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3 22:44: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師專業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條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審計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審計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審計署高級審計師任職資格評審辦法》(審人發[2002]58號)和我區深化職稱改革的有關精神,結合全區審計系統實際情況,制定本評審條件。
第二條本條件適用于通過國家高級審計師專業考試,且成績達到國家或自治區合格標準的人員。
第三條本條件中的評審范圍是指從事審計工作(含從事會計、財稅、經濟工作并兼任審計工作)的人員和大中專院校中擔任審計教學(含會計、財稅、經濟教學且兼任審計教學)工作的教師、科研單位中從事審計研究(含會計、財稅、經濟研究并兼任審計研究)的人員。
第二章基本條件
第四條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及有關財經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嚴格履行“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合理謹慎、職業勝任、保守秘密、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的崗位職責。
第五條年度考核、職稱外語、繼續教育、計算機應用能力等須符合國家及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第六條學歷、資歷條件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取得博士學位且獲審計師任職資格一年以上。
二、取得碩士學位且獲審計師任職資格三年以上。
三、取得大學本科學歷且獲審計師任職資格四年以上。
四、取得大學專科學歷且獲審計師任職資格六年以上。
第七條符合第六條學歷要求、符合第三條中從事兼職審計工作5年以上,且已獲得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講師、副教授、副研究員任職資格一年以上的人員。
第三章評審條件
第八條理論水平:
一、具有系統、堅實的審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熟悉相關專業基礎知識。
二、熟悉國內外現代審計及會計、財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其發展趨勢,并能運用新理論、新方法解決審計工作中較為復雜的問題。
三、了解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各項經濟改革措施,熟悉與審計工作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通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各項配套法規和有關行業審計、會計制度。
四、具有指導中級審計人員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第九條工作能力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擔任過1次以上大中型審計項目(含縣級以上政府財政審計項目、金融機構審計項目、大中型建設項目審計、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以及相應其他經濟單位審計項目)的負責人或主審。
二、結合國家經濟形勢,組織實施縣級以上行業性審計或審計調查1次以上。
三、主持承辦大中型企業(或事業單位及相應其他經濟單位)審計查證、咨詢服務業務2項以上。
四、承擔重大專案審計工作1次以上,為案件處理、審理提供準確依據。
五、主持或承擔由省、部級以上審計機關或省、部級審計機構下達的審計科研課題1項以上。
六、具有解決審計業務中重大疑難問題的業務能力。
第十條業績成果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有公開出版不少于3萬字的審計著作或譯著。
二、有公開出版發行的審計專業教材。
三、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公開發行的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篇以上,或在省級新聞出版部門核準的有內部刊號的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篇以上。
第四章破格評審條件
第十一條對雖未達到學歷、職稱外語、任職資格年限等要求,但業績顯著,品德、知識和能力出眾,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社會和業內享有較高認可度的人員,可破格申報評審高級審計師任職資格。
第十二條破任職資格年限者不得提前3年申報(不含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破職稱外語者,須年滿4O周歲以上,且任職資格年限和職稱外語不得兼破。
第十三條破格人員除具備第三章評審條件外,還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任職期間成績顯著,所從事的審計業務工作受到省部級表彰一次以上,或市級人民政府(含自治區業務主管部門)表彰二次以上,或所主持的審計項目有1項在省部級以上審計項目評選中,被評為優秀審計項目。
二、在全國性公開發行的專業學術刊物或全國性學術會上發表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2篇以上。
三、公開出版審計專業著作一部(獨著者字數在10萬字以上,合著者個人撰寫量在12萬字以上)。
四、獲得注冊會計師或注冊資產評估師或注冊稅務師執業資格者。
第五章附則
第十四條凡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申報高級審計師任職資格評審:
1、偽造證件、證明。
2、提交虛假申報材料。
3、違反審計的有關規定、紀律。
4、其他嚴重違反考試和評審規定的行為。
[論文關鍵詞]“雙師型”教師 財會專業 高職院校
擁有一支質量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辦好高職院校的基本條件。“雙師型”教師是根據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對專業課教師提出的發展目標。然而,“雙師型”的實質內涵是什么,如何認定“雙師型”教師,如何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等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目前,國內學者關于“雙師型”職教教師的定義多達十多種,包括“雙證書說”“雙資格說”“雙能力說”“雙素質說”和“雙職稱說”等,其中“雙證書說”(即以教師是否持有“雙證”——教師資格證、行業或職業技能等級證為判斷標準)在職教界比較流行。雖然現在許多高校正在著力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但“雙師型”師資不足依然是高職院校辦學中的難題。為此,本文試從教育部對高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內涵界定出發,探索如何合理認定和培養“雙師型”教師,以期能為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尋找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教高廳[2004]16號)中的附件——《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作了界定,即高職“雙師型”素質教師是指具有講師以上職稱,又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1)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及其有專業資格或專業技能考評員資格者);(2)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
