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演講稿寫作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演講是一種面對面的宣傳、教育、鼓動和交流的好形式,直接產生社會效應,作用很大。“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演講目的是說服聽眾,但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合還要對聽眾產生感染力。而作為演講底稿和依據的演講稿,其作用一是理清思路,確定內容,還可以安定和調整情緒;二是細心推敲,表達完美。有了演講稿就有充分的時間來修改;三是掌握時間,調整速度。一般廣播是每分鐘280個字。演講速度要慢一些,大約200-250個字。演講一般要求是10分鐘,也有15分鐘的,20__-3000字。注意:競爭上崗演講稿還有10分鐘左右的答辯。
一、競爭上崗演講稿的特點
(一)議論性
在文體上,演講稿屬于議論文。因而,演講稿具有議論的本質特性。首先,演講稿的目的和內容是說理。發(fā)言者要講出自己的道理,也就是自己對公務新穎、深刻的認識及最為穩(wěn)妥有效的工作意向。這樣,演講稿對于未來的工作又具有指導性和計劃性。其次,這種認識的論述過程從主體上也可以就是一個邏輯論證過程,要有中心論點即主題,還要有分論點即層義以及段義,更要有事實(自身情況、組織情況以及國內外環(huán)境情況)和理論兩種主要材料。演講稿要進行分析、歸納和演繹等科學論證。再次,在議論性的基礎上,建立了演講稿的說服性和鼓動性。演講能夠直接產生社會效應,是一種基本的人際傳播,目的是說服聽眾,讓聽眾一道辦理在共同認識主導下的公務。要總結出一個集中議論的句子即主題句——口號、標語、廣告語,深入人心,作為標題并貫穿全文,符合記憶規(guī)律(7個字左右),最好讓聽眾口耳相傳。
(二)策略性
這是關鍵和重點內容。提出自己的工作要點計劃,要“許諾”。具體來講,一是提出自己的規(guī)劃方案,即目標措施。如6字方針:“(我提出的目標是)知名度(省內外和國際知名度)、翻兩番(任期內業(yè)績、單位總收入和職工收入)。”二是整體性。建立在對社會組織及其國內外環(huán)境深刻認識基礎上的對于社會組織發(fā)展的整體性、長期性(起碼一個任期)的意見和安排。三是針對性。針對社會組織及任職范圍內的工作問題,進行分析,作出答案,提出安排。這個問題,是聽眾和考評員都非常關心的普遍問題,能夠產生強烈共鳴。
(三)通俗性
演講面對會議聽眾,要盡可能讓個性不同、情況各異的與會者全部聽懂,這就決定了演講稿必須具有通俗性。對于與會者來說,演講稿的內容應當是通俗易懂的,是聽眾熟悉的講演者及社會組織的情況。即使是專業(yè)性、學術性很強的內容,也要盡可能明晰準確,以與會者理解為標準。演講稿的形式更是通俗的。結構是格式化的,語言則是口語化的。演講稿不同于一般的科學文章,更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顯的一點是語言的口語化。一般的科學文章,主要訴諸人們的視覺,要讓讀者理解,語言就要概括精煉,甚至講究專業(yè)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語言是規(guī)范的,有的格式用語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視的是準確、明晰和簡練。相反,演講稿的語言則由講話的自身性質所決定,必須口語化。由于講話是聲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需要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心理,拉近講話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這就特別講究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四)藝術性
演講稿的藝術性是講話的魅力所在,直接影響著講話這一藝術生命體。這樣,寫作演講稿必定要聯(lián)系整體的演講活動特點來進行。演講一詞,可以分為兩個字來看待,即“演”和“講”。“演”,是表象的整體的藝術生命體,又稱“講演”或者“演”。“講”,是主體的實質性道理。演講既是一門學問,一項活動,更是一門藝術——整體生命的投入、表現甚至升華。但是,有的演講重“講”,有的重“演”。才華橫溢、氣魄雄偉的講話風格,可以說是東方思維為主導,比喻很多,深入淺出,應該說重“演”;嚴謹科學、堅定有力的講話風格明顯不同,可以說重“講”。列寧的演講正如斯大林所說,有一種強大的邏輯力量。而希特勒的演講,卻有一種蠱惑力,使人像“中了電一樣渾身顫抖”(見《第三帝國的興亡》)。一些宗教人物的布道往往達到天花亂墜或者單口相聲一樣的效果。當然,我們希望兩者并重。寫作演講稿,最好從上述對演講總的認識出發(fā)。演講稿的藝術性,還表現在語言要有感情和個性。這就要注意分析并體現演講者的個性特點,將感情發(fā)展過程形成一種有規(guī)律可循的內在結構。最終,演講成為一種整體生命的投入和表現。
二、競爭上崗演講稿的寫作
(一)確定主題
演講稿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說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一樣,一定要明確樹立一個鮮明的主題,即一個判斷句,還要在演講稿中反復突出。提取對現實公務的認識,一定要從客觀上考慮社會組織成員普遍關心的問題,針對問題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適應受眾的心理需要,使之產生親切感、參與感和沖擊力。演講稿的主題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務性公文寫作來說主題要集中、新穎、深刻得多。演講稿的主題要概括全文內容,即對社會組織公務情況的深刻認識及辦事意向。確定主題,這是講話稿寫作首要而且最為重要的工作。
要注意的是,最好提煉一個口號(廣告語),貫穿全文,反復突出,進行宣傳鼓動,成為聽眾的流行語言。
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fā)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主題句可以有五個層次。一是客觀特色層次。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準確反映了演講稿中心內容的本質真實和客觀特色。如:“建設經濟效益高的……”二是時代特色層次。時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學技術。這種主題句是具有科學技術新穎性和先進性的認識。如:“建設信息時代的……”三是
文化色彩層次。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如:“建設小康(大同)的……”四是哲理意味層次。哲理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建設世界性的、永久性的……”五是審美生命層次。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fā)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fā)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chuàng)造的本質。據此,筆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如:“建設全新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馬克思語)的……”
主題句的位置:標題大多是主題句。開頭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中間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么(主張)和怎么樣(措施),行文中兼用其他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后處突出主題句。結論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二)選擇材料
