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動式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研究對象
某學院2012級醫學影像系本科學生120人,其中實驗班52人,對照班68人。同一任課教師使用同一教材,授課學時相同。
(二)研究方法
1.對照班的教學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目標,依照教學內容進行重點、難點的劃定,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很少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即教師講、學生聽,傳統的知識灌輸方式。2.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基本步驟實驗班采用互動式教學法的形式進行授課,任課教師曾接受過教學法培訓,教學經驗較為豐富。3.師生的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方面,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從教材入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過程和課程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教師應做到換位思考,從學生角度考慮才能設計出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過程和課堂教學計劃。學生方面,要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積極的預習,學生積極預習課程知識是師生有效互動的前提條件。只有當學生對老師即將在課堂上進行講授的知識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互動積極性才會更高。4.師生的課堂互動。課前,教師在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后,于上課前2小時或者每次課結束時布置下節課預習的范圍和重點,提出進行互動式教學的方法和具體要求,引導學生提前進入情況。課堂內,教師通過一系列精心準備的講解和設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開展互動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要積極主動參加互動,認真探求,大膽質疑,敢于提出問題。5.小組討論階段。小組討論是在小組長的安排下由各組員陳述、討論、聆聽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在基于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小組間交流,教師將作為指導者關注小組討論的話題,并進行一定的知識傳達與反饋。小組討論結束后,由小組代表將小組討論的結果陳述發言,針對特殊的問題進行信息差的交流與探討,表達不同的看法與觀點。教師必要時參加話題討論,幫助學生解決不解之處。學生在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鍛煉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學習的效果。6.歸納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分析總結,對學生形成的某種共識思想進行概況。教師的總結往往引而不發,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留給學生進一步的思考余地。7.師生的課后反思階段。教師需要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記錄與總結,找出本次課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下次課中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學生在課后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歸納、分析,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一個復習過程。
(三)評價方法
1.考核評價。18周后采用集中閉卷的方式對兩班進行考核,包含聽力(20分)、口語(20分)、筆試(60分)三個部分。聽力測試為兩篇短文,學生根據聽到的結果進行單項選擇與填空。口語部分由老師設定一定的場景,學生通過抽簽與老師對話,老師根據學生的發音、詞匯量進行打分。筆試部分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翻譯、寫作。2.問卷調查。在參照相關文獻自編學習效果評價量表,采用5點計分制對25道選擇題進行統計,供選項有“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完全符合”,量表涉及到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氛圍、提升綜合能力、有利于知識掌握5個維度。本量表的克龍巴赫系數為0.879,具有較高的信度。3.統計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forWindows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1表示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二、研究結果
(一)兩班學生期末成績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各項成績進行比較,結果得知,實驗班學生在聽力、口語、筆試、總分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1。這一差異性表明互動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法,學習者的課堂參與度使得學習者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更明顯的提高。
(二)兩班學生對教學方法效果教學效果評價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班學生的評價進行比較,結果得知,實驗班在能激發學習動機、能提高綜合能力方面均對照班,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在能提高學習效率、能活躍課堂氛圍、有利于知識掌握的方面均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2。學習者的課堂參與度的提高實現了課堂從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的“學”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學習者更具有主動性,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學習的狀態更投入,更重要的是課堂將教師的語言輸入轉化成了學習者有效的語言輸出,最終導致了學習效果的改善。
三、討論
(一)兩班學生期末成績比較
大學英語是高校學生公共必修課程,其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技能,大學英語知識點枯燥、繁瑣,難以掌握,致使許多學生應用英語的技能水平不佳。因此,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對今后學生能否熟練應用英語技能有直接的影響。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主要采用以教師為主的系統講授體系,方法單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課程上或許能記得,課下很快就忘記。另外,由于學生很少參與課程教學過程,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在課程上得到鍛煉的機會較少,造成許多學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塑造[3]。互動式教學法強調師生平等,雙向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組內討論、組間討論,動手操作,最后得出結論,這樣加深學生的記憶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在聽力、口語、筆試、總分中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班,且差異具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說明互動式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方面要優于傳統教學方法。
(二)兩班學生對教學方法效果教學效果評價分析
