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8: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戰略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戰略管理與創業管理的發展
人們對于企業的創業管理也開始從對創業類型與創業范式的研究轉向了對創業機會與創業范式的研究。換句話說,也就是人們越來越認同將創業看作是信息社會中不均衡分布的結果。因此,組織和學者也逐漸將對企業創業管理的焦點轉向對企業創業活動、企業的組織績效與企業的第三方變量這一范式中去。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業型經濟已經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發展的重要特征,企業創業已經不再僅僅局限在之前對理論進行研究的范圍內,而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與研究空間。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企業創業管理的重點現如今主要集中在對企業競爭優勢源泉的思考上,具有雄厚發展實力的大公司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不斷的對企業的高靈活性、高適應性的創業精神進行培養。
(二)戰略管理與創業管理兩者的比較
創業管理的理論基礎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創業管理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認同并接受了企業戰略管理的理論觀點。而這一現象之所以存在最為合理的解釋就是由于企業創業管理理論本身就存在著理論上的漏洞,而這正好為戰略管理領域對其合理性、可接受性與貢獻提供了把柄。而戰略管理理論的許多相關研究也在隱秘的向人們傳達著企業創業管理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一個分支這樣的思想,并且企業的創業管理發展歷史也似乎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種說法。因此,許多學者已經開始逐漸認同了創業管理是戰略管理的一個分支這樣的說法。例如美國的管理學會就認為:企業的創業分支實質上就是經營政策和戰略分支的一個副產品。從研究的對象上看,兩個領域的主要研究對象都是既有組織;從研究方法上看,兩個領域內的研究者都將公司績效作為主要的因變量。表1戰略管理與創業管理兩者的比較企業戰略管理企業創業管理研究對象從大型企業擴展到中小企業從中小企業擴展到大型企業研究方法定性與定量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案例研究少主要內容內外環境分析,戰略制定與選擇內為環境因素如何激發和保持創業激情核心競爭優勢創新成長目標進行合理的決策,選擇合適的行動,獲得競爭優勢尋找和利用機會,創新創造維度外部環境,內部過程創新冒險先動性
二、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的關聯性研究
(一)在資源上的關聯性
作為企業創業管理與企業戰略管理這兩種理論的共同理論基礎,資源學派對雖然對企業的資源組成、資源獲取與建立等問題都進行了闡釋,但是企業的創業管理與企業的戰略管理卻對這幾個問題進行了不同的闡述,并最終給出了不同的結論。企業的戰略管理理論認為,企業中被客戶肯定的并且獨一無二的資源是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所在,利用杠桿作用對企業的這些優勢資源進行整合,使其發揮出巨大的核心效能是企業進行有效擴展并獲得最終發展的有效方式。其中,企業戰略管理理論中企業將培育、構建核心能力及其相應的配套資產以建立和維持企業的持續競爭力看作是企業戰略管理的核心問題。然而對于企業的創業管理機制而言,企業的中人力、物力、財力與技術等并不是企業資源的核心內容,更不足以決定企業創業的成功,企業的信息,社會資本、創業經驗與創業能力等資源才是企業創業管理中應該關注的重點內容。并且,企業為了保障企業創業管理能夠在短期內保證企業財務的穩定與對機會的長期把握,那么企業就必須建立起結構化的資源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創業管理所建立的結構化資源基礎不同模式的研究就成為了創業管理課題中最為關鍵性的問題。
網絡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資源,對企業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在企業戰略管理者的角度上來看待這一資源,人們往往將網絡這一資源看作是幫助企業實現相對于競爭對手的成功的一個有力工具。而在企業創業管理者的眼里,網絡是幫助企業獲得更為豐富生產要素資源、為企業的生產提供和拓展銷售渠道與為企業培養聲譽、提高企業社會形象、構建企業社會資本的重要手段。并且企業的創業管理人員認為,企業對網絡這一資源的有效運用與及時維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創業組織的生存與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而無論是企業的創業管理部門還是企業的戰略管理部門,在對企業的網絡資源進行維護這一問題上,它們都存在著一定的技能缺陷。在這一問題上企業創業管理領域面臨的挑戰是,處于起步階段企業中的企業家要想建立起完善的個人社會網絡,就需要其要具備良好的社交技能、準確的感知能力、快速的適應能力等,而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這些能力是十分不易的。而且處于起步階段的企業由于在實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與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共同分享財富創造成果時往往會吃虧。因此,許多企業的創業管理人員也正在積極努力地為提高網絡共享時財富分配的公平性而進行不懈的研究。
(二)在成長上的關聯性
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兩者都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成長,然而企業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對于成長這一問題研究內容的側重點確是有所差異的。而造成側重點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的成長模式不一,第二,企業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兩種模式在提煉通用上的成長難度是存在顯著差異的。而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往往會將收購與兼并作為企業進一步成長的首要戰略選擇。隨著世界性收購與兼并浪潮的掀起,對兼并收購對象的評價選擇、兼并收購過程的管理、兩個企業之間的文化融合以及企業之間的組織融合都成為了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點問題。而對于創業管理來說,企業進一步成長的機會主要是來自于下面兩大方面:首先是社會經濟、政治與技術的發展與變革,其次是現行市場中存在的技術壁壘與信息不對稱等無效率現狀。而要想更好的抓住這一企業創業的成長機會,就需要企業努力尋求新產品的研發、介紹、生產與組織和市場。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企業戰略管理的形成過程往往是一個有意識的、深思熟慮的思維過程的前提條件。而企業戰略管理最主要的研究目標就是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道路,并幫助和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例如著名的學習曲線、波士頓矩陣以及Porter的行業競爭力量模型等也都是圍繞這一個目標理念的提出而并廣泛實踐和應用的。而Chandler成長道路模型的提出以及Porter通用戰略模型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都為這一目標的進一步實現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三)在國際化上的關聯
