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9 00:0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舞蹈畢業論文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音樂舞蹈學院;實踐教學;實踐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210-01
一、音樂舞蹈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素
對于音樂舞蹈藝術院校來說,實踐教學就是根據目前社會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任務,結合一定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藝術人才。關于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藝術實踐能力。這是音樂舞蹈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最基本構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了音樂舞蹈的作品設計、創作、表演與比賽等等。一切的實踐都是源于理論,因為學生首先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再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去參加一下藝術設計比賽、創作比賽或者表演等等。這種實踐強調的是走出課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為社會實踐,為社會服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且促進了社會藝術事業的發展。
(二)加強實訓環節。對于藝術院校的教學而言,實訓就是在規定的一些場所進行專業技能操作的培訓,如舞臺、劇場、演奏廳等,其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某一技能。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情況,藝術教育的實訓應該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自身情況,給他們設計適合自己的課程培訓,這也是增強學生未來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
(三)重視實習環節。這是培養藝術人才發展的最重要環節,特別是對于舞蹈教育、音樂教育和藝術管理這三個專業的學生而言。因為實習,其實就是走進社會,走進崗位,讓學生真正了解職業和工作環境等。同時,這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環節,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世紀工作中去。
(四)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撰寫是一個對自身學習的分析和總結環節,雖然這與實際技能有所脫節,但是它檢驗的是學生的理論知識。因此,畢業論文也是教學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舞蹈音樂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目標體系的構建。1.調整教學目標。無論是音樂院校還是舞蹈院校,其實踐教學的目標都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其全面綜合素質。但鑒于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無法完成當前的教學任務和目標的,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進行改變,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教學觀念。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呆板、單一、乏味,會使得很多學生覺得無趣和枯燥。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從激發學生唱歌、跳舞興趣這一方面下手,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等,對他們進行客觀評價,并激發他們的跳舞、唱歌興趣,隨之引導他們樹立學習計劃、監督和調整。2.調整培養計劃。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藝術人才,必須調整培養計劃。課程設置要與專業水平相互結合起來,教學內容也應該覆蓋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和條件,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技能考核,也要重視其理論知識的考核,才能使其全面發展起來,不讓學生的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掌握失衡。
(二)內容體系的構建。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經過實踐的培養,而實現“二合一”,其實踐教學的內容既包括了教師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也包括學生將其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上文所說的實習、實訓、實驗等。當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不僅包括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還包括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等。其中,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包括了教學人員、教學機構和教學基地等管理,還有實踐教學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而保障體系的構建,重點是壯大師資隊伍和創新教學模式。在這里,我們以聲樂教學為例,分析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
“一對多”的聲樂教學模式,是指在大學二年級到四年級進行的一周一課時的音樂教學模式,它通過老師和學生共同演唱藝術歌曲、民族歌曲等,加上二重歌唱曲實現音樂教學。還有“小組課”,可以學習一些中外藝術歌曲,“小組課”還要加強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這種模式既可以節約教師資源,還可以加強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除此之外,還有“個別課”,這種教學是效率最高、教學質量最高的一種。
