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習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四)學習動機缺乏
(五)意志薄弱
(六)缺乏指導與訓練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內因。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教師、家長、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可能原因。
(-)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有的學生說:“上小學時,我的成績挺好??蓜偵铣踔?就感到學習很吃力,成績上不去,心中很著急,該怎么辦呢?”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學生發愁:“我其他成績都不錯,可為什么就學不好外語呢?”原因也可能在于他沒有認識到外語學習的特點。作為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活動。
較大的變化小學生的課程內容簡單、門類集中,進入中學以后,學科門類大大分化,所學知識更加抽象;小學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中學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外語學習的特點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而記外語單詞又是一種機械議記,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區別。學習數學的方法就不適應于外語學習。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因為正確的方法首先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不清。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不清,在學習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別人,強己所難,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說,認識自己是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前提。
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個性。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征的,別人的方法僅是參考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個學習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種成功學習的方法。有的人喜歡呆在空曠的大房間里看書,有的人喜歡縮在狹小的房間里看書,而有的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式本身都無可厚非。從生理上來說,每個人的“生物鐘”是不同的,應該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時間,然后把艱深的學習內容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盡可能安排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屬于“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于“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愿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
我常收到一些中學生來信,談及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可以看出,這些同學都有一股強烈的求知欲,也想使自己的成績出眾,然而成績總是提不上去.他們不服氣,因為論努力的程度,并不亞于成績好的同學.那么,問題究竟在哪里呢?當然,造成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來信中談到的情況看,不講究學習方法、不重視打好基礎,恐怕也是學習成績差的原因之一.
常言道,過河需要有橋.學習不能不注意學習方法.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大多都能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講出幾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譬如解題時要注意審題,運算當中要防止粗枝大葉,演算要多采用幾種方法,得出結果之后應該驗算,等等.同學們可以學習別人的好方法,也可以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摸索和積累新的方法.但我總覺得,在研究學習方法時,一定不要忘記打好基礎和改進學習方法之間的關系.這篇短文不可能細談具體的某種學習方法,我只想針對同學中提出的幾個較普通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看到題目,自己想不出解題的方法,可當別人稍加提示后,就能做出來了.”有的同學來信詢問,這究竟是個什么問題?依我看,這主要是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對概念和定理沒有真正弄懂.我們為什么要演算習題呢?第一,是為了加深對書本中的基本概念、定義和定理的理解.這是主要的.第二,也是為了訓練我們的運算技巧和邏輯思維.這雖是次要的,但是必不可少的.做習題,對于加深理解、提高運算技巧和增強邏輯思維能力都是有利的.但必須指出,光演算習題而忽視學深學透教科書中的基本概念、定義、定理(包括證明),肯定是學不好數學的.所以,我們在解題時,首先要看清楚這道題包含了哪些基礎知識,會用到哪幾個公式或定理,然后從某個公式或定理入手,一步步將題解出來.有的同學需要別人提示才能做出來,這就說明自己不知從何下手.需要別人給予具體的指點,說明他對需要動用的定理或公式沒有真正弄懂,在使用中要么無從下手,要么下手后把題目解錯了.由此可見,在學習中我們必須反對不懂裝懂的不良學風,懂就懂,不懂就不懂,絕不能用“不太懂”這類含糊其詞的話來對待學習.
