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9: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換與路由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2
0 引 言
從2002年開始,國內已有200多所高校設立了網絡工程專業[1],培養了大批網絡建設和維護人才。CDIO模式是2001 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瑞典查爾姆斯技術大學、林克平大學以及皇家技術學院 3 所高校,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它以工程項目從需求分析、設計研發,到測試運行,再到終結廢棄的全生命周期過程為工程教育的背景環境,在此情境中引導學生以主動實踐、積極創新、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2]。
CDIO是基于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學習,是“做中學”原則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集中體現[3],適合工科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改革。我們將CDIO理念引入到路由交換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力求從教學理念、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
1 現有路由交換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技術輕理論。路由交換技術的先修課程為計算機網絡,由于兩門課程中的部分知識點重?停?造成老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演示路由器與交換機的配置方法,缺乏對其工作原理及網絡協議的深入講解,學生通過死記硬背配置命令,仿照老師的操作步驟,能夠實現對路由器與交換機進行基本配置,組建簡單網絡,但對設備及協議內部的運行機制知之甚少,無法使學生具有設備研發能力及協議分析、設計和實現能力,導致其綜合工程能力和創新工程能力較弱。此外,由于課堂演示會占大量時間,致使教師不能在限定的課時內完成授課任務,授課內容的組織存在一定難度。
(2)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缺乏能力培養的目標體系。目前多數高校路由交換技術課程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教學形式。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講理論,實驗課中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在課堂上,學生很難對枯燥的理論內容和抽象的協議產生興趣,更多的是充當“聽眾”的角色,跟著教師的思路去理解、記憶相關知識點,由于沒有具體的能力培養目標,導致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差,產生厭學情緒,教學效果不佳。
(3)課程實踐內容和形式缺乏工程項目背景。課程實踐只能達到理解知識點的目的,沒有引入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設計流程和實現要求。無法實現在理解知識點基礎上解決實際工程項目問題的目的。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依據CDIO核心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對路由交換技術課程重新進行教學設計,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目前課程存在的問題。
2 基于CDIO模式的課程教學改革
2.1 基于CDIO模式的理論課程體系
理論課程體系由課程教學單元構成,采用模塊化教學,突出重點和難點。理論課程根據自編教材構建了模擬環境介紹、路由交換設備介紹及基礎配置、路由技術、VLAN及其應用、訪問控制列表、構建園區網絡、接入技術7個教學模塊,在內容的安排上緊緊圍繞構建園區網這條主線,在介紹技術原理的同時,兼顧技術的具體應用,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重視工程實踐性,在項目的選擇上注重針對性和實用性,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局域網的規劃設計、路由與交換設備的配置調試等基本技能,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由于路由交換技術課程的項目化特點突出, 所以整個課程體系是架構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基礎上的。 根據 CDIO 課程大綱的能力體系架構,我們提出以“項目為載體,能力訓練為主體”的新課程改革體系,如圖 1所示。
2.2 基于CDIO模式的實踐課程體系
根據教學目標,將CDIO理念引入實踐課程教學中,依據實訓項目側重構思、設計、實現、運行理念的具體環節分為4種類型,課程改革堅持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并重,將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分為基礎知識階段和實踐應用知識階段,每個階段的實訓內容都以CDIO教育理念為導向,指導學生運用現有知識構思和設計具體項目,強調通過基本技能的訓練,逐步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如圖2所示。
在實驗課程中,采用仿真設計與實驗測試相結合的方法,針對教學內容構思和設計實際工程實例,采用模擬軟件進行仿真驗證,并在真機設備上實施和運行。基礎知識階段的實驗主要在模擬環境下進行,學生依據實驗指導書中的拓撲結構連接設備,按照實驗步驟輸入相應的配置命令即可完成。當學生掌握路由交換基本技術后,在真實設備上開展實踐應用知識階段的實驗。該階段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著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根據需求分析進行網絡拓撲的設計、子網劃分、設備互連、VALN配置以及在不同的網絡環境下配置恰當的路由協議等,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
2.3 基于CDIO項目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
以CDIO理念為導向,形成基于工程項目的實訓設計流程,如圖3所示。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內容,通過項目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探討,小組成員采用分工協作的方式完成項目構思、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運行、項目演示及結題階段,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到監督和指導的作用。以構建校園網為例,教師只需講解項目需求的重點知識、原理和方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解決網絡結構設計、網絡路由設計、VLAN規劃設計等問題,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搭建一個基本的校園網絡。形成以學生聽講、實踐為主,教師講授、演示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達到“聽中理解”和“做中實踐”的教學效果。
路由交換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項目實訓是整個教學體系的中心,項目實訓可以在校內實驗室模擬工作環境對學生進行訓練,或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訓,促成CDIO學習效果的形成。
2.4 教學中的反思
為了合理地評估教學改革的成效,需要適時在教學中進行反思。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思維。學生通過反思,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加深對理論知識和學習過程的認知。CDIO模式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養,實現學生“做中學”的教學效果。為了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在項目實訓過程中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反思,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解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5 考核模式改革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項目驅動教學改革中,路由交換技術課程的考核體系與項目課程教學緊密聯系,課程成績由4個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15%,理論考試成績占30%,項目考核成績占40%,反思成績占15%。其中,項目考核采用優、良、中、及格、不及格5級等級制形式,實現對項目質量的監控,改變傳統課程考核中期末成績占主導的機制,提高過程性評價的比重,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
3 課程改革成效
在中央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召開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喀什大學作為南疆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進入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計算機學院是學校首批?D型試點學院,在此背景下,路由交換技術課程在網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的二年級學生中同步進行基于CDIO模式的教學改革。我們對喀什大學計算機學院(2013、2014、2015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表明92.7%的學生認為教學改革后路由交換技術課程實現了課程的學習目標;91.6%的學生認為教學改革后形成了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94.2%的學生認為教學改革后具備了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95%的學生認為課程反思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主動性;93.1%的學生認為考核方式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基于CDIO理念的教學改革在課程教育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實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社會需要大量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許多高校和高等職業院校都設置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但是目前所開設的課程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學校的教學不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教學中理論知識多于實踐操作,使學生走出校門進行網絡方面的工作時,無法駕馭網絡設備選型、網絡設計、故障排除等方面的應用。因此,建立網絡實驗室進行實訓是十分迫切的任務。
