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究生自動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研究生培養;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0-0156-03
0引言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是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科,它是省政府與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共建的重點學科。多年來,學科內的廣大師生一直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銳意進取、突破創新、立足行業、面向未來,不斷為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廣大師生堅持不懈的努力,本學科在專業領域內已取得驕人的科研成績和學術成果。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統中最高層次的教育,它肩負著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重任[1]。本學科一直十分注重學科建設及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并在各研究方向都已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質好、學術水平高、人員配備合理、實踐經驗豐富、勇于拼搏、求發展、思進取的相對穩定學術隊伍。但是,由于受到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和束縛,本學科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還存在諸多不足,在課程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論文撰寫等培養環節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本論文以該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為對象,探討了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針對進一步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措施。
1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是研究機械制造理論與技術、自動化制造系統和先進制造技術的一門學科[2]。該學科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要求學生在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基礎的同時,又能按研究方向及個人興趣,在一個特定方向領域內掌握更專門的知識和本領[3]。根據為國家培養機械工程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確定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如下:①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科學道德。品行優良、身心健康。②能夠適應科學進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流能力。③在科學研究或專門工程技術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素質。④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2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多年來,學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探索建立以提高全面素質為目標的培養模式。在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尤其是提高其創新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進。但在新的科技發展形勢下和市場經濟要求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研究生教育中還是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2.1學生的專業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基于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和水平狀況,研究生的來源比較有限,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沒有經歷過比較系統的專業培養和訓練,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從而對研究生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直接影響后期論文的課題研究工作質量。
2.2專業基礎課教學過程有待加強雖然經歷了本科階段的培養過程,但在本學科的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學生仍然表現出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后期研究工作存在一定困難,導致最終研究成果理論水平不高。而且,理論基礎知識的欠缺,還致使學生在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缺少思路和靈感,表現為只能依賴于導師的全面指點才可以持續開展研究工作,這對于研究生將來從事實踐性較強的機械工程領域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2.3研究生教學過程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性和系統性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后,本學科的研究生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但在授課過程中還存在個別課程實際授課學時不足、教材指定不明確、教師授課過程過于隨意等問題。雖然當前對于研究生的授課環節已經加強了監督和管理,但在教學規范性方面還是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另外,有些課程內容偏于陳舊和專業化,在引入機械相關領域新觀點、新技術方面還比較欠缺。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不強,缺乏跨學科交叉,導致學生知識面不寬,專業領域過窄,知識結構單一,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4教學及考核方式都過多依賴于本科培養模式本學科的研究生教育已經發展多年,但從事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大多數教師也同時承擔著本專業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在不同層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變更和切換在一定程度上不盡如意,授課教師往往習慣性地把本科教學方式和方法照搬到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來。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研究方向的特色突出不夠,往往追求面面俱到,內容重疊,針對性不足,未能實現基礎性、系統性和使用性的有機結合。在考核方式上過多依賴于考試和大作業的結果,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
