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知網
維吾爾語言作為古老語言一直牽動著國內外的研究人員。雖然維吾爾語言沒有成為轟轟烈烈的研究熱點,但維吾爾語言的各個階段不同級的研究沒有停止過。從維吾爾語言在最近(2013-2015年)3年的國內外的研究情況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維吾爾語言國內外研究狀況
(一)國外研究狀況
在國外的維吾爾語言研究主要表現為維吾爾文古籍文獻方面。
在近幾年內,在德國、俄羅斯、荷蘭、瑞典、美國等國家有關學者對維吾爾文古籍文獻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觀察最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德國學者 Oliver Cruff帶頭,kyoko Maezono, Walfgang Lipp, Dorpalam Dorj, Goroochin Gerelmaa, Aysima Mirsultan, Reka Stuber, Byambajav Towshintogs, Xie yan Li整理的《五體清文鑒》中的滿語、藏語、蒙語、突厥語、漢語索引2013-2014年陸陸續續出版。
關于《玄奘傳》的第九卷,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艾代米爾(Hakan Aydemir)完成的《古代維吾爾語言第Ⅸ卷》(Aydemir 2013),作為哥廷根大學的博士論文提交的該論文,由兩冊組成的。第一冊由古代維吾爾語言《玄奘傳》的介紹、研究相關的問題、符號、參考文獻、換寫、轉寫、翻譯部分組成。第二冊由詳細的注釋、漢原文組成的,但沒提供索引。
德國美因茨大學的教授 Laszlo Karoly (伊斯蘭中世紀突厥文醫學文獻研究),2014年Brill出版社出版。該專題研究中Laszlo Karoly教授從文獻學角度來對比不同版本的三個文獻及其轉寫、注釋、英文翻譯、詞典、詞匯索引。此外教授2014年《Turcology and Linguistics》期刊上發表(突厥語伊斯蘭文獻中靈驗的祈禱詞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學研究所的研究員Abdurishid Yakup 教授(回鶻文佛教文獻及其翻譯研究),2015年德國出版。國內外合作艾爾肯?艾熱孜,Erhan Aydin文獻研究》,2014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國內研究狀況
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在語言學領域內進行了多層面、多視角的研究,使我國語言學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態勢。維吾爾語言在內的語言研究與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發生了密切的關系,通過梳理近三年(2013年-2015年)期間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已經從單純的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面向了一個綜合的研究領域。近年來,一些綜合性學術刊物上可以找到具有一定體系性和動態性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論文。
在本文中,以近三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項情況和在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刊載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主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試圖發現當前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現狀和特點。可以相信,通過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所刊載的相關維吾爾語言研究論文可以管窺出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一般特點和基本動態。從應用語言學研究、社會語言學、比較語言學、語言本體研究等方面總結出近三年來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轉向,并對維吾爾語言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在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基礎研究領域,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引領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方向。現今,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社科基金項目走進20余年輝煌歲月,在記錄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發展歷程的同時,也成為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重要平臺。通過近三年以來立項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的課題和發表的論文來進行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從側面理解到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基本概貌及其發展過程。主要從立項情況,公開期刊發表的論文來闡述維吾爾語言的研究狀況。
二、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項目立項情況
(一)項目橫向分布
近三年立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語言學研究項目857項,其中維吾爾語言研究立項項目21項,占語言學項目的2.45%。其中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0項,青年項目7項,西部項目3項。
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立項的項目9項,站語言學項目的1.40%,其中規劃項目2項,青年項目4,交叉學科項目3項。
(二)項目主持人
對科研立項所屬系統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該研究領域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狀況和項目立項排名情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主持人基本上集中在新疆的各高校,近三年新疆師范大學一直保持每年兩項項目占在首位,中央民族大學每年一項項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三年兩項項目排在第三,其他高校基本上三年一項目。
而教育部項目主持人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三年三項項目排在第一,喀什大學三年兩項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蘇州科技大學三年一項項目排在第三。
(三)項目內容布局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內容
近三年以來有關維吾爾語言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涉及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文獻及文獻語言等學科內容。各學科立項項目在內容上有不同的分布,其中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占比率最高,其次語言本體、文獻研究。應用語言學4、2、0,社會語言學3、2、1,現代語言本體0、3、1,古籍文獻語言研究1、2、1。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兩個兩面。計算機語言學4、2、0,語言對比2、0、1。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響、語言調查等兩個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2、1、0,語言調查0、1、1。語言本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語法研究一直研究熱點,語音1、1、0,詞匯0、0、1,語法1、4、1。
2.教育部社科基金
統計表明,近三年間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維吾爾語言研究熱點也同樣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等方面,應用語言學2、2、1,語言本體2、1、0,社會語言學1、0、0。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兩個兩面。計算機語言學1、2、1,語言對比1、0、0。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響、語言調查等兩個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1、1、1,語言調查1、0、0。語言本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語法研究一直研究熱點。語音1、0、0,詞法0、0、0,句法2、2、1。
(四)立項逐年下降
從三年發展角度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關于維吾爾語言方面立項項目有著較為明顯的變化。國家社科基金近三年立項的項目分別8、9、4,尤其是2015年下降到一半。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中立項的項目分別5、3、1,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一項項目立項。近三年內西部項目、邊疆項目、新疆項目中沒有立項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項目。
(五)項目類別分布不均
通過分析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目前無論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還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所立項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的項目,在項目類別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現象,即所立項的項目中國家社會基金項目集中在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西部項目比立項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的數量則非常少。
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而言,集中在規劃項目和青年項目上。相對于國家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項比例較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青年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如果后備力量不足或缺少有力支持和培養的話,將來可能無法實現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六)我國各地有維吾爾語言項目主持人
通過這三年的立項的該類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的統計和排名,我們發現,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立項課題單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師范大學(6項和3項),其次中央民族大學、喀什大學。
(七)研究領域不平衡
立項統計表明,維吾爾語言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維吾爾語言本體這三個學科領域,其中維吾爾語言應用語言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獲批項目最多。這與當下應用語言學借助現代科技,積極與自然學科進行交叉研究這一大背景密不可分。計算機在語言研究中的廣泛應用、語料庫的開發、建設和利用都已成為維吾爾語言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熱點。
然而,與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研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立項的項目中維吾爾語言本體研究的項目比較少,項目少的原因很多。除了研究實力,研究人員數量等有一定的關系以外,主要還是大家語言本體的研究重視不夠。
三、公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論文方面:以近三年在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刊載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主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試圖發現當前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現狀和特點。
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公布論文來看,關于維吾爾語言的論文分別19、46、119,數量逐年增加。
統計表明,近三年間網上公布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論文中,研究熱點也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研究等方面。應用語言學研究14、26、58,社會語言學研究3、5、27,現代語言本體研究1、9、20,文獻及文獻語言研究1、5、6。
網上公布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相關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語言教學、翻譯實踐、心里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等方面。計算機語言學5、15、37,語言對比4、4、6,語言教學4、4、7,翻譯實踐1、1、5,心里語言學0、1、1,病理語言學0、1、1。
網上公布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相關論文中相關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語言調查、語言變異等方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2、3、18,語言調查1、2、6,語言變異0、0、3。
語言本體研究方面發表的論文語音0、4、9,詞匯5、7、11,語法14、33、95。
從上述統計結果,我們概況以下幾點:
第一、從歷時發展角度看近三年公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逐年增長。
第二、從單純的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面向綜合的研究領域。
第三、出現新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傳統語言學方法以外,學者們從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新的角度來研究維吾爾語言。
第四、冷漠區逐漸變為研究熱點。之前語音學設備問題、人員水平等原因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掘和研究。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語音學也引起了學者的注意力。
第五、比較語言學角度除了對比外,維吾爾語言同哈薩克語、烏茲別克語、塔吉克語、日語、意大利語等語言比較并找出共同點、異同點。
