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職業教育發展論文

職業教育發展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7 18:0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教育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職業教育發展論文

篇(1)

論文摘要:縣域職業教育是地方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人力資源素質、促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卻遇到發展上的新問題,需要我們采取措施認真對待,促使其健康發展。

縣域職業教育承載著多項職能,不僅要對學生開展學歷教育、技能培養,還要對企業工人和農村勞動力進行職業培訓,對滿足地方的人力需求和提高的員工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保障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制定了一些相關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使得職業教育有了一定保證,但是我們在對連云港市四縣職業學校調研中卻發現,縣域職業學校卻面臨著新的發展難題,陷入了另一種困境,可持續發展和作用的發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縣域職業教育發展上的困境

t.t政策落實問題

主要表現為在支持職業教育發展中,政策難以落實到位。近年來,從國家到省市都對職業教育發展給予高度重視,既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也給予了資金上的扶持,不僅加強了實訓基地建設,也加大了職教師資培養,為各地職教事業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但是,在一些縣卻沒有給予職業教育應有的重視,政策落實不到位,等、靠、要現象嚴重,沒有像對待普通中學一樣對待職業學校,致使學校發展得不到保障,不得下艱難度日。僅舉兩例,一個是教師編制問}!,這在普通中學基本不是問題,而在職業筍校卻是一個大的問.題,教師嚴重缺編,普遍缺編在30%左右,有的甚至達50%以上,另一個是辦學經費問題,學校事業的發展并沒帶來辦學經費的同步增長,卻因國家和省里的資助而導致地方投人的下降,一些積業學校新校區的建設、儀器設備的購置很本得不到政府財政支持,只能靠欠賬或借貸維持。我們調研發現,這雖然與縣財政拮據有關,但是更與縣主要領導的觀念有關,因此對待職業教育常常以文件落實文件,實質性的支持并不大。

t.2專業師資問題

除了因缺編造成師資短缺外,各縣域職業學校普遍存在專業師資年輕化和“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問題,成為困擾縣域職業教育發展,影響教學質量的大難題。近年來,由于中央和省對職教資助的加大,極大地促進了職業教育發展,使得縣域職業學校生源趨旺,導致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加重了專業師資短缺困境,不得不聘用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以解燃眉之急。由于這些新教師沒有專業社會經驗,實踐課教學只能湊合,照葫蘆畫瓢,致使教學質量難以保障。而“雙師型”教師短缺更是縣域職業學校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困難,因為這些學校真正具有“雙師型”資格(講師十技師或工程師)的教師少之又少,普遍不到5%,即使把具有“高級工”資格的教師算作“雙師”,多數學校也只達到10%左右,難以承擔起專業實踐教學任務。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難培養,由于“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時間較長,一般本科畢業生邊教學邊實踐,從教學成熟到技術成熟至少需要5一10年時間,才能成為具有“雙師”資格的合格教師,因此很難適應學校發展需要;二是難穩定,因為“雙師”人才無論對職業院校還是對相關企業來說,都是寶貴人才,縣里的生活環境.工資待遇以及教師個人發展和子女教育問題等都會成為不穩定的因素,如某縣職教中心近年來培養的十幾名“雙師型”教師僅留下兩人就是鮮明的例證;三是技師難為“師”,雖然一些學校為彌補學校實踐教學上的不足,聘用了一些技師或高級工來校任教,由于他們的學歷不符合相關規定而無法取得教師資格,只能按技術工人對待,從事著教學,卻無教師名分,難以為“師”,身份非常尷尬。

1.3專業設置問題

專業設置是關系職業學校發展方向、辦學特色,能否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問題,這對于縣域職業學校來講更為重要。縣域職業學校在專業設置上主要存在著重復雷同、與縣域產業不符的問題,不僅與市內職業學校,與相鄰縣區職業學校,而且也與本縣內的職業學校雷同現象,造成了專業建設沒特色,學校發展無后勁。究其原因,是因為學校沒有很好的與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沒有與縣域產業布局相協調,一味模仿其他學校專業建設,迎合學生及家長意愿有著密切的關系。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和滿足地方人力資源需求是縣域職業學校職責所在,也是存在的基礎,如果學杖的專業設置不與縣域經濟格局和產業發展規劃相適應,不能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就難以贏得地方政府的重視表支持的,從而難以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禾辦學優勢。盡管有的縣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但是畢竟都有自己的經濟特色和產業發展方向,會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明確的,職業學校理應積極適應并有所作為。適應學生及其家長的需求是生源市場上的一種期望,有其合理成分,但是以鄉鎮和農村生源為主的縣域職業學校,由于一些家長信、息閉塞、目光短淺,不能真實反映出社會發展需要,因此需要學校加以引導,不要因生源需要而盲目設置專業或放任某個專業過度招生,造成學生學無所用,無業可就,從而影響學校聲譽。一些縣域職業學校開設的諸如計算機、電子、數控、商務、會計、導游等熱門專業,自有學校的苦衷,但是沒有開設出一個與當地支柱性產業或經濟特色相適應的專業,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如某種農業大縣的職業學校沒開設出一個與種植業和養殖業相關的專業,某漁業大縣的職教中心不設航運技術、水產養殖等專業,就說明了這一點。

