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1: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班蘋果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有效教學 學習能力 活動設計
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是幼兒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老師講了多少。在很多人看來,幼兒園孩子不需要學什么具體的知識,只要吃吃玩玩就可以了。但在我看來,首先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的啟蒙階段,要把握這一時機,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教學做好鋪墊。其次,現在的形勢發展(包括家長對幼兒的學習要求和對教師的滿意度、現代社會的需求等)也越讓我們覺得要從小班就開始實現有效教學。
案例一:在開展“一串紅”這個活動中,我事先讓家長帶幼兒觀察認識“一串紅”。活動當天,我又帶了幾盆“一串紅”放在班級里,幼兒的活動興趣明顯提高了很多。對于我提出的問題:“你們還記不記得‘一串紅’是什么樣的?”許多幼兒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連平時不愛舉手發言的小博都迫不及待地想表達,活動成效明顯。
案例二:在小班體育活動“小烏龜運糧”中,我的第一次組織不是很成功,主要是由于準備材料的限制,如墊子太少,影響了幼兒爬行活動的開展。沙包不夠重,導致幼兒在運糧過程中沙包掉了。經過第一次活動,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不使用墊子,直接在地面上爬行。將沙包改良,加重分量,修改一些環節。第二次組織活動時,幼兒都能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負物爬行的本領,他們學得開心,教師教得投入,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一次吃點心的時候,我聽見一組小朋友一直在討論水果。航航說:“我吃過蘋果的,我家也有的。”新新說:“我也吃過的,我們家是紅顏色的。”明明說:“我見過的蘋果是黃顏色的。”航航說:“那我還吃過綠顏色的蘋果呢,你有沒有吃過啊?”新新說:“沒有黃顏色、綠顏色的蘋果,只有紅蘋果。”他們討論的很激烈。第二天,我正好開展有關水果的活動,特意問那幾個小朋友:“你見過的蘋果是什么樣的?”接著,我將3種顏色的蘋果出示給幼兒看,他們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黃色和綠色的蘋果。在小朋友們參一與.I生都很積極時,我看見友友坐著一聲不響,嘴巴翹起來了。我去問他:“你怎么啦?怎么不開心啊。”他沒有說話。旁邊一個小朋友說:“他也想發言,老師沒有叫他的名字。”我恍然大悟,于是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友友舉手我就會叫他回答。
上述三則案例說明,要實現有效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小班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從開始不愿來幼兒園到喜歡上幼兒園,教師必有一定的方法實現這一轉折。同樣,無論對于什么年齡階段的孩子,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要看教師如何把握對策。
一、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會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通過案例一發現,我班幼兒對于新鮮的事物比較好奇,容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來觀察和了解,對于自己已了解的事物會積極踴躍地來表達和表現自己,體現了較高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因此,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做好各項活動前的準備。
1.教案的準備。教案是否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直接影響活動的開展。因此在活動前應認真解讀教案,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進行適當調整。由于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動靜結合,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在完善教案后,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充分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
2.物質和經驗的準備。材料是否充足也直接影響著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關系著活動效益。一件新穎的教具能夠直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能夠滿足小班幼兒的操作欲望,并能實現在“玩中學”。知識經驗的準備為活動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激發了幼兒表現自我的欲望。
二、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過程中的掌控
小班幼兒的想法天馬行空,富有想象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明銳的觀察力,做好活動過程中的掌控。正如案例三,幼兒的談話內容也能作為活動的契機,這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把握機會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內容。在活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全體,又要照顧個體,對幼兒的回答及時回應并根據情況進行拓展,滿足幼兒的學習欲望。
1.學會抓住契機提問。我們常常會聽到幼兒一些有趣的談話內容,有時會一笑而過。但有心的教師會抓住時機把它作為教學的一部分。相對而言,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得幼兒的積極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會成為一次理想而有效的教學活動。
2.將個體融入集體,適當鼓勵和表揚。在活動中我常常發現舉手的總是那么幾個小朋友,有的幼兒由于膽怯等原因不愿表現自己而容易被我們忽視。因此,教師實現有效教學既要關注集體又要注意個體,鼓勵膽小、害羞的幼兒突破心理限制,主動展現自我。
3.將趣味融入教學中,學會動靜結合。玩是小班幼兒最開心的事。實現小班幼兒的有效教學就要學會將趣味融入其中。有趣味的活動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兒真正投入到活動中。動靜結合的安排既能抓住幼兒的特點,又能使活動有聲有色。
三、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后的反思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幼兒有著強烈的模仿成人行為的欲望,他們會情不自禁的想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比如切菜、洗碗、掃地等。為此,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做中學”的理念,選擇了幼兒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導幼兒應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并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滿足幼兒參與勞動的愿望。我還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蘋果、梨。
2、各種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老師的百寶箱里藏著許多東西,你們相知道他們是什么嗎?老師請小朋友把他們找出來告訴大家,好嗎?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里去嗎?
引導說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樣才能把這些食物放進去呢?
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的運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
3、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并把食物放進瓶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有意識的提問“你用什么把什么變小了?”
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較容易“變”
有的幼兒一直使用一種工具,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
強調行為習慣的養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處,用抹布擦手,并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1)、討論問題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進瓶里的?
引導幼兒說出“我把它變小了。”進一步提問“你是怎么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并用標記圖表示。
(2)、討論問題二:刀是什么樣子的?
回憶“刀”是什么樣子的,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訴幼兒老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險,不能玩。
二則、說課稿:會說話的標志
活動來源:
此次活動選材于人教版學前班社會領域《各種各樣的標志》。標志廣泛地運用于人們的生活。綱要中提到:“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志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我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志符號,通過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
目標分析:
為了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此次活動,我制定了下面幾個目標:
認知目標:
對幾種常見安全標志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并能對其進行分類。了解禁止標志、警告標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
過程分析:
總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戲《開汽車》導題――自由探索,認識標志――看情景圖片選擇標志,區別認識標志――標志歸類――幼兒自主貼標志,讓學習內容生活化。
教學方法有:討論法、知識遷移法、游戲法、觀察法等。
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能根據標志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了解安全標志的符號、名稱和意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志的規范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
分述:
一、通過游戲《開汽車》,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探索興趣。
1、游戲《開汽車》幼兒隨著音樂開汽車進入進入活動室,教師出示紅綠燈提示牌,指揮交通:紅燈停,綠燈行。
2、教師提問:老師沒說話,你們為什么一會兒停車,一會兒開車?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紅綠燈?紅綠燈告訴我們什么?(歡快的游戲音樂,活潑有趣的游戲內容,使幼兒情緒愉快地投入活動,啟發性的問題可以引發幼兒教育思考,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自然地導入活動主題。)
二、自由探索,認識標志
1、幼兒自由選擇標志圖,觀察并相互交流討論標志上的內容與所表示的意思。老師巡回傾聽,引導幼兒觀察。
2、利用幻燈片展示所有的標志圖。讓幼兒集體觀察,并請個別幼兒找出剛才自己手里的標志,說說自己對圖片意思的理解。(在這個環節里,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給孩子創設了自由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察、交流、討論中,初步理解認識標志,對孩子對標志的理解,我不及時評價對錯,而是把這個機會讓給幼兒自己去發現。使幼兒帶著疑問,饒有興趣地進入到下一環節。)
三、看情景圖片選擇標志,區別認識標志。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并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標志。
第一幅圖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欄桿,然后提出問題:我們該告訴圖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適合貼在這兒的的標志嗎?
第二幅圖是:小朋友取開水喝的場景。針對此圖,我設計的的問題是: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們需要怎樣提醒她呢?用個什么標志貼在這兒合適呢?
2、利用幼兒選擇的這兩種標志,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兩種標志的不同之處。
(在這一環節里,我沒有先教幼兒認識標志再解釋標志,而是引導幼兒通過逆向思維來認識區別標志,即讓幼兒先看情景圖片,然后根據圖片內容選擇標志,從觀察形象直觀的情景圖片到找出抽象的相應標志,使幼兒從具體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認識標志。在引導幼兒觀察兩種標志的不同時,我會用一些啟發性的語言,暗示性的動作,引導幼兒自己去細致觀察,最終發現,發展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
四、標志歸類
學前班的幼兒,邏輯思維已初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能力,此環節的設計,會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
1、標志分類,集體感知每一類標志的特點:這些標志是什么形狀的?有些什么顏色呢?初步建立類概念。
2、引出禁止標志和警告標志的概念。
3、介紹禁止標志。觀察并思考:圖上畫了些什么?它會是禁止我們做些什么呢?你們在哪兒見過這種標志呢?(這些開放式的提問有利于幼兒進一步探索與思考,有利擴展,整理幼兒的經驗。在幼兒結論的基礎上,教師整理并與幼兒一起得出每一種標志的規范名稱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標志的方法同上。
5、遷移學習經驗,引導幼兒討論: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幼兒園哪些東西,哪些地方會有危險,什么樣的標志適合貼在哪兒?