三、總結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是實現舞蹈或者音樂專業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教學環節,其包括著多個方面: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但無論是哪個體系,我們都應該重視,因為它們都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從各方面落實好,才能使實踐教學體系的作用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俞仲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健.論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與建構[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3]程向蘭.高師聲樂教學改革之我見[J].昭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
【關鍵詞】大型劇目教學;實踐;規范管理
《和平頌》是學院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勝利70周年之際,推出的一部以和平為主題的原創劇目,直接參演師生達700人,間接參演人員多達2000余人,幾乎涉及到學院所有專業:音樂、舞蹈、動畫、播音、編導、服裝、藝術設計等,既體現了一所藝術大學對戰爭勝利的紀念情懷和社會責任擔當,同時這也代表了我院建校以來大型舞臺劇目的綜合教學水平。董事長王賢俊指出:“大連藝術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這不是單純在課堂上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演出來的,其根本途徑是藝術實踐教學。我們通過原創《和平頌》等大型演出模式將藝術實踐課做到極致。”但《和平頌》這類大型劇目實踐教學涉及的專業多、人員多、排演時間長,需要適度調整日常課堂教學,也引發其系列規范管理研究的思考。本文通過實際參與和調查研究,提出嘗試性解決矛盾沖突的路徑和方法。
一、建立多主體聯動的全員管理機制
完成《和平頌》這樣一部原創大型作品,涉及創作團隊、演出人員、后勤保障、服裝設計、舞臺監督、道具籌備、場地環境、課程調整等方方面面,需要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多主體聯動的管理體系。
第一,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學院專門成立演出辦、實踐教學管理中心等機構,負責全院的實踐教學管理與大型演出活動。為保證像《和平頌》這樣大型劇目的順利排演,管理機構需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實踐教學的層次,在學科理論指導下進行藝術實踐;創新實踐教學形式,豐富實踐內容;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機制;打造實踐成果品牌,提高成果等級;加強過程管理,邊策劃、邊實踐、邊總結。
第二,建立有效的責任機制,加強職責意識。為確保《和平頌》演出圓滿成功,所有管理機構與管理人員必須科學劃分管理權限。音樂學院是主要完成單位,演出辦和實踐教學管理中心是主要管理單位,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是協助管理單位,各部門均需充分發揮管理的主體作用,明確管理范圍和職責,并建立實踐教學與演出相關的規章制度,才能形成從領導層、管理層到執行層的多主體聯動機制,從而增強管理的執行力,有效地激發創作人員和參演人員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強烈的質量意識,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建立多主體聯動的管理體系,加強銜接與融合。多主體聯動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各主體之間是互相制約、相互協作的,上述部門管理功能互相取長補短,從而發揮最大化效能。首先,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各管理部門間建立整合統一的信息交流系統和匯報系統,實現各方信息共享,使得跨部門之間的溝通更順暢,內容更真實,信息共享能力更強,管理協作水平也必將提高。其次,形成工作制度銜接。應當建立常規的工作聯系制度,形成協同管理的長效機制,各部門除了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外,還要進行充分溝通。可將工作制度的銜接納入績效管理和考評之中,最終形成一條環環相扣、功能強大的工作制度鏈。
二、建立多層面統籌的全過程管理機制
《和平頌》從創、訓、學、演全過程看人才培養,恰恰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訓合一和學演一體的表現,促進了我院構建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場生動全面的劇目實踐教學公開課,引領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改革。授課內容由零散曲目的選擇轉變為主題鮮明,趣味性強的劇目;授課方式由“一對一”轉變為多人多種組合,使學生感受和聲音樂的魅力;授課環境由單一的課堂轉變為聲光電科技與音樂、舞蹈結合的大舞臺;授課教師由一位教師到多位教師指導,還能經常聆聽到大師和名家的現場指導。
以往,人們總認為實踐教學與日常課堂教學存在矛盾沖突,但實質看,實踐教學是藝術類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藝術類教學成果檢驗的平臺。從宏觀層面看,將排練場、大劇院作為課堂,聽國家級、世界級的大師課,感受團隊合作,在一場場演出中歷練精品,不斷打磨積累的經驗都是在教室的課堂中學不到的。從微觀層面看,我們通過大面積的采訪,可以看出每名參演學生都洋溢出的學習熱情和排演過程中的專業飛速進步,也是在教室課堂上看不到的。沒有參加演出的學生在繼續上好專業課的基礎上,可通過多渠道彌補,如有專家指導時與參演的同學一起排練,在排練時觀摩,在演出時觀看,演出后與參演同學一起總結,等等。
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必須做好實踐演出與課堂教學的銜接與協調,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經典劇目,在實踐中演經典劇目,在畢業論文中研究經典劇目,建立全過程管理機制。具體做法:按任務、分專業編寫《和平頌》實踐教學方案;按方案制定《和平頌》教學大綱,包括教學內容、考試要求等;制定《和平頌》納入課堂教學的計劃;制定課程表;要有規范的《和平頌》授課教案;有《和平頌》實踐教學考核的資料、成績單;有各級領導聽課、查課的記錄、照片、視頻;有《和平頌》實踐教學成果匯報的相關資料及照片、視頻;有實踐教學成果的資料、證書和照片、視頻;搞好《和平頌》實踐教學工作總結。認為“實踐出真知”,應用型藝術人才不單是課堂上教出來的,更是從藝術實踐中練出來、演出來的。我們將這些授課的優勢轉變為常態化的教學,形成多層面統籌的全過程管理,不斷創新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的新體系、新模式和新方法。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與評價管理機制
劇目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從計劃到實施再到考核都應有完整的程序和嚴格的管理。其考核的對象不僅針對學生,還應對教師和輔助人員進行考核。