為了有效的發揮自身的作用、體現自身的價值,企業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都會將國際化作為其發展的一項重要途徑。而由于企業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在特性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它們在對待國際化這一問題時也是有所不同的。戰略管理研究對國際化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對宏觀戰略與微觀效應的研究上。從企業發展的戰略角度來看,國際化的進出口、跨國經營與兼并、跨國戰略聯盟等模式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組織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對于企業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與財富創造能力的顯著增強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而所謂的國際性創業主要指的是那些利用跨國組織方式來對價值創造與創新性活動進行追求的做法。國際性創業管理的主要內容有:第一,能夠被國際性創業所采用的發展模式。第二,對于一個創新性捕捉市場機會的組織而言,戰略經營能力往往超過管理控制能力。如何駕馭分散的市場/組織實體是企業的現實問題,也是研究的重點之一。第三,實施國際化創業的企業需要具備在復雜、跨國組織內部傳播、擴散知識的能力以及快速應對由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帶來的競爭壓力的能力。
(四)在高層管理團隊與治理上的關聯性
“高層管理團隊”這一角色在創業管理領域擔負著與戰略管理領域不完全相同的責任。在企業的戰略管理中,人們往往將企業的高層管理團隊看作是配置企業非常規能源資源與能力、利用多種手段來降低外部環境對企業威脅的主體,高層管理團隊肩負著企業戰略的選擇與實施以及競爭優勢的最終建立的責任。高層管理團隊作為企業創業管理中對網絡進行維系的關鍵性人物,其對于企業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以及企業發展的成敗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企業創業管理與戰略管理在高層管理團隊這一命題上研究側重點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企業的治理問題不同造成的。對于企業的戰略管理體系來說,治理是關系到企業的發展方向能否滿足相關利益群體期望的問題;而對于企業的創業管理而言,治理的最大問題卻是在企業原有利益相關者與新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上。例如,創業投資和其他投資者會更多傾向于與高層管理團隊保持距離的獨立的董事會,而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創建者和企業家卻偏好弱化的董事會。
三、結束語
環保產業領域不斷擴大。目前,環保設備(產品)的種類幾乎覆蓋了污染防治的各個領域,產品品種達到了3000多種。城市污水處理設備、高效布袋除塵設備、高精密度在線環境監測儀器(儀表)、一些性能優良的特殊環保材料等,近幾年得到較快發展;各種廢棄資源的利用途徑得到拓寬,產品品種不斷增多;環境服務領域由過去以技術和咨詢服務為主發展到工程總承包、專業化環保設施運營服務和投融資風險評估等領域,一批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專業化的環保設施運營企業已經出現。
環保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各種技術和產品基本覆蓋了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各個領域,在環保設備(產品)中,達到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的占20%,少數產品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在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方面,我國已具備自行設計、制造關鍵設備及成套設備的能力;基本具備了自行設計大型火電場煙氣脫硫的能力;工業一般廢水的治理技術、工業消煙除塵技術和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技術等已達到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環保產業的發展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物質基礎。2000年,全國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995年減少了10~15%,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業污染源于2000年年底基本實現了達標排放。
“九五”時期全國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得到了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九五”確定的環境保護目標基本實現。以上成績的取得與環保產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分析說明,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已經具備了加入WTO的基礎條件。加入WTO無疑將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環保產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加入WTO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為環保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推動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國加入WTO后,由于減少了國際資本進入障礙,國外環保企業將憑借資金、管理、技術、人才等優勢,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和方法對我國環保產業進行合資、獨資以及兼并或重組,“逼迫”我國環保產業提高競爭力,這將推動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制止環保產業的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促進環保產業市場的法制建設。加入WTO要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制體系,修訂與國際慣例相沖突的政策法規,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在這種形勢下,地方保護主義、保護落后環保產品的情況會得以改善;行業壟斷、偽劣產品、各類企業不能在平等條件下競爭等一系列問題將被克服。
加速我國環保產業的技術進步。加入WTO后,我國與各締約國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和貿易活動將為技術改造、調整技術結構提供更多的途徑。利用國外環保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后的技術優勢發展中國環保產業,會加速產業技術進步。而WTO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必然加快我國環保工業從仿制為主走向自主開發的道路,為今后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打下基礎。
有利于我國環境服務業的發展。2000年我國環境服務業產值為100億元,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國外也正是看準了中國環保技術服務業市場的特點,急于進入中國。如日本就已經搶先在重慶建立了獨資的環保信息咨詢中介公司,并以重慶為基地,面向中國市場,提供污染治理、環保工程設計以及技術咨詢等多項服務。加入WTO必將為我國環保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加快環保產業投資事業的發展。加入WTO一方面可極大改善我國環保產業的投資環境,令國外投資者信心倍增,從而確保外資的注入,環保產業的資本瓶頸將被打破。另一方面,我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條件亦日趨成熟,讓更多較成熟而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國外,以爭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有利于提高產品標準化程度。加入WTO有利于我國企業推廣實施ISO14000環境系列標準,建立新的環境管理體制。從而極大促進各國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為進一步擴大產品出口提供大好機會。