1.4學校設置問題

職業學校的設置不同于普通中小學,不僅需要發揮好學校自身的辦學資源優勢,實現學校間資源共享以取得最大的效益,更要利用好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以實現最好的培養效果,從而達到符合職業標準需要的最佳程度,確保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職業學校的設置與布局不同于普通中學那樣,在人口集中的鄉鎮多處設置以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即可,而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學校的專業設置問題和可供利用的資源問題,進而來規劃和布設學校位置和專業教學地點。一些縣域職業學校的發展狀況,已經顯露出學校的區位和設置上的不合理現象,如學校無論大小,300人的或3000人的都獨立建制,五臟俱全,自成管理,相互競爭,難以協作;有的地處偏僻,難以為繼,毫無出路;有的區位尚佳,卻尋合作伙伴,資源難以共享。一個縣之內的幾所職業學校,卻存在著重復建設、各自為政問題,嚴重制約著縣域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師資共享,這既不利于學校的特色營建,也不利于縣域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更難以靈活應對市場發展變化,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2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我們認為,要促進縣域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采取以下兒方面措施。

2.,以專項評估為手段推動發展

各地教育督導和督學機構是當地政府的派出機構,負有對本地區政府辦學和各類學校辦學監督、檢查和指導職責,應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以《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和教育部、各省市頒布的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法規為依據,對縣域職業教育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督導,對辦學經費保障、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國家和省級政府資助使用情況、相關資金配套情況等進行督查,以促進地方政府提高認識,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利用教學質量評估等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評估檢查,對師資結構與素質、辦學條件與實訓設備、專業設置與調整、辦學經費投人與保障等進行評估檢查,以促進縣域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高和建設情況達標。

2.2以專業建設為基礎夯實發展

專業是職業學校賴以發展的基礎,是形成辦學特色的重要支柱。優化專業結構就是要按照職業教育規律辦學,積極與縣域經濟特色、產業結構、行業發展相適應,與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和本地社會需求相適應,調整專業結構,以特色專業建設為突破,夯實學校辦學基礎,為人們提供出滿意的職業教育,服務社會,服務地方,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縣域職業學校以鄉鎮工業的發展與規劃、縣域的特色經濟與特色產業和縣政府的經濟發展目標與規劃為依托,積極調整專業設置以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同時這也是設置和營建特色專業的重要依據,如江蘇某縣的水晶業與水產養殖業、山東縣級市的葡萄水果與中藥種植業等,都應該成為當地職業教育專業的調整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校特色化發展。

2.3以資源配置為入手協調發展

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使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職業教育自身所具有的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使用;另一個是社會上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協調配置與使用。傳統的縣域職業教育設置了多所職業學校,并以學校為單位配置職教資源,現在看來很不可取,因為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中學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專業教育,因此應以專業需要來配置教育資源,并很好地利用社會資源,以發揮出資源應有的最大效應。筆者認為,鑒于縣域的生源與資源的有限性,以設置辦學點為依托,形成“一校多點”的縣域職教格局是可取的。“一校”就是在縣域內只設一個職教中心或職業學校,以此作為教學中心和校本部開展主要教學活動;“多點”就是以專業教學需要為依據,以就近和方便利用社會資源為原則,設置教學與實訓點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以縣城為本部設校,有利于師資隊伍建設和社會力量的利用,以可用的環境條件來設點,有利于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有效對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一校多點”也有利于學校的專業建設,師資和辦學條件共享,收放自如,集中力量、辦出特色,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篇(2)

關鍵詞:發展目標“十一五”規劃三大思考

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主要包括七類發展目標,涉及到經濟增長、增長質量和效益、自主創新、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前三類是經濟發展的目標,后四類是非經濟類發展目標。職業教育發展成功與否,直接或間接關系到“十一五”規劃目標實現的質量與效能。為此,2005年11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并《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職業教育“十一五”期間的“四大工程”、“四項改革”和“四個計劃”發展戰略目標和重要任務。筆者認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目標主要問題不在于滿足“量的增長”,而在于如何“實現目標,確保目標的‘含金量’”,確保職業教育發展增長的可持續性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發展目標的指標化與定量化之思考

“十五”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概念是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這是對西方科學精神和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融合的結果,是一種“智慧的發展觀”。“發展”起初并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答案,一個用來回答“匱乏”問題的答案。匱乏是相對于需要而言的,而需要是有高低之分、新舊之別的。因此,《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以“增長為核心”的發展也是一個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穩定和“建設和諧社會”合法性的“硬道理”與“戰略目標”。

《決定》和“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基于我國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兩個大的變化,一是社會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更多的高級技工,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發展對于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使我國經濟建設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具有重大意義。《決定》提出的“十一五”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具體包括“四大工程”、“四項改革”和“四個計劃”,其要旨在于:首先,進一步審視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即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視為: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作為振興經濟、增強國力的戰略選擇;其次,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力求做到“四個必須”,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再次,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最后,面向市場、整合社會資源,多元化辦學,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現在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依據《決定》提出的發展戰略目標框架,合理科學地設定全面和具體的規劃目標體系,盡可能將這些目標指標化、定量化,即提出的絕大多數的目標是有明確的指標,可定量的、可測定的和可評估的。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職業教育成功經驗證明:發展目標的指標化和定量化,有助于體現職業教育“績效責任制度”(accountabilitysystems)的建立。所謂“績效責任”,就是通過管理(management)取代行政(administration),籍由市場(markets)、契約(contraets)替代官僚體制(bureaucracy)。職業教育績效責任的內涵,也就是要回答:誰(who)?應該負責什么(what)?以及對誰負責(whom)等問題。正如經濟學專家胡鞍綱在《盡可能將發展目標指標化定量化》一文中指出的那樣,“發展目標的指標化和定量化,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他認為,發展目標指標體系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市場經濟轉型和開放條件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區分三種不同的作用,即政府與市場的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它們之間的互補作用。根據公共產品、私人產品和混合產品的不同類型產品和服務,來劃分三類不同的領域:由政府提供或干預的非競爭性公共服務領域;私人產品和服務競爭性市場領域;由政府適當干預、指導并利用市場機制的混合產品和服務領域。為此,他提出發展目標的指標體系包括:責任性、預測性和指導性等三類。

