢查。

5、病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每周進行一次健康宣教小廣播向住院病人宣傳健康知識,每月舉行一次病人工休座談會。宣傳專欄、健康知識園地為病人提供與本病區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等內容的宣教材料。護士、醫生向病人傳播健康知識,力求宣傳內容通俗易懂,提高宣教質量,宣教覆蓋率100%。

6、根據病人住院期間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區認真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導,使病人盡快適應病區環境,減輕病人對醫院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減輕心理負擔,清楚了解疾病恢復期的注意事項,降低疾病復發率,提高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

7、手術室繼續做好手術病人術前、術后訪視宣教工作,減輕病人術前的焦慮心情,指導術后病人的恢復。

8、做好健康教育總結資料的收集工作,各種健康宣教記錄完整。

9、及時與《健康提示欄》承辦單位(健康雜志社)溝通,結合形勢,針對科室特點,定期更換院內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內容。

(三)社區工作

配合社區在轄區居民中開展健康教育傳播、指導,通過衛生宣傳日、傳染病流行趨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適時開展居民健康教育講座、宣傳咨詢,普及傳染病及慢病知識,提高居民防控疾病的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識。

三、以健康管理為主題,深入細致地開展活動

1、年度內計劃舉辦兩次全院性、納入學分管理的健康教育講座。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小編推薦與 醫院健康促進工作計劃 關聯的文章:

【返回 欄目列表】

單位

職稱

 

 

 

 

 

 

 

 

 

 

 2、繼續開展《中國公民健康素養》的學習,普及“健康素養66條”,針對職工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行為干預活動,逐步提高醫務人員健康促進觀念,強化個人健康技能,充分發揮職工的潛力,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在有關業務部門的指導下,繼續在掌握常見病、傳染病,困擾人類健康的“四大殺手”(腦血管病、心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和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上下功夫,開展健康促進活動,提高職工自我預防能力,扎扎實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2011年健康促進工作要達到:活動參與率>95%;知識知曉率>85%;體育鍛煉參與率>70%,健康行為形成率>85%。

4、繼續做好職工控煙工作,加強對患者及家屬控煙知識的宣傳,控制煙草危害與成癮行為,保持無煙醫院的稱號。

5、每季度對門診、病房病人進行健康知識、健康需求及對宣傳教育的滿意度調查。

四、做好宣傳培訓,鼓勵醫務人員撰寫健教論文

1、把健康促進的科研納入醫院整體的科研工作中,制定醫院對健康促進科研工作的獎勵機制,鼓勵更多的醫務人員參與到健康促進的科研工作中,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撰寫科普知識文稿的積極性。

2、開展不同層面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研討,鼓勵醫務人員、健康教育宣傳員參與健康教育論文的撰寫。 

在新的一年里繼續開展健康促進醫院的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北京市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圍繞《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66條》、無煙醫院、健康促進醫院的創建工作開展活動,把醫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推上新臺階。

[2] 小編推薦與 醫院健康促進工作計劃 關聯的文章:

鄉鎮衛生院工作思路及工作舉措

篇(6)

關鍵詞:社區養老服務;老齡化;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5月17日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嚴重問題。我國從2000年開始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雖然進入的時間比較晚,但是老齡化的增長速度卻快于經濟發展速度,呈現“未富先老”的特征,這使得我們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養老服務業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逐漸弱化以及機構養老的嚴重缺乏,社區養老作為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一種養老模式,它能夠有效彌補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不足,成為重要的且符合農村老人需求的養老模式。

2014年民政部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類社區服務機構共有31.1萬個,覆蓋率達到45.5%;其中僅社區服務中心就有23,088個,比上年增加了4,074個。而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僅有10.9萬個。隨著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視,近幾年學術界也對此進行了許多的研究。

二、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的必要性及現實意義

社區養老已發展成我國的一項長期戰略,無論是政府還是學術界都承認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如發展社區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彌補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不足,還能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王瑩、王雪、曹煜玲)。但是,學者們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強調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勢上,如果僅僅將社區作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依托”來定位,就固化了家庭、社區和機構養老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地位,排除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在社區中的地位,使得很多老人在社區中無法享受到機構式的專業化養老服務。因此,魏婭(2012)指出社區養老服務急需創新,需要突破對社區的原有定位,構建社區養老服務的新格局,使老年人在社區中不僅能夠享受到家庭式的養老服務,而且能夠擁有專業化的養老服務資源。