2.5忽略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學生從本科階段步入研究生階段后,在思想和意識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和升華。而在現有研究生教育中關注較多的是知識與技術的提升,在主觀意識方面缺乏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在求知欲和創造力方面缺乏主動性。只有挖掘和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熱情,才能真正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使學生成為專業領域內的合格人才。
2.6實踐教學的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經過幾年的積累,本學科實踐教學的質量不斷獲得提高,各種實驗設備不斷得到更新和豐富。但是這些實驗設備也同樣承擔著本科生培養的實踐教學工作,在設備的利用時間及效率上還是無法完全滿足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需求,實驗設備和實驗環境尚需進一步的改善。另外,在實驗室人員配備和實驗者操作水平上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導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缺乏綜合性實驗、實習和專業技能培訓等高水平的實踐教學環節,這些狀況直接造成學生實踐技能和科研能力比較低下。
3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議與措施
根據多年來參與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經驗,并結合具體的實踐體會,我們認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改革應該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優化課程體系,加強了課程內涵建設在明確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煉本學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培養方式,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內涵建設,使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向前沿性發展[4]。適度增大本學科學術型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的比重,強化研究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斷拓寬研究生基礎知識,使他們的知識結構有堅實的理論基礎[5]。比如,在專業基礎課程中增加“機械振動學”、“有限元法”和“現代機電系統設計”幾門課程。在課程內涵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本學科目前的情況建立較為先進、合理的課程體系,適當增減一些課程;另一方面也一定要對現有課程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課程不僅在名稱上而且在內容上、效果上都能夠向先進水平看齊[6]。
3.2鼓勵教師引入研討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充分挖掘了包括學生和教師兩方面課程參與者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進行了認知互動,從而深化對課程主題的認識,取得知識理解和學術交流的最佳教學效果[7]。
采用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并不是讓研究生的研討取代教師的講授,而是對教師授課形式的一種補充,是對教師授課效果的一種促進。在教師完成正常授課的基礎上,利用每次課的一部分有限時間,安排2-3名學生就事先布置好的主題進行專業角度的講解和介紹,內容可繁可簡,理論可深可淺,重點是能夠把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見解闡述清晰,表達明確。在學生進行講解后,其他同學可以根據講解內容進行提問,講解者需要給予合理的回答或者解釋,對于難度較大的專業問題,可以共同研討、交流看法,并可通過進一步的課后學習或者查閱資料獲得相關的技術結果和專業結論。在研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積極的協調作用,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要對內容選擇和研討方式起到引導作用,并對一些專業難題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啟發。
3.3全面推進實踐教學改革過程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還要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要積極推進實驗內容和形式的改革。通過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根據實驗室現有條件,尚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加強學科實驗室的建設。在實驗條件和實驗質量方面要高于本科培養標準,要盡可能增加專業實驗課程的學時數,并且在各門專業實驗課中爭取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同時,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努力建立以校企合作為依托的實踐教學模式[3]。
3.4大力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為了擴大研究生的知識面,要盡可能為研究生安排一些具有綜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課程講座,并邀請一些著名專家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設系列學術講座或專題報告,這些過程都有利于營造學術研究氛圍,極大地啟迪研究生的思維,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欲望,以此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培養質量。同時還鼓勵研究生有機會盡量走出校門,參加導師參與的各種科研活動、學術報告和學術會議,進行必要的學術交流[5]。
3.5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組織機構的工作質量目前本學科組織機構設有專門的負責人和秘書各1人,他們同時還兼任其他職務和擔任教學工作,投入學科建設工作的精力固然有限,這就要求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機制,通過定期的調研、討論、交流、總結來保證研究生培養工作常抓不懈。