《決定》中提出的“四大工程”目標,即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性人才培訓工程和城市職工繼續教育與再就業工程,而其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各級政府責任性(如政策保障、投入問題、基礎建設、教育資源整合和社會環境等)、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條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統籌管理的力度,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發展重大問題的效度和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先政策與措施等。《決定》指出,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主要在地方。而地方政府的指標,主要體現在執行力和創新發展力兩大方面,具體包括就業準入制度的實施、地方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規劃和人才培養規格、類型、層次的規劃以及就業服務體系的完善。

二、發展目標的主體地位之思考

現今世界職業教育可分為三大模式,即學校職業教育模式、企業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模式和雙元制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模式。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職業教育經驗和特征對我國職業教育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和實踐的借鑒意義;職業教育發展目標的主體地位是通過國家立法和政策優惠確定的,政府和企業、行業在發展職業教育中起主導作用,國家通過立法和優惠政策對政府和企業均有明確的要求和引導,規定職業教育方面的投入,要求企業必須提供相應的實習場所和條件,否則需要支出經費請行業內相關的企業代為提供培訓崗位,一方面保障職業教育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履行主體地位的法律義務,即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承擔提高勞動者職業能力的職責。

綜觀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多元化趨勢,呈現出市場化模式、計劃性模式、市場與計劃混合模式、政府和企業、行業共同承擔模式以及普職滲透模式,但其間共同的特點在于:政府和企業、行業的“兩個主導作用”互相融合。事實上,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是發揮“兩個主導作用”的基礎,現在的問題是:我國企業、行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主體地位的缺失”,至今的《決定》仍舊停留在“鼓勵”或“倡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事業的“一般性號召”要求上。為此,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呼喚“企業、行業主體地位”,不僅是職業教育體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命題”,更是職業教育發展“本質內涵的具體體現”。上世紀90年代中,我國許多地方紛紛進行所謂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將企業、行業所辦的職業學校和培訓職能收歸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團體管理和實施,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和“沉重代價”便是:技能型人才數量和質量“匱乏”;學校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與勞動力市場“脫節”;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專業化發展遇到“瓶頸”;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愈趨普通教育化”,喪失職業教育特色。如果說,企業、行業從前所辦的職業學校留有“計劃經濟的烙印”,那么,現今職業教育呼喚“企業主體地位”,則更多是順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企業、行業主體地位不僅僅局限于企業辦學,而現在無論是功能或是作用范圍更為廣泛。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其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在:

1.企業、行業的需求和預測,有助于制定職業教育和培訓規劃,提升職業教育應對勞動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

2.企業、行業在開發制定本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標準,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和頒發證書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話語權”;

3.企業、行業在參與國家對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教學評估和相關管理工作方面,賦有“雇主”和“勞動力市場裁判或鑒定師”的“雙重身份”;

4.企業、行業在培訓員工和實施繼續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提升了本行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又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

5.在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和再就業、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升畢業生和受訓者的“就業競爭力”方面,企業、行業不僅提供頂崗實習、工學交替的機會、基本條件,而且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提供了規劃思路;

6.企業、行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遵循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帶來的不僅僅是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多元化和投資融資、資源調整的多元化,而且密切了教育與經濟、學校與企業、育人與用人、學業與就業的聯系,企業、行業的需求、市場的要求成為職業教育改革最強勁的“源動力”。.澳大利亞的成功經驗業已驗證,企業、行業在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其貢獻就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的品牌地位和為質量提供保障。具體做法包括:通過9個行業技能委員會開發“培訓包”(Trainingpackages),建立質量保障體系,開發職業教育與培訓項目。

三、發展目標的關系之思考

為了實現《決定》中所提出的發展目標,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新的科學發展觀,本質和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根本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那么,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科學發展觀,就暈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全面協調職業學校內部不同群體的人與人、普通教育教師與專業教師、實訓教師工作以及勞動市場與人才培養長遠目標之間的關系,保證職業教育學校、高等職業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觀是對見物不見人、求量不求質、求規模不求內涵、求當前不求長遠的片面發展觀的否定。為此,須處理下列幾個關系:

1.就業準備教育與升學預備教育的關系,職業教育的本質內涵就是“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我國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又有許多失敗的教訓。其中最值得反思和令人關注的課題便是:職業教育的發展理論或概念仍聚焦于社會需求層面、經濟發展需求層面,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從人的“個體需求”、“個別差異”、“多元價值”和“終身教育”等層面去建構職業教育發展概念。事實證明:現代的職業教育不僅已經擺脫了過去的從屬工具性質,而且正在日益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成為人類發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說,傳統的職業教育“使無業者有業”,那么,現代職業教育則是“有業者樂業”,就業不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手段”和“人生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現代職業教育已經和正在實現幾個轉變:即職業教育從“終結性”轉向“階段性”和“終生性”;職業教育目標從單純滿足“就業需求”走向“就業和創業并舉”,從“找工作崗位”到:自主創業”;職業教育內涵從“職業預備教育”延伸拓展為“職業預備教育和升學預備教育”或“人生預備教育”;職業教育的“工具”發展成為一種“生存教育”和“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連接”的手段和途徑。”這是因為馬克思早就論述過,勞動力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要素本質上是“人格能量釋放的結果。”因此,現代學校職業教育除了為學生的就業作準備,更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滿足多元需求。況且,我國職業教育面臨“勞動力過剩條件”的現狀,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部分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以升學和就業并重,不妨是一種選擇。

