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21:3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教育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什么是政治小論文寫作
政治小論文寫作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小論文寫作涉及思想認識、生活態度、價值觀、世界觀及生活閱歷與經驗,又有表現手法、表達技巧、語言習慣,還有對閱讀作品的積累、解析、品評、貫通、遷移、再造。小論文寫作是一種全新的寫作理念,不能用傳統意義上的或科研含義上的對某類學科或某一專門問題所使用的鉆研推究的涵義,它是依托于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內容,以學生的心靈活動主主體,通過文字表達的一種有形的思維,它是生活化的、修改化的有主體觀念的、有情感色彩的一種思維呈現。這種寫作是對獨立精神的召喚,是對創造品質的提升。實現了由注重章法到回歸人性的轉變。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獨有的表達習慣和直率真誠無畏的心態坦方歷史、人生、自我、家庭、社會、生存狀態和人類命運。
二、如何讓政治小論文寫作走進教學
(一)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
小論文寫作應把寫作主體的潛在的情感力、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盡情地發散,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教師要樹立新教學的觀,使價值標準多元化、審美多元化;分析時展對人才的要求,了解學生的心理認知,從而減輕學生寫小論文思想負擔,提倡獨立思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能體味創造之樂、表達之樂。
(二)改進教法和學法。小論文寫作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將寫作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充分創造條件和機遇讓學生建成現代個性支點和發揮創造力的天地。嘗試小組教學和個別化教學模式,建構小論文型寫作教學機制,采用富有個性化、人文化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師在平時還要有意識地滲透寫作過程的各環節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在小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寫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要加強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培養良好的思維個性,文道統一,知情互動,使見解更主客觀理性。 轉貼于
(三)引領學生進行小論文寫作。
1.培養批判質疑品質,這是小論文寫作的前提。2.訓練發散思維能力,這是小論文寫作的核心。3.拓展想象空間,這是小論文寫作的動力?!毕胂笫菬o限的空間,通過它可以找出表面上不相干的生活現象之間內在的聯系,把它們集中熔鑄主一體,創造更廣闊地世界。想象就是深度,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靜態的文字揮發動態的靈性。4.吸收學科的知識,這是小論文寫作的保證,為小論文寫作提供“源頭活水”。教師還應將學生的閱讀范圍引向更廣闊的領域,如文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生物的,優化知識積累,豐富思維背景。讓學生從各種渠道汲取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獲得創造的源泉。
(四)在小論文寫作中培養寫作個性。
寫作個性是指個人穩定的寫作心理品質。包括寫作任何的傾向性(即寫作的需要、動機、興趣、信念等)和個性心理特征(即寫作的能力、氣質、性格等)。小論文能力是寫作個性的關鍵因素,制約著寫作效能的發揮,寫作品質的展現,寫作個體的發展。寫作個性對小論文能力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提供必備的主觀條件。沒有的心胸,樂觀的情緒,易于合作,勤于思考,善于吸納改造知識經驗等這些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健康的個性,寫作就會缺乏小論文能力。因此要把寫作個性與小論文能力緊密結合。
關鍵字:“四位一體” 教育教學管理
一、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
“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的具體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在開學初,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召開政教主任、班主任、團總支書記少先隊輔導員、政治思品教師聯席會議,根據思想政治思品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校本學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計劃。計劃包括: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課哪些內容作為本學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思想政治品德課怎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教學,向學生提出哪些行為要求;政治思品課教師、班主任、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共同開展哪些教育活動,內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誰牽頭組織等。
二根據計劃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統一、內容統一、行動統一。
三學校德育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的實施,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共同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有利于發揮思想政治思品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結構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學生撰寫小論文、專題講演會、英模報告會等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對學生進行“知行統一”教育的教學結構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恰當運用實際材料講清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懂理論,掌握基本觀點。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逐步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實際問題,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組織學生搞好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到社會做調查,是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思想政治課授課之前或授課之后,師生堅持向社會做調查,了解社會生活實際。把調查上來的材料運用于課堂,進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這樣做有利于教師講清知識理論,學生弄懂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定期召開小論文宣讀會。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覺悟三統一的重要一環。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和宣讀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思想政治課學到的理論、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梢?,教師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定期宣讀小論文,是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動課。思想政治活動課是和政治課有聯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它是圍繞思想政治課的有關內容或在思想政治課的理論、觀點指導下開展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須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活動,如主題班會、講演會、知行統一匯報會、小論文宣讀會、知識競賽等活動。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知行統一體綜合評定制度
