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6 02:25: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一年級數學個人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20-2021-2 楊富強
這學期我擔任了一年級和四年級數學課的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學校教師學習.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成績分析
一年級參考人數:30、及格率100% 、優秀人數:28、優秀率93.3%、平均成績:92.7、學區排名:7
四年級參考人數:31、及格率77.4% 、優秀人數:15、優秀率48.4%、平均成績:71.53、學區排名:7
一年級和四年級各有學生32名,絕大部分上課能夠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有的上課精力不集中,思想經常開小差,紀律性不強。老師布置的作業經常完不成,以致學習成績較差。
二、各項目標達到程度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認識并會讀、會寫小數;認識三角形的角、內角和、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按角分類、按邊分類、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太于第三邊;小數的加減法;四則運算;位置與方向;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統計。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教學用書、力圖吃透教材,找準重、難點,上課時力圖抓住重點,打破難點。從學生實踐動身,留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明性思想。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本學期的收獲和經驗
1.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針對學生的差異和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3.本學期我對學生注重加強了思想教育,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我檢查的能力。
4.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在教學中重點做到精講多練,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5.加強了對后進生的輔導,使本學期大部分學生掌握了知識、技能,他們的學習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6.通過練習課的精心設計,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所以我認真上好練習課,講究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
7.注重專題研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認真組織好練習和復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8.重視了與家庭教育相配合,通過家訪、家長會等不同方式,與家長密切聯系,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著重放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9.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學生習慣,針對這一方面,本學期重點抓了學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題,要求學生要有耐心,培養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習慣。
10.通過一些活動,統計、數據等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是學生有了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存在的不足之處: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現象。
四、下學期教學設想
針對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結合教材的內容,老師要精心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抓牢基礎知識,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節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自己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2.及時輔導落后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注重學生各種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3.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教出更好的成績。
4.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5.數學課的開展應面向全體的情況下,實施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 鼓勵式評價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
一、傳統的數學課程評價的局限性
傳統的數學課程評價,不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評價,都過于注重甄別和選拔的功能,是一種終結性評價,更是一種獎懲性評價。獎懲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師生的教學熱情,但其激勵性畢竟是有限的,就學生評價來講,其有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雖然激勵了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卻扼殺了部分成績中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其二,獎懲性是一種外部強化,若使用不當便會適得其反。發展心理學認為,不必要的外部強化會損傷兒童的內部興趣,或者使兒童的內在積極性受到削弱。外部強化對于本身固有興奮性的行為,不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也就是說,獎懲不當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不滿和怨恨,以及行為上的消極對抗,從而損壞獎懲的激勵作用。
二、鼓勵式評價的特征
教師評價活動的本質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活動,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和積極的情緒,使他們充滿獲得成功的信心,幫助他們奮發向上,糾正錯誤,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小學一年級數學新課程鼓勵式評價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師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其二,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及時引導和鼓勵學生;其三,關注學生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并對進步的學生及時表揚;其四,運用成長記錄,以記錄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其五,運用各種方式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實現發展目標和教師的價值,如目標激勵、領導激勵、情感激勵、信任激勵、參與激勵、信仰激勵等。因此,小學一年級數學新課程鼓勵式評價其目的在于激發被評價者的積極心理,如自信、成功等,以促使被評價者不斷改進,不斷發展。