演講稿一定要有材料。正如一般的議論文,材料主要有兩種。一是事實材料,在講話稿中敘述或者說明(如數據)出來。這種材料包括結構中兩個重要部分:自身簡況和優(yōu)勢,包括建立在對社會組織以及國內外環(huán)境的認識基礎上的計劃。二是理論材料,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各種下行文中的方針、政策,還有群眾語言。又分個人材料和單位材料。
(三)安排結構
1.遵循格式化外在結構:
(1)標題。演講稿的標題可以說有兩種:一是演講主題型,二是直接以“競爭上崗演講”作標題。
(2)稱謂。稱謂是演講稿特有的,是對聽眾的稱呼。稱謂要根據聽眾對象而定。如“各位考評員、同志們”。稱謂放在標題之下正文的開頭,有時根據需要在正文中間適當穿插使用(一般采用提行的寫法以拉近兩者心理距離)。
(3)正文。演講稿正文的寫法依據講話場合和對象而定。正文結構包括開場白、主體、結束語三部分。
①開場白。方式多種。有的開篇入題,又叫開門見山,如“我主張……”;有的介紹內容如“我要向各位談談……”;有的采用設問式;還有借題發(fā)揮,或者表示感情等。開場白要平直、概括、簡短,要具有吸引力,使聽眾產生興趣。
②主體。主體一般要分析證明主題,這就要條理分明,層次清楚。主體有兩種層次安排方法,即縱向排列(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和橫向排列(各層次獨立性強,共同論證主題的正確)。每一層次都要有一個小的主題,寫成層義句。層義句,一般寫在層次前面,或者每一層次前后都要寫出,也有的層義句寫成了小標題。層次中間要恰當運用材料。可以是口號(主題句)的反復。
主題具體落實在三大部分:一是自我簡況(要突出成績,給人印象,作為依據)。二是優(yōu)勢(有利之處,與他人相比的長處)。三是工作設想,即計劃。
③結束語。一是結束語,多種多樣:有的概括要點,強調主題;有的抒發(fā)感情,激勵人心;有的展望未來,鼓舞斗志;有的飽含哲理,發(fā)人深思。二是表示態(tài)度,競爭上不上的態(tài)度。三是表示感謝。
2.簡介競爭上崗演講稿的模式:
【標題】主題型:一句話。
直接型:“競爭上崗演講”
【開場白】設問法(能與聽眾交流)
開宗明義(主題)
【主干】(1)簡介自身:簡歷和優(yōu)缺點(要突出成績,給人印象,作為依據)
(2)優(yōu)勢:有利之處(與他人相比的長處)
(3)工作設想:提出策略即目標和措施,這是重點內容。
要領:抒情化議論主題;分成幾個層次,每層次前有主句(還可以反復);材料作血肉;進入時,使演講現場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個聚焦點;運用排比、反復和比喻;向聽眾呼吁,手勢動感強,引人進入一種創(chuàng)造境界,仰視上空。
【結尾】(1)強調主題;或抒發(fā)感情;或展望未來。
(2)表示態(tài)度,競爭上不上的態(tài)度。
(3)表示感謝。
3.談談演講稿的內在結構和寫作要求:
一、重視誦讀,提高學生普通話誦讀水平
練口才最好從誦讀開始。誦讀是理解、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引導學生由生活語言過渡到藝術語言的橋梁。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誦讀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散文、詩歌、戲劇、小說、議論文等作品的誦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生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作用。那么如何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呢?首先,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教師富有感情地示范誦讀,融情于聲,聲情并茂地把書面語轉化成口頭語,這樣可以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的情緒。再通過誦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注意文章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情感等,掌握誦讀技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準確深入把握文章情感。再次,教師要靈活運用朗誦形式,通過朗誦活動或比賽等平臺,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和朗誦水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音樂、故事、圖片等,帶學生進入情境,然后在合適的音樂中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誦或播放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誦讀并加以指導。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到講臺前進行示范朗誦、分角色朗誦,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朗誦的情感表達,感受自我實踐的成功。如筆者讓學生結合課堂訓練,課后做充分的練習準備,在班內舉行《致橡樹》詩歌朗誦會、《雷雨》話劇表演等。通過同班學生表演相同的主題,學生得到一次有比較的交流和對決,做到學練結合。
二、注重營造氣氛,激發(fā)“說”的興趣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聽說訓練及用心感悟。多年來,語文教學重視寫作訓練,忽視說的訓練,使得許多中職生難于暢所欲言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口頭表達對某一問題的看法的時候,學生要么打開書找答案,要么張口結舌,語無倫次。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膽怯和自卑的心理,不敢在眾人面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必須克服其語言表達的心理障礙,營造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學練氣氛,幫助他們消除害怕失敗的思想顧慮。教師要允許學生出差錯,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多說。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鼓勵那些平時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的同學回答,培養(yǎng)他們由少及多地說。并引導學生表達時遵循“言之有的”、“言之有禮”、“言之有物”的基本要求,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表揚,提高他們說話的勇氣和信心。也可以提供一些論題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經歷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如筆者提出“中職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上大學好還是直接就業(yè)好”等討論題目,學生根據自身的經歷有感而發(fā),各抒己見,學生比較容易敞開心扉。堅持練習類似的論題,學生發(fā)表的觀點越來越鮮明,有的放矢,條理清晰,言辭準確,態(tài)度謙和,表達得體,內容豐富,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在練習中得到了進步。
三、注重觀摩學習,傳授演講技巧
