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1 03:16: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物理課堂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關鍵字】高中物理;第二課堂;興趣與愛好;培養(yǎng)能力;以學生為本;遵循原則
在現(xiàn)行的教學評價體系和高考的指揮棒下,學校一般更強調升學率,老師的教學按部就班,學生機械式套用定理、定義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與宿舍之間,大部分時間沉淪于題海中不能自拔。這就是當代高中生的真實寫照。總之,一切為了高考,一切為了分數(shù)。即便如此,其結果也常常是事與愿違。據(jù)資料顯示,我省自實行3+綜合考試以來,物理平均分只有40-45分,08年更是跌破40分大關。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物理第二課堂還有沒有必要開展下去?又如何開展呢?
其實,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績的重壓下,物理第二課堂仍是物理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決一些物理課堂的教學問題,又能補充物理課堂的教學知識,還能增強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讓機械般的解題成為研究的過程,讓重復的闡述成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課堂的開展已經(jīng)顯得越來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規(guī)的物理課堂教學所無法替代的。
一、充分認識高中物理第二課堂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課堂活動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第二課堂活動古已有之《學記》中:“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就能說明中國古人既強調正課學習,又有課余活動。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定第二課堂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他認為只有當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隨意支配5~7個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聰明的、全面發(fā)展的人來。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同學認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實驗現(xiàn)象晦澀深奧,也有人反映在課堂上老師一講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錯,應用起來很難。而物理第二課堂正好解決這一問題,假設我們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將物理概念表現(xiàn)出來,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會變得生動;如果給予學生一定的條件讓他們去動手完成預期的目標,那么學生就會調用他們腦中現(xiàn)有的知識,使腦中煩亂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進行實際應用,不但讓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更鞏固了他們的知識。這樣,應用中逐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從而主動尋求知識,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彌補了課堂知識的局限性。那么對于以后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重點、難點,學生就會主動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的選擇
1.針對物理概念的理解選擇活動內容
一個物理概念就是一個物理知識點的精練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記下來,還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速率和速度的區(qū)別,左右手定則的運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應用,如磁感線在磁體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體內部則由北指向南,以及動量,沖量……等等一大堆讓人撓頭的物理問題。可見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個難點。然而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大量的再現(xiàn)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學生課堂所學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物理第二課堂活動針對學生容易記反、記錯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或師生共同探討的方式,大量的重現(xiàn)和運用物理概念,使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達到舉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針對實驗教學的難點選擇活動內容
首先物理實驗是物理的基礎,一切物理理論的真實性都需要靠實驗來證實。但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的學生對實驗結果的注重程度遠遠超過了對實驗過程的注重程度,這對于學生未來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針對實驗課堂教學所遺留的問題,物理第二課堂可選取如制作模型、實驗競賽和實驗知識問答等類型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實驗過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課堂的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學生親歷一些物理課堂教學的演示實驗。如:在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讓學生到多媒體教室觀看火箭發(fā)射的過程,組織學生課外制作水火箭,加深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學習日光燈原理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將日光燈發(fā)光的過程進行演示,而在實驗課上學生沒有得到親歷,因此對于氖管和鎮(zhèn)流器的工作原理還是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于是我們就可以通過物理第二課堂,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拆裝,了解各原件的結構,再對比上課所學的知識,從而真正理解日光燈的發(fā)光原理。
3.針對物理知識的運用選擇活動內容
物理教學強調的是學以致用,物理知識的運用是整個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課堂以學為主,課堂上運用知識以考試為主要方式,這會讓學生往往以應付考試為主,很難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如在運用安培定則(也叫右手螺旋定則)中,既可讓拇指指向電流方向則四指彎曲的方向就為磁感線方向,也可讓拇指指向磁感線方向則四指彎曲的方向就為電流方向,學生往往只是記得一個判定的方法而忘記另外一個判定方法,在學習了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之后,更會把它們混淆起來,導致判定錯誤。所以,物理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的選擇就可以針對這一方面,開展一些深入課本的動手制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進行實踐判斷而最后得出結論。
三、高中物理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
1.物理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主要組織形式
物理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生動有趣。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參加。物理第二課堂活動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開展科技制作活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動手做實驗是學好物理、培養(yǎng)個人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物理的第二課堂活動中,進行小實驗、小制作,是一種很好的素質教育活動。
