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7: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化學;導入新課;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8-0091-02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教師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給腦力帶來疲勞?!币虼?,導入新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如何設計一個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形式呢?在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結合實例,談談幾點做法與認識。
一、實驗激趣,引人入勝
師: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在一起學習一門新的學科——化學。
師:下面老師用一種新的方法寫出“化學”兩個字。
演示實驗1:在黑板上用雙面膠粘上2張濾紙(事先用酚酞寫好“化學”二字),然后用小噴瓶向濾紙上噴灑一種無色溶液(碳酸鈉溶液),馬上出現紅色的字跡。
生:(表情驚訝、略帶欣喜)好神奇呀!
師:還想看嗎?
生:(急切的)想、想。
演示實驗2:化學小魔術——魔棒點燈。用玻璃棒先沾取少量無色溶液(濃硫酸),再沾取少量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然后點向酒精燈,酒精燈立即燃燒起來。
演示實驗3:化學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將一方小手絹放在某無色液體中潤濕(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在酒精燈上點燃,稍過片刻,火焰熄滅,手絹完好無損。
生:(有些興奮,爭先恐后)真好玩!太有意思了!很神奇!……
師:有誰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生:(迷茫)……
師:其實這只是幾個簡單的化學小實驗,個中的道理隨著你學習化學知識的增多,會逐漸得到解答。比這更為神奇、更為深刻的化學正等著我們呢,你們有沒有興趣?
生:(異口同聲)有。
師:那我們今天首先一起來走進奇妙的化學。
九年級化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啟蒙課,在起始階段就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產生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一個人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利用化學學科的實驗優勢,創設合適的實驗情境,是導入新課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創設情境,巧妙銜接
【案例二】課題:九年級化學第五單元第三節《酸和堿的性質》。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酸的化學性質。
創設問題情境:人的胃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假如我們取出一部分胃液,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證明它是一種酸溶液?
生1:用pH試紙測。
生2:可以用石蕊試液。
師:回答得很好。說明上節課學習的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同學們掌握的不錯。
小翔同學感到胃不舒服,就到醫院去看醫生,大夫經仔細檢查后給他開了一種藥(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他吃了以后感覺舒服多了。你能猜出小翔胃部不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嗎?吃藥起了什么作用?
生:肯定是胃酸多了,起了中和作用。
師:在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的過程中,說明了鹽酸能與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生: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與堿反應。
師:利用酸和堿之間的反應除了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外,農業上還可以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工業上治理工業廢水。由此可見,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你想知道鹽酸還有哪些化學性質、還能為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作出哪些貢獻嗎?
生:想。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導入新課環節要幫助學生復習、明確已有的知識,重視新舊知識的銜接。同時教師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向學生滲透科學方法和觀念,本節課的內容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明確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學習性質是為在生產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服務的。
三、設置疑難,調動思維
【案例三】課題: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第一節《常見的金屬材料》。
師:同學們,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通過半年多的學習,你都了解了哪些物質?它們各屬于哪一類物質?
生:回答出七八種。
師:誰知道教材為什么要引導大家學習以上物質?
生:因為是常見的物質?對人重要的物質?
(大部分學生思考,不知如何回答。)
師:(課件展示)
生:(頓悟)原來是每種物質選幾個代表。
師:還需要了解哪類物質,你就會對各類物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地認識?
生:(異口同聲)金屬。
師:非常好!目前人類知道的物質已經有幾千萬種,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學習,為了研究方便,人們根據組成和性質將物質分為幾大類,同學們已經對非金屬、氧化物、酸、堿、鹽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再加上金屬,你就會對各類物質形成比較系統的認識。你了解金屬嗎?
