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3: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測繪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必將充滿各種競爭,無論是政治、軍事的競爭,還是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別是要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學校肩負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現代觀念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對高等院校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并為應用型測繪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意見。
一、現代測繪的內涵
從現代信息論的觀點看,測繪學是一門關于地球空間信息的學科。傳統的測繪受地面測量技術、時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產品主要是單一的地形圖和在地形圖基礎上編繪的專用地圖;它不能及時反映地球表面形態的變化,特別是大范圍或全球變化;其產品制作周期長,已不能滿足地區經濟和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多種需要。信息技術加快了人類社會的運行速度。測繪學是提供人類生存空間、自然環境及其變化信息的學科,它的學科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如何界定測繪學的含義,已是世界各國測繪工作者所關注的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上將測繪學(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為一個新詞,以準確反映學科實質,Geomatics一詞由此應運而生。隨后,有關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是地學界成為熱門話題,由于對其含義理解不同,其中文譯名將它譯成。地球空間信息學。,已基本得到認同。不管人們對Geomatics的含義如何理解,根據ISO的標準定義和國際測繪聯合會(IUSM)對。測繪學。的定義,兩者的含義是基本類同的,只不過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間信息的范圍更寬一些。Geomatics更準確地描述了測繪學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適應了現代社會對地球空間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點,因而發展和提高了測繪學的研究和工作領域,符合現代測繪學發展的實際。現代測繪工程的核心技術是空間技術,包括GPS、衛星遙感和航測,測繪的范圍從地面擴展到整個近地空間,加之通訊、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使地球空間信息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比傳統的測繪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適合于納入數字地球的理論和技術框架。隨著數字地球構想的實施,測繪學面臨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新機遇,傳統的或現代測繪學將以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學分支學科之林,以更強的活力向前發展。
二、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
當前測繪工程專業在課程設置及目標定位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為:在課程內容整體設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重視研究社會的需求,因人設廟、因人保廟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課程結構安排上表現出重技術課程、輕管理課程,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適應能力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橋施工一線的畢業生。沒有很好地緊貼市場,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與測繪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反應相對遲緩的矛盾仍然存在,適應社會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場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技術應用型、復合型測繪人才沒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和目前專業框架、格局相對單一的矛盾。在中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測繪作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的一項先行性、基礎性工作,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技術性。面向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北京申辦2008奧運成功、數字地球、數字中國、數字省區、數碼城市的建立、中國成功加入WTO、注冊測量師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測繪主體體制及運行機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對測繪市場及測繪教育帶來了空前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具體來說,現代社會對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上,正從過去的技術型向市場技術應用管理型轉變。主要表現為:三個高技術的綜合運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公關能力、職業遷移的能力)、三大意識的形成(市場經濟主體意識、工程質量管理意識、國際競爭合作意識)。因此重視和加強對測繪工程專業應用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提高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
三、測繪專業人才培養措施在線
1.測繪學科研究的方向
測繪學科是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間對象的定位、描述和表達,動態變化與監測,并將所獲得的各種空間信息進行加工、存儲與處理,使之綜合應用于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科學研究、社會發展等各個領域中所形成的一門學科。測繪科學既是地球學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她服務于各種工程建設,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種民用工程、礦山工程、海洋工程、軍事工程、環境工程、生態工程等領域。
隨著空間和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測繪學科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革命,并將成為一個重要的信息產業。面向二十一世紀,測繪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是: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自動化、實時化、數字化、智能化;測量數據管理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測量數據傳播與應用網絡化、多樣化、社會化、廣泛化。GPS技術、GIS技術、RS技術及其集成是測繪學科的前沿領域,也是未來數字地球的基礎。
2.注重課程設置
現代測繪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空間信息,而以空間信息理論為核心的測繪學科,與地學、生態、環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關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現代測繪高新技術,往往是多種專業技術的綜合系統,只有將各類知識融匯貫通,構成有機的知識網絡,才能適應現代科技相互交叉、滲透、移植的特點。而傳統的測繪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性過強,學科領域單一,知識結構面太窄,特別缺乏相鄰的專業知識,這種知識結構顯然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為了培養應用型測繪專業人才,我們認為課程設置應根據目前的國情、市場經濟的要求,既要考慮測繪知識的系統性,又要兼顧學科的綜合發展趨勢具體應設置的主要課程如下:基礎及公共課:包括數學、物理、政治、外語、大學語文、文獻檢索、計算機基礎、計算機高級語言、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法律基礎、體育等。測繪專業課:包括測量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大地測量學基礎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測量原理及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等。相關專業課:包括城鎮規劃、自然地理學、采礦學工程與工業攝影測量、土建概論、數據通訊與模式識別。
3.注重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與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具有以下4個主要的特點: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實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應用型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以大工程為背景,在能力培養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更高的要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加強調與一線生產實際的結合,更加重視生產實習這個教學環節,通常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中在理論上給予特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則更重視與工程實踐地結合,或者用綜合實踐代替。應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識(求真務實、嚴謹規范拼搏進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地培養,建立科學的發展觀,能夠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活動是認識世界地活動,工程活動是改造世界地活動,在工程活動中能夠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尤為重要。要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精神、增強其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愿望、提高其創新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與各自的專業相結合而創造地學習,即在學習中進行創造,在創造中深入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富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4.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測繪工程專業同其它專業相比尤其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筑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并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受實驗學時的限制,很多實驗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親自動手,因此,應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時間,讓每個大學生都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很有好處。第二,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實踐環節應盡量與測繪單位的生產實際相接合。測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生產服務,因此,實踐環節必須要面向實際的生產應用,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教育部門與生產單位共同努力去創建一個良好的互動機制。
