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
時間:2023-03-22 17:39: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畢業論文范文一:論中國國際貿易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摘要:本文通過對美國物流成本計算方法和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現狀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的幾條路徑,包括優化運輸路線、提高倉庫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庫存水平、提高物流組織管理水平等方面。
關鍵詞:物流 成本美國 中國途徑
一、美國物流成本計算方法
美國的物流專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認為,物流就是對處于運動和靜止過程中的存貨的管理,并據此提出,物流總成本由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組成,即:
物流總成本二運輸成本十存貨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這一計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動的基本功能來考慮的。它為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企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體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運輸成本包含了幾種常見的運輸方式所產生的成本,同時還包含了貨運成本和與發貨人相關的成本。與發貨人相關的成本包括貨主企業運輸管理部門的運營費用和貨物裝卸費用。公路運輸費用占了運輸成本的大部分。
存貨持有成本不僅包括通常所說的倉儲成本、殘損、人力費用,同時也包含了存貨的稅費、保險費以及由于存貨的過時和貶值所引起的機會成本。另一個重要的費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貨占壓的資金所產生的利息費用,其中:
利息=商業匯票貼現率x庫存總金額
把庫存占壓的資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這是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費用計算的最大區別,只有這樣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轉速度才能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則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來計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貨持有成本十運輸成本)4%
這個4%的比例,則是一個經驗值,大體上符合美國現在的實際情況。
二、我國物流成本現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損失巨大
我國的物流起步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應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建立專門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缺乏規范的核算,但近幾年有不少企業己在探討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國外咨詢公司如麥肯錫、埃森哲、美世顧問等調查中國物資市場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物流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基礎設施、服務模式和運作觀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發達國家的企業物流成本在銷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間,而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在20%-40%,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2005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結構中,運輸費用增速明顯,占總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當年運輸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為55 %,比上年下降了1.9個百分點;保管費用增長相對較快,比例有些上升,當年保管費用占物流總成本為 31.4%,比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管理費用增速回落,占物流總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個百分點。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一)降低運輸成本的途徑。
運用線性規劃模型、網絡模型等數學模型,對貨物的運輸路線進行優化,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運輸、往返運輸、遷回運輸,在最短行駛里程內,將貨物送達目的地,充分提高運輸效率。在滿足客戶服務需要的前提下,盡量運用運輸管理系統(TMS )將小批量分次付運適當合并為較大批量一次付運。同時,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恰當的數學模型,對貨物的碼放方式、車載貨物的品種與數量進行合理決策,最大限度地減少貨物的破損率,提高運輸效益。
(二)降低存貨持有成本的途徑。
1.提高倉庫的利用率。目前,我國已有倉庫面積3億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卻達到40%。有條件的企業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實行作業標準化、采用直接從廠家到客戶的付運方式、采用較高效率的倉管系統、無紙化辦公、考慮采用托盤操作或租用托盤等措施提高效率,減少存貨和倉儲費用。
2.合理控制庫存水平。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企業必須保有一定的庫存量,以降低缺貨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徑。
用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武裝制造業企業,提高物流組織管理水平。中國與美國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我國為14%,美國僅3. 8%。這反映了物流組織管理水平的差距。
(四)技術方面。
采用簡單、有效、費用并不高的手段與主要的客戶和供應商進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場,用更低的成本銷售更多的庫存,利用Internet來采購;與物流服務市場連接,尋找專業化、社會化的倉儲與運輸服務商。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畢業論文范文二: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戰略和趨勢的探究
摘要: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并在國際經濟貿易帶動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全球經濟結構也在不斷演變,經濟形勢風云變幻,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巨大沖擊。當下,如何在經濟大變革時代,穩扎穩打,實施好每一項經濟貿易,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未來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市場經濟;國際經濟貿易;貿易戰略
2001年12月11日,我國度過了漫長的15年談判期,終于在這一光榮的歷史時刻,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而2015年7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截止到今年,對中國的15年保護期已經結束,這意味著中國國內經濟形勢發生逆轉。首先,允許金融、證券、鋼鐵、交通等外資企業進駐中國,而且國內所有投標項目,任何國家不得干預,也無權參與,僅允許個人財團參與。其次,去除海關關稅,所有從海外進入我國的商品一律免稅放行。而早在2013年10月26日,我國上海自貿區就已正式掛牌,標志著貿易自由化在我國實驗成功。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項極大的利好。隨著貿易自由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在世界經濟貿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當國人正憧憬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藍圖中時,擁有龐大資金且技術領先的企業卻轉而投到發達國家門下,與此同時,我國的環境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在腹背夾擊的困境下,我國如何在經濟格局轉變的前提下,走出適合我國國情,更為優雅的步伐,從而趕超發達國家,達到世界領先的貿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一、我國當下的經濟形勢
前不久,中央出臺了二胎政策,結束了我國一對父母僅可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核心在于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據相關報道顯示,截止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已超過1.6億,并且正以每年800萬的速度遞增。尤其是今年,首次出現新就業人口低于退休人口,這表明我國正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以往我國引以為傲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大量勞動力縮減,在嚴重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經濟力量也將逐步衰退。而二胎政策的提出,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請拭目以待。
二、我國的對外貿易戰略
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國的GDP水平較之三十多年前,翻了幾番。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前,作為農業大國,人民處于食不果腹的生活之中,大面積貧窮,就業率偏低,對外出口量少,發展滯后。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行,我國逐漸加強對外貿易,鼓勵外來資本進駐我國。在此政策下,國外大批企業紛紛來我國投資辦廠,解決了我國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對外貿易戰略提出后,我國大量商品得以出口海外,從而獲得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據2011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外匯儲備額已達到30446.74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個外匯儲備額超過3萬億美元的國家。另外,透過對外貿易,我國在工業領域引進了國際最先進的技術,為鞏固我國的工業發展提供了保障。但同時,弊端也日益凸顯,市場經濟環境被破壞,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正逐漸向惡性競爭演變。部分專家學者就此提出了異議,我國當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否是明智的選擇?對此類問題,不得不引人深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大幅度拉低了我國的貿易壁壘,因此,我國必須轉變貿易戰略,以應對國際貿易的沖擊。
三、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新思維
我國對外貿易的傳統戰略思維是出口導向型貿易,即以生產和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為主。但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該思維過于陳舊,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了構成了巨大障礙。而依托市場競爭,采取相應戰略調整,是目前尚可執行的有效策略之一:(1)在出口導向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國內具有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我國中小型企業眾多,且擁有自己的科研團隊和科學技術,創新意識高,創造能力強,發展勢頭不可小覷。政府應對以上這些中小型企業進行大力扶持,以擴大內需,提升我國經濟水平。(2)實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創新性人才,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淪為考試機器,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導致其在走入社會,在工作中缺乏競爭力。
四、結束語
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并在國際經濟貿易帶動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全球經濟結構也在不斷演變,經濟形勢風云變幻,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巨大沖擊。以上,筆者從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貿易戰略做出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戰略調整方案,以此希望我國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早日成為國際市場中一面鮮艷的旗幟。
參考文獻:
[1]袁青峰,張江濤.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選擇[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01):835-836.