對思想政治品德課進行整體改革,充分發揮其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要在教材內容、教學管理體制、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而且,必須在考試方法上進行改革,打破單一筆試、一張考卷定成績的考試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知行統一綜合評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師、班主任、政教處和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組成“四位一體”的評委會,把學生知識理論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情況綜合起來,評定學生政治課思品課的學習成績的制度,它包括理論知識考試評定和行為表現考核評定。
一理論知識考試評定:把每個學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分數平均作為一學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論知識成績,然后根據這個成績做定性評價,90分以上為優,70分—89分為良,60分—69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一、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創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發展有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如果學生感覺課堂氣氛不安全,生怕說錯話,擔心發言被扣帽子、被譏笑、被訓斥,那么學生就不敢敞開胸懷,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妨礙學生的獨立思考,妨礙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甚至會使學生封閉自己的心靈,更談不上創新。因此,開展創新教育首先要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會讓學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極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狀態流露出來。教師要做到尊重、關心、支持、賞識和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并努力消除學生的恐懼感。一位教育家說得好,“不怕學生觀點錯,就怕學生沒有觀點?!比缬械膶W生認為。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有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防止列強的入侵。但有的學生不同意此看法,認為是消極性為主,造成中國的與世隔絕,從而落后挨打。對待這個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就應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權威,敢于“質疑”,要充分肯定學生“標新立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熱情,在此基礎上加以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中“標新立異”雖然會得到老師的鼓勵和稱贊,但他們也擔心被同學看成出風頭,怕答錯被同學譏笑而壓制自己的表現欲望。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見解,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既要注意把創新機會留給每一位學生,又要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互相合作,鼓勵、喚醒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盡可能地化解、消除學生之間存在的對立、抵觸、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共同學習上,促使學生積極質疑,大膽創新。
二、真指導,培養學生“會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的一個過程,但是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著一種傳統模式,那就是上課以老師講授為主,而講授知識為了參加考試,學生的學習是很被動的,這種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不宜以講課本為專務。教師必須注意之點,令自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謬誤,然后為之講說。如是則教師真起主導作用,而學生亦免處于被動地位矣” 。在政治課教學中,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方法,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改變這種索然無味“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采用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提綱法”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全部內容,然后列出提綱。其次讓一名學生把他所列的提綱認真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對此進行分析、補充完整,然后教師做出總結,最后重點講解一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使每位同學在課上都能動腦、動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老師也不用那樣滔滔不絕,口焦唇燥地去講課,學生也不會昏昏欲睡?!疤峋V法”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逐步變的“會學”了,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使學生善于創新
大力改革課堂教學,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變重視教師主導為更重視學生主體,讓學生在主體作用發揮的過程中自覺完成創新能力的培養。(1)一人當一次“教師”。有計劃的安排指導學生每四人一組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要求學生獨立處理教材,搜集材料,強調學生要在解決“為什么”和“怎么樣”這兩個問題時,除了按照教材講述之外還要繼續追問“還因為什么”、“還應該怎么樣”,讓學生在課本外進行再思考。然后進行組內試講,每節課給一個學生10分鐘的上課機會,“老師”必須簡明扼要的講清本課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等問題。最后,教師總結。通過“實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更豐富、更深刻。(2)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間互相交流切磋甚至爭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和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
數學閱讀是指圍繞數學問題或相關資料,以數學思維為基礎和紐帶,用數學的方法、觀念來任知、理解、汲取知識和感受數學文化的學習活動。最初,我們從網上、報刊上找來一些優秀的學生日記,讓學生閱讀,了解數學日記的格式與內容的選擇,激發學生的撰寫熱情。后來,結合學校讀書活動,每學期里組織學生相互推薦優秀數學科普讀物。如:《生活中的數學》、《十萬個為什么(數學卷)》、《數學萬話筒》……同時,每學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展示活動:學生自編的一張張五彩斑斕的“數學手抄報”、一本本價值連城的“數學剪貼本”、一塊塊內容豐富的黑板報……帶領學生在閱讀中走進數學的世界,體會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數學小論文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需要方式之一。反思型論文可以根據自己的數學作業或試卷以及課堂中的表現,對解決某個問題所采用方法的優劣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我,澄清有關問題,從而為充滿信心地繼續學習數學打好基礎。每個星期要求學生對一周來的數學學習情況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教師對學生能夠撰寫的數學日記及時地進行反饋和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全班同學前朗讀自己的日記。這樣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提高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其自信心。長期以往,使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數學學習中的認知水平,增強他們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教師帶頭寫