生:積極回答。
本案例的導入中設置了一個疑難:教材為什么引導大家學習以上物質?學生基本上答不出來,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沒有意義呢?其實不然,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發同學們做深入地思考,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認識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對物質分類的觀點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分類觀是化學教學的重要觀念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習。
四、聲情并茂,激感
【案例四】課題: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第一節《水和溶液》。
師:水是我們最熟悉的物質之一,同學們都見過哪些水?它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生1:海水、河水、雨水……
生2:自來水、汽水、冰……
生3:涼快、解渴……
師:(課件展示四幅精美的圖片)你見過黃河的瀑布嗎?它們波瀾壯闊、氣勢磅礴。你到過九寨溝嗎?那里的水色彩斑斕、如詩如畫。你看過哈爾濱的冰雕嗎?它們冰清玉潔、晶瑩剔透。你看過廬山的云霧嗎?它們仙霧繚繞、如夢似幻。大自然的水給我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
(配樂視頻播放:水鳥在池塘中嬉戲、莊稼花草茁壯盛開……干涸的土地、死掉的魚群、拿著各種容器排隊接水的老百姓、兒童和老人渴望的眼神……)
師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本27頁第一段)人類贊美水,不僅僅因為水那淺吟低唱的姿態、勢吞萬里的雄魄,還因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萬物生靈,有了水才有了人類的燦爛文明。
師:讓我們帶著對水的感激與敬仰,來學習第二單元《水和溶液》。
一、利用生活體驗創設情景
我們要注重觀察體驗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善于將生活素材引入到化學課堂中,讓學生從熟悉的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中出發了解、掌握化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化學知識是有用的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學習“元素及物質組成的表示”時請學生各自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藥品、食品標簽、果汁飲料的包裝紙,在課堂上請學生觀察各種包裝說明并要求學生分析有關成分及其含量的意義。再如學氧化碳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上網查詢有關“溫室效應”的知識,學習酸的通性、pH值時,課堂上給各小組學生分發: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劑等液體,讓學生分組用pH試紙測定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這些教學案例應該看到,現代社會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只要時時留神、處處留心,便可以把生活中豐富的化學現象和問題化做教學情境。
二、通過演示實驗和實驗設計形成問題情境
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往往帶給學生的是驚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學生迅速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結合現象進行思考。實踐證明,演示實驗的素材十分豐富,極易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是設計問題的最佳情境。例如: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學生不小心將雙氧水溶液滴到紅磚上,發現也能看見產生大量的氣泡?對此學生提出:是否紅磚也能在過氧化氫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那又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呢?這些意外的發現,有著特別的印象,當他們完成實驗后自然就理解了催化劑的概念。利用實驗設計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得到啟發,再讓學生動手實驗,臺上臺下焦點聚集在一起,認真觀察、情緒高漲,參與實驗,積極思考。這樣學生不僅能養成了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還能使學生問題意識得到表現,同樣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三、利用語言文字創設教學情景
“當我們走進鮮花盛開的花園時,我們會聞到花兒的香味;當我們打開白酒瓶時,我們會聞到酒精的味道。從構成物質的微粒來看,這說明了什么?”這樣的一個教學情景,是以學生熟悉的鮮花的味道和白酒的酒精味為素材,利用教師生動的語言來呈現的。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優美的語言和文字來渲染良好的教學氛圍,給學生聽覺和視覺上一種美的感官享受,這對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 在講“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時,教師可以以詩朗誦的形式來描繪我們優美的環境,讓學生沉浸在對美麗大自然的遐想中,這時才引出本科的課題,學生的情緒一下就高漲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了了解污染并改變現狀的決心,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營造了濃濃的教學氛圍。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
精彩的化學故事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探究化學的動機。因此,我們在化學課上,可以尋找相關的化學故事,創設化學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關于維生素的認識,可以用遠洋輪船上船員常患一種奇怪病為例創設情景,即早期的遠航時,船上沒有冷藏設備,船員們只能吃些保質時間長的食物,長時間吃不上新鮮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間船員們經常病倒,癥狀是臉色暗黑、牙齦不斷滲血、渾身出現青斑,許多船員甚至因此而死亡。一次,患病的船員被迫留在了途經的一個荒島上,他們采摘紅紅綠綠的野果調節口味并用以充饑。過了幾日,奇跡出現了,這些船員不但沒有死去,反而恢復了健康,你知道船員們患的是什么病嗎?野果為什么能使他們恢復健康呢?通過這個故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F在有經驗的遠航船員,為了節約因冷藏新鮮蔬菜和水果耗費電能,船上時常帶一些黃豆之類的物品,以保證船員的身體健康,你知道又是為什么嗎?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對維生素的認識就不僅僅是只是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了,更大范圍地拓寬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化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56
一、前言
