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專業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龍骨架和固定支撐結構
墻體綠化的龍骨架和固定支撐結構,涉及到植物墻的穩定性、安全性,也影響到植物的生長,是植物墻成功的關鍵之一。不管什么類型的植物墻,龍骨架的安裝基本類似,首先用膨脹螺栓將熱鍍鋅槽鋼豎向固定在墻體上,如果墻體是混泥土的,也可以用化學螺栓進行固定。然后在槽鋼上橫向焊接方鋼或角鋼作為龍骨,用于安裝固定種植基盤、種植盒、種植箱、種植槽或種植毯等。
對于容器式植物墻,包括種植基盤、種植盒、種植箱、種植槽等的固定安裝,需要根據容器的尺寸大小確定好橫向龍骨的間距。其中種植基盤、種植箱一般在橫向龍骨安裝完后直接掛在龍骨上,而種植盒、種植槽一般用自攻螺絲將其固定在龍骨上。容器式植物墻因為容器有固定的尺寸大小,植物的株行距受到限制,因此只適合做規整的造型或圖案。
對于鋪貼式植物墻,一般需要在龍骨架上先安裝一層PVC板作為固定支撐結構,然后將種植毯用射釘固定在PVC板上。種植毯最大的優點就是植物可以根據設計者的意圖自由種植,不受株行距的限制,可以做成各種形式、各種大小的圖案或造型。
種植基質以及植物的選擇
植物的良好生長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栽培基質配置。常用的植物栽培基質有泥炭土、椰糠、蘑菇渣、陶粒、炭化谷殼、苔蘚、樹皮、鋸木屑、珍珠巖、蛭石等。
選擇適合墻體微氣候和光照條件的植物類型也是問題的關鍵。首先,分析植物生長的需求,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維護措施,幫助維持植物的垂直生長。墻體綠化的植物可選種類廣泛,根據需要可以選擇各種顏色的植物。鄉土植物可以優先考慮,但要經過一定的測試,確保其在垂直環境中的生長能力和可持續性。如上海世博主題館東西墻的綠化選用了五種植物:紅葉石楠、金森女貞、亮綠忍冬、六道木及花葉絡石,能隨季節產生色彩上的變化,呈現不一樣的風采。而且具有較強的綜合抗性,容易養護,能抵抗較為惡劣的氣候環境條件。
能夠作為墻體綠化的植物包括灌木、多年生草木、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季節性植物。為了使植物生長茂盛,安裝后即時成景,一般應對植物進行預培,即在安裝之前2個月左右對植物進行預先培育,以保證植物墻的效果,還能為野生鳥類和昆蟲提供棲息地,提高環境水平。
自動灌溉技術
水分是植物成活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植物墻一般采用自動滴灌系統。滴灌系統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給水水源、水動力系統(包括了水泵、動力設備)、水處理系統(過濾器、施肥器、滴頭)及控制系統(電磁閥、水壓表、空氣閥、止回閥等)。
植物墻面積較大時,一般采用分區分塊控制和輪流灌溉的方式,以保證水壓充足、滴灌到位,利于植物均勻生長。
要嚴格控制滴灌系統的工作水壓,不可超壓或水壓過低。超壓容易導致爆管、導致滴頭沖掉等現象的發生;水壓過低很容易導致管道遠端供水不足,影響灌溉質量。
要定期對滴灌系統進行檢查,特別是過濾器,做到定期排沙沖洗,如發現濾網破爛需及時更換。
施工完成后的養護
【關鍵詞】 傳統能源 新能源 發展 創新
近年來我國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每年8%的GDP增長速度,傳統能源的貢獻占了很大比例。趙麗霞等人[1]將能源作為新的變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通過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并得出能源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要素。王旭暉、劉勇[2]運用協整分析和Granger檢驗對1978—200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盡管短期內我國的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存在波動關系,但是長期內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且存在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鄭永琴等、王保忠等[3.4]應用協整理論、誤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分別對貴州省、山西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得出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只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
因此,伴隨經濟增長對能源不斷提高的需求,為滿足能源需求,儲量充足或清潔可再生、對環境傷害較弱的能源項目成為能源產業發展的焦點。所謂新能源是指相對傳統能源而言,通過新技術和新材料開發利用的能源。傳統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以及水電和低效率直接燃燒的秸稈、薪材等能源,而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潮汐能和地熱能等等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還有一部份新能源是指利用新技術對常規能源的新利用,如生物質能、潔凈煤技術、智能電網、車載新型燃料等。同時,新能源也是一個動態的、歷史性概念,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今的新能源在若干年以后也會變成“傳統”能源。新能源有兩大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可再生性和生態友好性,人類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新能源,同時新能源來自于大自然,最終會回歸到大自然,具有極高的生態友好性,這是傳統能源所不能比擬的。二是可供開發的能源儲量非常大,如太陽能、氫能等,和常規能源的儲量相比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這兩大特征為新能源的開發帶來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教學論文和職稱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傳統能源使用的初始階段,其成本主要是經濟成本,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很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能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稀缺,此時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將急劇升高,呈加速上升趨勢。