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生黨員 “2+1”人才培養模式 黨員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037-02
學生黨員質量保障是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內容。如何造就一批高質量的學生黨員,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對政治素質人才的根本需求,也是高職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職是我國基層企業人才的主要輸送者,因此,高職學生黨員質量的高低、黨員使命發揮與否,關系到黨在基層企業與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聲望,關系到企業黨建與社會的進步。學生黨員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已有研究者探索了黨員培養教育、考核與管理監督、學制及學分制等因素對黨員質量的影響,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討特定人才培養模式對黨員質量帶來的影響。而實際上,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的方式以及教學模式,影響學生時間與精力的分配,因而必然會給學生政治素質的培養帶來一定的影響。以“2+1”人才培養模式為例,該模式中人才培養過于偏重專業教育和職業素質,而相對忽視學生政治素質的培養與提升,這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也不利于學生黨員隊伍質量的提升。為此,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層面,剖析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構建適合的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平臺,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高職人才政治素質培養質量。本文試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結合“2+1”人才培養模式的27個工學結合專業,剖析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探索制約黨員隊伍建設的因素,尋找構建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平臺的新途徑。
一、高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
“2+1”人才培養模式實行2年校內教學、1年校外頂崗實習。理論教學于前2年內完成,頂崗實習于后1年內完成。特定的教育特點對黨員教育帶來新的挑戰。分析如下:
(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弱化傾向。“2+1”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素質分為基本素質和職業素質,政治素質是基本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政治素質培養課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安排48課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安排64課時、形勢與政策安排16課時,總共128個課時,占基本素質課程課時的23.8%,占全部理論課程課時9.1%(表1)。調查表明課程教學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傾向,不利于學生政治素質的培養,對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
(二)學生可自由支配學習時間偏低。理論課程安排在高職一、二年級,課堂學習占據大量時間。經調查發現,學期平均授課課時占可用課時61.2%(表2),14個專業超過70%,5個專業超過80%(表3)。表明學生大部時間和精力被課堂理論學習占用,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偏低,不少專業的學生自由支配時間不足20%,學習時間相對被動。由于學習任務重、學習自由性低等原因,不少學生缺乏時間、精力顧及黨課或者黨校的學習,甚至不得不放棄接受黨課學習或黨校學習。高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出現集中學習排課困難,因專業課程沖突而請假、曠課。
(三)實習期黨員跟蹤教育空缺。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的實習任務是職業技術、管理和營銷崗位進上輪崗實習,指導教師由企業的技術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組成,學校對實習學生開展巡回指導。實際上,一方面,由于企業更注重經濟效益,對學生的指導偏重職業指導、崗位技能指導,很少顧及學生思想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另一方面,由于黨員教師數量偏低、熟悉學生黨務的專業教師嚴重不足(平均占教師總數12.7%,見表4)等因素,學校很難保證在巡回指導中配足有學生黨建經驗的專業教師。調查研究表明,將近90%的專業教師不熟悉學生黨建業務,甚至不少專業教師不是黨員,因此,在巡回指導中,僅依靠專業教師很難顧及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實習中的學生黨建巡回指導幾乎處于空缺狀態,學生黨員疏于監督與教育培養。
二、高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對策與建議
如何提升黨員隊伍質量,是學生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2+1”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存在政治素質培養弱化、學生學習自由性低、黨建師資薄弱、實習跟蹤教育難等問題,導致學生黨員在理論提升、自主學習、跟蹤培養等方面都處于被動,不利于黨員質量的保障與提升。為應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學生黨員隊伍建設。首先,深化課程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勢與政策對培養學生政治素質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三門課程僅占總課時的9.1%,不利于政治素質培養的系統化、全程化。因此,專業課程的內容要改革,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專業課程在目標、內容、考核等方面應該突出政治素質的地位,實現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系統化、全程化。其次,深化教學改革,實現學習自交還給學生。理論教學被壓縮2年內完成,理論課程課時量大,學生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少。課堂教學占用了學生的大量學習時間,使得大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失去了課堂以外的自我提升機會,導致不少學生不得不放棄接受黨課教育或黨校學習的機會,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不利于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因此,高職教學應該圍繞專業核心技能、核心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整合課程、減少課程量,將更多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從課堂、教室中解放出來。最后,創新互動模式,實現黨員教育擺脫時空制約。在頂崗實訓中,學生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互動如何展開。實際上,由于學生分布在各區域、流動性強,以及黨建師資、巡回指導時空因素等,學校對校外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很難顧及,學生黨建指導幾乎處于空缺狀態。因此,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強化黨員教育與監督,應使師生間的互動與跟蹤教育擺脫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應當積極探索新媒體平臺、社交軟件在黨員隊伍教育中的運用,實現黨員培養教育隨時隨地開展。