[2]殷越男.金融危機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思考[J].國際商務研究,2009,05(05):741-742.
論文內容提要:反傾銷守則》對司法審查作出了強制性要求,我國已經按照wto的要求和中國加入議定書的承諾,建立了反傾銷司法審查制度,但這一制度尚不完善。本文對我國反傾銷司法審查的機構設置、訴訟主體資格、受案范圍以及法律適用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設想。
隨著我國加入WTO,反傾銷司法審查問題日益突出,既因為wto(反傾銷守則》對司法審查作出了強制性規定,在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等法律文件中,我國政府也明確承諾將提供上述類型的司法審查,又因為在反傾銷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加入司法審查制度,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確保反傾銷措施的公正實施,進而樹立我國法治國家的國際形象。盡管我國于2001年l0月31日專門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而使我國反傾銷司法審查有了法律依據,但總體上說,我國反傾銷司法審查還處于初創階段,《條例》的規定尚不具體、不完善,在實踐中也缺乏足夠的經驗積累。因此,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參照反傾銷守則》并借鑒國外的立法例,完善我國反傾銷司法審查制度,實屬當務之急。現就我國反傾銷司法審查制度的若干具體問題略陳管見,以期對這一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機構設置
按照wto(反傾銷守則》第l3條的規定,WTO成員應設立獨立于政府部門的機構,該機構需迅速從事對終裁和復審決定的審議工作。綜觀各國的立法與實踐,反傾銷司法審查機構有兩種類型:一是專門法院,如美國的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前者審查對商務部或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裁決不服的起訴,后者審查對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不服而提起的上訴;二是普通法院,如歐盟的初審法院和歐洲法院,分別負責審查因不服歐盟反傾銷措施而提起的訴訟和不服初審法院裁判的上訴。我國應當采取何種模式,《條例》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目前學術界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主張仿效美國設立專門法院,即國際貿易法院,來處理反傾銷案件的訴訟,該國際貿易法院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可為其上訴法院;另一種則主張根據《行政訴訟法》第l4條的規定,由外經貿部、國家經貿委等反傾銷調查機構所在地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為反傾銷訴訟案件的一審法院,而二審終審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筆者認為,上述兩種觀點對我國均不適宜。就第一種觀點而言,其不合理有兩點:首先,我國各級地方人民法院很少審理國際經貿案件,缺乏這方面的專門人才,由高級人民法院作為上訴法院恐怕難以勝任;其次,由于反傾銷措施是一種介于國家行為與行政行為之間的行為,而且反傾銷措施的制裁范圍有一定的非特定性,若由各地高級人民法院對其進行二審,將與《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不符。第二種觀點的不合理性有三點:第一,由北京市的兩級人民法院對反傾銷案件作出初審和終審,其權威性、實際操作性不強,司法審查的效果難以預料;第二,所有的反傾銷司法審查案件都由這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將加重法院審案的負擔,難免會影響司法效率;第三,與上述第一種觀點相同,由地方人民法院進行司法審查,會與《行政訴訟法》發生沖突。
因此,較為合理的做法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專門設立幾個國際經濟貿易法院,并在北京設立一個國際經濟貿易上訴法院。由國際經濟貿易法院管轄包括反傾銷訴訟案在內的一審國際經濟貿易案件,當事人對國際經濟貿易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向國際經濟貿易上訴法院上訴,由其作出終審判決。這樣設置既不會與現有法院組織體系發生任何沖突,又能集中專業法官審理技術性強、影響力大且數量日益繁多的反傾銷訴訟案件,更加體現我國司法審查的效率與公正。
二、訴訟主體資格
我國《條例》第53條的規定比較粗泛,沒有對反傾銷案件的訴訟主體資格作具體的限定。這樣做的好處是,法院在決定是否予以立案時可以靈活處理,綜合考慮反傾銷司法審查對各方面的影響。但是,這種規定極易導致法院在受理反傾銷訴訟案件的申請時出現立案標準不統一的情況,甚至出現一定的隨意性。因此,建議從如下兩個方面對反傾銷訴訟的主體資格作出明確規定:
1、原告資格。對反傾銷案件進行司法審查,只能由該案的利害關系方提出。各國法律關于“利害關系方”的規定并不相同。在美國,“利害關系方”包括:(1)外國制造商、生產商、出口商、美國進口商和工商業同業公會,其中大部分會員是被調查產品的進口商;(2)生產或制造該產品所在國家的政府;(3)美國同類產品的制造商、生產商或批發商;(4)合法成立的工會或工人團體,其在產銷同類產品的美國產業中具有代表性;(5)工商業同業公會,而且多數會員是同類產品的制造商、生產商和批發商。歐盟反傾銷法規定只有出口商、申訴方以及與出口商有聯系的進口商才能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至于那些與出口商沒有聯系的獨立的進口商無權向法院提出司法審查要求。就我國而言,不宜像歐盟那樣嚴格限制進口商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原告資格,因為進口商往往是反傾銷稅的直接支付者,主管機構的裁決會直接影響其經濟利益,它應當有權提起司法審查。美國的做法較為可取,即與案件有關的進口商、出口商、同類產品的制造商以及有關商會、行業協會等均有權提起反傾銷司法審查。這樣寬松的規定有利于真正尊重和維護有關各方的利益。
2、被告資格。一般情況下,反傾銷司法審查的被告應為反傾銷主管機構。按照《條例》規定,我國的反傾銷主管機構有外經貿部、國家經貿委、海關、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等。因此,它們均可作為被告。但問題是,《條例》中規定一個機關“經商”、“會同”或者“建議”另一個機關作出決定的,應當認定為“共同被告”還是“單一被告”?例如,外經貿部收到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書后,經商國家經貿委再決定是否立案調查;涉及農產品的反傾銷國內產業損害調查,由國家經貿委會同農業部進行;對于征收反傾銷稅進行復審的結果,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外經貿部的建議作出決定等等。對此,筆者認為,理想的辦法是:取消“經商”、“會同”或者“建議”之類的規定,明確各主管機構在反傾銷調查中的職責,以便于確定合格的訴訟被告。在目前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則是一條可行途徑。
1.1課程結構過于專和窄,即專業主干課方向偏專,專業選修課過窄在專業主干課方面,大多數高校專業主干課基本為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跨國經營與投資等課程,專業課程過分偏重于國際貿易領域,國際經濟領域的課程偏少;在專業選修課方面,專業選修課的面過窄,選修課程不僅數量少,而且涉及的課程也主要涉及國際貿易領域,缺乏區域性研究課程,也缺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溝通、人際交往與中外文化風俗知識等方面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的余地小,縮小了學生的知識視角,削弱了該專業畢業生未來的工作適應能力。除此之外,專業主干課與專業選修課之間的內容交叉現象也較嚴重,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
1.2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務”過于偏重理論課程,忽視實務課程,一些重要的實務性專業課程開設不足,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善。通過對用人單位實際調查顯示,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并能熟練操作業務,在從事進出口業務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對于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來說,良好的專業能力素質不僅能有效縮短與用人單位的“磨合期”,較快進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壓力,真正做到愛崗敬業。目前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應屆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業務素質達不到企業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壓力太大、難以適應而頻繁“跳槽”換崗。這說明我們的專業課程設置過多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在專業深度開發課程和實戰操作課程上還相對薄弱,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在課程內容、時間安排、教學方式等環節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經由原來的精英教育逐步演變為目前的大眾化教育。除了極少數國家重點高校外,其它高校培養的都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從事的是實踐性很強的具體工作,即使有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學位,但今后能夠真正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也非常少。然而很多高校忽視這一事實,在確定學生培養目標時,不從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結構、學生素質出發,目標貪大、求高,培養方案照抄、照搬重點高校。其結果是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比重過大、實踐課程比重小。片面強調專業理論的傳授,而忽視專業技能的訓練。
