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8 16:20: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記敘文寫作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農村學生面對的農村生活比較單調,取材單一
中學生記敘文寫作,一般來說還是遵守“我手寫我心”的原則,寫生活中的體驗,寫所見所聞所感。農村高中學生,面對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時序變化,周圍是周而復始的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的畫面,加上學校、家庭、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的生活素材是貧乏的、單一的。例如蘇教版選修教材《寫作》的第一章,寫作要求讓學生寫一個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農村高中學生寫最尊敬的人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這一代農村高中學生很多從小就是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長大的,學生的父母為了生活遠走他鄉打工維持家庭。學生心中最尊敬的人當然是爺爺奶奶等親人。試想,農村學生遠離父母、面對農村,哪有許多新鮮的生活素材?社會現代化過程中,農村學生作文的素材來源接近枯竭,語文教師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走出鄉村、體悟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才能寫出新鮮的、活潑的記敘文。
語文教師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與學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面對以上宜興市農村學生寫作記敘文的困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研究宜興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壺的文化藝術;帶領學生游玩善卷洞,讓學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興市素有“教授之鄉”的美譽,讓學生每年走訪一名宜興籍教授,寫人物報告文學。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才智,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讓農村學生的記敘文有東西可寫,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二、農村高中學生閱讀量太少,記敘文寫作受到考場作文評分標準的干擾
寫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間接經驗獲得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通過大量閱讀,才能提高寫作能力。一個學生的閱讀史,也是一個學生的精神發育史。農村高中圖書館建設比較滯后,在數理化學科高壓的氛圍中,語文學科課時不多,大量的課外閱讀已經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碼的閱讀時間沒有保障。還有,閱讀與寫作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閱讀是基礎,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還需要語文教師精心指導。針對農村高中學生閱讀量少的現狀,有必要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加大農村高中圖書管建設力度,增加學生閱讀課時,有條件的農村高中圖書館增添網絡閱讀。有閱讀材料,有閱讀課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例如,定期舉辦閱讀報告會,研究讀寫轉化的途徑,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能力。語文教師要架起一條閱讀與寫作的橋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在寫作中渴望閱讀,如此良性循環,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記敘文大有益處。
三、新材料作文的評分標準一定程度上干擾了目前的記敘文寫作
雖然評分標準有一條“文體不限”,但是實話實說,新材料作文還是從議論文角度切入比較方便。例如,學生先讀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煉一個中心論點,再采用并列式結構或者遞進式結構議論,最后強化觀點,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審題不錯,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會得到。筆者在基層高中學校調研時發現,有很多高三語文老師平時讓學生積累很多素材,作為備考的“論據”,而且每種觀點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證,可以說議論文備考已經準備的非常充分。而記敘文的寫作備考難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評價標準方面,文章“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的要求中,很明顯,記敘文的要求難度比議論文要求難度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校干脆放棄記敘文寫作,專門訓練學生用議論文寫作對付高考的考場作文。
高考考場作文的評價標準是作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如果評價標準稍微向記敘文傾斜,那么,農村高中寫作記敘文的現狀就會有大的改變。至少,在細節描寫、構思立意、照應脈絡上面的訓練會落到實處。現代學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維方式,但是記敘文寫作是議論文寫作的基礎,放棄記敘文寫作,片面追求議論文應試作文訓練,都是舍本逐末、不負責任的做法。
有些學生寫議論文時,常把議論文寫成純粹的記敘文或帶有議論性的哲理散文。比如,有些學生寫的議論文常常是前半部分敘事描寫,后半部分議論說理,結果把議論文寫成了既非說理又非敘事的四不像文章。此外,還有不少學生由于分不清夾敘夾議類記敘文與議論文的區別,結果把議論文寫成了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想指導學生把準文體的脈,寫出規范的議論文,除要引導學生加強審題能力訓練,弄明白文體自選并不是淡化或不講文體外,還要讓學生明白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區別――記敘文主要運用記敘、描寫、狀物等表達方式,追求以情動人,而議論文則主要采用議論為主的表達方式,追求的是以理服人。
二、擬題不當,文題空泛