數學小論文不能滿足于數學反思日記,而要將視野開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遍_始,學生不明白如何將數學知識、數學問題融于故事情節中,如何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寫反文,讀給學生聽,并帶學生分析:哪些地方應用了數學知識?是怎么應用的?還可以應用哪些數學知識、續編哪些故事情節?學生模仿練寫數學小論文,逐步養成了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習慣,為數學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在為數學小論文撰寫而進行的調查活動中,還培養了學生事事心中有數學的節約、環保等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提高了數學教師的寫作能力。
四、幫助學生確定選題
學生受年齡、知識、生活閱歷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選題要從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寫的內容入手。筆者根據學生的選題進行了分析額,大概有以下幾種:(1)勤于實踐,學以致用,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如:父母手機話費調查研究。(2)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它。如:打折銷售中的欺詐。(3)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得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如:紙飛機里的數學。(4)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內容的體會與反思。如:小議“黃金分割”。
五、組織學生踴躍參賽和投稿
關鍵詞:職校數學 課題研究 思考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以親身體驗為宗旨。這種學習方法有以下一些特征:自主性、廣泛性、問題性、研究性、過程性、實踐性、創新性、協作性、綜合性、 開放性等。
一、強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性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研究性學習貫徹“自由選題、自主探究、自由創造”的原則,即由學生自主選擇確定研究課題,由學生自主開展探索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在研究探索過程中要強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生了變化,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教學中也將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甚至從未見過的新問題,在心態方面,教師也有一個調整和適應的過程。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權威”,教師牽著學生走,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只是“指導者”,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選擇,幫助學生選題,給學生以點撥引導、提供信息和研究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觀察、關注,做好記錄,并進行評價。
二、課題研究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通過課題研究可以培養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科學道德和科學方法,使學生獲得參與研究探索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三、課題研究強調合作學習
1.學生與學生合作
課題研究小組以4~6人一組,在課題研究中大家分工合作,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共同切磋、相互爭論、相互補充,能者為師,在爭辯中激發思維的火花,在爭辯中獲得真理。每位學生在小組中均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智力特點,取長補短。
2.學生與教師合作
教師要引導學生虛心向同學和老師學習,要引導學生樂于把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要發動學生始終全員參加。
3.教師與教師合作
無論是學生的調查報告、小論文還是教師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教學計劃、教案,還是教學總結、教學評價、課題階段性總結,都需要課題組內教師齊心協力、互相配合,僅靠一個人單槍匹馬是很難完成的。
課題研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課題研究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即“教學相長”,它為全新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途徑,有利于教師知識的更新。
四、課題研究是綜合過程
課題研究有益于各學科知識的整合。課題研究是一個提高學生能力、激發學生創造力的過程。三年來,筆者學校學生共撰寫了500多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和小論文、數學作文,其中收錄在學生論文集中的就有94篇。學生們還制作了100多件立體幾何模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學生小論文題材十分廣泛,既有教科書中的課題研究題目如: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線性規則的實際應用、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多面體歐拉定理的發現、楊輝三角等,又有教科書以外的課題,如《鉛球問題》,利用數學和物理知識獨立地研究出推擲鉛球的最佳角度是38°~42°,乃至推廣到火炮上應用,實現“數字化炮兵之夢”,在實現我國國防現代化方面有重要意義。從《太陽傘的撐法》到《蕩秋千的奧妙》,從《圖論和染色問題》到《奇妙的紙帶》,從《你了解足球嗎?》到《一張紙可以重復對折多少次》……學生小論文題材廣泛,異彩紛呈。
五、課題研究的評價
對學生課題研究的評價,應將重點放在同學們的參與程度和交流合作的態度上。先由學生自評、互評,然后任課教師給予點評。通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討論來評價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成績。評價主要是正面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同時也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六、課題研究的收獲
第一,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數學要“做中學,研中學”,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第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數學素質。第三,課題組的教師通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及課題研究、教學實踐,轉變了教育理念,推進了素質教育。同時,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得到了最佳結合與落實。老師們通過課題研究也取得了一大批教科研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初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必修課程,對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但是初中政治課的教學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在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等方面都與課程改革的要求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的有效性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能否更好的得到貫徹落實的關鍵所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