一、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進行實訓的重要意義
(一) 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
目前許多高校或者職業教育學校開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實驗室練習與操作,使學生的知識掌握與動手能力不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影響了教學水平,教學評估的結果與理想目標相差甚遠。因此建設計算機網絡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實訓,對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網絡實驗室實訓教學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考驗,使教師不再安于現狀。在實訓過程中,教師能夠接觸到比較先進的、位于科技前沿的網絡技術,也對網絡理論的革新有一定的把握,教師的學科素質得到了提高。通過網絡實驗室的實訓教學,教師可以與網絡設備的廠商進行技術上的溝通與交流,以此為紐帶,了解更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新的科研成果,與時俱進,使教授的課程內容緊跟時代步伐,使教學更加適應社會需要。
(二) 網絡實驗室實訓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有利于就業
開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這方面的專門人才,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有扎實的知識基本功,還要有動手實踐的能力,紙上談兵的不是人才。因此,通過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實訓,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鞏固了知識,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與學校都明白用人單位更加看重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學校教育中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論、輕實踐”,而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實訓就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現象。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中的網絡環境是模擬真實的,學生們能夠在這里親手進行網絡的搭建、網絡的設計以及網絡的調試和網絡的配置,體會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這個過程,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實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是課堂教學不能比擬的。通過實訓,學生在實際操作運用中了解了所學知識的原理,又積累了經驗,在將來的就業中會占有一定的優勢。
二、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標準
現代計算機網絡教學所需要的實驗室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算機實驗室了,傳統計算機實驗室往往只具備演示功能和驗證功能,沒有研究開發的功能,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于人才的需要。現代計算機網絡實驗室應當具備以下標準才能夠培養現代所需要的專門人才。
(一)設備必須先進
理應根據當代計算機發展的最先進水平來配置設備,比如硬件和軟件的配置,應當選擇穩定而新近的產品,并且應該根據計算機網絡發展的形勢進行相關設備的更新。因此,在設備配置之前,就應該事先考慮到將來的升級管理。
(二) 計算機網絡通訊協議以及接口要向國際標準看齊。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設備必須與國際通用的網絡協議相匹配,這樣做是為了和其他網絡之間實現平滑連接互通。
(三) 設備具有實用價值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設備配置考慮的首要原則就是要滿足實訓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網絡實訓過程應該本著簡易化的原則,即容易安裝和操作,管理方面力求不繁瑣;要購置性價比較高的設備,以便充分利用其多種功能,快要淘汰的設備堅決不要選購,這樣會浪費資金。
三、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功能
(一)網絡實驗的功能
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后,理應進行網絡實驗,比如網絡組建和網絡應用。因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必須具備網絡實驗的功能,才能夠進行實訓練習。
(二)一般實驗室的功能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是在一般計算機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的,除了重視其網絡實驗功能外,也應該包含一般實驗室的功能,比如數據庫建設的實驗、編程實驗等。
(三) 多媒體教學功能
網絡實驗室需要配備多媒體設備,教學用的電腦以及投影設備等,方便教師講解設備選型、組建網絡的知識,以及任務引入和任務拓撲等。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完全可以承載教學的整個過程,講課以及實訓都可以在此完整進行。
(四)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科研功能
現代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都配備了先進的設備,除了教學和實訓的功能,還可以為科研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所需的條件。科研的成果可以輔助實訓,使實訓更有價值和意義。
四、 充分發揮計算機實驗室的實訓功能
現代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除了具備以往實驗室的演示功能和驗證功能外,還應具備研究開發功能,這也是當代企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培養人才的標準應當和社會需求相統一,因此,應當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實訓功能,基于此,可以選用在實訓中模擬某個企業的計算機網絡的管理流程及方式。
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企業的管理者,根據管理的要求,教師應當擔負起組織、協調、控制和評價的工作。在實訓前,教師組織學生團隊依據當今企業的實際情況設計實訓方案,然后進行細致的分工,每個成員都掌握一項具體的任務,彼此分工協作。學生是實訓的主體,因此實訓應當圍繞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展開,為此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要求每個成員獨立完成任務,并規定時間期限。經過這樣的實訓,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培養了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合作,不懂的問題可以大家進行討論解決。這種實踐使學生了解了企業的計算機網絡管理的流程和原理,通過這樣的網絡設計可以達到那些目標,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哪些技術的改造等問題。通過實訓,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社會具體運用的環節實現了有效的銜接,大大提高了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效率。教師應當做的是,及時進行評估和總 結,將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師生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尋求他人以及組織的幫助。
五、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具體實訓項目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除了應該會應用網絡調試方面的工作外,還應該練習承擔網絡系統的整體設計與維護任務,下面從綜合布線、交換機和路由器的相關任務,無線網絡的配置和服務器的配置等方面來介紹具體的實訓項目。
(一)綜合布線展示
綜合布線系統聯系起數據、信息管理系統,而且和外部的通信網絡連接,是一個建筑物的基本通信設施。在實訓中,首先由老師講解,然后老師進行現場的演示;然后學生要了解展示臺上的綜合布線產品,比如各種類型的通信電纜和必須的安裝工具等;第三,進行管槽安裝練習,可以參照展示的模型;第四,綜合布線中的鏈路安裝練習;第五,進行故障測試;最后,進行實訓的驗收工作。
(二)網絡交換技術的實訓
為了實現信息交換和網絡資源共享,連接幾個計算機網絡或者通信網絡的技術被稱作網絡互連技術;而在高速網絡中,這一技術就被稱作“網絡交換技術”。平時所說的網絡交換機就是進行網絡交換的設備。在對這一模塊的實訓中,學生小組應該先設計繪制拓撲圖,教師再對圖進行點評,學生再去改進,然后就是組裝;在交換機、路由器和防火墻等布局上,應該考率其合理性,并按照需要添置零件,盡量使用節約資源且優質的方案。
(三) 配置無線網絡的實訓
無線網絡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實訓中應該加強練習,了解無線網絡的配置原理,在此基礎上掌握技能。
(四) 配置網絡服務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都有服務器區域,可以加以利用,進行訪問權限設置等實驗。
(五)拓展功能實訓
可以和信息安全實驗室建立相互連接,利用信息安全的相關設備,拓展網絡實驗室的功能,使實訓更加切合實際。
總結:
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社會所需的這方面的人才大增,因此,現代計算機網絡教學應該緊跟時代步伐,了解企業所需的人才標準,在保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開展具有實踐意義的實訓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從而使學生的就業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允.用TFTP服務器備份路由器、交換機配置[J].華南金融電腦,2009(9)
關鍵詞:校園網;網絡結構;網絡安全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7-4069-05
Discuss of the Campus Network Schematic Design for the West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I Yong-xiang1,2, WANG Zhong-yin1