3.6鼓勵實施多導師指導制度在對研究生的指導過程中,由于一個導師的知識結構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應該鼓勵實行雙導師或多導師(導師組)制度,這種制度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導師個體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問題。當導師組中有一些跨學科或其他學科的專家進入時,更容易激發研究生的求知興趣,擴大其專業領域視野[8]。在本學科現有條件下,通過在學科領域內對雙導師制度進行的初步嘗試,表明這種制度對于提高研究生指導質量,強化學生的學術管理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指導形式有必要在以后的研究生培養中不斷地予以完善和堅持。
3.7努力加強研究生導師的隊伍建設導師的自身素質是決定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大多數高校年輕教師都缺乏實踐經驗,有計劃地舉行師資短期培訓,通過讓年輕教師走進企業,積極投身到企業實際生產中,進一步提高理論與生產實踐結合的能力就顯得非常必要。同時,經常開展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研討,可以促進形成高校之間相互借鑒、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6]。
4結語
1.考研人群的增加和本科生生源來源的多途徑使得畢業設計類型選擇出現差別
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和考研本科生的增多,為了更好地使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銜接起來,一些學生更愿意選擇研究型畢業設計。與此同時,另一些同學因其家庭(比如有些屬于電力系統內職工的子女)和個人的原因更愿意選擇走上工作崗位,因此這部分同學更愿意選擇應用型畢業設計。
2.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差異性使得研究能力出現差別
錄取來自全國不同省份和地區的本科生,其地域等差異性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礎也有較大區別。在筆者供職的學校,其中幾屆電力專業的本科生來源還包括部分專升本學生,這樣迥異的知識背景加上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在接下來三年多的本科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造成了更多差異性,這就使得他們的研究能力也出現更多差別。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畢業設計中出現的這些新問題無處不體現了“多樣”和“差別”的特性。面對這些新問題,對該專業的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也有必要隨之做相應改革。
二、面向具體對象的多元化、差異性教學改革
1.畢業設計選題的多元化、差異性改革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適合本科生畢業設計的幾種傳統工程設計主要包括變電站或發電廠電氣部分設計、繼電保護設計、電網規劃設計等。這些傳統設計不僅種類較少,且設計模式大同小異,往往在網上有大量相似的范本。若大比例出此類題型,既難控制學生的抄襲行為,也未能適應學生興趣及就業新形勢所帶來的新變化。因此,畢業設計選題種類更應多元化發展,除體現專業的“強電”特色外,還要兼顧所學的“弱電”(控制、通訊、電子)等方面知識,給學生更多選擇。畢業設計選題的差異性則主要表現在具體對象化的選題。
針對學生自身水平及興趣要求制訂不同難易程度、不同類型的畢業設計題目,并指引學生進行適合自身情況的選擇。即:既不讓學生見到題目后因無從下手而產生畏難情緒,又不要讓基礎好的同學一拿到畢業設計題目就產生輕視的態度甚至覺得和課程設計沒什么區別。不僅如此,不管對于研究型還是應用型的設計,也均需根據本專業學生自身特點和需要把控好各自比例來進行選擇。表1簡單列舉了改革后的一些畢業設計選題的案例,這些案例可以大致反映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的多元化、差異性改革宗旨。
2.畢業設計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改革
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不僅要表現在各種文獻的查找方法介紹,Office、MATLAB、VC++、AutoCAD、EMTP等各種專業軟件的使用教學以及論文寫作方法、規范的講授上,更要表現在最新的專業發展趨勢的把握以及在本專業畢業設計的貫穿上。例如,隨著新能源的發展,近年來有不少學生相繼進入風電廠、核電廠等新能源電廠工作,因此在畢業設計的教學內容中也要有意識逐步加入這部分內容。表2對這些內容均做了部分列舉。
3.教學方式和教學平臺的多元化、差異性改革
(1)差異性的教學方式改革。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尤其重要,特別是在一些有專升本學生的院校。因本專業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水平上各有側重,因此差別較大。其中統招的學生在理論知識上水平整體較高,而專升本同學因其之前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的原因致使其理論知識相對較弱,但與電力系統相關的實踐知識卻較豐富。因此,在本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中認清這些差別,分別進行差異化的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對于專升本的同學應注重過程教育,讓其掌握基本知識、基本規范、設計原則、標準等,而對于理論知識較豐富的學生則主要注重方法指導和難度稍高的資料提供等。
(2)教學平臺的多元化利用。動用包括校企合作、聯合指導、校外設計等多元化的畢業設計教學平臺,給學生更多的選擇,也是提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畢業設計效果的改革要素之一。比如,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本科生在簽約之后進入該企業進行工作前的實習,為了使得畢業設計更貼合學生今后工作的內容,鼓勵學生在實習期間充分利用企業人力技術及設備平臺來完成畢業設計也是相當可取的一種方式。對應于多元化、差異性的教學方式和平臺,教學質量監控及評價體系也應反映出多重性。除了論文評閱、正常答辯、學校公開答辯抽查、學校和學院論文抽查以及論文重復率抽檢等多個質量監控和評價環節外,指導老師更應注重學生畢業設計的平時表現,對于在校外進行畢業設計的同學,還應定時聯系并做好校內校外指導教師的雙重監督和評價。
三、結語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于1963年正式成立,位于北京市中關村科學城。電工研究所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學科及生物、物理、材料、納米、信息等前沿交叉領域研究。
電工研究所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了可再生能源技術,電力電子與電氣驅動技術,電力設備新技術,電力系統新技術,極端電磁環境科學技術,現代應用超導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微納加工技術和前沿探索等九大研究領域。已承擔并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高技術計劃、863高技術計劃、國家科技攻關、中國科學院及各部委的重大、重點及攻關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獲得了數百項科技成果。科研人員共撰寫了專著數十部,數千篇。