以往思想政治課教學總讓學生有一種“干巴巴說教”的感覺。學生的這種“評價”確實指出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弊端。為什么一門針對性這么強的課程卻讓學生認為是“說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師上課時仍沿襲那種“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這種照本宣科或漫無邊際胡扯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為了改變教師“說教”,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來說,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來說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單元之后,我就要求學生結合現時生活寫篇小論文。在指導學生寫小論文時,主要是抓“近、深”兩字。所謂的“近”指注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分析自己身邊的事物、問題,然后結合所學的知識撰寫出較有新意的小論文。由于要求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這樣,既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所謂的,“深”則是指引導學生對所述問題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學生受主觀因素的限制,往往對問題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談,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極動腦,仔細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質。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使其積極思維,又能增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能提高其寫的技巧。這種小論文的教學實踐過程既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消除了“說教”的這種感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了知、行、意的統一。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能否發揮主導作用,是學生主體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中學政治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探究狀態。
1.問題啟發,激發學生質疑興趣。
開展有效教學,課堂上必須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各種有效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在中學政治教學過程中,問題啟發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問題啟發,是指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首先閱讀教材,并在閱讀中自主發現問題,從教材內容中提煉出本節課的知識點、疑點和難點;也可以是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來啟發學生去思考發現。
2.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解決一般性問題。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初步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指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是樂于向疑難挑戰的,若能通過教師的幫助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學生就會真實地感受自主探究的樂趣,進而養成樂于挑戰的習慣。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將全班學生按照同質異構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展開競賽,通過競賽培養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小組之間敢于競爭,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
3.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解決普遍性問題。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來合作探究。我的做法是發揮各小組骨干學生的帶頭作用,鼓勵各小組學生各抒己見,通過爭論尋求合適的答案。
三、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爭強好勝是青少年普遍的一種心理反映,也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動力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討論爭辯,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任何想法,決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挖苦指責,而應盡量找出閃光點,給予肯定。例如,在講七年級上冊的《身邊的誘惑之游戲機的誘惑》時,我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以電子游戲的利與弊為主題,進行探討。學生認為,好的游戲可以提高心智,開啟思維;不好的游戲就會損害身心,有礙于思想健康。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討之后,學生們得出最后結論:面對這種誘惑要合理計劃控制自己、節制自己,學生們對此結論也心服口服。這種討論教學法,不僅有一定的教育性、針對性,而且還在討論中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就理解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利用社會大課堂,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雙語教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3-0205-02
雙語教學是指以兩種語言作為媒介語言而展開的教學活動。這兩種語言之中,通常一種是母語,另一種則是世界通用的科技工作交流語言英語[1,2]。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信息、知識和經濟全球化的高科技時代,新的時代急需一批基礎理論知識深厚、專業技能扎實、外語交流溝通能力流暢的復合型人才,雙語教學是當前高校教育的大勢所趨[3]。就目前各高校的實際情況而言,一蹴而就地實行全英文授課,這種模式與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暫不相符。適當展開雙語教學,將專業英語與母語相對照,使學生在對母語的熟悉和了解的基礎上,對相應的專業英語表述產生親切感和求知欲,這樣的雙語教學方式將可望能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增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教學內容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是指采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作為課堂主要用語展開教學活動,在教材的選用、課堂的講授、和學生的交流等環節中英語與漢語同時使用、并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教學過程。[4]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化學化工、食品科學、生物工程、紡織技術、醫學藥學、環境工程等多個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開展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研究對理工類高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學生雙語小論文的寫作嘗試、雙語教學效果評價機制的建立、良好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等幾個問題展開了初步探討。
一、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