第六、隨著國家重視維吾爾語言人才的培養建設,先后呈現出較多關于維吾爾語言教學研究的論文。
四、總結
總之而言,當前語言學研究的四大轉向。
第一,語言學研究從詞、句等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轉向為詞句的語篇、實際的言語行為等層面的研究。
第二,從形式取向轉向功能取向。在語言學研究的過中,一直存在形式主義和功能主義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形式主義者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形式系統,主張從語言結構的內部尋找語言現象的解釋,從而建立一種能表現人類普遍語言知識的形式化理論模型。功能主義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實現交際功能的手段,主張把語言放到使用語言的實際環境中,聯系語言使用者和語言的交際功能,來解釋語言系統的語言表現形式。功能主義注重語言的社會層面,重視語境、語用和功能的因素,側重對語言結構變異的描寫和解釋。通過以上文獻綜述可知當前我國語言學研究主要趨于功能主義取向。
第三,語言學“人文主義”興起,使得語言研究從語言本身研究轉向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語言使用者的認知心理、意識形態的研究。近年來,功能語言學、語用學、話語研究以及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使得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結構語言學和形式語言學所提倡的“科學主義”受到挑戰。這些學科都認為,“語言不僅僅客觀地表達命題式的思想,還要表達言語的主體即說話人的觀點、感情和態度”。這種語言學人文主義思想將會在未來的語言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
第四,從單純的語言研究轉向跨學科綜合研究。當前語言學研究更傾向于跨學科發展,力求與不同學科建立聯系,以解決種種復雜的語言問題。筆者雖然將上述語言學研究進行了人為的劃分,但顯然這些學科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是交叉進行的,如本文提及的學者們分別從功能、認知和意識形態等不同角度探討了語篇、語言變異或翻譯策略等問題,以及運用網絡技術發展了語言習得或二語習得的手段等都體現了語言研究的跨學科性。
五、維吾爾語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隊伍的不足及其的水平問題
維吾爾語言研究隊伍不足。
對策:擴大研究隊伍并提高他們的水平。
(二)維吾爾語言研究中缺乏理論的多樣性
現代語言學由數學、數學邏輯、計算機的影響而產生的,這要求語言學家掌握關于數學、數學邏輯、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是現在從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大部分人純粹求教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現在語言學的先進理論運用維吾爾語言研究出現不少問題。維吾爾語言研究比漢語語言學、外語語言學研究差別很大。不論跟上國際軌道,還是國內的需求,不得不利用先進理論。
對策:維吾爾語言研究毫無疑問地應從先進的理論中吸取營養,但必須符合自己的條件。我們應借鑒西語的研究成果,開拓思路、對維吾爾語言進行深研究,建立維吾爾語言的多樣理論體系。
(三)維吾爾語言研究不平衡性
1.維吾爾語言各時代的研究不平衡
看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來觀察古代維吾爾語近三年4、5、4,近代維吾爾語7、9、6,現代維吾爾語19、49、119,側重于現代維吾爾語言研究,但是碑銘文獻、古代維吾爾語言、察哈臺語(近代維吾爾語言)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掘和研究。
2.對語言組成部分的研究不平衡
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組成部分,通過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維吾爾語言語法研究取得不少的成績。詞匯研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被當作一本《維吾爾語言詞匯學研究》書,其詞匯學沒有得到應有的挖掘。
(四)提倡創新
評價某種課題的時候,主要看有沒有創新點,所以在學術研究中新理論、新方法、新資料都是重點。在維吾爾語言研究中,我們要注重增強創新意識。
六、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我們認為總的趨勢是多樣化,即多視角、多層面、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趨勢。具體而言,維吾爾語言研究將會在形式主義研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以社會語言學、功能語法、語用學、語篇分析和認知語言學等形式出現的功能主義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仍然是定性分析與實驗研究相結合,人文性與科學性并重。在實際應用方面,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語言學研究特別是應用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條件。一方面網絡技術為語言習得創造一個仿真的可操作性虛擬空間,另外,語言學將為網上語言信息的自動處理,如自動檢索、機器翻譯等提供更有用的語言知識模型。
維吾爾語言跨學科研究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在語言學領域內的學科交叉性仍是主流趨勢,如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用學、等分別作為不同的研究視角對語言進行多層面的闡釋。
(二)維吾爾語言會更加廣泛地與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社會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結合。
在研究對象方面,我們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近三年的維吾爾語言研究以現代維吾爾語言為主。古代S吾爾語言(回鶻語)文獻國外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出現返回的現象。對近代維吾爾語言(察合臺語)由于語言成分復雜等原因沒有引起國內外專家的注意力。今后的除了創新方法研究現代維吾爾語言外,可能察合臺文獻成為研究熱點。
相信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里,維吾爾語言作為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人文學科必將在學術界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輝。
參考文獻: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DB].http/ /cn.
[2]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臺https[DB]///
[3]知網數據庫【DB】http//
論文關鍵詞:語言學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名詞化
摘要是對研究者的學術研究過程及成果的高度概括,能直接反映論文質量高低,影響論文的傳播和影響力。目前,對英文論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對英語摘要從學術規范的角度(例如,在時態、語態、句式等方面應該遵循的規范)進行研究;從跨文化的角度進行對比研究中西方學者英文摘要差異,或是研究不同語種英文摘要差異;對某一學術領域論文(如財經類、醫學類等)摘要的結構進行研究。學術論文摘要需要具備特有的客觀、嚴謹、學術的特點,朱永生、董宏樂曾指出,在正式的語體中使用名詞化結構可以增加語篇的理性、技術性和客觀性[1],這無疑與英文摘要的要求不謀而合。因而近年來有學者開始從語法隱喻的角度對論文摘要進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和翻譯服務。本文將聚焦于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試圖為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語文摘要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名詞化概念隱喻
語法隱喻理論認為隱喻除詞匯層面外還發生在語法層面,即語言意義未發生變化,只是在隱喻化過程中發生了語法性狀的變化,可分為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兩種形式。韓禮德曾明確指出概念語法隱喻主要表現為名詞化,即本應由動詞和形容詞體現的過程(一致式)和特征由名詞或名詞詞組(隱喻式)來體現[2]。很多學者指出語法層面上的隱喻度越高,語言正式化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見,名詞化隱喻式常見于相對正式的書面語中。
摘要是對學術論文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括,其語言需要符合簡練、客觀、邏輯性強,而名詞化是將復雜的小句成分“濃縮”為名詞或名詞詞組,使得語言結構更加凝練、緊湊。由此可見,名詞化語法隱喻恰恰迎合了英文摘要寫作的要求。聚焦于學術論文摘要中名詞化語法隱喻特征對摘要的英譯與寫作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2 語言學論文摘要中名詞化現象總體情況
有些學者曾從實證的角度對其他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學術論文英文摘要中名詞化現象非常普遍。楊信彰[3]指出,以名詞化為特征的語法隱喻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科學方法、科學論證和科學理論的需要。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同樣存在大量的語法隱喻,陳蘭[4]選取從國內外的核心期刊上隨意挑選了20篇字數上較為接近的語言學論文的英語摘要,發現以英語為母語的語言學論文摘要的名詞化頻率平均值為10.6%,就說明每100個單詞中出現10.6個名詞化結構;而以漢語為母語的語言學論文摘要的名詞化頻率為9.13%,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本文按照“-ion等名詞后綴及其變體的相應名詞進行檢索統計發現中國作者的使用頻率(33.7%)比英語為母語的作者(19%)高得多,可以看出這方面中國學者存在一定的過度使用的問題。以上兩點值得研究者加以重視,小學英語 論文以期在語言類學術論文摘要的書寫中提升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同時盡量糾正不良傾向。
3 名詞化隱喻在語言學論文摘要中的構建功能
名詞化語法隱喻對于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構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實現摘要簡潔凝練的文體特征
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用最凝練的語言傳遞最豐富的信息量,向其他研究者介紹其研究的背景、內容、方法等。表示過程的“動詞”和“形容詞”(即“一致式“)經過名詞化(即”隱喻式“)后,信息打包重組,在表述相同的內容時,可以有效地提高語篇的信息密度,真正實現了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的簡潔性和概括性。
3.2 實現論文摘要術語化、客觀化的文體特征
術語的大量使用是論文摘要的一個顯著特征,可以增強摘要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可以通過語法隱喻把信息量繁多的小句凝練為名詞或名詞詞組,從而實現摘要術語化的文體特征。同時,語言學論文的英文摘要應該客觀表述研究內容,盡量避免出現顯示出主觀臆斷色彩的表達方式。在名詞化隱喻式中,名詞化的使用使得動作的參與者信息得以淡化或是隱藏,從實體概念向抽象概念轉換,可以脫離時態和情態的限定。因此,名詞化結構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觀色彩,增強摘要的客觀性。
3.3 提高摘要語篇的連貫性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句子有主位和述位兩部分構成。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表現已知信息。述位是主位之外的成分,傳遞新信息。如果將前句述位部分隱喻化,作為后句的主位。通過“主位—述位”的承接可以加強語篇的連貫性。
4 本研究教學啟示
理解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名詞化特征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更好地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和翻譯服務。基于以上研究,筆者提出以下可供借鑒的訓練方法:
4.1 “以閱讀帶動寫作”提升學生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
首先要培養學術具有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閱讀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英語專業精讀教材,特別是高級階段的教材中,政論性的問題和演講文體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這樣的文體中,語篇中大量的名詞化隱喻是一種典型的“動因的突出”,是作者為順應某種交際目的而使用的一種語言策略。教師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名詞化隱喻與文體正式程度的相關性。
4.2 提供一定量的范例語料加以分析與模仿
教師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語言特征,教師也可提供國內外不同學術雜志進行英語本族語學者與非本族語學者英文摘要的主要差異。然后學生通過模仿所分析的范文提高英文論文摘要的寫作能力。主要模仿對象為常用名詞化句式,使得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模式化的可供直接借鑒的語料在學術論文摘要翻譯和寫作過程中直接使用。
總之,學術論文英文摘要通過使用名詞或名詞詞組等名詞化隱喻手段,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和概括性。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語言要求簡潔凝練,具有正式性、客觀性,同時語篇需要具有銜接性和連貫性。研究語言學論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摘要這一特殊語體的理解,從而撰寫出更具學術性,語言規范、得體的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
[1]朱永生,董宏樂.科技語篇中的詞匯隱喻、語法隱喻及其互補性[J].山東外語教學,2001(4):5-8.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from the economic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rhetorical organizations used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The corpus consists of 40 abstracts published in 2008 from two economics journals: Jingjixue Jikan, edited and published in China 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respectively.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emerged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units,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the lexical bundles. The result shows potential for the teaching of ESL writing in academic setting.
