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5: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飛機維修員實習工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實踐教學改革的重大意義
“工程訓練”作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在于實踐性。因此,根據民航發展對航空電子維修人員的實際需要,建立適合民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師資隊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航空電子維修工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通過調研、分析航空公司對航空電子維修人員的知識、能力、技能的需求及標準,根據航空電子維修工程學科專業知識結構、內容和特點,開展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以培養學生的嚴實作風、安全意識、團隊精神、基本技能、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符合本科教學及航空電子維修特點的工程訓練三層次課程體系:工程基礎平臺、航空電子系統訓練平臺和航空電子系統維修工程平臺。明確課程結構和相互關系及其在實踐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實用。
2.1工程基礎平臺
引導學生初步建立工程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具備專業需要的基本技能、實踐能力和技術規范。通過學習基本加工技術、航空維修規范性技術資料、飛機的總體布局和工作概況,使學生對飛機維修技術有初步的理解及感性認識。同時參照航空公司適航維修標準和維修流程,對學生進行維修工程技能基礎訓練,使學生學習掌握航空維修基本操作技能,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基礎。
2.2航空電子系統訓練平臺
以高年級航空電子專業學生為基本服務對象。主要使學生養成工程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掌握專業必備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和技術規范。該平臺課程以航空電子系統為對象進行基本訓練,以飛機典型電子系統為載體開展綜合訓練,使學生掌握實際飛機電子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實際工作情況,熟悉各系統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建立完整的飛機電子系統概念,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2.3航空電子系統維修工程平臺
以高年級航空電子專業學生和航空公司培訓學員為基本服務對象。主要使學生牢固樹立工程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熟練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和技術規范。該平臺課程著眼于讓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獨立解決飛機維修的實際問題。以實際故障案例,培養學生自主解決航空電子維修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航空電子維修工程的工作規范和流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
3完善教學內容,加強綜合性、創新性能力培養
通過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建設,校、民航局各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編寫民航統編教材,推進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逐步使課程內容達到科學、合理。及時跟蹤國際、國內民航維修技術、維修方法的發展,更新、完善訓練項目的內容,對于專業實習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實習科目,在涵蓋現有項目的基礎上,提出通用性強、應用范圍廣的,更有利于專業技能培養的綜合性、創新性實踐項目,以適應民航發展實際需要。研制一批集電子拆裝、通電測試、模擬排故和標準線路施工于一體的新型機務培訓平臺。將課堂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模擬再現飛機維修現場環境與工作流程,使學生掌握航空電子系統維修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和操作標準,對學生畢業后參加實際工作有直接的現實意義。為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給學生提供科技訓練機會,以期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高質量人才;使學生接觸和了解學科的前沿,明晰學科的發展動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科研創新實踐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表達能力。
4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興趣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實習飛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資源構建仿真與實訓相結合的航空維修工程訓練環境,以滿足工程訓練的綜合性、多學科交叉的要求,通過實踐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邊講邊做,通過理論講解、實物演示并配以圖片,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結合航空典型事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通過深化相關理論知識、基本操作訓練、分析故障、排故操作,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及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2注重啟發式、探究性教學
強化課堂教學和課外創新實踐的探究性和學術性,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互動研討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4.3充分利用現有實習飛機進行實踐教學
通過真實的飛機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真正的航空維修環境中進行學習,動手操作,熟悉并掌握各項專業維護和排故要求。
4.4通過軟件虛擬實現,提供一個高真實度的現代民航客機操作環境
學生可通過該平臺學習各種儀表在不同飛行狀態下的變化以及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的組成、操作、顯示和銜接條件,并可利用視角切換,觀察機艙外各操縱面的動作,深入體會自動飛行操縱系統的工作過程。
關鍵詞 CDIO 電控實習 飛機維修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據國家權威機構的調查數據,國內工科畢業生只有10%符合跨國公司聘用標準,而發達國家達到70%以上。從實習教學角度考慮,究其原因是離散的課程實踐環節很難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致使工程設計能力與基本技能實踐能力不能很好地結合。而民航飛機維修又是國際化程度高、跨專業、多種技能知識綜合運用的特殊工作,實踐證明畢業生只有符合其國際化標準,才能勝任飛機的修理、改裝等任務。
1 飛機電控實習教學的現狀
航空電機學與飛機電氣控制是本校電氣類的專業課,而飛機電控實習又是對以上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與實踐。該實習科目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但從目前的實習狀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針對學生的操作技能考核不夠規范,不同老師執行標準不同,有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不認同;(2)工程應用背景不明確,和飛機實際電氣控制有差別;(3)設計性和知識綜合應用性不強,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4)現有的教學方式不能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能力強的學生潛能沒有充分發揮,能力弱的學生則完不成教學任務;(5)現有的實習設備不能做到電路功能的擴展,學生無法將設計好的電路用在教學設備上,不能做到電路控制的實際運行。
2 飛機電控實習科目的改革思路