總之,探索對于測繪人才的一種合理的培養模式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測繪專業教育者應該從多個角度探索測繪人才的培養,為我國的測繪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新洲對21世紀測繪教育的初步思考[J]測繪通報,1999
[2]張曉川,等面向21世紀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關鍵詞] 卓越工程師;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培養標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4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2)03?0054?04
針對當前工程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論文、輕設計等問題,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卓越計劃是為了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項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1]。目前我國有61所高校被批準為卓越計劃高校,其中部分高校開設了測繪工程專業(中南大學與黑龍江工程學院的測繪工程專業已被批準為“卓越計劃”的試點專業)[2]。測繪工程專業是地學領域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之一,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大地測量、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部分)和地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3],這使得當前測繪工程專業培養要求具有更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由于“3S”(GPS、RS、GIS)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和普及,使測繪工作從工具到理論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專業整合、測繪新技術的發展及測繪學科內涵的不斷擴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教育與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卓越計劃”正符合測繪工程專業教育與教學改革的方向。“卓越計劃”實施的關鍵之一是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培養方案,它是從專業培養角度對卓越工程師培養提出的具體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校企聯合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方面的內容。本文針對信息化測繪系統下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分析制定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原則,具體研究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校企聯合培養方案三個方面的內容,為制定和實施“卓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制定原則
“卓越計劃”培養方案的制定首先應對人才培養的層次定好位,然后根據專業特點,突出行業背景,注重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及生產管理能力的培養。
1. 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
行業和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從工程師的類型來說,有服務型、生產型、設計型和研發型[4]。筆者認為卓越測繪工程人才的培養至少應該分兩個層次,即生產設計型和生產研發型。他們的區別只是側重點不同,前一層次應強調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后一層則應多一些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高校具有多種類型,主要可分為研究型和教學型兩大類。我國不同類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層次有明顯的不同,本次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包含這兩大類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也應根據學校的類型在培養層次上定好位。同時,在制定培養方案或具體措施時,還要考慮同一學校中學生的個體差異。
2. 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
每個專業人才培養都應符合其專業的特點,制定培養方案時,必須根據專業特點設置課程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主要有:①實踐性強。從工程設計、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到測繪產品制作,都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主干課程都應安排較多的實驗課程以及相對應的實踐類課程,課程設置時,其占的總學時數應在30%以上。②專業涵蓋面寬。從內容上來說,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大地測量、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部分)和地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因此,制定方案時要融合四個舊專業的主要內容,并以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的內容為重點。從專業服務來說,測繪工程技術可以應用于廣泛的工作領域,如國土、礦業、城市規劃、工程建設、國防等,這就需要開設相關專業領域的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地質學基礎、城市規劃原理等課程。③依賴工具。測繪科學是隨著測繪工具發展而發展的,現代測繪基本上就是依托電子信息技術,包括體現測繪學科特色的“3S”技術。根據該特點,方案中應設置計算機技術與測繪專業結合緊密的課程,加強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
3. 行業背景不同
雖然許多高校都在向綜合性大學發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業特色。各高校在測繪工程專業上一般也結合其行業特色進行人才培養,如: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長安大學、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礦特色,同濟大學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鐵路特色,河海大學具有水利特色等。課程設置時應考慮增加一些與行業特色相關的專業基礎類課程,并在專業課程的課程內容中體現出行業特色。“卓越計劃”將行業企業的參與作為實施該計劃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案可以更充分地體現行業特色。
4. 注重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及管理能力的培養
從培養學生的能力上講,“卓越計劃”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生產管理與企業經營能力及人文素養。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我校以教師科研項目和科研實驗室向學生發為手段,聯通教學和科研,采用案例、啟迪、學科交叉、科研訓練、自主設計實驗等方式,打造學生創新能力鍛造平臺,并設置相應考核辦法以及必須達到的學分要求。在工程專業的教育過程中除了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哲學、經濟、法律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5],人文社科的知識素養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創新視野和創新思維,培養方案中應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我校結合“卓越計劃”的培養特點,在全校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從培養人才層次來說,“卓越計劃”培養的學生應該是今后本行業領域的領軍人才,這就需要加強培養其領導管理能力,培養方案中除設置相應的管理類課程外,在課外研學中也應有所加強。
二、培養標準
培養標準是指學校層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計劃”的各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它是專業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參與高校制定的本校實施“卓越計劃”的綱領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的基礎進行深化,強調實踐創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及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測繪工程專業總體應達到的標準是: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測繪工程理論知識、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技能、具備空間信息綜合處理能力、較強的測繪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測繪工程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學生可從事測繪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從事空間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評價、決策等測繪工程領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擔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管理及企業市場經營等工作。能達到工程測量師技術能力要求時,可獲得工程測量員的技術資格,并具有在畢業4年后能獲得國家注冊測繪師的能力。對應國家標準又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擁有對職業、社會、環境的責任感。
第二,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所需的相應自然科學知識,具備扎實的測繪工程基礎、專業理論基礎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①具備從事測繪工程學科所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等。②掌握測繪工程技術所需的工程科學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實用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質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應用工程基礎知識解決實際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③掌握測繪工程專業基礎理論與技術知識。包括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具體包括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編制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籍與房產測繪的理論與技術。