環保產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加入WTO將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特別是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可能使我國環保產業在加入WTO后短時期內處于不利的地位。
管理體制不暢,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由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充分顯示出來,我國環保產業還沒有引導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來統一負責環保產業的政策、計劃、產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環保產業管理及綜合協調。由于產業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術、資本資源投入的市場氛圍,導致環保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自發性和盲目性。
環保產業技術水平偏低。我國環保產業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絕大多數環保企業的科研、設計力量薄弱,技術開發力量主要分布在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尚未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能自己解決投資、自己完成技術開發并占領市場者,僅有20%.技術含量低、開發周期長、科技成果轉化難、工藝落后、自動化程度低、運行可靠性差等問題,是影響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全方位的服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造成許多環境治理設施運轉效率較低;信息咨詢服務的規模和技術手段與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較大差距,咨詢公司和各種中介機構服務網絡建設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沒有專門的為環保產業服務的信息部門,只有少數單位在提供部分的、重復的信息。由于信息缺乏,產業存在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的現象。
資金投入不足及投資渠道窄。“七五”、“八五”期間的環保投入雖有明顯增加,但一直沒達到環境治理和規劃的要求。資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環保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幾乎全部依靠財政投資進行建設和運行維護,致使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發展滯后,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處理設施難以運行下去。據估計,就環境投入方面的歷史欠賬而言,目前已達5000億元左右。
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是地方保護主義擾亂了環保產業市場管理秩序,造成了環保產業市場的不公平競爭。盡管國家環保部門推行了環境工程設計資質認可制度、環保產品認定制度,個別省市制定的環保產業政策中,明確提出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單位必須持有《當地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資格證書》。有的地方片面強調當地環境保護建設項目所需的設備和產品要在當地生產,造成了新一輪低水平重復建設。
競爭實力弱,出口創匯能力低。加入WTO后,市場準入擴大,關稅削減和非關稅措施取消,國內環保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內生產成本高、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企業將處于困境。另外,目前我國環保產品出口規模小,產品品種單一,出口渠道尚未建立,出口地區范圍較小,加入WTO后,環保產品出口創匯能力將面臨更加嚴峻挑戰。
觀念體制有待轉變和完善。我國在觀念和體制上存在許多與WTO規則不相適應的地方,特別是環保產業現行的有關法規政策及制度標準與慣例相去甚遠,短時期內很難完善。加入WTO后可能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發生沖突,不利于環保產業在國際環境下發展。
環保產業加入WTO的戰略選擇
加入WTO,我國環保產業必將進一步調整總體對策和行業對策。達到壓力轉化為動力、機遇帶動起飛的目的。制定切合實際的經濟政策,培育環保市場需求。
“九五”期間,我國政府陸續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規劃,“兩控區”(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區)規劃,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和“一控雙達標”計劃等環境保護重點計劃,有力地促進了環保產業潛在市場轉化為現實市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超標是違法行為,并提出依法建立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實行零起點收費。這將有助于改變污染物排放收費標準相對于污染治理成本偏低、難以調動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的局面。如新建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不能達標的,必須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裝置,推動了煙氣脫硫產業的發展。
確立產業發展戰略,制定和完善產業政策。我國環保產業領域發展失衡,主要集中在環保產品生產和三廢綜合利用領域;環保產品結構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水、氣污染治理方面,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不多,環保監測儀器更少;另外,環保技術服務十分薄弱,自然生態保護的市場還沒有形成,社會化服務程度低。癥結在于缺乏必要的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中國加入WTO應重新確立和審視環保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政府行為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解決環境問題、發展環保產業時也要利用市場機制,如征收環境稅等。國家應在企業重組、技術進步方面予以導向,在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資金投入等方面對環保產業予以支持。
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監督和監察工作。要抓緊做好有關環境公約的國內配套立法工作,要加快環境標志產品和環境管理體系有關標準的制定,以適應加入WTO后解決國際貿易和國際環境問題的需要。我國涉及外商投資的環境法律有30多部,但規定的內容卻非常籠統、分散,各法之間也缺乏必要的協調。例如,關于外商進入環保服務業政策尚未出臺。另外,我國產業市場要逐步建立起環保產品、環保工程、環保設施運營、環保咨詢服務等監督管理制度。同時要加強執法監督和監察工作,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果。積極營造環保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的良好環境。