文章的標題猶如屋之窗或人之眼。好的文題不但能統攝全篇的思想內容,達到題文合一的效果,而且還能潤物無聲的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議論文寫作中,學生的擬題不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文體錯位,記敘議論不分”,比如“母親討債”“滴血的鈔票”等文題,一看就是典型的記敘文標題,可有的同學卻用它寫了議論文;二是“表意不明,文題含混”,比如用“社會與網絡的平衡”“打抱不平”等文題寫議論文,讀者看了標題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作者想寫什么;三是“大而無當,抽象寬泛”,比如“文化選擇”“議素質教育”等文題,議論對象內涵豐富,根本就不可能用幾百字的文章論述清楚。常見的議論文標題有兩種類型:一類是論點型標題,即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論點,如“開卷有益”等;另一類是論題型標題,即標題已經指出論述的對象、話題或范圍,如“說寬容”等。學生寫議論文時,不管采用哪種類型的標題,都要將追求“簡明而不失深意,新巧而不乏韻味”當成擬題的基本原則。為此,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擬題的方法和技巧,如修辭法、引用法、嫁接法,求異法等,并加強擬題專項訓練。
三、霧里看花,觀點隱晦
寫議論文,論述某一問題或分析某一現象時,不僅要有明確的觀點和主張,而且觀點和主張還應當正確、鮮明、深刻、新穎和有強烈的針對性。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義理”(議論文中是論點)“考據”(議論文中是論據)“辭章”(議論文中是論證方式)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領會“義理”在議論文中的核心地位和靈魂作用,指導學生明白寫議論文堅持“觀點正確,態度明確,論證充分,論據有力”可以很好地解決寫議論文無觀點、觀點散或觀點隱晦的問題。此外,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開門見山立論”“行文中間立論”“卒章收束立論”等寫作技巧,也可以有效消除論點模糊或零散的弊端。
四、“骨”“肉”分離,事例論證乏力
寫議論文,論據只有緊扣論點才能達到觀點與材料統一,進而為主題服務。此外,論據只有準確、典型、新鮮才能使說理更充分,論證更有力。許多學生寫議論文,進行事例論證或事理分析時,由于沒有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論據內涵的豐富性,或沒有精心選擇和巧妙剪裁論據材料,常常因無法找到觀點和論據的契合點,結果使文章的“骨”(論點)“肉”(論據)貌合神離。具體地講,就是論據不能有力地佐證和支撐論點,而論點也不能水融地統率和包容論據。此外,還有許多學生用事例論證論點時,所用事例往往流于俗套,不是千人一面,就是老生常談,既缺乏歷史的厚重感和濃烈的生活氣息又缺乏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個性特征。具體地講,就是所舉事例不是瑣碎膚淺,就是常以部分代替整體,或以個別現象代替一般規律,結果使事例既缺乏廣泛的代表性又缺乏深刻的典型性。寫作教學中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課本和讀本資源,重視課外閱讀,走出書本和課堂,融入社會生活中,關注各種媒體信息,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廣泛涉獵,加強積累,探究材料內涵的廣義性,捕捉論點和論據的相關性。
五、事例論據敘述冗長
議論文中的事例是作為論據使用的,敘述方式與記敘文中的不同――記敘文里的敘事必須完整具體,而議論文中的事例論據則應簡明扼要。因此,議論文中的事例論據應該用概述法或截取法敘述。由此可見,明確敘述方式在議論文與記敘文中的不同特點和功能,仔細揣摩敘述方式在議論文與記敘文中的不同處理技巧,是解決寫議論文事例論據敘述冗長問題的關鍵。
六、轉移論題,節外生枝
“一議一話題,一課題一中心”是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可是,議論文寫作中,卻有許多學生由于審題不仔細,不是開篇就轉移話題,與命題意圖和寫作要求南轅北轍,就是寫至中途便信馬由韁,與文章的中心論點漸行漸遠,或者是干脆就拋開文章的中心論點一氣呵成,結果下筆千言卻離題萬里。由此可見,議論文寫作中,學生既要看清題干,讀懂題意,明確要求,還要注意行文中思維的收與放和張與馳,即既要利用發散思維適當拓展,又要利用聚合思維適時收束,切不可天馬行空,題外生題。此外,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統觀全局和瞻前顧后的寫作習慣也是防止偏題和跑題的有效手段。
本期嘉賓:陳蕾霜()
寫作心得:因為有寫作文這么一點“小特長”,編座位的時候有幸成為了老師口中“要幫助同桌提高作文成績”的那個。就因為這么一個或許是口頭上的囑咐,我很認真地擔當起了幫助同桌提高作文能力的責任。如今也讓我來獻獻丑,跟同學們分享一下我在初中時作文的經驗。
從小到大寫過許多作文了,沒有細細數過,從看圖寫文到長句作文到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再到現在的文藝性散文。在中學時代,印象中每一次自己的作文都能夠被老師點名表揚,小學時候微翹的下巴和沒有一絲褶皺的紅領巾、中學時候依然挺直的坐姿,無一不在昭告著我的一點點小驕傲。
小學時的記敘文最多,一周要寫好幾篇,每天都要記得自己做過些什么事,才能有素材寫記敘文呀。后來自己的腦子實在記不住每天做的事情,就向老師求助。老師說:“那你堅持每天寫寫日記吧。”于是這個習慣就一直堅持了下來,每次要寫記敘文的時候就翻翻日記本,看看自己有什么好的素材可以寫進作文里面。不可否認,日記的形式對我的記敘文寫作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寫記敘文還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看書然后寫梗概。記敘文重點就在于記敘,雖然記敘之后在末尾簡單加點畫龍點睛的話語就能起到升華全文中心的效果,但是記敘文的“起、承、轉、合”卻是全文的骨架,只有骨架搭好了,文章才會有“精氣神”。給看過的書寫梗概,理出整本書的起承轉合,讓別人對這本書一目了然,然后自己寫記敘文的時候就能夠省去不少無謂的廢話,做到文章不拖沓而又邏輯清晰,不做湊字數的無用功。
到了中學時代,作文的中心逐漸轉到了議論文和散文。說到寫議論文,有一段時間我感到很氣餒,因為每一次的議論文我都洋洋灑灑寫了很多,覺得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很強,但是每次的分數都證明自己的感覺是錯誤的。我仿佛陷入了一種寫議論文的泥潭,這個泥潭讓我喘不過氣。
每每覺得自己的議論文寫得很不錯,但是結果往往氣得自己“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既然如此,就要開始反思自身的問題了。在請教老師和結合以往自己的議論文來看之后,發現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大問題。議論文最經典的模式就是“三段式”,開頭-議論-升華結尾,只要掌握了“三段式”,一般的議論文都能夠寫得結構工整、內容豐富有邏輯。文章中間部分的確是很重要的,但我以前的作文中間段落太長了,沒有任何的分段,而且議論時重復句子很多,一看就是為了湊字數的。看到以前自己的作文,我會感到羞愧不已。所以也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作文是不是也是一口氣一大段,段落結構讓人看了很壓抑很不舒服呢?