(2)開展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也是第二課堂活動的一項內容.作為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他們所面對的主要是課本知識,所學到的主要是理論知識。要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是一個好辦法。
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建立社會調查小組,以若干人為一組,挑選一個社會課題(課題可以由老師提供或由學生自己開發(fā)感興趣的課題),比如可以針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分發(fā)一些調查問卷,采訪一些周邊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對所調查的課題做一個總結,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或建議,讓學生融入社會,養(yǎng)成嚴謹?shù)乃季S習慣。
2.高中物理第二課堂活動遵守的原則
為了保證物理第二課堂有序、有效的進行。應遵守以下原則。
(1)實踐性強的原則
在物理第二課堂開展的過程中,要不斷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實踐活動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理論知識向實際能力的轉化。
(2)促進教學的原則
物理第二課堂它不能替代課堂教學;所以老師在開展物理第二課堂活動時,不應該太注重它傳授知識的作用,而更應該注重它促進教學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則
如在開展幾何光學的物理第二課堂活動時,常會需要一些比較精密的實驗儀器,而在一些條件較差的學校是沒有這些儀器的,我們就可以尋找不同的辦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驗儀器來開展物理第二課堂,既達到了完成實驗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的實施都會圍繞著學生進行開展,物理第二課堂也應如此。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不能只注重培養(yǎng)成績好的學生或只注重提高成績差的學生。
總之,高中物理第二課堂活動應該讓學生真正參與、動手去感受課本中的知識,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本。只有這樣,物理第二課堂才能談發(fā)展,物理第二課堂才有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在高中學習時期對學生來說是最關鍵的時期,而高中的物理學科更是所有學科別重要的學科。很多物理現(xiàn)象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將更多的生活實例帶進課堂中。本文首先對高中物理課程進行探討,將師生共建的機制進行研究,之后對物理教師的作用進行了研究,最后對開放的物理教師教育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師;新課程課改;物理教師教育
理科生對于物理學科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物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數(shù)比重,各大學校的重視度也是相當高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有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因此新課程課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新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兩點: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教材注重理論與實例的并行,這兩點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加大,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加強。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本文主要對新課程的課程探討以及教育模式的探析。
一、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物理課程探討
當前高中物理新課程主要包括兩個模塊和三個選修系列,其中必修課的教學目的是針對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求,挖掘學生自己的興趣,為物理學深入學習打基礎。選修的目標是分項實現(xiàn)對物理學的深層次探討,掌握運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師生共建機制,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能力。將教材的話題拓展開,以探討和活動的方式將物理知識轉化到學生的頭腦中,讓師生間的互動更輕松,課堂氛圍更融洽。師生共建機制使高中物理課堂內容更豐富,不僅包括人類文明、科技成果,還包括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驗分享,讓物理學和其他學科的滲透作用更強。
二、新課程改革下物理課本以及物理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后,物理學科的課本內容進行了很大的改動,添加了很多豐富的內容,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將更多的生活實例帶進課堂中,將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調動起來,在學習中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不難看出課本的內容變化對物理教學的影響。往小了說,物理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人們的點點滴滴。往大了說物理學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物理結果“轉化”成物理過程可以說是物理文化的延伸,可見,物理學教育必然是重中之重。而高中物理教師在“新課本”的影響下,對他們必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扎實的物理知識基礎必不可少,這是在物理教學中最關鍵的一點。第二,既然在物理課本中很多的生活實例帶進課堂中,確實可以將學生的興趣進行吸引,但是物理教師也要有一定的能力對這些實例進行講解完成知識的梳理。第三,教師控制物理教學中的“指導”地位,指導學生擴大思維模式、以及問題的研究角度,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認知策略、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等。第四,如果可以跨學科課進行物理知識的交互這是最好的,能夠讓學生實現(xiàn)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
三、新課程改革下開放的物理教師教育模式
雖說新課程改革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畢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就像是燈塔,是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學習中的領路人。另一方面,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今后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對教師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僅要求教師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且教師的品行、素質也是相當重要的方面。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夠只強調“師范性”,又不能夠一味地突出所謂的“學術性”,在“師范性”與“學術性”之間尋找恰當?shù)钠胶恻c,維持它們之間必要的張力,真正去完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完成高中物理教學。課程教學與技術實驗的結合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一般師范院校的優(yōu)勢是教育學科發(fā)展比較完善,對中小學物理教育實際比較熟悉,具有較高水平的教育學、心理學和基礎物理教育實踐研究的傳統(tǒng);一般綜合大學的優(yōu)勢是物理學科的“高學術性”和“有濃厚的物理學研究氛圍”,加之綜合大學的“多學科性”特點。新課程改革下開放的物理教師教育模式,對我們國家的高中物理教學有著顯著的幫助。
四、結論
綜上所述,新課程課程改革下對高中物理教學有更高的要求,而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高中物理教師有了新的要求,從而滿足當前的需求。各大師范院校也應該為滿足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對物理教師的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yǎng)加強,使在投身到教育事業(yè)前的高中物理教師具備相應的能力,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做出一定的貢獻。
作者:許寶月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張云山.關于高中物理新課程取向與物理教師教育的分析與探討[J].考試周刊,2016,73:129.
