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舞蹈鑒賞論文

舞蹈鑒賞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7 18:06: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舞蹈鑒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舞蹈鑒賞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以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傳達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舞蹈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提出教學建議,并探討其意義。 

 

現(xiàn)如今,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舞蹈藝術鑒賞不再是各校“裝點門面”的可有無的課程,它將會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xiàn)狀 

當前全國的許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舞蹈鑒賞課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挖掘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然而在實際過程中,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課程設置上不夠重視 

雖然大多數(shù)院校已將舞蹈鑒賞課程列入到選修課范疇中,但實際上卻要求學生任選一門以上的藝術類選修課。而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分情況地要求學生選多門藝術類課程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效果微乎其微。這說明了高校對舞蹈鑒賞課程還不夠重視,客觀上也使學生在心理上視這類課程為可有可無。 

(二)教學方法死板 

在舞蹈藝術鑒賞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傳授式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三)學生興趣不高 

學校的舞蹈鑒賞選修課,到課的人往往一開始特別多,到后面越來越少,就是去的也是為了應付教師點名,這種現(xiàn)象十分普遍。說到底,還是學生對這個課程不夠喜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解決課程困境的重要途徑。 

二、如何開展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 

(一)改革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題材上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讓學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選擇上,應有選擇性地介紹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對學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舞蹈語匯。舞蹈鑒賞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從。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投學生所好。 

(二)注重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 

課堂教學畢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要把培養(yǎng)學生自學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豐富鑒賞的審美知識儲備。舞蹈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對其鑒賞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應該從文化內涵上領略舞蹈藝術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如藏族的《龍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會時祭祀神靈、驅災避邪。離開這個一層文化內涵,便無從知道此舞蹈美在何處。 

另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對舞蹈意境想象的訓練,掌握舞蹈的動律與構圖。舞蹈構成有三個:動律、構圖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靈魂,動律和構圖是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圖騰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節(jié)律都充滿了極端狂熱的,而又無比虔誠生命情調。因此,在對舞蹈意境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之前,要引導大學生對其中的情感進行反復體驗。 

(三)舞動肢體,結合實踐領悟舞蹈魅力 

與單純鑒賞的傳統(tǒng)模式相比,師生間進行互動顯然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高教學效果。盡管舞蹈藝術鑒賞是理論課,但是“動”是舞蹈的精髓。在講到不同舞種的特點時,我們可以安排教一些簡單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把舞蹈知識與動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體驗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意義 

(一)社會意義 

1.傳承民族文化,促進與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與心靈之美,是無國界的語言。舞蹈鑒賞對民族文化傳承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本土民間舞蹈的選擇,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本土民間藝術的慧眼,保護本土民間藝術,形成關注本土民間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圍,從而促進本土民間舞蹈傳承和發(fā)展。而了解外國舞蹈,又能感受到異國風情,增長見識,促進彼此的了解。 

2.體現(xiàn)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文化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當代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的人才,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屬于美育范疇,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個體意義 

1.培養(yǎng)審美能力,完善文化修養(yǎng) 

人類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對非文字文化的學習,使專業(yè)知識豐富的大學生卻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見高校文藝演出時演員們激情飛揚,而臺下的觀眾卻一片麻木。這并不是他們不熱愛藝術,而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藝術鑒賞能力。而舞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和美學、哲學思想等,是彌補大學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 

2.增強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斯佩里博士對人的大腦進行割裂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左腦負擔抽象思維活動,右腦掌管形象思維活動。開發(fā)右腦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國著名的藝術心理學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發(fā)現(xiàn),熱衷于舞蹈的大學生的智商明顯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凈化心靈,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過優(yōu)美的人體動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靈,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以舞蹈《中國母親》的欣賞為例。一開始,那形體的張力、那音樂的激憤,使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地重溫起那個年代的國仇家恨的苦難。中國媽媽對侵略者恨入骨髓,卻最終收養(yǎng)了敵人的嬰孩,那種反復的矛盾和掙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音樂又低沉轉為輕快,慈愛而勤勞的中國母親終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嬰兒拉扯大了,她告訴孩子身世,含淚送她回去尋找親身父母。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愛和寬容的力量。 

4.促進內外美統(tǒng)一和舉止得體 

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處處都能體現(xiàn)姿態(tài)美。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大學生應該是有更高的審美修養(yǎng)的,他們的氣質、情感、涵養(yǎng)、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應比一般人更得體。當教師用優(yōu)秀的作品展示著美麗異域風情和古老的傳說時,學生步入舞蹈藝術的世界,就明了了人體語言的美妙,促進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實施,要依據(j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品與技能相結合、訓練與實用相結合三個原則,把幼兒文學作品演化為實用的教師技能,這樣才能適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文學課是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也是語文教學向專業(yè)教學的延伸。幼兒文學課程的設置,旨在提高學生的學前兒童文學基本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兒童文學鑒賞、創(chuàng)編、講演的能力,具有組織兒童文學教學活動的能力,為將來從事幼教工作、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語言教育活動打好基礎。以下是筆者對這門課程的幾點教學思考。