在傳統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在我國全面實現新課改的社會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生活化的化學教學方式,既能密切化學和生活的聯系,又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化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效地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
二、初中化學教學的問題及反思
近些年,在我國全面實行新課改的大浪潮下,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正在不斷發生著變革。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應試教育的壓力,我國初中化學教學模式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目前我國初中化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現。
首先,在中考的壓力下,九年級的課程安排是非常緊張的,由于短期內我國的應試教育現狀很難發生根本性變革,初中教師往往更注重短期效益,沒有意識到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其次,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設備,尤其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基礎實驗設備是展開生活化化學教學的必要硬件條件。目前,我國初中化教學硬件環境還相對較差,大部分學校都缺乏專業的教學素材和配套的實驗教學設備,這是影響我國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雖然部分教師意識到化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案例不夠新穎、教學設計創意性不足等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總的來說,我國目前初中化學教學很難達到素質教學的要求。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
1. 強化生活化化學教學意識
強化生活化化學教學意識是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首要途徑。首先,國家有關教育部門應該給基層化學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培訓機會。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還要主動強化生活化化學教學意識,掌握專業的生活化化學教學方式;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生活化教學案例的引入,尤其是在備課環節中,教師應該主動尋找生活化的教學案例;最后,教學應該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生活化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以致用”的重要性。如在學習《酸和堿》時,教師在課前準備好了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中拿出了一小瓶醋和一個電水壺,學生對于教師的行為很不解就想看看教師在做什么。教師問大家家里的水壺是不是和自己手里的一樣有白色的水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師將醋倒入在水壺里,加入適量的水,并且插上電,過了一會學生發現茶壺中的白色水垢沒有了!教師問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么?學生回答想,這一切太神奇了。很自然地引出了學習內容,這激起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大家明白了化學知識能夠運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 改善初中化學教學硬件條件
改善初中化學教學硬件環境是實現初中教學化學化的客觀需求,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實現:首先,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燃燒與滅火》這一節的內容時,教材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火石點火”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化學知識,在教材中可以對“火石點火”的原理、方法等內容進行闡述,在生活化教學環境中讓學生掌握燃燒的必要l件;其次,學校應該根據化學教學的需求,配置多元化的教學素材和實驗教學設備。在講授《走進化學實驗室》這一節的內容時,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給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讓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一些要求以及危險事故的避免和緊急處理方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習實驗教學設備的缺乏。因此,改善初中教學硬件環境、配置基礎教學設備是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途徑。
3. 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現途徑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創意化、生活化的教學環節,從而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首先,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課堂問題展開學習和思考。例如,在講授《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氫氣球可以飛上天空,而我們吹起來的氣球卻不能呢?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問題,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探究意識就能被激發出來,這時生活化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其次,在講授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圍觀化學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之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宏觀性的生活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的奧秘。例如,組成物質的分子之間是有間距的,直接給學生講授這個知識點是很難理解的,如果轉化為生活化的教學實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奧秘。教師可以首先將5ml純凈水和5ml酒精融合,然后量取混合物的體積可以發現,總體積小于10ml,在觀察了這個現象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酒精分子想象成皮球,將水分子想象成黃豆,正是由于分子間距的存在,才導致了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這樣,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就變得通俗易懂了;最后,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化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運用化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解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5E學習環 初中化學教學 燃燒和滅火 教學策略 教學模式
