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工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產品設計中對色彩研究使用的搭配也是以色彩的和諧為依據。其使用的色彩也代表特定年代、特定人們的審美意識,同時也象征特定的地域文化特點,如中國紅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特有的色彩。另外中國傳統上對特定的形態或線條有特殊的偏愛,例如方與圓的搭配處理,因為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偏愛方與圓的搭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及其在現代工業設計中的應用人們的風俗習慣,精神文明都是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地方風土習俗。當然,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傳統文化,如中國的華夏文明、埃及尼羅河文明等;目前中國的現代工業設計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日后有待開發的設計很多,我們都知道德國是工業化國家,他們的設計簡潔、功能性人性化;丹麥工業設計注重舒適性、適用性;瑞典的工業設計比較細膩等等,以上這個發達國家對工業設計的研究我們都可以借簽運用到中國化的現代工業設計中。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我國的工業產品設計也提供了豐富的設計資源,中國是擁有5千年的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歷史的發展歷程長河中給我們留下豐富多彩的文化寶藏,然而近些年我們開始重中國于傳統文化的歷史,現今很多產品通過運用中國京劇、書法、生肖、青花瓷、五行、傳統紋案、古建筑中的中國元素設計出讓人賞心悅目的作品。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工業產品設計中,不能只是簡單的在表面堆砌,而是應該從符號學的角度從深層次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再結合產品的特點和使用功能,提煉出某種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容,從而進行創作。
在產品外觀的設計上,需要設計師在深入認識和了解傳統圖形符號的基礎上,逐步對其傳統文化進行挖掘、變化、改造,然后再結合產品的自身特點,與外來元素完美融合成為時尚的設計;在形態設計上,在對產品有充分的理解,從而借鑒中國傳統的器物的形態或部分形態加以改造,從而成為產品的一個有特色的設計元素。如諾基亞6180,筆化作劍,構思巧妙,整體像一個背劍武士,造型有氣勢,另外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祥云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其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對物的設計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樂、節用”思想,闡明了對物的設計不能過于繁雜,莊子的“返璞歸真”思想,闡述了生態自然、綠色設計的思想,韓非子的“物以致用”,強調了產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雖然在當時沒有針對產品的設計提出,但對現在的工業產品設計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整個世界的設計無論發展的什么程度,都始終會更加重視文化的滲透,我們要意識到傳統文化對設計的重要性,更要努力去研究、探索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涵,并將其融入現代設計中,才能在世界設計中發光發亮。中國產品設計的道路雖然坎坷,但是中國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必定會讓中國產品設計道路越走越寬敞、越明亮。
作者:劉湘 王宇
關鍵詞:現代工業企業組織結構金字塔網絡化層級組織
現代工業企業產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現代工業企業在發達國家的許多領域成為最強大的企業機構。伴隨著現代工業企業的發展,產生了“金字塔”式的層級組織結構。在此后近一個世紀的時期里,這種組織結構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工業企業普遍適用的組織慣例。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巨大改變,“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顯現出了諸多的不適應性,現代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并正在經歷著新的發展演變。
一、“金字塔”式組織結構的歷史功績及局限
19世紀50年代以后,鐵路、電報、電話的發展,為人類社會提供了迅速、高效、安全和有保障的運輸通訊服務,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國內、國際市場,機敏的企業家意識到市場擴大帶來的商機,結合了大量生產與大量分配的現代工業企業由此而生。新的運輸通訊工具保證了進出企業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穩定性,新的能源提供了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動力來源,連續作業的機器設備代替了生產過程中的手工操作,企業成為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大批量生產的企業面臨著新的銷售問題,如高效的、遍布國內甚至國際的銷售網絡,獨特的銷售技術,特殊的銷售服務——安裝、消費信貸、操作示范、維修等。傳統的批發商、自營商、人和零售商無法勝任這樣的銷售任務。大量生產的企業便向前結合進入銷售領域,建立起自己的、遍布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銷售分支機構。為了保證生產的穩定性,原材料的供應是關鍵,大量生產的企業向后結合進入采購領域,建立了自己的采購分支機構。大量生產的企業在19世紀80年代通過縱向結合的戰略發展成為多功能、多單位的工業企業。一些由個人或家族控制的規模較小的企業,19世紀90年代在橫向合并的基礎上,實現了生產、財務、管理上的集中,并進一步通過縱向結合的戰略,發展成為現代工業企業。
現代工業企業通過一體化的戰略把生產一件產品所需要的采購、運輸、生產、銷售等活動集中于一個企業內,企業所包含的不同單位完成著空前繁雜的大量工作。欲使現代工業企業高效運轉,需要有設計良好的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程序,需要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對不同單位進行協調和控制。在現代工業企業里,管理的任務落在了職業經理肩上,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為企業未來的發展配置資源,對中層管理人員進行監督、評估;中層管理人員在現代工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他們設計了協調流經企業不同單位之間高額物質流量的方法,改進了連續作業的機器設備。中層管理人員主要負責本單位的經營活動,對高層管理人員負責,現代工業企業形成了一體化多層次等級制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