演講是以口語為主、態(tài)勢語為輔進行交流的藝術活動,是人們交際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培養(yǎng)和提高演講能力,是中職生人生發(fā)展的需要,是現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演講的基本要求是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勢奪人。演講要強化四種意識:身份意識、對象意識、目的意識、場合意識。演講的藝術包括開場白、結尾、理論、舉例、反駁、幽默、鼓動、禮儀的藝術,對聲調、重音和情感把握的藝術,表情動作的藝術等等。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演講的技巧和藝術,教師應通過自身的演示和播放演講視頻讓學生掌握演講基本技巧。演講對基礎薄弱的中職生來說是較難的訓練內容。教師的演示最直觀,最讓學生折服,也體現了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在課堂上播放鄒越有關感恩主題的演講,李強有關口才的力量的演講,奧巴馬在惠靈頓學校開學時給美國學生的演講等視頻,觀看視頻之后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感想,引導學生關注視頻中所運用的演講藝術及所收到的效果。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看白巖松的演講、“壹周立波秀”、學生演講比賽等視頻,并且通過觀摩了解演講者身體的姿勢、面部的表情、眼睛的視線、聲音的控制、與觀眾的互動等技巧。
演講稿的寫作不同于平時作文的寫作,在教學中,教師應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要求學生積累古今中外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名言警句等,及時記錄在本子上,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同時,在觀看演講視頻之后,教師通過具體的實例講授演講的開頭、主體和結尾的寫作注意事項。在一次“中國夢,我的夢”演講稿征集活動中,學生寫的演講稿符合要求,內容豐富,實例感人,很有鼓動性。為了使演講稿更加精煉,可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互評互改,推薦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修改,在課堂上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掌握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四、反復演練,提供演講展示平臺
要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在教學中必須以訓練為突破口,教師可安排每次課堂上由三位同學就自己寫好的演講稿上講臺作三分鐘左右的演講,師生點評,按學號輪流進行。在學生演練過程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發(fā)現問題,提出建議。學生為了提高自己,超越他人,對鏡訓練,在同宿舍同學面前訓練,記稿子,練技巧,每次演講都有較大的提高和收獲。為了檢閱學生的學習成果,可在班級和專業(yè)部開展演講比賽,學生們?yōu)榱苏故咀晕遥娂妶竺W生的演講有感恩主題、自信主題、夢想主題等,有的演講自然親切,有的演講激情飛揚,有的演講生動感人,有的演講生動幽默,學生們通過演講展示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
為了讓學生的演講能力得到突破性發(fā)展,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心繡未來”、“中國夢,我的夢”等演講比賽。在為期一個學期的訓練中,學生演講的能力得到突破性的發(fā)展。在普通話演講中,他們以標準流暢的普通話、新穎感人的演講主題、曉暢生動的表達、樸實真誠的感情、自然得體的態(tài)勢、整潔端莊的儀表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贏得了屬于他們的成功。
總之,普通話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循序漸進地進行說話訓練。通過課堂內外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演講的技巧,逐步形成演講的能力,為其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2001年,針對語文教研活動中的重形式而輕內容、重功利而輕學術的現象,我撰寫了《靜下心來研討,交流,做學問》一文。文中呼吁道:“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問題;少一點報告,多一點研討;少一點比賽,多一點交流;少一點過場,多一點過程……示范課也好,教學會議也罷,以廣泛深入的研討交流為主才是教研活動的正軌。”這篇文章很快刊登在《廣東教育》2001年第5期上。
2002年,我撰寫了評論廣東省高考作文評卷的文章,主要論述了“標準差的確定與把握”“滿分作文與零分作文”“個性化的閱讀與寫作”等問題。文章刊登在《廣東教育》2002年第11期上。
2004年5月,由《廣東教育》特別策劃了“聚焦高考評卷”的專欄并邀請我撰稿、組稿、寫“編者按”。這種信任,對我來說,無疑感到榮光和興奮。而這,也正是若干年來,深感于高考評卷中的種種問題想表達卻未能有機會表達的。我在“編者按”中寫道:“習慣上,人們的眼球往往被高考改革、考綱調整、試題變化所吸引。實際上,高考評卷也是高考的關鍵因素。……高考評卷的過程和結果,應該是對社會的誠信宣言,是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指南。……高考評卷既然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評卷就不僅僅是評卷了。于是,在科學、民主的氛圍中,研討以下評卷的理念、規(guī)則、程序、方法及尚需解決的問題,幫助大家了解如何規(guī)范答題,從而提高考試成績,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
2005年,我將自己在北師大和澳門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討會上的演講稿投給了《廣東教育》,演講稿以《整合,多了一條途徑而已》發(fā)表在2005年《廣東教育》第2期。原題為《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經編輯將題目一改,便化平常為精彩了。這次演講在現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給一些高唱信息技術統(tǒng)領、統(tǒng)管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以震動,受到與會者的歡迎。連主持人都說,這才有學術研討的味道了。演講稿的主要觀點如下:有了信息技術,并不就必然會帶來基礎教育和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fā)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是革新而不是革命,是多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不是通向羅馬的所有大道;信息技術相對于學科,始終是技術、手段和工具;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更要關注教學,聚焦課堂;要實現真正的“整合”,關鍵在于教師樹立正確的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具備深厚的學科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思想素養(yǎng)和生活素養(yǎng),同時,又掌握好現代信息技術。
2005年,當我的專著《教育的良心――中國新課程之批注》即將完稿之時,《廣東教育》第11期將我書中的11條語錄以《中國新課程之批注》為題,作為卷首語發(fā)表。之后,編輯對我說:讀者們對你的批注很有興趣。有一位校長表示,那一句“就課程改革而言,改革中求穩(wěn)定,比穩(wěn)定中求改革重要得多”真是深刻。