三、鼓勵式評價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面的應用
(一)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中評價與鼓勵不能盲目過度。
在課堂中正確評價學生,對每個學生的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在教學中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它有利于給學生創設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的思維通過碰撞閃現智慧的火花,讓學生體會到蘊涵于數學知識中的豐富情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但表揚也應有個“度”的限制,千萬不可濫用,如果學生算對一道難度很大的題,或者思考出一種新的算法,教師給予一定的表揚獎勵是可以的。但算對了一道對于學生來講沒有任何難度的口算題就大肆給予獎勵,這樣的獎勵雖然在短時間內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對學生個人來說,教師的表揚沒有力度和價值可言。
(二)對學生的評價要適時、適度,因人而異。
評價學生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這樣才能呵護學生的主體意識、分析意識,實現不同的人在教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教師評價時要看時間、看對象、看場合,有時候需要委婉含蓄,有時需嚴肅莊重,有時需情緒軒昂……對于班上極個別的后進生,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給予肯定性的鼓勵。后進生需要關愛的目光,貼近的話語,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特別是學困生。在一些數學公開課上,我經??吹揭恍┛陬^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小組代表,有條有理地總結匯報學習小組的學習情況,有的發言甚至是教材上總結得出的結論。但他們的發言是否是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所悟、所獲?是否每個成員都能有條不紊地總結出法則?應該說還有更大層次的學生需要教師提拔。教師要讓學生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掌握數學小組發言的語言模式:“經過討論……,我們得出……,總結出……”
我認為,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正確、合理的評價與鼓勵,不僅是一種教育機智,更是現代教育觀念的表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正確、合理地評價學生,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適度地鼓勵學生,會促進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三)巧用作業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業是考查學生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巧妙地運用作業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把學生分為三層次根據學生情況把作業設置為A、B、C三層次,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量和不同難度的作業;學生完成自己或老師建議的作業后及時上交,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確保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按照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打分,但這一評價只是形式評價,其實質是與學生的學期目標作比較,達到目標的學生加1分,超過目標的學生加2分,未能達到目標的學生可以通過訂正來彌補,到學期期末把個人得到的努力分全部加起來,成為學生總評成績的一部分。這樣做,能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作業,讓學生樂于去學習,真正體現“因材施教”,改善各類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啟動學生內部的活力。
(四)開展學生自評、互評。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即發揮學生自評的作用,同時要注意學生間互評的作用。在自評的基礎上,實行學生間互評。如將學生四人一小組分組,設組長一名,先由每個學生進行個人小結,然后組內成員根據班級平時對該學生的成長記錄對其進行評價,以肯定成績為主,同時提出希望和改進措施;最后由組長作書面評價,并向組內成員公開評價結果。教師通過小組互評,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數學,組員間合作交流,互相鼓勵,互相鞭策,相互間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夠悅納自己的行動,認識到自己不總是處于外在的批評、指責和敵意的包圍之中。這種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評語,既客觀全面,又易被學生認可。同時參與的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過程,能使學生充分認識集體對他的關心及希望,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從而使學生個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四、結語
教師應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數學教學評價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更好地改進教學。充分發揮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不僅有利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新課程的實施,而且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倪天云.鼓勵數學“學困生”揚起信心的風帆.新課程(小學版),2009,09.
[2]王金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鼓勵性的課堂評價.才智,2009,25.
關鍵詞:小學數學;簡便計算;策略
簡便計算不僅是數學計算中的一種常用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字感覺的重要途徑。盡管在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也接觸過簡單的簡便計算,但是四年級的簡便計算才是重要的奠定基礎階段。目前在四年級數學簡便計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的改進空間,需要根據教學現狀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提高學生的簡便計算能力。
一、四年級簡便計算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為了強化學生簡便計算的意識,目前在四年級數學簡便計算教學中,多采用“題海戰術”,使學生通過大量簡單重復的機械性運算,使學生頭腦中產生簡便計算的“思維定式”。這種教學方法實際上存在著一些弊端:首先,過量簡單的數字重復運算,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未免有些枯燥,使學生認為簡便計算就是“反復找那幾個數”,產生了抵觸情緒,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其次,只強調階段性的高強度練習,而不去歸納總結,使學生難以摸索出簡便計算的規律,而且應用基礎不扎實。再次,形成的“思維定式”使學生只找有利于簡便計算的數字而不去看運算符號,如面對125×8÷125×8這道題,部分學生會根據簡便計算的定式將此題這樣做125×8÷125×8=(125×8)÷(125×8)=1000÷1000=1。即使是題做對了,但是對于做題時運用到的運算定律往往回答不出。最后,部分教師在簡便計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施教方式僵化,忽略了根據學生數感差別而因材施教。