段落結構固然重要,議論的內容是否豐滿也很重要,而論據就是支撐論證內容的重點。那個時候的我為了收集各種各樣的論據,每天都看報紙,還把報紙上值得做論據的素材剪下來粘貼在一個本子上。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我后來考政治的時候我考得很好,因為對于時事的掌握很輕松,這是剪報紙得到的一個額外的小驚喜。
關鍵詞:記敘文;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4-0258-01
一、記敘文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記敘文是以記述和敘述為基本表達方法的文體,是就時、地、人、事原因和結果而寫的文章。它能記敘人物或事物的體態、形狀,敘述人物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這種文體具有廣泛的社會價值,表現為多樣化形式,凡日記、書信、新聞、通訊、報告文學、速寫、特寫、隨筆、游記、回憶錄、語言、童話、故事以及敘事詩你、小說、劇本等都是。
二、記敘文教學的地位
在語文教學中,記敘文占得比重最大,他的寫作訓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也最長。雖然從實際應用情況看,一般寫作這種文章的需要并非很多,但從寫作訓練的過程這一方面看,這種文章的寫作是重要的。
1.在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中,記敘文的寫作訓練應是出發點,并應該持續始終。要寫記敘文,自然需要進行記敘體的寫作訓練,即使寫說明文和議論文,也要以記敘體的寫作訓練為根底,并且也離不開記敘。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記敘從來都是一項基本的寫作訓練。它跟其他各種體彩和寫作形式的訓練有密切的關系,如事物的程序說明、工程設計說明、科學報告、學術論文等。因此,它是提高學生寫作基礎的必經之路。在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中仍占基礎的核心地位。
2.記敘文的寫作訓練利于學生的思想成長。這種文體的寫作訓練要取材于生活,這就要求學生注意對生活地觀察、體驗,從而提高對事物地認識,培養正確觀察和思考的觀點和方法。其中表現個人的記敘文,能使學生善于對自己進行反思,從而正確教育自己,促使自己向上。
三、記敘文寫作訓練方法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而觀察生活、熟悉生活則是寫作的前提。因而,在對初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訓練中,老師只有引導學生全面地、細致地、深入地觀察生活,才能使學生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初中學生童趣未泯,好奇心強,富于激情,樂于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中學和時候,對一切都感到很新鮮,很想盡快了解學校的一切,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對象。對觀察的要求是:1.觀察要全面。對老師的年齡、性別、體型、衣著打扮、表情,以及平時的言行等均要仔細觀察。2.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在這些方面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在作文時表現出人和的獨特體貌或個性。3.觀察要細致。要發現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觀察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寫作之前,我再次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作家處處有生活。”我們指導學生學會觀察,主要是促使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自覺觀察生活的習慣,隨時留心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并能對觀察對象進行分析,從中獲取生活的經驗和積累作文素材。這項訓練如果做得扎實,使學生訓練有素,那么不論是對學生現在的記敘文寫作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題材。可以從家庭、學校、社會和自然界的任何一個領域選取;也可以從做過、見過、聽過、感受過、想到的任何事物中選取。
在指導方法上要注意的是,為使學生愿意寫,有可寫的并寫好,開始要引導學生先寫自己親自體驗過的、感到親切的事,同時,要縮小取材的范圍,讓他們寫在短暫的時間內,在狹小的空間發生的事,使學生能夠寫出特征、寫出過程、寫出細節看來。如布置學生寫一個事例、一個場面、一種景物等。在此基礎上,再逐漸引導學生寫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進而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表現自己的豐富個性。
(三)認真剪裁,巧妙組合。圍繞中心選好了材料,還需要根據中心的需要認真巧妙地組織。那么我們如何指導學生將其巧妙地組合起來呢?這就啟發學生弄清楚文章所要表現的中心及所選取的材料。如果順序能將中心表達得好,就不能用倒敘和插敘,如果硬要用倒敘和插敘。很可能就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倒敘或插敘,表達效果好,就用倒敘或插敘。最主要是看它的表達效果好不好。確定了文章的結構,那么,如何掌握詳略呢?這就要根據中心的需要去確定。跟中心聯系緊密的內容就詳寫,反之則略寫,如《社戲》,雖然題為"社戲"但看戲的情節略寫,和小朋友的交往則詳寫,是為了突出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這一中心。另外,還必須注意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做到該描寫時就描寫、該議論時便議論、該抒情時要抒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活潑、真切感人。
(四)擬好作文題目。一般來說鮮明的要求寫人的記敘文都已經給出題目,大部分是命題或者半命題,當然也存在讓你擬題的可能。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擬一個好題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樣擬好寫人記敘文的題目呢?
