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2: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助人為樂,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個人世間好比是布滿無數支蠟燭的大廳,這些蠟燭就好比一個個人,有的在燃燒著閃耀良知和博愛的光亮,照耀著大廳,有的卻熄滅了這種光,熄滅的越多,大廳就越暗淡。相反,如果人人都閃耀著這種光亮,就能讓這個大廳永遠光輝燦爛。
人人都需要幫助,人人都應該助人為樂。助人為樂是公認的最可贊賞的品質。一個助人為樂的人,是一個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碼最重;在歷史的明鏡前,他的身影最長。助人為樂是美德,它蕩滌了私心雜念的塵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輝永不磨滅。助人為樂的光輝,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是閃亮的。然而卻有不少人,不愿讓它的光輝滲入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些在急需幫助的人的身邊悄悄走開而熟視無睹者,會不會自慚形穢?明明那感人的光輝就在面前,卻依然在灰暗中藏身。為何不肯讓自己也成為這燦爛光輝的擁有者?
是害怕讓別人的麻煩事來麻煩自己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念卻實支配著一部分人的思想。然而助人為樂是不嫌煩的,也許你助一臂之力,正可以化麻煩為順利。助人之后,至少自己的心里是愉快的,個人的靈魂獲得了一次洗禮,個人的情操獲得了一次升華。
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應該發揚光大,而不可拋棄。它是一顆不隕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在社會舞臺上,永遠熠熠閃光。助人為樂是永恒的美德。
大連沙區中心小學五年級:趙鍶洋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后,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后,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于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后。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占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名牌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里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并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后,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
總書記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傳統美德同時代相結合的產物。用傳統美德教育學生,鼓舞學生,在教育中不斷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用正確的思想武裝我們的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當代社會,我們教育工作者該如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呢_
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首先要優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明確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
中華民族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至今仍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的現實作用,其精華能夠綿延數千年而不衰,成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熱愛祖國、勤奮節儉、尊師重教、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嚴已寬人、先人后已、勤學不倦等優良傳統美德和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都可以從我國浩如煙海的思想寶庫中找到其淵源。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發展,新時期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形成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把傳統美德教育中的知識傳授、情操陶冶和培養良好的美德行為習慣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效果,不斷優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途徑,并以此來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們形成中華民族的道德人格,擔當起歷史重任。
其次,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教師要“身正為范”。傳統美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參與,共同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親切永恒的人文關懷。對教師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傳統美德修養,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啟迪、感染學生,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在思想上和實踐上進行“修行”,深刻體會傳統美德的內涵,這對教師確立新的德育觀念,培養人文精神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要多多的了解中華民族大歷史和文化發展脈絡得到,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在學習中提高其道德水準和國學修養,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合格的傳統美德教育工作者。
再次,我們還把傳統美德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相結合,既把傳統美德教育的部分內容由學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區,又把學生在家庭和社區內的道德行為列入矯正和測評的范圍。同時,發動家長,通過他們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主陣地應該是學校,傳統美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成長、學校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的重要保證,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新世紀建設人才的需要,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德育教育實現實效性、走向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可以用不斷發展的德育形式,結合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開展多樣的教育活動,從而鞏固我們的德育成果,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目的是繼承民族燦爛文化,弘揚民族倫理道德規范,培養具有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充分發掘傳統美德這一德育資源,創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生樂于接受的新穎方式,使傳統美德為當代教育服務。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把她原有的智慧發掘出來,繼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務于當代教育。讓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之花盛開的更加鮮艷!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
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著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里謙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記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車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滿了人。到了宛平南路這一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還帶著一位年幼的小孫子,居然沒有人讓座。那位老奶奶領著孫子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滿車的人卻毫不在乎,視若無睹。坐著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沒有幾個人像我這樣看著這一老一少。 每次到一個站點,都會播放“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我想,這是在浪費電。我聽了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做車的人聽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滿座的人,面對他們卻不加理睬。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公開招聘人員,一位前來應聘的女