“5E學習環”模式在國外及我國臺灣地區已被廣泛運用,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比較有效的一種理科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本文在介紹“5E學習環”教學模式理念的基礎上,通過九年級化學上冊“燃燒和滅火”教學案例分析,介紹其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化學有效教學提供參考。1 “SE學習環”簡介
學習環模式最早是由羅伯特·卡普拉斯(RobertKarplus,1962)及其同事在科學課程改革研究中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一種科學學習與教學模式。學習環認為科學學習或教學過程是探索、概念介紹和概念運用3個前后相連的階段的循環。因時代的變化學習環不斷變換其形式,目前適用得較多的是由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BsCs)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貝比(R Bybee,2000)開發出的“5E”學習環模式(The5E’s Learning Cycle model),其一般程序是:參與(Engage)探究(Explore)一解釋(Explain)一精致化(Elaborate)一評價(Evaluate)。由于上述5個環節都是以“E”(英文)開頭,所以被稱為“5E”學習環模式。2 “5E學習環”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2.1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七單元“燃燒和滅火”的教材編寫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概念學習的教學策略。概念學習包括2個過程,概括過程和辨別過程,一般有2種策略,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而探究式策略屬于生成性策略。探究式策略給學習者呈現概念的正例和反例,例如教材里面的白磷即為正例,而紅磷即為反例,并促使學生推導出、或者是發現隱含在這些事例中的概念。教材先用圖片及事例來說明燃燒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以實驗探究及討論來得出物質燃燒的條件,在此過程中仔細挑選了概念的正例和反例,便于學生概括和辨別概念,從而掌握概念,進一步實現知識的遷移,根據燃燒的條件推理得出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本節課的重點是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是本節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老師可利用教材的編排,運用“5E學習環”模式進行教學。具體實施如下。2.2 具體實施過程2.2.1 參與環節(Engagement)
參與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起始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明確學習的主題和探究的方向,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在這環節前通過調查或談心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學情,然后根據具體的學情及本節課的內容預先設計與學生生活認知相關的活動或問題情境來誘發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引入學習的主題和探究方向,并且將課程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聯系。
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將與燃燒有關的人類活動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古代人類鉆木取火、古埃及人利用燃燒冶煉銅、人們利用燃燒加工食物、陶瓷的燒制、炸藥的爆炸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然后,教師演示實驗:蠟燭的燃燒、小木條的燃燒、紙張的燃燒、鎂條的燃燒、用火燒石頭,讓學生對燃燒的現象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繼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將其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任務中來。
此時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蠟燭、木條、紙張、鎂條能燃燒,而石頭不能?教師此時適時地提出疑問:什么是燃燒現象?燃燒需要什么條件?水到渠成地引入本節課的主題。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了,好奇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激發。2.2.2 探究環節(Exploration)
這一環節是本模式的主體,知識的獲得與技能和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環節完成的。在此環節,要給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驗探究的機會與條件。在此環節前,教師應有目的地讓學生搜集或查閱有關本主題的資料,思考、設計方案并動手操作。建議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教師在此環節只作為引導者和促進者,適時給學生指導。
學生進行探究之前,教師可先根據前一環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得出燃燒的定義: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接著,根據課本的實驗設計及教師的補充,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進行實驗探究,如下:
組一:實驗①用酒精燈充分灼燒玻璃片
組二:實驗②用酒精燈點燃紙張
組三:實驗③(見圖1)
組四:實驗④(見圖2)
要求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分工合作,記錄好實驗現象,實驗完畢后交流討論并得出燃燒的條件。
在此環節,教師應作為促進者發揮作用,為學生提供實驗用品,指導學生實驗中藥品的用量、實驗的規范性等問題,引導學生將探究活動不斷深化。2.2.3 解釋環節(Explanation)
這一環節是指學生對自己的經驗開始抽象化、理論化,使其成為一種可交流的形式。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收集到足夠的證據或數據,則在這一環節,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建立科學概念,轉變錯誤的觀念或不成熟的感性認識。
通過上一環節的探究,教師可以給出下.列的討論題:
(1)由實驗①②的實驗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由實驗③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3)由實驗③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4)由實驗④本來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5)綜上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此環節可采取競答方式,回答得最好的一組可獲得在全班同學面前總結的機會,增加課堂的活躍性,并增加學生間的競爭意識。教師的這個行為,是把學生的觀點當作強化物,這類型的強化承認了學生的貢獻,因而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運用學生的觀點表明教師對其觀點的接受,而且能給學生一種更強烈的自我價值感。