五、結束活動
以游戲活動《爭當小衛士》作為本次活動的結束部分。最后由教師帶著這些小衛士,把適合的安全標志貼到教室和幼兒園的一些危險物體或地方,來保護我們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導幼兒能能過“玩中學,玩中記”,復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的安全標志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六、預設效果
此次活動,希望能充分發揮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發現并掌握各種標志符號,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詣在通過兩項目標的達成,促使孩子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教育。
三則、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輕和響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輕有響,并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搖晃的不同聲音。
3、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并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活動準備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引題。教師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①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響)請幼兒(幼兒食品)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么樣的聲音?(輕)
③教師展示“響”,“輕”字卡,并將兩只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教師將另外兩只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并把里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里面搖一搖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通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①教師引導: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②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后,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寶寶食品)一邊。
③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并站在旁邊。
④教師檢查,糾正。
4、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聽音樂一遍,區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②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四則、美術活動:《泡泡畫》說課稿
小一班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泡泡畫》。
一、說教材
吹泡泡是幼兒熟悉又喜愛的游戲,吹泡泡不僅有趣,而且新奇。特別是在太陽底下吹泡泡,吹出來的泡泡顏色豐富多彩。我選擇并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的“泡泡畫”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蘸蘸、吹吹、按按的過程中,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能,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知識目標:鞏固對紅、橙、綠三種常見顏色的認識,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標:大膽選色,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3、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合作活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活動重點: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注意衛生,體驗活動的快樂。活動的難點: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巧。活動的準備:(詳見活動設計的準備)。充分有效的活動準備是美術活動成功的前提。本活動準備既關注幼兒已有經驗的積累與參與,如在活動前讓幼兒玩玩吹泡泡的游戲,也注重教具的實用性與作畫工具的合理性。如選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別長的吸管──這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可使幼兒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畫紙是每組一張,這樣可以避免幼兒間的畫紙被擋住,而且更能讓幼兒在活動操作中大膽地操作,不用擔心會吹出紙外。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1、情景教學法: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小魚吹泡泡”這樣的情景,讓幼兒能夠很快的進入到活動中去。2、觀察法:在活動開始時,請幼兒仔細觀察泡泡水的顏色。通過觀察,使幼兒對顏色進行辨別。3、提問法:對幼兒進行一些啟發式的提問,有助于幼兒對顏色有進一步的認識。活動中孩子們運用了1、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種方法來獲得對泡泡形狀、顏色的知識體驗。2、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吹泡泡作畫,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泡泡畫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里積累經驗,以獲得技能。活動也證實了這一點,第一個上來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來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說活動程序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向小魚學習吹泡泡”為中心主題,以教師的示范幼兒練習為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流程是:出示范畫導入介紹作畫工具(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師幼合作示范(蘸顏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兒分組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的泡泡畫,請爸爸媽媽觀賞)。(具體的活動程序見活動教案)
四、說反思
情景創設的導入很能吸引起幼兒的注意,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在看教師繪畫的時候,幼兒個個全神貫注地聽著。小班幼兒對于吹泡泡很感興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能激發他們對繪畫的興趣,由此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積累相關的繪畫經驗,讓幼兒對美術課產生喜愛之情。活動中,以師幼合作的形式來示范泡泡畫的制作,更能激發孩子的操作熱情。可是,活動中我卻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居然忘了向孩子們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間,只能吹,不能吸,還有就是忘了為孩子們準備濕的擦手布了。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五則、健康活動教案:小雞捉蟲
目標:
1、發展幼兒快速跑的能力,且不與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
準備:母雞、狐貍頭飾各1個、小雞頭飾若干、“蟲子”若干、錄音機、磁帶、“小雞家”“狐貍家”的場景。
過程:
一、開始部分(準備活動)
1、雞媽媽帶幼兒在“老母雞”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活動場地,音樂停止,雞媽媽說:“雞媽媽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個蛋寶寶!”幼兒隨即蹲下做蛋寶寶,老師巡視。
2、雞媽媽邊巡視邊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腦袋!”(帶幼兒活動頭部)
3、雞媽媽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翅膀!”(帶幼兒活動肩、臂部)
4、雞媽媽又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跳出蛋殼了!”(帶幼兒活動腰、腿部)
5、雞媽媽問:“誰知道我們出去玩時應該怎樣走?”(引導幼兒說出要一個跟著一個走并進行隊列練習)
二、中間部分(跑的動作練習)
1、雞媽媽:“寶寶們越來越棒,現在媽媽要教你們一個新的本領:小雞捉蟲(模仿捉蟲的動作),如果在找蟲時遇見了大狐貍,我們可要趕快跑回家里。”
2、練習快速跑的動作,提示幼兒要快速前后擺臂。
3、帶雞寶寶到樹林里找蟲吃,遇到狐貍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沒有丟失的小雞,并同寶寶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帶寶寶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輕輕跑出去躲到大樹后面,等媽媽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雞媽媽再次帶寶寶捉小蟲,捉到后把它快速帶回家,可別讓狐貍給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結束部分:
帶雞寶寶做整理活動,帶回活動室休息。
六則、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兩只老虎
目標
1、培養幼兒參加韻律活動興趣。
2、讓幼兒體驗邊唱歌邊做動作的快樂。
準備
1、幼兒已會唱《兩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體課件、老虎胸飾、錄音機、磁帶。
過程
1、幼兒戴好胸飾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1)你們這些小老虎真可愛,我知道你們還會唱《兩只老虎》的歌呢,你們愿意唱給我聽聽嗎?
(2)師幼一起演唱。
2、引導幼兒逐句創編動作。
小老虎你們喜歡跳舞嗎?那我們今天就來跳《兩只老虎》的舞好嗎?可是我還不會跳呢!怎么辦呀?那我們今天就一起為《兩只老虎》的歌編一些好看的動作,
(1)想一想“兩只老虎,兩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動作?(鼓勵幼兒與別人做的不一樣)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領,現在請你把跑的本領做給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們怎么做?除了往前跑還可以怎么跑?(請個別幼兒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體做)
(3)這兩只老虎長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嗎?(教師可提示:它們一只沒有什么?還有一只沒有什么?)那,沒有眼睛怎么做?沒有尾巴呢?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4)這兩只老虎長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做?我們一起來學學。
3、完整表演
(1)引導幼兒完整表演
集體表演:我們編了這么多動作,那我們一起連起來跳一遍好嗎?
個別表演:誰還會用不同的動作來跳一遍?我們用他的動作也來跳一遍好不好?
(2)創設情境,用不同的動作完整表演兩遍
小老虎真能干會跳舞了,媽媽現在帶你們去幾個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現在我們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請你們用最喜歡的動作來表演一下!
5、創編歌詞及動作
(1)兩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沒有眼睛,一只沒有尾巴,那如果還有兩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們會沒有什么?(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演唱創編的歌詞邊做動作。
6、結束活動
關鍵詞:“三少”幼兒園 園本教研 拓展渠道 管理機制 鍛煉平臺
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深入貫徹執行,園本教研已越來越成為各幼兒園更新教師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大多幼兒園充分利用本園教學規模適度、師資結構相對合理等資源的優勢,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園本教研的目標,選擇園本教研的課題和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像我園這樣僅有四個班和十名教師的“微型”幼兒園,存在教研資源諸多方面的先天不足。如何從本園的實際出發切實有效地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以促進我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我園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緊迫問題。
我園園本教研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三少”。一是觀念的啟示少。由于四個班分布在不同的年齡段,同班的教師思維方式往往雷同,角度較狹窄,可由于園內沒有平行班的教師相商,兩人之間碰撞不出思想的火花,更難以在教育觀念上與外界溝通、交流和獲得新的教育信息和啟示。二是嘗試的基地少。沒有平行班,教師就沒有了借班上課的機會,探索實踐的機會相應減少,教師許多新的設想得不到多次的嘗試和驗證。三是能見的世面少。規模小、教師少,相比其他幼兒園,我園教師外出交流、展示的機會勢必也少,見不到外界的大世面,長期處于閉目塞聽狀態。這“三少”致使教師缺乏教研能力、缺乏上進心,競爭意識不夠強,從而影響了我園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道路上來。”顯然,我們必須根據我園的特殊性,探索一條有效開展園本教研之路,引導教師通過研究尋找到解決教育教學中疑難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切實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真正體味到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和幸福。
