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論文
時間:2023-03-16 16:00: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學過程僵化,不利于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傳統教學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通篇講授,輔之以習題,呈現出一種“老師說,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老師考,學生背”的枯燥教學模式,令學生和老師感到倦怠,學習效果不佳。高級財務會計內容相對難理解,學生往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只能勉強跟上教師進度,基本沒有時間思考,幾乎很少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相關內容。
(二)考核方式一刀切,不利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全面考量。現有的高財課程的考核模式只注重學生對課本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受限于及格率的限制,不能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情況,大部分學校的高財課程的考核由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其中卷面成績考核范圍有限,學生通常在考前已經進行了針對性的復習,平時成績基本上是對學生平時表現的一種體現。這種綜合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的備考狀態,體現不出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優劣,因此需要在考核方式上尋求更大突破。
(三)學習渠道單一,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大多數教師對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仍然是講授為主,學生一旦在課堂上有沒有理解透徹的知識點很難百分百還原老師講課的過程。隨著計算機和手機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在課余利用計算機和手機輔助學習,在其他學科以及會計學的部分課程中已經出現相關的學習軟件和模擬考試軟件,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這種方式也可以為本課程借鑒。但是目前學校幾乎沒有完全針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進行開發的教學軟件,市場應用軟件也幾乎空白。
二、完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立體化教學的思路
(一)立體化的教學過程。一是對每個知識點都要設計案例,通過案例導入新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前有具體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向往。對案例的設計要注意發散性和開放性,充分鼓勵學生思考問題而不是對問題進行對錯的判斷。例如,高財課程中外幣折算這一章通常是開篇章節,這一章內容講授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后續的學習熱情,而傳統的講授+練習十分枯燥,效果不好。可以引入相關案例,比如出國旅游或留學,匯率變動導致成本變動等等,簡單而生活化的案例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教學過程可以進行情境模擬。高級財務會計雖然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但相關理論可以在設計好的情境中模擬進行,更能充分吸收理論知識。例如,破產清算這部分內容,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別扮演企業清算中的股東、債務人、債權人、職工等相關角色,在模擬情境中掌握本章內容。三是多媒體的運用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這里的多媒體教學指的不僅僅是將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PPT的文字,而是將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文字、聲音,視頻等多種豐富內容的課件形式,甚至是能夠開發出師生、形成互動的專門服務于高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的軟件,增強學生學習的渠道和興趣。四是再好的學習方式離不開認真與勤勉,充分的備課,嚴格的督促,是任何教學方法中基礎和保障。
(二)立體化的考核過程。多年筆者一直在力求顛覆現有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考試形式,力求一種全新的、能真正反映學生掌握層次的考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實踐+論文+平時+卷面”的綜合考查方式,各部分分別占學生期末總成績的25%。一是調查問卷+專題論文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在大三開設高級財務會計這門課,大三的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會計專業課的課程體系,也即將面臨著畢業論文寫作和就業的問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訪企業,基于高財的主要研究內容,涉及調查問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形成課程論文,為畢業論文設計做好前期工作,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平時成績的考核。具體方法是: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約5人,每組設置一名負責人。每個專題講完之后,布置相關任務,并在規定時間進行上交。教師對每組上交成果進行評定給出小組的平時分,然后由小組負責人根據小組成員在小組任務中的貢獻度給出高低不等的成績,這樣,既避免了教師在不了解每個學生平時表現的基礎上給平時分的盲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任何實踐能力的獲得與提高都以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因此,傳統的卷面考核方式也必不可少,為避免出現“老師考什么,學生背什么”和考前學生突擊復習的現象,建議減少題量,試卷多樣性,考查內容具有代表性。
(三)立體化的學習渠道。建議專業間協同合作,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幫助,建立起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高校長期從事高級財務會計教學的優秀教師們可以在該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將教學大綱、教案、習題集、試題集、實驗指導、課件、授課錄像上傳供學生學習下載各類資源。進而開發出更簡便的手機APP,實現隨時隨地學習,考試。當然,一門課程的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是靠某一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靠的是堅持和合作,探索出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專業化、實踐化、信息化、市場化的新思路。
作者:王娜 劉紅 單位:江西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蔣衛東.導向式教學法在高級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05,12:72~73
【關鍵詞】 工科院校; 高級財務會計; 精品課程; 教學創新
一、引言
自2005年起,部分名牌工科院校在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又開始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重點建設《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3門會計學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孫濤,2007)。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既是一項教改的創新,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對于促進會計學專業的教學創新和教學相長、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會計學專業研究團體的形成、規范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逐步構建會計學專業教學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使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取得成效,《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是關鍵,而在《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學創新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以及教學管理(主要是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如何圍繞《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目標進行教學創新,值得探究。
二、教學創新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隊伍創新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關系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和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項根本性、長期性的戰略任務。但由于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教師隊伍基礎較為薄弱,具有高學歷及出國進修訪問經歷的教師人數較少,教師隊伍整體結構、科研能力、教學團隊、科研團隊等方面的現狀與建設特色鮮明的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的奮斗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從發展戰略的高度,不斷進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隊伍創新。
(二)教學內容創新
教學內容的創新是多方面的,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除增強理論知識和能力外,還必須要加強對學生會計技能的訓練,因此,教學內容的創新表現在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理論上的內容創新取決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性質,《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性質特殊,既有邊沿性的內容也有前瞻性的內容,所以,《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理論內容應在兼顧傳統與現代的基礎上不斷與時俱進。實踐上的內容創新,既要注重傳統的特殊會計業務的實踐創新,也要注重新型會計業務的實踐創新,既要注重基本動手能力的訓練,也要注重操作能力提升訓練。《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不能流于形式,應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根據教學需要和效果進行創新,充分發揮會計學專業教師的學術水平。