1.通常我們以寫的人為題,這樣可以一目了然讓人了解你是在寫人,在題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飾語,把這個人的主要特征寫入,如《可愛的老爸》;或者把我對一個人的情感寫入《難忘的他》,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對人物進行議論的。
2.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你對這個人的主觀感受,可以在題目中表現,用上“我最尊敬的……”,“讓我感動的一個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一個人的變化過程,你可以寫“他變了”,“張小寶新記”、“浪子回頭金不換”等。4、 如果你強調兩者的關系和交往,可以寫“一起走過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遠難忘的情誼”等。
(五)指導學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魯迅先生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樣寫起小說來》這篇文章里又說:“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這是魯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經驗之談。然而,學生寫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檢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給老師。這樣馬馬虎虎,主要是寫作態度不端正。但是,學生不會修改文章,也 是個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強調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具體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反復修改。
【關鍵詞】中小學寫作;寫作課程;課程內容;寫作知識
【作者簡介】周子房,博士,上海知明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教學總監。主要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論。
寫作課程內容與寫作課程目標緊密相關,是寫作課程目標的明確化、具體化。在我國,中小學寫作課程目標主要由《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但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研制與之配套的寫作課程內容標準。毫無疑問,這一缺失正是導致中小學寫作教學無序、低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寫作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是應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
寫作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實質上是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達到相應寫作能力標準所必須掌握的寫作知識的選擇和組織,這些知識包括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選擇哪些寫作知識?二是如何組織這些寫作知識?
一、寫作課程內容的選擇
首先,我們討論在寫作課程內容開發過程中,應該選擇哪些知識。
目前,在中小學寫作教學中實際發揮作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的一套基于“三大文體”的寫作知識系列。這些知識基本上是采用“取類分點”模式進行選取的,是“文體組合”與“知識點組合”的結合。文體主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類(實際教學中還有抒情散文),每種文體下都包含若干知識點和訓練點。
先看在“文體”內容方面如何進行選擇。 在當下的中小學寫作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不是“實際文體”,而是以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等為主的“教學文體”。這就導致了寫作教學中不少問題的出現。潘新和教授指出,“教學文體”與“實際文體”的分離會帶來諸多問題:一是無法培養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和目的意識。“教學文體”是只寫給老師讀的。老師往往不是作為讀者存在的,只是評判者。老師注重的是“文從字順”,求“通”是其首要的標準;二是努力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無用的“審題”能力。教師在命題上不惜以種種刁鉆古怪的題目來測試學生的“審題”能力,而這種能力恰恰是一種“偽能力”,因為真實的寫作是不需要“審題”的;三是“教學文體”的封閉式寫作對學生言語、人格、心理、行為方式的建構也存在消極影響。學校這樣的寫作教學實際上是繞了一個彎路, 甚至可以說是誤入歧途。
問題出在哪里呢?創設“教學文體”的出發點原本是希望借助三、四種簡單的文體,來呈現所有文體的一些基本要求,這樣學生學起來比較好把握。其基本假設是:學生只要掌握了這幾種文體的寫作,會運用“記敘”“說明”和“議論”等表達方式,便具備了一般的寫作能力,再學習其他文體的寫作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實踐證明,我們僅僅進行“記敘”“說明”和“議論”等表達方式的訓練是無法保證學生能寫好各種“真實文體”的。