二、四年級數學教學中簡便計算的應用策略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相比大量的單純數字的計算或者在內容上學生不易理解的應用題的簡便計算,不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容易加深學生對簡便計算的理解。如,用某企業采購某兩種商品的例子不如用學生買文具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比如班級給6名學習進步學生買獎品,每人獎勵一支鋼筆和一個筆記本,一支鋼筆6.8元,一個筆記本3.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多數學生很自然地要先算出每個人能得到多少獎勵,用(6.8+3.2)×6=60(元)來計算,也會有學生6.8×6+3.2×6這樣計算,然后通過兩種計算方式的對比,得出第一種計算方式計算快速且不易出錯的結論。同時涉及學生日常購買的學習用品,給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對培養學生簡便計算的習慣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出題引導與重方法歸納
為了使學生體會到簡便計算的好處,教師在平時出題時要注意多設計一些利于簡便計算的題型,使學生明白通過簡便計算可以把繁雜的數值計算通過等值變型,轉變為簡單的計算。同時要定期進行總結歸納,歸納哪些數可以湊成10、100、1000…簡便計算要作為一種終身的計算習慣去內化,使簡便計算變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習慣。但是這種習慣需要平時的積累,這要求我們教師多設置簡便計算的情景,將利于簡便計算的題型貫穿于整個四年級數學教學的始終。
3.關注性質教學和負面效應
只有適當地訓練簡便計算,學生大多可以不同程度地掌握,但學生往往對用的什么方法和這種方法怎么得來的說不清楚,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所以要求我們提高學生對簡便計算的應用能力,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運用的方法,使學生對簡便計算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
4.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
在簡便計算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強調基礎的扎實,要求學生計算過程“一步不落”,偏離了簡便計算的教學目的。在學生中有些學生的數感很強,往往看到了算式后直接通過心算很快就說出了結果,對于這樣的學生,沒有必要再要求他們一步步地進行拆分與拼湊,這樣不僅使他們厭煩而且長期下去會鈍化他們的數感;而對于數感很差的學生,在教學中要有耐心,在他們對簡便計算不能完全理解和熟練應用的時候,可以先采用四則運算分步計算,使這些學生從主觀上放棄對原有方法的固執,肯于接受簡便計算的學習。
簡便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率,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融會貫通能力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在四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積極引導,不斷總結經驗,充實到教學實踐之中去,使學生熟練掌握簡便計算的訣竅,為學生的未來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正值年末歲首,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在我們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針對我個人在這個階段工作中的一些經驗、教訓作以下總結:
在這一年中我時時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因故請假、遲到、曠工、不怕苦、不怕累,服從領導的分配,擔任了一年級數學,并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我認真加強師德修養,提高道德素質,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并隨時作好筆記,嚴格按照“有事業心”、“有上進心”、“有責任心”、“愛崗愛生”、“團結協作”等規范自己的行為,對待學生做到:民主平等,嚴格要求,耐心教導,對待同事做到:團結協作,互相尊重、友好相處。對待自己要做到: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育教學中,我努力學習有關的課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課前,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結構、重難點等,考慮教法、思考教學的組織,課上關注每一個學生,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而且還努力聽其他老師的課,以人之長補己之短,今后我將更加努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能力 培養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表現欲很強。怎樣才能讓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使用一年級新教材后,我覺得改編后的教材,比較重視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它精心設計的例題,具有直觀性、啟發性,充滿童趣的彩圖對小學生們很有吸引力,能強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各方面的潛力。我認為新教材能很好地體現基礎教育改革的初衷,它的編排具有以下特點:
一、重結果更重過程。
葉圣陶曾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直至力于‘導’。”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結果,忽視教師導和學生思維的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就拿備課寫教案來說吧,以往教學時,往往要求備詳案,其實這反而限制了教師課堂上的教學,因為課堂是活躍、變化的,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照詳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臨場發揮。而新教材重結果更重過程,在教學上留有余地,教師在編寫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環節的編寫,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讓教師有應變的心理?;A教育改革重視教學后的總結評價,讓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確實反饋。這樣能讓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及時調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體現新教材的設計思想。不僅教師減負,課堂的實效也加強了。教學時重在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創新的機會。
二、結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多感性知識,重生活經驗的應用。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可以說數學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這一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畫面引出新課,讓學生們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如人教版第一冊中的“比大小”這一課,就是通過“小猴分水果”的故事展開,水果數量與小猴只數不一樣,夠分嗎?怎么分?一年級的學生一看到這個場面,就已自覺進行比大小,并將水果分好了,一節新課就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中上完了,課后學生們還能踴躍參與比大小分其它東西。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能時時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并不覺得累??梢?,良好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的探索學習活動架起橋梁。
