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語文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論文首先分析我國中學語文教育存在相關的問題,強烈的感受到影視教育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的必要性。論文界定了相關影視教育的內涵,介紹了其相關的特點。作者分析了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文章最后闡述了影視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并結合實際構建影視教育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影視教育、引入、拓展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willenterabigchange,thedevelopmentofthenewstage,inbasiceducationwillplaytheroleofpioneers.ButtodayChina''''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bytherelevantproblemsareseriouslyhamper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dvocacy.Modernlanguageteachingschoolsfaceanunprecedentedimpacttothemodernlanguageeducationinfilm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canenhancestudentsinterestedi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teachingofmodernlanguagessecondarytothequalityofeducation.
Thispaperfirstanalysisofthe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issuesrelatedtoastrongsensefilmeducationsecondaryeducationintotheneedforlanguageeducation.Thepaperdefinestherelevanteducationalvideocontentonitsrelevantcharacteristics.Theauthoranalyzesthefilmeducation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thearticledescribedthefilmeducationinthestatusoflanguageeducation,andeducationinlightoftheactualvideooftheprotectionmechanism.
Keyword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filmeducation,theintroduction,expand
目錄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緒論…………………………………………………………………4
1.1引言………………………………………………………………………4
1.2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4
1.3本論文的研究思路和意義………………………………………………5
1.4本論文的組織結構………………………………………………………5
第二章影視教育的基本內涵………………………………………………6
2.1影視教育的定義…………………………………………………………6
2.2影視教育的特點…………………………………………………………6
第三章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影響……………………………………8
3.1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8
3.2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限制……………………………………………8
第四章中學語文教育引入影視教育的思考…………………………………10
4.1中學語文教育與影視教育關系……………………………………………10
4.2中學語文教育引入影視教育保障機制的構建……………………………11
第五章總結與展望……………………………………………………………13
5.1總結………………………………………………………………………13
5.2展望………………………………………………………………………13
參考文獻…………………………………………………………………………14
致謝………………………………………………………………………………
原創性聲明………………………………………………………………………
參考文獻
[1]陳宇鍇,王志敏.大學美育電影鑒賞指南[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2]彭吉象.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3]黃海昀.高等學校應加強藝術教育[J].藝術教育,1999,(6).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10]燕國材.素質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丕顯.審美教育概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
[12]李燕.簡論巴拉茲視覺文化;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9期
[13]文新春.影視:讓語文教學從平面到立體[J];中小學電教;2005第7期
[14]施燕華.信息技術課堂情境設計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6年第4期
參考文獻的寫作是為讀者提供同一學術研究的相關資料,更方便讀者進行相關查詢,從而達到信息資源共享和科學進步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秘書專業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鑒。
秘書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1]鷗,朱曉民.口語交際能力的構成及特征[J].語文建設.2006(09)
[2]劉伯奎.語文學科結構的板塊缺失[J].語文教學通訊.2006(12)
[3]菅舒涵,李海霞.口語交際教學的歷時梳理[J].當代教育論壇.2006(06)
[4]杜紅梅,李長中.中美語文教科書口語交際的個案比較[J].語文建設.2006(03)
[5]王榮生.口語交際的課程意識[J].語文教學通訊.2005(26)
[6]李明潔.口語交際課程要教什么?[J].語文教學通訊.2005(26)
[7]張淼.中學語文教材中戲劇作品選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8]許文瑩.試論中學語文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的融合[D].首都師范大學2011
[9]楊自路.語文特級教師用寫作支持教改和教研經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10]肖永花.初中學生作文心態及教學實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11]梁新民.幼兒師范生文言閱讀現狀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12]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專業人才培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
