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11:16: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影響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土的顆粒組成情況,土料可分粗粒和細粒土兩大類。粗粒土類包括卵石、礫石、礫質土、砂等,細粒土類包括粉砂、粉土、砂壤土、壤土、粘土、重粘土以及由上述某些土類派生的粉質砂壤土、粉質壤土等土類。在堤防工程填筑中,有些工程的支撐棱體部分是用粗粒土做的,但是起防滲作用的斜墻或心墻基本上仍需用細粒土填筑,而大部分堤防工程原則上都采用細粒土類填筑。在一般情況下,細土類中的中粉質壤土以及粘粒含量≤40%的粉質粘土更為適宜作為筑堤土料,因為粘粒含量過低的土壤不易壓實,土體也易失水開裂。相反粘粒含量過低的土的碾壓含水率很難掌握,當含水率小時,經壓實后的填土仍很松散,達不到規定的質量要求;當含水率稍大一些碾壓時會發生“彈簧土”現象。且粉性土的抗滲透變形的能力較低,汛期高水位時,背水坡較易發生滑坡或流土破壞;干旱季節如果堤防表面植物防護做得不好,則會塵土飛揚,影響交通和環境。總之,應根據當地可供采用的土質,選取適宜的施工方法。
2碾壓式堤防填筑施工時土料的壓實問題
2.1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
采用碾壓施工法對細粒類土進行壓實時,有2個土工指標很重要,即土料的最優含水率及其相應的最大干密度。這2個土工指標是從對土料的室內擊實試驗求得的。指標的物理意義是:當土的含水率最適宜時,由于土中所含水分使土顆粒表面都裹有1層薄膜水,而眾多土顆粒的接觸面上因為薄膜水的作用,在擊實試驗做功的擠壓下,能使小尺寸的土團粒滑移并楔入大土團粒的孔隙中,從而使土的空隙率變小,土的干密度變大,致使壓實土變得更加密實,而所含水分無多大改變,因而導致飽和度增加。如果土中含水率大于這個最適宜的值,則土顆粒表面的薄膜水增厚,引起土體膨脹,使干密度降低,所以擊實的效果是不好的,水分繼續增加時還會出現“彈簧土”現象;反之,土中含水率減小,則土團強度高不易發生畸變,同時土顆粒間作用不夠,要使小的土團粒滑移并擠入大的土團顆粒間的孔隙阻力很大,故擊實效果也很差,土料無法變得更密實。一般來說,某種土質最適宜的含水率在壓實功能的作用下只有一個數值,稱為最優含水率,它對應的土的干密度將會最大,稱為最大干密度。土的壓實一般能使其抗剪強度增加、壓縮性降低、滲透性減少,即其力學性能得到提高,這就是土料壓實的目的。作為設計要求提出的壓實干密度或壓實度,施工中必須做到,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現行的《土工試驗規程》中,對擊實實驗中采用輕型擊實試驗的擊實次數標準為25擊。25擊標準適用于采用羊足碾、氣胎碾、重型鏟運機等碾壓機具施工的大中型堤防工程。對25擊的標準實驗所得的干密度要通過輕型壓實工具是難以達到的,因為壓實功能不夠,即使多壓幾遍也無濟于事,所以壓實機具的選型要與擊實標準相匹配。
2.2土料的現場碾壓試驗
根據設計部門提出的填筑干密度或壓實度的要求,施工單位在開工之前要用規定的土料和壓實機具進行1次工地現場碾壓試驗。大中型特別是Ⅰ級堤防工程一般質量控制要求甚嚴,必須使上堤土料含水率控制在最優含水率,否則要作處理。而通常的中小型堤防工程要達到土料含水率嚴格按最優含水率控制是做不到的,所以有時也可按實際料場土的自然含水率(穩定值)進行控制,再通過現場碾壓試驗對設計施工參數進行適當修正,如果差別很大則在設計階段就要擬定有效的技術措施。2.3填筑鋪土厚度
每種碾壓機具都有一定的影響深度,如果鋪土厚度太厚,即使增加碾壓遍數也是徒勞的,因為除了表層一定深度內能滿足要求外,向下仍是疏松層,此時只有將超厚的土層挖去后再進行碾壓才能奏效。
3堤防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及處理
3.1架空層
施工作業面要加強統一管理,應做到統一鋪土和碾壓,并配備平土機具參與整平作業,作業段與段之間出現高差時應以斜坡相接,斜坡的坡度一般不陡于1∶3,上堤土料的塊狀粒徑應嚴格控制,對塊狀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必須進行破碎,避免出現大的塊狀土堆積而形成的架空層現象。
3.2界溝、界墻
施工過程中作業段之間未進行認真處理或層面未過界碾壓時,作業段處會形成虛土、塊狀土堆積現象,從而出現界溝、界墻等隱患部位。施工中應將界溝、界墻一定范圍內的填土挖開后重新分層鋪土填筑,與兩側填土以斜坡相結合,斜坡的坡度在1∶3~5之間,并適當地增加碾壓遍數。
3.3新、老堤連接處
新、老堤連接處應先將結合處老堤坡上的雜物、樹根、植物根莖清理干凈,并將老堤坡削成1∶3~5的緩坡;根據填土的進度進行逐層清理,以保證接頭處填土很好地結合,高差比較大時可適當放緩坡度。對于老堤坡上堅硬的粘土,在采用削緩堤坡的同時,可以沿緩堤坡上開挖一條結合槽,使新、老堤更好地連接。
3.4剛性建筑物結合處
建筑物兩側回填土的施工宜在建筑物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70%的情況下進行。應將建筑物表面的乳皮、粉塵等清除,對表面外露的鐵件割除后,應用水泥砂漿覆蓋保護,填筑時須將建筑物表面濕潤,邊涂泥漿邊土、夯實,涂泥漿高度應與鋪土厚度一致,嚴禁泥漿干涸后再鋪土、夯實,避免結合處產生接觸滲透和沖刷。
1.1快速施工的定義
快速施工是指施工系統處在特定時間、特定工程和特定環境層次上的快速施工,這個層次施工系統的特點是:
(1)系統的資源受到一定制約,如往往存在一定的投資制約,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制約。(2)系統中的對象和構成明確。(3)與硬技術相比,軟技術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因為,對于一個處于特定時期的施工系統,其技術水平在設計后就已經基本確定且已蘊含在施工對象、施工設備、資源當中,大部分硬技術已經在設計中得到體現,例如壩型、主要施工設備的選擇等。而軟技術主要關系到管理技術、經驗、管理模式等,它們對系統的運行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在這一層次上,快速施工主要通過對軟技術的管理來實現。
1.2快速施工的評價