首先,建立多層面考核學生實踐能力的標準。把基本能力考核、專項技能考核和綜合素質考核均納入學生實踐考核中。基本能力的考核應在某一特定情境下進行,實踐中專業能力的掌握與基本技能水平直接相關,如考核學生的樂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專業技能的考核則需要根據專業的不同分清考核的重點,通過具體考核標準與要求進行系列考察。綜合素質考核主要側重實踐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考核。將上述相互融合的三者均納入學生實踐考核,才是符合質量管理要求的。對參加演出和實踐教學教師的考核也要確立標準,但對教師的考核管理與學生要有區別,應以提高和激勵為主,督促教師將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場實踐指導,將課堂管理轉變為舞臺掌控,從教授者角色轉變為指導者角色,保護教師與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但要形成相應的教師考核管理制度,便于提高管理質量。
第二,注重排練和演出的過程性考核。主要從做排練過程記錄入手,因為過程記錄可以詳盡的了解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專業學習的情況、樂隊合作情況、技術問題解決等各方面表現,更能滿足劇目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求。但這要求教師長期堅持和具有足夠的耐心,將學生平時的表現記錄在本上,最后作為對學生考核的依據,也作為教學反思的依據。演出過程體現在舞臺上,通過觀看學生舞臺上的現場表演和錄像視頻記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專業考核。
第三,加強劇目教學終結性考核。從成果方面入手,演出結束后,根據學生劇目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重視多層面、多方向的總結,召開教師與學生座談會和總結匯報會,研討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煉總結成功經驗、研究科學管理機制等。還可在畢業考核中的加大劇目考核的份量,從只考畢業論文的質量和答辯,變為既考畢業論文的質量和答辯,又考“劇目畢業演出”,把“畢業演出”、綜合實踐能力同畢業論文并列成為學生能否畢業的三把尺子,最終實現劇目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四、建立多形式并用的激勵管理機制
在大型劇目演出和實踐活動中運用激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何使教師持續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關心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如何改善現有教學環境與人文環境等問題,建立教師演員與學生演員崗位聘任制度、業務考核制度、薪酬獎勵制度、教學培訓等制度。
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均屬高級知識分子,對于他們的激勵既不是單純一個方面能夠促進的,也不是一個層次一刀切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必須要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學校發展與個人發展激勵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勵效果。大型演出教學實踐,排練周期長、環節多,人的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采用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和發展激勵等多種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神激勵要體現在人文關懷方面,管理者必須多角度、多途徑地了解他們的需要、及時掌握他們的所做所想,并采取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制度。他們的突出特點是愿意承擔有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關注學校為他們提供的發展空間和良好平臺,注重內心的成功滿足體驗,注重領導對其情感上的關愛。基于這些特點,要讓中青年教師和學生演員認為在學校的發展與學習生活是前途光明的,樹立為學校長期服務的信心和歸屬感。
物質激勵要體現在生活細節方面,管理者要凡事想在前、凡事做在前,做得細致周到、溫暖人心。需事前制定獎勵機制,事后及時實施獎勵,體現多勞多得、公平公開的原則,注重制定個人獎勵與集體獎勵相結合的制度,組建以老帶新的團隊,凝聚團隊力量,才能有利于激勵他們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發展激勵要體現在提供深造機會方面,為演出付出辛苦并取得成績的教師與學生提供外出培訓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同類院校間的交流學習,達到拓寬視野、樹立聲譽和對外宣傳的多重作用。同時要求參加培訓的教師回校做學結報告,將培訓的情況、學習內容、發現的問題向領導和同事們反饋與交流,盡快培養出一批穩定的、高素質的演出團隊。
總之,探索大型劇目教學對藝術類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型劇目實踐教學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機制,為學院長期有序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推動藝術學科專業發展和服務社會探索新路。
MFA是目前全球通用的一種培養藝術創作與表演高級人才的高等教育形式,得到世界多國普遍認可,它涵蓋了音樂、舞蹈、美術、藝術設計、戲劇、戲曲、廣播、電視藝術領域的所有實踐類專業。與歐美國家相比,MFA在我國起步較晚,直到200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才正式建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并于2005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分三批批準了100余所高校作為我國MFA教育的試點院校。
從MFA在中國生根,到現在已經走過了8年的發展歷程,然而,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眾至今對于藝術碩士的認知態度依然還是謹小慎微,甚至半信半疑。筆者以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MFA招生培養制度的不了解和就業前景的不確定性造成的,因此,對其培養方式、培養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做一個細致而全面的梳理尤顯重要。
在國際上,藝術學科存在著兩種學位類型,專業碩士和傳統的學術型碩士是同一層次不同類型的兩種培養方式。傳統的學術型碩士屬于研究型的,培養多側重于理論修養,其終極學位是PHD(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學博士學位),而藝術碩士則屬于創作型的,其最高學位便是MFA,雖都是終極學位,但兩者不能對等折換,而是各有側重,在招生錄取、培養方式、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首先,傳統學術型碩士在招生方式上以公共課和專業理論課為主,而放低對專業技能的考核,這致使很多極富藝術才華,同時又有強烈深造愿望的藝術青年因為制度上的原因而被擋在研究生大門之外,對于這一點,很多專家教授也表達了擔憂和不滿,甚至有學者站出來對現存的藝術教育體制進行厲聲討伐。一個人藝術才能的發現和培養不是靠簡單的英語和政治的高分體現出來的,我們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藝術人才,就必須重新審視現存的培養制度,并在入學考試上首先做出相應的調整,如使藝術碩士在招生錄取上更看重實際專業技能的考察,在文化課方面則側重于文、史、哲以及美學知識的修養,而適當降低政治、外語等課程的考核門檻。