近年來,《廣東教育》《師道》又多次刊登我的教學實錄、教學設計、教學點評、學術論文。如《精彩歌詞?精彩題目》《〈勸學〉――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賣油翁〉――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教學思考》。還刊登了數篇評論我的教學的文章。如《文言文教學的一種新突破》(魏小娜)《再說不枝不蔓的對譯》(唐建新)《傳統(tǒng)教學法外,又開了一扇窗》(鄭文佳)《評價式教學的課堂價值及思考》(黃平)《把枯燥的翻譯當成快樂的游戲》(王愛娣)等等。
我還受《廣東教育》的委托,參加過《廣東第二課堂》中考專刊的編寫工作。
每當我有新的思考要表達,有新的實踐經驗要交流,《廣東教育》總是及時給予我支持與獎掖。
十幾年來,在匆匆忙忙之中,我與《廣東教育》的領導和編輯們謀面不多但關系緊密。不是因為他們刊登了我的文章,只是因為他們對作者的理解、尊重、欣賞與幫助,只是因為他們對教育的正確思考和開闊視野。他們總是屹立在教育教學的前沿,關注著、引領著廣東的教育,敏銳的把握教育的熱點、改革的焦點、教學的重點,并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交流研討的平臺。他們對教育的真誠、熱情和理性思考,他們對工作的嚴謹、堅守和求真務實,著實讓人感動。
值此《廣東教育》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之際,遂留以上話語。借用幾句歌詞,就是:
這一路,
很愉快,
摘要:在全國外語改革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日語專業(yè)必修課程的寫作教學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本論文以實際教學實踐為例,圍繞應用型本科院校日語寫作課程建設這一課題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實踐教學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日語寫作;課程建設研究;實踐
一、研究背景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修訂頒布的《高等學校日語專業(yè)日語教學大綱》,我國高校日語專業(yè)課程分為三大模塊:1)日語專業(yè)技能課;2)日語專業(yè)知識課;3)相關專業(yè)知識課。日語寫作課程屬于第一模塊,是專業(yè)基礎課中分量較重的主干課。
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布了《關于外語專業(yè)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 并繼而于2001年修訂頒布了《高等學校日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啟動并指導了外語教學改革。根據這兩個文件及即將出臺的“國標”,近年來我國各外語院系都著力進行改革。日語寫作課程的建設研究和實踐正是在這種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啟動的。
二、課程實踐
筆者所在單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該課程的教學對象為中級水平學習者,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教學內容不僅局限在詞匯語法方面,更重視文章內容及作文結構。
寫作課分兩學期,共64學時。第一學期,選定熱點話題,通過例文提示相關表達方式,讓學生根據話題展開討論,然后進行寫作練習。教學內容分基礎和應用兩部分。第二學期主要以畢業(yè)論文的寫法為主,分基礎篇和論文篇。
1.課時安排:寫作課程具體課時安排如下:
2.教學方法
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采用以談話或討論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加強語言基本功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參與學習全過程。
教學手段注重“以任務為中心”、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專題發(fā)言、研討等,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能力。
3.實踐(實驗)教學
開設《畢業(yè)論文寫作》這一實踐教學課程,具體教學內容包括:選定題目、資料收集方法、申報課題及開題等。
三、總結:課程建設規(guī)劃
1.課程內容
精選后的課程內容力求培養(yǎng)學生在畢業(yè)論文及工作中不可欠缺的邏輯性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如下:
a. 日語寫作基本規(guī)則:表記のしかた、文體と書き言葉、段落分け;
b. 「研究計畫書:寫作方法,語言運用能力,「研究計畫書表達方式。具體內容有:テーマ、定義、問題點、引用、手順等;
c. 講授論文與其他文章的用語區(qū)別、寫作的基本規(guī)則。具體包括:句読點・よく使われる文の形、表現・引用等;
d. 論文篇講授內容包括:論文的基本結構、「序論「本論「結び為順序,講解各部分的寫法;
e. 手紙(メール)、履歴書、年賀狀等的寫法;
f. 分析專業(yè)4級作文題目,并進行針對性練習。
2.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計劃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多閱讀,加深對日本社會文化的理解,提高發(fā)現、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文章結構的合理性、強調遣詞造句的準確性、關注寫作的時效性。另外,a.多形式開展作文點評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并對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改正。
b. 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網絡資源
合理運用多媒體資源及網絡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知識點、范文、集中性錯誤及修改意見及時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豐富教學資源,便捷溝通方式,實現網絡助學和自主研學的目標。
通過日語寫作課程實踐教學,收到了較顯著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畢業(yè)論文書寫能力,演講比賽中參賽學生的演講稿寫作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今后將繼續(xù)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選擇適當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按上述規(guī)劃展開教學。參考文獻
[1]徐靈芝.引入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日語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2]李想.日語寫作課程實訓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文學界,2012
[3]崔琳杰.日語寫作課程形成性評價方式的構建與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
關鍵詞: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08-0186-02