1.3課程設置中對創新能力重視不夠,培養形式相對單一而缺乏個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潛力的發揮創造性能力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中主要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習和訓練來實現。具體包括專業實習、學年論文、學期大作業、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課外創新實踐等。實踐教學為學生創造了開放的空間,動態的場景和發展變化的社會背景,是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重要載體,更是激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通過調查顯示,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職業適應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其中業務拓展能力是核心和關鍵。要在大學四年學習期間使學生形成上述創新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社會實踐,加強實際業務操作訓練并從中探索其規律性。這就需要在改革與創新實踐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從實踐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考試方法等環節入手,創造性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不僅需要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的教授,更需要有實戰經驗的教練。但實際上很多高校由于建立課外實習學生到對口外貿企業實習困難比較大,因此在培養計劃中千方百計地壓縮、減少甚至取消校外實習,有些學校則完全用課堂模擬代替校外實習,而缺乏實戰訓練,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適應市場需要,重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2.1調整課程體系,形成符合不同人才培育目標要求的課程結構
不僅要強調“基本經濟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三位一體,而且每一版快中的每門課程均要根據其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地位、作用進行整合,強調各門課的相互協調,加強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體現課程之間的主次關系、層次關系及內在聯系,以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課程體系的優化需要體現在廣和深兩方面。廣的方面,要做到課程涵蓋的內容能夠滿足國際貿易發展對經貿人才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經濟貿易知識,而且要了解外部商業環境和投資環境的相關知識(其中包括相應的法律、政治環境)。比如,可開設“國際貿易文化”、“國際商務環境”等課程。深的方面,要做到不僅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入地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的由來與演變,跟蹤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了解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最新發展趨勢,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律與規則的最新變化,而且要注重針對性的深度的區域研究。如,關于美國這一區域的研究,應了解美國經濟、政治,美國文學,美國建筑等。因為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中獲勝,必須熟悉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情況。
2.2重新設計課程體系,提高實務性專業課課程比重,突出專業特色
在長期過分強調“厚基礎”的培養目標指導下,多數高等院校的實務性專業課開設嚴重不足。認為學生只要有經濟學理論方面的基礎,專業課特別是操作性較強的實務課便可有可無,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通過“干中學”就可以厚積薄發,發揮后發優勢。殊不知,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高效的企業要求學生能迅速“上手”進入角色,發揮科班畢業生的特長,而根本不會負擔畢業生長期適應和在職培訓的高額成本。由于目前的課程體系中,財經類各專業所開設的經濟學基礎課相差寥寥,專業基礎課也區別甚微,而惟一能區別學生專業特色的實務性專業課嚴重不足,必然導致各個專業都沒有明顯的“專業”特色。其直接后果就是畢業生擇業困難,或在工作中由于專業方面的“短腿”而影響職業發展。因此,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除要有完善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外,還必須有一定數量體現專業特色的實務性專業課程。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實務課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實踐和就業形勢的需要。就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實踐發展和外向型企業的人才需求來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需開設的實務課程有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文函電、國際結算、進出口單證實務、進出口報關實務、國際物流、電子商務、國際運輸與保險、進出口商品包裝、國際商務談判、商務禮儀等。合理的課程結構應該是經濟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實務性專業課三者之間的比例為1:1:1的關系,而不是過去那種3:2:1的關系。
2.3加大對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力度,改變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方式,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開闊視野,對實踐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
2.3.1積極改進和完善進出口模擬操作訓練,配備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青年教師指導學生模擬訓練,讓學生在仿真國際貿易環境中體會貿易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2.3.2完善并強化國貿專業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組織和執行力度,鞏固課外專業實習基地,保障學生能按照教學計劃進入對口涉外企事業單位實習和訓練,通過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的傳、幫、帶,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要求
2.3.3科學設置學期大作業、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創新實踐環節配備有豐富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整理文獻資料、設計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手段和調研方法,加強學生的多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獨立完成課題研究和啟發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
2.3.4細化實踐教學環節全過程,做到分段實施,循序漸進使教學模擬性實驗、專業實戰性實踐和專業綜合性實訓三個環節能環環相扣、有機結合,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胡俊文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楊新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2).
[3]胡列曲.論全球化及知識經濟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6).