關鍵詞:英語論文摘要;跨文化;體裁分析;經濟學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 analysis;economics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4-0177-02
0引言
學術論文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文章的錄用與否、信息檢索以及同行之間的知識交流和傳播。同時,許多國際著名期刊都接受英語寫作的文章,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對于研究者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論文摘要作為一種體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特征。英語論文摘要的跨文化和跨學科特征日益受到應用語言學界特別是專門用途英語研究學者和教師的關注。本文通過自建的80篇經濟學類英語學術論文摘要語料庫,采用體裁分析的理論,對比分析了中美兩本經濟學期刊摘要在跨文化視角下的宏觀結構特征,豐富了體裁分析的實證研究,同時以期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提供依據。
1研究背景
自從John Swales將體裁這一概念作為學術語篇分析的工具,體裁分析法就受到應用語言學界以及EAP和ESP教師和研究者的廣泛應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 Swales,1990)。近年來,由于摘要體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學界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其中,關于特定領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 (1992;1994)對于醫學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對于信息與圖書館科學領域論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對于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研究。另外,還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領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個不同領域論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動物行為領域論文和生物保護學領域的論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經濟學和語言學領域的摘要的個人與宣傳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數關于摘要的跨文化對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語和西班牙語的社會科學實證研究論文摘要,Bonn & Swales(2007)研究了英語和法語的語言學類的論文摘要。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跨文化視角下經濟學類英語論文摘要其宏觀結構的特征。
2研究方法
摘要的宏觀結構可以分為兩類:IMRD結構(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多用于報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中;CARS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多用于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中(任再新和馬靜,2008)。本文對于摘要宏觀結構的分析采取的是前者。但是,本研究基于前人對于摘要的宏觀結構分類,發現經濟學論文摘要的最后一部分應當稱為Conclusion(表1)。本研究的語料來自于2008年發表的中美兩本經濟學權威期刊論文摘要各40篇。這兩本期刊名為:經濟學季刊(CEQ)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語料的選取充分考慮到可比性原則的諸因素如時間,體裁,語言等等。
3研究結果
摘要的基本數據特征(表2)顯示中國學者的英文摘要總字數和平均字數偏少;句子個數和平均每句字數也同樣少于國外同行。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語摘要在兩本期刊中出現最多的兩個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這也符合國內期刊(CEQ)的基本數據特征,即平均句子數為兩個。雖然國外同行會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國內學者則更甚,會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兩個部分。這一現象與我們的觀察(表4)高度吻合。美國期刊(QJE)的摘要通常會以完整的IMRD結構出現,而國內期刊(CEQ)出現兩個和三個部分的摘要占所選摘要的大多數。
此研究結果表明,國內學者的英語摘要在宏觀結構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響。表現在,中國學者會將兩個部分混在一個英語句子中表達,使得摘要的句數偏少。例如:
Using a firm-level data set for 1998 and 2005 including all of China's "above designated size" enterprises that togeth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derived from the Austrian School,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e contracts that entrepreneurs obtai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udies how these contrac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不注重英語科研論文的邏輯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 establish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nonsale price change is roughly half of what it is including sales (9-12% per month versus 19-20% per month for identical items; 11-13% per month versus 21-22% per month including product substitution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for finished-goods producer pric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sumer prices excluding sales. (2) One-third of nonsale price changes are price decreases. (3) The frequency of price increases covaries strongly with inflation, whereas the frequency of price decreases and the size of price increases and price decreases do not. (4) The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is highly seasonal: it is high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n declines. (5) We find no evidence of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s of price chang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We show that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enchmark menu-cost model, whereas the fourth and fifth facts are not.
4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中美經濟學期刊英語論文摘要的宏觀結構,發現了兩類摘要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是受到各自的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中國學者撰寫英語摘要提供參考,并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一些依據,同時,豐富了體裁分析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 (1979). New York: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2] Bhatia, V. K. (1993). Analysing genre:L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3] Bonn, S. V., Swales, J. M. (2007).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6:93-108.
[4] Brett, P. (1994).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47-59.
[5] Dahl, T. (2000). Lexical cohesion-based text condensation. An evaluation of automaticallyproduced summa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by comparison with author-written abstracts. Dr. art. thesis, University of Bergen.
[6] Dahl, T. (2004).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ative abstracts. Akademisk Prosa, 2:49-67.
[7] Holmes, R. (1997).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4):321-337.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don: Longman.
[9] Martin, P. 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5-43.
[10] Now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119-138.
[11] Posteguillo, S. (1999).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 18,(2):139-160.
[12] Salag-Meyer, F. (1992).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1,(2):93-113.
[13] Salag-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2): 149-170.
[14] Samraj, B. (2002).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 The case of wildlife behaviou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J. Flowerdew (Ed.), Academic discourse (pp. 40-56). Harlow, UK: Pearson Education.
[15] Santos, M. 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16,(4):481-499.