2.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決定》中提出:“十一五”期間職業教育發展量化目標:即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800萬人,輸送2500多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100多萬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每年培訓城鄉勞動者上億人次。規模的目標固然重要,但質量更為重要。因而關注職業教育與培訓質量,提升就業競爭力的研究,必須與研究科學定位和內涵發展建設同步進行,進行整體性研究。事實上,職業教育院校是否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校企合作經營機制等原則,檢驗的標準不是其一時的發展速度、發展規模、辦學條件等優勢,而是在市場化發展進程中和普通教育政策“不對稱”條件下,繼續打造“可持續發展實力”與經受瞬息萬變市場的考驗。因此,提升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則是當務之急。

廣義地講,首先需要對各級各類職業學校類型定位、培養目標定位和教育市場定位加以明確。并通過這種明確,與其他學校作一市場區隔。這應當成為職業院校打造核心競爭方的二個前提。廣義地講,職業院校類型定位和市場定位應包括學校經營方式定位;專業發展與方針定位、服務行業與企業定位以及生源市場定位、服務區域企業與行業的定位。學校經營方針定位,從最一般的意義講,指的是在“發展”和“追求”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經營方針之間作出選擇。專業發展與方向與此相應的品牌課程的定位指的是:學校需要明確是以學歷教育為主,還是包括學歷、非學歷的教育多種形式并存。在有了明確的勞動市場定位之后,就可能明確自身的經營策略。當然教育經營策略有別于產業、企業經營策略,但就其本質而言,又具有許多共性,涉及到場心競爭力的市場占有率、市場的影響力和品牌的輻射影響力。簡而言之,在教育市場方向體現在生源質量、專業的吸引力與知名的品牌產業的營銷力。殊不知,生源的質量和數量是職業院校生存的“第一桶金”。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來自職業院校內部、內部核心機制,來源于這個內部核心機制是否能夠使職業院校與普通院校共同互動發展關系,而非其專業名稱和學校聲譽等外在表現。

我國職業院校發展歷史和水平與普通教育學校相比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突出體現在:沒有真正形成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等值”地位、生源質量的“落差”、投資與政策未能享受“公民待遇”。基于上述,在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市場差異性大、政策嚴重不對稱,專業設置“同構性”傾向嚴重條件下,職業院校采取或選擇提升核心競爭力對策主要有下列四條:

一是根據自身發展成功經驗和比較優勢條件。科學定位、錯位發展。具體包括學校類型定位(偏重人才生產、技術應用教學型)、培養目標定位傳業智能應用性人才)、生源定位(以本區域為主或是跨區域)、畢業生源流向定位(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新興產業、三資企業和生產企業等)。

二是注重品牌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互動發展。加大專業建設投入和品牌專業、品牌課程營銷策略,實現“兩個零距離”(教育教學和社會需求零距離、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崗位需要零距離),全面推進學院課程、教學和評價整體、同步改革與專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三是以骨干專業建設和品牌課程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在相對穩定教師隊伍的前提下,拓展教師來源多元渠道,引進骨干教師,改變教師隊伍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不相適應的現狀。為教師創設專業發展的“個性和自我發展”空間。倡導教師參與校本研究,創新教學與培養模式,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與就業競爭力。

四是重構職業學校管理體制,不斷提高管理績效。逐步實施“管理重心下移、壓力傳遞的績效責任制”。也就是說,學校層面加大服務功能、協調機制和引領戰略發展思路;加大專業建設力度,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課程與評價的常規工作,真正形成“教師治教、校長治校和政府謀發展戰略”的良性互動、促進機制的格局。

篇(3)

關鍵詞:農民職業教育;三農問題;就業導向;職教文化

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根本性解決“三農”問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及先進制造基地建設都有賴于科技的推動與勞動者文化素質的提高。面對新的發展目標,我們必須將職業教育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先進的科技、發達的職業教育作為社會經濟再發展的源動力。只有推進在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職教的發展,將先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最終實現經濟與社會、特別是農村社會經濟的進步。

一、職業教育再發展的法制、政策及經濟社會新條件

(一)關于職教發展新的立法、政策資源

“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2004年3月3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把“職業教育工程”作為教育工作今后重點實施的六大工程之一。2004年6月17日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會上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央提出,從2004年到2007年的高中段階教育中,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要保持大體相當規模,在有條件的地方職業教育占比可以更高一些。根據國務院最近的發展目標,到2007年,我國將扶持建設2000所國家級重點職校、3000所省級重點職校的發展目標。可以說,這些法律政策為職業教育的再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從最近一、二年看,職業教育迎來了其他教育不能企及的法律與政策優勢。

(二)源于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機遇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有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才能實現上述任務。現階段,我國許多地區都正在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先進制造基地建設、新型工業化建設,這種經濟的轉型與重構,必將帶來對一般技能型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時,終身教育意識和學習型組織意識的覺悟,也都離不開職業教育的參與。

(三)源于“三農”及農村社會的發展機遇

減免農業稅與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農民負擔,但不能徹底改變農村面貌。根本性解決“三農”問題關鍵還是在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是農村的全面小康,建設農村小康有賴于農民文化與職業技能的提升。美國與德國的農村發展經驗表明,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發展農村成人職業教育。鑒于此,就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來說,我國職教戰線應積極銜接政府的“百萬農民培訓工程”以及對“三農”的政策與財政優惠,發揮與利用職校師資、設備、場地與教材優勢,在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工程中積極參與,長遠規劃,搭建職校新的發展平臺。