CDIO 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 、運作(Operate)4 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表示從構思、設計、實現到運作這四個環節來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學周期,并以這種工程體系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團隊交流能力和掌控能力等。可以說CDIO 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其提倡的“基于項目的教育學習”教學模式,是以工程項目設計為主線,所有教學環節都圍繞項目設計這個核心展開,并與這個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的整體,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和實踐動手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基于CDIO教學理念,改革和完善飛機電控實習教學,形成滿足社會需要的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理想方法。
根據CDIO教學理念,飛機電控實習科目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四個階段:(1)依據現役飛機維修需要,制定飛機電控實習科目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并完成該習科目的設計選題的構思與論證;(2)通過設計環節將選出的實作題目按工程項目的形式展開設計與實施;(3)通過實現環節完成具體的實習科目的教學;(4)通過運作環節對該實習科目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對課程設計進行完善和改進。
3 飛機電控實習科目的實施方案
3.1 實習內容和組織形式采用階段式、層次式結構,將項目操作分為兩個階段、兩個層次進行
(1)“構思”,以工程為背景,分級實施。要求學生實現運五飛機(較簡單)升降舵電路控制功能,學生需要以航空電機學和飛機電氣控制專業知識為依托,通過了解運五飛機升降舵如何操縱,升降舵活動范圍與飛機姿態的關系,依據電路設計原則制定控制電路方案,并在研制的電控箱內完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如果他們設計運行成功,則可以進一步實現波音737飛機水平安定面電路控制(相對復雜)。他們需要了解飛行員如何對其操作、主操作和備用操作的關系,飛機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之間關系等,在運五控制電路的基礎上再設計,控制電路采用模塊化(帶插槽的控制板,控制板上有相關電氣元件),電路功能擴展采用插件方式實現。
(2)“設計”,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按學生分流情況實施。運五飛機升降舵操作電氣控制相對簡單,容易實現,但也需要資料查詢、自行設計環節,學生通過自己摸索,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還能了解設計方法是如何實現的;在完成運五飛機電控功能實現和運作后,此時學生已經出現了分流狀況,便更進一步地設計了(波音737飛機水平安定面電氣控制)。他們依據以前(運五飛機升降舵設計)經驗,選擇相應技術路線進行設計。教師只需要把握好設計功能是否和真實飛機工作狀態一樣,其設計方案與選擇技術路線是否能夠實現,電路設計是否新穎等關鍵問題即可,其它的則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
(3)“實現”,強調所學各種技能的綜合應用和標準化操作。教師按標準線路施工要求檢查相應的電路安裝接線、布線、工具使用、儀表使用。如果學生提出異議,教師只需要求他們利用其所學的手冊進行查詢,做到檢查標準化,操作規范化。
(4)“運行”,主要檢測和確定其設計與構思是否完善。電路設計安裝完畢后,需要通電運行,以判斷其設計是否有缺陷。針對采用不同技術路線實現的方法,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反思在構思、設計階段的得與失。
3.2 基于CDIO教學理念研制相應的教學設備
工程項目設計是工程實踐的精髓,CDIO培養模式就是通過項目設計將整個課程體系有機而系統地結合起來,所有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都圍繞項目設計這個核心來完成。所以相關教學設備也需具備能按照CDIO教學理念來完成教學任務。2010年以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獲批飛機電控設備箱的研制項目,重新研制相關教學設備,使其能夠具備工程設計及功能擴展的能力。項目共研制控制箱16套、模塊化控制電路板8套,控制面板預留出開關、儀表、電流調節元件、信號輸入及輸出裝置、信號燈等裝置,為電路設計提供了硬件支撐,學生可以按需選用。電氣元件按模塊化組成可插卸電路板,功能擴展只需將設計好的電路板插在控制箱插槽內就能實現。該實習室還配備手冊查詢設備,裝有相應的標準施工手冊、機型手冊,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下載學生設計時所需的各種資料,從而大大改善了該科目的實作環境。
3.3 完善相應的考核標準
通過考核來引導學生,使學生按照CDIO培養模式進行實習是教學改革目的。原有的考核只重視完成的標準、工藝,沒有涉及到工程設計,因此通過制定相應考核標準,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實現對創新思維的引導。具體考核標準如下:實習報告的質量占10%;設計方案占20%;進度合理,分工明確,積極參與,相互合作占25%;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占15%;項目是否完成占10%;總結報告相互交流情況占20%。
3.4 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
CDIO 主張通過一體化學習經驗帶動科學知識與個人和人際交往能力,產品、過程和系統建造能力的獲取;這種經驗是把工程實踐問題和學科問題相結合。在該項目實際教學中,將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如何選用相關的資料、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完成教學任務、督促學生按計劃完成相應階段性工作、檢查其設計、構思是否合理,相互交流與協作能否順暢,考核其設計、構思、是否新穎,有無創新。
將具有工程背景的實際問題應用到飛機電控教學中,并對所選題目難度、實用性、與所學專業知識(飛機電氣控制與飛機電機學)相關性和現有條件進行綜合評估,精心選擇適合實習教學的題目,將所選題目細化到必做題與選做題,并確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充分發揮學生實習操作的潛能,實作題目以解決相關工程問題為背景,以任務的形式交予學生進行實施,來激發學生實習操作的興趣,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或自主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分組實施與考核來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并逐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4 結束語
通過運用CDIO教學理念實施的飛機電控教學方法及研制的教學設備,能夠建立起學生的工程價值觀,激發學生實習操作的興趣,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得到了加強,分層分流因材施教得以實現,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得到提高,經過3屆學生的實踐,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珍香,李全福.基于CDIO模式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3(1):65-68.
[2] 郭小勤,王鑫,李漓.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實驗教學設備研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6):64-67.
[3] 陶勇芳,商存慧. CDIO 大綱對高等工科教育創新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81-83.
[4] 胡志剛,任勝兵,吳斌.構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22):44-45.
[5] 曹勇鋒,張可方.自制設備在專業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7(3):135-137.
[6] 李培根,許曉東,陳國松.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7] 周學君,趙亮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教育體系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11-112.