目前全球傳統能源顯然已經是處于后期使用階段。但與人們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仍然還只是經濟成本。而對于新能源產業而言,基本上只有經濟成本,其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幾乎是不存在的,這是由新能源的特性所決定的。但新能源在使用初期其經濟成本是十分高昂的,原因是新能源產業除了是屬于生態友好的綠色產業外,它目前還屬于高技術產業,因此技術研發成本非常大,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新能源所轉化的電能成本要遠大于傳統能源所轉化的電能的原因所在。
但是,藍瀾等[5]基于LCOE方法對中國風電與火電的成本進行了比較發現在新能源鼓勵性政策補貼與傳統能源環境外部性不計的前提下,風電項目比火電項目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的結果。即使考慮風電廠的棄風率,從長期看風電項目在成本上仍然優于燃煤發電。如果考慮燃煤電廠的外部環境成本,風電廠的發電成本優勢更加明顯。但是,阻礙我國可再生能源如風電發展的根本因素其實不是發電成本,而是來自電網。由于目前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地區大部分用電負荷較小,大規模風力發電面臨當地電網難以消納的問題。從用電量來看,目前西北、東北、內蒙等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用電量相對較少,用電負荷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2010年,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完成裝機總量516萬千瓦,其中并網裝機僅130萬千瓦。為解決風電外輸問題,甘肅省電力公司計劃投資建設750千伏輸變電工程,但也只能夠滿足94% 概率條件下的516萬千瓦風電送出需要,仍然有6%的時間需限制風電出力。而酒泉市計劃到2015年底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271萬千瓦,2020年增加到2000萬千瓦以上,即使是西北電網也難以消納。因此新能源的發展需要重點解決新能源發電效率不高和并網傳輸難度較大的問題,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技術。
由此可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能源的研發、生產成本將會越來越低。就短期而言,傳統能源的成本僅就經濟成本而言比新能源成本要低,但從長期來看,新能源的成本要遠低于傳統能源成本。因此,為了人類的未來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新能源產業勢在必行。
《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從目前的10%升至15%以上,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從目前的1.5%升至6% 以上。由此看來,新能源雖然前景廣闊,但在未來數十年的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仍較輕。這也同時說明,傳統能源在中國未來的消費結構中,將長期占主導地位。從這個意義來說,傳統能源生產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有長足的發展潛力,但也仍需順應新能源時代的潮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思路作出正確的發展戰略選擇。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一個重要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個現實切入點。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當重點給予支持 ,力求取得更大的突破,實現產業化規?;?。但是,新能源的良好應用前景并不意味傳統能源的大規模被替代,尤其是在未來的數十年里,一次性能源的消費比例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實際上,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看上去似乎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但兩者之間并不是矛盾和競爭的關系,而是可以相互協同、優勢互補的。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積極在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各個新能源板塊均衡發展,這種發展的多元性,不但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對能源持續增長的需求,同時也優化調整了能源結構。而且,發展傳統能源所積累的經驗、資金和技術,可以幫助新能源變得更加有效和實用;反過來,新能源的發展,也會催生各種清潔技術,促進化石能源更加清潔地加以利用。兩者相結合,將使我們的能源更加清潔、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推動現代文明和生態環境共同向前發展。因此,傳統能源行業應該抓住這一戰略時機,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中找到自己的重要位置。
參考文獻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教學論文和職稱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1]趙麗霞,魏巍賢.能源與經濟增長模型研究[J].預測,1998(6):15-21.
[2]王旭暉,劉勇.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 基于協整分析和Granger 因果檢驗[J].資源科學,2007(5):57-62.
[3]王保忠,黃解宇.能源供給、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J].技術經濟,2010(2):57-62.