作為1981年首批被國家批準為學位授予單位,電工研究所現具有在“電氣工程” 一級學科內招收和培養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資格,二級學科設有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生物電工、微納電工技術、能源與電工新材料等八個學科專業點,并經人事部批準設立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電工研究所一貫重視提高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我所有數名畢業生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并有多名研究生榮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近三十年來,我所共招收培養近千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一直為100%,其中絕大多數已經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中堅力量。
電工研究所擁有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優秀的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所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專業藏書、期刊、內部資料等。研究生居住在生活條件優越的中科院青年公寓內。為激勵研究生勤奮學習,電工研究所對在學研究生設立有普通獎助金、等級獎學金和三助獎酬金。優秀博士生每月可獲得3000元資助。
熱誠歡迎廣大有志青年踴躍報考!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北二條六號
郵政編碼:100190
網址:iee.ac.cn
聯系人:樊心剛
聯系電話:010-82547015
關鍵詞:自動化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教學體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0-0156-02
為了滿足當今時展對人才的需要,我國一些高校都在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分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體系。文章將結合當今經濟的進程對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人近年來在專業構建中對培養措施、教學體系、課程內容以及實踐性教學等實施了一系列革新以及創新,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1 規劃一套合理的培養措施
1.1 培養方向
人才培養方面的合理定位與專業的生存及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找到專業的位置,細化培養方向是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基本分為下述三種:第一種就是培養研究型人才,這些人才基礎好,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且后勁足,學校主要為其從事研究工作以及攻讀研究生做鋪墊;第二種則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基礎還算扎實,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較強,畢業后基本在企事業單位進行一些技術以及管理工作;第三種是培養技能型或者是技術型人才,這類人才的基礎知識基本滿足工作需求,有一定的專業能力,應該算是崗位群才。上述三種類型,國家重點大學主要對第一種人才進行培養,普通的本科主要對第二種人才進行培養,而高職高專院校則以培養第三種人才為主。
通常將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鎖定在:培養有一定電子技術、電工技術,自動檢測和儀表、控制理論、信息處理、當代企業管理、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以及相關專業知識,可以在工業過程控制、運動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等領域應用型技術
人才。
1.2 實施科學合理的培養措施
實施一套科學合理的培養措施是達成培養目標的核心要素。向畢業生用人單位以及聯誼院校進行相關的調研,吸收消化他們的培養經驗以及相關信息,還有當下一些優秀畢業生的反饋情況,在實施此專業培養措施上予以革新。按照培養目標去培養學生需要有的知識結構以及相關能力:對自然科學的基礎掌握較為扎實,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以及外語能力;了解此專業方面的必備技術理論。要熟悉工業過程控制、運動控制還有自動化儀表、信息處理以及電力電子技術等領域的內容,同時還要掌握此專業學科的發展態勢,并有較強的工作適應性。
2 深化教學革新
教學內容及方法的革新是教學革新的框架,同樣也是教學革新的基礎、課堂教學是課程體系下的主要構成因素,其從根本影響教學品質。為了深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一定全面探索相關途徑,在教學方式革新上多做功課,要注意課程調整以及內容,而且還要注重革新教學措施以及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提升教學品質。針對教學內容,在充分了解此領域發展趨勢的根本上,去調整革新的思路。對培養體系里的所有課程分層次的進行考慮,分析課程內容間的相關聯系,確定課程在人才培養環節中的影響,對課程內容實施全面優化。將必備的專業內容教給學生,且還要注意內容的前沿性,推陳出新,將學生需要的知識在一定的時間里傳授給他們。刪減一些課內學時,采用CAI等當代教育體系,提升教學品質,為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給出一定的空間。
3 實踐教學的革新
構建經驗豐富的實踐教師團隊是十分必要的。學院要構建以教授等科研主要力量為核心,以中青年教師為中堅力量的科研隊伍,深化中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激勵中青年教師主動申報一些科研活動,學校可以拿出專項費用扶持中青年教師進行科研活動。激勵且組織教師進行校內校辦產業與自動化行業的產學研基地的工程技術項目研發以及培養實踐經驗。
開放一些實驗室,將驗證實驗轉換成開發性的實驗,且重視實驗措施和最新技術相融合,很多實驗都是驗證類型的實驗,我們要將常規的驗證性實驗提供給學生,要讓其分析實驗的內在因素,實驗手段以及實驗結果,在此根本上,給出新的實驗目標,讓學生主動設計相關的實驗,且實施驗證,若出現問題再研究問題的原因,直到達成設想的目標,從而去延伸學生的創造思維,實際動手能力,讓所學的知識滲透到學生的大腦。明確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核心的實驗內容革新體系。
4 結語
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的革新和實踐,深化了學生的基礎理論,更為廣泛的專業知識、實踐教學體系的調整并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多年的實踐,這種教學體系已經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學生學位達標率已經超過了九十個百分點,畢業生的首次就業率也超過了九十個百分點,從用人系統反饋的相關信息去看,用人方對畢業生的各項能力均予以好評,且工作效率高,可以較快地融入到自己所在的崗位。
參考文獻
[1] 葉樹江,宋起超.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本
科人才專業素質培養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實踐[A].第
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
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1.