積極引進外資,拓寬發展空間。要抓住加入WTO的機遇,積極引導國外各種資金進入環保領域,尤其是要大力吸引對環保產業和污染治理市場進行直接投資。實際上,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環保產業的迅速發展,國外創業投資已經開始大量進入我國環保產業市場。要充分利用環保產業獲得國際資金援助的機遇,加快與國外企業的合資合作,盡可能尋求和利用外資。可以預見,中國加入WTO以后,將更加積極開放環保市場及其相關產業市場,大幅度降低環保技術及設備關稅,吸引跨國公司進入環保與能源領域,這將會掀起新一輪的外資投資。
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進入環保產業領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運用經濟規律,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環保產業自我發育、自我生長、自我發展壯大的內在機制,使市場成為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主導因素。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調控手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環境質量建設,特別是要運用政策和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鼓勵、引導多種所有制的企業進入到環保產業領域中來,進行環境保護的投資和經營活動。不要光靠政府辦企業,要發動社會力量,靠社會辦企業,吸引各方面力量發展環保產業,這樣才能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社會基礎。
推進環保產業技術進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要支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和產品,在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把環保技術作為重點領域予以支持;要進一步集中人力、物力和資金,在環保產業急需突破的關鍵技術領域,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和開發,集重點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價值規律、技術優勢,實現技術創新,加快環保產業技術經濟一體化步伐;要緊緊跟蹤國際環保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加強環保設備的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和國產化工作,盡快縮短我國環保技術裝備水平與世界的差距,全面實現環保設備國內配套生產,改變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面;要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環保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和技術轉讓網絡,迅速、準確、有效地技術信息和供需信息。
推進環保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完善產業服務體系。環保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是環保產業市場發育的重要內容。加入WTO要求環保中介服務機構必須建立和完善,形成溝通信息、服務企業的良性循環的環保中介服務機制。根據全國環保產業的布局和結構特征,切實做好環保產業服務網絡的規范化建設,逐步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的環保產業政策、市場、技術、信息咨詢服務的網絡體系,為發展環保產業提供必要的社會服務。
下文將從萬達集團與淘寶在成本管理上存在著的區別與聯系,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加以對比分析。
(一)宏觀角度。在宏觀上,我國類似萬達集團的企業大多擁有完整而成熟的傳統生產銷售鏈條,其繼承下來的業務不存在太多的成本問題。此外,在傳統經濟領域,法律完備程度很高,因此,無論是法律上還是經濟基礎上,萬達集團都沒有太大的壓力,其成本管理也具有優渥的土壤和發展空間。但是近年來,由于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和內部新興經濟的沖擊,整體上傳統經濟處在一個萎縮的階段,固有的實體經濟模式優勢已經不足以彌補其與市場以及時展之間的落差。不僅是以萬達集團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用于實際管理的模型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與萬達集團不同,新興的互聯網經濟體淘寶雖然起勢很猛,但是并不具備穩定的市場,雖然近年來各種互聯網經濟的平臺先后出現,各類網絡產品也層出不窮。但是以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仍然只能說擁有了相對穩定的技術支持,其在根本上缺乏適合生長的市場土壤。立法方面也只是剛剛起步,針對性的法律還沒有經歷過市場的考驗,互聯網經濟的信用體系缺乏法律保證,其發展也有極大的潛在風險。基于這樣的社會宏觀背景,互聯網經濟下的成本管理可謂無米之炊,實在是令人堪憂。
(二)微觀角度。微觀上,無論是傳統經濟還是互聯網經濟,二者都面臨著同樣的選擇,是全部還是互通有無?實際上,萬達集團和淘寶都沒有選擇前者,在一塊全新的市場上,無論做出什么樣的構建實質上都是一種。萬達集團不僅堅持建設以萬達廣場為輻散中心的實體商業圈,還加速發展萬達集團的商務網絡技術應用。淘寶也不甘心于發展虛擬貿易,馬云隱退之后并沒有徹底告別,而是選擇執掌淘寶名下的物流公司這一實體經濟與虛擬市場的重要交匯點。無論從任何方面,二者都選擇了互通有無,互惠互利。而不同經濟條件下的成本管理也選擇走向融合,傳統成本管理吸收新興的成本概念,利用原有的已經成型的成本概念為新的成本管理提供佐證,互聯網經濟下的成本管理借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型,靈活套用,是傳統成本管理煥發新的光輝。
二、對萬達集團和淘寶出現的成本管理的建議
鑒于上述對萬達集團和淘寶的分析對比結論,本文從科學理論,實際操作和整體經濟范疇的角度提出成本管理方面的建議:
(一)科學理論上,了解戰略成本管理在新舊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推動科學管理理論傳播和企業體制改革的共同進步,強化經營者戰略成本管理意識,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經濟集團,都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新興互聯網經濟發展勢頭強進,并不代表它不需要戰略成本管理的指導和輔助,傳統經濟走弱也并不是說戰略成本管理不適用,加強對科學成本管理理論的學習不僅有助于經營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更為新舊經濟形式走向融合,使得傳統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體取得更大的企業競爭優勢提供了理論保證。至于企業體制改革,不僅適用于體制陳舊的傳統經濟,對于體制混亂的新興經濟更具有重要的意義。科學高效的經營和管理體制才能保證持續性的發展。
(二)實際操作上,綜合應用相類的成本數據和先進的成本分析方法。傳統經濟的實體經濟優勢和互聯網經濟虛擬市場的優勢互補,互聯網經濟在進行成本管理時可以借用一些相類的成本概念來滿足成本數據方面的需求。
(三)整體經濟范疇,建立新的成本模型,發展新的經濟聯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整個世界連在了一起,互聯網技術滲透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商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已成必然。結合新的發展模式下產生的新價值鏈,建立一個適用于幾種經濟模式的統一成本模型,也可以稱為泛成本模型,這種模型適用于某些類型的眾多企業的大多數經濟行為,可以高質高效的衡量各類經濟成本,這對戰略成本管理的進一步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利用平衡計分法,管理層可以建立出企業工作重點、企業戰略目標的結構框架。平衡計分法強調從人的角度出發,突出了企業績效考核的管理效果對企業戰略實現的重要影響。從而使企業能夠對自身能力建設的具體情況重視起來,對企業的財務業績監督起來,能夠意識到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無形資產情況;采用了衡量企業未來業績驅動因素的方法,具有戰略管理的功能;能夠幫助公司有效的建立跨部門團隊合作,幫助執行團隊更好理解和解釋其戰略,促進流程的順利進行。采用平衡計分卡作為公司的戰略實施工具,可以解決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與企業戰略不相匹配的難題,最終使得企業戰略實現與企業績效考核密切聯系到一起,相輔相成。平衡計分卡可以說是企業戰略實現的基礎結構和框架,對公司在縱向和橫向兩方面的失衡進行調整和解決。