二、現代工業企業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
“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雖然被證明與管理實踐的發展越來越不相適應,但是不可否認,事物的發展總是有其慣性,企業組織結構的發展同樣如此。盡管進入新世紀以來,有關企業組織結構變革的呼聲和行為越來越強烈,但是傳統組織結構的影響無所不在?,F代工業企業尋求對于傳統的“金字塔”式的企業組織結構的突破,總是要在后者的基礎上,或者是在打破后者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一種具有傳承關系的繼續,而不是徹頭徹尾的革命??傮w說來,現代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化
企業結構的扁平化就是管理層次的減少和管理幅度的擴大,企業結構形態由標準的金字塔型向圓筒型轉化。經過長期的演變過程,傳統的“金字塔”式的層級組織之所以僵化失靈,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中層過于龐大。中層的膨脹部分是取決于在傳統技術條件下企業規模擴大的相應舉措,部分是由于企業各層次對增加下屬、擴大管理控制權的自身需要。層次繁多、部門林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這已成為傳統官僚組織普遍的弊病。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了業務流程再造的潮流,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把原來的“金字塔型”式的組織結構扁平化,使企業的高層能夠更接近生產和銷售的現場,減少信息的失真,增加組織的靈活性。
(二)企業組織結構網絡化
現代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由緊密型轉向松散化,企業間網絡成為新的企業組織形式。企業組織結構的網絡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形成的企業集團化,通過組成一種新的利益共同體,使眾多企業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二是以契約和資本為紐帶形成的經營連鎖化。通過發展連鎖經營和商務等業務,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銷售網絡體系,使得企業的營銷組織網絡化;三是以契約和共同利益為紐帶形成的企業內部組織網狀化,內部網狀化是實現企業組織徹底扁平化的根本途徑;四是以因特網為紐帶形成的信息傳遞網絡化。全球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間網絡的運作費用,推動了企業間網絡的發展。
(三)企業組織結構無邊界化
企業組織的無邊界化是指在組織結構上不設固定和正式的組織機構,代之以一些臨時性的任務為導向的柔性組織,如矩陣制、團隊組織等。組織更多的不是表現為一種有形的障礙,其界限越來越趨向于無形。企業再也不會用許多界限將人員、任務、工藝及地點分開,而是將精力集中于如何影響這些界限,以盡快地將信息、人才、獎勵及行動落實到最需要的地方?!盁o邊界化”并不是說企業就不需要邊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邊界,為使企業具有可滲透性和靈活性的邊界,以柔性組織結構模式替代剛性模式,以可持續變化的結構代替原先那種相對固定的組織結構。隨著經濟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的日益發展,企業內外部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已成為主要特征。其優點是靈活機動、博采眾長、集合優勢,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能夠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并推動著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發展。
通用電氣公司的韋爾奇較早地提出了“無邊界企業”的概念,他認為一個無邊界組織“可以使人們專注于發現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思想,而無論其源頭是某個同事、通用電氣的另一個部門、街道那邊的另一家公司抑或地球另一端的某個公司,他們都會與我們分享其最好的思想和實踐。”韋爾奇在通用電氣進行了企業無邊界化的改革。
(四)企業組織結構精煉化
企業組織規模精煉化又被稱為企業減肥。通過減肥,企業可以增強活力,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著名的惠普公司原先為促進各工作小組之間的溝通和更好地評估各項決策而設立的38個內部委員會,不僅增加了成本,還限制了創新和延緩了決策。僅僅為公司開發的第一代計算機軟件起個名字,他們就用了9個委員會、近100個人討論了近7個月之久。按照交易費用經濟學的原理,傳統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運行需要的巨額費用和它為企業帶來的效益之間的對比,迫切要求打破這種體制。日本企業紛紛對巨型的集團公司進行改造,以分散的利潤中心制代替集中利潤制。世界上資產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大公司也不再直接組織生產,而開始走委托生產之路。例如,歐洲電子工程巨頭ABB公司,將其數千種產品與服務部署在全世界50個作業區,每區設一個領導小組獨立運作,其生產決策與總部之間沒有直接隸屬關系。這些小公司規模雖小卻利潤驚人,是名副其實的“小巨人公司”。:
[關鍵詞]工業設計工程;研究生培養;改革;實踐
近年來,貴州省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在國家專業學位教育教學改革及本省“大數據”“工業強省計劃”等相關有利政策背景下,得以快速發展。貴州省經濟社會工業化、信息化的迅速推進,迫切需要大量工業設計工程類相關專業的卓越人才以滿足工業化社會發展的需求。但由于地域及歷史原因,貴州本地工業設計相對東南沿海省份仍比較薄弱,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機制仍不夠完善,導致工業設計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難以適應和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的需求,工業設計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貴州師范大學作為本省唯一的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及時把握國家、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及本省推進工業化、信息化進程的有利契機下,結合本省民族民間特色工藝文化資源,對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實踐,以培養更具特色、更加符合區域人才需求的高層次卓越人才。
一、根據區域經濟社會情況,準確定位工