其次,與傳統以理論研究為主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同,MFA(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定位于高等藝術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范疇。在尊重藝術教育特殊性規律的基礎上,應體現出實踐性的特征,在強調出作品、重應用的同時兼顧理論修養的提升。具體在培養環節上,加大實踐類課程的課時比重,適當壓縮純理論課程的學時數,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者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創作能力,以符合社會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最后,在培養質量標準上,藝術碩士獲取學位不以的數量和字數為標準,而是以其作品質量作為評判的主要依據,畢業論文也無須進行表面意義上的字數設定,而需緊扣畢業創作的主題展開論述。藝術教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實踐和應用的重要性,就如同演員要拿自己的影視作品來說話,導演也要通過影視或戲劇作品等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不同的質量標準決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傳統學術型碩士的畢業論文因有數萬字的字數要求,并須在核心期刊發表才可獲得學位,這使得學生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資料的搜集和論文的寫作上,這樣的人才走向社會之后可能會成為一個評論家、理論家或者藝術史學家,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僅有理論研究專業人才往往不夠,還需要大批有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
需要說明的是,從表面上看,專業碩士和傳統學術型碩士的畢業證書是一模一樣的,但從現在獲批準的100余所院校的執行情況來看,實際上兩者的區別在于傳統學術型碩士所獲得的是文學碩士文憑,而專業碩士獲得的是藝術專業碩士文憑。
誠然,我們應該看到,專業碩士學位自2005年在我國設置以來,在許多方面尚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培養制度上還不成熟,雖然培養目標是以實踐為主,但在實際授課中卻與傳統學術型碩士并無多大區別,培養的人才也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實踐方面的優勢,這樣不僅達不到培養的目標,也會降低社會聲譽。其次,人們對專業碩士依然存在著諸多的疑惑和誤解,有人認為考分不夠的考生被迫去讀專業碩士。另外,與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碩士在獎學金和評獎制度上還不能被同等對待等,這都會導致專業碩士不如學術型碩士的公眾看法。筆者以為,要更好地體現MFA的價值,整個社會自上而下應樹立起正確的藝術碩士的學術標準,建立起其應有的教育品牌,我們相信,有政府在政策及資金上給予更多支持,有社會能夠給予更多理解與寬容,再加上一代代專家和學子的艱苦努力,MFA 必定能在中國的土地上根深葉茂。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情景教學
興趣
動機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興趣、動機等多種因素。舞蹈是1種融音樂、動作、服裝、道具等為1體的綜合的舞臺藝術。舞蹈教學包括素質、道德、意志與情感等多種因素,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方法運用不當,就會使課堂變成1潭死水,毫無生氣,教學效果自然就不好;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那么,在舞蹈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學效果呢?
1、生動形象,趣字領先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可見,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對于提高學習效果、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創新能力以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的創設各種條件,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激發學習舞蹈的熱情。實踐證明,有些學生之所以厭惡或懶于學習,往往與教學內容有很大的關系,教學內容的對學生的吸引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為了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把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如在較基訓部分時,由于內容比較枯燥單調,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我就抓住學生比較喜歡現代舞的心理特點,把基訓和現代舞基訓結合起來,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再給他們欣賞1些如《木蘭歸》、《梁祝》、《霓裳羽衣舞》等舞蹈精品,來讓他們體會基本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使他們對基本功訓練產生濃厚的興趣。
2、設疑布惑,妙在其中
論文 lwkoo.cn 畢業論文
北宋哲學家張哲支出,“在可疑處不疑者不曾學,學則必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就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只會“解惑”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疑點,給學生心理上造成1種期待、1種懸念,讓學生提出質疑,討論質疑。在討論、實踐中逐步總結提高獲得知識。
比如,在教授“大跳”這1動作時,為了讓學生弄清楚動作的要領及要求,克服跳躍過程中的恐懼心理,我先讓學生欣賞這1動作,讓學生對這1動作有個整體的認識,然后設問“為什么會跳得那么高,要領是什么?起跳的關鍵是什么?如何克服起跳時的重心低,蹬地不充分?為什么沒有空中跨越的感覺等問題。經過設問,使學生感到問題的得深沃性,并對此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將知識點巧妙地寓于問題中,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并不斷的攻下每個“堡壘”,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豐富發展自己的能力。