2.平衡計分卡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2.1連接企業戰略與績效管理
平衡計分卡與企業績效管理各環節緊密相連,有效地將企業的戰略與績效考核管理密切聯系到一起,達到相輔相成的關系。實行平衡計分卡法,企業管理層要對企業價值、企業使命以及企業愿景進行回顧和分析,在充分明確之后,設定出科學合理的企業目標;企業目標設定之后,通過平衡計分卡法把企業價值、企業使命以及企業愿景以績效考核標準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得每一位員工都能夠承擔一份企業目標,實現自身價值,并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使得績效指標以及企業戰雷目標同時實現;要對企業內部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績效進行實時監控,保證企業整體的績效能夠在規定范圍內達成。綜上所述,企業通過利用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考核,能夠使得企業戰略目標與人力資源政策有效的契合,以績效回報的形式逐漸達成企業目標,同時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企業員工的積極主動性,使其能夠真正的參與到企業戰略實現的過程中來。
2.2設計考核指標體系
平衡計分卡要求企業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圍繞戰略目標從從學習發展、財務、內部經營以及顧客四個維度對績效考核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這樣做出的績效考核標準能夠最大程度上突出企業戰略目標,同時還能夠考慮多方面的管理平衡,包括企業內部與外部平衡、企業業績和員工成長得平衡等,達到戰略、行為和度量有機融合。
2.3設置考核目標
利用平衡計分卡和能夠在充分考慮企業內部運營狀態及企業戰略的基礎上設置出科學合理的考核目標。它把績效管理的主要監控點設置在與企業目標關系密切的運營方面,并通過這種方式將責任分配給相關部門及其員工,并保證員工按照考核目標的方向努力做事。總之,充分實踐平衡計分卡能夠使得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變革得到全面的落實,也督促企業員工主動自覺的向著實現企業內部運營改善的方向努力。
3.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平衡計分卡應用分析
平衡計分卡是從企業學習發展、財務、內部經營以及顧客四個維度的戰略和目標出發,在分析研究企業目標、企業愿景實現措施的基礎上,設計出有企業特色的績效考核標準卡,最后將企業目標進一步分解,使企業目標落實到不同部門及其員工身上。運用這種平衡計分卡,能夠讓企業內部所有員工對企業的全面狀態有所掌握,同時激發員工完成績效考核和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主動性,將企業績效管理、浮動薪酬、企業戰略以及能力發展充分融合在一起,最終把責任轉化為期望的過程。
4.總結
1.1戰略管理的意識不強
我國的煙草企業一直在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戰略管理在這個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煙草行業受到煙草壟斷和計劃經濟的影響,所以很多煙草企業的戰略管理意識不強。有一些企業不能準確地對發展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判斷與分析,很多決策都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一些企業的領導者僅僅注重短期的發展,對煙草企業的長期發展缺少一定的認識。還有一些企業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和反饋機制,對公司核心能力的認知不到位,沒有注重企業核心力量的培養。上述的情況都表現出煙草企業的戰略管理不強,阻礙了煙草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1.2戰略管理的執行力度不夠
煙草企業的戰略管理不僅需要科學合理的戰略計劃,而且還需要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在實施戰略思想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戰略計劃付諸行動才能最終達到戰略管理的目的。我國很多煙草企業已經意識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企業進行調整和完善,但是執行力度還是不夠,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執行力度與戰略計劃不符,進而出現很多困難,阻礙煙草企業的發展。
1.3品牌戰略過于相似
現在,我國的很多煙草企業都開始注重品牌戰略的發展,但是大部分煙草公司的品牌戰略太過相似。例如:很多企業在發展品牌的過程中都強調了要做大做強等方面。這種相似的品牌戰略成為了煙草行業的主導與核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煙草企業的發展。從表面上看,煙草企業的品牌戰略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每個企業都賦予了其不同的含義。企業在制訂戰略計劃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戰略的差異性,企業應該制定適合自身發展且不易被模仿的戰略。企業在制定品牌戰略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特點,認真去執行,使企業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1.4戰略管理水平不高
煙草企業的管理成本逐漸增多,原因主要是管理的水平、技術和手段比較落后,進而導致煙草企業的利潤低下。管理者比較重視經營而忽視了管理,忽視了企業的戰略規劃,進而導致煙草企業的管理混亂,效率低下。即使在有了戰略規劃的基礎上,煙草企業也不能按照規劃進行管理,進而無法達到戰略目標。管理人員沒有對戰略計劃和組織結構的實施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中的一些漏洞逐漸變大。另外,戰略管理需要企業根據市場發展規律、經營目標、競爭規律和競爭目的來組織經營和競爭活動。目前,我國煙草企業的管理手段比較單一,比較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所以無法在市場中形成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1.5不能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
煙草企業所制定的戰略管理策略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前的需要,但是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并不能保證這種戰略仍然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在環境發生變化之后,企業應該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而適應環境的不斷變化。但是我國的煙草企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之后,有的企業仍然按照之前的戰略計劃,不能盡快適應社會的發展,導致企業走向衰敗。管理者在決策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沒有及時對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而是沿用之前的方案。這種狀況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企業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方向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2解決戰略管理問題的有效策略