三、關于社區養老服務的性質研究

關于社區養老服務的性質,學術界存在爭議較多無外乎社區養老應該是純福利性的還是應當以福利性和盈利性相結合兩個方面。一種觀點認為,發展社區養老服務主要是為了滿足弱勢群體和一些困難家庭的養老需求,因此在整個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過程中,應當以福利性作為它的根本出發點,這個過程不應該包括商業;另一種觀點認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社區養老服務的對象要從為特殊困難群體服務的局部養老向為所有老年人服務的養老方向轉變,應當保障廣大居民的基本需要,社區養老服務不是慈善救濟,要想讓社區養老健康持久的發展,那么它的服務就不能僅僅是無償的,而應該是有償至少是低償的。王輔賢認為,社區養老服務不是慈善事業,應當建立一個有償、低償、盈利與非盈利等集合多種形式的服務體系,以實現社區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

李學斌則認為這是一個本質屬性的問題,社區養老的本質是福利性的,但是供給方式是可以產業化的,即由政府作為第三方從提供者那里購買服務,以此來擴充社會福利供給的規模、提升服務的質量。目前,我國實行的相關政策很多都是基于這樣的定位。2015年2月份,民政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將逐漸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養老服務發展工作中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評估認證等方法,鼓勵民間資本舉辦家政服務企業、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機構或企業,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制服務。

由此可見,關于社區養老服務純福利性的觀點越來越站不住腳跟,這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且不利于整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同時也阻礙了這一服務事業的資金獲取。社區養老服務應該是福利性與盈利性相結合的,這是社區養老服務獲得長久發展的經濟基礎也是市場經濟的要求。

四、社區養老服務與老年人需求研究

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就必須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由于大城市經濟發展較快,人口老齡化嚴重,因此多數學者的研究都集中在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對于老年人的需求,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不同,獲得的結論也不同。

錢雪飛(2009)等運用標準化訪談法,通過1,440份調查問卷和160位老年人訪談,發現解釋變量不同,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就有不同的解釋關系。醫療衛生服務、宣傳情況僅對城市老年人需求有解釋性關系,而領導是否關心老年人、有無活動中心以及志愿者情況則僅對農村老年人需求有解釋性關系。

王曉峰等從經濟收入、健康醫療和休閑文娛等方面分析長春老年人的社區養老服務需求發現,老年人的性別、居住類型、代際關系和受教育水平是影響其養老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居住類型決定了他們的經濟需求,獨居老年人對經濟的需求比非獨居的老年人大,依靠外在經濟支撐的水平更大;女性老年人患一種疾病的概率是男性老年人的0.64倍,患多種疾病的概率比男性老年人大,因此女性老年人對醫療健康的需求相對較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對休閑文娛的需求也更大。

王靜對北京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日常生活、醫療照顧、精神需求。根據調查,在日常生活方面,鐘點工上門服務和家庭維修服務的需求比例分別為21.8%和20.2%,是老年人需求最為迫切的服務;在醫療照顧服務方面,最需要社區提供的是衛生保健和健康咨詢服務;在精神需求方面,老人最需要老年活動室等活動場所。

2014年程璐對太原市雙東三社區200名60歲以上老人通過實地訪問和問卷調查,共進行了針對生活照料服務需求、健康醫療服務需求、精神文化服務需求、養老服務完善四個方面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自我照料能力也逐漸下降,不能從事過重的家務勞動,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的困難和不便,因此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最為迫切,其次為健康醫療服務需求,對精神文化和養老服務完善等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特點的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類型也存在差別。但總結歷次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老年人大都對醫療方面的需求更加強烈,同時更加注重精神享受,這也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相符合。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身體狀況普遍不好,因此對醫療方面的需求水平較高。同時,也表明老年社會工作已經從過去那種僅注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轉為提倡老年人參與社會互動,通過強調自身價值達到繼續參與社會建設的目的。但研究者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對大城市上的研究上,對農村老年人的需求研究較少,筆者認為我國農村消費能力低、基礎設施薄弱、服務組織缺乏、城市輻射較慢,當前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需求最為迫切的地方應該在農村,這應當是以后更加注重的一個方向。