關鍵詞:遵義市;小學體育;現狀;職稱論文
小學體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了小學體育教育對人的身體健康,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體育新課程的實施和陽光體育運動大力開展的背景下,遵義市作為貴州省第二大工業城市,小學體育的現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此,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1 研究結果與分析
1.1 遵義市小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
對遵義市的小學走訪調查發現,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小學生幾乎都喜歡體育運動,但都以集體活動為主,單人活動為輔。如集體活動有:跳皮筋,跳格子,捉迷藏,拔河;單人活動有,跳繩、踢毽子、扔沙包等。但在體育課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孩子們只愿做自己喜歡的運動,上課的時候一般都比較散漫,這是一個迫于改變的現狀。
1.2 遵義市小學體育教學環境的現狀分析
由于受到陽光體育運動的影響,不可否認的,目前城市中的絕大多數小學的體育教學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最明顯的就是操場的改變,基本上都是塑膠跑道。條件好一點的學校,還有乒乓球臺,籃球場。但是在鄉鎮就是另外一種狀況了,很多小學就只有幾件體育器材,體育場地也是非常爛的,坑坑洼洼,形狀也很隨意,沒有一個規則的田徑場,籃球場也是破破爛爛,乒乓球場幾乎就沒有,而且還有些偏遠的地方還存在只有幾間教室根本沒有運動場,只有一兩個教師的“家庭式教育”,體育課就直接省掉了,相對好一點的就只有鎮上完小。到目前為止,遵義市農村小學體育的教學環境是不容樂觀的。
1.3 遵義市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教師和學生活動現狀
目前,遵義市小學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游戲和簡單的跑、跳為主,教學內容單一。并且,四十分鐘的體育課,有的教師就上四分之一或許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時間都似“牧羊式”的自由活動。據調查所知,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自身責任心的問題,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隱患給教師帶來的束縛,使得很多教師就算想教一些內容,也會有所顧慮,索性就“放羊”。
學生活動狀況,小學生活動基本以群體式為主單人式為輔,其中群體型主要有三種:積極型、中間型、消極型,積極型的是以成績好的,有共同興趣愛好聚集在一塊的;中間型就是成績一般,或因為家庭離的很近,教室座位相鄰而結在一塊的小群體;消極型的則是成績差的和平時貪玩的學生。積極型群體的學生教師要鼓勵發展,對于中間型和消極型,教師應主動幫助加以引導,向積極型過渡。單人式的一般都是相對比較內向,不喜歡和同學交流的學生,這種現象是對于這類孩子的發展是很不好的,是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這樣的學生多一些的關心和照顧。
1.4 遵義市小學體育師資狀況
在城市,絕大多數的小學都配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基本上都是大學本科畢業,專業主要集中在田徑和籃球兩個專業上。少數小學,目前體育課是由其他專業的教師代上,這樣的“體育教師”沒有接受過體育教育的專門培訓,在思想上就沒有把體育課擺在正確的位置上,因此,體育課集合就解散的情況很多,認真上時也由于對體育課程序不大了解,動作要領的講解更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無法勝任。在鄉鎮,鑒于很多條件的限制,代課教師還大有存在,并且有的是中專畢業生,高中畢業生,甚至有更低的,他們沒都有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無論是課堂常規、教學方法手段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損傷后的臨時處理等相關的知識都不具備。教師各方面的素質也有待于提高。因此,在農村小學,體育師資是個嚴峻的問題,并且由于條件的限制,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現狀。
2 結論與建議
2.1加強師資建設和增加體育設施
在遵義市市區,師資上,教育部門應妥善處理,目前不是體育專業畢業生不夠,而是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滿足體育教育的需要合理配置體育教師。并且對在職的教師要經常的給予走出去學習、交流和繼續教育的機會,使得在職教師能與時俱進。在體育設施上,還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增設更多的必須的、實用的體育器材,更換已有的不規范器材和其他危險器材。
在鄉鎮,保證體育師資是關鍵。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擇業的同時對回報也有了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相關教育部門采取合理的方法將他們吸引到體育教育這個行業中來。引進更多、更好、更全面的體育人才來充實農村體育師資,保證農村體育教學。在設施上,更要加大力度的投資,盡其所能的為學生增添體育設施,改善農村體育的教學環境。
計算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科學技術之一,產品升級換代的頻率越來越快。計算機本身的性能越來越優越,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從而使計算機成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隨著電子信息的快速發展,網絡化是計算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從單機走向聯網是計算機發展的必定結果。目前,大到世界范圍的通信網,小到單位內部的局域網已經很普及,由于計算機網絡實現了多種資源的共享和處理,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互聯網的出現,直接對企業產生影響。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在社會經濟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ヂ摼W使得財務會計系統的環境和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下面我就談一談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及應用。
一、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計算機應用在會計工作上始于1979年。應用之初,人們的認識僅限于計算機應用于會計領域會提高會計的工作效率。1981年中國會計學會正式提出會計電算化。其基本含義是指將計算機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用會計軟件指揮各種計算機替代手工完成會計工作的過程??梢姡瑫嬰娝慊怯嬎銠C與會計工作融合的過程。1996年,財政部在關于印發《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的通知中指出: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各級領導都應當重視這一工作,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是推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單位要把會計電算化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會計電算化的不斷發展,會計信息數據處理的數量和范圍急劇增大,對數據處理的要求更加復雜,在對會計信息的采集、整理、傳遞、反饋、應用的靈活度和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靠網絡平臺來實現。電算會計的網絡化已成為電算會計發展的必定趨勢。隨著會計實行了電算化改革,會計核算軟件的應用,財務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有了質的轉變,財務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到了本世紀初,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網絡版會計核算軟件,并逐步應用成熟。如今,隨著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對于管理軟件一體化、智能化的管理需求日益增高,必將給現行的電算會計帶來變革。會計電算化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由會計核算電算化到財會管理計算機化及決策支持計算機化的快速發展。
二、影響會計電算化應用的幾個因素