解讀該評估指標體系,“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1)雙證書或雙資格(教師資格證和行業專業資格證);(2)雙職稱(講師和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3)雙能力(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指導能力或應用技術研究能力)。它為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即側重理論教學的專業課教師要通過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培訓或應用研究等方式及時了解與理論教學相關的實踐知識和技能,成為符合高職教育特點和要求的“雙師型”教師,也即“雙師型”教師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強調教師所具備的教學能力和素質),又要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強調教師所具備的實踐能力和素質)。總之,“雙師型”教師應具有明確的雙重技術職務或雙重資格。
二、“雙師型”教師分階段培養的途徑
鑒于以上教育部對高職“雙師型”教師內涵的指導性界定,筆者在此僅以財會專業教師為例來探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步驟。
(一)第一階段:“雙資格”或“雙證書”階段
“雙師型”教師除了要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與專業相結合的實踐經驗和應用能力。因此,學校應鼓勵新任專業教師參加有關資格證書考試,對于非師范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及廠礦企業調入的教師,首先應要求他們參加“新教師教學技能崗前培訓”,并且要獲得相關的教師資格證書;新分配來的師范類畢業生除了應參加必要的崗前培訓外,還要重點學習業務操作技能,并取得專業技術上崗證和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證書。例如,財會專業的教師除了應獲得教師資格證外,還必須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作用有三:第一,它是進入會計職業領域、從事會計工作的一種法定資質,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工作,這是保證會計工作質量的重要前提;第二,它是會計人員報考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必需條件之一;第三,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必須參加“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培訓,而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會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更新。
雖然具有“雙資格”或持有“雙證書”的(教師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的教師還不能稱之為“雙師型”教師,但如果一個專業教師不具備行業的從業資格證,那就更談不上向“雙師化”方向發展了。因此,具有行業資格證是保證教師實現“雙師化”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第二階段:“雙素質”階段
“雙資格”或“雙證書”階段的理論性很強,但教師不僅要精通理論,更要吸收與現實生活、生產實踐緊密相關的新知識和新科技,并將之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知識,使其畢業后能很快地融入社會并適應本專業的工作。然而,高職校現有的專業教師雖然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但也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差的問題。針對這一狀況,高職院校要把培養一支教育觀念新、創新意識強、師德高尚、水平高超的“雙素質”教師隊伍作為第一要務。要真正讓“雙資格”或“雙證書”的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就必須讓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接受較長時期的專業培訓(即教育部文件中規定的“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深入生產一線掛職鍛煉等,并建立長效的培訓制度。
具體來說,實踐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去企業駐點,連續進行為期幾個月的頂崗實習,專業教師在鍛煉自己的同時,又能方便、有效地指導和管理學生;二是要求教師聯系一家企業,作為教學和科研的聯系點,每年進行四次以上的短期實踐活動,具體可以采用頂崗作業、工作實習、合作研發、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以及時掌握本專業、本學科發展的動態及實際應用情況,充分了解業務技術流程,并可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或革新等活動;三是由各系部聯系一些知名企業建立產、學、研互動的協作關系,聘請企業優秀技術專家到校內開展實踐環節教學,屆時由相關專業教師充當助手。這樣既能讓專業教師迅速增加實踐經驗,又能加強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的建設。
“雙師型”教師應該是具備“雙素質”的教師,他們在取得高等教育法規定的教師資格、熟悉高職教學規律、掌握教學技能的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社會實踐經驗,能夠獨立進行職業技能操作示范。一名“雙師型”教師既應具備教師的職業素質,又應具備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職業素質。
(三)第三階段:“雙職稱”階段
具備“雙資格”或“雙證書”的專業教師在經歷必要的企業實踐基礎上,還應獲得講師(實驗師)等中級教師職稱及與本專業相關的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職業資格)。例如,財會專業教師要獲得雙職稱,就必須在取得講師(實驗師)職稱前后報考并取得“中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在獲評副教授(高級實驗師)職稱前后,還可以考慮報考“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通過一系列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不僅提高了財會專業教師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水平,還提高了其運用會計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不僅使其熟悉了會計法規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制度,還增強了他們依法理財的意識以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能力。在“雙職稱”階段,不僅豐富了專業教師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知識,還提高了其開展實踐工作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他們的經營管理、內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雙職稱”是專業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的必要條件。學校應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報考其他相關行業專業職稱(資格)證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可以讓少數教師先行報考做示范,然后再將重心由教師個體轉向教師群體,根據教師各自的特長和發展方向,以專業群為基礎,引導教師報考不同類別的職稱(資格)證書。例如,在財會專業系(部)中,教師可以報考中、高級會計師,也可報考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還可報考經濟師、物流師等。這些專業職稱(資格)證書的取得為學校建設專業群和拓展專業方向提供了可能,并能使相近專業、相近學科的教師組合形成“雙師型”教師團隊。此外,隨著社會職業崗位群和社會實際需求的變化,以及不斷滿足高職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實際教學需要,學校還應鼓勵專業教師報考相關新興行業專業職稱(資格)證書,以滿足學校調整專業方向的需要。
