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8: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基礎實訓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鞏固課堂理論知識,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到相關崗位進行深入的實習,因此,在步入實際工作崗位之前,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旅游基礎實訓教學,能夠鞏固課堂教學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在基本掌握會計核算中證、賬、表的編制技能和審核方法的基礎上,再對照理論教材學習,把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方法與會計具體核算操作的實際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從而加深對會計專業的認識,提高對所學專業的興趣。
(二)在應知的基礎上達到應會的目標 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對于自己所學的專業課程在以后的工作中的用途都不是很了解,對于以后的具體工作以及自己所學與所在職位存在關系與否沒有進行仔細的考慮。特別是旅游會計,很多會計專業同學在不了解其工作性質的情況下進入企業,處理不好相關事情會導致企業的不滿。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對于自己專業和他們日后工作性質的認識,并培養他們在自己專業的應用技能。通過會計核算方法模擬實訓,學生可以檢驗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結合會計工作達標準、上等級的要求,使會計核算程序規范化、方法標準化、操作統一化。在對會計核算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把具體核算步驟同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結合起來,通過邊實訓、邊學習、邊思考和邊總結,鞏固所學的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 并彌補所學知識的不足。
(三)學以致用,滿足會計工作實際需要,培養社會所需人才 旅游行業不同于汽車、鋼鐵等工業行業,可以讓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前有很多的時間進行培訓和實習,在掌握了豐富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后步上自己的工作崗位。旅游會計不同,特別是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對高素質會計的需求量已經遠遠超出了高校培養數量,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盡快走上工作崗位,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人才。因此,在旅游會計基礎實訓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旅游會計基礎模擬實訓,可以培養會計人員懂理論、善操作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務實精神,造就大批對本職工作認真、細致、踏實肯干、兢兢業業的會計人員。
二、旅游會計基礎實訓內容與形式
(一)會計單項模擬實訓 旅游會計實訓教學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的各種單項能力進行訓練,即單項模擬訓練,培養學生對各種會計相關技能的運用。單項模擬實訓是針對旅游會計基礎的每一個重要知識點分別設計的若干實訓項目。適合單項模擬實訓的內容主要有:會計書寫技能訓練、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財務報表的編制。單項模擬實訓應穿插在理論課程相關章節結束后,在會計模擬實訓室內進行。
(二)會計綜合模擬實訓 在實際的旅游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會計人員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的學習內容,因此,在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會計綜合模擬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會計工作中的綜合能力。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是以某一旅游企業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會計資料為基礎,按照實訓的總體要求,根據不同的賬務處理程序從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直到完成實訓報告。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整個會計工作流程,通過綜合、全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應該在標準的會計模擬實訓室內進行,通過會計模擬實訓教學,學生可以基本掌握會計業務處理的技能。
三、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步驟與組織形式
(一)操作步驟 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生動手制作相關會計工作表格等,還需要熟練運用OFFICE工具和與旅游會計相關的各種計算機軟件,為了培養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在組織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時,可以先采取手工操作訓練,然后再進行上機操作的訓練。
(1)手工操作。學生在大學課堂進行的往往是一些與會計相關的計算,由于學校教學條件和設備等的限制,在遇到真正的會計問題時往往不能很好的解決,另外,由于他們缺乏一定的綜合實訓,綜合方面的能力往往比較弱,因此,在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手工操作能力。一是課內實驗和階段實習,隨堂在教室內進行,用真實的會計工具,對旅游企業資金運動分項目或階段進行手工核算。二是綜合實訓,通常以一個一般規模的旅游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作為藍本,讓學生在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完成會計的整個業務處理的全過程。通過實訓,使學生了解旅游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結合起來。
(2)上機操作。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旅游業各種業務需求的計算機軟件相繼開發出來,特別是與會計相關的軟件,較大的旅游企業往往運用比較先進的計算機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核算。一些高校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理論上的教學,而忽視相關計算機會計軟件的上機培訓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對于會計軟件運用能力較差。因此,在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中就要對學生進行上機操作的訓練。在會計信息化課程中,通過會計軟件,將手工操作轉換到網上進行模擬實驗操作。通過操作,學生能進一步熟悉旅游會計基礎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會計信息化的方便與快捷。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最明顯的效果是能通過演練,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大大地縮短了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期。
(二)組織形式 可分為單人實訓和分組分角色實訓。
(1)單人實訓。要在工作中能夠獨立的完成一項工作,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力,從而從容地處理各種問題。單人實訓教學通過對每個學生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處事能力。在單人實訓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參加實訓的學生均要獨立完成整個旅游會計基礎實訓的全過程,在實訓過程中一個人需要擔任不同角色,不斷轉換角色。該組織形式適用于旅游會計試訓的初級階段,可以讓每個學生體驗會計業務處理的全過程,讓學生對于會計過程有宏觀的感受。
(2)分組分角色實訓。旅游會計作為旅游企業的一個重要部門,對于企業的成本核算和資金核算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會計部門的各個工作人員不僅要有單獨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還要具有團結協作完成某一項工作的默契,因此,在實訓教學過程中通常還會安排分組分角色的實訓教學,即3~5個學生組成一組,小組每一成員均有固定角色(如出納、記賬會計、主管會計、財務經理等),在分工基礎上大家共同完成會計模擬實訓。該組織形式適用于旅游會計基礎實訓的高級階段,必須讓每個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更要明白自己應該履行的會計職責。教師在分工時,需讓學生明白“不相容崗位”的概念。此形式的優點在于更貼近旅游企業實際會計的操作情況,可以真正達到完全模擬真實會計工作的目的。通過這種教學形式還可以培養學生在工作中與同事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從而更好地與同事之間相處。
四、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現狀
(一)教師業務素質不高 教師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優秀的專業技能不僅能夠教育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學生,同時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得到較好的培養。然而,在當前的一些旅游會計基礎培訓中,培訓教師仍不能滿足當前教學的需求。首先,培訓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缺乏,不僅缺乏與旅游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對于相關的計算機會計軟件運用不是很成熟,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傳授學生比較豐富的專業技能;其次,教師的自身道德修養不高,對學生的學習缺乏一定的責任感,這必將導致實訓教學效果不佳。
(二)實訓教學模式不能滿足需求 良好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較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培養學生優良的專業技能,然而,在當前的一些旅游會計的實訓教學中,仍然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跟不上時展的需求。如,在上課過程中,學校依然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一些學校對教學內容的安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教學大部分用于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導致學生在工作后由于實際動手能力的薄弱而無法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三)教學設施跟不上時代需求 旅游會計是一門需要學生自己動手的工作,因此,在會計的實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單獨的實訓技能的培養對其日后工作幫助很大,然而在當前的一些學校中卻存在著教學設施落后,與旅游會計相關的軟硬件設施均不能滿足學校人數和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如學生往往需要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幾的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但教師數量卻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旅游會計工作需要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文檔和各種會計軟件,由于相關方面的限制,一些學校的計算機數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會計軟件不能跟上當前旅游會計工作的需求導致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不能更快的適應。
