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支架式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整合 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焦點。新高中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采取綜合化、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應用模式,發揮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呈現工具、情景創設工具、個別學習支持工具、交流合作工具、研究工具的作用,創設教師――學生――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有機融合的學習環境,盡量為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工具,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主要發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大量的數學教學論文資料和課堂教學錄像的分析研究發現,當前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多停留于形式,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例如,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常常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教學內容。但是,許多教師卻將情境的創設泛化,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使得技術的運用適得其反,沒有體現整合的效果。種種問題說明,教師對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整合的認識不足。很多時候,信息技術并沒有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沒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教學中,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次數遠遠多于學生使用的次數。也就是說,統治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在這種結構下,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作為輔助教師教,即用于演示重點和難點的直觀教具。
我們先后經歷了8次課改,多數只注重了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視教學結構的改革。只有較好地認識、理解學科的本質并尋找到技術與學科的結合點,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體現,才能深化我國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
二、新課改條件下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探討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而建立起來的教學結構和活動程序,是一套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1.實驗教學模式。此模式主要適用于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幾何定理的研究和利用幾何知識解決問題教學,要求師生都熟練使用幾何畫板和Word等工具。具體實施如下:
(1)情景導入,明確目的。創設現實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明確數學實驗的重點。
(2)做”數學實驗”,自主探索。學生明確了課堂目的后,讓學生用幾何畫板做數學實驗,獨立探索,發現數學概念包含的本質特征、規律形成的原理。
(3)討論總結,提出規律。學生將探索獲得的概念屬性或規律與學習伙伴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提出正確的概念或規律。
(4)概念/規律應用。將所獲得的概念或規律應用于解決一些問題,可以是進行一些練習,也可以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此時學生獨立用幾何畫板進行數學實驗。
(5)反思。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討論如何獲得概念、發現規律的,用“數學實驗”進行學習對自己解決問題有什么啟示等。
2.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此模式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難點,化抽象為形象,主要適用于一些難于理解的數學知識的教學,運用此模式進行教學的前提是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Flash、Authorware、幾何畫板等工具軟件。
3.引導探究教學模式。此模式主要適用于與生活有關的計算機公式、規則的復雜應用教學,如統計計算,要求具有多媒體教學環境,要求師生都熟練使用Word、Excel等工具。
4.協作研究教學模式。此模式主要適用于有關程序設計的數學知識的教學,要求具有計算機教學環境,學生具有一定的程序設計操作基礎。
三、案例研究
基于信息技術網絡教學模式進行的高中數學第一冊(下)《函數y=Asin(wx+φ)的圖像》內容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根據該課時特點,采用支架式教學,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分解為三個教學目標,以便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各種相關圖像,使學生從感官上意識到A,w,φ可能對圖像有影響。
(2)利用Mathematica軟件的作圖功能,學生對A,w,φ取不同值,觀察相應圖像,了解A,w,φ對圖像變換所起的作用,如A決定振幅變換,w決定周期變換,φ決定相位變換。
(3)以小組的形式,調用在Mathematica軟件環境下開發的函數,研究y=sinx的圖像到y=Asin(wx+φ)的正向變換過程及逆向變換過程。
3.情境創設。給學生一組圖片,讓學生對其觀察,使學生意識到A,w,φ可能對y=Asin(wx+φ)的圖像有影響,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怎么驗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有哪些影響?從而將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形成由“教數學”到“做數學”的轉變。
(1)將所提問題,Mathematica軟件的使用說明等相關教學資源發不在網上,學生可進入相關網站進行查詢。
(2)協同合作。
4.信息資源設計。除了準備完成教學目標的相關問題外,還要準備一些具有發散性的題目以供進度快的學生繼續研究。另外,準備相應典型習題,對網絡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鞏固與提高。這些信息在指定網站,學生可以通過Internet進行查詢。
5.自主學習設計。第二個與第三個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實際上是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自己設定研究計劃,根據A,m,φ所取的不同數值來研究其對圖象的影響;在調用函數研究圖象的變換過程中,也需要學生觀察圖象的動態變換過程,總結出其相應的變換規律。
6.教學實踐點評:
(1)學生對Mathematica的作圖功能掌握較好,在考察A,w,φ對圖象變換有哪些影響時,有的同學發現了當A取負值時的圖象與A取正值時的圖象關于x軸對稱的情況,對函數的對稱性進行了探討,并在此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取負值時對圖象有哪些影響的新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下,有的學生根據函數的奇偶性對其進行了解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都得到了質的飛躍。
(2)部分學生調用軟件包中的函數不是很熟練,這要求教師在第一課時作好示范工作:還有部分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習不夠專心,在網絡環境下做與教學無關的事,這要求學習小組的組長作好監督工作,這也在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協同學習的重要性。
四、總結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加速了現代社會數學化的進程。信息時代就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它不僅要求人們掌握電腦的簡單操作,而且要求人們有自覺地數學意識、靈活的數學頭腦。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滲透計算機意識,是時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