本研究中,學生在能激發學習動機、能提高綜合能力方面均對照班,能提高學習效率、能活躍課堂氛圍、有利于知識掌握的方面均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顯著或非常顯著性意義(P<0.05,P<0.01)。這一結果說明學生更傾向與互動式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互動式教學法存在幾個方面的優勢:1.在課堂氛圍方面,互動式教學法強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課程氛圍活躍,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主動接受、吸取知識。2.在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互動式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找資料、討論等方法主動學生,同時也拓展與開拓了思維。3.在教師方面,互動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有廣闊的知識面,有強烈的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也促使教師努力提高課堂掌控能力和教學水平。
(三)使用互動式教學法應該注意的問題
互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法。“互動”主要是指教師和學員的能動性加強,這種能動性主要是指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當然也意味著教師教學方法和能力的改善。首先要重視教師在互動式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發現、整理、調動”三個方面。“發現”是指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需要,從需要中發現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興趣出發,設計出課堂教學流程。“整理”是指教師應該以教學大綱為指導,注重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并對可以拓展、延伸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式交流[4]。“調動”是指教師的教學能力,如何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出一種活潑、良好的教學氛圍。其次要重視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把教師放到主要的位置,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學習,無法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力[5]。互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練就創造力,在創造中發展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正確把握教學過程中的“度”。教師要能夠對課堂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做到使課程氛圍活躍而不凌亂,開放而有規律。同時也要把握教學“教學內容”這一主線,當學生偏離這條主線時,教師要有能力予以及時糾正。最后教師要在實踐過程中應多總結、完善。互動式教學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許多同學在對自己所以談論的內容了解深刻,但對別人談論的內容不太清楚,另外,學生自行的討論也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應及時總結、完善教學過程所出現的問題,使互動式教學法更好的應用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
四、結語
1 醫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建議
首先,我國雖然大多數醫學院校開展了醫學英語教學活動,但從事醫學英語教學的專業教師嚴重短缺,往往是由缺乏醫學知識的公共英語教師進行授課,教學效果較差。其次,作為醫學知識及英語知識的結合體,醫學英語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各醫學院校將主要的師資力量都投入到了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教學中而無暇顧及醫學英語教學,醫學英語往往被設為選修課,且安排的課時量非常少[3]。另外,當今的醫學英語教學主要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學生在教學關系中的主體性被忽略。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忽略和抑制[4],加上醫學英語專業詞匯多并且文章內容枯燥,學習效果較差。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醫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5]。根據目前專業醫學英語教師嚴重短缺的實際情況,加大培養和引進醫學英語專業教師的力度。(2)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在醫學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3)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入醫學英語教學。改變醫學英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入醫學英語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
2 將互動式教學法引入醫學英語教學
所謂互動式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互動的教學局面,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法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不再局限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樣的關系,而是將其延伸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互動由先前的單一的線性關系拓展成為多面的全方位的立體關系[6],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為主、客體,雙方進行交互式的探討與交流,彼此交替,雙向輸入,共同學習。醫學英語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立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實踐,培養學生在英語背景下運用醫學知識的能力。
齊齊哈爾醫學院于2010年開始在臨床專業實驗班開展醫學英語教學,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在英語背景下綜合運用醫學知識能力的提高,筆者將互動式教學法引入齊齊哈爾醫學院的醫學英語教學。互動式教學法主要的課堂教學形式有:(1)基于提問形式的師生互動。經常通過師生間的提問互動,可以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和組織語言表達醫學知識的能力,同時鍛煉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為學生日后工作中運用英語闡述醫學知識打下基礎。(2)基于小組形式的生生互動。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教師事先設定的問題或病例,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利用圖書館以及網絡多媒體等資源搜集資料并進行組內討論和總結,課上通過各小組間的討論和評價,達到解決問題并掌握知識的目的。臨床工作往往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通過這種互動能夠培養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個人的團隊領導能力,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奠定基礎。(3)其他形式的互動。例如課前小報告、角色扮演等。