隨著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推廣應用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我國會計工作的必定趨勢。目前,影響會計電算化應用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認識不足影響應用
我國電算化事業起步于1979年,相對于國外起步較晚。當時,無論是企業領導者還是會計從業者都未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作用及重要性。限于國家計算機的普及程度,人們在軟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各類支持力度不夠,會計從業者對會計電算化數據的不信任,部分會計從業者還停留在對會計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宣傳的政策與法規又相對滯后,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應用。
(二)管理的不完善影響應用
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與會計電算化的要求還相去甚遠。理由是會計基礎工作不完善,數據的無序、混亂等因素導致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無法處理現有數據。因此,會計電算化只是實現了財務會計的電算化,沒有實現管理會計電算化,不是真正作用的會計電算化。雖然少數軟件開發商已涉及到ERP,但其真正作用離實際需要還有一定差距。
(三)從業者的素質影響應用
目前,部分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在計算機技能方面素質較差,缺乏相關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會計電算化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擁有相關的管理知識和網絡知識,在工作中還要具有領悟能力,應用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會計電算化從業者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與素養。同時,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較強。由于計算機網絡的本身特征,既能熟練掌握網絡又會會計電算化者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電算化的應用。
(四)風險因素影響應用
會計電算化在應用中存在著很多風險。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財務軟件配置的不安全因素隨時存在。部門在購買軟件時,不考慮企業自身實際需要,一味追求品牌,忽視了它的應用價值。在軟件開發研制中,缺乏系統的分析和定位,導致產品安全性能低,質量差,應用存在缺陷;會計電算化從業者責任心不強,軟件的密碼公開,犯罪分子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犯罪。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健全,會計檔案在處理過程中,極易造成數據丟失或系統被破壞,原有的會計資料受到破壞,引發電算化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給單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應用會計電算化的幾點倡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
提高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無疑會推動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改善從業者的知識結構、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更好的推動會計理論與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與應用由專注畢業論文與職稱論文的wowa.cn提供,轉載請保留網址.會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單位、企業應當重視對會計人員素質及能力的培養,要把會計電算化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放在首位,逐步建立會計電算化從業者隊伍的主體誠信。工作中,單位應制定會計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定期開展培訓。積極支持及組織會計人員學習和提高會計電算化知識方面的培訓,組織專業人士講解維護軟件正常運轉的知識,使廣大從業者掌握計算機應用知識,為本單位建立高效的會計信息系統儲備人才。
(二)重視會計電算化理論研究,推動軟件產業發展
只有重視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引導軟件產業的發展。因為電算化會計理論是會計軟件的研制方向和目標的保障,進而使會計電算化的軟件高效、更安全。政府可引導企業強強聯合、并購與資本運營相結合,培育出技術水平高、競爭能力強的軟件研發集團。積極吸引外資,支持國產軟件,推動民族產業發展。企業應增加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同時,針對世界先進技術進行跟蹤研究,積極引進已經定型的技術成果,服務會計電算化,助力企業發展。
(三)建立健全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內部環境。企業應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建立財務軟件維護制度,定期對系統進行維護,查殺病毒;建立財務信息保密制度,做到計算機登陸密碼保密,加強對計算機的管理,增強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建立檔案管理制度,推動會計電算化的有序規范應用。
(四)要做好電算化會計基礎性工作
單位要重視會計基礎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做好會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檔、應用等方面的工作。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的整理要與單位應用的財務軟件版本的一致性,這樣有利于使電算化會計基礎性工作更好的服務與會計電算化走向規范化的軌道,進而推動企業財務工作高效服務于企業的發展。
摘要:從2000~2020年是中國經濟體制的后改革期。后改革期的任務是建成市場經濟體制和與之相適應的民主政治制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構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金融支持體系;深化改革現存金融體制和運行機制,改變畸形的投融資結構,正確處理新型工業化經濟發展中的五大關系;銀監分立體制改革,要著力培養和構建分立的條件,既要強化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更要轉變監管理念,綜合推進配套改革從2000~2020年中國的改革發展將邁入后改革期,后改革期的歷史任務是建成市場經濟體制和相適應的民主政治體制,后改革期是20年前期改革的延續和深化,更是改革的關鍵性突破,經濟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技術支持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研究金融支持經濟發展,需要著重考慮幾個戰略性問題。
一、后改革期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歷史定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所謂歷史定位,就是指在這20年體制改革的任務、經濟發展目標和道路及其所處的環境問題。從體制改革的歷史任務看,后改革期是要完成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機制,推進民主政治體制的發展,確立法制社會基礎。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要求———以人為本、共同富裕、民主政治、中華文化。它可以用多種指標去描述,用東方傳統語言講,在基本點上就是邁入“風調雨順(生態環保優化,可持續發展),五谷豐登(一、二、三產業旺)、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安定:人有業、居有屋、各得其所)、國泰民安(國強、政治穩定)”。在經濟發展道路上就是要開創“新型工業化”經濟的發展道路,既要完成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又要避免傳統工業化發展的各種代價,諸如工業剝削農業、城市剝削農村、社會兩極分化、生態環境惡化、財富增長與貧困擴大等等社會弊端積累。中國后改革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區域集團化,和平和發展兩大主題的國際環境中建設的。因此,后改革期是全方位、深層次開放的格局。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中國不能脫離世界,世界也不能沒有中國。