[13]王華.口語交際能力評價策略構想[J].語文建設.2005(09)
[14]李明潔.進入教學的口語交際及其特點[J].語文建設.2005(08)
[15]朱圣元.以操練為策略的《普通話口語交際》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16]周靖杰.中職文秘專業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17]陳慧娟.中職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廈門大學2006
[18]李虓.淺談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講、練、評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07
[19]朱海蓉.高職文秘專業課程設置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
[20]劉伯奎.讓中學生的口才都雄辯起來--關于中學口語交際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05(06)
秘書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1]袁薇.文秘英語課程設計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06(09)
[2]張玉美,趙萌.英語導課藝術及其應用性研究--以《文秘英語》課程為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06)
[3]孫敏.任務型教學在職業中專文秘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文學教育(中).2010(05)
[4]陳郁.高職《商務文秘英語》課程實訓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1(09)
[5]許亮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文秘英語學習[J].南平師專學報.2007(03)
[6]羅云.任務型語言教學(TBLT)在《文秘英語》課中的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6)
[7]倪玥.支架式教學模式在文秘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12)
[8]文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領域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9]張妍.以崗位任務為目標的文秘英語課程項目改革[J].才智.2011(12)
[10]馬麗華,劉景.工作過程導向的《文秘英語》課程校企合作教學探索[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4)
[11]胡信華.論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文秘英語課程建設--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探索為例[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0(02)
[12]胡惠芳.用Authorware設計開發高職高專“文秘英語”課程教學課件[J].科技資訊.2010(12)
[13]劉強.WPS理論在高職文秘英語課程中的應用[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03)
[14]宋曦.建構主義學習設計中教師角色思考--以《文秘英語》教學為例[J].民族論壇.2009(11)
[15]張冬水,張錦春.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文秘英語教師角色思考[J].海外英語.2011(04)
[16]師瑩.以“任務”為中心的文秘英語教學設計[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
[17]盧麗虹.高職國家精品課程《企業文秘英語》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
[18]李存晰,黃冬嬌.任務型教學法在文秘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4)
[19]文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領域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20]李紅.專門用途英語的發展和專業英語合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1(01)
秘書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1]陳燕青.中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2]彭素強.開放式英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馮爽.國際商務文秘英語能力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
[4]覃文匯.基于網絡的廣西專業英語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
[5]鄒瀅.中國初中英語詞塊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6]王海英.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及英語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
[7]易浩萱.職業學校飯店英語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8]李瀅.職業能力取向下的高職文秘專業課程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9]周莉華.高職高專任務型英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10]王夢禹.從中小型企業文秘人員需求試論教育機構秘書人才培養[D].暨南大學2013
[11]葉娜.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護理專業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12]白楊.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13]繆秋芹.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探究[D].蘇州大學2011
[14]謝筠.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特色英語教學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5
[15]范潔.基于高教自考課堂的互動英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16]張暉.高職院校文秘專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古詩文所屬的古代漢語語言系統,與學生熟悉的現代漢語語言系統有著一定的距離,這在客觀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在語文考試中,對古詩文的考察主要存在于翻譯、默寫等客觀題中,對文章主題思想考察的主觀題則相對較少。另外,高中生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來說,很難提起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古詩文的教學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翻譯和背誦階段,其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拉近學生與古詩文的距離,使學生不再對古詩文敬而遠之,進而引起學生對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提高古詩文的教學效率。