[16] 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科生學位論文應該建立基本的問題意識和規范意識。問題意識,主要體現在寫作伊始階段論題的選定方面;規范意識,主要貫穿在確立好寫作論題之后的整個寫作過程之中。以上兩種意識是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常識,但在本科學位論文中卻極為稀缺,直接影響到了論文的質量,有系統加以指導的必要。
一、如何確立現代漢語方向論文的選題
(一)明確學位論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在確立選題之前,首先要明確學位論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在本科生中有不少同學對于學位論文的寫作缺乏必要的常識,類似“寫論文是為了梳理學過的知識”之類糊涂認識在學生中還比較普遍,因此,必須先讓學生明白,學位論文的寫作不是單純地消費知識,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來創造新的知識、解決值得解決和必須解決的新問題,要確保選題有價值。
(二)現代漢語學位論文應避免的選題方式
由于語言觀念和本學科學科體系的制約,和對教科書的盲信盲從,一般同學在確立論題、進行寫作時往往會陷入以下誤區:
1.填充式
這種研究是理論先行,完全把書本上的知識引述到論文之中搭建框架,僅僅把書本上的例子更換一下。如“分析廣告語言中的修辭手段”的某篇論文,分成了比喻、擬人、夸張等幾部分,把自己搜集到的零零散散的例子,分別填入到幾種修辭格之下,就沒有了下文。這樣的選題和研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也沒有提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只是為原有理論又背了一次書,毫無價值可言。
2.綜括式
把學術界各個學者對某語言問題的研究綜合在一起,這樣的選題和研究對于造詣較深的學者來說是有可能在總括的基礎上補充、豐富和發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但對于知識體系不完整、理論水平欠缺、研究經驗不足的初級研究者來說,是沒有能力提出新見解的。不建議學生選擇此類選題做研究。
3.紙上談兵式
這種選題是對于自己不熟悉領域的問題,進行硬性的研究。如某篇學生的論文,研究“兩大應用領域對于漢語語法研究提出的挑戰”——兩大應用領域分別是漢語信息處理和對外漢語教學,而寫論文的學生既缺乏有關漢語信息處理的理論修養與實踐研究,也沒有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經驗,超越自身能力進行的研究,絕不會有什么新意,甚至極易讓人產生粘貼抄襲的聯想。
4.斷章取義式
這種選題在語言學界較為常見,它是對語言進行零部件式的研究,把活的語言拆解為僵詞死字,罔顧語言整體、語言本身的特點、使用語言的人以及語言背后的人文性、文化性、社會性、歷史性等因素。如歧義研究,就片面夸大了語言中歧義出現的頻率,忽視了語言使用的語境。選題的缺陷實質上反應了選題者觀念上的欠缺。比如,學術界中提倡漢語也應像西文那樣進行分詞連寫的主張,就是忽略了漢語漢字本身的特點,是不可取的。
(三)確立恰當的有價本文由收集整理值的現代漢語論題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作為論文指導教師,需要向學生澄清本學科及相應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域,使其擺脫對教科書的完全依賴和盲信。觀念上的更新才有可能帶來研究上的突破。從以下兩個不同角度來選題都可以體現現代漢語本科學位論文的價值。
第一,從語言生活和語言現象出發。
讓語言研究走進語言生活,讓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聯系起來,回到語言本身做原初性、常識性的全面思考。比如,可以在我們生活的社區中尋找研究的課題。筆者曾經指導同學考察曲阜街頭用字和曲阜街道名稱,分別寫出調查分析報告,這類報告一定不能只滿足于對表面現象做記錄,還要做深層次的解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還可以在各種文體或媒體中尋找有價值的語言現象來研究,如可以分析作家汪曾祺優雅的小說語言;可以通過分析古代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對話,從而尋找到現代漢語的白話文資源;通過對比分析古代章回小說和現代白話小說中的描寫性語言,梳理漢語的繼承與變異、總結出漢語表達區別于西方語言的一些特點;可以把報紙中的某專業標題做為分析對象,揭示出標題語言的共性和特殊專業類標題的個性;可以通過法律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對比,揭示出不同語體風格的特點和各自的規定性,等等。
作為研究的對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分析某社區的商業牌匾雷同化、庸俗化命名方式,揭示致因;假大空套語言現象、暴力語言、詈語等都有研究的價值。
第二,從語言學科建設出發。
現代漢語學科相對成型,但離真正成熟還有一定的距離,反思學科范式結構的缺陷十分有必要。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在這方面選題,比如,從思考語言問題本身開始,反思整個語言學研究的缺陷。也可以從其他領域的學者論著中尋找語言學的寶貴價值,比如,陳寅恪論著中包含的語言學思想就很有重視的價值。一些語言現象本身包含的語用意義也值得深入挖掘,揭示語言現象的同時,尋找到以前未曾發現的語言學理論,這需要超越結構主義靜態語言觀。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同學在確定選題時,習慣于跟著時尚走,熱衷于分析網絡語言,并且常常止于泛泛而談,把別人總結過的問題重新炒作一遍,提不出自己的新見解,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語言學論文的寫作,大都需要在占據翔實而充分的語料基礎上進行,而網絡語言尚需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優勝劣汰的自然發展過程,由于穩定性不夠,研究的結果往往難以令人信服。事實上,生活有多么遼闊、社會有多么復雜,語言生活和語言現象就有多么豐富多樣,與之相應的漢語言研究就有多么廣闊的可作為的天地。保持對語言現象的敏感、敏銳性,就會在各種文本經典中尋找到更有意義的諸多研究對象。
論題確定下來之后就可以查找資料了。已經確立好的論題也可能會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加以變動,如果寫作時間充足的話,這對于寫作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寫作初期如果“左右搖擺,無所適從”,就先把精力放在資料搜尋之中,在資料無限鏈接到達一定積累量時,新的選題伴隨著新的思路就產生了。
二、資料的查找和利用
現代漢語學位論文的資料分兩類:文獻性的資料和相關的研究性資料。
文獻性資料是指跟論文所要研究的語言現象有關的語料。語料是多種多樣的,語料的來源決定于不同的寫作目的。如果是研究身邊的語言生活,就要親自進行田野調查,比如,調查某城市的用字情況、普通話的使用情況、城市街道和牌匾的命名情況等等,這些均須寫作者做周密細致的調研。如果目的是研究一種語言現象,而又沒有固定的語料,那就需要研究者自己有足夠的判斷能力,確定一個最有意義的范圍,搜集其中的例子,然后加以分析研究。
轉貼于
有時語料過多不便于全面分析,則可以截取部分代表性語料做相對封閉的分析。搜集語料時,可以把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數據庫充分利用起來。
研究性資料是指就某專題而進行的研究性論著,包括已出版的著作和已發表的論文。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兩類。電子版查找渠道:從校園網點擊進入曲阜師范大學電子圖書館,然后進入中國知網的免費資源,用“關鍵詞”或“主題”搜索并下載所需要的資料。用傳統紙質方式查資料的話,可以去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借閱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查找利用每一期的篇目。
在查找資料過程中切記:只要是對于自己的論題有所幫助的資料,都要記下詳細信息,諸如文章的作者、文章的標題,登載雜志的名稱、卷期、頁碼等,以便后來在文章中真正使用過相應資料之后,完整地附錄到參考文獻部分。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提供方便,也是必須遵循的學術規范。
三、論文在材料、方法運用和論證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大題小做、小題小做、小題大做,這是寫學術論文的三個不同的路徑與方法,對于同學們來說,第一種最好不選,因題目太大,無法駕馭,易陷入空泛;第二種選題本身不是沒有價值,但是由于客觀或主觀等方面情況的制約而沒有辦法深化研究;第三種應該屬于最好的選擇。