(四)第四階段:“雙能力”階段
經歷了以上三個階段,專業教師才能夠較好地改善傳統教學模式,自覺地按照企業及社會的要求改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轉化能力(指教師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技能轉化為學生實際技能的能力,包括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編寫專業教學內容和方案的能力等)。“雙能力”階段的特征還可以表述為“雙職稱(雙證書)+雙能力”。有學者認為,“雙職稱”(或“雙證書”)是“雙師型”教師的形式或外延,而“雙能力”是“雙師型”教師的內容或內涵。“雙職稱”(雙證書)和“雙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放眼未來,“雙師型”教師還不是理想的高職教育教師,未來理想的高職教育教師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上應呈現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的“雙”。因此,我們可以將“雙師型”教師界定為:具備教師資格和所教專業的實踐經歷、技術資格證書;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實踐技能的示范者的復合型教師。
三、“雙師型”教師的評聘與激勵
教育部明確提出,到2010年高等職業學校中擔任專業課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要達到80%。但目前 “雙師型”教師還有近1/3的缺口。所以,要充分認識“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在高職校教師的評聘與激勵工作中,第一,學校應當逐步建立起“雙師型”教師的上崗資格制度并嚴格貫徹實施,為提高整體教師隊伍的素質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例如,對那些已經取得“雙職稱”的且已進行過兩年以上企業實踐工作的教師,學校可以將其評聘為“雙師型”教師,同時針對教師的企業實踐工作采取一次性或分次發放獎勵與津貼的方式。這樣才能調動“雙職稱”教師積極進入企業開展實踐活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雙證’不一定就是‘雙師’,實際能力與資格證書之間不一定等值”的問題。學校應重用已取得“雙師型”資格的教師,同時督促那些尚未取得該資格的教師盡快提升自己。
第二,高職院校及有關教育管理部門應設法通過多種途徑加大經費投入,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讓“雙師型”教師的“高素質、高要求”能夠真正地和“高待遇”聯系在一起。
在黨的*勝利召開的喜慶之年,在奧運之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我們相聚在美麗的羊城,共賀全國首批物業管理師的誕生,共商物業管理師制度建設的大計,共話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的未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國物業管理師制度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對今天到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全體同行表示崇高的敬意,對剛剛光榮誕生的全國首批物業管理師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長期關心、支持和參與物業管理師制度建設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年6月,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的頒布,正式確立了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奠定了物業管理師制度的法律基礎;*年11月,人事部、建設部印發《物業管理師制度暫行規定》、《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和《物業管理師資格認定考試辦法》,將物業管理師資格正式納入了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系列,標志著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初步建立;*年5月,建設部印發《關于實施物業管理師制度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建設部職業資格注冊中心和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加強協調配合,在建設部、人事部的監督指導下,共同做好物業管理師職業資格的有關工作;同年6月建設部發文成立了全國物業管理師制度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和協調物業管理師制度實施和管理工作。此后,有關各項工作順利起步,并于當年10月舉行了全國物業管理師認定考試。*年12月,人事部辦公廳和建設部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公布物業管理師資格認定考試結果的通知》,全國有1119名從業人員取得了物業管理師資格。首批物業管理師的誕生,預示著物業管理師制度全面實施的良好開局,是我們行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今天,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在廣州隆重召開全國首批物業管理師大會,我想借此機會就物業管理師制度建設談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從業人員素質與職業資格制度
1.從業隊伍的壯大對社會經濟的貢獻
我國物業管理是伴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進程產生的新興行業,從*年*市誕生全國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和第一批物業管理從業人員開始,短短二十六年時間里,物業管理從業隊伍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業人員已超過350萬人,分布在3萬多家物業管理企業。崗位類型從操作層的保潔、綠化、維修、秩序管理,管理層的項目經理、管理處主任、部門經理到決策層的各類總監、副總經理和總經理;服務領域從單一類型物業到綜合性物業,從純市場化的物業管理到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后勤社會化物業管理,從新建物業到房改房和老舊住宅小區管理。目前物業管理范圍已經覆蓋了住宅、寫字樓、工業區、學校、商場、醫院、機場、會展中心、體育場館、步行街等,去年以來還進入了對鄉村的管理;管理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的房屋,已經將全國城鎮50%以上的不動產納入了我們的日常管理中。