應用寫作是一門基礎性的能力課,其明顯的特點是工具性和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到活動中學,到實踐中學,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去學知識,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空間,讓學生體會到“有趣”、“有用”。從而為以后學好專業(yè)課以及將來從事職業(yè)工作奠定基礎。應用寫作課程設計應該遵循的理念就是:一個基點,兩個突破。一個基點就是實踐性。實踐性要占到課程比例的60%。其中課堂教學,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訓的比例各占50%,另外課外實踐活動要占到10%。兩個突破,一是時代性。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種及表達習慣,在教學中,無論文種、案例的選擇還是表達習慣,我們都力求體現時代性的特點。二是多元性。手機、電腦等網絡模式的廣泛應用,使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太大的變化,教學活動成了老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共同學習的過程。基于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嘗試。
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高職語文教材中,有比較典范的應用文,卻并不規(guī)范,尤其是文章內容與學生生活脫離,缺少時代氣息。筆者嘗試以學生為主人公,根據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等不同的身份分三個模塊設計教學內容:學生身份,如請假條、借款條、申請書、啟事、計劃、總結等;社交身份,如禮儀致辭、演講稿、邀約函、請柬、海報、解說詞、新聞等;職業(yè)身份,如行政公文、規(guī)章制度、廣告、合同、調查報告等。
從學生不同的身份出發(fā)選擇文種便于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場景,布置寫作任務,模擬工作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工作積極性以及工作主動性,突出了應用寫作課程的工具性、實踐性特點,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為主線、以項目任務為載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二、合理策劃教學模式
(一)寫作知識+寫作實訓
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既然是“應用文寫作”,那就一定要讓學生動筆寫。一般兩節(jié)課為一教學單元,教師可以先精講理論然后寫作。也可以先精心設計寫作的情境,讓學生先寫,然后用理論的規(guī)范去套,即先實踐后理論。以“通知”這一文種的寫作為例,教師先情境模擬讓學生寫一則五一、國慶或其他假日的“放假通知”,然后教師擬寫一個公文的格式圖,經過簡單的講解讓學生把寫好的文字套寫進去。行政公文的寫作內容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對老師對學生都是一種似受刑的折磨,不僅毫無收獲而且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
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所以,應用文教學中,老師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為簡”,就是說,要把“多”的變“少”,把“繁”的變“簡”。
(二)實踐活動:校內實踐+校外實踐
實踐活動課程可以形成一套立體化的訓練體系,注重校內實訓室與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以及評價體系的規(guī)范化與科學性。校內實踐,比如結合“致辭”的寫作與表達,我們設計“生日聚會”;結合“演講稿”的寫作我們設計“主題班會”。校外實踐,結合“解說詞”的寫作,開發(fā)校外實訓基地,學生經過實地參觀并聽了專業(yè)的講解,回來舉辦“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的主題活動。
以結合“致辭”寫作的實踐活動《生日派對》為例,非生日學生寫“祝賀詞”,選出該學期過生日的學生寫“答謝詞”,然后分組分工:
第一組:活動籌備方案《活動策劃書》;
第二組:活動通知、邀請函或請柬(院領導、系主任、輔導員、學生社團負責人)、設計海報(學院宣傳欄張貼)、活動新聞(學院網站);
第三組:活動流程、活動主持(主持人臺詞);
第四組:活動須知、活動總結;
第五組:布置場地、設計黑板報。
這些實踐活動,目的是使學生完成寫作能力到表達能力的突破與提升,并借此分組完成多項文種的寫作,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及以“行動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并且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及競爭意識。
(三)總結講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只有不斷地總結才能不斷進步”。應用文講評課,實際主要是展示優(yōu)秀作品,然后由老師和學生組長組成評委會進行比較、點評、給出成績。這種展示可分為兩種:一是宣讀講評,主要是針對以“消息”這一比較簡短的文體。同學邊聽邊思考,聽完再討論,作者講解創(chuàng)作過程和思路。既使學生聽到了客觀的作品本身,又了解了作者的主觀想法。二是張貼展示。這一活動在課前進行,主要針對“海報”、“請柬”、“邀請函”的文種,張貼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寫得比較好的。課堂上讀者、老師、作者輪流發(fā)言,共同評價,取長補短,學習提高。
三、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
(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教法實踐中,要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特色。要重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小組之間的互動與競爭;注重教師自身的示范效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料的先進性與生動性;要廣泛使用比如每堂課的案例導入法;實踐項目實施的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中使學生說寫結合、講評結合;學生作業(yè)的成果展示等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
1.從實際生活出發(fā),課內小練與課外大練相結合
由生活學習工作的實際出發(fā),課內小練(熟悉格式要點)、課外大練(寫作正式文本)的訓練相結合,由課堂理論到社會實踐,從感性出發(fā)到理性應用,由虛到實。比如在講授“邀請函”、“請柬”內容時,要求學生給自己想見的人或意中人發(fā)一則邀約短信,然后給大家欣賞,看誰的短信能打動對方欣然赴約,在學生熱烈討論時教師把邀約函的注意事項做了講解;進而講到人總要結婚,要寫“請柬”,展示自己收集的精美請柬,讓學生了解二者的異同,并在情景模擬寫作中學會了兩個文種的寫作。
2.強化作業(yè)的訓練與評改
原則是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課堂小練,課后大練。學生要準備好本子,既是課后作業(yè)本也是課堂筆記本、練習本,還是日記本、摘抄本、創(chuàng)作本,既有老師布置的也有學生自作的自主作業(yè)。學生自己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們自行討論、講評、分享,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樂學、好學。學生作業(yè)采用書寫和網上發(fā)郵件兩種,比如“紅頭文件”利用網絡平臺格式化套寫就很好,培養(yǎng)學生擬寫電子文檔和辦公自動化能力;請柬、邀請函可以通過上網收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信息收集與整理的能力。
3.強調小組互動與競爭以及教師的示范作用