小題大做即以小見大,需要超越語言表層結構形式的迷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社會、心理、審美等因素,有些語言研究還可能涉及到語言本身的一些規律或機制,由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做基礎。比如,對偶之所以自古以來深受漢民族喜本文由收集整理愛,既有漢語言文字的特質做必要條件,又有語言形式背后潛藏的哲學意蘊起作用——與漢民族的思維方式相契合。
論文的分析論證要建立在對于自己的研究對象進行客觀、全面、細致、深刻的分析與思考基礎之上,揭示特定的“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或“那些個”研究對象的本質,切忌理論或觀念先行,否則就會模糊甚至異化研究對象。對于自己所分析的語言對象,不僅僅需要進行形式上的描寫,揭示“是什么”的問題,更需要進一步作闡釋,解決“為什么”的問題。不僅僅停留在語言表層為了語言而研究語言,而應該把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把與語言直接相關的人,以及與人相關的社會、歷史、文化、思維、心理等要素都要考慮進來。針對特定語料而進行的語言學研究應屬于語言考古學研究,主要運用歸納法,在語料中發現問題,找出最有價值的東西,總結出規律或得出結論。
確切地說,語言學研究的本質就是對語言現象和語言事實作出恰當的合理的解釋。選擇語言對象或語料時不應為了驗證某假設的理論只擇取對于結論有利和有用的對象或語料,而舍棄對于此理論沒有用或恰好證偽此理論的語言材料。新材料就意味著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就要從新角度、使用新方法新理論來作出解釋。顯然,語言學內部的方法與理論是遠遠不能解釋和解決所有問題的,這就需要我們超越語言學界,到哲學、社會學、史學界去學習和借鑒。如果把研究的方法始終局限于“假設——演繹法”,語言學研究就會始終停留在主觀驗證階段,走不出科學主義的盲區。要改變以往結構主義的研究定勢,就要根據更多的現象、材料和事實,注重以前被忽視的問題,采用新角度,利用新方法,總結出新規律,得出更多有意義的結論。這樣的研究多起來,我們離語言的本質才越近。通過指導本科生學寫現代漢語學術論文,讓他們在研究的初級階段就掌握恰當而科學的研究方法,為今后從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四、現代漢語論文指導示例
(一)示例1
2012年曲阜師范大學優秀本科論文《<開明國語課本>語言特點及語言價值觀分析》(作者:高歌)
這篇論文從選題到寫作均體現出創新意識。初稿在內容的分析和邏輯結構安排方面還稍顯粗糙,在進一步仔細分析語言形式的基礎上,在經過對洪堡特“語言世界觀”理論和其理論的核心概念“內蘊語言形式”的實質消化之后,對于課本語言特點的概括更加到位,對語言形式負載的價值觀的解釋深化了,全文的邏輯關系也加強了。
論文視野開闊,結構清晰,分析到位,語言精準。兼具雙重意義:既超越了狹隘的結構主義語言觀,對于建構由語言表層形式上升到語言內蘊形式的語言學研究范式提供了參照意義;又揭示出了語文課本文質結合的特質和規律,對于當下語文課本乃至教育改革提供了價值觀方面的支撐。將多重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本身又兼具多種價值的論文是不多見的。
(二)示例2
2011年曲阜師范大學優秀本科論文《曲阜街頭用字的調查與思考》(作者:秦鵬)
這篇論文的初稿思路很開闊,非常難得,體現了作者深層次的一些思考和作者寄予這篇論文的重大責任意識,也因此,文章顯得很“沉重”,把過多的問題都夾雜了進來,有些論述離了題,個別地方有過度闡釋的表現。提出的修改意見是:文章主旨應始終緊緊圍繞社會用字問題,在列舉出問題之后尋找漢字使用混亂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論文從選題、調查到修改、定稿歷時一年多,其間經十數次修改,整體框架和思路相比初稿都有很大改觀,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學術論文。作者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體現出的嚴謹認真的學術態度,尤其值得肯定。
此類論文的成功首先建立在翔實而可靠的調查基礎之上,但又沒有滿足于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有進一步的深入精準的分析,全文邏輯思維縝密,創新意識突出,理論與實踐意義兼具。既可以對語言學界糾正以往語言政策性失誤提供一定的借鑒,又可以對歷史文化名城曲阜的文化建設工程和文化形象的提升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示例3
2008年曲阜師范大學優秀本科論文《趙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話語初探》(作者:吳金霞)
此篇論文原來的題目是《趙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語言初探》,論文基本框定在小品幽默語言手段層面作探討,無法做深層次的挖掘。其最初思路有兩個基本缺陷或誤區需要糾正:
第一,僅分析幽默語言手段;第二,將趙本山視為農民的代言人。
筆者針對論文論域過于狹窄的問題,將標題中的“語言”一詞,修改為“話語”。標題表面的一字之改,即將論域擴大到了語言的內涵層面,為進一步深化主題提供了便利。在此,對于“話語”這一概念,我們突破了靜態的結構主義的局限性,而是將其視為外在形式結構與內蘊價值意義結構相統一的整體。全文因此增強了邏輯聯系,前后兩大部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修改之后,論述的信度、深度和對事物復雜性的把握都具備了。通過對白云黑土系列小品中獨特話語手段和語言本身現實意義的分析,比較中肯地評價了趙本山小品對農民話語權的表達所做出的努力,并深層次地分析了這種努力存在的局限性,揭示出在當前社會語境下農民表達話語只是對主流話語的一種皈依。轉貼于
(四)示例4
【學生初稿提綱】
《淺析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話劇小品中的反向應用》
提綱:
1.對話劇小品進行概念界定;簡略介紹其發展歷程;說明對其進行語言學角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
2.界定語用和言語交際行為的概念;闡述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理論的內容;進而提出有關話劇小品中的言語交際行為的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即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話劇小品中是反向應用的。結合具體的例子論證主題觀點,并分析說明其反向應用的各種具體方式:
(1)話劇小品會話中故意違反會話合作原則
(2)話劇小品會話中故意違反禮貌原則
(3)話劇小品會話中故意使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二者發生沖突
分析話劇小品故意違反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例子及方式來說明論證。
3.得出結論:在話劇小品中作者常通過反向應用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方法來進行創作。
【筆者意見】
我們要分析的是具體的語言對象,對于這個對象,我們不能在分析之前就“觀念先行”,就已經套好了理論,那樣做的話,最后你分析的那個語言對象只能是裝在那個或那些個理論套子里的東西,它應該是什么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了。
如果是我寫這篇文章,文章標題我會改為“話劇小品中的反向會話(或對話)”。要具體分析以下問題:哪些會話或對話故意違反了常規?用什么方式違反的?為什么有這樣的故意?這種故意對于話劇小品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究竟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其中,可以用你學的那些語言和語用學理論來解釋。但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要解釋這一系列問題,那些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其解釋力是極其有限的。說到這里,我們就可以反證你的思路是有缺陷的了。所以,應該運用你所掌握的理論——不僅僅限于語言學的理論來解釋我們的研究對象,而不應被語言學中有限的理論徹底控制,把研究對象裝入理論的框架之中,讓理論異化了我們所要研究的語言對象。我們應解決和解釋的問題是——我們的研究對象到底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是這個樣子等問題。
(五)示例5
【學生咨詢】我最近看到一本談修辭新格的書,不知可否把書中提出來的幾種新修辭格作為研究對象?如果這些新修辭格不值得分析的話,那我能否繼續修改以前你指導過的那篇論文?