2.1注重企業的戰略管理
我國煙草企業對戰略管理的地位和處境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雖然企業目前具有較好的資源基礎和社會環境,但是還具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煙草市場的專賣專營局面受到了跨國煙草公司的影響,市場競爭的局面日益加劇。煙草企業應該對局面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充分認識到煙草企業不能只靠感性管理和經驗管理。如果煙草企業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有較好的發展,那么就需要管理者用全新的理念對企業進行經營和管理,進一步注重戰略管理策略的運用。
2.2加強人才的管理
人才資源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基礎,所以煙草企業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創建學習型的組織,打造創新型和知識型的團隊。首先,要引進高層次的管理人才,進一步的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進一步的加快人才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另外,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來吸引優秀的人才,例如高薪聘用、提供重要的崗位、設立一定的獎項、公開招聘和掛職鍛煉等方法,加快引進市場營銷、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法律等高層次的人才。其次,要重視人才的利用和開發,加大員工教育培訓的投入,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進一步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管理水平和勞動技能等。加強人才的儲備,進而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通過對員工進行培訓,使他們具備產品知識技能和服務技能,建立工作人員積極進取、盡職盡責的態度,提高員工工作方面的自覺性。另外,還要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將員工的績效和薪酬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要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的獎勵措施,對于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一定的獎勵,培養員工的忠誠度。最后,還要進一步改革用人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企業要通過機制創新來造就新一代的人才,沖破經驗和資質的束縛,更新人才的選拔標準,使優秀的青年人才擔起企業的責任,使其多在困難的環境中進行磨礪,加快他們的成長。我們還要確立業績取向的人才價值觀,使業績、崗位和能力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最大限度上發揮人才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2.3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和價值理念,它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凝聚力、激勵力和輻射力等功能,能夠有效地影響企業的戰略管理。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戰略能夠有效地指導企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依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適當的改變和調整。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夠影響工作人員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在企業成員的信念與企業的戰略目標大致相同的情況下,企業文化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它能夠使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充滿激情,并進一步貫徹和實施企業的戰略計劃。如果企業想要得到長期穩固的發展,就需要建立符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進而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企業文化的建立能夠使員工的價值觀念與企業戰略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進一步加快煙草企業的發展。
3結論
參考文獻的寫作是為了方便讀者在進行同一學術研究時指引正確的參考方向,也為了方便讀者在論文的閱讀過程當中對文中論點的核查。來看看學術參考網的小編采編收集的關于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孫天琦.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演進[J].中國工業經濟.2001(03)
[2]王薔.論戰略聯盟中的相互信任問題(上)[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04)
[3]高艷.中國汽車工業產品創新戰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4]周斐斐.我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湖南大學2005
[5]鄧麗娜.中國汽車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及需求預測[D].西南交通大學2005
[6]周軍.提升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7]郭樣.基于時變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我國汽車工業增長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08
[8]郭強.中國汽車工業二次技術創新的戰略抉擇[D].河北大學2007
[9]馮仕.X企業戰略聯盟模式的設計、實施和控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10]羅智波.中國汽車企業的跨國戰略聯盟對策[D].四川大學2005
[11]劉振.案例-3A公司戰略聯盟策略的分析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4
[12]王瑛潔.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
[13]丁寶才.我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
[14]張景輝.新民采油廠精細量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吉林大學2009
[15]袁文博.基于生態足跡的南寧市生態安全評價[D].吉林大學2010
[16]宋婷婷.基于“資源詛咒”理論的山西省產業結構演進研究[D].s吉林大學2010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劉斐.建筑企業如何迎接加入WTO帶來的挑戰[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
[2]周斌,郭軍勇,薛梅.加入WTO對中國建筑業的影響分析[J].平原大學學報.2002(04)
[3]劉志斌.加入WTO后中國建筑企業的戰略抉擇[J].建筑.2002(10)
[4]陳江.建筑業應對WTO的主要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02(09)
[5]楊東波.論國有大型建筑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改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6]田權魁.大型建筑企業綜合實力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2005