第三,具有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工程創新意識,能從事測繪工程設計與施工工作。
第四,能參與測繪工程生產過程和工程項目管理與實施,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和經營能力。
第五,善于溝通,能適應環境,不斷學習,初步具有競爭和合作的能力。
三、課程體系與能力矩陣設計
培養標準細化后,就要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與“標準實現矩陣”,把相應的知識能力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和教學環節。本方案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六類:
①基礎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大學物理、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C++)、測繪學概論、大學計算機基礎、工程制圖等。
②專業主干課程。包括測量學基礎、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控制測量學、攝影測量學、遙感原理與技術、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GPS測量與數據處理、測繪程序設計基礎、地圖學概論。
③“卓越計劃”人文與管理特色課程。包括人際傳播與溝通、文學與創意、經濟法、領導學、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企業管理、公共關系學。
④校企聯合培養專業課程。包括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測繪工程監理、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
⑤行業特色課程。包括地下工程測量、地質學基礎、土建工程概論。
⑥校企聯合實踐課程。包括測繪基本技能訓練、測量學實習(含設計)、控制測量生產實習(含設計)、工程測量實習、企業綜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其中,實踐類課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業進行。校企聯合培養的課程也可以部分在企業進行或者由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專題講座。課程體系建立后,應對照培養標準中知識能力大綱所列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素,與用于實現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門具體課程和教學環節一一對應起來,即建立起 “標準實現矩陣”(見表1)。在此基礎上,擬定教學計劃和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大綱的制定應對照知識能力大綱中各要素的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
四、校企聯合培養方案
實踐是工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卓越計劃”創立了高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結合的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目的是通過此方式解決工程人才培養中校企脫節的問題。依據“卓越計劃”的要求,學生在4年的學習中,有一年時間是校企聯合培養。我校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培養方案分時段先后進入優秀測繪企業完成36周的工程實踐,有5門課程校企聯合授課。通過具體工程實踐,參預測繪項目策劃、技術設計、實施、技術總結、成果檢查驗收,使學生掌握測繪工程項目生產與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業階段的培養計劃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基本要求及指導與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聯合培養的課程內容
主要包括:①測繪基本技能訓練3周。要求了解測繪基礎知識,掌握測繪儀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離、角度、高差測量以及方位角、坐標、高程確定的基本原理與方法。②測量學實習5周。掌握圖根控制測量、小地區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了解測繪成果檢查驗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測量實習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布設、觀測及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并對控制測量成果進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④工程測量實習3周。深入實踐,廣泛接觸各種工程項目,掌握工程測量、變形監測的技術與方法。⑤部分專業課程學習5周。主要包括測繪工程監理1周,企業實務1周,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1周,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2周。⑥企業綜合實習4周。到所在企業的總經辦、總工辦、生產部、綜合部、法律部、財務部、市場部、質檢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門,學習測繪企業經營管理方法、測繪項目生產、技術管理過程。⑦畢業設計17周。在優秀測繪企業,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完成綜合性較強的測繪項目的技術設計、生產、檢查驗收和總結工作,其成果作為畢業設計提交學校。具體內容和計劃由學校和相應的大型測繪企業結合實際企業生產情況、崗位需求、學生特點綜合制定。
2.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學體要求
①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應根據各階段實踐的主要內容和校企聯合培養計劃,制定自身學習、工作計劃。②掌握多種測繪儀器的操作及檢校技能,掌握常規測量技術及現代測繪技術。③參加測繪項目的生產與管理,理論聯系實際,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初步培養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測繪工程專業素養。④了解測繪企業及測繪項目管理和經營體制。⑤做好企業學習日志、學結和實踐報告或論文。
3.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指導和成績考核方式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學生的學習由在校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聯合指導,并實行導師制。中南大學在實施“卓越計劃”時,要求全面實行雙導師制,即校內校外各有一位導師。校企聯合培養首先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由校企聯合制訂階段培養計劃和預期培養目標,學生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要隨時向企業指導教師匯報學習進展,在校指導教師也會定期前往企業對學生進行現場考核和指導,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學習任務。
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學生除了需要獲得上述課程的各科學習成績以外,還需要獲得企業綜合學習成績,該成績由三部分組成:①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實踐能力、綜合素養等,該部分成績占校企聯合培養總成績的40%。②學生撰寫的畢業設計(論文),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40%。③學生的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校企聯合組成),該部分成績占企業學成績的20%。
五、結語
為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教育部與國家測繪局決定聯合實施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并成立了工作組和專家組。以推進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的實施,協調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專業標準和實施方案,論證高校專業培養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由于“卓越計劃”剛開始實施,其標準體系和培養方案還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并探索完善之。
參考文獻:
[1] 張文生,宋克茹.“回歸工程”教育理念下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實施測繪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N].中國測繪報,2011-04-08(1).
[3] 寧津生.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學[J].測繪工程,2000,9(2):70-74.
1.1測繪工程的理論技能
測繪工程專業不僅需要主干學科的支持,同時還需要相關學科的支持,學生不僅需要熟練掌握數理知識、外部知識和計算機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具有扎實的測繪學理論基礎,對各種測量技術進行運用,對圖形圖像進行科學處理,能夠根據圖形圖像信息來進行各類地圖的編制,熟悉測繪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
1.2測繪工程的實踐技能
測繪工程實踐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練的掌握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即作為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對測繪儀器能夠熟練進行操作,而且還要能夠靈活對各項測繪技術進行應用,而且在實踐中能夠將測繪專業知識進行綜合應用。所以測繪工程實踐技能需要通過日常課程安排來實現,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測繪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對測繪學科的理論知識、專業發展、查詢文獻和文獻綜述及撰寫科研資料的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養大學生測繪工程科研技能時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
2培養測繪工程專業學生技能的實踐
2.1抓好基礎教學,著力培養理論技能
學生在測繪工程專業學習中,理論技能的掌握主要還需要依賴于理論教學來實現,測繪工程專業都會開設《數字化測圖》、《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等理論基礎課程來加強對學生專業理論基礎的培養,同時在具體教學中,職業院校需要選擇國內最新的教材,同時還要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抓好基礎教學工作,更好的實現對學生理論技能的培養。在實踐測繪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中,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會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講解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敢想、敢問、敢講,允許發展不同的見解和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處理課堂上學生銀座的問題,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優化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專業技能