關于一般能力,杜威曾旗幟鮮明地指出:“其實我們并沒有所謂的一般的看、聽或記憶的能力;我們只有看、聽或記憶某種東西的能力。離開訓練所用的材料,一般的心理的和身體的訓練全是廢話。”同理,所謂的“一般寫作能力”實際上是沒有的,寫作能力只能存在于具體的不同目的的寫作活動中,自然也只能與某種真實文體相關聯。
David R. Russell 在類似的語境中也有一段話可以較好地說明這一問題的實質。
教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希望通過基本的打球課程來提高乒乓球、排球、籃球、曲棍球等球的球技一樣。這樣的課程必然有一個內容的問題:教打哪種球能教出一般的“打球”技能?然而,一般的“打球”技能又如何能教呢?除非教學生進行具體的球類活動,因為球技只有在特定的球類活動中進行運用才有目的和意義。這種課程還將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些真正精于某種球類活動的人將會帶著充滿懷疑的眼光,看著這樣的課程到底能教什么(特別是那些需要某種器械的球類活動)。這樣的課程還會產生脫離實際的期望,因為在一門課程中教全部的甚至是幾種球類游戲都是不可能的。最困難的是如何評價這類課程的效果,因為對所謂的一般的“打球”技能的評價只有在特定的而不是一般的球類活動中才能進行。有些打球的方式在一種球類活動(如排球)中好使,但卻會給另一種球類活動(如足球)帶來致命的麻煩。
遺憾的是,在寫作教學中我們長期致力于教這種“一般的‘打球’技能”。 對這種一般寫作能力的追求,導致我們在寫作課程內容的開發上只重視教學文體的“普遍性”知識,而忽視真實文體的“特殊性”知識。這種狀況必須改變。要進行有效的寫作教學,必須結合具體的某一種“真實文體”進行。
社會生活的寫作中所存在的“真實文體”種類繁多,如何將適當的“真實文體”知識選入寫作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又是什么?這是必須解決的難題。要破解這一難題,首先需要對“真實文體”進行適當的類型劃分,然后進一步確定各種類型下面的具體文體種類和知識。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美國馬薩諸塞州英語課程標準認為,寫作應以幫助學生理解交流的本質及語篇的功能為目的,語篇的功能主要有表達、文學、信息和勸說。正是根據這些功能目的,他們組織了常用寫作體式(作文體裁)。
再看“知識點”的選擇問題。目前實際構成中小學寫作課程內容的知識點,主要包括三個大的方面:一是有關上述“三大文體”下面各自具體的知識點,如記敘文中的六要素,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議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等;二是側重于 “主題”“材料”“結構”等文章學層面的靜態知識;三是形形、五花八門的應試寫作技巧。
在這些知識類型中,文章學知識和應試知識需要全面改造,改造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引入“過程寫作”的知識。已有的這些知識之所以對學生的寫作學習幫助不大,主要是因為這些知識難以介入學生的寫作過程。這同時也是導致教師無法指導“怎么寫”這一過程的重要原因。
顧黃初先生曾痛稱:“過去我們的作文教學,成績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在哪里?有人說是指導不得法;有人說是命題不恰當;也有人說是批改不起作用,如此等等,大家都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但是在這眾多的原因里頭,什么是最根本的原因呢?筆者認為,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教學的程序與文章產生的自然程序嚴重地不一致。”也就是說,我們先前乃至現在的寫作教學,大多從事著“半截子訓練”,缺乏與文章產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的日常作文訓練過程。這里的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是缺少有關“過程寫作”的課程內容。顧黃初先生提出可將寫作教學分為三種課型:一是“構思訓練課”,主要強調“想清楚”;二是“起草訓練課”,主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已經“想清楚”了的內容;三是“修改訓練課”,主要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作文。這些課型的實施,都需要與之配套的課程內容,否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因此,“過程寫作”知識應成為寫作課程內容選擇的重點。
我們來看看美國在這方面的做法。美國的許多州都有自己的寫作內容標準。例如,影響力比較大的《加利福尼亞公立學校閱讀/英語語言藝術課程框架(幼兒園至十二年級)》中,每一個年級都貫穿了“過程寫作”的理念:學生通過以下寫作步驟獲得進步,如預寫、起草、修改、編輯等。下面具體呈現七年級寫作內容標準中圍繞過程展開的“寫作策略”。
寫作策略
學生寫的文章清晰、連貫、重點突出。作品能表現出學生具有讀者和寫作目的意識。論說文包含正式引言、論證、證據和結論。學生能根據需要完成寫作過程各個階段的任務(如預寫、起草、修改、編輯)。
組織和中心
1.1文章結構合理,句子銜接自然,文意流暢。
1.2用逸事、描寫、事實、數據和特定的事例來論證所有的敘述和觀點。
1.3起草時使用記要點、列提綱、作概括等策略來表現文章結構。
檢索技術
1.4分析話題,討論并評價問題,利用咨詢調查和研究改進自己的觀點。
1.5鼓勵學生使用引語,引用并解釋信息,前后一致且規范。
1.6使用文字處理技術和出版程序寫文章,利用簡單的數據庫和展開表來管理、組織報告內容和信息。
評價與修改
1.7檢查文章的邏輯思維和詞匯使用的準確性,進一步修改作品以改進文章結構和詞匯運用。
這些寫作策略將重點放在寫作過程的預寫(組織和中心)與修改階段(評價與修改),同時兼顧其他階段;并將寫作過程中需要使用的“檢索技術”納入“寫作策略”之中,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二、寫作課程內容的組織
現在我們開始討論如何組織這些已選擇的寫作知識。