齊齊哈爾醫學院醫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如下:(1)課前準備。每次新課開始前,教師綜合考慮該章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制作和完善互動式多媒體課件,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設計問題和情景病例并提前告知學生。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問題或病例進行預習,查閱資料,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并進行討論。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創新的精神,所設置的問題和病例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難易一定要適中,同時兼顧趣味性和探索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2)課外小組討論與總結。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每組10人左右并指派一名小組長。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圍繞著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進行預習,查閱資料并進行組內討論和總結。小組成員達成初步共識后,將本組的總結以PPT的形式記錄下來,存在的分歧和疑問可留待課堂上與其他小組共同討論解決或由教師解答。(3)課堂實施與總結。課堂上每組小組長結合本組的PPT,表明本組的討論結果,其他各組做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解答,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章節內容的深刻理解。整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調控,讓學生始終圍繞著文章內容進行討論,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在討論結束后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概括,對各組學生進行評價,指出每組的優、缺點,提出改進意見。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本章節的重、難點內容和各組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分歧進行詳細地講解,以便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節的知識點。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通過教師的設計、組織和控制,搭建一個多方互動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輔導學生學會利用各種媒介獲取信息知識,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互動式教學法實施后,問卷調查顯示79.2%的同學很愿意參與到醫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活動中,73.6%的同學認為自己對醫學英語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67.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醫學學習效率有所提高。說明互動式教學法能夠顯著提高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同學表示對醫學英語沒有興趣,他們對醫學英語學習感覺壓力較大,這可能是由于第一次參加互動式教學,需要自己獨立去查閱資料,獨立解決問題,的確有一定的難度。 另外,由于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是接受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部分學生對于互動式教學法不是很適應,沒有了老師的命令反而不知道該做什么,教師要耐心引導,使學生逐步建立起信心,學會自主學習,盡快適應互動式教學法。同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要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要多種教學方法聯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推動醫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不斷進步。
3 互動式教學法應用于醫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通過互動式教學,學生在互動學習中不但提高了英語表達能力,而且強化了自身的醫學知識,通過運用英語分析和解決醫學知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在英語背景下靈活運用醫學知識的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滿堂課都在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點,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無暇解答,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這些知識點而不能完全消化理解,這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利于分析、解決問題﹑創新思維等綜合素質的培養[7]。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提問,敢于發言,通過不斷的互動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互動式教學中,學生圍繞老師所布置的內容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而且要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在小組成員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主人,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4 結語
在醫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法,能有效地促進醫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在英語背景下靈活運用醫學知識的能力,實現了互動式教學法在醫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豐富了國內關于醫學院教學的理論研究,為一線醫學英語教師教學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莉,孫宏,曲景秀. 醫學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60-62.
[2] 吳讓科. 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J]. 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2):118,128.
[3] 劉彤,陶英,李培璟,等. 醫學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J]. 中國病案,2012, 13(4):78-79.
[4] 趙雪麗. 交互式醫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2012, 31(1):48-49.
[5] 張乾. 論醫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J]. 甘肅科技,2010,26(23):181-182.
【關鍵詞】專業英語;互動式;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每年國內的國際科技交流會議日趨增多,且與國際專業技術人才交流越來越頻繁,對于高校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專業人才的英語聽說能力。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1 當前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專業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學生對專業英語教學普遍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二是缺乏相應的語音制品輔導材料;三是授課方式以教師為主體,且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長期以來,高年級專業英語的教學基本上采用的是收集專業文獻閱讀材料,結合教師的講解和翻譯進行的“填鴨式”、“滿堂灌”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在專業英語的情境里學習,為此筆者在互動式教學方面做了些探討研究。