(三)教學方法創新
《高級財務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能性都很強的課程。但是,在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會計專業教學方法中,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比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著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劉梅娟,2007)。為了實現新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四)教材創新
目前《高級財務會計》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所有版本的內容和體系都差不多,嚴重制約著教材選用和教學內容創新。教材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引擎,因此,《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要從教材創新和建設開始。《高級財務會計》教材急需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與時俱進,反映會計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止內容新穎,而且體系也要有所創新;二是本教材不同于專著,它要把基本概念交代清楚,說理要透徹,系統性要強;三是本教材要擺正在會計學專業課程群中的位置,處理好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關系,把相關內容銜接得好,而且篇幅適當。
(五)教學評價創新
1.課程考核評價制度創新
長期以來,工科院校對學生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的最主要方法是卷面考試,主要根據考試卷面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考試一般在課程結束后或期末集中進行,教師先出一些復習提綱,大部分學生都是臨時突擊,死記硬背教師所提示的復習重點。這樣的考核評價當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業好壞,雖然這對促進學生刻苦學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從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出發,工科院校應創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制度。
2.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創新
對任課教師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的提高,現行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評價模式,是泰勒的目標導向評價模式,以結果評價和定性評價為主,只重視教師勞動結果的評價,而忽視教師教學的具體過程;只重視教師過去教學行為的評價,著眼于教師個人的工作表現,特別是教師在評價之前的工作表現,而忽視教師未來的發展能力;只重視評價的管理與獎懲功能(教師評價的結果往往作為領導決定獎勵和晉升職稱等的依據),而忽視評價的導向、激勵和改進功能。
三、教學創新的主要對策
《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教學創新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需要結合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從我國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可以采取以下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一)選配優秀任課教師
任課教師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既然已經認識到了《高級財務會計》主干課程在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須要把最優秀的教師選配承擔主干課程的講授。由于會計是一種職業,講授人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選配任課教師時應充分考慮其實踐能力。
加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王榮娟等,2008),優化課程團隊的雙師結構,形成一支既熟悉企業財務會計最新動態,又能把握會計準則發展方向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師資隊伍,以提高《高級財務會計》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具體措施有:一是鼓勵教師參加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并取得資格證書;二是建立兼職教師隊伍,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高級會計人員做兼職教授。
(二)不斷更新課程內容
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的帶領下,應緊跟時代形勢及專業發展,及時吸收會計學專業前沿知識,進行課程內容更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理論性教學內容應以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為基礎,緊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發展動向,將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有效地滲透到該課程的教學中(李莉,2009),把最新的知識內容、最前沿內容講述給學生,使《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理論性教學內容常變常新,常講常新。
《高級財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理論性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外,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創新也是本課程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本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創新的目標應是不斷提高學生的會計實際操作能力和會計工作崗位適應能力。比如,創新母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編制實驗內容,在合并范圍只有一個子公司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子公司,或者增加一個子公司的子公司,或者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相融合,增加投資核算的內容等等,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合并財務報表編制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
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基礎,運用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課堂討論、模擬實驗等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方法,以達到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方法互補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有效措施有。
1.改進課堂講授方式
盡管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有多種,但課堂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保證信息的充分傳遞。同時,課堂講授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濃縮課程精華,突出重點難點。所以,課堂講授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環節。因此,《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仍是課堂講授。但是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式教學方法,每一節課內容都是教師從頭講到末,不容學生半點思考就將答案全盤托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適應《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要求,基于《高級財務會計》研究型課程的特點,應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基礎上,輔之以“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蔣衛東,2005)。將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啟發式教學,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來掌握新知識;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已有的課程群知識逐漸融合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學習中,達到課程群的知識相互融通。
2.實施案例教學
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多種渠道,其中將案例教學融入專業教學中是一種有效途徑。案例教學的實戰性特征適應了《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復雜、研究性強等特點(李江萍,2007)。案例教學的方式也有多種,一種是讓學生先掌握相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剖析;另一種是教師先通過案例介紹把問題引出,從解決這些問題的需要出發,一一講授相關教學內容。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一方面應把多個專業知識點融會于一個案例之中,注重提高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另一方面,應借助不斷涌現的上市公司會計業務案例,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啟示,使他們考慮問題時不囿于教材和現行的會計準則和制度,而是獨立思考解決方案,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3.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合并財務報表部分,常因其內容多、合并對象之間關系復雜、會計處理的工作量大而成為《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難點,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方式,將復雜的關系及過程圖示,既有利于學生掌握也有效節省時間。在外幣業務會計部分,將匯率變化的形式和種類及其影響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既便于學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