一、加強理論學習,拓展信息輸入渠道
誠如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所言:“理論是地圖,可以幫助人們辨別途徑和方法,防止彌茫于不同的思想觀點、術語以及所謂的研究結果之中;理論是鐵錨,可以幫助人們在漂泊不定的思想海洋中站穩腳跟,可使人們避免漫無目標的飄蕩,不致被‘易變的風向’或沖突的觀點沖撞得不知所措;理論是磁鐵,可以幫助人們把相關的觀點集聚在一起,有利于綜合貫通各類紛繁的理論思想,揚長避短、優化組合,提高理論的現實意義。”這就說明理論對人們的觀念、意識和行為的重要影響。當今的時代需要教育者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育觀、學生觀,才能使自己跟上教育形勢快速發展的需要。對于我們這樣一所“三少”幼兒園,如果教師教育觀念不及時轉變,就會導致專業視野更狹窄,專業成長更滯后,遇到問題時茫然無知、不知所措。只有加強對《綱要》等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在主動實踐探究中加深對新教育理念的理解,才能逐步內化為自覺的教育行為,并實現自身業務素質的真正提高。
(一)在理論學習中更新教育觀念
針對我園教師“觀念的啟示少”的問題,我們有計劃地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由于《綱要》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因此我們著重從組織教師學習《綱要》抓起,幫助教師領會,把握《綱要》倡導的教育思想。這種學習并非原本照讀,而是讓教師聯系教學談自己的教學理念,再對照《綱要》的有關部分相互啟示,尋求觀念的更新。通過對《綱要》的學習,教師學會了使用“鼓勵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她們大膽運用了更多的嘗試、鼓勵的方式,鼓勵幼兒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且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努力培養幼兒成為主動建構的意識和能力。顯然,理論的學習不但轉變了教學理念,更轉變了教學行為。
(二)根據實踐需要尋找理論啟示
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又指導著改進實踐。我們認為,園本教研以教師的發展需要為本,學習理論應該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面對的實際問題。我園每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大都來源于教師日常的教學實踐,教師就從預設的幾個主題中選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研討,解決實際問題,從中獲得發展。例如,在一次主題墻創設的研討會上,教師在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在學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幼兒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學生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這段話后感觸很深。大家認識到,環境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對于主題墻的布置不夠重視,認為只要墻上有孩子的作品就夠了。通過學習,大家懂得了校園里任何一面墻、一個角,都是幼兒無聲的教師,我們應根據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盡可能地發揮環境的感染、熏陶、塑造作用,而不應單純為了美觀,隨便地加以修飾。事實說明,一旦教師獲得了理論的啟示,她們在教學中的自主意識就明顯增強,也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
(三)借助網絡獲得新的理論信息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網絡成為幼兒園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在我園,專業類理論書籍的藏書量并不充裕的情況下,每當教師需要借助理論的引導來實現自己的教育設計或處理日常活動中孩子的行為時,教師就會想起最為便利的網絡,里面匯集了許許多多古今中外幼兒教育家的經典教育理念和最新的教育動態,如周兢教授、虞永平教授的新觀點;國外幼兒教育新模式;國家新出臺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我國將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等等,一應盡有。教師分頭瀏覽,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更有助于改善日常的教學工作,同時也掌握了最新的教育動態,堅定了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明確了自己下階段工作的方向。
(四)利用社會資源拓展知識視野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能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能啟迪我們的智慧。然而,由于我園規模小,每年能用于購置書籍的資金有限,我園就充分利用與市圖書館近鄰的優勢,來彌補幼兒園圖書資源的不足。我們到市圖書館替每位教師辦理了圖書借閱卡,鼓勵教師踴躍借閱、博覽群書,并定期舉辦讀書心得交流,以推動教師更新知識,拓展知識視野,受到了教師的歡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現在教師在教研研討時,雖談不上滔滔不絕,但也能運用一些理論去解釋自己的教學手段;也不怕寫文章了,常常自發地寫一些心得隨筆和教育研究性文章去各種雜志上發表。
二、改善管理機制,激發園本教研活力
在園本教研推進的過程,理念是相當重要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往往是精神活動物質化的科學的管理、運作模式和技術路徑,即園本教研管理制度的設計與實施。這是保證園本教研的常態化和實效性的必要條件。鑒于本園“三少”的實際情況,我們因地制宜地積極構建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園教研管理機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小班化”教育
面對我園沒有平行班、班級人數卻較多的狀況,“小班化”的教育探索應運而生。每當教師設想進行一種新的教學嘗試時,就會把一個班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作為一個個實驗樣本,盡管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通過在不同的“小班”內嘗試、探索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法,在嘗試、比較中能作出優化選擇。大家覺得,只要調節得好,還是可行的,的確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反思能力。
(二)建立大循環的輪崗制度
較多的幼兒園在教師崗位的安排上,大都采用大中班教師之間和小托班教師之間的小循環,年級組的教研活動也以大中、小托為單位組織,由于全園教師人數多,這樣的分組活動更為合理,但對于我園卻不適合。因此,我園采取大、中、小、托大循環輪崗制度,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從托班帶到大班的執教經歷,使每一位教師對每個年齡段幼兒的生活經驗、智力發展水平都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對各年齡段幼兒教育目標的制定、活動內容的選擇以及幼兒活動時間的安排都熟悉,更使大家在樣本教研中逐步有了共同的語言。經過一輪一輪的任教經歷,教師的教學、管理經驗得到不斷提升,園本教研中思維碰撞產生的火花明顯增多了。
(三)師徒結對,教學相長
優質的教師是提高幼兒園教育品質的保證,優質的教師又必定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在幼兒園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法很多,我園特別重視“師徒結對”這種最經濟、最有效的培養機制。我園的師徒結對制度強調了師徒雙方的專業發展,要求師傅向徒弟傳授師德、教學和管理經驗,徒弟要提高師傅的現代信息應用技術。從開學初的制定師徒共同發展規劃,到日常活動中的相互傳、幫、帶,我園師徒們都以積極地態度投入其中。徒弟努力學著師傅的優秀教育品質、良好教學方法以及有效管理孩子的能力等;而師傅也虛心從徒弟身上學習新理念、新技術,以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例如,在一次園內的教學課件評比中,我們采用了師徒兩人合作的參賽形式,從教案的實用性、課件的操作性和教師的現場講解三方面來評定師徒小組的課件效果。過程中,師徒兩人從設計教案、制作課件、組織講解稿各個環節通力合作,你學會了教案設計要有層次、難度遞增,我學會了讓課件中的小動物動起來;你幫我把關解說稿,我幫你糾正語言發音。一路走來,大家的關系更和諧、緊密了,也互相學到了許多“專業技術”,對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鼓勵自主參與,創設業務鍛煉平臺
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指出:“激勵因素才是激發人工作動力和積極性的根本因素。”教師需要得到尊重、得到認可。教師專業成長需要適合于不同層次教師發展的激勵機制。作為園領導,在提升教師專業技能、能力的同時,我們要為她們提供各種平臺,鼓勵她們積極參與,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從而不斷獲得自信。
(一)練好基本功,優質服務于幼兒
俗話說:“要給孩子一滴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因此,幼兒園在積極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給自己知識充電的同時,還努力為她們創設平臺,在園內組織各種基本功、教學活動觀摩、研討,隨筆、論文撰寫的評優活動,期望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整體能力,從而能帶給我們的孩子更優質的教育。通過活動的促進,教師彈奏技能、創編舞蹈的基本功得到了加強,研討能力、教學能力更是獲得明顯的提高,撰寫文章的積極性增強了。可大家并不安于現狀,每學年都為自己定下了新的發展目標,自加壓力,爭取更大的突破。
(二)請進來、走出去,促使見多識廣
在全體教師立足自身、尋求發展的同時,幼兒園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成長。我園通過不定期地邀請各級幼教專家來園講座并指導工作,利用多種渠道給教師輸送營養,使她們在專家的引領下逐漸成長。同時,我們鼓勵教師勇于走出去參加輔導區、區級的各類展示、評比活動,通過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探討,激起教師們思想上的大碰撞,產生新的教學靈感。特別是專家精彩的評析令我園教師收獲頗豐。通過各類活動的磨煉,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課堂評價水平和反思能力,也增加了教師走出去的勇氣和自信。
(三)積極爭取機會,使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擁有一批骨干教師隊伍,是推動全體教師專業成長的強大支柱。因此,我園努力創設適合骨干教師成長的發展條件,時刻關注市、區的一些教育活動信息,對于機會絕不隨便放棄,以積極的態度去爭取,增加我園優秀教師與其他同仁切磋的機會,使她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成功,得到大家的認可,以此達到骨干引領、群體跟上的效應。由于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園的兩位中年教師獲得了“市雙十佳”“區學科帶頭人”等稱號。之后,我園的一些青年教師也迎頭跟上,在本學年的區、輔導區組織的業務評優活動中又獲得了一等獎兩人、二等獎兩人的好成績,五位老師獲得區AA級、A級教師稱號;還有五篇論文、四篇教案在市評比活動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這些成績是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充分肯定,也激發了她們繼續發奮的動力。
實踐證明,只要堅持腳踏實地,善于因勢利導,一所“三少”幼兒園,同樣能夠揚長避短,煥發出園本教研的生機,激發起教師專業成長的活力。
作者簡介:
《尖利的東西》大班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
2、學習使用剪刀、筷子、筆、刀、吸管、游戲棒等物品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筆、刀、吸管、游戲棒等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稱,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擺放著些什么東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
3、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們為什么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5、你還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有著尖尖的頭,有的東西有著鋒利的邊緣,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幫了我們許多的忙。但尖利的東西卻容易傷人。
二、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當造成傷害的體會。
1、你在生活中用過哪些尖利的東西?
2、它有沒有對你造成傷害?
3、為什么會弄傷?
使幼兒知道不正確地使用尖利的物品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三、討論正確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來使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的使用方法。
四、教師進行小結。
《高處不能跳》大班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從矮墻、高臺、陡坡等過高的地方向下跳。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
3.學習向下跳的正確方法,加強自我保護。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學資源:《受傷的棟棟》錄音、《這些地方能跳嗎》及《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圖片,筆(每人一只)、小椅子若干,幼兒用書28-29頁。活動方式:集體、個別相結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組織幼兒聽多媒體教學資源《受傷的棟棟》,了解從高處往下跳的危險。提問:棟棟為什么會受傷?
小結:從高處跳下來很危險,很容易受傷。
(二)展開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這些題方能跳嗎》圖片,引導幼兒說說哪些地方是危險,不能跳。為什么?