【筆者意見】
【關鍵詞】日語語料庫 日語學術論文 句末表達
一、序言
日語語言中書面語與口語在表達方式上有很大差異,日語學習者往往將重點放在練習口語表達上,而忽視了對日語書面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語言基礎不扎實,影響了學術論文寫作的質量。在研究領域,學術論文一直是呈現新知識的重要渠道。學術論文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裁,有著它獨特的語篇結構。因此,系統性地歸納出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特點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論文寫作能力。丸山指出句末表達是一句話的表達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要素,句末表達形式變化的豐富程度可以視為展示那一類文章所蘊含的豐富表現力的線索。因此,本文以句末表達形式為切入點進而分析日語學術論文的表達特點。
二、研究方法
1.語料采集。CiNii(http://ci.nii.ac.jp)是目前世界上最全的日本學術論文數據庫,收錄日本各學會出版的學術期刊文獻。本文從CiNii數據庫中采集2000年到2013年間發表的日語語言學論文,涵蓋語音學、詞匯學、語法學、教育學、中日對比研究、語用學、語義學及認知語言學等領域,共計50篇論文作為本次構建語料庫的文本素材。
2.語料處理。利用OCR文字識別軟件“e.Typist”將采集到的樣本轉換成txt文本格式。然后使用軟件“edamame”、“himawari”將樣本制作為可檢索的語料庫。
3.語料分析。本文旨在研究日語學術論文的句末表達形式,因此在建成的語料庫中將關鍵詞設置為“。”進行檢索,得到6512個結果。然后把檢索結果的前文按照五十音圖的順序重新排序,統計得到的句末表達形式,除去檢索結果中為論文引用的例句、注解以及謝辭的部分,最終得到4946句語料。將其分門別類,計算各自的比例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參照清水(2010)將句末表達按照語氣(モダリティ)進行分類,結果如表1所示。
ル型包括ル、テミル、テオク、テイク、テクル、ラレル、サセル、エル、ウル、テモラウ、テシマウ、テイル,有12種形式,占據比例最大,為52.9%。タ型包括タ、テイタ、サセタ、ラレタ、テキタ、テモラッタ、テミタ,有7種形式,比例為10.9%。タイ型包括タイ、テミタイ、テイキタイ、テオキタイ,有4種形式,比例1.7%。ウ/ヨウ型包括ウ/ヨウ、テミル+ウ/ヨウ、ラレル+ウ/ヨウ、テイク+ウ/ヨウ、テオク+ウ/ヨウ、ダ+ウ/ヨウ、デアル+ウ/ヨウ,有7種形式,比例3.3%。デアル型包括デアル、ノ+デアル、ワケ+デアル、モノ+デアル、コト+デアル、ヨウ+デアル、ハズ+デアル,有7種形式,比例16.2%。デアッタ型包括デアッタ、モノ+デアッタ、コト+デアッタ,有3種形式,比例1.0%。“其他”指的是形容詞、名詞、助詞、否定的句末表達形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考察這些形式。ル型大約是タ型比例的5倍,デアル型約為デアッタ型比例的16倍,由此可見,在論文的句末表達中,ル型與タ型相比使用更為頻繁。從時態的角度來看,ル型表示現在和未來,タ型表示過去,在論文敘述中更多的是,使用表未來的ル型來進行論述作者當前的見解,以及引出下文將要論述的內容。通過觀察例句發現,使用タ型更多的是用來描述作者在過去進行了某項調查,相對于作者用于論述的筆墨而言占有的篇幅較少。表達作者語氣的表現形式占比例較小,タイ型和ウ/ヨウ型加起來也僅為5%,可見在重視客觀性的論文敘述當中,作者會盡量避免使用顯露作者本人語氣的語言表達,轉而使用表示斷定的句式來增添論文的可信度,力求保持中性的立場闡述客觀事實。
由于篇幅有限,僅簡短地分析一下比例超過半數的ル型。ル型當中比例較高的有ル形(如ある、なる)1342例,テイル形(如なっている)626例,以及ラレル形(如考えられる)457例,僅此三種形式就占據了ル型所有例句的92.6%。另外比例較高的只有デアル型中的デアル形580例,以及タ型中的タ形388例,這五種形式可以說是本次調查中學術論文的句末表達形式中最為常用的句型。
結果顯示,包含作者語氣的表達形式使用較少,使用更多的是斷定的句式。和表過去的タ型相比,ル型使用更為頻繁。句末表達形式中最常用的5種形式依此為ル形、テイル形、デアル形、ラレル形以及タ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能就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并且未與中國日語學習者所撰寫的論文進行比較分析,這些問題筆者將在今后的研究中繼續不斷努力,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盛文淵.語料庫在日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13(3):22-23.
參考文獻:
[1]蔣艷,沈寧,閆瑞芹.我國護理專業人力資源現狀及改進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04(2):19-21
[2]王晴,李剛.醫學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分類簡析.編輯學報,2006,18(4):270-272
[3]李青.醫護合作在提高護理論文質量中的作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7):2104-2105
[4]劉蘇君.盡責于護理研究的健康發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
參考文獻
[1]張曉梅.基層護士情況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21):83-84
[2]曹紅梅,陳湘玉,謝瑋偉.對我院11年護理科研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7-9
[3]楊建南,汪學軍等.成都鐵路中心醫院1989-2006年計量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8,15(2):122-123
[4]谷潤皋,馮寶華等.我院護理科研及情況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9,9(6):20-21
參考文獻:
[1]Haggan,M.Researchpapertitlesinliterature,linguisticsandscience:dimensionsofattraction[J].JournalofPragmatics,2004.36(2):293-317.
[2]Nwogu,K.N.Themedicalresearchpaper:structureandfunction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1997.16(2):119-138.
[3]Soler,V.ritingtitlesinscience:Anexploratorystudy[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7.26(1):90-102.
[4]Yang,R.&Allison,D.Researcharticlesinappliedlinguistics:Movingfromresultstoconclusion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3.22:365-385.
[5]Wang,Y.&Bai,Y.Acorpus-basedsyntacticstudyofmedicalresearcharticletitles[J].System,2007.35(3):388-399.
[6]曹楊,趙碩.科技論文標題的結構和語言特征——以Science和Nature為例[J].外語教學,2014.35(2):35-39.
[7]梁茂成,李文中,徐家金.語料庫應用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76-80.
[8]龐繼賢,陳珺.中外應用語言學類期刊論文英語題目對比分[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5(1):189-200.
[9]姚克勤,姜亞軍.應用語言學學術論文標題的歷時研究[J].外語研究,2010(3):36-39.
[10]張曉枚,陳寧,王曦,等.基于語料庫的中醫藥類論文英文標題高頻介詞探究[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4.37(4):90-92.
參考文獻:
[1]許勤,張俊,顧則娟,等.在職本科護士科研知識℃及需求的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1):1954-1956.
[2]劉曉華,成守珍,鄭志惠.應用循證思維方式提高護理人員的論文撰寫能力[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7(11):60.
[3]周義偉.護理論文書寫現狀即原因調查[J].醫學信息,2010,23(10):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學者對學術語篇(aca-demicdiscourse)的關注與日俱增。但是,該類研究主要在語言學以外的其他多個學科間展開。直到80年代末,對學術語篇的語言學研究才迅速展開。學術書評屬于學術語篇的一種,但它們很少被列為論文和其他學術著作的參考文獻,因而往往被忽視(Motta-Roth,1995:1)。對它們進行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以Motta-Roth(1995)和Hyland(2000)為代表,只是在最近10多年才開始興起,英漢對比的研究就更少了。學術書評是從學術專業角度衡量書籍價值的書評(徐柏容,1993:80)。其中的評價資源,包括態度資源,應該非常豐富,值得研究。Thompson(1996:65)也認為,評價是任何語篇意義的一個核心部分,任何對語篇的人際意義的分析都必須涉及其中的評價。因此,本文擬以Martin的評價理論(theappraisaltheory)(參見Mar-tin,2000;Martin&Rose,2003;Martin&White,2005)為理論框架,對英漢學術書評的態度意義進行對比研究,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并探討其原因。由于學術書評具有學科特征,不同學科的書評間存在差異性(Hyland,2000;Suárez-Tejerina,2005),我們不能把各種不同學科的書評混雜在一起進行分析研究,所以本文把研究對象限制在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語言學方面的學術書評,我們把它們稱為語言學學術書評。