業設計工程卓越人才培養目標工業設計工程是研究產品美學設計、造型設計、功能性設計、結構設計、可靠性設計、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系統集成設計等工程技術領域的實用性專業,是設計藝術類專業與工程相關專業相結合的新型專業。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根據國家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及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在把握工業設計工程專業的特點、瞄準學科前沿的同時,密切關注本省信息化、工業化導向政策,及時分析我省工業設計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學現狀,并總結前幾屆培養經驗,結合貴州本地少數民族民間藝術文化資源,對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卓越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合理定位,制訂出切合本專業領域的特色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總體定位為既具備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底蘊和藝術設計創新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操能力和堅實的工程技術的研究生卓越人才。培養具備民族民間工藝美學、材料工藝學、設計美學、現代工業設計知識理念及工程學科領域的寬闊視野和學科前沿知識;具備民族民間工藝挖掘與設計重組傳承、適應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創業的能力;具備民族民間工藝再設計能力,勝任民族旅游產品設計造型與色彩、形式與外觀、功能與結構、外形與工藝、產品與環境、人機關系等方面的協同設計工作,可在全省乃至全國專業設計部門、科研院所從事旅游產品設計、工業產品創新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民族生態環境藝術設計以及工業設計教學科研工作的應用型卓越專業人才。
二、采取“三段式”模塊化教學模式,加大實踐課程比重
一是采取“三段式”模塊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三段式”模塊化教學模式即“設計基礎”“專業設計”“專題設計實踐”等三部分模塊為主的教學方式。三部分知識深度逐層遞進,緊密承接?!叭问健蹦K教學課程設置既與本科學位課程緊密銜接,又圍繞工業設計領域前沿展開,使工業設計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層級性建設得以有效加強。在“設計基礎”模塊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導師工作室制、專題設計實踐形式進行“專業設計”模塊教學,并在原有培養方案基礎上增設“旅游商品設計”專業課程及“貴州少數民族藝術理論與設計實踐”“工業產品設計理論與旅游工藝產品設計實踐”等設計實踐專題,加強專業課程的研究深度,發掘研究生設計創新的潛能,使研究生將藝術與技術、人文與科技、民族工藝與傳承創新等內容有效融合,夯實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增強研究生的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二是加大實踐教學課程比重,充分利用本校硬件設施、本地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西南工藝旅游商品資源,進行民族特色工業產品設計實踐教學。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課程在融入貴州本地少數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知識的同時,注重專業技法、設計軟件等實踐技能的實訓教學。卓越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加大實踐教學課程的比重,專業必修、選修課程設置中,實踐類課程與理論類課程比例為10∶1。實踐類課程教學依托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蠟染•陶藝工坊綜合美術實訓中心、民族民間圖像采集設計實驗室、貴州民俗美術圖像數據中心等各部門聯合進行,充分注重民族民間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實行“工作室”制進行課程實踐教學,突出在工作室中進行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為工業設計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先后設立了設計工程專業實踐工作室、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室、技能實訓工作室,為開展卓越研究生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硬件條件;并以設計公司提供的實踐案例與國內外工業設計大賽項目為專題教學內容進行實踐教學,積極鼓勵研究生利用學校有利硬件資源及西南少數民族藝術資源,參加各類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三、強化行業實習實踐,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一是創新教學培養模式,開展校企(科研院所)聯動培養卓越人才。根據工業設計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特點,在培養模式上,從課程學習、實踐訓練、教師指導等方面構建“0.5+0.5+1.0”校企(科研院所)聯動培養模式。第一學年采取0.5+0.5的模式進行教學,其中第一學期主要在校內學習相關“設計基礎”“專業設計”等模塊課程,使本碩知識的學習有效銜接,為卓越人才培養夯實專業基礎;第二學期進行“專題設計實踐”學習,研究生每周4天在校內進行“專題設計實踐”學習,1天去實踐基地,參與聯合培養單位及其導師的項目設計實踐學習,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設計實訓,強化研究生的學科知識和科研訓練,逐步掌握實踐項目的申報、建設等相關內涵和流程。第二學年全部進入實踐基地進行設計實踐實訓、畢業設計及學位論文撰寫,針對市場調研方案設計、民族工藝產品研發、現代產品設計及工藝加工方法進行實踐學習,并在實踐中后期提交相關調研報告初稿、產品設計稿件、產品設計說明等材料,為學位論文積累信息與數據,并在校內外導師的聯合指導下撰寫碩士學位論文。二是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為卓越人才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為促進研究生的專業與職業有機結合,更加有效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通過與貴州省工藝美術研究所、貴州省旅游產品研發中心密切合作,在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進行合作科研的基礎上,兩個單位集中優勢師資與硬軟件資源,共同建立貴州省工業設計工程卓越人才培養基地,聯合培養研究生卓越人才。雙方從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制訂、導師指導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與改革,并根據行業企業的職業分類和崗位特點,在把握工業設計工程專業與職業崗位關系的同時,不斷完善卓越人才培養相關制度,促進研究生專業與職業有機結合,培養了一批具有民族工藝意識的產品創新設計高級專門人才,為西南地區民族工藝與現代設計融合創新提供了有利人才資源。此外,為進一步加大工業設計工程專業研究生卓越人才培養力度,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還先后與貴州博睿廣告設計公司等設計單位開展合作計劃,為工業設計工程研究生卓越人才培養提供有利實習實踐平臺,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四、注重學位論文應用價值,“雙導師”指導學位論文