提問:這些地方能跳嗎?為什么?還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結:超過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險了;不能隨便從矮墻、高臺、陡坡、攀爬架等過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導幼兒設計禁止跳下的標志,完成幼兒用書第28頁上的操作。指導語:小朋友,從這些地方跳下來太危險了。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在這里設計一個禁止跳下的標志吧!
出示禁止攀爬的標志,請幼兒觀察,討論可以怎樣設計禁止跳下的標志。引導幼兒知道在紅色圓圈中畫出跳下的動作后,可以再加上“”或“X”來表示禁止。
3.示范講解向下跳的基本動作要領,組織幼兒進行練習。
指導語: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歡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過自己的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樣才能避免受傷呢?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往下跳的動作要領》,教師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幼兒站在小椅子上練習。
小結:從較高的地方向下跳的時候,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腳掌先著地,同時屈膝半蹲,輕輕落地。這樣能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避免受傷。
(三)結束
活動延伸:
在體育活動或戶外時安排練習向下跳的活動,鞏固基本動作,強調不能從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學反思:
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后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們學習了這節安全活動《高處危險我不跳》。
在學習中通過觀看視頻知道高處危險不能跳,出示圖片讓幼兒找一找那些地方不能跳,在學習中有幼兒知道不能在石頭、樓梯、陽臺等危險的地方跳躍,95%的幼兒學會了正確的跳躍姿勢,在動作技巧上通過練習并腳輕跳、腳尖落地促使幼兒在落地前適時調節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減少對身體的震動,懂得從高處跳落的保護方法。
93%的幼兒設計出了自己喜歡的禁止跳躍的標志并引導幼兒“找危險”,找出幼兒園中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并貼上標記。幼兒初步知道危險的地方不能去玩,也能夠辨別什么地方危險,聽從成人的建議,懂得遠離危險的游戲場所。
《進餐嘍》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培養小朋友慢慢吃,細嚼慢咽的文明進餐習慣。
2、通過情景表演,培養小朋友正確的進餐姿勢,飯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凈,桌面清潔、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3、在游戲情景中引導小朋友積極參與游戲,培養鞏固文明進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米飯、餃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蘿、蘋果等胸飾若干,餅干、水果、盤子若干,智慧帽。
活動過程:
1、念兒歌《吃飯時》、《小瓷碗》,激發小朋友的興趣。
2、小實驗(1)把面包渣放進“食道“(玻璃管)里。
(2)怎樣才容易把面包塊放進“食道“(玻璃管)里。
(3)讓小朋友比較,面包渣和面包塊哪種更容易進入“食道“。
(4)小結: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過牙齒把食物磨碎嚼細,也就是細嚼慢咽,這樣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動物“進餐“(1)小兔和小貓表演“進餐時“,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2)小朋友們說說小兔和小貓進餐時表現一樣嗎?
小兔是怎么表演“進餐“的?
小結:小兔:餐前沒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還用手抓食物,米飯、餃子撒在桌子上,到處亂跑。
(3)小貓是怎么表演“進餐“的呢?
小結:所以我們進餐時應該像小貓那樣,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干凈、衛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飯粒,保持桌面清潔。
4、觀看小朋友進餐畫面小朋友們互相討論、交流。
問: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哪些小朋友做得對?
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對?為什么?
小結:我們小朋友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要養成文明,衛生進餐的好習慣。
5、玩過家家的游戲(1)分角色(五個家庭)(2)過家家、吃點心。
(3)比一比哪個家庭進餐習慣最好,最講文明、講衛生。
(4)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家庭,并頒獎。
《午睡啦》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情景表演,了解睡覺的正確睡姿,知道睡覺時不能隨便玩玩具。
2、樂意參加歌表演,能運用自己掌握的正確的健康知識指導玩具娃娃睡覺。
活動準備:
1、小狗玩偶一個,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兒人手一個。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兒提出問題,引發幼兒對不健康的午睡行為的思考。
(如情景表演有困難,可引導幼兒觀看教學掛圖)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安全標志掛圖,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勵幼兒探索根據什么標志過馬路?
2、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
⑴為什么不能蒙頭睡覺?
⑵睡覺的時候為什么不能玩玩具?
⑶為什么不能趴著睡?
二、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水,了解睡覺的正確姿勢。
(1)教師:怎樣睡會發生危險,怎樣睡才能讓自己睡得更舒服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睡的。
(2)教師在幼兒閱讀后提問:你最喜歡哪一種睡法?今天午睡的時候你準備怎么睡?
三、游戲“寶寶睡覺了”。
1、老師這里有很多小寶寶要睡覺了,請小朋友選一個寶寶,帶他去你的床上睡覺。想一想,寶寶怎么睡才更舒服。
2、寶寶睡覺了,我們來給寶寶唱首《搖籃曲》哄寶寶睡覺吧。
《園內設施要小心》安全教案
一、教育活動目標
注意窗戶、走廊、樓梯的安全使用
懂得公共設施的重要性,不損壞公共設施。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園內設施圖片(窗戶、走廊、樓梯)。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常見的園內設施,知道在什么地方應該做什么。
2.活動難點:懂得公共設施的重要性,不損壞公共設施。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園內設施圖片,引出課題。師:寶貝們,你們看上面的圖片認識這些地方嗎?師:你們在哪里見過這些地方呢?(引導幼兒逐一根據圖片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幼兒園設施。2.認識公共設施,了解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師:除了這些,還有哪些也是園內設施。(結合生活經驗,啟發幼兒回憶。)
師:出示不遵守規則的例子(視頻)。師:如果在這些公共設施這樣做會怎么樣呢?(假設具體事例,引導幼兒討論。)
小結:不能隨便去窗邊玩,容易夾到手或者掉下去,不要扔東西去窗戶;上下樓梯要注意安全,要扶扶手,不要插口袋,要在右邊走,不要鉆欄桿;在走廊不要亂跑,慢慢走,不要大聲喧嘩、如果不小心灑水在地面,要及時叫大人打掃。
《我的玩具朋友》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體驗與同伴玩玩具的快樂和情趣。
2、初步學會與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圖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新玩具,導入活動。
1、讓幼兒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獨占、不爭奪。
2、引導幼兒討論,大家一起玩玩具帶來的愉快。
二、鼓勵幼兒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啟發幼兒想辦法: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可以怎樣玩?
(1)輪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
(2)交換玩
(3)進一步感受輪流玩,能讓大家都快樂的情緒體驗。
2、教師: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樣玩玩具的?
2、爭搶玩具的孩子
畫面上的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這樣做對嗎?
你喜歡誰?為什么?
四、幼兒玩玩具
鼓勵幼兒積極常識輪流玩、交換玩的方法,體會一個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運動安全》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掌握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
2、知道在戶外活動時要關愛他人,遵守活動規則。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平衡木、沙包、墊子。
2、教學資源《小猴學本領》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教學資源《小猴子學本領》的圖片,教師講述故事。組織幼兒說一說:小猴子為什么要學本領?小猴子學到了那些本領?這些本領隊小猴子有哪些幫助?
2、引導幼兒學習扶、撐、躲等自我保護方法。(1)組織幼兒學習扶、撐、躲等動作。提問:我們在活動時會發生什么危險?有哪些本領會幫助到我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三種保護自己的本領。教師重點示范:幼兒在站不穩時,可以用手扶墻或扶扶手,以保持身體平衡。在做撐得動作時,要手指向前,胳膊稍彎曲,兩臂用力,雙手掌著地,保護頭部。在學習躲時,教師采用扔沙包讓幼兒練習躲閃,并掌握要領。(2)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在什么情況會用到這些本領?小結: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特別是上樓梯或滑梯時,一定要用手扶著扶手;如果站不穩或快要摔倒時,要快速的用兩手撐住身體,保護頭部不碰到地面。
3、練習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1)獨木橋上走一走。將平衡木放在李強比較近的地方,組織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提醒幼兒注意保持身體平衡。(2)看看你會怎樣做。幼兒圍在墊子周圍,教師讓幼兒向墊子傾斜,快要摔倒時雙手快速撐到墊子上,撐住身體。(3)看誰反應快。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選幾名幼兒站在圓中心,圈上的幼兒拿沙包依次向圈中心的幼兒投擲看誰可以快速的躲開投來的沙包。
活動延伸
教師與幼兒共同閱讀幼兒用書《小猴子學本領》,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學到了那些本領。
《一起玩游戲》安全教案
活動準備:
戶外游樂器材
活動過程:
1.老師帶著幼兒到戶外的游樂器材繞一圈,并在每個游樂器材前停留一下,向幼兒說明玩游樂器材可能發生的危險,再指導幼兒正確的玩法。
三輪車:
(1)不用跑的幫小朋友推車。(2)要輪流玩,不搶著玩。
滑梯:
(1)不從滑口處爬上去。(2)不用頭倒著溜滑梯。(3)在溜滑梯上不推擠碰撞。
秋千:
(1)不要蕩太高。(2)不幫小朋友推秋千。(3)不站在秋千后面。
2.接著請幾位幼兒示范該游樂器材的正確玩法。
3.問幼兒當很多人想玩同一個游樂器材時,該怎么辦?引導幼兒排隊等待或先玩人較少的,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再讓幼兒在游樂區玩一番。4.回到教室,請幼兒分享游戲的項目及心情,最喜歡哪一樣游樂器材,再與幼兒回顧剛剛玩游戲器材的安全事項,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給自己鼓鼓掌。
活動評估:
能遵守游樂器材的使用常規;能開心的玩游樂器材。
活動結束后,讓幼兒學習排隊等待的常規。
這個游戲教案可以在保證孩子的安全的基礎上,讓孩子學會排隊,學會謙讓,以及一些安全意識,比較值得學習。
《入離園安全》安全教案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入、離園時應注意的安全知識。
2、有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接送卡、真實案例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案例。
1、入園
一個大班的小朋友來園時,讓爸爸站在幼兒園門口,自己跑著上教室,結果碰在了樓梯上,頭上縫了好幾針。
一個小班的小朋友來園后,家長沒交給老師就走了,孩子追出去跑到馬路上,有好心人幫助才未造成嚴重后果。
2、離園
一個小朋友在離園時不站隊,乘老師不注意時和被接走的幼兒到玩具上玩,讓老師和家長特著急。
離園時,家長不拿卡,讓陌生人接,導致一定的傷害事故。
(二)提問:
1、上面的小朋友他們發生了哪些事情?
