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英語課程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針對課改中出現的問題,經過3年多的走訪、調查、調研、分析、研討、修改、修訂,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下面就英語課程標準小學部分的內容,對照實驗稿課標的總體變化與特點筆者談談自己的理解及認識。
一、強調英語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與實驗稿課標相比,修訂版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更加全面、清晰地闡述了英語課程的目的,即在“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也就是說英語課程不再是單純的工具性課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課程。語言學習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等綜合人文素養。
二、對基本理念順序和表述的調整,更加體現英語的學科特點及英語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
實驗稿課標的基本理念總體上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及教育工作者的認同,但是,經過10年課改的實踐發現,這些排比句式的理念內容適用于包括英語在內的所有學科,而對于英語學科本身來說,針對性不夠強,學科特點不是很明確。而修訂版課標則在保留實驗稿課標理念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每一條都分別從教與學的角度進行了闡述和詮釋,突出了英語的學科特點,強調了語言學習的特有規律,反映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對一線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確的指導作用。
三、修改文字表述,使之更加科學、精準
修訂版課標對實驗稿課標中的一些不夠準確、科學的表述經過反復推敲、研討,進行了修改,從而使語言表述更加客觀、科學、準確、精練。如,對學習策略概念的表述,實驗稿課標表述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修訂版課標修改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同時對英語學習策略包括的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概念的表述也做了修改。又如,將實驗稿課標中二級策略目標“能初步借助簡單的學生英漢詞典學習英語”中的“學生英漢詞典”改為“工具書”;將實驗稿課標中二級目標“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改為“對繼續學習英語有興趣”;將“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改為“能根據圖片、詞語或斜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描述”等等。
四、適當降低難度,減輕學生負擔
修訂版課標較實驗稿課標,降低了語言教學的難度,這個難度的降低主要體現在詞匯量的減少。比如,實驗稿課標要求:二級(小學階段)要學習700個單詞;修訂版課標要求:二級(小學階段)學習有關本級話題范圍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并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二級規定的相應話題。同時還要求:可根據不同地方的教育條件水平自行調整,并在附錄的詞匯表中只列出了600~700個單詞中的423個小學階段必學的單詞。
降低難度在具體的分級目標中也有體現。如,實驗稿課標要求:小學階段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修訂版課標則降低難度要求: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劇,演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又如,實驗稿課標一級說唱標準要求:能唱英語兒童歌曲15~20首,說歌謠15~20首。修訂版課標則降低難度要求:能學唱英語兒童歌曲和歌謠15首左右。
此外,修訂版課標附錄中的話題以及功能意念項目較實驗稿課標也進行了調整或縮減,從而適當降低了教學難度。如,功能意念項目表中的態度(Attitudes)一欄中,去掉了原有的兩項:責備和抱怨(blame and complaint),冷淡(Indifference)。
五、目標更系統、清晰,對教師教學更具指導性
修訂版課標在對原有五維目標微調的基礎上,特別對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技能要求進行了細致的梳理,提出具體的分級要求,使每一項分級目標之間相輔相成、循序漸進,形成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符合學生外語學習階段發展規律的梯度能力遞增指標。
同時,修訂版課標對詞匯量、語法項目目標進行了明確設定,在附錄的詞匯表中明確給出了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423個二級核心單詞。在語法的問題上,明確規定了小學英語語法知識的范圍,避免了一線教師由于實驗稿課標未明確說明語法教學而造成的完全忽視語法教學或者盲目地把語法講得過細、過深等極端的做法,使他們能夠更好、更清晰地把握教學目標。
六、方法更具體、實用,體現可借鑒性和可操作性
這一特點突出體現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上。修訂版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結合參加征求意見、反饋意見的老師、修訂專家的意見和經驗,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課程標準以及如何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體、明確的要求。
在評價建議部分,較實驗稿課標,修訂版課標特別強調指出“要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評價要有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評價要有利于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評價要有利于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時了解課程的實施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評價的過程和評價結果還應有利于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目標和教育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課程實施”。這為廣大一線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明確了評價方向、意義及策略。