[7]曾憶陵.國有特大型建筑企業集團跨國經營的對策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8]劉維慶.我國大型建筑企業資本經營與運作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1
[9]鄭曉玲.基于熵理論的大型建筑企業核心決策團隊的構建[D].浙江大學2013
[10]李尚民.我國國有大型建筑企業競爭戰略研究[D].復旦大學2011
[11]汪志剛.中國大型建筑企業戰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12]石昕川.我國大型建筑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參與基礎設施PPP項目的角色分配研究[D].重慶大學2012
[13]黃運祥.加入WTO后地方建筑企業的發展對策[J].建筑.2002(08)
[14]王璞等著.戰略管理咨詢實務[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15]黃強編著.建筑企業管理與改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16]張秀玉編著.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7]孫班軍等編著.企業集團管理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18]陳朝陽,林玉妹編著.中國現代企業制度[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19]許曉明主編.企業戰略管理教學案例精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20]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編.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若干問題[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21]黃耕.加入WTO對我國建筑業的一些影響[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2(02)
[22]陳建國.進入WTO影響建筑市場的基本因素及其分析[J].基建優化.2002(02)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陳雄輝.技術創新的人文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謝旭光.基于復雜網絡的企業競爭力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
[3]刁玉柱.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戰略延伸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4]包玉澤.技術能力視角與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的企業升級[D].武漢大學2010
[5]蔡利軍.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分布式創新研究[D].武漢大學2010
[6]趙永杰.基于企業家精神的動態能力生成機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7]馬鶴丹.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企業知識創新系統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8]李福成.新型國有企業定位與效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9]畢楠.基于聲譽資本的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創造機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0]王雅娟.基于組織間信任的知識鏈演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1]韓文海.基于隔離機制的競合效益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2]李澤建.企業持續創新過程中重大風險識別與動態演進規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
[13]張瑾.顧客參與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江蘇大學2014
[14]熊磊.技術資源與國際技術許可排他性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5
[15]鄭祖婷.基于引進式技術跨越的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學2014
[16]張健.企業聯盟能力、技術中介與創新績效的關聯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
關鍵詞:知識型企業戰略管理行為影響因素
知識創新重塑了企業環境,要了解知識型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特征,必須放在知識創新的環境中去考察,因此,必須對知識型企業戰略管理行為有個總體認識。本文分析了知識型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維度,以及這些因素變量的作用。對知識型企業開展知識創新活動和戰略管理活動提供理論依據。
知識型企業的戰略管理行為
知識型企業的獨特性造就了戰略管理行為,因此也具有不同于一般企業的特點。
本文認為,知識型企業是“那些明確地把知識運用貫穿其整個企業模式(從基礎架構到流程,到產品,到戰略)的企業,這些企業是以知識為主要的投資主體,以知識的投入、知識的傳播、知識的創新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組織”。從概念上看,知識型企業與傳統的制造型企業的根本的區別在于,知識型企業的核心在于知識管理、知識創新、知識產品及知識營銷,而不是單純地對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或是文檔的管理。
因此,知識型企業重視知識創新,以知識創新為核心開展各項戰略管理活動,知識型企業的戰略管理行為有明顯的知識創新取向。
影響知識型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因素
在知識創新的驅動下,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戰略管理的行為內容和方式,同時環境條件中的某些因素也構成重要的影響力量,這些因素直接成為促使知識創新的主要動力,并且間接影響和推動著個體和組織戰略管理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內在因素、知識創新動力因素和社會外在因素三個方面。
(一)企業內在因素
企業內在因素,產生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進行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以及企業對通過知識創新獲得超額利潤和相對優勢的追求,誘發了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內在動力。產生知識創新驅動力并影響著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因素主要有:
主觀價值判斷因素。知識型企業進行戰略管理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企業家和企業職工對企業知識創新的追求,這種追求就是基于他們對企業知識創新的一種主觀價值判斷,表現為創新精神和創新偏好,從而激發或誘導他們的各種戰略管理行為,不斷地、自覺地進行戰略管理實踐。利益導向因素。當一項戰略管理活動開始之前,對利益的預期會誘導戰略決策者是否選擇某個戰略或采取某項戰略行動;當知識創新成功之后,巨大的利益會刺激企業繼續創新;同時,也會誘導其他企業加入知識創新的行列。從我國企業知識創新的利益形態來看,它包括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從利益分配的對象看,它涉及國家、企業、職工之間的利益分配。企業家的個性、需要和目標。企業家是企業精神的化身,企業家的思想、意志和行為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戰略行為。在日益激烈的國內競爭和市場國際化的壓力面前,只有不斷創新、不斷進取,才有出路。企業家在初獲成功之后,在世俗層面上易于衍生出一種小富即安的心態,進一步發展的欲望逐漸弱化。企業家只有擴張、發展、超越的觀念指導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才能使企業不斷走向成功。