隨著住房成為大多數居民家庭的最主要財產以及財富積累的主要形式,居民對住房財產的使用、維護、保值講了較強的服務需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居住環境、社區秩序也有了較高的追求;與此同時,還產生了協調房屋所有權人公共空間、共用設施設備等共同利益的需要;由此形成對物業管理與服務的巨大社會需求。勞動密集性的行業特征和剩余勞動力的相對富裕,提供了物業管理行業廣闊的就業機會。為滿足業主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廣大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在薪酬收入相對偏低、誤解偏見相對較多的壓力下,克服成本剛性增長和服務收費缺乏彈性等諸多困難,不斷提升物業服務的品質。他們的辛勤工作不僅改善了人居和工作環境,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而且擴大了住房消費,推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北京、上海、*等城市物業管理企業創造的產值已占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2%左右。
2.專業素質的差距對行業發展的制約
在充分肯定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對社會經濟作出貢獻的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與從業隊伍在數量的快速增長相比,其專業素質并未得到同步提高。盡管伴隨著物業管理的發展,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物業管理職業經理人,并逐步成長為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但多種原因造成從業人員隊伍的整體建設滯后于行業的發展。一是物業管理行業起步較晚,人才儲備基礎薄弱,隊伍建設跟不上行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從業人員來源各行各業,其專業背景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加上缺乏嚴格的專業訓練,顯露出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經理人的專業素質與所在崗位的要求有明顯的差距;三是與物業管理的上游產業(如房地產開發)相比,微利甚至虧損的經營狀況,以及較低的薪酬待遇標準,難以吸引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四是現階段我國物業管理還處于擴張型發展時期,客觀上需要大量的物業管理專業人員滿足市場需求,但在沒有嚴格準入制度的情況下,入行人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象難以避免。
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稱職的職業經理人匱缺,現有部分管理人員在法律知識、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都與承擔的任務不相適應,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行業進步的“瓶頸”。個別運作不規范的企業和專業素質較低的從業人員的存在,使一些物業服務水平不盡人意,客戶關系緊張,收費率下降,甚至引發激烈沖突和矛盾,降低了行業的公信力,損害了行業的形象,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已經成為物業管理行業的當務之急。
3.職業資格制度的確立對現實難題的破解
針對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的狀況,*年,建設部人事教育司和房地產業司聯合下發了《關于實行物業管理企業經理、部門經理、管理員崗位培訓合格上崗制度的通知》,對物業管理企業有關重要崗位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該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逐步總結出物業管理企業有關管理崗位人員的必備知識和必備能力,建立起一套既考察基礎知識,又注重實際能力的考核方法。持證上崗制度實施后,全國有十萬名以上的物業管理從業人員通過了物業管理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訓,這對提高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和物業管理行業協會以及有關培訓機構,也根據實際情況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地對本地區的從業人員進行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不同程度促進了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執業能力的提高。
但是,持證上崗制度的初級性、試驗性和弱強制性都決定了該制度的局限性。隨著物業管理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對物業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化,大家逐步認識到,對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實行更加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度,是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的必要途徑。因此,*年6月份出臺的《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物業管理條例》之所以將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設定為行政許可,是基于對物業管理服務公益性的基本判斷。物業管理的專業管理人員,包括物業服務企業經理以及管理處主任(項目經理)等,作為物業管理的直接組織者,其業務能力和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物業的承接查驗、維修養護等管理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業主的共同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物業管理活動的特殊性,經營管理的專業性以及涉及學科多、管理復雜等特點,決定了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尤其是經營管理專業人員,只有全面掌握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具備扎實的物業管理知識和良好的實踐經驗,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才能保證物業管理的正常運作,妥善處理物業管理活動中的各類問題,為業主提供價有所值的服務,使所管物業保值增值。因此,實行嚴格的準入控制,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必須達到從事物業管理行業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有利于從根本上扭轉行業人才短缺的被動局面,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專業素質,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
二、物業管理師制度與物業管理科學發展
黨的*報告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全黨和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的指導方針和戰略思想,*報告講:“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新時期我國物業管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樣要從“發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四個方面入手,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物業管理師制度,正是圍繞了“以人為本”(以業主和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為本)的核心,統籌兼顧物業管理師的綜合素質,以達到物業管理關系的全面協調和物業管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推行物業管理師制度,是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制度保證,必將對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物業管理師制度是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1)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有利于推進物業管理的專業化進程