同時,修訂版課標對小學階段的評價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除了八條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和小學的評價建議外,還專門用一條來說明小學的評價:“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評價形式。小學階段的評價應以形成性為主,重點評價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終結性評價的成績評定可采用等級制或選標的方法,不宜采用百分制。”從而規范了小學階段的英語評價行為,使得小學階段的形成性評價及終結性評價系統更為科學、合理,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使評價更加有效。
另外,在附錄中增加了課堂教學實例和評價方法與案例,評析也更加具體詳盡。修訂版課標對評價案例進行了重新整合和調整,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借鑒性、可操作性較強的評價方式和方法,更符合我國多數地區的教學實際,其指導性也明顯增強。
此外,實驗稿課標附錄的技能教學參考表沒有小學、初中之分,內容則更偏重于初中。而修訂版課標則增加了一至二級(小學階段)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技能教學目的、基本技能、主要教學活動舉例等方面的教學參考建議,教師看起來一目了然,易于把握,從而對小學技能教學的指導更加具體、明確。
七、倡導任務型教學法,鼓勵其他教學法
實驗稿課標明確提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并要求教師“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課標則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即建議廣大教師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也就是說除了任務型教學法外,也鼓勵教師們開動腦筋、學習鉆研其他一些好的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法。
八、照顧不同層次的需求,增強按需處理的靈活性
修訂版課標延續實驗稿課標采用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英語課程的九級目標體系,使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成為一個整體,打破了以往按學段劃分目標的體系。這一改革措施不僅有利于解決不同學段之間英語課程的銜接問題,也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
1小學英語課程的發展進程
1.1小學英語課程在1978年以前的發展情況
通過相關文獻和調查得知,在1912、1915、1916、1962年小學英語課程曾被官方提過,但都沒有在實際教學中實施,因為當時的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合理性。在1962年,曾有一份教育部頒發的文件,文中明確提議在四或五年級的小學生要學習英語,而且英語教師必須有專業的語言能力,強調在小學后學習外語的延續性,但并未落實在實際教學中。
1.2小學英語課程在1978年~2001年的發展情況
1978年,我國的教學方面有了許多新的改變,比如在小學課程中,要求英語科目的開設。在小學課程大綱中關于英語科目的開設包含小學和中學兩個方面,而且還具體陳述了英語教學的要求和目標,還有不同學段的課時和內容。大綱規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英語教學,三年級的學生需要進行152個課時的英語教學,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需要進行136個課時的英語教學。1980年,教育部頒發的文件中要求設立兩個英語課程體系,其中包含小學三年級至小學六年級的英語課程體系和中學一年級至中學三年級的英語課程體系,并強調要進行英語詞匯、英語語法、英語語音的教學。但是很遺憾的是由于1978年和1980年兩份文件大綱的要求與實際教學存在太大的差距所以也沒有得以完全實施。在1982年,教育部開展了全國性的外語教學工作會議,在頒布的文件中,強調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具有師資條件的中學可以開設英語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情況中,沒有小學英語的課程,大多數的學校都是在高一才開設英語課程,而且也適當地增加了一些課時。在1982年~2001年這個時期,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部分的發達地區需要更多的英語人才,所以推動了小學英語的發展,一些地區的小學也開設了英語課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了滿足小學英語教學的需求于1991年了一本小學英語教材編撰指南,提供很多學校多種小學英語教材。大概有30多個直轄市、自治區、省均開設小學英語課程,有1000萬以上的學生進行學習。
1.32001年后的小學英語課程改革
新世紀后,教育課程又有了新的改革,在小學課程中明確設立英語科目。2001年,小學英語課程在全國范圍內的所有縣市學校都已經逐步開設。2002年小學英語課程在全國范圍內的所有村鎮學校都已經逐步開設。而且對于不同地區不同的教學情況,小學英語課程都有不同的教學步驟和教學目標。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的《課程標準》中對于英語教學設定了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王小玲,2008)綜合能力包括學生的文化意識、價值觀、學習策略、情感態度、語言知識、語言能力等。《課程標準》把語言能力劃分成9個等級,第一級和第二級是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標準。但是《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等級的劃分仍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而定。比如一些學校在三年級才進行英語教學,那么四年級的學生就必須達到第一級的語言能力標準,六年級的學生就必須達到第二級的語言能力標準。而部分地區在小學無法進行英語教學,那么對這些學生而言就沒有英語能力等級的劃分。而一些師資條件比較優異的學校在一年級就進行了英語教學,那么對于這些學生就要求使用更高的英語能力標準。新課改對于小學英語教學有靈活性變更。其中小學英語課程被劃分成三個管理層級,即國家級課程、地方性課程、校本課程。國家級課程要求學校完成既定的英語教育課時、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任務;地方性課程由地方教育部門結合當地教學需求對小學英語課程進行安排;校本課程由學校自行增加教學內容。縱觀我國小學英語課程發展進程,在發達地區,小學英語課程已經全面開展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有些地區因為師資不足,限制了其英語課程的發展。我國仍然缺乏一個合理有效的課程體系,使全國范圍的小學英語課程發展均衡。