3、創設情景、以景育情
情景教學是直觀教學發展的產物,具有形真、情深、意遠、理念寓于其中的特點。其實質是借助形象的形式和手段,吸引學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學習知識,變抽象的思維為情景意識,變抽象的知識為直接感知的對象,這對學生形成感性愉快和領悟逾越的審美境界都具有無言的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創造性地進入到設計課堂的情境中去,并努力做到教學民主、充滿愛心的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很好地融入情境中去。比如,在進行維族舞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自然環境以及舞蹈的風格特點,我利用電視作輔助教材,學生通過觀摩電視教材:蔚藍的天空中漂這朵朵白云,秀麗的天山腳下美麗的維族少女載歌載舞,節奏鮮明的樂曲伴著優美的舞姿,使人產生1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在老師的引導和提示下,學生不但對維族舞的風格特點、舞姿韻律獲得了豐富的感知,而且對維吾爾族的居住環境和服飾特點也有了具體的了解。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加深,對所要學習的動作產生興趣,而且從中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高了審美意識,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四、適時激勵,培養意志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雙導師制
藝術碩士培養模式是指在現代藝術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了實現藝術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標準的構造樣式及運行方式。藝術碩士培養模式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又具有泛型性,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又因為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所以它包含著一些固定的要素,即導向性要素(即培養目標)、組織性要素(即培養過程)、調控性要素(即培養考核)。因為培養模式具有泛型性,所以一經形成便可以為培養單位所遵循。但培養模式一經形成之后,同時也具開放性。也就是說,培養模式不是僵化不變的,培養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不斷以開放和改革的態度探索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培養模式。
一、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指導原則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宏觀指導思想是:“密切與音樂行業接軌,注重音樂藝術實踐,突出音樂職業導向。”在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堅持了以下原則:一是注重培養模式與行業標準密切接軌。學院邀請了遵義演藝集團藝術總監王小平、重慶高戈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閻旭、重慶市廣播電視集團(總臺)頻道總監寇錦等業界精英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并參照相應行業標準設計課程模塊。二是注重知識發展性與職業導向性的密切融合。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具有學術性的價值取向,這是藝術碩士教育不同于一般意義的職業藝術教育的根本所在。藝術碩士教育培養的不僅僅是藝術行業精通技巧的從業者,而且是藝術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兼備的復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突出藝術職業崗位能力和藝術職業素養的培養。著力加強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實踐學分權重。聯合藝術創新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各基地的師資和硬件設施以及其他資源,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
音樂藝術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系統音樂專業知識,適應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音樂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音樂表演、音樂創作等領域的專門人才。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必須符合這一培養目標的需求。為了有效地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經過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逐漸摸索出“人文綜合素養+專業理論基礎+藝術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在這一培養模式中,培養目標是導向性的要素,是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對培養工作進行檢驗的立足點。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是培養過程,也就是組織性要素。畢業環節則是對整個培養過程的最終考核,也就是調控性要素,通過這一環節檢驗所培養的學生是否達到了培養目標的要求。
(一)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以音樂藝術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基于“面向社會、服務地方需求、促進音樂事業繁榮發展”的理念,構建了“2+1”的課程體系,即理論課程、實踐課程+行業實訓,實踐環節以課內實踐、專題創作實踐、作品展演、行業實訓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完成。根據藝術碩士教指委頒布的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指導性方案),藝術碩士(音樂)的課程類別為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實踐環節、選修課。重慶師范大學藝術碩士音樂領域各類課程的學分數及所占比重可參見表1,公共課與專業必修課見表2。在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課程中,文藝理論、藝術原理、音樂藝術實踐、音樂心理學、音樂美學等課程屬于理論課程。