二、生活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指出,學校生活應與學校以外的社會生活相契合,適應現代社會變化的趨勢并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校園不應是世外桃源而應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杜威所要做的就是要使學校生活成為兒童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契合點,從而使教育既符合兒童需要也合乎社會需要。
(二)張孝純:大語文教育
這種思想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的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培養。這一理念也成為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理念。
(三)李鎮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
特級教師李鎮西先生指出,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使語文教學突破“應試語文”的束縛而成為“生活語文”。這里的“生活”二字,不單指語文教學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運用語文,還包括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陶冶靈魂、磨練思想、完善人格等方面相互融合。
三、古詩文的生活化教學
(一)將歷史知識融入古詩文的講解中,以吸引學生的興趣
自古以來,語文與歷史就被結合在一起,文學中包含著歷史,歷史中顯示著文學。而對于古詩文來講,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則更加豐富。因此,在對古詩文的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打破學科界限,堅持文史一家的原則。而歷史事件往往具有直觀、鮮明的特點,能夠更容易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過秦論》的教學中,由于選文篇幅較長,學生在學習初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而教師則可以從介紹文章作者及寫作背景入手,進而介紹西漢初年的相關歷史事件和典故,例如七國之亂、文景之治、金屋藏嬌等,同時也可用白話文幫助學生了解秦朝發展歷史,進而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二)將流行歌曲、影視劇臺詞等元素與古詩文教學相融合
熱播電視劇《還珠格格》的經典臺詞: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就出自漢樂府民歌《上邪》。再如,學生所熟知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正是取材于坡的詞《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將流行歌曲(學生熟知的事物)與古詩文(學生陌生的事物)相聯系,不僅激發了學生相似的生活體驗,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易于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詩詞意境。
(三)將古詩文的教學與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相聯系
高中生主要寫作的題材是議論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文中的古詩文按相關主題進行歸類,這樣從學生熟悉的資源中選取寫作素材,既便于學生掌握又可以為學生的習作增加文采。例如,寫以“積累”為主題的文章,就可以引導學生用《勸學》中的論述,而“積累”的主題又可與“堅持”等主題相融會貫通。寫與“面對困難”相關的主題,就可以引用坡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內容,相關的還有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堅守,在《沁園春?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朝氣蓬勃等。這些都是取材于教材中最直觀、學生最易掌握的素材。
我們提倡古詩文的教學化并不是說要忽視對文言詞匯知識、語法知識的教學,更不能忽視對學生背誦方面的訓練。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當學生明白了文章大意,熟讀成誦后,其中的思想內涵或許學生自己就能明白幾分了。當然,古詩文的教學探索任重而道遠,需要每一位研究者和中學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1.
一、應用類文本寫作教學邊緣化的原因
應用類文本寫作教學邊緣化的原因有哪些呢?先說外界因素。
首先,應試是課堂排斥應用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以高考為例,1951年—2000年半個世紀的作文題,共有3次要求寫信,分別是1965年“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85年“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1985年“給好朋友回信”。1987年要求寫“簡訊”。高考基本不考應用文寫作,一線的教師怎么可能堅持應用文寫作教學?
其次,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尤其是現代網絡、手機等新興交流手段的沖擊也是一個因素。書信、假條等一些以人際溝通為目的的實用類文本在生活中很少用到了,使師生們產生了是否還需教學的疑問?
再說寫作教學內部因素。
1.認識上的誤差。以黃光碩的觀點為代表,他說“學生如果有了基本的表達能力,記敘、說明、議論等基本表達方式都能運用,寫應用文就只是一個格式問題了,即使從來沒有寫過,找相關的應用文書籍查一查,問題就解決了”。②這段話可以很好地解釋應用文寫作被邊緣化而傳統文寫作教學甚囂塵上的原因。
2.傳統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寫作教學,甚至留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這樣的名言。受文章學的影響,我們的寫作教學基本上走文學創作的道路,而應用類文本的寫作重視度不夠。
3.教學方式與條件的影響。傳統文章的寫作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空內完成,而應用文的寫作常常與職業服務、學科探究等具體任務聯系在一起,難以在有限的時空內完成,這也嚴重制約應用文寫作的順利開展。
4.語文教材的影響。目前通行的高中必修教材中,真正涉及應用文寫作的很少,蘇教版只在必修三第86頁“積累運用”部分有一個撰寫調查報告的作業。大部分一線教師與學生也幾乎把這個作業忽視。王榮生也指出,中小學沒有真正的“實用類閱讀”。“實用類閱讀教學”幾乎是“空白”,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國公民實用文閱讀能力普遍低下”③,應用文閱讀教學情況的缺失也影響了應用文的寫作教學。
二、應用類文本寫作教學的必要性
既然目前應用文寫作教學存在這樣的困境,那么筆者為什么要呼吁開展應用文寫作教學呢?