測繪工程專業人才閉關需要通過課程教學這個重要的途徑來實現,課程教學也是構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支架,所以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從而更好的滿足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測繪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充分的考慮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測繪人才的需求,并以此為導向,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素質、知識和能力綜合素質的提升,提高學生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使用技能,使其能夠在實踐中更好的實現對測繪知識的綜合應用。
2.3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1)堅持以人為本。
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對測繪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與環節進行整合與精簡是有必要的。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強的教學文本。一般來說,實踐教學主要是突出作業方法與基本技能的訓練,創設一定的條件,學生通過利用課程設計或綜合實習,針對測繪工程實際,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感受,讓學生在做中學,這樣可以開發學生的潛能、潛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運用知識的能力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的優良品質。為學生能夠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作準備。
(2)建立好實習基地。
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培養學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為本之外,為了進一步增強培養的成效,還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習、實驗條件,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還要適時改善實習教學條件,及時更新測繪儀器設備。條件有限時,可以和社會實踐工程與企業加強聯系,形成良好的互動,以實現技術和理論的有機結合。
(3)嚴格教學管理。
堅持實習跟蹤服務。學生在校期間,實習的項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內實習,有的在校外實習,特別是在校外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監控、檢查和指導。指導教師要跟蹤指導,跟蹤檢查,對學生的出勤率及表現等進行現場考核;當發現學生有不規范操作行為時能夠及時糾正;能隨時隨地的解決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學生通過這樣的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也會因習慣而表現出自然,高度地重視規范行為,慢慢達到規范的要求。
(4)加強科研意識的培養,調動學生的科研興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時聘請相關的知名專家來現身說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為學生找科研的靈感;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引導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性項目,通過項目來促進科研。項目指導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從擬寫項目的研究提綱、項目的開題、確定研究內容、研究報告和論文寫作等方面全程指導科研。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就是培養大學生的科研技能的關健的一環。通過畢業設計,學生懂得了如何查找文獻資料、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撰寫畢業設計等。先從選題入手,選題一定要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符,盡可能地結合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工程生產實際的任務項目進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選取不同內容的題目。這樣有利于學生的鞏固、擴展和深化所學知識。
3結語
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是從事大地測量、海洋測量、投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動態大地測量與環境變化及災害監測、空間大地測量理論與技術、精密工程測量與三維工業測量、海洋測量技術、交通導航工程、土木工程測繪、海洋工程測繪、水利工程測繪、礦山工程測繪等。開展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測繪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的矛盾,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通過培養,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掌握所從事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承擔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基于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構建科學的培養模式,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
2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
根據人才培養標準,借鑒我國的測繪行業目前正處于升級轉型期,各事業單位、國企、民營企業單位都亟需掌握基礎理論、能從事高新技術工程的人才。從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兩方面入手,設計以下培養模式。
2.1“高校+企業+項目”模式
這種模式的核心是與企業聯合培養。以校企共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或聯合實驗室為培養平臺,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在人才、技術、設備和環境方面的資源,優勢互補,以企業的生產或科研項目為牽引,通過共同承擔科研項目或共同完成生產項目,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良好的工程環境,營造真實的工程氛圍,同時創造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實現合作雙贏。這種培養模式的關鍵是調動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能夠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聯合培養中得到利益,嘗到甜頭,彌補企業在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方面的投入,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與科研生產緊密結合。
2.2“培養+就業”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兼顧研究生和企業雙方利益,保證企業能引進需要的專業人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企業雙方有合作意向后,簽訂就業意向協議。企業投入一定的培養經費,指定專門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第二導師,實際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科研項目,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必須到企業任職若干年。這樣,如果是在職學員就讀新模式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更容易得到企業的支持,有利于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建設,非在職人員也能較好地解決本人的就業問題,一舉兩得。
3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建設
按照2009年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有關課程設置文件精神,以培養測繪工程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遵循實用性、針對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原則,融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方案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參照國家“注冊測繪師”任職資格標準,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
3.1課程設置突出職業色彩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因其生源的特殊背景,所應掌握基礎知識的廣度和專業知識的深度以及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特點,導致了其課程體系構建必須遵循以下規律:課程教學從強調學科內容轉變為強調學生的經驗和體驗;課程體系從單一教材轉向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因素的整合;關注學生職業背景及工程體驗,在課程教學中加重職業的色彩,強調理論性和職業性的完美統一。
3.2課程體系構建
1)以企業需求和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由于專業學位碩士教育作為具有顯著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所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從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入手,認真分析行業背景、企業技術現狀和人才需求,根據國家及行業發展需求確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職業所需要的“構想—設計—實現—運行”能力為主線,對照行業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職業核心能力分析與目標設計;提煉專業核心知識和能力要素,明確理論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安排和學位論文方向等內容,以此構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2)按模塊化組織教學內容。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應以職業需求為目標,改變以往以學科知識為基礎設計課程體系的傳統,按照行業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學科知識重組。為此,黑龍江工程學院測繪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從行業發展需求出發,在遵循學科和知識內在聯系規律的基礎上,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設置課程體系。在組織課程體系時,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1)公共必修課模塊:主要包含自然辯證法、外業、知識產權課程。與此同時,設置信息檢索、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程建設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等公共選修課。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較高的學術基礎、較好的職業素養,重在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科學意識和必要的知識修養。2)基礎理論模塊:主要包括應用數理統計、高等應用測量、現代測量數據處理、軟件工程課程,主要目的是夯實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為專業課學習創造條件。3)專業課模塊:包括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課以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為本位進行設計,適當把“注冊測繪師”職業資格認證所要求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歸納、凝練,融合到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課程及相關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若干模塊化課程,為學生參加職業資格應試打下基礎,推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的銜接,使學生具備一些崗位需要的專項知識和能力;根據學生可能的就業去向,設置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研究及應用、地理信息工程、遙感信息工程、GNSS技術研究與應用等方向模塊課程供學生選擇。4)學位論文與專業實踐模塊:這一模塊是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環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它是在理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在企業的綜合實踐,結合自己所參與的實際工程項目進一步鍛煉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職業綜合能力。