2 互動式教學的必要性
2.1 專業英語課程特點的需要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必須要讓學生參與到課程的教學中來。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被定位在了 “主體” 的位置上,學生難有機會參加課堂活動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使得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卻能很好的適應這一特點,在具體授課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參與進教學過程中,啟發他們思考,交流,形成自己創新性的見解。
2.2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需要
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對提高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一直被廣大教師所肯定,所以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和嘗試。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過去在專業英語教學中一般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僅僅靠老師講,學生沒有聽課的動力,這種完全沒有思考的被動學習效果極差。而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很好的滿足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需要,互動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師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中心,他們不再被動學習,而是主動的去思考、交流,這樣的學習效果大大提升,教學交流內容順利地轉化為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1]。
2.3 滿足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往往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被逐漸磨滅,這種沒有創造力的人才根本無法促進社會的進步。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滿足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的需要,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和意見,而且筆者實踐發現,學生為了爭取更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往往在課后更積極的準備資料,更主動的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生不再是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真正的主角[2]。
3 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索
3.1 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的選擇
傳統的教材以紙質閱讀材料呈現給讀者,學生僅僅獲得閱讀能力的提高,而對于學生的聽、說、寫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因此在選擇教材內容時,應選擇立體化英語教材內容,一方面能突出本專業英語的重要知識點,另一方面要有與之配套的音像資料,由此可以訓練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播放完一段專業視頻后,設置幾個情境問題,并要求同學們用英語回答,同時跟蹤學生的討論觀點,實施展開討論。在課堂介紹后,要求根據專業英語視頻內容,寫出觀后感,這樣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3.2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展開互動式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的一種新型英語教學課件,并充分發揮計算機可單獨反復地進行語言訓練,尤其是聽說訓練的特點,結合教師課堂講授和輔導,使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借助計算機的幫助,較快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達到最佳學習效果[3]。
同時,通過構建專業英語精品課程網站,讓學生通過網絡技術,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通過在線交流,解答同學們的問題,同時接受同學們的作業和反饋。通過在線測試,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網絡課程學習并不獨立于課堂教學之外,而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信息時代的教學改革使課堂內外形成一個“大課堂”概念,學生一直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習的指導者和導航者[4]。
3.3 實施課堂形式的多樣化,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
采用課堂討論、辯論、學生嘗試教學、研討和論文報告會等課堂形式,將提問、對話、交流等教學手段相結合,教師帶頭多講英語,鼓勵學生多開口講英語。通過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必要的設計策劃,設定教學要點及交流的主要問題,設置、創造或模擬一些場景意境,設計一些課堂游戲,并結合學生的特長、愛好、生活實際進行講解。通過形象化、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有目的的使用語言。
4 結語
總起來說,互動式教學法得到了學生和老師的首肯,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互動式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互動式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而且能更有效地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學相長,在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同時,逐漸培養和鍛煉他們將來適應社會工作的能力,互動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琳,陳妮,張點.互動式教學法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2]彭雪梅.大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模式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4).
關鍵詞:互動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筆者嘗試在《人才測評理論與方法》課堂教學中,本著以學生的全面主動發展為課程目標的基本價值取向的原則,構建一種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地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為主的互動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1《人才測評理論與方法》互動式教學模式設計
1.1教學內容設計