專業主課、高級視唱練耳、音樂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等課程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音樂藝術實踐屬于純粹的實踐性課程。學院要求這一實踐性課程的考核形式為音樂會或實踐性成果的展示。比如,對于聲樂方向的學生,培養方案要求他們必須開兩場音樂會,方能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將音樂藝術實踐類課程納入必修課程中,并占有一定的比重,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滿足培養目標的需要。此處的實踐課程同獨立實踐環節不同。獨立實踐環節側重的是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最終檢驗。而必修課中的藝術實踐類課程側重的是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形成性評價。實踐類課程可以在課內進行,也可貫穿于課外活動中;可以在校內進行,也可在校外的實踐基地進行。為了增強學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創意表達和風格呈現方面的能力,學院開設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作品分析、視唱練耳等課程。在培養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理念和美學觀念,而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并沒有接受到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基于此,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培養方案中開設了音樂美學課程。音樂心理學類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應對音樂表演中一些較為復雜的心理問題,比如,音樂創作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演出中的怯場等。開設音樂作品分析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通過分析方法的掌握,使得他們能夠很好地在表演中呈現作品,在創作中把握好作品的風格特質。此外,學院還開設了一門視唱練耳課程,幫助學生解決音樂表演過程中的音準問題。除了必修課程中的音樂藝術實踐課程,還有獨立實踐環節,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專業能力展示(畢業音樂會)三項內容。該校的培養方案要求在藝術實踐基地的行業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一年,同時學位論文(設計)須建立在藝術實踐基礎上。該校藝術碩士培養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共同承擔培養任務。學生修完培養方案所要求的課程,通過學位論文(設計)答辯,同時還須通過藝術行業職業資格認定,方可畢業授位。“2+1”課程體系即兩種課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加上行業中的實習、實訓,更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有了對我國民族花腔的相關研究,但數量較少,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新世紀以來的十余年間。就文本資料來看,研究成果多在各大音樂院校的畢業論文及科教藝術期刊中。本文從花腔歌曲的創作、演唱處理、花腔技巧訓練與教學、花腔作品的美學價值等方面,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簡要總結和梳理。
(一)花腔歌曲的創作
這方面的研究以對尚德義花腔藝術創作的研究最為突出。尚德義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他開創了花腔歌曲創作的先河,對歌曲創作和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有著深遠意義。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花腔歌曲的創作技法。陳朝霞和李燕的碩士論文中均對尚德義花腔創作技法進行了分析,指出他在創作中旋律的抒情性與舞蹈性、典型功能性和聲與傳統性終止式的巧妙運用、大膽創新的轉調和嚴謹和諧的曲式結構等方面,對西方創作手法有一定的借鑒和創新⋯2J。蔡莉還對尚德義的轉調技法創作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從同主音轉調、等音轉調、遠關系轉調、羽徵調式的交替、平行大小調交替等方面進行分析j。另外,也有對花腔歌曲創作的曲式進行研究的,如王瑋對胡廷江創作的《瑪依拉變奏曲》中變奏的具體元素進行分析,論述了花腔運用在多次變奏中的作用和意義。殷志華和張向俠也分別對《瑪依拉變奏曲》和《火把節的歡樂》從曲式結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兒。
2.花腔歌曲創作的民族性。尚德義在歌曲創作方面的積極探索,實現了花腔與民族音調的完美結合,如濃郁哈薩克風情的《牧笛》、新疆維吾爾族風情的《七月的草原》、熱情歡快的彝族風格的《火把節的歡樂》、蒙古族長調特點的《小鳥飛來了》、藏族風格的《藏家姐妹踏歌來》等。王婭指出,尚德義在花腔歌曲創作中廣泛吸取了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及花腔因素,如蒙古族長調中的顫音、小跳音,評劇甩腔里的斷音、快速走音及跳音,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說唱音樂中的斷音以及民族器樂作品中的華彩旋律等,把這些花腔因素與特定地域的音調相結合,創造出了具有民族調式、和聲、旋法的花腔旋律。張亞麗論述了尚德義花腔歌曲的題材、音樂語言、演唱藝術、音樂審美中的“民族因素”,以及對我國傳統音樂中“散板”節奏的借鑒J。彭根發在“尚德義教授作品音樂會”學術研討會上講到,他的花腔旋律“按照中華民族的調式、和聲、旋法創作出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花腔音樂,使他的花腔歌曲具有鮮明的個性”l9。王賀著重研究了各民族地區的典型節奏型和民族風格襯詞襯腔在尚德義花腔作品中的運用,并結合具體花腔歌曲的節奏型方面進行了實例地方性分析和探討。。
3.虛詞、襯詞的運用。尚德義善于利用襯詞在花腔作品中表達內容和情感。他認為,為了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不受歌詞的限制,“暫時地局部地離開歌詞,用‘啊’連音或頓音來表達歌詞所不能表達的情緒”,以使花腔有發揮的余地引。李雪峰指出,在《千年鐵樹開了花》中“以‘啊’唱出的大段花腔部分以四音模進手法,使激動的情緒層層遞進直至散板式的華彩長句出現,才使音樂的情緒真正達到了全曲的最”,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今年梅花開》則巧妙地運用東北民歌中的“啦啦調”襯詞。王文瀾指出,尚德義花腔作品的無詞部分,有些是對原有詞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些則是對歌詞未盡之意的補充,在審美意境上,這樣的拓展、深化和補充是必要的。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如胡廷江的《瑪依拉變奏曲》中各句句末字分別為“拉、家、下、花”,押“a”韻,作曲家在變奏中增加的花腔部分巧妙地運用“啊”的開口音,使得歌曲在語言上無比和諧、連貫,一氣呵成,刻畫了瑪依拉活潑可愛的形象J。楊英在對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特色分析時講到,通過虛詞“嗚”和“啊”的運用,實現了“情與景、聲與情”的疊合引。