先從課程內容組織的視角來觀照中小學寫作課程的現實狀況。就學生實際學習的文體而言,小學學習的主要是記敘文(包括想象故事),有少量的說明文和應用文;初中繼續學習記敘文,同樣有少量的說明文和應用文,有些地方到了初三開始學習議論文,如一事一議;高中則以議論文為主,有少量的記敘文和說明文。這些內容中,雖說記敘文部分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涉及,看上去也在“螺旋式”上升,實際上是有那么一些有關記敘文的知識在不斷“盤旋”,而沒有多少“上升”。由于考試一般不考說明文,說明文部分基本上被邊緣化。同樣受應試的牽引,高中基本上以議論文為主。因此,從總體上看,學生實際學習的文體內容基本是按記敘文――說明文(少量)――議論文這一線性方式組織起來的,基本上屬于直線式課程的組織結構。
從各種文體下面的具體知識點的組織來看,它們也在試圖體現某種邏輯序列。其中,常青的“分格寫作”最具標本意義。該模式試圖通過繁復細密的“格”來編織一張嚴密而有序的寫作課程內容之網。常青將記敘文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四類,每一類均分若干“格”。例如在寫人的記敘文中,按人物出場順序、人稱、人物對話、人物的心理活動、環境及情節矛盾分四十余格;在記事類記敘文中,把敘事的六要素、線索、寫景、記物等知識分為五十余格。“分格寫作”教學實際上就是在課堂中逐一傳授這些關于“格”的知識。這些“格”,經過連點成線,最終構建成一個寫作課程內容的序列。這種序列追求嚴密的邏輯體系,避免內容的重復,同樣屬于直線式課程的組織結構。
無論是文體序列的組織方式,還是具體知識序列的組織方式,都充分體現了將事物分割開再試圖組合起來構成整體的分割式思維,這是一種典型的工業化的思維模式。我們原本以為,學生學習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就等于學生自然學好了“三大文體”;學生逐一學習了敘事的六要素、線索、寫景、記物等五十余個知識點,就一定會寫敘事記敘文。然而,我們期待的結果并沒有出現,寫作教學并沒有大的突破。
雖然從課程組織方面來講,“直線式課程”強調邏輯體系,能夠避免課程內容的不必要的重復,但是用這種方式組織寫作課程,顯然低估了寫作學習的復雜程度,沒有將學科邏輯與學生的心理邏輯較好地結合起來。寫作學習的心理規律集中體現在寫作學習的整體性和層次性的矛盾統一上。每一次寫作學習活動都涉及到許多方面,因此,寫作學習心理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但寫作能力又是逐漸發展的,不能一次性完成寫作能力的整體性建構。矛盾的解決要尋找到一種系統方法――“結構性發展”的辦法。相比之下,用“螺旋式課程”或者“逐步深入課程”來組織寫作課程內容更加合理,更有優勢。下面以美國加利福利亞寫作課程內容標準的相關部分為例加以說明。
結合表2,我們可以根據兩條線索來理解其中知識內容的組織。一是對于特定的學段而言,呈現出課程主題的變化,即每個學段都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描寫文等不同的文體內容;二是幾個課程主題在不同年段反復出現,但每次出現其具體內容都有復雜程度的變化。前者為小循環,后者是大循環,大小循環在不同層面上不斷推進,構成真正的“螺旋式上升”。從中可以看出,這種課程組織方式,首先強調搭建構架,強調成形;具體知識點可以是不完整的,可以是不清晰的,更可能是不豐滿的,然后隨著學段的上升,而漸地完整起來,逐漸清晰起來,逐漸復雜起來,逐漸豐滿起來。這一點從三種文類的三個學段的比較中可以清晰地顯現出來。這種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第一步追求成形,滿足了寫作能力培養的整體性要求,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對這一個初步搭建的構架不斷地加以完善,這滿足了寫作能力培養的層次性要求。可以這么認為,寫作課程內容應該有多種組織方式,這種“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或許不是最佳方式,但目前看來卻一定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鑒的一種方式。
這里還存在著三種文類在各年級的具體分配比例問題。從美國《2011年NAEP寫作說明》來看,三種文類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只是12年級中“為了傳遞經驗”類減少到只占20%。
這種做法同樣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在課程內容組織上保持三者適當的比例,同時進行寫作考試方面的改革,以此來保證這些課程內容在實踐層面的落實。
對上述寫作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寫作課程內容的組織兩個方面進行整合,我們可以嘗試構建一個寫作課程內容開發框架。對于其構建思路,筆者有一個明確的傾向,就是借鑒美國NAEP寫作評定框架涉及的相關概念系統。基于“寫作的本質是交際性”的理念,美國2011年NAEP寫作評價試題的編制具有鮮明的“功能性”取向,重新劃定了三種寫作類型――三種交流目的:為了勸導說服(To Persuade)、為了解釋說明(To Explain)、為了傳遞經驗(To Convey Experience)(真實的或虛構的)。”我們可以嘗試按照“為了勸說”“為了解釋說明”“為了傳遞經驗(真實的或虛構的)”三種功能設計一個寫作課程內容開發框架。這個框架融合功能、文體和過程三個維度。具體而言,一是將功能維度融合在文體維度之中,文體的分類按功能進行;二是將功能融合于過程之中,在過程內容的開發中,時時處處照應功能,體現功能;三是將文體與過程融合起來,在內容開發中,既要關注各種真實文體各自的關鍵特征,又要同時關注寫作過程的共性知識內容和各種文體個性知識內容。這樣就設計出了一個寫作課程內容開發框架(見表4),表中的空格表示寫作課程內容可能的落腳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開發框架選擇和組織中小學各學段的寫作課程內容。
參考文獻:
[1] 潘新和.“文體”“教學文體”及其他[J].中學語文教學,2007,
(12):3-6.
