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傳統文化基礎論文

傳統文化基礎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2 17:38: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基礎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傳統文化基礎論文

篇(1)

“導師組2+2模式”是筆者在“導師制”的基礎上根據地方高師院校的教育教學特點而創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其內涵是:4個導師為一組,對師范生進行本科四年的分階段全面跟蹤指導?!?+2模式”是指大學四年分成2個階段,每個階段配備2個導師。大一大二為一個階段,大一上學期配備入門型導師,大一下學期和大二配備學習型導師。大三大四為一個階段,大三配備教學型導師,大四配備科研型導師[2]。為了使“導師制”盡可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必須有此模式實行的保障機制:1.學校要有制度保障,把學生的畢業論文成績、就業率、考研率等做為教師評獎、評優、評職等的重要指標,從而激勵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者。2.尊重學生的權利,提高學生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積極參與意識。3.學校要設立大學生科研專項基金,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一個努力的方向。4.整合教育教學科研的師資隊伍,量化導師特點,對應認定相應導師資格。這種教育教學模式的實施既符合教育的基本規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樣性,又充分實踐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更主要的是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的積極性,全面啟動學生學習與研究的思想與智慧。

二、設置傳統文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倫理人格

做事先做人。這句話,對于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而言,是樸實而深刻的。那么對于當下地方高師院校的學生而言,應如何解決因時代眾多的原因促成的人格問題呢?教育學上有一句話: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重要。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構成這種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基礎素養是由兩方面人格構成的,一是倫理人格,就是從倫理學上講一個完整人的人格的表現;另一個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學術人格,即由專業積累加之于哲學教育之后而生成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專業基礎能力。二者的關系是倫理人格完善的程度決定著學術觀點的典型性與深刻性。沒有完善的倫理人格必然會導致畢業論文觀點的偏頗與狹窄,這一點對地方高師院校的大學生而言,表現是非常突出的。高師院校的本科生畢業將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其必須要在倫理人格與學術人格上平衡發展?!熬觿毡?,本立而道生”;“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沒有相對完善的倫理人格,很難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也很難把握課程內容與學生素養轉化的機制問題。這樣在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上就很難有所突破與創新。地方高師院校與部屬高師院校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也是有差別的。由于管理者與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滯后與保守,地方高師院校傳統文化的傳承根本就沒有形成科學的保障體系,因此必須要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有所突破,開設傳統文化課程,以完善本科生的精神世界,從而為本科生寫好畢業論文的學術人格創造基礎條件。根據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以《易經》、《論語》與《道德經》為課程內容進行學生儒道人格的構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易經》是群經之始,其中滿含著儒家思想與道家智慧,是典型的生活經驗的提練與升華。只要將其還原于生活,再用生活實踐其思想邏輯,那么其蘊含的智慧價值自然會被大學生所接受而漸漸顯現。哲學是大智慧,是高度概括與凝聚而成的,有利于對課程邏輯認知和教育教學策略的權衡與使用?!墩撜Z》是東方的《圣經》。如果在東方找到一本能與西方的《圣經》相媲美的書,那就只能是《論語》了。只有如此關注人的精神品格教育的圣賢之精神,重新融入我們的心靈世界,才能完善我們大學生的倫理人格?!墩撜Z》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都成為了熱門的通識課,在浙江成為了中學教育的必選課,而在一般的地方高師院校中還沒有成為課程設置體系中的課程內容,這同樣也是個問題。入世的思想一定要有,出世的思想也決不能無?。∪寮抑v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己任,不可謂重乎?死而后矣,不可謂遠乎”。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儒家思想太累了。屈原沒有道家的“道法自然”和舉重若輕的“無為而無不為”之思想,所以最后選擇了汩羅江。陶淵明、李白、坡等因為有了道家思想的智慧而成就了生命的另一種精彩。沒有道家的“自然、真實與自由”,其人生自然會變得枯燥與乏味。用邏輯推想一下,把《論語》、《道德經》設置為全校的通識課,把《易經》設為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選擇專門從事典籍研究或者對典籍研究有興趣有建樹的老師進行教學,每周兩學時,長此以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生的倫理人格的構建自然地融會在一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亦是必然。這是一個很多價值觀念都被任意解構的時代。經過時間與實踐的驗證,我們都清楚的認識到,類似的解構大都是粗糙與荒謬的。正是因為那種淺薄的解構太多,根本無法完成新的建構,才令當下的大學生面對現實時顯得茫然而不知所措。傳統文化課程能解決大學生的自卑、急躁、悲觀、孤僻、多疑、抑郁、狹隘、冷漠、被動、虛榮、焦慮、自我中心、敵對、沖動、脆弱等人格問題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明朗?!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以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完善當下地方高師學生的倫理人格既能高效率地解決地方高師院校學生的人格問題,又符合我們民族文明傳承與發展的規律。