物業管理專業化是指物業管理專業人員在掌握和了解法律、經濟、工程、環保、消防以及公共關系、心理學等多方面學科和知識,并經過相關專業崗位實踐鍛煉的基礎上,成功滿足物業管理執業標準的過程。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樓宇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客觀上要求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水平,以滿足物業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和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業主對物業管理消費和財產管理意識的增強,主觀上要求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管理物業、服務業主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正是通過執業準入控制的方式,保證了物業管理職業經理人必須具有相當的學歷和工作經歷,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術和能力,必須是有能力承擔有關專業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評判物業管理師專業能力的標準和依據。
(2)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有利于促進物業管理的規范化進程
規范物業管理行為是《物業管理條例》以及其他物業管理政策法規的基本目標,物業管理師制度通過規范物業管理從業人員進而規范物業管理行為,無疑是最有效的治標之法。《物業管理師制度暫行辦法》規定,從業人員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物業管理師資格,物業管理師必須經過注冊才能執業,物業管理項目負責人必須由物業管理師擔任。隨著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全面推行,物業服務企業聘用未取得物業管理師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給業主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物業管理條例》第六十一條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也將真正落到實處。
(3)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有利于促進物業管理的市場化進程
物業管理區別于傳統房屋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市場化,物業管理的市場化不僅表現為物業管理服務的等價有償和市場選擇,同樣表現為物業管理勞動力要素的市場化。物業管理師制度的推行,確立了物業管理職業經理人的社會地位,對物業管理師應當具備的執業能力作了明確規定,不僅有利于業主通過擁有物業管理師的數量來判斷選擇高水準的物業服務企業,而且有利于物業管理師通過市場定價來選擇從業單位。今后企業的競爭,將會凸現在人才的競爭上,通過市場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打造一批具有優秀管理團隊的品牌企業,改變目前行業魚龍混雜的狀況。
(4)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有利于促進物業管理的國際化進程
物業管理起源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英國、美國、歐盟以及我國港臺地區在物業管理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成熟的經驗。在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管理上,美國的注冊物業管理經理制度、英國的皇家特許屋宇經理制度、香港的注冊房屋經理制度等都對我國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管理具有借鑒意義。社會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加入WTO的客觀形勢,海外物業管理企業大量進入內地市場的現實,都要求我們的專業人員資格制度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建立,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而且有利于促進我國物業管理的國際化進程。
物業管理的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是我國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基本方向,物業管理師制度對物業管理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和國際化進程的有力推進作用,決定了物業管理師制度是我國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2.物業管理師制度是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制度保證
物業管理師制度不僅符合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方向,而且為物業管理科學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為向社會提供合格的從業人員,我們在制度設計中充分考慮到物業管理師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1)相當的學歷背景
申請參加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的人員,必須取得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或土建大專以上學歷,取得其他專業相關學歷、學位的,報考條件中相應增加兩年的工作年限和從業年限限制;
(2)相關的專業知識
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科目為《物業管理基本制度與政策》、《物業管理實務》、《物業管理綜合能力》和《物業經營管理》四門,其中涵蓋了物業管理、建筑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等專業知識,包括物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相關學科的知識。
(3)相應的執業技能
從物業管理師的執業范圍來看,物業管理師的執業技能應包括:①制定并組織實施物業管理方案;②審定并監督執行物業管理財務預算;③查驗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資料;④負責房屋及配套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的維修、養護、管理;⑤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環境衛生和秩序等等。
(4)豐富的實踐經驗
根據申請參加物業管理資格考試人員的不同學歷背景,物業管理師制度規定了不同的工作年限和從業年限標準,其中中專學歷的必須從事物業管理工作滿8至10年,取得博士學位的也必須從事物業管理工作滿1年。
(5)良好的職業道德
物業管理師應當妥善處理物業管理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誠實守信,為業主提供質價相符的物業管理服務,對注冊物業管理師建立誠信檔案,接受業主和社會的監督;
3.物業管理師制度對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深遠影響
(1)提升行業競爭能力