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課程所面向的教學對象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剛剛開始大學生活,對大學的教學方式還處于逐漸適應的過程中,對相關的專業英語詞匯也還需要有逐步熟悉的過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在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不宜一開始就使用較多的英語專業詞匯進行全方位雙語教學,而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逐步加深專業詞匯的廣度和深度,慢慢引導學生調整并適應雙語教學模式。對于教學過程中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易于理解、專業性不太強的內容,可嘗試直接采用英語講授;對于具有一定難度的專業詞匯及基礎理論知識,可通過中英文相互對照的方式加以講解,讓學生在熟悉相關專業詞匯表達的同時,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在無機及化學分析課程中會需要講解一些較為抽象的理論內容,如原子結構、共價鍵理論等,也會涉及到部分實驗內容及實驗儀器,如酸堿滴定操作、分光光度計及酸度計的使用等,這些內容可考慮使用多媒體視頻演示的方式作為輔助手段。在演示過程中,可采用英文為主、中文為輔的方式進行穿插講解;對于課程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教學內容的關鍵之處可以先用英文講述一遍,再用中文對照復述,然后再重點突出地重復其中重要的專業關鍵詞匯,以此表示重點強調,引起學生的進一步重視,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把握好講課時的語速、語調,以便能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反饋,來適時調整兩種語言的授課比例以及授課方式。同時還可教學進度穿行課堂隨堂提問和討論,引導學生主動、認真地思考,考察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和幫助。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某些教學章節,可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就某一專題查閱一系列的英文文獻,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首先展開初步討論,然后在班級范圍內進行文獻報告會,鼓勵學生在報告內容中使用部分英文;也可針對課程中某一部分較為簡易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自學,然后隨機抽一些學生來嘗試用簡單的雙語內容來講述教學內容,同時適度展開雙語課堂問題討論,鼓勵學生用英語來提出問題或解答問題。通過展開各種形式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從而達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目的。這種良好的師生教學互動,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更快地提升學生的化學專業英語能力。
三、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嘗試寫作科研雙語小論文
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都是理工科的學生,將來都會進行科研論文的寫作。如能在雙語課程的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適當指導學生在課后時間撰寫雙語科研小論文,將會給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在課堂上以某個涉及講課知識點的文獻為例,向學生初步講解科研論文的完整結構,告訴學生正式的科研論文應該包括“摘要”、“關鍵詞”、“前言”、“實驗部分”、“結果與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各個部分,介紹科研論文對于用詞、表述方式的嚴謹要求。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嘗試學習撰寫科研小論文。雙語論文的內容可以是課堂上所涉及的某個具體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學生所感興趣的簡單化學實驗。其文字主體可以為中文,但可要求學生將簡短的摘要部分撰寫為英文,從而鍛煉其雙語能力。通過簡單的論文寫作,特別是通過簡單的英文摘要的寫作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受到最基本的科研寫作的指導和訓練,同時其對專業英語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這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四、進一步完善雙語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
要想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和導向機制。在雙語教學效果評價過程中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手段、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方法。目前各高校的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課程教學效果主要還是通過學期考試來完成教學考核的綜合評價,在試卷內容方面,為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概念的理解及對重點的掌握情況,試卷里針對基礎知識的考核內容肯定占大多數比例,但同時也可適度增加一些綜合性的應用型題目來加深試卷的難度、深度和廣度;試卷題型可以多樣化,如采用填空題、選擇題、是非判斷題、推斷題、書寫并配平方程式、簡答題、計算題等題型。試卷中可加入適當比例的英文題目,學生答題時也允許選用中英文兩種答題方式。教師評分時可采用較為靈活的評分標準,如給予用英文表述的答案以更高的評分;另外,還可適當增加一些化學專業英語翻譯等作為附加題,從而使優秀的學生能夠進一步更好地發揮其雙語水平和能力,獲取更好的總評成績[5,6]。平時一些章節也可采用開卷的形式進行論文性考試,引導學生適當運用雙語,對無機及分析化學專業知識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在總評成績中給予學生的課外科研雙語小論文寫作、用英語進行的課堂討論和發言以一定比例,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提高專業雙語能力。
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良好的師資力量是保證優秀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教師作為雙語教學的直接實施者,其語言水平、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將會直接影響雙語教學的質量[7]。只有具備較高的化學專業英語水平,英文發音標準、口語表達自然流暢,同時又具有扎實的化學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才能很好地勝任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課程的教學。高校應該定期組織開展雙語教學師資骨干的英語授課能力培訓,同時也可通過雙語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使教師進行充分的、有益的、建設性的同行交流,督促教師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高校還應該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鼓勵更多的教師投入到專業雙語課程的教學中來,最終著力于培養出優秀的雙語教學教師梯隊。
參考文獻:
[1]邱樹君,邱樹良.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初步探索[J].科技視界,2015,(14):111.
[2]李東平,馮泳蘭,陳志敏.無機化學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嘗試[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6(6):165-167.
[3]朱林暉,唐堯基.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改革和探討[J].廣東化工,2009,36(8):276,290.
[4]馬銘,徐滿才,謝青季,等.高師本科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5,(9):47-49
[5]梁春華.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思考[J].山東化工,2015,44(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