[4]王娟涓,朱宇.中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課程之比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5).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與經濟 教學方法 雙語課程。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與雙語教學。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搶占世界高等教育的制高點,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可見,教育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教育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所指出:“國際化是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有機部分”。 安徽財經大學也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并已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如引進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從事教學工作、外派師資接受培訓、與國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進行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等。然而和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在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二)雙語教學的界定。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是特指在專業學科教學過程中,采用外語(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開展和組織教學的活動。雙語教學應包括以下要素: 1 . 采用原版教材。授課教師應了解國外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情況。由于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技術等宏觀環境方面存在差異,原版的教材可能存在部分章節不適用的情況,但這并不影響教學活動的組織。授課教師可同時指定多本參考教材。 2 . 使用外語授課或課堂講授以外語為主。如果只是使用原版教材,而還用漢語授課,筆者認為這不是雙語教學。教師必須使用英語完成備課、多媒體幻燈片、課堂講授、課堂活動組織才是我們所說的雙語教學。在講授過程中,必須堅持使用外語。筆者認為,對一些術語的表述可以適當使用漢語,但使用中文講授的時間不宜超過總授課時間的2 0 % 。 3 . 學生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成績的評估。雙語教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靈活設計,采取英語口語面試和英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
(一)雙語教學課程教材的選用。 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一直都選用國外優秀的原版教學用書。如《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固定教材Dominick.Salvatore 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以及《國際市場營銷》課程的固定教材Warren J. Keegan編寫的《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我們選擇這些教材的理由是:首先,教材的語言表達比較規范、簡單,用詞準確;其次,教材同經濟學科核心課程中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內容聯系比較密切;第三,相比較而言,教材的內容更具有客觀性,作者能從學術的角度去研究、探討和解釋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理論與政策,“大國主義”的思想較少;第四,教材和我國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專業的國際經濟學課程內容十分相似,可形成較好的接軌事態。當然,國外教材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如在一些內容上說明得過于詳細。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因此,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的選擇,抓住主要的內容,對于那些與國內教材重復的教學內容、章節和報道等一律刪除,或讓學生自行閱讀。
(二)雙語教學課程的設置。 各高校大學英語一般開兩年,到了大學三年級 ,相當一部分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還有一些學生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學生普遍已有了較好的英語基礎,這時采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要小些,可避免學生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另外,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連續、合理地部署和安排雙語教學,可延續英語學習,使英語學習四年不間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可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提高作用,而且可在基礎英語學習之后,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轉移到自己的專業上來。因此,我們把雙語教學的時間安排在大學三年級,并選擇合適的專業課程連續安排雙語教學。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已經開設了國際經濟學(英)、國際貿易(英)、國際市場營銷(英)、電子商務概論(英)、特許經營(英)、國際商法(英)等六門雙語教學課程。
(三)雙語教學課堂實踐。 1. 雙語教學方法的使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英語沉浸式教學法(Englishimmersion)和參與法(Participation method)。所謂沉浸法就是完全使用英語授課,教師用簡單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能順利的掌握英語,掌握教學的內容和其它知識。當然,對于一些比較專業的經濟術語,教師用漢語給出其準確的含義,以使學生對術語和定義有準確的理解,但是漢語解釋十分有限。 所謂參與法就是在教學中首先提供一些分析問題的必要條件,通過引導和啟發,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西方經濟學等基礎知識,自己分析、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掌握也比較牢固。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時,我們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要素豐裕的國家——要素價格較低——具有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該要素產品的優勢——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對價格上升——要素價格均等,然后配以圖形予以解釋。這樣,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
2. 多媒體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課件由任課教師自行設計制作,教學課件采用全英語,這有利于進行沉浸式教學,給學生制造全英語環境。同時,用英語制作課件可以避免因教師對個別單詞發音不準帶來的不利影響,上課時我們逐條、有時甚至是逐詞顯示講授的內容,讓學生看起來更加容易方便,重點更加突出,讓學生在課件的幫助下理解的更容易、更深刻、更全面。另外,采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節省了板書所花費的時間,從而可改善教學進度。多媒體課件可集聲音、動畫、文字、圖像為一體,因此在講課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雙語教學的考核方法。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靈活運用多種考試形式。為適應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努力改革當前高校中以百分制閉卷考試一統天下的局面,靈活運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等考核方式,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增加了雙語教學課程考試中的口試比重,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質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計入考試成績,以此來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雙語教學的成績評定注重平時考核,使成績構成多元化,力爭改變“一次性閉卷考試”的局面,加強對學生的平時考核,避免“一考定成敗”。我們注重平時考試,并不是頻繁增加考試次數,而是由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運用提問、討論、作業、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通過測驗獲取 教學信息,指導教學更好地開展。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定,結合課程總結性考試與平時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并逐步加大平時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同時對采用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成績予以注明,從而給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提供較好的條件。 三、加強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的雙語教學規劃。 開展雙語教學是一項持續工作,必須有全面長期的規劃,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計劃的調整。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適應W T O 要求,加快培養適應全球化的、有國際意識、有國際交往能力、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在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應采用同國際相關專業(國際商務)接軌的教學計劃。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在現有的雙語課程基礎上,考慮增加一批適應于全球化的專業課程,使用雙語教學。并且要特別注意這些雙語課程之間的層次銜接,形成合理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在課時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原版教材的特點,安排足夠的學時,以保證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二)加大雙語教學師資培養力度。 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授課技巧和較高的專業水平,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較好的英語水平。然而,在高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比較缺乏。一方面,外語教師的專業知識不足;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知識豐富,但英語功底不深。或者部分專業課教師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閱讀文獻與看專業雜志的能力較強,但口語和寫作能力較差,進行課堂教學困難仍然很大。因此,培養既能熟練使用英語,又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的關鍵。 雙語教學師資的培養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兩種途徑。 一是自己培養。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培訓的方法,也還可以選送一些教師到外語院校進行進修,由外國教師任教,采取封閉式的訓練,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在短期內有較大的提高。另一種方法就是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學校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引進國外人員歸國進行教學工作,或者聘請其它外籍教師(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教學工作。