一、幼兒文學課程的定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師范院校的幼兒文學課程都大同小異:從任教者角度來看,大多由中文專業(yè)的教師來承擔教學;從課程內容來看,大多從文學的視野來構建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鑒賞論等幾個板塊。雖然教材也結合一些審美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但總體而言仍在這些文學范疇之內;從教學形式上看,以知識的傳授與鑒賞分析、創(chuàng)作改編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由于幼兒文學課程主要由中文專業(yè)的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這就使得這門課程基本上沿襲了中文專業(yè)的兒童文學課程模式。這種模式對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習者更對路一些,但對教育專業(yè)的學習者則不適合,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近些年,課程改革昭示我們課程必須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fā)來定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今后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幼兒文學課程應該把“幼兒文學”與促進“幼兒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定位在這一點上,幼兒文學這門課程才能真正找準自己在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的位置,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而精準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學”視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學習者要始終以“幼兒文學和幼兒發(fā)展”為主線,以幼兒文學的文本和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情境脈絡,從多樣的幼兒文學作品中去吸取豐富的學習“給養(yǎng)”,教師、學生、學習內容之間形成一種互動關系,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從而把幼兒文學作品演化為實用的教師技能。

二、幼兒文學課程的實施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將來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尚處于很幼稚的階段,缺乏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自控能力較差,這些都決定了學前教育只是啟蒙教育,它要求幼兒教師是通曉人文、自然知識,在音、體、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長的綜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現(xiàn)在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任教者應改變自己在課堂中單純的講解者身份,變身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積極合作、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幼兒文學的文體規(guī)律,從而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通過對作品的誦讀、剖析,讓學生領悟幼兒文學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范式;給學生自主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多種服務,使他們把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再把實踐結果反饋到理論中進行檢測,從而更好地消化理論知識,同時創(chuàng)作出貼近生活、質量較高的好作品。這樣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回到理論的過程,既讓學生樂于接受,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轉貼于

2.作品與技能相結合

現(xiàn)在很多幼兒文學的教材在編寫時,都是以嬰幼兒文學和嬰幼兒心理學理論知識為基礎,由基本理論學習到作品閱讀欣賞,再到嬰幼兒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它們以理論基礎為指導,以作品鑒賞為基礎,以寫作訓練為提升,三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體現(xiàn)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這門專業(yè)基礎課的特色。

對教材中大量的幼兒文學作品,教師應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鑒賞和運用。在指導學生鑒賞作品時,教師不能單純地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去分析情節(jié)、語言、寫作技巧等,而應該從實用出發(fā),讓學生學會吟誦、講述、編排、表演。比如幼兒童話和幼兒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兒喜歡的、能接受的語氣、語調,借助一些肢體語言,聲情并茂地講述5~10則;教師推薦一些經典的、受幼兒喜歡的繪本,讓學生閱讀并講述出來,在學生已有的美術基礎上創(chuàng)編繪本;讓學生創(chuàng)作和改編幼兒戲劇,以小組、班級為單位,進行不同規(guī)模的表演。通過這樣的技能訓練,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幼兒文學的興趣,在學會鑒賞、創(chuàng)編的同時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加強了幼兒文學課程的實用性,鍛煉了學生音樂、舞蹈、美術、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訓練和實用相結合

首先,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學生必要的組織和指導,讓學生帶著明確的訓練目的和要求完成訓練,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要進行檢查。

其次,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所學的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學法、音樂、美術、舞蹈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另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把訓練和實用結合起來。比如利用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周見習、月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觀察幼兒的語言運用方法和習慣,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在幼兒園帶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請幼兒聽、賞、觀、看,然后再不斷對作品進行修改,從而高質量地完成訓練任務。

只有把訓練和實用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感到幼兒文學這門課程確實有用,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幼兒文學這門課程的社會實用性。

依據(jù)以上三個原則實施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的講解變?yōu)榛顫姷谋硌荩箤W生情緒高漲,積極參與課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文化素養(yǎng);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主動探索與積極思考,學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兒文學的知識與理論,更主要的是學會相應的程序和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jù)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獨立選擇幼兒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創(chuàng)作幼兒文學作品,或者將幼兒文學的構思表現(xiàn)方法遷移到其他教育活動的設計之中去。

參考文獻

篇(3)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課改下中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與中學音樂教育密切相關的高師音樂教育提出改革的建議,以尋求可能的應對策略。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本文基于筆者帶學生實習的經驗,對當前的中學音樂教育問題作一再度審視,并據(jù)此從與中學音樂教育直接相關的高師音樂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議,以尋求可能的應對策略。

一、新課改下的中學音樂教育存在問題

(一)不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仍然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課被視為“副科”,有的學校不開音樂課。稍好一點的學校,音樂課程也開,但擠占現(xiàn)象嚴重。

(二)相當一部分音樂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不高,教師資源匱乏

“我國初中音樂教師6.7萬人,學歷合格率為55%”,多數(shù)音樂教師的備課,確切地說就是抄寫教師參考用書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創(chuàng)新性,上課不夠靈活,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有許多學校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同時由于中學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音樂教師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學教師,這使得中學音樂教師人才匱乏。

(三)“一專多能式”綜合型音樂教師缺乏

一部分音樂教師所上的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其伴奏都是單一的和弦伴奏,使曲目的風格韻味一掃無余。自彈自唱也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唱了就不能彈,彈了就唱錯。這些音樂教師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教唱和基本樂理的講授,至于音樂欣賞方面,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尚不透徹,更無法給學生講授。相關問卷調查顯示,84%的學生認為,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唱歌、感情處理得好;74%的學生希望老師除能彈一手好鋼琴外,還能會一兩件其他樂器,能伴奏好,能自彈自唱,能指揮學生處理好歌曲,82%的學生能夠欣賞老師優(yōu)美的舞姿,并希望老師能為學生編排簡單舞蹈。而事實上,現(xiàn)在的音樂老師是不能滿足學生這些要求的,“一專多能式”綜合型音樂教師非常缺乏。