二、后改革期中國金融改革的戰略定位:構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金融支持體系
建立全面小康社會的金融支持體系,是后改革時期金融改革目標的戰略定位。在構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金融支持體系過程中,始終面對三大課題,一是國家壟斷金融的政府主導型金融體系轉向國家調控金融的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的基本金融制度改革,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市場金融制度。從政府主導型金融轉向市場主導型金融,核心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改革要取得突破,構造現代公司制金融企業;金融組織結構多元化,構建大、中、小分層次網絡型的融資機構;城鄉協調,國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多種產權結構并存,合作競爭的市場金融制度。二是社會融資模式的選擇和發展。也就是說,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關系的協調,構建多渠道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暢通機制,有效提高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加速資本形成,改善宏觀調控環境,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這是后改革時期建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金融支持體系,始終需要解決好的課題。堅持中介與市場共生的互補互動,防止替代的片面觀點,加快銀行體制改革,完善銀行產業組織結構;規范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效率,發展風險基金、創業基金、農村合作金融,構建為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和“三農”高效率融資的金融支持體系;加快養老金、保險市場的規范發展,為全面小康構建社會穩定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三是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強化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的支持措施,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穩定。我們始終要清醒認識金融的內在脆弱性和風險性,正確處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金融監管與金融發展的關系,金融市場化、金融開放與國力承受能力的關系,警惕國際金融霸權,維護國家和金融穩定。在這里金融政策和策略制定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金融發展的前途和命運。
三、后改革期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定位
后改革時期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是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型工業化經濟。從戰略全局觀點看,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經濟模式要求金融支持的重點在于:(1)處理好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關系,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不能因循守舊,按照傳統思維安排金融資源配置。(2)處理好支持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重視資源節約和代替,保護生態環境,控制人口增長,優化城鄉人口結構。(3)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增加勞動就業的關系,高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資本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關系,事關發展和穩定大局,必須高度重視,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再就業。(4)支持經濟發展要貫徹城鄉一體化的原則,維護農民、農村、農業的利益,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的難點和關鍵都在農民,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必須徹底解決好“三農”的金融支持體系。(5)處理好發展制造業和發展服務業的關系,要以制造業為基礎,帶動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流通業、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以增加就業,擴大內需。在后改革時期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正處在戰略調整的機遇期,面對三重二元結構的經濟現實矛盾,傳統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沿海經濟與內陸經濟、城鄉二元結構的重疊矛盾,形成決策的主導力正在發生著從計劃主導轉向市場主導,內陸經濟主導轉向沿海經濟主導,全國一盤棋主導轉向城市化主導的格局。在經濟發展決策中強勢群體的決策主導地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富人利益支配政策導向,弱勢群體沒有真正的組織力量。以農村為例,現在中央補貼100元的扶貧津貼,能夠真正用到農民身上的只有2元錢,因此,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于把握住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至關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有三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地理效應論”。什么“東部發展是國際貿易的地理效應形成的,不是什么政策效應”;“向西部轉移支持只能達到扶貧濟困,對東部的發展是最大的傷害”;“內需不是內地”,“東部只要民工而不要移民”;“東西部問題是梯度分工問題,不同地區有不同分工”,認為“西部開發是要放棄的,只是時間問題”。這種潛意識的經濟地理決定論,對金融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策,客觀上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二是“制度性財富漏斗效應”。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制度安排。在現存組織制度框架內,投入再多資金有些不合理的效果亦不明顯,只能導致財富兩極分化。前改革期實踐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三是“銀行產權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缺失”。特別是透過諸如“藍田股份”、“農凱集團”這些案例,不難看出我國金融業支持經濟運作機制的制度性缺陷是極端嚴峻的。商業銀行的審貸委員會往往是個人決定的“合法程序”,實際上淪為一塊“遮羞布”;所謂內控制度,多為控下不控上,控外不控內,一出問題就是大案;爭奪大客戶,違規競爭比比皆是,信貸規則形同虛設;盲目追“星”跟風,爭相貸款,多頭貸款,重復貸款,把雞蛋都往一個籃子里裝;滋生蛀蟲,內外勾結,吞食國有資產,只要發生巨額“問題貸款”,必有高層內外勾結者;信貸文化缺失,沒有應急措施,急功近利,一出問題爭相“落井下石”。盲目追“星”和爭相“殺馬”,既制造風險,又擴大風險。所以,轉變觀念,創新制度是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效率,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所在。
四、銀監分立體制改革與支持經濟發展
(一)歷史經驗:值得注意五年前央行體制改革(撤省分行成立跨區分行)的實踐,恰恰為當時流行的順口溜“一年換位置、二年換房子、三年調妻子、四年出漏子、五年散攤子”所言中。運行狀態出現“大分行忙得團團轉,監管辦無事可干,中心支行上下看,縣支行不知道怎么干,總行成了官僚辦。”導致監管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監管真空處處皆是,空化了一線,嚴重削弱了貨幣政策傳導功能。原本是學習美聯儲經驗,以擺脫地方行政干預,加強央行的獨立性。后來要加強維權和信用制度建設,又反過來要求地方政策提供支持。不得不回過頭來,重新加強省會城市中心支行的職能,這樣一來,大分行又被架空了。銀監會成立,監管體制“專業化”改革,決不要成為央行體制改革第二!