4.組織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近年來針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創新的一種舉措,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緊密教學溝通、強化師生交流,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生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具有應用性的特點,涉及的問題均是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實務中的熱點問題,通過課堂討論,為學生搭建一個關注、參與專業熱點的平臺。選擇最具現實意義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現實問題,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積累,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探討問題的熱情、提高語言表達、觀點表述以及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5.模擬實驗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1)手工《高級財務會計》模擬操作。讓學生在實驗室手工完成《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實驗的全過程,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企業特殊業務會計核算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2)會計電算化操作。將手工會計模擬操作轉換成網上模擬實驗操作。通過實驗,學生有了比較,進一步掌握了特殊業務會計電算化操作的過程和原理。(3)加強社會實踐環節。與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建立穩定的合作共建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到這些單位實習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方法、金融工具會計核算方法、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等特殊會計業務。(4)重點投資建設軟硬件設施先進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及時更新教學軟硬件設施,保持實踐性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先進性,訓練和強化學生特殊會計業務操作技能。(5)整合課程設計、互聯網實戰、課程輔助教學平臺、社會實踐平臺和歷屆會計學專業優秀畢業生創業案例調研等多種教學手段,搭建實踐性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特殊會計業務操作能力。
(四)建設精品教材
《高級財務會計》精品教材是充分反映課程建設與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能全面準確地闡述本學科先進理論與概念,充分吸收本學科國內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學系統地歸納本學科知識點的相互聯系與發展規律,反映區域和學校特點,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符合教學規律和認知規律,注重素質教育,具有啟發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應優先建設《高級財務會計》精品教材,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同時應積極開發多媒體立體化教材,構建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精品教材網絡平臺,實現精品教材資源共知、共建、共享。
(五)優化教學評價
優化教學評價,在評價功能上由過去注重甄別和選拔轉向注重激勵和發展,在評價標準上更加人性化、彈性化,在評價主體上更加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參與,而且學生的自我評價往往更重要。
1.創新課程考核評價形式
以筆試為主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方式束縛了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改變這種現象,在《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中,應逐步改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方式,把筆試成績和平時作業、實習和實驗過程中的成績、創新性表現等各方面的成績綜合在一起,根據學生各方面的表現確定最后的課程成績。同時,對筆試考試的方式和內容也應進行創新,形式上主要是改變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適當選用開卷考試、案例分析、課程論文等多種方式。在內容上主要是在理論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實務性內容以及可發揮性內容,同時在考試內容的選取上,采用試題庫的方式,采取隨機的方式從試題庫中選擇考試內容,以體現考試的公平性。對品學兼優,通過注冊會計師、注冊內部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實行相應課程免修、免試制度。總而言之,使《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2.改進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制度
對任課教師實施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評價工作應根據各工科院校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從評價的要求來看,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應包括學生的評價、同行教師的評價、督學的評價、領導的評價和綜合評價,要綜合各方面的評價結果,得出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評價結論,使評價工作有利于任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結論
精品課程是高校課程中的精華,強調以信息化為手段,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孫春軍,2008)。因此,《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不僅僅是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教學與管理,將相關教學大綱、教案、習題集、試題集、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教學資料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而且還是包括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管理等在內的一個系統工程。工科院校《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教學創新,應緊扣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步伐,在不斷進行總結和調整的基礎上,逐漸探索適合會計學專業《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從而最終實現《高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奇杰.《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創新――任務型教學[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0):248-250.
[2] 孫濤.會計學精品課程群建設中的教學改革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75-77.
[3] 劉梅娟.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下),2007(12):60-61.
[4] 王榮娟,樊偉,劉智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與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9):152,101.
[5] 李莉.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下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123-125.
[6] 蔣衛東.導向式教學法在高級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綜合),2005(30):72-73.
[7] 李江萍.案例教學法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10):53-55.
[8] 孫春軍.應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11):149-150.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 課程模式 課程改革 人才培養
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現狀
(一)內容多、難度大、課時少
《中級財務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是屬于特定會計主體一般的經濟業務,涵蓋了企業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財務會計的基本要素都要一一核算,進而編制通用的財務報表,還要對會計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進行處理,其中涉及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企業具體會計準則》中的23項,基本概括了企業會計核算實務中日常業務的主要內容&所以,該課程的內容豐富,教材的篇幅也很大,甚至有些學生光見到教材就望而生畏了。《中級財務會計》以最復雜的制造業為背景,以股份制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為樣本,闡述與之相關的經濟業務。從以往的教學反饋來看,學生普遍反映該門課程難度很大,很難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對通過其中股份制企業的對外投資、債務重組、借款費用資本化、應付債券、所得稅會計、會計調整、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更是難以把握。然而《中級財務會計》的講授課時又是少之甚少。
(二)知識變化更新快
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會計制度的完善及具體準則的陸續頒布,使《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內容處在不斷的完善和調整之中。《中級財務會計》所涉及到的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及修改聯系密切。眾所周知,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不斷深入發展,作為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也經歷了多次變革,一直到現在,還在不斷的修訂和補充。作為跟企業財會工作最密切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當然也會緊跟最新會計準則的步伐,不斷更新,不斷調整,從而體現了變化快的特點。
(三)實操實用性強