(四)教學過程沒有計劃、缺乏總結 要提高學校的教學效果,就要靠老師對教學任務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總結教學經驗,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當前一些學校在進行旅游會計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統一,往往不能對相關的教學任務及目的進行合理的計劃,對課堂教學沒有嚴格的組織;對于相關的教學經驗也不能進行有效的總結,影響旅游會計實訓教學的效果。
五、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建議
(一)加大實訓教學的投入 根據當前社會和旅游行業對高素質專業化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加大會計專業學生實訓教學成為當前各個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各個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配備會計模擬實訓室。根據學生的數量,配置與之相當的計算機數量,保證每個學生能夠接受有效的上機操作訓練;購買當前旅游行業中會計工作常用的計算機軟件,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接觸時代的前沿,讓學生在步上工作崗位后能夠較快的適應工作,這是落實實訓教學的根本。為此學校應加大實訓教學的投入,建立能全方位模擬會計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仿真會計模擬實訓室,實訓材料也應盡量采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材料,使學生在模擬實訓過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旅游企業的真實業務環境,更好地達到實訓目的。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在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會計教師招聘時選擇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較高責任心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抓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教師的道德素養決定了他在以后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負責程度,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增強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時刻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切實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學生。只有這樣,工作責任心才能更強,工作才能深入。二是抓業務能力的提升。會計專業的教師要具有與其工作崗位相當的業務水平,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同時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會計軟件的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制定進修計劃、加強考核、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自修等手段逐步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三是注重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會計專業的專業教師,都能積極參加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相應資格證書,成為擁有雙證書的“雙師型教師”。 同時,學校也應從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聘請一些有豐富經驗的會計師來校兼職任教,豐富學生的課堂知識。
(三)探索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為了提高當前旅游會計實訓教學效果,改變其教學模式十分重要。旅游會計基礎的實訓教學不應全部依靠學校,而是要深入社會,接觸企業、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只有把校內的實訓教學和校外實習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的旅游會計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地跟相關旅游企業合作,讓具有豐富經驗的旅游會計人員為學生進行一些工作狀況的講解,同時讓學生到旅游企業的會計崗位上去進行更加深入的體驗,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能夠學習更多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在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減少會計教師的工作量。
(四)實訓教學要有計劃、有總結 開展實訓教學關鍵在于精心組織。為了確保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有序進行,在實訓教學前,必須制定一份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實訓計劃,包括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有序的規劃,對采用的教學方法的有效規劃,防止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紊亂。實訓計劃一經審定,就要嚴格按照計劃組織實訓教學,務必使各項實訓任務得到切實地落實。而且在計劃執行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具體情況,深入到實訓小組進行指導。每一次的實訓教學都會有很多的新知識和問題的產生,要提高實訓教學的效果,就要求教師進行實訓總結,提煉實訓中的經驗教訓,以便在以后的實訓教學中修正錯誤,推廣經驗,不斷提高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的成效。
(五)正確處理實訓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在實施旅游會計基礎實訓教學中,應避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認為實訓教學是萬能的,可以取代課堂教學;二是將實訓教學與課堂教學割裂開來,分別進行。實際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課堂教學具有傳授知識系統性、嚴謹性的優點,有助于學生打下深厚的理論功底,然而它又容易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及求異思維的培養,可能制約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潛力的發揮。而實訓教學主要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可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彌補課堂教學重視理論教學的不足。因此,在進行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既不能完全偏向于課堂教學,也不能夠讓實訓教學作為旅游會計教學的全部,只有將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融為一體,才能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作用,培養適應時展的會計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錦愛:《旅游企業會計基礎教程》,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年版。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分段式”實踐教學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0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24- 0100- 03
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高職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加凸顯。相關調研顯示,我國高職生在就業中的表現為基本工作能力較差,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較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調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解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社會所需人才之間的矛盾、構建適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現狀
眾所周知,實踐教學是高校各專業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它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會計實踐教學更是如此。然而,綜觀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踐教學現狀,不難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1 會計模擬實驗室利用率太低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各專業已陸續建立了實驗室,但不少學校仍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的現象。這與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實驗場地有限、實驗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等有著必然的聯系,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實驗教學的效果。以國內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綜合實驗教學為例,存在的問題有:
(1) 實驗內容缺乏接近企業實際的、系統全面的實驗案例,缺乏系統的、高質量綜合實驗教學教程。
(2) 會計手工實驗與計算機會計實驗嚴重脫節。
(3) 重視工業企業會計實訓,忽視商品流通會計的實訓。
(4) 缺乏專業的實驗人員,實驗教師的企業實施經驗較少。
(5) 實驗課時、實驗場地嚴重不足。
1.2 校外實習困難重重
目前,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受時間、場地等限制,學生在校內實習的機會及課時根本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因此,讓高職生到校外實習已成必然。然而,我國高職生在校外實習的現狀是很難達到預期目的。原因在于:
(1) 實習單位聯系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因商業機密等原因大多拒絕安排實習生實習。