(二)構建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平臺。整合網絡平臺(如QQ群、飛信、微信等社交平臺)、構建基于網絡的黨員隊伍建設機制,將黨建師資、黨課資源、跟蹤培養與網絡平臺密切融合,促使黨員隊伍建設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引導學生獲取網絡教育資源,強化自主學習,強化黨員隊伍跟蹤培養與教育。第一,搭建導師團隊。網絡平臺改變了傳統的交流模式,催生新的教育輔導模式。師生通過電腦、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交流,實現教育輔導擺脫時空限制。基于網絡平臺建立導師團隊,可以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采用聯合培養、共享資源、多對一互動等形式,加強對學生黨員教育與監督,強化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第二,搭建黨課資源庫。利用網絡平臺的視頻推送功能,導師團隊可以精心設計微黨課的內容、考核互動模式,以微黨課向學生推送視頻,以圖文、視頻、電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送達學生面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借助網絡課堂打破傳統課堂對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知識獲取的靈活性,提升政治素質修養的自覺性。第三,創新導師團隊輔導機制。通過QQ、微信、微博等工具主動搶占網絡平臺,力爭第一時間在線交流。積極探討與推進個別輔導、談心談話、思想匯報、跟蹤培養等與網絡平臺相結合,使網絡交流成為教學輔導的新途徑,加強黨員隊伍的教育與培養,提高黨員質量。
三、小結與展望
在網絡環境下,借助網絡工具及網絡資源,構建基于網絡的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平臺,有利于使學習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使師生溝通更便捷、快速,有利于加強對學生黨員的跟蹤培養。借助網絡平臺,能夠積極應對學生黨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學習自由性偏低、黨建師資薄弱、跟蹤培養困難等問題。
學生黨員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創新教育途徑。在信息時代下,構建基于網絡的黨員隊伍建設平臺,推進黨員隊伍建設創新,是解決學生黨建問題的可靠途徑。基于網絡平臺的導師團隊建立與服務機制、微黨課與教學資源推送等相關研究,將進一步提升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健.黨的十七大以來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述略[J].職業教育,2013(9)
[2]范杰.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15)
[3]邱冠.論高校學生網絡黨建工作平臺建設――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6)
[4]張朝兵.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8)
[5]呂文玲,成艷軍.頂崗實習背景下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探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4)
[6]蘇Z楠.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7]胡業權.基于網絡平臺的高校大學生黨建模式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廣西高校黨建工作研究專項課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2014ZZZ038)的階段性成果
一、XX年上半年工作基本情況
(一)招生就業二個市場日趨成熟
1. 招生計劃得到充分落實。XX年,普通高職計劃招生1200人,實際落實計劃1265人。其中省外165人,“五年制高職100人,省內對口250人,省內為認真落實招生計劃工作,學校上半年堅持“重心下移,商業化運作”的招生宣傳工作方針,統招750人。成人實際落實計劃400人。與去年相比,增加20%以上,成招計劃下降33%。
認真組織招生宣傳。對口招生方面,4月中旬,學校招生就業辦公室組織了近20名教職工分赴全省80個市縣進行對口招生宣傳。統招方面,組織了一支由20名教職工和20多名在校生“招生宣傳志愿者”組織的招生宣傳隊伍進行招生宣傳;省外招生宣傳通過校園網有序開展。
2.就業指導工作成效充分顯現。春季學期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先后前往江浙粵一帶考察了18家用人單位,組織了8次校內專場招聘會,7批近180名畢業生被用人單位錄用,截止5月底,04屆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已達73.1%。在做好高職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同時,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悉心為集團公司轉崗人員安置做了大量的工作,上半年共聯系了如海螺、奇瑞、美的、奧克斯等30余家用人單位,聯系就業崗位200多個,在轉崗人員中反響大。
(二)教學與教科研工作改革日漸深入
1、教學任務圓滿完成。XX年春季學期共開設課程130門,截止目前,已完成理論課時1XX,實訓課時10500的教學任務。
2、期中教學檢查求真務實。XX年春季學期,學校加強了各教學場所的現場值班、教學常規和教學秩序的檢查,基本上杜絕了教師的遲到、早退現象,教學秩序比較穩定。
3、教科研、教改工作循序漸進。兩個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本學期正式進行了開題,6個校級重點課題結題工作已完成,XX年春季學期教研課題申報工作已完成。在時間緊、要求高的情況下完成了工業會計、市場營銷、工程測量和礦業工程與設備等四個專業的申報工作。
4、新學院召開首次教學工作擴大會議。在會議上,教學部門分析了春季學期教學工作的得失,與會人員就下一步如何作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取得了一些很有建設性的意見,大家表示要把教學工作的上臺階作為新學院樹立形象的重要推動力。
(三)培訓、鑒定緊鑼密鼓
1、培訓任務如期完成。舉辦了集團公司縣干學習16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班以及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舉辦了由283名職工參加的為期4個月第一期關破轉崗人員培訓班;開辦了會計電算化管理員培訓班、銅材綜合技能培訓班、鑫達鈦業崗前技能培訓班等技能培訓、中級化驗工技能培訓班;舉行了“鑫達鈦業杯cctv第五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銅陵分賽區選拔賽”,共有1395名選手參加初賽,最后選拔出30名選手到合肥參加安徽省決賽。截至6月初培訓辦班18期XX人次。已完成半年培訓XX人次的計劃任務。
2、技能鑒定規模穩步上升。XX年,教培中心重點圍繞有色集團公司“千人培訓計劃”,扎實開展轉移培訓職工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上半年,開展了公司內部共10個工種708人、公司外部其他單位379人、高職學生213人的技能鑒定。6月底將完成1300人的鑒定任務。鑒定總人數和工種數比去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上升。
(四)成功申辦新學院
根據集團公司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對照集團公司行政工作要點,教育培訓中心XX年年初開始著手開展東、西校區分設及新學院申報工作。3月初,集團公司成立申報“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在公司籌備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教培中心組織專門機構,配備精兵強將,夜以繼日地奮戰,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籌備,學院申報相繼通過了4月11-12日和4月27日安徽省教育廳的專家考察組和省高校設置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的評審。6月7日, 申報的“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獲安徽省政府省長辦公會議通過。至此,銅陵職業技術學院東、西校區分設與新學院申報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
