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0:28: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意識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終身體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與指導。終身體育是依據人體發展變化的規律,身體鍛煉的作用,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對人提出的要求。人體活動規律要求身體鍛煉必須持之以恒才能產生良好的鍛煉效果。終身體育的含義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結束,一生中學習和參加身體鍛煉活動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真正成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以體育的系統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考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1]
2.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
2.1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人的大腦與肌肉的信息是雙向傳導的,神經興奮可以從大腦傳到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到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反之,肌肉愈放松,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少,大腦的興奮性就降低,情緒就不會高漲,所以采用合適的體育教學方法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2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體育的目標,體育是促進健康的最佳途徑,人體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效率取決于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及相互協調,人體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運動對身體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現代科學證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體的這種適應能力。終身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強身、健心、益智、逸情與延年益壽。國民的健康是民族素質最基本、最具體的表現。終身健康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我們每一個人對健康都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2]
2.3促進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要增強學生體質,而每周有限的體育課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以及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日積月累,才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完善人體的形態結構,達到強身鍵體的目的。在高校教學中只有培養好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才能達到體育教學最終的目的。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思想。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階段進行鍛煉,而且是步入社會后,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覺獨立地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3]
3.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途徑
3.2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
學校體育教學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我體育意識,就是從自身需要出發,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態、心理特征、運動技術和與他人的聯系。總之,自我體育意識就是對于自己身心狀態的認識。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就是一種有明確目的,存在種種困難和障礙,需要意志參與的行動,因此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認識,以指導其意識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支持他們的積極認識,這樣可使意識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影響。意識培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學生要自覺地去克服困難。意識培養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強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動員的過程。所以,意志品質的培養是培養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轉變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所謂轉變學生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身體鍛煉)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體育課程與專業課無關,所以不重視體育,忽略了體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甚至出現厭學思想。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改變學生對體育的錯誤認識,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行動和未來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3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體”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校的德、智、體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幾個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工作環節。[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必須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多樣化的體育運動,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習慣。
營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環境,突破傳統思維創造新教學環境。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才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學會發現式的試探法,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和思考,認識問題情境或事物之間的各種關系,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內容進行考慮,從而產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樣性,更好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
4.結論
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校體育長遠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說不僅要把握學生在校期間的有利時機,鍛煉學生的身體,更應充分利用在校的寶貴時間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學生畢業就業后,離開了教師,能否繼續經常進行有益的體育活動,雖然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影響,但其中自身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與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建議
體育課堂教學應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教會學生科學鍛煉的方法為主;課外體育活動應以學生的身體鍛煉為主。兩者既有側重,又有機結合。在終身體育及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體育教師在終身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體育教師應成為終身體育思想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成為學生終身體育的教育者和指導者,要努力做到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和順暢溝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終身體育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的熱情,保證終身體育在學校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吳兆祥.現代學校體育科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56-60.
[2]成明祥.保健體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4-46.
[3]劉采豫,劉光榮.關于適應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6-18.