《中級財務會計》以財務會計理論為指導,注重培養學生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監督的實際操作能力,強調學以致用,是技術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根據對已畢業的財務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學生的調查反饋來看,普遍反映《中級財務會計》對財會工作幫助非常大,日常會計工作的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核算方法及處理程序跟《中級財務會計》講授的內容基本一致,這說明這門課程實踐性強,對學生未來從事財會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在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相關課程的界定與銜接。一般來說,通常業務的會計處理作為《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特殊行業與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作為《高級財務會計》的內容。但是,由于經濟業務通用性的特點,使有些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很難明確歸屬。例如,所得稅和有關事項等業務的核算屬于《中級財務會計》還是《高級財務會計》的內容,就很難界定清楚。這就導致了課程之間存在較多重復和有些內容的遺漏。因此,如何合理界定中級與高級財務會計的內容以及如何處理兩者在教學計劃中的關系等,都是必須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2)《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的缺陷及問題。《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結構體系缺乏理論依據和邏輯性,給學生的感覺只能是拼揍式的結構;二是會計處理程序既考慮國際慣例,也要照顧到國內的實際情況,不可避免地出現會計方法的銜接及程序處理問題;三是國內具體準則的不斷出臺,使教材內容體系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四是教材中的案例局限于章節內容,缺乏系統性,提出問題過于單一及理想化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現有教材存在的局限性。
(3)教學方式單一、學生主動性低。目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中心是緊緊圍繞理論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要位置,這樣的模式往往造成老師照本宣科,學生形成定勢思維、僵化思維,沒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
(4)《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形式固化。目前財務會計課程的考核成績由平時與期末兩部分組成,其權重一般是三七或二八比例。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是作業記錄和課堂發言。由于每次作業的統一性與單一性,教師無法檢測學生作業的獨立性及質量,再加上課堂發言的機會偏少,不可能全面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樣的平時成績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期末考試雖然比較綜合,但是,傳統的題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試題庫的試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教材或上課內容完全吻合。因此,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只能部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對學生能力與知識面的考核顯得不足。近年來,財務會計課程考試不及格率明顯上升,除了學生本身因素以外,也說明現階段單一的考試方式已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三、《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建議
(一)明確《中級財務會計》與《高級財務會計》的合理界定
筆者認為財務會計的目的是對外提供會計信息,會計信息也是稅收的主要依據,所得稅會計就是從稅法的角度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后計算應稅所得的,因此,所得稅會計應作為中級財務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陸續頒布的具體準則筆者認為,中級財務會計六要素與會計報表的結構體系不變,如果已頒布具體準則的內容可以與六要素與會計報表融合的,則劃為中級財務會計的范圍,而對于不能恰當地與會計要素融合的具體準則可以歸為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理應歸入“高級財務會計”的內容。比如,租賃、或有事項、債務重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非貨易、關聯方關系及其披露、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與會計差錯更正等具體準則可以作為單獨內容列示。對于以后既將出臺的具體準則仍然按照這一原則劃分,這樣,“高級財務會計”才能真正體現其特殊地位。
(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理念
傳統高等會計教育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滿堂灌”教學,基本特點是“教師滔滔絕地的講,學生默默無言的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角,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扮演著聽眾角色,處于被動地位,只能進行機械被動式的知識吸收。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氣氛沉悶,學生應變能力差,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能動性,壓抑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多向發散。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最多也只是記憶的高手,而不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但在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乏雙向交流與互動作用,教師無法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主觀要求,也就無法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活動完全處于盲目、放任狀態。教師的這種單向性的知識傳播角色已不能適應現代會計工作的要求,這種做法必須得到根本性矯正。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教學方式,推行案例教學
案例法是它是對傳統會計教學方法的一種重要補充,會計案例教學法就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與理財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與理財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目前在世界各地也早已受到歡迎。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學法,但是由于舊的傳統思想觀念和舊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落后,會計案例教學一直處于會計教學的薄弱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強化案例教學。
(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及網絡資源展開教學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的各種方法,它是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避免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聲音、圖像的結合,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氣氛活躍,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目前,雖然有的教師也都開始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但更多的只是將黑板和講稿換成了投影,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擴大現代化教學的范圍,,提高現代化教學的質量。
一、財務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一)教學理念偏重技術性 對會計工作“記賬、算賬、報賬”的認識,深刻影響著財務會計類課程的教學理念,表現在課堂中老師不厭其煩地強調“借貸”方向、具體交易或事項計算的準確性,而忽略經濟業務的人文特征,結果是會計成為數字游戲,而會計人員則給人以只認錢不認人的形象。實際上,這是對會計本質的扭曲,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在注重其技術性教學的過程中,應突出其人文的一面,將其作為重要的溝通手段,使學生走上崗位后能用這一工具做好利益報告與分配。
(二)教學內容偏于核算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制度的規則導向形成了財務會計類課程教學中重視具體規則下的核算講解,而忽視原則導向下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結果是會計人員形成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會計傳統,這已不能適應日趨復雜的動態環境,并且2006年版的《企業會計準則》已彰顯了我國會計準則的原則導向。隨著我國準則國際趨同乃至等效步伐加快,核算導向的教學注定疲于應對準則的變化,難以融入開拓性內容,教給學生的不是過時的內容就是無用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過于機械 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目前財務會計類課程教學中也有案例教學、多媒體以及綜合實訓等多種方法的使用,但難以做到內容與方法的完美結合,表現如下:案例選取隨意,不具有代表性,分析不全面、不系統;多媒體的運用基本是傳統板書內容的電子化;同時,綜合實訓也只是教材基本業務的重現,公認經典的綜合實驗ERP,雖然能實現角色的模擬,但其中對財務會計的運用僅限于初級。這些方法的機械運用,難以起到系統提升執業能力的目的。
二、執業能力導向的教學模式
(一)主要教學理念 執業能力導向的教學,應以財務會計學的人文屬性為出發點,考慮其與經濟環境的關系,貫徹以下教學理念:(1)滲透人文關懷。會計作為一項管理活動,要在與不同的人交往中開展,而人的精神需求要通過人文關懷滿足,這決定了會計絕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應充滿人文關懷。為此,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從社會性的角度理解會計理論,通過鮮活的案例潛移默化嵌入會計職業道德要求;同時,在教學中,突出會計學的人文理念,能將單調、沉悶的知識與學生周邊的生活結合起來,讓財務會計課堂生動活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會計思維。(2)培養整體宏觀思維。為企業服務定位,人們將會計長期限定在微觀計量的狹隘視野內,較少關注會計的宏觀即社會性影響。值得欣慰的是,人們通過對經濟或社會危機中會計角色的反思,逐漸意識到會計“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一國經濟乃至全球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順應這一要求,會計教學中應擺脫借貸的狹隘視野,突出以財務報告為中心的整體觀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關注財務會計與宏觀經濟環境的互動關系,深化理解財務會計的技術性與經濟后果本質。(3)突出職業判斷能力。會計的應計基礎與“原則導向”準則決定了會計處理中存在大量的判斷空間,在許多情況下并不存在唯一正確的答案,需要在多種答案中選定最能真實刻畫交易實質的結果。這樣,會計行業就需要越來越多掌握經濟學概念、并愿意依據充足理由做出判斷的人。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應以提升職業判斷能力為中心。