【關鍵詞】系統論系統學習法學習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093-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注重學思結合,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能力為重,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谙到y論對學生進行系統學習法的學習方法指導,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提高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 系統論與系統學習法
系統論是由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于1947年創立的,是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后,又一次“改變了世界的科學圖景和當代科學家的思維方式”的新理論。系統論是指以一般系統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理論,也稱一般系統論。一般系統是指相互間既區別又聯系的部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能夠達到目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每一個系統都是由許多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子系統構成的整體,每個子系統又都由各要素構成,系統中的諸多要素必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機結合、和諧有序,才能使整個系統保持正常運轉。
系統論廣泛應用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中,使人們思維的角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運用系統論的基本觀點進行學習的方法就是系統學習法。有學者把系統學習法定義為:所謂系統學習法是指從系統的角度出發,把所學內容當成一個系統看待,從整體上展開學習過程,這樣,學生在學習和復習的時候,不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先定性概括,了解知識框架,再逐漸在大框架下明晰細節、完善結構,針對缺失和不足予以專攻。筆者認為,系統學習法是指從系統論的基本觀點出發,把學校所開設的課程看做一個大系統,把各科課程看做這個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把課程中的模塊或章節知識看做這個子系統的要素,運用整體性原則整體把握學校開設的課程,運用有序性原則建構完整的認知結構,運用開放性原則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方法。
二 系統學習法的學習方法指導
學習方法指導簡稱學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指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學法指導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現代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系統學習法的學法指導,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在系統論的指導下運用整體性原則整體把握學校開設的課程,運用有序性原則建構完整的認知結構,運用開放性原則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體系。
1.運用整體性原則整體把握課程
整體性是系統論的核心思想,任何事物都是整體與部分的統一。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遵循這種辯證關系及其規律:首先,在認識事物特性時,應該堅持從整體出發去認識事物,而不應從部分出發去認識事物,否則就會陷于謬誤;其次,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時,又應努力通過部分去認識事物整體,通過部分去改造事物整體。指導學生運用整體性原則進行學習,就是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這種辯證關系來整體把握學校開設的課程。具體要從所有課程和各科課程兩個層次進行整體把握。
第一,整體把握所有課程。如果把一門課程當做一個系統,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則是一個大系統,人類文化則是一個更大的系統?!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下文簡稱《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陡母锞V要》對制定各科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出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在《改革綱要》指導下構建的新課程體系以及與之對應的教材體系都應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知識體系。既然是“知識體系”,則必然有著體系的整體性。指導學生整體把握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認識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這個部分與人類文化這個整體之間的關系,站在文化的高度認識學校開設的各科課程對促進自己全面發展的重大意義,從思想上對各科課程的學習都重視起來,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打牢思想基礎;其次,要指導學生學會認識各科課程這個部分與所有課程這個整體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把握所要學習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體系結構,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體系的框架結構。
第二,整體把握各科課程。各科課程作為所有課程的一個子系統,必然具備系統的整體性。各科課程標準對本門課程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闡述,指出了開設本門課程的意義及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指出了本門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指導學生整體把握各科課程,教師首先要在吃透課程標準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學習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的緒言、引言等幫助學生理清本門課程在所有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其次,要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分析課程設計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設計特點從整體上了解、構建起該學科的知識框架。