通過上述環節,學生不難得出,燃燒的條件為: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由于這是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得出的結論,學生記憶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徹,更重要的是,通過探究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協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達到教學的“三維目標”。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案例研究;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197-01
目前我國探究式教學發展的狀況是,80年代以來我國在探究式教學方面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沒有從根本接受以學習為根本的傳統式教學方式。一味的注重探究式教學的花樣,忽略了學生的動手,主動探究尋找答案。強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經歷和經驗,并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到真正的快樂。
一、轉變觀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到九年級才接觸到化學,剛開始會對化學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學到化學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常感到會抽象難懂,感到難懂會使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化學知識的難點,使原有的興趣轉變穩定的,持久的興趣?那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探索隱藏在化學現象背后的化學規律,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新鮮感轉變成持久性的動力。
二、轉變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探究:
長期以來的傳授式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動手的培養。新課程理念就是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究活動,實驗才能更有效的。那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問題設置出來,方法引導出來,然后讓學生親手以實驗的方式把答案尋找出來。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的方案,參與設計。實現自主,體驗,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為終生學生打下基礎。在整個的實驗的環節中,學生始終能帶著問題學,并且總是處于動眼看,動手做,動腦想的積極的思維狀態,不斷的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提高了動手實驗的能力,合作與交流表達能力,對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的調動,注意力的集中有促進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初中第十單元酸和堿 第一課時酸堿指示劑 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試劑的時候就發現,滴加之后溶液紅色出現后立刻就消失了,這讓學生很納悶。如果老師只講一講具體原因學生肯定印象不深刻,不如設計實驗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探索尋找答案:“讓學生準備兩瓶NaOH溶液一瓶比稀溶液,和一瓶濃溶液,分別滴加酚酞試劑觀看現象”,學生就會從實驗中找到答案,溶液太濃紅色消失的較快,溶液稀紅色消失的較慢。從而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感和探索實驗的欲望,培養學生不能完全依賴于課本,要有永于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1、能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收集證據,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形式假設一系列的活動,創造能力 觀察能力 實驗操作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 交往能力 推理能力 歸納演繹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全面的訓練;
2、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讓學生通過觀察 分析 思考 抽象 綜合 概括 推理 歸納等種種思維活動,實現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分析到概括的轉變,讓學生開闊思路,訓練思維。
3、教會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
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發現”的積極學習,強調探究的過程,注重探究的方法引導。有利于學生學會探究的思路與方法,從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典型探究教學案例與分析:【案例實錄】:對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教師提醒】:它由碳酸鈣、碳酸鈉、氫氧化鈉三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組成有:①只有碳酸鈣;②只有碳酸鈉;③只有氫氧化鈉;④是碳酸鈉、碳酸鈣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鈣、氫氧化鈉的混合物;⑥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質的性質不同設計實驗加以甄別,先分別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鈣,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其組成。
【查閱資料】:①碳酸鈉俗稱純堿,溶液呈堿性. ②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實驗探究】:把班級同學分為甲 乙 丙 丁 四個組,分別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分組探究實驗:甲組同學:取適量白色粉末裝入試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蕩.結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本組同學相互討論交流得到結果。學生代表回答:“經過小組實驗發現溶液全部溶解因此排除猜想①④⑤”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實驗結論的基礎上,乙組同學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試液,振蕩后觀察,溶液變成紅色.學生代表回答:“溶液呈堿性只有猜想是③正確的”教師:全體同學共同討論提出不同的意見
【質疑】:丙組同學卻不是這樣認為,他的理由是 Na2CO3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變紅,丁組同學:進一步確定白色粉末的組成,在甲同學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結果有氣泡產生,于是丁同學認為可以排除猜想③