(三)傳統和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 雙語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教學內容,就可以節省板書的時間,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也應努力把平常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所總結與積累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論文競賽、課堂小組辯論等方法有機地結合雙語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純漢語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使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成長。另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與實際結合比較密切的專業課程直接開到實習基地,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國外的專家或專業化人士到學校,進行學術講座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優越性和緊迫性,激發他們學習雙語教學課程的主動性。
(四)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評估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的監督和管理。 目前,雙語教學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與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雙語教學質量監督和管理體系不無關系。我們認為應盡快建立雙語教學課程的特定評價體系,以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 雙語教學課程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做好雙語課程的認定工作。根據大家普遍認可的高校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對雙語教學的層次做好界定,并根據不同層次給予不同的工作量補貼,以激勵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制定雙語教學質量認證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如不定期地在院系、教研室內部開展雙語教學交流與研討,開展教學競賽、組織觀摩教學,邀請專家、外籍教師,包括外語專業人員對雙語教學的效果進行考核,組織學生評教等。
完善雙語教學準入制度、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評估體系等相關建議,以促進國內高校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雙語課程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與經濟教學方法雙語課程。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與雙語教學。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搶占世界高等教育的制高點,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可見,教育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教育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所指出:“國際化是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有機部分”。
安徽財經大學也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并已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如引進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從事教學工作、外派師資接受培訓、與國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進行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等。然而和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在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二)雙語教學的界定。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是特指在專業學科教學過程中,采用外語(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開展和組織教學的活動。雙語教學應包括以下要素:
1.采用原版教材。授課教師應了解國外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情況。由于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技術等宏觀環境方面存在差異,原版的教材可能存在部分章節不適用的情況,但這并不影響教學活動的組織。授課教師可同時指定多本參考教材。
2.使用外語授課或課堂講授以外語為主。如果只是使用原版教材,而還用漢語授課,筆者認為這不是雙語教學。教師必須使用英語完成備課、多媒體幻燈片、課堂講授、課堂活動組織才是我們所說的雙語教學。在講授過程中,必須堅持使用外語。筆者認為,對一些術語的表述可以適當使用漢語,但使用中文講授的時間不宜超過總授課時間的20%。
3.學生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成績的評估。雙語教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靈活設計,采取英語口語面試和英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
(一)雙語教學課程教材的選用。
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一直都選用國外優秀的原版教學用書。如《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固定教材Dominick.Salvatore的《InternationalEconomics》以及《國際市場營銷》課程的固定教材WarrenJKeegan編寫的《GlobalMarketingManagement》。我們選擇這些教材的理由是:首先,教材的語言表達比較規范、簡單,用詞準確;其次,教材同經濟學科核心課程中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內容聯系比較密切;第三,相比較而言,教材的內容更具有客觀性,作者能從學術的角度去研究、探討和解釋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理論與政策,“大國主義”的思想較少;第四,教材和我國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專業的國際經濟學課程內容十分相似,可形成較好的接軌事態。當然,國外教材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如在一些內容上說明得過于詳細。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因此,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的選擇,抓住主要的內容,對于那些與國內教材重復的教學內容、章節和報道等一律刪除,或讓學生自行閱讀。
(二)雙語教學課程的設置。
各高校大學英語一般開兩年,到了大學三年級,相當一部分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還有一些學生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學生普遍已有了較好的英語基礎,這時采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要小些,可避免學生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另外,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連續、合理地部署和安排雙語教學,可延續英語學習,使英語學習四年不間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可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提高作用,而且可在基礎英語學習之后,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轉移到自己的專業上來。因此,我們把雙語教學的時間安排在大學三年級,并選擇合適的專業課程連續安排雙語教學。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已經開設了國際經濟學(英)、國際貿易(英)、國際市場營銷(英)、電子商務概論(英)、特許經營(英)、國際商法(英)等六門雙語教學課程。
(三)雙語教學課堂實踐。
1.雙語教學方法的使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英語沉浸式教學法(Englishimmersion)和參與法(Participationmethod)。所謂沉浸法就是完全使用英語授課,教師用簡單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能順利的掌握英語,掌握教學的內容和其它知識。當然,對于一些比較專業的經濟術語,教師用漢語給出其準確的含義,以使學生對術語和定義有準確的理解,但是漢語解釋十分有限。所謂參與法就是在教學中首先提供一些分析問題的必要條件,通過引導和啟發,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西方經濟學等基礎知識,自己分析、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掌握也比較牢固。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價格
均等化理論時,我們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要素豐裕的國家——要素價格較低——具有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該要素產品的優勢——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對價格上升——要素價格均等,然后配以圖形予以解釋。這樣,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