2小學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
我國開設小學英語課程已達十多年。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包括英語教學的課時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學校或學生都沒有完成國家規定的課時要求,而且城市小學和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課時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有調查顯示,比較落后的邊遠的農村地區小學最多能進行一周兩節的英語教學,而在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學生每周可以進行5~6節的英語教學。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中,小學生有2.84個小時的平均英語教學課時,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學校只開設了2個小時的英語教學,甚至有些學校只開設1個小時的英語教學,但少數學校每周有6個小時的英語教學,每個班級學生的平均數量是47.01位。①
3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反思和討論
基于目前小學英語的教學現狀,本文認為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嚴格把關小學英語教材的出版
隨著我國教學的不斷改革,小學英語教材至今為止大概有30多種可供選用。經過不斷的教學實踐,不同教材版本的優勢劣勢都已有所體現,因此教育部需要科學地準確地評價這些教材。對于教材的內容、編寫方法、編寫思路等方面,教育部應該嚴格把關。要選擇教學效果更佳的教材并盡量材的使用,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3.2健全教師評價體系和教師聘用制度
現在經過英語教學訓練的人才已經逐漸增多,小學英語教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得到滿足,但是還需要健全小學英語教師的聘用制度,更重視候選人的英語教學潛質和英語教學能力及發展能力,對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知識有更高的要求。
3.3監督在職教師教學,總結教學經驗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相關教育部門或學校應該加強對在職教師教學的監督,明確指出在職教學的問題,并督促其進行及時的糾正,保證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而在職教師也應該主動地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避免更多的教學問題,汲取好的教學經驗,深入到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英語教學水平。如今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已經普及。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其實在進入小學英語課程前,在小學教育階段前即幼兒園階段,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教學,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在進入小學英語課程中可以更快地掌握其教學的英語知識,提高其英語能力。
4結語
在教學改革進程中,開設和管理小學英語課程,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時代,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政府有責任提高公民的英語能力,讓人們適應社會的競爭,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具體分析了在教學改革發展中小學英語課程的情況,闡述了小學英語課程的現狀,對小學英語課程進行了反思.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問題;對策研究
一支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教好小學英語的重要條件,因為他們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是維系小學英語成功的樞紐,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整個英語教學的效果。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不能過分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課程標準》向廣大教師所提出的一個要求,這個要求的重要程度也不容忽視。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手段,但是,如果激勵手段僅局限于這堂課獎桔子,下堂課獎汽球,再下次獎橡皮等等,學生對英語課肯定是盼之又盼,得獎品成了學生學英語的目標。其實,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其分析能力還比較薄弱,教師過頻的獎物方法容易使學生養成追求物質的不健康心理。而且,借班上課的教師以物激趣的方法,還會給原任老師帶來諸多不利。
對策: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
二、不要過于追求英語課堂華麗的表象,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著教材轉.的確,如今的很多小學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很是豐富多彩,花樣兒特多,多媒體也不再是“皇家”的特權,頻頻搬進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后,聽者總無法產生品茶之后所有的淡中有香的滋味,倒是想說:真累,總算完了。我想說,教師費盡心機,設計如此多的活動是否值得?一堂同樣適用于一年級小朋友的英語課設計是否對教材定位合理?