在寫作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習作互評、競賽,或在活動中分工、合作。比如在策劃、籌備“生日晚會”的實踐活動中,小組分工為策劃組、宣傳組、后勤組、節(jié)目組、主持人、音響組等,強化學生口語表達、溝通協(xié)調能力。每人準備賀詞,壽星們準備答謝詞,晚會上每個人上臺發(fā)言,使學生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培養(yǎng)了自信、大膽認真、踏實的個性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生日致辭、要發(fā)表演講、要表演節(jié)目,教師不僅是一個啟發(fā)指導者,也是一個實踐參與者,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做真正的組織者、參與者、實踐者。
4.網上與網下互為補充
網絡生動直觀的形式,豐富了教學信息,提高了教學效果,并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比如結合“致辭”的寫作,建議學生看廣州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致辭以及主持人的解說詞;鼓勵學生搜索網上的搞笑或經典致辭讓學生課堂上模擬;結合規(guī)章文書的寫作,下載一些不文明的漫畫圖片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擬定規(guī)則;結合“合同”的寫作,讓學生搜集合同文本中語言表述的問題以及條款的完備程度拿到課堂上讓大家評改。同時注重與就業(yè)崗位技能相聯(lián)系,與職業(yè)資格考證相聯(lián)系,可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的操作性也強。
(二)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
把學習的過程作為考核的過程。這種考試的隨機性,可以改變學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考核的內容包括:課堂小練,如請假條、借條、欠條、約會短信、邀請函、通知、合同文字表達修改等課堂必寫的,記入作業(yè)成績;課后大練,如紅頭文件、新聞報道、生日致辭、演講稿等課后必寫的,記入平時成績;自主學習,如《大學生活之我見》、《大學生涯規(guī)劃》、《讀大學,讀什么》、合同范本模擬、各種禮儀致辭、解說詞等自選考核,有加分;實踐活動,如生日致辭、主題演講、新聞聯(lián)播、求職應聘等,教師和小組長評分,記入團體分;卷面考核,考核基礎寫作的文種以及論述文。這種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尤要注意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評價的系統(tǒng)化、系列化以及評價體系的科學性。
指導學生社團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演講比賽、技能大賽、組織社團、草擬章程、編印刊物、社會實踐等等,這些可以記入成績最后的加分項目。
四、全力達成教學目標
人才的培養(yǎng)先要解決他的生存,才能談發(fā)展。從學生的生存、發(fā)展的需求出發(fā),建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拓展”為一體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具備基本生存技能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寫出正確、規(guī)范的實用文書。比如:寫申請書、邀約函、通知、計劃、總結等。
能力目標:學生能具備基本的崗位適應能力。寫作不僅涉及文字表達還涉及口頭表達,比如“活動策劃書”,你不僅要寫出來還要把任務布置下去,要會說,要有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
素質目標: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要生存要發(fā)展,還要有進一步發(fā)展的潛能。我們不能想象一個車間主任不會寫加班通知,一個部門經理不會寫總結、報告。如果說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是輸血給學生,素質拓展是通過自主作業(yè)、課外實訓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學會“造血”。
論文關鍵詞:高中口語交際,教學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必要,口語交際能力是每個人適應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能力,是未來社會人才發(fā)展的必備條件之一。
然而,因為高考不對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專門的考核,許多老師和學生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盡管近幾年實施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者并重,但是不健全的應試教育體制禁錮了人們的觀念,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只不過是教育決策者、設計者的一廂情愿,無怪乎有人感慨:“正像我國的飲食文化忽視了營養(yǎng)學一樣,學校教育也忽視了口語課,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驚人的欠缺。”
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美化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口語水平。近年來,國外的一些教育家甚至提出:“要使每一堂課成為言語訓練課。”我國一些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這一點。斯霞老師曾說:“教師的語言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要使學生學會普通話,說話口齒清楚,咬字正確,聲音響亮,語言完整高中口語交際,簡短扼要,用詞確切,那么,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這些。”于漪老師也說:“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如果自己的口頭語言生動、活潑、優(yōu)美,就能給學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語文教師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樂于接受,給學生示范性和影響力,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白流暢。
語文教師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吐字清晰、純潔流暢,要有邏輯性和條理性。語文教師要用淺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把知識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不使用生僻詞和有歧義的句子,在組織語言時盡量用最簡單明了的句子,讓學生一聽了然,心情舒暢。
2.優(yōu)美生動。
語文教師語言不能太隨意,不能像白開水一樣無味,要在經過提煉之后,變得優(yōu)美生動,要讓學生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并樂在其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語文教師的語言要優(yōu)美生動,就要多看書,吸取中華民族語言的精華,豐富自己的詞匯。語文教師只有積累了充裕的詞語,才能使語言富于變化,異彩紛呈。學生不會喜歡語言貧乏的教師,更何況是一個語文教師呢?