(五)基本建設跨越式發展
XX年,學校基本建設工作步入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學生生活區一期工程12509?建筑進入室內裝修和安裝階段,二期工程5001?的3#學生宿舍樓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學生生活區室外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1XX?新教學樓項目獲集團公司批準立項。目前,新教學樓工程進入樁基礎施工、主體工程招標階段。至此,近30000?建設工程全面展開。
XX年學校工程維修任務較重。為改善干部培訓、劍橋少兒英語培訓的教學環境,學校決定對XX?的老教學樓進行全面維修,維修費用估算需要30萬元。現維修工程已啟動。
(六)學生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學生管理以學籍管理為抓手,以學風建設為重心,全面加強學生的校紀校規教育。上半年,學校堅持對班級上課、晚自習出勤情況進行督察統計,通過嚴格檢查嚴肅處理學生違紀現象,有力地整頓了學風。本學期上課出勤率、遲到、早退現象有很大好轉(出勤率94.3%,自習率79.6%)。
學校通過加強專業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滲透、開辦銅都講壇、舉辦經濟·文化·人系列報告會等增設和豐富第一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開展興趣小組、網頁制作、技能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第二課堂;同時舉辦了籃球聯賽、廣播操比賽、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足球比賽共百余場。校園文化建設扎實有效。[1] 小編推薦與 【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年中工作總結】 關聯的文章:
【返回 欄目列表】
(七)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XX年,學校的改革發展任務很重,事業費減供之后,落實資產經營責任制的壓力很大。如何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抓實干,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如何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將職工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是學校班子首先要解決的問題,XX年上半年,學校黨建、思想政治生活著重從四個方面做了工作:
1、以凝心聚力調動積極性為目的,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廣大教職員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認識,謀求發展;引導教職工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積極投身于學校的改革
發展中去,愛崗敬業,安心工作;調動和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好開源節流和創收增效,努力實現收支平衡。
2、以圍繞提高師生員工素質和校園文明程度為目標,不斷深化學校文明創建活動。注重文明建設與學校新一輪改革和發展相結合,與學校的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相結合,在凝心聚力、振奮精神、增強學校綜合競爭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3、以展示學校良好形象為內涵,促進學校新一輪發展。積極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中全會精神及學校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學習、研討。
4 、以加強治安綜合治理為抓手,維護學校穩定和校園的安寧。XX年,學校將繼續強化內部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全面落實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考核責任制,為實現全年方針目標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
二、目前存在的困難
總結半年來的工作,教育培訓中心真抓實干,保持了改革、發展前進的步伐,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然而,也必須清醒的看到,我們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1、辦學的硬件基礎薄弱。現有的硬件設施不能滿足辦學發展的需要,現有的教學儀器設備與教育廳關于高職院校建設的有關規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資金短缺十分嚴重。XX年是教培中心實行資產經營制的第一年。盡管近兩年我們辦學的創收增長幅度較大,但由于歷史欠帳過多,基本建設任務重,承擔著繁重的教育培訓任務,還面臨著高職院校、培訓基地等很多資質的辦學評估,學校發展需要的建設資金缺口巨大。
3、人才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教職工隊伍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近幾年,學校流失了不少高學歷人才,致使人力資源成本過高,職工培訓的成果不斷被抵消;至今尚未出臺有效措施穩定和吸引人才;行管工勤人員過多;雙證制教師缺乏;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的要求相比,教職工隊伍人員素質偏低、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面臨“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正式掛牌,學校教職工隊伍的結構性矛盾必須解決。
4、辦學特色不明顯。從上半年的就業情況看,我校始終引為自豪的、重視培養實踐技能和強調提高動手能力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需求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技術藍領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課題,如何在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生、教學等各方面工作,最終影響學生的培養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XX年工作展望
XX年,學校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合格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全面深化內部改革,加快發展步伐,實現組織、流程、崗位再造,促進文化再造;加快基本建設步伐,建成學生生活區和教學區,加強產學研合作,搭建產業化辦學平臺;不斷提高學歷教育和培訓教育的教學質量,盡快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歷教育規模折合成全日制在校生超過XX人,培訓教育規模超過5000人次,學校全年實現可使用的學雜費收入1200萬元。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集團公司的領導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一致,克服困難,不等不靠,奮勇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XX年全年方針目標。
(2)
小編推薦與 【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年中工作總結】 關聯的文章:
2009至2010學年度科研工作總結
策劃部人員2009年個人工作總結
2009至2010學年網絡管理員個人工作總結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2009年工作總結