對策:活動固然重要,但不要被教材所束縛,讓學生盡玩些變形不離本的游戲。教師可否變通一下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記得有專家這樣說:“教師要求學生10分,學生可能掌握7分;教師要求學生掌握7分,學生可能掌握5分”。我們的學生具有無窮的潛力,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盡可能大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正確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師不能被困在教材這個牢籠里,而應適當拓寬。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整體設計分級目標,這就給教師們提供了選擇教材、駕馭教材的機遇,我們就要抓住這份機遇。
三、重交流,不要讓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于無信息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著手上的書問:“What’s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abook。”教師表示贊許之后,又指著遠處的門問:“What’sthat?”小手爭先恐后地舉起來了。這是復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信息差,明知故問,屬于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對策:《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換句話說,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會思維才會發展得更快更好。意大利著名導演――羅思特?馬西里尼曾說過一句非常精辟的話,“再沒有比思考更快樂的事”,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小孩在英語課中感到快樂,讓他們感覺到思考的快樂,那么,這種快樂將會深層而持久。學生在思考中同時還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我學會思考了,我學會學習了。”
四、要面向全體,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和和參與實效性
小學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說,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小學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采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于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
對策:《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后進生,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五、豐富的活動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中介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問題與策略研究
一、農村小學英語課在設置上存在隨意性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規定,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原則,“要保證每周至少四次教學活動”。但實際情況卻是,大部分農村學校的英語課被隨意占用,課時無法保障,學生每周一般只有兩次接觸英語的機會,而且每次僅四十分鐘。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安排是不科學的,這不利于語言的再現與記憶;同時,如此稀疏的英語課,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一部分學生過早地出現厭學情緒,教學效果低下。
二、農村小學教師的負荷問題
近幾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師資配備,但小學英語教師還是普遍缺乏。筆者所在的是一所農村小學。在這里,一個教師要帶四個班的課,周課時量都在20節以上,而且班級學生人數眾多。超負荷的工作量致使多數教師忙于應付上課,很難有充足的精力與熱情上好每一節英語課。
三、學生兩極分化的問題
農村的學生大多內向、羞怯,在語言學習上不是很積極主動。在學習過程中,因教材內容的增多和教學難度的加大,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熱情在逐漸地降低,繼而出現畏難情緒,導致了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
四、教材的問題
教材是英語課程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學的媒介。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是人教《英語》教材。本套教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選材新穎,接近生活。但是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本套教材卻有不適宜之處。其具體表現在詞匯量大而且重復率低,生活化的主題與農村學生尚有一線距離;同時教材涉及到的語法知識點過多,而小學階段不會把語法講解作為重點。所以,在使用這套教材時,教師還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五、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新《英語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及認知特點,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以活動為主,注意創設生活化的語境,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但是,在教學中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1.重形式,輕內容。從表面上看,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但忽略了教學內容。2.重樂輕教。教師將重點放在了游戲的新穎有趣,致使設計的教學活動華而不實。3.重聽說,輕讀寫。許多小學英語教師不知道怎樣安排聽、說與讀、寫的關系,致使課堂環節安排不合理。面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第一,學校全面統籌,保障英語教學順利實施。學校應提高對英語教學工作的認識,保障英語課的教學時間,合理統籌,安排好英語教師的兼課情況,確保他們將全部精力與熱情投入英語教學工作。同時,學校還應加大對于英語教學的硬件投入,保障英語教學的順利實施。小學英語教學有它的特殊性,教師需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語境,來幫助學生感知語言的運用,這就需要學校多為教師配備一些教學資源,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便利的條件。第二,教師要關注學生情感,培養學生興趣。