3.輕松幽默。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輕松幽默。幽默的語言不能格調低下,滑稽無聊,應該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在帶給學生愉快情緒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妙。
幽默的語言要富有啟迪。語文教師的語言要能觸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思考、思考、再思考,在思考中爆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不能話一落音,就隨風飄散,不留任何痕跡。
二、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
魯迅在《讀書雜談》 里說: “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只精不泛則太陋, 只泛不精則太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制定課外閱讀計劃,指導他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高中口語交際,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和圖書館的資源,選好書,讀好書。
針對高中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可對學生推薦以下書刊:(1)書籍類:①純文學類:如中外文學名著、現當代名家散文集、當代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說集等。②人文社科類:如文藝鑒賞學、美學、心理學等普及性讀物。③人物傳記。(2)報刊類:如《散文》、《美文》、《雜文選刊》、《雜文報》、《中學生閱讀》、《隨筆》、《博覽群書》、《中國青年報》、《報刊文摘》等等。閱讀是一種生命的滋養(yǎng),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話語資源,思想變得深刻,語言能力會不知不覺地提高。
三、引導學生演講。
2003年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 “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這里,強調要“學會演講”,我們可以把學會演講定為高中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目標核心期刊。
要讓學生學會演講,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驟:
1.學習演講范例。
可讓學生觀摩演講錄像,朗讀名人的演講詞,以提高他們對演講的認識,這是學習演講的前提。我國許多著名的革命家,同時又是著名的演說家,他們的演說曾經吸引和教育了億萬人民群眾。我們可以找出他們的演說稿加以分析和揣摩,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蘇教版教材中也有很多精彩演講,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教師在講授這篇課文時,可讓學生在掌握了有關演講的一些知識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悟出口語交際藝術的真諦。
2.學寫演講詞。
演講詞一般有三個部分組成,開頭、主體、結尾。開頭部分,要根據聽眾的情緒、場合的特點,設計開場白,要在演講之初就抓住聽眾。主體部分是演講稿的核心,這一部分要具體到講那些問題,分幾個層次講。結尾部分,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有總結性結尾、號召性結尾等等。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如何設計“”部分多花些工夫。
Ⅰ. 走出低谷的頓悟
可以是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講出自己認識的“曲線”美。一位學生演講“尋找心中的孤獨”,開始對孤獨的認識是:“孤獨是憂愁的伴侶。”自己在憂愁中徘徊,后來在生活中尋覓、感悟:“孤獨是思想的狂歡,是心靈的獨舞。”“孤獨是一杯剛剛沖飲好的咖啡,需要小口小口地慢慢啜飲,甜蜜中包含著淡淡的苦澀,苦澀之中又蘊藏著悠遠的馨香,那種滋味足可以銘記一生。”把自己的獨特感悟告訴大家,可以引起聽眾的共鳴。
Ⅱ.透過表象的析理。
可以是透過表象的析理。在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演講會上,一位同學先說了環(huán)保對人類的重要高中口語交際,接著講了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當他講明了不注意環(huán)保的危害后,發(fā)出這樣的呼喊:“朋友們,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天人合一’;我們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吞噬綠色就是吞噬人類自己;我們應該叫響這樣一個口號:綠色就是生產力!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保衛(wèi)家園,保衛(wèi)地球,保衛(wèi)我們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還有那象征和平與生命的綠色。”
3.練習演講。
寫好演講稿,不一定就能講好,對于高中生來說,還必須反復練習,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練習演講時先要把演講稿熟記于心,然后拋棄演講稿自由地講說。根據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設計表達方式,確定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還要對態(tài)勢語進行設計,確定一些必要的動作、手勢等。
演講時應注意的事項:
1.養(yǎng)成良好的臺風:a、整潔的儀表。b、微笑的面容。c、謙和的態(tài)度。d、端正的姿勢。e、悅耳的聲音。
2.演講“卡殼”了,怎么辦?a、不可停頓太久。b、不可重復。c、不要放棄。
當然,提高高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局限于課堂,還必須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行全方位的鍛煉。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過:“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這句話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總之,高中口語交際教學應該如火如荼的展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天職。
參考文獻:
[3]李海霞.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D]. 河南:河南師范大學, 2006
[4]于漪.談教師的人格魅力[J].小學語文教師.2002年4期
[5]朱瑛.對語文課改走勢的理性把握[J]. 遼寧教育,2006年9期
關鍵詞:中學教學;作文教學;實用性文體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5-0236-01
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貫穿學校整個課程的核心骨,而作文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頂梁柱,作文教學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個語文教師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在近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都處于老大難的狀態(tài),各界批評不斷,指責不止。多年學習語文寫作文的人,在工作中,很多時候連一個正確的請假條都不出來,讓人們紛紛感嘆作文教學失敗,詬病語文教學。教師對于作文教學一直處于苦尋而不得法的狀態(tài),學生對于寫作文也一直有一種抵觸情緒。由于很多教師缺乏系統(tǒng)作文教學經驗,也就導致學生缺乏系統(tǒng)作文訓練,教師教授時雜亂進行作文訓練,文體意識不強,從而也就導致許多學生寫出“四不像”類文章,實用性文體不受重視,一個請假條,一份工作總結往往也錯誤百出,使得不得不反思當今作文教學的實用性文體教學。
一、文體劃分
所謂文體即是指文章、文學作品的體裁。文章的體裁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而文學體裁則有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
