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4: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比熱容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F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比熱容”教學設計示例課題
比熱容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比熱容.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關鍵詞:物理課堂;長期發展;專業性;自主學習;變革;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8-0115-01
近期通過教育信息技術的在線培訓,使我對物理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物理課堂教學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專業性的教學模式。物理課堂教學最有效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演示引導為輔,課后鞏固為補充。相繼經歷了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改革性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嘗試;應用多媒體的開放性的以實驗探究為主題的教學改革,最后發展成為借助多媒體技術,靈活實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模式。物理教學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物理教學認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學認識的升華。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博學多才的教師與追求真知的學生密切配合,使物理的教學不斷進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
一、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比較單調,教師在課堂上擁有絕對的權威,學生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教師在講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述,學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聽著,手中的筆不停地寫著。我們通常稱為“填鴨式”教學。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思路,一步步將知識塞給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加以強化。學生花費很大的氣力來背誦、理解知識,模仿教師的解題思路。通過“題海戰術”取得一定的成績。學生是解題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識的應用中,卻成為知識的“傻子”,不能精確有效地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傳統的教育方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摧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識只存在于課本中,課本外渾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學生熟練地記住水的比熱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熱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釋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很大,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的生活現象。學生把物理的學習完全作為一種學習,忽略了物理是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的本質。傳統教學著重培養了學生的忍耐力,提升學生的定力,學生的課堂紀律性好,但不適應社會的發展。
多媒體技術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基本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1、教師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簡單的物理知識框架,配備大量的例題、習題。教師省掉了板書知識框架和抄例題、習題的時間,教師的教學進度加快了,講述的題目更多了,學生抄的知識點更多了,這是一種“包袱”式的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毫無討論交流的機會,受到了更加嚴厲的“迫害”。2、教師的教案、例題、習題直接通過展示臺投影在屏幕上,學生面對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師的“真跡”,毫不思索的做筆記,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更是洶涌澎湃,學生唯一言語是“老師等一下了,還有幾行沒有抄完”。3、教師講課不使用多媒體,作業、考試時瘋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著滿滿題目,學生不停地抬頭低頭,哪有時間思考,最后還是相互抄襲占多數。
二、改革性的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嘗試
物理學科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各階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點。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學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會對學生進行一次篩選,學生終究會適應物理的特點。物理的起始階段是初中,針對學生喜歡觀察現象的特點,在知識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創設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演示實驗,通過教師的現場動手操作,學生的觀察,最終得到實驗數據,教師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進而有效地推出實驗結果。講述大氣壓存在時,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最好的例證。教師攜帶實驗器材:馬德堡半球、抽氣機,在教室進行現場試驗。教師利用抽氣機逐漸的抽取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氣,學生在教室進行多次的對拉,以此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參與了教學,教師的進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終有效地證明大氣壓的存在。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提高。演示性的教學嘗試對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學生只是教學中活動的幫手,沒有真正的去思考實驗的原理,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探索性思維的發展。
三、以實驗探究為主題的教學方式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生。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必須重視物理的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迅速有效地發展起來。教師充當知識的引導者,學生是知識的追求者。教師提出主題,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總結。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是實驗的設計者、操作者、決定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動手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一個物理人,能遵循社會的規律,將物理知識應用在生活,從生活中總結出物理規律,這就是物理素養鍛煉人思維能力的明證。例如初中電學學習之后,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裝飾自己的房間。串、并聯知識輕而易舉地被理解,電路圖整潔美觀、橫平豎直特點,學生容易接受。家庭電路的零、火線的區分被應用在電器的安裝上。
一、培養創新意識,激活創新思維
1.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立足主導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探討“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筆者提出,要想使潮濕的衣服較快變干,應怎么做?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想辦法。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辦法,比如用電風扇吹、放在爐火旁邊烘、用電熨斗燙、盡量把衣服攤開等。接著引導學生對以上多種辦法的要素進行分析,逐步歸納總結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最后作進一步延伸,引導學生分析得出:蒸發速度的快慢還與環境濕度、液體種類有關??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2.創新教學方法,激活創新思維