(二)教學內容 經濟環境的變化催生新的交易或事項,這是推動財務會計發展的動力。傳播會計知識的教學過程只有涵蓋基本理論和技能并具有開放性,才能適應需求。(1)教材內容。教材在財務會計類課程的教學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為能提升學生執業能力,理論內容安排應按課程設置從初級、中級到高級體現由淺入深的過程;基本技能則應通過不同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實例的反復講解,讓學生熟練掌握。具體內容的取舍方面,主體內容應滿足一般企業日常業務核算需要,配套習題或案例更貼近上市公司實際,可以具體上市公司的年報為資料,加工整理成案例性題目,給學生以情景式感受,同時增加開放性題目,提升學生分析、表達、交際能力。此外,通過教材后附補充閱讀資料的方式,擴充學生知識面。(2)授課內容。“原則導向”決定了會計執業能力不僅僅局限于規則執行,還應向前拓展到理解準則制定的背景及依據,向后延伸至比較不同處理方法的微觀與宏觀經濟后果,這就要求教學中通過具體事例或案例強化理論教學,讓學生對會計理論有一個由淺入深理解、掌握的過程。具體授課中,應擺脫財務會計教材固有內容的束縛,將其內容細分為學生自學內容、必講內容和擴展知識,劃分原則是:實務中成熟的做法、教材論述清楚的作為自學部分;處理難度大、具有全面性影響的內容應必講;教材沒有、實務中常出現的情況,指導學生擴充學習。自學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上臺講的方式,檢驗學習情況,對于理解不準確的方面,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補充;必講內容則應選擇典型實例或案例系統、全面闡述;擴展知識則由老師課堂上提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最新閱讀資料,讓學生分析、歸納,讓其進行角色模擬,分析要求披露的與會計政策選擇和與對資產或負債金額估計風險有關的重要假設,及不同方法的潛在影響。(3)教學網站。教學網站打破了教室的局限,老師與學生交互式答疑,為延伸課堂內容提供平臺,使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更具開放性,便于及時反映最新動態,并使其成為在校生與已畢業校友交流的渠道,一方面,進一步挖掘校友資源,另一方面,為在校學生提供了解現實經濟生活的窗口。為實現這一目的,除應充實基本網絡資源,包括教學計劃、教案、多媒體課件等外,還應突出該平臺的交互功能,即提供網站答疑、下載課件、提交作業等接口,以實現網絡互動教學。同時,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提供優質資源的外部鏈接,讓學生容易實現與校友、國內外知名高校及大型企業的交流,動態理解財務會計知識。
(三)教學方法 恰當教學方法的選用,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根據具體內容選取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從而達到提升執業能力的目的。(1)情境導入與興趣驅動教學法。該法以學生熟知的現實問題設置情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在興趣驅動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有關知識,并從中感到樂趣。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更有利于引導學生發現現實中的專業問題,并通過興趣激發帶動其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連接。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會計基本理論以及基本處理程序等比較枯燥內容的教學。(2)案例驅動教學法。該法以案例為素材,在老師指導下,通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其創造性思維,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上市公司的實際案例是財務會計理論的具體運用,由此成為學生了解會計實務的有效途徑。為培養學生整體、系統觀念,可以從《初級會計學》講授開始,引導學生持續跟蹤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多渠道收集有關資料,根據其所學知識,逐層深入開展案例分析,從最初看懂報表、分析特殊報表項目處理方法到能結合信息披露分析股價變動的影響因素,通過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所追蹤公司的實際表現分析,最終形成整體理念,理解會計政策選擇與宏觀經濟環境關系,也為畢業論文撰寫積累翔實資料,同時也能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能力。(3)分層教學法。由于興趣以及畢業后就業意向不同,學生對財務會計類知識的需求也有差異,有些學生可能會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學習,而有些學生則會偏向于發展科研能力。針對這種差異化需求,在有些課程實行分層教學,通過對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分層,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的同時,又能有所專長。該方法應用于高年級階段,在學生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和程序的基礎上,通過組建有關興趣小組開展有關專題的第二課堂,并請理論和實務方面的專家給予指導。
三、執業能力導向教學模式的預期效果
(一)整體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程序 從教學內容到方式的改革,將使學生知識面更廣,思路更開闊,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網絡資源庫中協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使學習過程生動而豐富的環境,有利于維持學生的興趣,通過協作學習,使學生對教材產生深層的認識,獲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多媒體網絡使課堂教學空間變得無限,可以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索的知識建構者,這必將推動學生深入理解財務會計的基本程序。
(二)理解財務會計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關系 財務會計教學只有放到資本市場環境中進行,才能起到提升會計人才的作用,資本市場瞬息萬變,而以時間為主題的網頁能方便、快捷地向學生提供該方面的信息,以此為教學素材,可以讓學生形成動態理解財務會計與資本市場互動關系的習慣,從而逐步鍛煉宏觀思維。處理具體問題時,可結合網絡提供的資料、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角色模擬,提高其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具備持續學習能力 執業能力導向教學模式中注重興趣的培養、啟發式方法的運用、理論的逐步滲透等,這一方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其開放性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使學生形成持續學習能力,從而拓展執業能力。
[本文系黃河科技學院2012年教學模式改革“執業能力導向的財務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M2012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關鍵詞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當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為了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會計人才,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已進行了多年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然而,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至今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教學模式陳舊。目前很多高校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內容理論灌輸多,實踐技能鍛煉少。由于課時少,內容多,很多教師害帕因分析案例占用時間而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只好采取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的形式,其結果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難以提高。
(3)教學手段單一。傳統教學手段是“一張嘴,一支粉筆”,沒有新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枯操無味、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很難保證。
(4)考核方法不科學。傳統考試大多采取閉卷考試,試題考背功的多,考分析應用的少,學生只靠幾天死記硬背,就可取得好的成績,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師忙于應付繁多的教學內容,導致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地組織教學,這既不利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內容的更新,更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僅培養了他們的記憶能力,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 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2.1 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與學是一種雙向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兩者的有效結合體現出教學過程的內在必然聯系。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的主導作用,著重是啟發、引導,在講課時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在課堂討論中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教師應當既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教學資源的整合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創造精神、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起來,構建以學生主動探索為中心,以師生互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
2.2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理論教學比較抽象,學生難以在課堂上形成直觀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運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