實用性文體,是相對于文學性文體的一種應用性文體,即廣義的應用文體。實用性文體種類繁多,張壽康將其分為一般實用文、公文。葉圣陶將應用文與普通文對舉,指專門應付生活上當前事務的為應用文。如今劃分主要是兩類:一類是行政機關、團體和企事業(yè)單位用來處理公務的,一類是個人或集體用來處理私事的,一般實用文主要有書信、啟事、請假條、留言條、演講稿、個人簡歷、調查報告、工作總結等,而公文則格式要求等更加規(guī)范,主要是一些企業(yè)政府機關文書,如合同樣本、招標文書、機關發(fā)文等。這種文體的特點具有高度政策性、法定的權威性、嚴格的規(guī)范性、較強的時間性。這些實用性文體的主要用途有一是傳遞信息,如通知;二是處理事務,如合同;三是交流感情,如書信;四是用作憑證,如欠條。
文學性文體,是依據作品的描寫對象的特征、作家創(chuàng)作的情感體驗方式以及結構布局、語言運用、表現手法等劃分出來的,是文學作品在這些方面呈現出來的整體面貌和穩(wěn)定的審美形式規(guī)范。目前,文學性文體的分類標準不一,一般將其劃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有些文學理論教材或寫作教材將影視文學也劃入文學性文體。在中小學課本上選用的文章,一般都屬于文學性文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歐亨利的小說《最后一片綠葉》、的話劇《雷雨》等都屬于文學性文體。
由于實用性文體與文學性文體劃分標準不適宜教學上文體的劃分,為了更好的進行作文教學,在二者之外,還另外劃分了一個教學文體,主要是為了作文教學的需要。 葉圣陶、夏丐尊在《國文百八課》中將文章分為“記述文”、“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四種基本教學文體。 1963年,《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將“記述文”和“敘述文”合稱為記敘文,提出“初中階段,要求能寫記敘文、應用文和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高中階段,要求能寫復雜記敘文、應用文和一般的說明文。”此后,"三大文體+應用文"的劃分方法被延用了下來。但是,由于應用文偏于格式的學習而未被列為教學重點。因而在今天的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也是一直以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三大文體訓練為主,記敘文中小說、詩歌等是文學作品,是文學體裁,必然是文學性文體,而說明文等,其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準確傳遞;論述類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說理論證,它們均不需要主觀情感的過多參與,不需要激發(fā)閱讀者的想象與聯(lián)想,故一般未納入文學作品之列,但是議論文、說明文,也含有文學因素,甚至有些因其閃爍著的文采更容易被人關注,所以在大范疇內也算是文學性文體。也就是說今天的作文教學訓練中文學性文體訓練仍是占主要地位,這就導致了實用性文體訓練在作文教學中的缺失,從而也就導致在學生學了多年語文的基礎上,仍然不會寫一個合格規(guī)范的請假條。但是文學性文體雖然占主要地位,卻也存在諸多弊端。
二、實用性文體訓練
(一)實用性文體訓練的必要性
實用性文體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實用性文體還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伴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事情也越來越復雜,知識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洪大歷史浪潮。實用性文體作為信息載體,是人們工作中交流交際的工具,因此實用性文體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多了,所以實用性文體寫作是提高個人職業(yè)與人文素質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當今社會中,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學中實用性文體的教學必須要受到重視,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上應當在文學性文體學習之外,給實用性文體的訓練讓出一席之地,這是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發(fā)展的需要。
(二)目前作文教學中實用性文體訓練尷尬處境
在我國當今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用性文體的訓練處于一個極為尷尬的局面。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作文訓練中,實用性文體僅僅局限在簡單的留言條、書信等,雖然語文教科書上有相關的范文實例,但是基本面屬于擺設,教師不會去講解,學生也就更加不會去學習研究。本來學生兩點一線枯燥的生活不太會用到這些實用性文體,再加上應試教育考實用性文體少至又少,教師不重視,長期以來實用性文體已經逐漸淡出中小學作文教學視線。到了普通高中階段,為應試高考進行了文理分科,此種“偏才教育”方式,使非文科生,削弱乃至取消了基本人文學科尤其是對實用性文體寫作的學習;選擇學文的學生,又因囿于應試之功利,其對人文學科尤其是對實用性文體寫作的學習,大都僅停留在寫作格式與答題技巧的掌握上,結果是導致在將來的工作中缺乏對實用性文體的把握寫作能力。
(三)實用性文體訓練對策
在作文教學中,實用性文體訓練必須與文學性文體訓練分得一杯羹,只有實用性文體訓練真正的落到實處,作文教學才能夠算是健全的教學,否則不管偏向于哪一方面,都將是缺失的。
首先,課標政策的落實。在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在第三學段(5-6年級)習作中提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的應用文”;在第四學段(7-9年級)寫作中提到:“根據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而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則沒有明確對于實用性文體的寫作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是各界對于語文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圭臬,要想改變實用性文體在作文教學中的局面,課程標準必須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只有課標明確規(guī)定,同時也將實用性文體的考核納入考試范圍,必然能夠加強各界對于實用性文體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使得實用性文體訓練落實有據可以遵循。
其次,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應試作文教育教學理念,加強作文教學中對于實用性文體訓練。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訓練書信、留言條、請假條等簡單的一些實用文體,在普通高中階段,則可以稍加訓練難度大一點的調查報告、演講稿、歡迎詞等。對于實用性文體的訓練應當聯(lián)系生活實例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訓練,讓學生有興趣去學,去寫,進行生活作文教學,而不是枯燥地進行格式規(guī)范講解,要讓實用性文體作文教學生動活潑起來,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教師也應當有意將實用性文體訓練融入其中,如請假條、考試總結等。
最后,學生自身應當加強對于實用性文體的認識和訓練。有些學生會認為這些文體學不學無所謂,反正自己以后也不會用到這些,即使要用,也會專門秘書之類人員撰寫,殊不知這些觀點是錯誤的。在信息化社會,基本的實用性文體寫作能力將是工作所必須。學生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學習,但這些還有待于老師的灌輸和課標的要求才能真正實現。
總之,實用性文體的訓練必須得到加強,這樣才能夠說從基本上學會了語文,才能夠適應如今飛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社會。中學作文教學必須把實用性文體的訓練提上一個日程,讓那些在書中展示的應用文、實用文真正能夠落到實處去教學,在生活中也用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夠說我們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健全的
參考文獻:
[1]石曼麗.關于作文教學中突出實用性問題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