(1.Departmen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Wein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einan 71400,China;2. Schoo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est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nalysis the campus network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est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 and based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rends. In order to mee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 puts forward a suitable campus network system design scheme for the west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network structure; network security
1校園網現狀及需求分析
1.1校園網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已占中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教育部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當今,校園計算機網絡已成為學校辦學的基礎設施和必備條件,校園網的規劃建設直接影響學校的管理和教學質量,高職院校信息化、數字化成為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目前,大多數高職學院成立不久或者是以前的中專學校合并升格而成的,所以校園網絡設施非常落后,不能適應學院正常的教學及管理。集中表現為:1)設備陳舊落后,不能使用;2)主干網速度為10M/100M;3)合并后的各個校區各自獨立,沒有整體規劃;4)經費困難,無力購買先進的網絡設備;5)校園網應用范圍有限。為了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加強學院內涵建設,深化教學管理和改革,提升和優化校園網的基礎設施和應用范圍與層次,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必需對原有網絡進行升級改造或者重新設計。一般的高職學院包括行政辦公樓、教學區、圖書館、運動區、學生宿舍、實訓區、后勤管理區等。新校區的校舍建筑和環境都比較優美,同時還要配置先進的智能化教學設施,以滿足學院可持續的發展,適應信息化時代和教學改革的要求,適應21世紀國家級示范高職學院的現代化教學要求。
1.2需求分析
近年來,高職學院的教學和管理工作迅速地朝著計算機化、網絡化、數據庫化、電子化方向發展。校園網的先進與否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學院發展的重要標志。形象化、交互性的教學以及海量的教學資源,使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學校管理和輔助教學、科研活動中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高效的校園網絡建設勢在必行。
校園網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要滿足目前的目標要求,而且還要考慮以后的升級和改造,在設計和建設校園網時,需求分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校園網需求分析一般包括業務需求、管理需求、應用需求、網絡規模、數據需求和安全需求等。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需求調研和編寫需求說明書兩個部分,這個階段最好由網絡技術人員和學校各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重點是各部門對應用軟件的要求。
2校園網設計技術原則
校園網的設計是否合理,對校園網以后的發展和效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根據西部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在進行校園網設計時應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針,力求滿足實用性、可靠性、先進性和可擴展性等。
1)實用性:充分發揮現的設備的效益,保證網絡系統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和兼容性強,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校的教學與管理要求,真真正正地為教學與管理服務。
2)可靠性:系統能夠長期穩定運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關鍵設備應有冗余。
3)先進性:具有超前意識和先進的設計思想,采用當今國內外標準化技術和成熟的軟硬件技術,使網絡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今后技術和業務發展的需要。
4)可擴展性:在進行方案設計時,力求做到網絡拓撲結構清晰、合理并具有擴展能性;硬件配置應當先進、可靠,滿足網絡及軟件運行,為以后的發展與技術更新做好預留空間。
5)經濟性:大多數高職學院以前都建有校園網,因此應該充分考慮使用原有設備,以保護以前的投資。
6)管理與維護方便:校園網建成之后,管理與維護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管理方便、維護簡單的網絡十分必要。
3校園網設計方案
3.1邏輯網絡結構設計
網絡規劃主要考慮網絡規模、網絡應用、信息交換量、投資及未來的發展等因素。作為高職學院的校園網,網絡建設的目標是千兆主干網,1000M交換、100M到桌面,并在一些數據量較大的重要場所預留千兆網接口,以便將來直接接入校園網主干交換機。千兆帶寬可以保證服務器與主干交換機之間、主干交換機與各子網交換機之間信息流的暢通無阻。
目前,校園網系統從結構上可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從功能上可分為校園網中心、教學子網、辦公子網、圖書館子網、宿舍區子網、實訓區子網等。分層思想使網絡設計結構化,網絡管理和維護方簡便可行。
下面是層次型網絡結構示意圖:
圖1校園網層次型結構示意圖
核心層負責整個網絡各匯聚結點之間的互聯及完成高速的數據傳輸、交換、轉發是校園網的主干,如果經費充足,最好采用冗余組件,即使一個核心交換出故障,也不會使整個網絡癱瘓,同時當網絡流量很大時,還起到負載平衡的作用。
匯聚層是網絡的核心層和接入層之間的連接點。匯聚層可以進行安全性控制、VLAN設置等配置。可以使用系列交換機。
接入層交換機為終端用戶提供局域網段訪問能力,接入層交換機上接匯聚層交換機,滿足用戶接入整個校園網的需求。可以采用系列。
校園網可以接入Internet和CERNET雙網絡,可以使用Cisco、銳捷、華為等系列路由器,以便提供語音、數據集成、VPN、MPLS等功能。
在綜合布線方面,主干網采用千兆光纖連接,核心交換機與匯聚交換機之間以1000M連接,匯聚交換機與接入交換機之間以100M到桌面。
3.1.1核心層設計
核心層是校園網的主干。它負責傳輸整個校園網的數據流,該層處理的數據流比其它層要大得多,主要完成網絡各匯聚節點之間的互聯、傳輸、路由分發等,所以核心層配置在選型方面要盡可能的高,資金相對寬裕的可以選擇Cisco主品,對于西部一些資金較困難的學校,可以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華為-3COM產品。目前,核心層交換機一般選擇1000M三層交換機,下連1000M匯聚層交換機。核心層結構設計如下:
圖2核心層結構設計
核心層應該具有:高可靠性和冗余性,目前,在一校園網設計中,使用又雙核心交換機,一方面提高了可靠性,另一方面當網絡中數據流量很大時,還可以起到負載平衡作用。同時核心層還應具有完善的QoS功能和安全機制,并且支持VLAN功能。在核心層中,應該采用高帶寬的千兆級交換機,如神州數碼D-Link DES-6000系列高端交換機,充當核心層設備。因為核心層是網絡的樞紐部分,網絡流量最大,因此需要提供高帶寬。
3.1.2匯聚層設計
匯聚層是核心層和接入層的橋梁,對下層的數據進行匯聚,對上層通過高速接口將數據傳輸到核心交換機,設計匯聚層時,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幾點:有足夠的帶寬、支持三層交換、實用方便面的網絡管理。在匯聚層中,應該采用支持三層交換和虛擬局域網的交換機,如神州數碼D-Link LRS-6706G交換機、全向QS-532V交換機等,以達到網絡隔離和分段的目的,結構設計如下:
圖3匯聚層設計
3.1.3接入層設計
接入層是連接匯聚層與最終用戶的節點,接入層的特征是交換式或共享帶寬式局域網,,在接入層中,減少同一以太網段上的用戶計算機的數量能夠向工作組提供高速帶寬。在該層交換機選型方面,可以選擇不支持VLAN和三層交換的工作組級交換機,如神州數碼D-Link DES-1226交換機、全向QS-532交換機等。
圖4接入層設計
3.2整體拓撲結構設計
對于校園網主干網,目前流行的有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ATM(異步傳輸模式)和千兆以太網技術。校園網使用以太網的交換式局域網作為校園網的主干網是一種實用、經濟的方案,一臺局域網交換機可完成多個端口間的幀交換,且可提供比通常的HUB和網橋高得多的網絡帶寬。鑒于千兆以太網具有的優點,給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從實用性、經濟性考慮,此方案采用千兆以太網作為校園網的核心網段。
在此次校園網的設計中,我們采用層次化模型來設計網絡拓撲結構。所謂“層次化”模型,就是將復雜的網絡設計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著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這樣就能夠使一個復雜的大問題變成許多簡單的小問題。層次模型既能夠應用于局域網的設計,也能夠應用于廣域網的設計。在大型校園網設計中,使用層次化模型節省成本、網絡結構清晰、易于擴展、易于排錯。
層次化模型是一種網絡設計思想的體現,聽起來挺抽象,在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一些國產的網絡設備。用神州數碼D-Link LS-5608G交換機作為核心層設備。LS-5608G是一款8插槽機箱式主干交換機,可以支持多種距離的光纖連接。匯聚層交換機采用神州數碼D-Link LS-5625,LS-5625具有24個10/100M Base-TX端口和1個擴展插槽,各配置1個1口千兆多模光纖模塊MS-5103,通過千兆光纖與主干相連。接入層交換機采用神州數碼D-Link DES-1016R及DES-1024R若干臺,為終端用戶提供網絡接入。但是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這種層次化的網絡設備模型,適合于具有上千臺工作站的大中型校園網的設計,如果是只有幾百臺計算機的中小型網絡,可以采用將核心層和分布層合二為一的方法。圖5是一個整體拓撲圖。
4校園網軟件設計
4.1路由器設計
常見路由器協議有OSPF和EIGRP,后者主要針對Cisco的產品,所以在校園網中主要采用OSPF協議。整個校園網劃分為三個層次:核心層、匯聚層及接入層,核心層和匯聚層交換機使用OSPF路由協議。為了提高安全性,在OSPF路由域內配置認證,防止路由欺騙,一般采用較好的SHA-1。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都是由以前的幾所學校合并或升格建立的,校區比較多,網絡規模龐大,管理比較困難,所以可以考慮采用BGP4等路由協議。為了實現MPLS VPN,建議采用MP-BGP作為ISP的PE設備之間的路由協議,用來在ISP的骨干網中分布VPN的路由信息。
4.2 IP和VLAN規劃設計