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相當不錯,就因為她多次主動給別人讓座,被招聘單位說成是“缺乏競爭意識”而拒絕聘用。我認為,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愿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那變質的面包,像個足球似的被人們踢來踢去。
[關鍵詞]英語教學 傳統美德教育 滲透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靈魂。她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強德育科研工作,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具有導向作用。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而中華傳統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精神資源。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學科課堂教學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所以,每學期開學校領導總是號召全體教師在授課時應滲透德育教育,雖然是滲透,但卻是有明確的目的和意識的。它是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和培養德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徑。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善于將傳統美德施與潛移默化之中,讓傳統美德在英語課堂上閃光。
一、傳統美德教育與初中英語教學的結合點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在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對話和課文都蘊含著我們中華民主的傳統美德的內容,如有助人為樂的;有尊老愛幼的,有勤儉節儉的;有誠實守信的;有團結互助的;有立志成才的;有助人為樂的;還有嚴己寬人的,等等,學到類似這樣的課文我就會結合中國民族精神有意地對學生滲透我國的高尚民族美德。可見,英語學科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結合點。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時,強調的是“滲透”二字。即在英語教學中貫徹思想教育,要滲透不要強加,不要牽強附會地將英語課上成思想品德課;要不露痕跡地滲透,潛移默化,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要求教師要找到教材的滲透點,并關心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教材內容的德育因素與學生的思想動向的教育要求結合起來,巧妙地自然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1.英語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愛國歷來都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它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感情基礎和道德規范。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是鼓舞全國人民實現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無疑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故事結合中國偉人的感人業績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過的單詞和一些簡單的語言來講述曾經為祖國奉獻出寶貴的生命的英雄們的事跡。這樣在鞏固英語的學習的同時,也訓練了英語的寫作,更加深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很好的在課堂中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從而增強學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英語教學與禮儀教育相結合
禮儀教育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兒童心理與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加強禮儀教育,對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著重要的作用。禮儀是指人的言行舉止要合乎一定的規范,待人接物要和藹可親、平等、公正、禮讓。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名學生,禮儀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的文化教養的綜合反映。因此,我在遵循知識傳授的同時,運用教材內容,有機地進行禮儀教育。如學“true;believe”等時,我教育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學“stop;station;office;class”時,教育學生在公共場所要注意禮儀;學“help;wrong;state”時,教育學生要互相寬容,誠意待人,知錯就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英語教學與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相結合
素質教育理論的前提是教育人本論,它的核心是:強調尊重、關心、理解與相信每一個人。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于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但是,這種美德在一些獨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現,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里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所以,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每一個教學細節。例如,The old man got into the car.我們不譯為“老頭進了小汽車”,而是譯為“那位老先生上了那輛小汽車”。在看圖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盡量多選取尊老愛幼,扶危助困,奉獻愛心題材的素材讓學生寫,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
4.英語教學與勤儉教育相結合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治家、興國的根本。俗話說“勤以立志,儉可美德”。然而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雖有所改善,現在許多孩子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穿要名牌,吃要高檔,生日派對、同學聚會,更是動輒一擲千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是理所當然的。但這并不等于就可以鋪張奢侈,更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從孩子抓起,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美德。英語課學習“water”時,我就會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因為水是世界寶貴的財富,萬物離不開水;當學到“apple;banana;cake”時,我教育學生不要浪費水果和食物,浪費是一種犯罪,節約就是一種美德。
傳統的反義詞以及造句
一、【反義詞】
時尚 現代 前衛 新潮 潮流
二、【詞語注音】
chuán tǒng
三、【基本詞意】
【解釋】世代相傳的精神、制度、風俗、藝術等。
近義詞:沿襲、俗成、民俗(風俗、習俗)、固有、守舊、慣例、習慣。
四、【英文翻譯】
Tradition
五、【詳細解釋】
《后漢書·東夷傳·倭》:“自武帝滅朝鮮 ,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
傳統 chuántǒng
[tradition] 世代相傳的精神、制度、風俗、藝術等
(1).謂帝業、學說等世代相傳。《后漢書·東夷傳·倭》:“自 武帝 滅 朝鮮 ,使驛通於 漢 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 南朝 梁 沉約 《立太子恩詔》:“守器傳統,於斯為重。”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儒主傳統翼教,而碩士名賢之訓附之。”