【小結】:教師分析以上各個小組的實驗探究和激烈的討論,總結實驗中的現象進行歸納分析利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的現象進一步完善。
案例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次設置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并且合作做實驗探究問題所在,讓學生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從而獲得成功感。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課堂氣氛得到很好的活躍。但是也有一些遺憾,學生對實驗操作能力不是很好,從而在使一些實驗現象不是太準確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 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探究. 孫小蘭. 成功(教育版). 2009 (1)
1、學校將出臺相關的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和措施,確定學校教師發展目標和校本培訓的重點。出臺相關的評估細則和獎勵政策。
2、實施校本培訓教研組長負責制,每位骨干教師與1—2名青年教師或弱勢教師結對幫教,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學科組長的先鋒帶頭作用。
3、扎實開展教研中心推行的新的四個一活動,即每學期每學科每單元每個年級至少要完成高質量的教案、說課稿、評課稿、公開課各一份(級部主任牽頭,學科組長具體組織實施)。
4、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研討、外出學習、經驗交流、集體備課等形式,適時地為教師創造學習機會。
5、突出各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和“四課”(備課、說課、聽課、評課)三方面的聯動式普及化培訓。
6、每月至少舉行一次理論講座、教學案例剖析、課堂觀摩活動。
7、每位教師每學期要執講一次剖析課(公開課)。校委會有關領導干部要深入教師工作中去聽評課,同時,學校建立干部與師生交流制度,交流次數每位領導干部每學期不少于15次,要求做好談話記錄。
8、切實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本年度按照“學習反思——交流研討——改進創新”的思路實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舉行教師教學反思交流會。二是座談交流,以年級或學科為單位,每月一次。三是開展專題性的剖析和研討活動。
9、教師要充分利用周六學習日,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學方法的改進、課堂效益的提高以及學法的指導等內容的反思,研討解決相關問題的策略,交流讀書心得,確保理論學習時間,每位教師每周不少于一課時。
10、完善“三考一評制度。教研中心對此做了如下調整:一是改原來的每學期評估一次為每學年評估一次,上學期完成模擬講課的評估,下學期完成限時備課、限時命題的評估,刪除說課的內容,學年末教研中心進行抽測,二是模擬講課由教研中心組織評委現場考核,不再進行錄像評比;三是備課、講評、命題的內容為本年級、本學科教材內容,教材教法業務理論知識考試內容為全程教材,且偏重課改年級的新教材知識。
二、探究、摸索、創新課堂教學,營造課改下的“生命課堂”
1、廣大教師在工作實踐中要以落實常規為前提。認真開展好備課活動,突出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原則,利用周六備課日創造性地實施集體備課,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點,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內涵,吃透吃準課程標準,并對教材進行情境化、生活化、問題化和結構化處理,注重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實現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對接,實行超周備課,全面落實教學常規;積極探索“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抓好“導入——引導自學——組織討論——精講解惑——練習應用”這一模式的創造性運用。
2、迎接好教研中心每學年進行一次的優質課的評選和每兩學年進行一次的教學能手評選工作,今后威海市優質課和教學能手的參評必須在乳山市優質課和乳山市教學能手中產生。
3、八、九年級教齡在5年以上且上學年度從事本學科、本年級教學的教師,本學年度,可使用上學年度的教案,但必須修改使用,且教案數與上課要相符;六七年級任課教師及八、九年級其余教師必須備詳案。備課教案背面要在每節課后認真書寫教后記。
4、科學合理地設置作業。作業要體現“質、量、閱、講、練、集”六字方針:“質”,就是質量要高,要有針對性,要突出差異性,要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和發展,“量”,就是數量要適宜,按相關學科各年級每天學生作業時間做好科學的分配?!伴啞?,就是教師要對學生的進行批閱,批閱的方式要全批和抽批(不得少于所任教學生的1/3)相結合,但不可不批?!爸v”,就是教師對布置的作業要進行講評?!熬殹保褪菍γ嫔襄e誤多的問題要進行形成性練習?!凹保褪墙處熞W生作業錯題集。本學年度,作業備課仍然繼續進行,但要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效率。
5、嚴格按教學進度教學。依據教研中心搭配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進度不超前或推遲一個周,尤其是初四,絕不可提前結束課程。6、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營造生命課堂,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培養創造性的學生。一是課堂教學中提倡推廣啟發點撥式、討論合作式、導學式、發現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教學中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變單向灌輸為多向交流。二是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自學意識”、“方法意識”、“過程意識”、“實踐意識”等。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會學習。三是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探究性、創新性的例題、練習題、作業題、測試題,有效地啟迪學生思維。本學年,文科教學教師必須要精講,突出學法指導,要做到60%—70%以上的學生當堂完成學習任務,科學擬定單元測試題,認真剖析測試結果,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努力做到單元清,要積極開展好學科活動課,對教材中的活動課內容要一個不漏地安排好課時,認真地備課,精心地設計活動方案。史、地、政、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科間的滲透,這四科的教師要制定翔實可行的實施意見協同備課,互相提供素材,要圍繞一個素材盡量地挖掘出各科的知識點。理科也要注意學科之間的滲秀。要加強“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和研究,要分配好講練的比例。尤其是要把理化生的技能培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
7、每位教師均要做到聽課數量足,每周至少一節,做到經常化;聽課課型要全,聽課同學科、相近學科的量要多。評課要有針對性,間評、總評要科學,反饋意見要及時,被聽課教師教案背面要留有詳細記錄。本學年,我們要在怎樣聽評課上下功夫、深研討,力求在聽評課上創出特色型的新路子。
8、創造性地開展“學生成長檔案袋”的研究與利用工作。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反思和發展方面的作用。