(1)應用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將傳統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啟發思維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在啟式教學的實施中,首先要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發揮組織和引導、啟發作用。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對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設計,精心安排。按照該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理論部分以“必須、夠用”為度,把教材中的重點進行整理,課堂上以多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總結,而不是先告訴結果。每一節課都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入案例教學。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操作性積強的課程,在給學生講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理論聯系實際,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應該是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一大特色。筆者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大量應用案例教學,課前廣泛查閱資料,收集與講課內容相關的案例,上課時在講完有關知識后結合教材理論知識,先給學生案例,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指導學生研究案例,通過討論,促使學生思考,然后自由發言,讓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自由地探討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融啟發式、互動式、探索式的教學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交流與溝通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變板書為課件教學,通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設施,在教師主導下,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學生易于接受,同時節省板書時間。特別是課件教學信息量大,能使高深的問題通俗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加大傳授知識的容量和信息量,從而增長學生的知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2.3 建立科學的成績考核制度
傳統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和期末兩部分組成,一般各占二八或三七。平時成績主要根據是:出勤率、作業成績、課堂討論確定。這種傳統的成績考核制度存在多種缺陷,特別是期末試卷多為死記硬背的內容,實踐性、分析性的試題都要加以回避,結果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為此,傳統的考核制度必須改革。筆者認為該課程考核應采用多種形式:一是實行考教分離制度,任課教師只負責講授課程,試卷應由教研室統一命題,建立試題庫,用計算機隨機抽取試卷,考后由教研室統一評卷,營造公平環境。二是開卷和閉卷相結合。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內容采用閉卷考核,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應通過選題、查閱資料、 撰寫課程論文加以考核。三是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因為期末一張試卷難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所以必須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
2.4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給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實踐操作能力,包括網絡操作能力,會計軟件運用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接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內容也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教學改革研究是永無止境的,任課教師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田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商業會計,2013(3).
應用型本科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層次教育。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高等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科院校依據招生層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層次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據自己院校的特點提出了以應用型作為學生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即:以培養的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需要、是否受到社會歡迎為衡量辦學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作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課程的設計應充分體現出應用型的特點。
一、會計實踐課程設計的原則
會計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是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它不僅有助于會計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會計學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實習可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作為會計課程實踐性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也是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際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會計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綜合性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會計實踐課程應按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會計專業的學科結構和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等重新設計,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體現應用型的特點。
(一)體現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通常表述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面向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第一線,從事會計管理與核算領域工作,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心理學專業基本知識、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會計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上、課程的內容上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以達到培養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二)體現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
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主要由會計學專業課程構成,而會計學專業課程是由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部分構成。其中: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構筑會計學專業理論框架、提供會計學專業技能和方法的經濟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指涵蓋系統的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的有關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中、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等;會計專業選修課程是上述兩者之外的會計學其他有關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學、預算會計、戰略管理、稅收會計等。會計學專業課程的設置直接反映了會計學科建設的完善程度、會計理論框架的系統性程度,最終影響會計學專業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技能。因此,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一定要體現會計學科的知識結構,要確保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踐教學真正起到會計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體現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層次的要求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實踐課程內容不能一層不變,應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內容,培養能適應國際國內會計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
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要滿足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要求,建立會計實踐課程體系要在會計理論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進行。
(一)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
由于會計學科知識更新的加快和實際情況的千變萬化,會計專業畢業生只有既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會計專業的實踐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因此,在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1.在強調實踐教學的內容的同時不能忽略會計理論的教學;2.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在制定課程規劃、教學計劃時,應將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
(二)建立多學科和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