[2] 陳新崗,張蓮,劉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
才培養計劃的探索[A].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
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C].2010,13.
[3] 劉金華,高紅亮.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
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
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
冊)[C].2012,14(6).
[4] 宋起超,葛洪軍.技術應用型本科模式下電氣工程及
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和實踐[A].第四
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
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
[5] 張永炬,楊善曉,吳志剛,雷必成.新建地方本科院
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探討[A].第四
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
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
[6] 楊莉,曹一家,黃民翔,甘德強.浙江大學電力系統
及其自動化學科教學改革淺談[A].第四屆全國高等
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
1、計算機人工智能識別技術應用瓶頸探析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現狀與未來趨勢
3、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滲透
4、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教學思考和感悟
5、中職中藥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實踐
6、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7、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在UI設計中的應用
8、計算機生成兵力行為建模發展現狀
9、智慧檔案館計算機網絡系統方案設計
10、淺談如何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穩定性
11、計算機應用技術與信息管理的整合探討
12、計算機科學技術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1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計算機網絡和系統病毒及其防范措施畢業論文
14、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認識
15、藝術類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16、計算機技術在石油工業中應用的實踐與認識
17、計算機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的應用研究
18、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19、課程思政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探索
20、計算機服務器虛擬化關鍵技術探析
21、計算機網絡工程安全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22、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運用
23、慕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運用
24、淺析如何提高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效率
25、項目教學在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26、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中項目式教學的應用
27、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在校園網絡的實踐思考
28、大數據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現狀及優化策略
29、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對策簡析
論文摘要研究生學位檔案,是研究生學習期間的真實記錄,是證明研究生獲得學位的重要材料。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是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學位檔案的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工作不規范等等。對目前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和做好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的建議,為各研究生培養單位進一步做好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0引言
研究生學位檔案是研究生在校學習的真實記錄,這些檔案材料對研究生畢業以后的就業、工作、學習等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研究生培養單位也把歷屆研究生的學位檔案信息,作為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資源。因此,對于研究生培養單位來說,做好研究生學位檔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項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與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相比,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卻遠遠落后于蓬勃發展的研究生教育形勢。
1目前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生的培養不同于本科生的培養,其過程涉及環節比較多,需存檔的材料也就比較多。近幾年,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研究生類別及數量都有了成倍的增加。研究生學位檔案的工作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檔案管理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存在的問題也就日益突出。
1.1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于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沒有引起領導及管理人員的充分重視。大家在談起檔案管理工作來,都認為很重要,但真正落實起來或者在具體的工作中卻沒有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對于研究生的檔案管理,簡單地認為就是把與研究生有關的材料整理存檔,對于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及工作要求沒有認真貫徹執行。在工作中,表現為責任心不夠強,工作有失規范。
1.2存檔要求不明確,存檔材料混亂
與本科生的培養工作相比,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涉及培養環節多且較復雜。研究生的培養更側重對個體的培養,因此涉及存檔材料比較多。研究生畢業后要查詢相關材料,所以存檔材料的內容十分重要。目前,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學位存檔材料還存在著不明確的狀況,對于研究生的哪些材料應該存檔,哪些材料不應該存檔不清楚,有些非常重要的材料沒有存檔,有些不重要的材料反而存檔了。
1.3檔案管理手段滯后
研究生學位檔案作為一種信息資源,涉及材料多,尤其是近幾年研究生類別及數量的快速增加,給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目前,大多數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檔案管理還在沿用以往傳統的、手工管理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容易出錯,檔案管理人員也無暇顧及對存檔工作的研究、開發與利用,查閱檔案準確率低、查全率低,檔案管理工作的軟硬件建設投入不足,無法適應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就不能很好地服務于研究生教育。
2改進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的建議