二、當前職業教育再發展的突破點與路徑

(一)圍繞就業導向,轉變辦學指導思想、驅動力和本位診治當前職教發展困境的良方,必須從轉變辦學指導思想開始。一是要把辦學注意力投向“一切為就業”上來。當前,為農民轉移就業提供文化技能服務是職教應確立的一個辦學指導思想。只有瞄準“就業”這一準星,職教才可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筆者在2004年l2月調研全國著名的北京勁松職高過程中了解到,北京勁松職高畢業生在北京這樣的人才密集區,成為許多大單位搶不到的“香餑餑”。北京許多五星級賓館要不到勁松職高畢業生,而北京所有五星級賓館的廚師長清一色是勁松學生。他們的秘訣在哪里?如勁松職高賀校長所言:“瞄準就業需求,鍛造適應社會的高質人才。”“出口(就業)好,入口就不愁不好。”二是在辦學驅動力上應盡快從計劃培養轉到為市場培養上來。三是一定要實現以專業學科為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為本位轉變。

(二)確立新的職教服務目標

針對“三農”問題,職教應發揮“近農親農優勢,積極參與農村成人教育培訓,樹立職教為“三農”服務的全新思想,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針對許多省區的新型工業化和先進制造基地建設,職教應積極探索與企業對接路徑,面向知識經濟與信息化社會,培養與生產、服務、技術與管理第一線相適應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加快管理體制、辦學模式、運行機制和專業學科改革進程

加快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教育廳(局)與勞動廳(局)交叉領導局面。探索職教集約化、連鎖化發展路子。調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辦學模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專業結構,建立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具有活力與張力的管理體制及靈活善變的運行機制,建構與人才需求動態銜接的專業學科體系。

對外通過“民辦公助”、“公辦民助”、“公民合辦”形式,探索多元投資主體辦學體制。特別是要吸引農廣校、電視大學的教學資源共同進行“涉農教育培訓”,吸引高新技術企業聯合辦學,吸引社會力量,優化職教實驗設施和實習基地。盤活職教師資,優化資產結構。有條件的可以組建企業化、專業化職教集團。就學模式上可以實行彈性學制,嘗試學分儲蓄。

(四)迫切解決好一個觀念、兩種能力、三層關系問題

一個觀念是從源頭上清除職教是末流教育的社會意識,幫助社會、企業、家庭樹立新的人才觀。兩種能力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強化職業敬業與責任,注重實踐能力開發,實施一本多證(特別是各種農技、務工技能證)。三種關系是處理好文化課與專業課、學歷與技能資格、針對性與適應性的辯證關系。

篇(4)

一、職業教育的主要模式

(一)“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模式(CBE)。該模式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學校首先聘請各行業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確定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然后組織相關教學人員,將相近的各項能力歸納成教學模塊,指定教學大綱,并以此施教。該模式的科學性在于打破了以傳統的公共課、基礎課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保證了“寬專多能型”人才的培養,保證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模式“雙元制”。該模式以德國為典型代表。其一元是指職業學校,旨在傳授職業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旨在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其主要特征是讓學生一面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練習,一面在職業學校里學習專業理論及普通教育課程。該模式培養出的“專深型”人才,滿足了以中高端制造業為主的德國產業結構所產生的現實需求,對保持德國在國際上的經濟競爭力起到了重要的功能,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

(三)“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訓”模式(CBET)。該模式以英國、澳大利亞為代表,它通過分析職業能力確立權威性國家能力標準,再以此確定學員的等級水平。國家能力標準的確定,能使每個公民在不同階段,以不同的方式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并可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所需的職業資格。因此,該模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四)單元制。日本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的模式,其指導思想是從集中練習轉向個別練習,從重視過程轉向重視結果。

二、職業教育的主要特色

在美國,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機構是社區學院,采用了“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社區學院已發展成為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為主并兼顧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職能的所在社區的文化和教育中心。數以千計的社區學院不僅構成了美國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的基礎,而且因其鮮明的辦學特色在世界高等教育界受到廣泛的贊譽。

在德國,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構主要是高等專科學校以及校企聯辦的職業學院。值得一提的是校企聯辦的雙元制職業學院,注重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自有利的條件。在企業,學生能在實際的操作中獲取實踐經驗,能親自經歷技術的、經濟的和社會的變革,也能學會各種適應社會的能力、態度和行為方式;而在學校,學生通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打下厚實的理論基礎,培養靈敏的思維能力和把握科學的方法。兩方面的結合,使得畢業生能很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并能輕松地適應工作環境。

在英國,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構主要是多科技術學院。多科技術學院的特征可以用靈活多樣來概括。一是課程靈活多樣,學院既有全日制課程,也有工讀交替制課程,還有夜校、脫產短訓班以及其他各種類型的部分時間制課程。二是證書靈活多樣。學院不僅提供各種學位課程,而且還鼓勵學生通過選修拿到各種資格證書。英國采用的全國通用職業資格證書(GNVQ)模式,通過頒發GNVQ來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將生涯教育的思想滲透于教育體系中,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等值體系”來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正是這些特征賦予了英國多科技術學院強大的生命力。

在澳大利亞,實施職業教育的機構主要是公立的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和非公立的職業和繼續教育學院兩種,學生所取得的學歷資格在全澳獲得認可。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有三個特征摘要:一是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體系極具靈活性,每個公民可以在不同階段,以不同的方式進入職業教育體系;二是澳大利亞的職業院校和行業雇主關系密切。職業院校的課程通常由學院和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大約半年至一年會更新學習模塊,使行業的最新變化及時體現在課程內容上;三是授課的教師兼具學術教學經驗和行業專業技能,教師定期離開學校到行業或企業專業崗位實踐,保持和產業界的緊密聯系。