關注小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是解決小學生兩極分化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生活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朋友,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的困難,,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知識魅力吸引學生;對于學差生,教師要多給予幫助,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英語帶給他們的樂趣,并且慢慢地愛上英語。第三,深入解讀課程標準,靈活運用教材。新《英語課程標準》給教師的課堂教學指明方向。教師只有深入解讀課程標準,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己的教學需要,靈活使用教材,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結構系統化、科學化。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教材中的教學活動、教材編排順序進行適當調整。第四,加強教研教改,提升教師綜合素養。教師的素養,是保證小學英語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而教研、教改等各項活動無疑給教師的課堂教學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如多組織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各種教學評比和觀摩活動,教師會在活動中成長,其課堂教學的水平也會迅速提高;多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案例評比和教改經驗介紹,促使教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并能將新的理念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實現教學相長。此類活動都能激發、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更能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綜合素養。第五,積極構建課外英語學習平臺,提高課堂實效。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今的小學英語課堂。只有善于創造性地組織豐富多樣的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實效。眾所周知,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說會的。合適的語言交際平臺,才能讓學生展現自我,不斷提升。小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組織各種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構建課外英語學習平臺,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與氛圍。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小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對語言學習充滿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發展語言能力,為他們的后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伊綱,陳靜.《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胡春洞.《英語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經過對學生的實際調查,筆者發現,大多數農村學生的英語水平并沒有達到大綱所定的標準,甚至有少部分學生連英文26個字母都沒有全部認識。而對于音標等知識,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導致了很多學生英語水平的不理想,使得他們對于英語的態度是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的。因此,在初一階段,如何做好小學和中學的銜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兩大問題
1.喪失學習興趣
在小學里,由于教育體制的原因,學生們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進入初中后,他們又從零開始,繼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授課內容上缺乏新鮮感,一部分后進生由于缺乏信心仍舊跟不上進度,這樣使教師難以把握好教學進度,易導致整個班級教學質量下降。因此,或因起點太低,或因知識的重復,多數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
2.兩極分化嚴重
由于教學方法差異、教學內容的部分重復等一些原因使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他們的英語水平也隨之出現了良莠不齊、高低懸殊的現象,由此使初一教師更加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度、深度以及授課方式的針對性,一直處于一種困惑的工作狀態中。
二、導致問題出現的幾個原因
1.小學師資力量有限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隊伍的組成也不容樂觀,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小學英語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不具備系統的英語基礎知識及準確的發音。另一方面,這些教師沒有詳細地接觸過英語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不夠靈活,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因材施教,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2.教學方法的差異與教法銜接問題
中小學英語教學方式與方法的迥異。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精力都放在提高學生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上,忽視了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而到了初中之后,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領會、掌握及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方法也是嚴格按照此目的來實施的,在聽說讀寫上對學生的要求也精益求精。因此從認為英語學習僅是好玩有趣到負有一種沉重責任的學習目的,勢必使得一些學生產生不適應癥。
3.評價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體制上,所有學校都是采取單一的書面測試,“書呆子”現象難以避免,這就讓學生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在農村中,中小學英語課程銜接存在如此多的問題,那么我們怎么來改變這個困境呢?