中學物理教學內容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它們大多來源于生活與生產實際、自然現象、物理實驗等,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恰當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如啟發、探究教學法,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密度、壓強、比熱容等概念及平面鏡(凸透鏡)成像規律、杠桿平衡條件、串聯(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關系等規律的教學,教師要盡可能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創造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研究者和創造者的姿態獨立思考,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新知識,進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培養創新興趣,激發創新精神
1.創設物理情境,培養創新興趣
實踐證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與發展,動機的形成,知識的獲得,智能的提高,都離不開一定的物理情境。所以,精心創設物理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一課時,“大氣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所以需要教師多做些演示實驗,比如,將一個玻璃杯裝滿水,用一張塑料卡片封蓋在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迅速倒過來。問學生,如果把手移開后,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充滿好奇,教師松手后,水沒有流出來,學生驚訝不已。另外,還可以向空礦泉水瓶內倒入少許熱水,當瓶內出現白霧時,將水倒掉并迅速蓋好瓶蓋,過一會兒新奇的現象出現了:瓶子發生了變形,并發出一些聲響,甚至會在桌面上輕微蹦跳;而打開瓶蓋后,瓶子又恢復原狀。以上實驗操作,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這樣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挖掘創新因素,培養創新精神
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教參,整合各種教法的特點,創造性地重組教材資源,精心設計教案流程,推敲好教學細節,合理選擇組織形式,使大眾的教材內容變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研究,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三、探尋創新途徑,培養創新能力
1.拓展知識領域,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需要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使學生具有較廣博的知識,這樣就更容易使學生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理論,達到認識上新的飛躍。如學習電功和電熱時,教師可以補充:純電阻電路,電熱等于電功;非純電阻電路(如電動機電路),電熱小于電功(電能大部分轉化為機械能,少部分轉化為內能)。
2.注重方法教育,培養創新能力
物理科學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實驗法,理想化法,等效法,模型法,轉換法,類比法,歸納演繹法等。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應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通過知識教學滲透方法教學,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在解決問題中,加強科學方法訓練。如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物體處于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凸透鏡異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現將物體與像互換位置,則成什么性質的像?此時應指導學生用逆向思維法分析:只要把原來的像當成物、原來的物體當成像,問題便輕易化解。
3.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三 物理課 教學方法
1.前言
經過初二一年對于物理學科的了解、學習和沉淀,學生們大都步履蹣跚地步入到初三階段的學習中,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單純地說是物理教學方面存在著不可逆轉的不足,其主要原因都可以歸結為壓力太大,學生從小學升上初中,課程學業量從過去的數學語文兩門主科一下增加到了6門,初二、初三又分別增設了物理和化學兩門學科,經過初一一年的適應,初二就得馬不停滴地追趕分數,不禁弄得身心疲憊??邕M初三的門欄,意味著要隨時做好起跑的準備,因為除了要應付日常的新課學習之外,還有為了測試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和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考試技巧而開設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可以說這一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出于一級戒備狀態的。
2.初三物理教學的方法
針對上述的情況,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建立應對學習和考試的信心,進一步營造一個高效的物理課堂,就是關于初三物理課教學的最重要的思考。
2.1 重視實驗,加強實驗。正是為了不讓物理學習淪為紙上談兵的學術,歷年來,物理實驗都是中考重要且必要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一部分也正是學生最容易丟分的環節。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時有限的教學設計里,實驗課的安排常常不被允許,從而形成了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模式,實驗費時費力,但并不意味可有可無,恰恰相反,實驗教學于物理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課堂上教師如何堆砌辭藻,講課如何生動形象,“用嘴巴做實驗”永遠不能幫助學生學到真知。實驗可以驗證客觀事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能讓學生通過雙手搭建起溝通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橋梁,幫助學生在獲取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好地升華為理性認識。通過實驗還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定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我們應該做到、做好所有的演示實驗,克服困難完成全部的分組實驗,必要時還應增加一些課外的輔助實驗。不但要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驟,還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得到正確的結論,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絕知此事要躬行”。此外,在如何改進試驗方法,提高實驗精度,設計實驗方面也要作必要的知道。
2.2 準確把握“教考大綱”,找準教學切入點。任何科目教學計劃的設計,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以“教考大綱”作為工作的方針和指導,也就是說,身為教師,必須在設計教學之前認真研讀教學和考試大綱,務求明確教學要求和考試方向,針對大綱的要求,整合教材的架構體系,明確其中的重難點遍布以及聯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書,在教學的時候便可以得心應手,有的放矢。再對近幾年的考試情況有了了解之后,與教學中的相關知識點做好銜接,在教案中做好記錄,務求言簡意賅,言之有物,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分配課堂上的講練時間,杜絕冗長的講述。此外,除了教師要對考試大綱有所了解之外,也應該指導學生研讀考試大綱,把握好考試題型與要求能夠為學習和復習指引方向,從而有利于把握其深度和廣度。例“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的的過程和伴隨的科學方法在近幾年的考試中占有10%的分值左右”,如“速度、密度、壓強、比熱容等概念的形成過程,歐姆定律、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阿基米德定理”等都是采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的,另外也考了“等效替代法”。
2.3 注重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高考有大綜合和小綜合,雖說中考目前還未實行,但這是一個發展趨勢,也符合課改的要求。有題如下:如圖某郊區林場(圖略),樹木已經成材,地面上留有一截截樹樁,某校同學利用雙休日到林場參加植樹造林的活動,此時有一群大雁自右向左遷徙,甲同學為了確定大雁飛行的方向從書包里拿出指南針,指南針指向如圖所示(圖略),請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幫助甲同學確定磁針A段指向為南極還是北極,此時是什么季節。題目通過植樹透露了此時為春天的季節信息,通過樹干年輪透露了左邊朝南的方向信息,從而可以確定大雁飛行的方向,并確定磁針的南北極。這一題是典型的物理和生物有機融合的題目,很多學生因為不知曉題干中所透露的信息找不到解題的切入點又或者是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以為大雁總是往南飛。像這樣各學科知識相融合的題目在各大考卷上不乏有之,為了不讓這些攔路虎阻擋學生的去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注意把握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做個有心人,以不變應萬變。
3.結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中考只是人生當中的一個小戰場,優異教學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良好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師,只有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原則,一如既往、不斷創新,才能在教學的路上取得更好的進步和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初三物理復習課存在的的問題與對策》邱雄鷹,《管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