1.建立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會計實踐課程不再設置過去的一門會計試驗課程,而是取代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能力訓練課程和審計學、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案例分析實踐課程。2.建立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建立包括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
三、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
科學、合理地設計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會計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應采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綜合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一)設計單項實踐課程內容
單項實踐課程內容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內容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比如,會計學基礎試驗,在《會計學基礎》課程學習完之后,安排2周時間的單項實踐。其內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審核和傳遞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更改錯賬,編制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實踐內容。其目的是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很好地結合,使學生對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設計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
會計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可采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安排2~3周的時間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三)校內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在完成《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的學習之后,應先安排3~4周的時間讓學生帶著任務到企業,重點實習、掌握《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內容,目的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然后回到實驗室,安排1周的時間,利用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模擬資料和實驗結果,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指出該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管理會計的知識,提出管理建議。
(四)畢業設計環節的內容設計
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以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以調查報告或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管理、審計等的具體問題或者具體設計某企業的會計制度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會計實踐課程教材的設計
應用型本科教材建設應當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市場上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許多應用型本科學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這些教材強調的是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內容。而且,教材的難度過深,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因此,筆者認為,設計一套適合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是當務之急。
(一)組織有教學經驗、直接從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師參與編寫體現應用型特點的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并配備相應的習題、實訓、案例教材。教材的內容應體現應用型本科的時代性,在編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從“總論”、“概念”、“論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議從“案例”入手,在章節的編排上要先易后難,這樣的教材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
(二)對輔助教材――習題、案例和實訓,應緊密結合實際,體現實際操作方法
選用有代表性、時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據實際情況可每年更新教材內容。
實踐教學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專業的教學計劃都有實踐教學這個環節。會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高校而言,優質的實踐教學能使其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對企業而言,可以減少用人成本,縮短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過程。(3)對學生個人而言,優質的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零距離就業”,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以至融會貫通。實踐教學對學生加深理解會計理論知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會計崗位涉及企業一些不愿公開的商業機密,受各單位財務部門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的限制,學校很難聯系到合適的實踐教學基地。同時,由于單個企業的經濟業務相對單一,學生很難接觸到不同企業不同類型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這就使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呈現出其自身的特殊性,也使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現行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一)從培養方案的制定來看
查閱眾多大學財經及管理類專業的培養方案,筆者發現,其中90%以上的學校經管類專業大四上學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專業課及相關選修課,下學期大多安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并且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的時間大多各為兩個月左右,且學分分值大體相同。筆者認為這樣的培養方案設計值得商榷。1.會計專業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對等。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大學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而我們的培養方案卻未能與時俱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培養的絕大部分是應用型人才,而不是科學研究人才。換句話說,會計專業的培養方案就是要適應大多數學生要進入企業實際會計崗位工作的要求。限于知識和閱歷,對實務操作要求極強的會計專業的本科生來說,要寫出有價值的論文來有很大難度。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到處粘貼、復制論文,批量生產垃圾文章,教師再耗掉大量的時間去批改這些論文其意義值得商榷。而畢業實習則不同,學生從書本上學到的會計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并加以消化,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更重要的是,它是培養學生實際生存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說,對于絕大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畢業論文的價值和畢業實習的價值完全不能相提并論。鑒于此,筆者認為,不同的專業,情況不同,就會計專業而言,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讓位于會計的實踐教學。2.對所有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采用一刀切的培養方案是否合理。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目前對所有經管類專業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顧會計專業的特點,安排完全對等的時間長度和學分分值,顯然是不合理的。就一般情況而言,我們的培養方案共性的東西太多,個性的東西太少,忽視了不同專業之間的不同特點。注重細節應是做好一切工作最可貴的品質。特別是對實務操作要求極強的會計專業而言,不注重細節、不突出其實際操作特點的培養方案,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3.時期長度的設計。各高校會計專業培養方案大多把畢業實習的時間集中在第四學年第八學期的兩個月,而且,平時各門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也基本上都是以教師面授為主,學生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實務,更談不上親自動手操作,這樣的模式設計及時間安排顯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國外一些知名大學會計專業的實習時間一般為一年。那么,哪一種時間設計更合理呢?更符合這門學科的內在特點呢?筆者認為:綜合考慮會計各專業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應該將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即partA:會計基本原則的理解、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的運用、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分析、企業稅收的計算與申報及各種常用會計軟件的使用。這個部分要達到較好的效果,需要耗時3個月左右。第二部分即partB:讓學生全面接觸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的各種不同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并進行實務處理,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優勢。行業不同、類型不同的企業,其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工業企業的成本計算,外貿企業的外匯業務,金融企業的核心業務、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如何核算,以及小企業的會計核算,等等。這個部分需要耗時5個月左右。