關鍵詞:體育意識;終身體育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所以,學校體育和教師必然要主動地適應社會變化的這種要求。因此,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更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是我們體育教師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如何在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筆者進行過許多有益的嘗試,提供給大家共同探討。
一、學生對運動參與的滿足
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如:高部學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來自文化學科的壓力,相比之下,體育課的壓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何設計能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使學生有更大的優勢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獲得參與的滿足感,學生就將在文化課的壓力能在體育課中得到釋放,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設計這環節更有必要加強的一方面,才能產生更積極的作用。又如:每次觀看體育比賽時能讓眾多體育愛好者欣喜若狂,徹夜不眠,參與到比賽之中所感受到的樂趣,一切均發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規定,更不需要強制,情感與運動的交融,參與的滿足就足夠了。如果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接受體育。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成為孩子們運動的樂園,多增設一些體育比賽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這樣,學生們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二、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后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現階段"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從而提高對體育的關心、意欲、態度和興趣,擁有健康的體魄。
三、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很多。如:發現法、探究法、范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等。但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體育方法的改革也隨著教學教育現展而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斷增加。如:教師在一節課中交替使用講解示范,預先錄制好的示范動作切到多媒體平臺進行講評,容易出現的錯誤的演示,甚至可以用錄像的方法把學生練習的動作錄下來進行講評。這樣,體育教學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結合,呈現出多樣性。又如:現代多媒體的體育教學方法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是用光、聲、音像等多種手段取代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科目,特別在室內課、理論課上,教師可將更多最近發生的體育事情更直觀搬上講臺。如申奧、奧運知識、我國足球出線等體育信息、知識及時傳播給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技術教學的應用,發揮其整體功能。因此,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所采取的手段,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于體育。
四、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關鍵詞:高中女生,體育課,創新能力
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科技論文,高中女生。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的品質。科技論文,高中女生。創新教育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有形的,實際的,摸得著,看得著的東西。是與我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緊密聯系的。抓住了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就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根本,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都有創新能力培養的天地。我們的每一門學科都有創新能力施展的天地。科技論文,高中女生。科技論文,高中女生。我們體育教學也不例外。而且比其它學科更有培養創新能力的條件。因為體育教學即有理論課又有運動課,這些雙重條件更為體育教學創造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環境、場景等。
我在體育教學中也嘗試了 對女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盡管學生中蘊藏著創新能力的潛能、潛力,但從創新的初始階段,總感到束縛學生的創造力的因素也不少,尤其像我們學校農村高中學生較多的情況來說,制約高中女生創新能力確實有些令人擔憂,歸納起來,影響高中女生在體育課中創新能力的發揮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創新意識平淡
我校高中女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初級中學,受中考升學率的影響,基本都以死記硬背的方法在學習,以熟能生巧的學習方法在奪分。基本無創新意識。比如在技巧練習中,教師要求學生把已學過的基本動作加以組合創新練習。有些同學根本從未學過技巧,如何談得上創新,即有創新的思維意識,能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以屬不易,根本無創新的思維、思路、思想,對學生講創新,她們有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或者是一竅不通。要使無創新意識的學生要有創新能力,首先要從理論上點撥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從學生的頭腦、思想著手把握第一步。
二.創新意識傳統