[2]朱賀.物理教師職前教育中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8.
[3]朱麗莉.新課程視野下高中物理教師角色轉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4]徐龍旭.淺論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3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2.
[5]冉顯志.淺析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新變化[A].《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年5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1.
關鍵詞:建模;“物理-數(shù)學”模型;物理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6)4-0019-5
受當前課程體系中物理和數(shù)學相互獨立的影響,學生往往缺乏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學習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意識,這給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本文結合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David Hestene及其研究生Ibrahim Halloun關于建模教學(Modeling Instruction)的研究,論述如何在高中物理課程中建立“物理-數(shù)學”模型,并提出了構建 “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詳細策略,旨在通過建模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物理-數(shù)學”模型意識,學會在高中物理中合理地運用數(shù)學知識。
1 David Hestene、Ibrahim Halloun建模教學理論簡介
David Hestene是建模教學的創(chuàng)立者,他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模型在物理教學中的發(fā)展和應用,并一直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1]。
David Hestene認為,物理建模就是“在具體物理情景中,根據(jù)實踐需要建立物理模型,進而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討論,驗證其是否正確,最后將其應用于解決問題”[2]。1995年David Hestene在他的論文《Modeling software for learning and doing physics: Thinking Physics for Teaching》中論述了建模的3個步驟:模型建立、模型分析、模型驗證,初步建立了物理建模教學的過程(如圖1所示)。
■
圖1 David Hestene的建模過程[3]
Ibrahim Halloun在David Hestene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將模型分為范圍、成分、結構、組織等4個維度,同時將建模過程細化為模型選擇、模型建立、模型驗證、模型分析、模型拓展等5個階段,強調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選擇合適的模型,并將已建立的模型進行遷移運用。
2 David Hestene、Ibrahim Halloun建模教學理論的啟示
David Hestene和Ibrahim Halloun建模教學的具體價值在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構建知識,這給筆者帶來如下啟示:
(1)在高中物理課程中運用數(shù)學工具的關鍵在于對相關物理問題進行“物理-數(shù)學”分析,并構建“物理-數(shù)學”知識體系;
(2)“物理-數(shù)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即“物理-數(shù)學”建模;
(3)“物理-數(shù)學”模型指的是物理課程中體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物理情境、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數(shù)學圖形、數(shù)學圖表、數(shù)學過程和數(shù)學關系,它具有明確的范圍、成分、結構和組織;
(4)“物理-數(shù)學”建模指的是從物理現(xiàn)象、物理情境中挖掘出物理元素(即物理量)或參數(shù),通過分析物理元素或參數(shù)的特征找出它們之間的數(shù)理關系,并通過數(shù)學方法建立和呈現(xiàn)出來;
(5)“物理-數(shù)學”分析一方面指的是分析物理元素或參數(shù)之間的數(shù)理關系,另一方面指的是運用“物理-數(shù)學”模型分析具體的物理問題,也就是Ibrahim Halloun在David Hestene的基礎上提出的模型驗證、模型分析和模型拓展;
(6)構建“物理-數(shù)學”模型是學生對相關物理問題進行“物理-數(shù)學”分析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角度分析物理問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的具體方案。
3 構建 “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策略
3.1 構建“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策略結構
結合高中物理課程特點以及David Hestene、 Ibrahim Halloun的建模教學所帶來的啟示,筆者認為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構建“物理-數(shù)學”模型需要把握住以下幾個關鍵點:
(1)“物理-數(shù)學”模型源自于具體的物理情境;
(2)“物理-數(shù)學”模型需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
(3)淺顯易懂是高中物理課程中“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最基本要求;
(4)學生感知到物理現(xiàn)象、物理情境中的數(shù)學知識是成功構建“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關鍵。
結合上述關鍵點,本文提出了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構建 “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策略結構(如圖2)。
上圖中的策略結構在David Hestene、 Ibrahim Halloun建模理論的基礎上著重強調物理情境的分析,并強調學生對物理情境分析過程中情境元素、元素特征背后的數(shù)學過程、數(shù)學關系的感知。
3.2 構建“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詳細論述