2.運用有序性原則建構認知結構
凡系統都是有序的,它是系統有機聯系的反映。系統是多層次、多等級的,由橫向聯系、縱向聯系、縱橫聯系構成立體交錯的網絡模式。系統內部之間穩定的聯系構成系統的內部結構,保障系統的有序性。指導學生運用有序性原則進行學習,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在整體把握課程的基礎上從所有課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課程的有序性兩個層次注重運用知識的有機聯系進行學習。
第一,注重所有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所有課程都是人類文化這個大系統中的子系統,它們之間必然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實,學校開設的各科課程的學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處,并且各學科知識之間也存在著非常廣泛的聯系。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有序性原則注重所有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就是要指導學生學會在理清各科課程的學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處的同時注重發現和應用各學科知識之間廣泛存在著的縱橫聯系,使各學科知識體系之間建立起廣泛而穩固的有機聯系,通過建立這種廣泛而穩固的有機聯系來構建起完整的認知結構。
第二,注重各科課程知識體系的有機聯系。各科課程作為學校所開設課程的一個子系統,其各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更為緊密。注重各科課程知識體系的有機聯系是對注重所有課程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有序性原則注重各科課程知識體系的有機聯系,就是在要指導學生學會整體把握各科課程學科知識體系框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該課程學科知識體系層次和等級上的有序性,通過從整體到部分的“逐漸分化”和從部分到整體的“意義建構”構建起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
3.運用開放性原則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體系
開放性是說一個系統如果與外界有物質、能量、信息等方面的變換,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統,而是開放性的系統。任何系統都是開放性的,即系統與環境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都必須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則,就不能保證自身的正常運轉和發展。無論是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這個大系統還是各科課程這個小系統都是開放的系統。為“保證自身的正常運轉和發展”,就不能將知識的意義與應用割裂開來加以理解,知識的意義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知識的應用范圍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確,知識就會變得越靈活。這也是《改革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的意義所在。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指導學生運用開放性原則進行學習,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在整體把握課程、建構認知結構的同時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注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課程內容時要注重運用情境學習法將個體、社會以及環境等置于統一的整體中來進行學習。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注重實現學習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著力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三 結束語
系統論作為一種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對教育科學研究同樣具有指導意義。把系統論引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中,對促進學習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有著重大意義。對學生進行系統學習法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并運用系統學習法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體系,進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促進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有機融合和全面發展,促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誠忠、王序蓀.教育控制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毛小麗、高峰.系統學習法在大學物理習題教學中的應用[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5~67
[4]陳偉、王濤、謝鐵麗.強化學習法的學習方法指導——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方法指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6):13~14
[5]常紹舜.從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看系統論與還原論的適用范圍[J].系統科學學報,2008(1):87~89
[6]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大家好!在景炎中轉眼間便過了一年,對于許多同學的學習上的問題我想對此為大家解決部分,也分享給大家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希望同學們的學習能有所提高。