2、他們做的對不對?
(三)討論:
1、入園時應注意什么?
2、離園時應注意什么?
(四)總結:
1、入園時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入園,進入教室后首先要和老師問好,做好晨檢,把接送卡交給家長。
2、離園時要排著整齊的隊伍,緊隨老師。老師叫到名字后方可離開隊伍時并要主動和老師再見。
附兒歌:
見面先問老師早,口袋異物主動交。接送卡要帶好,安全入園很重要。
離園時間馬上到,排好隊伍不打鬧。安靜等待老師叫,迅速離園安全好。
(五)游戲:
1、“我上幼兒園”幼兒分角色扮演家長和孩子,進行入園演練。
2、“爸爸媽媽來接我”(離園演練)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我會安全如廁》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自己上廁所,不尿濕褲子。
2、教育幼兒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學會謙讓。
活動準備
教師將本班廁所打掃干凈,便于幼兒參觀。貼好男女標記。
活動過程
1、參觀廁所。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認識男廁所和女廁所。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男孩站著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3、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
4、讓幼兒懂得大小便時要上廁所。
(1)帶幼兒回到活動室,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玩游戲時想小便怎么辦?吃飯時想小便怎么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么辦?(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前、飯前、睡覺前上廁所,有小便時應及
時告訴
老師或阿姨,去上廁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濕褲子。)
(2)教師請幼兒談談講講。小便時廁所里人多怎么辦?小便急怎么辦?(廁所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后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5、教男孩子上廁所。(1)教師請男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時,不要離便池太遠,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濕褲子。)
(2)教師還要告訴男孩子,小便的時候肚子向前傾。
6、教女孩子上廁所。教師請女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濕褲子?(小便時,要將褲子脫低一些,一只手扶好欄桿;蹲在便槽上小便,要用另一只手托住褲子。)
7、請想上廁所的幼兒去小便。教師觀察幼兒入廁情況,及時予以評價。
《勇敢對老師說》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要主動將自己的需求告訴老師。
2、能清楚地表達喝水、入廁及身體不舒服等各種生活上的要求。
3、對教師產生初步的信任感。
活動準備:
1、小貓和大貓木偶各一個。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引發幼兒已有經驗,導入活動。
教師:⑴如果你覺得口渴了,你會怎么做?
⑵如果你感覺自己肚子痛,你會怎么做?
⑶在幼兒園覺得口渴了或者肚子痛呢?我們應該怎樣做?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在問題情境中學習解決的方法。
⑴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一
------我想喝水。
①
木偶表演:小貓在教室里玩玩具,玩著玩著,覺得口渴,該怎么辦?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助想想辦法嗎?
②
教師:“告訴老師“是個不錯的辦法,可以怎么告訴老師呢?會怎么說呢?
③
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情景::老師,老師,我口渴了,我想喝水。
大貓老師:好啊,找到自己的小水杯,自己接點兒水。端起水杯喝完水:嗯,真好喝呀。
④
教師:喝過水以后,感覺怎么樣?
⑵教師引導幼兒看教學掛圖,學習清楚地表達喝水的請求。
教師:①我們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明明覺得口很渴,他該怎么辦呢?
③剛才小貓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告訴老師的?
④我們一起幫助明明說:老師,我渴了,我想喝水。
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二--我想上廁所。
①
木偶表演:第二天,小貓又在玩玩具,玩著玩著,捂住了肚子,他想拉大便了,該怎么辦?
②
教師:該怎么和老師說呢?
③
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情景:
:老師,老師,我想大便。
大貓老師:好啊,來,老師帶你去廁所。
上完廁所:嗯,真舒服呀。
④
教師:老師帶去廁所以后,感覺怎么樣?
⑷教師引導幼兒看教學掛圖,學習如何清楚地表達入廁的請求。
教師:①小朋友們在玩游戲,妮妮摸著肚子,覺得想要拉大便,怎么辦?
②我們幫助妮妮告訴老師:老師,我想大便。
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三-------我這里疼。
①
木偶表演:小貓跑跳時摔倒了,捂住自己的腿:哎呦,哎呦。
②
教師:小朋友們,覺得腿疼,怎么辦呢?
③
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情景:
:老師,老師,我腿疼。
老師:,你的腿怎么了?來,老師帶你去保健室,給保健老師看一看。
⑹教師引導幼兒看教學掛圖,學習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身體的不適。
教師①你們看,這個小朋友捂著肚子,他怎么啦?
②他該怎么辦呢?他怎么告訴老師呢?
③他可以學說“老師,我腿疼“嗎?
④他是腿疼嗎?他的肚子疼,應該怎么告訴老師?
⑤覺得那里不舒服,一定要說清楚是身體的什么地方。只有說清楚了,老師才能幫助你。
⑥如果覺得牙齒痛,我們怎么說?我們一起學一學:“老師,我牙疼。“⑦如果覺得胳膊痛,我們怎么說?我們一起學一學:“老師,我胳膊疼。“3、拓展幼兒經驗,學習在各種情況下主動地將需求告訴老師。
⑴教師:①我們在幼兒園里遇到各種情況都可以告訴老師,如果你發現自己尿褲子了,怎么辦?
②告訴老師以后,老師會幫助你換上干凈又舒服的褲子,不然穿著濕褲子很難受,還會生病呢!
⑵教師:①吃飯的時候如果覺得還沒有吃飽,怎么辦?我們怎么跟老師說?
②告訴老師以后,老師會幫你添飯添菜,吃的肚子飽飽的。
⑶教師:在幼兒園里遇到各種情況都要馬上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解決的。你還有什么話想對老師說呢?
《著裝安全我知道》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畫面,知道選擇合適的服裝可以使自己安全、快樂地活動。
2了解服裝有不同的種類、不同的用途。
活動準備
1
人手一張紙
2服裝圖片若干(可以從一些服裝廣告上剪下),糨糊,抹布。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服裝的圖片,導入活動。
教師:(1)小朋友,這些衣服是什么樣的?我們什么時候穿這樣的衣服?
(2)有的衣服適合運動,有的適合在家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處。
(3)我們小朋友也有各種不同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適合在幼兒園穿嗎?
2引導幼兒觀看掛圖,逐幅觀察并討論三種活動中小朋友的著裝情況。
(1)教師:幼兒園里的體育活動真多,老師帶小朋友玩得可帶勁了。瞧,三個小朋友正在玩攀爬架,可是發生了什么事?
①為什么會這樣呢?
②繩子系在脖子上非常危險,拿我們參加游戲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2)教師:小朋友正在玩爬墊子的游戲,甜甜穿著長長的裙子在爬,自己的膝蓋壓住了裙子的下擺,想爬也爬不起來。
①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她呢?誰有好辦法?
②穿裙子參加游戲非常不方便,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服裝來參加游戲呢?
(3)引導幼兒閱讀踢足球的畫面。
教師:①你們看到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
②小朋友在一起踢足球,其中一個小男孩鞋帶松了,另一個男孩的腳剛好踩在上面,他摔倒了。還有一個小朋友的褲腳邊的繩子也散開了,自己踩在上面差一點兒也摔倒了。
③他們這樣會影響踢足球,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們嗎?
3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為自己選擇合適的衣服。
(1)教師:這里也有很多衣服和鞋子的圖片,請小朋友找找哪些衣服和鞋子適合戶外活動的時候穿,找到之后把它粘貼在紙上。
(2)
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選擇的是那一種衣服和鞋子?為什么這么選擇?