(1)宏觀比較評價。選擇同一地域、環境、規模相似的工程,同時參照工程的建筑物的型式、工程量、施工設備配置等指標進行比較,主要用來宏觀評價技術進步和設備水平提高對施工速度帶來的影響。另外,也可以將不同地域、不同國別的同等規模的類似工程進行比較,主要用來衡量地區差別、體制差別、技術差別對施工進度的影響。宏觀比較評價的方法需建立在大量的統計調查資料基礎上,對行業水平的整體發展提高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間接評價。用施工過程中現實資金流與計劃資金流相比較,可以間接推斷施工進度與計劃進度的差異,資金流的變化趨勢與施工速度的變化趨勢通常是相似的。施工過程中物流的變化也可反映施工速度的變化。用工程完工后工期與投資比值對照合同工期與投資的比值,可以間接評價實際工程進度相對合同計劃進度的變化情況。若前者小于后者,說明實際進度較合同進度是加速的,反之則是減速的。這種方法只能做事后評價,用來總結經驗和教訓。
總之,影響施工進度復雜而多變的因素決定了給出快速施工一個絕對的衡量標準是難于實現的,而且也不是一定必要的。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及時對影響施工進度的因素加以判斷分析,對加強管理、達到快速施工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2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響因素分析
快速施工是通過施工系統協調運轉而達到的,因此,影響施工系統的主客觀因素、約束條件以及工程質量、安全、投資等,都是快速施工的影響因素。快速施工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前提條件
一般的,工程進度、質量、安全、投資等是工程管理的控制目標,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不可,因此快速施工的前提條件是:
(1)保證工程的標準和質量。(2)保證工程安全。(3)保證投資的限額。第一個前提條件是指快速施工必須達到和滿足工程質量標準,如工程等級、規范要求、技術要求等。第二個前提條件意謂快速施工要滿足工程本體的安全,并保證人身、設備安全。第三個前提條件是指快速施工所增加的投入限制在不能突破工程概算、預算的范圍內。
2.2施工過程中的空間沖突
施工過程中施工主體與施工對象相互作用也需占用一定的空間,如施工人員、設備的工作空間,這個空間稱為工藝空間。因為施工主體要完成施工對象全部實物的施工,所以工藝空間包含了實物空間。在工藝空間中,存在兩類特殊的空間,一類稱為危險空間,如施工電源附近,爆破飛碴范圍等。另一類稱為保護空間,如澆筑不久的混凝土面,施工設備本身占據的空間等。在危險空間和保護空間這兩類空間中是無法進行施工作業的。隨著施工的進程,各類空間在不斷轉換,如建筑物升高而使工藝空間變小,混凝土澆筑面達到一定的強度后,由保護空間轉變為工藝空間等。因此施工空間實際上是基于時間的,是四維的空間。在施工過程中,各類空間在時間維上不斷地轉換,兩個建筑物或兩道工序之間的工藝空間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在轉化過程中它們之間必然發生一些交叉和重疊,這種現象就稱為空間沖突。顯然,空間沖突的存在制約著施工速度。
實際上,加上時間的因素,有些空間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如在同一個工作面,混凝土澆筑必須在建基面開挖完成后方可施工,而金屬結構安裝必須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才能進行作業等。這一類必然的沖突決定了施工中的串行工序,即決定了必需的施工時間。只有在不發生空間沖突,或空間沖突的影響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才能夠安排各種工序的并行作業。因此,為加快施工速度,處理空間沖突的原則可歸納如下:
(1)盡可能壓縮各道工序工藝空間的尺度和占用時間。(2)盡可能壓縮串行工序的施工時間。(3)縮短串行工序的銜接時間。(4)在不發生空間沖突的情況下,盡可能增加并行工序。(5)優先安排發生空間沖突工序的施工,以盡快解除空間沖突。(6)只有在工藝空間有充足裕量的情況下,增加施工資源才是可能的。
在施工系統中,實物空間、工藝空間、危險空間和保護空間都是有形地、可度量地存在著,因此可將這些空間統稱為具體空間。施工系統中的硬技術,如確定的建筑物體型、技術標準等,蘊含在具體空間中。與具體空間相對應,施工系統中還存在一種無形的、抽象的空間,這個空間以信息的傳遞終點為邊界,可稱為虛擬空間。工程
管理決策、設計優化、工藝改進等軟技術則存在于虛擬空間。在施工系統中,具體空間和虛擬空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我們也可以認為施工進程就是具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相互作用的辯證過程。
2.3快速施工的時間性
根據快速施工的概念,其核心是“快速”,保證“快速”是施工中的主線。因此,可將快速施工時間性原則歸納如下:
(1)滿足施工系統中構成明確的施工資源、對象和環境在系統處于理想的協調狀態下所必需的施工時間。這個時間通常可根據圖紙給定的建筑物尺寸、工程量、地質條件和施工機械的最大生產能力計算求得,可看作極限最短施工時間。(2)滿足施工系統中空間沖突所必需的串行工序施工時間。這類串行工序即為關鍵線路。(3)消除和減少施工系統軟技術中不必要的時間和重復時間。如及時決策、縮短信息傳遞和處理時間、減少返工等。(4)爭取潛在的時間。施工設備的生產能力是既定的,但施工設備是由人工操作的,而且施工中也有很多手工作業的工序,如鋼筋綁扎、立模等,所以應通過物質和精神激勵發掘人的潛在能力而提高施工速度。在滿足空間沖突的條件下,也可以通過增加施工資源爭取潛在時間,如并行作業、工藝打包等。(5)適當考慮工程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的時間,如地質、水文、氣象條件變化等。
一個工程的施工時間就是由上述時間疊加而成,當施工系統滿足了上述時間性原則,我們就可以認為達到了快速施工。
2.4施工風險