[8] 顧學雍.聯結理論與實踐的CDIO――清華大學創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關鍵詞:校企合作;機制;教育質量
2009年4月3日至5月3日,作者隨高職院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第一批赴美國培訓,先后到華盛頓、紐約、波特蘭等城市,對波特蘭社區學院(PCC)等11個社區學院進行了考察學習。2011年6月13-26日又隨中國民用航空局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赴美國,對波音公司與高等學校的合作進行了考察和交流。通過參觀、座談、個別談訪、培訓、參加董事會議、教室旁聽、專題研究與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重點對美國社區學院的校企合作進行了考察與分析。學習結束后,帶領研究團隊對校企合作的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行業院校辦學實踐中加以應用。
一、美國社區學院校企合作的特點分析
民航行業的特點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民航業的高速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這給民航院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民用航空局下屬唯一一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其優勢與特色是“依托行業加強專業建設,校企合作集聚優質資源,國際合作增強辦學活力,安全理念貫穿培養過程”。但在示范學院建設過程中,我們深感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滿足行業特殊人才培養的高要求,需要學習先進辦學理念,加強校企合作和國際合作,整合高職教育資源,形成良性發展機制。
美國社區學院的校企合作,幫助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既擁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又掌握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應該說,美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得益于各行業優秀的生產和管理人才,而校企合作為造就這些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國社區學院校企合作的特點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美國校企合作成功的原因在于合作主體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政府對校企合作的引導度高,企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度高,學校對社區及企業貢獻率高。政府立法規范校企合作,設立基金扶植校企合作,設置項目促進校企合作,監控保證合作效益。企業認識到提高雇員素質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紛紛主動與學校合作。行業協會在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定、技能標準制定、監督和具體實施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其次,校企合作目標明確、認識到位。校企合作不僅僅是捐錢捐設備,合作雙方要為學生和學員服務,要能實現資源共享。[1]
二、美國社區學院校企合作經驗借鑒
通過美國飛機制造企業和飛機銷售企業的幫助,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與波特蘭社區學院和德事隆集團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實踐。校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締結戰略同盟關系,采用項目合作推進模式,開展行業崗位資格證書教育培訓的交流與合作、師資交流與培訓、專業教育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等。通過國際合作項目的啟發,引導學校進一步開展校企合作實踐。
第一,調整高職院校的職能定位。學習美國社區學院的做法,適當調整職能定位,為學院的服務對象多作貢獻,滿足行業和區域的人才培養多樣化需求。目前尤其重視繼續教育功能的發揮,提出了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要求,提供大量的成人培訓課程,提供彈性的課程滿足職前和職后教育的需求。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面向民航企事業單位開展了飛機維修執照培訓等多種類型培訓,2011年培訓近10萬人天。
第二,堅持以實踐性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構建或平行、或交叉、或疊加的多元高職課程結構,使各專業的實踐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50%或更多。
第三,建立兼容性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降低辦學成本。
加強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選拔與聘任工作,積極聘請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來校任教。實現學院的教師隊伍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并逐步使兼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0%。
第四,以制度為載體建設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通過制度的建設使得高職辦學模式得以創新,如實習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學生實習實訓管理制度、學生實習期間勞動管理制度、學生實習期間違規違紀管理制度等等。校企合作雙方有良好的聯系與聯絡制度,包括信息有效溝通制度、感情聯絡制度。
三、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個案研究表明,波音公司通過一個“波音高校關系管理網絡”,與世界各地的170所學院和大學有著緊密的聯系。根據波音公司慈善捐款的預算,將相關經費分配到該網絡中的各高校,通過講座、項目咨詢、課程開發、捐款、設備捐助、實習等活動,使波音公司與院校之間保持了穩定、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也使波音公司分享了他們對畢業生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根據與波特蘭社區學院簽訂的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開始建設國際合作的通用航空培訓基地,得到了世界著名500強集團之一德事隆集團的大力支持,以及集團旗下賽斯納飛機公司、萊康明航空發動機公司、貝爾直升機公司等的鼎力幫助,吸引了美國一家培訓企業和波特蘭社區學院的積極參與。美國的航空企業和學校以及中國的航空企業和學校搭建平臺,共同開展通用航空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培養,是資源共享的成功案例。
民航是國際化的行業。民航高職教育要做強做優,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基于上述認識,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努力實踐行業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互利互惠、效益良好的長效機制。[2]
戰略導向機制。校企合作需要雙方從戰略高度認識到企業、高職院校合作的結合點是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發揮教學資源、師資等優勢,面向社會開放辦學,以行業院校獨特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尋求與民航企業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堅持為民航經濟發展服務,即專業設置重點適應民航保障安全和優質服務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提出基于行業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3];教學內容適應于職業崗位需要;人才培養目標適應于行業企業用人需求,保障民航安全的飛機維修和航空港安全檢查等專業在校生始終占全校在校生的50%以上。企業在分享學校資源優勢的同時,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在推行工學結合模式的實踐中,使學校、企業做到雙贏,促進校企雙方和諧發展,實現從戰略的高度認知校企合作,為校企合作注入動力、生機與活力。
利益驅動機制。學院根據自身特點、優勢,以及自身的辦學層次定位選擇科研的層次,發揮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功能,在應用領域內為企業作出貢獻。在學校同企業共同進行技術開發,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為企業在職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培訓,為高等職業教育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行業、企業力量和資源,形成了強大合力,為解決職業教育在經費、師資、基地、設備、畢業生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開辟道路。
項目牽引機制。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以實質性合作項目的開展為基礎,在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成果中達成合作“雙贏”目標。近幾年將合理的專業建設、“雙師”素質教師培養、以任務為導向的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以及教學質量監控作為校企合作的關鍵項目。