五、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方向研究

關于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從政府角度,魏婭認為目前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仍然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在政府的扶持下,通過產業化發展來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王桂云則在借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認為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社區養老服務產業化及專業化的發展是解決養老服務難題較為有效的途徑。

從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的角度,陳友華、吳凱認為今后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應在分類指導的原則下,建立多層次的服務網絡,包括純福利性的社區養老服務,鄰里互助型的社區養老服務以及有償的社區養老服務等。

從社區養老服務內容的角度,項麗萍指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針對老人的實際需求,多層次、多元化、多形式、有針對性的搞好社區養老服務,不斷豐富養老服務的內容。

從籌資渠道角度,程璐和姜春雪認為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應當建立多樣化的籌資渠道,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豐富資金的來源,力圖建立以社會籌資為主,政府資助為輔的多層次、多途徑、多渠道的籌資機制。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出,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應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向服務的產業化和專業化、服務網絡的多層次化、內容的多元化及多形式、籌資渠道的多樣化方向發展,構建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六、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制約因素

社區養老服務業在我國屬于朝陽產業,雖然前景廣闊但處于萌芽階段,尚存在著許多的制約因素。經對文獻進行整理,歸納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匱乏。多數學者認為資金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葉艷認為我國目前社區養老的資金來源主要有政府財政撥款和財政補助、福利彩票、社會慈善捐贈、社區企業稅后利潤及有償服務收入四個方面。社區養老資金缺乏,投入不足,難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嚴重阻礙了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盡管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資金缺乏的問題仍然很嚴重,資金不足已成為制約社區養老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解決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續性問題,將難以維持社區養老的服務提供、人員培訓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社區養老服務的籌資方式單一,而且政府并未設置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專項扶持款。盡管社區養老服務在不斷創新,但是效果不夠理想,相對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所需要的資金來說還是微不足道。

(二)專業人員不足,志愿者缺少。王輔賢、梁馨月、林小希等認為我國社區服務人員普遍缺乏專業水平并且志愿者隊伍不足。目前,我國的養老護理工作薪酬偏低,就業吸引力不夠,因此社區的大部分服務人員多為下崗女職工、初中或中專文化水平的年輕人等,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社區服務培訓,因此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有服務也只能停留在日間照顧、家政服務等初級水平,難以提供醫療服務、心理疏導、臨終關懷等專業,這不僅影響了養老服務的質量,而且制約了養老事業的發展。從志愿服務的管理上來看,大多數社區缺乏長效的激勵機制,志愿者多是基于道德的視角進行無償服務。

(三)缺少有效評估體系與反饋機制。社區養老服務的效果如何,目前還缺乏相應的評估與反饋系統,這使社區養老系統處于自我檢驗與不斷循環的狀態,建立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評估系統與反饋系統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社區養老服務的性質往往使政府忽視對它的監管,有些社區是由一些廢舊廠房和民房改造而來,基礎設施和衛生條件均不達標,為了避免一些潛在的風險,政府必須強化評估體制。

(四)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三個研究比較多的因素外,還有一些學者從基礎設施、宣傳力度、缺乏創新性等方面進行研究。有學者認為有的社區缺少聊天室、心理咨詢室等,老人就沒有疏通情感的地方,有的社區雖然在開始承諾的服務項目有很多,但由于缺少資金,設施也不夠完善,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對于社區養老服務,有些地方的宣傳力度不夠,使社區養老在有些地方還不被完全認可,這也是制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一個因素。還有學者提出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互助式社區養老設施網絡,順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和人口老齡化持續發展趨勢,通過與互聯網結合,創新服務模式和產業業態。但對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并不多見,大多只是從理論上進行研究。

從以上的文獻中可以看出,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研究者們提到的只是上面總結的幾種,對于是否還有其他制約因素還不清楚。而且他們只是提出這些因素,對于各個因素如何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卻少有人進一步分析,筆者認為今后的研究可以在這方面繼續深入。

七、總結及展望

從以上的文獻回顧中可以發現,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已經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社區養老服務業作為一項發展中的產業,在成長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社區養老服務這個問題上今后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第一,推動社區養老服務產業化。社區養老服務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慈善服務,發展社區養老必須走產業化道路,使養老服務業逐漸發展成一個強大的服務產業。推動社會力量成為市場主體,如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向民辦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購買服務等,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市場化。

第二,要更注重理論與實證相結合。實證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發達地區的案例分析,應把農村老年人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在當前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下,忽視農村的養老發展會使城鄉養老服務的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同時,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要,不斷滿足發展中的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第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關于社區養老服務的政策制度設計和保障服務水平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防止部分發達國家過度福利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瑩.廈門市社區養老服務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14.