(2).世代相傳的具有特點的風俗、道德、思想、作風、藝術、制度等社會因素。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從 莊子 到 柳宗元 ,我以為是 中國 散文的非常重要的傳統。”
(3).指世代相傳的,舊有的。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這些作品的主題全是反抗傳統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獨立的。”
六、【拓展延伸】
1、中國人民歷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這個傳統被這個班沿襲了下來。
3、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5、友愛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6、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7、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8、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9、文化建設要吸取傳統中的精華,這才有利于今天的發展。
10、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
11、我們應批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
12、不恥下問是一種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13、當今社會的養老制度正沖擊著養兒防老的舊傳統觀念。
14、她是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平時總是逆來順受。
15、傳統主義未必意味著一味抱殘守缺。
16、龍馬精神是中國歷史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
17、我國武術工作者對傳統武術大膽改革,推陳出新。
18、白居易的“新樂府”詩與《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是一脈相承的。
19、高壓手段恫嚇不了有反抗侵略傳統的中國人民。
20、尊師重道在中國傳統社會蔚然成風。
關鍵詞: 高中政治教學 傳統美德教育 必要性
中學德育大綱明確了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其中之一就是對中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且明確了德育的實施途徑之一就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本文就為什么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及怎樣展開傳統美德教育進行了論述。
一、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
首先,這是弘揚歷史、傳承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同志說:“我們是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我們要以冷靜的反思、公正的態度對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是一個創造過舉世無雙燦爛文明的民族,是一個歷史文化積淀無比豐厚的民族。熱愛祖國、勤勞節儉、尊老愛幼、懲惡揚善、誠實守信、廉潔奉公、自強不惜、奮發進取等傳統美德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哺育了無數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而且至今仍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的現實作用,成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在。這些傳統美德理應而且必須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也應該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
其次,這是教書育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文藝、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操、舍生取義的人生哲學、立志有恒的價值取向、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友善和諧的人倫關系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之一。
再次,這是思想政治課的特殊功能的要求。
國家教委制定頒發的《思想政治教學大綱》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是中學德育的主渠道之一。這段話明確規定中學思想政治課應該把德育功能放在重要位置。而德育的重要內容自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所以,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所擔負的功能的要求。
最后,這是面對現實、迎接挑戰,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我國社會開始進入轉型期,許多新的人生追求方式悄然興起,原有的道德觀念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挑戰。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道德觀念淡薄的現象,不少中學生視傳統倫理道德為古董。由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自我中心論等腐朽思想蔓延,許多青少年道德淪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歷史賦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對激勵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活力和魅力所在
根據現代教育理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應該是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它是對的基本理論的認識過程,又是思想覺悟的形成過程。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把內化為學生個人的情感和意志。這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使命,是思想政治課自身存在的價值所在。
然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許多老師就知識講知識,單純圍繞書上的內容講條條,學生記條條,考試考條條。有些教師所講的道理、所舉的事例存在著“假、大、空、高、深、遠”的情形,與中學生的所見所聞出入較大,使學生感到思想政治是“來自天外的聲音”,學起來感覺枯燥乏味,除了考試功能外,學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很多學生喪失了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一部分學生跟著老師學,也只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分數。而在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沒有認同感、沒有感情的投入、沒有內在的迫切要求的情況下,又怎么可能會對教材的理論有深刻的研究和思考?又如何會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應對現在的高考?
解決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遇到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引進中華傳統美德,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厚重的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到中華傳統美德在哺育中華民族、延續中華文明中的豐功偉績,讓學生迸發出一種作為炎黃子孫應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強烈的責任感。那樣我們的教學就容易多了。
三、在中學思想政治課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博聞強記,并注意言傳身教。
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故事發人深省。如“破釜沉舟”、“樊噲闖宮”、“荊軻刺秦王”、“緹縈救父”、“管鮑之交”等;很多在文字表達上朗朗上口,語言優美,意義深刻,如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一個沒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功底、一個知識面非常狹窄的教師是很難進行有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
另外,還要注重師德的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傳,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應隨時隨地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嚴謹的工作態度去影響學生。一個滿嘴“仁義道德”,而自己卻自私自利的教師所講的道德怎么會讓學生信服呢?