中國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發展而來,傳統的約束力量是難以想象的。雖然國門已打開,國家已開放,但東方傳統的封閉、墨守成規與西方富于創造力差異十分明顯。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傳統思想也顯而易見,愿跟著老師后面做“小綿羊”。不愿突破常規創新。科技論文,高中女生。比如要學生創造新的游戲,她們就不知所措。寧愿耐心等待老師來輔導,最多在老師的啟發下,勉強完成,不愿動腦,不愿“拋頭露面”“萬事求太平”。要打破學生的傳統思想,必須要開拓她們的思路、視野。要使她們懂得創新所帶來的活力變化成果。
三.創新心理膽怯
創新能力的提高,必須要有良好的創造心理。而我們的高中女生缺乏良好的創新心理狀態。對農村高中女生來說,膽小、含羞的心理更是阻礙創新能力的發揮。比如在藍球運球練習中,要求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創新練習。大都學生多沒有膽量出列創新做示范,硬性規定的,也有不少女生心跳加快、臉色通紅、大腦一片空白,動作忸怩,她們怕出羞、出洋相,根本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創新本身就有成功與失敗的兩種可能。如果學生怕失敗而不愿創新,那么,創新永遠是一種空想。所以,我們要使學生富有創造力,我們必須從心理上穩定學生怕羞、膽小的不良心理,樹立她們自信的創新心理。
四.創新能力薄弱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有基礎知識及技術技能為基礎。假如我們的學生有了創新意識等,但沒有良好的知識技術技能,創新也是紙上談兵。比如,選擇參加排球班學習的女生,有的學生基礎技能差得甚至墊球不超過十位數,讓她們創新肯定是十分困難的。提高基本的東西是創新達到效果的基礎。沒走得來就想叫她跑那是一種騙人的東西。科技論文,高中女生。我們創新教育教學不能急于求成,從基礎抓起,一步一個腳印。也需要踏踏實實,來不得半點的虛偽。
綜述以上四個因素,其實還有其他的因素阻礙了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和實際,尋找對策、尋找好的方法、途徑、手段,使我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落到實處,起到真正的作用。
體育舞蹈的開題報告論文題目:體育舞蹈論文開題報告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體育舞蹈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在社會上已廣泛流傳.由于其獨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經越來越受 到大學生的青睞,高等院校學生掌握了體育舞蹈方面的知識,不但使之終身受益,還有助于培養跨世紀人才的社會交往能力,同時在學生步入社會后,還可為帶動全民體育的開展。
體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鳴,使其產生激動、連想和想象,從而自覺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乃至心靈深處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動的體現著學生深層次的心理狀態以及價值觀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具有自娛自樂、抒懷、交流情感、增進友誼、健身美體、延長青春、賞欣愉悅、陶冶情操、認知社會、宣傳教化、團結鼓勵的價值和功能。它對大學生自身修養和素質全面發展有促進作用,同時它也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起了良好的鋪墊作用.它還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糾正人體的不良姿態,發展人體動作的對稱性、協調性、控制能力等。
我現在頗有感受,我們馬上就要畢業找工作了,接觸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場合難免會跳跳舞啊,現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別人的邀請了,也不會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總而言之,在高校開設體育舞蹈課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戰略意義,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
2.可以培養禮儀旗幟和鑒賞能力。
3.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
3.可以鍛煉身體。
4.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 研究步驟、方法:
(1) 查閱圖書館的書籍和資料
(2)上網查詢
(3)向老師請教
(4)和同學相互交流討論
2 研究工作進度
(1) 200年11月20日開題準備工作
(2) 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開題答辯,擬定寫作提綱
(3) 200年1月30前下達任務書
(4) 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論文初稿,接受中期檢查
(5) 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論文寫作,送交指導老師驗收
(6) 200年5月10日前老師寫出評語交各答辯組長
(7) 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組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黃永軍,凌紅月 《體育舞蹈的演繹及在高校教學的實踐研究》
2. 李春文 《體育舞蹈教程》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3. 《大學生體育與現代生活方式》 體育高教研究,1992(3).
關鍵詞:體育活動,心理健康
0.前沿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心理不穩定時期,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并且,學習負擔的日益加重,父母對孩子們的過高期望,都讓青少年學生身心疲憊,諸多的壓力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很多內外部因素都決定了心理健康應從青少年開始抓起。國內外眾多專家已論證了體育活動有助于心理健康。但具體從各個體育活動情況等多角度進行研究的,可謂鳳毛麟角。本文正是從這些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的。
1. 研究對象
浙江省杭州、麗水、嘉興、舟山、溫州、金華、紹興、臺州8個地區的青少年。
2. 研究方法
自制參與體育活動情況問卷。根據國內外通用的心理衛生調查問卷SCL-90量表,自制心理健康調查問卷。自制調查問卷根據這10個因子共設35小題,評分均采用5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對上述地區15所中學共發放問卷1000份(采用無記名問卷式調查),回收問卷942份,回收率為94.2%,其中有效問卷912份,有效率為97%。男445份,女467份。最后將數據用SPSS軟件處理完成,P<0.05(*)為顯著水平,P<0.01(**)為非常顯著水平。論文參考網。論文參考網。
3.結果與分析