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素質,規范管理工作。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較強的工作。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涉及人員多,有各培養單位的研究生秘書、答辯秘書、研究生管理部門人員以及檔案管理人員等等。加強對研究生檔案的管理人員的培訓,認真學習、領會學位檔案管理的政策法規及業務規范,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座談交流,對于做好研究生檔案的管理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嚴格管理研究生檔案,使之完整、規范和安全是每一位檔案管理人員的職責。通過培訓,提高研究生檔案管理人員的其責任心及職業道德,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業務,進一步規范管理工作。
2)統一建檔標準,明確存檔材料。研究生學位檔案所涉及的材料比較多,主要包括個人培養計劃,成績單,實踐活動材料,論文開題、論文評閱、答辯以及學位授予材料,學位論文,獎懲情況等等。各單位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并結合本單位的特點,統一建檔標準,對歸檔內容認真分析,嚴格篩選,建立健全收集、歸檔、立卷內容,做到檔案材料收集齊全,檔案材料不缺項、不缺頁,確保每份學位檔案材料填寫清楚、齊全,簽字、蓋章不遺漏,不出現漏編、重編等問題。
3)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隨著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研究生學位檔案信息需要處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目前大多數高校已建有辦公自動化系統和局域網,為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是規范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服務水平及質量的保障。各研究生培養單位應加大投入,為研究生檔案管理工作配備必要的、充足的、先進的設施及設備,尤其是要配備專用的計算機,并引進先進的管理軟件用于研究生學位檔案的管理工作。
4)提高服務意識,做好服務工作。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一項重要目的就是用于日后的查看,調閱;方便、快捷地查詢研究生學位檔案是今后檔案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如果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提供應該的服務,存檔的材料再全、再好,也沒有實際意義。各研究生培養單位應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增強學位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進而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水平,使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研究生教育和社會發展。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知識將更加重視,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好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研究生教育,服務于社會發展,將是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需要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管理人員及檔案管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及修養;更新工作觀念;積極探索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廣泛開展研究生檔案管理的研究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掌握先進的管理技術及手段,提高服務意識、服務水平,努力做好研究生學位檔案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金俊蘭.加強高校研究生檔案管理的探討.高教論壇,2003,6(3).
關鍵詞: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
作者簡介:劉永紅(1965-),男,安徽蕭縣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 青島 266555)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0915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1-0010-01
近年來,作者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些有意義地探索實踐,所指導的本科生、研究生20余人先后在國家和省級科技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二等獎,一些學生分別榮獲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山東省大學生專利產品設計競賽金獎、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學生、山東省優秀碩士和學士學位論文等。作者結合自己培養創新人才的經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思路和方法進行了分析論述。
一、產學研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工程與科技創新能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國家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產學研結合可以使合作的各方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可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加快科技開發與推廣轉化的步伐。
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學科的教師要想講好所授課程不但要經常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而且還要經常深入生產實際,聯合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科研工作。及時地凝練在生產實際與科研工作中接觸到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成果,并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把生產實際和自己科研工作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結合到具體的章節給學生提出,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和資料查閱,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并對一些典型的方案組織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對于一些不可行的方案要明確指出其原因,作為老師切不可隨意予以指責或批評,以免影響這些學生開展創新思維的自信心。這樣可以使課堂理論教學與工程意識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達到較好的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
要教育學生充分理解“實踐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的真實內涵,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不能只做整天紙上談兵之事或僅做計算機模擬分析之類的工作,要經常深入生產實際或實驗室開展科學實驗研究工作。只有通過生產實踐或實驗才能驗證所取得理論成果的正確性,才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加快理論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步伐,促進理論與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對此作者要求自己所指導的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必須有實驗或工程應用方面的研究內容,否則不予以開題。在實驗前,要求研究生先寫出一份詳細的實驗方案,在該實驗方案中要對實驗的目的、實驗方法的創新性和可行性等進行詳細地闡述。然后組織本研究方向的教師和研究生進行方案論證,要求與會人員對該方案的可行性與先進性等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實驗方案通過論證后方可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導師最好能參與一部分實驗工作,獲得第一手的資料,以便更好地指導研究生的實驗工作和獲取更大的發現。