一旦施工中發生風險事件,對施工速度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施工風險是因為施工系統中的施工主體、施工對象和施工環境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它們之間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比較而言,施工環境中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且大多難以預見、人力不可控制,如地質條件與勘探資料出入較大導致設計變更的情況。施工主體中也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如多目標決策的不確定性,施工人員、設備生產效率的不確定性,資源供應的不確定性等,但這類風險大都有一定的可預見性和可控制性。施工對象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素,如設計方案變更,技術標準改變等,這類風險也具有較大的可控制性。
按照施工風險對工程進度的影響逐級分類,第一類的風險是安全風險或事故風險,因為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如隧洞塌方、邊坡失穩、超標洪水等,通常會造成工程進度的完全停頓或施工效率急劇下降,這類風險一般與施工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第二類的風險是質量風險,如果工程質量未達到標準,就會因返工處理而影響施工進度。第三類的風險是技術風險,如不恰當的施工方法導致施工中發生前兩類風險。第四類風險是管理風險,如決策失誤或不及時造成工期延誤等。后三類風險一般都與施工主體和施工對象有關。減少施工系統中的不確定性是降低施工風險,保證施工速度的關鍵。根據以上分析可將快速施工的風險管理要點歸納如下:
(1)重視工程地質勘察、水文氣象預測分析工作,以盡可能減少施工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2)做好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和質量管理工作,杜絕和防范發生安全事故和質量事故。(3)規范施工組織管理程序,實行制度化、標準化管理,使工程管理有序地進行,以減少施工主體中人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強設備管理,以減少物的不確定性因素。(4)盡量減少設計變更,以免打亂正常的施工秩序。(5)特別加強開挖施工階段的風險預控措施。很多工程實例證明,開挖過程中的地質風險發生概率遠遠高于其他風險,對施工進度負面影響極大。
結束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招投標機制的健全,同世界建筑業一樣,對提高建設速度的呼聲愈來愈高,而且近年開工或設計中的工程工期一再縮短。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快速施工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吳育華,杜綱.管理科學基礎[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各大城市10kv配網工程建設項目逐漸增多,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導致各種施工技術問題層出不窮,對于存在的各種施工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不但會影響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同時還會對投入使用后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造成影響,與供電服務質量有著直接關系。因此,為了確保10kv配網工程項目建設能夠滿足施工要求,保證電網能夠穩定、安全運行,必須要對現存的施工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有的放矢的進行管理,不斷提升供電服務質量。
210kv配網電力工程的主要施工技術問題
2.1施工方案與實際不符
工程施工方案的確定,是在實際施工需求上來進行,最大程度的將設計與實際相結合,但是在實際施工中施工方案并不能完全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在施工過程中雖然完全按照施工設計方案來進行,但因為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而造成方案與實際不符,影響施工質量。例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因為氣候等不可控制因素對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又或者因為前期工程勘測工作不到位,致使施工方案設計的施工線路與實際線路規劃不符。在施工過程中如果設計方案與實際施工不符,也不可隨意進行變更,否則很可能一個環節的變更就會造成整個工程的變更,最終影響整個配網建設質量。另外,10kv配網建設路線比較長,在施工時往往是不同施工隊負責不同路段,這樣就會存在一定銜接問題,影響電網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2.2外力因素影響嚴重
10kv配網逐漸成為城市電網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地形以及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很多城市在10kv配網工程項目建設中,由于供電所能力有限,致使配電接線沒有規律,線路連接混亂,具有很強的隨意性,電網運行安全性與穩定性比較低。再加上部分地區環境污染嚴重以及自然環境惡劣,導致一些新建設時間不久的工程項目也發生運行事故,降低供電質量。另外,我國10kv配網傳統供電方式為單端接線,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受外界影響比較大。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以環網取代單端接線,但是部分地區仍是選用單端接線或者是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對電網的正常運行造成一定影響。