構建“物理-數(shù)學”模型離不開物理情境、實例和新物理情境中的實踐,下文將從“基于問題情境的‘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選擇和建立”“基于實例的‘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驗證與分析”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3.2.1 基于物理情境的“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選擇和建立
一個有效的“物理-數(shù)學”模型的構建依賴于具體的物理情境,學生需要借助物理情境來感知物理中的數(shù)學知識與運用,其處理過程如表1所示。
真實的寫出論文當中引用的文獻是每個作者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引用了他人的勞動成果又不列出參考文獻這是剽竊或者抄襲他人作品的不良作風。下面是學術參考網(wǎng)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物理接替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賞析。
物理接替論文參考文獻:
[1]倪光炯,李洪芳.近代物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2]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學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3]周一平,唐英,蔡建國,羅益民.實用大學物理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4]楊桂林,江興方,柯善哲.近代物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英]安東尼·黑,帕特里克·沃爾特斯.雷奕安譯.新量子世界.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6]曹天元(Capo).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
[7][美]B·格林.宇宙的琴弦.李泳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8]李淼.超弦史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9][美]泰勒.自然規(guī)律中蘊蓄的統(tǒng)一性.暴永寧譯.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10][美]S·溫伯格.李泳譯.終極理論之夢.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物理接替論文參考文獻:
[1]楊定國.大學物理實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2]楊定國.大學物理實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3]王云才.大學物理實驗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4
物理接替論文參考文獻:
[1]姜暉.切忌就事論事注重全面分析——結合《斑紋》課例簡析教材分析的重要性[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12).
[2]楊小帆.體育教材分析的要素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4(8).[3]吳建軍.加強教材分析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益[J].文學教育(下),2015(01).
[4]喬菲.新課改背景下對教材分析的再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5]張欣怡.對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的教材分析及建議[J].學周刊,2016(17).
【關鍵詞】學生;課外;物理;探究
物理學科是所有學科中實用性最強,最切合實際的學科。《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應“加強與學生生活、現(xiàn)代社會及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tài)度”。同時要求“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
由于課堂學習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機會少,自主探索空間少,且課堂教學是以完成課本所既定的學習內容為主要目標,要全面實現(xiàn)課標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是不可能的。物理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使學生走出教室,把課內外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拓展。它通過教師指導或學生自我設計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課外活動與學習,有效地挖掘學生將課內學習的創(chuàng)新激情與方法在課外實際中得到驗證,讓學生獲得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切身感到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進而促使學生個性的健康成長;同時課外活動的探究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對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可得到有益的升華。所以,開展生動活潑的物理課外活動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中,圍繞教學內容,以教師有效督促、課題引領、形成性評價、成果展示與激勵,以學生獨立研究和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挖掘適合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和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相適應的物理課外活動與探究,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在教學中滲透物理學科技新知識
課外閱讀是高中生課外活動的重要形式,它不僅屬于語文學科,也是物理教學的一種有效外延拓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貫徹人文教育理念,不斷拓展物理課外科技閱讀新領域,在教學中,尤其是課堂教學,教師應深入挖掘物理教材相關內容,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科研成果、重大科技發(fā)明等融合于課堂教學中,適時給學生推薦或介紹物理課外書籍,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閱讀動力,在具體實施中,應在廣泛閱讀活動后,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將自己所思、所想、所疑、所得寫出來,同時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