測繪儀器分會理事會工作總結
2009年建筑設計工作總結
2009年區節能減排工作總結
關鍵詞:高端裝備制造業 焊接專業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47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迅猛發發展,對高端焊接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實踐技能高,工藝能力強,職業精神好,崗位適應快,能夠在促進技術改造與創新、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論述的實踐教學體系緊扣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對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不僅從產業源頭挖掘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制定標準,而且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地加強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團隊建設等;不僅深度挖掘“能工巧匠”多年來積淀的實踐經驗,通過多種途徑建立“代際傳承”機制,而且通過教材建設和教學實踐,高度重視并探索實踐育人的新途徑,用嚴格的制度約束人、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人、用豐富的實踐熏陶人,把教書育人落到了實處;不僅將校企合作貫穿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始終,而且建立了“對接產業、快速反應,合作共育、成本共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實用性和先進性,以及鮮明的重裝特色和職教特色。
1 本教學體系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本教學體系緊扣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對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重點解決以下教學問題:
第一,學生實踐技能和工藝技術能力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
第二,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導致培養效率不高、崗位適應期較長;
第三,面對企業選用畢業生要得急、要求高、針對性強的要求,學校通適性培養模式難以應對;
第四,學生對專業認識深度不夠,職業素質亟待提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自2007年以來,以示范院校建設為契機,我院焊接專業與中國二重、東汽、東電等企業聯合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簡稱“1243體系”),即:
制訂“一個標準”:《崗位職業標準》;
突出“兩大能力”:“技能”與“技術”;
強化“四個支撐”:重點課程、特色教材、實訓基地、師資團隊;
建立“三個機制”:適應產業升級的人才培養對接機制、絕技絕活傳承機制、實踐育人機制。
2 教學體系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2.1 制訂“一個標準”:深入調研,校企合作制訂《焊接制造崗位職業標準》
通過對57家企業調研,發現目前企業把焊接相關崗位分為技術崗位、生產管理崗位、生產操作崗位、產品營銷崗位和其它崗位五類。同時未來5年內企業對焊接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線生產操作人員,占需求總量的71.4%(其中關鍵技能崗位需求占30%以上),其次是一線生產技術人員,占22.5%,生產管理和其它崗位需求占6.1%。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應是關鍵技能崗位、一線生產技術崗位和基層管理崗位,即培養目標定位在“技術型技能人才”和“技能型技術人才”。這就要求高職焊接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操作技能并掌握相應的工藝技術。
為了準確界定高端制造業企業對焊接制造崗位(群)的工作內容、崗位職責、崗位要求,由行業主導、企業專家主筆、校企聯合制訂了《焊接制造崗位職業標準》,于2007年底通過行業專家論證。
根據培養目標定位,基于該標準,提出的技能和技術要求作為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
2.2 突出“兩大能力”:構建突出“技能”與“技術”兩大能力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通過分析歸納培養目標對崗位的技能技術要求,遵循高職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校企聯合構建了突出“技能”與“技術”并且三年不斷線的高職焊接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如圖1。
圖1 高職焊接專業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2.3 強化“四個支撐”
2.3.1 重點課程
在上述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中,保證基礎技能的核心課程是“典型焊接接頭電弧焊實作”,保證工藝技術能力的核心課程是“焊接結構制造工藝及實施”。于是,通過校企合作,在整體建設系列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了這兩門核心課程。其中《典型焊接接頭電弧焊實作》于2008年建成“國家精品課程”,《焊接結構制造工藝及實施》于2009年建成“四川省精品課程”。
2.3.2 特色教材
基于精品課程建設,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由課題組成員牽頭創編了《典型焊接接頭電弧焊實作》和《焊接結構制造工藝及實施》等教材。其中《典型焊接接頭電弧焊實作》教材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新穎性:不僅以“關鍵技術點撥”將訓練項目與絕技絕活傳授相結合,而且編入“中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殷切寄語”,以“榜樣的故事”編入楷模成長的小故事,主編以《臥薪嘗膽學技術》為題寫序、以《胸懷大志,腳踏實地》為題寫后記,以榜樣的力量告誡學生,就是做技能人才,只要做好做精,同樣能成為國家棟梁!該教材于2010年被評為“四川省精品教材建設項目”。
2.3.3 實訓基地
依托“德陽國家機電綜合實訓基地(大模式)”和國家示范建設項目,針對焊接技能和工藝技術實施兩大核心能力培養要求,系統設計、校企合作共建了焊接技能實訓中心和焊接生產性實訓車間,見圖2。目前該“校中廠”實訓基地在全國同類高職院校中處于領先水平。
圖2 焊接技能實訓中心和焊接實訓車間
學院還與二重、東汽、藍星機械等20余家重裝企業合作,建成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2.3.4 教學團隊
創新地組建了職教特色鮮明的“三支團隊”:一是“專業領軍團隊”(由學院楊躍教授、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高鳳林特級技師等組成),確保本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正確方向;二是“雙師素質”的專任教師團隊,目前專任教師的結構(如圖3所示);三是由9名企業精英組成“兼職教師團隊”,其中教授級高工1人、特級技師1人、高級技師5人、工程師和技師各1人。形成了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該團隊于2009年被評為“四川省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楊躍教授被評為“四川省教學名師”。
圖3 專任教師結構圖
2.4 建立“三個機制”
2.4.1 建立適應產業升級的人才培養對接機制
為了快速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多快好省培養人才,我們利用“畢業綜合實踐”或“頂崗實習”環節,調整教學計劃,校企合作建立起了“對接產業、快速反應,校企共育,成本共擔”的人才培養協同機制。例如,當東汽急需核電設備制造高端焊接人才時,學校及時調整培養計劃,組建“東汽焊接班”,企業按每人2萬元標準提供耗材,并派8名高級技師參與管理和指導,學院提供場地、設備、教師,三年中先后共同培養了142名符合國際焊工標準的高端技能人才,他們一畢業就在關鍵崗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2.4.2 建立絕技絕活傳承機制