2.多媒體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課件由任課教師自行設計制作,教學課件采用全英語,這有利于進行沉浸式教學,給學生制造全英語環境。同時,用英語制作課件可以避免因教師對個別單詞發音不準帶來的不利影響,上課時我們逐條、有時甚至是逐詞顯示講授的內容,讓學生看起來更加容易方便,重點更加突出,讓學生在課件的幫助下理解的更容易、更深刻、更全面。另外,采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節省了板書所花費的時間,從而可改善教學進度。多媒體課件可集聲音、動畫、文字、圖像為一體,因此在講課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雙語教學的考核方法。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靈活運用多種考試形式。為適應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努力改革當前高校中以百分制閉卷考試一統天下的局面,靈活運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等考核方式,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增加了雙語教學課程考試中的口試比重,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質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計入考試成績,以此來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雙語教學的成績評定注重平時考核,使成績構成多元化,力爭改變“一次性閉卷考試”的局面,加強對學生的平時考核,避免“一考定成敗”。我們注重平時考試,并不是頻繁增加考試次數,而是由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運用提問、討論、作業、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通過測驗獲取教學信息,指導教學更好地開展。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定,結合課程總結性考試與平時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并逐步加大平時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同時對采用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成績予以注明,從而給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提供較好的條件。
三、加強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的雙語教學規劃。
開展雙語教學是一項持續工作,必須有全面長期的規劃,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計劃的調整。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適應WTO要求,加快培養適應全球化的、有國際意識、有國際交往能力、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在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應采用同國際相關專業(國際商務)接軌的教學計劃。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在現有的雙語課程基礎上,考慮增加一批適應于全球化的專業課程,使用雙語教學。并且要特別注意這些雙語課程之間的層次銜接,形成合理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在課時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原版教材的特點,安排足夠的學時,以保證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二)加大雙語教學師資培養力度。
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授課技巧和較高的專業水平,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較好的英語水平。然而,在高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比較缺乏。一方面,外語教師的專業知識不足;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知識豐富,但英語功底不深。或者部分專業課教師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閱讀文獻與看專業雜志的能力較強,但口語和寫作能力較差,進行課堂教學困難仍然很大。因此,培養既能熟練使用英語,又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的關鍵。
雙語教學師資的培養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兩種途徑。
一是自己培養。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培訓的方法,也還可以選送一些教師到外語院校進行進修,由外國教師任教,采取封閉式的訓練,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在短期內有較大的提高
。另一種方法就是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學校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引進國外人員歸國進行教學工作,或者聘請其它外籍教師(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教學工作。
(三)傳統和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
雙語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教學內容,就可以節省板書的時間,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也應努力把平常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所總結與積累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論文競賽、課堂小組辯論等方法有機地結合雙語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純漢語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使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成長。另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與實際結合比較密切的專業課程直接開到實習基地,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國外的專家或專業化人士到學校,進行學術講座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優越性和緊迫性,激發他們學習雙語教學課程的主動性。
(四)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評估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的監督和管理。
目前,雙語教學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與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雙語教學質量監督和管理體系不無關系。我們認為應盡快建立雙語教學課程的特定評價體系,以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雙語教學課程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做好雙語課程的認定工作。根據大家普遍認可的高校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對雙語教學的層次做好界定,并根據不同層次給予不同的工作量補貼,以激勵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制定雙語教學質量認證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如不定期地在院系、教研室內部開展雙語教學交流與研討,開展教學競賽、組織觀摩教學,邀請專家、外籍教師,包括外語專業人員對雙語教學的效果進行考核,組織學生評教等。
(五)完善雙語師資認證制度,嚴格雙語教學準入。
我們認為,申請雙語教學資格的教師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具有一定教學經驗,教學水平較高,已用漢語主講有關課程兩輪以上;能熟練閱讀外文版教材,準確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符合基本條件要求的教師可向教研室提出承擔哪種形式雙語教學任務申請;教研室審定教師條件,報系(部)審核;教學系(部)審核后將符合條件要求的教師報教務處;教務處組織評議小組聽申請教師試講并給出評定意見,符合要求者報主管校長批準;取得雙語教學資格的教師,由學校頒發資格證書,并具有優先參加校內各種評選和評優活動;具有雙語教學資格的教師,在完成一(或二)輪雙語教學任務后,才可申請高層次教學形式資格的認定。
參考文獻:
[1]張紅霞,李平。論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的應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2]何志勇,陳偉,張秀華。漸進式雙語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研究,2007,(7)。
【關鍵詞】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案例教學法
2007年以來,安徽三聯學院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相結合”的培訓技能型人才之路,構建課堂教學和校企合作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對專業建設的領導和管理,為特色專業的建設奠定了學科支撐。經濟法政系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開設了《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教學效果良好,筆者認為國貿專業《國際商法》也應開設雙語教學課程。
雙語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單純以漢語為載體的教學方式,將英語運用在教學中,英語、漢語在課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逐步形成以英語講授為主、漢語解釋為輔的專業課教學方式。《國際商法》雙語教學可以進一步體現國家教育部對雙語教學的要求和號召,全面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和專業課綜合素質,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外語加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一、安徽三聯學院國貿專業開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國際商法是國貿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其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有關國際經濟、貿易、報關、結算等商事法律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在國際商事活動中運用法律和使用英語的能力,為今后從事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打下基礎。國際商法的雙語教學教學以其視野的全球化、語言的國際化對以及中西方教學模式融通化的優勢能夠充分實現這一目標。
國貿專業本科生所修課程,無論是作為法律基礎課的《經濟法》還是作為國際經濟基礎課的《國際貿易實務》,都與《國際商法》課程內容存在銜接與交叉,國貿專業學生較重視英語學習,較熟悉國際貿易活動中的相關法律規則,更容易全面把握《國際商法》課程的內容。該課程在國貿專業高年級開設,此時一部分同學已經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學生們具備了較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在國貿專業開設《國際商法》雙語課程是可行的。
二、安徽三聯學院國貿專業開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面臨的困難
1、英語水平
《國際商法》是一門實務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和大量的案例作支撐。而國貿專業學生僅在大一下學期學習過《經濟法》,沒有系統的法律知識做基礎,也不能熟練地用英語思考、分析和解決國際貿易案例。在課堂教學語言上如果提高英語講授的比例,課堂容易變成外貿英語或者法律英語的教授,如果考慮學生實際英語水平,教學效果又將大打降低。
2、教材
《國際商法》教材缺乏,原版英文教材即便有,也是針對法律專業的。這些教材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貨物買賣、運輸、結算、等,通常會與國貿專業的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課程的內容重復。加上原版英語教材語言深奧,體系復雜,《國際商法》教材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
3、教學方式