(四)教學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學性

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填鴨式”“、接受式”教育教學模式仍然嚴重。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和對音樂的興趣。有的教師甚至仍然以培養(yǎng)一兩個高考生而沾沾自喜。還有的一些教師甚至僅以能否參加地方文藝演出來衡量教師的水平。當然,以上所談大多指農村等落后地區(qū)的狀況。盡管是一些農村地區(qū),但仍然不容忽視,這與我國80%地區(qū)是農村的特點決定的。只有解決了這些地區(qū)的問題,特別是看起來是最基本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才能說有進展。

二、對策思考

不容否認,有些問題不是我們一般研究者能解決的。如,一些領導不重視問題等。筆者僅就與培養(yǎng)中學音樂師資密切相關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設置方面談一點看法,以便從一定層面間接地去改變中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

導致以上現(xiàn)象的眾多原因中,高師音樂教育課程結構不合理、與中學音樂教育脫節(jié)、與高師音樂教育培養(yǎng)目標相脫節(jié)是主要原因。因此,應及時加強對高師音樂課程設置的改革。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開設的課程內容應包括:

1.音樂感受與欣賞方面,開設如基本樂理、中外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欣賞等課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現(xiàn)方面,要開設視唱練耳課程,以使學生具有較好的識讀譜和聽辨能力。另外,學生在學好鋼琴、聲樂、即興伴奏、舞蹈、指揮的同時選修兩件以上的中外管弦樂器,在鋼琴必修2年基礎上加修手風琴。有些學校條件不好,沒有鋼琴,有時演出排練鋼琴不如手風琴攜帶方便,此時手風琴的價值就體現(xiàn)出來了。同時還應加強自彈自唱這項重要技能的訓練。

3.在音樂創(chuàng)造方面,高師可開設諸如歌曲作法、復調、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課程。

4.注意音樂與相關文化、相關學科的內在和外在綜合。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學校綜合性體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這要求高師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必須作相應的改變,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yè)基本功的同時選修一些美術鑒賞、舞蹈鑒賞、戲劇戲曲鑒賞、影視文化鑒賞等課程,注意音樂與人文社會科學、歷史、社會、自然的綜合。加強“三字一話”的訓練。

5.音樂教學法,“中學教材教法”、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論等重要的應用課程,是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所必須掌握的。在當前中學中,經常有一些音樂教師鋼琴彈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學生來卻不知從何教起,歌唱的不錯,卻聽不出學生歌唱的毛病,聽出來了也不知道怎么糾正一些錯誤。這就要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開設 “中學教材教法”、“鋼琴教學法”、“聲樂教學法”等等重要的應用課程。加強對這些課程的重視程度,以中學音樂教材為內容,使學生盡早熟悉中學音樂教材,開設一些“中學音樂教學內容”的講授課。同時,應該加強教育實踐能力,課堂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6.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也是高師學生所必備的基本技能: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能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其學習主觀能動性,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有趣。簡單的投影以及課件省去許多麻煩的板書,從而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同時,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獲取很多學習資料和音像資源,從而節(jié)省教學資源用費開資!

7.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對民族音樂教育、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高師音樂教育應視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振興民族音樂教育,提高民族音樂、本土文化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比重。要開設諸如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音樂欣賞、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理論、民族舞蹈、民族器樂等課程。

顯然,存在的問題不能掩蓋中國中學音樂教育所取得的成績。但是,我們確實也應該清晰地看到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大環(huán)境下,中學音樂教育在一些地區(qū)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決的基本問題。同時,在考慮高師音樂教育與中學音樂教育接規(guī)時,不能僅考慮與先進地區(qū)接規(guī),更多的要考慮如何如農村地區(qū)音樂教育的接規(guī)問題。惟有這樣,才能使理論落到實處,政策走向基層。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宗教藝術;原始美術;史前浮雕;洞窟壁畫

從法國和西班牙發(fā)現(xiàn)的原始洞窟壁畫,這些距今兩三萬年以前的原始繪畫,大都表現(xiàn)的是原始人類向神靈祈禱他們狩獵成功意思的一些活動場景,在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畫有眾多的動物形象,馬、豬、鹿、牛、羊等形象頻頻出現(xiàn),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受傷的野牛圖”。這幅原始壁畫畫得充滿了動感與力量,牛頭深深低了下去,前肢曲了起來,后肢前翹,顯出牛的野性與受傷后痛苦的掙扎。牛眼睛的刻畫簡練而傳神,使牛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論文附圖: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受傷的野牛》

這并不是原始人單純?yōu)榱怂囆g而作的畫作,它其實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愿望,盼望著神靈能夠賜予他們力量來征服野牛,還有一種說法,這些畫能夠使他們的獵物如同他們所描繪的那樣倒在他們跟前。

在法國的拉塞爾出土了一尊大約有兩萬年歷史的浮雕――《手持牛角的婦女》,上面刻有一位拿著牛角的婦女形象,據(jù)人們推測,她可能與主持某種狩獵活動有關的宗教儀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藝術角度來看,這是一件相當簡練的作品,只雕刻了一些大概的人的四肢,甚至我們連五官都可不清楚,但是我們并不僅僅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同時,它也有可能也是記載宗教祭祀的一件禮器。