評價理論是一個新興理論,不過已有學者把它應用到學術書評的研究中來了。但他們的研究僅僅以英語語篇為研究對象,而且有的沒有考慮到書評的學科差異性。唐麗萍(2004)以該評價理論為框架,探討英語學術書評語類的修辭策略和篇章策略。她還從介入系統出發,探討英語學術書評的評價策略(唐麗萍,2005)。此外,張昕(2006)也借用該理論,從態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三個子系統對英語學術書評進行了分析研究,但該研究的視角太過寬泛,不夠深入,而且也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科書評間的差異性。鑒于這些原因,本文擬將該理論應用到漢語語篇中來,而且只從態度系統一個角度對英漢語言學學術書評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并且通過對比分析來揭示中西方在思維和文化方面的不同。為保證英漢語篇的可對比性和研究效度,我們的20篇英語語料來自于Language,JournalofLinguistics和Ap-pliedLinguistics;20篇漢語語料來源于《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和《當代語言學》。這些英語和漢語期刊在國際或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時,為了保證語料的新近性(recency),所有的語料都是2006和2007年發表的。
2.態度意義
評價理論(系統)是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對人際意義的研究中發展起來的新詞匯—語法框架,它關注語篇中可以協商的各種態度(李戰子,2004:1),是對話語人際意義框架的擴展。它主要關注用于協調社會關系的語言資源和態度的表達。Martin把評價系統分為三個次系統:態度、介入和級差。它們又可以次系統化。態度系統指的是人們參照情感反應或文化制約下的價值體系對參與者和過程進行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e)評價的意義資源。態度又可分為情感(affect)、評判(judgment)和鑒賞(apprecia-tion)。它們分別屬于心理、倫理和美學范疇。情感系統用來表達語言使用者對事件或現象的情感反應,并從情感的角度對其進行評價。情感通常由心理過程(mentalprocess)或修飾性關系過程(attributiverelationalprocess)來實現。評判系統指的是根據一系列制度化的規范(insti-tutionalizednorms)對人們的行為作出評價的意義資源。評判系統可分為社會尊嚴(socialesteem)和社會約束(so-cialsanction)。社會尊嚴與行為規范(normality)、做事才干(capacity)和堅忍不拔(tenacity)有關;社會約束與是否真實可靠(veracity)、行為是否正當(propriety)有關。鑒賞系統是對事物、過程和現象等進行評價的意義資源。該系統圍繞反應(reaction)、構成(composition)和價值(valua-tion)三個方面形成。反應描寫評價對象在情緒上對讀者/聽眾產生的影響;構成主要評價評價對象的復雜性和細節;價值指用社會標準來看評價對象是否有價值,是否重要。態度意義有肯定(positive)和否定(negative)之分。態度意義的表達還有顯性(explicit)和隱性(miplicit)之分。顯性表達指的是話語中有明確的態度意義表達方式;隱性表達指的是話語中沒有明確的態度意義表達方式,但是讀者結合上下文能從字里行間推斷出評價人的態度。在很多情況下,評價人通過隱性表達間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3.研究結果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態度意義的表達,無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在書評的各個部分都有分布。但有些部分出現得多,有些部分出現得少。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英語和漢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態度意義進行對比分析。
3.1各類態度意義的總體特征
在兩種語言的語言學學術書評中,情感意義的表達非常少,最多的是鑒賞意義的表達,其次是評判意義的表達。英語和漢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情感意義的表達都非常少。在20篇英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該類表達只出現了19次。在20篇漢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該類表達更少,只有6次,只占所有態度評價表達的1.0%。在語言學學術書評中,情感意義表達的頻率如此之低,可能是因為情感意義關注的是評價者的心理感受,過多的情感意義的表達勢必造成觀點的過于私人化,從而缺乏一定的說服力(李榮娟,2005:31)。學術書評相當于學術論文(徐柏容,1993:80),應以理服人,過多的情感意義顯然會使文章顯得太主觀,所以此類文章中表達作者情感意義的機會很少。相比較而言,英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情感意義的表達比漢語中的要多,比例也更高。從統計學角度看,它們存在顯著區別(x2=8.89,df=1,p<.01)。我們將在3.5部分繼續討論該不同點產生的原因。從評判意義來看,兩種語言的語言學學術書評表現很相似。評判的比例都不高。在我們研究的20篇英語書評中總共有92處評判意義的表達,占所有態度評價表達的16.1%。在20篇漢語書評中該類表達共有100次,占所有態度評價表達的17.2%。兩者沒有顯著差異。評判是對人類行為的評價,直接涉及原書作者本人。該類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判可能會導致書評作者和原書作者的正面交鋒,從而引起沖突,因此作者較少使用評判,防止就書論人。當然,雖然書評是對書籍進行評論,但是書評作者也會對原書作者的學術背景進行介紹,對其行為和努力進行評價,所以書評中也有一些評判意義的表達。從鑒賞意義來看,兩者的表現也很相似。英語語篇中80.6%的態度評價是鑒賞類的,漢語中81.8%的態度評價是鑒賞類的。鑒賞是對產品、過程和現象的評價,而書評是對書籍的評價,所以鑒賞意義的表達的比例會如此之高。由于評判和鑒賞的表達較多,而情感的表達較少,我們還將在下文詳細討論評判和鑒賞在英漢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表現特征。
3.2肯定和否定態度意義
書籍的質量有高低之分,其價值也有高低之分。書評作者會對書籍的優點進行贊揚,同時又會指出書中的缺點和錯誤。這樣書評中就會有肯定的和否定的態度意義表達。英語中的肯定態度意義的比例是62.7%,否定態度意義的比例是37.3%,漢語中的肯定態度意義的比例是79.8%,否定態度意義的比例是20.2%。兩者的肯定態度的比例都高于否定態度的比例。這種現象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首先,學術書評是學術語篇的一種。與學術論文和其他學術著作相比,學術書評包含有更多的人際意義成分。肯定評價是一種有效的禮貌策略,有助于維護原書作者的積極面子。否定評價可能會損害原書作者的學術聲望,是一種威脅面子的行為。所以,書評中肯定評價多于否定評價符合禮貌原則(參見Brown&Levinson,1987)的要求。其次,我們可以從積極話語分析(Martin&Rose,2003;朱永生,2006)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現象。積極話語分析主張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各種社會矛盾,希望通過話語分析提倡和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朱永生,2006:39)。積極話語分析關注激勵人心、給人勇氣的話語,關注我們喜歡的、使我們感到振奮的話語(李戰子,2004:2)。運用更多的肯定評價,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有助于激勵原書作者進行更多的創作,而且也能給讀者以鼓勵和勇氣,并有助于創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雖然在兩種語言的語言學學術書評中肯定態度的比例都高于否定態度的比例。但是,兩者在肯定態度和否定態度的比例上還是有顯著區別(x2=41.05,df=1,p<.01)。英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否定態度評價的比例高于漢語中該類評價的比例。這一不同點與中西思維差異有關。中國文化強調求同性,強調和諧的人際關系;西方文化強調求異性,強調批判性(Nisbett,2003:47-49;連淑能,2002:45-46)。因此,漢語書評中的否定評價更少。這種思維差異在歐陽護華和唐適宜(2006)的研究中也得到證實。他們對中國大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的作者身份進行了研究,發現中國學生英語議論文極少用“I”,并把自己的觀點擴大為“大家”公認的常識常理,從而給人以“集體化聲音”的印象。相反,西方人常常用“I”以示他自己的觀點。
3.3顯性和隱性態度意義表達