(3)
教師總結:我們上幼兒園的時候,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游戲,最好不要穿綁鞋帶的鞋子、裙子和緊身褲。想穿方便脫的衣服,這樣能夠更舒適地參加活動。
《我會用》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產生的危險。
2、會安全使用文具,能夠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規則。
3、通過討論,初步建立班級的文具安全規則。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
教師:文具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經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們知道文具使用不當會很危險嗎?下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動展開: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
(1)教師:請小朋友翻開書的第2頁和第3頁,仔細看看每一幅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在使用哪些文具?他們使用文具的方法對嗎?(2)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自由閱讀和講述畫面的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和討論畫面內容。①教師:老師這兒的大圖和你們書上的小圖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都講了些什么。②逐一討論掛圖中相關的內容。這個男孩在做什么?咬鉛筆會有什么危害呢?(鉛筆不能咬,會造成鉛中毒,會把細菌等有害的東西吃到肚子里,還會使小朋友的牙齒歪斜)③討論其他內容。④教師小結:這幾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確,這樣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3、活動展開: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最后一幅小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畫完畫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時還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大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式表現大家討論的內容。
(3)幼兒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組的想法表現出來。
(5)分享各組討論內容。
4、活動總結: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教師引導幼兒回顧集體制定的具體的行為規則,進行總結。
5、活動延伸:張貼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安全使用文具規則的參考范例:
(1)、使用文具時,保持坐姿端正,正確用筆。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筆尖對著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畫棒、水彩筆在皮膚或衣物上亂畫。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齊。
(6)、寫完字或畫完畫要把手洗干凈。
(7)、使
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頭鋒利的剪刀,使用見導師咬集中將身,不能一邊說笑一邊使用剪刀。不要拿著剪刀對著別人亂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不玩惡作劇》安全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校園里的惡作劇~知道惡作劇給同學們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危害。
2、自覺做到不搞惡作劇~與同學友好相處~并敢于制止別人搞惡作劇。
教學重難點:
知道什么是惡作劇~以及惡作劇造成的危害。教學過程:
一、知識引入
師:學校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同學們在一起學習和玩耍是那么快樂
的。可是在這個校園里還是會發生-
-些讓人很不愉快的事情。誰能告訴老師~有
什么事情讓你很不愉快啊,
生1:有:坐在位置上的時候~站起來別人把我的凳子給拿走~害我摔倒~很不愉快。
生2:有人用腳絆了我.
生3:別人在我要用筆的時候拿走了。
師:那么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的四個故事~誰能來講第-
-個故事,
生講第一一個
故事.
師:那么誰能用第一人稱我來講第二、
第三、第四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師介
紹惡作劇和開玩笑的區別.
二、知識深入
師:你們覺得惡作劇會帶來哪些后果,
師:~如果在別人的耳邊大聲叫~會發生什么事
情,
生:別人有可能以后會耳聾~因為叫的太大聲.
師:第二個是什么故事,造成什么后果,
學生回答.
師引導孩子講剩下的幾個故事.
師: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們會怎么來做啊,
生回答.
三、故事結束.
師:現在老師給你們講-
-下惡作劇的后果有多嚴重~-起來聽-
-下這些真實的故事吧。引導學生知道惡作劇的嚴重后果.
《煤氣安全》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煤氣的作用和危險性,知道人在煤氣中毒時,會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
2.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因漏氣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氣灶一個。
3.關于一些煤氣發生的事故錄象。
活動過程:
(一)認識煤氣灶、煤氣包,了解煤氣的用處。
1.出示煤氣灶和煤氣包,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家使用煤氣嗎?你們家的煤氣是從哪里來的?煤氣有什么用?
2.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煤氣有兩種,一種是管道煤氣,一種是煤氣包。它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
(二)觀看錄象,了解煤氣的危險性。
1.教師:煤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煤氣,煤氣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2.展示有關圖片或相關的報道,使幼兒初步了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漏氣或爆炸事故。
3.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煤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三)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安全使用煤氣的方法以及發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怎樣安全使用煤氣。
2.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
3.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師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重點講解幾個問題。
1.當成人在廚房使用煤氣烹飪時,小朋友盡量不要到廚房。
關鍵詞:虛擬學習;遠距離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2-0216-02
放眼當今世界,發展最為迅猛的莫過于計算機及網絡、通訊等技術。網絡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為我們的學習方式開辟了新途徑,給現代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眾所周知:學習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學習方式,另一種是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發展起來的基于網絡的協作化學習方式。本文要介紹的虛擬學習(Virtual Learning)便是一種基于網絡的全新學習方式。
1 虛擬學習的定義
虛擬學習是一種在線式(Online)的學習方式,將網絡作為一種完全沉浸式的交互界面,把網絡空間轉換為社會空間,通過虛擬社會將人們聯系起來,提高協同工作者之間的可感知性和交互性,使其獲得更真實的身臨其境的體驗。這種學習方式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學習者提供符合個人需求和特點的互動實時的課程,課程的設計注重學習者的及時反饋和學習效果,其形式為虛擬學習社區,“在虛擬的環境里學習現實世界”。
2 虛擬學習與遠距離教學的區別
一提到虛擬學習,很多人就會將它與傳統的遠距離教學混為一談。其實,虛擬學習是一種實施方式更為先進的“遠距離”學習。傳統的遠距離教學只能借助錄像帶教學、電視教學等方式進行異步教學,虛擬學習與之最本質的區別就在于其同步性,進行同步的討論會,現場有虛擬教室、虛擬同學、虛擬學伴、虛擬教師等來進行“教”
與“學”的動作。虛擬學習的出現必將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
3 虛擬學習的特點
我們可以將虛擬學習看作“虛擬”和“學習”的結合體,即“虛擬社區”和“在線學習”, 虛擬學習社區繼承并融合了傳統社區、虛擬社區和在線學習的相關要素,它是網絡教育教學最基礎的一種方式。虛擬學習的推廣勢在必行。
3.1 互動性
這是虛擬學習最顯著的一個特點,互聯網絡超越地域限制保證了其良好的互動性。虛擬學習依托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了學習的互動性。借助軟件技術,虛擬學習通過在網絡上架構學習平臺,為身處不同地方的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能夠通暢交流的“虛擬課堂”。每名參與互動教學的學生都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一間“虛擬教室”,處在同一“虛擬教室”中的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實的教室一樣。教師講課的同時,可隨時向學生們提問,并指定希望發言的同學發言;學生也可以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隨時提問,經教師同意后提出問題;互動課堂將語音、視頻、幻燈片、白板、問答等教學活動整合在同一操作界面,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視頻、語音、文字等手段實時互動交流,完成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交流過程,能夠真正做到“身在課堂,有問必答”。學習者即使身處雪域高原或者天涯海角,他們的學習都能夠達到良好的互動性。
3.2 技術性
良好的技術支持是虛擬學習社區的物質基礎。電子郵件、在線會議系統、網絡數據庫等能夠明顯促進成員之間的交互,并有助于信息的傳遞。各種軟件的應用能夠便于分析、設計、計劃、呈現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習者完成復雜性和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技術是建構良好學習環境的基礎。
3.3 實時性
信息交流的實時性體現在信息傳遞和反饋回復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沒有出現時,傳統的遠程教學采用的是函授、廣播及電視等教學方式。而上述教學方式是單向信息傳遞方式,其最大的缺點是學生在上課學習同時無法向教師反饋信息,而學生之間也無法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模式,從而導致教與學的過程因為信息傳遞不能互動而割裂開來,影響了教與學的質量。
互動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平臺的技術特點,使得教學雙方(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及時互動、準確地傳遞信息,使教與學的過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提高教與學雙方積極性的同時,更提高了教學質量。