因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傳統文類寫作的弊端和應用類文本寫作的價值。目前高中生寫作教學所重視的記敘文、議論文為主的傳統文類寫作更多側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思維的培養,而應試的需要更容易使學生養成說空話、說假話、說套話的惡習,進而對學生品德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可以說,越是優秀的應試作文,越具有“言語的諂媚性”。“應試寫作常使作文本身與自我、自由對立,重復一些所謂積極健康的思想道德與價值觀”。④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的世紀之問引起了所有中國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關注與思考,并引發了一些高校的一系列所謂“精英”培育計劃。但這些教育行為筆者以為實際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試想:中學教育階段沒有培養起應有的科學素養,如何能培養出高端杰出人才?當然這話也是偏激之論,但中學語文教學除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之外,作為母語教學的特殊性,還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尤其是作文教學,更應擔負起重要責任。而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科學小論文等應用類文體的寫作對于學生科學理性精神的培育作用,其價值之大無可估量。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在“表達與交流”第2條做了這樣的表述:“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但是要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僅靠傳統文體的寫作是不夠的,只有加強應用類文本的寫作教學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所以《新課程標準》“表達與交流”第6條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寫作實用類文本,如提要、自薦書、考察報告、讀書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會議紀要、訪談錄等”,遺憾的是目前來看這些要求只能成為寫在紙上的美好愿景。
綜上所述,在高中開展應用類文本寫作教學有其巨大價值,必須認真對待。那么,如何在高中開展應用文寫作訓練,來達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與科學素養的教學目的呢?
三、闡釋應用類文本寫作教學的設想
1.轉變理念,編寫合適的教材大綱。
應用類文本的寫作,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而且可以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譬如調查報告、讀書報告等應用類文本的寫作可以培養學生學有所思的習慣,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另外,實驗報告、科學小論文等文本的寫作可以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與能力,進而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寫應用文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這些都是傳統記敘文、議論文寫作很難實現的教育目標,所以在高中教育階段適當開展應用類文本的寫作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讓學生“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雖然一線教師在應試壓力與理想教育之間徘徊,已經做出了很多無奈的選擇,但是筆者認為應該在我們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適當進行一些這方面的嘗試,以求無愧于教育者的良心。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第6條提出了實用類文本的寫作要求,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郭家海老師稱之為“闡釋應用類文本”⑤,這類文本種類較多,大部分有嚴格的格式規范,所以在教學中需要給學生一個格式規范的范文,把這些范文以及每種文體寫作特點集中起來就是一個教材大綱,這是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去完成也是可以去完成的任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先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較緊密、對學生幫助較大的文體先訓練,然后根據需要逐步展開。
2.根據需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闡釋應用類文本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生活中一些具體需要對書信、日記、請假條等文體進行指導。譬如:丟失或撿到物品,可以動員全班來一起寫一個遺失(招領)啟事,看誰寫得最好;同學撿到物品還回來,寫一封感謝信,看誰寫得最得體;同學有事請假可以要求學生必須寫書面的請假條,然后利用寫作教學課來對同學寫的請假條進行點評;每學期從學校到班級肯定會開展各種活動,在活動開展之前,要求學生干部撰寫計劃方案,并按照方案去具體實施;就課堂上或生活中某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去進行探究,從而寫作調查報告。譬如在教學蘇教版必修三《老王》時,事件背景涉及到,但同學對了解較少,可發動同學收集資料,寫一個關于中告密現象的調查報告,列舉現象、分析成因以及給后人的歷史教訓……關鍵是讓學生意識到應用文很有用,從而產生急于掌握應用文寫作的方法、技巧的欲望,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改革教法,提升學生寫作的效率。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郭家海老師開發了“基于課程標準的寫作課堂教學參考標準”⑥,就涵蓋了記敘類、描寫抒情類、議論類、闡釋應用類四大類文體,在傳統的文體之外,把闡釋應用類文本的寫作訓練也納入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學研究中。
更重要的是郭家海老師針對四大類文體開發出“基于課程標準的寫作教學層級量表”來指導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通過“教學層級化”來實現教與學的可操作性。“這樣一個流程教學主要目的在于使評價的標準、升級的策略等過去模糊空泛的隱性知識顯性化”,⑦譬如闡釋應用類文本“闡釋應用類寫作‘語言與表達’”發展性評價層級表:
有了層級表以后,學生的寫作可以做到“有例可證”“有例可依”,在有序的世界中寫作,更容易獲得成長的體驗。
————————
注釋:
①轉引自《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3年1月。
②莊文中:《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3頁。
③王榮生:《撐起另一方天——小學語文的實用文閱讀》,《語文教學通訊·小學》,2005年第2期。
關鍵詞:優化 農村 中學生 以讀促寫