首先,人才測評理論:包括國內外測評理論的發展的沿革及前沿。其次,人才測評技術:例如面試,履歷分析,心理測驗等技術,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實施要點。最后,人才測評技術在具體工作情境中的應用:人才測評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企事業單位招聘中,例如公務員招聘,故讓學生通過模擬具體招聘環境中測評方案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練習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1.2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程以7個課程專題為載體,采取啟迪性講授法---自學法---總結性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統一學習的形式,將學生分配為6人左右的若干小組,每4個課時完成一個專題學習,每個專題學生完成有指定要完成的任務。這就相當于把一個課堂分割成了多個多個課堂,每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所在,選擇學習的切入點,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體現教師精講、學生多練的原則,教師只需講清基本原理,精心設計教學模塊,真正體現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
1.3教學組織形式設計
步驟一:教師提出專題,并分配學習任務,說明完成專題學習的具體要求(20分鐘)
步驟二:全體學生需要進入開放實驗室或者圖書館閱覽室等進行自主學習,完成指定學習任務要求內容。(50分鐘)
步驟三:教師師對小組進學習進行課堂及課外指導。(課堂指導20分鐘,其余時間為課外指導)
步驟四:每個專題抽取某些小組以PPT演示及演講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學習成果匯報。(40分鐘)
步驟五:當堂測試。(25分鐘)
步驟六:教師總結(25分鐘)
在這種安排下,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雖然相對傳統課程靈活了,但是學習任務緊了,按照目前的教學設計4個課時學生無法完成制定任務,故還要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自學和小組討論。
1.4教學考核設計
本課程成績的評定基本模式:平時成績(50%)+期末卷面考試成績(20%)+論文(30%)。其中:平時成績=課堂測試+PPT演示及演講,期末卷面考試是根據平時測試題為題庫,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抽題形成期末試卷。嘗試將期末考試題目根據大綱抽取至平時小測驗題目,這樣在題目覆蓋面上更為全面,且真正起到期末回顧的效果;同時,將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比例從原來的70%減少到20%,而將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比例從30%提高到50%,這樣讓學生真正的把學習重心放在學習過程上,而非最后的分數而已,也讓真正認真學習的學生能脫穎而出。
2《人才測評理論與方法》互動式教學模式實施階段性成果
該模式實施以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度。本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實現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教學活動的中心,突出學生為主體,并促進轉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知識講授者向學習任務的設計者、由課堂教學表演者向為學習活動的導演的轉變。另外,學生在課堂教學多個環節的參與和互動,充分地將圖書館、網絡等學習資源融入學習過程中,把課堂變為一個知識采集、知識積累、知識分享的開放性學習平臺,體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本次課改實施中,學生進入機房及圖書館自主學習學時達14課時,占總學時(32學時)43%,每次課到勤率在沒有考勤點名的情況下,均達到85%以上。
第二,課程任務模塊化,探索任務為導向的"目標教學法", 實現通過一門課程培養學生多樣化的綜合能力。本次教學中每個專題學習主題布置后,學生需完成資料查閱與整理、學習小論文撰寫、PPT制作、課堂演講等多個分項任務,其任務目標在于充分鍛煉學生自主科研、快速學習、問題分析、書面及口頭表達、團隊合作等多項能力,充分實現三本院校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功底的應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
第三,注重過程測試,突出項目測試,嘗試全方位全過程的"360度課程考核"辦法,使得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更為全面和客觀。專業必修考試課的期末考核一般采取教師出題閉卷考試的方式,在考試內容和形式上趨向于定向化,無法檢驗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因此,嘗試通過對考試命題形式、考試內容及考試方法上進行改革,實行對學習全過程的考核與監督,實現考試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本次課程考核為7次分階段考試(10%)+演講測試(40%)+小論文(30%)+期末閉卷測試(20%)。其中,7次分階段考試主要測試學生對人才測評基本理論和原理掌握,論文旨在考查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度,演講測試主要考查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期末考試則主要起到知識回顧的作用。多環節測試使得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更為全面和客觀。
3結束語
目前很多三本學院開設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目標定位及課程體系高度相似,使獨立學院畢業生在與其他人力資源管理學生形成"同質"競爭中處于不利或劣勢境地。因此,本研究嘗試以一門專業課程為切入點,根據獨立學院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的應用型人才這一培養要求,對傳統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諸多弊端進行改革,基于互動式教學要求構建《人才測評理論與方法》課程教學模式,試圖解決原來的教學內容設置與實際職業要求脫節、教學方法單一,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不一致,課程考核難以檢驗學習效果等問題,形成課程特色,期望在積累一定經驗后,能將這種教學模式推廣至專業其他課程,以課程改革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我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特色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模式;綜述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自2007年開設以來,各高校對其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了許多教學模式。目前世界和中國都發生著巨大變化,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變化,對這些教學模式進行總結,探索未來努力的方向,顯得非常必要。
一、各種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教學組專題教學模式
北京大學采取的是這種教學模式,首先將《綱要》的教學內容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設置成教學專題。每個教師承擔自己最熟悉的3至5個專題。除了課堂專題講授,還開展了其他的教學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方式。學生成績主要由平時考勤、期中論文和期末開卷考試構成。這種模式教學風格多樣,增強了課堂的吸引力,同時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達到教學、科研的統一。
(二)“MSD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指以現代化為課程主線,采用基礎課專題化的方式,發揮“綱要”多樣化教學的群集優勢這是以現代化為主線構建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模式,表明了教師的學術傾向,即認同“現代化范式”。
(三)專題式講授、學生參與式教學、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專題式講授是把內容分成若干專題由教師講授;參與式教學是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案例教學,就是通過對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講解、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實踐教學就是借助參觀探訪各種紅色革命資源引導學生由抽象走向感性。