如教學《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一節(jié)知識后,除了向學生介紹人類能源開發(fā)方面的知識外,還應鼓勵學生閱讀《中國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叢書》《科學世界》等書籍雜志,通過閱讀了解人類在利用傳統(tǒng)能源上面臨的問題和正在開發(fā)的新能源等相關知識,使學生知識面得到擴展。教學《離心運動》時,可以介紹一些離心運動的運用,鼓勵學生閱讀《大眾科學》《科技物理漫談》等課外閱讀,從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離心運動在工業(yè)、醫(yī)學研究、生活中的運用。開展物理課外閱讀可以促進全體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學生物理知識容量,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二、開展課外物理小實驗
高中物理新課標與舊大綱對比,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除了重視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外,還根據(jù)不同章節(jié)的知識特點確定了近20個課外活動建議,這些活動建議大多以課外小實驗、小制作等形式展開。如教學《超重與失重》一節(jié)時,討論側邊有孔的裝水礦泉水瓶在自由下落過程中水是否噴出,在理論分析此問題時,可以鼓勵同學們自己親手做這個實驗并觀察其物理現(xiàn)象。在講解《圓周運動實例》知識時,鼓勵學生自己制作相關道具,親身體會豎直面旋轉會發(fā)生的各種情形,去感受各種模型圓運動的臨界狀態(tài)。在講解“與門”“或門”“非門”時,鼓勵同學們課后動手制作簡單的報警器等。這些課外活動小實驗、小制作,教師除了對實驗原理、所需器材、操作與觀察要領做些必要的提示外,應盡可能地讓學生獨立設計、獨立操作、獨立完成并寫出實驗報告或對小制作寫出制作物理原理運用等。教師應將學生報告或小結進行批閱,將優(yōu)秀作品上送學校科技節(jié)展示,學期將優(yōu)秀實驗報告裝訂成冊存檔等。開展此類活動,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加深對課內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開展專題研究和撰寫小論文
物理課外活動類課程以物理學科的基本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實或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認識起點,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活動中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個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已學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教給科學探究和寫小論文的一般方法,按照“提出問題——觀察思考——大膽猜想——探索驗證——分析總結——撰寫論文”等探究與寫作方法。提出一個到多個專題,對身邊觀察到的或課本上遇到的物理現(xiàn)象做出理論分析和實踐思考。如教學《彈力》后,我布置了《菜刀上的力學知識》,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刀具,分析不同刀具刃部設計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以及用所學力學知識解釋設計原理,撰寫小論文,在觀察、思考和論文中,將所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同時,要求學生根據(jù)已有生活經(jīng)驗,自己尋找研究課題,有的學生在開學校運動會前將相關問題列入物理課外研究專題,寫出了《圓周運動與彎道技巧》《斜拋運動在鉛球比賽上應用》等。這些經(jīng)過學生自己立項、探索而寫出的小論文,陶冶了學生科學情趣,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的能力,為將來樹立良好的科學研究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開展以物理知識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鼓勵學生,關心生活,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選擇與生活實際、社會相聯(lián)系的問題,通過調查訪問進行研究性學習。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確定主題——探究與實踐——思考與總結”等實踐方法,引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學習電磁波后,讓學生調查生活中的電磁輻射,如雷電、火山噴發(fā)、地震等天然電磁輻射和微波設備產(chǎn)生的人工電磁輻射,許多學生經(jīng)過調查和研究對電磁污染引起的危害有了較深的認識。學生將調查內容寫成調查報告小論文,學生積極性很高。通過社會實踐調查研究,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也增強了學生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有重要意義。
從我省近年物理學科的高考題目分析,高考中考查學生物理課外實驗的設計與研究能力的分量在增加。物理課外活動所能達到的效果,是課堂教學所不能代替的。我們應在立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課外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使課內外同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思考、合作、探究。在課內,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語言文字表達等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意愿,為開展課外探究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應在物理課外活動中讓學生關注社會與生活,敏銳地感受、理解與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真正讓課堂內外的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為學生的一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力邦.中學物理教學論[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9.