三、調整課堂教學策略,以便生成學生的學術人格

怎么教會影響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速度與進度呢?優秀的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整合學生所積累的思想與智慧的過程,更是優化學生的思維與思想,強化形成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人格特征的一個過程。如果課堂教學過程只一味地灌輸勢必會抑制學生批判思維的形成與發展。若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學策略為指導,解決好什么內容要講,什么內容不用講而讓學生自己學,什么內容要進行合作學習,什么內容要進行探索與研究,什么問題不僅要懂而且還要能講明白等相關的問題,那么無疑會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解放學生天然的敏感,從而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人格的成長提供有利的保障。而這方面的能力的挖掘與成長恰恰是學生發現論文選題,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所必備的人格素養。高師院校的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是以教育教學為主的,其絕不是簡單的知識或思想的接受者。他們要成為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者。他們是要全方位地開啟學生心智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說,理論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生成必須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獲得充分呈現。什么樣的教育成就什么樣的學生。教學過程只有量化到這種程度,才利于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目的,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人格的生成與成長。

四、弱化畢業論文的理論性,強化論文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篇(2)

論文關鍵詞:文化人類學,中國文化概論,教學

 

上世紀末,教育部將“中國文化概論”課程列為高等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計劃。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大部分高校以必修或選修的方式為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開設了這門課程。作為一門跨專業的基礎課程,“中國文化概論”正在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實現途徑。學界就“中國文化概論”課的性質、體系、內容、教學手段和模式等問題進行了諸多探索,推動了課程建設。然而,針對現代性危機下的大學生價值困惑,如何在一定學術和教育理念的支撐下,甄選課程內容,運用有效教學方法切實達成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彰顯“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本質特征與價值,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相對薄弱。本文擬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出發,探討其理論方法在“中國文化概論”課程中的應用。

一、人類學理論方法及其課程觀

人類學是一門研究人性及文化的學科,在西方國家對殖民地管理的應用研究中發展起來,衍生出眾多的理論流派。人類學秉承的獨特理念和方法為文化和社會結構研究樹立了新的范式,并為諸多相關學科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借鑒。文化相對論、文化整體論、主客位描寫、田野調查、民族志方法和跨文化比較法等是人類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核心。

(一)文化相對論

文化相對論又稱文化相對性人文歷史論文,主張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獨有和充分的價值,對不同文化價值的評估應該是相對和平等的,沒有衡量文化高低的一致標準。提倡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寬容和理解,將文化放置到具體的地理環境、歷史淵源和社會形態中進行價值評判。文化相對論打破了民族中心主義和文化沙文主義的局限,“挑戰了既有文明的正統性。”[1](p16)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堅持一直是人類學的宗旨,通過對異文化和他者的探究,尋求人類文化規律,并以此在跨文化比較中反觀和審視自身。引發了20世紀下半葉西方國家的文化多元主義浪潮,持續討論以美國為代表的民族國家的一體化與多元民族文化的沖突問題。

(二)文化整體論

文化整體論是指人類學對人類社會、文化整體性的認識,不同理論流派均秉持這一理念,都把其作為觀察人類社會文化的手段。文化整體論有三層含義:一是對文化做歷時性分析,關注文化的起源、演化、發展歷史和延續性,認為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歷史地形成的產物。二是從功能主義角度對文化做共時性分析,注重文化局部和整體的關聯,通過對社會制度、經濟、宗教、神話、巫術等的綜合研究,理解文化的整體系統。三是對人類生物屬性和文化屬性及其衍生現象的綜合研究,即生物-文化整體論(bio-cultural holism)。文化整體論為解釋文化的生成和變遷,以及文化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模式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三)田野調查與民族志書寫

自從早期人類學者走出書齋,深入研究對象的生活世界,田野調查便成為人類學的基本方法和學科標志,規范而嚴謹的田野調查是一個人類學者的成年禮。馬凌諾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中指出田野工作的三個原則:“首先,學者必須懷有真正的科學目標,并且知道現代文化人類學的價值和標準。第二,他應當將自己置于良好的工作條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要和其他白人居住在一起,而直接居住在土著人之間。最后,他還得使用若干特殊方法以搜集、操作、確定他的證據。”[2](p5)田野調查的具體方法有參與觀察、學習語言、結構訪談、口述史收集等。民族志是通過田野調查所得的獨特書寫方式,是對某種文化進行描述、分析和解釋的過程和產品。它是一種文化解釋文本,通常采用“深描”和闡釋方法,有對話民族志、實驗民族志等多種撰寫模式。