1、把握課堂;
2、課間詢問同學(或老師),及時查漏補缺;
3、心思全在學習上;
4、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絕不拖沓;
5、自購試卷,并自覺完成;
6、多與同學交流,學會互幫互助;
7、做好復習工作(如筆記),作業認真完成;
8、不抱怨老師與同學,不辭考試多,時刻準備著!
9、收集與整理從前的復習資料,最好是以手抄的方式(也可打印),不依賴于復習提綱;
10、查漏補缺,專補學科較弱的地方,不完全以自己的好惡來對待學習;
重點:學習好的同學繼續保持,成績較差的同學狠補、惡補!不做口頭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最重要的是付諸于行動,努力學習!
高中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不像初中的課程,可以憑借小聰明在考試前突擊一下就把成績提上去,對于難度更大、覆蓋面更廣的高中內容來說,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筆記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但這樣,還有一些習慣性的做法需要培養,高中生應當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部就班地跟著課程進度學習。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期預習的重要性。那么預習有什么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找出所需的舊知識,并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2.專心聽課的習慣
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么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系,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每一瞬間都能有選擇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為注意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選擇、保持以及對活動的調節和監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線索。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自己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級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沒有注意,只是沒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及時復習的習慣
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系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識的系統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最后,系統化的知識有利于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系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想搞好知識的系統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引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面且得到了“思維的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復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復習時的參考資料。
5.練后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2.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查找工具書的習慣,健康上網、積極探究的習慣等等。從課堂學習的過程看,還有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積極應考等好習慣。
6.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了推動學生的系統復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也把考試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在考試復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設置考場,安排監考老師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
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后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一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一個是方法因素,即會不會應考的問題。
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再施加壓力。臨考前,不要去想考試成敗將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試成敗的影響,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臨考前要減輕學習負擔,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文體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后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細檢查,更正錯誤。
7.閱讀自學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8.觀察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坝^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蓖瑢W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蜂蜜。
10.總結歸納的習慣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以上所說的十大學習習慣并不是絕對不變的教條,在這里只是希望拋磚引玉,讓高中的同學們借鑒更多更好的學習經驗,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