(四)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多種活動,系統地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助,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以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綱要課互動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的“先動”為基礎,以學生的“主動”為關鍵,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為重要環節。互動式教學對于改變大學“綱要”課堂單一、沉默的狀態,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型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要想法設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通過以研討的方式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史實和理論,學會用史學觀去理解、分析歷史和現實問題,并形成對中國近現代史的正確認識。包括以專題講授構建研究型教學內容、實施教學相長、雙向交流的研究型教學方法、改革傳統考核方式。
(六)“整合式”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將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為完整的教學過程,將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整合為完整的教學過程,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為完整的教學過程。
(七)八環立體教學模式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是以歷史教育的形式承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由講、聽、看、讀、做、談、走、寫八個環節相結合,形成立體教學模式,該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綱要課育人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八)“1+1+5”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包括:走出一個誤區——對這門課的特殊性質和功能的認識誤區,體現一個原則——“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創新五種教學方法,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史論結合教學法、歷史人物教學法、影視教學法、情理交融教學法相結合。
(九)立體化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在《綱要》的教學中建立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自主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創新性學習“三位一體”的立體教學模式。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托圖書館和網絡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深化學習的過程;實踐性學習是指以“歷史劇”為基礎,以紅色資源為依托,結合校內校外的資源延伸學習的過程;創新性學習是師生之間和學生相互問交流探討,探索新問題,形成新觀點。
(十)“劇情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將戲劇情節運用于教學中,使教學活動產生戲劇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模式。即通過結合本土歷史文化教學,穿插名人名言、家世、典故,插播電教短片,講解時事,開展課堂討論等教學興奮點,形成“劇情”,使學生感受到聽課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獲得了思想升華。“劇情式”教學模式要求專題教學,每個專題一次課,如同戲劇上、下集,其內容邏輯完整、前后連貫。
(十一)開放式教學模式
開放式教學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把課堂開放給學生,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把課外開放給學生,使學生的疑惑及時得到解答;把考試開放給學生,使學生不再為分數而死記硬背。
(十二)“設問一探求一反思一創新”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在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探”的有機結合中,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對歷史有所感悟、思想有所升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終極目標的教學活動形式。
(十三)體驗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要求教師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學科的特點,從課程教學的整體目標出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使學生全方位的觸摸歷史,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實現知識與認識的內化。包括以情動情的課堂教學體驗模式、在歷史中體驗歷史的實踐教學體驗模式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效果。
(十四)“因材施教”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群體特點,采取多種形式,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探討、研究、回答并解決時代、社會、人生中不斷碰到的難點、熱點問題。課堂教學實行個性化教學,課外注重加強實踐環節,實行課內課外兩個課堂相結合。
二、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模式探索的思考
(一)關于專題式教學模式
根據調查,現在多數高校采用專題式教學模式。
專題式教學模式又有兩種形式:一是專家專題型,即每個教師主講最擅長的幾部分,幾個老師輪流授課;二是內容專題型,即把內容轉化為若干專題,有一位老師通講。這種模式有利有弊。優點在于這種教學模式解決了課時少與教材內容多的矛盾,突破了教材原有的章節結構,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教師可以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了教學重點,主題明確,注重宏觀把握和多維度分析,可以及時追蹤學術前沿,培養學生多維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課程的前后聯系疏離,有脫節的危險。二是高估了大學生歷史知識水平,不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弱化了教書育人的作用。高校實施專題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減輕教師教學負擔,以便讓教師有更多時間搞科研,但這樣做付出的代價卻是,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師生交流機會更加減少。三是專題設置不當,有的學校設置了23個專題,不知道在32個學時內如何完成這么多的專題任務。
(二)關于評價體系
不少學校配合教學模式,對于評價方式和手段上也做了不少探索。一般實行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成績主要由學生出勤、平時作業和課堂討論等組成,權重不高,期末考試權重大,采用開卷方式,注重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模式重點還是在期末考試,還是容易造成學生背教材的局面,不利于達到教學目的。應該加大過程考核的權重和增加考核方式,弱化期末考試的重要性。
(三)實踐教學不足
一、內容改革應輕理論體系重實際應用。