(四)主客位視角及描寫

人類學是關于“他者”的學問人文歷史論文,致力于對不同人群及文化的理解。馬文.哈里斯借用語言學家派克取自phonetic和phonemic的兩個詞,用詞根etic表示客位,emic表示主位,創造了客位文化、客位視角及主位文化、主位視角的觀點和描寫理論。主位指文化承擔者的認知和描述,客位代表外來的、客觀的、科學的觀察,主位與客位視角的結合有利于研究者做出科學的判斷和解釋。因此在田野調查中強調人類學者要“進得去,出得來”,既能切身體驗“他者”文化,又能以冷靜的姿態不囿于其中。

上述理論方法以最初用于異文化的研究擴展到了社會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課程研究也不例外。人類學有獨特的課程觀,認為學校“課程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是人類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 以人類學的視角定位課程,課程便是人類文化的集中體現和教育之文化功能的具體化,是人們在學校場域中獲得全部知識經驗的實現途徑。開展課程的人類學研究有利于探討課程內容的設計、多元文化課程、課程中的師生關系等問題。上世紀晚期,課程研究范式發生根本轉換,“從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的量化研究轉向以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方法論為基礎的立足于解釋學分析的質性研究,以個別科學為基礎的‘范式話語’轉向了以敘事為基礎的敘述性話語。”[4]從中可見人類學課程觀對課程研究的影響。

二、“中國文化概論?笨緯倘諶肴死嘌Ю礪鄯椒ǖ耐揪?

“中國文化概論”是一門文化研究、展示和教育的課程,在本質上更符合人類學者對課程的內涵和功能的定義,因為其根本目的在于向大學生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特征及價值,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和認同感,從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融入人類學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學內容的篩選、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的構建與學生的參與和接受行為等均可在人類學視野中獲得新的啟示和發展。

(一)課程內容和知識選擇的多元化

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無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各類教材也層出不窮,以張岱年、方克立編和金元浦編《中國文化概論》等為代表。面對博大精深、龐雜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選擇成了難題,高校和學界對這門課程的體系和結構尚未達成共識。各類教材大致將中國文化分為三大版塊進行闡述,第一塊是中國文化的發生機制和根植土壤;第二塊是中國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如典籍、科學技術、教育、文學、藝術、史學、哲學、宗教和傳統倫理道德等專題;第三塊是中國文化的特征和價值分析,包括中國文化的類型、特征、基本精神和價值取向系統等。教材之間的差異性基本上體現在對第二塊中國文化表現形式的取舍上人文歷史論文,無本質區別。這三大版塊按照文化的發生、表現和內涵的邏輯,描繪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概貌。然而不難發現,這些內容反映的是古代精英文化層面,民族、民間和地域性的鮮活文化被忽略了。

大學課程應如何選擇內容和知識?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布迪厄認為課程應該是一種反思性實踐,課程實踐者應警惕和批判課程中隱藏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是指代表統治階級或主流社會的意志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文化專斷,以強硬、武斷的方式使學生接受強勢文化。[5](p132-137)如布迪厄所言,我國“中國文化概論”的課程內容設置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專斷性,課程知識的一元化和中國文化的多樣性特征相違背。首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下的多樣性文化,漢族和少數民族文化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次,中國地域遼闊,區域文化異彩紛呈。再次,中國文化是由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共同構成的,缺一不可。在全球趨于一體化的今天,對不可復制的文化多樣性的堅守顯得尤為彌足珍貴,“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應擔負起在高校傳遞和傳承我國多元文化的功能,增加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和區域文化的內容,踐行教育人類學者倡導的實現多民族國家民族間文化交流和共同繁榮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6]模式。

(二)中國文化的整體論和跨文化比較視野

人類學整體論強調將文化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從歷時性和共時性全面把握某種文化的來龍去脈和內部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教學中,也需要教師首先將中國文化視為一個“多元一體”的整體文化系統,不僅構建各種文化表現形式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也要關注中國文化的線性發展。我們在了解古代遺留的優秀文化傳統時,也要關注現代化背景下的文化熱點問題,如傳統文化的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問題,設置專題進行討論。

“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代際傳承的途徑,其重要前提即在于激發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促使其樹立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進行了解和探究其內涵的活動。而眾所周知,根據族群認同理論人文歷史論文,認同感的激發很大程度上是在族群互動和族群邊界的場景中得以凸顯的。由此,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也應放置到跨文化比較的視野和背景中踐行,在與他者文化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實現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在課程中設置中外文化對比研究專題,以促學生從更為寬廣的視域理解和反思中國文化的特征,清醒地認知其精華與糟粕。如在關于中國人民族精神和性格專題的教學中,筆者首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在你的感性認識中,中西方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有什么區別,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從感性層面到理性層面思考中西方人性格之差異。很多學生認為西方人的獨立意識猶強,自然而然引申到中國人重集體、西方人重個體的文化差異。筆者再引導學生從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尋找原因,結合林語堂《吾國與吾民》、柏楊《丑陋的中國人》等中國國民性研究著作,解析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倫理對中國民族性格形成的影響。在中西文化對話的視野中,使學生領悟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7]的真諦。