另外,在舞蹈方面來說,很多的舞蹈也是一種崇拜形態(tài),是宗教慶典期間禮儀的一部分,從中國馬家窯出土的土陶罐上就畫有一群人相互牽手,一起跳舞的圖案,馬克思說:“原始部落的舞蹈,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原始時代,原始人類的所有藝術活動都離不開宗教崇拜,他們與宗教崇拜儀式活動乃至部落的生產活動常常是融混一起的,原始人的世界就是那個神秘的讓他們變的虔誠而令他們畏懼的宗教的世界,原始人的思想從他們的現(xiàn)實世界而來,也都充滿著宗教思想。“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總的綱領”。

從繪畫和舞蹈兩個方面來看,因為原始人類的這些活動都離不開宗教,所以我們說原始的藝術也可以稱之為宗教藝術。然而,在這里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并不是要混淆和模糊了原始人類的物質生產與意識觀念的界限,來論證所有的原始藝術,原始宗教崇拜活動與生產活動沒有明確的界限。

原始人的經濟生活決定著他們思想意識的產生,實際上原始宗教儀式或者原始藝術的各種形式,都只有為了促進生產這一個目的。從原始人的思維特性看,原始人在宗教方面把握與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基本采取與藝術的把握世界相一致的方式,馬克思曾經把這種方式稱之為“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

總之,我們對不同的藝術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孟佳.“視覺教育”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6,4:88。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76,1:1.

篇(5)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藝術通識教育長期不受重視,正如豐子愷先生于1940年寫的《三十年來藝術教育之回顧》中,對中國現(xiàn)代藝術教育表示的失望:“只有藝術科,三十余年來少有改進。最初生吞活剝地闖進學堂的課程里,到現(xiàn)在還是機械唐突地夾在學校的各科中。游離人生,疏遠教育;既不重要,又少效用。今日學校的課程表里添加圖畫一小時與音樂二小時,猶之中藥的藥方里添加陳皮兩張,甘草三分,可得可失,無關緊要。”

盡管中國大學現(xiàn)在已越來越重視通識教育,但是藝術通識教育在廣度和力度上比起發(fā)達國家相差甚遠。在應試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升學的壓力下,藝術教育已嚴重“先天不足”,大學階段又“后天失調”,由此導致了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嚴重缺乏。

關于通識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

本文以南京財經大學在校學生為對象,展開抽樣問卷調查,得出以下結果:

(一)缺乏較明確的藝術教育理念和系統(tǒng)課程

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通識藝術教育中開設了美學概論、藝術導論、美術鑒賞、中外音樂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設計藝術鑒賞等課程。在調查中,學生對目前藝術類通識選修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僅為20%,60%的同學認為一般,20%不滿意。調查問卷問及“你最后一次上美術課是在什么時候?”,39%的同學回答道:“在上初中或更早時。”20%的同學甚至都不記得具體時間。在問及對課程的建議時,一些同學在問卷中寫道:“希望學校能切實豐富通識課內容,使學生能學到真東西,而不是流于形式。”“應該針對不同需要開設更多的學科。”“希望能開設獨立的選修課,所有同學都有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門藝術課程學習。”“我校對藝術通識教育的重視程度很低,有必要改進。”“增開此類課,選擇有水平的老師,改變上課模式。”“希望能開設舞蹈方面的課程……”從調查看出,課程多停留在鑒賞層次,涉及的門類不全面,缺乏較明確的目標和課程系統(tǒng)。究其原因,主要為目前普通高校現(xiàn)有的通識教育模式下,藝術教育發(fā)展的空間非常有限。通識教育的概念,是“讓一個國家的所有專業(yè)的大學生能有一個共同的知識體系、文化背景。”

它能塑造年輕人強烈的文化歸屬感,意義巨大。以美國為例,通識教育的核心是西方的人文經典,“它讓美國重新認識到自己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意識到它與自己的歷史文明的關系。”是美國大學生命力的源泉。如哥倫比亞大學,新生入學后必須先修四門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文學人文、藝術人文、音樂人文和現(xiàn)代文明。藝術人文(ArtHumanities)教學生如何欣賞、思考,并批判性地研討視覺藝術,將建筑、雕塑、繪畫、工藝以及其他形式的作品,放在其形成的歷史背景中加以理解,有嚴格的教學要求和目的。麻省理工學院自20世紀40年代起,就將正規(guī)的藝術課程納入學科體系,其音樂學科是專業(yè)的,學生是非專業(yè)的,輔修藝術的。

除了復旦等少數(shù)重點高校將藝術教育作為全體本科生的核心通識課程之一,多數(shù)高校藝術通選課都是在原有專業(yè)課不動的基礎上附加,學生忙于選課和完成學分。這種通識教育的理念和模式直接導致了藝術教育理念的薄弱。在課程名稱、課時分配上,都如同蜻蜓點水,沒有較明確中心靈魂和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目標,藝術鑒賞類課程恰似學生課外的“小甜點”,學生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把自己當作一個局外人,很難進入到內心對審美的興趣和思考的過程,體現(xiàn)不了“通識”教育的實際意義和真正目的。