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有限的學時數不可能使其過多探討經濟法理論并取得較深的造詣。經濟法教材通常以經濟法的產生、發展及其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開篇,涉及諸多艱深的法學原理和理論爭鳴等純法理的研究,學習難度大而實際意義有限,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輕理論體系應該是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1.經濟法課程基礎理論部分應注重實用性。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一般不具備基本法理常識,將來主要從事經濟和管理方面的實務工作。他們學習經濟法,只需要了解和掌握經濟法的概念、調整對象、法律體系等與后續學習內容相關的簡要知識點就可以。按照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為學生構建一個結構清晰的經濟法理論體系。然后按照這一體系,再就具體的部門法深入學習,學生的思路就會非常清晰,并且對經濟立法的現實意義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2.教學內容應與專業其他課程相配合。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根據專業教學計劃需求和其他課程內容適當增減,形成相互呼應的統一體。如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專業課中已經包含的內容,那么經濟法課程中就可以刪減這部分內容;金融保險專業要專門學習金融法規,其證券法、保險法以及會計法的內容在經濟法中也都可以刪減,從而減少教學內容的重復。而市場營銷專業就要以合同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為重。實現教學內容的配合并不困難。雖然無法滿足每個專業的教材要求,但是只要依據經濟法理論體系建立固定課程內容模塊,然后適當變化課程內容模塊就可以了。在學習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需求適當增減教學內容,做到因人施教,而不是因教材施教,一本教材到處講。
二、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
通過教學內容調整的教學實踐,發現畢業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贊許。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感到經濟法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法律課程,如果單靠以教師講授、引導為主的教學方法,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無從實現,那么無論有多么科學的教學大綱、適合的教材、先進的教育技術,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仍會受到限制。
筆者認為參與式教學法是解決該問題的好方法。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幾年來筆者一直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之一的“3+3互動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可變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討,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3+3互動式”教學法: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分別做好三件事。其中,學生做好“發言-點評-討論”,老師做好“要點講授-糾錯-答疑”,老師提前將課堂要探討的題目、內容及要求交給學生,學生分為發言組、點評組和討論組,分別進行準備。上課后發言組先做主題發言,然后點評組點評發言,老師就發言與點評進行總結評定,糾正錯誤,解答疑難問題,并引導討論組進行討論。這種互動式教學方法,由于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發言、點評、討論,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這種方法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參與式教學活動節奏的控制、各方觀點爭論的協調以及總結評定的歸納。尤其是總結評定,要有針對性,要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高度概括性。因此,該方法對教師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對教學的控制能力以及教學現場的隨機應變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實踐互動式教學理念,一個具體的做法就是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教學。就是恰當運用案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是水融的關系,沒有案例的經濟法課程是很難引起學生共鳴的。但案例太多,則會擾亂課程的講解。因此,案例的運用應該恰當。
第一,教師要明確,案例雖然是經濟法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案例教學始終是理論教學的輔助,不能喧賓奪主。案例法教學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積極思考,領會法律原理,學會解讀法律條文,并加以靈活運用,是為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服務的。過多列舉案例必然會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教學的最終目的,影響整個教學計劃。
第二,案例選擇要與教學內容相一致。使用案例是為了幫助學生領會、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必須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緊密結合所講授的理論知識,使兩者互相印證,這樣才能達到使用案例的目的。如果案例與知識點沒有必然的聯系,或者牽強附會,那么案例的使用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弄巧成拙,使學生產生不必要的疑問,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故而在選擇案例時,必須與教材的理論體系和邏輯順序相呼應,與法律規范的內涵及構成要件相一致。不能脫離課程的基本內容選編案例,避免選用的案例和教材內容“兩張皮”的現象。第三,案例選擇要難易適度,貼近生活。案例是對知識點的解讀,應該簡單明了。無論是讓學生討論的案例,還是引導學生剖析的案例,即使有案例解析答案,學生也有一個閱讀理解的過程,如果案例中涉及的人和事過于復雜,就會使學生無從下手,產生畏難情緒或依賴思想,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案例不怕簡單,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能夠充分解釋和說明所要講授的法律知識,并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進而能夠運用法律知識,就達到了預期目的。案例最好選擇發生在大學校園、大學生身邊,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使他們有一種現實感、求知欲,從而自覺地想了解案例的具體情況,弄懂相關的法理依據,明白最后的處理結果。第四,案例教學方法要得當,時間安排要合理。教學實踐中,有關案例的教學方法有多種,如教師直接講解、教師啟發式講解、學生先討論教師再歸納點評、學生分組研討再辯論等,都能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整合、創新和運用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并不能獨立于教學計劃之外,因此,案例教學方法的選擇一定要符合教學實際。某一知識點的案例,應該以教師直接講解或教師啟發式講解為主;全章結束后的綜合案例,應以學生先討論教師再歸納點評為好;特別復雜的案情,適用于學生分組研討課堂上辯論的教學方式,但不宜多占課堂時間。至于由學生組成“律師”小組,根據教學內容查找案例并制作演示文件,從解說案情、對案情進行分析到對案情做出定案結論,在后續課程中對自己的案例進行分析講解的教學方式,應該更適合于課后作業。
良好的方法是正確解決問題的保證,是確保少走彎路的捷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唯有特別注重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讀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去讀、怎樣去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沒能切實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給學生日常授課和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白他們要去讀的是什么,要有明確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標要明確,還要明白怎么去讀,怎么去理解。對于不同題材的文章,它們有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脈絡。不同的作者在寫相同體裁的文章時也會因為個人文學修養、意趣愛好、側重習慣等的不一樣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寫作習慣和突出的語言文字風格等。
