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媽祖文化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ECFA 臺灣 文化旅游 產業 趨勢
一、文化旅游產業的涵義
旅游業,國際上稱為旅游產業,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文化旅游,是最近幾年才出現并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游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所謂文化旅游,關鍵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以旅游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本文中的文化旅游,是指通過旅游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主要是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綜合起來,文化旅游產業就是指通過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從而形成的增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一種行業。文化旅游產業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產業,因其關聯度高、涉及面廣、輻射力強、帶動性大而成為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
二、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1、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臺灣的旅游業是從1956年起有計劃地發展起來的。半個世紀以來,依次經歷了外國人來臺觀光、民眾出島觀光和民眾島內觀光三個重點發展階段,現已實現入境旅游(“境”特指關境,下同)、出境旅游和島內旅游“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1979年臺灣當局開放島內民眾出境觀光,并于1980年開放臺灣人民赴大陸觀光,當地旅行社迅速成長起來,數量激增,業務經營范圍更加擴大。20世紀70年代末,苗栗縣大湖草莓園的開辟,開啟了旅游業和農業產業相結合的新模式,農業觀光區已成為臺灣旅游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旅游業新的發展方向,臺灣日漸重視將旅游業同文化、體育、農業等多種行業結合,多方位全面發展。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轉折點是20世紀80年代初,臺灣當局首次把旅游業列入九項“施政重點”,標志著文化旅游業被正式認定為一項產業,正式提出產業東移政策。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產業東移政策的核心,成為開發臺灣東部的重要產業。
進入21世紀,臺灣實施“21世紀發展觀光新戰略”,力圖打造“觀光之島”,爭取一躍成為亞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文化旅游產業方興未艾。于2001年通過“旅游業發展方案”,次年出臺的“六年‘國家’發展計劃”,將文化旅游產業列為臺灣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希望能使入島游的游客數量大幅度增長。近年來由于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旅行社成為島內旅游市場重要的新興力量。2007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臺灣文化旅游產業受到嚴重影響,導致2006~2008年赴臺游客增長緩慢。2008年末開始的金融海嘯加上2009年初H1N1流感疫情重創臺灣旅行社,直至2008年7月,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旅游,全面開放中國觀光客赴臺旅游始見成效,2009年,游客總數迅速提升,激增了14.30。至2010年11月實現當年大陸赴臺人數突破百萬。
2、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特點
(1)自然景觀獨特,生物資源豐富。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島森林覆蓋率58.53,其中62維持自然狀態。臺灣具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條件與潛力,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尤以自然旅游資源最為突出,
(2)人文資源薈萃。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文化呈現多元性,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都在這里交融,使這里的人文面貌充滿融合的創意與奇趣,凸顯其獨特的魅力。
(3)重視旅游資源和環境保護。臺灣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較為重視旅游資源的保護問題,如推行“生態保育、環境永續”理念,制定并實施了“觀光資源永續發展策略”,引導旅游業界推廣生態旅游,建立觀光資源退場與養息機制、觀光環境監測機制等,收到較好的效果。
(4)臺灣當局對旅游資源開發的經驗豐富,注重規劃和宣傳。2003年以來,臺灣觀光管理部門,注重規劃,打造友善、人性化的觀光旅游環境,“以顧客導向為思維、套裝旅游為模式、目標管理為方法”全方位推動各項基礎設施、軟件服務、旅游網絡、國際宣傳以及旅游產品配套包裝。
(5)受政治因素影響大,文化旅游產業長期逆差。一方面,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存在地區不平衡性,北部和南部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較快,中部次之,東部較慢。另一方面,國際旅游業遠較島內旅游業發展的快,國際旅游業中出島旅游業遠較入島旅游接待業發展得快。
(6)文化旅游產業投資成本問題。臺灣文化旅游企業的設備經營及人事成本過高,降低了業者對產業的投資意愿。
(7)日本大地震及核輻射危機的沖擊。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危機,對臺灣文化旅游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三、ECFA的簽訂給臺灣文化旅游產業帶來的機遇
1、ECFA的簽訂,為臺灣文化旅游產業注入新的生機。ECFA生效后,為兩岸人民帶來更多實惠,通過深化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直接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有效推動當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居民經濟收入。還能有效化解兩岸民眾因長期隔閡造成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的差異,促進相互了解、融合。
(1)推動兩岸文化旅游貨物貿易自由化方面。ECFA推進兩岸貨物貿易自由化,兩岸將相互減免關稅進口對方生產的產品。因此文化旅游產品相應地也能實現貿易自由化。
(2)推動文化旅游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面。ECFA推進兩岸服務貿易自由化,兩岸將互相開放、放寬對方服務業進入的領域,并降低進入門檻。服務業是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部分,服務業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因此ECFA能夠很好地推進服務業的交流與合作,為臺灣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大陸服務業布局臺灣市場提供機會與條件。
(3)推動兩岸文化旅游投資自由化方面。ECFA推進兩岸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兩岸將逐步減少雙方互相投資的限制,并建立投資保障機制,提高投資相關規定的透明度,促進投資便利化。這將有力地刺激兩岸空閑資本投資對方的優勢文化旅游產業,使文化旅游產業合作進一步深化,從而逐步一體化。