[2]王雪.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模式探析[D].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2.

[3]曹煜玲.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體系研究――以大連市為調查分析樣本[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1.

[4]魏婭.論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J].中國勞動,2012.8.

[5]王樹新.社區養老是輔助家庭養老的最佳載體[J].南方人口,1999.2.

[6]周德民.論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特征[J].寧夏黨校學報,2002.6.

[7]唐忠新.構建和諧社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8]陳友華,吳凱.社區養老服務的規劃與設計――以南京市為例[J].人口學刊,2008.1.

[9]王輔賢.社區養老助老服務的取向、問題與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4.6.

[10]李學斌.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研究綜述[J].寧夏社會科學,2008.1.

篇(7)

論文摘要:本文對國外已實行廉租住房政策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比較,從中可見對我國的啟示。

1998年,國務院提出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及為不同收入群體提供不同渠道住房的計劃,2004年3月,《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 管理 辦法》正式實施。但目前,我國廉租住房的發展仍十分緩慢,在廉租住房政策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在發達國家,廉租住房制度是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的有效途徑,這些國家在廉租住房制度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

一、國外發展廉租住房的做法

國外廉租住房制度實行較早,積累了一定經驗。特別是從廉租住房的供應主體、立法、管理監督機構、補貼政策、租金控制、進入退出機制和 融資 渠道等幾方面做法比較成熟。

(一)供應主體多元化。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廉租住房供應主體多元化程度較高,亞洲國家的供應主體多元化程度低一些,主要以政府主導為特色,如日本和新加坡。美國的廉租住房主要由政府直接 投資 建造和政府補貼開發商建造,近年來以后者為主。瑞典一方面通過政府直接投資成立國有 建筑 公司來建造廉租住房,另一方面政府提供低利率貸款、補貼和 稅收 優惠等手段鼓勵合作社和私人建造并出租住房。國有房產公司出租的住房占住房總數的25%,非贏利性社團出租的住房占15%,私人出租的住房占20%。日本的廉租住房主要由住宅都市整備公團和地方政府住宅局提供,前者是中央政府建立的全國性國營企業并在地方設有分支機構,其建設的廉租住房主要向中等收入家庭出租;后者是地方政府如府、縣、市分別設有住宅局,其建設的廉租住房標準略低于住宅都市設備公團的住宅,主要向低收入家庭出租。

(二)立法監督。發達國家在實行廉租住房政策中都普遍重視立法的作用,用以監督和管理廉租住房上的有關問題。美國在1968年頒布的《住房和城市發展法》中規定了補貼租賃住房的有關條款,1974年的《住房和社區發展法》中規定了房租補貼由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通過地方住房機構發放,用于補貼 市場 租金和租房戶收入差額的25%。日本的《公營住宅法》用以促進廉租住房建設并規定建造廉租住房補助的詳細措施,《住房 金融 公庫法》對廉租住房相關的 金融機構 融資提供 法律 支持,規范相關的金融操作手段。英國從1890年的《工人階級住房法》到1993年《租賃改革、住房和城市發展法》中也包含許多有關廉租住房的法律條款。

(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許多發達國家都設立專門針對廉租住房的管理機構,這些機構多數由政府建立,也有半官方性質的。有這些機構的管理甚至直接操作,才保證廉租住房政策的順利實施。美國政府在地方設立住房局,負責落實聯邦政府撥款的使用,同時監督廉租住房建設,保證了將住房分配給低收入家庭。新加坡政府設立隸屬于國家發展部的房屋發展局,政府在資金和土地上給予大力支持,房屋發展局是新加坡建造和管理廉租住房的主要機構。