(二)忽視藝術實踐和體驗

調查顯示,90%非藝術專業(yè)的同學希望能在業(yè)余時間參各種藝術實踐。比如:“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去操作樂器、參與舞蹈”、“開設與電腦制作有關的設計課程”等等。學生在藝術實踐中表現(xiàn)的成敗、好壞并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讓他們參與到其中,每個人只有在忘我的情境中,才能放松心靈,從而尋找到藝術給人帶來的空靈和詩意。否則,他們所掌握的永遠都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表面知識,而無法進入到內心的體驗,無法體會藝術的樂趣。因此,加強課程的可操作性,給學生適合的實踐和體驗是急需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對通識藝術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考

(一)真正從制度和管理上進行總體規(guī)劃

豐子愷先生說,“藝術教育是很重大很廣泛的一種人的教育”,作為一所現(xiàn)代化的大學,不是開設幾門鑒賞課程,請幾位老師,一本教材、一間多媒體教室,每周二課時站在講臺上,就可以完成全校20000名學生的藝術教育任務了。學校的藝術教育改革,應真正從制度和管理上進行總體規(guī)劃。自1912年先生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把美育列入國家教育方針,到朱光潛先生強調美育的根本任務是使人性自由,是“養(yǎng)性怡情”,到豐子愷強調“事事皆可為藝術而人人皆得為藝術家”。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我們更應當認識到,藝術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核心使命是無可替代的。

即便是哈佛大學這樣藝術氛圍已非常濃厚的世界名校,仍在不斷探索藝術教育在大學中的作用。例如,2008年12月,哈佛大學藝術特別工作委員會受哈佛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安德魯•福斯特委托,出臺了歷時一年寫就的長達63頁的《特別工作委員會藝術專題報告》,進一步強調藝術在大學中的崇高地位。她要求工作委員會就如下問題提出建議:“在管理層面或制度方面,怎樣才能更好地支持哈佛的藝術發(fā)展?”“需要哪些具體的組織去推進我們的目標?”《報告》首頁中寫到:“如果我們希望校園內充滿了創(chuàng)新與想象力,如果我們要在所有學科領域教育并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心靈,如果我們要為21世紀作出貢獻,那么,就必須使藝術成為這所大學認知生活的組成部分:因為,與科學、人文一道,藝術——既是體驗性的又是實驗性的——是無可替代的知識手段。”

在課程學分上,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在其全部本科課程中占的比例,通常最少不低于五分之一,而我國通選課目前只占本科全部學分的不到十分之一。例如,清華大學要求學生必須選修13個學分的人文科學與文化藝術類課程,而麻省理工學院要求在二年級時必須修滿8門社科、人文、藝術課程,拿到32個學分才能畢業(yè)。我們不可能照搬國外的模式,但應把藝術教育列入通識教育的核心,通過課程體系的調整,使藝術課程既顯重要性,也更具操作性。(二)藝術教育和人文教育交互構成,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課程體系和目標當我們重新思考藝術通識課程到底該如何開設,如何教?目的、標準、效果是什么?我們就必須回到通識教育的根本目標上。

通識教育是基于對人與社會本質的認識而提出的一種大學教育思想和培養(yǎng)策略。甘陽先生寫到:“通識教育的根本是追問在任何時代、任何變遷下,最基本、最不會變的東西是什么。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可以訓練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包括對倫理問題、人生問題的看法等等。”什么是人與社會最基本的東西呢?應當是我們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它們包含在千百年來的文學、藝術、哲學和宗教里。正如宗白華先生在《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中寫道的:“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兩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xiàn)人格的諧和的是‘美’。“文藝從它左鄰‘宗教’獲得深厚熱情的灌溉,文學藝術和宗教攜手了數(shù)千年,世界最偉大的建筑雕塑和音樂多是宗教的。”“文藝從它的右鄰‘哲學’獲得深雋的人生智慧、宇宙觀念,使它能執(zhí)行‘人生批評’和‘人生啟示’的任務。”

“我們對藝術的欣賞是植根于文明、植根于傳統(tǒng)、植根于社會多方面的。”藝術通識教育應首先在“形而上”的層面將藝術發(fā)展的思想、歷史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將藝術與文化、歷史和社會的發(fā)展關聯(lián)成一個完整的人文知識體系。它首先不是某種單純藝術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是文化與思想的傳承,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

英國著名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藝術發(fā)展史》中說:“整個藝術發(fā)展史并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fā)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革史。”在課程設置上,如果將中國文明和外國文明作為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那么可將藝術發(fā)展史合理地貫穿其中。比如,講到西方文化,就會談到希臘歷史,談到希臘的文化,就必然涉及到古希臘的藝術。而講到中國古代文人畫,又必然離不開詩歌,離不開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等。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哲學、宗教、歷史、文學、藝術等課程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完整而又關聯(lián)的。課程需要有精心的整體的規(guī)劃,由不同專業(yè)的教師合力承擔不同的教學版塊,應有嚴格的教學目標。如此,在有限的課時內較全面地把藝術和哲學、歷史、宗教的相互影響結合起來,強調藝術的文化理念,強調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力求給學生建立一個較完整的中西方的人文思想體系。

這樣,首先可以避免選修課式的泛泛了解,而能真正幫助學生比較深入地進入藝術人文領域。其次,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性”的發(fā)展態(tài)勢下,對中西方人文思想脈絡的認識將有助于中國年輕一代對本土傳統(tǒng)文明認識的回歸,從而構建中國社會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這是社會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三)構建多層次的藝術課程實踐