在日本,實施高等職業教育是的短期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辦學特征類似于美國的社區學院,其專業設置靈活多樣,且職業針對性強,畢業生就業率很高,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大批應用型人才。日本短期大學主要是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而開辦的。高等專門學校的宗旨是“教授高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培養職業所需要的能力”。和短期大學相反,高等專門學校所招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男生。由于采取小班制教學,進行個別輔導,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因而高等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很受用人部門的歡迎。

三、對我們發展職業教育的啟示

從美、德、英、澳、日等國高職教育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摘要:

啟示之一摘要:通過立法等多種形式,規范高職教育的發展,為高職教育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是職業教育得以有序發展的重要前提。

啟示之二摘要:靈活的辦學機制,適合自身特征的辦學形式,鮮明的辦學特色,是職業學院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職業教育是貫穿于個人職業生涯全過程的一種教育,這就要求職業教育體系增強靈活性和開放性,發揮多種辦學形式的優勢,為勞動者提供多種、多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從而也為自身的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啟示之三摘要:建立和完善國家資格證書制度和資格鑒定制度,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格證書體系,以保證各種職業資格間的相互認可,提高職業資格證書在勞動力市場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

啟示之四摘要: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使企業真正參和學校的發展,是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生命力之源泉。

篇(5)

論文摘要摘要: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中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功能。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必須在改革辦學體制、調整學校布局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有所突破。

摘要:職業教育經濟發展改革

一、發展職業教育的意義

1.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又離不開和之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的開發,沒有人力資源的支撐,任何好的發展思路都將無法實施。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不斷推進,高級技術工人短缺現象將會愈發嚴重,職業教育如若不能承擔起繁重的培訓任務,人力資源新問題必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在不少地方出現了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而高級技工又聘請不來的情況,這凸顯了產業調整所帶來的人力資源上的需求變化。從這個角度講,高精尖人才可以引進,但高素質的勞動力大軍的形成必須依靠職業教育來實現,因而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顯得尤為緊迫。

2.職業教育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發展農村經濟。現實生活中,由于農民整體素質和技術技能還比較低,大部分農民工進城后只能集中在建筑、餐飲等傳統行業,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僅僅依靠粗放式的簡單體力勞動,在短時期內要想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資金而實現小康是不可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要在方式和層次上有所轉變和提高,必須依靠職業教育。

二、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職業教育有別于其他類型教育之處在于,對社會經濟服務的直接性、直接參和經濟活動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1.職業教育的功能是通過人的勞動能力的再生產來實現的。職業教育投資最終體現在人的勞動能力的提高上。職業教育將個體由自然人進化為職業人,將以體力勞動和運用經驗技能為主的簡單勞動力變成腦力勞動和運用科技知識為主的復雜勞動力,從而提高勞動力的智能素質,改變勞動力的形態,為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促進經濟的發展。

2.職業教育可以對現實的勞動力進行再教育、再加工。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新日益加快。知識和技術的半衰期,在19世紀約為30年,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縮短到5年左右。一次性的教育和培訓很難使勞動力工作終生,現代職業人一生都要進行不間斷的知識更新才能適應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由于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比普通教育更密切,因而在勞動力再培訓中比普通教育有著更大的優勢。

三、我國職業教育滯后于經濟發展的深層原因

1.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職業高中的經費短缺尤為嚴重,具體表現為生均預算內經費增幅不高,許多學校缺少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必要設施和設備,缺乏必要的職業實習資金和教師進修提高資金,辦學條件尚未達到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

2.職業教育學校布局、專業設置不合理,地區間發展差距很大。主要表現為職業教育的部門分割、行業分割以及部門、行業和地區間的分割;中等職業學校的職高、技校、中專之間專業重復,資源不能融通、共享;農村職業中學辦學方向出現偏差,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脫軌;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不夠清楚,缺乏特色,發展的力度不夠大。

3.社會上歧視職業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不少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水平、低層次的教育,因而輕視中等和初等職業教育,而且對近幾年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也持輕視的態度,這在某種程度上都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四、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

1.調整職業教育布局結構,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也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調整職業教育體制、推進以初中后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努力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職前和職后教育培訓相互貫通的體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和培訓相互銜接,并和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大有發展潛力,只要辦出職教特色,提高教學質量,其發展的前景是非常遠大的。

2.深化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制度。國家應強調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及社會各方面,依法舉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落實各自的職責和義務。職業教育經費可通過各級政府財政撥款,行業組織、企事業組織及其他用人單位合理承擔,舉辦者自籌,受教育者繳費等多渠道籌集,從而建立起穩定的職業教育保障體系。應提倡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并促進其向深層次發展,使合作各方都成為辦學主體。還應大力倡導和支持民辦職業教育,加快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推進兩種證書制度。要統一協調中專、技校職高畢業生的就業政策,讓所有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畢(結)業生的就業逐步轉到面向社會、進入市場、公平競爭、自主擇業的軌道。

3.調整中等職業學校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的整體效益。通過調整普通中專、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和成人中專的布局結構,改變由于條塊分割所造成的學校重復設置、布局不合理、教育資源浪費的情況。支持鼓勵有條件的重點職業學校自主確定招生規模,并可以跨地區或跨省招生。

4.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活力。原有的職業教育模式單一、辦學機制適應性不強,這是影響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放思想,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讓職業學校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旺盛的活力。

參考文獻摘要:

[1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教育教育經費統計年鑒[M,2000-2005.

[2教育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網絡資料),2000-2005.

[3沈超.就業.收入.和諧—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M.中國經濟出版社.