(四)補貼政策。許多國家在廉租住房方面的補貼大多以貨幣補貼方式為主,主要包括對私營建房者的補貼(又稱磚頭補貼)、對出租戶的補貼及對承租者的補貼(又稱人頭補貼)。美國在早期主要實施磚頭補貼,而現在住房券是美國最為普遍的補貼方式,它直接發放給低收入者用于領取住房補貼,即人頭補貼。新加坡的廉租住房補貼主要為磚頭補貼,政府的補貼主要面向房屋發展局,而不是承租人,大量的補貼降低了建房的 成本 ,而建房成本的降低使承租人租金降低。

(五)租金控制。租金控制是指為保護承租者的利益而對租金水平進行限制。美國的租金控制主要是通過地方政府的立法實現,并通過投票方式進行表決。如果多數人認為房租太高,地方議會就會實行租金限制,通過這一舉措,廉租住房的租金長期維持在占低收入家庭收入25%的水平。德國也實行過租金控制,廉租住房的租金不受市場價格的波動影響,只維持在政府規定的水平,比市場租金低很多。瑞典在1945年到1967年提出低租金計劃,實行普遍的租金控制,通過政府的作用降低租金,使兩居室住房的房租保持在占工人平均工資收入的20%以內。

(六)進入退出機制。 申請 廉租住房者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是廉租住房 管理 中一項至關重要的環節。進入機制直接關系到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能否得到保障,退出機制又關系到廉租住房能否有效的實現其流動。在這個問題上,各國的做法有共同之處。如,進入的條件都包括對收入水平、家庭結構等考核及對殘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保護。同時各國又有各自的特色,如,在新加坡,傳統家庭觀念深厚,廉租住房的分配盡量使父母與已婚子女生活在同一單元或相近單元,同時也不鼓勵單身子女與父母分居。在日本,公營廉租住房的承租人有嚴格的收入上限,超過標準必須搬出。但又造成很多“夾心層”:收入超出廉租住房的收入上限,無法享受廉租住房政策,但仍買不起商品房甚至租賃商品房都有困難。

(七)拓寬 融資 渠道。美國在廉租住房的融資上是多管齊下,既借助于政府的 財政 撥款,又借助各種 金融 工具籌集資金。亞洲國家在融資方面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模式。日本廉租住房的融資主要通過財政撥款和 投資 性貸款。新加坡的廉租住房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和貸款,同時公積金制度也發揮一部分融資作用。

二、啟示

我國廉租住房制度剛起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通過對國外相關政策的比較,可發現許多經驗值得借鑒。

(一)重視廉租住房方面的立法。可借鑒國外的經驗,以 法律 的形式來制定我國廉租住房的規劃。如,規定補貼的形式和內容,劃定進入標準和退出條件,確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職責等。我國廉租住房政策實施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不積極,廉租住房的建設需要地方政府無償提供土地,這是政府財政的損失,而地方財政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土地出讓金收益。所以,國家可制定相關法律對地方政府加以約束,以保證政策的貫徹實施。

(二)政府成立廉租住房管理機構。從國外廉租住房實施情況看,政府在規劃、資金籌集、廉租住房的建設和管理、分配等方面,自始至終都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從我國目前的廉租住房實施情況看,政府并沒有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這就需要政府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把廉租住房的管理責任承擔下來,真正起到主導作用。同時還要在地方設立分支機構,直接隸屬于中央管理機構,而不是隸屬于地方政府。這樣可有效地保證政策的貫徹實施。

(三)擴展融資渠道。目前我國廉租住房建設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 社會 捐贈、土地出讓金收益等。總之,政府是資金的主要提供者。這就要求我國建立完善的住房金融 市場 ,引入和創新金融工具,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建設資金的來源。比如,在公積金的運用上,可借鑒新加坡的經驗,允許中低收入員工用公積金支付租金,這樣一方面可減少政府租金補貼的壓力,另一方面實現低收入家庭與高收入家庭間在使用公積金方面的公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蜜桃|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中国人妻与老外黑人| 国产色在线 | 日韩| 国产白嫩护士被弄高潮|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樱桃视频 大全免费观看|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欧美人与禽交zozo| 亚洲亚洲人成网站77777| 欧美顶级metart裸体全部自慰|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大胸少妇午夜三级|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www|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三年片大全视频| 华人少妇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