3.3與職業任職資格對接
形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職業素質指導與訓練研究是新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之一。依據國家“注冊測繪師”資格認證標準,以“測繪工程案例”教學及以滿足“注冊測繪師”任職資格為核心設計課程教學體系,補齊測繪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國家注冊測繪師資格考試困難之短板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能順利通過任職資格考試,獲得國家承認的任職資格,同時提高他們的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和工程項目的管理能力。
3.4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手段還是課程教學,它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形式。以往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缺失在課程教學方面較為突出,為避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一直存在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間不能兼顧的矛盾,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構建要以提高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繼承測繪工程學院辦學傳統,發揮專業學科優勢,利用合作企業測繪工程項目資源,產學研結合,企業深度參與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實施及管理,構建測繪專項設計實踐、工程項目設計實踐、工程項目實施實踐、工程項目管理實踐、測繪新技術應用創新實踐等實踐教學體系,以企業為主導,全面參與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實施。
4結束語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工程測量數據處理技術;數字攝影測量;GPS定位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科學技術的新成就,電子計算機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以及測繪技術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工程測量技術近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技術的面貌日新月異。
1.全站儀測量放樣技術
全站儀替代光學經緯儀和電磁波測距儀的應用.足地面測量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全站儀具有測量精度高,儀器的集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優點,為施工測量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已大量應用于各類工程的施工測量中。電子全站儀自動改正儀器軸系統差、自動歸化計算、角度測量自動掃描、消除度盤分劃誤差和偏心差,自動記錄存儲、實時測量三維坐標、與雙向數據通訊功能,為測圖和工程放樣向數字化發展開辟了道路。目前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電腦型全站儀都帶有豐富的軟件,可以直接進行坐標放樣、導線測量、程序測量、懸高測量、道路放樣、對邊測量、面積測量、高程傳遞、參考線放樣,故能提供高速高精度的觀測成果,又能高效地完成多種測量作業。帶馬達驅動和程序控制的全站儀可以結合激光、通訊及CCD技術,能實現測量的完全自動化,被稱作自動化測量器械。為工程測量向現代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數據庫技術與GIS技術
測量工作者如何更好更好地為工程建設服務,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數據庫技術或GIS技術建立數據庫或信息系統。其同的是把大量的測量數據或信息進行科學的存儲.建立三維數字地形模型,提高測量數據利用率,減少重復勞動,以便于檢索、分析、分發和利用。實現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現代化。將GIS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虛擬顯示施工總布置三維全景,直觀反映各組成部分空間上和時間上的相互關系并實現各種信息可視化查詢、分析、統計計算,實現建筑物施工全過程動態仿真演示。以信息的數字化、直觀化、可視化為出發點,直觀清晰地描述復雜工程建設的施工動態過程,為全面、準確.快速地分析掌握工程施工全過程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實現工程信息的高效應用與科學管理。
3.GPS定位技術
隨著GPS的出現和不斷發展完善,測繪定位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長期以來用測角、測距、測水準為主體的常規地面定位技術,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確定三維坐標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大范圍的GPS技術所代替,同時定位范圍已從陸地和近海擴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間;定位方法已從靜態擴展到動態;定位服務領域已從導航和測繪領域擴展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廣闊領域。碎部點的測繪與放樣等領域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GPS接收機已逐漸成為一種通用的定位儀器在工程測量中得到廣泛應用。將GPS接收機與電子全站儀或測量機器人連接在一起,稱超全站儀或超測量機器人。它將GPS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與全站儀靈活的三維極坐標測量技術完美結合,可實現無控制網的各種工程測量。水電工程施工區域大,控制點傳算工作量大,精度衰減快;高山峽谷之中,山脈蜿蜒曲折,造成上點和通視困難;河流阻隔,致使交通不便,前后視須迂同前進。利用GPSRTK技術進行碎部點測繪與放樣不需要與基站保持通視,也無需進行后視作業,誤差不累加,精度分布均勻,精度衰減每公里只有lmm。10--15km的作業半徑不需要設置過渡控制點,更長距離的測繪可通過設置中繼電臺轉發電測波解決。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4.程序型計算器輔助計算技術
程序型計算器(如CASIO fx-4800P/fx-4500PA)以其功能強大、經濟實惠、方便攜帶的特性受到了各行各業工程技術人員的歡迎,尤其是測繪方面的技術人員進行工程放樣計算的有力工具。水利水電工程龐大而復雜。工程細部的放樣往往牽涉到幾十個公式的數學計算,尤其是在施工現場,嚴寒、酷暑、噪音、灰塵很難讓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計算的速度和結果的正確性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放樣的質量和效率。利用編程計算器事先編制好所需放樣部位的計算程序,在施工現場最多只需輸入測點三維坐標X,Y,Z的數據即可迅速計算出所需要的放樣數據,結果準確率大大提高。全站儀實現了測點坐標的隨測隨得,編程計算器實現了放樣數據的即輸即得,大大加快了工程放樣的速度。
5.數字化測繪技術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是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常規的成圖方法是一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的艱苦的野外工作,同時還有大量的室內數據處理和繪圖工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難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現代化工程建設的需要。把野外數據采集的先進設備與微機及數控繪圖儀三者結合起來,形成―個從野外或室內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圖形編輯和繪圖的自動測圖系統。實現大比例尺基本圖、工程地形圖、帶狀地形圖、縱橫斷面圖、地籍圖、地下管線圖等各類圖件的自動繪制。系統可直接提供圖紙,也可提供電子數據,為專業設計自動化建立專業數據庫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打下基礎。數字化成圖技術住現代工程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質保量提交成果。僅內業制圖部分可節約經費50%,節約時間60%。
6. AtuoCAD輔助設計技術
計算機輔助沒計(Computer Aid Design簡寫CAD)足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型應用軟件。如今在各個領域均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它大大提高了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利用AutoCAD配合AutoLisp語言,可以編制一些常用的計算程序,得到定制的計算結果。在水利水電工程上有許多體形復雜的計算,尤其是各種不同體形銜接處的相交線,需要用空間解析幾何的方法解算。單靠計算器手工計算,非常繁瑣,工作量大,準確性也不好保證,用AutoCAD建立數字化模型,執行點坐標查詢功能就可以了。也可以對所編寫的程序的計算結果進行正確性驗證。AutoCAD的特性提供了測量內業資料計算的另外一種全新直觀明了的圖形計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種工程橫斷面、縱斷面網的繪制,以及斷面面積的計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圖紙的繪制。從而大大減輕我們內業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7.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攝影測量技術由于可以提供實時的三維空間信息,無需接觸被測物體,以及野外工作量少、效率高和成果品種多等優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應用,攝影測量的產品將從影像圖、線劃圖向數字化系列產品――4D產品轉化。產品應用與服務領域更廣,并為建立各類專業信息系統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可靠的數據保障。在水利水電工程。利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可以迅速獲取制作大比例尺影像圖、地形圖、立面圖、等值線圖和斷面圖圖庫,建立DTM(數字地面模型)和DEM(數字高程模型)模型數據庫,建立并永久保存高分辨率建基面三維影像數字地面模型數據庫。檢查陡坡地段的開挖質量和工程竣工部位的形體資料,記錄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各個項目地理地貌信息,形成各種數字信息產品,并可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及時地提供給各個部門使用。
8.工程測量數據處理技術