(2) 實習生實習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個別能接受實習生的單位,因各種原因所限大多實習生不能在相應崗位實習,而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3) 實習單位分散,給學校實習生的管理帶來一些問題。
(4) 學生在外實習費用較大,這將會給貧困學生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
因此,為適應現代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進一步強化仿真實驗教學,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知識化、綜合化地構建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將成為社會、學校、企業、學生的“共贏”之路。
2 “分段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的總體思路
2.1 本文核心概念
(1) 就業能力。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包括基礎性能力、專業性能力和差異性能力3個方面,其中基礎能力是根本,專業能力是關鍵,差異性能力是核心。
(2) 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環節是專業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實驗課、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教學)、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在本文中實踐教學環節暫不涉及畢業設計(論文)。
2.2 總體思路
不難看出,前述“就業能力”與“實踐教學”兩個核心概念相互結合后,一對一地構成了3個關鍵環節——基礎技能環節、專業技能環節、綜合技能環節。因此,本文認為,高職院校會計實驗教學體系應緊緊圍繞這3個實踐教學關鍵環節構建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會計“分段式”實踐教學體系,以實現有效提升和開發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的目的。
3 高職院校“分段式”會計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現
本文所構建的高職院校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具體分為3個階段并依次分別構建3個平臺,即會計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平臺、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臺、會計綜合實踐平臺。
3.1 會計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平臺——以實驗課的形式開設
會計基礎實驗技能訓練是做好財務工作的基本功,這一實踐環節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卻是檢驗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的第一關。究其原因主要有:
(1) 高職院校學生應具備的會計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崗位快速適應能力是用人單位在招聘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沒有單位愿意花較多的時間、精力、費用對畢業生進行基本技能培訓,企業更需要有扎實會計基本技能的學生。
(2)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初期急需會計基本技能。高職院校畢業生被聘到會計部門工作的初期通常從事的是一些財務崗位的輔工作。然而,縱觀我國高職院校長期以來會計實訓的現狀,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定位一直都有高估的傾向,如會計、會計主管等。這一定位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根據以上分析,會計基礎實驗技能訓練的內容應該針對上述財務崗位輔工作的就業需求來設計。所謂財務崗位輔工作是指除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之外的財務工作。包括票據填寫、匯總表編制、憑證要素審核、辦理銀行結算、公司注冊、報稅等。這類輔工作,由于難度較低且不直接涉及會計核心工作,只是為會計賬簿提供基礎資料,因此不需要系統的會計理論知識就能處理,具備一定的文化課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稍加練習即能熟練掌握。例如現金支票的填寫,在會計基礎實驗技能訓練階段,只需向學生展示支票的樣本,介紹格式、用途、填寫要素即可,至于現金支票的使用方法、科目設置則在進入第二階段的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時再做更為深入的訓練。
3.2 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臺——以實訓課程的形式實現
為了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都能達到上崗要求,在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必須設計一個會計專業崗位訓練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向學生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按崗位細分的會計經濟業務仿真資料,以便強化訓練會計人員應有的主觀判斷能力、賬務處理能力, 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的提升打好專業基礎。
3.2.1 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的特點
(1) 本層次的實訓需要相當程度的理論支撐。與第一層次的實訓內容相比,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做支撐,尤其是各會計要素的核算要點、各類經濟業務類型的特定核算方法等。可以想象,如果這些理論知識不能系統地掌握,則很難將實訓進行下去。
(2) 實訓內容應注重局部強化。本層次的實訓重點應在于掌握各類經濟業務的核算方法,只有當練就了記賬憑證編制、賬簿登記等會計崗位技能扎實的基本功,為會計報告的編制提供準確的資料,正確地編制會計報告才成為可能。
(3) 實訓應有同步仿真的實訓資料庫作基墊。本層次的實訓內容已直接涉及到會計崗位的核心技能,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會計檔案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因此,要想把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做到位,需要同步的、仿真度較高的實訓資料,然而僅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實訓教材來看,還不具備時效性與高度仿真性,同步實訓資料更為欠缺。
3.2.2 會計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實施要點
(1) 建立實訓資料庫。高職院校應定期進行企業調研,動態更新收集實訓資料,包括原始憑證、經濟業務、核算方法的收集與更新。
(2) 編寫同步實訓手冊。由實訓教師根據調研情況,按照理論教材的章節編寫更新同步實訓手冊,對會計專業崗位技能實訓內容進行局部強化。
(3) 按章節設計實訓內容。即按章節重點訓練會計分錄的編制、記賬憑證的填制,輔助訓練明細賬登記、總分類賬登記,至于會計報告的編制等則屬于第三層次綜合實訓的重點,本層次尚不做考慮。
(4) 同步開設實訓課程。實訓課程應與各專業會計理論課程相配套,包括內容配套、課時配套(如實訓課時與理論課時比例定為1 ∶ 3 )。
本階段的訓練建議安排在第二、第三學期比較合適,主要是為財務會計、專業會計等課程的理論知識提供感性認識的實踐機會,以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度。其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會計崗位的核心技能。當然,在整個實訓資料庫的建立過程中,應突顯對經濟業務的種類變化所應進行的調整和應對,尚不必考慮各項經濟業務之間的關聯性。
3.3 會計綜合實踐平臺——畢業實習前實施
建立綜合實訓平臺的目的是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全面的訓練和考核,以滿足學生就業后對會計工作職位逐級提升的需求。
3.3.1 會計綜合實踐平臺的特點
(1) 實訓內容應體現會計循環。從建賬、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試算平衡直至編制會計報告,所有經濟業務的設計必須具有關聯性,各表格的金額之間應具有勾稽關系。
(2) 經濟業務具有“隱蔽性”。本層次實訓中涉及到的經濟業務,均需由相關的原始憑證來做充分的描述,不再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給學生做出明確的提示,而是要給出分析判斷經濟業務內容的空間。
(3) 實訓模型應滿足就業定位。不論制造業、商品流通業、基建行業、金融業還是事業單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該根據學生的就業定位,選定一種行業類型的單位作為實訓模型,切忌一味追求大而全。
3.3.2 會計綜合實踐技能訓練的實施要點
(1) 編寫成套實訓手冊。選定適合就業定位的某一特定行業單位為實訓模型,在會計專業崗位技能實訓手冊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組合、刪減或更新,詳細整合實訓資料,盡可能系統、全面地為學生創造一個高度仿真的模擬實訓環境,以檢驗學生處理經濟業務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實訓模塊。實訓進度不可一味追求快,應該有張有弛地統籌安排整個實訓進程,具體可分為建賬、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登記總賬、編制報表4個模塊進行,根據每個模塊的工作量及難易程度,合理設計實訓進度。詳見表1。
會計綜合實踐技能訓練應安排在整個學制的最后一學期比較合適。
4 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運行模式
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運行可采用校內實驗與頂崗實習兩種模式相結合的方案來進行。
4.1 將校內實驗室充分利用起來“崗前熱身”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都建有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但因缺乏具體操作內容而一直處于空置狀態,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本文所建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及所倡導建立的實訓資料,恰好可以將校內實驗室充分利用起來。校內實驗室可分為手工實訓和計算機實訓兩種,大力加強計算機仿真會計綜合實驗的力度,最終實現手工賬與電子賬并行的教學目的。但不論哪一種,都需要事先建立并不斷更新實訓資料,從原始憑證的收集整理、經濟業務類型的提煉整合到核算方法的更新,都要力圖做到與時俱進“崗前熱身”,以保證最大程度上接近會計實踐。
4.2 動員一切力量組織頂崗實習 “實地演練”
頂崗實習是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比較推崇的一種實踐方式。由于很多高職院校都將頂崗實習安排在整個學制的最后一學期,并將其與學生就業聯系到了一起,因此這種實踐方式在強化學生上崗實踐能力的同時,能夠發動學生及社會力量自主尋找實踐崗位,提高了就業率,具有“一石十鳥”之功效。然而,我們都知道頂崗實習的本意并不僅僅局限于畢業前夕的“就業式”實習,在整個學制中期進行頂崗實習,對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操作技能的強化、就業能力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本文認為,頂崗實習可以分散到整個學制的每個寒暑假期間,讓學生帶著任務或積極獲取學分的動機,盡早進入社會進行就業能力的訓練,真正實現高職院校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 麥海娟,羅昌狀. 基于SaaS的高校計算機會計綜合實驗教學研究[J]. 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2).