IP地址分配的合理性對校園網的可用性、穩定性及有效性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校園網的建設中,需要充分考慮IP地址的合理需要,由于IP地址在初期設置方面的缺陷,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發展的需求,專家們研究出了很多種解決辦法,比如劃分VLAN、NAT、策略路由技術等。大部分學校獲得的公共IP地址數量較少,教育網IP、公網IP采用NAT的方式接入教育網及互聯網,私有IP地址在校園網內應用逐漸普遍。建議小型校園網私有IP地址使用地址空間小的192.168.0.0/16,中大型校園網,如三層結構的校園網上網人數多、設備數量多、網絡后期建議采用地址空間大的10.0.0.0/8。校園網IP地址可分為用戶IP、設備管理IP、設備互聯IP、NAT地址池IP。雖然這些方法解決了目前IP地址資源有限的問題,但從長遠來說使用IPV6是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只是目前實現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此次方案的設計,我們決定采用一個內部私有A類地址(10.0.0.0)對校園網的網絡設備編址。由于從方案本身的網絡拓撲圖采用了典型的層次化設計,所以對IP地址的編址設計也應采取層次化的設計來完成,并采用VLSM來拓展有限的IP地址。表1 IP地址分配表網段描述所需的IP地址數
表1骨干核心層鏈路
下面列舉幾個區域的VLAN和IP地址設計:
(1)教學區
學生人數為64人,根據8人為一個項目組原則。該區域的VLAN信息和IP地址規劃為:從VLAN 10~VLAN 80, IP地址段設定192.168.10.x/24~192.168.80.x/24,網關地址在核心交換機上。
(2)實訓區
實訓上課學生50人,8-10人為一項目組,該區域的VLAN信息和IP地址規劃為:從VLAN 90~VLAN 130, IP地址段設定192.168.90.x/24~192.168.130.x/24,網關地址在核心交換機上。
(3)其他設備和IP地址
管理員地址,教育管理軟件TMS系統和相關軟件等服務器,使用VLAN5~VLAN9之間IP地址如表2所示。
4.3網絡安全設計
校園網絡建成后,為保證整個網絡正常地運行,防止計算機病毒對網絡的侵害及“黑客”入侵就變得特別重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身份認證、訪問授權、數據保密、數據完整、審計記錄、防病毒入侵。
網絡安全是有層次的,在不同層次安全的著重點也不同,大致歸納起來可將網絡安全劃分成兩個層次:網絡層安全和應用層安全。因此,可以選用防火墻家族中的專用防火墻設施,防火墻要能提供強大的安全,且不影響網絡性能。對外部世界完全隱藏了內部網體系結構,通過防火墻可以建立使用IPsec標準的虛擬專網VPN連接,防火墻加強了內部網、外部網鏈路和Internet之間的安全訪問。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考慮使用入侵檢測防御系統(IDP)
5多校區網絡互聯設計
圖6多校區雙網絡接入設計
目前,大多數高職學院都是在幾所學校合并的基礎上建立的,由多個校區組成。為了節約資金,在保留以前各校區投資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非常重要。部分校園網在早期的建設中由于成本的原因并未在設計中考慮冗余問題,而在優化工作中則需從網絡鏈路和網絡設備兩方面著手。冗余設計可以貫穿整個層次化結構,每個冗余設計都有針對性,可以選擇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應用到網絡中以針對重要的應用。如果網絡中某條路徑失效時,冗余鏈路可以提供另一條物理路徑。可以采用鏈路聚合實現端口級冗余,以克服某個端口或線路引起的故障。也可以采用生成樹提供設備級的冗余連接。而且,我們在設計中可以提供不同物理方向的雙歸屬、雙路由保護。
當前,校園網上業務量的發展都超出了過去最樂觀的估計,上網熱潮風起云涌,新的應用層出不窮,即使按照目前最優配置建設的網絡,也很快會感到速度不夠。尤其是各個網絡的核心部分,其數據流量和計算強度非常之大,使得單一設備根本無法滿足。而負載均衡建立是在現有網絡結構之上,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服務器帶寬和增加吞吐量,加強網絡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解決網絡擁塞問題、服務就近提供、實現地理位置無關性、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提高服務器響應速度、提高服務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網絡關鍵部位出現單點失效。
6總結
通過對具有8000人規模的高職類專業技術學院網絡的設計,在保證網絡的性能優越、經濟實用的前提下,本著嚴謹、慎重的態度,從系統結構、技術措施、設備選擇、系統應用、技術服務和實施過程等方面綜合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使該系統真正成為符合西部高職學院的校園網絡系統。并對多校區網絡的改造和擴容進行技術探討,有針對性地對學院網絡改造和擴容過程中安全性、可實施性方面進行了思考。
參考文獻:
[1]廖常武,汪剛.校園網絡組建[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何國睿.校園網的優化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7.
[3]蔚紅艷.校園網應用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 William Stallings.Cryptography and Practice,Fifth Eedition.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11.
【關鍵詞】“三能” 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0140-04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表現在主動地“說”、主動地“做”、以及主動地與同學“合做”。通過“說”“做”“合做”,可以清晰思路、深化情感、明確重點、化解難點,通過“合做”進而深化“合作”。實踐證明,“三能”教學法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和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變“要我學”為“我想學”。
一、基于“三能”模式的教學設計
(一)組建團隊,準備合作
開課初期,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查看相關先行課程的學習情況,掌握其個體差異。然后由學生自愿結合組隊,參照學生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興趣、性別等特征,請班委成員協助進行宏觀調控,組建合理的學習團隊。最后完成合作學習小組基本情況表(表1)。
本教學團隊共在五個教學班進行教學實踐,分別是2007級信息管理、2008級信息管理、2008級電子商務、2008級多媒體技術、2008級網絡管理。每個班都組織四個團隊,每個團隊內部劃分兩個小組。
(二)鼓勵“互助合作”,公布評價量規
號召各團隊建立或認同一個或幾個共同的學習目標。鼓勵各成員主動分享對某個問題的見解,如存在的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案等。各團隊成員要努力去理解并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見解以及解決方案,每個成員都要鼓勵他人發言,鼓勵他們為團隊作出貢獻。
對合作學習的評價是推動團隊合作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學團隊嘗試制定了以下評價表,采用量規的方法對各合作團隊進行評價。在團隊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小組對照評價表開展學習活動。期末結束時,使用表2“合作學習小組評價表”對所在團隊進行評價;使用表3“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表”對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則分為五個方面進行,分別是表4“尊重他人”、表5“交流技巧”、表6“責任完成”、表7“自我認知”、表8“知識獲取”。在這些評價量規中充分融入“能說、能做、能合做”素質的考查。以上各種評價加上平時的考勤構成各團隊成員的平時成績。為了體現“抓過程得結果”的教學理念,建議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70%。
(三)利用島型試驗臺,設計協作環境
為了配合本次教學嘗試,本教學團隊把課程安排在網絡實訓室。本實訓室采用完全開放的構建模式,所有布線和施工采用透明方式,學生能夠“看得到”;所有實驗設備均,學生能夠“摸得著”;試驗臺布局采用島型方式,各實驗小組既可獨立開展實驗,也可將所有實驗組設備在統一的實驗室管理平臺控制下組合成大型、復雜的協作網絡環境。
二、基于“三能”模式的教學設計應用案例
本教學團隊所教的五個教學班,共有兩個專業課程,即網絡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和計算機網絡基礎。其中網絡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由過去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講授,轉變為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即為“獨立實踐課”。這種教學形式更能體現“三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這里主要以該課程的應用案例進行分析。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
網絡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課程教材以神州數碼內部認證培訓教材《路由型與交換型互聯網基礎實驗指導》為藍本,共安排交換實驗、路由實驗、無線實驗、安全相關實驗和綜合實驗五十余個。這里選取第二章路由實驗:使用路由器連通企業內網與外網。本實驗的應用環境是“企業網絡中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網絡設備”,要求設備之間協同工作,它們的參數如何取決于與其連接的設備如何配置,其配置要符合公司網絡的統一規劃和安排。本實驗通過最少的設備模擬真實企業環境中路由和交換技術的結合使用,通過本實驗的環境可延伸設計并配置出更復雜的企業網絡。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完成路由器的綜合應用配置;深入理解路由器與交換機轉發數據的方式異同。
過程與方法目標:充分挖掘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重點讓學生在“三能”思想指導下進行互助式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協作完成網絡硬件設備互聯互通的配置和管理,讓學生體會工作中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三)實驗要求
根據實際的應用環境設計計算機應用類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本教學團隊根據教學主題設計并提出教學與學習任務,創設一種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盡可能真實、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應用環境作為載體,圍繞學習任務,設計學生的互助學習情境及學習支持因素(包括學習環境、協作學習、學習資源等)和學習評價活動。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以問題解決式的互助學習方式獲得知識的意義建構。這種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新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我校計算機應用類高職高專課程的教學。結合實驗拓撲圖具體設計如下。