為了讓學生快速提高技能技術水平,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代際傳承”機制。通過校企合作,充分挖掘“能工巧匠”們長期積淀的“絕技絕活”,編入實訓教材“關鍵技術點撥”欄目;同時,建立“高鳳林焊接技能大師工作站”,邀請以特級技師高鳳林為首的焊接技能大師作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現場為學生傳授絕技絕活,并從每屆學生中選拔優秀學員進入工作站學習,進一步提升技能技術水平,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上快速成長。
2.4.3 建立實踐育人機制
如何提高實踐教學效率和效果,一直是本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和關注的重點。我們最終認識到:比教會學生做事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比勞其筋骨更重要的是開啟心智,比改進教學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基于此,我們將育人貫穿于實踐教學全過程,建立了“用嚴格的制度約束人、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人、用豐富的實踐熏陶人”的實踐育人體系、途徑和機制。
3 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點
3.1 構建了“技能與技術并重”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校企聯合制訂《焊接崗位職業標準》,提出了“技能人才缺乏技術支撐將難以做到高端”的論斷,構建“技能與技術并重”三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3.2 創編了“教書與育人并重”的技能實訓特色教材
在實訓教材中以“關鍵技術點撥”將訓練項目與絕技絕活傳授相結合,提高了技能訓練的效率;編入“中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寫的“殷切寄語”,將全國技術能手的成長故事以“榜樣的故事”編入教材,激勵學生快速成長。
3.3 建立了“效率與效益并重”的對接產業人才共育機制
針對企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急需,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合作建立了“對接產業、快速反應,合作共育、成本共擔”的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機制,達到了效率與效益并重的目的。典型案例:學院和東汽合作,先后培養了142名符合國際焊工標準的高端技能人才,為企業轉型升級、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4 實踐教學體系的推廣應用效果
第一,本實踐教學體系從08年開始2007級焊接1班試點,09年在2008級焊接專業全面實施,經過4年8個班級386人的實施,結果表明:學生中級焊工技能鑒定通過率從71%提高到98%以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例如,參與“學生焊接協會”實踐鍛煉活動者從06年40余人發展到2011年的248余人;近年來,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質量持續提高,他們在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關鍵崗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東電“巨無霸”轉輪焊接攻關隊40人中,含隊長在內共有29人是學院近年畢業生,見圖4;從09年起,校企合作多次為東汽培養了符合國際焊工標準的高端技能人才,得到企業高度評價。《四川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分別以《104天,一場校企攜手的人才攻堅戰——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0屆“東汽班”實訓練兵》和《產業前沿就是教學前沿——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把握產業方向培養高技能人才》為題專題報道。
第二,本實踐教學體系、精品課程均通過“中國高職高專網”和學院精品課程網與全國同類院校共享,被多所院校借鑒。
圖4 東電“巨無霸”轉輪焊接攻關隊40人中有29人是學院近年畢業生
第三,本實踐教學體系中的特色教材《典型焊接接頭電弧焊實作》在全國數十所院校推廣運用,并稱為實訓教材“樣板”被多所院校推崇。出版兩年內兩次印刷。
第四,“東汽焊接班”優秀畢業生群體形象展示案例入選“第四屆國家示范院校教學體系展示會”。黨委書記司徒渝先后在“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上發言中宣講該典型案例;
第五,專業帶頭人楊躍應邀在行業專指委多次相關會議和省內外20余所學院及全國中高職院校師資培訓班上做專題報告,均受到好評。
參考文獻:
[1]司徒渝等.裝備制造類高職人才培養“1221”的探索和實踐[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楊躍等.基于《崗位職業標準》創新重裝特色高職焊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作者簡介:張玉紅(1972-),女,黑龍江嫩江人,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焊接工藝,四川德陽 618000
[關鍵詞] 生態文明校園,景觀設計,景觀規劃
[基金項目] 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批準號:2012FJ3030)。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7-045-2
生態文明是對傳統文明尤其是工業文明揚棄超越的結果,是人類文明在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變革,它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費模式及和睦和諧的人際關系為主要內涵,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及天人和諧、人際和諧型社會的打造為目標,倡導人類在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追求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創造和積累。
建筑、環境、人,是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和校園景觀設計最為重要的三要素,因地制宜的協調建筑與景觀的關系、營造人性化的學習及交往空間、創造校園藝術氛圍是校園景觀設計的目標。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和校園景觀設計中,依托現有的自然環境和條件,科學構思,精心設計,著力打造現代生態、職業文化、青春活力、平安和諧的魅力校園,達到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文化與景觀的和諧交融。
一、現代生態校園景觀規劃的構思
高職院校的校園建設致力于為廣大師生建設一個“信息通達、四季常青、干凈整潔、清新雅致”的現代生態校園。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在進行景觀設計和建設時,制訂了景觀規劃構思:
(一)在現有局促校園空間中建立有序景觀層次。因受建設用地面積的限制,需要合理規劃校園景觀建設,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園空間建立有序景觀層次。例如,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對校園景觀進行了科學規劃和精心設計,既有綠地花草、水榭亭臺,又有喬木成蔭、高樓聳立,整個校園顯得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在學院各個空地建有適宜師生學習、休息的綠化景點,校園空曠處大量種植草皮,栽種花草樹木,綠化覆蓋率達到40%,校園充滿著自然生態氣息。