9、堅持不懈地抓好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建立作息時間,作業量課程表審查制度,堅決杜絕隨意延長學生學習時間,超量布置作業等違背教學規律的錯誤做法。
10、突出骨干教師培養,領導及教師聽評課、集體備課,作業布置與批改,上課與備課相一致等方面的過程管理,要一抓到底,決不松懈。每月15號左右進行一次常規督查工作,平日進行抽查工作,結果及時反饋給廣大教師并列入個人業務考核之中。
11、基層領導干部要深入教學一線聽評課,堅持每周聽評課,努力提高聽評課質量,及時向教師反饋合理化建議。
三、進一步以課改為突破口,以科研拉動教學改革
1、建章立制,加強領導
2、確定目標,深入研究
根據市教研中心的工作指示精神,確定本學年我們要完成實驗目標。
3、加強科研,帶動課改
⑴完善學??蒲袡C構,明細分工,明確職能和職責,科學合理、極富成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⑵理清總體工作思路,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地落實工作:本學年學??蒲泄ぷ鞣炙拇蟀鍓K同步進行,同時,加強過程指導和管理,爭取多面開花結果。四大板塊的具體內容是:
①課題立項研究。學校要立項重點課題,教科室制定出翔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同時,教科室還要組織好各年級、各學科組的鎮級課題立項研究工作。爭取市成果推廣會或科研現場會在我校召開。
②校本課程開發。由教科室制定出翔實的開發計劃和開發方案并組織實施,搞活課外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傮w思路:a、學校出臺相關的激勵措施、開發內容。b、通過競聘,選擇出特長合格的教師。c、學生根據自身愛好選擇教師。d、教師選定學生,每位教師所選學生不得多于30人且不得少于20人。e、教師完善備課提綱,教科室負責驗收,合格方可實施。f、學校統一規劃活動場地,教師組織活動,教科室負責過程督導。g、學期末成果展示及評估,教科室對材料進行歸類整理。
③激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學校出臺相關的激勵措施,指導、鼓勵廣大教師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資料、片段和經驗積累,積極撰寫實踐經驗性論文,勇于向《威海教育》、《山東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刊物投稿。
④加大力度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爭取被評為市綜合實踐優勝學校。
四、進一步做好學校德育常規工作,創出德育新特色
1、在改進中完善優化學校德育工作。
2、搞好德育主題、專題活動,搞好德育教育科研工作。
3、認真學習、領會、實施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新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4、全面提升學校德育條件、德育過程和德育效果,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市德育工作現場會的召開。
五、繼續做好另外幾個常規性工作
1、做好語文、外語基本能力及理化生實驗技能的測評工作。嘗試分層測試,不斷完善音、體、美、信息技術的技能抽測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
2、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教師的職級達標活動。
3、進一步做好促優轉差工作。要求廣大教師要及時依據所任教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好自己的學困生檔案。
4、加大防輟力度,力求杜絕學生輟學,做好輟學邊緣上的學生思想工作。
六、繼續加大教育設施的投入,提高應用水平。
進一步拓寬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投入,確保在年內順利通過威海市“電教示范?!钡膹筒楣ぷ?。重視校園網絡和專用教室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力爭在市教研中心的檢查中達標。
向師生開放校園網、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實驗室,做到物盡其用,同時強化管理,充分發揮“乳山教育城域網”等教學資源、教學設施的作用,使其服務于教師,應用于教學。
七、考試安排及評估
1、考試時間及命題
按教研中心的有關規定執行。
2、考試科目
按教研中心的有關規定執行。
3、教學質量評估
按教研中心的有關規定執行。
八、后勤工作
①加強對后勤人員艱苦創業、勤儉辦學、過緊日子的教育。教育學校設施管理人員充分挖潛,管好用好設備,提高使用效益。
②抓好治安綜合治理,確定重點治理方案。繼續實施校務、政務公開制度。
③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健全灶團管理制度。使師生伙食有較大改善,服務水平有新的提高。
④搞好校園經濟和勤工儉學,為辦學提供更大的財力支持,不斷提高教師福利。
⑤進一步加強學校設施、財物的管理。層層把關,分兵把口責任到人,立下“責任狀”,定期進行勘察,不定期進行檢查,做好記錄,有計劃地進行維修。確保學校安全置于第一要位。
⑥搞好學校綠化、美化工作,優化學校學習、生活環境。
八、教育投入
①整修供暖設施,投資5000元。
②新建微機教室1個,預計投資8000元。
③學校小商店改造計劃投資8800元
④購置10臺微機,投資35000元
⑤儀器訂購投資5000元
⑥購置圖書投資2000元
⑦購置數碼相機需8000元
關鍵詞: 初中化學新課程 探究式教學設計 案例研究
1.引言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要大力提倡科學探究,改變學生被動、機械的化學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化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享受科學探究的樂趣,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筆者身處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實踐的第一線,懷著極大的熱情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初中化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以期為初中化學新課程的順利實施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以下是筆者在一次校級公開課展示中的一則探究式教學案例的研究。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案例研究
2.1學情分析
因為自己上公開課的班級生源相對來說較好,加上從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的第一堂課開始,筆者就非常注重按照新課程的理念,進行探究式教學,所以學生也具有一定的探究學習的基礎。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學生學習了碳的單質和化學性質之后,了解到碳跟氧氣和某些氧化物反應的產物里有二氧化碳,但都不是在化學實驗中需要的二氧化碳氣體的簡便制取方法。另外,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對于氣體的制取原理、裝置、收集比較熟悉,所以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設計成探究課會更能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獲取信息和對獲取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交流討論的能力,思維能力,學會合作學習。
2.2教材分析