2.3施工技術處理不當
10kv配網線纜在被擊穿后,并不能自主進行修復,這時如果不及時切斷故障線路,將會因為電弧熱量而燒壞線路絕緣,進而會出現跳閘以及相間短路等情況,致使整個電網運行受到影響。就我國10kv配網建設現狀來看,如果單相接地出現故障,會造成不接地系統轉變為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電網出現接地故障不但會產生大量的接地電流,而且還會形成極大的過電壓,將會威脅到電纜、變壓器以及開關柜絕緣等設備的正常使用。如產生故障的路段再次接地就會瞬間產生大量的接地電流,進而會出現短路狀況,一旦發生相間短路情況,將會影響整個電網的穩定運行。
310kv配網工程施工技術改進措施
3.1確保施工方案與實際相符
施工規劃是工程建設的基礎與前提,其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程建設的質量。對于10kv配網工程的設計規劃方案必須要能滿足按線、按位施工要求,結合工程實地勘測結果,對規劃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及時進行修改。例如,對于10kv配網的架空設計,必須要以城市架空走廊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全面了解當地管線敷設情況,以此來作為確定架空走廊設置的基礎,確保其設計能夠符合實際施工需求。對于10kv配網工程的單項涉及必須要嚴格執行外網規劃設計要求,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及時全面的與施工單位以及委托單位溝通,對于存在分歧的地方要及時解決,確定出統一有效的設計方案,更有利于復雜問題的解決,對于規劃設計能夠更有效的進行調整解決,降低施工方案與實際施工之間的矛盾。
3.2降低外力因素影響
為減少外力因素對10kv配網建設造成的影響,在施工前必須要做好實地勘測工作,充分了解施工地點地質環境以及氣候等,以此作為施工方案設計的依據。另外,還需要充分了解當地供電所需求,以求能夠在設計方案上充分體現出來。如果施工過程中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詳細了解每個路線的功能,將電網施工對其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另外,對于10kv配網施工材料的選擇,應選擇質量與成本都能滿足施工要求的材料,降低材料對施工質量的影響。
3.3妥當處理施工技術
3.3.1嚴格遵循施工技術原則
在項目施工前,必須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對線路所經過的城市與鄉村地形進行詳細的勘測,從中選取合適的道路作為依托,架空走廊一般都需要選擇設置在主干道上。對于新建成的10kv配網工程應主要采取環網供電方式,并且對每段線路都設置分段開關與聯絡開關。如果工程選用環網供電模式,則需要多個變電所或者同變電所不同母線為電源點,相鄰變電站10kv配網主干線使用單環形網絡,這樣如果電網中出現運行故障,將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事發點,有效縮短工程檢修所花費的時間。另外,為了確保工程運行安全性與穩定性,要求重要的用戶應選用雙電源,尤其是設置應急電源,如獨立于電網之外的發電機組、干電池以及蓄電池等。
3.3.2加強施工技術管理
以增強電網抗雷擊能力為例,雷擊是10kv配網建設與運行中影響最嚴重的因素。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此方面因素的管理,針對雷擊災害發生的成因進行研究,積極尋找解決措施。例如在雷擊頻繁發生的地區,可以安裝避雷器減低雷擊災害發生的頻率。其中對于避雷器的選擇,必須要以滿足電路穩定運行為基礎,例如針式瓷橫擔避雷器機械性能比較差,并不適合用于大檔距、大導線線路。
4結束語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問題;環境問題;勘測問題
1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環境問題
1.1水利水電工程與地震問題水庫等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應力的調整或水體下滲等原因,觸發了地質斷層的復活而誘發地震。研究表明,要觸發一個比較大的地震需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水庫巖石比較破碎,且處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應力集中的地質環境條件;③水庫水荷載所產生的超孔隙水壓力足夠大。關于水庫誘發地震的事件國內外均有報道,一般而言,水庫的壩址沒有較大的斷裂帶存在,僅僅是水荷載引起的地應力,誘發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誘發大的地震,那將是災難性的。從1987年的資料至今,我國已建設的壩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庫共18000多座,已發現水庫誘發地震的有13座。[1]
1.2水利水電工程與水文問題水利水電工程建成后改變了下游河道的流量過程或周圍環境水域的分布,從而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例如:①大壩水庫不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還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會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斷流,并引起周圍地下水位下降,從而帶來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斷絕水的來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區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減少引起河口淤積,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減少,使得河流自凈能力降低;⑥以發電為主的水庫,多在電力系統中擔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變化幅度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變化較大,對航運、灌溉引水和養魚等均有較大影響;⑦當水庫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斷流時,勢必造成水質的惡化。由此可見,水利水電工程對水文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2]