“錯題本”是指中小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做過的作業、習題、試卷中的錯題整理成冊,便于找出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使得學習重點突出、學習更加有針對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在“錯題本”使用過程中,有的學生不僅僅整理自己做錯習題,同時還把“容易出錯題”、“難點題”、“典型題”、“好題”等,一并整理出來,稱作“好題本”。一:錯題本的建立
首先,在建立“錯題本”之前,我們需要搞清楚“錯題本”的作用。說寬泛點,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質量、夯實學習基礎、創造優秀成績的重要手段。而很多同學并沒有引起重視,其實,是對“錯題本”理解有誤區,“錯題本”上不一定只是“錯題”,它應該包括“錯題”“容易出錯題”“難點題”“典型題”等,應該是對知識的梳理,是重點尤其是難點、精點的集合,是系統學習基礎上的重點解析,使得學習重點更突出、復習更具針對性、學習更有高效性。
一位就讀人大附,且學習一直非常優秀的同學告訴筆者,“錯題本”確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1、“錯題本”是自身錯誤的系統匯總。當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
2、“錯題本”能改變學生對錯誤的態度,對待錯題的態度是減少錯題的關鍵。錯誤是寶貝,因為錯誤才能使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能因為錯題少或錯誤的原因簡單而忽視它。一個錯誤實際就是一個盲點。如果對待錯誤的態度不積極,或者缺乏理想的方式解決錯誤,錯誤會在任何可能的時候發生,而且會經常重復發生。對待錯誤一定要“善待”、“嚴逮”。
3、“錯題本”能改掉馬馬虎虎的壞習慣。學生會因為怕抄錯題或錯題太多沒面子,而小心翼翼的做作業,不在馬馬虎虎了。二:錯題本的使用
明確了“錯題本”的作用和好處,相信很多同學都會有立刻建立自己的“錯誤小檔案”的沖動了。先別著急,咱們先了解下,如果建立好了“錯題本”,又該如何加以利用呢?我們不妨聽聽看有經驗的同學是怎么說的:
1、經常閱讀。之所以出錯,大多因為知識點不扎實,所以對待錯誤要經?!耙娒妗?,就像“1+1=2”的問題,即使是夢中也不會出錯。
2、相互交流。同學間交換“錯題本”,互相借鑒,互有啟發,在“錯題”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
3、拓展功能。建議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就像模塊一樣,讓“錯”變得非常清晰,如:標出“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錯誤”等錯誤原因;標出“錯誤知識點等”;寫出答題的方法和技巧等。
4、“錯題本”的使用貴在堅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見效。
5、如果可以用索引的方式標記,便于查找。
好了,如果你看完了這些,并且對第4條信心十足的話,現在就去動手建本吧!
【三】
為什么很多同學在初中學得不錯,上了高中卻學得很吃力呢?用初中的習慣,學高中的知識,當然吃力。
高中學習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好。在讀書、聽課、研習、總結這四個環節都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
建立新的適應于高中的學習習慣開始時不容易,但是習慣一但建立,以后的學習就好辦了。
1.認真聽課
認真聽課適當做筆記,不放過任何聯想小結的機會是讀好書的關鍵。上課的內容有難有易,不能因為容易而輕視它,也不能因為困難而害怕它。容易的問題思維強度小,但所提供的思維空間卻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方法與老師的方法進行整合,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小結,對問題的發展進行預測,為后面更難的問題準備更充足的思維慣性。這好比是騎自行車上坡,在平路上達到了一定的速度上坡也就容易了。很多同學往往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由于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結果到了更難的問題就聽不懂了。因此,簡單的問題不愛聽就必然導致復雜的問題聽不懂,一段時間這樣就要退步,長期這樣就變成了差生。
2.弄清概念、性質與基本方法
弄清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是每個學科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沒有弄清就去解題是沒有不碰壁的,正確理解概念再做習題就比較容易了,通過習題的演算反過來還可以進一步理解概念與性質。要弄清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就要先復習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與課本的相關內容。課堂弄不懂的問題課后一定要想辦法弄懂,已經聽得懂的內容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夠操作,若仍有問題最好動手做一遍,自己走過的路才可能成為熟路。有了準備再做作業效率會更高,解題在很多情況下就是檢驗你對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掌握得如何。對學習的困難要有足夠的準備,不要貪眼前的快,學的太粗,長期下去會造成以后的慢,甚至一生的慢。因此一定要注意強化自己的基本功。在系統思考還沒有建立之時,千萬別放棄對簡單問題的思考。
3.經常復習原來學過的知識
小學初中的復習靠老師,高中的復習靠自己。因為高中的課程內容多,所以在課堂上不可能經常反復,一節課內容七天內不復習就有可能變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內復習一次。要把問題真正弄懂,可能要讀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幾遍,每次讀、或做總會有比原來更多的體會,我不相信人的頭腦學一遍做很少的習題就能夠把問題理解透徹。求學問從不知到知,從沒有印象到
有印象,而且還要“印”的正確,“印”的清晰,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一定要通過多次的反復鉆研和練習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復習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疏理和總結,使之形成系統,為解決以后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常常要象過電影一樣把各科的常規問題過一遍,把各科的課本與筆記過一遍。4.懂得、會做與習慣