不同于其他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勞動密集型的特征決定了人力資本是物業管理行業創造價值的關鍵要素,人才是物業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講,擁有一定數量的注冊物業管理師不僅增強了其經營項目的競爭能力,而且有利于企業資質等級的評定和品牌形象的樹立;對于行業來講,擁有一定規模的物業管理師,不僅有利于造就一支懂經營、精業務、重服務、守道德的職業經理人隊伍,而且有利于業主將物業管理作為建筑物管理的首選模式。
(2)強化企業風險意識
物業管理是一種企業以較少資本管理業主龐大資產的行業,隨著業主財產觀念的增強和維權意識的提高,物業服務企業的管理風險日益加劇。物業管理師制度規定,物業管理項目的關鍵性文件,必須經物業管理師簽字實施,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這都要求物業服務企業強化物業管理師的責任風險意識,不斷提升職業水平,避免因職業失誤承擔法律責任。
(3)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由于歷史的原因,現階段我國仍有大量物業服務企業尚未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合理的現代企業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做大做強。物業管理師制度規定,物業管理項目負責人應當由物業管理師擔任,物業管理師只能在一個具有物業管理資質的企業負責物業管理項目的管理工作,這就意味著今后的物業服務企業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分離,決策層和管理層的分工,注冊物業管理師擔任職業經理人將成為常態。物業管理師的大量出現,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奠定了人才基礎,有利于企業的兼并重組和優勝劣汰,有利于提高物業管理行業的規模效益。
(4)優化人才激勵機制
專業管理人員職業準入制度的實施,提高了物業管理師資格的含金量;物業管理師與經濟師中級技術職稱的掛鉤也會激發從業人員加強學習與參加考試的積極性;隨著物業管理師制度的逐步推進,客觀上會形成對現有物業管理經理人隊伍的清理。它既能給在職的從業人員帶來壓力,迫使在職人員認真學習政策法規,不斷更新知識和增強技能,加強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盡快加入到物業管理師的隊伍中來,成為稱職的管理者。同時,也會吸引更多業外優秀人才進人業內。隨著有關物業管理師薪資報酬的增加和專業地位的提升,勢必優化人才激勵機制,提升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5)改變經濟增長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粗放型的,專業分工的粗糙和專業人才的短缺,致使許多物業服務企業保持著“大而全”“小而全”經營模式,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包袱日益加重。物業管理師制度的推廣,為行業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可能。在《勞動合同法》全面實施的背景下,一批具有物業管理人才優勢的企業,將實現由物業服務經營商向物業服務集成商的角色轉換;一批品牌物業服務企業的工作重點,將從直接從事低附加值的基礎管理服務向承擔高附加值的資產管理服務轉變。
(6)改變行業社會形象
如果說《物業管理條例》的頒布確立了物業管理行業的法律地位,那么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則確立了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專業地位。長時間以來,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被視為重復簡單勞動的復制者,社會認同感不高,一些從業人員為此困惑迷茫,或選擇觀望、或選擇離開,致使行業內原本不多的專業人才流失嚴重。物業管理師制度的推行,把物業管理師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系列,將大大改善行業社會形象,提升行業社會地位。
三、制度實施情況與下步工作安排
1.物業管理師制度實施情況
(1)職責分工和機構設置
為落實國人部發[*]95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做好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實施工作,建設部辦公廳于*年5月下發了《關于實施物業管理師制度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相關部門在實施物業管理制度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分工。為加強對實施物業管理師制度的領導和組織管理,建設部辦公廳于*年6月下發《關于成立全國物業管理師制度管理委員會的通知》,正式成立“全國物業管理師制度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和協調物業管理師制度實施和管理工作。
(2)考試大綱和參考教材
在建設部人事教育司和房地產業司的指導下,在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的組織下,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編寫了《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大綱》,并在*年8月通過人事部的審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物業管理師職業資格考試參考教材》于*年8月正式出版發行,為參加物業管理師資格認定考試人員的考前復習創造了條件。
(3)師資培訓和考試命題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分別于*年9月和*年3月進行了首期物業管理師師資培訓工作,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學員共506人次參加了四個科目的培訓,其中410人次通過考試并獲得《物業管理師師資證》。在匯總首期四個科目師資培訓成績優秀者(總分80分以上且口試75分以上)名單基礎上,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建立了“中國物業管理師師資庫”,向全社會推薦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培訓的師資人選。*年9月,全國物業管理師認定考試辦公室組織了4名在物業管理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從事或研究物業管理工作多年的專家,組成認定考試科目《物業管理實務》的命題專家組,順利完成了兩套試卷的設計、初審、組卷和終審等命題工作。
(4)認定考試和審核公示
*年10月28日,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391人通過省級認定考試管理機構的初步審查,參加了物業管理資格認定考試。考試結束后,全國認定考試辦公室擬定了《評分工作辦法》,作為各地省級考務部門的閱卷評分依據,*年11月底,各地試卷評分及匯總工作基本結束,全國共有1294人考試合格。*年初,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和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組織人員對考試及格申報者的材料認真審核,通知部分不符合申報條件人員及時補充了申報材料。*年8月和11月,在全國認定考試辦公室對符合認定考試條件的人員名單進行了兩次公示,對相關投訴舉報材料進行了調查核實后,全國共有1119名從業人員符合條件。*年12月10日,人事部、建設部聯合審批并公布了認定考試合格人員名單。
2.認定考試暴露出來的問題