關鍵詞:微課;實踐;實驗教學;自主學習;專題復習
一、背景:加入微課的必要性――源于高中物理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
當前新課程改革就是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由于高中物理具有“內容多、難度大、實驗要求高”的特點,很難真正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大多數(shù)教師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仍然是以講授為主、練習為輔。但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這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而這一難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往往無法兼顧。
微課能把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以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短小而精悍。一個微課只講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實驗、一道習題。我們課題組已經(jīng)開通“梅江微課”的微信公眾號,將制作的微課上傳到公眾號,便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隨時隨地反復觀看。
如果將微課引入高中物理課堂中,課前就可以觀看教師提前錄制好的教學視頻,知道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那么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指導,并參與學生的討論。最重要的是,在課后,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教師錄制好的難題易錯題的講解,再次使得知識和方法得到鞏固和升華。這樣,就可以既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又可以兼顧教學進度,兩種教學模式就可以實現(xiàn)互補雙贏。
二、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
1.微課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實驗教學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在實際教學中開設的物理實驗課時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因為物理學科課時緊張而教學任務繁重。二是以欠發(fā)達地區(qū)學校為代表的學校,實驗設備短缺、落后,不具備開設實驗課的條件。三是由于高考中暫時沒有針對實際動手操作實驗的考核,導致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思想。
以學生分組實驗為例,學生在傳統(tǒng)的分組實驗課中常常不知所措,在操作中更是手忙腳亂。現(xiàn)在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把前期的準備過程錄制成教學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就能明確實驗目的、原理、器材、步驟、注意事項等理論內容。比如《測量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這個實驗中,關于限流式和分壓式的區(qū)別,關于分壓式實物電路的連接方法,關于電流表到底要用內接還是外接,這些都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往年筆者在這個實驗中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現(xiàn)在先把操作實驗和解說錄制下來,在課堂上播放,同時分享到公眾號,由于它的可反復操作性,就算隔一段時間學生忘記了,也可以把視頻拿出來看一遍,省心省力且效果比之前要好。
2.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對于高中生而言,物理課本中有些內容完全可以通過自學來完成。教師可以把某些知識點錄制成教學視頻,并配有相應的針對練習及評價體系。這樣學生在課下就可以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并得到及時反饋。另外,把教學重點、難點錄制成微課,用于課前預習,這樣課上學生就會有備而來,教師也可以根據(jù)評價反饋掌握學生的水平和學習效果,講起課來更能有的放矢,也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個別輔導。比如“加速度”的教學,對于剛從初中上來的高一學生,對加速度這一概念沒有什么認識,對“速度、速度化、速度變化得多少、速度變化得快慢”無法區(qū)別。筆者設計以下幾個問題:①速度變化指什么?與速度有什么關系?②速度變化快慢與什么有關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播放一則摩托車、汽車和飛機在啟動過程中比賽誰快的視頻。生活經(jīng)驗告訴大家正常情況下,飛機速度大于汽車,而汽車速度又比摩托車的大。但在啟動瞬間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快的是摩托車,原因就是速度大的不一定啟動得快,這一啟動的快慢程度就需要用一個新引入的加速度。通過這樣的微課視頻學習,學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以后在做這樣的題目時想起這個視頻就不再會做錯。
3.微課在專題復習中的應用
高中學習是為了應對高考,所以高三復習階段的專題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把專題復習制成一段段微課,既便于學生在平時的復習中使用,又便于學生在最后的自由復習中反復觀看、查缺補漏,提高復習效率,增強復習效果。
微課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反饋及時、針對性強,每一個知識點、問題都是教師針對學生精心設計而成,這樣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能夠大力推廣這種教學模式,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需要廣大的教師積極投身到微課的探索和研究中并不斷完善,相信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實踐探索的深入,微課終將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體現(xiàn)出它的優(yōu)越性。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
[2]胡鐵生.區(qū)域性優(yōu)質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育,2013.
論文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精確、定量的科學,近幾年的高考越來越重視對實驗的考查,利用學生所學過的知識,對實驗儀器或實驗方法加以重組,完成新的實驗目的的設計型實驗越來越得到重視。本文通過對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的實驗要求分析入手,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的改進。