在藝術人文核心課程之外,學校還要給學生提供多層次,多方面的藝術實踐課程。藝術實踐和體驗是藝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美國藝術教育家瑪麗•埃里克森曾寫道:“與其說藝術只是一件東西,還不如說藝術是一種活動。”

從圖畫到音樂,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語言,它是鮮活的,有思想的,是從內心生長出來,有生命力的。它培養(yǎng)了的審美直覺和想象洞察力,藝術實踐課堂是釋放心靈、享受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地方。如何兼顧不同層次的需求,營造多方面的藝術環(huán)境,是課程設計的重點。為了避免形式主義和學生混學分的通病,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的差異,在教學設計上細化:

1.可將課程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小班化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教師秉承精講多練,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比如清華大學在藝術實踐課程體系中,實行綜合性分級教學的課程體系,將因材施教的理念與方法貫穿大學本科在4年課程設計中。藝教中心設計了基礎藝術實踐課,綜合性分級教學藝術實踐課,高級藝術實踐課3個層次,分布在不同的藝術門類教學中。

2.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課程選擇。例如,濟南大學在國內首創(chuàng)的短課時通選課。短課時通選課一般控制在16課時以內,最短的8課時,教學時間短、內容精練,可在1學期內多次開設。

3.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結合,每種藝術社團配備專業(yè)教師定期指導,并承認老師一定的工作量。學生則在藝術團通過藝術表演課程拿到學分。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新生在完成大一的美育基礎理論學習之后,二、三年級學生每學期必須參加4次以上課外藝術俱樂部活動才能獲得大學美育的2個學分,也才能通過畢業(yè)資格審查。

4.課程門類多樣化,除了聲樂、樂器、舞蹈、書法等傳統(tǒng)的課程,還應增加視覺藝術類課程的實踐,如網頁制作、平面設計、影視制作等。通常,影視、設計等課程以鑒賞為主,忽略了同學們在現(xiàn)代生活中審美需要的構建。在網絡時代,和大眾關系最直接的是設計,人人都受惠于設計,并有可能參與設計。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設計軟件的大眾化,設計將不僅僅為專業(yè)人員所掌握,很多著名的設計師并不是學設計出身。

此外,藝術學院的師生要加強與其他院系的互動,在校園中舉辦更多公開的藝術表演、展覽等,使人們在校園中能看到、接觸到藝術氛圍。

篇(6)

論文關鍵詞:成教生;藝術素養(yǎng);教育

藝術素養(yǎng)是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發(fā)展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fā)展成熟的,通過對人的情感與心理的訓練和培養(yǎng)而建立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包括藝術感知力、藝術想象力、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等。

一、成教生藝術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

成教生主觀上對藝術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從整體上看藝術素養(yǎng)較低,亟待有效提升。

1.成教生的審美意識不強。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對藝術的重要性的認識不夠深入,不能從促進入的綜合發(fā)展的高度上去認識藝術,造成了主觀審美意識不夠強。

2.藝術基礎知識不扎實,藝術能力不高。只有少部分學生能說出藝術名作的作者或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在對藝術作品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上,很多學生的表現(xiàn)都不理想。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接受過系統(tǒng)的基礎性的藝術學習。

通過對某地的7所高校藝術素養(yǎng)教育情況的問卷調查顯示,高校學生藝術素養(yǎng)不容樂觀。如會五線譜的學生只占調查人數(shù)的7.9%;非藝術類學生人學前接受過美術教育的僅占20%;在問及對自己的審美能力有無信心時,只有34.8%的學生認為有信心;21.7%的學生不知道中西方美術的區(qū)別,71.9%的學生對中國美術和西方美術了解很少。

二、成教生藝術素養(yǎng)教育的目的

藝術素養(yǎng)教育,可以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實施這種教育的目的,為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知能力、鑒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幫助人們樹立崇高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健康向上的藝術情趣,從而使人們獲得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自身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1.積累豐富藝術知識。藝術是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和曲藝等門類的學科,是一定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進步的藝術,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塑造典型形象,反映一定的生活本質,具有認識社會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的作用。積累藝術知識,不完全是一個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質的問題。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某個藝術門類的豐富知識,最為主要的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該門類藝術的感受與鑒賞的正確的審美標準;廣泛的閱覽有助于較好地掌握這種標準,但大量的、零散的藝術知識不等于這種標準本身。

2.提高藝術鑒賞力。鑒賞力是指對審美對象的欣賞評判能力,既包括對審美的美丑識別,也包括對審美對象的審美性質的深刻理解,還包括對審美對象的類型、形態(tài)的領悟和欣賞程度,并能給予恰當?shù)膶徝涝u判。藝術素養(yǎng)教育在內容上包括藝術創(chuàng)造和藝術欣賞兩個方面。二者中一個側重創(chuàng)造實踐,一個側重欣賞活動,途徑雖然不同,但達到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目的卻是一致的。特別是在藝術素養(yǎng)教育中,藝術欣賞比藝術創(chuàng)造運用得更為普遍。藝術欣賞活動是藝術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途徑,藝術欣賞能力的高低也是藝術素養(yǎng)高低的主要標志。