學院以由校企合作主體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為“橋梁與紐帶”,以專業設置與建設為項目開展有效的合作,堅持校企緊密合作、工學深度融合,充分依托行業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與國內外民航企業和學校合作,以飛機維修工程、民航運輸、航空港運行與管理等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創新了基于行業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帶動了課程、師資、實驗實訓條件的全面改革。尤其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做到:行業標準入體系、職業標準入課程,確保專業課程的內容符合和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7個專業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專業。
通過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整合專業課程結構和內容,將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職業性”落在實處。注重國內外民航行業標準和規章的融合,結合明確的職業崗位標準,按照“行業標準+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的思路重構了“課證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全面“嵌入”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證書需要的內容。構建了體現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民航特有專業的課程教學標準和評價體系,以民航飛機維修工程、民航運輸、航空港安全檢查、空中服務等崗位業務流程為主線,開展專業課程建設。學院建設了一批省部級精品課程,共完成了188門院級網絡課程的建設工作。
“內培外引、專兼結合”,通過合作項目,與國內外行業企業和院校合作,打造了一支具有國際特色、行業認可、專兼結合的“雙師”專業教學團隊。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有效運用案例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有利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教學團隊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一個重要項目就是建設主體多元化,政府指導、企業參與,融專業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四位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與民航行業企業合作,共建民航飛機維修工程、航空服務等民航特有專業的校企共享型“公共實訓平臺”,滿足在校生技能培養、全行業技能人才培訓的要求,實現校內實訓、崗位生產實習的有機銜接和融通。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擁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場所)47個,校外實習基地161個。飛機維修實訓基地擁有31架飛機,140多臺飛機發動機,5萬多種飛機零部件和維修工具,這些主要得益于航空企業的支持。
實施基于行業標準的教學質量監控。將民航行業崗位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作為基于行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質量監控的紅線;將實踐教學和基地實訓作為質量監控的關鍵;將教師教學能力和行業實踐能力并重,作為質量監控的重點;將人才培養學校與民航企業的密切合作,作為質量監控的要項,從而促進學院培養既熟悉國內民航行業標準,又通曉國際行業規則的“雙通”型民航高技能人才,使得基于行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各要素實現全面優化。
政府協調推動機制。企業和高校是社會系統中的兩個子系統,校企合作的運行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動,需要有政府架設校企合作的“橋梁與紐帶”,即政府運用行政的、政策的、法律的手段,促進校企合作。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向行業政府匯報,爭取政府在政策上明確支持企業,為職業院校的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場所,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讓政府對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具操作性的優惠政策;使政府發揮中介組織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協調校企雙方合作需求,溝通校企雙方在培養計劃、培養規格、教育質量評估以及辦學條件支持與扶持等方面的事宜,創建一種社會中介組織積極參與高職校企合作的有效的協調、扶植與監督機制。如,國際民航運輸協會主動介入民航運輸國際證書教學,每次考試都派專人到校,試卷全部帶回批改,保證了質量和成績的可信度。
經過學習與借鑒國外校企合作經驗,并堅持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項目建設中開展校企合作,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并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實現了學院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快速發展,人才培養與民航運輸服務行業發展和廣州空港經濟區建設深度融合,保持了高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校企合作項目,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誰來培養人?靠什么條件培養人?”的問題進行,項目成效突出。例如,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以民航特有專業公共實訓平臺“校企合作共建”的建設理念,“雙向參與、同一平臺,資源共享”的建設方式,“整合校內外、境內外、國內外教育資源”的建設思路,及“學歷教育、員工培訓、技術開發、科普教育”的功能定位等,有效解決行業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經費、設備、教師、教材和考試等瓶頸問題,在工學結合培養高質量行業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構等方面,產生了明顯的效益,作出了示范,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劉存剛.美國校企合作及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借鑒意義[J].教育探索,2007(8).
關鍵詞:物流管理;飛機構型與維修;課程定位;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078-02
民用航空業作為全球發展最好的行業之一,也是競爭壓力最大的行業之一,其發展需要的航材資金,是航空公司最大的資金消耗和資產類型之一[1]。目前,有相當數量民航特色類院校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會在航空公司從事航材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實踐中勝任航材管理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方面的知識,但目前各大民航特色類院校設置的相關課程多針對飛行器制造、維修或駕駛專業的學生,專業性較強,對缺乏工程理論知識、工程實踐條件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難度過大。因此,有必要針對民航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開發一門既能涵蓋所有飛機結構與維修的知識要點、又難度適中、易于被學生接受的課程。《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能夠使民航特色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更具專業性、特色性,為學生后續學習航材管理課程做好鋪墊,為其日后從事航材管理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一、《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的課程定位
基于民航特色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日后從事航材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將《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定位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的專業基礎課。通過設計有別行器制造、維修專業及駕駛專業的課程教學大綱,既保證知識點的覆蓋性,同時控制好難度和深度,更多地從實用性的角度確定授課內容及重點,形成教學建設方案,增加趣味性、增添認知性、更具實踐性,確保學生掌握從事航材管理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識點。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民用飛機的結構特點及各系統的基本構造原理,掌握飛機維修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使學生對飛機的基本結構及維修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為后續專業課航空器材計劃與管理打好基礎。
二、《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教學內容體系
(一)理論教學體系設計