三、重視合作學習,提供學生的交流空間,增強合作意識。
研究表明:通過教學而獲得的數學知識只有10%。可見人的知識獲取的手段相當豐富,其中合作學習就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為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后的智慧,解決難題,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通過小組學習,同學們互相啟發、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觀點漸趨統一。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難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鍛煉了學生們的“情商”,培養初步的團隊精神。同時,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變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給學生們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
四、增強民主,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在教學中我們也要重視挖掘學生們的“潛能”。新教材提倡“思維無”,在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地求異和求同,避免了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控制,產生思維定勢。學生可以根據自已的情況選擇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戰再尋求更好或更難的方法。新教材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完成對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結構的構建。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大的自由,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
五、評價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評價。
【摘 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才會更好地與他人合作、交流。然而,我們常常發現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能力不如人意。本文試從低年級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傾聽現狀出發,剖析原因,并闡述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和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 傾聽現狀;傾聽習慣;培養
新課標對小學生的傾聽提出了具體要求:低年級能聽別人說一段話或簡單的事,養成認真聽話習慣。但是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外,絕大部分存在著傾聽習慣不好的現象。如果不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將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針對培養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重要性,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進行了一點思考,總結了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低年級數學課堂傾聽習慣的現狀
課堂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頓時,教室里到處是嘰嘰呱呱的聲音:有的是小組長一人演獨角戲,其余學生當聽眾,沒有任何補充;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發表意見,可誰也聽不清楚別人在說什么;有的意見不一致,但在討論時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說服不同意見的同學,而是爭吵不休;有的小組中的學困生則是無聊地做自己的事情。討論之后,反饋交流意見,學生紛紛舉起小手一個勁叫:“老師,我!我!我!”待老師叫了一個同學,其余同學則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在一部分學生的唉聲嘆氣中,指名的同學開始發言:“我是這樣……”沒等發言的同學說完,另一個學生在下面就大聲叫嚷:“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拔乙灿胁煌庖姟?其他的學生也吵起來。經過這幾個孩子一鬧,下面的學生就紛紛把各自的“意見”都說開了,因此,整個教室里是亂哄哄的一片。像這樣的例子我在課堂教學中碰到過多次,于是我就想:這樣的教學有效嗎?
二、低年級數學課堂傾聽習慣的培養策略
傾聽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傾聽能幫助我們博采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傾聽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傾聽還能使我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那么,我們如何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自己,學會傾聽呢?
1.積極引導,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
當一年級孩子一入學就反復強調“傾聽”的重要性,我經常和孩子們說:“我們有兩只耳朵、兩只眼睛、一張嘴巴,這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多聽、多觀察。”“看看‘聰’這個字的結構,“耳”字旁,說明一個聰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會用耳朵聽,并且是用心傾聽。”要讓“傾聽”二字深入學生內心,有了這樣的意識才能化作行動。
課堂上認真聽課的孩子,可以得到及時表揚和“笑臉花”。我會不斷地激勵孩子:“你聽得最認真?!薄澳懵牭谜孀屑?。”“你把別人說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激勵學生參與到傾聽中來。有時也抓住“閃光點”進行褒揚:“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孩子們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課堂上,有時我還專門設計一些是非題、改錯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討論,再根據學生的表現,評出“好啄木鳥”、“優秀評論家”等,這些榮譽對孩子們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當然,更多的激勵是在無聲中隨時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孩子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孩子的交流、互動中,教師從內心流露出理解和欣賞,這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2.指導方法,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1)指導傾聽的姿勢
我在課堂上會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要求。平時在課堂上就訓練一些口令:“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過來”、“小耳朵,認真聽”。將這些口令進行師生對答,讓孩子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自覺地傾聽。