(三)參與觀察中國文化

在西方國家,田野作業和民族志方法已被廣泛運用于教育實踐和研究領域。課程和課堂就是一個田野作業點,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民族志的書寫,一門成功的課程是行動和對話民族志的典型藍本。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參與觀察和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參與觀察都至關重要。

首先,教師兼有教學者和課程研究者身份,可通過參與觀察、結構訪談等方式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髡教學方法,還可撰寫微型研究報告與學生共享。如筆者在訪談中發現不同專業學生對中國文化概論課的期待值差異,文學專業學生希望其是一個研究型課程,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則希望其是一個偏重知識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在教學中便根據專業需求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其次,有效課堂的創造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創造,對中國文化的把握更需要切身體驗與感悟。因此筆者在教學中設置了田野環節,將學生分組,每組≡褚桓鑫幕專題,≡裉鏌暗愕韃榛蟯ü網絡、文獻和訪談等方式搜集材料,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其他同學參與評價和討論。學生們分別選擇了刺繡、生肖、飲食、對聯文化等小專題人文歷史論文,用圖片、視頻等豐富的形式展示出生動的文化內容。學生們一致認為通過田野調查的文化體驗活動,真正掌握了活態的傳統文化,內化于心。相比純理論的課程,參與觀察法的運用使學生領悟到,體驗文化不僅是知識汲取,更是一種能力的獲得。在課堂營建中,教師還應注重主客位視角的轉換,豐富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傾聽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的體悟,并以局外人的眼光進行價值中立的判斷。

三、結語

在人類學者看來,學校課程肩負著人類文化傳承的使命。在全球一體化、網絡文化發達和現代性危機不斷涌現的現代社會,對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使其充分發揮在大學生中傳播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能,是一個長期的反思性實踐。運用人類學理論方法,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手段,僅僅是一個開端。

參考文獻

[1]赫屈.文化與道德:人類學價值觀的相對性[M].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

[2]馬凌諾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滕星.族群、文化差異與學校課程多樣化[J].江蘇社會科學,2003(4).

[4]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張意.文化與符號暴力[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6]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2).

[7].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1997(3).

篇(3)

“孝”作為人類共同的感情,各個國家對孝都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孝作為中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歷史的厚重度、理論的系統性和其烙入骨髓的深刻性都是其他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碰撞往往令教師措手不及,如何正確地闡釋中華文化并為外國人所理解和接受,是每一個對外漢語教師應當深思熟慮的。當前孝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研究還為數不多,而且大部分也是在文化因素的教學中有所提及。陳逸飛在其碩士論文《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孝”的教學設計》中為“孝”從漢字到文化的教學做了系統的設計。葉劍華的碩士論文《中華傳統文化核心范疇“孝”的語義分析及文化闡釋》通過對“孝”字義項的分析來闡釋每個義項包含的文化蘊意。

韓笑在研究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選擇時指出“我們的教材中應致力于宣傳一種吸收中西方文化精髓的推崇個性自由和平等的人格,追求平等積極進取的新的孝文化觀?!眲⒍谄浯T士論文《針對中級外國學生的<論語>思想文化教材編寫設計》中提及儒家“孝”思想的教學中應注重中西對比,其對《論語》的教學編排對“孝”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王艷麗研究了朝鮮漢語教科書《訓世評話》中孝文化的素材并探源其在中國典籍中的出處,分析了《訓世評話》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編排特點,對于我們文化教材編著有很大啟示。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成就

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已對中華傳統文化表現了極大的關注,有的學者甚至提出了文化主體論,這體現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自覺。孝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在對外漢語文化因素的研究中已初露端倪,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拓展。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不足

對外漢語中的孝文化研究還十分欠缺,尤其是針對性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在文化因素中有所提及。因此孝文化傳播存在以下不足:(1)理論性不足。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和指導,缺乏理論會導致實踐的無目的性和無計劃性。對外漢語孝道缺乏理論研究,傳播的原則、內容篩選、途徑構建等皆缺少論述。(2)系統性不足。構建系統的傳播模式和課堂教學范式是目前孝文化傳播亟待解決的問題。(3)實踐性不足。對外漢語教學本身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孝道的教學如何正確合理地開展,需要研究者針對課堂教學實際制定可行的計劃?,F有的研究也未能注重中外的差異,沒有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對孝道傳播做出合理的具體的揚棄和編排。(4)方法較單一。當前研究的方法單一,大多局限于文獻研究法等常見方法,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豐富研究方法,如采用跨學科研究法等方法,從而擴展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成果。

