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生科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評委表示,幫助和指導學生完成論文是必須的。但學生在其中承擔了多少工作才不算是他人捉刀,目前尚無衡量標準,因此,這篇論文能不能評獎,昨日也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初三學生觀察孕婦三年?
評委不信
論文造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委們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
“曾有學生在論文中寫到,用某種儀器做了某個實驗。那可是相當專業的實驗啊?結果一問,學生連儀器長什么樣子都不曉得。”“有學生就高速公路的環保問題發表看法。啥子高速公路的綠化要達到多少,噪音要控制在多少分貝———后來發現,這都是國家制訂的標準,他是把國家對高速公路的修建要求搬上來了!”“還有學生把重慶那邊的材料借過來,連重慶兩個字都忘了改成‘成都’。”評委們說起了論文造假史。
為何刮起造假風?專家們認為,都是中考加分政策惹的禍。原來,在英特爾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的初中學生,中考時可以享受加15分的優惠。為了能拿獎,請人捉刀的現象也就自然無法避免了。
盡管市教育局現已宣布,取消該賽事一等獎中考加分,但本屆參賽作品早在教育局宣布之前就已經提交。為了“防偽”,昨日,評委們還是打起精神,仔細甄別。
讀完一位學生對溫江發展優勢的分析,評委搖頭:“基本上是抄的政府文件。”
其中,最讓評委生疑的當數《子癇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意義》這篇論文了。其中一些內容讓評委難以相信會是初中學生能做到的。比如,從2007年~2009年,對幾十位孕婦進行臨床觀察。“初中生也可以進行臨床觀察?”看到這里,一名評委的語氣變得有些冷,“一會兒要好好問一問,她到底在里面做了好多實際的工作?”
學生:
爸爸做實驗和觀察,自己做的記錄
文章的作者小李(化名)走進了教室。她遇到了比其他參賽者都要多得多的問題。
有的問題小李都不知道該不該回答。比如,提取血清的離心儀器是什么顏色?“他們問的問題有點刁。”小姑娘顯得有些委屈。評委們沒有掩飾對她的懷疑。“他們問了我,實驗是不是自己做的。我說實驗是我看爸爸做的。他們就問這個實驗論文,我自己寫了好多。我說4/5都是我寫的。”
小李告訴記者,實驗確實不是自己做的,但數據是自己在父親的指導下記錄的。臨床觀察結果也是父親告訴她的:“我又不是醫生,沒得資格觀察病人。”
小李的父親是一所大醫院研究生殖系統的專家,他證實了女兒的說法。“她有興趣,我就帶著她做,教她看數據。”他告訴記者,論文的確是孩子自己寫的,自己只是修改了一下,“畢竟有些醫學專用術語,娃娃還不太清楚”。
父母“代勞”多少
論文才算是娃娃自己寫的?
“初中生寫這種科學論文,是肯定需要幫助和指導的。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須的。如果每篇論文都是一個新發明,那就不得了了。關鍵是,論文的創意是不是本人的?本人對論文又有好大貢獻?這才是我們在答辯中所關注的。”一位評委事后告訴記者。
那像小李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認定呢?是父親捉的刀?是小李“對此文亦有貢獻”?還是應該算作是小李的論文?當前,并沒有一個如尺子般精確的評價標準。關鍵就在三位評委如何認定。評委們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我們還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