3.培養(yǎng)審美人生態(tài)度。審美人生態(tài)度指的是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事物由愉快的情感而產生的親切和悅的認同,這種愉快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是靈魂的而非肉體的;這種認同的指向是事物普遍的形式而非特殊的質料,因而它是自由而無羈絆的。培養(yǎng)審美人生態(tài)度關鍵是要有一個與萬物融為一體又高于萬物的人生境界,這就要求人們對人生、對世界、對人類的歷史與未來的本質有宏觀、恰當?shù)捏w認與把握,簡言之,就是要把遙遠拉到眼前,而又把眼前放置遙遠;把歷史看成現(xiàn)實,又把現(xiàn)實當成歷史;把瞬間當成永恒,又把永恒當成瞬間。我們對現(xiàn)實懷抱著一種審美的、藝術的態(tài)度,于是生活中的平凡、艱難、瑣屑、索然就變得美好、神奇、富有魅力。

三、成教生藝術素養(yǎng)教育的具體內容

1.哲學知識普及活動。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xiàn)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對青年成教生進行哲學教育,增強其理論思辨能力,有助于他們高屋建瓴,把握整體,突破各具體學科的局限,超越人文與科學認識的界限。把哲學教育作為“求美”文化藝術活動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引導學生通過哲學思辨,去探究超越于現(xiàn)實功利的人生意義、理想、信仰與終極關懷,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文藝鑒賞教育活動。文學藝術是借助語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包括語言藝術(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和綜合藝術(戲劇、戲曲、曲藝、電影)等。文學藝術作品包含人們對不同時期人的生存狀況的描寫和反映,同時也體現(xiàn)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深刻思考,不僅能引發(fā)成教生的思考,而且能夠升華成教生的人文關懷、潤澤成教生的心靈、促進成教生人的本性的覺醒和提升。通過引導成教生進行文藝作品鑒賞,能夠讓他們領悟美的真諦,培養(yǎng)成教生欣賞美、體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進一步提高成教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使他們對文學、藝術作品有一定的鑒賞和評論能力,能借助文學、美術、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能將追求完美的意識滲透到生活和學習中去。

3.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靈魂和根基,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標志,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后盾。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明,顯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加強對我國文化及思想方面的知識教育,不僅有利于成教生認識和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讓學生重塑民族人文精神,樹立奮進圖強的民族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高度的民族責任感。

4.世界文化教育活動。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和發(fā)展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不同民族經濟政治和地理因素等決定了民族文化的差異,沒有民族文化的差異就沒有世界文化繁榮。通過對世界文化的教育,成教生對世界文化及思想有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可以讓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各國人民的歷史,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脈搏,讓學生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四、成教生藝術素養(yǎng)教育的基本措施

目前,高校藝術素養(yǎng)教育已受到人們一定程度的重視,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培養(yǎng)目標不太明確,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實施途徑,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充足的師資等。可以說,高校進行藝術素養(yǎng)教育仍是任重而道遠。

1.堅持整體教育觀。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必須有全面的教育。藝術素養(yǎng)教育通過培養(yǎng)“會審美的人”在整體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僅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熱烈的感情,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須具有對美和善的鮮明的辨別能力。在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對人的個性、心理、人格的要求不斷提高,藝術素養(yǎng)教育作為促使個體素質提高、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也在不斷增大。

2.規(guī)范教學管理。藝術素養(yǎng)教育要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水平,規(guī)范化的教學管理、嚴格的教學要求是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藝術教學應和其他教學一樣,列入教學計劃,有一定的考核,并計入學分。國外高校進行藝術素養(yǎng)教育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如在美國,不少綜合大學中的藝術院系所開設的部分課程都面向全校,各系學生可以自由選修,得到學分,而有些大學則將藝術列為必修課。

3.師資隊伍是保障。許多高校藝術方面的師資隊伍基礎相對薄弱,高校要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在有限的資源里狠挖潛力,建立一支實力較厚實、結構較合理的藝術師資隊伍。

4.開展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每年可請高水平文藝團體來校演出。倡導高雅文化,凈化校園環(huán)境,讓嚴肅、高雅的藝術筑起校園文化的殿堂。對網絡文化、流行文化要加以引導,加強管理,做好流行文化的宣傳、介紹,提高廣大成教生的鑒別能力。

篇(7)

(一)對實施公共藝術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近幾年,我國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其仍然是素質教育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而且這一現(xiàn)狀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離它所能發(fā)揮的功能還有一定的差距。軍校教育管理部門與學員對公共藝術教育都不夠重視。首先,管理部門僅僅把軍校教育視為專業(yè)教育、崗位任職教育,沒有理性認識到公共藝術教育在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有的理工院校開設了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也只是簡單選取一兩門鑒賞類課程,只有在上面教育檢查的時候臨時整理一些資料應付,以致其在發(fā)展中一直處于邊緣化地位。比如,第二課堂在一定程度上背離教學目的,成為展示學校藝術素質的“窗口”。學員普遍認為軍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過硬的業(yè)務素質就夠了,他們從內心排斥公共藝術課程,即使選修了課程,也只是應付了事,并未真正投入精力學習。

(二)師資力量的薄弱與人文知識的欠缺《方案》中明確提出:“各校擔任公共藝術課教學的教師人數(shù),應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0.15%—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shù)應占藝術教師總數(shù)的50%。”按國家規(guī)定的正常藝術教育編制來看,理工科院校藝術教員人數(shù)嚴重不足。理工科院校基本沒有設立專門的教研室或管理部門,未配備專職藝術教育教員,主要靠學校少數(shù)幾個藝術教員和人文學科的教員來兼職。藝術教員主要從藝術院校畢業(yè),受培養(yǎng)模式單一的影響,造成重技能、人文知識淺薄、藝術素質欠佳、藝術理論功底薄弱等缺陷。有的還聘請一些藝術專家來兼職,走走過場,教學效果不佳。由于藝術教育師資配備存在許多缺口,藝術課程的安排自然也就十分簡單,很多院校沒有能力和精力開設較全面的公共藝術課程,導致了學員選擇的余地不大,無法滿足學員的需求。