[2] 潘玉昆. 借鑒加拿大CBE教學模式以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J]. 教育與職業,2009(8).
[3] 陳丹,何應林. 職校操作技能教學中的“反思—技能”模型及其啟示[J]. 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7(3).
【1】在繼續抓好會計基礎工作的同時,致力于工作重心從會計核算向會計監督和財務管理穩步推進。
【2】構建科學完整的內控體系,積極推動內審工作的監督職能,強化預算和資金風險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3】有計劃有步驟促進和穩妥解決原有雙軌管理體制下遺留的突出財務問題。
【4】做好資產管理工作,進一步對往來款項清理,加大財務規范化管理。
【5】進一步加強會計電算網絡化信息工程建設,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全面實施。繼續做好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培訓。
【6】堅持積極穩妥的原則,對重大投資和基建項目進行財務評審,防范資金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圍繞上述目標,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嚴格抓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強化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
培訓一批既懂會計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人才;推進高級會計人才和會計領軍帶頭人的培養;進一步對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術實訓和職業道德、專業品質培養,實現會計核算、監督和財務管理職能必須做到同步提升
二、對年度財務決算進行全面分析,結合實際調研,科學而有嚴格執行年部門預算,提出年財務收支執行計劃。
三、進一步加強收入管理,理順投資關系,促進經濟實體健康發展。
四、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
根據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局管理工作實際,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一是完善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為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實的基礎;二是通過將相關會計準則制度與信息系統實現有機結合,自動生成財務報告,確保會計信息等相關資料更加真實、完整;三是根據各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制度要求,將內部控制流程、關鍵控制點等固化在信息系統中,促進各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制度的設計與運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評價報告;四是財務報告與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標準化。
五、強化內審職責,擔當全局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
【關鍵詞】高職 會計基礎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C-0068-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要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職業教育,要以能力培養為重點推進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職業教育的“能力本位”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社會對會計崗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養符合會計職業標準的人才,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會計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的基礎專業課,也是一門職業能力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同時也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會計崗位的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為順利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為此,我們選擇會計基礎課程作為突破口進行一體化教學,對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探討。
一、目前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弊端
會計基礎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課程的理論、實踐、技術和操作性性較強。學生對會計認知空白,一切都從“零”開始,如無法順利完成會計基礎的學習,會對后續課程的學習造成影響。但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由于種種原因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教材滯后。目前市面上會計基礎教材大多還是以理論闡述為主,過分追求課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忽視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實例分析和崗位技能的培養。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課程內容設計與崗位需求脫節。課程內容編排大多以原理的說明為主,按章節介紹會計學的基本原理,會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缺乏針對各崗位和對應的技能及業務流程進行介紹,學生難以區分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范圍和工作流程,易造成知識的混淆,無法有效學習各崗位的對應技能。
第二,資料仿真而非真實。教材所使用的憑證、票據、賬簿和報表都以仿真模式,且采用統一的黑色印刷體展示,與實物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學生學習。
第三,缺乏基本技能訓練內容。對于會計崗位實際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如會計書寫、計算能力、點鈔技巧、真假鈔識別等,介紹有限或沒有提及。
二是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以講授法為主,存在以教定學、以書為本等多種不足。“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理論與實訓脫節,實訓條件落后。首先,在本課程的內容安排上,傳統模式為先理論后實踐,把教學內容分為多個教學階段,不利于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其次,因學校實訓條件有限,無法模擬工作環境,設定工作情景,開展分崗位的實踐教學,不利于學生掌握崗位的基本技能。最后,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有待加強。
四是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傳統模式以理論成績為主,忽視了對技能的考核,不利于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不能很好地完成培養“實踐能力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相對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缺乏主動性,實踐經驗少。由于在傳統教學中存在以上弊端,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對本課程進行改革,樹立基于“職業崗位”的課程觀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觀,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
二、“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的總體思路:高職教育是為培養符合崗位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服務的。“一體化項目”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專業面向的崗位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讓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所進行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
具體表現在:第一,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重整合一。根據會計崗位要求確定培養目標,修訂專業實施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專業技能項目。第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按企業會計實際工作流程重組教學內容,將專業理論與相應的會計技能訓練融會貫通。第三,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根據會計各崗位能力要求,以具體的工作任務,驅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操作。第四,教室與實訓室功能設置為一。建立“一體化”教室,融合教室和實訓室功能。“一體化”教室的硬件設施、功能作用、分布擺設、實訓操作流程都要與實際會計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相吻合。第五,教師與會計師角色重合為一。教師既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精湛的技藝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既是教育者,又是會計工作。第六,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為一。通過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將紀律考評、平時技能測試、期末理論考試三方面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第七,專業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融合為一。在專業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團隊意識、服務意識、學習意識等職業素養,教書與育人融會貫通。第八,課內課外一體化延續為一。通過資源豐富的課程教學網站、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技能比賽)實現學生在課外能進行自我學習。