二、加大學術交流、提升學生的交際與前沿知識的獲取能力
蕭伯納有句名言:“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后,每人還是有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后,每人都有了兩種思想”。通過學術交流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能及時地獲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及時發現自己的研究工作與世界先進技術與理論等的差距,為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尋找出更好的突破口。
作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指導教師除應要求所指導的研究生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外,還要經常組織所指導的研究生與教師間的內部交流會。作者要求所指導的研究生每周舉行一次內部學術交流會,要求每個研究生重點介紹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新進展和遇到的新難題,面對新的難題自己提出的解決思路,要求與會的教師和研究生對上述解決思路提出自己的見解,重點分析其不足,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于一些與導師意見不一致的學生正確方案要盡快組織實施,老師決不能顧及自己的面子予以人為拖放。近年來,作者所指導的研究生先后有20余人次分別參加了“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Micro and Nanosystems”、“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等國際會議,近20人次參加了國內學術會議,并在會上宣讀學術論文。通過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不僅使研究生及時地獲取了本學科的前沿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而且還提升了他們運用前沿知識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較大地提升了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
三、加強學科建設、強化學生的創新平臺
學科建設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關鍵,是學校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和綜合實力的主要體現。通過學科建設,可以建成一支富有前瞻理念和技術、精通教育科研基本理論和方法、創新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與科研工作條件和水平,較好地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
我校機械工程學科為了促進重大標志性成果的獲得、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在學科建設中加強對重點科研方向和突出人才的支持。具體做法是:在人員配備、實驗條件建設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在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出國進修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重點照顧;鼓勵青年教師進入一些重點課題的研究開發中,達到了人才的就地培養提升、加快實驗室建設和科研工作進程的目的,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通過學科建設,近年來我校機械工程學科教師隊伍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有了較大地提升,先后有一批教師榮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我校機械工程學科的總體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先后建成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工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石油石化新型裝備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機械電子工程山東省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山東省重點學科、石油機械工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山東省教學團隊等,為本學科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提升教師自身素質、強化創新人才的指導作用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站到本學科領域的前沿,洞察學科發展的新進展、新方向,及時把握和捕捉科研的主攻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科研究的前沿,多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必須要具有刻苦鉆研、鍥而不舍、勇于創新的精神,要有長期穩定的科研方向,堅決杜絕科研活動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自己的學術“根據地”,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學術成就。近20年以來,作者一直圍繞特種加工技術與理論開展研究工作,難關一個接著一個,挫折和失敗一次又一次,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堅持下來了,先后取得了3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科研成果在國內外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近年來,先后獲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5項、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錄70余篇。
近年來,作者協同所指導研究生發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絕緣難加工材料雙電極同步伺服跟蹤電火花銑削技術,實現了絕緣材料工件大平面的高效電火花銑削,用其加工絕緣Al2O3陶瓷的加工效率比單純的金剛石砂輪磨削提高6-8倍;發明了絕緣材料雙極性指狀電極電火花銑削加工技術,實現了絕緣材料復雜型腔的電火花銑削;發明了調壓式節能電火花加工脈沖電源,取消了耗能大的限流電阻,提高了脈沖電源的能量利用率;創新發明了復合型腔割縫篩管,解決了矩形縫防砂篩管易產生砂堵、降低采油效率,單梯形縫防砂篩管縫口易被磨損擴大、導致篩管失效等問題,其防砂有效期比常用的矩形縫割縫篩管提高2-3倍,流阻降低1-2倍;發明了復合型腔割縫篩管微細等離子加工與縫表面處理在線復合技術及其自動化生產線,解決了外窄內寬復合型腔割縫加工和縫表面處理等的技術難題,在國際上率先加工出縫寬0.15mm、壁厚10mm外窄內寬的微細復合型腔割縫篩管,所加工出的篩管縫表面與基體相比,耐磨性提高2-3倍,耐腐蝕性提高1-2倍。所指導的研究生取得的理論成果分別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Corrosion Science》、《Advanced Science Letter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機械工程學報》等20余種本學科領域國內外著名刊物上,共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五、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情況
近年來,作者培養出了一批綜合素質高、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指導的本科生科技作品先后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作品競賽世博專項競賽一等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一等獎、“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山東省大學生專利產品設計競賽金獎、山東省“濰柴動力杯”大學生汽車產品創新設計競賽一等獎、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等。
所指導的研究生10余人先后榮獲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原石油工業部部長王濤英才獎學金、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學生、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術十杰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