四、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展望

篇(4)

論文摘要:目的:探尋中醫藥發展中的阻力與隱患,說明中醫藥的繼承是創新的基礎。方法:以在中醫藥大學的學術講座和與學生的座談與臨床調查反應出來的現象看其本質。結果:很大一部分學生入學后對中醫沒有興趣,部分畢業生臨床實習不懂診脈、識證、立法、用藥,只會看西醫的診斷指標辮病施藥。結論:中醫教育從招生弊病到教學課程順序沒有按階段性設笠,一味追求現代化的創新,應激發畢業生在臨證過程中靈活運用中醫與現代醫學辮病相結合的方式治療單純西醫藥治不了的疑難病癥。

1問題

1.1中醫藥大學的學生人學后對中醫沒有興趣

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當中醫課程開課后對中醫藥沒有興趣,不愿學習中醫,認為難懂不好理解。

1.2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學習中對中醫藥課程產生厭煩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中醫沒有興趣,產生消極厭煩情緒,成績普遍較差。

1.3中醫藥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對中醫產生懷疑

一部分畢業生進人實習時,遇到病人時不知如何診脈、識證、立法、用藥,即使勉強處方,都要根據西醫的診斷指標辨病用藥,療效極差,因此對中醫產生懷疑。

2原因

2.1中醫院校招生的誤區

中醫教育從歷史上都是以家傳,師傳形式為主,20世紀50年代隨著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創辦了中醫學院,隨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創辦了中醫學院,但是,由于近代一直是以西方現代醫學占主導地位,招生的質量和要求模糊,時至今日,中醫藥院校的招生仍然采用西醫藥大學的招生標準,從理科學生中招生,這就給中醫藥的發展和前進埋下隱患。中醫藥來源于傳統的中華文化、人文科學,沒有中華文化底蘊,就無法理解經典中的哲學理念和人文自然,要學好中醫也很不容易。

2.2中醫院校的教學課程設置順序有誤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醫藥教育要以中醫藥為專業,理科學生本來就對中醫藥很難發生興趣,而中醫藥教育的教學課程設置順序不合理,學生一人學首先灌輸的是西醫藥學基礎知識和外語,由于理科學生對現代醫學接受能力快而強,一開始就把思路和觀念引向現代醫學,當以后進人中醫藥課程時,文科知識差,觀念轉不過來,對傳統經典文化沒有興趣,逐漸產生厭倦心理,隨即失去信心,甚至誤解中醫學術。

2.3對中醫學基礎理論教學進行客觀化教學模式改造

中醫學基礎理論首先是繼承,功底扎實后才可創新,一味追求現代化而把中醫基礎理論看作是滯后的,缺乏細胞、分子以及基因等微觀水平和現代科學試驗,從而進行客觀化教學模式的改造,完全割斷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的聯系,使學生思維西化,對中醫產生厭倦和懷疑。

2,4臨床實踐課程少,紙上談兵多

中醫畢業生要注意臨床實踐,跟導師臨證治療,讓學生樹立起信心,不要讓西醫的診斷指標牽著鼻子走。畢業論文追求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把西醫現代化的東西全部搬到中醫中來搞中醫藥現代化,失去主次,造成畢業生不懂用望、聞、問、切的四診,來辨證施治,結合西醫的診斷、生理、病理等知識取長補短,或中西結合提高臨床療效,追求紙上談兵,結合不到臨床實踐,失去了中醫學的生命力。

3改革

目前中醫藥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近幾年,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政策極好,中醫藥院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1中醫藥院校招生改革

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學術體系,所以招生方式也一定要有區別,一定要從文科生中招生。

3.2中醫藥院校要以中醫教育為主

中醫藥院校要從教育內容、課程體系和順序教學安排等方面保持中醫藥特色的的前提下,先安排一些傳統文化、人文科學、哲學、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各科,經典著作。然后,再注人現代自然科學、西醫基礎、生理、病理、分子、基因等現代科學知識。在完全繼承了中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接收現代科學技術,才能達到培養出創新發展的中醫人才。

3.3加強臨床帶培

中醫是實踐醫學,要選擇純正的名中醫帶培畢業生,使學生掌握四診要點,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要點,能夠在臨床中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治療單純西醫治不了的怪病、奇病、疑難病,培養出真正的名醫大師,中醫藥才能發展。

篇(5)