三、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
應深入企業調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對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新進行設計和安排。以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院在課程組織上選擇南寧本地新成立的一家小型工業企業(簡稱宏泰公司)的案例資料,以公司籌建、物資采購、生產銷售到利潤形成和分配業務為主線,要求學生按實際工作流程,從填制及審核原始憑證一填制及審核記賬憑證一設置與登記賬簿一期末對賬與結賬一編制會計報告一整理保管會計資料,完成該公司2011年12月份的會計賬務工作。在教學中,注重實例和實例分析,以具體的工作任務,驅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操作,并引入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特別是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內容,將“教學做”融為一體。為了滿足會計崗位技能,除完成以上基礎項目外,本課程還增加了會計基本技能的拓展模塊,教師可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設計思路具體見表1、表2。
四、“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材的建設
編寫理實一體化教材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基礎。根據調整后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將理論教材和實踐教材為重新進行整合,具體思路如下:
1 按企業運作方式設計章節、編排內容。教材以南寧市宏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份的經濟業務為任務驅動,貫穿全書,按實際的賬務處理程序設計七個任務,同時增加選修的兩個技能訓練任務。
2 體現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要求。教材緊扣最新的考試大綱,將各個知識點與企業實務有機融合,力求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領悟;章節所配的練習以從業資格考試的題型、考點和難度為藍本設計。
3 體現企業實務操作,加強學生技能培養。教材以宏泰公司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作為操作對象和學習內容,以真實的單據或賬簿圖片示例,展示會計工作的實際內容,力求達到課本與實務零距離的目的,有利于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保證教學效果,需要將原來單純灌輸式教法擴展為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并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不同項目采用靈活運用。主要方法如下。
1 啟發式互動教學:由于本課程理論抽象,內容枯燥,教師在每次課前會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問題,采用媒體啟發、情感啟發、對比啟發、設疑啟發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樂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如在“任務1賬務處理準備”中,為增強學生辨別真假鈔的學習興趣,教師收集了關于市民在生活中收到假鈔的報道,采用了視頻播放的形式,提出“如何辨別”、“如何防備”、“如何處理”等的問題;并在課堂上注意引導,將知識要點逐一引入,使學生在啟發互動中快樂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2 項目教學法:將整門課程按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分為七個項目,每個項目包含若干任務。在布置任務時,根據需要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崗位角色,共同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在處理過程中,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在“任務3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中,將學生按企業財務部模式分組,模擬扮演出納、制單、記賬、復核、會計主管、經辦人員等不同角色,小組成員相互協助,按照企業賬務處理流程共同完成任務。
3 現場教學法: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選擇部分項目,將課堂搬入工作現場,組織學生到校內外實訓性地進行學習。如在“任務7整理保管會計資料”,可安排學生以分組形式,在學院財務室協助會計人員整理票據、裝訂憑證,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分組協作法:針對部分學生自學能力差、團隊意識不強的特點,教師可選擇了一些完成難度較大的項目,采用學生分組協助的方式完成。如“任務5期末對賬與結賬中”的“財產清查”任務,可布置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系辦公室、會計實訓室的財產物資進行待查、記錄和核對;教師根據各小組完成情況,對組員考核評分。
在教學手段上,針對會計教學特點,可采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教學、實物展示、模擬工作環境和崗位,真單真賬形象教學等手段,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效地調動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及動手實踐能力。
(三)完善考核方式
為科學合理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需建立完善科學的考評機制。本門課的總評成績=過程性考核(50%)+終結性考核(50%)。其中,過程考核分為“紀律考核(30%)+技能測試(70%)”。其中,理論知識考試采用傳統的閉卷筆試形式,以量化計分評定成績;紀律考評根據學生日常的課堂紀律表現定性評定;技能考試采用現場操作考核的形式,可量化計分或定性評判斷定成績;參加各級技能比賽的選手還可以適當加分。
(四)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
為確保本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實施,需要增加實訓投入力度,建立“一體化”教室。按企業財務部的工作環境進行布局,購置會計教學軟件和實訓設備。同時,加大對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作為校外的實訓基地,為“一體化”課程教學的實施提供充足實訓場所和物質保障。
(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加強“雙師型”人才的建設,優化課程組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加大兼職教師的占比,保證課程組師資隊伍的梯隊建設;積極培養中青年基礎會計理論學科帶頭人;定期教學研究活動及學術交流,提高其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新思維;信息技術;整合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當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僅看重學生的理論知識,更看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而會計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目前在會計人才市場需求上,一方面高層次會計人才嚴重缺乏;另一方面,低層次會計人才泛濫。其中有相當一批畢業生,會計實踐操作技能差,面對復雜的經濟業務及會計問題不會解決。如何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改進會計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內容,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成為會計實踐教學重要的研究內容。
一、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一)以教師為主的注入式教學理念,缺乏對學生的求異、求新的啟發式觀念的傳授
如:在會計模擬實驗課上,學生按模擬套題做完,與答案一樣,算是大功告成,真正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益復雜的企業問題很少。雖然目前進行了一些改革,如單純的書本知識講授轉向書本知識、案例教學、模擬實習相結合,但教學觀念沒有轉變效果不理想,從而不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教學形式單一,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學軟件
會計實驗室實驗教學有手工模擬會計教學和會計電算化教學,同時真實體現模擬實驗的課程只有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而涉及其他會計等課程的實習項目還非常少,計算機操作也較少。所以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手段,使學生不能真正對會計類課程的各個領域進行實踐,制約了學員知識面的拓展。
(三)教學內容缺乏多元化和深層次的分析
會計實踐教學更注重單一目標的通才教育,忽視了對學員個性需要的滿足。現有的會計模擬實驗教材大多是產品制造型工業企業會計的實驗項目,而對其他行業的經濟業務沒有涉及,如外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同時經濟業務的分析基本局限在會計核算上,而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實驗內容很少。
(四)忽視基本的職業技能培訓
高校的會計實踐教學只重視會計的填制、經濟業務的處理,但進入工作崗位中,不懂得點鈔的指法和技能,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原始憑證,如何審核和監督在實踐教學中往往忽視,而工作中從出納做起,不能很快進入角色。
(五)缺乏會計實踐的雙語教學
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教育國際化,使很多畢業生到外企、跨國公司就業。可見,會計實踐的雙語教學很少。