1.路由器R1、R2背對背線路兩端IP地址分別為1.1.1.1/24和1.1.1.2/24。使用PPP封裝,無驗證。
2.路由器R2使用端口f0/0與局域網交換機S1端口24互聯,并且兩端均設為Trunk鏈路。
3.交換機S1與交換機S2之間鏈路為Trunk鏈路。
4.Vlan10成員IP地址范圍為192.168.1.0/24,路由器R2虛擬Vlan10接口地址為192.168.1.1/24。Vlan20成員IP地址范圍為192.168.2.0/24,路由器R2虛擬Vlan20接口地址為192.168.2.1/24。
5.路由器R1使用f0/0與計算機PC5連接,PC地址范圍為192.168.3.0/24,路由器接口f0/0地址為192.168.3.1/24。
6.路由器之間使用rip2協議的直接引入方式進行設置。
7.實驗完成各Vlan中的PC與PC5都能直接連通。
(四)實驗實施
教師在現場只重點講解本實驗過程及注意事項,然后學生按組別進行實際操作,由他們自己進行分工協作。學生這時會對已學過但沒有掌握的知識提出疑問,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請各小組內部先進行答疑解惑。教師則一邊旁聽學生討論的論點、了解實驗的進展情況,一邊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個別組或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單獨交流和指導,鼓勵學生開放思路、集思廣益、勇于實踐、勇于改正,向學生傳遞“能說、能做、能合做”的意識。
過去學生將學習本身當做任務,現在反過來,要求學生為完成某一實際應用任務,根據需求來學習,過去是被動接受知識,現在是要主動尋求知識。這一階段主要特點是學生和學習團隊自主管理,要充分發揮各學習團隊及團隊成員的協同作用,盡可能為他們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的角色將更多從教學的主導者向教學的組織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轉換。
(五)實驗拓展
在網絡設備故障全部排除完畢后,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把整個實驗室的每組設備互連起來,形成大型的復雜網絡結構。實驗拓展要求學生的合作能力更高,一般在課堂上不能全部做完,可作為課外作業繼續完成。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通過小組QQ群、班級QQ群、學習論壇等進行交流。
(六)實驗評價
教師安排各團隊成員根據“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表”(表3)對各自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但這之前教師應該提供學生相關的評價量表,這樣才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三、教學案例效果分析
從“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表”反饋過來的結果來看,某班四個團隊的所有成員的互評成績平均為47.94分(互評表為六十分制) ,轉化為百分制即為79.90分。
在本學期期末,該班所有同學也分別填寫了對所在小組的評價(表1合作學習小組評價表),和對自己的評價(表4、表5、表6、表7、表8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自我評價表)。
從各成員對所在小組的評價結果來看,各組平均得分分別是:第一組72.12分,第二組72.03分,第三組81.72分,第四組81.61分。本班所有小組平均得分是76.87分,與“小組成員互評表”的互評平均成績79.90分基本相符。說明評價結果是客觀的、公正的。在“組內、組間、年級間討論結果的價值”的平均值分別是8.6、6.8、5.3。從數據中明顯看出組內交流遠遠多于組間和年級間的交流。
針對各成員自我評價表,給各表中的項目賦予權重分值,五個表總分為101分(表9)。
從自我評價統計表來看,學生平均成績是53.785分,該成績應該比較客觀,一方面說明該班學生整體缺少自信,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學生通過自評也可以看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可以在后續課程學習中加以鍛煉和改進,同時也給老師今后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從反饋的各種數據來看,該班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愿意交流與合作,但還缺少足夠的自信和毅力。
四、總結和思考
(一)培養“三能”素質的前提條件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體會到真正讓學生達到“能說、能做、能合做”實非易事,要讓學生既張開嘴“說”,又讓其伸出手“做”,并能“合做”,確實有難度。所以“能說、能做、能合做”之前應該是讓學生“會說、會做、會合做”,這是考核教師能否把學生“教會”的能力;另外還需要學生“想說、想做、想合做”,這樣才能慢慢培養學生的“三能”素質。
(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知識
要培養具備生存與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們以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為基礎進行實踐,讓學生“邊說邊做”,就是讓學生在具備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習中互相答疑解惑,強調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主張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主動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協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團隊精神和創新合作能力只能在實踐中獲得。“三能”教學設計模式把學生組成小組團隊,成員之間相互解釋、指正、補充、完善,這是鍛煉團隊精神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
(三)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在“三能”模式教學中要起引導作用,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充分轉變教師的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情景創設的策劃者、學生學習過程的輔導者。在合作完成任務時,如果教師引導適當,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時利用率較高,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積極,同時,教師也和學生會有更多的互動,但要注意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即少部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大部分學生的冷漠處之,要注意多褒獎、少貶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四)教學障礙的解決
分組教學會有部分學生產生依賴性,教師就要改變學生的這種不良學習習慣,激勵他們“說”和“做”,允許適當錯誤的“說”和錯誤的“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設計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學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互助式學習。
教學團隊在實踐中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包括授課教材自學計劃和課外閱讀學習計劃,然后與學生簽訂學習契約,并定期進行抽查,將考查結果納入平時成績檔案。
(五)考試考核方法改革
構建主義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構建而非完成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能力評價時,可以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測驗、操作、作品展示、項目設計、論文答辯、自評與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特別應強調創新能力的評價。
除了這些評價考評方式外。成績的評定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好地體現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而課程期末考試采用網絡設備配置和調試實訓考核方式。本教學團隊出了12套試題,由學生隨機抽取,這樣不僅能全面考察學生的知識面,還避免了學生的不良考試習慣。
【參考文獻】
[1]楊九民,梁林梅.教學系統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Gary R.Morrison著,嚴玉萍譯.設計有效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吳旭亞.“雙任務模式”教學設計在職高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4]李子運,陳劍俊.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基于“合作型任務驅動”教學設計模式的嘗試[J].現代教育技術,2009(2)
[5]趙彥玲,王家旭.基于建構主義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設計[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
關鍵詞:案例教學;計算機網絡;項目;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羅來俊(197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鄭暉(197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立項課題“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實訓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的項目成果,課題編號:JXJG-10-85-1,主持人:鄭暉;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立項課題“基于項目能力培養的網絡工程實訓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項目成果,課題編號:JXLG-2010-94,主持人:羅來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15-0078-03
引言
計算機網絡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作為該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在國內高校中開展多年。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效果還不甚理想,教學內容主要以網絡基礎性的驗證為主,比如:網絡連通測試命令、路由器與交換機常用命令的使用等。學生做完實驗后僅僅能對單個的知識點有所理解,對于綜合性的網絡工程項目仍然是十分茫然、難以上手。而當前用人單位對于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企業希望招聘到工程實踐能力強、能直接上手、能獨擋一面、職業素質優良的畢業生。若要使學生具備上述能力,就有必要將網絡工程案例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完成工程案例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由此本文提出以案例教學培養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項目實踐能力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的內涵