3.1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SCL-90因子分與國內常模比較(見表1)。浙江省城市青少年SCL-90因子分均略高于國內常模。
3.2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統計與分析(見表2、3)。 根據表2、3顯示,非常愿意和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青少年占到了總樣本的一半以上,并且意愿強烈的相對因子分偏低。
3.3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項目統計與分析(見表4)。表4顯示,參與球類運動的人數達到了60%以上,同時因子分也相對偏低。論文參考網。
4.結論與建議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略高于國內常模,說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與心理健康顯著相關,非常愿意參加的青少年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其他學生,差異顯著。選擇球類運動的青少年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6項因子上與其他選項有差異性,并且得分在全量表中最低,即選擇球類運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浙江省8個地區間,臺州地區各因子得分最高,并且與嘉興、金華、紹興地區有顯著差異。
基于以上結果,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要端正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加強體育活動的意愿,對于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來說,不能強制性地要他參與活動,而是要慢慢引導,那樣體育活動不但不能增進心理健康,可能還會有反作用。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自覺、主動、非常愿意地去參加活動,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多組織學生參與球類項目等需要相互配合的體育活動,現代社會中,特別是城市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在處理很多事情上,都會強調自我,而會忽視與他人的合作。球類運動項目大多是兩隊間的對抗運動,需要同隊人員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勝利。因此進行這類運動,有助于中學生的互相交流,增進人際關系。
【關鍵詞】安慶皖河中學生 體育習慣 體育意識 調查分析
前言
體育意識是指人們從事(參與)體育實踐的產物,是人們對體育實踐,體育運動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種內外關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動的總和。現在國家提倡“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為了使中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所以要培養中學生至少掌握一門體育技能,因此了解目前中學生體育習慣、體育意識的現狀等,對在體育新課程理念下對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選題依據
現在大多數中學都以重視文化課為主,對體育科目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學生也缺乏體育方面的意識和鍛煉身體的習慣,這對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和終身體育的方針造成了障礙,所以應加強中學生的體育意識,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提出:“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所以學校體育肩負著要為學生打好終身體育基礎的重任,但是要把它真正變成實際有效的學校體育實踐,還有著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的中學生學習壓力大,體育意識薄弱,沒有良好的體育習慣,根據目前中學普遍存在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自覺性較差的現象,學校體育要為學生打好終身體育基礎和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前提是:第一步要抓好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第二步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大觀區皖河中學在校中學生,總計120人,其中初中學生74人,高中學生46人。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制定《中學生體育習慣、體育意識現狀問卷》,發放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00%。
(2)數據分析法
通過對收集的全部調查問卷的數據以數據庫的形式存儲,綜合采用了Excel等軟件進行了相應統計處理和相關分析,并根據統計數據進行表格繪制和圖表制作。
(3)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查閱中國期刊網,中國論文全文數據庫的大量資料。認真研讀了體育期刊中關于體育意識,體育習慣,體育行為等方面的文章,除此之外還查閱了與本論文有關的的專著,涉及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教育學等,為本課題的研究、設計、分析提供了客觀的理論依據。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體育習慣的現狀
(1)中學生對體育活動喜歡程度
由表1可見,初中男生27.5%喜歡體育活動,3.4%不喜歡,初中女生13.7%喜歡體育活動,17.6%不喜歡,高中男生17.2%喜歡,高中女生17.2%喜歡,3.4%不喜歡,總體來看,男生44.7%喜歡體育活動,3.4%不喜歡;女生30.9%喜歡體育活動,21%不喜歡;總共75.6%的中學生喜歡體育活動,24.4%不喜歡。此表還顯示出,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活動。表明了大部分中學生對體育活動都是喜歡的。
(2)中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
由表2可見,除體育課外,初中男生3.4%每周沒有鍛煉,10.7%每周鍛煉一次,6.8%每周鍛煉兩次,10.3%每周鍛煉三次以上;初中女生13.7%每周沒有鍛煉,10.7%每周鍛煉一次,3.4%每周鍛煉兩次3.4%每周鍛煉三次,高中男生6.8%每周鍛煉兩次,10.3%每周鍛煉三次以上;高中女生3.4%每周沒有鍛煉,6.9%每周鍛煉一次,6.8%每周鍛煉兩次,3.4%每周鍛煉三次以上;總體來看,男生3.4%每周沒有鍛煉,10.7%每周鍛煉一次,13.6%每周鍛煉兩次,20.6%每周鍛煉三次以上;女生17.1%每周沒有鍛煉,17.6%每周鍛煉一次,10.2%每周鍛煉兩次,3.4%每周鍛煉三次,3.4%每周鍛煉三次以上;總共20.5%的中學生每周沒有鍛煉,28.3%每周鍛煉一次,23.8%每周鍛煉兩次,3.4%每周鍛煉三次,24%每周鍛煉三次以上;而且男生的鍛煉次數大于女生,高中生的鍛煉次數大于初中生。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每周都有不同次數的鍛煉,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鍛煉次數也相應加。