(二)銀監體制的國際趨勢和分拆:理論觀點距今為止,國際上設有中央銀行的國家,貨幣政策與監管合一者占70%以上,只有30%不到的國家實行監管分離。監管從央行分立出來的主要理論是:(1)“角色沖突說”,一身二任,職能不同導致角色沖突。(2)妨礙監管專業化,不利于防范風險,認為貨幣政策主宏觀,監管主微觀,一身二任不利于監管專業化。(3)金融創新發展、混業經營的發展,監管體系要適應變化。但是,國際銀監體制的發展趨勢是走向集中,而不是分立。例如:德國的銀監分離,源于央行權力過大,獨立的央行體系決策權和全能制銀行制度,銀監合一,使央行成為壟斷者,成為一個強大而獨立的中央銀行,因而需要分立,以構建貨幣政策與監管的制衡機制。但是,1999年歐洲中央銀行體制建立以后,德國央行沒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功能,轉由歐洲跨國央行行使職能之后,現在德國聯邦政府又開始考慮銀監合并,減少分行,集中總行決策的趨勢。美國聯儲體系是獨立的央行體制和銀監分立的分權體制,銀行監管是多頭監管,分別由五家聯邦級機構和一家州級機構承擔,處于聯邦和州的兩級雙重監管。但《1999年金融現代化法案》(即新銀行法)實行之后,隨著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銀行業實際上又是經營銀、證、保的混業銀行,銀行法開始賦予聯儲監管金融控股公司的權力,美國的現實發展正在朝向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集中于聯儲的趨勢,而不是分立機構。
(三)監管和貨幣政策:內在關系的協調銀行是信用中介,銀行信貸活動是創造貨幣的閘門,也是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渠道。因此,監管和貨幣政策具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必須協調動作,相互結合。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表現在:(1)監管是維護貨幣政策實施環境,發揮貨幣政策效率的手段之一。(2)監管是規范中央銀行防范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能風險的一道防線。(3)監管是降低金融交易信息成本、交易成本、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提高透明度,保證公平、公正、公開交易的手段。(4)監管對于保證貨幣政策執行的有效性,正確履行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無論監管是分立體制還是合一體制,都必須處理好客觀存在的內在關系,不能因為體制變化而人為分隔這種內在關系,如果在制度安排上不能有效協調這種關系,那么,所謂“角色沖突”就會從央行內部的“角色沖突”轉化為外在的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外在沖突,監管專業化水平變異為監管機構專業化。這樣,銀監分立體制就會導致市場職能轉向政府職能,背離整個體制改革的初衷。
關鍵詞:遵義市;小學體育;現狀;職稱論文
小學體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了小學體育教育對人的身體健康,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體育新課程的實施和陽光體育運動大力開展的背景下,遵義市作為貴州省第二大工業城市,小學體育的現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此,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1 研究結果與分析
1.1 遵義市小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
對遵義市的小學走訪調查發現,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小學生幾乎都喜歡體育運動,但都以集體活動為主,單人活動為輔。如集體活動有:跳皮筋,跳格子,捉迷藏,拔河;單人活動有,跳繩、踢毽子、扔沙包等。但在體育課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孩子們只愿做自己喜歡的運動,上課的時候一般都比較散漫,這是一個迫于改變的現狀。
1.2 遵義市小學體育教學環境的現狀分析
由于受到陽光體育運動的影響,不可否認的,目前城市中的絕大多數小學的體育教學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最明顯的就是操場的改變,基本上都是塑膠跑道。條件好一點的學校,還有乒乓球臺,籃球場。但是在鄉鎮就是另外一種狀況了,很多小學就只有幾件體育器材,體育場地也是非常爛的,坑坑洼洼,形狀也很隨意,沒有一個規則的田徑場,籃球場也是破破爛爛,乒乓球場幾乎就沒有,而且還有些偏遠的地方還存在只有幾間教室根本沒有運動場,只有一兩個教師的“家庭式教育”,體育課就直接省掉了,相對好一點的就只有鎮上完小。到目前為止,遵義市農村小學體育的教學環境是不容樂觀的。
1.3 遵義市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教師和學生活動現狀
目前,遵義市小學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游戲和簡單的跑、跳為主,教學內容單一。并且,四十分鐘的體育課,有的教師就上四分之一或許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時間都似“牧羊式”的自由活動。據調查所知,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自身責任心的問題,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隱患給教師帶來的束縛,使得很多教師就算想教一些內容,也會有所顧慮,索性就“放羊”。
學生活動狀況,小學生活動基本以群體式為主單人式為輔,其中群體型主要有三種:積極型、中間型、消極型,積極型的是以成績好的,有共同興趣愛好聚集在一塊的;中間型就是成績一般,或因為家庭離的很近,教室座位相鄰而結在一塊的小群體;消極型的則是成績差的和平時貪玩的學生。積極型群體的學生教師要鼓勵發展,對于中間型和消極型,教師應主動幫助加以引導,向積極型過渡。單人式的一般都是相對比較內向,不喜歡和同學交流的學生,這種現象是對于這類孩子的發展是很不好的,是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這樣的學生多一些的關心和照顧。
1.4 遵義市小學體育師資狀況