針對民航特色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有別行駕駛、維修專業的《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課程的內容體系。該體系主要從實際出發,簡化復雜的結構、原理等知識,擬構建模塊化的教學體系來幫助串聯所有知識點,側重于介紹飛機構造與維修的全景知識,盡可能地便于學生理解,便于教師講授。篩選后的知識點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模塊1:飛機概述模塊。主要包括:飛機的主要構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ATA100、ATA300等飛機規范、飛機維修手冊IPC、AMM、CMM、MMEL、MEL的內涵及特點、SRM、WDM手冊的基本內容。
模塊2:飛機結構模塊。主要包括:飛機基本尺寸參數、各部分構成材料、飛機艙門的種類和位置、飛機水平、垂直安定面、飛機駕駛艙、客艙的窗戶組成、飛機的機翼及小翼。
模塊3:飛機設備、內飾及燈光系統模塊。主要包括:駕駛艙設備、客艙設備、貨艙設備及應急設備、飛機駕駛艙燈、客艙燈、貨艙燈、勤務艙燈、外部燈及應急燈的外觀及作用。
模塊4:飛機動力裝置及發動機模塊。主要包括:飛機動力裝置構成、發動機點火系統、發動機空氣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發動機指示系統、排氣系統發動機起動系統、發動機滑油系統。
模塊5:飛機液壓系統及起落架系統模塊。主要包括:飛機主液壓系統、地面勤務系統、輔助液壓系統及液壓指示系統、起落架系統中主起落架系統、前起落架系統、機輪和剎車裝置。
模塊6:飛機引氣、空調及電源系統模塊。主要包括:飛機氣壓系統動力源中1發引氣系統、2發引氣系統、輔助動力裝置引氣系統及地面氣源系統、飛機空調系統、飛機交流電系統、直流電系統以及備用電源系統。
模塊7:飛機通訊及燃油系統模塊。主要包括:飛機燃油系統中1號油箱、2號油箱、中央油箱及防喘油箱、油箱放泄活門及燃油量指示系統、飛機供油系統。
(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是需要實踐性操作的課程,如果僅從理論上講授,容易造成學生對飛機結構及配件缺乏實際認知及直觀感應,難以勝任日后的航材管理實踐工作。因此,有必要根據大綱進一步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確定實踐方式和具體課時結構,構建適合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更具認知性、趣味性、實踐性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根據課程教學大綱,主要設計以下實踐教學內容,分別通過設計成小任務的形式由學生獨立完成。
任務1:認識飛機的外形和尺寸
這部分主要涉及模塊1、模塊2的教學內容,通過帶學生到某飛機的停放現場,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飛機,觀察飛機機體的表面,弄清楚飛機各部分的結構及材料,對飛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同時要求學生觀察飛機機身上各種開口位置和數量,對飛機的登機門、舷窗、以及維護飛機的各種口蓋和艙門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任務2:參觀飛機內部,了解駕駛艙、客艙和貨艙結構
這部分主要涉及模塊3的內容,通過觀看圖片、視頻以及實地參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駕駛艙設備、客艙設備、貨艙設備及應急設備的構成及作用;掌握飛機駕駛艙燈、客艙燈、貨艙燈、勤務艙燈、外部燈及應急燈的外觀及作用。
任務3:了解飛機發動機系統
這部分涉及模塊4的內容,通過觀看圖片、實地參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飛機發動機系統,簡單介紹原理,重點介紹實物。
任務4:認識飛機停放、起飛和著陸裝置
這部分涉及模塊5的內容,借助多媒體手段給學生展現不同飛機的停放、起飛和著陸裝置,或者帶學生前往停放有不同飛機的現場,參觀飛機實物。讓學生重點觀察飛機的起落架,期間,給學生講解起落架的基本功用,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飛機起落架的配置和結構形式。
任務5:認識飛機的燃油供油系統
這部分涉及模塊7的內容,通過觀看圖片、視頻向學生展示飛機上儲存的燃油在飛機上是如何分布的,油箱指示系統如何識讀,結合實際向學生講授飛機供油的方式和原理。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運用語言形式或視聽手段描述真實的特定情景,具有極大的生動性,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與分析以及在群體中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特定情景,從而建立真實的感受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它還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熱烈討論[2]。該方法在《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課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精選一些來源于有關飛機各部件出現問題和維修的實際案例,通過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對航材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做出分析和判斷,積極尋找多種答案。在這種學習環境中,不僅可以啟發學生更深入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精神。
(二)啟發引導教學法
啟發引導教學法要求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內容涉及的在實踐和理論上有較大爭議的問題,介紹種種觀點,誘發學生思索,然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明確各種航材配件出現的實際問題以及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思維以及敏銳的戰略管理理念,以及將來作為航材管理人員或研究人員獨當一面的能力。
教師運用啟發引導教學法,主要針對優秀學生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用各類實踐性教學資源、聘請校內外專家作專題講座、到民航運輸企業的航材基地進行現場實習等方法,采取啟發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明確實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應該如何正確處理。該方法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思維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個中小任務,并且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學生互動開展學習[3]。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培養目標側重于新知識的傳授,以及新技能的掌握,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掌握飛機部件和維修的基礎知識。同時,學生還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對學習的興趣,規定時間內規定任務量有利于學習者克服懶散的學習習慣。任務驅動教學法采取小組形式,小組任務的布置促進了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者培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者的信息素養。更重要的是,開放性任務的布置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結論
航材管理是民航特色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重要就業方向之一。為使學生具備從事航材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識,開發專門適用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飛機結構與維修方面的課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針對民航特色物流管理類專業設計了《飛機構型與維修基礎》課程,對其課程定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探討,期望為民航特色類院校的類似專業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燁.如何提高航材管理水平以適應航空公司自身發展[J].科技視界,2015,(5).
關鍵詞:航空電子設備維修7S管理實訓
一、引入“7S”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曾多次發文,明確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實訓已成為整個教學環節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提高專業水平的重要環節。在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實習實訓中出現了以下現象:航材消耗量大,而且價值不菲,且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品;在實驗室管理,存在著現場混亂、東西亂放、工量具維護不當、實訓場所臟亂等現象。目前大部分航空公司基地和航線維修實行“7S”生產現場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7S”是整理(sort)、整頓(straighten)、清掃(sweep)、清潔(sanitary)、素養(sentiment)、節約(save)、安全(safety)各因素的合稱,用英文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組合進行表示而成。
為了實現校企對接,模擬真實的航空維修環境,包括管理模式,需要將“7S”管理模式引入到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實訓中來。
二、“7S”管理的內容與實施
1、整理