第三部分即partC:在前面的基礎上進入綜合運用階段,包括對高級財務會計相關知識的應用,如合并會計報表的編制及管理會計相關軟件的應用,這個部分需要耗時1-2個月。加上寒暑假的時間,總的實踐教學的時間應在一年左右,才能夠完成整個實習過程并取得較好的效果。4.時間點的設計。從現有大多數學校的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來看,實踐教學的時間不僅短,而且安排的時點也不盡合理。不顧會計專業的特點,一刀切地和其他專業一樣都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這也是導致會計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根據會計專業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實習的三個部分應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進行才會有好的效果。比如partA適合安排在學完會計學原理及相關的背景知識課程,如宏微觀經濟學、財政與稅收、管理學、數學和一些基本技能課程如計算機、統計學及統計軟件應用等課程之后,具體可以安排在大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及相關課程學完后,學生應通過實務操作,來熟悉企業各種實際業務的處理,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核心業務的處理,開始partB的實習過程,以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要求,這部分最好安排在大四,可以利用大三的暑假;全面了解這些內容之后,再進入管理會計及高級財務會計的學習,高級財務會計的內容理解是建立在全面掌握并充分理解所有相關會計知識并融會貫通的基礎之上的,最后開始partC即最后的綜合應用階段的實習,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與分析的能力,這部分時間最好安排在畢業前夕。經過這樣一個完整的程序之后,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一般能達到上崗要求,獨自進行會計核算的所有程序。所以,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應該是分階段、分內容、在不同時點上進行才更科學、更合理。要改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首先,必須從制度的設計上開始做起。
(二)從指導教師和實習地點的選擇來看
鑒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會計專業的學生進入實體企業實習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了維持企業的工作秩序,企業很多業務都不會交給學生去進行賬務處理的實際操作,學生很難學到東西,實習也就形同虛設。就算企業相關方面都很配合,由于單個企業經濟業務的局限性,學生也很難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的特殊業務。所以選擇實體企業作為實踐教學基地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地點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開展了實驗室的模擬實習,這種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實習的指導教師自然就成為專業課的任課教師。由于高校教師大多是出了校門進校門,除了書本知識之外也并沒有很多會計實務的經歷和經驗,因此,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會受到限制。從這一點上講,這一安排的科學性有待商榷。鑒于以上考慮,筆者認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最佳的實習地點應該是會計師事務所,最好是規模較大、業務量較多、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企業的名牌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會計師事務所有著較完備的實習生培養制度。指導教師也應該是具有豐富從業經驗和扎實理論知識的會計師事務所專業工作人員,如高級會計師或CPA。這樣的設計主要出于以下考慮:(1)學生可以從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業務中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企業的各種特殊的業務,提升自己的會計實務處理能力。而選擇特定的實體企業則受企業自身業務的限制,學生接觸到的業務不全面,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局限性。(2)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如高級會計師或CPA,往往以審視的眼光去審核企業對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而且是專業團隊在工作,他們所依據的處理方法和原則一般都是正確規范的,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此外,其豐富的實務經驗,可以對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處理加以正確引導,規避實體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采用不符合規范的甚至是錯誤的處理方法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保持對會計專業的敬畏感。所以,高校應該積極與當地或外地優質的品牌會計師事務所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專門開發這項業務,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筆者以為學生跟著專業人員在事務所里摸爬滾打大半年,很多實務技能會得到提升,就業以后能很快勝任工作。另外,根據實習的內容不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實習方式:partA部分根據內容可以通過學校的手工實驗室或機上操作的形式完成,由任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partB部分和partC部分,由于涉及不同行業的企業的各種實際業務處理和綜合分析實際問題,需要在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單位完成,指導教師可由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高級會計師或CPA擔任。
(三)從學生的選擇標準和階段實習目標的設定及考核方面來看
這一環節是最終的落腳點,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更有效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我們需要做好如下具體工作:1.設定選擇學生的標準。目前的現狀是學生人數過多,可做實習基地的會計師事務所太少,面對這種情況必須進行適當的安排,包括依次考慮一般會計師事務所、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公司等單位作為實習基地,同時對學生按成績進行安排。選擇成績比較好,比如成績在良好以上的、能力強的學生,去業務量大且復雜的會計師事務所,便于他們學到更多的東西;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可以去業務量較少、規模較小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公司。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較大的收獲,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引入了競爭機制,促使學生更勤奮地學習。2.不同階段的實踐教學要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要讓學生學有所獲,就必須對不同的實習階段設定不同的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目標所要求的內容,并進行相應的考核,教學效果無疑會提高。例如,對partA,應設立的目標大致為:學會做調整分錄;掌握編制會計報表的全過程;了解企業稅收的計算與申報等。3.實務技能考核。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參與實習的學生進行實務技能考核,當然,考核要以各個階段實習的具體目標為依據,把好提高教學效果的最后一道關。
三、國外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模式介紹與借鑒
在國外,很多高校的商學院或管理學院的會計專業一般與會計師事務所或者企業都建立比較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即所謂的“Co-operativeEdu-cation”。直接讓在校學生到事務所或企業帶薪實習,一般期限為一年,以期形成一定的會計實際工作能力。畢業的時候,這種帶“Co-operativeEduca-tion”的學生找工作時就非常有優勢,視同有實際工作經驗。所以,各個大學里有“Co-operativeEducation”的專業招生都很走俏,學生趨之若鶩,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能獲得這種機會,錄取的分數線也相對較高。加拿大很多名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大多采用這種形式。如西安大略大學、滑鐵盧大學、渥太華大學和溫莎大學等。各個大學的做法大體相同,本文以2014年渥太華大學Telfer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的“Co-operativeEducation”方案為例,介紹其實施方法及過程。
(一)渥太華的會計專業“Co-opera-
tiveEducation”方案的時間表從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渥太華大學的這種帶“Co-operativeEduca-tion”的會計專業學制是五年,實習的內容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即work1、work2和work3,按先后順序分別在第三學年的冬季、第四學年的冬季和夏季進行,由于加拿大冬季時間非常長,基本上沒有春季,所以,實際的實習時間超過一年,實踐教學完成后,第五年又回到學校學習,在新的認識基礎上學習難度更大、更復雜的高級財務會計知識。這種安排更合理、更科學,效果也會更好。
(二)目標設定方面
該計劃對每個不同的實習工作部分,都有明確的目標設定,以work1為例,目標分別為:創建小企業的會計報表;處理調整事項;準備初步的納稅申報;評估和解釋會計政策;將原始數據轉換成賬戶數據和會計報表數據等。可以看出,渥太華大學的會計專業“Co-operativeEducation”方案設立了非常具體的目標,使學生有目的地完成相應的實習任務,并為考核提供了依據。
(三)對學生的要求方面
1.對學生成績的要求。渥太華大學會計專業的合作教育計劃得到安大略省特許會計師協會、管理會計師協會和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認可,因此,每個學生12個月的實習時間可計入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為其就業提供優勢。這個合作教育計劃要求必須平均成績B以上的優秀學生才能參與這個合作教育計劃。這樣,限制了參與學生的人數,提升了效果。2.對學生背景知識及基礎技能的要求。該合作教育計劃規定:學生開始第一個工作學期之前必須對會計核算程序有較深的理解,并且熟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同時已經完成下列課程的學習,如宏、微觀經濟學、數學、會計學原理、統計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和管理會計、組織行為學、公司所得稅、審計學等。也就是說,必須在完成兩年半的學習之后才能開始work1的實習工作,因為這兩年的學習給了他們一個良好的學術背景,幫助他們順利地從事第一個工作學期的工作。以上這些細節設計上的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四、重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