(二)改造建筑室內外效果,使建筑與環境有機結合。校園總體景觀布局以程式化與自然化有機結合的手法,采取道路、場地整體規則式布局與局部自然式布局相結合,植載整體自然式布局與局部規則式布局相結合的方式,植物景觀與建筑和諧搭配,在規則中體會規矩與規律,在自然中進行陶冶與感受親切。使得校園總體布局理性嚴謹、而又自然隨性,營造出了現代、大氣、生態的校園氛圍。堅持教書育人與環境育人有機結合的理念,通過植物造景、園林小品、石景等景觀設計不斷改善校園環境,同進還引入了企業元素,在學院建有齒輪、定子等具有職業符號的人文景觀,使校園環境既能體現學院的文化底蘊,又能展現時代特色。
(三)設計及改造可持續性,營造“生長中”的景觀。生態文明高校首先應是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校園。要以建設綠色校園為理念,以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多樣化景觀與園藝設計,創造優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要充分依托現有的自然條件,科學構思,精心設計,靈活巧妙地展現校園的美麗,營造四季花香、綠樹成蔭的優美校園環境。
(四)營造低造價、高格調的校園景觀空間。堅持教書育人與環境育人有機結合的理念,通過植物造景、園林小品、石景等景觀設計不斷改善校園環境,運用園林環境藝術手法,使校園總體環境具有較好的觀賞性,同時統籌考慮景觀效果與內在功能的統一,做到既美觀又實用,滿足師生室外閱讀、休閑的需要,努力打造布局合理、清新雅致的自然生態環境,使校園環境既能體現學院的文化底蘊,又能展現時代特色。
(五)人、校園、環境友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高校是能源消耗集中、需求量大的地方,如果不加強管理或者缺乏節約和環保意識,就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生態危害。因此,生態校園對于資源的管理和使用都要遵循節約、環保的原則,并要善于開發和利用環保資源。
在一定的社會組織和集體中,人際關系是否和諧、融洽、友好,不僅直接影響這一組織的凝聚力以及組織目標的實現,而且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情緒和工作績效。學校是人才密集、文化豐富多彩、信息交流廣泛、相互交往頻繁的特殊群體,只有使師生之間、教師之間、職工之間學生之間以及職工與學生之間等各方面關系融洽、和諧共處,才能有益于人的身心和素質的協調、全面發展、從而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數字校園,信息暢通。生態文明高校的建設必須適應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現代化的時代特征和高層次的文化內涵。要強調信息的流通和交換,密切各學科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發揮好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體現高校信息傳播和知識創新的功能,校園內建筑設施要盡量智能化、人性化、網絡化,外部裝飾也應簡潔明快,富于藝術新意,更貼近自然,符合生態情調。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爭取了國家財政250萬元,著力打造數字化校園,力求實現“一站式服務”和“六個數字化”(環境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產學研數字化、學習數字化及生活數字化)。通過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應用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了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全過程的信息化。目前,數字化校園的硬件改造已基本完成。
二、文化三進,建設職業文化校園
高等職業院校將職業文化融入教學和生活,以提升職業素養為目標,實行環境熏陶、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開展多元化校園文化建設項目,營造環境育人、企業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的文化氛圍。
(一)產業文化進教育。學院主動對接區域支柱產業,與湘電集團共建了3個二級學院,將產業文化引入校園,建立健全產業文化育人機制:校企雙方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中把產業文化育人作為重要內容;把產業文化課程列為必修課程;師生下企業接受產業文化熏陶;產業文化素養要求引入技能大賽;產業文化素養納入育人評價指標。
(二)工業文化進校園。學院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工業文化校園環境,在實訓中心西頭繪制了一組機械、電氣產品畫,在文化廣場前坪增設了大齒輪工業小品,在新能源大樓二樓建設了一流的風電陳列館,在學院主干道兩側安裝了風光互補新能源路燈,展現了校園文化與工業文化的有機融合,用新穎的載體將工業文化元素引入校園育人環境,用實景和產品對學生進行了工業文化的滲透與熏陶。
(三)企業文化進課堂。學院把湘電集團的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融入課程,將湘電集團“力道”文化作為必修課,將湘電集團凝練的“十力”文化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銜接,演繹出新的文化內涵。學院校內實訓場地和學生宿舍管理中,引入了企業6S管理模式。訂單培養班按照企業文化的要求進行了教室布置,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熏陶,提升職業文化素養。
三、文體相長,建設青春活力校園
(一)文體活動設施完備。學院擁有1個近千平米的學生素質拓展中心、1個可容納350人的多功能報告廳、2個田徑運動場、1個室內體育館、4個籃球場、4個羽毛球場和2個乒乓球場,學生文體活動有著充足的場地。
(二)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學院每年開展田徑運動會、體育節、健美操比賽、足球聯賽、籃球聯賽、羽毛球賽、乒乓球賽、女子排球比賽、職工氣排球比賽等體育活動,舉辦了學術文化藝術節、主持人大賽、“蓓蕾杯”征文比賽、“暢想青春”辯論賽、“大學生讀書月”、“書香養德,文化育人”文化展、“雅韻三湘?藝動校園”專場音樂會、“暢想中國夢”書畫筆會等文化娛樂活動。運動場矯健的身姿,圖書館求知的身影,舞臺上青春的活力,無不展示著電氣學子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2011年學院健美操隊在湖南省大學生健美操比賽中獲團體一等獎、2011年學院女子排球隊獲二等獎。
(三)社團活動彰顯個性。學院現有大學生記者團、蓓蕾文學社、健美操協會、舞蹈協會、自主創業協會、攝影協會等22個注冊社團,每個社團都有指導老師,安排了專門經費和活動場地,各社團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活動。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推動著校園文化不斷向前發展。近年來,蓓蕾文學社每月出版一期團報《星火報》、每學期出版1期團刊《急流》;健美操協會、蓓蕾文學社榮獲“湖南省優秀社團”稱號;“自主創業協會”、“舞蹈協會”榮獲“湘潭市優秀社團”稱號。社團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才智,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民主氣氛,潛移默化中陶冶了大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四、結論
“環境育人”,校園環境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物質條件,它不僅以物質形態滿足著廣大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它還無時無刻不以外在的形態影響著師生的情感和心靈。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十分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在建設生態文明校園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從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文化與景觀相和諧的視角,努力建設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環境,打造具有生態化、人文化、職業化的現代生態校園。
參考文獻:
[1]彭秀蘭.高校開展生態文明素質教育的宗旨和路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2]楊斌.論建設生態文明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8).