在城市,絕大多數的小學都配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基本上都是大學本科畢業,專業主要集中在田徑和籃球兩個專業上。少數小學,目前體育課是由其他專業的教師代上,這樣的“體育教師”沒有接受過體育教育的專門培訓,在思想上就沒有把體育課擺在正確的位置上,因此,體育課集合就解散的情況很多,認真上時也由于對體育課程序不大了解,動作要領的講解更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無法勝任。在鄉鎮,鑒于很多條件的限制,代課教師還大有存在,并且有的是中專畢業生,高中畢業生,甚至有更低的,他們沒都有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無論是課堂常規、教學方法手段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損傷后的臨時處理等相關的知識都不具備。教師各方面的素質也有待于提高。因此,在農村小學,體育師資是個嚴峻的問題,并且由于條件的限制,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現狀。
2 結論與建議
2.1加強師資建設和增加體育設施
在遵義市市區,師資上,教育部門應妥善處理,目前不是體育專業畢業生不夠,而是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滿足體育教育的需要合理配置體育教師。并且對在職的教師要經常的給予走出去學習、交流和繼續教育的機會,使得在職教師能與時俱進。在體育設施上,還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增設更多的必須的、實用的體育器材,更換已有的不規范器材和其他危險器材。
在鄉鎮,保證體育師資是關鍵。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擇業的同時對回報也有了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相關教育部門采取合理的方法將他們吸引到體育教育這個行業中來。引進更多、更好、更全面的體育人才來充實農村體育師資,保證農村體育教學。在設施上,更要加大力度的投資,盡其所能的為學生增添體育設施,改善農村體育的教學環境。
2.2加強課外體育管理力度
學校在加強對體育課堂的管理力度外,應將晨跑、課間操認真管理。帶領學生課外體育訓練,特別是學校運動會要定期舉行,這樣有利于學生自發地組織體育鍛煉,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同時在運動會上的獎勵會讓他們自信心增強,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正確的生活態度。每個項目優異成績的獲得都不容易,能訓練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超越自我的良好品質。比賽中同學們的相互鼓勵是促進同學關系的很好機會,都希望自己的同班或同級取得好成績,無意間就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團結、互助、友愛的優秀品質得以提升。所以運動會的定期開展是必要的。 2.3學生體育成績應多角度綜合考核
實行正確的學生評價和成績多樣考核方式,體育發展性評價已不再是單一的,要將認知、技能、情感綜合于一體,并且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評價小學生的體育進步采用多種參照法,如,個人發展參照法、教育常規參照法等,學生在小群體里的合作表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貢獻都是應拿入期末考核。教師應允許學生差異的存在,多關心體育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對微小進步要及時肯定。學校開設體育課的目的是鍛煉身體,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的不同,需要多方面考核。體育教師應該設立平時成績,如最大進步成績和積極主動成績以及思想行動態度成績,將所有的成績按一定比例記入檔案。
2.4教師對教材內容要靈活運用和創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整堂課中起到引導作用,根據體育教材要求按課時計劃靈活運用。創設情境,培養他們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參與,如常規課上,準備活動一般都是頭部運動,肩部運動,腰部運動再到腿部運動,目的是使處于懶惰的身體活躍起來,促進身體細胞興奮,預防和減少在體育技術學習中出現運動損傷。明確了這一目的,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特點改變一下熱身方式,如以“貼膏藥”“長江黃河”“搶收搶種”“頭頂物接力”游戲的形式,學生會覺得新穎,感覺非常愉快的就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在課的基本部分時也可以采用游戲的導入方式,結束時游戲有愉悅身心,達到放松、恢復的效果。從少年的中樞神經來看,以游戲的方式完成技術動作興奮性會大于消極情緒,同時大腦皮層細胞工作能力較強,疲勞后恢復也較快,還有利于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像一些為了提高速度的項目,可以以比賽或設置障礙的方式達到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小學生都是好勝心特強的,同時喜歡趣味性的活動,這種方式會在他們不知不覺中就學習了體育課內容和達到了體育課的運動鍛煉目的??傊?,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的,還是教育活動的研究者,在不違背體育教學新課程下對一些教學內容進行改編加以應用。
2.5將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以及社區體育融為一體
小學體育是小學生接觸體育活動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和在家庭和社會的時間相比,占了絕大部分。在學校,體育課自然是在體育教師的帶領引導下按照體育課程進行學習和鍛煉;在家里,如果家里人都特別喜歡體育鍛煉,對小孩子的體育鍛煉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生活的社會環境也是影響小學生體育鍛煉的一個原因,對他們會形成一種不自覺的影響,而帶動更多人參與到集體體育活動中去。在遵義市市區,有的小區體育設施比較齊備,參加社區活動的人又特別多,對小學生也會形成一種不自覺的影響。所以,像家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教育這類非制度化的體育教育對促進小孩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學校對孩子多方面發展的重任是不可推卸的,小孩子除了在學校的時間就大部分是在家庭,即家庭體育教育一定不能少,建議生活的小區盡量增設體育鍛煉設施,多一些體育鍛煉。在鄉鎮,除了學校特別重視外,家庭很少定期鍛煉,那么,家人對他們鍛煉的支持態度就非常必要,他們生活的環境幾乎沒有專門運動場地,所以建議能增設一些體育設施,使小學生有一個隨處可參與的體育環境。即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是教育孩子體育鍛煉不可分割的整體。
參考文獻
[1].李國玉.實施小學體育新課程的探討[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5):102-104.