二、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能夠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由于現代會計的特性具有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是社會各方面利益的焦點,透過數字關系反映的是人的關系;會計所面臨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更多的影響會計的因素是不確定的等特點,會計實踐教學應滿足以下要求:分析問題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強調靈活性、創造性的發揮;接受并運用新技術、新思想的能力。因此根據國家教育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本科生也要做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設計三個層次的培養目標:對會計實踐知識的掌握、運用和深化,學生應具有創新思維以更好達到培養目標。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具體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以學生為主體并不否認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指導學生獲取知識的引路者。因此采取的教學方式為:一是采取課堂討論、小組作業的教學方式、探索式實驗、驗證式實驗,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解決難題。二是采用信息技術手段虛擬現實的教學法。學生通過網絡教室上網獲得會計數據,利用會計核算軟件進行成本和合并報表的計算;利用會計管理軟件建立預測和分析模型,在計算機中模擬現實環境完成學習任務,還可以根據結果進行分析、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結果,提出最優決策方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建立會計專題資料信息庫,如會計學家、會計研究新領域等。一方面幫助學生開闊知識面,選擇成才方向;另一方面供學生向縱深方向發展,起到引導和過渡作用。
(二)開放教學方式
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對授課實驗指定系列閱讀書目。這樣,當某一課程結束后,學生閱讀的不再是一種固定教材,而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全面、系統的思維能力。
(三)加強素質教育
作為一個會計人才,不僅要有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基礎素質的培養即文化、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具有的綜合能力人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專業課程劃分過細,只重技術知識的培養而跟不上客觀變化。改革的方法為增加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比重,調整過細的專業劃分,培養的人才具有創造思維的能力。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完善會計模擬實驗
(一)實行會計模擬信息化教學
目前是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信息化時代,使進行多種形式會計模擬的信息化教學成為可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會計模擬實驗。可采取以下方法:
1.信息手段的網絡教學。如:將所有的會計資料和模擬實驗軟件展示在校園網上,學生上網自行完成實驗或組成團隊共同協作完成。
2.會計實驗的課件教學:如會計的演示教學、虛擬教學、情景教學,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會計場景從而掌握會計實驗教學的重點、難點,完善會計模擬實驗。
(二)雙語形式的會計模擬實驗教學
經濟活動全球化呼喚教育國際化、會計人才國際化、就業范圍的全球化。為了適應經濟活動全球化的要求,廣泛開展雙語形式的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是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可仿照外資企業或跨國公司財務模式進行雙語形式的會計模擬實驗課件開發,使學生熟悉外資企業或跨國公司財務模式,為學生就業走向外資企業、走向全球打下基礎。
四、整合會計實踐教學內容,實行三個層次會計模擬教學
(一)會計基礎技能的實驗訓練
會計基礎技能訓練即會計單項實訓是針對技能課程設置的專項訓練,其目的是熟悉內容、流程,掌握會計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包括:
1.點鈔與傳票:學生掌握點鈔的指法和基本技能,熟練運用單紙、單張、多紙、多張的點法;會用點鈔儀器辨別人民幣的真偽;掌握鍵盤錄入的指法。
2.會計基礎實訓:規范書寫數字、熟悉各種憑證的基本要素、填制、裝訂及賬簿報表的使用。
3.成本會計實訓:了解制造業的生產特點、掌握制造業成本費用賬戶的設計原則,熟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體計算程序,具備成本會計的能力。
4.財務管理實訓:以案例貫穿整個環節,掌握資金籌措方式、投資的預測與決策、財務預算的各種方法,具備財務管理工作能力。
5.審計實訓:選用中外資本市場上審計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從中掌握審計的程序、方法和技術,具備審計工作的能力。
(二)會計綜合技能的實驗訓練
會計綜合技能的實驗訓練是在會計基礎技能的實驗訓練的基礎上,將會計崗位群所有技能的集中訓練,是多學科的綜合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分為:
1.會計分崗位實訓:虛擬大中型組織財務部門的會計設崗模式,以制造業或其他行業的業務作為實訓內容并組成小組分別從事一崗位或一崗多人的業務的實訓。如可分為會計出納、審計、成本費用、銷售等崗位共同組成一個實訓小組,定期輪換。為達到實訓目的,選好第一財務負責人,以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作用。
會計分崗位實訓是一個學習型小組,培養學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其仿佛真正置身于真實的企業中。實訓步驟為(以制造業為例):熟悉制造業生產的特點及財務規章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建賬;經濟業務核算;編制報表;寫出實訓報告。在此期間,要同時注意會計的審核和監督。
2.會計綜合崗位實訓:虛擬小型組織財務部門的會計設崗模式,若干會計崗位集中于一人的業務的實訓。每位學生獨立完成一套實訓資料。
3.手工模擬和電算化相結合的實訓:就是把從設計賬套、設計科目和賬簿、填制憑證、登記賬簿至編制報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做完后,在電腦上再進行一次實訓,實驗內容、步驟、結果均是相同的。通過手工模擬和電算化對比訓練,領略到二者的異同與優劣,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會計的操作技能。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使用現代設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會計的預測、分析、決策的高級層次的實驗
會計的預測、分析、決策的高級層次的實驗是培養學生運用會計、財務管理、經濟管理、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通過計算機等方法對財務、會計、審計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是運用相關學科的成就,對會計信息深化能力的培養。可采取以下辦法:
1.會計教學課件的開發。如:利用高級程序開發出的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課件會計數據進行實驗分析;通過《Access數據庫》,《Excel》建立的數據模型進行分析。
2.會計教學軟件的引進。如:可引入注重事中監督和控制的“企業經營決策ERP沙盤模擬對抗訓練”體驗學習方式,將復雜與抽象的財務與經營管理理論以最直觀的形式進行體驗、學習。在各種決策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學習中,學習管理知識,提高綜合技能。
五、重視實習,組織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
(一)實習基地的社會實踐
在實習基地可把會計模擬實踐教學與實踐實習有機地結合。
(二)畢業實習的社會實踐
由于校內模擬實訓與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差距,畢業前夕,學生到真實企業財務部門實習,感受真實的財會環境和業務流程,把從學校學到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進行總結,寫出實習報告或畢業實習論文,把理論和實際,會計模擬實踐教學與實踐實習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會計實踐能力。
(三)組織各種形式的會計學術交流和研討會,了解會計時局,擴大會計知識面
學生僅有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實踐教學能力是不夠的,應不斷了解會計當前的發展狀況,與時俱進,可以請實務界人士來校講學;舉行學生會計學術交流和研討會;網上創辦會計專欄論壇等形式。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會計人才的保證。教師除了不斷提高自身會計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外,還應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一般專業的會計老師要求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POINT、INERNET,能夠做會計課件,了解教學軟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對于會計專業骨干教師要求掌握AUTHORWAR、FRONTPAGE、TOOLBOOK、DREAMWEAVER、PHOT-
OSHOP等課件開發平臺和網頁制作軟件,能進行初步的會計教學軟件的開發。
七、借鑒國際會計教學經驗、發展國際經濟,參與國際大市場
一個國家的會計教育需要吸納其他國家的會計教育經驗并與國際會計教育相協調,以提高會計教育水平。如:可進行國際學術的交流;學校的互訪;派教師出國進修等方法。
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步驟,實驗教學的效果決定會計教學的優劣。通過會計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的探討對會計實踐教學進行改革,以實現會計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會計應用知識的能力,最大限度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涂云友.整合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提升會計職業能力[J].會計之友,2006年第10期上.