1.3水利水電工程與氣候問題一般情況下,區域性氣候狀況受大氣環流和水體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庫及灌溉工程后,當地水體的分布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如原先的陸地變成了水體或濕地。局部地表空氣變得較以前更加濕潤,形成新的小氣候,對當地氣候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降雨、氣溫、風和霧等氣象因子的影響方面。
1.4水利水電工程與魚類、生物物種問題①對魚類的影響:切斷了洄游性魚類的洄游通道;水庫深孔下泄的水溫較低,影響下游魚類的生長和繁殖;下泄清水,影響了下游魚類的餌料,從而影響魚類的產量;高壩溢流泄洪時,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過于飽和,致使魚類產生氣泡病。②對植物和動物的影響:庫區淹沒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對植物和動物都會造成直接破壞;同時局部氣候變化、土壤沼澤化、鹽堿化等都會對動植物的種類、結構及生活環境等造成影響。
2工程地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工程地質勘察的質量問題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主要問題有以下幾種: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側重點不明確,針對性不強,方法不當,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質分析工作中所選擇的理論、方法、計算公式等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其適應條件的物理意義混淆不清;③地質報告中基本地質條件不清楚。我們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有:①界定不準確或論證不充分,有問題遺漏甚至結論性錯誤;②有些地質報告沒有地質結論,也有些工程沒有做多少地質工作就先下結論,極不嚴肅。此類問題產生往往造成階段性工程審查不能一次性通過,可能延誤開發時機;或者盡管通過了審查,但卻給工程留下了隱患,這種情況的危險性極大。[4]
2.2勘測周期不合理的問題從工程地質勘察到地質報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卻沒有進行基礎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一旦需要申報項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質報告;②今天剛剛提交可研報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設報告。此類情況多為地方性工程,一般國家投資的大型工程出現這種局面的不多。沒有足夠的勘測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由于地質條件不清楚,直接導致投資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設計等情況。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隱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3結語
工程地質學是20世紀才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地球科學。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是所有行業中涉及面最廣、問題最復雜、任務最艱巨、聲望最高、最具權威性的龍頭行業,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一項長遠的任務,是水利水電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之一。保護和改善工程環境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的需要,是現代化大生產和保證工程質量的客觀要求,是保證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須條件。工程地質工作的質量,對工程方案的決策和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由于地質問題引起的工程事故時有發生,輕則修改設計延誤工期,嚴重時造成工程失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近年來。工程地質勘察質量有下滑趨勢,工程地質分析不夠深入,有時甚至出現工程地質評價結論性錯誤這樣嚴重的問題。筆者認為,總結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妙月.區域構造穩定性及地震性危險評價問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2]王連生.水利水電工程地質[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3-15.