一、發掘經典的文化價值,作為精神落腳點

語文教材中的古代經典作品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可鑒賞的文本,提供了豐富的人生際遇中多樣的人生之美,更承載著民族的優秀文化和精神??蓮囊韵聨讉€方面發揮古代經典作品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價值。充分挖掘文本的多重價值,從文字學習走向文化感悟。高中必修教材有古代敘事散文、古代議論文、山水游記、史傳作品、古代抒情散文五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文化價值,都蘊含了豐厚的精神養分:或反映了古人的精神追求,或承載著古圣先賢的哲學思想。在文言文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去觸摸先賢的思想與靈魂,例如,引導學生體悟《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仁政”“王道”思想、《侍坐》篇中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中的“和諧”政治觀、燭之武的智勇、荊軻的大義、藺相如的肝膽相照、蘇武的威武不屈……讓學生在重履他們漫漫精神歷程的同時,經受深刻而美好的心靈洗禮。重構文化主題單元,設計古代詩歌專題教學。古代詩歌部分不僅有昂居于詩峰之巔的詩仙、詩圣之作,更有眾多詩人群體所構建的豐富多彩的詩詞文化風景。李白、杜甫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其詩其人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文學領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種燦爛的文化,而大漠邊關的雄心與愁心、山水田園中的詩意棲居、悵望千秋一灑淚的感慨、命運際遇的詠嘆調、相思成疾的離別歌等也都成為古代詩歌史上的一種文化現象??梢来酥貥嫵觥袄畎孜幕薄岸鸥ξ幕薄吧剿飯@文化”“邊塞文化”“離別相思文化”等七個文化專題,讓學生感受詩歌光輝燦爛歷史的同時,吸收更豐富的文化和思想營養。盤活文化經典,以批判性思維審視傳統文化及經典在今天的價值。高中語文教學應重視文化論著的研讀?!把凶x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展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應當以批判性思維審視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和精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讓經典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活躍在今天。例如,讓學生思考與感悟“春秋筆法”的以史鑒今、對歷史真實性的上下求索,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索趙盾的忠、董狐的秉筆直書、顧炎武的“經世致用”等等。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

建立開放式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可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豐富課程資源,構建傳統文化課程群。在用好國家課程的同時,可自主開發傳統文化課程。例如,學校自主開發“詩經往事”“來自孔子的智慧”“美麗漢字”“古文觀止選讀”“唐宋詞十八講”“紅樓夢十八講”等6門校本課程,同時引進中華書局推薦的臺灣國學課本《中華文化基礎教材》。豐富的課程資源,能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為凸顯傳統文化的生命內涵提供了可能。組織文化游學,在行走中觸摸古老文明與燦爛文化的脈動。每學期都可組織為期一周的“文化游學”,例如,齊魯文化行——走訪三孔,登臨泰山;江南文化行——訪金陵,走紹興;中原文化行——訪洛陽,探龍門石窟;西安文化行——游大雁塔,觀兵馬俑。引領學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著名書院,讓學生觸摸歷史文化的脈搏,感受中華優秀文化的滋養和浸潤。開展趣味學習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春節元宵燈謎會、清明端午讀詩會、重陽中秋讀書征文等活動,能讓學生在承載著歷史記憶符號的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魅力;唐風宋韻朗誦會、古詩文背誦拉力賽等活動,能讓學生在閱讀和實踐中,加強人文修養,提升精神品位。同時還可對《論語今譯》《孟子》《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唐宋詞十七講》等系列原典作品進行解讀,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這種不斷地加強和提升的過程,就是精神氣質的形成過程,就是民族的精神積淀與精神傳承。

作者:王建穩 單位:北京市八一學校

篇(6)

    【論文關鍵詞】鄉土文化 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教育 高職高專

    【論文摘要】中醫藥高專院校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在中醫藥高專因各種原因淡化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況下,,指出中醫藥高專人才應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和醫學人文素質。各地鄉土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醫藥文化,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著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積淀,這些文化因素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醫藥文化作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每一寸鄉土。鄉土文化與中醫藥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將鄉土文化融入到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之中,有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1中醫藥高專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

      中醫藥高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當地城鎮社區和農村基層培養??茖哟蔚膶嵱弥嗅t藥人才。中醫藥高專院校的多數學生從故鄉來,學成后又回到故鄉去反哺于故鄉。所以,中醫藥高專教育主要是培養愿意到基層去,能為本土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鄉土中醫藥人才”,簡稱“下得去、用得上的中醫人才”。

2中醫藥高專應加強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

    在高職高專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注重技能培養”的影響下,加上學制短,中醫、西醫兩種醫學交叉教學,生源素質較差等原因,中醫藥高專院校很少注重給學生喂養優秀傳統文化的食糧,易使當代青少年學生錯誤地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產生功利主義思想。尤其是在“就業就是一切”指揮棒的指揮下,有些中醫藥院校更是舍棄了“人文”傳統,“把大學降低到市場經濟的附屬地位,市場需要什么,大學便做什么,一種產銷對路,短、平、快的人才培養模式悄然形成”