這次認定考試取得了圓滿成功,但也暴露出的一些值得我們認真關注的問題。首先是參考人員數量偏少。盡管有些人是因為受到中級職稱和專業論文兩個硬性條件的限制不能參考,但總體看,還是反映出具備一定工作年限和工作經驗的職業經理人數遠遠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以河南省為例,截至*年底,全省共有1260多家物業服務公司,從業人員10多萬,管房面積達2億多平方米,由此推算,至少需要2000名左右經理人。而此次獲參考資格的僅29人,實際參考21人,及格18人,認定16人;其次是地域差別過大。最多的廣東省212人,最少的江西、青海僅1人。10—50人的省份(直轄市、自治區)17個,少于10人的省份(自治區)7個。北京、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加廣東省的準考人數占全國總數約40%。這反映了不同地區物業管理發展水平及人才狀況的明顯差異;其三是部分人員的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在如此嚴格的學歷、職稱、從業時間、工作業績等申報條件,以及不搞偏題的出題原則下,仍有85人沒有達到及格線,有兩個省不及格人數占到參考人數的20-30%,最低分數不到20分,以這種政策水平負責管理工作確實讓人擔心;其四是運用政策法規對案例的分析能力亟待提高。從各種題型得分情況看,案例分析丟分最多,這暴露出一些經理人對法規學習十分欠缺,理解差,實際處理問題能力薄弱。盡管這次只是對資歷較長人員的認定考試,下步將舉行較大范圍的全國物業管理師統一考試,相信會有一些后起之秀有突出表現,但不可否認,認定考試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人才短缺、素質亟待提高的突出問題,加快經理人隊伍建設的任務迫在眉睫。
3.下一階段主要工作
12月初,全國物業管理師制度管理委員會工作會議在三亞召開,建設部人事教育司、住宅與房地產業司、職業資格注冊中心和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的有關負責同志到會,對一年多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總結,對下步工作的開展達成了一致意見。有關部門將通力協作,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1)積極協調人事部,爭取明年初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部門向這次認定的人員頒發人事部統一印制,人事部、建設部用印的《物業管理師資格證書》;
(2)由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制發“物業管理師誠信自律規則”,在資格證書頒發的基礎上,抓緊建立首批物業管理師信用檔案體系(物業管理師信用檔案軟件研制工作已經完成);
(3)研究物業管理師注冊工作內容,制訂“物業管理師注冊工作辦法”,并對首批取得資格證書的物業管理師進行初始注冊;
(4)由于國家行政性收費立項工作暫停,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收費項目未能得到財政部門的批復,今年的物業管理師考試未能如期進行。我們將加快協調相關部門,促成考試收費早日立項,爭取明年四月份開展首次物業管理師考試,力保明年第三季度的考試如期進行;
(5)建立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命題專家庫和試題庫,編制“命題手冊”和“命題規程”,保證考試命題工作的高質量;
(6)總結借鑒各地經驗,組織制訂“物業管理師執業實踐標準”,并在全行業宣傳推廣;
(7)研究物業管理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制定“物業管理師繼續教育辦法”,開展首批物業管理師的繼續教育工作;
(8)加強與香港、澳門、臺灣及外國物業管理職業資格認定機構的交流聯絡,開展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資格互認準備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港澳有關人員參加物業管理師資格考試。
四、物業管理師與行業歷史使命
1.行業的進步與成就
從*年至今,中國物業管理走過了二十六年的發展歷程,而對絕大多數城市來說,物業管理是從1994年建設部制發的33號令(即《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之后起步的。然而,就是在不長的二十六年時間里,確切地說在短短的十三年,我們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管理規模,最快的增長速度,最多的服務企業和最龐大的從業人員隊伍;我們具有從中央到地方多層次的物業管理政策法律制度,已逐步形成一個內容全面、結構合理、科學規范、特色鮮明的物業管理政策法規體系;我們確立了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和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通過國家行政許可來規范物業服務企業和從業人員;我們嘗試地將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調處和解決物業管理糾紛的綜合機制;我們的服務理念日益與國際接軌,我們的服務品質在快速提升,我們的客戶滿意度在不斷增長;我們的競爭機制逐步形成,分業經營穩步推進,公平、公開、公正的物業管理市場在逐漸形成;我們的職業經理隊伍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正在涌現;我們的物業管理觀念漸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業主對物業管理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我們用最短的時間走過了“要不要搞物業管理”的萌芽起步階段,進入到“怎樣搞好物業管理”的初級發展階段。我國物業管理環境的日新月異和物業管理事業的突飛猛進,不僅得到國內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而且也得到許多港澳臺以及外國同行由衷的好評和贊賞。
2.行業無法回避的挑戰
物業管理行業在取得有目共睹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和矛盾。除了前面提到專業人才的缺乏外,還有以下問題表現較為突出:建設單位方面,部分開發商未能主動履行前期物業管理的各項法定義務,開發遺留問題和建管不分仍是物業管理糾紛的主要原因;物業服務企業方面,部分企業在管理服務中不能保質保量,不能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和誠信經營,在市場競爭中不能公平有序,惡性競爭、建管銜接和項目交接等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解決;業主方面,部分業主公共權利淡漠、契約精神缺失,不遵守管理規約。部分業主團體熱衷于動輒炒掉物業服務企業,而對業主共同事務的管理缺位,影響到物業管理正常秩序的建立;行業管理部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對物業管理定位存在偏差,強加給物業管理行業過多的社會職能,一些地方熱衷于擴大政府指導價的適用范圍,過多地采用行政手段干預物業服務價格;行業協會方面,總體表現為力量較為薄弱,維權職能不到位,自律機制不健全,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尚未形成;媒體方面,部分媒體在相關新聞報道時,存在過分放大物業管理負面影響的輿論導向,不但沒有起到正確引導和規范物業管理各方主體的作用,反而加深了群眾對物業管理的誤解,有的甚至對一些矛盾和糾紛的激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績效,加大了企業的管理風險,降低了行業的社會公信力,不利物業管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還應當看到,今年以來,隨著相關政策法律的陸續出臺,物業管理的法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促進了物業管理的法制化進程,但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物權法》實施后,業主對建筑物共有部分產權的明晰和對地面車位等共有部位經營收益的訴求,對自行管理或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建筑物的自由選擇,給物業管理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生存競爭市場壓力;《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必然導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物業管理行業來說,無疑意味著更大的成本壓力和經營風險;《物業服務成本監審辦法》的相關規定,使政策性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成本更加透明,物業服務費的價格監管更加嚴格;舊的矛盾尚未解決,新的問題不斷出現,行業要繼續發展壯大,必須直面所有的困難和挑戰。