(二)花腔歌曲的演唱
學界對花腔演唱的研究主要是對某一首或某幾首歌曲的分析,這類研究針對性較強,多是從某首花腔歌曲的曲式、演唱風格或主要對華彩部分的分析與藝術處理等方面展開的。
1.花腔演唱的技巧與情感處理。如余惠承在對《七月的草原》討論時,把宋斌廷原詞和經過尚德義處理后加了花腔襯詞的歌詞以表格形式進行對比,認為用襯詞“啊”來形成華彩樂章,有利于演唱者的二度創作,使演唱者通過花腔技巧,展示美妙的音樂形象;還分析了具體各花腔部分演唱時的氣息要求和母音的情感表現的細膩處理。殷志華對《瑪依拉變奏曲》從變奏曲式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尤其是每次變奏后長音處用音階的形式進行不同的加花處理,還強調了很多花腔女高音適當改變曲子節奏音型的演唱手法,豐富了旋律,使歌曲更加流暢、優美,富有歌唱性J。楊明玉結合自己畢業音樂會的演唱進行了探討,指出在演唱《小鳥飛來了》這首歌的顫音時,不能用西歐演唱顫音的方法來套,而要借鑒極具蒙古地方特色的“諾古拉”顫音方法來唱,放松喉嚨和咽部,在富于彈性的氣息支持下,用咽部的顫動去唱,以及在處理這類花腔部分演唱過程中下顎、軟腭、舌根等部位的具體狀態_l。李燕探討了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演唱的“情調性”、演唱情感的“真實性”、演唱行腔的“流暢性”、演唱與伴奏的“協調性”等問題|2J。樊霄英在論文中通過分析多首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的演唱,比較中西花腔演唱技巧異同,得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花腔演唱技巧,如倚音、顫音、跳音和快速音階、琶音等裝飾的演唱處理¨。
2.花腔的音色要求。還有研究提到音色與花腔的關系,如羅靜和程萍都曾提到在演唱《春江花月夜》時,音色具有很強的形象性,這首歌曲的花腔部分需要一種自然純凈、古樸典雅而不失晶瑩透亮、輕盈飄逸的聲音音色來演繹。楊英對《春江花月夜》演唱中開頭結尾“簫的音色移植”、歌曲中間及部分“花腔吟唱琵琶音韻”、“漁歌唱晚”主題音樂的花腔處理等作了分析研究u。
3.花腔演唱的人文素質要求。花腔演唱者不但要有過硬的技巧,還要注意人文修養的提高,才能真正完整地表現出花腔歌曲的內容和意境。程萍指出,“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對演唱者的人文素質和演唱技巧都要求很高的作品”_20]。
(三)花腔歌曲的訓練與教學
作為新穎別致的藝術風格,把花腔應用于民族聲樂中,不僅能豐富聲樂教學內容、發展和鞏固聲樂學習者的技能技巧、激發演唱者的歌唱欲望,而且還能豐富樂感,啟迪藝術創造思維,促進演唱者心態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聲樂演唱和教學的質量。因此,對花腔技巧本身的研究,花腔技巧的訓練以及花腔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等研究有現實意義。楊娃對西方花腔技法和我國傳統潤腔技法進行了比較研究,總結了兩者的異同與聯系,對目前民族聲樂花腔的行腔研究有一定指導意義。韋亦瑁指出了傳統音階練習方式對花腔訓練的局限性,提出選擇優秀花腔歌曲中有針對性的樂句和樂段作為練聲曲,加強連貫性、靈活性以及字聲結合訓練的必要性和有效性_2。沈金華、方露娜等也提出了具體花腔訓練方法,即柔軟性和圓連音的訓練、音階琶音的訓練、漸強與漸弱的訓練、跳音的訓練、顫音的訓練和其他裝飾音訓練等,并且給出了一定的訓練提示或訓練步驟_24J。
(四)美學方面
這部分研究多針對某首花腔歌曲展開各部分及整體的賞析,尤其突出花腔部分所展現的意境美,或是從作曲家對花腔歌曲創作的美學思想等方面展開。
1.歌曲賞析。刁笑萌在《鳥兒在風中歌唱》美學研究中,提出花腔部分對表達凄涼之美的重要作用,認為華彩樂段“啊”部分是整首作品意境的點睛之處,花腔部分以富有裝飾性的變化曲調表現出快速靈巧的獨特色彩,運用了半音階下行的寫作手法將其鳥兒的憂傷、壓抑和嘆息的無助表現得活靈活現,這也正是作品獨特凄涼之美存在的原因,震撼心靈,無詞之韻唱出有詞之意,達到“此時無詞勝有詞”l2。王文瀾專門探討了花腔歌曲無詞部分的審美意境,華彩性花腔部分無論是跳躍性的節奏、重復模進或是速度上漸快漸慢的處理手法,均恰當而豐富地表達了主題ll。對《春江花月夜》楊英分別從選材、創作題材、器樂化的人聲運用及民族化的鋼琴伴奏形象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賞析,認為它“將中西方的音樂元素和審美意識融會貫通,用聲樂藝術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詮釋中國古典名曲”。
2.美學思想。正如尚德義本人說:“我寫花腔,注重上口,講究發聲自然流暢,追求美的品質,不為花腔而花腔。”_2在尚德義教授作品音樂會學術研討會上,張小平評價說:“其美學價值在于對音樂本身純粹性的探索,反映了作曲家純樸的美學觀念。”買巖萍、賽音等在論文中從題材選擇的境界追求、藝術風格的境界追求、歌詞選擇上的境界追求、旋律美的境界追求、鋼琴伴奏的境界追求等方面論述了尚德義歌曲創作的美學思想。
二、研究評述
總體來看,目前學界對我國民族花腔藝術的研究較為重視,涉及了花腔藝術的各主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這與花腔藝術在我國民族聲樂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開的,但有些方面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深入和探討。在花腔歌曲創作方面,多集中在作曲家尚德義的花腔創作上,對其他作曲家的花腔創作涉獵較少;而且多是從尚德義花腔歌曲的創作成就及創作特點方面論述的,如創作特點多以民族題材、時代特點、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民族風格與西洋技法的統一等方面展開,而非對花腔本身創作特點的具體論述。只有李雪峰以尚德義藝術作品的花腔部分創作特點為題,專門對四首花腔藝術歌曲的花腔部分進行了分析論述,但較為簡略,總體來說文中所論述的是花腔的運用在歌曲表現中的作用,也并非是真正的“花腔創作特點”。總之,此類研究多是從“尚德義”角度而非“花腔”角度著手展開的。在花腔歌曲演唱方面,這類研究大多是先對整首花腔歌曲曲式結構或風格進行分析,之后專門針對花腔部分的演唱分析;也有分段落或部分進行論述的,有的則具體N4,節,具體到個別音的演唱處理,多為咬字吐字、情感、氣息等演唱經驗或演唱提示。這些研究對我國民族花腔聲樂演唱的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這類研究缺乏系統總結,涉獵范圍較小。
關鍵詞:藝術;教學秘書;職責;管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J03文獻標識碼:A
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從高等學校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角度來看,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秘書是在教學院長領導下,處在最基層的教學管理位置,是教務、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紐帶與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組織協調的作用。因此教學秘書在教學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作為藝術學院的教學秘書,不僅應該懂教學,掌握教學的基本規律,還要了解藝術類專業教學的特點。