將實訓場所的各類物品進行清理,把要與不要的東西區分清楚,無用的物品要妥善處理。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實訓場所環境,增加實訓面積。第一是對實訓場所現場擺放和使用頻率比較低的各種實驗設備和材料進行分類,區分什么是現場需要的,什么是現場不需要的。其次,對于現場不需要的物品,比如進行導線束捆扎之后,剪下的塑料扎帶;多余的工具、報廢的設備、學生的個人生活用品、垃圾都要堅決的清理出實訓場所。例如以前有些同學,帶著早餐到實訓室,一邊實訓,一邊吃喝,這是堅決不允許的;每次實訓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耗材需要學生去航材庫領取,實訓現場并不放置工具和耗材;學生攜帶的書包、水杯或其他與實訓無關的物品需存入實訓室外的儲物箱內。
2、整頓
把經過“整理”的物品合理布置,定品、定位、定量擺放并做好標識。“整頓”是對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標準化,使實訓場所各種物品擺放整齊,使用管理便捷,提高工作效率。據調查發現,工作者在維修工作實施過程中,因他人詢問物品擺放地方、規格、有效期等信息而中斷工作的,100%的人表示有過,64%的人表示經常有。進行“整頓”后,可以有效減少或杜絕學生實習過程中被打斷的次數,有效減少尋找有用物品的時間。例如為工具配置清單,要求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鉗子、螺刀、套筒扳手等不能隨意亂放,用完必須放回到工具箱內,以減少找尋工具的時間和避免丟失工具。電烙鐵用完后,必須放到烙鐵架上,松香和焊錫不能隨意亂丟。拆卸下來的螺釘裝入紅布袋或者托盤中,不允許丟棄到地上。在實訓中,學生應自備垃圾桶或垃圾袋,以便將廢棄物放入其中(垃圾收集后不要立即處理,待實訓全面結束后再處理;由清潔人員對集中的垃圾進行處理,以防止飛機上的零件被當做垃圾扔掉。
3、清掃
徹底的把實訓環境四周打掃干凈,營造潔凈的實訓環境,使實訓設備處于良好的狀態,師生看到明快、舒暢的環境,也能心情愉快的開展教與學。實訓現場在實訓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污、鐵屑、垃圾等,從而使現場變臟。臟的現場會影響實訓設備的運行,同時清潔的現場,也是進行航空維修的基本條件之一,因為灰塵和油污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壽命。航空維修活動要求隨時清掃,不等不靠,地面有油污時,需要立即清除,以免師生滑倒摔傷。
4、清潔
整理、整頓、清掃之后要認真維護,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清潔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與深入,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養成隨時自覺保持、維護的行為。清潔活動的要點是堅持“三不要”原則:即不要放置不用的東西,不要弄亂,不要弄臟;不僅物品需要清潔,現場的師生同樣需要清潔;師生不僅要做到形體上的清潔,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潔。
5、素養
努力提高學生的素養,養成嚴格遵守規律制度的習慣和作風,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規章制度,并納入成績的考核。例如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工卡的要求拆裝航空電子設備,不擅自作主張;模擬航空維修中,主要工作人完成后,工作單簽署人員、整機放行人員、機組人員進行檢查的流程,檢驗學生是否按照規程進行檢查,是否有未檢查就進行簽字的行為;觀察學生是否積極好學,主動研究故障的特點,探尋解決故障的方法;是否與同學人員溝通良好等等。
6、節約
合理的利用時間、空間和設備等,以發揮他們的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物盡其用的學習與實訓場所。例如堅持人走燈滅,光線足夠時不開燈;愛護實訓設備和工具,節約航材的使用。
7、安全
此處安全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指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指設備安全。在學生參加實訓以前向學生重點強調用電安全、靜電防護和消防滅火知識。每一次實訓前,首先講解該項目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提醒學生注意。實訓室內設置滅火瓶和急救小藥箱。進入實訓場所,學生不允許穿便裝,應按規定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包括勞動用鞋、實訓服、耳塞等勞動保護用品),女學生的發辮不得露出工作帽外,不準穿高跟鞋,實訓服口袋內不裝與工作無關的雜物。
三、“7S”管理在航電維修實訓中的考核
1、“7S”管理活動實施情況由學生自評、小組評分、老師評分,按照“三三四”的百分制進行評分,總分將納入學生的實訓總成績。
2、將“7S”管理活動實施情況作為實訓指導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內容,老師既是監督者,也是其中的參與者,要對活動進行總結,提出整改意見。
3、將“7S”管理活動實施情況作為班級管理考核、實訓管理員年終考核。
四、“7S”管理在航電維修實訓中的運用效果
“7S”管理在航電維修實訓中的運用,模擬現代航空維修企業真實的維修環境,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強化了學生崗位責任教育,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精神。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或者畢業分配到崗后,能迅速的適應工作環境并達到工作要求,深受企業的歡迎。現在僅僅是“7S”管理在航空電子設備實訓中的初級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們去改進。我們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實踐、總結、提升中會講“7S”管理模式的效用發揮的更好。
參考文獻:
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調研新形勢下中航、民航、軍隊航空修理企業人才需求,分析了高職航空通信技術專業就業崗位群所需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要求,結合高職教育目標,構建了基于職業能力需求的高職航空通信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提出了保障專業課程體系實施的措施。
關鍵詞:
高職;航空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化;職業能力
基金項目: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專業建設教研項目“基于能力導向的模塊化課程的構建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C1401)隨著軍隊與航空產業的發展,為滿足航空產業對航空生產、服務、管理人才的需要,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進一步明確了“立足軍隊、面向航空、服務地方”的辦學定位,優化專業設置,面向產業辦專業。2013年,學校新開設了航空通信技術專業,以培養適應軍隊航空修理企業、民航、中航通信設備生產、維修、維護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該專業的建設任務。
一、職業能力與模塊化課程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其專業培養目標以職業定位。[1]所培養的職業能力為學習者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即從事某項工作或職業的能力。[2]模塊化課程體系是以課程模塊為基本單元的組合體。通常是根據職業崗位要求對職業能力進行分解,然后圍繞各項職業能力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形成若干課程模塊。[3]每個課程模塊以支持該項職業能力的知識、素質和技能為核心進行課程的優化組合,以增強其實用性與針對性。[4]同時,模塊化課程體系能方便融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具有開放性與時新性。因此,模塊化課程體系針對職業或崗位群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以能力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高了人才培養方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適應性。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以職業定位,面向實際,適應具體崗位群”的特點,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通過單課程模塊的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相應能力,通過多個課程模塊化的教學有機綜合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5]
二、航空通信技術專業就業崗位群及職業能力分析
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對軍隊修理企業、民航、中航等各類維修類、檢測維護類、生產類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將航空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為:主要面向航空裝備修理企業、民航企業、航空裝備制造企業及地方電子企業的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培養具備航空通信電子設備的維修、檢測、維護、安裝、調試能力,能從事航空通信電子設備的維修、檢測、維護、安裝、調試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優良專業技能及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根據航空通信維護、維修、生產類人才職業發展的路徑,將高職航空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群分為兩個層次,即初始就業崗位和發展就業崗位。其中,初始就業崗位包含民航飛機通信設備定檢;中航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軍隊航修企業飛機通信設備維護、檢測與維修。發展就業崗位是指在初始崗位上任職滿5年以上可升遷到更高一級的崗位,即可在民航企業任AV定檢工作,在中航與軍隊修理企業任檢驗等工作。要達到以上就業目標,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素質包括:有敬慕航空、敬重裝備、敬愛生命的航修精神,有踏實肯干、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感,具有較強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決策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溝通和執行能力,具有一定的器件識別、儀器儀表使用、電路分析、電路與設備檢測、航空通信設備與電路故障診斷維修、維護等能力。構建課程體系首先需要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明確具體的崗位能力和素養。從職業能力要求來看,航空通信技術專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總體要求是具備民航飛機通信設備定檢,中航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軍隊航修企業飛機通信設備維護、檢測與維修能力,具體可按照崗位、核心職業能力和支撐課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三、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