根據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實踐性特點,要求工業設計工程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需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具有一定的行業應用價值。學位授予與畢業要求由學位論文和畢業設計兩部分構成。充分發揮“雙導師制”聯合培養的優勢,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畢業設計,對學位論文、畢業設計選題、開題、前期調研、資料查閱、設計制圖、論文撰寫、論文評閱及答辯等過程進行全方位指導。校內外導師重視畢業設計的指導,要求畢業設計選題、定位與構思、設計施工制圖、設計作品等各內容與學位論文密切關聯,并要求研究生將調研報告、研究報告、畢業設計方案說明、項目設計圖等多種內容充實到學位論文之中,使學位論文更具應用價值。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及畢業設計過程中定期向校內外導師匯報目前實踐設計成果、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匯報內容作為學位論文、畢業設計等級評定的重要參考。結語貴州省工業設計工程研究生卓越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效果良好,通過一系列改革,工業設計工程學科定位更加清晰,研究生自身專業職業素養明顯增強,不僅為貴州本地工業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也為貴州省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一是使工業設計工程專業領域定位更加清晰、學科特色更加明顯。確立了以民族民間美術基礎理論研究為依托,以工業設計實踐研究為重點,以區域少數民族旅游產品設計研發為主攻方向,具濃郁西南區域民族特色的實用型特色學科。為培養民族民間工藝設計理論豐富、專業技能扎實、具有旅游產品研發設計實踐經驗的卓越設計人才提供穩固的學科基礎。二是學生自身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明顯提高。通過一系列課程與校企(科研院所)聯動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工業設計工程研究生20余人。研究生自身專業素質得到很大提升,研究生科研意識、創新意識、實踐技能明顯增強,設計調研與定位、設計構思與表達、設計生產與推廣等能力顯著提高。研究生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提取、整合、設計、研發,利用設計美學、現代工業設計理念、現代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產品模數化處理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民族民間工藝與現代工業設計創新實踐教學成果顯著,研究生參加各類設計實踐20余項,產生現代產品設計作品20余套,取得各類獎項及申報設計專利10余項,聯合培養研究生就業率達100%。三是為貴州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通過“卓越人才計劃”的實施與改革,打破了單一式、封閉式的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卓越人才的新機制、新模式,使工業設計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與行業實際有效結合;人才培養緊貼西南區域社會現實和貴州實際,培養過程中以現代工業設計與本地工藝文化傳承融合創新為基本目標,“現代設計理念—地域民族工藝文化—再設計”為基本教學理念,培養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感、民族工藝與現代工業設計融合創新的新型卓越設計人才,為貴州工業強省、信息化社會建設、后發趕超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朱紅林.構建專業與職業有機對接的環境藝術設計特色專業.科技資訊,2011.6
2.劉燕.基于產學研平臺“高層次雙師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與研究.學術論文聯合比對庫,2012.5
3.王福麗.基于小戶型住宅的模塊化組合家具設計研究:以多功能桌凳為例.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3
4.韓瑞娜.以苗族傳統藝術元素為題材的餐具設計研究.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5
5.孫振利.基于材料對比的產品設計:以燈具設計為例.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5
6.王波.現代簡約風格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以系列座椅為例.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4
7.吳士鵬.推拉功能在家具設計中的合理運用:多功能桌子的改良設計.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2
1.1我國工業建筑的成就
全國解放以來,我國工業建筑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工業建筑無論是在量還是在質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出現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
1.1.1新興的工業園區迅速發展
高新技術在向生產力轉變的過程中出現了更多的工業建筑類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斷涌現,諸如高新技術產業區、科技園、軟件園、創業園等。這些新興的工業園區都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除了生產建筑之外,還有完善的辦公、娛樂、科研等多種功能的輔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設計了優美的廠區環境,把生產、工作與生活設施綜合起來,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體現了企業精神和城市現代風貌。
1.1.2工業建筑的廠房設計向大跨度和“彈性”大空間發展
為了滿足企業改建、擴建的生產需要,工業建筑的廠房設計向大跨度和“彈性”大空間發展,廠房內部空間環境引入人性化的設計,保護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產效率。
1.1.3工業建筑結構類型趨向多樣化
大開間、大跨度的柱網形式,型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預應力結構、空間網架結構、輕型鋼結構、桁架結構、懸索結構、空間膜結構等結構體系以及壓型鋼板墻體和屋面體系等廣泛應用于工業建筑。