關鍵詞:工程碩士;培養質量;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與科學型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其側重于工程實踐與生產應用,是研究生教育創新的重要體現。我國自1997年開始試點招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目前已有244家培養單位獲批在相關工程領域開展培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工作并行使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逐步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成為各培養單位日益重視的問題。本文將針對現存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對提高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提出有益的建議。
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過程和學員特點
1.培養過程特點
(1)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工程碩士培養方式都采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以此保證學員能在不影響自身工作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一般來講,工程碩士理論課程教學的時間為500個學時左右,多采用周末上課或集中學習的形式。課堂講授內容比較充實,教學節奏緊湊,要求學員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學習內容。
(2)工程碩士學習年限靈活,一般為3-5年,較多學員利用這一特點采用分段式學習方式,即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安排,階段性地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階段的任務。
2.學員特點
(1)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招收對象主要為獲得學士學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的在職人員。因此,工程碩士的學員大多具有豐富的產品研發和生產管理經驗。
(2)學員生源行業背景比較復雜,畢業院校和專業背景不同,背景知識差異較大,水平參差不齊。而且由于離校時間過長,或本身基礎薄弱,部分學員學習和掌握研究生課程的難度較大。
(3)學員大多是企業的技術骨干或管理人員,面對繁忙的工作以及家庭的影響,工學矛盾較為突出,學習時間和精力投入有限。
二、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前很多高校在執行工程碩士教學過程時,參照或照搬科學型碩士的培養方案和講授方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與工程實踐需要相脫節。另外,面對學員復雜的行業和專業背景,并沒有對其采用差別化教育,培養模式和教學計劃一成不變,課程設置也不夠靈活。
(2)工程碩士培養目標和企業對學員的實際需求有出入。企業往往希望學員通過學習以后,能迅速培養出較強的創新能力,盡快地為企業創造生產效益。而高校在培養學員時,更注重其理論和學術水平的提升,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對生產的需要。
(3)由于工程碩士采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只能利用有限地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與學校導師進行溝通交流,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較少。同時,導師在校一般都承擔有其他的教學科研任務,很難深入到企業中去對學員進行指導。相比之下,導師對全日制碩士進行的學術指導要比工程碩士細致。
(4)工程碩士都是在職學習,受工作、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較大,加之研究生階段學習的難度比較大,部分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喪失學習和深造的積極性,最終往往會使學員降低自己本身的要求,演變成僅僅為了獲取學位證書而學習。
(5)雙導師制度作為工程碩士培養的一大特色,在貫徹落實時卻容易淪為制度上的擺設。學校導師缺乏對學員本人所在單位和實際從事工作的足夠了解,企業導師也沒有完全參與到學員日常學習和論文研究過程中,而且學校導師、企業導師、學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
(6)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課題一般都直接來源于生產和科研工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不論是從論文格式還是論文本身的研究水平上來說都質量堪憂。研究生學位論文作為一種嚴謹的、規范性的科學文獻,需要學校、企業和學員本人在整個論文研究過程中高度重視。然而,個別學校和導師忽視論文研究階段的過程管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評閱等過程流于形式,對論文內容審查不夠嚴密,造成現在不少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達不到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幾點建議
(1)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將本領域前沿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產品研發、工程實踐及工程管理能力。在工程碩士培養工程中,學校還應當主動加強與送培單位、企業導師、學員的溝通和交流,圍繞企業的技術需求,協商制訂既具有學校特色,又能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培養方案,實現培養方案的差別化。
(2)為了更好地解決學員工學矛盾,高校的教學方式應該更加多樣化。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的周末學習和集中學習的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員工作和課程學習之間的沖突,但仍很難保證學員的課程學習時間。建議高校能在周末學習和集中學習之外,讓更多的教學老師進入到企業中進行教學活動,采用現場授課的方式,給予企業和學員更多的便利,從而進一步保證學員的學習時間。
(3)高校和企業應該共同努力,貫徹落實雙導師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只有切實落實雙導師制,使學員的學位論文在學校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才能使其論文質量得到保障,且具有專業學位應有的特點和優勢。
(4)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是工程碩士進行工程實踐,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如何抓好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關,是整個培養過程中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因此,建議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審查制度應該與科學型碩士區分開來,可成立專門的“工程碩士論文指導委員會”,專門負責在培養方案設置、論文標準制定、論文選題審查、論文質量監督、答辯工作等方面進行指導性工作,保證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同時,可單獨成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組,負責在授位審核之前從申請授位的學位論文中抽取一定數量的論文進行盲審,盲審主要考察論文研究內容與所屬領域是否一致、論文題目是否與研究內容吻合、論文內容能否支撐論文題目、學位論文中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要求、論文格式是否正確、是否達到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等內容。盲審結果將作為學位論文修改、答辯或延遲答辯以及是否授位的重要依據。評估組成員可由本校在職和退休專家或委托第三方組成。
參考文獻
環境工程專業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為一門邊緣交叉性學科,其發展目標是解決不斷涌現的各種實際環境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已成為一門集自然、社會和技術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工程學科不僅研究水、氣、固廢、噪聲等主要環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術和措施,還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探討廢物資源化技術,以及對區域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和科學管理,以獲得最優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設置有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已超過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礎和重點學科存在明顯差別,其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大多數理工科類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養方案注重于對學生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的培養。我校的資源環境學院準備新設環境工程專業,在環境工程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類大學,一定要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并發揮現有優勢,找準適合自己的立足點。