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并重視崗位職業能力培養與兼顧學生的基礎與未來發展。航空通信技術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由基本素質課程、職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四個模塊組成。首先,基本素質課程模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包括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體育、就業指導等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誠信品質、國防安全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其次,職業基礎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具有電子類專業通用的共同能力,包括電工技術與應用、模擬電子技術與應用、數字電子技術與應用等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與電子基本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再就業能力。第三,專業核心技術技能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某個崗位的職業能力。并在航空手冊查詢、民航通信系統檢查與維護課程之前,開設輔助支撐課程民航通信技術英語,在機載通信設備維修之前,開設輔助支撐課程通信系統與通信電路分析。主要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為勝任初始就業崗位奠定基礎。最后,專業拓展課模塊主要為進一步勝任初始崗位和綜合素質提高而設置。除開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必修課程之外,還開設了航空電子系統等課程。旨在強化與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也為未來崗位的發展變化做好準備。以上四個模塊的課程遵循學生學習成長規律,按基本素質課程→職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能力拓展課程的順序開設。同模塊的課程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技能、技術應用的難易,由易到難、從簡到繁進行序化。
四、專業課程體系實施保障措施
模塊化課程體系的開發與應用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實施過程中具有一系列保障措施。(1)學院大力開展“建內涵、立特色、樹品牌、創卓越”的建設,為航空通信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的教學實施在教學理念、教學管理、校企合作、教學條件和教師等方面提供了條件。(2)航空通信技術專業建有電工技術及應用、模擬電子技術及應用等多個一體化教室,航空電氣標化施工、通信技術、通信設備維修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室,中航5712飛機修理企業等校外航空通信設備安裝、調試、維修頂崗實訓基地,為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提供了硬件條件。(3)采用項目化教學、任務驅動、現場教學、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校內課堂教學與企業現場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過程考核和終結考核相結合、技能考核與素養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考核,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評價的科學性。(4)安排校內教師“走出去”,深入到航空一線企業頂崗,把企業專家“請進來”,擔任核心能力模塊課程教學,打造了職業能力強與職業素養高的雙師團隊。(5)依托學校與行業搭建的協同創新中心平臺創新機制,與中航5712飛機修理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湖南分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同制訂專業標準、建設實習基地、實施課程教學。航空通信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合理,教學保障有力,通過一體化的教學、仿真環境的實訓、航空修理企業的頂崗實習,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以培養、素養得到提高,有效實現了專業培養目標。
作者:王文海 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繼平.高職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8(1):46-49.
[2]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蔣乃平.模塊化課程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1(28):16-19.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學生校外實習管理工作;發展現狀;對策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校外實習是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的重要環節。學生實習管理工作則是作為承擔教書育人環節的高職院校必須考慮的問題,是確保學生實習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是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學生校外實習現狀
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飛機維修工程學院的學生校外實習為例,該校學生實習主要是安排在大三整個學年,學生主要安排到到全國各地,實習時間均為三個月,地設專業除外(主要是考慮到專業的性質),一共分為3批,每一批次的人數約在500人左右,實習點主要涵蓋了南航各個子公司,此外,深航、廈航、天河機場、寶安機場、潮汕機場等各個機場也是學生實習的主要地點。在學生實習期間,學生嚴格按照實習公司員工的要求,在實習點統一辦理外場證,采取學徒制在實習公司進行實習工作。通過對歷屆實習生的調研考查發現,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習過程中沒有按照規程操作,導致實習中意外受傷;個別學生紀律松散,實習期間不請假私自逃班被實習點取消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等等。
二、針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校外實習現狀,實習管理者所采取的相關對策
(一)理論教師加強對實習學生前期專業理論指導
針對高職院校的校外實習管理工作,學院專門開設實習理論指導課,指導老師會有方向性地為大家傳授實習期間必備的專業知識,為學生的實習做好理論鋪墊,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論結合實踐。例如,指導老師會在授課過程中具體涉及到航空器腐蝕與防護等方面的理論。理論老師還會在授課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校外實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提供方向性指導。此外,學院會組織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大二期間學院輔導員會通過組織技能大比武的形式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同時,在實習前,各個輔導員會單獨召開實習班會,廣泛宣傳動員,就實習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專門強調。在實習安排方面,輔導員會充分考慮未就業同學的實際狀況,將未就業的同學安排在廣州以及廣州周邊地區進行實習,以方便大家找工作,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二)實訓教師加強對學生校內實訓課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在實踐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獨立動手操作能力,做到實訓老師做一遍,要求學生學習后自己獨立去操作,不懂再問,一遍一遍地進行。另外,為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校外實習的工作環境、熟練掌握工作流程,實訓教師會在校內實訓過程中對學生更加強調工作規范,如強調學生要切實將“工具三清點”(工作前工具清點、轉移工具后清點、工作后工具清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工作要仔細認真、要熟練掌握工具操作規范。