    醫學是對生命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和實踐活動,醫學科學發展的過程始終貫穿著人文精神,脫離人文關懷談醫學,學生就會成為醫學匠人。中醫藥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脫離傳統文化談中醫,學生很難真正理解中醫,也就學不好中醫。鄉土文化是一個特定地域內發端流行并長期積淀發酵,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鄉土文化的地域范圍放大到全中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從學習鄉土文化入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論課時有多么緊張,不論技能是多么的重要,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對中醫藥高專來說是必需的。

3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的途徑

    鄉土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將鄉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貫穿于教學之始終,分階段實施是一條有效途徑。由于中醫藥高專教育學制短、課時緊張,鄉土文化教育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安排,可通過開設課程,組建興趣小組,建立專題網站進行輔導,舉辦學術講座、文化節和知識競賽等多種途徑實現。如我校在中醫藥類各專人才培養方案中列入《三峽文化與三峽中醫藥》這門課程,納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之中,前4個學期均開設,每學期32學時,教師和教學時間不固定,靈活安排,重在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

3. 1入學教育普及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開展鄉情教育,強化學生熱愛家鄉之情。每個學生對家鄉都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由于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對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多數是零碎的片斷,不夠系統全面;多數是直觀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學前兩周,學校結合軍事訓練的理論教學時間,用4-6個學時向學生講解家鄉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未來規劃等,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發展歷史,強化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我校地處長江三峽庫區,學生入學時就對學生講長江文化、三峽文化、講三峽庫區沿線城市未來的發展,頓時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對家鄉產生了自豪感、認同感。

      (2)開展本地中醫藥歷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醫之情。中醫藥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各個地方鄉土文化中富含中醫藥文化。學校通過系統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學時開展1次本地中醫藥歷史與來來的講座,安排1-2次參觀,如參觀學校中醫藥博物館、中藥園、中醫藥專業實訓室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醫藥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醫藥類專業新生參觀校內富有特色的中醫藥實訓中心、中醫文化陳列館、中藥科技館、生命科學館、藥用植物園,并講解長江三峽地區中醫歷史文化,學生一開始便對中醫藥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3. 2深入探究鄉土文化,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篇(7)

論文摘要:古代漢語是高等院校中文類專業的主干課和基礎課,承擔著培養學生的古代漢語素養和古代典籍解讀能力等教學任務。這門課程沙及到哲學、歷史學、文學、語言學的內容,甚至包括天文、律歷、姓氏名號、職官等文化常識,可謂內涵豐富、外延廣闊。而以上這些內容,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當前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更應該側重于觀照傳統文化的解讀方式,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視作其重要任務之一。

和我國高校的其他課程一樣,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古代漢語的教學改革也刻不容緩。新時期的古代漢語課程改革,我們認為在發揮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時,更應該提倡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素質教育、審美情操培養等多方面的功能,對此,筆者已撰文討論。本文就古代漢語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相關問題試做討論。

一、從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目的談起

我們到的教學材料表明,古代漢語這門課,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時期,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各有不同。據王力先生說,“有的當作歷代文選來教,有的是當作文言語法來教,有的把它講成文字、音韻、訓話,有的把它講成漢語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學者們重新考慮這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以提高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從.此,古漢語的教學改革開始,并大有一發而不可收之,勢。自從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編寫并出版適用于全國高校文科專業的第一套古漢語教材以來,古代漢語課有了較為確定的內容,即采用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結合的原則,并以這三個方面作為古漢語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從此,古代漢語課程也有了比較明確的教學目的,即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培養這一能力就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中國古代的哲學、歷史學、文學、文獻學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以上這些哲學、歷史學、文學、文獻學知識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因此,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應該觀照傳統文化的傳承,并將其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本身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

我國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它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其內涵包括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獨特的語言文字形態、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諸方面。古代漢語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它的內容就是以上傳統的優秀文化內容的復合體?,F行古代漢語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作為參照,學者們或采用文選、常用詞、通論“三結合”的編排原則,如郭錫良等主編的《古代漢語》、朱振家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蛑饕怀鑫倪x和通論兩部分,如易國杰主編的《古代漢語戶。但他們的教材都彰顯了我國燦爛多彩的傳統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為例(以下簡稱王本),僅就文選部分和通論所承載的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加以討論。