安排在第七學期末開始的畢業設計(論文)是環境工程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檢驗,也是保證本科教學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畢業設計(論文)輔導環節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和研究觀念,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傳統;3.使學生在方案設計、材料調查與搜集、工程繪圖、理論計算、實驗研究、數據處理、外文閱讀、使用計算機、查閱文獻、經濟分析、工具書的使用、文字表達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鑒于畢業設計階段對于本科生培養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設置安排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為我校環境工程新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可供參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議。
和理工科類院校不同,農業院校的環境類專業一般都源于土壤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學科,其本科課程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以土壤、農業化學和農業生態資源等專業的知識體系。因此,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安排上,也應與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從目前來看,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比較單一,重實驗輕設計。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專業本科生畢業只有畢業論文可做,而無畢業設計的內容供學生選擇。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一般建設較晚,在師資、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設計及應用的教學、科研方面,農業院校環境類專業的基礎顯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尚難以開展對學生進行畢業工程設計的指導;同時,由于學生們受專業課程設置所限,他們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與工科學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很多學生也不愿意選擇他們感覺更為吃力的畢業設計工作。然而,目前環境工程本科生就業的去向主要還是與環保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等相關的公司和企業,而諸如環境管理部門、環境監測站等事業單位現在大多都呈人才飽和狀態,可接受的本科畢業生非常有限。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程設計能力方面的弱勢,在就業時與工科院校同類專業的畢業生競爭時就處于明顯的劣勢。因此,有必要通過畢業設計來加強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使他們能夠具有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設計基礎和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校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面臨的不利局面。
2.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未能充分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體現農業院校學生現有知識體系的優勢。與工科院校相比,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專業的歷史沿革、學科組成和行業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競爭力,需要在畢業論文(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上充分體現農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學的方法,而應走有生態特色的辦學之路,培養出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污染防護的人才。農業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態學科的優勢地位,畢業生相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生態學知識。此外,當前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又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慮讓一部分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時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的工作。這樣一來可以發揮農業院校學生生態學基礎扎實、生態知識結構較全面的優勢,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適應市場需要,為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特別是農村地區環境評價的單位輸送可用人才。
3.畢業論文(設計)立題與實際聯系還不夠緊密,約束性題目難以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由于教師設計的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來自于實際的工程項目,部分題目陳舊甚至經年不變,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些舊知識舊問題,使得設計成果沒有實用價值和科學意義。這在一方面打擊了某些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使得某些本來就對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同學更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對工作應付了事。
為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業環境類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畢業論文(設計)的設置和指導上可以考慮以下的一些改進措施:
1.加入一些和農村環境保護治理相關的設計類題目。
轉貼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大多是在給水排水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的內容上受給水排水專業的影響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為排水管網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農業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設計內容,由于專業基礎所限,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競爭。因此,應在設計內容上著眼于和農村地區和農業環境相關的工程。如目前農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農村污水的處理都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相關的工程也建設了不少。可以設定一些如農村小型給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站的課題。在處理工藝選擇上,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條件,一般應選擇操作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的常規處理工藝,這樣更符合農村地區的實際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藝處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類廢水,都是可行的設計題目。學生經過這些設計工作的鍛煉,將有助于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農村環保治理的相關工作,不僅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可為農村環境的治理培養可用人才。為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上也要考慮有工程背景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同時可以通過幫助青年教師去設計類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等措施,提高他們的工程素養和設計能力,從而達到輔導學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體現資源與環境的緊密結合,設置適量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題目。