(3)中學生參加的體育項目
由表3可見,初中男生20.6%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是籃足排,6.8%經常參與的是羽毛、乒乓球,6.9%經常參與的是跑步;初中女生17.2%經常參與的是羽毛、乒乓球,3.4%經常參與的是力量練習,6.9%經常參與的是跑步,3.4%經常參與的是跳繩;高中男生6.8%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是籃足排,10.3%經常參與的是力量練習,高中女生3.4%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是籃足排,10.3%經常參與的是羽毛、乒乓球,4.2%經常參與的是跑步;。總體來看,男生27.4%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是籃足排,6.8%經常參與的是羽毛、乒乓球,10.3%經常參與的是力量練習,6.9%經常參與的是跑步;女生3.4%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是籃足排,27.5%經常參與的是羽毛、乒乓球,3.4%經常參與的是力量練習,11.1%經常參與的是跑步,3.4%經常參與的是跳繩;總共有30.8%的中學生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是籃足排,34.3%經常參與的是羽毛、乒乓球,13.7%經常參與的是力量練習,17.8%經常參與的是跑步3.4%經常參與的是跳繩;因此,籃足排和羽毛、乒乓球是中學生經常參與的體育運動。表明中學生的體育興趣主要傾向于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4)中學生對鍛煉身體科學性的注意程度
由表4可見,初中男生6.8%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24.1%不注意;初中女生10.3%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20.6%不注意;高中男生10.6%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6.8%不注意;高中女生3.6%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17.2%不注意,總體來看,男生17.4%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30.9%不注意;女生13.9%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37.8%不注意;總共31.3%的中學生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68.7%不注意。表明大部分學生在體育鍛煉的時候都不是很注意方法是否科學。
(5)中學生在體育活動或比賽中遇到困難時的反應
由表5可見,初中男生13.7%會堅持到底17.2%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初中女生6.8%會堅持到底17.4%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6.8%直接放棄;高中男生6.8%會堅持到底3.6%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6.8%直接放棄;高中女生10.3%會堅持到底10.6%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總體來看,男生20.5%會堅持到底19.8%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6.8%直接放棄;女生17.1%會堅持到底18%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6.8%直接放棄;總共有37.6%的中學生會堅持到底,有48.8%的中學生認為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有13.6%的中學生會直接放棄,表明大部分中學生還是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6)中學生在同伴失誤造成落后的反應
由表6可見,初中男生3.4%會大聲指責,3.4%會放棄比賽,24.1%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初中女生3.4%會大聲指責,27.6%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高中男生3.4%會放棄比賽,13.9%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高中女生20.8%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總體來看,男生3.4%會大聲指責,6.8%會放棄比賽,38%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女生3.4%會大聲指責,48.4%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總共有6.8%的中學生會大聲指責,有6.8%的中學生會放棄比賽,有86.4%的中學生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有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2.中學生體育意識的現狀
(1)中學生節假日是否主動參加體育運動
由表7可見,初中男生6.8%經常去,24.1%偶爾去,初中女生13.9%偶爾去17.2%從不去,高中男生6.8%經常去,10.5%偶爾去,高中女生3.4%經常去,13.9%偶爾去3.4%從不去,總體來看,男生13.6%經常去,34.6%偶爾去;女生3.4%經常去,27.8%偶爾去,20.6%從不去;總共有17%的中學生經常去,62.4%的中學生偶爾去,20.6%的中學生從不去,顯示出,大部分學生都是偶爾去參加體育運動。表明大部分中學生還是有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但缺乏持之以恒。
(2)中學生對鍛煉方法科學性的重要程度的認識
由表8可見,初中男生20.6%認為科學鍛煉很重要,10.3%認為不重要,初中女生31.3%認為科學鍛煉很重要,高中男生17.2%認為科學鍛煉很重要,高中女生20.6%認為科學鍛煉很重要,總體來看,37.8%的男生認為科學鍛煉很重要,10.3%認為不重要,51.9%的女生認為科學鍛煉很重要,總共89.7%的中學生認為重要,10.3%認為不重要,表明有小部分中學生對科學鍛煉方法認識不夠。
(3)中學生對“終身體育”的了解程度