2.要處理好源與流的關系、批判與繼承的關系。
哲學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并能動作用于社會存在。這一觀點啟示我們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能是社會主義實踐。現實的實踐屬于社會存在,是“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屬于社會意識,是“流”,“源”規定“流”,“流”服務于“源”。符合社會主義實踐并有利于社會主義實踐的要繼承發揚光大,不符合社會主義實踐并阻礙社會主義實踐的要學會拋棄。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批判是我們在對待傳統文化中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很多傳統美德我們要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豐富其思想內涵,拋棄其不合理的思想,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傳統美德更具時代感和生命力。
3.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一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教師則是匠心獨具的藝術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下面介紹兩種,供大家參考:
(1)情感交融激勵法。即教師和學生通過所學內容其情感融和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的方法。這要求教師一定要精神飽滿、情感豐富、語言抑揚頓挫。如我在給學生上“集體主義”的相關內容時,給學生講文天祥的故事,并飽含深情地讀文天祥《過零丁洋》一詩,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我自己感動了,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我讀起來,看著學生那嚴肅的表情,聽著那鏗鏘有力的聲音,我知道,我此時任何的解釋都是多余的了。
(2)事例熏陶法。如講“艱苦奮斗”時引進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講正確處理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時給學生介紹“蘇武牧羊”的故事,并通過朗讀、分角色表演、討論等多種形式把所涉及事例精彩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事例熏陶法把抽象的理論、枯燥的說教寓于具體的實踐和鮮活的歷史中,讓教學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以更好地實現教育的目標。
4.要注意貼近學生的實際。
中學生思維漸趨成熟,他們開始關注社會、國家、家庭。在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時要注意貼近他們的實際,把大道理講透,把空道理講實,把死道理講活。如我在講“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時,先講了孔子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討論在同學中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又如在經濟學講“正確的金錢觀”時,我先講“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然后讓學生討論當代的中國的腐敗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知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原來離我們很近,這樣會增強教育的效果。
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將它們傳給學生,尤其是作為一個思想政治教師,更是義不容辭。
參考文獻:
[1]馮克誠.實用中小學課堂教學方法大系?中學卷〔M〕.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3.
關鍵詞:傳播美德;發揚美德;成就美德;保持美德
人無德不立。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需要學有所成的人,更需要有德行的人。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仁、義、禮、智、信等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提高廣大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生活的細微之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植根于學生的心中,并使其生根、發芽、壯大呢?
一、言傳:生動的形式傳播美德
人們常常說一個人無知,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也就是說孩子還不成熟,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以及道德觀,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而若只告訴學生道德是非的定義,則不免內容空洞,缺乏時效性。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把這些道理生動化,形象化,以利于學生接受并吸收。比如講故事,小故事中往往蘊含深刻的道理,一則小故事,平實生動,淺顯易懂,可以使學生明白淺近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教師可以自己或由學生講述傳統文化故事如:王羲之苦練書法,溫公愛兄等,使學生知道要勤奮要友愛;再如舉行德育朗誦比賽,朗誦一些詩歌如:《長歌行》,《游子吟》等,使學生懂得惜時懂得感恩父母;也可以播放視頻,譬如感動中國之青春勵志小故事如:《她那5歲的堅強卻撐起一個殘破的家》,《母親去世父親出走,10歲女孩撿垃圾養活一家人――撿起的是垃圾,收獲的卻是品格》等,使學生知道要學會堅強懂得維護自尊;也可以收看一段公益廣告如《地球很美也很脆弱》,《助人為樂樂在其中》等,使學生知道要愛護環境學會樂于助人。如此多方式,多角度、多方位的挖掘傳統美德源泉,多途徑地開展傳統美德的熏陶,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二、身教:以身作則發揚美德
知禮而后作,知道應該如何之后就是要付諸行動,而有的同學卻出于種種原因沒有去實行,如班會課講過勤儉節約的故事之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要養成勤儉的好習慣,可是大課間去上操還是會忘記關燈,于是我在下課起立后會親自去關燈;有一次看到地上有空礦泉水瓶,幾個學生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好意思去撿,我走上前去從容地撿起,帶回教室,放進了我們的廢物回收處,當我用賣廢品的錢為班級圖書角添置了幾本學生喜愛的圖書,學生歡呼了;還有一次,一個初三畢業生拖著沉重的書包步子艱難,我快速走上前去幫她,跟在我旁邊的學生愣住片刻之后,就也抬的抬,扛的扛,把她送出了校門,我們的行動,不但換來了這個學生的連聲謝謝,更是獲得了門外家長的贊嘆……慢慢的,我發現,我的“身教”增加了“言傳”的可信性和感染力,就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得學生在一點點改變。
三、表揚:公開贊揚成就美德
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因此,表揚在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表揚是對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的肯定。適時恰當的表揚不但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激勵其進取和自信,而且還會對其他學生的思想行為起導向作用。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細心去觀察,耐心去體會,發現身邊的美,并利用課前15分鐘的時間,由學生講述所發現的“最美同學”事跡;并組織班團支部給“最美同學”家長寫表揚信;張貼“最美同學”光榮榜。經過這一系列的表揚之后,被表揚者踏著表揚的階梯不斷進步,而其他同學向著“明天我最美”的目標努力,班級內形成了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爭做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圍。
四、倡導:自我反思保持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