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別人更聰明、更加能說會道、他們是常常是在最恰當的時侯用自已毅力與勤奮把該要學會操作,操作到熟練,操作到形成習慣為止。你要習慣于看課本課,課前要看、課內要看、課后還要看,直到真正弄懂為止。你要習慣于及時演練,時機把握的好不好對你來說至關重要,特別要珍惜課堂練習機會,珍惜例題重做時機。
懂得了到會做了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只有在懂得與會做之間架上習慣之橋才行!學習一種新的操作,我們往往會受原來的操作習慣、原來的習慣思維的支配,因此新的操作,新的思維取向的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的練習才能做到。
新的操作習慣的形成的同時如果能克服掉原來的不好的習慣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原來你所具備的操作習慣與思維走向也是良好的習慣,如果就此而被你的新習慣毀掉,那是十分可惜的。
比方說學習打乒乓球,學會了推球,形成了推球的習慣,接著學會了削球,形成了削球的習慣,如果削球的好習慣毀掉了推球的習慣,能說你進步了嗎?只有在兩個好習慣之間在建立一個相互連結的習慣才行。弄懂與會做上架起了習慣之橋,在新舊習慣之間架起轉化之橋。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
對操作有困難的問題一定要反復訓練直到習慣,要加強對能否化簡操作的思考,要注意越是形式化的操作往往越脫離問題的本質,因此進行簡捷操作時要注意對問題的本質的思考。
一旦習慣養成,堅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收獲也就水到渠成了。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話: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5.勤于發現問題,好于解決問題
中學的課程大都是被研究得比較徹底的問題??梢赃@樣說,一個聰明勤奮的學生能夠發現多少問題,就能夠學會多少知識。聽課、看書、做作業,聽課是發現問題的最重要的時機,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以為“聽懂”就行,實際上,懂有真懂和假懂之分,懂有懂得深與懂得淺之分,不能夠在課堂上發現問題的學生,往往在碰到新的題目和題型時就束手無策了。解題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手段,許多學生今天發現了三個問題,明天發現了三個問題,并沒有解決問題,到了第三天老師問他你有什么問題,結果他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發現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達到真懂的境界。因此建議同學們要準備一本問題簿,把你發現的問題記在本子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己獨立思考刻苦鉆研解決它,也可以通過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來解決它。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因此你要珍惜所發現問題,所發現的問題一定要盡量加以解決,并且經常復習。發現問題雖然困難,但天天都有許多的機會,如果你養成了勤于發現問題、好于解決問題的習慣,對現在的學習和將來的學習 都有很大的益處。
6.把握解決問題的時機
學習新的知識點,碰到問題和困難是非常正常與自然的,碰不到問題和困難才是不自然的。每個人都有解決這些問題克服這些困難的時機,不同的人可能時機是不同的,我相信不管是誰,這種時機一定存在。可惜的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并不能把握住解決問題的時機。為什么呢?大多數的人總是急功近利,心理承受力差,對一些問題在時機不成熟時做了一些努力收效不大時,就放棄了努力,同時也放棄了尋找突破這些困難的時機,最終讓自己失去了解決問題機會,事實上每天你都可以解決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新的問題也可能是剛剛才發現的老問題。不管你學習的速度是快還是慢,你只要努力去把握,總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人的潛能象海底里的冰山、能露出的只是很少的部分,象電腦、雖然硬盤中貯存著無數的信息,但在顯示屏上顯示出來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你肯挖掘,就能在顯示屏上有更非富的顯示。
7.善于分門別類,善于抽出本質
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典型方法,對他們進行概括小結使之系統化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老師在課堂上常常做的事情。其實每個學生也要經常做這件事情。開始時你可能做不好甚至不會做,這沒有關系,只要多做幾次就越來越會越做越好。你先去感覺老師給你的筆記,體會老師是如何對知識進行概括小結的,以后,可以在老師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對知識進行有個性的分門別類,每做一次這樣的事情你的認識就會提高一次,多做幾次你的思想就有可能升華。平常我們要研究許多題型,做大量的習題,如果一但抓住了一類習題的本質就要及時歸納總結,可以用一句自己的話表達出對這一本質的理解。分門別類可以使學過的知識有條理,便于記憶,便于應用。抽出本質,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8.積極主動、善于變通
失敗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要遇事有不會做,不做,遇題不會解,不解。當一個人不做事的時侯,這個人就無從發展,無法進步了,只能是能力就越來越差。事實上,任何一件事都有一百種做法。說個“好”字有一百種說法,聲音的高低可以有一百種,語氣的變化也可以有一百種。跑不了5000米,先跑1000米,跑不了1000米,先跑100米,跑不了100米,先走100米,走不了,爬也行。任何一件事你無法直接做可以退一步或退幾步去做,總之要去做。不會做這道題,就做與這題相關的課本的例題,千萬不能什么也不做。無論如何,你要動起來,不動不行,不做不行。從簡單開始,量力做事,每天堅持,你總會越來越好的。變法子做你不能直接做的事情,培養自己積極主動、善于變通的習慣,可以終身受用。形成好一種習慣的重要原則是:起點要低,起動要慢,日積一日,終達目地。
9.要虛心、要自信、有主見、有理智
認真可以使你能夠發現更細膩的東西,專心才有更高的效率,勤快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毅力能夠讓你克服困難,志向是你學習的動力是精神的支柱。