隨著傳統測繪技術向數字化測繪技術轉化,工程測量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是: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的自動化、實時化、數字化;測量數據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格化;測量數據傳播與應用的網絡化、多樣化、社會化。GPS技術、RS技術、GIS技術、數字化測繪技術以及先進地面測量儀器等將廣泛應用于工程測量中,并發揮其主導作用。
9.結束語
科學技術的新成就,電子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空間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以及測繪科技本身的進步,為工程測量技術進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技術的面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施工測量的速度與準確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向平 淺議水利工程施工的幾種施工測量技術[期刊論文]-輕工設計2011(3)
2. 王立業 淺談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測量技術[期刊論文]-中華民居2011(10)
3. 鄧國義 淺談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測量方法與要求[期刊論文]-科技信息2010(31)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促進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邁進重大舉措之一,為今后工程教育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卓越計劃”培養學生的專業項目策劃、工程設計、施工技術、項目管理與研發等能力,其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型高素質工程技術后備人才。河南理工大學獲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科專業名單,測繪工程專業加入“卓越計劃”,對本科人才培養、教育質量、創新人才培養具有示范作用,根據“卓越計劃”要求,大學期間要有超過一學年的企業實踐經歷,因此,對其培養方案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測繪工程專業特點及現有實踐教學體系
(一)測繪工程專業特點
測繪工程是通過測定、描述地球的形狀、大小、重力場、地表形態以及它們的各種變化,確定地物的空間位置及屬性,并繪制相應地圖及建立其空間信息關系。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專業特點,該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有以下特點。
1.實踐教學中獨立動手能力要求更強。測繪工程技術人員要掌握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儀器獨立使用、檢驗與校正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各實習小組之間相對比較分散,在明確實習目的與任務后,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測量、計算、繪圖等環節。
2.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聯系更加緊密。測繪工程專業課程均有相應的課堂或集中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實踐教學穿插在理論教學中,前一章節的實踐教學內容是下一章節理論教學的基礎,理論教學需通過實踐環節加深學生印象、促進知識理解。
3.團隊協作配合要求更嚴格。測繪是一個團隊配合的工作,任何個人很難獨立完成測繪任務,都是要一個工作團體協作完成。測量工作需要測量員、記錄員和跑尺員,他們之間需相互配合。
4.工作內容的行業化更明顯。社會建設中許多行業都需要測繪人才,但不同行業對測繪技能的要求不盡相同,在工程建設企業側重要求測繪施工放樣等技能,規劃、國土部門側重要求地圖的繪制技能,煤炭、隧道企業側重地下工程測量等技能,地理信息部門側重要求測繪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等技能。
(二)現有實踐教學體系構成及存在問題
1.現行實踐課程體系。測繪工程現有專業課程的課堂實習所占課程總學時比重較大,約為20%,有些課程如測量學基礎課堂實習20學時、理論教學40學時、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課堂實習20學時、理論教學20學時。
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的集中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測繪綜合技能、團隊配合意識。四年教學期間有五門集中教學實踐活動、兩門相關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測繪工程專業集中教學實踐主要有:數字測圖實習、控制測量學課程設計、控制測量學實習、工程測量學課程設計、工程測量學實習、數字攝影測量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2.實踐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首先,現行實踐課程體系相對較為分散,不利于集中企業實踐教學安排;其次,實踐教學多為模擬式實習,與企業測繪工程項目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缺少對企業文化、項目招投標、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訓練項目。
二、測繪工程卓越計劃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要求
根“卓越計劃”要求,培養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學習,1年企業實踐。通過企業實習,依托校外實踐基地和企業測繪工程項目,著力加強現代測繪技術的綜合訓練,強化學生面向工程、面向生產實際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企業工程實踐,貫通學生所學有關專業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工程實踐能力:經過測繪工程集中實踐性環節的實習、實訓、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具備一定的工程項目操作能力。參與工程項目實施和項目管理,受到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的全面訓練,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熟悉和適應實習企業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人文關系環境。
信息獲取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參與企業工程項目案例分析、現場交流等途徑,獲取生產技術信息和資料,并能夠進行分類、提煉、整理和總結,在企業培養階段能夠發現自身知識、能力的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并自主學習,培養終生學習的意識。
溝通交流能力:在實習生產企業現有體制下,通過與工程技術人員、工人的書面和口頭交流,養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三、測繪工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
(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要求
1.校內課堂實踐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根據測繪工程專業特點,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應包括校內和企業兩部分。在校內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實踐認知能力,通過課堂實踐和學習,掌握儀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促進校內課堂理論教學的理解與掌握。通過企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溝通交流等綜合實踐能力。形成企業實踐為主、課堂實習有力補充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2.模塊化企業實踐與綜合性畢業實習相結合。為了使學生全面掌握測繪專業技能,要把企業實踐部分進行模塊化設置,每個模塊應相對獨立、功能各異,各個模塊安排在不同行業的企業進行培養。安排學生畢業前在綜合性測繪企業進行綜合性測繪實踐活動,模塊化企業實踐與綜合性畢業實習相結合。
3.注重企業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要依靠企業先進的儀器、設備,借助企業完善的生產、設計、開發和創新條件,利用企業真實的工程實踐環境以及先進的文化氛圍,與企業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和高級管理人員一起做好實踐課程模塊的設計和建設,建設有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企業實踐課程模塊。
采用“相對集中、靈活安排”的原則,使1年企業實習的要求在三、四年級這兩年中進行,累積企業實踐達到或超過1年。既保證了企業實踐累積1年的要求,又滿足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增強理論認知能力的需求。學生在企業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培養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養成工程創新意識,同時把在企業實踐期間發現的專業問題集中起來,再在學校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研究。
(二)測繪工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
1.課堂實習的構成。根據理論教學需求,隨堂進行認識、儀器使用的實習。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實習便于理論知識的理解,鞏固理論知識;第二,在進入企業實習之前,掌握了儀器的基本操作,以便于縮短在企業適應過程。把課堂實習內容中的一些綜合性實習轉移到企業實習中去,課堂實習只保留認識、簡單操作類的內容。
2.企業實習的構成。“卓越計劃”中企業實習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合理、科學地制定好企業實習的課程體系、大綱要求和時間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將學生參與實際測繪工程項目研究活動作為實踐性課程,使學生在校內或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實際工程項目的研究。由于測繪工程專業所對應的實習企業類型不同,可以分為面向基建工程、面向變形監測、面向礦山、面向國土測繪等,因此把1年的企業實習采用“相對集中、靈活安排”的原則,分成3段集中時間,針對不同的實踐內容安排不同的企業。
企業實踐教學體系安排內容主要有:測繪工程認識實習、測繪基礎技能學習與實踐、測繪工程項目招投標、控制測量項目方案設計、控制測量生產實踐、工程測量項目方案設計、工程測量生產實踐、攝影測量(遙感)綜合技能企業實踐、測繪生產技能拓展企業實踐、測繪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實踐、企業工程項目案例分析和企業生產實踐及畢業設計。
相對原有的校內模擬實習,增加了招投標、技能拓展、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熟悉項目實施過程,增加W生對測繪工程項目實施的認知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信息獲取、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四、結論
在“卓越計劃”的框架下,分析測繪工程專業特點,理清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路,開展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采用“相對集中、靈活安排”的原則,構建了該專業的企業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信息獲取和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4(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研究性學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周英.落實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大力培養工程科技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1,8:11-13.