王本《古代漢語》在文選部分選取了《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等經典的史學作品,還有《詩經》、《離騷》、唐宋古文、唐宋詩詞等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諸子百家的哲學作品(尤其是正統的儒家作品),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觀念,在古代漢語教材的課文中比比皆是。有反映個人修養的,如《論語·學而》,講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說明古人非常重視個人修養,作為古漢語的教學內容,必然使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與學關系的,如《禮記·教學相長》:“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边@一觀點到現在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個人對社會責任的,《論語 ·微子》:“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這是孔子面對隱者的譏諷嘆息時所說的話,意思是個人對社會是有一定責任的,人不能逃避現實。另外教材所選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其中的名言:“先天下之優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集中體現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憂,后于人樂的傳統道德觀念。以上這些都是古人優秀的品質,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古代漢語教學,可使學生受到熏陶,起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作用。

通論是現行古漢語教材都非常重視的不可或缺的內容。王本《古代漢語》“通論”涉及到文字學、訓沽學、音韻學的諸多內容,還涉及到文體、修辭等語言學知識,古代的姓氏名號、車馬宮室、職官、樂律、天文歷法等豐富的文化知識。以文字學知識來說,包括“漢字的構造,古今字、異體字、繁體字”等內容,給我們揭示了漢字和漢文化的密切關系。漢字的書體有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對學生來說,從漢字人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最直接的途徑。我國歷史上對漢字較系統的研究,開始于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梢哉f漢字本身及許慎依據漢字形體結構闡釋字義的過程,都積淀著豐富的古代傳統文化信息?!墩f文解字》通過說解漢字展示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內容,陸宗達先生將其歸納為四個主要方面,即古代社會生產、古代的科學、古代醫療學、社會制度等,包括范圍很廣闊。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已經不單是簡單地將其作為古漢語知識學習,而是觀照到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識空間擴大了很多。

還有一些關于古代的姓氏名號、服飾、車馬、宮室、天文等方面的內容,給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空間就更大了。比如,我們通過學習“古代的姓氏名號”,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稱字”,所以,稱別人的“字”以示尊重。我們知道了古人還可以有“號”,如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還有謐號,而溢號往往根據此人生前品行業績而定,如陶淵明溢號“靖節先生”,顯然是依據其高潔之行得來的。學了天文律歷,我們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將音樂中的十二律對應歲時的十二月,再讀陶淵明的《自祭文》“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就知道“律中無射”實際指的是9月份,是用樂律名稱表達時序,因為“無射”剛好和“季秋”時節相對。學生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就是對傳統文化接納、傳承的過程。

三、當前的文化大背景決定了古代漢語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主陣地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曾一度出現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勢頭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論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于不顧。就拿節日習俗來講,人們迷戀于“圣誕節”、“情人節”,不管是否符合國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樂意“拿來”,使傳統文化備受冷落。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我們高興地看到我國傳統文化有了回歸的趨勢。如,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四大發明、中國畫、武術、中國戲曲、皮影戲、古代音樂等等。開場戲《擊擊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古老而熱情的迎接貴賓的喜慶儀式,表達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蘊。2009年,我國頒布了國家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傳統節日和春節一同作為法定假日,這將有利于弘揚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因為中國每個傳統節日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還有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漢語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留學,“孔子學院”在許多國家的建立等,都為我們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為高校的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加人到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行列中,更應該走在弘揚祖國傳統文化隊伍的最前列。從這個方面講,高校古代漢語教師應義不容辭地將古狀漢語課堂作為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這是責任也是義務。

四、古代漢語教學實現傳統文化傳承功能的措施

通過古代漢語教學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教師是嚴峻的挑戰,不僅要求古漢語教師要有專業獻文化素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所說的“專業的文化素養”主要指古漢語教師不僅要具有深厚的專業功底,還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面,對我國古代的政治、歷史、天文、教育、哲學、風俗習慣等文化知識都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進行古代漢語教學。“好的教學方法”貝組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方法或者技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對古代漢語的興趣,導他們去探究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之加人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創新的隊伍中來。具體來說,通過古代漢語教學來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具體措施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傳統.的古漢語教學中,教師將這門課僅僅視作學習其他‘課程打通語法、掃除文字障礙的工具。新時期的教學改革首先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引導。如講到《論語》時,教師應結合現實,引導學生感受古人為人處事的準則、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學生多記誦名詩名文,從而加大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力度。還可以適時地結合傳統節日,滲透傳統文化觀念。

其次,選取好的教學內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睂嶋H上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諧統一的崇高道德標準就存在于我們的古漢語教學內容中,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教學需要進行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洲美女与动性zozozo|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 啦啦啦www日本高清免费观看|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又大又粗欧美黑人aaaaa片| av色国产色拍|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 free性丰满hd毛多多|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妓女|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的| 毛片在线播放a| 又粗又黄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 绝色教师美妇沉沦为玩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污18禁污色黄网站|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