一個人往往在相對于周圍的幾個人或一群人而言某一學科學得還不錯,也可能是一兩次考試考得好一點,也可能僅僅是這一學科的對某一部分知識的理解超出別人一些,或者是學習速度比別人略快一些,就自以為是,誤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沒人可比。產生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是注定要退步和失敗的,要知道你是一個學生,在這門學科上還有許多的知識對你來說還是未知數,既便你目前真的很強,如果不繼續努力將來的情況就難說了,你這部分知識掌握的不錯并不代表你其他部分的知識也掌握得很好,你學習的速度快,一定有很多的細節被你跳過或忽視,到頭來往往還不如學得慢、學得精細的同學成績好。再說就算你確實在某一群體中最強,也不見得你真的最強,高考是面向全省的,與別的學校的強手相比你沒有優勢你還是上不了理想的大學。因此不論如何,做人做事要虛心,學習更是如此,謙虛向老師學,向書本學,向同學學。用自己的虛心去問這方面比你強的任何人。把人家有的本事盡可能的學到手,才能持續地進步。
還有一種人在某一時期比他人落后一點,某部分知識掌握得不太好,或學得不如人家快或者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如他人,就完全否定自己,總是覺得處處不如他人,產生悲觀情緒,好像天就要塌了,這種時候恰恰是最需要用自信與志向去支撐你精神,這是上帝考驗你的時候。要知道失去自信心比失去知識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保護好你的自信心。其實每個人總有落后的時候,除非你是上帝。對于一個有自信心的人來說落后往往只是暫時的,考試成績差一點只能說明你這解答這份試卷的水平還不夠,并不能說明你這一段學習無效,只是成效暫時不能得以體現而已,學習速度慢也許是你過于細心之緣故。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主見理性地去分析得失,即時合理地調整學習方法。否則你如果自暴自棄,結果只可能成績越來越差,人在情緒低落時往智力就會急速下降,很可能失去理性和主見,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蠢事,由此可見理性與主見對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好在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善于保護自己的理智的。
自信
是人生幸福的最好的心理暗示,自悲是克服困難的最大的心理障礙,自大是停滯退步的最重要的原因,自信增加內力使人進步,自大減少內力讓人頹廢。自信的人征服難題,自大的人被難題征服。10.快樂地學習、充滿信心地學習
對人對已對事對物都要好一點,保持愉快的心情,天天高興地生活和學習是重要的。快樂地學習可以極大地提高體力和智力,當一個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保持良好的心境,快樂地學習時,他的學習成績就會越來越好。充滿信心地學習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可以消除你的不良情緒盡而達到快樂的境界。這樣你就能做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學好高中生物需要循循漸進,有步驟有方法才好。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實驗法。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應認真掌握實驗的理論和技巧,對大綱和課本中規定的實驗、實習應逐一過關;每次實驗后認真繪圖,寫實驗報告,以鞏固所學知識。課本上的實驗示意圖,是實驗過程的形象表示,集中體現了實驗的要求、步驟和目的,具有很高的認知價值??忌梢詫嶒炇疽鈭D為中心線索,把實驗的相關知識串聯起來。這樣學習,知識不僅記憶牢固,而且便于應用,不會混淆。
觀察法。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知覺。學習生物要從觀察開始,因為觀察是獲得感性知識的一個主要途徑。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現許多奇特的生命現象。例如,綠色植物的葉子為什么昌綠色的?為什么有的樹木葉子一到深秋主不變成黃色或紅色?等等,如果你能運用學過的生物學知識作出科學的解釋,那樣知識就學活了。
比較法。有些生物概念和生物現象很相近,容易混淆,可列成表格,分門別類地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知識精確地分化。例如,對五門脊椎動物——原生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和環節動物門,可以各門的代表動物的生活環境、構造和生理(包括運動、消化、呼吸、排泄、循環、神經和生殖)以及本門動物的主要特征,畫成棋盤式表格逐一進行比較。
歸納法。知識的概括性越強,越便于遷移。知識越系統,越便于記憶和應用。在總復習中,對知識進行梳理歸納,使之條理化,對于記憶和應用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學完了花、果、種子形成的知識后,可歸納成圖表式的知識系統。
高一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礎一、落實考試說明要求正確處理好說明與課本之間的關系
考試說明(下稱“說明”)是高考生物命題的基本依據,也是指導高考復習的綱領性文件。每年的“說明”都清楚地闡明了當年考試性質、內容、形式及試卷結構和題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須認真學習,深入研究。以高考說明中要求的能力層次為依據,以考試說明所列出的知識點條目為線索,對照課本中的有關知識點和內容逐條復習,以明確考試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內容。根據近幾年高考生物試題的特點,生物命題的思路是:“遵綱不循本”,即知識點的考查一般遵循說明不超越課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課本涉及的,可能會超越課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復習時對知識點的處理應源于課本,但對能力的要求應高于課本。
力求抓住五點:①知識點,②考試點,③能力點,④應用點(聯系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日常生活、環保知識的實際),⑤結合點(各章節的結合),要正確處理好“說明”與“課本”的關系。
二、重視課本,夯實雙基、突出主干知識,抓好學科內綜合
夯實“雙基”,立足點首先放在課本上,課本是生物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生物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藍本”,應該重視課本的基礎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課本中生物術語、概念、定律都具有規范性、權威性,抓住課本的知識點,把握好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對相關知識進行橫向拓寬、縱向加深。
縱向著重在“理解”,應有層次、有序,橫向著重的是“滲透”,應有意識、有機。對課本中的知識點要進行提煉、梳理、歸類、對比,將隱藏在紛繁內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領、規律、原理、知識間的聯系整理出來,使知識系統化,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同時對以往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或未掌握的知識進行補缺強化。