由表9可見,初中男生17.2%聽說過,13.6%從沒聽說過。初中女生10.3%知道但不了解,10%聽說過,10.3%從沒聽說過。高中男生4.4%知道并了解,6.8%聽說過,6.8%知道但不了解,高中女生10.3%知道但不了解,10.3%從沒聽說過。總體來看,男生4.4%知道并了解,6.8%知道但不了解,24%聽說過,13.6%從沒聽說過。女生20.6%知道但不了解,10%聽說過,20.6%從沒聽說過。總共有4.4%的中學生知道并了解,有27.4%的中學生知道但不了解,有34%的中學生只是聽說過,剩下34.2%的中學生是從沒聽說過。顯示出,高中生對“終身體育”的了解程度大于初中生,男生的了解程度大于女生。表明中學生對“終身體育”的意識還比較淡薄,尤其是女生更為薄弱。
(4)中學生對科學鍛煉方法的了解程度
由表10可見,初中男生24.1%對科學鍛煉方法知道一些,6.8%幾乎不知道。初中女生13.7%對科學鍛煉方法知道一些,17.2%幾乎不知道。高中男生17.2%對科學鍛煉方法知道一些,高中女生3.6%對科學鍛煉方法知道,17.4%知道一些,總體來看,男生41.3%對科學鍛煉方法知道一些,6.8%幾乎不知道。女生3.6%對科學鍛煉方法知道,31.1%知道一些,17.2%幾乎不知道;總共有3.6%的中學生是知道,72.4%的中學生是知道一些,有24%的中學生幾乎不知道。大部分學生對科學鍛煉方法都只是知道一些,而且高中生的了解程度大于初中生,男生了解程度大于女生。表明中學生對科學健身方法了解不夠,掌握不夠。
(5)影響中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
由表11可見,初中男生3.4%自己不感興趣,23.6%學業負擔太重,3.4%其他原因。初中女生17.2%自己不感興趣,10.1%學業負擔太重,6.6%其他原因。高中男生3.4%自己不感興趣,6.2%學業負擔太重,6.4%其他原因。高中女生3.4%自己不感興趣,13.1%學業負擔太重,3.2%其他原因。總體來看,男生6.8%自己不感興趣,29.8%學業負擔太重,9.8%其他原因。總共有27.4%的同學認為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是自己不感興趣,有53%的中學生認為是學業負擔太重,沒時間,有19.6%的中學生是其他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影響體育鍛煉的原因是學業負擔太重。
(6)中學生關于體育運動對提高學習效率的認識
由表12可見,初中男生13.7%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17.8%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初中女生17.2%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13.7%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高中男生10.3%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6.8%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高中女生13.7%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6.8%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總體來看,男生14%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24.6%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女生20.9%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20.5%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總共54.9%的中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45.1%的中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其中高中生認為能的大于初中生。表明有部分初中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意義和作用了解的不夠到位,也表明了他們的體育意識還是比較薄弱。
(7)中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
由表13可見,初中男生10.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20.6%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娛樂,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交流;初中女生10.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10.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娛樂,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交流,5.8%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高中男生10.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3.4%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娛樂,3.4%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高中女生17.2%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3.4%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總體來看,男生20.6%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24%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娛樂,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交流;3.4%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女生27.5%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10.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娛樂,3%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交流;9.2%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總共有48.1%中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33.3%認為是娛樂,6%認為是交流12.6%認為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大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和娛樂,其中,初中生大部分認為是娛樂,高中生大部分認為是健身。說明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意義有一定的認識,但趨向于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8)中學生對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的認識