篇(6)

一、稿件內容

本刊特稿:國內外職教領域重大活動的深度報道、國家及各地區職教發展狀況專題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解析、專家訪談等。

理論與應用研究:職業教育與培訓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研究、職教發展宏觀問題研究、相關研究課題成果、其他重要選題研究綜述等。

高職專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專題研究、其他有關高職的選題研究等。

中職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教學專題研究、其他有關中職的選題研究等。

師資培養:職教教師隊伍建設理論及實際問題研究、職教教師成長問題研究、教師教學能力問題研究、其他有關職教教師培養培訓方面的選題研究等。

職教管理:中、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理論及實際問題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學校經營等)、管理理念與管理策略研究、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管理隊伍建設研究、其他有關管理問題的探討研究等。

職業咨詢:職業分析與職業指導、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其他相關熱點焦點問題的專家透視等。

基礎教學研究: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基礎課程教材、教法研究。

專業教學研究: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專業課程教材、教法研究。

問題探討:職業教育與培訓及相關領域微觀問題研究、問題爭鳴與討論及個人主張。

經驗交流:具體經驗做法介紹與體會交流。

實驗實訓: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實驗課程、實習課程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中的訓練方法研究與探討。

教育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的應用研究與實踐探討。

海外職業教育: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目前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的管理體系、政策法規、措施方法、特點特色、發展趨勢、相關案例等內容的研究與評介。

職業教育史料:中外職業教育發展史上思想、思潮、人物、事件等相關內容的研究與評介。

二、稿件要求

內容字數:來稿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謹、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具有創新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篇幅一般不超過6000字。

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應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作者署名: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全稱、單位所在地和郵政編碼。(格式請參照本刊已發論文)

論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稱概括全文主旨,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不加評論,也不使用“本人”、“作者”、“我們”等作為文摘陳述的主語,字數在100字左右。

關鍵詞:論文應有3~6個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應簡練、準確。

章節體例:文內章節層次標題應簡練、明確。一級標題不編號,黑體居中,題末不加標點符號;二級標題分別以漢語數字外加圓括號順次編號,題末不加標點符號;三級標題不編號,用楷體放在相應的文字段首,題末不加標點符號,正文空兩字格接排;四級標題分別用阿拉伯數字外加圓括號順次編號,標題及正文接排不分段。如果文章層次較少,標題可跳級使用。

專用符號:來稿必須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專業名詞、術語、數字、單位、符號等,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外文人名、地名和術語需譯成中文,并符合國家標準;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書寫清楚,要分清大小寫;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符號位置必須明顯準確。

圖表格式:文中插圖與表格放在相應正文之后,分別按出現次序順次編號。插圖的序號、標題及注釋居中放置在圖的下方;表格的序號及標題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全文只有一個圖或表時,圖題或表題只標注“圖”或“表”而不標序號。(格式請參照本刊已發論文)

正文注釋:采用尾注形式置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正文內順次編號,并將注釋號①、②、③等標在相應正文之后的右上角。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置于全文正文之后,分別用阿拉伯數字外加方括號順次編號。(格式請參照本刊已發論文)

作者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別、籍貫、職務、職稱、學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少數民族作者須注明民族。

基金項目:屬于基金項目或立項課題的來稿,請注明項目或課題全稱和編號,名稱和編號必須真實準確。

投稿請登錄我刊網站省略或發電子郵件至;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全稱、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15個工作日內未收到錄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篇(7)

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開展了大量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教學理論的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項目式教學、問題解決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情境教學等等應運而生。其中,情境教學就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因為情境教學重在一個“情”字,主要是以學生的“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真實的或虛擬的教學情境來進行教學,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知識的構建,還可以促進學生將所構建的知識于真實情境中運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情境教學還有利于學生的興趣、情感、價值觀的生成和體驗精神的成長。

職業教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其中職業學校教育可以分為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屬于初中后的職業教育。“中職教育”的全稱是“中等職業教育”。實施這一教育的學校有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和技工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一般為二至三年。主要培養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技術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其他從業人員。

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較為引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但是近幾年高校擴招導致普高升溫,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形勢嚴峻。特別是2000年以來生源的整體文化素質、綜合素質下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沒有具備初中畢業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行為習慣,個體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道德品質的低下令人堪憂。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無論專業實力,還是個人素質都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人文素質嚴重缺失,不能滿足社會要求。迫于形勢,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實用主義”教育觀、人才觀,對人的培養從屬于科技、工業發展的需要。強調準職業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對人本主義的追求,缺乏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情感教學有助于促進人的認知發展,近年來心理科學的研究表明,情緒可以調節認知的加工過程和人的行為。因此,如何通過良好的情感教學對中職學生進行教學就成為了當前中職教師面對的一個問題,而數學對一個學生的思維、情感的開發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結合情感教學的情景體檢,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情感教學方式、模式就成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義:

情感教育是一個嶄新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的課題。未來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標體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鏈條,挖掘民族文化中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從提高職校數學教學的角度出發,研究情境創設其實質就是推動情境教學更好地走入課堂,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手段,適應新課改.改變數學難教,數學難學的現狀。使數學教學更好地服務職校職業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文獻綜述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情愫影響對信息的選擇,監視信息的流動,促進或組織工作以及,干涉決策、推理和問題的解決。同時認知加工對信息的評價、神經激活而誘導的產生。一般來說,積極的情緒在任職過程中起到協調、組織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極的情緒起到蒲懷、瓦解或是阻斷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悅的情緒體驗能促進人與人關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并能積極引導他們以健康、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與學習。

西方學者有關的情感教學的一些論文是建立在存在主義哲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的,而且有的概念還是直接來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關懷”等。這些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情感教學理論在科學性及實踐價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來頗受各國教育界的重視。不少國家、地區都進行過重視學生情感體驗的教育實踐,其中較為成功的有英國的“夏山快樂教育”、“體諒教育”、美國的教師臨床服務、荷蘭的激勵學校。而國內成功的情感教育實驗有李吉林老師所創的“情境教學”實驗、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實驗以及無錫師范附小等學校的“愉快教育”實驗等。