2、距離臺灣最近的福建,將成為臺灣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最好的合作伙伴。
(1)文化優勢。福建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臺灣閩南人與客家人的祖籍地多在福建,福建各縣市在臺灣也有眾多的親友,具備祖籍地文化優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閩臺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近,血緣相親。臺灣的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自然文化等一脈相承。臺灣的語言主要來自福建。臺灣的民情風俗與福建極為相似。臺灣的民間信仰多數是從福建直接傳入,與移民東渡及民間信仰傳播相伴隨的是福建的戲曲藝術的傳入。臺灣教育深受福建影響,清代臺灣的各級教職幾乎都是來自福建。
(2)地理優勢。福建省是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大陸省份,位于臺灣海峽西岸,與臺灣一水之隔,交通便捷,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可以實現運輸成本以及相關的交易成本可以最小化,旅游產品能夠快速流通,在全國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3)經濟優勢。臺灣與福建的文化旅游產業各具比較優勢,互補性明顯。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較早,具有相對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福建的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廣大的客源市場。如果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水平相距太大,福建省的基礎條件太差,較為發達的臺灣地區與相對落后的福建地區對接的積極性就不高。福建省的經濟發展迅速,條件不斷改善。經濟發展使得居民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多,文化水平提高,對文化消費產生的積極影響,文化消費在總量上有望較快增長,質量上有可能較大提高。
(4)政策優勢。福建是大陸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有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擴及全省、沿海突出部數十個臺輪停泊點與臺胞接待站、對臺試點貨物直航口岸等,具有獨特的政策優勢。“小三通”、“大三通”的實現,閩臺“兩門、兩馬”之間率先簽訂地方交流協議,2008年7月,大陸正式全面開放居民赴臺旅游,打開兩岸同胞互訪之大門。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訂,對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對接奠定了基礎。《福建省對臺灣地區旅游外匯管理暫行辦法》、福建與臺灣先后簽訂兩山兩水景區對接合作、《海峽旅游區域協作備忘錄》、《共同打造“小三通”黃金旅游通道合作協議》、《閩臺旅游品質保障合作協議》等開始實施,構建了良好的文化旅游產業合作機制。此外,福建旅游業界與相關部門已累積正確處理涉臺旅游突發性事件及化解危機的豐富經驗。
四、ECFA簽訂后臺灣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
ECFA首先是建立架構,再充實其中的內容。雖然ECFA已經簽署并生效,但全面落實還有個較長的過程。ECFA的后續協商將逐步推進,什么可以做,必須深入地探討。臺灣文化旅游產業也面臨著新挑戰,如旅游接待能力、游客入臺手續簡化、深度旅游產品開發、旅游質量投訴、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這些問題需要兩岸聯手合作,共同推進。
1、臺灣應加快制定更加開放的文化旅游產業政策。臺灣當局應減少政治因素對文化旅游產業的負面影響,進一步開放政策,簡化入臺審查程序,積極籌劃開放大陸游客自由行。臺灣已向大陸提出開放陸客自由行每日上限500人,停留時間15天的要求。此提案若獲大陸同意,將使得大陸每日來臺觀光人數總額升至4,500人。在第三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將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定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啟動,首批試點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廈門。兩岸雙方同意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個人旅游,具體實施時間及相關安排,兩岸雙方將再行商定。
2、臺灣應完善文化旅游產業的安全預警防范機制。隨著大陸游客赴臺旅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種旅游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要盡快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產業安全預警機制。臺灣旅游部門要與大陸加強溝通,密切與旅行社、景區的聯系,實現信息互動。建立信息收集、預警評估機制,為游客提供必要的安全警示。應依托旅游部門開展旅游安全警示教育及安全知識培訓,增強游客安全自我防護意識。除了為游客購買合適的保險之外,還應進一步規范旅行社的發展行為。旅游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旅行社行業整頓力度,規范行業行為,一旦因旅行社的原因給游客造成損失,游客有權向相關部門投訴和提出賠償。
3、臺灣應盡快提升文化旅游產業接待和服務能力。隨著兩岸旅游合作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大陸游客會選擇入臺旅游,入臺游人數激增。由于臺灣人多地少,文化旅游市場的接待能力相對有限。因此臺灣要加強與大陸的信息溝通,共同協商解決文化旅游市場的接待和服務問題,推進入島手續便利化等,分散游客。臺灣還要進行文化旅游市場的開拓、營銷,逐步有序擴大入臺灣旅游市場。
4、臺灣應進一步開發深度文化旅游項目。自臺灣開放大陸游客入臺觀光以來,大批大陸游客進入寶島旅游,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后,大陸游客更加渴望多元化、個性化的深度旅游。在兩岸互設旅游辦事處后,臺灣要加強文化旅游市場研究,倡導、推動深度文化旅游產品發展,實現文化旅游市場向廣度、深度發展。如結合地方土特產、工藝品、美食小吃、休閑購物等,開展專項營銷,吸引更多游客參與體驗。培育度假旅游、體驗式旅游和各類主題旅游活動項目,增加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力等。
5、臺灣應加強與福建文化旅游產業的交流與合作。臺灣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應充分發揮優勢,抓住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的機遇。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目前實施條件較為成熟,不論對于福建還是對于臺灣,都是互利雙贏的,不僅能使區域景區有機銜接,還能促進文化旅游企業的跨區域發展與旅游企業管理的合作,促進閩臺兩地作為一個區域性的旅游集合體的發展,促進閩臺成為一體的經濟文化圈,還能借此為執政當局營造兩岸進一步交流與互動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文化與旅游結合 福建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福建日報》2010-9-14;
(2)吳聲怡、鄭淼茜,《福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3)《臺灣旅游業考察報告》,;
(4)陳萍,《臺灣旅游業發展透視》,《海峽科技與產業》2007年02期;
(5)路透社2011年 3月18日《臺灣觀光業焦點》,cn.省略/article/companyNews/idCNnCT037122620110318;
(6)喻學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綜述》,《旅游經濟》,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