由表14可見,初中男生24.1%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6.9%認為體育活動不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初中女生27.5%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3.7%認為體育活動不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高中男生13.7%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3.5%認為體育活動不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高中女生20.6%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總體來看男生37.8%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10.4%認為體育活動不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女生48.1%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3.7%認為體育活動不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總共85.9%的中學生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14.1%的中學生認為不能。表明中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比較到位,體育意識水平比較高。
3.中學生體育習慣、體育意識現狀的分析
(1)中學生體育習慣現狀的分析
本調查結果表明,75.6%的中學生喜歡體育運動,24.4%不喜歡體育運動;除體育課外,20.5%的中學生每周沒有鍛煉,28.3%每周鍛煉一次,23.8%每周鍛煉兩次,3.4%每周鍛煉三次,24%每周鍛煉三次以上;中學生一般參加的運動項目是籃足排和羽毛、乒乓球,其中男生大部分是籃足排,女生大部分是羽毛、乒乓球;運動時,31.3%的中學生很注意鍛煉身體的科學性,68.7%不注意。在體育運動或比賽中遇到困難時,有37.6%的中學生會堅持到底,有48.8%的中學生認為實在承受不了就放棄,有13.6%的中學生會直接放棄,在體育比賽或游戲時,如果同伴的失誤造成落后,6.8%的中學生會大聲指責,有6.8%的中學生會放棄比賽,有86.4%的中學生會鼓勵同伴,奮起直追。
(2)中學生體育意識現狀的分析
本調查結果表明,在節假日,有17%的中學生經常主動去參加體育鍛煉,62.4%的中學生偶爾去,20.6%的中學生從不去,有89.7%的中學生認為鍛煉方法的科學性很重要,10.3%認為不重要,通過對中學生關于“終身體育”了解程度的調查得出,有4.4%的中學生知道并了解,有27.4%的中學生知道但不了解,有34%的中學生只是聽說過,剩下34.2%的中學生是從沒聽說過。在關于中學生對科學健身方法了解程度的調查得出,有3.6%的中學生是知道,72.4%的中學生是知道一些,有24%的中學生幾乎不知道。有27.4%的同學認為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是自己不感興趣,有53%的中學生認為是學業負擔太重,沒時間,有19.6%的中學生是其他原因。有54.9%的中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習效率,45.1%的中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不能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對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原因的調查中得出,有48.1%中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健身,33.3%認為是娛樂,6%認為是交流12.6%認為是滿足別人要求、湊份兒。85.9%的中學生認為體育活動能增進友誼,增強凝聚力,14.1%的中學生認為不能。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大部分中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運動,尤其偏向于帶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運動,除體育課外,大部分中學生每周都會不同次數的參加體育運動,但缺乏持之以恒,而且在運動過程中不太注意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在遇到困難時,大部分中學生會堅持,但缺乏堅定的信念。
(2)大部分中學生在節假日會主動參加體育運動,但大部分是偶爾去,缺乏持之以恒,大部分中學生對科學鍛煉方法的意義認識很明確,但對“終身體育”的意識比較薄弱,對科學的健身方法了較不夠,掌握不夠,大部分中學生認為體育運動能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增強班級之間的凝聚力,表明他們對體育意識有一定的認識水平,大部分中學生都是因為學業負擔太重,沒時間,從而影響體育鍛煉。
2.建議
鑒于以上調查結果,要改善中學生的體育習慣,提高中學生的體育意識,加強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增強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體育法》的第三章,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學校必須開設體育課,并將體育課列為考核學生學業成績的科目”同時,第十七條強調:“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德、智、體等方面發展的人才”。所以要健全學校體育教育體系,改善體育場地和設備,提高教學質量,豐富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
(2)要加強中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提高中學生的健康知識與健康意識,改善中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增強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激發其體育鍛煉的動機,培養其體育鍛煉的興趣,促使中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參加體育鍛煉。
(3)多開設一些趣味性、娛樂性強,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使中學生掌握一門體育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4)培養和完善健康體育教育隊伍,有計劃地加強對中小學健康教育體育教師的培訓,加大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加強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增加體育理論課時數、擴大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體育鍛煉和衛生保健的有關知識。在體育實踐課中,要課內課外結合,加強理論指導下的鍛煉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大膽去實踐,對涉及到有關鍵身的知識和方法要重點講,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5)以學生為主體,多注意和采用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要求來改善學校體育課程。