(三)實習帶隊老師積極拓展學生實習管理工作
1. 實習帶隊老師積極構建與企業聯系的橋梁
在實習生赴實習點之前,學院會邀請企業相關人員做演講,讓實習生們提前了解了企業對實習生的要求,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實習帶隊老師要積極構建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的聯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回訪,一方面了解了企業相關部門對于實習生的要求;另一方面明確學生技能準備上的不足,為后一階段指導學生學習提供參考。在實習生進入相關實習單位后,實習帶隊老師要跟進后續的管理工作。
2. 實習帶隊老師積極建構與實習學生聯系的紐帶
學生校外實習期間,基本上處于學校、企業共同管理的狀態,期間容易出現校企兩者管理真空狀態。因此,要求實習帶隊老師及時建構與實習學生聯系的紐帶。比如:在考勤制度方面,實行小組長考勤制,小組長每周形成電子文檔材料向實習帶隊老師進行匯報;在信息溝通方面,各實習點建立起了實習小組長負責制,各實習小組長利用微博、QQ群、飛信等新媒體工具建立起了強大的溝通交流群,方便實習學生的問題反饋,讓實習帶隊老師第一時間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請假制度方面,實習學生本人提出書面請假申請,實習單位核實,實習帶隊老師簽字后批準,實行規范化管理、體現機務作風。
(四)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學生校外實習管理工作,并開展一系列動員教育工作
1. 校外實習前開展實習動員大會
實習生在校外實習前要求舉行實習生動員大會,通過動員會旨在讓實習生了解當年的就業情況和相關公司的實習要求,認清民航行業內的發展前景、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把握企業選拔人才的標準,樹立“主動出擊、學會生存、再謀發展”的就業思路,強化“安全為先”的實習工作理念,牢記校外實習工作紀律和注意事項。
2. 開展一系列的誠信修身專題教育
“誠實守信、明禮修身”為主題的教育大會讓實習生們深刻地認識到當前大學生自身在誠實守信、明禮修身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習誠實守信和明禮修身對實習生們有深刻的影響。教育大會號召大家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誠實守信、明禮修身”專題教育活動可以使學生思想和行動進一步改進,真正使校外實習生的素質有所提升。
(五)實習結束,加強注重引導實習學生總結和反饋
學生實習結束后,注重引導實習學生總結和反饋。譬如,學生要填寫相應的實結和實習報告,客觀評價自己近段時間的實習狀況,并予以總結。同時,學院還會專門召開實習經驗分享會,請在實習企業表現優秀的同學做相應的經驗交流,引導同學們更好認識自我、明確自身不足、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另外,學院還會通過實習學生周記、學生實習所在地意見反饋統計表關注學生動態,并采取措施加以調整。
三、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校外實習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培養良好品德,展現誠信風采
在校外實習工作中,我們大力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幫助學生樹立了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勞動觀,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觀,遵規守紀、嚴格自律的紀律觀,開拓、銳意進取的創新觀,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勞動品質。譬如,第一批實習生吳錫鋒同學在實習過程中拾金不昧,將撿到的貴重手機主動上交實習單位,受到了實習單位的好評,實習單位發表揚信到我校稱贊了其拾金不昧的精神。
(二)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并且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
實習生生產一線實習,他們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利用在校學到的理論去解決問題,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崗位上的動手實踐能力。總之,在實習點專業師傅的“傳、幫、帶”下,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三)企業文化和行業背景,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勞動品質
在學校實習管理規定和實習單位管理制度的嚴格約束制約下,實習生的適應性普遍增強,實習結束后大部分學生能以公司的要求來約束自己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此外,在實習工作中,要求實習生能夠吃苦耐勞、樂于奉獻、敬業、誠實守信、嚴格自律、開拓進取等職業觀念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勞動品質。
(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校外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
校外實習會使學生暫時脫離學校的管理,那么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對于學校,校外實習會有著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繁重的勞動,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些都要求學生必須及時地自我約束,自我處理、自我反省。總之,在校外實習中,學生完成從學生到準企業員工的轉變,同時他們在自我管理和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在進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實習單位還要適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幾點:(1)在身份轉換中提高適應能力,健全身心素質,學生參加實習需要一定的體力,要有一定的觀察能力,膽大心細、遇事不慌的應變能力等。實習初期,很多學生會因為身體原因產生倦怠情緒。另外,不同的生活環境、繁忙的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嚴格的規章制度,無一不對他們過去長期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產生較大的沖擊與挑戰。實習單位、學校應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增加行業職業道德與工作性質的培訓,加強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明確工作的性質與特點,盡快調整心理狀態,進入工作角色。(2)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質,樹立基層觀念。有的學生好逸惡勞,有的缺乏精神追求、貪圖物質享受,有的甚至存在說臟話等不文明現象。這些表現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如不加以教育和改正,將會影響其日后成長過程中人格的完善。另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學生實習時尤其需要從最基層的崗位做起,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靜下心、吃得苦、耐得住寂寞。(3)在實際工作中,培養職業道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職業素質是人才素質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首要目標。對大量企業進行的調查表明,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學生的敬業合作精神、責任意識、誠信品質、工作態度。然而,目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缺乏社會經驗,缺乏合作精神。另外,現代社會中,職業分工越來越細,各行各業都從自身職業特點出發,確立了具有本行業特征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借以調節和約束職業行為。最后,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校外實習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高職院校立足企業發展,瞄準行業需求,強化實習校外學生技能的培養思路,挖掘了校內師資與校內實訓資源,依托了行業協會、合作骨干企業,打造專業品牌,在行業內的企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時為學生的就業工作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樹鳳.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5.
[2] 何七榮,周巍,張東升.工學結合過程中實習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8,2.
[3] 歐陽劍波.“工學結合”環境下高職思政教育創新的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2008(4).
[4] 何艷斌,黃穎.高職院校校外實踐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
[5] 胡新華.校企合作“互換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08(2).
[6] 曹紅葵.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沿海企業與經濟,2009(8).
[7] .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8] 耿潔.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機械職業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