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傳授知識,解除疑惑,并且教師一直是處于主導地位,基礎會計中主要介紹的是最基本的借貸記賬法,主要是通過編制會計分錄以及登記T字賬來進行知識的掌握。對于入門同學而言,會計所講述的只是太過抽象和復雜,盡管教師一直在滔滔不覺的講解,但是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對于這種情況,應當以觀念的更新帶動教學手段的更新,提高課堂授課的質量,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對于學習更加有積極性。
二、引導基礎會計教學轉向仿真化和技能
會計專業課程具有教學內容復雜和體系性過強的特點,學生很難對會計基礎教學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所以本人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解決該問題。
(一)借助案例引導學生了解會計工作具體流程
案例教學當前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和綜合性都較強的學科,將案例引入會計專業教學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的探索興趣,并且幫助學生顯著提高其職業能力。案例教學主要是指借助當前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對某個案例進行判斷、分析和解決。案例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好的探討和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內化知識、主動學習、綜合分析然后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在學生以往學習的知識體系中,并沒有會計相關的知識,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考慮實際情況而進行生搬硬套,直接生澀得進行會計專業相關概念的講解,那么學生一定無法理解所傳授的知識。所以在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所營造的情境,引導學生如何使用會計語言對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生產情況進行記錄、計量并且形成報告,培養學生對于企業所產生各項信息進行處理最終形成各種憑證及會計報告的能力。讓學生對于會計相關工作有一個較為直觀和基本的認識,明確自己所學的內容。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以及學時進行較為明確的分析和安排,對案例進行認真的選擇,從而可以提高會計專業教學效果。
(二)借助分組討論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更為輕松地掌握知識點
教師可以在基于教學大綱以及實際授課內容并且參考該堂課相關經濟業務及會計核算方法的前提下進行討論主題的精心設計。首先是上課之前讓學生準備好各種相關材料;在上課過程中,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對討論結果進行評定、總結和展示。適當的課堂討論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在進行相關資料的準備過程中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逐漸的提高,同時在討論過程中因為自由表達自己的各種見解,從而也鍛煉了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以工作情境構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境
作為一門實踐性相當強的學科,單純的從理論角度進行會計技術教學,很可能會讓學生只會紙上談兵,所以本人認為會計基礎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去學習,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實踐,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由于會計的分工和制衡等原因,所以在實際的企業中,會計的相關工作都是采取崗位分工的模式,因此在構建工作情境的時候,也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其中每組都有出納、會計、審核和會計主管,并且定期進行各個崗位的輪換,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適應實際工作中的崗位需求。
三、真正實現會計專業課程的規范教學
想要實現基礎會計課程的創新教學,就需要先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形成特定的教學規范,此外,教師的自身素質還需要盡快進行培養和提高,如此才能提高基礎會計專業教學的效果。
(一)通過制定相關的教學規范對教學方法體系進行約束
在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缺乏統一的控制,那么不同的教師在進行同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就會采取不同的標準,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會參差不齊,。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規范文件,諸如統一的課程標準、實訓項目書以及教學進度表等等,并且據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此外,教師需要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總結近期教學工作,并且尋找教學方法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予討論解決,從而實現教學方法的突破創新。
(二)構建高素質師資隊伍,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
無論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還是進行課程體系的規范,都是在圍繞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目的進行的。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規范課程體系,可以保證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可以充分應用在高職院校所學習到的各種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所以在進行基礎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將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牢固掌握,這就需要教師不僅需要明確如何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知識,還可以較為嫻熟的進行專業操作。
關鍵詞: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會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3198(2013)13013802
會計行業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明文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而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定位強調并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為生產、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能否在畢業后順利找到會計崗位工作,首要條件必須在校期間獲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然而根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73號)規定第十條和第十一條規定,2013年7月1日起會計從業資格各考試科目在全國范圍內均實行無紙化考試,題庫由財政部統一組織建設,三科連考且應當一次性通過的考試模式帶給廣大考生很大的沖擊與難題。肇慶市財政局率先在2013年4月份第一次實行新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模式。根據統計考證通過率比較低,考生普遍反映考試題量大時間不夠,考試范圍廣,考試難度大。因此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搖籃,面對新考試模式會計教師應該研究其變化情況,進而積極探索適合的會計教學模式。
1 新考試模式下的變化情況
1.1 考試模式的兩次變革
近幾年隨著國務院財政部門在《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中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政策的修訂及頒布實施,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月1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模式發生了兩次變革,《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兩門考試科目由以往的有紙化考試模式—2010年起兩門考試科目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采用無紙化考試模式—2013年7月1日起三門考試科目在全國范圍內均實行無紙化考試,三科連考且應當一次性通過的考試模式。這種新考試模式不僅采用隨機抽題,而且三科連考且應當一次性通過,難度大大增加。
1.2 考試內容的變化
以往《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采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的第三版教材,《初級會計電化》采用的軟件版本是“會計電算化通用教學軟件10.0”。現在改為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廣東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系列書籍,共四本:《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內附考試環境演示光盤)以及《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習題集》。考試教材的變化引起考試內容的變化:變化最大的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新增考點比較多,增加了“現金管理”、“主要稅種”、“第四章財政法律制度”等考點;《初級會計電算化》改用新軟件版本“用友暢捷通T3”。