態度意義有肯定和否定之分,其表達也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在對比研究中,我們發現在英漢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無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態度意義,其表達既有顯性的,又有隱性的。例如:(1)Chapter10,“Variationsonaconstructionisttheme”,isaninterestingandusefulsurveyofdifferentcon-structionalapproaches,startingwithgenerativeapproacheslikethoseofHale&Keyser(1997)andBorer(2003).(Text15)(2)最后,正如桂詩春教授在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樣,這本法律語言學專著應該提供更多的有關法律實際的案例(比如從法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Text36)例(1)中的兩個黑體詞分別是顯性反應和顯性價值的例子。例(2)中沒有顯性的態度表達,但是讀者能從斜體部分讀出作者對原書作者的否定評價,批評其內容不夠完整。在英語語篇中,84.4%的肯定態度的表達是顯性的;在漢語中,該類表達的比例是57.4%。這說明肯定態度的表達以顯性為主。至于否定態度意義的表達,情況有些不同。在英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大約一半的否定態度意義表達是顯性的或隱性的;在漢語中,隱性表達的比例明顯高于顯性表達。這種現象可以從標記理論(themarkednesstheory)的角度加以解釋。根據標記理論的觀點,顯性表達應該是無標記的,隱性表達是有標記的。顯性表達直接表達作者/說話人的觀點,隱性表達是含蓄的,間接的。肯定評價不會損害原書作者的面子,所以無須用有標記的含蓄的表達方式,因此學術書評中肯定的態度意義以顯性為主,而且比例非常高。與此相反,否定的評價有損原書作者的面子,很容易招致原書作者和讀者的不同意見和反對。隱性表達,作為一種禮貌策略(BlumKulka,House&Kasper,1989),不像顯性表達那樣鋒芒畢露,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否定評價的力量,可以減緩否定評價對原書作者學術名聲的損害。因此,隱性表達有助于避免人際沖突,從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但是,相比較而言,無論是在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漢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隱性態度表達比例都高于英語同類書評中同類態度表達的比例。英語語言學學術書評中的顯性態度表達比例都高于漢語同類書評中同類態度表達的比例。在這一點上,英語和漢語的語言學學術書評有顯著區別(x2=81.36,df=3,p<.01)。這個不同點反映了“中國人的表達更加間接含蓄,西方人的表達更加直接”(Nisbett,2003:61)。這一結果與Scollon等人(1998:118)的研究發現相似。他們研究了中國學生論述漢語論辯文的信息順序和修辭結構,認為東方的推理方式比西方的更加間接。
3.4評判意義
如前所述,評判系統分為社會尊嚴和社會約束。在我們研究的語篇中,所有的評判方面的表達都是關于社會尊嚴的,尤其是關于做事才干方面的。社會約束的評判標準具有法律或道德含義。學術書評當然不會從道德或法律的角度來評判作者的行為。而書籍的質量與作者的學識水平具有很大的關系。在評判中,原書作者涉入其中,因此,評判比情感和鑒賞包含有更加豐富的人際意義。尤其是否定評判,它對原書作者的行為進行批評,因而更有可能影響原書作者的學術聲望和學術地位,而且影響的程度也更深。例如:(3)Anthonissen(p.95)writesofthethreemetafunctionswhichdiscourseperformsoftensmiultaneous.Often?Itishardtoi-magineanytextwithoutthesmiultaneouspresenceofide-ationa,linterpersona,landtextualmeanings;surelythatisthepointoftheHallidayanmetafunctions?(Text10)(4)如在第十一章(P.159)論述teamteaching時,作者混淆了teamteaching(團隊教學)和co-teaching(共同教學)的概念。(Text34)在例(3)中,沒有一個明顯的表達態度意義的詞匯來對作者的行為進行否定評判。但是整段話,尤其是兩個問號和“hard”隱含了作者對原書作者的尖銳批評。在作者看來,原書作者應該對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本觀點非常了解。同理,例(4)中也有否定評判的例子。“混淆”一詞不僅僅是對作者行為的否定評判,而且也隱含了這樣一個事實:原書作者既然沒有把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那么該書中關于teamteaching的研究結果就難以令人信服了。這種否定評判的批評力度可能比否定情感和否定鑒賞的批評力度更強,直接針對原書作者本人,對他的學術聲望和學術地位帶來更大的威脅,也更容易引起人際沖突。鑒于這些原因,學術書評中否定評判的比例低于否定態度在所有態度表達中的比例,也低于否定鑒賞在所有鑒賞表達中的比例。在我們研究的英語語篇中,否定評判占所有評判表達的26.1%,低于否定態度的比例(37.3%)和否定鑒賞的比例(40.3%)。在漢語語篇中,否定評判占所有評判表達的16%,也低于否定態度的比例(20.2%)和否定鑒賞的比例(21.2%)。根據Motta-Roth(1995)和Nicolaisen(2002)的研究,學術書評可分為四個語步。在第一語步中,作者常常會對原書作者進行介紹,介紹他的經歷、名聲、職稱和以前的學術成果等。在研究中,我們發現,20篇英語書評中,只有3篇有類似的介紹;而20篇漢語書評中的10篇有這樣的介紹。相比較而言,漢語書評作者更加重視原書作者的背景,而英語書評作者更加強調原書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所付出的努力。類似的例子有:(5)Whendealingwithspeechasanengineer,F(Fant)issuperb,takingallofthevariablesintoaccountandcalculatingtheirinteractionwithprecision.(Text7)(6)JohnSinclair,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出版著作30多本,發表文章上百篇,在話語分析和語料庫語言學兩個領域成績顯著。(Text40)在例(5)中,作者用了“superb”對原書作者處理某一問題時的行為作了肯定評判。在例(6)中,作者對原書作者的背景進行了介紹。用“著名語言學家”和“成績顯著”介紹了他的學術名聲,顯性評判了他的學術能力。斜體部分介紹了他的學術成果,隱性評判了他的學術能力。英漢語書評作者在這方面顯示出的不同點與我們的思維習慣有關。一般來說,東亞人傾向于場依存的認知方式,他們比西方人更加注重背景;西方人傾向于場獨立的認知方式,他們更有可能把事物與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僅僅關注事物本身(Nisbett,2003:42-45)。這種認知方式反映到學術書評中來,就是漢語書評作者更加重視原書作者的學術背景,而英語書評作者更加強調原書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所付出的努力。
3.5鑒賞意義
鑒賞從反應、構成和價值三個方面對事物加以評價。作者通常從組織結構、內容完整性和語言等幾個角度對構成進行肯定的評價。如:(7)Anumberofthetextsneedmoreinterpretation(suchastheveryinterestingICQdialogue,pp.218f.f).(Text9)(8)《手冊》以語言學為大背景,詞匯學為線索,涵蓋了語音、詞法、語義、句法、語用、文體等多種獨立分支學科,真可謂內容詳實,結構完整。(Text32)例(7)是隱性否定構成的例子,對書籍的內容不完整性提出批評和建議。例(8)中的“詳實”和斜體部分對內容完整性進行了肯定評價,“完整”對書籍的結構進行肯定評價。作者通常從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語料選擇、研究意義等多個角度對書籍的價值進行評價。例如:(9)Anyknowledgeablereadercanseethathispaperarefullofnewinsightsandprovidedataonwhichotherscanbuild.(Text7)(10)其次是研究工具的創新。(Text40)例(7)從研究結果角度進行了評價;例(8)從研究工具的角度進行了評價。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這三個組成部分在肯定鑒賞和否定鑒賞中有不同的表現。英語語篇中57.2%的肯定鑒賞是價值方面的,該比例高于肯定構成的比例(18.8%);漢語語篇中67.5%的肯定鑒賞是價值方面的,該比例也高于肯定構成的比例(26.6%)。在否定鑒賞中,否定構成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否定價值,否定反應的比例最低。英語語篇中的否定構成占了所有否定鑒賞表達的47.8%,高于否定價值的比例(34.9%)和否定反應的比例(17.2%)。漢語語篇中的否定構成占了所有否定鑒賞表達的57.4%,高于否定價值的比例(38.6%)和否定反應的比例(4.0%)。英漢語篇在這個方面表現出很大的相似性。從上述的比較來看,在語言學學術書評中,肯定價值的比例高于肯定構成的比例,而否定構成的比例卻高于否定價值的比例,這是有原因的。當我們向其他人推薦一本書時,我們都認為該書是有價值的,值得推薦。我們不會因為一本書的結構很好,而無視價值高低。相反,我們常常會認為某書很有價值,而把它在結構、語言方面的問題暫時擱置一邊。一方面承認這些方面存在問題,但另一方面也認為瑕不掩瑜。因此,書評作者在對書籍進行正面鑒賞方面的評價時,他強調價值;在進行否定方面的評價時,他發現的更多是構成方面的問題。反過來,如果否定價值的比例過高,讀者也會懷疑該書的價值,會懷疑該書是否值得推薦。至于反應,無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它們在英漢語篇中的表現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英語語篇中,肯定反應占了肯定鑒賞的23.9%。漢語語篇中肯定反應的比例是5.9%。從統計學角度看,它們存在顯著差異(x2=51.37,df=1,p<.01)。在英語語篇中,否定反應的比例是17.2%;在漢語語篇中,否定反應的比例是4.0%。它們也存在顯著差異(x2=9.94,df=1,p<.01)。前面,我們討論到英語語篇中情感的比例高于漢語語篇中情感的比例。現在又發現英語中反應的比例高于漢語中反應的比例。我們認為這是由同一原因造成的。情感的主觀性較強,而在鑒賞的三個成分中,反應與情感最相似(Painter,2003:205),主觀性比構成和價值的主觀性強。由此,我們可以斷定英語語言學學術書評更加主觀。漢語更加客觀。在學術書評中,作者自由表達他們對所評書籍的看法和觀點。他們的觀點是主觀的,因此,書評從本質上說是主觀的。然而,書評,作為學術語篇的一種,也強調客觀性。作者常常采用各種方法使自己的主觀看法客觀化。如前所述,中國人在表達觀點時比西方人間接。因此,相比較而言,他們會采用更多的客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主觀看法。所以,漢語學術書評更加客觀,英語學術書評更加主觀,其中有更多的情感和反應方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