【關鍵詞】初中語文;議論文;教學策略
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面臨這樣一個困境:有的學生愛看好文章,愛學好文章,偏偏怕寫文章,尤其是談到議論文的時候,粉嘟嘟的小臉立即色變,老是覺得“無話可議”或“有話不會議”。
其實,議論文教學是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初三是學寫議論文的啟蒙階段,只有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才能為高中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生怕寫議論文的探究
初中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接觸最多、練習最多的是記敘文。對于寫簡單的記敘文,他們早已輕車熟路。但是,議論文和記敘文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們在反映客觀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卻各有千秋。對于學生來說,議論文是陌生的朋友、生澀的朋友,甚至是枯燥的朋友。那么,議論文與記敘文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文章的寫法上,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敘述、描寫,或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巧妙地反映現實生活;而議論文則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恰當的來論證和闡明客觀事物的道理。
其次,記敘文所描寫的客觀事物,和刻畫的人物形象總是獨立的、具體的、生動的,這種個別形象和具體事物中,往往體現著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和本質:議論文雖然也必須用翔實的、個別的材料作為基礎,但它在論證客觀事物的真理時,卻總是作概括性、抽象性、真理性的論述,從大量的具體的事實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結論來。
最后,記敘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僅影響人們的思想,而且誘惑人們的情感,激發人們強烈的愛憎之情;而議論文主要是以理服人,雖然有不少議論文也蘊藏著豐富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們的理智,以無可爭辯的道理,說服觀眾。
二、初中議論文初始階段教學策略
初學議論文寫作,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可以采用“拆骨剝皮”分開教學、“先說后寫”逐個擊破的方法,讓學生對議論文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掌握的過程。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步驟,由淺入深地進行引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深入淺出,掌握常識
議論文的教學,首先要講述寫作議論文的基本常識。不但要先讓學生了解什么叫議論文和立論、駁論這兩種最常用的形式,還要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分為引論(緒論)、本論和結論三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論述之間的聯系;掌握議論文的主要論證方法:典型事例論證法、科學道理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等。
我在教學理論知識時的做法如下: 首先,用談話的方式引出話題:
老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從春節開學到現在,我們班的垃圾桶里,天天都會有同學們吃了一半丟掉的小面包、火腿腸等,今天,我們就來關注學校里存在的浪費現象,請同學們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1:我認為這種現象很不應該,我們現在還是學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浪費食物就是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這是不孝的表現,是對辛苦培養我們的父母的不尊重!
學生2: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反對浪費之風,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堅決抵制校園里浪費現象飛發生。
我用身邊的鮮活事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浪費現象”學生既熟悉又有話可說,大家各抒己見。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實際上學生的這些發言就可以看作是議論文的引論部分,包含了論點。接著,我繼續將話題引向深入。
師:剛才同學們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要反對浪費、提倡節約。那么下面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呢?
學生思維敏捷,舉了很多例子,有、、等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跡;也有雷鋒、焦裕祿等時代楷模的生活榜樣;還有的舉了商紂王酒林肉池而亡國、秦朝大興土木而衰亡等反面事例:有一位學生還引用了的一句話:“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們的精彩發言,為后面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作了很好的鋪墊。