1.1.4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得到重視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目前,尚有一些因工藝落后而廢棄的工業建筑其建造質量仍能滿足其他用途。因此,以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來對待因時代變遷而出現的眾多舊工業建筑,重視對其進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為我國現代工業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國老工業基地的一些工廠企業通過調整生產結構、挖潛改造,重新煥發青春,如長春一汽大眾新廠。舊城中的老廠有的易地重建,有的舊貌換新顏,如前文所提到的1933老場坊的改造,將已廢棄的工業遺產盤活,現已改造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時尚之都。
1.2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的發展趨勢
隨著數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現代工業生產的模式也在發生變革,已從早期以加工業為主,轉型為以電子信息工業、化學、生物、金屬機械工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即從勞動密集型轉型為技術密集型。在全球范圍內可持續性發展觀念和各種文化思潮的興起,都極大地促進了工業建筑創作的進一步繁榮。在當今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3]:生態、節能、省地、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人類工程學的應用以及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的趨勢;高科技化及多元化的趨勢;文化性趨勢。
2.3我國工業建筑與國外的差距
與過去相比,我國工業建筑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建筑在觀念方面、體制方面、技術方面和教育方面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4]。這里固然有各專業工業設計院在“以工藝為主”的思想指導下,建筑師們普遍認為工業建筑僅僅在工藝流程之外依附結構“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對工業建筑創作缺乏熱情等原因,但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教育界對工業建筑教育的忽視卻更值得我們深思。
2我國高等院校中的工業建筑教育
工業建筑設計水平就是建筑師技術水平的體現,而建筑師的技術水平與學校教育、在職培訓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調查發現,我國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嚴重忽視工業建筑教育的問題。因此,如何盡快全面提高我國工業建筑的整體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解決我國高等院校的工業建筑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2.1我國高校建筑院系工業建筑教育的現狀
2.1.1課程開設方面
國內大多數高校建筑院系不重視或完全忽視了工業建筑的教育。據統計,在我國設置了建筑院系的高校已超過60所,但在這些院校的建筑學教育中,基本上取消了工業建筑設計原理的講授和相關的課程設計。根據調查,只有重慶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中南大學等不到十所高校的建筑院系開設了工業建筑設計原理這門課程。長期以來,高校建筑教育對工業建筑的忽視造成了優秀工業建筑設計人才的缺乏,嚴重影響了我國現代工業建筑設計水平的提高,導致我國工業建筑創作思想領域一直處于比較低沉的局面。
2.1.2教學師資力量方面
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備工業建筑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高校建筑學專業的教師大部分只是具有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實踐經驗,現有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工業建筑教學的需求。
2.1.3教輔教材方面
與工業建筑相關的教材嚴重匱乏,現有的教材內容舊,技術落后,所講述的創作思想遠遠滯后于當代建筑理論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當前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課程的教學需要。目前,市面上介紹國內外優秀的工業建筑作品,以及新技術、新材料、新的建筑理念在工業建筑中的應用等相關的參考書籍寥寥無幾。
2.2加強工業建筑類型特色教育,培養寬口徑設計人才的建議與對策
2.2.1加強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
建筑教育的教學計劃及大綱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拓寬專業,增加社會適應性,構建以學科為基礎,學科交叉、文理滲透為途徑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專業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訓練,將學生培養成為專業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建筑設計人才。
2.2.2重視工業建筑教育,加強學生對工業建筑的全面認識
通過建筑歷史、設計原理、材料構造、工程實踐等環節,讓學生了解工業建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引導學生對工業建筑設計產生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科技新知識解決工業建筑的整體性、綜合性、靈活性等問題,加強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綜合性知識的學習,處理好工業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間的相互關系,進而訓練其發展思維,鼓勵其獨創性,以彌補傳統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2.2.3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思想
工業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占有較大的比例。無論舊工業的改造還是新工業的開發,工業建筑始終與城市規劃、環保、節能、地理環境、經濟、文化、人居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現代工業建筑設計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來實施,使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赏ㄟ^在建筑設計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可持續建筑理論教育,鼓勵學生關注環境,探索高舒適、低能耗建筑設計,探索新能源、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生態、藝術、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