(三)沒有形成合理的課程設置與評價方式公共藝術課程是院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途徑,合理的課程設置及質量把控是實現(xiàn)公共藝術教育的關鍵。然而,理工院校在課程設置時,往往出現(xiàn)課程設置不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隨意性較強、課時不足、缺乏總體評價體制、對開課的效果少有認定、選修學生不普及等問題。此外,還存在著因人開課的現(xiàn)象,教員往往依據(jù)個人的研究領域和專長來要求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很少考慮學員藝術素質的差異性和層次性。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總體設計上缺乏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四)課程學習、體能訓練與參與藝術實踐存在矛盾學員的課程學習、體能訓練、公差勤務等壓力相對較大,學員沒有更多課余時間參加藝術實踐活動,感受不到藝術實踐帶給學員的美感和藝術享受,出現(xiàn)學員理論課程學習與藝術實踐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直接影響藝術活動質量和藝術教育效果,也對學員藝術興趣培養(yǎng)有極大的影響。

二、加強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思考

(一)重視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教學管理部門要在廣大師生思想上確立公共藝術教育能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藝術鑒賞水平、增強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公共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正如,麻省理工學院院長查爾斯•維斯特所說:“藝術使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科學也是如此,它改變著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生活的方式”。“科學和藝術在于把這兩個看上去沒有關系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得到一些新東西,而這些新東西常常會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我認為這也是藝術的基本特征:尋找聯(lián)系,揭示真理,從而改變甚至創(chuàng)造世界。”

(二)重視教員隊伍建設既然公共藝術選修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逐步建立專門的藝術管理機構、教研機構。其功能是組織和承擔全校的藝術課程教學和藝術教育科研,并配備全職教職人員編制和其他教學資源,根據(jù)學院、藝術教員自身的需求,組織藝術教員外出學習、參加函授等形式進行深造,提高藝術教員的理論水平。也可以向藝術院校、專業(yè)藝術團體聘任專職教員或資深的兼職、客座教授,相對固定一批師資,面向全校指導藝術教育。

(三)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建設規(guī)范、科學合理的公共藝術課程是開展教育的關鍵。首先,《方案》指出,普通高等學校應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各專業(yè)本科的教學計劃之中,專科可參照執(zhí)行。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在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選修,并且通過考核。對于實行學分制的高等學校,每個學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學習取得2個學分;修滿規(guī)定學分的學生方可畢業(yè)。筆者認為,院校可以參照《方案》執(zhí)行。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限定性選修課程定位在以鑒賞為中心,以審美為主線,融合藝術基礎理論和作品鑒賞分析,讓學員初步了解我國和世界的優(yōu)秀藝術文化,培養(yǎng)濃厚的藝術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為下一步任意性選修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特點既有公共藝術教育的一般特點,又由于其存在于教育的特殊背景下,面對著有鮮明理工科特色的學員群體,公共藝術教育有著區(qū)別于其他類型院校的特殊性。院校可根據(jù)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等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以及教員的特長,開設各種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以滿足學員的不同興趣和需求。教學內容應結合理工科學科特點,達到藝術與藝術、藝術與人文、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由開設單純的藝術課程到增設一些理科、工科與藝術相融合的課程,如“戰(zhàn)爭藝術”“科學與藝術”“偽裝藝術”“計算機媒體藝術”“建筑美學”等,促進學員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共同開發(fā),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構建。再次,大力拓展第二課堂空間,創(chuàng)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挖掘第三課堂空間,利用社會公共藝術教育資源,如藝術專業(yè)院校、藝術團體、美術館、博物館等。總之,在課程類別設置上,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師資和引進師資相結合,兼顧理論、賞析、技巧等多個層面,體現(xiàn)院校的特色和個性,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管理部門,在課程設置上,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保障。

(四)建立和完善公共藝術教育的評價方式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應該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避免整齊劃一的學分考核,應注重考察學員學習的過程和學習中發(fā)生的變化,不應用同一標準來量化學員的學習結果。理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考核評價需要樹立多元的評價理念,從多角度對其進行考查,考查方式盡可能多樣化,成績評定盡可能多元化。首先,加強公共藝術教育管理,學院要組織專家系統(tǒng)地聽課、評課、觀摩教學活動,努力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其次,對學員藝術教育水平的測評,包括對學員的學習過程評估、學習結果的評估等。注重評價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領域的發(fā)展水平,要把靜態(tài)的評價教學結果與動態(tài)的對課程實施過程進行分析評價結合起來。動態(tài)成績包括課堂討論、案例教學的互動、課后習題等。靜態(tài)考試采取調研報告、論文、筆試、口試答辯、表演等多種形式。上述評價方式只是一個初步的構想,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夫妻免费无码v看片|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av一本久道久久波多野结衣 |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大胆欧美熟妇xx|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18禁美女裸体免费网站|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 a在线视频|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国产白嫩护士被弄高潮| 日本熟妇美熟bbw|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作爱在线播放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丁香花电视剧在线看免费|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