我國的研究學者認為情感教學是完整的教育過程中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這里、體制、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他們認為情感教學的傾向具體表現就是:沒有把情感發展列入教育目標系列之中,知識的獲得或是智力訓練的目標占據教育目標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個與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概念。

國內研究情感教學的論文選題基本圍繞“怎樣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學科教學或借助學科教學進行情感教育”展開,從以下幾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論文題目即可窺見一斑:“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淺談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談情感教育對高考教學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學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影響因素及意義”;“論中學歷史課的情感教育”;“淺談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碩博論文數據庫收錄的學位論文中,碩士學位論文占據了情感教育論文的主體,而且大部分論文側重學科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將情感作為一種手段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曹濤濤在其畢業的碩士論文中,就結合其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數學學習情感目標;提出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及以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為主要目的的教學策略;認為高中數學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用滿腔的熱情、真誠的愛心去激勵、感染學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數學課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課堂教學、改善評價方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絕大多數文章的作者缺乏對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論的基本把握和重視,所得結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有待進一步考察和檢驗。報紙文章多為對當前情感匱乏狀態的揭示和加強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喚醒人們對情感及情感教育問題注意的作用,而對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問題涉及甚少。總體而言,當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關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問題——“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開的探討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深度上都顯得相當不足。對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義、本質,當代中國情感教育的目標、功能、內容、過程、方法與規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體實施等問題,都需要從不同的視閾、角度,用不同的提問和言說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時代特征的系統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這一剛剛開拓的研究領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許多的問題需要探討。”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

本研究的目標:本次論文詳細闡述發揮教師情感作用,讓數學教學與情感教學相結合,成為一種新型教學策略。該策略在職校教學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實施途徑將是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益處分析

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還可以間接激發學生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1)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價值所在

由于職中生學習基礎多數較差,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因此在職校數學教學中,發揮教師的情感作用就顯得非常有價值。

(2)不實行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沒有情感教學,數學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這使得學生聽聽不喜歡聽了,新舊知識的連接不好,學生不懂新的知識,就不樂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識信息。相當于喪失了學習內部的驅動力,表現為學習消極、缺乏信心,雖經補課,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加劇了失敗心態的發展,致使教師束手無策。其二,在情感教學中,實施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尤其是差生,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往往取決于師生間有無相互尊重和信賴的情感。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學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的實施

(1)教學應對學生的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給予特別關注.首先探討了情感與態度對教學學習的意義,進而從教師的積極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數學研究的價值和必備的品質以及數學與科學精神、世界觀的形成五個方面具體闡述數學教學中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培養途徑。

(2)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感情地教,學生才會有感情地學。教師可以借助生活體驗創設學習數學的情景,通過實驗操作創設學習數學的情景;教師可揭示數學本身的內在美,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通過增強數學探究意識,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教師應用風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語講解相關教學內容,數學課堂應提示數學知識背后隱藏著的人物軼事,將數學知識與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創造性活動聯系起來,會使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親切感。

(3)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的實施,盡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獲取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消化,理解和運用,一切都要易而漸難,由淺入深,讓學生對知識始終處于可望、可及、有收獲、想進取的積極學習狀態。

論文的框架結構:

提出研究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策略意義,查閱文獻,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職數學情感教學構思,通過舉例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統計分析數據,得出中職數學情感教學的益處分析及實施方案。

論文的提綱:

一情感教學的提出

1.1情感教學的歷史淵源

1.2情感教學的價值

二職校數學情感教學的理論探討

2.1情感教學的內涵

2.2數學情感教學的內涵

2.3情感教學的理論基礎

三運用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及措施

3.1、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二)尊重的原則

(三)激勵的原則

(四)個性化原則

(五)愛的原則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質,提升人格魅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三)改進教學行為藝術,引導學生知情協調發展

(四)開發教學資源,豐富情感教育載體,數學課教育教學效果

四職校數學教學中職校數學教學中情感教學的實施

4.1職校數學教學中職校數學教學的目標

4.2職校數學教學中職校數學教學的實施策略

4.3職校數學教學中職校數學教學的教學案例分析

研究地點、年度計劃及經費預算:

論文完成的時間安排:

1、4周研究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存在的不足。查閱大量文獻資料

2、2周明確本研究命題的初步框架結構,

3、1周完成開題報告撰寫

4、4周研究本研究擬解決的問題及得出的研究結論

論文新意預測或論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預測及成果應用設想:

當前的情感教學研究主要是針對高中教學,對職業教育的情感教學研究較少,而職業學校因其教學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采取的策略應當與高中、大學的教學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過針對當前職業教育情感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以提供相關部門,特別是職業教育學校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盧文學姜紅娟羅爾曼《學生個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頁

2.胡淑飛情感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地理學習主動性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6月

3.彭杰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6月

4.喬麗芳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2月

5.張淑燕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實思考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

6.周志遠數學情景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及實踐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无遮挡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比较有韵味的熟妇无码|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下载| 麻豆完整视频免费观看| 男人和女人高潮免费网站|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亚洲成熟女人毛毛耸耸多|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又黄又爽胸又大免费视频|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人妖|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麻豆| 免费人成视频|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日本不卡三区| av色国产色拍|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免费a级毛片无码a∨男男| 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 性一交一乱一透一a级| 一女被多男玩喷潮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性中国熟妇videofreesexwww| 私人家庭影院5777| 好爽好舒服要高潮了视频|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