2.2.4重視工業建筑生產和生活區域的環境設計
在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思想,重視工業建筑生產和生活區域的環境設計。隨著現代化工業生產的生產工藝、管理高度科學化及人們經濟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產條件、勞動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工業建筑設計中,也應更多地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設計上表現為注重營造室內外環境。
2.2.5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學科的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采取“請進來帶出去”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校開設工業建筑設計課程時,聘請設計院具有實踐經驗的建筑師、結構工程師、暖通設備工程師來學校給學生講授各學科與工業建筑相關的知識,并結合設計院現有的工業建筑項目給學生布置課程設計題目,讓學生“真題真做”;學校與設計部門聯合建立實習基地,畢業設計時將學生分派到設計院去,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工業建筑設計的相關原理,加深對工業建筑相關規范的理解和執行,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在設計中的跨學科交流和協作能力。
2.2.6建筑教育是終身的教育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能隨時吸取新的創作思想,運用新的科技成果,發展、整合專業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才能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取得創新和發展。
3結語
近幾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工業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科技的進步使得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工業建筑的發展同樣面臨著新的挑戰。回顧我國工業建筑發展的歷史,我們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不可否認我國工業建筑的發展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在設計理論、技術、教育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吳良鏞先生在《北京》中提倡“全方位教育”,并指出“未來建筑事業的開拓、創造以及建筑學術的發展寄希望于建筑教育的發展與新一代建筑師的成長”[5]。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國工業建筑創作的整體水平,應對信息時代所帶來的新的挑戰,在此,我們建議高校建筑院系重視和加強工業建筑教育,呼吁更多的建筑大師、建筑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工程界有經驗的工程師,都來參與我國高校建筑院系的工業建筑教育事業,共同開創我國工業建筑設計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摘要:闡述了我國工業建筑的現狀以及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的發展趨勢,指出了我國工業建筑設計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結合我國高校開展工業建筑教育的現狀,分析了產生差距的原因,呼吁重視工業建筑的教育,并對我國高校工業建筑教育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信息時代;工業建筑;建筑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趙崇新.變身、平臺、再生-圖說1933老場坊改造過程[J].工業建筑,2008,38(10):4-7.
[2]費麟.中國工業建筑面臨新世紀挑戰[J].新建筑,2004,(03):4-10.
[3]袁淵.現代工業建筑發展趨勢探析(碩士學位論文).重慶:重慶大學.2005.
關鍵詞:雙轉臺,五軸聯動,對刀
一 引言
裝備制造業是一國工業之基石,它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現代工業生產提供重要的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產業。即使是發達工業化國家,也無不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對高檔的數控機床提出了急迫的大量需求。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是高效率、高精度加工空間曲面類零件,如各類模具、水輪機和汽輪機葉片、三元流離心壓氣機、船用螺旋槳和推進器及螺旋錐齒輪的關鍵設備。代表機床制造業最高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狀況。
二 雙轉臺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結構
論文摘要:從中國工業設計模仿西方來反思,提出了關于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一些對策,以創新為根本,通過實施人才戰略,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一個轉型。
工業設計,這個名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但工業設計目前在我國還不十分流行,僅僅處在一個模仿的階段,創新設計的新產品更是少之又少。這在國際上處于落后階段。工業設計的核心就是產品創新設計,它是一切企業活動的核心和出發點,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今天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去模仿,要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真正實現自主設計。
我們認為產品設計是實施品牌戰略的首要任務。產品設計是有目標地創造工業產品和計劃的過程,它對產品的先進性和競爭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往往決定制造成本和營銷服務成本。所以,產品設計是現代工業文明的最重要支柱,是產品創新的核心環節。
產品是以物的形態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的。如果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過程當中,在產品中融入設計的情感因素時,產品就將不再是單純的物,就具有了情感產生了一定親和力,很容易引起人們對產品的興趣,使人們通過產品進行交流。交流本身也是設計的過程,設計是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產品在設計師的情感化設計過程中應當讓更加易于人們的情感交流。將人們的多種情感因素設計在我們的產品當中,達到物與人情感交流順暢的目的。讓人們首先從心理感受上接受產品,實現情感世界的產品設計。