三、如何解決問題,走出困境
1.培養合格的小學英語師資隊伍
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有合格的教師才能有合格的教育。廣大農村小學在英語教師的選拔上,應該從嚴要求,選拔高質量的人才,這樣才能有效保證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2.改進教師教學方法
為保證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一方面,小學六年級教師應為學生的初中學習做好鋪墊工作,在教學方法上努力接近初一階段,解決初一階段學生英語單詞拼寫和書面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
3.注重學法的銜接,加強學法指導和監控
教師應使學生培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吃苦耐勞的毅力以及有效的學習方法,如:大聲地跟讀,有聲有色的表演,大膽地提出疑惑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等。在他們如何預習、復習、聽課、作業、考試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強調多種感官協作學習。引導他們重視讀、看、聽、寫,這些是最有成效的學習方式。很多學生單詞記不牢,遺忘快,教師應指導科學記憶法。
《牛津小學英語》是根據我國現階段正在施行的《英語課程標準》的相關教育教學理念所制定,是符合我國少年兒童智力發展特點的一套科學的小學英語教材。但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理念與新教材內容的解讀缺乏深度,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性被忽視,傳統的語篇教學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學方式,新教材的實際教學意義沒有被深度挖掘。
1.課堂教學與教材聯系不緊密,傳統教學模式依舊存在。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本著新課標教學原則,開設多種教學模塊,一方面就是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課程興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通過課堂教學中多個教學模塊的引導,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如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師缺乏對教學與教材整體性的把握,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喪失,課堂教學有效性低迷。
2.學生分層教學理念缺失,教材內容解讀偏頗。所謂分層教學理念,就是將不同學習理解階段的學生通過不同層次方法的引導,消除學生之間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現象,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效利用到課堂45分鐘教學時間,達到所有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對《牛津小學英語》的解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以往的教學經驗,片面地以為教學就是課堂上的“一張嘴,一支筆”,完全忽略了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需求。教材內容解讀產生偏頗,致使其很難把握課堂教學方法,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現象嚴重。
3.問題設計梯度不均,教材激發式內涵曲解。課堂教學中為了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關注與掌握,進行提問啟發式教學是許多教師習慣運用的教學模式。提問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能夠順利完成一堂有效教學課程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反饋信息,使提問啟發式教學模式缺乏梯度性、科學性,提問環節涉及的概括性問題與細節性問題濫用,課堂教學陷入呆板枯燥的境地。
二、合理優化教材教學思想,轉變新教材教學方式
1.強調教材教學多元化,發揮模塊教學作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每個單元都設置了不同的英語教學情境,主要包括個人情況、家庭成員、日常生活、在校學習、體育文娛等多個模塊話題,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語言與英語文化學習。教學內容方面,學生通過三年的英語日常課堂學習能夠基本掌握一些習慣用語與固定搭配;單詞學習數量合理,1000多個單詞完全融于日常英語學習之中,學生學習更具合理性;每單元的互動英文歌曲聆聽,感受異域文化。多元化教學能夠將教材中涉及的每一個模塊意義發揮到極致。
2.拉長教材教學周期,有利于開展“雙基”教學。《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共八冊,適合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課程。該教材的特點在于能夠使英語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趣味化、情景化,從學生自主性學習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課程的興趣與愛好,讓課堂充滿活力。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學生尚處于活潑好動的兒童時期,對新事物的學習程度有待加強,這勢必要求教師從教學之初就應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即拉長英語教學的周期,以強化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基礎知識與基礎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情境和對話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多媒體和網絡則是學生在主動學習、協作探索時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小學英語課程的各項目標要求。
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小學英語教學思路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差別的全新的教學思路。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一般還是強調刺激――反應,教師的作用只是起到一個外部刺激作用,常規的教學思路是以教學為中心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位置上,學生成了知識灌輸的對象。
運用網絡課件,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生間的交流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英語的常規教學,學生的知識信息主要來源于教師。學生的學習交流一般都是在課后與放學后的時間內,教師教會學生上網查閱與課文內容相符的課外資料,這樣學生既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能力,還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查閱中也使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
我們將“一百易e”網絡課件安裝在服務器上,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課內或課外通過訪問校園網站,可共享該課件資源。該課件提供了多個學習生活場景,如:In the park,On a farm,My home,Near the beach,In the zoo等。學生如果點擊“My home”按鈕,就進入“家庭”的場景,家庭的場景呈現在眼前,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在讀書,有的在玩耍,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只要學生用鼠標隨意點擊人物,相應的單詞和音標就會出現在屏幕中,讀音會通過耳機傳出。學生可以一邊看著單詞和音標,一邊聽著標準讀音來自學單詞。同時,如果你選擇了對話原文按鈕,屏幕上就會自動出現中英對照的對話原文以供參考。學生不僅能逐句跟讀,而且還能扮演不同角色做配音練習。網絡課件的教學,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有利于提高對話教學的實效,使學生在掌握更多詞匯的基礎上,更靈活地運用對話。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形、靜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使教學手段趨于全方位、多層次,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學習環境。它能加速學生的感知過程,促進認知的深化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有如下認識。
1.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英語,興趣第一。正如英語中說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渴望時才愿意學。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呈現教學情景,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愛學,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2.能促使教師更多地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