關鍵詞:城市建設;園林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對園林綠化設計的技術、設計者的才智及社會責任感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一些城市的園林綠化設計存在著設計論證、思路、特色、功能、綠化指標、樹種配置等效果不理想,生搬硬套等問題。由此可見,加強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與管理,在維持城市生態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動和加強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們生活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城市園林建設的意義
1、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園
林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園林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環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杜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園林的建設規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境的改善密切關聯。
2、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現代園林與杜會發展是相互
影響的,在杜會經濟、政治、文化決定園林發展形式與內涵的同時,園林也變成杜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反過來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國許多地區都將園林綠化的發展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改善投資環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濟、文化帶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優美的環境又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
二、我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現狀及問題
1、不能從專業的角度設計整體園林綠化
城市的風貌、分布特征、景觀布局都是由城市總體規劃決定的,而在我國城市總規劃設計中,城市規劃人員以及建筑人員往往是主要參與者,綠化設計人員往往被忽略。這樣,我國乃至世界所推崇的以人為本、生態環境優先、綠色城市的設計想法不更好地體現。進而導致我們的綠化設計人員無法把所要進行的綠化設計與城市原有的地形相結合,不能真實、準確、有效的表達景觀所要表現的思想,無法與城市的整體設計融為一體。
2、設計標準豪侈
大量使用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昂貴景觀材料,少園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視覺上的宏偉,氣派,高貴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顧工程的投資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國目前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算高,在園林建設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發達國家攀比。近幾年興起的草坪熱,各大中城市都曾有過,終因其管理維護成本太高而紛紛流產,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極大浪費,這個教訓也是深刻的。
3、設計理念不夠先進
作為一座城市,首先應做好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總體規劃,然后在總體規劃的框架內精心設計好每項園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設工程。然而,城市建設由于受歷史、經濟發展水平、建設理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城市建設大多是“改造發展型”模式。這種模式給現代化城市建設帶來了極大難題,園林景觀單調、呆板,觀賞價值不高;綠地總量不足,缺少大型綠地。環境標準要求城市的綠地面積應達到城市總面積的3O%,才能維持城市的環境質量,目前能達到這個指標的城市并不多。
三、目前我國城市園林設計的應遵循的原則
園林不是簡單隨意的栽樹種草,推山開湖,而是一種藝術。確切地說就是在一定的地塊上,以植物、山石、水體、建筑等為素材,遵循科學原理和美的規律,創造出可供人們游憩和賞玩的現實生活境域,并伴隨著人類歷史進程,是城市建設的產物。它是一門綜合的造型藝術,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為造型構圖材料,而且它是一個“三維”的時空關系體,設計以“適用、經濟、美觀”為指導思想。
1、科學規劃、注重細節。做到宏觀與微觀統一的原則?!俺鞘性趫@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域環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境及整個城市綠地系統的協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周圍環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調統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規劃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往往要“不經意拈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
2、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原則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造景,既經濟節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境,協調城市生態系統,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植物造景為主的原則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環境,優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環境。
4、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原則設計既要符合生態學原理,叉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達到生態性與觀賞性的統一,綠與美的統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一。運用好比例、節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樹木整型修剪規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5、以人為本原則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人性和可參與性。發揮好園林給人蔽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6、地方特色原則要根據自身地區的自然環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將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在滿足當地地形地貌和生態群落基礎上,職稱論文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地生態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
結束語:
城市園林設計與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設計基礎是美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林學、植物學、環境生態科學、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知識。所以,在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舒服、美麗、安全的城市環境時應注重綜合利用各學科理論來指導城市園林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陳妍婷.淺談城市園林規劃設計[J].廣東建材,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