3.4 個性化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者往往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比如開展小班化教學。虛擬學習在這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甚至定制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和資源,在“聽”課的同時可以向教師和同學“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經驗,從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教學者在與學習者的交流過程中亦可針對學生自身的興趣、能力和素質,展開一對一教學,注重開發每個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
3.5 合作性
虛擬學習的另一個特點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學習。網上社區有來自各個地區的學習者。網上社區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工具,為所有學習者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環境。學習者之間在平等的交流過程中實現學習的互助合作,或者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地在網絡社區中自由組成合作小組完成某一具體任務。這種合作在網絡虛擬學習出現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3.6 現實性
要使得協同工作者獲得很好的“真實感”和“沉浸感”,交互的自然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必須使用多通道用戶交互技術,包括自然語言、手勢、頭部運動等。在分布式協同虛擬學習環境中,除了一般圖形系統的人-機交互之外,還有人-人交互,并且要求是同步交互,實時同步交互的協同工作的同步交互涉及的問題包括同步交互請求和同步交互檢測等,它是把CSCW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
此外,從安全性與經濟性的角度考慮,虛擬現實技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虛擬現實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只要更改計算機內的程序,就可以改變學習者所面臨的“現實”。也就是說,計算機技術可以設計許多仿真實驗,通過輸入必要的參數,或者通過學習者交互操作,進行模擬實驗,通過輸入不同的參數,觀察不同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
4 虛擬學習的局限性
虛擬學習空間所接觸到的事物是仿制的替代物,盡管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使學習者如同身臨其境,但還不過是“如同”而已,學習者的身體是不能進入熒幕畫面之中的。我們固然可以從廬山風光片看到廬山美麗的景色,總不如親身去廬山旅游的感受多,印象深,人對物是有情感的,去了次廬山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對廬山的愛,而只看到廬山的影象卻不易產生這種愛。學習者可以從畫面中看到老師的上課,聽到老師的講授內容,但不能與畫面上的老師面對面地作語言的交流,雖然在計算機終端上可以作人機對話,目前還只能達到低水平的要求,即使在互聯網上可以進行交流,也總不如面對面的直接交流那么自由、親切,特別是彼此間缺乏情感交流,而情感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兒童教育,孩子們在老師身邊會感到分外溫馨、親切,成人教育也應有師生之情,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也許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造成擬人化的情感,但無論如何與人間的情感有本質的差別。缺乏情感是虛擬學習空間的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陷,從這一點說,虛擬學習空間先天性地比不過真實學習空間。
正因為虛擬學習空間是人工設計的,所用的媒體都編有一定的程序,學習者無法隨心所欲地去左右它,雖然教學媒體的資源很多,有選擇的余地,有利于個別化學習,但每一個媒體中編制的內容程序都是預先設定的,缺乏足夠的選擇性,學習自由度較小,而學習者卻在個體差異,個人的條件與需要方面不盡相同,由預先設計的程序往往無法滿足,再說自然界的事物與社會上的現象是形形、千變萬化的,而人工制作的媒體內容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包羅萬象,也不能隨時改變,無法照顧到個人的方方面面,而利用真實學習空間,學習者直接參與其中,可以根據客觀的現實自己主觀的需要,尋找、發現并解決各自的問題,其自由度就比較大。就拿真實的課堂教學為例,學習者可以在課堂上隨時提問,而某些問題往往越出老師所設定的教案范圍,出于老師的意料之外,這是常見的事。又如建筑專業的學習者單看建筑模型的攝影或錄象面畫并不會感到滿足,總想去現場看看實物。購房人在房產公司看過房屋照片、平面圖、模型后,還得去房屋現場,進行實地觀察,才能最后決定是否購買,也就是這個道理。
虛擬的東西與真實的東西總有差別,藝術珍品與復制品的觀賞價值不一樣,其價格懸殊很大。我們觸摸一件貓的標本同觸摸一只活貓,感覺也大不相同。視聽教材也只能視與聽,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能滿足學習者嗅覺與味覺的要求,譬如說花有各種各樣的香味,雖然可用醇香、清香、幽香、馨香等詞來描述,但總得不到那種具體香味的感覺,又如梨的甜味與蘋果的甜味不一樣,要想區別其中的差別,就非得咬一口梨與蘋果,品嘗味道不可。
這就是說,從虛擬學習空間所獲取的是間接經驗,而從真實學習空間接觸到真人、真物或現場實況所獲取的才是直接經驗,間接經驗總是隔了一層,往往又不是全面的,要想有完整的親身體會,就得直接接觸實物或實景。然而,還是如前面講的那句話,不可能時時事事都接觸得到真物和實景,因此藉用虛擬學習空間獲得間接經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習途徑。
5 結束語
虛擬學習的出現無疑將改變現今人們的學習方式,它具有不受地域、時間限制,學習有更高的自主性等優勢,這是傳統課堂教育所無法企及的。由于由于我國的大學生在網絡新環境中的成長能力普遍較低,所以教育者應鼓勵并教會學生接受環境挑戰,通過適應新環境、增強自身能力。同時,在遠程教學/學習系統的設計中,應注意系統的易操作性,應該具有完整而清晰的幫助提示功能;另外,需要根據學習者特征而進行輔導的學習指導系統。這一系統可支持對在新環境中適應性強的學習者,能夠學習到難度較高的內容,而針對適應性較弱的學習者,則學習任務難度相對較低,最終達到實現充分調動學習者潛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屹,祝智庭.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2,(1).
[關鍵詞]特朗普制市場營銷大班教學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3-0109-05
自1862年,我國在第一次嘗試班級授課制之后,我國學校各課程教學形式多為班級授課。之后,各院校為了避免資源的重復運用所帶來的浪費,在諸如市場營銷這樣的基礎課程的組織上采用了大班教學形式:將兩至三個自然班合在一起同時接受同一位教師的教學,往往一個自然班是30至40名學生,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教學班少則60至80名學生,多則120來名學生。
實踐中,人們很快發現大班教學本身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等。雖然已經被懷疑、非難乃至猛烈抨擊了一個多世紀,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也有它諸多不可忽視的優勢。比如能優化配置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1]
鑒于教學實踐的現實情況,考慮教學資源配置的科學性,結合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的特殊性,以及改善大班授課效果方面,我們認為現有條件下,市場營銷大班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應該被繼續沿用,但需要應用特朗普制進行適當的改進。
一、特朗普制在市場營銷大班教學中的應用方案設計
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這是20世紀后半葉在美國一些學校進行實驗的一種綜合教學組織形式,由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別作業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既能集體上課,又有一定的研究討論,還能夠進行獨立鉆研。
(一)應用目標
在大班教學的基礎上,輔以個別作業和小組作業,從而來發現、發展并借用學生的差異性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所有學生對基礎理論、方法的理解及應用。
(二)應用要求
通過借用特朗普制的小組作業和個別作業環節來關注、發現、發展學生差異,但應充分借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不得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既然是課外的,那么一定要確保作業能讓絕大部分學生都感興趣,而且足夠貼近生活、難度不大,并要輔以相應的打分機制來督促學生。
(三)應用內容
確保在教學大綱、教材、施教教師水平、教學對象的整體情況、教學設施、大班教學手段等因素都不變的前提下應用特朗普制。
1.大班集中面授
大班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與現代教學手段(綜合應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示范教學、發散教學、視頻教學等)等照舊。
只是,教案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鼓勵學生發現、發展自身差異。然后,在要求學生理解、掌握、應用的教學內容上,將學生課外已經發展起來的差異合理引入大班集中面授的課堂。
2.小組作業
小組作業采取以諸多理論的簡單綜合應用為主,全教學班同學以5-7位同學為一組。先提前讓學生對教師精心擬定的主題以小組為單位做課后研究、調研實踐等,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和發表結論或觀點,并接受老師、專家、優秀師兄師姐的評分、點評。按照課時比例,一個學期分別在第五周、第十周、第十五周左右布置小組作業(因課時緊,可適當取消第十五周的小組作業,一個學期至少有一次小組作業,但不能多于三次)。
比如,在第五周可要求學生就營銷哲學、營銷管理實質、戰略業務單位分析工具等知識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所想來做一次小組作業。
作業內容:分別用不同的兩個案例清晰說明所學的某個或某類知識點。
要求:每個案例都應有案例介紹、理論分析、建議對策三大部分。
打分規則(作業布置時即向學生交代清楚)如表1:
表1 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匯報打分規則
■
為確保此環節學生確實是課后全員參與,應注意如下幾點:
* 每次小組作業都要安排一次課堂匯報。
* 允許組長可以向老師申請刪除不實際參與小組作業的成員名單,被刪除名單者小組作業環節的平時成績直接為0分。
* 盡量安排在9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小組的課堂匯報(安排好記時員)。
* 最好能請到兩到三位相關教師或優秀的學長來參與評分(安排好信息采集員)。
表2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匯報打分采集表
■
3. 個別作業
個別作業采取以單個理論的理解、應用為主,教師可以在大班教學環節時布置一些學生只用花2-3分鐘的時間完成的課外個別作業,也可以安排學生以實地觀察、找尋現實生活中相關應用案例的形式安排在課外進行。
此環節主要是學生對已建構的新知識的實踐運用。應確保學生要獨立自主地進行理論學習、科學探究或實踐練習。另外,個別作業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向教師求助,也可以向自己學習小組的成員或組長求助。在此階段,教師既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
為督促學生主動思考、落實個別作業,課堂個別作業環節的打分規則如下:
表3 個別作業環節的打分規則
■
二、特朗普制在市場營銷大班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嘗試