組織結構和認知過程。究竟是戰略服從結構,還是結構服從戰略,一直是有爭議的問題。但是學者普遍認為,一方面,戰略的變化要求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另一方面,企業的組織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戰略。組織結構對戰略管理行為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組織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目標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也會對所有戰略實施活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組織結構決定了資源的配置;戰略管理行為的前提是組織對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認知。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組織認知過程,直接影響到組織對經營環境的看法和企業的經營決策。
企業文化與歷史。從文化的角度考察戰略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因為企業的成功往往取決于企業文化對戰略的支持程度。在企業戰略得到價值觀、信仰、儀式、象征、語言和模范人物等文化因素的支持時,管理者往往可以迅速而容易地實施變革。相反,如果支持性文化本身不存在,也沒有被建立,那么戰略的變革是無效的。另外,企業戰略管理的歷史和成效會對當前的戰略管理產生影響。
企業的規模和經濟實力。一般來說,企業的規模越大,面對的問題會越復雜,企業內部的分工會越細,越有可能建立比較正式的戰略決策系統。如果規模的擴大伴隨著業務的多元化,那么企業會實行分權的管理方式。各戰略經營單位就會更多地參與到戰略的制定中來,并擁有更多的戰略決策權。企業的經濟實力越強,決策者在戰略決策過程中對戰略方案選擇的余地越大,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性投入。
(二)知識創新動力因素
1.微觀層次的動力機制。知識創新的微觀層次對應個體或局部創新的激勵和心理驅動,其結果表現為一些新想法、新觀點、新假設、新思路的提出。具體來說,內部動力的形成和變化源于以下三方面,即企業家精神、創新組織能力以及企業文化。
企業家精神。作為知識創新規范和動力的企業家精神有這樣幾方面的特征:自主性,企業家精神明確提示了在哪些情況下,企業家的哪些行為是可取的、必不可少的和應予鼓勵的,哪些行為是不可取的、有害的和應予摒棄的。普遍性,企業家精神摒棄了行為的個體性特征,概括了能使知識創新行動秩序相對穩定的企業家行為的共同特征。導向性,企業家精神引導著企業家根據實際情景的要求,以追求創新及其成功為戰略管理行為的目標。
創新組織能力。知識創新行動作為一種具有工具合理性的系統過程,它還需要通過系統內部有組織的理性管理,才能使創新設想或方案轉化成現實的商業化成果。企業家由于其角色特征則恰可成為這樣一種創新組織者。具體來講,企業家的創新組織能力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創新人員的組織,企業成員在知識創新全過程中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發揮著各自的社會功能,如創新策劃者、創新項目管理者、R&D人員、市場開拓與營銷人員等。第二,創新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造成企業知識創新的市場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企業內部R&D、生產、營銷等部門缺乏協調性。日本學者山田行雄曾經指出,營銷部門和生產部門在生產能力計劃與長期銷售預測、新產品生產的預定計劃與短期銷售預測、產品系列多樣化以及新產品的市場投放與附加服務等之間存在矛盾。而這兩個部門又都通過產品和技術而必然與R&D部門發生聯系,企業家作為知識創新的組織者,在上述三者矛盾的協調與化解方面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企業文化。成功的創新企業往往比較重視企業文化的培育和營造,以期借助企業文化的力量來促動企業的知識創新行動。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規范模式或觀念體系,它構成了企業知識創新活動的動力要素之一。
2.宏觀層次動力機制。宏觀機制主要是研究制度、市場、法律保護等因素對戰略管理行為主體所起的動力作用制度創新:知識創新的保障。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中,傳統的生產管理的模式將被現代的知識管理的模式所取代,這就要求管理者著重解決制度創新。制度創新為企業提供足夠的創新動力和創新空間,企業內部的制度安排為企業知識創新提供了條件。
知識產權:知識創新的重要法律保護。從知識創新的過程來看,其各個階段都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的準備和開發階段:企業的知識創新需要專利信息的指引和導向。創新的實施階段:靠知識產權制度來維護權益,它是保護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利手段。離開了知識產權制度,創新者在仿冒、仿造與復制的打擊下就會失去動力。創新的應用階段:知識產權制度下,通過技術貿易獲取高額利潤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對知識產權無形財產權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都有相應的規定。以此為基礎,專利技術和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參加經濟活動才成為可能。:
市場拉力:知識創新的推動。一般來說,市場拉力主要是通過以下三種變量來促動知識創新的:市場需求推動企業知識創新的機制可表現為提供創新思路、提供創新機會、誘發企業創新戰略、誘發企業知識創新的內部動力等。市場機制主要是通過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等具體形式發揮對知識創新的資源配置功能和動力作用的。市場的自組織過程就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過程,但它又有著市場機制所不能涵括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市場通過供求關系、競爭機制和價格信號這只看不見的手而發揮作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自組織過程。市場的這種自組織機制在于其能自發地培育創新、啟動創新、保護創新、實現創新。
(三)企業外在因素
企業外在因素主要是指企業的經營環境,即對組織經營產生影響的、在組織邊界以外的物質及社會因素。如經濟因素,社會、文化、人口和環境因素,政治、政府和法律因素,技術因素,競爭因素等。
結論
本文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分析和歸納,認為知識型企業以知識創新為核心開展各項戰略管理活動,其環境條件中的某些因素也構成重要影響力量,直接或間接影響和推動著個體和組織戰略管理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內在因素、知識創新動力因素和社會外在因素三個方面。
本文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對現有學者研究成果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之上,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經驗導向,今后應采取實證調研和理論推導相結合的方法,設計企業調查問卷,驗證影響因素的作用和與戰略管理行為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魯迪•拉各斯.知識優勢[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