語文作為一門交際性很強的學科,其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都十分重要。筆者在農村中學十余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嘗試以“以讀促寫”的作文教學方法作為切入點,注重通過閱讀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寫作素材加碼、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基于此,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嘗試。
一、激發閱讀興趣
從“讀”入手,在學生的作文領域落實新課標精神,滲透新課程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作文中體驗愉悅。
1.喜愛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學生閱讀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里精心采擷,把自己喜愛的、可借鑒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從報刊上裁剪下來,從學校、老師、同學那里轉抄過來;二是規定一定的時間閱讀、篩選,這個閱讀的階段正是學生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激發閱讀興趣的過程。
2.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教師應該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部分學生對講故事如癡如醉,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召開故事會,讓學生大量的講故事,對講故事的同學給予表揚或鼓勵,要想在課堂上講出生動有趣的故事,就必須在課后認真閱讀,這就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大多數的同學來說,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寫出的習作,挑選出幾篇寫得較好的加以贊賞。學生把作文寫出來給同學、老師看,或貼在作文欄內展覽,使其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
二、培養積累能力以讀促寫
1.從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學生觀在教室里面,學生無事可寫,教師也感到無題可寫。因此,要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注重學生親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參加文體活動。二是要帶領學生到現場去“看”,看時圓時缺的月亮,東升西落的太陽,電閃雷鳴的夏夜,白雪皚皚的大地,萬木崢嶸的群山,熱鬧非凡的市景,安適靜謐的公園,小巧玲瓏的玩具……
2.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
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就可要求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分兩大類積累素材。第一類專記自己的,總題目為《隨記》;第二類專記他人的,總題目可編為《大海拾貝》。這類記不要求學生寫完整的短文,只要記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點。定期檢查、交換瀏覽,這小小的素材倉庫里,東西積累多了,寫作文時就可以信手拈來,得心應手了。
3.應多讀、多誦好文章。
要想作文寫得好,腦中就必須儲存足夠數量的詞匯和范文,厚積才能得心應手地薄發。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圣陶說:“讓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著是一種享受,而不看著是一種負擔,一遍一遍讀來入調,一遍一遍地體會觀察,就是要培養學生背誦的興趣,讓他們不再感動是‘要我背誦,而是真正渴望我要背誦’。”教育專家張田若先生也多次呼吁:“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誦好文章”。
4、讓學生養成要勤于思考的好習慣。閱讀時要仔細思考,遇到疑難問題要思考。思考不出來就要查資料,或請教別人。只有勤于思考才能開發智力,才能有所收獲。必須讓學生明確這一點。
5.讓學生養成通過抓文題、抓關鍵句來把握文章中心的好習慣。例如:讀《你是我的辭典》,從剖析文題人手,理清了文章的雙線結構(一條是明線:父親以我為師,學習語言;一條是暗線:我以父親為師,學習真正的、活生生的、強有力的語言),進而體會作者構思的獨具匠心。在此基礎上,只要教師稍加點撥,疑難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6.借助教材里優秀篇章的寫作方法、技巧,大膽地進行仿寫。如《楊修之死》的倒敘,《孟子》的類比,《陋室銘》的卒章顯志,《愛蓮說》的托物言志,《浪之歌》《天上的街市》的聯想和想象,《列夫?托爾斯泰》《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的描寫,《江城子?密州出獵》《三峽》的雄奇豪放,《醉花陰》的深沉婉約,《孔乙己》的以大見小等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范本。平時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去關注文章的技巧、方法,并讓學生學會遷移,讓自己的文章有法可依。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點撥學生,教材中的那些寫法、素材是可以借鑒、模仿的,這樣就能開掘教材的源頭活水,使得語文教學與作文練習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統籌兼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幾年的教學摸索,梳理課文,挖掘課文中的寫作素材,一定程度上能突破作文教學中無話可說這一瓶頸問題。
7.閱讀經典名篇,豐富寫作素材
閱讀課本中名著選段或全文,帶動對課文更深入的思考。語文課本選取的大部分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然而光憑課文中所學,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夠寬。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把課堂與課外閱讀聯系起來,如: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要求學生去讀魯迅的《故鄉》《風箏》,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要求學生閱讀《荷塘月色》、《綠》等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其作用是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強學生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寫作的倉庫儲備材料,以達到厚積而薄發。
總之,以讀促寫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任務,要求小說寫出有創新的文章,就必須從小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只要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積累的能力,寫文章就會得心應手了。
參考資料:
[1]上海教育委員會家學研究室編.《語文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4]閻銀夫.《中學作文教學現狀與教材建設構想》.《語文教學通訊》.1999年第6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 課程性質 改革 再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0)06-179-02
本人從事大學語文教學已多年,但是對這門課程的教學總覺不滿,在《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一文中曾提出過自己的一些思考。近幾年來,隨著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呼聲的不斷高漲,反思和研究大學課程教學的氛圍越來越濃。這不乏有一些很有參考價值的想法和理念。但都脫離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實際,脫離了對課程的正確認識。所以,呼聲雖然高漲,效果仍然差強人意。
1大學語文教學與改革的瓶頸
目前,大學語文教學與改革面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1課程地位問題
語文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受到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到了大學以后,盡管大學語文課被大多數高校確定為公共基礎課程,但由于受大學教育專業化的影響,重視專業課程,輕視基礎課程。因此,有部分高校只把大學語文課程當作擺設。更為重要的是,有些高校的教學主管部門對此課程沒有明確其在高校課程設置中應有的地位。雖然教育部曾多次向全國高校提出要求,希望各高校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重視加強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和建設。但該課程的開設仍然處于自由狀態,隨意性極大。
1.2 課程性質問題
關于中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問題一直成為語文界討論的熱點,但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因對其地位的認識不足,所以也沒引起太多人的重視。大學語文課程到底是解決什么問題?能解決什么問題?是強調其工具性?還是強調其人文性?亦或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這個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目的在于: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基礎性”就是語文的工具性特點。語文課程對學生具有語言修養、文學修養、文化素養、人格品質、思維創新等多種教育功能,而語言修養是基礎。就目前理科學生的語文能力來看,大多數學生的論文,語言不通,結構混亂,錯別字比比皆是,讓人堪憂。所以,語文教學必須突顯學科的工具性(基礎性),重視和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我們既要反對實用主義至上的功利性思想,但也不能回避大學語文的實用性,在教學中兼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這既是對中學語文課程的提升,也是大學生將來發展的需要。
1.3師資素質問題
因為對課程地位和性質的模糊認識,也就影響了高校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就目前來看,凡有中文系的院校,絕大多數老師都想從事中文專業課程教學,很少愿意從事大學語文教學。因為,從事專業課程教學意謂著將會受到更大的重視,在晉升職稱、科研經費等方面差別甚大。另外,還有不少高校的大學語文老師則是從其它部門抽調過來臨時客串大學語文教學的,這難免不乏有學歷低、教齡短、經驗少的教師。這就造成了大學語文教師隊伍的極不穩定,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是有水平的老師不安心本課程教學,都想拼命擠向專業課程教學;另一方面是新來的教師又沒有太多駕馭大學語文課堂的經驗,大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學生是怨聲載道,老師是苦不堪言。
1.4 教學理念問題
任何改革都必須與時進。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化已發生了重大變化。西方大眾流行文化如通俗歌曲、影視文化、激光唱片、時尚服飾、廣告文化、網絡文學與文化等不斷涌進中國,使廣大青年學生的知識構成、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傳統的純文學教學語境己不復存在,學生變得更加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因此,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大學語文課程既要堅持自己的目標,也須面對全球化的大眾文化語境,按照與時俱進的原則,改變大學語文教學觀念,創造多角度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守正出新,不僅形式要新,而且教法要新。只有做到了求新,才能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
除此之外,還有教材編寫、課程考評等等問題,都影響著大學語文的教學與改革進程,都無法回避。
2 加強和改進大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面對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既要考慮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又要針對大學課程教學的實際,轉變教學理念,建立起適合大學生特點的語文教育模式和教學規范。
2.1立足工具性,堅持 “文化”性
大學語文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字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大學生文化素質和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大學語文教學仍然必須突顯“工具性”,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是指提綱挈領把握重點的聽說能力、快速高效的文獻資料檢索整理閱讀能力、嚴謹準確地表述學習心得和研究成果的寫作能力。這就必須改變過于強調對語文知識的記憶而忽視對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過于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完整而忽略語言能力的培養、強調語法分析而忽略語感的體驗、強調將少數課文掰開揉碎的“精讀”而忽略對學生視野的開拓的教學現狀。學生掌握語文能力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響著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因此,大學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大學生語文基本素質的培養,使他們具備生活與工作需要的語言能力。