案例是一個來源于現實的、具體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工作任務。案例教學以“工程案例驅動”為主要形式,將工程案例貫穿于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利用工程案例對知識進行融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通常,先由教師對工程案例進行任務描述,并作適當的啟發性的引導,然后讓學生圍繞工程案例進行討論、協作、實踐、探究性學習。這種將工程案例教學與知識傳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在對案例項目的處理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做到融會貫通[1]。“案例教學法”有效的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提前掌握今后在就業當中所需要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實踐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結協作等能力,真正實現了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目的,為學生以后能在工作中能有出色的表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案例的選擇
合理選擇網絡工程案例是確保實踐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先決條件。因此在案例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其中關鍵是要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來選題,選題要注意難度適中,內容得當,以便學生在實踐訓練當中所需的理論知識能滿足實踐訓練的需要[2]。通常可將案例分為普通案例與綜合案例。普通案例主要面向低年級學生,因為低年級學生所學習的專業課程較少,較深的專業技能還不具備,所以案例的難度和深度應該有所控制。普通案例所涉及的內容應以相對簡單的網絡知識為主,例如組建小型局域網、無線對等網等。通過普通案例的實踐訓練,可以讓低年級學生認識案例項目,了解項目運作過程。普通案例項目的成功運作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綜合案例主要是針對高年級的學生的,因為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較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所以綜合案例需要具備一定的深度與難度,并應將理論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和典型的網絡技術融入其中。綜合案例項目可以參照企業的真實工程案例來設置,比如:某高校的校園網或某企業的核心網的設計與實現。通過綜合案例的實踐訓練,可讓學生熟悉真實的企業項目,增加并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三、案例項目執行計劃的制定
在案例項目正式實施前,制定科學的執行計劃是保證項目能夠順利完成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優秀的項目執行計劃可以讓項目的實施少走彎路,讓項目的實施更加高效。項目執行計劃包括確定項目的任務需求,業務流程、技術方法以及組織形式等。制定項目執行計劃可以培養學生對項目的總體把握能力,因此在項目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3]。對于同一個項目,不同的項目組可能制定出不同的執行計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不同的項目執行計劃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對項目計劃進行優化。以某企業核心網絡的設計項目為例,項目執行計劃的制定過程,如圖1所示。
四、案例項目的實施
本階段的任務是讓學生對案例項目進行具體實施,鍛煉學生分析并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實現將理論知識向工程實踐能力轉化的目的。在教師的適當的指導下學生按照既定項目執行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經過在實際的網絡環境下工作并最終完成任務,可以讓學生在實戰中充分體會實踐工作的要領,并從中獲得寶貴的項目實踐經驗。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各項目小組不僅要能夠實現項目的既定功能,同時各項目小組實現項目功能所采用的方法應與企業真實工程項目所采用的方法類似,要能基本能符合真實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這樣將更有利于學生應對今后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對于各項目小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關鍵技術要作相關的引導。以大中型企業核心網絡的設計為例,通常在企業網絡中會有較多的網段,各網段之間要能實現設備互訪,同時各個網段的廣播流應當限制在各網段內。針對上述需求學生很容易和路由器的功能聯系在一起,對于沒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學生則很容易采用路由器作為企業網的核心設備;學生的做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但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因為企業網的各個網段間有大量的互訪的數據流,采用路由器必然造成各網段間訪問的瓶頸;在實際項目中大中型企業網的核心設備通常是采用路由交換機來實現的,因為路由交換機具備“一次路由,多次交換”的功能,這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網段間的大流量數據訪問要求。因此對于學生所采用的方法與真實項目方法不一致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到相關的專業知識。
另外在案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因為有多個項目小組,且每個小組都需要一套網絡實驗設備,所以對于網絡設備的數量要求很高。如果學校的網絡實驗室具備這樣的條件,則可以直接在網絡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真實設備是實驗最理想的環境;但如果學校不具備這樣的實驗條件,則可以考慮采用虛擬的實驗環境來完成項目的設計。對于簡單的項目,可以使用BOSON、PacketTracer模擬軟件來加以實現,而對于復雜的項目則可以使用Dynamips模擬軟件來實現,因為Dynamips使用了真實的網絡設備操作系統,通常可以模擬出設備的所有的功能,實驗效果比較理想。
五、案例教學評價
在工程案例實施完成之后,對各項目小組進行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評價總結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由各項目小組對本組所完成的案例項目進行演示,教師帶領學生一起來分析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采用方法的優缺點,對于其中的優點教師應該給予充分肯定,而對于不足之處則應該進行相關的點評,并與同學一起找出更加合理的實施辦法,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其次,項目教學評價不能以某個項目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每個組員的成績,這樣極其容易造成“吃大鍋飯”的局面,以至于項目任務僅落到組長與幾個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身上,導致好的學生越好,差的學生越差,難以實現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4]。因此,對于每個學生的成績要實行單獨評定,每個學生的最終成績分可由項目小組的總體成績與學生個人在項目中所承擔的任務量與完成質量的評分來組成。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可以促進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
六、將案例教學融入校企合作中
為了讓學生畢業時能更好的適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有必要讓學生在適當的時候到企業中去學習,讓學生零距離接觸企業中真實的案例項目,通過參與企業的項目,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發現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間還存在哪些差距,這樣便于學生有針對性的去學習,并彌補自己的不足。
校企合作可以較理想的達到上述的效果,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學校和企業共同的教育資源。企業可以根據當前工程實踐能力的需要制訂培養計劃,并將工程案例教學融入到校企合作的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為核心,讓學生還未出校門就掌握了今后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的職業能力[5]。同時該模式可以有效的促成校企間定單式的人才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到企業上崗,從而省去了通常的崗前培訓環節,節省了企業的培訓成本,同時也使得學校的就業率得到了提升,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結束語
通過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后,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的目的,讓學生切身的體驗到學用結合的優點,并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項目實踐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充分展示了當代高等教育以能力為本、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使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效益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邱澤敏,王高亮.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法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1(03):190.
[2]彭劍,茂.案例教學法在網絡工程實訓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06).