在給學生授課和指導時,要引導學生精細閱讀,逐漸去發現這些差異和不同,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分類,以提高其學習能力。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記敘文時,首先要引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旨,重點去品味敘述部分和議論抒情敘述部分。一般來說,初中學段學生所接觸到的議論文,其論點往往出現在句首或句尾。但偶爾也有出現在句中的,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不能因為一般性特征而湮沒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論。學習說明文時要仔細分析其課文內容,明確課文的說明對象,找出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并根據關鍵字詞句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文章不同的知識點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新的知識點,以循序漸進式地提高現代文學習和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是關鍵。
二、鼓勵學生適度擴大閱讀視野,涉獵課外美文,加大閱讀量,進行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分析
能力的有效訓練語文課程標準規定:“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語文這一門課程的特點是其閱讀量積累量是沒有限度的,是沒有上限的。從古自今,沒有哪一個大文學家敢說自己讀盡了天下書,識盡了天下字。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也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閱讀是積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閱讀材料內化為自己閱讀能力的關鍵步驟和必須方法。我們應該鼓勵新生代學生放寬視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學好教材里面的課文之外,還要廣泛涉獵那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讀物和文章。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選擇那些符合初中學生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的讀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細選擇,要挑選出那些能激發學生正義感和有助于培養學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經》里面也說:“九層高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長期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課外閱讀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起了強化和促進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符合法度,顯然跟吸收密切相關。”無論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是針對語文考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當今時代賦予當今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任。
三、問題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具體措施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首要任務是精心設疑,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著手去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初中課本所選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優秀作品,在詞語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學習的典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在知識積累之余深化文意認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馮驥才的《珍珠鳥》、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等佳文中,詞句運用寫作技巧無一不蘊藏著作者無限寓意、深情,教師可在學生掌握字詞、句子的基礎上,設置與課文寫作背景、引申含義、留白手法等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逐一思考、解答,進行知識的拓展訓練。其次是逐步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即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時應作出具體的思路解析,對學生的優缺點要有所掌握,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加以引導,詳細說明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慮,如何考慮以及注意事項等。再者是增進交流,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分析,確定教學中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究,進而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發現的問題得到解決,還要對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2.注意事項據筆者教學經驗,建議采用上述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前計劃,即在計劃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規劃,并將該教學方法融入到整體教學計劃之中,從而妥善分配課時。二是設計新教案,即教師先要全面加強對此教學方法的學習,積極借鑒以往教學案例,并對此展開縱深層的研究、分析,學習相關教學技巧與經驗,在已有的教案基礎上創新。三是充分教課準備,即在課堂開始前,教師應大致介紹本堂課采用的教學法的概念、作用和意義,使學生能夠對問題式教學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備課,即根據課標要求選擇應實施互動教學的章節,結合知識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并于課后調查此種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五是將課堂提問設置為開放性。語文學科并不像數學、物理,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將語文問答設作開放性的答題方式,能讓學生自由發揮,使想象力和聯想力得以充分鍛煉。以筆者教學經驗總結,在解答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會有更多嘗試性的思考,能緊扣文章主旨,進一步深化對文本內涵的認知。
3.效果分析采取問題式教學法,結果顯示,學生“睡覺不聽課、聽講但不互動、聽講且參與互動、積極提問與考試成績”等課堂指標調查結果均優于傳統教學法授課的學生,同時,對于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學習興趣的調動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由此,說明了問題式教學法對學生課堂表現、提升學習成績等改善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