1.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的實驗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物理課程的總目標是:學習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要通過實驗學習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新課標指出:“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過去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方式,把實驗地位空前提升。因此,強調重視實驗,改進實驗,成為對物理教學的基本要求。
2.傳統(tǒng)高中物理實驗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物理教學中,傳統(tǒng)實驗面臨著以下一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2.1實驗條件不足的局限。
現(xiàn)有實驗儀器普遍精度低,誤差大,可重復性差,影響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深入理解,對學生的設計要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學生探究和鉆研的深度和廣度。
2.2實驗本身難度和可見度的局限。
物理實驗中,空間上細微過程人眼難以觀察,一般借助于顯微鏡可以實現(xiàn)細致的觀察。時間上細微過程難以捕捉,難以一記錄,是物理實驗的一個難點,瞬間變化的可視化尤其是難點。傳統(tǒng)的實驗儀器由于人眼觀察與手工記錄的斷續(xù)性,確實難解決這個問題。
2.3實驗數(shù)據(jù)僅靠人眼觀察,手工記錄,操作耗時費力,實驗教學的效率低下。
如利用氣墊導軌進行“牛頓第二定律”的演示,由于儀器裝置與實驗步驟很多,要達到理想效果很難,并且由于數(shù)據(jù)處理又太繁,并且由于實驗中需要多次重復實驗、以及人為的各種因素拖延時間,教學任務較難完成,而且后排的同學看不清實驗現(xiàn)象。甚至因為實驗演示效果不好,還容易讓學生對其科學性產(chǎn)生懷疑,從而形成模糊的概念。
2.4由現(xiàn)象到本質揭示的局限。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是一種理想實驗,雖然很重要,但學生理解起來則是很困難。要想通過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精確揭示出物理本質是不可能的,利用定性實驗說明又難以體現(xiàn)物理思想方法。
2.5信息傳遞容量的局限。
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常常受制于實驗設備條件的優(yōu)劣和教師實驗操作水平的高低,表現(xiàn)在信息傳播速度慢,部分實驗可見度和可信性不高,而且傳輸信息的形式較單一,從而限制了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播容量。
3.面臨新課程的基本對策探討
3.1實驗現(xiàn)象呈現(xiàn)層面上的改進方法
第一,從身邊常見的材料中取材,提倡用低成本的、隨手可得的東西做物理小實驗。這些出人意料的實驗,不但能說明問題,也為學生下課后自己重復去做這些實驗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在講到物體的重心時,教師可以拿一個白熾燈泡舉高一米左右往水泥地板上釋放,學生們非常驚奇地發(fā)現(xiàn)燈泡竟然沒有碎!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由于重心的原因,燈泡著地時是燈頭先著地的緣故。再如在“研究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教學中,可利用紙、硬幣來做隨堂小實驗,增加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把一些演示實驗變?yōu)閷W生探究性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第三,對演示實驗現(xiàn)象進行放慢、暫停處理。如在“牛頓管實驗”中,抽掉空氣,羽毛、金屬片是否一起下落,學生無法判斷,可信度差。我們可以利用錄像機把實驗過程拍下來,然后課堂進行放慢、暫停處理。
第四,對原有的演示實驗裝置進行改進。
如光的折射演示實驗改進:傳統(tǒng)的演示模式:教師把玻璃水槽放在講臺上,在玻璃槽中放一枚硬幣,叫一個學生到講臺前,站在水槽前適當改變頭部位置,使眼睛恰好看不到硬幣,然后保持眼睛和槽的位置不變,另一個學生慢慢向玻璃水槽中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該學生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發(fā)現(xiàn)硬幣好象升高了,本來看不見的硬幣慢慢進入該學生視線。
3.2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層面上的改進方法
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有許多方法如算術平均值法、逐差法、列表法等。如果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格,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體現(xiàn)物理量間的聯(lián)系。
3.3減小實驗誤差層面上的改進方法
物理實驗是以測量為基礎的,而任何測量結果都不可能絕對準確。測量值跟被測物理量的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異,這種差異叫做誤差。
實驗中,對偶然誤差,主要是進行多次實驗,求出平均值,用平均值來代替測量值就更接近真實值。誤差分析,更多的是對系統(tǒng)誤差的分析。
第一、從實驗原理分析
系統(tǒng)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實驗原理的不完善是產(chǎn)生系統(tǒng)誤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這類系統(tǒng)誤差應從實驗原理入手,運用有關物理規(guī)律進行定性或定量剖析。
第二、從實驗器材分析
由于實驗器材本身的缺陷也會使實驗產(chǎn)生系統(tǒng)誤差,如器材本身的精度(彈簧秤的最小刻度、游標卡尺的精度等)就是一個重要因素,在電學實驗中,電表的內阻使測量結果所生的誤差也屬這種情況。分析這類系統(tǒng)誤差應從實驗器材的結構入手,運用有關物理規(guī)律進行定性或定量剖析。另外,根據(jù)具體的實驗情況,還應從實驗的控制條件,實驗步驟及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上進行分析。
4.結語
通過對高中物理傳統(tǒng)實驗的改進進行研究后,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教材設計的實驗在課堂實踐中開設情況仍不理想。假如我們在教師培訓、學生實驗能力培養(yǎng)、實驗資源共享、高中實驗評價幾個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我們的實驗功能一定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揮,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定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廖伯琴主編:《高中新課標教材(物理)介紹》,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
[2] 劉潤茹,韓也.大學物理演示實驗課的新探索[J].長春大學學報,2004.4
[3] 李金生.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之我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