[3]潘澤強,黃益群.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制造業自動化,2011(02):182.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工作過程;E-learning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面向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計算機通信及其專業,教學目標是培養滿足各崗位需求所需具備計算機網絡基礎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職業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如何能保證學生在學完該課程后能夠勝任崗位的要求,我院在課程的建設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的網絡基礎專業課程大體是以Andrew S.Tanenbaum編著的計算機網絡(第4版)(中文版)或者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絡(第五版)為參考教材進行講解的。教材的編排方式是按照OSI參考模型進行講解的,理論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弱,難以適應高職應用性人才的需求[1]。目前在學時分配上實踐環節所占比例較小,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主要以驗證性的實驗為主,這樣的實驗內容設置難以鍛煉學生初步的網絡組建能力。而且大多院校仍然采用課堂講授的方法,學生課后難以進行學習和測驗,考核方式仍以筆試為主,難以全面的考查學生的掌握程度。
因此,當前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1) 課程內容難以適應高職院校教學要求;2) 實用性差,實踐教學環節有待加強;3) 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對網絡基礎課程進行重新建設,改革教學內容,增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
2 課程改革的方法及措施
2.1 改革總體思路
在課程改革中,不僅要進行課程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也要同時進行改革。課程建設的總體思路為:
1) 課程內容與國際水平接軌
通過與思科(Cisco)等世界級龍頭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消化和吸收他們的CCNA職業培訓課程,并且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融入到我院的課程體系中,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 課程實踐采用業界領先工具
建立了思科網絡技術實驗室,注重實踐環節的教學。學生使用抓包工具WireShark查看和分析數據包,使用網絡仿真工具Packet Tracer創建網絡拓撲,利用思科路由器交換機進行局域網的組建。
3) 課程教學和考核使用E_learning教學平臺
使用思科公司E_learning學習平臺,任何學生(Anyone)在任何時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都能遠程登錄到功能強大學習平臺上進行課程學習和測驗,大幅度的提高學習效率。課程考核采用平時成績+實踐環節+E_learning學習平臺的在線測試的考核方法,考核更加全面。
2.2 改革具體措施
2.2.1 調整教學內容
在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過程中,我們堅持了理論夠用為度的原則,圍繞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面向IT職業,突出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能力。同時結合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以及前后續課程的銜接關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基于工作任務確定本課程的學習任務。
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實際崗位職業能力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務與《計算機網絡技術》所對應的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了本課程的學習任務,為了便于同學們理解這些學習任務,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模式[2],采用分階段、層次化的漸進模式進行訓練,使學生充分體驗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突出相關課程的綜合能力訓練,職業能力培養,以達到職業目標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在教學內容上一是壓縮了OSI參考模型的內容,增加了實際運用的TCP/IP模型的內容;二是增加了局域網組建與維護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具備初步的網絡組建與維護能力,并為后續的路由交換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三是增加了網絡設備認知和簡單配置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路由器、交換機所在的層次,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環境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參考模型的內容。
2.2.2 增強實踐教學環節
針對傳統課程的理論性過強,不注重實踐環節,教學和考核方法落后等問題,我們重新修訂了課程教學標準。我們力爭達到以網絡專業的工作過程需要什么為指導,工作中使用什么,我們就講什么,就去做什么實驗;當前的需求熱點是什么,我們就講什么,就去做什么實驗。通過課程重新建設,使此課程的實驗課程達到總課時的一半以上。
在本課程的實踐環節設置上,我們根據網絡工程師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模塊化結構構建課程內容體系,共劃分了六個技能模塊,在每個技能模塊內又采用任務驅動方式設置了若干個技能訓練項目[3]。通過使用思科公司提供的高仿真軟件Packet tracer和實際網絡設備相結合的方法,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組建網絡能力。六個技能模塊如表1所示。
2.2.3 改革教學方法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高職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就業崗位要求[4],總結多年教學成果和經驗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深化,主要的教學方法如下。
1) 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
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任務驅動的項目為中心,以老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培養學生實際技能為中心,項目引導教學法引導學生參與到項目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
2) 案例實踐教學法
根據課程內容的規劃,每部分教學內容都是以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網絡應用為背景的。提出需求,設立以案例形式的項目;引導學生預查相關資料提出解決方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形成最終的解決方案。同時,以類似的案例作為學生的作業,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做合一”教學法
以項目為導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全程實訓室教學,將課堂搬到了實訓室,打破了傳統的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劃分,將“教”、“學”、“做”相結合,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實現了講練結合,學做合一。
4) 企業仿真教學法
根據實際企業網絡相關工作各階段的內容提出需求,采用思科公司提供的高仿真軟件Packet tracer 為工具,先請學生自己提供解決方案,再由企業資深工程師提供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既體現教學工具全仿真,又能體現實際工作中的全仿真,從而實現在教學過程中與實際工作的全結合。使學生在思想觀念、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職業化的、全方位的培養與鍛煉。
2.2.4 改革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構成,在理論考核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鍛煉,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結合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在線考試,形成雙證式考核。課程總評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項目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表現、作業文檔成績,項目成績包括任務完成情況、組織情況、實施情況成績,期末成績包括理論筆試成績和操作成績。三部分成績的組成比例為:30%、40%、30%。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在線測試則由學生在課余時間按照教師指定的考試時間進行單元和測試 Final 在線測試。
3 結束語
針對高職院校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改革方案,在課程教學內容、實踐環節、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姝.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45-47.
[2] 劉萬輝,宋桂嶺.基于工作過程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12-16.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20-0000-03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國內高職院校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據統計,IT職位需求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這表明IT人才供不應求,但近幾年來,從網絡到紙質媒體盤點高職就業“紅黃綠牌”專業榜單,計算機應用技術是一直被亮黃牌專業。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辦學特色不鮮明,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特長不專,學生三年畢業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本文擬就該專業的建設存在的問題給予解析,提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建設思路,從專業方向選定、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模式、技能訓練、師資建設、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傳統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為了配合我校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圍繞職業崗位(對應于企業的崗位群或工作任務)設置課程,我們最近對我校08、09、10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生1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發現本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問卷問題涉及學生接觸專業課程的時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的教學形式、課程體系的設置、實踐環節的教學、專業技能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教師教材以及學生從事計算機領域工作的勝任能力等幾個方面來展開,調查結果揭示了以下一些問題:
1.1 基礎課與技能課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大一主要是公共課,大二上學期學習基礎課,大二下學期和大三上學期(一般上10周課)才涉及專業課。調查問卷中大部分同學都認為,二下才開始接觸專業課,時間太遲,并且大約25周(二個學期)內要學完多門較深的專業課程,時間集中且短暫,影響了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
1.2 基礎類課程比例過高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實踐教學環節五個模塊,公共課的比例占33%,基礎課的比例占到28%,專業課的比例占到10%,選修課的比例占到6%,實踐教學環節的比例占到23%。公共課、基礎課占的比例太重,同時開設的課程門數太多,受學時總數的限制,每門課課時數相對較少,教學過程中常常是蜻蜓點水,難以深入系統地講解,學生也未能有機會深入下去。