國貿專業是熱門專業,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都不在少數。國貿專業的課堂通常是五、六十人的大課堂。學生英語水平良莠不齊,教師統一授課只能照顧大部分學生,這樣會限制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的進步,而英語水平低的學生會因為聽不懂、跟不上而失去學習興趣。而且大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機會很少,而學生也容易陷入為考試過關而學的誤區。
三、安徽三聯學院《國際商法》雙語教學幾點思考
1、教學目標的制定
《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教學目的,應定位在培養學生學好英語、掌握國際商事法律專業知識,同時塑造學生在國際商事法律事務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對外經濟貿易工作打下語言和專業基礎。具體地說,在《國際商法》雙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全英語的環境氛圍,包括電子課件的準備以及在課堂上的講授均使用英文,為學生創造英語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進行表達、討論、提問。其次,受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限制,在課堂講授中若涉及學生難以理解的難點問題,教師應用漢語作適當的解釋,其目的是提高知識掌握的準確度和有效性,有助于學生對國際商法重點、難點和原理的把握。[1]
2、教學內容的選擇
安徽三聯學院國貿專業本科《國際商法》的學時為72個課時,如果授課教師不分重點,面面俱到地將所有知識點都向學生講授,學生一定難以掌握,學習效果一定不理想。因此,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確定教學內容很重要。對于國貿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實踐中應用最多的是國際商事合同法、國際商事組織法以及國際貨物買賣法,因此這些內容應著重講解。WTO等國際經濟貿易組織法、知識產權法及國際商事仲裁與涉外民事訴訟則應以了解和介紹為主。授課教師應盡量在體系結構上依照教材,內容上不簡單重復教材,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面學到最重要的知識。[2]
3、教學模式的實施
雙語教學的課程內容應該與本校母語教學的課程體系融為一體,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總的說來,和重點院校相比,安徽三聯學院國貿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部分英語成績差的學生沒有興趣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還有個別學生反映上課聽不懂老師的英語。因此在安徽三聯學院國貿專業開展《國際商法》雙語教學不能操之過急,剛開始課程的時候,授課教師可大部分用中文講課,將教材中難懂或難講解的法律專業知識點挑選出來,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采用多媒體演示,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大多數學生反映難懂的部分,用中文解釋,淺顯易懂部分用英語講授。當學生適應了這種教學方式后,則應增加英語講授時間,最后力爭授課教師全英語講授。同時,對于一些基本法律原理和重點、難點的講授, 可用英漢雙語重復講解, 確保學生知識獲得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國際商法》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無論學生人數多少,教師要盡量使用互動或者模擬法進行教學。例如,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這一章節講解信函、合同和單證講授時,可將課堂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代表買賣雙方、銀行、貿易公司、運輸公司、保險公司,每個小組的同學各派任務,各司其責,全部用英文表述,來選取對于己方最有利的條款和操作;在單證的課堂教授時,可具體比較講解各種單證的特點,給出具體的商務情形,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結算方式;在有爭論的時候,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中英文辯論;英文信函則可以作為學生的作業來布置。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英語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他們今后進入實踐領域打好基礎。
4、教學手段的進步
多媒體和網絡的利用可極大地豐富和提高《國際商法》教學手段。備課時,授課教師可通過電子課件提前將上課所要涉及的法律制度、原理向學生做簡單介紹, 有條件時提供相關英文視頻, 音頻材料給學生下載,并指出重點觀看內容和相關討論案例,要求學生課前將本課所涉及的詞匯及法律原理領會掌握,觀看老師提供視頻,并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學習和案例討論的準備。授課教師可積極利用互聯網雙語教學素材,通過搜索引擎把互聯網上將相關的信息篩選出來,通過與雙語教學電子課件相鏈接,實現有用信息的自動選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些國內外網站也是學習的資源,例如可建議學生進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BIS(國際清算銀行) 等組織機構的網站進行學習。另外,通過建立《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網絡平臺也可以實現教師間教學資源的共享,包括加強跨系部、跨專業、跨課程的合作交流,以解決雙語教學任課教師缺乏和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有效提高雙語教學水平及教學效果。[3]
5、考試方式的改革
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在《國際商法》雙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為考查學生綜合能力,應增加口試比重,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定,要結合總結性考試與平時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可將學生在課堂討論的次數、質量、水平確立為評價內容,鼓勵學生撰寫英文報告、論文、案例分析,特別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英語思維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學生如果獲得與英語相關高級別的證書,可以給平時成績加分,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競賽和職業技能證書考核。[4]
6、雙語教材的選擇
環顧國內本科院校《國際商法》教材的選擇,大多數院系采用了英文原版教材。外國學者原版教材是根據外國法律及國情編寫的。如果不分情況,在安徽三聯學院國貿專業一味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學生畏學教師畏教,將違背開設這門課的初衷。筆者認為,授課教師可根據本專業學生實際和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自編教材。如前所述,教材內容應側重國際商事行為這一部分內容,將與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課程的重復內容部分刪去,突出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這樣學生學起來不至于對教學內容感到繁雜,而教師對自己編寫的講義更加得心應手。[5]
7、師資力量的建設
雙語教學要求教師精通法律專業和國貿專業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對此,系部和學院應提供培養途徑,每年選派一到兩名符合教學條件的教師參加培訓,或者到一些雙語教學開展較好的高校去觀摩,學習經驗。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師,在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前課后活動組織等方面要花費幾倍的時間,因此,學院應考慮對雙語教學的教師一定課時量的獎勵,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雙語教學,從而推動雙語教學在安徽三聯學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樊明科.《國際商法》英漢雙語教學探析[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8):34-35.
[2]付五平.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探討[J].懷化學院學報,2012,(6)46-47.
[3]陳慧婷.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陰山學刊,2010,(6):19-20.
[4]周超.雙語教學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8):76-77.
[5]丁敏.課程雙語教學模式探討[J].濰坊學院學報,2010,(2):14-16.
作者簡介:
陳黎(1980.11-),女,安徽合肥人,法學碩士,安徽三聯學院經濟法政系助教,研究方向:經濟法。
關鍵詞:全英語教學;國際經貿專業;制約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0-0127-03
一、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勢在必行
自我國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經貿事業發展異常迅猛。目前,我國年外貿規模已達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和第二大貿易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方面,我國在依然保持世界引資大國地位的同時,本土企業“走出去”已蔚然成風。201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流量87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首次成為全球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展望未來,中國將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和更廣領域全面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為完成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歷史性轉變而努力。
我國對外經貿事業全方位、深層次的發展,需要有高質量涉外經貿人才的持續供應作保證。未來合格的涉外經貿人才,不僅應扎實掌握國際經貿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還須具備相當水準的商務英語表達能力,因為英語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廣泛通用的語言,是各類國際經貿業務溝通的語言基礎。國內高校尤其是那些實力較強院校的國際經貿專業,擔負著為我國對外經貿發展培養后備高層次人才的使命,必須順勢而為,積極創造條件推行各課程的全英語教學,為學生適時打好商務英語聽說讀寫的基礎。
同時,2010年7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前,伴隨著我國高校國際化的發展,由于國際經貿專業本身的特性,已有愈來愈多的該專業學生通過各類國際交流項目赴境外高校交流學習,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境外非漢語背景留學生來華選擇國際經貿專業深造。在此態勢下,加強國際經貿課程國際化建設,運用英語講授專業課程及進行論文指導,以為該專業學生的境外交流學習打好基礎,并滿足培養國外留學生的要求,就成為高校特別是綜合實力較強高校的國際經貿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高校層面看,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3年我國具有高招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有879所,經國家批準設立的獨立學院有287所。在此1166所本科院校中,有745所高校設立了國際經貿專業,占比為63.89%,在開設院校的數目僅次于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市場營銷,名列第4位。然而,國際經貿專業表面的繁榮難掩其實質上的低層次重復與低水平競爭,目前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困境就已部分說明了問題。為適應國家對外經貿新發展的要求并促進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具備條件的高校特別是那些綜合實力較強的院校,應通過推行該專業各課程的全英語教學實現差異化發展,進而帶動高校整體國際經貿專業教學水平與培養能力的提高。