當然,面對當前的大學語文教學語境,在學科間關系不斷趨向融合、學科邊界逐漸模糊的時代,我們也不能一味強調工具性或單一審美性的語文教學觀念,而應把“文化”作為大學語文教學的主線,全面打通文、史、哲、藝術、宗教等學科之間的知識界限,樹立“文化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在“大語文”教學中充分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方面,既培養大學生日益欠缺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在打破學科間界限森嚴的同時,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開啟學生的智慧,以培養大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2 切合社會需求,追求實用性
語文課程的實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語言層面的應用,又有“形而上”層面的“用道”。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強調語文在專業運用中的實用性,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夯實就業實力和基礎。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只精通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因為,語言文字的規范熟練運用能力已廣泛滲透在各行各業中。“語文”從字面上理解即“語言”和“文字”,或者說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分析、品評、寫作各類文章的能力,培養學生在交際過程中,面對不同類型的人如何運用語言準確表達內心想法的能力,如何迅速獲取語言信息而從容應變的能力,一句話,即培養學生“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寫擅文”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擁有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創造更多機遇,提高競爭力。
2.3 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大學生整體上思維更加活躍,接受的信息更加豐富,自主能力也更強。因此,教學上不能還是老一套,而要轉變觀念,創新方法,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2.3.1實施主題教學
大學本科課程設置要求是,厚基礎,寬口徑。教師必須擴大課堂知識信息量,拓寬大學生的知識平臺,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以文本內容為中心,多向整合,把與文本相關的內容、知識收集起來,形成小課題,集小課題為專題,實行課題式的主題化教學。這種 “主題化教學”,或“話題式教學”,即在一個主題的統領下,選取相關內容(當然也包括教材內的課文),進行綜合性學習。主題的選擇,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如“愛情與友誼”、 “就業與人生”等;也可以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確定,如“個性閱讀”、“口才與演講”、“應用寫作”等;或從時事政治的角度來確定,如“北京奧運”、 “西部開發”、“奧巴馬獲獎”等;還可以從作家作品、流行文化的分門別類的角度來確定,如“老舍的幽默”、“我看韓寒”等。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以提高對各種社會與生活現象的敏銳洞察力。
2.3.2融學術性于趣味性
大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各門類、各學科的知識,這要求大學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博)。但隨著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深化,大學生文化素養的進一步提高,浮于表面的介紹必定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大學語文教師又要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并用科研推進教學的深入,追求學術性(專)。從向大學生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首先必須有一定的學術品位。要做到這點,要求老師既要“博”又要“專”,老師必須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深入到本學科的前沿地帶,探索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將這些成果引入課堂,從而使本課程教學體現出一定的深度。其二,在注意學術性的同時,也要講究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因而也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一要充分發揮大學語文課程內容趣味性的優勢,如豐富的史料知識、各具特色的作家生平、古老而又新奇的漢字文化、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等等,教師可以結合自已的研究方向或專業特長加以發掘發揮,并用之于課堂。二是要調動各種因素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就是其一。教學中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將文學典故、文學故事等課堂知識,描繪的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鏡,不斷滿足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3.3貼近學術前沿,追求時代性
文學內容是大學語文課程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有人說∶一切文學都是當代文學。這里強調的就是文學的時代性問題。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研究發展很快,當代文壇更是瞬息萬變。這要求教師應當積極關心文學研究動態,及時把當下文學研究的新成果引進課堂。另一方面,大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文本又都是千年前前人智慧的結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與情感,而這些與當代學生的生活語境相差甚遠。要使學生讀懂前人的智慧和生活,教師就必須善于挖掘文本的時代性主題。于丹解讀《論語》、易中天演說《三國演義》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實際上,中華文明的積淀并沒有死亡,它仍然還是生生不息的,它們仍然能給人以啟發和智慧,象《孫子兵法》現在已廣泛運用于政治、經濟、商業等各個領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許多社會問題和各種文化現象作出理論的文化闡釋,以培養學生理性地看待各種社會現象的能力。
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效果差、不夠實用的現狀,需要老師遵循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圍繞語文的教學目標,立足現實,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突出知識性、工具性的培養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使大學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金國.論語文個性化閱讀[J].當代教育論壇,2008第5期.