為檢驗應用方案的可行性與應用效果,對比應用特朗普制教學組織形式和傳統大班教學在效果上的差異,我們嘗試著設計、開展了為期三個教學學期的應用實踐。
本次實踐分三個學期進行,第一個學期主要是在大班教學基礎上實踐小組作業環節,其重點在于嘗試各環節教學內容的分配,以及小組作業的操作設計和完善。第二個學期則主要是加入個別作業環節,其重點在于嘗試設計足量且難易程度適中并能鍛煉學生基本應用能力的作業題,以及督促學生確實單獨完成的測評機制。第三個學期則是總結前兩個學期實踐的經驗,完善各環節的實踐設計與實施保障,然后綜合實踐并測評效果。
整個實踐過程情況如表4所示,各實踐階段的研究對象情況如表5所示:
表4實踐過程情況
■
表5 研究對象情況
■
在實踐中,首先做的是教學內容的分配。其中應用實踐的教學內容都是在市場營銷學的重要章節中選取。比如:市場營銷哲學演進、市場營銷戰略制定、目標市場營銷、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分銷策略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班教學環節我們在某些特定章節適當壓縮了時間用于重要章節的課堂差異化引入。比如在市場分析部分,只需簡單介紹市場調研與預測的部分方法,因為各學校都會在學生學習《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之后開設《營銷調研》或《市場調查與預測》。
三、特朗普制在市場營銷大班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效果
(一) 效果評估指標體系
實踐效果的測評主要依據教學效果評估指標體系[4](如表6),采用試卷設計與答題情況分析、課堂課后觀察、深度訪談等方法進行。
表6 教學效果評估指標體系①
■
首先,通過觀察法,觀察“學生上課自主出勤率的高低、課堂參與程度高低、課堂精神狀態好壞、課后自主學習積極性”來判斷應用實踐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其次,在測評“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靈活運用已掌握的重要知識點”等情況時,主要是通過在試卷中設計靈活應用的試題來考察,測評效果是通過卷面答題情況分析來判斷。
最后,采用深度訪談法,應用“實踐前和實踐后的學生反饋對比”來判斷應用實踐在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方面的貢獻。
(二)實驗班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對比班
本次實踐收集了第二、三實踐學期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兩套試卷由同一人出題,題型、題量相同,難易程度相當),在數據處理上所采取的數學算法為獨立樣本T檢驗法。置信區間為0.095,即a=0.005,由于樣本觀測值均大于45,所以ta(n)Za=Z0.05=1.645。
值得注意的是: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時要求被比較的兩個樣本彼此獨立,即沒有配對關系;要求兩個樣本均來自正態總體;要求均值是對于檢驗有意義的描述統計量。顯然,本次采集到的考試成績都符合T檢驗法的這幾點要求。
只是獨立樣本T檢驗法還分“雙樣本等方差檢驗”和“雙樣本異方差檢驗”。這需要首先借用F檢驗來判斷。如果F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5,則說明兩組方差有顯著性差異,需要進行“雙樣本異方差檢驗”。反之,則用“雙樣本等方差檢驗”。
根據F檢驗發現,本次實踐的實驗班與對比班的F值的顯著性概率都大于0.05。因此,表7中的T值都是“t-檢驗:雙樣本等方差假設”的結果。
表7 實驗班與對比班測驗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
■
可見,第二學期的個別作業實踐中,兩個班級的成績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班的成績均值為58.28571,明顯高于對比班56.125,并且T值為0.891454
第三學期的綜合實踐中,兩個班級的成績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班的成績均值為69.72152,明顯高于對比班56.125,并且T值為6.58480808>1.645,T落在拒絕域中,故拒絕兩個樣本平均差為0的假設,說明兩個班級在終結測試中成績有顯著差異,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對比班。
通過上面的分析說明:在本次實踐中,將特朗普制應用在市場營銷大班教學中的效果明顯優于普通大班教學。
(三)個別作業能有效借用差異解決大班教學效果問題
實踐證明,將特朗普制應用在市場營銷大班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培養效果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都非常明顯:學生的出勤率明顯增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精神狀態改觀很大;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積極性等到了明顯提高;能在團隊中解決問題……本文對于通過定性方法獲得的實踐效果只挑突出點舉例描述。
實踐中通過觀察發現,只要操作得當,個別作業的實踐效果會在如下幾個方面有明顯改善:
1.能充分借用學生的差異來解決普遍性的問題,尤其是解決絕大多數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問題。
比如在介紹產品包裝策略的時候,有一個知識點就是組合包裝策略的理解與應用。課堂個別作業的形式為:請學生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舉例說明組合包裝策略。
問題一出很快就收到了很多很好的舉例,比如針線盒里既有各色線卷還有針盒、頂針、暗扣等;交換空間欄目結尾都會給嘉賓贈送工具箱,里面有鉗子、螺絲刀等各種工具;春節時人們喜歡買旺旺大禮包送禮,一個禮包里有各種小吃……但是也有會混淆視聽的例子,比如牙膏盒外面綁上牙刷以牙膏原價出售、一瓶可樂與一瓶雪碧組合出售……
市場營銷專業教師都知道,其實后面兩個都不屬于組合包裝策略,遇到此類錯例子,教師一定要照顧學生積極性和情緒。比如教師可將更多此類不屬于組合包裝的例子與這兩個錯例子一起羅列出來讓全班同學判斷哪些是,哪些不是。畢竟組合包裝策略、贈送包裝策略和捆綁銷售的促銷手段這三個之間的區別是初學者很容易混淆的難點,此時主動分享了錯誤例子的同學會看到很多同學都不能進行確定性判斷的時候,他們的自尊心、積極性等就都能得到照顧。
同時,教師可以趁著學生剛剛舉例時的活躍氣氛,借學生都急于知道自己判斷是對是錯的心理來講解這個難點問題。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借用學生的差異來解決普遍性問題的目的。
2.能充分借用學生的差異來解決學生與老師間因年齡、經驗、知識、地位等差異導致的諸多問題。
比如在介紹品牌資產及請明星代言品牌注意事項時,教師在以前的大班教學中通常是自己給學生舉案例說明,但因為師生間年齡、經驗、知識、地位的差異,教師所舉的例子在新一代的學生那里往往并沒有太大的共鳴,甚至有時會出現教師認為是非常經典的例子在學生看來卻是遙遠的“老古董”。比如最近幾年筆者就發現,諾基亞、紅桃K等案例在2009級學生面前都還是能引起共鳴的,現在2012級的學生聽來就感覺非常陌生。個別作業顯示,他們更熟悉蘋果、小米手機,還有一些筆者從沒在意的品牌和明星。剛開始,筆者以為他們在個別作業時抄襲了別人的分析成果,所以請個別同學將自己的例子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結果,發現他們對自己所舉的例子確實了如指掌:案例的分享者剛一說出自己所舉的品牌名,下面同學便個個兩眼放光、興奮不已;分享者剛一表述完自己的分析結果,下面同學就有很多爭論的聲音,表示有不同意見。
3.能充分借用學生的差異來調動整體的學習興趣、課堂精神面貌。平時,大班教學時難免會有學生因種種原因開小差,甚至睡覺的現象,或者有的學生就是上課打不起精神,聽不進去。但在個別作業的課堂分享環節,即使有同學因種種原因實在無法集中精神聽課,也會有極大的可能被調動起積極性來參與課堂。比如,有時個別同學分享的個別作業會引起廣泛共鳴、意見分歧,有時則是個別同學常不經意地用搞怪腔調等強烈吸引注意力,也有時是出于同學互幫互助等情感因素的原因等等。
(四)小組作業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
小組作業第一次布置時做過兩個教學班的深度訪談,涉及的學生有143名。訪談中,有的學生很期待、很興奮,而有的學生很厭煩。有趣的是,感到期待、興奮的學生基本上都是課堂上要么過于活躍要么表現不積極的那一部分,而表現很厭煩的則不乏課堂上學習態度非常端正的主動學習者。比如某班每次上課都坐在第一排的學習委員課間第一個主動找上老師抱怨道:“老師,您這個課本來在課堂上很有興趣學的,現在搞小組作業干什么?麻煩死了!”
小組作業匯報后,用“你對這次小組作業有什么感想”對之前的訪談對象進行再次訪談時,收到的反饋最多的是“學到了新的東西,比如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同伴合作”等,當然還有不少抱怨“規定的每組匯報時間太短,還有很多做過的工作沒時間匯報”。這充分反映了興趣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
我們發現,也有同學被問及時表現得無從說起,或敷衍了事,或說無聊。這樣的學生大概占到了一個自然班的10%左右。但當他們被追問“你這次在小組中有什么貢獻”時,才能發現越是做得少,做得馬虎,甚至不做任何貢獻的學生在訪談中所給的評價越低。有意思的是,這部分同學的合作伙伴甚至會在非訪談時間主動找老師抱怨小組成員不積極導致最終的作業比不上其他小組。此時,對這10%的學生只要老師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關注,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會在小組其他成員的抱怨中慢慢變得積極起來。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當初抱怨不該搞小組作業的學習委員在課堂匯報被訪問時,卻在極力地勸告老師下次應該把匯報的時間延長,他說他的精彩部分還沒開始匯報。
另外,通過觀察和測試發現,小組作業之后,學生在團隊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能力、口頭或文字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非常突出的改善,甚至會自己反思自己為什么會應用錯誤等。
總體而言,通過小組作業評比,學生可以非常投入地就某個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得出并發表自己的結論或觀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學生應用理論知識等方面的能力。
四、思考與建議
(一) 特朗普制應用在市場營銷大班教學中,絕不能忽視管理與考核,不然就很有可能會理論知識掌握與應用能力都得不到落實。
1. 成績測評體系應盡量合理、全面并靈活。在學期第一堂課上就給學生明確這一點:作業分會在平時成績分中占據很大比重。另外,在每一次的作業上交前再稍微聲明一下打分規則。實踐發現這兩點結合起來能起到很有效的督促作用。
2. 課堂打分應注意如下幾點:
* 加減分的多少應視作業的難易程度加以區別;
* 學生在作業上有任何錯誤都千萬不能批評、貶低,要知道我們的目的是希望他們能主動做課外作業。所以,應該感謝其分享,糾正錯誤時也應注意措辭。比如“你這個舉例如果這樣說就更好了……”。
* 學生不服從打分結果的情況下,告知其課間來跟老師切磋。此時老師心目中要注意,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而不是為了打分而打分;
* 應及時告知分享了個別作業的學生“你本次個別作業加x分”或“對不起,你本次個別作業不能加分,因為……”,并且把加減分情況記錄下來(可教師自己記加減分的學號,也可請各班學習委員幫忙記錄);
* 當個別作業簡單時會有很多學生主動分享,此時授課教師首先應注意控制時間,然后看似不經意地在那些主動分享的學生中間抽查,但抽查到的學生基本都是平時主動次數不怎么頻繁的學生。
(二) 可以考慮請輔導員幫助分組
輔導員在了解學生們之間的共性與特性基礎上,可以幫助鼓勵學生在合適的課程、作業、活動上發揮各自的特長,也可以幫助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面對差異,滿足差異,發展差異。不過,具體操作有待研究。美國的奧恩斯坦在《美國教育學基礎》中指出特朗普制的分組不固定,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能力和興趣定期地重新分組的設想雖好,但真正實施起來卻很難。
[參考文獻]
①主要借鑒的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及模型構建研究”(DIA0801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1]呂星宇,李嵬.發展差異: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的應然選擇[J].遼寧教育研究,2007(11).
[2]J. Lloyd Trump. A school for everyone[M].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1977 .