[3]孫波,劉龍海,楊向榮.創建文明校園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突破口―校園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1999,(5).
【關鍵詞】學生 管理 雙導師制
“三位一體”模式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8C-0103-02
當前的高職教育在學生管理的“教”與“學”方面存在較大的脫節。大部分高職院校實行的是輔導員負責制,管理以專職輔導員為主,專職輔導員需要擔任班主任,管理比較多的班級;除此之外,還要履行學生工作辦公室的日常瑣事。較繁重的管理工作,加之大部門專職輔導員專業上的差異,使得專職輔導員在所管理學生的專業設置、職業規劃、課程指導等方面的引導以及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方面存在較多的脫節。基于此,本文以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例,探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實施“三位一體”模式。
一、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負責制的優缺點
(一)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負責制的優點。目前高職輔導員工作隊伍有專職、兼職,結構一般,整體素質較好。輔導員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的理念,圍繞學生黨建、團建、獎貸勤補、新生入學教育及畢業生就業等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有益活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教育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和拓寬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輔導員的敬業精神和踏實工作為學院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二)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負責制的缺點。一是專職輔導員年齡構成上趨于年輕化,較缺乏經驗。這些輔導員大都剛走出校門,沒有太多的學生管理經驗,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輔導和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相對缺乏科學的方式和方法。二是專職輔導員專業構成與系部專業設置相關度不大。目前,高職院校中的輔導員畢業于各個專業,其所學專業真正跟所供職的系部的專業設置相關度不大,這樣,就在學生的專業課程設置或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上存在局限性,難以給予學生最直接肯定的引導和培養。三是過于繁重的學工日常事務影響輔導員職能的發揮。除班級的管理工作外,輔導員一般同時要承擔系部的或團委的以及社團的一些組織和管理工作。工作的相對煩瑣使得有些輔導員不能及時下班下到宿舍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狀況。這就失卻了輔導員的基本職能應重點放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初衷。四是工作與待遇的反差影響輔導員積極性的發揮。以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越來越年輕化的專職輔導員隊伍中,很少有高職稱,即使評上了講師,因為滿員的緣故,也難以得到聘任。而且作為定崗定薪的輔導員,即使是高職稱,也難以與實際的收入掛鉤。待遇、收入和職稱方面的問題成為輔導員隊伍人員留不下、穩不住的重要原因,也導致部分輔導員在繁重的日常事務的消磨下,對學生管理工作失去一定的耐性和積極性。
二、基于專業雙導師制的“三位一體”模式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優點
由上文可知,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負責制存在一些缺點,因此,必須加以改革。對此,可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實施“輔導員+專業導師+企業導師”“三位一體”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輔導員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動態,專業導師以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與引導作為出發點,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加以培養,企業導師從企業的需要出發,從企業的角度對學生的崗位技能和崗位知識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加以培養和鍛煉,由此全方位打造高素質的高職專業技術人才。這一模式具有以下兩個優點。
第一,有助于師生及時交流,隨時跟蹤學生的思想動態。專業導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接觸,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各種思想動態和需求,并能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給予更多的引導和職業規劃上的導向。而企業導師能通過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過程,以企業的標準從崗位責任制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專業導師+企業導師”雙管齊下,更能將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落到實處。同時,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動態及時反饋給輔導員,使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更直接、有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有助于平衡師生關系,隨時進行專業技能教育。專業導師的和藹可親,企業導師的循循善誘,使得學生更能感到自己與導師之間朋友式的關系,也會因為經常接觸而更容易敞開心扉進行交流。此外,企業導師和專業導師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引導,使得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得到更多的指引,也更容易做好專業技能教育。而輔導員在其中更能根據企業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引導,既使得企業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又使得學生能走上自己想要的崗位。
三、基于專業雙導師制的“三位一體”模式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踐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作為院級重點院系,已具備了試行導師制的基本條件,并與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工程公司等企業進行了深度校企合作。例如,建筑工程系共有專業教師28人,另有若干名企業兼職教師;在雙導師制醞釀的過程中,得到了教學團隊教師的支持與積極參與,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建筑工程系聘請了多名企業導師給學生授課或做講座,進一步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企業和學生的距離,更能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管理。在廣西工業職業學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之下,學院以2011級、2012級建筑工程系二安班為對象,進行基于專業雙導師制的“三位一體”學生管理模式的實踐。具體如下。
首先,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由企業提出安全員、機械員、儀表員、設備管理員等人才需求,將建工技術專業劃分為安全方向、機械設備方向和電子儀表方向。由企業導師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在原有建筑施工的專業課程之上,根據不同的方向增加相應的專業課程。
其次,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每年暑假由專業導師和輔導員帶領學生下到建筑工地進行現場實習,由輔導員進行日常的生活和思想管理,專業導師在現場進行相關的知識講解和授課,企業導師按照企業員工的管理標準,將學生看成是一線工作人員,以施工工地現場的要求進行管理與考核,最后由企業導師給出學生的實習成績。
再次,聘請企業導師定期前往學院進行相關的專業課程授課和知識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就業需求。專業導師也定期下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提高現場施工技能,并有效地將書本知識和建筑施工現場結合起來,更有效地使書本知識和現場操作緊密接縫。