(2)樹立傾聽的榜樣
老師是孩子們的心中偶像,老師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帶頭傾聽,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隨意打斷孩子,甚至做其他事。無論學生發言的質量如何,我們都要專心去聽,自始至終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教師只有自己學會傾聽,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
(3)營造傾聽的氛圍
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要從培養學生相互尊重著手。尊重是傾聽的第一要義,沒有尊重就沒有傾聽。只有每個學生的表達都得到尊重之后,才有可能敞開心扉、大膽表達、暢快交流、互動生成。如何營造出相互尊重的傾聽氛圍呢?我們可以先從不善表達的孩子入手。為了不傷害這些孩子的自尊心,我先對他們進行談話、培訓和預演,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技術水平。
比如我在教學《100以內兩位數連加》時,讓一個學困生劉徐榴課前先預習例題,課上讓他到黑板上板演,并說說這樣計算的依據。一開始,當他站到黑板前的時候,下面就開始竊竊私語,這時我掃視了一下教室,教室里很快安靜下來。接著,這個孩子的正確板演,以及運算順序的闡述,吸引住了下面的孩子。由于劉徐榴同學事前預習、訓練過,不至于使他過分緊張,而他的正確闡述,又使傾聽者保持了應有的耐心和興趣。盡管有缺陷,但他的出乎同伴意料的超常表現獲得了大家的掌聲。發言者所獲得的尊重增強了其表達的自信,傾聽者尊重別人也獲得應有的回報。久而久之,課堂上相互尊重的品質就一點點建立起來了。而同伴之間相互傾聽的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
3.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由于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比較短,課堂上孩子傾聽的持續性也需要教師想辦法保持好。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貫穿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動靜搭配。講授時,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動嘴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并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游戲,調整學生聽課情緒,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當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增長。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良好情境的創設,不但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還可以引發學生思維的發展。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去挖掘教材,利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動作、表情,為學生創設出有趣、有意的學習情境,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導他們體驗解決問題的愉快,促進創造思維的發揮。使學生能夠順利的進入學習狀態,完成學習任務。
在教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這樣設計了導入語: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會有幾位朋友來和咱們一起上課,并要教同學們一些新知識,說到這里孩子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看看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教師拿出了準備好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孩子們露出了原來如此的表情,并紛紛搶答。教師利用了生動的語言、表情先聲奪人,牢牢地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探索新知的環境中。學習輕松、有趣。
在教學“觀察物體”時,書中的主題圖是笑笑和淘氣兩個人站在汽車的前面和側面觀察汽車。這樣的情境圖,并不適合孩子的思維與空間發展的特點。所以教師把學生邀請出來,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教師站在教室的中間,請幾個孩子站在教師的前后左右進行觀察。并把自己看到的和同學們說一說。教師在學生們紛紛發表完自己的觀察結果后及時提出質疑:為什么同學們看到的老師會不一樣呢……質疑激發動機,提升學生思維的發展與創新。
二、探索新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有一句話很讓我信服——“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嘴表達,不斷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逐漸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了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緊接著教師就提出了質疑:小的平行四邊形,我們用數格子的方式去解決得到它的面積。那一塊菜地呢·難道要先在菜地上畫格子,然后再數嗎·(學生們聽后都笑了)我們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方法,像長方形、正方形那樣算出它們的面積呢·(教師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卡)同學們,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像長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研究研究看看轉化后的圖形與原圖形之間有什么聯系呢·然后把你自己的發現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交流,小組合作總結出好的解決方法……
這堂課,從質疑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跳躍、深入、延伸,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去研究問題,會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發展,空間意識得到加強,從而產生創造性的見解。
同時教師還注重培養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探究新的知識,并不一定非得等到教師的講解,自己也是可以去探索、去發現的。從而幫學生們樹立起主動探究新知的信心。并使孩子們養成自主學習、探究的習慣。最后,利用小組的合作力量,把知識進行匯總,最后得出結論,鍛煉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整堂課學生們得到了綜合性的鍛煉,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自我意識極強,不懂得謙讓、合作,甚至缺少互幫互助的意識。導入、探究的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我們的社會不是一個人的,團體的力量更為重要。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與習慣。
從一年級上學期開始,教師就培養孩子同桌兩人的合作、互助的意識。如:做口算練習題時,鍛煉學生做“小老師”。先由同桌兩人互相檢查,錯的用鉛筆輕輕地做上記號,然后交互、改正,再檢查。最后才由教師批改。逐漸地,孩子們變得主動了、認真了,甚至還會幫同桌講解不明白的題。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知道自己是“小老師”。就是這樣的練習,使孩子們養成了認真的習慣,同時也加強了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