教材對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內容呈現的順序是:首先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呈現方式是直接以陳述性的知識給出,基本上是平鋪直敘;接著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與實踐,呈現方式是以“活動與探究”欄目的形式給出;最后是總結性的知識內容,呈現方式是以“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欄目的形式給出,教材內容詳見圖1所示。
2.3教學設計構成
筆者深刻地解讀教材,同時對課程標準和教學參考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清教材內容的知識線索和活動線索之后,認為有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將直接知識呈現的內容部分設計成活動探究的教學活動,這樣就將單純的知識學習轉化為查閱資料、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具體教學設計詳見圖2。
2.4本課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依據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筆者確定本課題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基礎知識;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技能。
過程與方法目標: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本課題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2.5教學實施過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探究式教學實施過程如下:
環節一:探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具體內容詳見圖3。
在這個探究教學環節中,筆者提前一周布置課下學習任務即學生按照學習小組,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和途徑制取二氧化碳,從而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問題情景中,通過查找有關資料獲得制取二氧化碳的有關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對獲取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然后課余時間小組內討論、課堂上小組間選派一名學生代表匯報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他人交流討論,從別人那里學到知識的能力,自主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筆者認為,進行這樣的教學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比直接給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的學習,學生能收獲更多東西。
環節二:探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具體內容詳見圖4。
在這一探究教學環節中,筆者一改往日大包大攬的做法,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以發現者、探索者的身份出現,自己獨立思考確定制取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即從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氣體本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方面考慮,培養學生全面、細致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然后通過交流討論比較二氧化碳和氧氣制取實驗及相關性質,即從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氣體密度與空氣密度比較大小和是否與水反應等方面,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異同點,培養學生分析、歸納、類比的抽象思維能力;最后在此基礎上,給出一些儀器,這些儀器都是學生在實驗室里可以見到和經常使用的簡單儀器,由學生自己設計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小組間派學生代表小組間交流和討論各自設計的實驗裝置的優缺點,最后選擇一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裝置,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觀點、具有一定的反思和評價的能力。這樣通過復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氧氣和二氧化碳性質的比較,自己設計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知識形成過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發展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和技能,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環節三:學生親自動手制取二氧化碳。
在這一探究教學環節中,由學生小組合作選擇最后確定的最佳裝置,合適的藥品來制取二氧化碳,并快速地收集、驗滿和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筆者作為教師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通過親自動手成功地制取二氧化碳,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技能,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環節四:歸納總結本課題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完全放開,由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一課題學習過程中收獲了哪些東西。筆者當時還設計了活動表現評價表,通過上面的思考題的回答,可以了解學生在這一探究式學習活動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的實際落實情況。
環節五:布置課后探究式作業。
這一環節是課堂上探究教學活動的延續,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各種廢舊物品制取二氧化碳。例如:雞蛋殼和貝殼可以代替大理石,食醋可以代替稀鹽酸等,把課堂探究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3.結語
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學生聽著學科學、坐著學科學、被動消極地學科學的教學方式,提倡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
因此,化學教師要想真正實現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水平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中培養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要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以科學的方法改進自己的教學,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動手和思維。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磊.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