設計對人們最大的影響就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用設計的有效手段來引導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情感產品的設計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及質量,使其達到美化效果。實現情感化設計,讓人們在交流時產生愉悅的心情。而設計生產那種沒有情感可言的“機械化”產品,就不會給人們的交流帶來愉快,也不可能拉進人們之間的遙遠感情距離。
設計的本質任務是服務人們的生活。而產品的非物質因素是產品設計中要考慮的關鍵。實現產品設計的情感化,以產品這一物的形態來實現人們的溝通,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讓產品成為情感的依托,這應當作為當代產品設計師所追求的目標。
同時也要做到人性化,人性化設計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尊嚴,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的多層次的需求,發掘人的內在潛能。經典的諾基亞移動電話總是人性化的。它必須與心靈、感覺、情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技術的根本是人性,讓技術按照人們自然的生活方式工作,這是諾基亞倡導的人性化技術的精髓。想像一種無限靈活的技術,它結合了不可抗拒的美學魅力、經典的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極度舒適,讓諾基亞移動電話像天然的皮膚一樣無間完美地契合消費者的生活,為消費者傳情達意。
所以我們要遵循“以人為本 ”的設計理念,同時也要在這些設計中融入我們中國的元素,有我們中國的特色。企業要不斷強化工業設計創新意識和自覺性,更多地運用工業設計提高產品自主創新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創造我們自己的品牌,做到中國制造。此外,要加強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的工業設計意識。企業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的作用,為設計行業提供更多的機會,留駐更多的設計人才。
說到人才,我們也要充分利用我們國家人口多的優勢來實施工業設計人才戰略,構建一支高素質、國際化、多層次的設計人才體系。人才是我國的強國之邦,設計人才則是提高我國工業設計之本。
但是與此同時工業設計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所以設計師們要重新思考自身職責和作用,來實現我們要走的一條綠色設計的道路。
由此可見,只有創新,才能令中國企業走上自強之路,才能令“中國制造”提升產品的價值。再重視創新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環境問題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人為本做好綠色設計??傊?,我國產品創新應從多方面來考慮,設計和制造出有中華民族特點的現代工業產品,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體系。
參考文獻
[1]戴力農.當代設計研究理念[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陳汗青.產品設計[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論文關鍵詞:工業中心,實訓基地,校企合作
從教高[2006]16號文中提出“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到2010年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中再次提出了“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瘜嵙晫嵱柣亍保梢钥闯黾訌妼嵱柣亟ㄔO,是高職教育的特征所在。
一、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的模式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被譽為“現代工業訓練楷模和工程教育創新先鋒”,得到了海內外教育界和工業界的認同和高度贊賞,筆者有幸在工業中心學習培訓了一段時間,耳聞目睹了工業中心的發展運作情況,對工業中心的輝煌和成功經驗略有感悟。
(一)準確的定位,創新的理念
工業中心運作理念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審時度勢,適應香港和世界科技和社會發展變化,以科學發展觀,以求實務實的態度不斷來調試。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產、學、研結合,培養創造力,為企業輸送“首選畢業生”,是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目前的定位。工業中心也從最初的工業基本技術訓練工場發展為學習工廠,進而提升為研習工廠,從基本技術訓練到增值培訓到創值培訓,從善用資源到資源增值到資源創值,從為本校服務到為其他校服務到為地區、工業界和社會服務,從以資源為本的管理到以人為本的管理到以人的創造性為本的管理。如今的工業中心已發展成為現代工業訓練的基地、科技開發的平臺、業界的技術后盾,集多功能于一身,以啟迪創意、激勵創新、推動發明為主旋律的多功能“研習工廠”。
(二)現代化的設備和高素質學習型的團隊
工業中心目前面積11000平方米,大約有超過20個培訓工廠和超過10個認可、認證及聯合培訓中心。它充分體現了現代工業訓練的超前性和現代性,擁有現代制造業涉及的各個門類的先進設備,引領香港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使學生在工業訓練過程中能夠涉獵先進、實用的新技術,如已經開始在企業工廠應用的先進技術,CAD/CAM/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編制)、CAT(計算機輔助測試)、RP(快速原型技術)等等。還有那些尚未在企業、工廠使用,或剛開始在個別企業使用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新技術,如FMS(柔性制造系統)、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RE(逆向工程)、IH(智能家居)等等。
工業中心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較豐富的實際經驗,也就是具備教師和工程師的雙重自制,技能聯系實際和現代工業訓練中涉及的理論知識講清楚,也能直到學生進行工程實踐,更重要的是有能力進行科研和技術開發。目前在工業中心的一百多名職工中,中、高級以上的技術人員占到80%,很多成員都有5到10年的企業工作經歷,有的甚至是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或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這些教師在工作需要和自身基礎條件出發,在工作之余以各種方式,利用各種機會勤奮學習進修,提高了團隊的科技水平,增強了教學和科研開發能力。
(三)科學的管理和以人為本的文化