【參考文獻】
[1] 王清忠. 對北京高校體育學研究生體育意識、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3年1月(P28).
[2] 梁莉. 中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以酒泉市城區高中學生為例[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年11月(P41).
[3] 趙燕. 對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意識的研究[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0年4月(P3-P4).
[4] 耿曉. 2008年奧運會(籌備期)對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影響的研究[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年2月(P10-P12).
[5] 孫玲玲. 不同體育課程模式對我國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影響的對比研究[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年6月(P34).
[6] 馬為民. 中美(三所)大學學生體育意識形成的社會學分析——兼論大學生體育意識[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3年1月(P7-P9).
[7] 李鴻. 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淺析[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年5月(P8).
[8] 劉娟. 對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探討[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年6月(P3).
[9] 胡群英. 試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D].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年6月(P2-P3).
[10] 何錦輝. 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做好中學體育教學工作[J]. 寧夏教育,2006年07月(P100-P101).
[11] 史鮮玲. 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 中國成人教育,2008,2(P53-P54).
[12] 王天毅. 淺談如何幫助學生養成體育習慣[J]. 內蒙古體育科技,2000,6(P89、P94).
[13] 翟元、杜長亮、崔建. 確立健康第一思想,培養終身體育習慣[J]. 健康教育,2006年第3期(P77-P78).
[14] 丁亞軍. 體育習慣的培養[J]. 體育師友,2005年2月(P26).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因素
學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特別是中、小學階段,尤其以體育教育為突出。免費論文,養成。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其一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青少年學生的體質連年下降,為此,國家頒布了多個有關增強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的文件,來加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育工作。《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做好學校體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運動參與目標中的關鍵內涵,也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會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對今后高校體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迪,對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大慶市3所高校在校的大學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對大慶石油學院等3所高校在校的996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其中男生603人,女生383人。就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過程、體育鍛煉態度,以及體育項目的愛好等問題進行調查。
1.2.2 訪談法
調查問卷的同時,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內容包括體育課應開設什么項目,課外體育活動應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等。
1.2.3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現狀,為此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與數據上的支撐。免費論文,養成。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現狀調查
習慣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體育鍛煉習慣是人們經過了認真思考,并理解身體鍛煉的價值及其所具有的效果,明確了個人通過鍛煉期望達到的目標,懂得了身體鍛煉的一般規律,掌握了身體鍛煉的原則和方法,能準確的評價和判斷自我體質的情況,且具備了良好、比較穩定的身體鍛煉自覺性。本研究以體育鍛煉持續的時間、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每次活動所用的時間等方面的量化指標來衡量大學生是否具有體育鍛煉習慣。
2.1.1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現狀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度和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喜愛程度差別很大。
表1 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喜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