以我國工程教育認證的通用標準和補充標準為切入點,分析了目前我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學生能力產出為核心目標并將課程體系模塊化為若干能力目標服務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調整策略,為提高我國高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水平做出積極探索。
關鍵詞: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認證標準;課程體系;測繪工程
一、相關背景
1989年,由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6個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發起并簽署了《華盛頓協議》,其宗旨是通過雙邊或多邊認可工程教育資格及工程師執業資格,促進工程師跨國執業和國際交流。至今,該協議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我國也于2013年6月19日以全票通過,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國。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及其質量保障邁出了重大步伐,為我國工程類專業學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推動教育界與企業界的緊密聯系,提升我國工程教育水平和工程師職業能力水平,實現國家新型工業化戰略目標,提升工程行業國際競爭力都具有重大意義[1]。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最早開始于1992年,經過多年準備,自2006年開始,在土建專業以外的工程領域開始試點工作,通過探索專業評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適應我國職業制度需要的專業認證體系,成立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監督與仲裁委員會。認證委員會按認證領域共分為14個分委員會,分委員會對各專業領域組織開展認證工作。目前,由教育部牽頭,我國已對373個專業點開展了認證工作。2012年3月14日,經教育部批準,測繪地理信息類專業被納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同年6月,作為試點單位,武漢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第一個通過了測繪地理信息類專業認證。截至2014年8月,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大學和西安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測繪工程專業也相繼通過測繪與地理信息類國際工程專業教育認證,標志著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類專業工程認證工作已拉開了序幕。
二、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
某個工程專業通過國際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不僅意味著該專業學生從此具有了在各《華盛頓協議》成員國的寬泛的就業渠道,更意味著通過認證的辦學單位工程教育質量得到了國際認可,其國際聲譽也會得到相應提高。然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一套嚴格認證標準體系,其基礎是系列能力標準體系。一個專業,只有其辦學水平能達到所有能力考量標準才能通過最終認證。就《華盛頓協議》規定來看,各國認證標準雖略有不同[2-4],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合格評估的方式,標準一般只是最低標準,且為保證工程教育質量,各國制定的標準都應當具有“實質等效性”。所謂“實質等效”是指包括認證組織、認證程序、認證標準等所涉及的核心要求應具有等效性和可考性。美國做為世界上最早倡導和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國家之一,1936年就開始對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等大學進行了首次工程專業認證,至今已有近80年歷史,其認證程序和標準體系已經相當成熟。以美國目前的認證標準EC2000為例,就包括三個層次[5]:第一層次適用于基本水平專業的一般標準,該層次是適合于全美高校各本科層次工程專業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二層次適應于較高水平專業的一般標準,是在滿足基本水平專業一般標準之上的更高層次要求,是適用于全美高校碩士層次各工程專業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三層次是專業標準,適用于基本水平專業一般標準基礎之上,依據各工程專業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具體要求。并且這些標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由EAC執行委員會在每年1月的年度會議上就其中的某些條款向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簡稱ABET)董事會提出修改建議,A-BET最高董事會在每年3月的董事會成員會議上表決通過修訂草案,并在下一個認證年度開始執行修訂過的認證標準。
三、我國對測繪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認證標準
我國工程專業認證工作開展較晚,直到2007年才初步建立工程教育認證的組織體系,正式出臺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等系列文件,并且完成了在26所高校近80個專業領域的認證試點工作[6]。我國工程專業認證標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是通用標準,通用標準規定了所有工程專業的一般標準,不分專業和領域。第二部分是專業補充標準,補充標準是在通用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各工程專業領域規定的特殊標準,不管是通用標準還是補充標準,都是工程專業認證的最低標準,申請認證的專業只有同時滿足通用標準和相應補充標準才能通過認證。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通用標準對課程設置的總體要求是:“課程設置要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滿足預期的畢業生能力要求。課程體系設計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對各類課程所占比例的具體要求是: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占本專業課程設置總學分的15%,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課程至少占30%,工程基礎類課程和專業基礎類課程應能體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本專業的應用能力培養,專業類課程應能體現系統設計和實現能力培養;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20%,此類課程應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設計指導和考核應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至少占15%,以使學生在從事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要素。測繪工程專業補充標準是在課程體系通用標準基礎上,針對測繪工程專業給出了課程設置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對應于通用標準,依次是: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須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地球科學概論;工程基礎類課程須包括: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圖形學、工程力學或土木工程概論、工程制圖等;專業基礎類課程須包括測繪學、地形測量、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大地測量學、地圖制圖學、攝影測量;專業類課程須按大地測量學與導航定位、工程與工業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學與地信信息工程、海洋測繪、礦山測量六個方向自主選擇一個或多個辦出特色,不規定具體課程;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應包括我國注冊測繪師職業資格相關的職業道德、崗位職責、測繪法律法規與相關標準及規范等方面內容。
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調整策略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條件下對現有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合理、科學的調整,必須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正確把握和分析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測繪專業課程設置的核心要求,二是分析我國測繪工程專業目前課程設置體系與這些核心要求之間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核心要求及分析