工業中心歸香港理工大學管理,但在許多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工業中心擁有公平及坦誠的管理層,為每個成員的提供個人智慧和能力的平臺和發展機會,并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承擔責任。各級領導層都要形成決策力,在工業中心的總目標和規劃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中層到上層到下層,都有溝通的有效渠道,高度透明。使“公平、公開和公正”等到了保證和貫通。
工業中心文化的精髓是以人文本,對人的尊重,對團隊成員潛質的珍視和最大限度的發揮,使每位成員都能得到最大的發展空間,從領導層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風,到員工層的通力合作與無私奉獻,到重視人才的引進和鼓勵,到支持員工的進修方面等,處處體現了工業中心以人為本的文化精髓。
(四)與企業界的緊密合作和相互支持
工業中心的運作模式可以理解為“產、學、研”結合的研習工廠,教學是研習工廠運作的主線和核心,同時密切聯系企業界,服務社會,推動香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工業中心與企業界緊密聯系的核心在于其合作項目來自于企業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中心與企業界的服務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員培訓、技術推介,顧問服務、工業技術難題解決、安全評估和事故分析等。同時工業中心也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從資金、設備、軟件等各方面給予回饋,尤其是企業與工業中心合作進行重大的科技開發和提供一些科技開發項目作為工業中心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的課題。
二、對內地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一)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
從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到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一直是熱門話題,目前很多專業在校企合作這塊仍停留在淺層,如聘請一兩個企業專家、技術人員上上課,或舉辦幾場企業家報告會,或送學生去企業參觀頂崗實習等等。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大多處在弱勢,出現了學校熱企業冷局面,從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的成功之道我們可以看到,要成功進行深層的校企合作,必須要求學校企業雙贏,這樣才能達到多贏,學校贏、企業贏、社會贏和學生贏。不同專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市場需求選擇不同的校企合作的切入點,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供技術服務、為企業培訓員工、為企業提供畢業生、與企業合作開發新項目等。
而企業可以回報我們,如提供先進設備給我們做技術開發、提供生產性設備給我們做實訓教學產品制作與生產、提供我們一流的企業管理,提供更多的項目給我們的學生做項目設計、接受我們畢業生頂崗實習、給年輕老師提供企業受訓的經歷等。只有好的深化的校企合作,才會有先進設備的實訓設備和“產學研”一體的實訓基地。
(二)科學合理的實訓基地管理制度
實訓基地建設必須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引入市場機制,實行企業化管理。管理制度要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及分工細則,有嚴格的考核辦法和獎懲制度,但實訓基地管理要以教學作為最終目標。在實訓教學中,對指導教師的也制定指導規范,明確每個教學人員的崗位職責,使得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對學生也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加強教學質量的過程控制管理。如按規定放置物品、操作時輕拿輕放等。特別是有危險性的操作時,做好教師先檢查以后再進行,還要自覺保持操作場所整潔,生活用品一律不得帶入生產區域等等。
對集產學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利用企業優勢,讓學生全程參與生產過程,從方案制訂、設備選型、物品采購、安裝調試等環節上全方位參與、全過程跟蹤,切實感受企業文化,參加企業管理,為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職業素質基礎。
對實訓設備管理利用,利用校園網來對實訓室相關設備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推行網絡預約,從網上可以及時了解設備運行狀態,及時發現設備故障,進行維修,這樣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也避免造成實訓設備的閑置。
(三)“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和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相比,很多內地的高職院校并沒有專任的高水平實訓教師,而只有少數的實驗管理員,目前從事實訓教學很多是專業教師,專業教師具備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踐動手能力上稍有不足,如何培養理論高實踐強的“雙師型”教師呢?
如我院開展的教師“四個一工程”,主要指每位教師主講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精通一項專業技能,負責該技能實訓的相關建設;聯系本行業的相關企業,交一個行業企業界的朋友,定期去企業實習;承擔一項科研課題,為企業解決技術問題;請一線的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來指導學生實訓,傳授實踐知識與寶貴經驗等。這樣使專業教師得到鍛煉和培養,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了教師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三、結語
可以看出,實訓基地由最初單純的實訓教學過程實施的實踐訓練場所,逐步發展為培養高職教育人才的實踐教學、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基地,并包含有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如何建設、管理、利用好實訓基地,發揮實訓基地在高職教學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各個院校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內容,同時對高職教育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 嚴岱年.工程教育的創新奇葩[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2 祝戰斌,張坐省. 借鑒香港理工大學“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提升“校企合作”水平[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