二、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的主要制約因素
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并非僅涉及少數幾門課程,而是指對從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期間的各門課程(除去若干門必修的通識教育課)均采用“浸入式教學”(immersion teaching)的全英語教學模式,包括講授、板書、課件、作業、案例討論分析以及課程考試等各個環節,使學生在課業學習上持續沉浸于英語氛圍之中。當前,對于多數高校的國際經貿專業而言,在課程上系統性地推行全英語教學尚屬新生事物,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探索。國際經貿專業課程涉及的知識領域較廣,并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其內容繁雜,且各門課程在知識點等方面環環相扣,推行全英語教學卻非易事。從目前情況看,其主要面臨著教師、學生、教材及相關支撐條件等問題的制約。
1.教師的專業英語水平。按照規劃,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應貫穿于學生本科四年的各個主干課程教學之中,從其入學伊始的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等學科教育課,到中期階段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專業基礎課,再到后期階段的國際經濟合作、國際服務貿易等專業方向課及專業選修課,均應體現出全英語教學的內涵。一般而言,教師的中文專業教學能力問題不大,但全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英語口語,將課程的基本概念、相關理論以及關鍵知識點等講授清楚,并能運用必要的過渡語完成教學場景轉換,還須通過與學生的現場互動及時了解其學習效果。這就對教師的英語口語、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形成了較高要求。目前,相當多的高校教師尚缺乏在英美大學系統學習或研究的經歷,其英語能力不全面,語法知識不系統,尤其是英語發音不規范,以至難以熟練地使用英語完成專業知識內容表達并與學生做有效溝通。
2.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在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接收能力,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效果的優劣。全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聽力、會話及閱讀理解能力均要求較高,使學生同時面臨來自語言及專業學習兩方面的壓力。按理說,學生在進入高校時通常已有10年時間的英語學習經歷,應該具備了一定英文基礎。但眾所周知,我國目前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尤其是中學英語教學基本仍屬應試教育,為追求升學率,多實行課上滿堂灌、課下題海戰的做法。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長期只注重書面考試應付能力的訓練。大量做題、死扣語法的結果雖使學生在英文讀寫方面有所長進,但由于長期操練的是“啞巴英語”,在英語的聽尤其是說方面不盡如人意。當進入高校即面臨課程全英語教學時,由于要將第二語言與陌生的專業課程結合在一起學習,學生難免會產生畏難情緒。同時需要關注語言及專業知識的結果,使得學生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全英語課程,從專業角度看,學習效果必然受到影響。
3.教材的支持狀況。教材作為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課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平臺,是實現全英語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一般來講,全英語教學最好使用原版教材。對于國際經貿專業而言,多數課程有對應的原版教材可以引進,同時有國際知名大學的公開課可供參考,但一些專業課程如《國際經濟合作》、《中國對外貿易概論》等,卻難以做到這一點,目前尚需要由教師自編講義,短時間內其質量難以保證。即使那些有原版教材可供采用的專業課程,原版教材也多少存在著部頭大、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及與中文版教材體系不對應等問題。并且相比于中文教材,原版教材一般價格較高而利用率低,學生缺乏購買積極性。對教師而言,囿于專業素養以及獲取原版英文教材的信息渠道,常常難以遴選出恰當的原版教材。
4.相關輔助支撐條件。全英語教學的開展對高校管理也是一個挑戰,需要得到校、院、系各級層面的重視與系統性支持。尤其是校級層面需要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支持機制,包括師資培養與引進機制、教學效果評價機制、教師激勵機制以及教學研究機制等,學校的人事、財務、教務、圖書館、后勤等相關部門需要協調配合,共同為全英語教學的推行創造良好的軟、硬件支撐條件。值得指出的是,全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在時間與精力方面做出相當高的投入,在目前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而輕教學的背景下,如果教師的付出未被合理承認,則可能挫傷其積極性,進而影響到全英語教學的效果。
三、推進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的對策
作為新生事物,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的實施門檻相對較高,從我國高校的現狀實際出發,其推行應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推廣的探索過程。那些綜合實力強的高校更具備師資力量與生源條件(包括境外生源條件),通過采取得力措施應對上述問題,率先實行國際經貿專業的全英語教學,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其經驗和積累也可以通過擴散效應,帶動更多院校的國際經貿專業參與到全英語教學行列中來。
首先,通過培訓與引進“兩條腿走路”,提高全英語教學師資水平。全英語教學對師資要求相當高,從事全英語教學的教師除應具備本學科的較高知識素養外,還要能將英語作為教學工具,恰當準確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之中。為此,一方面在職教師需要主動提高自身英語教學技能,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包括到英美知名高校接受對口培訓;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條件吸引高水平“海歸”充實到教學師資隊伍中來。此外,通過聘請英美高校的一線專業課教師實際參與和輔導全英語教學,是提高水平的一個理想途徑。目前,在科研導向支配下,高校所聘請的外籍人士多為學術研究人員,其來華一般是做專業課題研究或學術交流而較少參與教學,特別是本科生的專業課教學。對此可做適當調整,加大英美知名高校授課教師的聘請力度,發揮其指導輔助中國教師全英語教學的職能。
其次,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形成其愿意學習的環境。國際經貿專業各課程采用全英語教學,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產生畏難情緒,特別是在學生剛開始接觸全英語教學時。但學生既是全英語教學的承受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有效的全英語教學可以實現學生在專業中學習英語,在英語學習中掌握專業知識的效果。對此,一方面教師需要采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來提升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勵制度,使學生嘗到接收全英語教學的“甜頭”。比如,鑒于課程成績對學生的重要性,可適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使最終成績能相對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此外,還可在學生最終成績單上強調各主干課程為全英語授課,從而有利于其畢業求職、讀研或出國留學深造。
第三,開發出適用教材,滿足全英語教學需要。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最好選用英美高校原版教材,以實現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但如前所述,該專業部分課程并無對應的原版教材,而那些具備對應教材的課程,原版教材也可能存在難度、專業涉及面與學生現有英語水平及專業知識不匹配問題。學生通過學習專業課程,應能夠了解中國在相關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進展、政策及戰略,而這也恰是原版教材所難以體現的。對此,可由國內部分頂級高校組織專家學者,參照現有中文版教材體系,編選出版對應的英文版教材,以供實行全英語教學的各高校國際經貿專業使用。當然,教師也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從有關網站上選用材料、下載視頻等手段,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地同時,將相關領域內的新理論、新方法及新情況等告知學生,充分提高全英語授課效果。
第四,加強對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的管理與支持。由于國際經貿專業本身的特性,其全英語教學一般會走在高校各專業的前面,扮演著事實上的“探路者”角色。但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并非系這一層面甚至學院層面所能夠完全掌控的事情,而必須站在學校層面的高度,設計好其路線圖與時間表,并提供足夠的支持條件。學校一方面要實施教師授課資格制度,設立全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授課質量;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將授課質量同教師的業績指標和待遇掛鉤,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并同時為全英語教學創造完善的硬件條件。應尊重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材選用、考試方式、學生成績判定等方面給予教師必要的自。此外,還應為教師參與國內外進修、異地參加教學研討會及教學觀摩、發表教改論文等,提供相關信息和必要的財力支持。
四、結束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指出,我國將“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逐步擺脫以往那種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對高素質外經貿人才的需求將充分顯現出來。國際經貿專業開展全英語教學,既是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也是推進高校國際化進程、增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舉措。目前,國際經貿專業全英語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還面臨各種問題與障礙,但隨著各知名高校的重視與加強支持和管理,該專業的全英語教學必將健康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李艷爽.高校實施全英語教學的探討――以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0,(36):216-217.
[2]燕春蓉.《國際經濟學》全英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基于問卷調查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2,(10):52-55.
[3]張千帆.高校全英語教學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91-93.
[4]王穎,劉寒冰.高校國際化進程中全英語課程的開發與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