如果將專業認證制度看成是一種對學生工程從業能力培養系統的話,那么專業認證的核心即是響應這種能力系統的高校課程設置和組織保障。筆者認為,學生的每一種能力培養目標必定對應著一門或幾門課程的集合。基于工程專業教育的最終“產出”是學生將來以工程師身份服務于社會來考慮,課程體系要求有企業界或行業人員參與是十分合理的。然而,雖然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對畢業生提出了10種能力要求,并且在專業補充標準中也相應給出了具體標準,但是在能力描述上過多的參考了國際慣例,并未按照我國教育實情和學生薄弱環節提出明確要求,這導致了某些認證標準難以掌控。就課程設置而言,舉例來說,在通用標準中,關于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規定的標準是:“應使學生在從事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要素。”在測繪工程專業補充標準中對課程設置要求相應描述為:“應包括我國注冊測繪師職業資格相關的職業道德、崗位職責、測繪法律法規與相關標準、規范等方面內容。”然而,我國目前還尚未建立起完備的工程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且高等工程教育和行業職業資格教育也遠未融合為一體,導致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制定在某些方面比較籠統,針對性不強。因此,筆者以為,從長遠來看,我國目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體系必定會經歷一個自我完善過程,各申請認證的專業還應參考國際上其它國家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認真研究提煉出共同的核心要求,按“實質等效性”對本專業進行建設和準備相關認證工作,以提高我國的工程認證水平和增強我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那么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要求到底是怎樣的呢?認真研究我國及國外有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發現它們在提法上雖略有差異,但不難發現,其核心要求卻是一致的。具體地說,就是強調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學到什么為評估重點,兼顧教學條件和師資。這就是說,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在專業認證過程中都是以工程教育的“產出質量”為導向的,而教學過程被淡化,學生能力評估是重點。
(二)目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
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對師生的雙向要求強調了工程教育認證對工科專業的評估認證不同于以前的高校辦學評估。而缺乏工程教育實踐正是我國高校難以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個問題也表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總結起來,由此導致的課程體系設置問題如下。
1.課程設置科目缺乏系統的服務目標
鑒于國際形式和科技發展對人才要求的提高,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提倡“寬口徑,厚基礎”,各高校培養目標一般也相應為培養具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一專多能”一般是通過設置大量課程來體現的,為保證總學時不超限,幾乎所有傳統課程學時都被一定程度壓縮。結果由于執行上的缺陷,“寬口徑”人才成了“四不像”人才現象屢見不鮮,著實可悲。筆者以為“寬口徑”本身沒錯,根本原因是高校在課程設置時,僅僅開出了足量課程,但對所開設的課程服務目標不明確所導致課程簡單“堆砌”成為了這一結果。
2.實踐課程設置不當
當前,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我國高校的共同追求,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工程教育與企業脫節,缺乏行業引導和支持,培養模式單一,導致工程實踐環節不足成為了高校普遍問題。有些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在職稱和學位壓力下,更多潛心于科學研究,長期忽略工程實踐,結果是很多教師由于缺乏工程經歷無法在教學中深刻地向學生教授工程設計技能和其他的復雜因素。此種情況下,為避免開設教師駕馭能力之外的實踐課程,學校只好勉強設置了一些與既定的培養目標聯系不甚緊密甚至無關的實踐課程來保證培養方案的完整性。
3.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嚴重不足
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目前,各高校都提倡“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模式,這確實是培養師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具體落實形式,可以通過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設立各類各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和SRT項目等形式來實現。然而,這些形式的實踐環節難以覆蓋全部學生,受益面過窄,有時難以持續進行。在筆者看來,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其次要培養創新欲望。在所設置的課程里,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了解行業現狀、規范和生產作業過程、勞動安全等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生產中的難點問題供學生思考解決,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思維,使他們一旦走向就業崗位,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很快就能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真正為他們在工作中具有創新能力做最好的準備。
(三)專業認證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調整策略
鑒于以上分析,要建立旨在通過測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課程體系,就必須在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體系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核心要求基礎上,對目前我國高校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調整,課程設置需要優先考慮的是培養學生能力,應盡可能提供數量充足的選修課程,從而保證學生對自己能力達成有寬泛選擇余地,充分貫徹以人為本思想,給學生以最大的能力達成選擇自由。具體做法是將目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所有課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四類課程按性質進行分類并選擇培養特色方向,根據培養特色方向對課程進行模塊化,使得每一模塊皆服務于學生受教育的某項具體“能力產出”,最后各項“能力產出”具體要求,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課程的增減,從而使目前大量課程的“堆砌”成為某一系統目標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以上調整工作中,重點是研究如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辦學特色方向并設置相應課程模塊,最終建立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作者:張俊 董敏 張鵬飛 張顯云 單位:貴州大學礦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白潔.五所高校測繪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N].中國測繪報,2014-08-08.
[2]樊一陽,易靜怡.《華盛頓協議》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4(8):45-49.
[3]ABET.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EB/OL].(2007-03)[2014-05-27].EngineersIreland/media/SiteMedia/SiteMedia/servic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s-FINAL-amended-Mar-09.pdf
[4]ABET.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programs[EB/OL].(2012-10-27)[2014-05-27].a-bet.org/uploadedFil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_Step_by_Step/Accreditation-Documents/Current/2013-2014/eaccriteria-2013-20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