一、教學秘書的工作的重要性
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基層的管理者和執行者,貫徹執行學院的教學指導思想,處理日常教學活動,是保證教學正常運行的基礎,對維護高校教學秩序的建立與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秘書作為高校基層的教學工作管理者和組織者,始終處在教學管理工作的前沿, 參與教學管理,掌管教學事務,在學校與學院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起著溝通信息和改善關系的作用。因此重視教學秘書工作是高校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藝術院校教學秘書工作的職責
(一)教學任務的落實
教學計劃是每學期開課的依據,根據培養方案把學期教學計劃錄入教學管理系統,形成綜合教學計劃,并下發到各系及相關學院,按課群組教師的定位組織報課,幫助系主任協調各種關系,協調各專業公共課程的開課,落實教學任務,形成教學任務書,經由主管教學院長審批上報學校教務處。教學任務落實以后組織各系訂出所有開出課程的教材,把教學計劃、教材訂單、教師領取教材清單上報學校教材科。
根據報課情況排出課程表,對于藝術類來說排課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要做到科學合理。在排課表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要考慮到藝術專業的特點和每個專業開出課程之間的街接關系。第二,要考慮到教室的占用,合理利用資源。如:多媒體教室、微機室、服裝結構打版室、服裝工藝室、工藝造型室、攝影室、舞蹈室、形體室、表演訓練室等的合理使用。第三,要考慮合班課程的安排,給合班課程留出共用時間。第四,要合理安排學生教學周內每天的課時數。第五,要考慮任課教師擔任多門課程的合理性,盡可能地方便任課教師授課。在排課時,專業主干課程盡可能排在上午,選修課排在下午,形體課、舞蹈課盡量不排在上午第一節。周三下午為學院或各系部開會時間,周三下午盡量不排課。
課程表確定以后,做好教師工作量的統計及課時費的發放工作,根據教學任務按照學校必修課、選修課、實踐課工作量計算方法認真核算教師的工作量,發放到各系,由任課課教師本人核對簽字,按照學院教師講課費發放辦法,做出教師學期講課費,分期報學校財務處,打入教師工資。
(二)日常教學管理
協助教學院長做好教學秩序檢查,高校教學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秩序,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成立由教學院長領導下的教學秩序檢查小組,定期檢查教學秩序,包括教師是否有上課遲到、早退的現象,教師課堂的管理,教師私自串、代課現象等。并做好檢查記錄,作為教學質量評比的依據。
協助系主任做好教學文件的檢查,組織協調系主任定期對學期授課計劃和教案進行檢查,按照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授課的進度。督促系主任做好學期的教研活動計劃,并按期檢查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使教研活動真正起到作用。
藝術類課程大多是階段性課程,階段性結課的比較多,根據課表的結課時間,檢查教師是否按時上報成績,課程結束后結課材料(包括試卷、參考答案、評分標準、評分說明、試卷分析、課程總結、平時成績及支撐材料)是否齊全,以備學校教務處檢查。
(三)教學質量管理
做好課堂教學質量的評比工作,參與課堂教學質量的評比,做好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測評統計工作,根據評課小組及教師的聽課評分結果,做好數據統計,評出學年度課堂教學質量優秀教師。協助做好學校的教學檢查工作,每學期學校教務處都要進行教學質量的檢查,包括教案的規范、試卷評分的嚴密合理、畢業設計的過程及質量保障、教研活動等。那么在學校進行檢查之前,首先對本學院進行自查,嚴格把關。
(四)考試及評卷
根據藝術類課程階段性結課的特點,按照結課順序安排好各科目的考試,統一印刷試卷,做好試卷的保密及分卷工作。根據各類課程的不同特點,安排好考試時間、地點、監考教師,考試后組織教師做好評卷工作,理論性課程按照學校規定采用流水評分的方式,繪畫、設計類課程,由于沒有標準答案,只能根據評分標準采取集體評分的方式,每門課程不少于三名教師參與評卷,評卷前封上學生姓名,把試卷編號,參與評卷教師按試卷編號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視為該試卷的最終得分。
(五)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檢驗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協調各系制定各專業畢業設計工作流程,制定學院的畢業設計工作流程,做好學生選題匯總、指導教師匯總、指導教師職稱結構比例的統計工作,及時把學生選題及指導教師分配錄入到教學管理系統中,按照工作流程對畢業設計工作進行跟蹤檢查,包括選題審題表,任務書,開題報告,學生讀書筆記,教師輔導記錄,畢業設計作品,畢業論文等。組織安排畢業答辯工作,協調各系安排好時間、地點,督促各系做好答辯工作記錄,寫出畢業設計評語,評定出最終成績,錄入教學管理系統。
組織各系對學生畢業設計作品進行評定,各專業全體指導畢業設計的教師參與評分,評出等級,對于優秀作品在畢業生典禮上展出并頒發優秀畢業設計作品證書。
(六)學生方面的工作
組織安排學生的選課工作,及時下發通知,讓學生掌握選課信息,順利選課。做好學生評教工作,學期末組織學生對任課教師進行測評,對任課教師的授課情況做出綜合評價,把學生的測評做好匯總,作為教師評優的依據。分專業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工作,并及時匯報主管教學院長,及時與各系主任溝通相關信息,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監督解決方案的落實。
三、教學秘書應具備的素質
教學秘書首先要樹立崇高的政治思想覺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優良的品質和精干的業務能力。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樹立服務領導、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意識,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作為教學管理的執行者,必須公正嚴明,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教學服務。
教學秘書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特別是作為藝術院校的教學秘書,不但要熟知高等教育法規,掌握教學管理規律,還要了解藝術專業的特點,熟知各個專業的課程特點,了解各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
教學秘書應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教學秘書需上情下達,要準確無誤地傳遞各種信息,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準確上報各類材料,因此要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