3.光榮艱巨的歷史使命
黨的*報告講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要確保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包括物業管理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發揮應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今后的十幾年是物業管理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看小康社會建設的美好前景,又要充分認識到建設過程的艱難曲折;既要對物業管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又要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
新的時期,承載著全社會的希望和重托,面臨著完善自身和服務社會的雙重挑戰,物業管理行業應自覺承擔以下四個方面的歷史使命。
一是不斷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業管理需求。現階段物業管理的許多問題,是源于人民群眾物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長與優質物業管理服務的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高質量的服務是化解各類矛盾的最好方法,要提升客戶滿意度,改善物業管理的行業形象,必須從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入手,而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必須從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入手;
二是不斷改進企業管理水平,構建和諧穩定的社區環境。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存在著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物業管理行業的公共性和綜合性、持續性和長期性、受益群體的廣泛性和差異性,都對企業的管理水平講很高的要求,只有精于管理、善于協調,才能實現社區安定和社會穩定的和諧目標;
三是不斷提升產業創富能力、實現客戶價值和企業效益的同步增長。一方面,良好的物業管理,能夠使物業保值增值,科學的資產管理,能夠為客戶創造價值,另一方面,物業服務企業通過經營活動,取得自身效益的同時,也在為社會創造財富。隨著物業管理產業化程度的提高,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物業管理行業創造的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將日益提高;
四是不斷增強行業創新能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業管理發展道路。在《物權法》賦予業主更多的選擇權和監督權的背景之下,物業管理行業的生存要依靠優良的服務,物業管理的發展要依靠不斷的創新。物業管理行業只有不斷進行觀念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經營創新和技術創新,才能在激烈的服務市場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業管理發展道路。
4.物業管理師的時代責任
在承上啟下的物業管理發展關鍵階段,首批物業管理師誕生了,其意義遠遠超過1119人的數量。物業管理師稱謂光榮、使命艱巨、任重道遠。作為長期從事物業管理工作,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從業人員,有幸通過認定考試并取得物業管理師資格,這是政府主管部門對大家以往工作的充分肯定;作為物業管理師制度的受益者,有幸成為中國物業管理史上首批物業管理師,理應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推動行業發展進步的歷史使命。因此,我想借會議的機會,講以下六個方面的要求。
(1)勤于學習、與時俱進
物業管理師作為物業管理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只有具備扎實的物業管理政策水平和良好的實踐經驗,以及較強的業務素質與經營管理能力,才能勝任工作。取得物業管理師資格,并不意味在各方面都領先于同行,“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首批物業管理師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作風,尋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要通過自學,彌補相關知識的欠缺;通過接受繼續教育,實現專業知識的更新,把握行業發展最新動態;通過學習業內同行的經驗,不斷改進自身的工作。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到與時俱進,實至名歸。
(2)精于業務、術有專攻
物業管理的內涵是通過管理者的專業管理,延長建筑物及其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使物業保值增值;通過多層次的服務,讓業主置身于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中。因此,服務是宗旨,管理是生命線。對在座的首批物業管理師,取得職業資格并不難,但要成為一個真正合格和優秀的職業經理,還要作出不懈的努力。我們面對著尙不完善的法制環境和不成熟的消費群體,以及建管不分體制所帶來的眾多復雜問題,要求管理者不僅熟悉政策法規,依法辦事,而且要有良好的分析應變能力,在特定業務領域有所精專,能隨時處理復雜問題,避免糾紛和矛盾激化,創造和諧氛圍。此外,物業管理師在企業風險防范中承擔著重要責任,要高度重視并研究物業管理行業風險發生的規律,切實加強風險控制和防范能力,建立事前科學預測、事中應急處理、事后妥善解決的風險防范和危機管理機制,加上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以規避、轉移和控制風險,為企業減小經營風險,為業主創造安寧環境。
(3)嚴于自律、誠實守信
現代社會對專業人士或職業經理的道德標準要求絕不亞于其專業技能,物業管理師不僅是業務的能手,也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在物業管理服務工作中,物業管理師應當珍惜自己的職業聲譽,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愛崗敬業的精神,盡量做到忠誠客戶、忠誠企業、忠誠同行的完美統一,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中物協將和地方協會一起探索建立行業協會對物業管理師道德規范自律約束的行規。
(4)善于協調、構建和諧
物業管理工作涉及面廣,要求物業管理師不僅熟悉物業管理政策法規,依法辦事,而且要有嫻熟的協調溝通和分析應變能力,以及在處理客戶關系與有關各方面關系過程中應承擔重要的責任。包括與業主的溝通,建立良好的關系,及時處理投訴;與開發建設單位的溝通,通過早期介入,減少入住矛盾;與公用事業單位的溝通,分清責任,各司其職;與專業公司的溝通,加強服務質量的監管;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主動接受指導和監督。由此避免和減少糾紛的產生和矛盾的激化,創造和諧的物業管理氛圍。
(5)樂于奉獻、率先垂范
面對現階段物業管理出現的諸多問題,物業管理追求的應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與統一。因此,首批物業管理師肩負著帶領企業和宣傳行業的重任,應當具有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在企業發展和行業宣傳中發揮率先垂范的作用,自覺參與團隊建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維護行業形象,真正起到先鋒和模范的作用。
(6)勇于創新、引領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