立足課本,可以用專題形式進行復習,抓好學科內綜合,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特別是那些反映生物學科主干知識內容、反映學科思想的內容和能夠與高等教育相銜接的內容,要穩扎穩打、腳踏實地。要理清知識的發生和本原,在教師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過分類、整理、綜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有了牢固的基礎,就可以從容應對高考,以不變應萬變。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復習時要突出主干知識、重點內容
主干知識內容不僅包括學習的重點,同時是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內容。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內的物質代謝、動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的基本定律、伴性遺傳、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遺傳育種、生態系統、免疫、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態工程等等。對這些主干知識內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決新情景的問題。要力求做到知識點、能力點、薄弱點、應用點和考查點心中有數,那種不分主次泛泛復習以及題海戰術,無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視實驗能力培養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培養目標與學生學習方式、能力、技能和態度有著緊密的聯系,與研究性學習的培養目標和學習方式是相輔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們在復習時要重視實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掌握好與生物實驗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③要講究科學的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指導著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思維方法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F階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關鍵性復習階段,講究科學的思維方法很有必要。正確的思維方法,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運用,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分類、系統化、具體化、歸納、演繹推理等基本思維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強化訓練、多思善問
能力考查是近年來高考的“主旋律”,現階段能力提高可以通過強化訓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達到及時檢查復習的效率。現階段強化能力的訓練,老師認為應該以做中等難度題為主,在保證準確的情況下,力求提高解題速度。應當檢查自己是否具備適應高考的題型和題量,還有適應高考的審題、題意分析等各種能力。
考生應當接觸新情景的習題,加強識讀圖表能力的訓練,善于從圖、表提供數據的處理過程中理解試題,作出正確結論,以提高解題質量。善于歸納總結,想一想該題運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屬于哪一類,彼此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經過比較,以少勝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當十。這就要求考生找出題目原型,摸索解題規律,以后再做類似習題就可以運用規律性方法解題。
另外,現階段的訓練試題涉及的知識面廣,有時要用到整本書,甚至跨課本。解這類試題,必須站在知識的全局和整體的高度來思考問題。對一些一時想不通的問題,一定要問,問老師、問同學,千萬不要輕易放過。
四、分析失誤、查漏補缺
現階段還應該把復習重點放在分析失誤、查漏補缺上。查漏補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方法是,對照自己平時練習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自己在知識、思維、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練習,進行查漏補缺。特別要重視在“雙基”知識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識的覆蓋面。
還應該把自己做過的各類試卷中錯誤的部分裝訂成差錯本,復習時仔細看看,邊看邊思考,找出易錯知識和易錯原因;檢查是否能夠活用知識,有無臨場應變的能力。檢查自己對前期所犯的錯誤有沒有真正弄懂,錯誤有沒有重犯。只有這樣做,才能提高復習效率
高一生物學習方法1、首先要培養起對生物的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反復的看書。
其他的理科或許看書還起不到特大的作用,惟有生物,是一定要看課本的,包括大字,小字,注釋等等,反復看,畫上不同的重點,比如主干知識,第一遍看了沒記住的,第二遍看了沒記住的,做題時提到的等等。并且生物是理科中和生活聯系最緊密的。
2、作對比。
比如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C3和C4植物,酶合成調節和酶活性調節,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等。
3、注意總結。
學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總結,比如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各種育種方法等等。
4、流程圖和背誦結合。
上課認真聽講,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生物過程老師講的很細致,結合課本,在腦中反復想動態的畫面和流程,比如有絲和減數分裂,有氧呼吸三個過程,三大生物工程。
5、有效做題。
1、長計劃,短安排。學習要有學習計劃,有目的性的學習,才能激發學習動力。
2、提前預習,不預習課堂懂的在50%至60%左右,而預習后懂的則能在80%至90%左右。
3、上課抓重點,聽課是學習的重中之重,認真聽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課后復習,有效復習的核心是做到四個字:想、查、看、寫。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