1.3 考試題型的變化
與2010年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相比,《會計基礎》考試題型未變,依舊是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但各大題的分值變化較大,前面三道客觀題由以前的45分增加為80分,計算分析題由55分調整為20分,這種考法考生復習的側重點應該適當調整。《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題型增加了案例分析題(不定項選擇題),這種考法雖然增加了難度,卻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初級會計電算化》的題型變革最大,以前考試題型是先考操作題,操作題60分以上才可以考理論題,操作題和理論題同時達60分以上方為合格。現在是理論題和操作題同在一份考卷,考試順序先做理論題(40分)再做操作題(60分),兩部分合計算分,此考法注重實操技能。
1.4 考試題量與考試時長對比分析
《會計基礎》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題量合計為70小題,《初級會計電算化》理論題40小題,操作題15題。而每科考試時長均為60分鐘,三科連考合計180分鐘,中途不設置休息時間。考試題量與考試時長對比分析可知題量大而考試時間緊迫,所以導致很多學生考后抱怨不夠時間完成題目。
2 新考試模式下的會計教學改革
2.1 調整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
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當考慮,配合學生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提高考試通過率。結合目前無紙化考試變化情況,高職會計專業應該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會計基礎》(每周6節課),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時,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由于本課程新增考點比較多,課時安排由每周2節調為每周3節。《會計電算化》不僅是考證科目,而且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核心課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如果在校期間過分看重考證而忽略了專業綜合技能的提高,滿足不了職業技能的需求,因此為了協調好職業資格證書與職業技能之間關系,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應該使用“雙教材雙學期”上課,在大一第二學期學習《初級會計電算化T3版》(每周2或3節課),這樣可以及時趕上當年6月份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二第二學期學習《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程-用友ERP-U8.72版》(每周4節課),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提高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不僅可以爭取在大三第一學期獲得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而且方便學院選拔優秀人才去參加全國大學生用友杯比賽。除此之外,每學期可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開設會計上崗證選修課,進一步提高考證通過率。
2.2 建立有效的考核體系
依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及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關職業證書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應該根據自身生源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教學考核體系。對于生源質量比較好的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嚴格的考核制度,推行“雙證書”制度,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獲得學歷證書而且在職業資格證書上起碼要獲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順利畢業。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對于生源較差的高職院校可以建立激勵的考核制度,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與課程考核接軌,直接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成績作為課程考核的成績;或者對于部分成大學生在中職學校已經獲得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可以免休相關課程,把精力放在沖刺全國初級會計師考試上。而對于普通高職學生,如果在大一第二學期順利通過了考證,可以免考《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與《初級會計電算化》兩門科目,并且期末考試成績為100分,獲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可以優先獲得獎學金的資格。這種激勵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斗志,激發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學習動力。
2.3 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1)緊扣考試大綱制作優質的課件。任課教師做到心中有大綱,緊扣考試大綱進行精心備課,制作優質實用的課件,方便采用多媒體教學。其中制作實用而又精美的課件適用于《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兩門課程的教學。以《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為例,教材整本書都是文字,枯躁乏味,倘若教師采用以往“黑板+教材”傳統模式,迅速劃完重點然后完事,學生不僅記不住該記的知識點,而且會增加學生厭學的情緒,為了激發學生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應該精心制作課件,課件內容做到以考試大綱為主線,重點突出,課堂練習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演示課件可以做到精講多練、加快課堂節奏,提高學生訓練的速度和效率,提高教學效果。
(2)巧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運用得恰當,不僅增強課程內容的生動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計基礎》是入門課程,是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擔任該課程的科任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學習專業興趣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是引路人。在課堂教學在避免滿堂灌理論知識,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運用生動鮮活的實例去由淺入深講解抽象的專業術語,講完建賬—憑證填制—賬簿登記—期末處理—財務會計報告每一個知識點后,可以進行仿真模擬實訓,通過實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純理論教學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的鞏固。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要注重與考試大綱相聯系的知識點講解透徹,多聯系生活實例去講解重點知識,運用“對比式”“遷移”方法去找出類似知識的異同點,為準確答題做好鋪墊,精做習題以鞏固課本知識。在《初級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采用理論夠用為度,重在實操。由于《初級會計電算化T3版》教材缺少實驗操作指導,教師在演示操作步驟時節奏不能太快,提醒學生要對關鍵步驟做好筆記,多練多思考。另外,課堂教學并不只要求學生聽懂所講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當學生懂得了如何去學習,才能適應三科連考的無紙化考試模式,在考試中做到靈活應變,獲取好成績。
(3)以賽促學。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無紙化考試的考試大綱內容組織有針對性的會計基礎知識大獎賽、會計基本技能大獎賽等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加深學生對會計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以賽促訓,以訓強技,最終能讓學生理論知識與操作訓練全面提高,為順利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做好充分準備。
2.4 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考試資源
面對學生在備考中的盲目性,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考試資源。優質的考試資源包括從市場擇優購買實用的考試資料和在網上建立習題、試題數據庫,自動生成電子試卷,學生可以在線進行自我練習和測試的方法。但要建立這樣的試題題庫,需要投入相應的設備、技術支持以及會計系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有效積累相關教學資源,在廣泛涉取知識的基礎上,提煉出知識的精華展示給學生。學校可先從會計從業資格考證課程開始著手建立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題庫,參照考試題型、各考試科目考試大綱、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將要求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涵蓋在題庫中,通過練習讓學生對知識點各個擊破。網上測試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很好地與會計從業無紙化考試接軌,而且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