總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實施“三位一體”模式能夠將輔導員、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的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既能以企業的培養要求對學生加以培養和引導,又能提高專業導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同時,使得輔導員能夠按照企業管理模式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與思想動態加以培養和管理。在“三位一體”模式下,能更有效地實現校企合作雙贏,從而培養出更為優秀優質的高職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玉國.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2]高朝華.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的現實性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
[3]李建中,韓彥峰.淺析學分制條件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J].商品與質量,2011(1)
查看更多《蘇州教育學院學報》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
特稿
(1)農村合作金融運轉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張勁松 吳從容
(7)意志的較量——論勞倫斯中短篇小說中的愛情及兩性關系描寫 伍榮華
(10)論湯顯祖“唯情”論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韓勤
(13)佛經文學翻譯及其對我國古典文學的影響 陳紅玉
(16)語言與文化的互動關系研究 康陸
(19)建構主義視角下英語口語交際策略的培養 楊粵青
(22)低調陳述的對話性分析 孫志慧
(25)標記詞匯在商業廣告英語中的運用 錢鑫
(29)海南公共場所漢英標識語現狀剖析與規范化研究 劉士祥 尚志強 朱兵艷
(33)舒曼《幻想曲集》之二《沖動》和聲分析 謝丹
漢語研究
(36)《水滸傳》前綴系統計量研究 胡芳芳
(43)《型世言》反詰語氣副詞計量考察 宗海芹
(48)達拉特旗方言舒聲促化現象探析 王小燕
(53)國內構式語法理論研究綜述 楊雅娟
(58)蘇州市網絡訂餐與配送服務模式分析——基于消費者視角 胥洪娥 竇博
(62)當前國內汽車營銷策略重構探析 胡海俠
(66)高校教師業務檔案管理與建設簡析 吳勤敏 姚衛東
高職教育研究
(68)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以香港vtc人才培養機制經驗為借鑒 周一紅
(71)鐵路高職院校專業布局及優化研究——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李忠華
(74)對高職學生進行幸福教育的思考 杜美萍
(77)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途徑探析 張翠英
(79)以《弟子規》構建服務外包職業素養標準探索 張建亮
(83)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探索 顧家樂 張海燕
(85)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創業能力培養研究 高暉 陳慶苓
(89)spic模式在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楊麗 陳紅玉
(92)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三層次分析 李娜
(95)新時期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為例 賴建生
(98)近十年來我國高校學生滿意度研究述評 費苗 張春蘭
(102)高校輔導員職業成長路徑探究 高雨
(105)美國高校學生社團指導模式及其啟示 張海燕
(108)高職學生禮儀養成教育探析 蘇唯珂
(111)視覺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簡析 李然
(113)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 鄭秋娟 李躍進
(117)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之分析及對策——以蘇州市職業大學圖書館為例 曹慧芳
(120)給圖書館插上“云計算”的翅膀 嚴新玲
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
(123)個性心理傾向與教師專業發展 張晨儂
(126)借鑒心理教育手段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 俞雷
無
在當前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創新的主體應包括全體黨員。以全面創新的觀念為基礎,樹立服從與服務的意識,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以學校的根本任務及中心工作來組織及開展黨的各項活動。同時加強以人為本的意識,充分調動與激發黨員的自覺性、積極性及創造性,根據黨建工作的規律及特征,樹立效率與效益意識,由此確定黨建工作的地位。
二、創新理論
詳細歸納與分析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實踐中所形成的相關經驗,加強創新過程中的理論研究,在深層方面研究與探索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基本理論,從而用以指導與實踐,達成以理論創新促進工作創新、實踐創新的目標。
三、創新制度
建立總支書記、 副書記、 黨務干事、入黨介紹人、培養聯系人、組織員的組織框架,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
四、創新機制
首先,完善考查體系。培養發展學生黨員工作應從新生入學開始,對有入黨想法且具有上進心的學生,應進行重點培養并考查。其次,完善培訓體系。在校內建立學生業余黨校,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與開展系統的黨的基礎理論教育。再次,完善責任體系。建立學生黨員責任區,將黨建的部分工作交由學生黨員去負責。最后,完善新黨員的繼續教育體系,將黨員發展的過程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
五、創新載體
第一,以網絡技術為主要載體,提升黨建工作的輻射能力。第二,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將民主精神與真實的情感融入其中。第三,不斷創新高校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第四,將最新的教育理念與實際情況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拓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領域范圍,從而使其能夠滿足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六、創新內容
1.內容形式多樣化
改變傳統的政治學習模式,邀請相關專家共同研討歷史、教育等學科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此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思想知識水平,提高應用能力。
2.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統一
將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有機統一,充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從而加強學生的管理工作。
3.黨建工作與后勤管理工作相統一
將黨建工作與后勤管理工作緊密聯系,提高組織管理的實效性,分析與研究基層組織管理的新型模式,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思想動態,以此確定黨建工作的具體活動形式。
七、創新方法
打破以往僵化的學習模式,采用知識競賽、研討會等形式建立集中學習、參觀考察、社會實踐于一體的學習模式;同時通過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自由多變的組織方式,增強黨員參與活動的興趣,開闊大學生黨員的眼界,以此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及認識能力。
八、創新組織
在創新組織方面,首先,應通過有效的方法,積極在高年級本科生班級內成立學生黨支部。其次,結合高校低年級黨員數量偏少的具體情況,低年級黨支部根據年級O置,將一部分高年級素質良好的黨員納入低年級支部之中,由此形成年級合力,充分發揮黨員傳幫帶的優越性。最后,高校應考慮在學生社團中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這樣更能發揮出黨員的帶動作用,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