工科院校的環境專業一般更側重于各種污染治理技術工藝的開發與研究,對環境與資源的重視不足。農業院校則注重于從宏觀側面上分析環境與資源的關系,將自身對土壤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研究優勢體現在資源和環境管理方面。為進一步體現農業環境院校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點,有必要在畢業設計時通過設置合適的環境影響評價的課題來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另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在當前對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就業方向,其中主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做工作設計不同,由于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學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因此和工科院校學生相比并不遜色,甚至某些方面他們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學生要更加深入,相關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全面。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設置適當的環境影響評價課題,不僅發揮了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環境評價方面的一些優勢,也可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效的幫助。當然,這同樣也對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加入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對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也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一個可取的方法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注冊工程師,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來保障本科生培養的質量。
3.將畢業論文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或課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環境工程專業由于本科就業的壓力較大,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選擇畢業
轉貼于
1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時間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工作安排的時間是第七學期到第八學期。通常安排學生在第七學期期末時進行課題選題,在第七學期的寒假和第八學期的1~2周,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獻查閱以及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第八學期的3~4周,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以及相關的開題報告答辯的工作,隨后的時間進行論文中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到第8~9周時進行論文中期檢查,而第14周左右進行論文的答辯。在畢業論文的工作工程中,實驗的實施階段大約有8~9周的時間,如果學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質量。但近年來,筆者所帶畢業生中在第八學期時,有人需要時常參與招聘會,有人要去簽約單位實習,有人要參加研究生復試,有人要參與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學期的第8~10周),使得畢業生在第八學期的實驗過程,不能保證實驗時間,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的實驗工作不能完全開展,影響了論文的質量。鑒于此,筆者在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探索以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以及進行實驗的方式,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時間與質量。筆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鼓勵學生在第3學期或者第5學期,開始為期一年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活動結束后,參與的學生會得到2個學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較好的項目,還可能被推薦參與“挑戰杯”等科技活動競賽。這些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已經完成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化學以及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具備了相應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因專業課還未開課,故相對欠缺專業知識。此外,學生在前期開設課程的實驗中,雖然有一定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單元的訓練,但是相對綜合能力仍然較弱。鑒于上述學生的特點,筆者嘗試在第4學期讓學生進行選題,然后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部分環境工程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對部分專業課的學習有所認識。在第5學期,讓學生利用上述文獻綜述,結合畢業論文題目,進行“SRP”的申報工作,隨后在第5~6學期正式開始實驗后,在每次開始測定新的指標時,筆者都會全程指導并跟蹤該實驗的進行,幫助學生回顧大一時學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課外科技活動及畢業論文工作。
2以指導教師科研工作為依托,保證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
鑒于筆者所指導的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工作時,工作單位要求他們能夠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檢測設備,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對部分分析測試儀器比較熟悉。雖然我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開設了相關課程,如儀器分析與環境監測,且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學校購買了相應的儀器設備,但因擴招后,學生人數較多,而大型儀器仍然因為屬于貴重儀器,使得這部分實驗在開設時,仍處于演示實驗階段,學生對大型儀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這就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成為他們在校期間掌握這些儀器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中最好能夠涉及一些大型測試儀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儀器使用是收費的,而學校撥付的畢業論文相關費用遠低于儀器的使用費,使得教師在設計畢業論文課題時只能盡量減少甚至不涉及大型儀器的使用,這就影響了學生對于大型儀器的使用訓練。但筆者在指導畢業論文工作中,很少有這方面的問題,這主要是筆者設立的畢業論文課題,大多圍繞自己已經立項的研究課題,可以充分保證研究經費,進而保證學生的科研訓練質量及學生的論文質量。此外,教師的在研項目的選題一般是為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或是涉及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或者科學價值,學生畢業論文圍繞此類問題開展,也可以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目前環境學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學生能夠實際了解在環保類企業中工作時的一個流程。
3嚴格實施過程管理,提高論文質量
石河子大學的畢業論文工作主要包括選題、開題、中期檢查以及畢業答辯幾個階段,筆者也主要是以這個階段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進行督促。在學院進行檢查前的1~2周就開始督促學生完成相應的工作。此外,因為部分學生做論文的過程中,總是喜歡拖沓工作,比如把所有的數據積累到要寫論文時才進行數據分析,這有時會因數據處理的拖沓而使得實驗進行的不順利,筆者會要求所帶學生在第八學期以前,每月進行一次上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和本月工作的規劃,在第八學期,這一過程縮短為1周,這樣除可以督促學生的工作開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總結習慣。通過此項工作,還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在此時找工作、考研以及論文進行的情況。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