最后,進入正題――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實際上,學生剛才的發言已經包括了議論文的各個元素:論點、論據、論證,事例論據、道理論據皆有,還運用了對比論證法等。在此基礎上,我只稍作點撥,加以補充,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起單純的理論化教學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們學習議論文的興趣。為以后議論文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鮮明扼要,提煉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闡述的觀點和主張。在文章中回答“要證明什么”的問題。議論文最忌諱的是在文中找不到鮮明的論點。所謂“鮮明”,一為作者態度鮮明,褒什么,貶什么,涇渭分明。二為語言表現形式鮮明,一般都用簡潔明了的短語或者句子來表述。
3.提供論據,分析論據
所謂論據,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為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而選取的證據!在文章中是解決的“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論證則是作者使用論據,對自己所認同的觀點用各種方法進行闡述證明的過程。在文章中是用來分析、解決“論點為什么正確”的問題。
4.取題課文,模仿名作
經過三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對議論文的寫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礎上,稍加整理思路,就可以進行整篇寫作。但是訓練之初,不必急于讓學生去寫,而要讓他們先從模仿開始。
學生學寫議論文,需要老師進行正確地引導。要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章法以至語言都能真正成竹在胸,讓外來的東西,通過巧妙的加工,變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總而言之,議論文起步階段的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按序訓練,講求實效。作為學生作文的引導者,語文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創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寫好議論文。
參考文獻:
近些年的高考寫作主要是以給材料作文為主,話題作文為輔,命題作文列其后。以散文寫作為主,記敘文為輔,議論文列其后。實則是以說理性散文為主,記敘性散文為輔。不過半文半白的文章也屢有出現。
常見的文體模式有如下幾種:設置懸念式的記敘文,穿插回放式的記敘文,欲揚先抑式的記敘文,畫面組合式的記敘文,并列式的議論文,層進式的議論文,對照式的議論文,總分總式的議論文。
近年高考作文內容模式中大體趨向是感情真摯的作文和思想健康的作文。在日常訓練中應集中練寫文章――大量名人的光輝事跡為文章確立了一種精神的骨骼。積極、樂觀、向上的素材能給讀者以精神上的啟迪。
程度一般的高考生在寫作上缺乏文采,不僅內容空泛,形式上更缺乏文采,寫出的作文難堪成為作文,針對這種情況,在寫作訓練中滲透名人詩句,特殊的表達技巧與積累素材等。充滿文采的作文應該是:文章語言充滿詩意,大量運用比于、擬人、等修辭手法,句式長短參差,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抑揚頓挫之美,攝人眼球,動人心弦。
高考作文要求有文采,就必須在寫作過程當中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多用典故詩文,生動聯想,順其自然不強加晦澀難懂的詞句,真摯感人最能取勝。
筆者認為在作文訓練中首先要做好謀篇布局,確定寫作的基本模式。筆者多年來在寫作教學中一直推崇在形式上“鳳頭、豹尾、豬肚”的模式。
“鳳頭”就是用鳳的頭來比喻文章的開頭。就是說文章的開頭要短小精悍。“鳳頭”就是開頭第一段三五行開的精彩,直接切題,叫閱卷老師“醒目”,常言道:“好的開頭一半文。”頭開好了,整篇文章寫起來就有的放矢了;頭開得不好,往往會影響成文的效果。好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一見鐘情,激發讀者的興趣,使之樂于讀完全文。語言表達形式上推崇或排比、或比喻、或渲染、或設置懸念、或點明觀點的模式,但一定要切題,開門見山,力求新穎。只有這樣,才能起筆不凡,先聲奪人,并且有益于增強語勢,才能猶如漂亮迷人的鳳頭,引人入勝。
“豬肚”就是內容要豐富飽滿而不干癟單調,拿它來比喻文章的中間部分,是指文章主體內容的展開要充實,要采用多種表現手法,使文章的中心得到生動具體的表現,而不是空癟無味。力求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這一部分筆者個人認為在三至五段為佳,每一段開頭句要引經據典,結尾句要有一個寫作者提升的哲理句,做到有頭有尾,首尾呼應,保持寫作片段的完整性。每一段中至少有一個經典事例恰到好處的說明分觀點的確鑿性。每一個分觀點之間要有連續性,要么并列,要么順接,要么f進,并要圍繞一個中心觀點做文章,不能脫離中心觀點。
“豹尾”,是喻指文章的結尾要簡短有力。常言道:“編筐編簍,全靠收口。”我們行文不能虎頭蛇尾,而要精心設計“豹尾”。文章的結尾毋庸很多文字,往往只要一段就夠,但力度要大。“豹尾”就是結尾層次清楚,不需拖沓,三言五語,高度凝練升華主題,或以呼告的形式收束作文,叫讀者意猶未盡。“句首稱其目,卒章顯其志。”
文章結尾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或呼告,或深沉,或直率,或含蓄,或揭穿,或戛然而止,或發人深省。常見的結尾的技巧有畫龍點晴式、首尾呼應式,或抒懷式等。
高考作文的內容要做好審材料,提煉每一段的寓意,將幾段寓意融合出一個通用的觀點作為話題最好,所給材料可以引用,但不能完全引用,最好是經過自己的提煉為己所用。
高考作文如是話題作文,就要觀察話題是否是雙向話題,如果是不能忽略二者中任何一個,但指定是利用一個突出另一個,或者是一個離不開另一個。總之,二者不能丟其一。
高考作文的立意很重要,在立意時注意由淺入深、以小見大由表及里地引申提煉。
高考作文題目要小于話題,就是你提煉的立意要新,題目要給人出其不意,新穎脫俗,一目了然,耐人忖度。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讀者,才能留下好印象。
高考作文在選材方面,要求信,求新,要精,求力度。盡量回避“鬧區”,不闖“雷區”,不踏“”,不如“盲區”。另外古今縱橫選材,與時俱進選材,百里挑一選材,擷取精華選材,尋小搜微選材。
高考作文以心事多變取勝,不拘一格降人才,選好自己熟悉得意的寫作形式三兩款式足夠應對。
高考作文一般總分總式最易寫,并列式(豆腐塊式),遞進式,演繹式,歸納式等不少見。找出一種最適合你寫的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