論文關鍵詞:學生,主體性,“嚇跑”,教師,主導性
筆者曾聽過一節公開課,課題是《皇帝的新裝》。教者首先組織學生梳理了全文情節,然后引導學生對皇帝這一人物形象進行了分析。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可謂是各抒己見。有的認為皇帝愛慕虛榮,有的認為皇帝愚蠢無知,有的認為皇帝不務正業。學生個性化解讀非常充分。就在討論進入白熱化的時候,一個學生的回答引起大家的關注。這個學生認為,這個皇帝身上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他懂得享受生活,充分利用自己現有權勢與地位滿足自己物質上的需求。再比如他遇事沉著冷靜,在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時能鎮定自若地將游行大典進行完畢。學生回答結束后,教者做出這樣的評判:你的回答很有創意,也有一定的道理。這讓所有在場的聽課老師驚詫不已,筆者也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無獨有偶,在另外一節公開課上,教者引導學生解讀《散步》時,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當奶奶和孫子意見發生分歧時,假若你是作者,你會怎么辦?其中一個學生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奶奶代表著過去和歷史,兒子代表著希望與未來,我們可以忘記過去與歷史,但不可以沒有希望與未來,所以我會聽兒子的。教師對此也未做出任何正確的評判與及時的引導。
確實,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主體的自主性,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在課堂上教師應給予他們足夠的閱讀空間和發表個人見解的機會。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囿于他們的理解水平,課堂上出現理解偏差非常正常,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加以正確的引導。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使命就在于恰到好處地指導、啟發學生由無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開朗,循序漸進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因噎廢食,我們尊重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學生錯誤的理解。課堂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但不等于沒有方向、沒有限制。尊重不等于遷就,張揚不等于放任。當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時,教師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發揮主導作用,該出口時就出口,不斷引領學生真正從文本中獲得他們成長和發展所必需的營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讓我們再次回到文前的兩堂公開課上。學生的錯誤解讀將會導致文本意義的失落,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不僅得不到培養,還將被扭曲和破環,使學生的世界觀與價值取向出現偏頗。這時教師應該嚴肅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面對學生對皇帝的禮贊,我們要義正辭嚴的告訴他:每個人都不可以為享受而活著,都有他所應承擔的責任,皇帝也不例外。面對學生對老人的不敬,我們可以這樣教導他,老人雖然老了,但是他們曾經為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忘記就意味著背叛”。因而我們應該也必須去尊重他們,否則就會遭到整個社會的譴責。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明確的價值引導下,自主構建起既個性化又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總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對立的,而是辨證統一的,它們統一在促進學生發展這一主題下。我們做教師的要時刻記住:當學生不會學時,我們要指導他們會學;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我們要引導他們去想;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我們要啟發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我們要把他們引上正路;當學生無路可走時,我們要引導他們鋪路架橋;當學生“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我們要引導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參考文獻
(1)《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汕頭大學出版社。
(2)《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創新教育論壇》,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第一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