1.3 培養目標寬泛,課程設置繁雜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具有硬件組裝與維修、軟件開發、系統維護、數據庫、信息處理、圖像處理、網絡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主要課程是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路與電子技術、數字電子與邏輯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綜合布線技術與組網、網絡操作系統及配置管理、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編程、網頁設計與制作、Java程序設計、Flas制作、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和主要課程設置來看,理論課程偏多,職業技能課偏少,且基本涵蓋計算機所能涉及到的所有領域,電子技術、軟件開發、數據庫技術、網絡和信息安全技術、多媒體技術、圖形處理等領域。從形式上看,這種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設定,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寬廣的就業去向,事實上,涉及的廣泛和學制的有限性,使得學生三年什么都學了但什么也沒有學會,無一技之長立足于企業。這與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今崗位逐步細化,專業分工越來越明確背道而馳。
1.4 課程設置的模板與本科類似,仿佛是“學制袖珍型本科”
我國多數高職院校仍沿襲著傳統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采用學科式的課程模式,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即便根據高職的人才培養的需求特點調整提高了實踐課的比例,但理論與實踐仍然缺乏有機銜接。
1.5 實驗實訓條件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
高職教育是一種技能教育,而實驗實訓是學生獲取技能主要途徑之一。由于歷史原因,基于高職特色的實踐環節不落實,導致學生動手能力缺乏。一是學校口頭上重視實驗實訓,但因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很難付出實施。二是校內實訓條件簡單,缺乏職場性的設計,只能滿足高職教學簡單實驗實訓要求。三是實訓項目缺乏針對性,只能滿足實訓課程的課堂內操作。四是用模擬軟件的實訓代替真正的實戰訓練。
1.6 教與學缺乏高職特色,教學方式陳舊
授課方式以教師為中心,理論知識偏多、偏深,過于重視公式的推導。驗證性的實驗代替學生技能的培養。缺乏啟發性教學、技能拓展性教學,沒有突出實踐性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1.7 “校企結合”模式流于形式
學生走進企業,給企業解決了一些人力資源的問題。企業以追求最大效益為目的,企業出于對生產效益與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很難給予學生在相應的技術崗位上真正鍛煉的機會。實際上的“校企合作”都是僅為學生提供參觀或短期打工而已,不能滿足理想的校企合作形式,即滿足學生“半工半讀”。
1.8 師資數量匱乏
師資力量不足成為目前制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是教師數量不足,造成的教師教學負擔過重;二是教師結構不合理,年輕教師占比例過大,“雙師型”教師缺乏且培養體系缺乏創新性;三是教師技能不高,大多數現任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難以勝任高職教育對技能教學的要求;四是引進高質量、高學歷人才機制不健全,且人才容易流失。
1.9 教材建設泛濫
高職的培養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有其鮮明特色,這就要求高職教材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職教材。教材建設泛濫表現在:一是高職開辦初期借用同名稱本科或專科教材;二是中期使用校內自編教材,而這些教材不能體現以“應用”為宗旨,教材內容脫離市場,實踐指導性不高,更新速度慢。三是近幾年又出現了另一種傾向,因圖書出版業逐漸向市場接軌,而使各種版本教材冠以“高職”字樣,但并沒有體現出高職特色。
2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2.1 確定專業方向
通過對武漢富士康、長飛、普勝科技、鑫人達科技、匯眾網絡、中地數碼、曉通網絡、東湖高新開發區等30余家大中型企業用人情況的調查,企業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生提供的主要崗位群是計算機產品銷售與技術服務、計算機產品生產及管理員,樓宇、物業、酒店通信網絡的安裝、調試、保養人員,多媒體作品制作員,電子商務技術員,計算機系統維護員,網絡管理員,程序員,計算機輔助設計員,應用軟件使用員等。在對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我校的校情及學生的基本狀況,在繁雜的崗位群中,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及行業、企業專家論證,我們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方向定位在“網盾工程”應用能力上,以此為核心制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從第一學期開始就接觸“網盾工程”職業課程,將“網盾工程”課程均勻分布在各個學期。
2.2 構建合適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路徑。從企業對“網盾工程”應用型人才綜合能力的需求出發,分析其職業能力結構,構建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按職業崗位設計課程:職業崗位要求對應職業課對應職業技能課夠用的基礎理論課必需的公共基礎課,力求實現課程與崗位需要的更緊密銜接。“網盾工程”職業崗位設置四個模塊,①計算機軟硬件訓練;②局域網搭建、邏輯層次布局訓練;③網絡安全管理;④網絡部署。與每一模塊對應職業課程3-5門課程,職業技能課2-4門。刪除與“網盾工程”無關的課程,在保證必需公共課的基礎上,專業基礎理論以夠用為度,相應增大“網盾工程”技能課的比例。
與“網盾工程”職業崗位模塊對應的課程:(1)計算機軟硬件訓練。計算機組裝與維護、Windows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基礎。(2)局域網搭建、邏輯層次布局訓練。Linux桌面應用、Linux系統配置與管理實訓的配置、路由器與路由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有線局域網組建實訓、無盤網絡組建與調試實訓、交換機與中級路由及實訓。(3)網絡安全管理。病毒與黑客防范、計算機病毒防治實訓、防火墻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實訓。(4)網絡部署。無線局域網基礎、無線網的配置與調試實訓、應用密碼學、Linux網絡服務與管理、Linux架站實務。
新的課程體系,圍繞職業崗位設置課程,著眼于崗位職業能力,重點突出網絡應用能力,課程設置實用性強,學生三年的學習,掌握一定的技能,達到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
2.3 技能的訓練
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提高的原則,“網盾工程”設置基本技能訓練、職業技能訓練到職業能力訓練和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的階梯實訓教學模式。
(1)“基本技能”訓練:主要完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能力;文件和打印機資源的共享設置能力;網線制作能力;網絡布線能力;網絡工具及設備的使用能力等,訓練基本技能,形成基本實踐能力。(2)“職業技能”訓練:主要完成計算機網絡設備安裝配置能力;網絡操作系統安裝配置能力;網絡應用軟件工具的配置與使用能力,訓練一定的職業技能,提高職業技術應用能力。(3)“職業能力”訓練:主要完成小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建、維護能力,無盤網絡組建與調試能力;無線網的安裝與調試能力。訓練一定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4)“綜合應用能力”訓練:主要完成中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規劃、設計、安裝、運行、維護能力;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與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
2.4 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不僅能夠深化鞏固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具體工作任務,學生從中掌握職業技能。根據調查,企業需要的新員工要求動手能力強并能夠快速投入工作,不需要進行更多的業務培訓。為了培養與企業“零距離”的技能型人才,我校對本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設置專用機房,所有需要用計算機操作的相關課程全部安排在機房上課,實施“邊講邊練”的漸進式的教學模式,同時把機房營造成“專業+公司”的模擬公司,布置成企業環境,一切依照公司的管理規定來運作。進入模擬公司,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成了主管和員工的關系,使學生提前進入角色。在模擬公司上課既解決了教師講授理論時的抽象,以及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驟的難題,也改變了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脫節的狀況,更有利于學生與企業實現“零距離”。
同時學校投入百萬,購置二套CISCO網絡實驗設備,包括CISCO路由交換設備,CISCO防火墻設備、CISCO無線設備等,實驗設備可進行路由交換、網絡安全、無線網絡、IP電話域網、廣域網、無線、網絡安全、VOIP、綜合布線等方面的實驗內容。學生在實訓室可以“真槍實彈”訓練。
2.5 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強化校企合作,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這些企業主要有:武漢富士康、武漢普勝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曉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鑫人達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對促進產學合作教育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我們聘請武漢普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技術骨干擔任特聘教授,定期為學生開設講座;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對學生現場崗前培訓,逐漸適應企業文化、企業制度、企業管理;同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公司的主要崗位上學習,有的是網絡安裝、網絡調試、網絡安全管理等,不僅讓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增強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職業技能提升的鍛煉,而且為學生畢業后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利用我校師資力量,為企業員工提供技能培訓,協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支持企業發展,這樣互惠互利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建立穩定而持久的合作關系。
2.6 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專業建設的主力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快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有計劃安排他們下企業鍛煉,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二是加強在崗教師的培訓,學習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等新知識。三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是高職辦出水平和特色的關鍵,扶持專業教師從事產業開發或者走進生產經營第一線,以此培養“雙師型”教師。四是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企業、行業第一線的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通過課程教學、實踐指導等活動,指導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五是提高教師待遇。以事業激勵人,以情感關愛人,以待遇留住人,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穩定教師隊伍。
2.7 教材建設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師生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教材建設應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對高職教材建設的管理力度,防止高職教材泛濫。有關主管部門應建立教材編寫、審定分離制度,聘請專家、學者、一線的教師以及行業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材的編寫、審定工作。二是要突出高職的核心----應用、實用、實踐。高職教材的編寫符合高職學生群體認知水平,理論以夠用為度,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加大實踐環節,以具體的任務驅動和企業的實際案例來組織教材的內容。三是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及崇尚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四是構建教材的立體化。在配齊教師參考用書、學習輔導書、練習冊、實驗教材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配套教材的電子教案、音像、多媒體課件、電子或網絡教材。
3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